如何實現云計算范文
時間:2024-01-05 17:41: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如何實現云計算,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加法是基本運算,邏輯關系是異或,即0與0和1與1為0,0與1和1與0為1,得到本位和的值,根據運算要求,確定是否要進位;
2、 減法是進行補碼加運算,即將減數取反加1,后進行加法運算。實際上加法也是進行補碼加運算,只是在數據前用符號為表示,0為正,1為負;
3、乘法是采用移位相加,或采用大量的硬件進行邏輯運算;
4、除法是采用移位相減,執行補碼加運算。
篇2
當前,隨著經濟的增長,社交媒體蓬勃發展,虛擬化和云計算也帶來大量IT新需求。通過怎樣的模式,結合云計算的能力,把人、互聯網、企業互聯起來,把信息優化作為服務,在保障信息的安全的同時,將安全也作為一種服務?惠普倡導的“一切皆服務”(Services Anywhere)模式,或許給出了答案。
近日,惠普公司在北京召開媒體見面會。惠普公司全球副總裁兼中國惠普有限公司企業服務事業部總經理潘家馳和中國惠普企業服務事業部首席技術官王紀奎就數字時代如何實現“一切皆服務”的問題與記者們進行了探討。
融合云混合交付
在數字時代、信息時代、大數據時代,從云計算的角度講,Services Anywhere意味著從傳統的IT架構中,實現私有云、托管云及公有云模式;從整個云的角度來講,需要支持能把各種云實現統一管理的模式。
惠普提出通過“混合交付”實現Services Anywhere。在此期間,需要面臨不同的企業、構建不同的模式。如何結合企業實際需求,用最小花費構建自己合適的模式?惠普將通過混合交付的服務模式實現。公有云可以提供服務模式;托管云可以幫客戶去整體構建;私有云客戶可以擁有自己的數據中心,需要購買的服務,包括整個數據中心的建設、運維、管理、硬件平臺的按需采購等,都可以按服務的模式交付。
在融合云中,惠普更加注重在混合的環境中的開放性和可選擇性。惠普能夠支持相關的異構環境,實現既有云平臺、又有其他平臺的綜合模式。
信息優化服務
在IT as a Service或Software as a Service的模式下,信息優化要做到從企業角度把以前ERP平臺、供應鏈等各方面關聯起來,找出有用的信息;另一方面,要將大眾媒體對于企業相關的信息都能關聯起來,實時為企業提供服務。
面對大量復雜的信息,如何做到交付真正的信息并正確使用?在未來,惠普將實現情景感知計算,這種模式體現在真正知道客戶想什么、做什么和愛好什么。真正的信息優化,是能夠把企業內部信息、廣大的社會信息和所有與企業相關的信息都關聯起來。這些惠普都是以服務的模式去體現的。
安全也是服務
信息優化的同時,怎樣保證安全?王紀奎對記者說:“未來我們需要主動解決安全問題,這就需要利用安全服務來做。”據了解,惠普在國外有相關的實驗室,在安全管理方面,從終端到數據中心、整個系統、軟件里的漏洞,都會主動測試;能夠模擬黑客,看有些漏洞是否能進攻企業的軟件、系統和數據中心。我們也有相關的事件管理服務能力,會通過網絡企業最近受到過什么攻擊,下次怎樣避免這樣的攻擊。惠普提供的企業安全模式,就是把安全作為一種服務。
篇3
高增長情況的發生可能出現在任何一家企業身上。它體現的是企業決策層對市場需求、產業發展、企業經營狀況等綜合因素的思考和判斷。喬布斯憑借一款播放器拯救了蘋果,將蘋果帶上了科技潮流產品的領導者地位。但是蘋果畢竟只是個案。
今天,依舊有很多企業在為如何實現業績的高增長而苦苦思索:領頭企業如何突破增長或減緩的瓶頸;新次企業如何快速實現高增長;甚至如何讓已經實現的高增長狀態持續下去,而非曇花一現的驚喜等問題都讓企業經營決策者撓破了頭。
過去一年,其實有不少企業業績表現不俗,雖然遠稱不上是高增長,但至少企業的經營狀況呈良好向上的態勢。一如華勝天成,它也不是高增長的最典型,但它的增長勢頭卻值得我們關注。
作為國內頗具代表的IT綜合服務商,同時第一家服務網絡覆蓋整個大中華區域及部分東南亞的本土企業,又分別在上交所和香港聯交所都具有上市公司的北京華勝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勝天成”),其業績增長速度不容小覷。
從何處體現?如果說年均復合增長率達30%以上還不足以說明問題,那么在2011年,華勝天成的業務規模首次突破50億大關,成為本土戰略新興產業的典型代表確是事實。
另外,“近年來,在宏觀大環境不明朗的情況下,我們仍然保證了較高的增長速度。2011年公司IT服務與軟件收入較之2007年,增長率超過400%和300%。”華勝天成常務副總裁陸志宏說:“從2011年年報業務數據分布來看,軟件及IT服務兩項對公司的毛利率貢獻比例占到了67.05%,可以說,公司已完成向IT綜合服務商的全面轉型,同時軟件與IT服務的盈利性也大大提升了整個集團面對復雜環境的抗壓能力。”
其實,華勝天成的快速擴張始自2009年。它在資本市場有目標地收購舉措以及向“云”的轉型為此夯實了基礎。3年內,集團整合了包括香港ASL、摩卡軟件、長天集團、新加坡i-Sprint、廣州石竹等在內的多家國內外IT企業,并于2010年全面實施“攬勝行動”啟動云計算的五大落地規劃,開啟了以“綠色、安全、標準化、自動化”為方向的云計算戰略,競逐于日益興旺的中國云計算市場。
2011年,城市云計算應用市場快速擴容。同年6月,華勝天成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的申請通過審核,成為首個中國“云計算”項目申請融資獲批的IT服務企業。按照計劃,集團將加大對云計算自主產品研發、解決方案落地、戰略合作等方面的資本投入。也在這一年,多個自主知識產權的云產品的推出,令華勝天成的云布局如虎添翼。
篇4
2009年1月,國內首個由本土企業運營的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平臺――“CloudEx云快線彈性計算平臺”橫空出世,“云快線”這個名字由此開始在IT圈內越來越紅。
從世紀互聯的一個云計算事業部發展成一個專業從事IaaS運營的服務商,云快線只用了不到五年的時間,就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云計算數據中心運營模式,并將其IaaS服務拓展到網絡游戲、應用軟件開發、物流平臺應用、行業網站應用等多個領域。有人說,云快線的快速成功是因為復制了“亞馬遜”。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不僅要做亞馬遜所做的
作為國內最早從事云計算技術及商業應用的企業之一,云快線踏上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服務商之路確實是受到了亞馬遜成功的啟發。起初,他們也曾希望通過學習亞馬遜,找到在中國進行IaaS運營的捷徑。但很快,云快線就發現,這條路行不通。
“你沒有辦法在一個美國的鐵路系統里面運行中國的快遞服務,這是最簡單的道理。”在云快線CEO左洪看來,云計算基礎設施服務只能“長”在中國,一方面基礎設施具有本土特性,另一方面服務產品本身也要對本土市場的應用環境和本土用戶的需求有深刻的理解才能成形。這兩個條件決定,直接把亞馬遜那套搬到中國,必然會水土不服。
云快線CTO蔣建平告訴記者,中國的IaaS服務商,比起亞馬遜會更艱難。“在亞馬遜周邊已經形成了一個很好的生態鏈,美國有很多家企業是圍繞IaaS做各種各樣專業服務的,這些服務可以讓亞馬遜通過合作或外包來解決很多運營的問題。但是在中國,云計算領域還無法形成美國那樣的生態鏈,我們要做的不僅是亞馬遜所做的事情,而且要做美國三個最知名的云計算企業所做的工作,還要做到最專業,才能將IaaS真正運營起來。”
蔣建平直言,在中國要想做好IaaS,門檻非常高,生存與競爭都不容易。和傳統數據中心運營的概念完全不同,很多問題依靠資金無法解決,沒有雄厚的技術實力和人才的儲備,IaaS服務很難實現贏利。首先,美國的市場與中國市場的環境大不相同,企業不容易構成橫向合作的生態鏈,共同解決技術問題。其次,中國做IaaS的企業也沒有時間去等待其他服務商解決技術難題。因為云計算是一種規模化的服務,和傳統數據中心的投資相比,它的風險更大。很多問題不是硬件、帶寬的投資可以解決的。在這個平臺上,如何實現自動的資源分配、如何實現科學高效的管理才是關鍵技術,如果因無法解決這些問題導致IaaS平臺難以滿足客戶的需求,就會讓所有的硬件投資付諸東流,這是任何一個服務商都難以承受的。所以,中國的IaaS服務商必須有能力自己解決問題。他表示:“IaaS公有云服務必須追求規模經濟,客戶關心成本,數據中心的運營也同樣要關心成本。沒有規模,運營成本就無法降低,在市場中就沒有競爭力。反之,只有規模化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務,才能把更優質的資源分享出來,讓用戶享受到更專業的服務。”
通過合作伙伴找發展機會
沒有現成的國外技術可以套用,也沒有前人的成功模式可以借鑒,云快線對云計算數據中心的運營基本靠自己一步一個腳印的摸索。
自從開始運營IaaS,蔣建平就感到了云計算數據中心運營與傳統數據中心運營的巨大差別。“過去懂服務器的人可以不懂數據中心,做數據中心的人可以不懂服務器,數據中心照樣可以運營得很好,但現在卻不行。云計算的發展讓數據中心的規模越來越大,能耗等問題會更為突出。當數據中心變成一個提供公共服務的平臺,需要實現規模化運營的時候,對計算能力的要求就會越來越高,服務器的密度必然隨之提升,這就意味著更高的能耗。所以,與服務器相關的技術,會直接影響到數據中心運營的方方面面。”
蔣建平坦言,就這些問題,英特爾對他們的幫助不小。云計算服務的優勢是將資源池化,這意味著虛擬化的系數要不斷提高。高性能的計算設備是云計算數據中心實現虛擬化的關鍵,而數據中心運營的目標則是通過高密度化減少空間成本和耗電成本。虛擬化的系數越高,服務器的配置也要越高,CPU要達到足夠強的處理能力才能保證穩定的性能。而數據中心優化的主要目標則是減少電的成本和空間(所用機柜的空間)成本,CPU的性能也同時關系著這兩個指標。在數據中心的運營過程中,云快線通過英特爾的支持解決了不少問題,特別是在降低數據中心運營的能耗成本方面。
去年10月,英特爾牽頭創建了一個包括寶馬、中國人壽、德意志銀行、摩根大通在內的由70 多家全球領先企業聯合組成的“開放式數據中心聯盟(ODCA)”,旨在共同探討數據中心和云基礎設施的技術標準。作為數據中心的用戶,云快線也加入了該聯盟。
加入ODCA對云快線的發展意義非凡。“我們不僅是用戶,實際上我們也是數據中心服務提供商。我們看到開放數據中心聯盟的宗旨非常適合我們,因為我們一方面可以反饋我們在自身技術平臺解決方案中的問題,請IT廠商開發更成熟的解決方案,另一方面聯盟中也有很多客戶,他們的需求非常重要,而加盟就能更近地聆聽到他們的聲音,讓我們少走彎路。”蔣建平告訴記者,ODCA的進展非常快,幾乎每周云快線都會收到一些有價值的信息,特別是在數據中心節能技術方面,云快線還會跟ODCA展開更深層次的合作。
重新詮釋IaaS的服務價值
在中國市場,云計算從概念走向真正的商業應用,還不到兩年的時間,IaaS對很多企業用戶而言依舊是一種陌生的數據中心服務模式。如果中國的IaaS走不出僅為中小企業服務的模式,云計算數據中心的商業運營之路也不會有光明的前景。
云快線的IaaS業務起步于中小企業,但是云快線并未止步于這類市場。從云快線今年第一季度的業績增長狀況來看,接受IaaS服務的客戶的規模正在不斷擴大,很多重點行業的中型企業也開始成為云快線的用戶。云快線是如何實現這一轉變的呢?
“拿我們所發展的互聯網行業的一些中等規模的客戶來說,他們發展的速度很快,相對易于接受IaaS這種服務模式。但是,規模的擴大也必然伴隨著管理的問題,現在尋找專業的人才來解決這個問題變得越來越難,他們非常需要一些專業的公司去幫他們解決這些問題。所以,我們的服務除了IaaS以外,還包括很多基礎的運維服務,以便解決客戶在快速發展、快速擴張時碰到的問題。”蔣建平的答案很平淡,但依靠這樣的思路,云快線的IaaS卻得到了眾多行業用戶的認可。他指出,為不同的用戶提供差異化服務也很重要,這不僅是體現IaaS性價比優勢的方法,也是讓IaaS運營實現規模化經濟的必由之路。
在中國,IT服務似乎沒有捷徑可循,所有成功的案例都遵循著這樣的軌跡:從用戶的切實利益出發,盡量幫助他們解決全部的問題,才能被用戶所接受。運營IaaS,卻不能只做IaaS,具有中國特色的云計算服務或許就是這樣。
篇5
2009年以來,隨著寬帶網絡的快速發展、電信業務和互聯網業務的相互滲透與融合,電信運營商開始邁入向信息服務轉型的關鍵發展階段。這將在未來幾年給電信領域帶來一系列深刻的變化,對現有的電信網絡架構提出嚴峻的挑戰:
(1)業務互聯網化的步伐不斷加快,每年新增的業務種類多達10余萬。如此多的業務將如何實現快速部署?
(2)傳統電信業的規模極限60億人口將被超越,社會智能化形成的500億M2M的各種機器終端將實現互聯。如此大規模的網絡將如何管理?海量的信息如何高效處理?
(3)未來10年,網絡數據流量的增長將高達70~100倍,而帶來的收入每年僅增長5%~10%。海量數據的處理、存儲和傳送將如何實現?如何結構性地將單位流量的成本降低到原來的1/10甚至1/100、以降低投資壓力?
(4)終端在業務實現和體驗中的作用將越來越大,用戶對終端的癡迷甚至將超過對運營商品牌和網絡的忠誠度。未來的終端將在信息化社會中扮演何種角色?如何支持層出不窮的新業務?
2 未來信息服務架構的變革――“云-管-端”
華為認為以上這些挑戰將給現有電信網絡架構帶來深刻的變革,促使其從“煙囪式”的業務垂直子系統向業務云化、網絡IP化和終端智能化的“云-管-端”信息服務架構轉變。
(1)云平臺是未來信息服務架構的核心,將帶來個人和企業獲取業務能力的全新的商業模式
云平臺主要帶來兩個方面的變化,一是從以七號信令為代表的語音業務為主體被以Web為代表的數據業務替代,以Web為代表的IT技術成為電信業務的主導技術,實現業務的IT化。二是新一代分布式計算技術替代傳統單機的計算,成為新的計算和存儲模式;這種新的計算模式采用分布式和虛擬化兩個關鍵技術,實現了“軟件與業務的解耦”,軟件不是運行在一臺固定的服務器上,而是所有的軟件共享所有的計算和存儲資源,從而促進數據中心“云化”和業務“云化”,數據中心云化形成獨立的超大規模的云計算數據中心,業務云化是指各種業務(如通訊、短信、彩信、IPTV、Appstore、網管、BOSS等)運行在云計算數據中心上,向分布式計算的模式遷移。云平臺徹底拋棄了過去傳統電信煙囪式的業務垂直系統,通過虛擬化、資源共享大大提升了資源的利用率和資源使用的彈性,從而大大提升業務部署速度和處理能力。
云平臺除了強調“快速處理能力”外,安全性也擺在了突出位置。華為云計算解決方案不僅具有超強的處理能力,而且把電信級網絡安全帶到了云平臺解決方案中。具體來講,華為云計算解決方案具有如下幾個突出特點:
大平臺:云平臺是一個海量信息存儲、處理的中心。海量信息處理和存儲能力至關重要。華為云平臺規劃支持1024個集群,每個集群支持1024節點。最大百萬服務器百萬TB的超大存儲以及處理能力。網絡是云計算的基本條件。華為的IP網絡能力為華為的云計算解決方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安全性高:華為云計算解決方案除提供通用的訪問控制、鑒權加密、防火墻等安全方案外,同時提供虛擬機之間數據隔離,虛擬資源的分權分域管理,云數據中心數據紅、黃、綠區分區管理(紅區絕密,黃區內部訪問,綠區外部可訪問),實現云平臺電信級的安全需求。
綜合的運營和管理:華為基于自身豐富的電信運營管理系統開發和應用經驗,提供完善友好的云計算綜合運營和管理能力。如Portal方式的運營維護,可通過Portal對云資源進行管理,維護,調度。 終端用戶可以通過Portal彈性申請、釋放虛擬資源等。
(2)可管可控的超寬帶網絡
面對海量信息的傳送,未來網絡主要解決三個問題:一是超帶寬;二是“管”的可視化、可運維的問題;三是成本問題。在高清和3D視頻的驅動下,固定接入向超寬帶方向發展,FTTx成為主要的發展趨勢;在這個過程中,光纖和銅纜,優化銅纜的帶寬能力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如DSM(動態頻譜管理)和MIMO(多對銅線的綁定)是最關鍵的技術;移動寬帶是未來幾年業界發展最大的趨勢,移動寬帶呈現出一個新的特點,就是流量的不均衡,少數的熱點地區占據了大多數的流量,因此,網絡的建設呈現出“連續云”和“高速云”混合的組網模式,基站的小型化、多網協同融合和自組織運維是最重要的技術。全網的IP化已經成為業界共識,并取得了長足的進展。IP技術作為一個與業務無關的技術,成為接入網、城域網、骨干網等設備的共同技術,成為下一代網絡的核心,IP以其開放性、統計復用的高效率成為降低網絡成本的關鍵。
未來十年的網絡流量將提高75倍,而運營商的收入每年只增長5%~10%,這樣,一方面必須保證保質保量的海量信息傳送,另一方面還必須將成本降低到原來的1/10甚至1/100,才能保證網絡的超寬帶、可管理和可盈利。華為提出基于ALL IP的Single網絡是構建長期可持續發展的融合網絡的最佳選擇,實現支撐10年的技術平滑演進,一個團隊維護多種網絡,超越摩爾定律,結構性降低OPEX,從根本上解決技術演進和流量增長帶來的成本問題。Single網絡具有什么樣的特征呢?從網絡架構上看,Single網絡是把“多張垂直網絡”融合成“一張水平網絡”;從產品形態上看,Single網絡是把網絡每一層的“多種產品形態”整合成“統一的平臺,進一步是單一的設備”。
在接入層,華為在10G EPON/10G GPON融合OLT方面一直保持業界領先水平,推出的高集成度的SOC芯片的ONT,大大降低ONT的成本,促進FTTH的發展。華為SingleRAN@Broad移動寬帶解決方案直接面向商業層面,其核心思想是,面對著未來十年網絡容量需求數十倍甚至數百倍于今天的移動寬帶時代,華為可以協助運營商構筑其移動寬帶網絡的可盈利能力,實現商業成功。通過靈活的異構網解決方案,IC/MIMO等新技術的使用以及更多的頻段等技術支撐來增加容量,將容量提升500倍、每bit成本降低到1/35,從而實現大帶寬能力。
在城域層,華為解決方案由40G和T比特OTN形成MESH化的網絡,匯聚層的10G管道通過T比特容量的OTN被整合到40G波長,提升了傳送效率,降低了每比特成本。匯聚層通過先進的PID,搭建起更適合城域網特點的OTN子系統,線路容量自由擴展80G/120G /200G,大幅度降低建網成本,同時實現10倍集成度提升和50%功耗的節省。
在骨干層,華為在考慮干線網絡的扁平化。通過超T比特的OTN設備形成全互聯,緩解了核心節點流量轉發壓力。在交叉容量方面,華為保持著單套OTN容量記錄,達到12T;同時在業界率先完成OTN集群樣機,容量可以達到200T。在線路容量,華為100G現網測試距離突破2000公里的傳輸記錄。
華為傳送網基于客戶需求持續創新,率先倡導OTN集群(200T),業界唯一的光電兩層的同時控制的ASON/GMPLS技術,為客戶搭建高效、靈活、智能的端到端的超寬帶傳送網。
為了實現管道智能化,華為推出了可視運維的解決方案,實現ALL IP網絡全網資源的均衡分配,IP動態路由的端到端管理,業務的電信級監控,承載業務品質的端到端可視,保障新業務應用的成功。通過完善的ALL IP可視運維方案,實現業務發放效率提升4~10倍,定位時間從2小時以上降低到5分鐘內,從而降低OPEX,實現從TDM到ALL IP的完美轉型。
(3)終端智能化
終端智能化是建立在強大的CPU和開放的操作系統的基礎上,可以運行各種應用程序,接入到云端的服務中去。終端有兩大發展趨勢,一個是綜合化,一個是專業化。綜合化表現在個人手持終端上,融合“手機、數碼相機、音樂播放器、電子書、PDA”等各種功能,即所謂數字“瑞士軍刀”;專業化表現在各種行業終端以及專業功能的數字設備上,如電子書等;這些都對終端的智能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處理低成本化、高效性、信息業務呈現一致性等各種需求。
伴隨中國3G的起飛,華為的系列化和全制式智能手機,創新型移動寬帶產品,以及包括平板信息機、家庭多媒體終端在內的融合類產品,應運而生,為消費者帶來了低成本、多媒體呈現的多款終端選擇。華為150美金以內的普及型職能手機,以及突破管道實現運營商業務增值的移動寬帶產品,是開啟“匯智.簡悅”生活的兩把鑰匙,將成為移動寬帶普及的重要推動力。
篇6
十報告也同時揭示了中國未來的方向,在下一個十年中國將會在2010年的基礎上實現再次翻倍,人均GDP將會從現在的6000美元左右提高到1萬美元,中國將進入全面的小康社會,同時實現多個全球第一。比如將會建成全球最大城市化體系,城市化人口將會超過8億,我們也會擁有全球最大的現代化的設施基礎。
隨著中國現代化進程的發展,對IT的需求也將穩步增長。根據IDC的數字統計,從2012年到2016年,中國的IT市場將增長800億美元,這里面蘊含著巨大的商業機會。與此同時,我們的客戶也在思考他們面臨的IT挑戰,需要哪些幫助以及如何實現最終的投資回報。
IT產業在變革,客戶在變革,戴爾無疑也在不斷的變革中。在過去幾年中,我們進行了20次收購,從PC制造商轉型成為一個端到端解決方案的提供商,從而能夠從四個方面來幫助我們的客戶——用戶終端計算、基礎架構、軟件服務和云計算。
在數據爆炸的時代,企業對基礎設施擴展的要求非常高,我們必須從數據的擴展中獲得洞察力。云計算在過去的幾年中引起了客戶的重視。一方面,當前企業信息化正面臨著大數據時代和云時代的全新挑戰;另一方面,大數據時代和云計算為企業的變革帶來了巨大的機會。戴爾在云計算上的落地也將在以下幾個方面來實施,包括服務器、存儲、網絡、終端和產品。
技術已經成為實現企業發展的核心,對于企業級的技術,這樣的趨勢涉及到了計算的整合,以及存儲與網絡之間的整合。這是幫助我們客戶獲得IT消費中最大價值的強大助力器。而且隨著互聯時代的發展,現在人們要求不斷地從設備接入,實現隨時隨地無所不在的互聯性。以我們的客戶深圳證券為例,移動解決方案是將移動平臺、客戶和員工進行連接,使團隊成員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能夠和客戶互聯,與此同時還可保持數據安全以及產品的高效管理。
篇7
關鍵詞:云計算 互聯網 高職院校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2(c)-0216-01
互聯網快速發展了20多年,逐漸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全面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無論是生活、消費、商務,網絡以它便捷快速的方式贏得了人們的擁護。面對人們對互聯網需求的增長,如何實現資源和計算能力的分布式共享以及如何滿足互聯網數據激增的需求,已經成為互聯網界亟待解決的問題。云計算正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發展起來的。
1 云計算
云計算是2006年由谷歌正式提出來的,并逐漸發展成為IT產業的熱點問題。目前給出的普遍定義是,云計算是一種新的IT資源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是將計算、存儲和網絡等IT資源進行整合、抽象后,按需、易擴展的服務方式通過互聯網提供給用戶。云計算可以認為包括以下幾個層次的服務: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平臺即服務(PaaS)和軟件即服務(SaaS)。
云計算的核心是將計算、服務和應用作為一種公共設施提供給公眾。在基礎設施及服務(IaaS)的模式下,用戶無需購買昂貴的設備,僅需提供能夠接入網絡的簡單硬件設施和配置,登陸云服務平臺,付相應的服務費用,即可享用所需的各種硬件設備和服務。軟件即服務(SaaS),用戶只需花費少量的資金,即能獲取所需的軟件服務。平臺即服務(PaaS)實際上是指將軟件研發的平臺作為一種服務,以SaaS的模式提交給用戶。在盜版如此猖獗的時代,不論是對用戶還是軟件供應商,這項服務帶來的都是雙贏的局面。
在云計算環境下,用戶的使用觀念也會發生徹底的變化:從“購買產品”到“購買服務”轉變。面對一些昂貴、復雜的高端設備和軟件,用戶可以以租用IT資源的方式來滿足業務需要。如同水力、電力資源一樣,計算、存儲、網絡將成為一種付費的資源,無需自己建設,可按照獲取服務的多少付相應的費用。
2 我國云計算的發展現狀
2009年以來,我國云計算開始進入實質性發展的階段,互聯網公司、基礎運營商、軟硬件IT企業及各地政府等多方力量都在積極推動云計算發展。新浪、騰訊、阿里巴巴等國內互聯網企業,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內部IT設施改造,同時對外提供服務以降低成本拓展業務范圍;以IBM、EMC、Intel等為代表的跨國設備制造商,推銷解決方案,拓展和占領市場;以金蝶、金算盤等為代表的軟件公司,在云計算的概念出現以前就已經開始提供軟件服務(SaaS)。上海、北京、天津、無錫、東營等地方政府建設了一些云計算中心,為拉動投資需求,建立政府公務云及面向中小企業的公有云。
全國云計算的發展速度已經加快,越來越多的企業、政府部門和教育行業都在探求如何通過云計算來為自己節省開支、提高收益。預計在2013年,云計算將在多個行業,如政府、金融、電信、物流等當中得到更加廣泛的采用。
3 云計算對高職院校的影響
高職院校是對國家本科院校的一個有益補充,是那些未能通過國家考試進入本科院校的人員進行再次學習的途徑。高職院校在師資、學校各項硬件設施、政府的投資以及重視程度上都與本科院校有一定的差距。在生源方面由于學生的來源途徑廣泛,因此學生的入學水平參差不齊,學習的程度和院校的環境也間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在這種情況下,高職院校想要在未來招生規模以及生源就業上占一席之地,需要更好的師資和教學環境吸引更多的優秀學生進入院校。而云計算的引入無疑能為高職院校帶來很多益處。
3.1 云計算模式能夠降低高職院校在計算機及其相關設備上的資金投入
目前,各類高校都配備著大量的計算機和網絡設備,尤其是高職院校這樣偏重于技能培養的院校,為了滿足學生的日常學習要求,機房以及各種實訓基地是高職院校必不可少的。作為各類計算機設備,日常更新和維護也是必須的,學校不得不在這方面進行大量的資金投入,但是也面臨資金短缺的困難。而云計算將計算、存儲和網絡等IT資源進行整合、抽象后,通過網絡為用戶提供按需服務。云計算對用戶端的設備要求很低—— 這一特點決定了云計算可以為學校節約大量的計算機等硬件設備的購買和維護成本。
3.2 云計算模式能夠促進教育公平,教育資源共享
教育不公平,主要是教育資源的配給不平等,包括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的師資力量、教學設備、學習資料等都存在嚴重的配給失調。作為高職院校,其各項配給難以與一些著名的本科院校相比,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學生的學習水平。現在,通過云計算模式,全國高等教育方面的優質教師及教學資源信息化,集中存放在云計算平臺上。在這個教學資源“云計算”平臺上,沒有地區、經濟、等級的差異,這是一個開放的、公平的教育公共服務平臺;高職院校可以從這樣的平臺上獲取更好的教學資源與信息,從而縮小與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學差距,在某種程度上實現教育資源的相對平等和均衡。
同時,在這個教學資源“云計算”平臺上,可以使教育信息資源的管理更為方便。各個高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均可以通過云計算平臺,可以實現教育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高效地利用資源,加強學校管理和科研協作。
3.3 云計算可以為學校提供可靠和安全的數據存儲中心
由于各個高校都建立了大量的教育信息資源,如何能夠可靠、安全地存儲和維護這些信息資源也給學校帶來了挑戰。尤其在病毒和黑客猖獗的互聯網時代,數據存儲的安全、可靠越顯重要。云計算可以為學校提供可靠和安全的數據存儲中心。學校將信息資源存儲在“云端”,云計算服務商擁有專業的技術人員,對用戶的信息進行專業、高效和安全的存儲和維護。因此無需擔心病毒和黑客的侵襲以及由硬件的損壞所導致的數據丟失問題。
4 結語
無論是作為一種新的計算技術,還是作為一種新的商業模式,云計算宣告了低成本提供超級計算服務的可能。云計算的出現,向互聯網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如何應對并合理充分的使用云計算也是當前政府和技術人員思考的問題。云計算對高等職業教育領域產生的影響也將會隨著云計算的進一步使用逐漸顯現出來。關于如何充分發揮云計算在高等職業教育領域的特點和優勢,還需要有充足的時間通過實踐進行驗證。
參考文獻
[1] 徐化祥.云計算對職業教育影響的初探[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9(10).
[2] 管剛,楊濤.淺談云計算對職業教育的影響.集體經濟培訓教育.
[3] 劉鵬.云計算[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
篇8
移動互聯網是移動云計算發展的主要推力,隨著3G的普及,移動云計算將引來高速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3月30日的通信業運行報告顯示,1-4月份,全國3G用戶凈增3054.7萬戶,達到15897.1萬戶。
移動云計算有廣泛的應用。在商業領域常見的應用有工作派遣、日程安排、內部郵件、工作流程等移動企業管理相關服務,也有后勤、庫存控制等移動商務應用。個人用戶的應用一般是移動網絡接入、電子商務(購物、移動支付)、娛樂等個性化的需求。
同時,政府也在公共服務、軍事等領域應用移動云計算,譬如:電子政府、電子健康服務、旅游業(電子地圖導航、旅游定位服務)、智能交通、環境監控、戰時通信等。
移動云計算的三種模式
在筆者看來,移動云計算主要有三種模式:通過移動設備接入云、微云(Micro Cloud)和云端為移動設備增效。
眾所周知,計算機提供的服務會涉及三個部分:存儲、計算、操作/顯示。例如,播放一個視頻,需要存儲空間來存放視頻,然后需要計算資源來解碼,最后還要有顯示器和鍵盤來實現影像輸出和用戶操作。云計算,就是讓多個高性能的機器負責以上的其中一部分。筆者也是基于這種對任務的分配來界定不同的模式。
通過移動設備接入云
通過移動設備接入云端提供的各種SaaS(軟件即服務)。常見的通過移動設備接入的案例有:為蘋果用戶提供數據存儲和同步的服務的icloud、移動搜索服務、谷歌郵箱、谷歌地圖、備份等。從這些上述應用來看,移動云計算經常被誤解為單純的SaaS,事實上,與之相關的各種數據處理也在云端進行的,而這個過程就涉及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的服務。
那如何實現云端的智能接入呢?一方面是按需網絡連接技術的實現,目前已經可以通過由大范圍的無線接入技術支持的異構數據訪問實現按需網絡連接,例如:GPRS,WCDMA/HSPA(高速分組接入),LTE(3GPP長期演進技術),微波存取全球互通,CDMA2000,無線局域網絡。另一方面是無線接入端資源的分配,可以通過終端的環境配置、網絡節點,或用戶端的感測器,減少無線資源的浪費并高效管理無線接入端的分配。
微云(Micro Cloud)
通過單一基于移動設備的自適應網絡實現云計算的移動性,例如,利用個人移動設備的資源去提供一種虛擬的移動云--微云。在這種模式下,移動設備成為了云服務硬件的一部分或全部,使之無需接入互聯網的云端,也不需要中央服務器,也能實現數據儲存和處理服務。
目前,卡內基梅隆大學的Hyrax項目將Hapdoop運行框架移植到Android手機上。多臺Android手機通過相互協作實現對數據的分布式存儲和處理。該模式主要有兩種應用:
第一,傳感數據應用。智能手機利用其搭載的傳感器(例如GPS,加速度傳感器、光傳感器、溫度傳感器、指南針等等)采集數據,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而為應用提供查詢服務。例如,利用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用戶手機所采集的位置和移動信息預測當前交通狀況。
第二,多媒體社交應用。多媒體數據包括智能手機利用麥克風、攝像頭所記錄的音頻和影像文件,以及用戶預先存儲的音樂或者視頻等娛樂文件。例如,用戶輸入一張圖片或者一段音頻、視頻,應用從多個用戶手機中尋找與用戶輸入內容最為匹配的文件。
但是,微云模式存在缺乏普適性的問題,一方面對儲存及計算資源缺乏統一的有效管理;另一方面,數據存儲和訪問的過程缺乏優化。
云端為移動設備增效
這種模式將移動設備端正在運行的應用中部分或者全部數據存儲和計算任務無縫透明地遷移到云端,以克服移動設備資源受限的問題。目前,手機應用需要的大部分數據儲存和處理需求都是在移動設備上完成的,通過云端擴展的渠道,數據存儲和處理可以在手機以外的云端實現,這樣就克服了移動設備自身的局限性。這種移動云計算的模式通常被視為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或PaaS(平臺即服務)。
移動計算因其集約性能大大提高了客戶端在語音、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和繪圖、機器學習、計劃和決策等的識別能力。但是,移動設備不足以應對大量的數據存儲和處理的需求,同時,這些功能的實現耗電較多,移動設備會很快沒電。
通過移動設備實現對環境的實時監控采用的就是云增效的模式,這項功能開始應用在智能交通領域。它由一套3D傳輸系統實現,根據不同位置的移動設備所采集的二維影像數據以及相應傳感數據,實現對交通狀況的實時監測。數據在完成編碼后上傳到云端,在云端完成儲存、解碼、3D圖形渲染,最后以3D方式呈現給用戶。
Cloudlet(小云)應用也是一種常見的云端為移動設備增效的模式。小云的主要思想是將移動設備上的計算任務遷移到同處一個局域網內的服務器。這種局域網內為用戶提供計算服務的基礎設施稱作小云。與因特網上云服務相比,小云擁有高數據傳輸率的優點,從而減小用戶響應時間。此外,小云利用虛擬化技術實現云端基礎設施服務的短暫定制。用戶使用前需要定制云端服務資源,使用后對該資源進行清理。
Cloudlet的優勢主要在于它部分解決了安全性的問題,小云對用戶與用戶之間的計算環境,以及用戶計算環境與系統服務環境進行進行隔離,從而提高應用安全性。但Cloudlet也不是完美的,它只允許少數的用戶在同一時間訪問,同時,它的管理由商戶負責,很多時候缺乏必要專業性。
移動云計算的挑戰
移動云計算的挑戰主要來自三個方面:移動計算、云計算,以及伴隨兩者結合而增加的復雜性,它們有可能阻礙移動云計算的應用普及。
安全和隱私問題是最受關注的,移動設備的屬性使其面臨更高的隱私和安全風險,因此云服務提供商和移動設備用戶間要建立信任。服務提供商應該保證用戶在多重網絡漫游時保存隱私信息的安全性,同時,應該著手設立保護移動設備接入云計算的相關標準。
服務標準化也是另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在網絡接入、電源使用、顯示方式和信息處理方面,移動設備和個人電腦有著很多差異。移動云計算服務標準化的進程中應該考慮用戶界面、本地存儲與離線操作、數據同步等問題。此外也有防范被服務提供商鎖定的問題,可移植性和互操作性的缺乏使得服務商之間數據和應用的轉移變得障礙重重。
篇9
突破數據交互瓶頸
“云橋”是斯坦德開發的涉及計算、存儲、網絡三方面的云計算平臺,可被視為云應用的硬件支撐系統。和其他云計算平臺不同,“云橋”系統采用了基于InfiniBand(IB)技術架構的革命性設計。因為IB能有效提升服務器與服務器、服務器與存儲設備以及服務器與網絡之間的數據交互效率,它正被眾多云計算廠商所重視,英特爾、IBM、HP等廠商都是IB技術架構的倡導者。這也讓發展了十余年的IB技術架構,在云計算時代得到了廣泛應用的可能。
在云計算時代,大數據應用和物聯網應用,無疑是云應用的兩大熱點。但無論是大數據還是物聯網,數據被傳輸、存儲和處理的需求都是類似的,只不過IT系統所要面對的將是海量數據。此外,存儲數據的目的也將變成挖掘數據的價值,而如何實現海量數據的實時分析、實時調用依靠傳統的技術架構卻難以實現。因為以太網帶寬的限制和延時會大幅降低系統的應用效率,如果繼續采用傳統的技術架構來解決數據交互問題,很多數據必然會因為交互效率低而難以被利用。
海量數據的高速、安全存儲、交換和處理,將成為云對IT系統的基本需求。斯坦德技術總監儲浩告訴記者,“云橋”系統之所以采用IB技術架構,正是為了獲得具有突破性的能力。“云橋”能實現40Gb/秒的吞吐量,對云計算系統性能的提升是非常顯著的,特別是數據交互效率的提升。“云橋”還能大幅降低云平臺建設和運營的成本,它能完全兼容IB的RDMA技術,讓大部分的通訊流量在網卡上被處理,只需消耗3%~5%的CPU資源,就能實現高速網絡數據傳輸,可以為云計算平臺節省寶貴的CPU資源,用于其他應用。在破解以太網帶寬和延遲問題的同時,“云橋”還能減少網絡基礎設施的投入成本,基于“云橋”構建的云計算數據中心,可比傳統數據中心減少75%的線纜、大量的服務器和交換機,對數據中心的節能和管理將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
不僅是一套硬件系統
“云橋”并不僅是一套云計算硬件系統。它還能和云計算應用與服務結合,提供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性能云計算平臺解決方案,包括面向云計算應用與服務的高性能計算、高性能存儲和高速網絡。同時,“云橋”系統也是一個開放的平臺,可與其他廠商的云安全技術、虛擬化技術、云平臺管理技術、云應用與服務技術進行廣泛融合。目前,斯坦德正在與南京白下區政府以及國內多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云計算企業合作,共同打造適合中國的云計算產業模式。
云計算為信息產業未來的發展提供了大量商機。如今,全國各地都在爭相建設云計算產業園區,并從IaaS、PaaS、SaaS等領域尋找立足點,但是與實際應用脫節的發展卻讓一些云計算產業基地出現了后勁不足的問題。作為中國云計算創新基地的南京白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在建成后一直希望能另辟蹊徑,以技術應用與服務創新為切入點,探索用新型商業模式服務行業應用的云計算產業發展模式。為企業廣搭商業平臺、提供大量商機的“白下模式”,一度得到了業界專家的高度認可。作為南京白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中的一員,斯坦德的“云橋”系統也為“白下模式”的推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據介紹,“云橋”正在與多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本土云計算應用企業進行系統融合測試,讓云應用確實落地到行業。
篇10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因特網應用;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C-(2014)11-0040-02
“因特網應用”課程教學內容應當以“網絡數字生活”的構建為中心,讓學生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了解網絡數字生活的基本概念、途徑、資源、方法,從容面對網絡數字生活,提升學生的數字化生存能力。因此,可將“因特網應用”作為一個教學領域,根據教學內容的定位設立如下項目:我們可利用因特網做什么(項目1)、我們的設備如何接入因特網(項目2)、如何從因特網快速獲取信息(項目3)、直接便捷的“點對點”信息交流(項目4)、即時通信是工作生活好幫手(項目5)、網絡數字生活讓人生更精彩(項目6),然后運用項目教學法進行教學。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由于學生在小學、初中學習過計算機應用的一些基本知識和操作方法,因此他們對計算機及其簡單操作程序并不陌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雖然有一定難度,但仍需努力。
(一)從初知出發。如“我們可利用因特網做什么”(項目1)是一個很好的設問,大多數學生都能做出簡單回答,但很難作出比較全面的回答。根據同學們的回答,師生可共同進行歸納、分類。接著教師可及時點評、引導,逐漸將本項目劃分為若干教學任務。
(二)由懸念開始。“我們的設備如何接入因特網”(項目2)這似乎是個比較簡單的設問。其實,這個問題并不簡單,它至少涉及這樣一些問題:我們的設備是指什么設備?PC、筆記本、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都可包含其中。帶寬是多少?根據設備接入因特網后的主要用途,確定能夠滿足帶寬要求的接入方式。選擇哪家因特網服務商?帶寬特性、適用場合以及服務覆蓋范圍,等等。最后根據設備、對帶寬的要求與因特網服務商等確定接入因特網的方法及相關要求,將相關設備接入因特網。如此,同學們通過討論與交流能比較全面地了解因特網的常用接入方式及相關設備。
二、讓學生參與教學設計
項目教學法是一種典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其顯著特點是“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創造了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作、探索創新的新型教學模式。那么,如何讓學生做到“主動”、“自主”呢?做法是讓學生參與教學設計。如“如何從因特網快速獲取信息”(項目3)教學中,教師可先組織學生交流從因特網獲取信息的已有經驗。然后,引導學生歸類:(1)利用已知網站網址從瀏覽網站主頁開始查找所需要的信息;(2)利用關鍵詞在百度等搜索引擎中搜索;(3)如何快速地利用搜索引擎獲取信息……前面兩類的教學難度較小,“如何快速地利用搜索引擎獲取信息”是項目3的教學重點,也往往讓教師難以進行教學設計,而主流搜索引擎的“高級搜索技巧”正是同學們需要學習的,學生參與了教學設計便能較好掌握知識。又如“直接便捷的‘點對點’信息交流”(項目4)教學中,學生很容易想到電子信箱、電子郵件等,在線撰寫書信、收發電子郵件等操作也較簡單,教學目標就很容易達成。在此基礎上可讓學生考慮并解決以下問題:如何選擇電子郵件服務商?你掌握哪些電子郵件的使用技巧?電子郵件的安全問題主要有哪些?如何預防垃圾郵件?等等。這些問題可通過引導,讓學生自己提出并歸類。
三、運用非線性教學手段
在平時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認真思考、充分討論、提出問題,教師簡明點評、引導歸納,明確需要解決的問題,并針對問題共同研究解決的途徑和方法。因為課堂既是“預設”的又是“生成”的,所以教師需要運用非線性教學手段組織教學活動。如在“即時通信是工作生活好幫手”(項目5)教學中,運用非線性教學手段,基本做法是:先討論后總結、先練習后精講、先自學后輔導。這樣的教學活動,教師無法在課前一一設計好。非線性教學活動,可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積極性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
四、拓展因特網應用的教學內容
- 上一篇:教育信息化和數字化的區別
- 下一篇:安全培訓個人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