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系統分析范文

時間:2024-01-02 17:54: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電子商務系統分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電子商務系統分析

篇1

關鍵詞: UML;電子商務系統;系統分析;系統設計;建模

中圖分類號:TP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08)09-0328-02

1 引言

面向對象的開發方法已成為當今主流的軟件開發方法,并逐漸成熟,UML 作為一種通用的建模語言,融入了軟件工程領域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技術,在軟件的開發不同階段可以采用相同的一套概念和表示法,在同一個模型中它們可以混合使用,具有定義良好、易于表達、功能強大等優勢。電子商務系統作為一個WEB應用系統,它的分析、設計、實現和運行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因此應用UML技術進行電子商務系統的分析和設計,可以快速構建一個安全、性能良好的電子商務系統。

2 UML概述

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又稱統一建模語言或標準建模語言,是一個支持模型化和軟件系統的圖形化語言,為軟件開發的所有階段提供模型化和可視化支持,由類圖、對象圖、用例圖、狀態圖、順序圖、活動圖、協作圖、構件圖、包圖及部署圖這些基本圖型組成。

2.1 UML的三種模型

電子商務的系統建設過程中,通過類模型、狀態模型和交互模型完成系統的需求分析和系統設計,這三種模型將一個系統劃分成不同的視圖,不同的模型并不是完全獨立的,而是有著清晰的互連,每一種模型都描述了系統的一個方面,但也包含了對其他模型的引用。

類模型描述狀態交互模型操作的數據結構,標識與其他對象的關系、屬性和操作。類模型提供了狀態和交互模型的上下文。對象是我們劃分世界的單元,是模型的分子。在構建類模型的過程中,目標是從真實世界中捕獲那些對應用而言重要的概念。類圖表達了類模型。

狀態模型描述對象的控制結構,描述了與時間和順序相關的對象層面,標記變化的事件,界定事件上下文的狀態,以及事件和狀態的組織。狀態圖表示狀態模型。每幅狀態圖都顯示了系統內允許的某個對象類狀態和事件序列。狀態圖會引用其他的模型。狀態圖中的動作和事件都變成了類模型中對象上的操作。狀態圖之間的引用變成了交互模型中的交互。

交互模型專注于對象之間的信息互換,并提供了系統的整體視圖。狀態和交互模型描述了行為的不同側面,它們兩者配合才能完整描述行為。順序圖顯示交互的對象和交互的時間順序。活動圖顯示計算機的處理步驟之間的控制流。

2.2 UML的開發過程

UML的開發過程包括需求獲得、系統分析、系統設計、實現和測試五個階段。

需求獲得的目的是盡可能完整、準確地捕捉系統的功能需求和其他要求,其主要工作是識別用例。用例圖表述系統參與者希望系統提供的功能,通過確定系統邊界、確定參與者、確定用例和確定參與者與用例的關系四個步驟建立用例圖。

系統分析是找出描述問題域以及系統責任所需的類及對象,定義這些對象的屬性和操作,以及它們之間靜態和動態關系,其主要工作是:識別對象、為對象分類、確定類的發生和操作、確定類之間的關系、確定對象之間的交互、確定對象狀態變化等。

系統設計是有考慮技術問題和限制的條件下,是擴展和細化系統分析階段所建立的模型,包括總體設計和詳細設計兩個階段,總體設計需定義包、包間的相關性和基本的通信規則;詳細設計描述用戶接口和數據庫包中的類,擴展和細化業務對象類的,可以通過創建新的類圖、狀態圖和動態圖類和對象從實現的角度進行細化。

實現是對類進行編程的過程。測試是以用例定義的描述為依據,驗證開發的系統是否滿足要求。分為類測試、類集成測試和系統測試,類測試是類封裝的操作和類的狀態行為所驅動的,類集成測試有兩種不同的策略:基于執行線的測試(thread-based testing)和基于使用的測試(use-based testing),系統測試是對所有類和主程序構成的整個系統的測試。

3 基于UML的電子商務系統分析設計

3.1 需求獲得

臺灣水果銷售系統是一個B2C的電子商務平臺,網上客戶通過WEB頁面訪問水果銷售系統,客戶可以直接在主頁瀏覽、查詢各種水果信息,一旦對某些水果感興趣,客戶通過驗證用戶名和口令登錄系統后,在網上直接下訂單,并可查詢訂單的執行情況。供應商可以登錄系統,對自己所銷售的水果進行管理,處理客戶所下的訂單,并進行相應的查詢。系統管理員管理客戶及供應商,并對系統維護,以保證臺灣水果銷售網的正常運行。

經分析確定該系統的角色有:客戶、供應商、系統管理員。主要用例有:系統登錄、注冊用戶、瀏覽商品、下訂單、瀏覽訂單、商品管理、訂單管理、用戶管理及系統維護。其用例圖如圖1所示。

用例圖是一種用戶和開發人員都能理解的方式描述系統的功能和行為,幫助設計人員理清思路,整理用戶的需求。用例圖完全從用戶的角度出發理解系統,并不考慮系統的具體設計和實現。它是需求分析之后各階段的開發工作的基礎。不僅在開發中保證了系統的所有功能的實現, 還可以被用于驗證和檢驗所開發的系統,從而影響到開發的各個階段和UML 的各個模型。

3.2 系統分析

系統分析的主要任務是找出描述問題域以及系統責任所需的類及對象,以及它們之間靜態和動態關系。分析類是真實世界業務概念的映射,代表了問題域中的簡潔抽象,可以使用邊界類、控制類和實體類三種不同的構造型。用類模型描述系統的靜態特征,用狀態模型及交互模型描述系統的動態特征。

經分析,臺灣水果網上銷售系統中主要的類有系統用戶、訂單、水果、訂單管理、登錄控制、商品管理,其中登錄控制為邊界類,系統用戶、水果、訂單為實體類,訂單管理和商品管理為控制類,它們之間的關系如圖2所示。

行為圖描述系統的動態模型和組成對象間的交互關系。其中狀態圖描述類的對象所有可能的狀態以及事件發生時狀態的轉移條件。通常,狀態圖是對類圖的補充。在實用上并不需要為所有的類畫狀態圖,僅為那些有多個狀態其行為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并且發生改變的類畫狀態圖。活動圖描述滿足用例要求所要進行的活動以及活動間的約束關系,有利于識別并行活動。

交互模型是以消息完成對象之間的交互來描述系統的行為,交互圖表示了對象之間的動態交互關系,可以用來說明一個場景,即描述一個事務的歷史過程,著重體現對象間消息傳遞的時間順序,可通過順序圖和協作圖建立交互模型。順序圖顯示對象之間的動態合作關系,它強調對象之間消息發送的順序,同時顯示對象之間的交互;協作圖描述對象間的協作關系,協作圖跟順序圖相似,顯示對象間的動態協作關系,除顯示信息交換外,協作圖還顯示對象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如果強調時間和順序,則使用順序圖;如果強調上下級關系,則選擇協作圖。網上下訂單的順序圖如圖3所示。

3.3 系統設計

系統設計包括總體設計和詳細設計兩個階段,總體設計需定義包、包間的相關性和基本的通信規則,按應用的層次可將包分為用戶接口包、業務邏輯包和數據存取包,用戶接口包通過WEB界面為用戶提供查詢、操作的數據錄入及相應結果的返回;業務處理包包括分析域中的全部特定域類,實現業務過程的處理;數據存取包提供類和對象保存。

在本系統中,業務邏輯處理如圖4所示,訂單處理子系統實現網上訂單的接收和管理;商品管理子系統實現網上所售各種水果的管理,包括產品類別、定價等;結算處理子系統實現對訂單的結算;訂單查詢子系統可實現訂單的內容、訂單執行狀態等信息的查詢。

詳細設計描述用戶接口和數據庫包中的類,擴展和細化業務對象類的,可以通過創建新的類圖、狀態圖和動態圖類和對象從實現的角度進行細化。如圖5所示,訂單類可細化為添加訂單和查詢訂單類,對于添加訂單類具有客戶名、訂單日期、交貨地點、訂單水果品種及數量等屬性,并可通過建立連接、修改、關閉等事件與數據相連,實現相關的業務操作。詳細設計中類的細化使編程人員可以很容易設計數據庫和程序代碼。

4 結束語

UML是一種表達力豐富的建模語言,可應用于在電子商分析和設計的全過程,利用UML技術可以構造一個科學準確的電子商務系統模型,從而對降低系統的開發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合理化配置資源都將起到積極的作用,必將得到更廣泛的應用。未來的研究工作將是探索如何從UML直接生成面向對象的Java代碼,發揮UML工具的最強大作用,為電子商務系統的軟件開發提供更大的支持。

參考文獻

[1]徐寶文,周毓明,盧紅敏.UML與軟件建模[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6).

[2]Joseph Schmuller著,李虎,趙龍剛譯.UML基礎、案例與應用[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7,(1).

[3][美] Michael Blaha ,James Rumbaugh著.Object-Oriented Modeling and Design with UML [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6,(7).

篇2

    企業主體界定越來越困難,概念也越來越淡化,同時在人力資源及社會績效方面,很難使用傳統的會計主體進行界定,因此針對會計主體假定的理論受到電子商務的沖擊產生了假設必要性的質疑。傳統的會計環境中,會計分期被認為是可以定期針對會計信息進行信息獲取,而在電子商務環境中,企業會計信息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公布、更新和編輯,信息需求者可以實時通過網絡獲取企業會計信息,會計分期的意義被淡化了。這些促使了企業會計信息系統的面對對象及操作模式發生了較大的改革,并且隨著電子商務規模的不斷擴大,對企業會計信息系統的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電子商務環境的企業會計信息系統相關概述

    ( 一 )電子商務含義 電子商務目前沒有標準的答案。最早于1997年被MBA提出來,指借助互聯網為載體,實現買賣、服務和合作伙伴形成的商務活動。準確地說是對整個貿易活動的開展完全電子化,交易雙方的商務活動不是面對面進行的,而是通過電子交易的模式實現的,實現電子商務需要多種技術的集合,發出數據信息 和接受數據信息,電子郵件,數據共享,數據庫,電子公告,條形碼等技術整合后,才能完全實現電子商務的全過程。各參與方之間,通過文本、聲音和圖像的在線傳遞,資金、電子證券、單據、票證、計劃等等數字信息的在線傳遞來完成整個商務活動。電子商務的基本技術特征是利用互聯網進行數據信息的傳輸,不是依靠物理交換的面對面的形式,商務特征是所有的交易內容完全在網絡上實現。

    ( 二 )電子商務環境下會計主體假設 所謂會計主體就是會計實體,是會計信息生產的組織機構,會計實體劃定了財務活動空間,確定了財務活動范圍,限制和明確了財務活動的內容。體現在報告誰的財務活動情況,向誰報告財務情況的大問題。較之傳統的財務主體,電子商務時代的財務主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通常把電子商務模式稱為虛擬模式,進而由虛擬企業形成電子交易的主體,或者把眾多的企業稱為主體串,把世界范圍內的生產者、經銷商等通過網絡連接起來形成一個體系,分享利潤,分擔風險。這些虛擬企業的產生就帶來了虛擬的會計主體,電子商務可以把全球范圍內的商業資源進行整合和優化。在這種虛擬企業中,財務工作較之傳統企業有很大的差別,在以往的傳統企業中,財會是層層命令式的控制模式,但是在電子商務環境下的財務則是建立在計算機及網絡技術基礎上的網狀管理結構,傳統的實體財務管理機構形式上也將發生變化,主要是適應網絡經濟社會的現實需求。

    ( 三 )電子商務環境下會計持續經營 會計持續經營是會計不設置限期。會計持續經營規定正常的管理范圍,合理劃分企業的分類、計價和費用攤布等活動做基礎準備。在虛擬企業中,財務會計已非實體會計的主體地位,虛擬企業內部成員之間的經營活動不是由虛擬企業內部來確認和報告的,而是由虛擬企業各實體企業進行的,財務管理是按照持續經營的假設進行跨及處理的。虛擬企業對經營活動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就是管理會計的會計主體,其持續管理時間可以定位在合同作期限內。

    ( 四 )電子商務與會計信息系統關系 當今時代是信息化的時代,在各國的經濟構成中,第三產業的比重持續增加,特別是服務業的發展,尤以信息服務業更為明顯,成為本世紀的主導產業。電子商務的發展正是基于這樣的基礎,促使了電子商務的產生和發展,電子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勢勢如破竹,世界各國間的電子商務活動日益頻繁,其經營模式不斷的改進和完善,這種商務模式成為各個國家和各大公司關注的重點,并成為信息時代商務活動的焦點。我國目前正是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的普及與快速發展時期,也是電子商務迅速崛起的大好時機,在我國已經有眾多的信息技術企業、風險投資公司、生產流通企業都涉足了電子商務這條河,紛紛開展了電子商務活動,并且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世界范圍內的電子商務,正呈現不斷發展的態勢,進行電子商務的企業和人數大大增加,而且趨勢非常明朗。電子商務的主要營銷目標就是消費者的增加,人員的增加和企業的增加才是電子商務發展的基礎和前提。電子商務的進一步發展會對電子商務的硬件以及網絡條件等都提出更高的要求,這也是互聯網技術發展的推動力,從而促  進我國信息化建設的發展和提高。反過來,電子商務帶來的消費者人數增長的本身,也是計算機網絡技術發展的極大推力。 同時,在這個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時代,電子商務將是企業會計信息系統的完善的加速器,電子商務模式可以促進大中小企業內聯網、外聯網的進一步強化,進一步優化和整合企業資源,電子商務的財務管理可以輔助決策支持,提高

    企業在電子商務市場上的競爭力,從而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進一步推動產業信息化發展。在電子商務的引領下,發展電子商務的企業對互聯網的依賴不僅是作為買賣的通訊工具,而且更是作為發展生意的基礎環境,電子商務模式是把企業的客戶、企業供應商、企業內部處理三大板塊集結在一起。網絡的空間和是無限的,其容量和擴充性都非常好,所有這些都為企業的成長的提供了充分的便利和發展的空間,能夠形成一個比較好的基礎平臺支撐電子商務的成長。企業建設的實踐往往走在會計信息系統建設的前列,而這種實踐充分說明在電子商務企業內,建立和完善會計信息系統是增強市場競爭力的關鍵一環,是企業增強競爭能力,實現管理創新的重要途徑,同時,會計信息系統的建立也是解決當前企業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的有效措施。對于一些企業的發展實際,完全可以利用電子商務的途徑和模式,基于互聯網的載體實現企業的轉型,從而實現會計信息系統全面化。會計信息系統和電子商務是一種互為依存的關系,電子商務有助于企業盡快提高會計系統信息化,進而實現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的目標。 電子商務活動能帶動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和環境的保障。電子商務的發展也是促進會計信息化系統建設的主體。電子商務發展的步伐是帶動信息產業全面振興與發展的助力器。使電子商務企業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結構。   二、電子商務對企業會計信息系統的影響

    ( 一 )電子商務對會計理論的影響 電子商務的發展使傳統會計中的持續經營假設受到了制約,在電子商務環境中,商品的交易存在短暫性和即時性,企業之間競爭日益劇烈,企業之間的兼并或破產清算機制使得持續經營假設適用范圍受限。在貨幣計量方面,由于電子商務的特征使其表現為一定意義上的局限性和單一性,電子商務使得全球商品網絡形成一個可以交互流通的巨大網絡體系,這突破了傳統意義上對于經營范圍的國家限制,使資本流通極為便利,同時影響了會計主體所需要承受的風險與幣值的穩定。在這種形勢下決策者不僅僅單純關注貨幣計量指標,而重要的是關注某些可以反映企業國際競爭力的非會計信息指標。

    ( 二 )電子商務對企業會計信息系統原則的影響 (1)對企業會計權責發生制的影響。傳統會計模式下,企業發生費用及收入一般采取的是權責發生制,而在電子商務環境中,一些企業存續期間較短暫,該類企業并不存在由于跨期引起的費用攤配,也不需要對支出進行細化分類,因此較易實現收付實現制。(2)對企業歷史成本計價方法的影響。在電子商務環境中,企業所交易的商品價格具有波動效應,這些商品的價值不能完全體現出企業的經常狀況及財務狀況。較多企業持續經營時間較為短暫,企業歷史成本進行清算時對現金流信息量不能進行較好反映。企業歷史成本計價是靜態的計量方法,而企業在電子商務中經營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財務機制無法發揮決策支持的作用。(3)會計清算即時性的影響。會計信息系統通過計算機技術,使得會計核算由事務結束后轉變為事務進行中,成為動態的核算方法,可以通過聯網進行實時查詢預處理。

篇3

關鍵詞:服裝;智能選購;系統設計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7)05-0247-02

1 設計背景

現有電子商務服裝網站存在以下不足:

1)大部分服裝網站的查詢功能,但缺乏個性化。顧客不能通過查詢功能查找到符合自己心意的服裝;想找到合心意的要一頁一頁地逐頁瀏覽,對耐性的折磨。

2)現有服裝網站沒有結合專業的個人色彩搭配知識來幫助客戶挑選服裝,即不夠專業化和智能化。網站不能根據顧客的個人體征信息,依照專業的個人色彩搭配知識,為顧客提供專業的服裝搭配建議,并給出相對應的搭配服飾;即不能解決:什么顏色的衣物搭配在一起才合適、科學;什么款式與顏色的搭配才盡現個性;什么樣的服裝搭配適合什么樣的場合;更沒有根據流行的個人色彩規律進行服裝的分類,以致錯失色彩服裝行業銷售市場的機會。

2 個人色彩規律分析系統概述

個人色彩規律分析系統是根據每位女性與生俱來的人體色特征進行科學分析和歸類,研究各色彩群對其的適用程度,劃分出與其相協調的色彩范圍,并根據每個人的細節特征給出服飾化妝色彩的搭配規律。個人色彩規律分析系統是由四季型人的劃分和用色規律,服裝色彩搭配規律構成[3]。

四季色彩理論體系是人色彩規律分析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四季色彩理論體系對人的膚色、發色和眼珠色等“色彩屬性”進行了科學分析,總結出冷、暖系人的身體特征,并按明暗和強弱程度把人區分為四大類型,且給出了用色規律。四季型人的服裝色彩搭配規律:

1)春季型人適合對比搭配,來突出朝氣和俏麗。

2)秋季型人適合同一搭配、類似搭配,來突出穩重和華麗,不適合對比搭配。

3)夏季型人適合同一搭配、類似搭配,來突出溫柔素雅的氣質,不適和對比搭配。

4)冬季型人適合對比搭配,來突出醒目強烈的氣質,不適合類似搭配。

3 系統需求分析及系統設計

結合個人色彩規律分析系統,服裝智能選購系統提供的特色服務有:服裝選購、專業的著裝建議和搭配服裝推薦。服裝智能選購系統應該包括服裝管理模塊、服裝搭配模塊、購物車管理模塊、訂單管理模塊和用戶管理模塊。系統功能框架圖如圖1所示;系統體系結構設計如圖2所示

4 具體實現

4.1 數據庫的邏輯設計

通過設計實體-聯系圖(簡稱ER圖),可以保證各個數據表的一致性,從而避免由于誤操作導致數據庫的崩潰。實體圖如圖3所示,ER圖如圖4所示。

5 結束語

電子商務服裝智能選購系統的特色之處主要體現在:

1)本系統的服裝檢索功能針對目前普遍的電子商務服裝類網站存在的不足,缺乏個性化和專業化,滿足了普通用戶和專業用戶(例如服裝搭配師)的個性化與專業化需求。

2)本系統能夠根據目前較為權威的色彩搭配規律,能夠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檢索功能外,并根據權威的個人色彩規律分析系統,為用戶提供專業的著裝建議,智能的為用戶挑選出合適的搭配服裝。

參考文獻:

[1] 國家統計局. 2006年中國女性時裝市場分析預測報告[R].http:///Article/ArticleShow.asp?ArticleID=4599.

[2] 于西蔓. 女性個人色彩診斷[M]. 廣州: 花城出版社, 2003: 41-49.

[3] 西蔓色研中心. 中國人形象規律教程――女性個人色彩搭配分冊[M]. 北京: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04: 82-101

[4] Chris Ullman,John Kauffman.Beginning ASP. NET 1. 1 With Visual C#.NET 2003[M]. New York: WROXbase, 2004: 54-56.

篇4

我國電子商務發展迅速,市場規模日益擴大,傳統物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物流企業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和經營模式,適應電子商務發展。本文從構建云物流平臺的角度,提出應創造有利于電子商務物流發展的政策環境,完善物流設施,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設,創新物流模式,促進我國電子商務物流協同發展。

關鍵詞:

電子商務;物流;云物流

1我國電子商務物流發展現狀

1.1電子商務發展迅速電子商務作為一種以交易雙方為主體、以銀行支付和結算為手段、以客戶數據庫為依托的新型商業模式。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已經滲透到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越來越多的商家和消費者接受了網上購物的觀念,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我國網購人數已達3.1億人,電子商務的交易額達13萬億,同比增長25%;2013年“雙十一”1天,僅淘寶交易額就達到了350億,2014年更是達到了517億。與此同時,跨境電子商務風生水起,2013年跨境電商平臺企業約5000多家,帶動的關聯企業則達到近20萬家。海外代購767億元,比上年增長58.8%,跨境網絡零售額達21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3.3%。我國電商行業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今后幾年電子商務市場仍將繼續高速增長,我國已進入了電子商務時代。

1.2我國物流業總體已具有一定的規模統計顯示,截至2014年3月,全國已有超過1.6萬家第三方物流企業,A級物流企業總數超過2670家,行業產值達400多億,各類物流配送中心1000多家。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無論公路,還是鐵路、港口、機場等均發展迅速。同時IT基礎設施也發展迅速,互聯網普及率穩步提升。目前,我國網民規模達4億,手機上網用戶達1.55億,網民數量、互聯網帶寬、頂級域名注冊量等指標均位列世界第一。

2制約我國電子商務物流發展的瓶頸

電子商務作為新型交易模式,使消費者選擇商品時不受時空限制,但這種新型交易模式能否實現,取決于商品能否快速送達,從目前看我國物流效率還遠達不到。物流對電子商務的制約表現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2.1物流基礎設施尚不完善,物流系統功能不強,缺少綜合性物流服務經過多年的建設,我國在運輸、儲存等物流基礎設施上有一定發展,但總體還比較落后,設備陳舊老化,搬運工具大量使用的是手推叉車,運輸工具大多使用普通車輛。物流基礎設施的規劃和建設缺乏協調,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物流系統。從發達國家看,現代物流的功能是滿足客戶供應鏈中的物流需求,根據信息和物流專業知識,以最低成本向客戶提供物流服務。但現在很多物流企業還停留在單一的運輸、倉儲、搬運上,不能提供綜合性的物流服務,物流服務的硬件和軟件與電子商務要求提供的高效物流服務還有較大差距。

2.2物流信息系統落后,物流管理條塊分割目前有一部分物流企業采用了先進的信息技術進行企業管理,提升企業的運營效率,但這部分企業只占到行業總數的39%左右,總體看,物流企業各類信息技術的普及和應用程度還不高,大部分企業仍采用原始的人工操作方式,存在信息孤島,信息資源的利用尚未實現跨部門、跨行業整合,信息收集、加工處理、運用能力都明顯不足。由于缺少必要的公共交流平臺,導致我國的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的安全性、準確性低,貨損率高。同時,我國物流行業管理仍是部門分割、條塊管理的體制,制約了全社會范圍內對物流的統籌規劃和資源配置,也在一定程度制約著電子商務的發展。物流是電子商務現實交易的載體,其效率高低決定了電子商務的效率,電子商務物流協同發展成為趨勢。

3云物流運行機理分析

3.1云物流的內涵云物流采用云計算應用模式,提供物流信息平臺服務。業界普遍認為的云物流是指:利用大數據、云計算、通信網絡等現代IT技術,提供物流信息、技術、設備等資源共享的信息平臺,依靠大數據處理能力、標準的作業流程、各部門精確控制,從而滿足物流各環節需要,向大眾提供信息、管理、技術和交易等服務。所以,云物流是制造企業、電商企業、物流企業、消費者等相關主體共享信息資源的溝通平臺,通過信息技術,采集涉及物流全過程的信息加以分析處理,為電商設計多種物流方案,供各方按需交流,達成意向,擇優選擇。引入云物流是電子商務發展的需要,可提升現有物流資源運行效率。

3.2云物流運行機理第一,利用云計算技術,建立物流公共信息管理平臺。通過電子商務、電話服務中心、社交應用等方式,收集、處理數據,然后分析客戶需求信息,對數據信息整合,為開展定制化的分析做準備。第二,運行物流公共信息管理平臺,提供物流一體化解決方案。主要是通過RFID、GPS、傳感器、PMS、TUGE等技術,即可完成網上下單、接單、電子回單、線上交易、線上支付、貨物在線跟蹤、在線評價等操作,以最快捷的速度按客戶要求交付貨物,實現云物流平臺對資源的智能化識別和管控。所有的物流商在這個平臺上聚集,向客戶提供訂單、運輸、倉儲、金融、貨代等全方位的物流服務。第三,匯聚物流公共信息管理平臺中產生的海量數據,形成大數據源。采用數據分析挖掘技術,為客戶提供海量物流服務信息,包括車源、貨源、資金源等,這些信息形成云物流公共信息平臺上的虛擬資源云,供客戶搜索、查詢。云物流運行模式如圖1所示。

3.3云物流效應首先,降低物流成本。云物流通過運用大數據技術在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收集、處理客戶訂單,抓取、分析客戶需求信息,提交物流管理平臺去配置、整合各類物流資源,各物流企業在云物流環境下,設計物流方式、運輸線路、物流方案,以最快捷地速度交付貨物,減少中間環節,縮短物流時間,提高效率。其次,提供整體物流解決方案,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電子商務為消費者提供了一個定制化商品的平臺,物流是其中重要的一環,關系到消費者對商品服務的整體評價,決定電商企業的競爭力。云物流應用大數據技術處理海量信息,電商企業從云物流平臺上取得最佳物流方案,消費者根據自己的偏好選擇物流方案,最大限度地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

4基于云物流推進電子商務物流協同發展的建議

隨著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新技術快速發展及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電子商務日益成為一種新的商務模式“。雙11”網絡營銷的運作,促進了網上訂單的生成,也給物流配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物流業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為此,必須制定相應措施,縮小與物流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

4.1政府支持,創造有利于電子商務物流發展的政策環境首先,重視相關政策制定,如日本政府制定了多項關于物流的政策法規,其中《綜合物流政策大綱》對日本物流業產生了重要影響;其次,重視電子商務物流發展的政策引導,2014年6月,國務院常務工作會議上,通過了“物流中長期發展規劃”,和一個“三年行動計劃征求意見稿”,明確提出,要完成全國電子商務物流發展規劃;最后,2014年10月,國務院正式《關于促進內貿流通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相信這些政策的出臺對電商物流的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4.2完善物流設施建設,為電子商務提供專業的物流服務第一,對現有的公路、港口、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政府應統籌規劃、科學布局,包括自動化立體倉庫、配送中心、運輸車輛、通信網絡等。進而提高物流速度和效率。第二,依據電子商務物流特點規劃建設專用設施,配備專用車輛和設備;在訂單量激增的情況下保證足夠的車輛等。電子商務專用物流設施建設可促進社會化、專業化物流發展,也有利于提高電商企業核心競爭力。第三,加快推進物流標準化工作,逐步形成國家物流標準體系。

4.3加快信息化建設,云物流提升電子商務物流效率云物流實施的效果,取決于電子商務物流信息化建設。電子商務物流信息化建設包括三個內容:一是,應用物聯網技術,把FRID電子標簽、GPS導航、移動電子商務等信息技術結合起來,建設自動化配送中心。二是,建立物流信息系統,通過物流信息系統,對信息進行采集、處理,掌握產品庫存狀態、運輸狀態,提高管理水平。三是,物流信息系統應建立在云平臺上,并與電子商務相關的其他業務系統互聯互通,在充分收集各方應用數據的基礎上,運用大數據挖掘分析技術,整合業務流程,無論是訂單處理,還是采購、配送方案的規劃與選擇及庫存控制等都通過云平臺實現,使物流服務的及時性、快捷性和準確性進一步提高。

4.4創新物流配送模式要想優化物流流程,提高配送效率,企業必須創新物流配送模式。在自營配送和第三方配送兩種配送模式的基礎上,可探索新的配送模式,如建立物流聯盟共同配送,即多家第三方物流企業合作,共同對某一地區用戶進行配送,共享資源,減少管理費用,實現配送合理化。此外,針對網購交易量的逐年遞增,發達國家的網購自提模式已成為主要的配送模式,包括美國的“線上下單,線下實體店取貨”和“自提柜或網點取貨”、日本的“在線購物、便利店取貨”,即便利店與快遞企業或電商企業合作,當貨物送到指定的便利店時,客戶便會收到由系統發出的到貨信息,到指定的便利店取貨即可等,這些模式有的我們已在嘗試、實踐。由于日美歐等發達國家第三方物流產業發展的已非常成熟,有運輸技術、自動化倉儲技術等專業技術為支撐,建有龐大的配送體系,配送效率較高。而我國目前自提配送市場較為混亂,電商企業、快遞企業、第三方物流公司等均涉及自提配送,但較為分散,沒有形成規模效應,在技術的專業化、信息化及服務便利化等方面與美日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因此,要結合我國國情,利用現有的資源和條件,開發適合我國的物流配送模式,包括目前較流行的O2O離線商務模式。線上營銷(信息、購買或預訂)帶動線下消費,為線上線下客戶提供優質的物流服務,也需要創新配送模式。電子商務與物流在發展速度上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國內電子商務的發展速度是200%~300%,而物流的增速僅為40%,物流的發展速度遠遠不能滿足電子商務的發展需求,如何將物流資源和基礎與電子商務發展趨勢相結合,這是我們要面對和研究的課題。

參考文獻

[1]梁紅波.云物流和大數據對物流模式的變革[J].中國流通經濟,2014(5).

[2]雷小清,王倩.美日網購自提配送模式的發展經驗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物流科技,2014(11).

[3]李嬌陽.我國電子商務物流的現狀及發展對策[J].商業經濟,2013(4).

篇5

關鍵詞:傳統零售業 電子商務 發展歷程

引言

隨著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網絡購物已經成為人們的一種消費模式。以美國為例,2001年至2007年,電子商務占美國消費市場總額從8%大幅上升至35%,顯示美國的消費模式正從傳統型消費逐漸向電子商務型消費轉變。中國電子商務經過近十年的縱深發展,同樣給傳統零售業的運行和管理模式帶來巨大沖擊。2011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達7萬億元,較2010年同比增長46.4%。網絡購物交易規模超7700億元,同比增長67.8%,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4.3%。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的《電子認證服務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預計,到2015年電子商務交易額將翻兩番,突破18萬億元;網絡零售交易額突破3萬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例超過9%。面對逐年下降的市場份額,一部分傳統零售企業已經開始試水電子商務,實施“線上線下同步發展”戰略。但很多傳統零售企業仍未就如何確保在競爭激烈的電商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制定明確的經營戰略。

一、中國零售業的發展歷程

零售業從產生到現在先后經過了8次革命:百貨商店、一價商店、連鎖商店、超級市場、購物中心、自動售貨機、步行商業街、多媒體售貨包括郵購、網上商店等。中國在20世紀90年代形成了綜合性的零售革命。從90年代初期日用型傳統百貨向時尚型現代百貨轉型,到90年代后期超市賣場的引進。總體而言,中國零售業近年的發展趨勢概括為以下幾點:

(一)連鎖經營

大型連鎖超市已經占領我國日用消費品零售市場的40%,并呈現集中度高、局部市場飽和的趨勢。大型百貨連鎖店通過樹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不斷提升產品層次,力圖占領高端消費市場。

(二)百貨業的區位轉移

隨著百貨業競爭日趨激烈和人們消費觀念的變化,一線城市的百貨業已經日漸規模,各大企業把目標轉向占中國城鎮消費總額超過60%的三四線城市。

(三)購物中心化

隨著百貨業規模的擴張,購物中心的興起,百貨店也趨向購物中心化,即訂貨+超市+配套服務項目(餐飲、娛樂等)模式,通過完善的功能實現顧客的“一站式”購物。

(四)差異化經營

由于購物中心普遍品牌同質化、經營模式相對固化,差異化經營成為零售業不斷改革的動力。購物中心為順應不斷細化的消費者市場,引入差異化經營,以鞏固消費群體的分類消費意識,增強自身的區域優勢。

(五)電子商務崛起

作為新業態的電子商務具有開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等特點,為零售企業創造了更多的貿易機會,成為零售業新的增長點。電子商務近幾年的迅猛發展使零售業市場有效弱化全球金融危機造成的影響。

二、電子商務的定義和運作模式

1977年11月,國際商會在世界電子商務會議上,將電子商務定義為:電子商務,是指對整個貿易活動實現電子化。歐洲議會組織在《電子商務歐洲》中對電子商務的定義是:電子商務是通過電子方式的商務活動。它涉及許多方面的活動,包括貨物電子貿易和服務、在線數據傳遞、電子資金劃撥、電子證券交易、電子證券交易、電子貨運單證、商業拍賣、合作設計和工程、在線資料、公關產品獲得。

電子商務是通過信息手段,建立起一種全新的商務運作模式。現階段電子商務可以分為三方面:網上信息服務、網上交易和網絡支付。主要模式分為企業與個人的交易(B2C模式),企業之間的交易(B2B模式)和個人之間的交易(C2C模式)三種。電子商務利用網絡的開放性和交互性改變了企業諸多行為方式,正在對傳統零售業產生巨大的沖擊和影響。

三、傳統零售業進軍電子商務存在的問題

(一)自營產品缺乏、利潤較低

中國傳統零售業在過去的二十多年采取了聯營扣點的經營模式,自營產品數量僅占銷售產品總量的10%。隨著各類產品成本不斷上升,為了保證毛利率,商場不得不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而價格低廉正是新興電子商務的最大優勢。如何提高自營產品比率、降低產品價格,是傳統零售業必須解決的問題。

(二)傳統供應鏈體系難以配合電子商務的發展

傳統供應鏈體系是“推動式”的,顧客沒有機會對供應商生產哪種產品進行選擇。因此,這種供應鏈有三個明顯的缺點:

1、缺乏靈活性。例如,某些商品銷路很好,商店貨源短缺,而供應商暫時無法供貨,商店就只好到市場上尋找新供應商,貨源無法靈活調配,既浪費了時間,也損失了利潤。

2、運轉周期長。供-產-銷三方信息溝通不暢,導致產品供應周期拉長。

3、經營成本高。傳統供應鏈中有多層的中間批發商,“層層加價”必然會提高商品的價格,商店的進貨成本和消費者的支出都相應增加。因此如何有效的縮減中間環節、優化供應鏈,是傳統零售業邁向電子商務模式的關鍵一步。

(三)物流配套不完善

傳統零售企業是等客戶上門消費,對商品配送能力的建設并不重視。反觀電子商務企業,一些已經自建物流倉儲配套系統,可以大幅縮減商品從采購到銷售至客戶的時間。這種門對門的銷售方式令客戶對電子商務抱有好感和較高的滿意度。傳統零售業要進入電子商務市場,必須克服增加物流配送所帶來的成本壓力。因此,是選擇成立自有的物流公司還是與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需要傳統零售企業根據自身的發展戰略合理規劃。

(四)網絡服務不成熟

傳統零售業現階段依舊主打實體店鋪,力求提供舒適的一站式購物場所,不重視網站建設。在我國現有的大型百貨網頁上,供訪問者瀏覽的信息只是購物中心內的實體店鋪名稱和位置,而所銷售的商品以及線上銷售都是空白;連鎖超市網頁上雖然有商品銷售,但是商品描述過于籠統。網絡配套服務的缺失,忽視了網上消費人群,而這部分人群恰恰是未來實體店鋪的消費主力。因此,傳統零售業在搭建電子商務平臺時必須改善自身網絡服務水平,將線上線下的消費者整合為一個有交集的消費群體。

(五)復合型電子商務人才匱乏

傳統零售企業擁有的商務人才只需要了解現代商貿理論與實務,不需要精通現代信息技術。為了配合傳統零售業電子商務戰略,必須有一個強有力的執行團隊,通過有效的管理工具,制定適合電子商務的組織架構。打造這個架構需要有對電子商務所涉及的經濟、管理、法律、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統、計算機應用等多方面都有所了解的跨領域復合型人才,否則人力資本的大幅上升會阻礙傳統零售業進入電子商務市場。

四、傳統零售業開展電子商務的優勢

(一)交易模式創新

傳統零售企業具有的區域品牌效應、較高產品質量和良好售后服務,是架設電子商務平臺的基礎。消費者在實體店內對商品進行體驗,然后到網上直銷店進行購買;抑或是先通過網店了解商品信息,再到實體店進行商品體驗。消費者通過“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模式進行購物,能夠保留體驗商品的購買過程,既能獲得網上支付的優惠,又能享受送貨上門的便利。這一創新的交易模式,會使傳統零售企業的銷售業績優于單純電子商務企業的營銷模式。

(二)資金充足

我國的傳統零售企業一般為大型連鎖集團,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進入電子商務市場之后對現有電商具備“后發優勢”。這些企業因不需通過風險投資融資,所面對的金融風險較小。傳統零售企業在電子商務平臺上的巨資投入,可以吸引優秀電子商務人才、引進先進技術、加快在電子商務市場領域的發展。

(三)供貨渠道有保證

傳統零售企業擁有諸多供應商,其貨源穩定,為開展電子商務提供了保障。其在各地擁有大量貨物倉庫,可以發揮區域優勢,通過在各連鎖門店之間調配貨源,增加客戶滿意度和忠誠度。

五、傳統零售業實施電子商務戰略的對策

中國傳統零售企業要構架電子商務平臺,實現線上線下銷售的雙贏,建議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利用信息技術,提高產業鏈的信息化水平,構建全程電子商務平臺

中國零售企業長期以來忽視了信息技術的應用和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導致企業的競爭力低下。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促使了零售業的業態轉型,使企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以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只有企業和其上下游客戶之間建立起網絡化的無縫鏈接,形成良好的互動機制,全程電子商務平臺才能實現。

(二)建立良好的客戶關系,提高顧客滿意度

傳統零售企業的電子商務平臺需要一批忠誠客戶,實施客戶關系管理是提高客戶滿意度的關鍵。客戶關系管理在零售企業的全面應用,將會對零售企業的決策支持和智能分析提供重要的依據。它可以有效分析企業市場活動的回報,挖掘企業產品的市場賣點,確定企業的主打產品,進一步明確客戶需求,并為他們提供更多更好的個性化服務,最大限度地提高他們對企業的忠誠度。

(三)強強聯合,解決企業短板

傳統零售企業電子商務平臺的構建,需要各種第三方服務公司配套。若全部由自己完成,無論是整體化解決方案,還是IT系統、物流配送等細分端口,需要較長的時間。因此在傳統企業進入電子商務時,可以選擇專業性更高的外包服務,有效節約成本。而傳統零售企業需要做的就是利用自己的特長,比如說品牌、產品等優勢與互聯網進行資源優化配置,達到強強聯合的效果。

六、結論

傳統零售業要改變市場份額被電子商務逐漸擠占的局面,就必須從細分市場入手,提高自營產品比率;發揮零售業的區域優勢,增進與客戶之間的交流;通過引入網絡技術,加快自身交易模式的創新步伐,構建自己特有的電子商務零售平臺,打造新型的貿易模式。

參考文獻:

[1]周勇.中國零售業改革開放三十年[J].上海商學院學報,2008年第9期

[2]鑫磊.中國商業零售業態之爭[J].商業價值,2012年第1期

[3]趙燕山.社區百貨店提升競爭力的策略[J].經營管理,2011年2月

[4]陳月波.電子商務盈利模式分析[M].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年

[5]黃相如.網絡熱潮下,傳統百貨業如何轉型[J].銷售與市場,2011年第3期

篇6

電子商務的“光環效應”使企業擴大了銷售范圍,改變了傳統的銷售方式與消費者的購物方式,但隨之凸顯的瓶頸問題也日益深刻。

商務部研究院目前發表報告表示,除了網上支付、現行稅制外,物流體系已成為制約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一大障礙。由于物流行業難以提供能與電子商務相配套的物流服務,因此將嚴重制約電子商務的發展。

電子商務物流的發展模式

自營物流模式

電子商務企業的發展受到物流瓶頸的制約,特別對于中大型企業來說,突破這一瓶頸將會使其掌握新的制高點,因此電子商務企業不惜加大成本自營物流,以掌握控制權、盤活企業資源、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品牌價值。

從正面效應看,自營物流可以直接支配物流資產,控制物流職能,保證供貨的準確和及時,保證顧客服務的質量,維護了企業和顧客間的長期關系。

從負面效應看,這種物流模式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用于建設倉庫、購買物流設備和信息管理系統,增加了企業負擔。根據規模經濟原理,物流規模越大,物流集約化程度越高,物流營運越經濟,因此在企業生產經營達到一定規模時,即企業自身物流擁有一定的規模時,自營物流才能發揮其系統管理的功效。否則,降低物流系統總成本的目標就難以實現,規模效益自然成為自營物流的瓶頸。因此,有限的資金投入限制了企業自營物流的規模與現代化程度,具有很大的風險性。

物流聯盟模式

物流聯盟是指以物流合作為基礎的企業戰略聯盟,是兩個或多個企業間為實現自己的物流戰略目標,通過各種協議、契約而結成的優勢互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松散型網絡組織。

物流聯盟模式為電子商務企業組建物流配送體系提出新的發展方向,企業可以在不同的區域內選擇合適的物流公司,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將各地的倉儲、配送等信息連接起來,通過對各物流企業商流、物流信息的共享以及一系列的決策支持技術來進行統一調度和管理,從而使得物流服務范圍與商流集散空間變大,最終實現對消費者的配送。

企業在選擇物流聯盟模式的過程中,應建立聯盟伙伴之間的調查評估與淘汰體制,通過不斷優化聯盟進行資源的最優化整合。這不僅加強了企業物流配送的跨區域合作與物流系統資源優化配置,而且對物流企業形成了相互制約的優勝劣汰局面,有助于提高行業競爭力。

第三方物流模式

第三方物流模式是目前電子商務企業普遍采用的模式,此模式中的物流企業通常實際擁有物流資源實體,通過幫助供需雙方把貨物從總供應地運輸到需求地以謀取利潤。

電子商務企業在利用第三方物流實現供需雙方的物流服務時,為了有效把握庫存、成本、配送等信息的控制權,通過對最優地區自建倉儲與配送中心,并且不斷優化擴張布局,利用網絡信息技術與第三方物流企業合作,將配送最后一環節交由其完成,以實現加強自身主動權的目的。但電子商務的“無界性”使企業對于偏遠地區的物流作業難以控制,這就要求企業與第三方物流企業形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加強雙方溝通交流、構建良好的信任機制、完善雙方的信息系統對接及雙方的資源整合。

物流全外包模式

物流全外包模式對于物流企業的倉儲、技術能力、服務水平、操作模式、財務狀況等都有很高的要求。目前我國物流業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物流企業對于關鍵業務的抗風險性及現代化技術水平等大多無法滿足電子商務企業發展的要求,因而電子商務企業較少采用此類模式。

電子商務發展面臨物流難題

物流基礎設施與管理制度尚不完善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在交通運輸、倉儲設施、信息通訊、貨物包裝和搬運等物流基礎設施裝備方面雖有一定發展,但從總體上看,物流基礎設施還比較落后。

由于物流是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的復合型產業,物流管理比較分散,在條塊分割、多頭管理的模式

下,物流行業的發展往往缺乏統籌規劃和整體協調,從而導致應有的銜接、協調機能割裂開來,造成物流無效作業環節增加,物流速度降低而成本提高,將嚴重影響電子商務企業的效益和競爭力。

電子商務配送成本高且服務網絡亟待整合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對物流的配送需求與日俱增,如何使物流企業保持優質而高效的服務,并且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已成為電子商務企業關注的熱點。

目前,電子商務物流企業中尚未形成大型的、有實力的、擁有跨地區甚至全國性網絡的物流骨干企業和龍頭企業,物流企業仍普遍存在“小、散、亂、差”現象,缺乏現代物流管理理念。因此,通過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從而將眾多分散的電子商務物流企業結成聯盟形成服務網絡,才是降低電子商務物流配送成本的最佳途徑。

電子商務物流服務水平普遍較低

目前,能適應電子商務要求的物流企業數量仍然較少,大多數企業的物流標準化程度低,對于物流環節的運輸工具、承載設施、設備的標準和規范不統一,信息技術應用程度低,導致物流無效作業環節增加,速度降低和成本上升,影響了物流企業的效益和競爭力。另外,由于物流業大存量的資產未得到優化配置,且物流設施陳舊、技術水平低,影響了物流效率的提高。

當電子商務企業尤其是B2C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時,為了搶占市場份額,吸引并留住消費者,除了企業自身實現產品多元化、提升平臺技術體系等,最終要為用戶提供更多的服務,提高用戶體驗,以贏得用戶的“心”。在依靠第三方物流企業完成實物流的過程中,由于物流行業普遍存在的服務水平低,導致其在電子商務的實現環節,在唯一面對消費者的企業形象體現環節差強人意。因此,為掌握主動權,大多有實力的電子商務企業紛紛自營物流。

此外,電子商務的物流管理人才嚴重短缺、電子商務物流存在的法律環境尚不健全等也是電子商務企業面臨的問題。

電子商務領域物流系統應用狀況

電子商務物流系統的目的是實現電子商務過程中商品的空間效益和時間效益,在保證商品滿足供給需求的前提下,實現各種物流環節的合理銜接,并取得最佳經濟效益。電子商務物流系統既是電子商務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或組成部分,也是社會經濟大系統的一個子系統。面臨當前物流行業無法最大限度地滿足電子商務企業對物流需求的環境下,

有能力的電子商務企業紛紛通過自營物流或第三方物流模式來選擇合適的突破瓶頸。

B2B電子商務系統的物流系統

企業對企業(Business-to-Business,B2B)的電子商務是指企業使用Internet或各種商務網絡信息,尋找貿易機會,通過信息交流比較商品的價格和其他條件,詳細了解對方的經營情況,選擇交易對象。在交易過程中,可以迅速完成簽約、支付、交貨、納稅等一系列操作,以加快貨物和資金的流轉。

可以發現,B2B電子商務系統下的核心企業大多是由傳統企業發展而來,很大程度上已經形成了一套自有的物流系統。他們借助信息技術與電子商務,更是解決了傳統供應鏈上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之間的時間與空間限制,簡化了業務流程,帶來供應鏈的變革,使企業降低交易成本、縮短訂貨周期、改善信息管理和提高決策水平,從質量、成本和響應速度三方面改進企業經營,增強企業商務競爭能力。

此時,供應鏈各主體間應對業務流程互相集成并有效地進行管理,優化整體供應鏈物流活動,提高供應鏈物流效率。

B2C電子商務系統的物流系統

企業與消費者(Business-to-Consumer,B2C)的電子商務是指企業與消費者之間進行的電子商務活動,是基于Internet的電子化商業零售和商業服務,主要表現為網上購物。

目前,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主要表現在網上購物迅速崛起,而隨著B2C與C2C邊界的模糊化,電子商務B2C將成為主流趨勢,引誘了越來越多傳統企業、外資B2C企業、風險投資商的介入。但擁有龐大消費群體的B2C面臨著來自安全認證、電子支付、上網速度與費用,特別是物流配送與服務方面的瓶頸制約,大大阻礙了消費者網購的信心。因此,發展B2C電子商務必須首先發展高效的物流和配送系統。

從產業分工的角度來說,電子商務應盡可能將物流業務外包。但從目前中國國情來看,國內B2C電子商務企業主要采用的物流形式有郵政配送體系、第三方物流體系、自建物流體系三類。其中,前兩類均普遍存在著貨物損毀遺失、服務差、快遞人員缺乏責任心、簽收驗收等眾多問題;自建物流可以使企業規避上述問題,同時還可以提供貨到付款等個性化服務,并提高資金周轉率,提升配送水平。

電子商務企業涉及的物流技術

電子商務物流技術一般是指與電子商務物流要素活動有關的所有專業技術的總稱,包括各種操作方法和管理技能等,主要包括物流硬技術和軟技術兩個方面。

物流硬技術是指物流設施、裝備和技術手段,主要包括計算機、互聯網、數據庫技術、條形碼技術,同時還有電子數據交換(ED1)、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地理信息系統(GIS)、電子訂貨系統(EOS)、銷售時點信息系統(POS)等。

物流軟技術是指為組織實現高效率的物流所需要的計劃、分析、評價等方面的技術和管理方法等,又稱物流技術應用方案,主要包括運輸或配送中的路線規劃技術、庫存控制技術、物流過程中的可視化技術,以及供應鏈管理(SCM)、顧客關系管理(CRM)、快速反映(QR)、準時制生產(JIT)等。

對電子商務物流發展的建議

要以信息技術為核心。強化資源整合和物流全過程優化

物流現代化可以結合傳統運輸業的優勢,利用其設施、網絡、技術和管理人才,通過轉軌、創新、完善來進行現有資源的有效整合。

根據城市發展的需要,結合現代營銷體系的建立和連鎖商業的發展,在一些重點城市建立一批以現念和現代設施武裝起來的物流配送中心,成立一批嚴格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建立起來的物流專業公司。

第三方物流企業要加強技術投入,提升整體服務水平

第三方物流企業以專業化、低成本、高效率、物流資源集中等優勢占據了電子商務物流的主流。近年來,民營第三方物流企業數量不斷增加,導致物流行業無序化盲目發展。企業數量雖多,但整體專業化程度低,行業惡性競爭加劇,資源嚴重浪費。

為避免此類現象發生,物流企業應提高核心競爭力,一方面,要做好專業化服務導向,引進先進的物流管理經驗及物流技術,提升服務水平,提高物流作業人員的綜合素質,開發物流個性化服務等;另一方面,可以實現物流聯盟,發揮多方優勢,整合多方資源,共同協調發展,從而進一步滿足電子商務的發展需求。

電子商務企業自營物流要控制成本投入,整合資源避免浪費

電子商務企業尤其是B2C企業自營物流要根據企業自身的發展要求整合資源、合理布局、有效控制,以發揮自營的最大經濟效益。

企業自營物流通過對設備的不斷完善、技術的不斷研發創新、服務理念的不斷標準化,能夠形成一套符合電子商務發展的物流體系。同時,企業可通過利用自己的物流網絡承擔其他企業和商家的物流業務,從而減少資源的閑置與浪費,達成規模效應,實現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服務。

應盡快出臺相關法律規范,對電子商務物流實行統一標準

政府應加快對電子商務物流業的立法進程,為物流行業的發展制訂統一的行業標準。

另外,政府需加大對電子商務物流業的支持、引導和管理力度,制訂產業發展整體戰略,規范行業管理和企業的自律行為,建立自由暢通、規范有序的物流市場,以推動電子商務行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除此之外,電子商務企業還應注重培養物流管理人才,創造更多的物流管理培訓機會。

電子商務物流系統建設的發展趨勢

電子商務物流系統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加速

“供應鏈”概念的提出,使企業內部物流系統與供應商物流系統連接起來,并與銷售體系的物流系統相集成,從而形成整個供應鏈物流管理系統。

由此,企業對物流系統中自動存儲系統與生產系統集成化要求提出更高的要求,加速了企業對電子商務物流系統的研發與應用,如對集成化物流系統軟件向深度和廣度發展,提高對物流仿真系統軟件的深入應用,制造執行系統軟件與物流系統軟件整合、并與ERP系統集成等。

電子商務物流系統需求呈個性化發展趨勢

電子商務物流系統的個性化需求主要表現在B2C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環節。B2C電子商務面對的龐大消費群體具有范圍廣、需求靈活等特點,需要個性化的配送服務。但目前大多數企業依托的第三方物流配送服務未能滿足其發展要求,因此,具有一定規模的電子商務企業通過自營物流來優化配送服務、提供個性化的物流配送體系以增加用戶黏性,占據行業市場份額。

電子商務物流系統呈智能化發展趨勢

物流系統智能化已成為電子商務物流系統發展的新趨勢。目前,物流系統中庫存水平的確定、運輸路徑的選擇、自動導向車的運行軌跡和作業控制、自動分揀機的運行、物流配送中心經營管理的決策支持等技術,都需要依靠大量的物流知識并不斷進行研發創新來實現。

電子商務物流系統呈柔性化發展趨勢

通過柔性化的電子商務物流系統,電子商務企業能夠有效應對多品種、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消費需求,對生產、流通進行集成,從而靈活組織生產、實施物流作業。

在此過程中,產品對終端客戶的實際可得性將大大提高,需求將會發生“量”和“質”的變化,進而拉動物流系統更高效地運行。同時,物流系統各環節的成本將降低,如降低采購成本、庫存成本,縮短產品開發周期,為客戶提供有效的服務,降低銷售和營銷成本,增加銷售機會等。

物流系統的組織結構更趨分散甚至虛擬化

對于已初步擁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如已實現功能模塊化與質量標準化的企業,通過物流系統的信息化實現信息共享,使其能夠最大范圍地進行資源及時配置,從而提高資源的整合與優化,其有形組織結構將趨于分散,并逐步虛擬化。

產品的數字化發展使物流系統更加隱性化

隨著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用戶對信息的獲取已越來越網絡化,對于一些能夠在網上直接傳輸的產品,如書籍、報刊雜志、音像制品、軟件等,即數字化產品,其物流系統將與網絡系統重合甚至被取代,最終成為未來電子商務物流的發展趨勢。

篇7

1.1 信息量增多

電子商務時期,各種各樣的企業都可以通過互聯網大量的信息,這些信息可以輕易地送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正是由于電子商務的這一便利之處,在互聯網中,來源于世界各地不同企業的信息總量是不可計數的。據估計,在互聯網上每天的信息總量超過700MB,商業信息占到了其中的20%。異常龐大的信息量在進行統計分析工作時,若不進行合理科學的工作規劃,對于統計分析工作者來說,毋庸置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1.2 信息的更新和傳播速度更快

互聯網中的信息傳播速度是非常快的,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因此,互聯網中商業信息的傳播速度也是十分迅速的。在許多商業網站中,每天都為社會群眾提供最新的信息,不斷地更新商業咨詢,信息量龐大,且這些信息的獲取也只需要極短的時間。

1.3 冗余數據和錯誤數據較多企業統計分析時,由于商業信息數量龐大,許多完全沒有價值的信息被混雜在其中,另外,同樣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趁虛而入,將虛假的商業信息惡意摻雜在這些信息中,造成信息數據的冗余和錯誤,對于企業領導者來說,摻雜了大量虛假信息和無用信息的數據統計結果對于企業決策可能造成不良影響,誤導其正確的決策方向。

1.4 信息的不確定性電子商務環境下的海量信息導致了信息的不確定性,其中只有一小部分的信息可以歸為確定信息,其他大多數的信息依然存在隨機性、模糊性以及未知性等。

2 電子商務對浙江企業統計分析的影響及發展現狀

2.1 電子商務對浙江企業統計分析的影響

電子商務的發展對于浙江企業統計分析來說,一方面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機遇,另一方面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首先,電子商務的發展給技術革命以及現代企業在制度下統計改革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一致的,企業電子商務的發展目的是通過電子商務這一渠道的優勢來將企業各部門同外部之間的關系相互協調,獲取最大化的利潤,這與企業的統計改革要求相符合。另外,電子商務的網絡平臺對浙江省企業統計分析提供了數量龐大的信息源作為參考,為眾多統計技術及方法的應用都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同時也為浙江省企業統計的改革起到了促進作用。同時,電子商務的發展對于浙江企業中各個職能部門都提供了一個便捷的交流平臺,能夠全面、及時地把握總體信息,有利于順利開展統計工作。

電子商務的發展另一方面對于企業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這一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首先,我省的眾多企業進行統計工作時,主要任務還是簡單地將數據填入表格中進行分析,而由于數據是有限的,且分析方法缺乏系統性,統計工作只是表面的工作,并未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因此,統計工作的作用和及時性、準確性等都是有一定限制的,采用更高效率的電子技術來取代傳統的人工統計分析方法,是時展的大勢所趨。其次,在電子商務環境下,政府對于企業統計分析的影響力會被逐漸削弱,電子商務其統計分析過程大多是通過程序自動生成的報表來完成的,政府對于該工作的監督過程多是通過審查相應的報表來進行監督和管理。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統計方法能夠在各個職能部門廣泛利用,而掌握統計技術的人員被計算機軟件或是程序取代,不利于專業性較強的統計人才的培養以及鍛煉。

2.2 電子商務中企業統計分析發展現狀

浙江省近年來的發展趨勢可以從以下兩個數據表看出:

由上述數據可見,電子商務其發展趨勢良好,隨著網絡通信的不斷發達,電子商務也正處于不斷的發展過程中,并逐步成為大眾消費的主要途徑。浙江省互聯網的建設水平不斷提高,網民的數量也增長迅速,網絡環境不斷改善,這些因素都促進了互聯網與人們日常生活更為緊密的結合,不斷推動浙江省電子商務的發展以及成熟。

另外,電子商務也在影響著企業出貨方式,許多企業采用郵政小包方式出貨,絕大多數的郵政小包不會被海關貿易統計在內,成為了跨境電商物流選擇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在郵政小包的出貨數量中,只有一小部分是報關出口,與省內實際的跨境電商交易總規模相差甚遠。因此,跨境電商的企業統計分析工作受到這一物流方式的影響,統計分析結果缺乏準確性,且該統計體系需要進行不斷的完善和改進。

3 浙江企業電子商務統計分析相關建議及對策

3.1 轉變統計觀念企業作為當下市場條件下的獨立主體,統計工作必須要規范化,這也能為企業的統計運作提供一個更為廣闊的外部環境。因此,企業統計分析的工作進行改革要求能夠具有規范的思想理念,并制定相應的規范化標準。另外,電子商務對于企業統計工作人員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作為統計工作者應當直面挑戰,轉變傳統的統計理念,充分認識到電子商務對于企業統計分析工作的促進作用,逐步完善企業的統計工作。

3.2 推進統計制度以及統計方法改革首先,統計制度是統計工作順利開展的根本,企業應當根據完善的企業制度來規范電子商務統計的相關部門。這一制度可以由政府部門來進行制定及完善,同時企業可以作為制度的實施主體。在統計分析工作過程中,工作人員應當不斷地總結經驗教訓,并以此作為參考來逐步完善制度。另外,應當重視統計工作內容和方法的改革,由于電子商務的發展,改變了企業統計分析方式,同樣統計內容以及方法也應當隨之轉變。

3.3 培養專業的電子商務統計分析人員電子商務給統計分析工作帶來了極大程度的影響,其工作內容以及工作方式都應當進行適應的調整和改變,這就要求企業能夠培養出適應電子商務發展新趨勢的工作人員,只有能夠管理好電子商務統計相關軟件或程序,或是具有一定的電子商務統計知識和技能,才能在電子商務環境下,順利地完成企業統計分析工作。

篇8

【關鍵詞】傳統企業 電子商務 風險 對策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科技的發展,我國的電子商務也開始迅速崛起,這種具有營運成本低、用戶范圍廣、無時空限制以及能同用戶直接交流等特點,提供了更加個性化、人性化的服務的電子商務為我國的傳統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極大的助力。就我國的傳統企業的本身來說,其屬于典型的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型產業,在傳統企業發展中應用電子商務系統,無疑能提高顧客滿意度,提企業的競爭實力,賦予企業發展的無限的生機和活力。

一、傳統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的風險分析

信息風險。電子商務主要是基于互聯網技術之上,是以互聯網的運行作為整個商務發展管理的基礎,傳統企業若想發展電子商務,那么不可避免的通過互聯網進行信息的傳播。在信息的傳播過程中,信息風險主要包括了信息虛假、信息滯后、信息不完善、信息過濫、行業相關信息壟斷以及網路的欺詐。在傳統電子商務的發展的過程中,由于技術以及決策的原因,信息的虛假以及不完善,壟斷能夠給企業的戰略制定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尤其是信息方面的網絡欺詐,會給企業以及用戶帶來直接的損失,使得社會以及消費者對企業喪失信任。

交易安全。傳統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網絡交易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由于網絡本身的虛擬性,以及網絡交易軟件的不完善性,這使得網絡交易的安全受到了嚴重了威脅,不僅如此,由于網絡交易的便利以及快捷和暴利,導致社會的不法分子將眼光盯在此方面,這給傳統企業的電子商務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管理風險。傳統企業在發展電子商務時,管理的風險主要集中在網上交易的交易流程管理、企業網上交易的人員管理以及傳統企業的網絡交易技術管理。簡單來說就是交易流程管理的不規范會使得企業在交易過程中蒙受不必要的損失,而企業主持網上的交易的工作人員的素質同樣會給企業的電子商務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不僅如此,傳統企業在電子商務方面的網絡交易的技術管理的硬件方面缺陷會使得企業的心血付之東流,從而給企業的電子商務的發展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投資管理風險。對于傳統企業而言,由于其注重的是實體性的營銷交易,因此,在發展電子商務時,由于思想和理念的差距極其容易帶來投資管理的風險,其主要表現在企業在電子商務相關方面的固定資產方面的技術設施以及產品的折舊快,淘汰率高、企業在電子商務方面投入無形資產比重加大以及企業在發展電子商務是無法在短期內收到可觀的回報,從而會給傳統企業的日常運行帶來一定的影響。

二、傳統企業在發展電子商務方風險規避對策

由上文所述,可知傳統企業在發展電子商務時可能產生的風險主要是由信息風險、交易安全、管理風險以及投資管理風險這四方面構成,對于風險的規避也理應從這四方面著手,下面對此進行簡單的闡述探討:

信息風險的規避。傳統企業在發展電子商務時,信息風險是時時刻刻存在的,對于信息風險的規避簡單來說那就是建立企業信息的管理平臺。簡單來說,那就是在對企業的信息進行規劃時,應該結合企業發展以及管理的現狀,建立一個與企業資源相匹配的科學合理的信息管理平臺,這能夠極大程度上確保傳統企業在信息方面的完整性、信息的實用及時性以及企業資源信息相關的安全性,進而能夠最大限度上保證企業電子商務的發展,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交易安全風險的規避。傳統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網絡交易是不可避免,在交易方面的風險規避主要可以從以下三點進行:一是確保企業在網絡數據傳輸的安全,簡單來說可以對網絡交易的數據的進行加密等等處理;二是確保企業在網絡方面交易的安全,如可以采用目前先進的公開密鑰技術以及數字簽名技術等等安全技術。三是建立安全可靠的企業電子商務支付系統,確保企業交易的正常進行。

管理風險的規避。對于企業來說,管理主要還是源于人,因此對于管理的風險的規避主要可以從以下兩點進行:一是引入高素質的電子商務管理人才,以此為基礎加強對網絡交易流程的規范管理以及開發適合企業電子商務發展的網絡交易技術。二是以網路安全法律為基礎,加強企業電子商務管理的制度建設,從而達到對企業電子商務管理的控制管理。

投資風險的規避。傳統企業在電子商務發展的投資風險的規避,主要來說那就是企業的相關管理單位應該制定風險產生的應急方案,從而能夠最大限度做好應對風險的準備。另外,還應該從根本上去消除特定的投資風險因素,如建立企業人力資源激勵機制等等。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就目前我國的傳統企業發展來說,應用電子商務系統能夠為企業的發展帶來極大的助力,為企業的營銷生產帶來新的思路。不僅如此,在2001年我國正式加入WTO之后,我國整體經濟的發展開始駛入快車道,在這種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下,我國的傳統企業業應該做出自身的改變,必須能夠做到充滿信心的去迎接信息化時代的機遇與挑戰,從自身技能型改變,去適應當前社會網絡時代的變革,在傳統企業的發展中利用電子商務,這不僅僅能夠實現對企業本身的管理創新、經營創新以及市場創新,還能夠使得企業能夠通過電子商務的具體實施以及應用,達到提高企業公司的競爭實力的目地,進而能夠促進我國的傳統企業的全面發展和新的飛躍。

參考文獻:

[1] 阿里巴巴網絡技術有限公司[J].中國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發展報告,中國中小企業,2010.

[2] 丁慧萍.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和解決策略[J ].科技風,2010.

[3] 鈕軍.中小企業的電子商務發展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專業碩士論文,2009.

[4]嚴中華:企業電子商務戰略的風險與管理對策.中南科技管理.2004(2):19-20

[5]劉偉江 王 勇:電子商務風險控制策略. 東北大學學報.2005(1):37-41

篇9

    電子商務的正常運行要求有良好的規則,如果沒有一個正常的規范的市場競爭秩序,政策、法規不健全,虛假廣告、假冒偽劣商品充斥市場,電子商務很難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法律環境,實行政策引導,為電子商務所形成的網絡經濟的健康發展開辟道路,利用網絡和信息技術建立與電子商務的運行環環相扣、緊密相連的監督管理平臺,維護正常的市場經營秩序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電子商務的發展對工商行政管理的挑戰也是革命性的。希望通過本文的探討,能對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改革創新出有效的服務措施和監管方式有所幫助,以便更好地促進電子商務向積極的方面發展。

    一、電子商務亟待工商行政管理規范

    電子商務是一種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形式,它的公平競爭秩序需要法制化的管理。

    (一)電子商務急需確認網上經營者的身份

    市場經濟首先要劃分出交易各方的責、權、利后。才能進行交易,而劃分責、權、利的前提就是確定每個參加交易的當事人的身份。作為發達市場經濟形式的電子商務,十分強調對網上經營者的身份確認。除此之外,由于電子商務多是在交易雙方事先不了解、其間不見面的過程中完成的,也使得準確核實網上經營者的合法身份變得更加重要。當前由于各類相關措施跟不上,對網上經營者的身份確認已經成為制約電子商務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工商行政管理機關長期監管企業戶口,有著完整的企業檔案和相應的執法手段,長期以來在有形市場中很好地完成了確認經營者身份的任務。以此為基礎,工商部門自然成為幫助電子商務突破確認經營者身份瓶頸的合理人選。

    (二)電子商務急需政府機關認定其經營行為的合法性

    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各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對企業的經營范圍進行了嚴格的控制。但是在當前電子商務中這一規則很少被嚴格地遵守,多數網上經營者都在或多或少回避這一問題。網上經營者這些行為多數不是出于故意破壞經濟秩序的目的,它的發生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對此,各級政府機關也不約而同地采取了謹慎態度和不輕易表態的“半默許”方針,給網絡更多的發展空間。但是,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僅僅靠“半默許”是不夠的,長期、普遍存在這樣大量的違規行為對各方面都是有害的:投資者、經營者、消費者會因為經營行為的合法性不明確而承擔巨大的風險,增加機會成本;電子商務的市場化、法制化的過程也會因此受到制約。同時,政府機關的權威性也受到了負面的影響。目前這一問題亟待解決,而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佳候選人之一就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門。

    (三)電子商務急需公平競爭秩序

    當前電子商務中許多問題直接出現在了工商部門熟悉的領域,比如對廣告的管理、對合同的管理、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對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打擊等等,這就為工商行政管理機關進入電子商務后留下了很大的監管空間。同時。由于目前在電子商務中新事物的不斷涌現還造成了不少行政管理的空白,工商部門因此還可能拓寬一些監管領域,比如增進網站的透明度、防護網絡安全、制定網上各行業自律規則等等。隨著電子商務市場化,原有不少行業主管部門必將逐步放寬對企業具體行為的管理,取而代之的將是一些更具普遍意義的行政管理規則,對此,工商部門更是大有可為。

    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電子商務監管的對策建議

    如何趨電子商務的利并避其害,加強引導和監管,還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現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如何加強對電子商務的監管提幾點對策建議:

    (一)加快電子商務工商監管的立法進程

    目前,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進入電子商務市場的管理只是剛剛起步,對電子商務市場行為管理的法律法規還是空白。可以說在國內,既沒有成形的經驗可借鑒,更無相應的法律法規供參考。因此,根據市場發展的形勢需要,迅速出臺監管電子商務市場的法律法規已經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沒有一整套的網上交易辦法和監管措施,監督管理只能是形同虛設,市場必然處于混亂狀態。一方面要盡快建立和完善電子商務工商監管的立法體系,制定相應法律和規章,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對網絡營銷商及平臺提供商的資質認證、商品服務等各類信息資源管理以及在線支付、稅收、隱私權保護、電子格式合同等各方面作出具體規定,從而為工商部門全面執法、嚴格監管提供明確的法律依據。另一方面各級地方政府可以先行制定相關地方性規章,從而促進國家相關監管領域的法制化進程。

    (二)嚴格執行電子商務市場主體準入制度

    目前電子商務經營主體主要有兩類:互聯網接入服務提供者和采取電子商務交易手段的傳統企業。兩者都必須嚴格遵守《電信條例》和《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的規定取得經營許可,并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辦理登記手續,領取營業執照后方可從事經營。

    (三)建立面向電子商務的行政管理體制

    成立專門的電子商務監管職能部門。在工商行政管理內部,電子商務監管涉及企業登記、合同、商標、廣告等多個部門的職能;而在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外部,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要與電信管理部門、信息產業管理部門、保密管理部門、知識產權管理部門等等分工協作,才能實施對電子商務的有效監管。因此,監管電子商務。應當成立專門的職能部門。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設置電子商務監督管理司,在省、市、自治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設置電子商務監管處,市、州設置電子商務監管科。成立專門的電子商務監管職能部門,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加強對電子商務及其法律規范的研究和監管實踐,有利于充分利用行政資源提高管理效率,有利于專業管理人才的培養和使用,有利于工商行政管理系統與各部門的協調配合,避免管理中的越位和缺位。

    (四)建立電子合同備案制度

    當傳統企業需要建立自己企業的網站時,必須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備案登記企業網站和網址,以便工商部門加強對電子合同的監督管理。網上交易行為,無論金額大小都涉及交易協議和合同等問題。通過備案制度,經過簽訂電子合同雙方同意,可以通過注冊和獲取密碼,復制該合同上傳至工商部門網站備查。這樣一方面有利于簽訂雙方借助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的監督力量防止合同欺詐行為和違約行為,提高信任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為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掌握相應信息,開展相應的監督檢查提供背景信息,也在一定程度防止網站域名盜用、侵權等行為。同時推行電子合同示范文本,對交易雙方簽訂的電子商務合同進行網上鑒證,交易雙方主體可利用工商系統的信息網絡實現對其資信情況的調查認證,從而營造良好的電子商務市場環境,預防電子商務中不平等行為的發生。

篇10

>> 北京跨境電子商務企業人才需求狀況調查分析 跨境電子商務從業人員英語應用情況調查分析 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狀況及前景 陜南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狀況調查分析 跨境電子商務物流狀況分析 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策略探討 我國跨境電子商務運作模式探究 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物流模式探究 淺談我國跨境電子商務 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策略 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研究 我國跨境電子商務未來發展探究 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稅收問題研究 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現狀分析及措施分析 跨境電子商務條件下我國物流企業應對策略研究 我國實施跨境電子商務存在問題及對策分析 跨境電子商務對我國對外貿易影響分析 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分析 理論分析我國現有跨境電子商務的與應對 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影響因素分析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參考文獻]

[1] Helen B.Junz,Rudolf R.Prices and ExportPerforrmance[C]. Procee-ding of the Business and Economic Statistics Section.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1964.

[2] 池毛毛,趙 晶.E―SCM中電子商務能力與績效關聯效應的實證研究[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2012,12(3):116-123.

[3] 戴勇.電子商務虛擬物流研究趨向[J].商業研究,2009,10(總390): 147-151.

[4] 鄧若鴻, 王武義,于朝江.電子商務障礙因素演化模型的研究與實證分析[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07,12(24):21-26.

[5] 李衛寧,藍海林.電子商務時代的競爭結構分析[J]. 山西大學學報,2001,24(1):43-46.

[6] 劉博洋,康亮.影響我國中小型企業參與電子商務的動因分析[J].商業經濟,2011(12):70-77.

[7] 彭賡, 和利方.電子商務產品的網絡營銷適應性評價指標及實證分析[J].經濟縱橫,2009(10):117-119.

[8] 商務部.中國電子商務報告(2012)[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

[9]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3年春季)[R/OL]. http:///article/cbw/201304/20130400107526.shtml.

[10] 吳養學,彭暉加.中國電子商務企業生存的實證分析[J].北京:經濟管理? 新管理,2006,10 (20):76-80.

[11] 謝春.2012年中國第三方互聯網支付成為網民第二大電子支付方式[EB/OL]. http:///e-payment/20130401/19629.

[12] 楊堅爭,汪堯明.電子商務對上海企業影響狀況調查分析[J].上海經濟研究,2011(11):104-113.

[13] 楊堅爭,李玲.我國不同規模企業電子商務應用狀況調查分析[J].北京:電子商務,2011(12):2-3.

[14] 鄭月明.電子商務對我國外貿企業的影響分析[J].商場現代化,2006(4):132.

[15] Zhu K. The complementar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 logy infrastructure and e-commerce capability: A resource-based assessment o f their business value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2004, 21(1): 167-202.

[16] Sanders N R. An empirical study o f the impact of e-business technologies on organizational collaboration and performance [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7, 25(6): 1332-1347.

[17] Soto-Acosta P, Merono-Cerdan A L. Analyzing e-business value creation from a resource-based perspectiv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 f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08,28(1): 49-60.

[18] Zhu K, Kraemer K L. E-commerce metrics for net- enhanced organizations: Assessing the value o f e- commerce to firm performance in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J].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2002, 13(3): 275-295.

[19] Kohli R, Grover V. Business value of IT: An essay on expanding research directions to keep up with the times[J].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 s, 2008, 9(1): 23- 39. Based analysis[J]. M IS Quarterly, 2005, 29(4): 625-652.

[20] Lauer T W. Side effects of mandatory EDI order processing in the automotive supply chain [J].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Journal 2000, 6(5): 366-375.

[21] Eikebrokk T R, Olsen D H.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competency factors affecting e-business success in European SME s [J]. Information & Management,2007, 44:364-383.

[22] Pavlou P A, E lSawy O A. From IT leveraging competence to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urbulent environments: The case of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J].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2006, 17(3): 198-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