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管理重點范文
時間:2023-12-29 17:50:3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供應鏈管理重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企業供應鏈 電子商務 應用
中圖分類號:F274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經濟全球化步伐加快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面臨著嚴峻激烈的競爭形勢。加強電子商務在企業供應鏈管理中的應用,是增強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是時展的必然要求,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電子商務將信息網絡技術完全融合到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中,賦予了企業供應鏈管理新的內涵和更加旺盛的生命力,重視企業供應鏈管理中電子商務的應用研究極具現實和理論意義。
1 企業供應鏈管理理論及其實踐中存在的不足
企業供應鏈管理理論是在傳統一體化管理理論的基礎上形成、發展而來的,既解決了企業一體化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又保留了傳統管理理論的優勢,融合了新時代信息技術管理理論的優點,順應了時展要求。企業供應鏈管理是“傳統縱向一體化”向“現代橫向一體化”理論發展的重要實踐,是指將供應鏈的各個環節上的多個企業作為一個有機結合的整體,利用供應鏈結構完整性、系統一致性、功能關聯性及價值增值性的特點,通過信息共享、跨企業或部門協作、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分擔伙伴關系等方式,實現優化企業生產經營結構、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一種企業管理模式。盡管供應鏈管理是有機貫穿企業經營管理全過程的集成化戰略管理模式,對企業現代化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在實踐管理中依舊存在一些問題。首先,供應鏈管理過分強調“橫向一體化”過程中成本價值優勢,忽略了企業核心技術的開發研究;其次,供應鏈管理畸形化企業間的競爭機制,損害了供應鏈內外的企業友好合作關系;最后,企業的供應鏈系統中缺乏有效的市場經濟信息流通渠道,沒有統一、規范的電子信息服務交易平臺。
2 電子商務對企業供應鏈管理的積極影響
電子商務是指利用計算機網絡及電子信息技術,實現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全過程,如市場調研、資源配置、內部管理協作、客戶聯系溝通等自動化和電子化,最大限度的提高企業生產經營效率,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企業管理經營手段。電子商務推動了供應鏈管理的二次變革,由鏈式供應向網式供應轉變,促進了企業經營管理流程的進一步完善,電子商務對企業供應鏈管理理論的發展與完善具有積極影響。首先,電子商務構建了高效的共享集成網絡管理信息系統,通過內部局域網和外部互聯網的有機結合,提高了供應鏈管理中信息傳遞、交流的效率及準確率;其次,電子商務利用電子網絡服務交易平臺最大限度的開辟了調研市場消費需求的新通道,有利于及時、有效的獲得全球范圍內相關企業生產經營信息,增強了全球化資源配置及管理能力;最后,電子商務促進形成了企業間的核心價值鏈,開發了多元化營銷渠道,增強了企業科學決策能力。
3 電子商務在企業供應鏈管理中的具體應用
電子商務在企業供應鏈管理的具體運用主要體現在將企業供應鏈管理電子信息網絡化。在企業供應鏈管理實踐中,電子商務利用網絡信息交流平臺,建立以企業生產經營為核心的經濟運營網絡集成系統。在這個電子化、數字化的系統中,企業通過對電子商務手段的運用,整合企業信息庫、供應商信息庫、客戶信息庫這三大主要信息渠道,利用計算機專業化管理軟件,分析供應商的供應能力、企業的實際生產能力、物流能力及客戶的實際需求,以實現包括采購、生產、銷售、服務等在內的生產經營全過程的高效管理與科學規劃。電子化采購(E-procurement)是指企業在確定用于生產的原材料及維持自身運轉的物資清單后,利用電子網絡,瀏覽適宜的供應商供應目錄,篩選最佳供應商并簽發訂單,通過與供應商的網絡信息交換與意向交流,高效、科學的協商合同條款,最終訂立采購合同的一種現代化購買手段。在電子化采購過程中,如果企業是供應商,則供應企業在接到訂單后需利用企業內部局域網絡分析本企業庫存情況、生產計劃等,以相關信息來決策是否接受訂單并繼續洽談。電子化設計(E-Design)是指在企業內部,管理人員根據企業內部網絡及時更新的數據庫,計劃企業生產銷售活動;在企業外部,企業利用企業間的互聯網網絡協調與批發、零售商之間的買賣活動,規劃一定時期企業經營活動。在這個過程中,企業設計開發部門可以通過最大可能性的消息渠道獲得廣大客戶的回饋信息,為企業的科學合理規劃打下堅實基礎。電子化履行作業(E-Fulfillment)是指將供應鏈中各個環節上的企業通過互聯網網絡聯合成一個有機整體,彼此之間及時傳遞有效履行信息,以保證交易時間的縮短、交易成本的降低,最具代表性的是物流與銷售商之間的電子商務協作。隨著電子信息技術和計算機網絡的不斷發展,電子商務在供應鏈中的具體運用也越發多元化,電子商務以網絡為中介,借助網絡虛擬資源組織、協調、監控企業供應鏈管理的全過程,建立起了動態、協作化的企業供應鏈模式。
電子商務在企業供應鏈管理中的具體實踐是企業管理理論的巨大變革,是增強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力量源泉。電子商務的實際應用降低了企業生產管理成本,提升了企業經營運作靈活性,加快了企業供需反應時間,提升了企業供應鏈管理效率,必須加大對電子商務在企業供應鏈管理應用的研究與重視。
參考文獻
[1] 李健,宋麗.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供應鏈管理的探討[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9(12)
篇2
相對于其他類型公司而言,跨國公司的供應鏈根系龐大,這對其供應鏈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跨國公司只有高水平地整合供應鏈,保證供應鏈的效率、柔性與可靠性達到較高水平,才能提高全球物流的效率,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并加快對市場需求變化的反應速度,更好地滿足顧客需求,提高其核心競爭力。
1跨國公司供應鏈管理特點和成功案例分析
1.1跨國公司供應鏈管理的特點跨國公司是全球性的,經營面向全球市場,物流遍布全球,在所經營的產品范圍內,對全球市場有很大的影響力。因此,跨國公司的供應鏈管理歷來有自身鮮明的特點:(1)供應鏈根系龐大,供應鏈管理的任務重;(2)跨國公司在供應鏈中具有主導力量;(3)供應鏈整合的難度大、重要性高。(4)當前,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給跨國公司的供應鏈管理提供了進行深層變革的技術基礎,又給跨國公司的供應鏈管理注入了一些新的特點:如信息化、柔性化、反應迅速化、整合程度提高后的管理一體化。
1.2跨國公司供應鏈管理成功案例分析因為上述特點,跨國公司為提高供應鏈管理的水平,必須依據本公司的經營狀況和供應鏈管理的現狀,選擇合適的供應鏈模式,不斷對現有供應鏈進行重組與整合,最大限度地優化供應鏈。在企業競爭全球化并且日趨激烈的今天,主動的挑戰者可以借助供應鏈管理創新迅速崛起,如戴爾;主動的持續改進者可以借助供應鏈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增強或保持競爭優勢,前者如海爾,后者如摩托羅拉。對這些跨國公司成功的管理經驗進行總結,可給經營者提供許多改進、重組與整合供應鏈,從而提高供應鏈管理水平的思路和方法。
(1)戴爾模式。該模式是基于“直銷模式”的供應鏈管理。在庫存方面,因為與客戶保持直接關系,用接單后生產(Build-to-or-der)和準時化(Just-in-time)的生產方式,裝配車間不設任何倉儲空間,配件由供應商直接送到裝配線上,生產出來的產品直接送給指定客戶,原配件和成品均實行零庫存。在信息處理方面,公司與客戶直接發生銷售和售后服務關系,縮短了客戶信息反饋的時間,有效減少了信息的損耗;并且,通過與供應商共享客戶信息,不僅鞏固了與供應商的合作關系,而且提高了整個供應鏈處理信息和滿足客戶需求的能力。在配送方面,該模式縮短了產品在供應鏈上的傳遞時間,使公司有了極大的自主權和自由度,公司以合同方式與第三方物流建立伙伴關系,完成產品的配送任務。
(2)海爾模式。該模式是基于“一流三網”的管理模式。“一流”是以訂單信息流為中心,“三網”分別是全球供應鏈資源網、全球配送資源網和信息網。具體做法是:以訂單信息流為中心,實現JIT過站式物流,最大限度地減少庫存;整合全球供應鏈資源網,優化外部資源,建立強大的全球供應鏈網絡,供應商由原來2 200多家優化至721家,其中不乏世界500強企業,同時實行并行工程,使一些國際化大公司以其高科技和新技術參與到海爾產品的前端設計中;整合全球配送網絡,已形成全國最大的分撥物流體系,配送網絡從城市到農村,從沿海到內地,從國內到國外,從B2B到B2C,體系健全,配送效率和可靠性大幅提高;在信息網方面,海爾在內部實施了ERP,在外部搭建了CRM和BBP平臺,并且采用信息集成程度最高的LES物流執行系統,建成了內外信息高速公路,為市場反應能力的增強和物流效率的提高打下了最堅實的基礎。
(3)摩托羅拉模式。該模式的特點是:①建立數字化物流系統。基于該系統,實施全球化采購,本地化生產,進行上百個型號產品和幾萬種原材料的管理。②專設了一個從事物流管理的團隊。該團隊的主要成員由托羅拉各事業部的物流骨干人員及總公司的骨干人員組成。該團隊主要負責摩托羅拉物流工作的協調和物流服務商的選擇等管理工作。③通過加強物流服務商管理,提高物流效率。首先,采用招標的方式選擇物流服務商。選擇物流商的基本原則是根據公司全球的物流總量,統一標準招標,最終按“5+2”方式確定物流商,即5家貨運企業和2家快遞服務商。在該模式下,一方面招標形成的競爭機制促進了物流服務質量的提高,另一方面,物流服務商數量的精簡與合理匹配可簡化公司對物流服務商的日常管理,提高管理與物流效率。其次,實行全球運輸管理百分考核制。通過成立的全球性物流資源公司對本公司的物流服務備選商和服務商實行全面、嚴格的考評,及時淘汰不合格者。最后,物流業務量分配遵循“80/20”原則。服務好的物流公司拿到80%的業務,稍次的物流公司拿到20%的業務,保證某些重要線路上有兩家物流商同時服務,若一家因為一定原因不能提供服務時另一家可迅速接管整個業務,保持一定的彈性,避免風險。
2跨國公司供應鏈管理與物流管理的關系因為跨國公司具有經營和市場面向全球、業務量巨大等特點,決定了跨國公司的供應鏈管理和物流管理之間的一些特有關系。
2.1物流管理對供應鏈管理有極高的依存度物流管理與供應鏈管理原本不可分割,對跨國公司而言,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更是高度依存。因為跨國公司的供應鏈根系龐大,供應鏈管理的水平直接影響物流管理的水平,供應鏈整合不好,物流的效率便無法從根本上提高。
2.2供應鏈管理的模式決定物流管理的戰略思路跨國公司根據本公司基本情況選擇相宜的供應鏈管理模式,此后,公司的所有物流策略只能在供應鏈管理模式框架內優化。
2.3物流管理是供應鏈管理的重要支柱信息整合和物流整合是供應鏈整合的兩個最重要目標,只有這兩個目標都實現了,跨國公司為整合供應鏈付出的巨大成本才會得到降低,市場反應速度也才能提高。因此,只有物流管理策略得當,水平提高,其整合供應鏈的作用和效率才會體現出來。
2.4跨國公司與供應商和物流服務商建立的戰略伙伴關系,成為提高物流管理水平的重要資源
3跨國公司的物流策略分析根據以上分析,跨國公司要提高物流效率,必須選擇適合公司特點的供應鏈管理模式,對公司的供應鏈進行有效整合,并分別從供應鏈的上下游和公司內部著手,選擇合適的物流策略。
3.1供應方物流策略在跨國公司供應鏈的上游,是公司的供應商,公司與供應商之間的物流策略一般有以下幾種:①發包策略。跨國公司專注于核心業務,利用自己在整個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在與供應商共享客戶信息的前提下,將部分非核心業務采用招標等競爭的方式發包給供應商,同時,將供應方物流也同時發包給了供應商,跨國公司在此基礎上實施JIT采購和原材料配送,庫存和運輸的任務轉嫁給供應商。②基于數字化系統的全球采購策略。在跨國公司建立了健全的數字化信息系統后,利用快捷的海量信息,全球范圍內低價JIT采購,同時實施JIT原材料配送,最大限度地降低庫存。③JIT策略。這種策略一般與其他策略配合使用。④接單后生產(Buil
d-to-order)策略。這種策略一般也與其他策略配合使用。基于訂單信息流的有效管理,接到訂單后再采購原材料和生產,實現集約化物流,消滅呆滯庫存。⑤戰略伙伴策略。利用跨國公司的信息和客戶資源,與供應商和物流服務商建立戰略伙伴關系,實現上游供應鏈的集成物流,創造多贏的局面。
3.2銷售方物流策略在跨國公司供應鏈的下游,是公司的客戶,跨國公司與客戶之間的物流策略一般有:①配送體系構建與整合策略。跨國公司根據自己的經營特點,利用信息網略,構建并整合公司的全球配送體系,實現JIT成品分撥物流體系、備件配送體系和返回物流體系。②物流服務商選擇策略。用“競合”的思維,選擇優秀的物流服務商,并且與物流服務商之間維持柔性的競爭性的合同關系,保證成品配送的效率、可靠性和可持續性。③就地生產策略。全球采購,就地生產,減輕成品向下游配送的任務,將配送任務向供應方合理轉嫁。3.3公司內部物流策略跨國公司作為一個開放的系統,內部物流策略應根據外部物流策略的選擇而選擇,一般而言,內部物流策略的基本思路是:利用公司先進的信息系統,實現庫存最小化,消滅呆滯庫存。
綜上所述,跨國公司應該選擇相宜的供應鏈管理模式,利用信息技術,整合整個供應鏈,在此基礎上,選擇合適的物流策略,加強物流管理,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最終達到全面提高供應鏈管理水平乃至提高公司核心競爭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爾林.戴爾的供應鏈管理模式及對我國物流管理的啟示[J].物流技術<2004<(3).
篇3
關鍵詞:集散;監控;供熱
中圖分類號:TU9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5)26-0058-02
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速度加快,在城市配套設施建設即能源供應系統、供水排水系統、交通運輸系統、郵電通訊系統、環保環衛處理系統、防衛防災安全系統六大領域新技術、新理念的研究不斷涌現,本文重點討論集散監控系統在熱電聯產城市集中供熱領域中的應用,提出熱電聯產集中供熱企業實現智能化供熱管理的途徑。
1 集散監控系統的必要性
換熱站是鏈接熱源和終端用戶極為重要的中間環節,其工作的安全性、可靠性直接影響熱源的生產安全及供熱安全和質量,充分發揮換熱站的紐帶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各個換熱站分布在各個小區,點多、面廣、分散是集中供熱換熱站的顯著特點。換熱站采用人工監控,出現事故隱患時因操作人員素質原因不易及時發現,易造成設備事故。特別是各換熱站都獨立運行,難以達到供熱系統整體最佳狀態,易造成熱力失衡,并且在系統參數發生變化或氣溫發生劇烈變化時,系統熱平衡調整困難,影響供熱效果,且造成能源的極大浪費。
2 集散監控系統的總體方案
2.1 系統簡介
熱電廠集散監控系統由中心控制室、各換熱站和兩者之間的通訊線路組成。主要硬件有服務器、操作員站、換熱站控制器、ADSL、GPRS等組成。主要監控的參數有:一、二網供、回水溫度、壓力、一網流量、一網調節閥開度、二網循環泵變頻器輸出電流、輸出頻率、室外溫度等,軟件使用亞控公司開發的組態王。
2.2 中心控制室
中心控制室設置2臺服務器、2臺操作員站、1臺A3激光打印機。服務器和操作員站均安裝組態王軟件。服務器及操作員站分別采用冗余設置,主機與從機相互備用,可無縫切換。換熱站運行參數上傳到換熱站控制器、中心控制室。中心控制室根據實測參數進行運行狀態分析、調度、故障檢測與診斷,計算累計熱耗。換熱站內安裝溫度傳感器、壓力變送器、超聲波流量計、電動調節閥、變頻器等測控裝置。用來檢測和了解一、二網的運行情況、故障診斷、系統平衡調整等。
2.3 通訊方式
各換熱站分布點多面廣,集散系統所需通訊較為復雜。可通過通訊運營商現有資源,采用有線和無線兩種并用的通訊方式,解決了各換熱站與中心控制室之間的通訊難題。在電信基礎設施齊全的小區,采用ADSL線路,利用固定線路帶寬大、速度快、穩定性高、無干擾的優點,并由運營商提供VPN通訊方式,組成廣域局域網實現數據的雙向傳輸。在電信線路暫時無法到達的小區,可采用GPRS通訊方式,利用組網便捷、不受線路限制、資費低等特點組網。換熱站控制器通過廣域網固定IP地址與服務器進行雙向通訊。
2.4 系統優勢
①可靠性:通訊方面具有先進可靠的糾、檢、容錯能力。②先進性:采用先進控制技術,適應時展需要,系統在滿足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簡單可靠,保證系統長期穩定運行。③成熟性:以實用為原則,采用成熟的經過工程檢驗的先進技術。④開放性:采用開放的技術標準,系統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可擴展性,避免系統互聯或擴展的障礙。
3 集散監控系統實現的功能
在以上基礎上建立的集散控制系統,除具備遠程參數監視、畫面顯示,如圖1所示。報表自動生成并打印等基本功能外,指標統計,見表1。
同時因城市供熱的特殊性,根據供熱站點點多、面廣、分散、不便管理的特點,可新增以下功能:①根據室外溫度,自動進行氣候補償,調節二網供水溫度,根據用戶室內溫度通過循環泵變頻器自動調節二網循環流量。②在參數越限和設備故障下自動報警,將畫面自動切換到該換熱站工藝流程圖,同時視頻系統聯動切換至該換熱站,便于監控人員及時處理。③與電廠內MIS系統實施雙向通訊,可隨時監視廠內首站的各項運行參數。同時方便熱源廠運行人員根據熱網的運行狀況進行及時調整。④將用戶供熱計量系統納入本集散控制系統,對用戶熱計量數據進行實時監控,及時掌握用戶室內溫度和用熱量,便于熱網平衡調整和收費管理。
4 集散控制系統實施效果分析
4.1 實現供熱動態量化管理、節能減排
集散控制系統通過安裝在各個換熱站的一網流量計,可隨時了解整個系統的熱量分配情況。避免了以前只根據經驗調整,造成整個系統水力失衡的現象。實施集散監控系統后,用戶室內溫度在實施集散控制系統前在18~27 ℃之間,實施后室內溫度控制在21~24 ℃范圍內,避免了用戶冷熱不均的現象。
隨著我國城鎮化的飛速發展和采取集中供熱城市的不斷增多,集散控制系統不僅在供熱動態量化管理方面發揮愈來愈重大的作用,而且在節能減排方面也將起到重要作用。通過1個采暖期的運行統計,集散控制系統極大地節約了各項成本,用電成本降低10%,耗熱量降低16.67%。
4.2 提高安全運行水平
經過培訓的專業值班員,通過在集中控制室的監控,各換熱站所有設備均在監控范圍之內,通過參數監控和自動報警可及時發現設備隱患。出現事故之后,可在集中控制室遠方操作,及時將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并可在第一時間通知搶修人員,及時修理設備,避免了事故擴大,防止長時間停暖,保證系統平衡不被破壞,從而提高了供熱質量和設備的安全運行。
5 結 語
通過工業自控技術、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等工程的集散控制系統,構成一個熱源、換熱站、用戶的三級供熱控制平臺。這個平臺涵蓋了供熱的各個環節,為熱電聯產集中供熱解決了人員缺乏和熱網平衡等突出問題,并起到了很好的節能、高效的作用,實現集中供熱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最大化。
篇4
一、企業供應鏈管理概述
供應鏈管理屬于管理模式的一種,基于企業發展中對市場需求的研究,對關系到生產經營的所有信息進行整合、優化,將產品從原料、加工及銷售各個環節的元素聯系在一起,采取集成化管理措施。在供應鏈管理中,每一個環節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后,能夠為企業決策提供依據。綜合而言,企業供應鏈管理具有戰略性、互補性及集成性:(1)戰略性。指的是企業之間的合作,是建立在資源合作的基礎上,通過競爭使合作相互促進。企業通過管理水平、管理效率的提升,使自我不斷的完善和提升,避免企業在供應鏈中被淘汰。(2)互補性。指的是對企業自身運行的不足通過相互合作實現補充,尤其是在市場環境的多元發展中,動態的市場運行環境要求企業必須具備強大的競爭力。企業間展開合作,能夠有效的抵御市場風險,實現風險共擔,降低損失。為了使企業優勢互補的合作效果實現,企業要從自身的不足入手,選擇合適的合作對象,包含勞動力資源、技術資源及資金等方面,不斷提高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才能使企業整體的市場競爭能力得到提升。(3)集成性。指的是對資源的優化整合,供應鏈管理的實施能夠將企業松散的資源進行整合,提高企業運行效率,降低運行成本,簡化運行環節,提高管理效率,實現資源共享,有效的提高了而產生的設計水平及生產水平,在產品創新速度方面也得到了加快,最終可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
二、企業供應鏈管理現狀
1.合作企業間存在利益沖突
在供應鏈管理中,利益最大化是合作企業共同的目標。但是,難免會出現企業受自身利益的驅使,出現不合作的傾向。盡管很多企業也參與合作,但這些合作具有暫時性的特點,一旦在短期內無法實現經濟效益,很大程度上會退出供應鏈。針對供應鏈管理中存在的利益沖突問題,要想獲取長期效益,必須要將合作維持下去,通過構建激勵機制,可有效的提高供應鏈的穩定性。
2.供應鏈管理存在缺陷
在供應鏈管理中,需要相應管理技術,一方面供應鏈管理技術不可缺少,另一方面供應鏈運行技術也非常重要。對于管理技術而言,以整合企業優勢資源作為供應鏈管理的目標,對資源進行優化配置,為用戶提供優質服務的同時,企業也能獲取更高的經濟效益。現階段,我國企業供應鏈運行中,盡管很多企業也都處于供應鏈管理中,但管理的方法依然采用傳統方法,合作管理的態度并沒有出現,企業之間各自為政,造成資源浪費。在供應鏈管理中,涉及的資源類型有很多,包含資金、信息、知識、物流等,這些資源或多或少都存在地域跨度、時間差距。因此,需要建立信息鏈管理平臺,而目前因為技術上存在局限性,使得供應鏈合作中也存在著缺陷。
三、重裝企業供應鏈管理戰略創新策略
1.建立供應鏈合作信息機制
在供應鏈管理中,企業是節點,在企業供應鏈運行中,企業間一旦出現不信任現象時,就會出現信息不對稱的現象。為了防止供應鏈信息失真對供應鏈的運行帶來負面影響,對于重裝企業而言,必須要建立信任機制,對企業管理戰略進行創新。基于共享信息平臺,將供應鏈信任機制建立起來,企業間能夠在平臺中對生產、經營、銷售等市場信息相關問題充分的進行交流,企業之間的合作更加密切。例如,對企業產品市場信息進行交流時,涉及的內容包含產品、市場、銷售、售后等方面的信息。對這些信息準確、全面的獲取,必須要有密切的企業間合作與交流。利用網絡平臺建立供應鏈信任機制,有利于企業之間在信任的基礎上更深層次的合作,促進企業供應鏈管理戰略的創新。
2.建立供應鏈合作動態監督檢查機制
企業在供應鏈上運行過程中,盡管企業之間都是以合作為主,但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各個企業都是從自身利益的角度出發來考慮問題的,所以在企業供應鏈合作中,有必要建立動態監督檢查機制。針對供應鏈中所有的合作企業的運營狀態進行監督與檢查,包含經營策略、技術措施、進展情況等,都要與合作規范相符。供應鏈合作中,企業之間都采用的是合同管理方式,按照供應鏈的發展目標,對企業進行動態的管理,對合作企業的狀態實施過程性監督,全面管理,防止供應鏈中某一企業出現問題,對整個供應鏈的正常運行帶來影響。建立供應鏈合作動態監督檢查機制,主要針對的是供應鏈中存在的風險因素實施監督,獲取更多的信息進行有效的分析,并采取措施及時處理。
3.建立供應鏈合作協調機制
篇5
摘 要:從20世紀80年代初起到現在,國內外學術界和企業界提出了很多具體的供應鏈管理策略以使供應鏈管理戰略能更好的實施,然而這方面研究還不夠完善。信息系統是現代企業管理中的一部分,研究信息系統策略在供應鏈管理策略與績效之間的作用有助于供應鏈整體績效水平的提升。本文通過對三者之間的關系研究,為學者和企業選擇什么樣的供應鏈策略采取什么樣的信息系統策略給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供應鏈管理策略;信息系統策略;供應鏈績效
引言
經濟發展全球化的今天,企業面對市場的激烈競爭、客戶的要求越來越苛刻的狀況,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競爭力。然而單個企業的能力是有限的,難以獨自適應競爭激烈、變化的市場來滿足客戶的諸多需求。而供應鏈管理模式能幫助企業提高競爭優勢并實現其目標。因此,供應鏈管理成為學術界和企業界的研究熱點。目前供應鏈管理的理論方法體系漸漸成熟,并且逐步提升到戰略層面。
1.供應鏈及供應鏈管理
供應鏈含義為從原材料采購、加工、生產制造一直到把最終產品送達顧客手中,其中包含一連串環環相扣的價值創造活動,包括了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在內的所有整體活動。
2.供應鏈管理策略和信息系統策略
2.1供應鏈管理策略
供應鏈管理策略(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trategy)是指貫穿整個供應鏈的整合與協調,以此來提高供應鏈績效。
2.2信息系統策略
信息系統能夠保證供應鏈管理順利實施,它是現代制造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組成部分。因而,供應鏈管理根據實際需要來設計信息系統,以此來提升組織效率和效益。
企業通過采用相應的信息系統策略支持企業的既定目標。通過對相關文獻的研究,本文將信息系統策略分為效率的信息系統、靈活的信息系統、全面的信息系統三種比較全面的類型。企業根據戰略類型來選擇相應的信息系統策略。
3.供應鏈績效
供應鏈績效是指供應鏈各成員通過信息協調和共享,在供應鏈基礎設施、人力資源和技術開發等內外資源的支持下,通過物流管理、生產操作、市場營銷、顧客服務、信息開發等活動增加和創造的價值總和。為達到上述目標,供應鏈成員采取的各種活動的表現,即為過程績效。目前學術界對供應鏈績效研究的重點放在其有效測量方面。相關文獻的研究也給出了諸多指標,用這些指標來測量供應鏈整體績效得到了大家的認同,并被后來的學著不斷更新發展。
本文通過對文獻的對比研究,認為Beamon(1999)的研究結論更適合本研究,即在測量供應鏈績效的時候從以下三個層面展開:成本效益、顧客滿意、靈活性。
4.供應鏈管理策略與供應鏈績效的關系
4.1理論框架
根據對文獻的研究,本文把供應鏈分為三種類型即精益供應鏈、敏捷供應鏈、混合供應鏈,相對應的來研究每種供應鏈的管理策略;同時將以上對信息系統策略的三種類型的劃分來介入供應鏈管理策略和供應鏈績效的關系研究中,即對應的信息系統策略和供應鏈管理策略對供應鏈整體績效的影響,即信息系統策略的對兩者的調節作用。本文的理論框架如下圖所示:
4.2供應鏈管理策略對供應鏈績效的影響
精益供應鏈是指它的運營以最終的客戶需求為依據(如產品或服務),通過將供應鏈上成員企業間的密切協作而組成的一個動態組織,使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在鏈上順利完成,提升供應鏈的運營效率,達到來縮減成本和效益提高,從而提升供應鏈整體績效。因而,精益供應鏈對供應鏈績效有著正向的影響。
敏捷供應鏈能夠使鏈上節點企業通過密切協作從而快速響應市場需求,有利于供應鏈上節點企業綜合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的提高,同時提升供應鏈整體績效的。研究表明這種供應鏈形式對供應鏈績效起著正向的影響作用。
4.3信息系統策略的調節作用
研究表明,需要信息系統策略來支持供應鏈管理策略能夠使供應鏈整體績效得到提高。首先如企業的成本縮減,強調效率性應是精益供應鏈首要考慮的目標。效率的信息系統也強調和支持效率,因而精益供應鏈應選擇與其相配套。其次,敏捷供應鏈由于其具備的特征,與之相匹配的是靈活的信息系統策略,混合供應鏈由于其具有的獨特特征,與之相匹配的是全面的信息系統策略。供應鏈要使其整體績效提升,就要使其選擇的信息系統策略和供應鏈管理策略相互匹配。 (作者單位:吉林大學商學院)
注釋:本文系吉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1B040。
參考文獻:
[1] 馬士華,林勇主編.供應鏈管理 [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
[2] 李燕敏.精益思想對供應鏈績效評價的影響[J],東方企業文化?策略,2011(1)
[3] 許銳,馮春.精敏混合供應鏈解耦策略研究綜述[J],軟科學,2011(4)
篇6
[關鍵詞] 供應鏈管理 核心競爭力 伙伴關系
隨著我國加入WTO,各行各業都受到國際跨國公司的沖擊,企業管理模式開始由“縱向一體化”向“橫向一體化”轉變,注重企業流程績效、信息共享、長期合作、全球資源整合與協調的供應鏈管理對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就顯得尤其重要。因此,在當今的供應鏈競爭環境下,作為相對弱勢群體的中小企業必須實施有效的供應鏈管理,積極參與供應鏈的動態聯盟,使企業得到更好更大的發展。
一、中小企業供應鏈管理存在的問題
1.缺乏社會經營誠信
供應鏈是一種合作運行模式,既需要有良好的宏觀經濟運行秩序,健全的法律制度,公正、嚴格的執行體系,還需要企業有正確的合作觀念和良好的誠信表現。而中小企業的社會經營誠信度普遍較低,其他企業拒絕與之合作,并且中小企業在抵御合作失敗和誠信危機方面能力低,缺乏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意愿和機制的實力。
2.思想認識不足,沒有形成核心競爭力
目前,多數中小企業對供應鏈運作這一管理模式認識不清,認為只是大型企業的事情,只能給大企業帶來利益,意識不到其重要性和緊迫性,態度冷漠。因此。中小企業沒有對自身核心競爭力進行重點培育和發展。而供應鏈能高效的運作,需要各節點企業以自己擅長的核心競爭力為基礎,否則,供應鏈不能高效地運行。
3.無力承受信息化建設方案
供應鏈管理需要尖端的信息技術支撐,投入大量資金進行信息系統改造。對于中小企業來說,雖然意識到了競爭壓力,想進行投入,但由于其自身資源有限,全面否定現有機構,花費巨大資金添置硬件設備和應用系統時,便感到力不從心。
4.信息共享困難
有效的供應鏈需要節點企業間相互溝通相關資源,且要求節點企業的各個業務接口密切地結合。對于中小企業來說,由于標準化技術缺乏,不能很好地實現信息共享。因此,供應鏈運作時,中小企業不能及時分享商務實踐的知識和信息。而供應鏈管理要求各節點企業的商業秘密的信息能共享,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實施起來就困難了。
5.嚴重缺乏專業人員
供應鏈管理是一個跨組織、跨行業的新型管理模式,涉及諸多領域的高新技術,不但需要專門的技術人員,而且需要既精通供應鏈管理理論,又熟悉與供應鏈有關的電子商務技術的復合人才。多數中小企業采用傳統生產、經營模式多,電子商務人才奇缺,嚴重制約了供應鏈管理理論和方法在中小企業的傳播和實施。
二、中小企業實施供應鏈管理的對策
1.轉變觀念,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
中小企業要打破原來的傳統觀念,走出“小而全”的誤區,參與到供應鏈管理當中,與供應商、中間商乃至顧客建立密切的關系,樹立合作共贏的價值觀。因此,要與供應鏈其他節點企業建立相互信任、相互依存的觀念,將有限資源集中于自己的主業中,積極尋求與核心企業的戰略合作,成為核心企業長期、穩定的戰略伙伴。因此,中小企業就必須為此注意樹立企業良好形象、講究誠信、提高經營誠信度,才能吸引供應鏈核心企業吸收中小企業參與自己的供應鏈動態聯盟。
2.培育和提升中小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供應鏈管理要求供應鏈各節點企業必須具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是企業吸引供應鏈聯盟伙伴的源泉,是企業參與供應鏈管理的基礎。因此,在供應鏈管理日益被產業界所采納作為一種新的發展模式時,中小企業必須認真分析,明確自身的核心優勢所在,調整自身的業務活動,重點培育,努力提升自身核心能力,并且在形成核心競爭力的基礎上,還要注意對核心能力的鞏固、強化、管理和發展。
3.加強企業的信息化建設
實施供應鏈管理的實質是通過企業間的互補實現快速開發和制造產品,滿足市場多樣化、個性化需求。要達到這個目的,離不開現代信息通訊技術的支持。由于中小企業資金短缺、人力資源稀少、技術落后等原因,因此可以通過與高校及相關研究所聯合,聯系企業實際,進行信息化建設,或者參與企業、政府合作計劃,進行供應鏈管理,充分利用供應鏈中資源來提升自身實力。
4.建立節點企業間新型伙伴關系
這種新型的伙伴關系是基于參與供應鏈的各企業的整體利益,實現供應鏈成員企業雙贏乃至多贏的一種伙伴關系。中小企業要清醒地認識到,依靠自身力量在競爭中獲得優勢已越來越困難,只有不斷改善組織結構,充分利用合作伙伴企業的資源,同時將自己的資源為其他企業所用的企業,才能更大范圍地發揮資源效用,降低企業運作成本,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因此,中小企業應與供應鏈上的其他成員企業建立良好的新型伙伴關系。
5.加快人才隊伍的建設
我國在供應鏈管理方面研究明顯滯后,經濟發展與人才短缺矛盾長期存在。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尤其缺乏既熟悉企業的生產工藝技術和企業管理知識、又懂得計算機知識和實務操作的人才。這就要求中小企業必須加快人才隊伍的建設。一是通過對外引進,通過引進在供應鏈管理方面的有特長的專門人才;二是通過自身隊伍素質的提高,盡快
篇7
關鍵詞:供應鏈管理;績效;體系優化
中圖分類號:F279.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5-00-02
企業在實施供應鏈管理時其對于公司績效有著極大的影響,如何在不同的供應鏈管理中執行相關的管理策略以達到較高的企業效能是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供應鏈管理的目的是通過對供應鏈各個環節的活動的協調,實現最佳業務績效,從而增強整個公司業務的表現。因此企業不能片面地追求諸如采購、生產和分銷等功能的優化,而應該從總成本的角度考察企業的經營效果。
一、供應鏈管理概述
供應鏈,其實就是由供應商、制造商、倉庫、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構成的物流網絡。同一企業可能構成這個網絡的不同組成節點,但更多的情況下是由不同的企業構成這個網絡中的不同節點。在分工愈細,專業要求愈高的供應鏈中,不同節點基本上由不同的企業組成。在供應鏈各成員單位間流動的原材料、在制品庫存和產成品等就構成了供應鏈上的貨物流。
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是一種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執行供應鏈中從供應商到最終用戶的物流的計劃和控制等職能。從單一的企業角度來看,是指企業通過改善上、下游供應鏈關系,整合和優化供應鏈中的信息流、物流、資金流,以獲得企業的競爭優勢。供應鏈管理是企業的有效性管理,表現了企業在戰略和戰術上對企業整個作業流程的優化。整合并優化了供應商、制造商、零售商的業務效率,使商品以正確的數量、正確的品質、在正確的地點、以正確的時間、最佳的成本進行生產和銷售。
因此,一條完整的供應鏈應包括供應商(原材料供應商或零配件供應商),制造商(加工廠或裝配廠),分銷商(商或批發商),零售商(大賣場,百貨商店,超市,專賣店,便利店和雜貨店)以及消費者。近年來隨著全球制造的出現,供應鏈管理在企業運營中得到普遍應用,成為一種新的管理摸式。由于目前國際市場競爭激烈、顧客需求等的不確定性因素的增加,技術迅速發展等因素的影響,供應鏈管理日益成為業界關注的熱點。供應鏈管理能夠隨著發展和變化不斷修正和強化計劃的內容,直至計劃執行的最后一刻。因此供應鏈管理能提供進一步的有效決策支持信息,使得企業能夠評估供應鏈中的各個環節、事件和客戶需求變化對企業的影響。
二、供應鏈管理的重要性
供應鏈管理的主要目標是為了以最少成本,使得客戶能夠在正確的地點取得正確的產品,讓存貨降至最低,但仍舊能夠提供給客戶優異的服務,并縮短產品生命周期,以適應環境的快速變化。
應用供應鏈管理會給企業帶來非常大的實際效益,很多企業在實施供應鏈策略后,企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隨著產業的競爭加速、產品的周期變短、信息技術帶來的沖擊,供應鏈管理重要性越來越明顯。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如果不采用快速流程方法,很有可能面臨被時代淘汰的命運。所以需要有效的管理方式來解決時間上和彈性變動上的問題。美國是最早提出供應鏈管理的國家,企業注意到除了降低制造成本之外,還需要提升開發能力才能促使企業成長。無論在運輸、倉儲流通上,都必須結合各廠商、客戶,形成快速的生產業務流程,形成應付信息時代的管理方式。因此,供應鏈管理可為消費者、制造商、供應商等創造價值,它會使消費者在規定的時間內及時收到貨物;對制造商而言可以最小化由于產品庫存短缺造成的銷售損失,最小化庫存和相關成本,并使制造商為顧客和分銷商提供最好的服務水平;它更能提高供應商的滿意度,使之更好地與制造商的物流周期協調一致,以避免庫存過多或短缺,減少原料報廢,并向制造商提供更高的服務水平,獲得較高回報。
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重視供應鏈管理的重要性,并逐步加大步伐,對供應鏈管理的支出逐年增長。一方面是信息技術的發展為供應鏈管理提供了有力的通信和優化工具;另一方面很多大型企業、知名公司在企業實踐中證實了供應鏈管理的價值,因而出現了其他公司競相追隨的發展形勢。尤其在目前國內的經濟發展氛圍中,游戲規則的改變,更日益強化了供應鏈管理的重要性。
三、供應鏈管理體系的優化
供應鏈管理對于企業來講,是一種價值創造的手段。供應鏈管理的目的是要使整個供需體系產生最大的價值。供應鏈的價值與贏利能力緊密相關,贏利越高,表明供應鏈管理也就越成功。事實上,供應鏈中所有的信息、商品和資金的流動都會產生成本,因此,對這些流動元素的有效管理是供應鏈管理成功的關鍵。供應鏈管理本質上就是通過對供應鏈各節點之間信息流、商品流和資金流的管理來獲得最大價值。
供應鏈管理與企業主要業務密切相關,優化企業業務并創造價值。據有關調查表明,對于從未實施過供應鏈管理的企業,如果實施供應鏈管理可以帶來大約20%的成本節約。在節約成本的同時,企業的供應鏈管理能力已經為公司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經濟利益,一方面這些利益包括傳統供應鏈的職能如庫存控制、采購和訂單履行;另一方面能在整個公司的范圍內提高效率和節約成本。供應鏈管理的正確實施更是要貫穿于整個公司的戰略活動,范圍從產品的銷售和設計部門到財務部門。而供應鏈管理的成功基礎在于必須在公司之間實施供應鏈管理,因為優化整個供應鏈需要各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和協作。優化供應鏈的方式方法是多種多樣的,為達到主要的營運目標,應積極采取措施,以保證供應鏈管理發揮應有的重要作用。
(一)實施新的經營管理模式
實施新的經營管理模式,包括企業管理要實現從職能管理到面向業務流程管理的轉變,注重整體流程最優的系統思想,建立扁平化組織,充分發揮每個人在整個業務流程中的作用,面向客戶和供應商整合企業業務流程,利用IT技術協調業務分散與管理集中的矛盾。實施新的企業管理模式可以幫助企業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正確數量的合格原材料、零部件和產品。這是一種“共贏”的局面——供應商、生產商、銷售商、顧客等可使信息快速、準確地流動,從而使各方都獲得最大效益。企業實施新的經營管理模式后,可以提高企業整體經營決策水平,從而使企業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把握機會。
(二)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在供應鏈管理中,不但有雙贏理念,更重要的是通過技術手段把理念形態落實到操作實務上。關鍵在于將企業內部供應鏈與外部的供應商和用戶集成起來,形成一個集成化的供應鏈。而與主要供應商和用戶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即所謂的供應鏈合作關系,是集成化供應鏈管理的關鍵。此階段企業要特別注重戰略伙伴關系管理,管理的重點是以面向供應商和用戶取代面向產品,增加與主要供應商和用戶的聯系,增進相互之間的了解,相互之間保持一定的一致性,實現信息共享等。企業應通過為用戶提供與競爭者不同的產品和服務或增值的信息而獲利。
(三)有效降低企業運營成本
在市場經濟形勢下,產品的價格是由市場來決定,由消費者來決定,而不是由商品制造商和供應商來定,但是在企業運營的過程中成本是可控制的,利潤的產生來源于價格和成本的差價,因此企業想提高利潤,只能是降低成本,而不可能依靠提高價格。企業想降低成本可通過生產環節、原材料環節、運輸環節等加以控制。
(四)適當并適時減少資金投入
企業運營應盡量減少投入資本,集中存貨,減少庫存。企業如果能夠根據市場需求快速生產,合理銷售,具有很低的存貨,對于企業來講能夠使銷售策略穩定,保持較好的品牌形象,使企業獲得長久的收益。如果企業通過大量庫存的方式來滿足市場需求,不僅占用了大量的企業運營資金,還會使企業承擔一定的市場銷售風險,也許大量的庫存會帶來商品的滯銷。
(五)合理增加收入
企業增加收入,可以通過改善計劃的制定減少庫存短缺,縮短發貨時間改善服務水平等途徑獲得。尤其是通過供應鏈管理可以使企業改善服務和降低庫存水平這兩個目標同時實現。企業通過實施供應鏈管理,可以極大程度地縮短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時間,進而提升有效的提升與改進服務水平,通過時間管理的變化,快速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獲得市場競爭優勢。
企業通過實施供應鏈管理,可以獲得多方收益。據有研究表明,實施供應鏈管理后企業內部總供應鏈管理成本(占收入的百分比)降低超過10%,中型企業的準時交貨率提高15%,相應的這種類型的企業生產率提高超過10%,對一般企業而言訂單滿足提前期縮短25-35%,如果對于績效良好的大型企業其資產運營業績提高15-20%,中型企業的庫存降低3%,績效良好的大型企業的庫存降低15%,在現金流周轉周期上比一般企業保持40-65天的優勢。
企業之間的嚴峻競爭,加速了供應鏈之間的競爭,誰能以最快捷的速度、最低廉的成本將定制化的產品送交顧客手上,誰就能贏得市場。尤其對于一個囊括了原材料、零部件和設備的采購,產品的制造與裝配、包裝與暫存,產品的運輸與配送,分銷與銷售以及最終交付用戶和售后服務等環節的多重業務和關系的企業,供應鏈管理對于企業提升整體競爭力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供應鏈管理作為一種新型的管理模式,從提品、服務和信息來為用戶及股東提供價值,并且能夠出色的管理從原材料供應商到最終用戶關鍵業務過程的全部業務流程。隨著企業之間競爭逐步轉化為供應鏈管理之間的競爭,完善與反映迅速的企業供應鏈體系將是決定企業未來命運的主導因素。
著名企業如聯想、海爾等在供應鏈管理實踐中取得的巨大成績,有力地證明了供應鏈管理是目前全球經濟一體化形式下,適應市場競爭的有效途徑。隨著供應鏈管理的不斷發展,供應鏈管理將越來越顯現對企業績效的影響作用。有效的供應鏈管理除了會給企業帶來效率與效能上的變化之外,還會因此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提高企業對客戶服務的反應速度,有效提升客戶滿意度,增強企業識別市場需求變化的能力,以及應對市場的敏感度等。因此,積極優化供應鏈管理,使企業不斷完善和發展,最終能有效提高企業的總體競爭能力。
參考文獻:
[1]王保新.用供應鏈打造價值優勢[J].電子商務世界,2004(12).
[2]曾繁榮.供應鏈管理與成本控制[J].商業研究,2004(11).
篇8
供應鏈管理無論在國內還是國際上都還方興未艾,之前業界在這個領域中更多的是從供應鏈節點企業的角度進行研究,從供應鏈管理與服務企業的視角進行探討的并不多。近年來新的供應鏈管理模式與專業性供應鏈管理與服務企業不斷涌現,像UPS、聯合利豐、怡亞通、年富等企業的創新實踐正在改變供應鏈的運作方式并推動該行業不斷向前發展。如何在全球化產業分工、橫向整合等大背景下,結合國情,在參與產業鏈分工,為客戶提供更有價值的服務中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成為供應鏈管理與服務企業面臨的共同課題。
供應鏈與企業核心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作為公司的戰略基礎,是企業在生產經營或服務活動中所具有的獨特的,并能長期為用戶創造特殊價值的技術或技能。 目前,經濟全球化已經進入了供應鏈時代,供應鏈成為跨企業整合所有商業活動的管理集成,企業之間的競爭發展成為供應鏈的競爭。建立有效的供應鏈管理,能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所謂供應鏈管理,就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全面規劃、管理生產及流通過程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商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供應鏈管理的實質是使供應鏈節點上的相關企業分工合作、優勢互補,充分發揮各自的核心競爭力,從而更有效地實現客戶價值。供應鏈管理強調的是分工與協作、共生共贏,追求的是整個供應鏈的系統優化和各個環節之間的高效率信息交換,以達到總成本領先、提供的產品或服務最好的目的。這種管理思維,已經在國內外許多企業中得到應用,并取得了巨大的效益。
供應鏈管理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實施供應鏈管理可以將運輸成本下降5%-15%,將整個供應鏈的運作費用下降10%-25%;采用供應鏈技術,可以使中型企業的增值生產率提高10%以上,績優企業的資產運營績效提高15%―20%;縮短企業訂單處理周期,可以使平均訂單處理周期縮短25%-35%;整個供應鏈的庫存可以下降10%-30%;北美和西歐的經驗數字表明,供應鏈管理和物流外包可以使現金周期分別縮短19.6%和26.7%;可使企業的準時交貨率提高15%,訂單處理周期縮短25%―35%。
供應鏈管理能夠幫助企業獲得充分的競爭優勢,并且這種優勢是無法輕易復制的。
供應鏈價值體現
供應鏈正在取代縱向一體化,成為國際上產業組織的主流模式。在這種模式中,大企業專注于品牌、客戶關系管理及創新性技術等核心能力的創造和提升,而將生產、流通中的非核心業務或低附加值環節外包給其他企業,以此形成以穩定交易和利益共享為特征的產業鏈體系。其他上下游企業則往往利用自己的專項優勢,如特殊技能,單項專利技術、特別的渠道以及成本優勢,加入到產業鏈的分工體系中,成為大企業主導的供應鏈節點布局中的重要一環。供應鏈的相關企業通過分工合作,優勢互補而增強核心競爭力,但各個企業之間的商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管理則變得更為復雜,從而導致交易成本的大幅上升。同時,與跨國公司相比,中國企業的供應鏈管理能力仍比較落后,制約了中國產業的升級進程。要改變這種現狀,一方面需要企業自身付出努力,提高供應鏈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需要大力發展和完善供應鏈管理與服務體系。
由于全球化進程的深化以及供應鏈市場的發展,近年來國內的一批供應鏈管理與服務企業(供應鏈公司)正在從后臺走向前臺,并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供應鏈管理與服務企業的業務范圍涵蓋了從消費需求開始,一直到產品設計、原料采購、生產/制造、分銷、進出口、物流、財務、客戶服務等過程,在整個供應鏈條的多個環節上為客戶提供供應鏈管理和服務。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中國的供應鏈管理與服務體系逐步完善,在變化的市場環境中利用外部供應鏈管理與服務資源來提高競爭優勢,將是供應鏈各節點企業重要的管理策略之一。
如何打造核心競爭力
在當前宏觀經濟環境的大格局中,能否敏銳感知和響應社會發展和技術進步的機遇和挑戰,及時把握先機、凝練供應鏈管理的理念和最佳實踐,探尋可持續發展路徑和戰略要素,逐步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對供應鏈管理與服務企業有著深遠的戰略意義。根據本人的實踐與研究,認為國內供應鏈管理與服務企業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商業模式。商業模式對于企業經營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好的商業模式是企業成功的關鍵要素和基本保證。供應鏈服務企業的經營業務主要是為客戶提供供應鏈管理與供應鏈服務,在商業模式的設計與選擇上,首要的問題就是要滿足客戶的需求,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原動力,以顧客為中心,將供應鏈服務的價值轉化為顧客價值,在滿足顧客需求的同時實現企業經營績效的提高。同時在顧客價值實現過程中,可以識別和改善顧客價值實現的薄弱環節,提高顧客價值實現的效率和質量。
利豐集團從一個傳統的中介貿易商逐漸演變成優秀的全球商貿供應鏈的管理者。它緊緊圍繞客戶的需求,在全球范圍內選擇最好的設計師、最好的原材料供應商、最好的加工廠,以合理的價格按時向客戶提供最好的產品,真正實現了全球資源的最佳配置。
深圳發展銀行的供應鏈金融服務,運用自償性貿易融資的信貸模型,并引入核心企業、物流監管公司、資金流導引工具等新的風險控制方式,將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企業聯系在一起提供靈活運用的結構化金融產品和服務,有效的滿足了覆蓋企業生產和分銷過程的金融需求。
深圳市年富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供應鏈管理及服務創新和實踐的另一個很好的例子,它深刻理解全球化經濟發展趨勢和中國的國情,緊緊圍繞客戶的財務供應鏈需求,依據價值創新、資源整合和專業化運作的理念,為客戶量身定制供應鏈解決方案,并通過自身的專業化高效運作平臺,整合所需的資源和技術,為客戶提供集合商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一體化財務供應鏈服務。
服務能力。供應鏈管理與服務企業的服務范圍,涵蓋了供應鏈的全過程,包括供應鏈金融/財務服務、商務服務、物流服務、關務服務、保險服務、信息服務、供應鏈咨詢與服務方案提供,以及其他增值服務。優秀的供應鏈管理與服務公司能夠針對不同的客戶提供綜合性供應鏈解決方案或"鑲入式"的一體化供應鏈服務產品,使企業外包環節與非外包環節無縫鏈接,最大限度降低供應鏈成本,提高供應鏈效率,與客戶共同成長,實現客戶與公司的雙贏。
值得一提的是,在日益全球化的時代,跨國公司全球性的外采和外包可以降低實物產品的成本,但跨國多方交易可能涉及的額外稅費、運輸、生產延誤、流動資產積壓、金融監管,融資成本、匯率風險等一系列問題,以及核心企業往往通過推遲對供應商的付款或加快向分銷商轉移庫存而形成對上下游的資金擠壓,從而給整個供應鏈的有效運營帶來風險。另一方面,企業非常注重資金流的循環與增值,但目前融資難、資金緊張仍然是困擾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發展的最大瓶頸。該環節屬顧客價值實現的薄弱環節,但同時又蘊含著巨大的商機。近年已有一些先知先覺的金融機構或供應鏈管理與服務商,為特定供應鏈的特定環節提供定制化的供應鏈金融或財務供應鏈管理及服務。
實踐證明,為供應鏈成員提供貿易融資、采購執行、生產融資、分銷執行、存貨/應收賬款融資,以及其他結算、理財等綜合金融服務或金融增值服務,由于能夠加快流轉速度而改善現金流,能夠使得企業在合理控制財務成本之下更快地發展業務,提高整條供應鏈的穩定性和運行效率,已經成為供應鏈管理與服務企業非常有價值的服務內容。
虛擬生產是近期發展起來的另一種高端供應鏈管理與服務。該服務包括接受客戶委托,整合設計方案,提供從采購原料、外包加工、生產、配送成品到最終使用者的全面性供應鏈服務。
信息管理技術是供應鏈管理與服務企業的核心技術和重要的服務手段。不論是為客戶提供訂單處理、物流、通關、JIT運作管理、VMI供應商管理庫存,還是金融、財務管理支持,都必須依賴于信息技術的應用,以便滿足內部快捷高效的管理,以及與客戶信息共享、數據交換和協同運作的要求。電子商務下的高效供應鏈,能提升企業之間無縫的、持續的價值鏈協同水平,使企業間建立起共贏價值鏈生態圈。未來供應鏈的發展趨勢將會更為先進、互連和智能。
資源整合能力。供應鏈企業要向客戶提供商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一體化服務,需要在整合能力上下功夫,因為供應鏈公司不同于傳統的物流、商貿等服務公司只提供單一的服務,其服務已經涵蓋了供應鏈各環節的相關服務,單一企業不太可能具備所有的能力或資源,因此需要整合包括倉儲、運輸、貿易、關務、金融、保險、生產制造、法務、IT、咨詢等各方面的資源為客戶提供服務。比如物流可以外包,倉庫可以租用。另外,供應鏈服務一旦涉及到商流和資金流,就可能涉及到大量的資金的運作,因此供應鏈管理與服務企業要有良好的信譽與融資渠道,整合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資源,為客戶提供所需的服務。
另外,供應鏈公司在整合不同服務供應商的過程中,不應把它們看作一般的生意對象,而是應該把它們定位為合作伙伴或戰略聯盟,以合作、共贏的理念,融合各方的資源和優勢,形成利益、品牌共同體,合作創建符合客戶需求的第三方供應鏈服務平臺。
風險管控技術。由于供應鏈管理與服務常常涉及復雜得多節點、全流程業務運作,或大量的資金和高值的貨物運作,供應鏈融資還廣泛涉及權利轉讓和資產支持的法律問題,面臨著各種經營、運作、財務、投資、安全、匯率、法律、道德、政策、信用、社會責任等風險,必須結合不同行業及產品的特點和可能的風險特征,建立風險管理和控制體系。
近年來一些商業銀行創新性的利用供應鏈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動產或權利作為擔保的風險控制技術,將核心企業的良好信用能力延伸到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供應鏈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但事實上仍有許多情況并不適合商業銀行的這種方式,比如松散型的供應鏈或行業就不適合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而且銀行在對特定行業的了解深度、對物流的控制力度,以及一旦需要將貨物變現時候的法律界定及時效性等方面并不一定有優勢,因而需要整合第三方服務商或由專業的供應鏈管理與服務公司來組織并提供一體化的金融/財務供應鏈管理與服務。在這樣的業務背景下,對供應鏈金流服務的風險管控將是企業面臨的難點和重點。
供應鏈管理與服務的高效性同時伴隨著高風險性,雖然風險是不可能完全消除,但只要做好充足的防范措施,風險是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的。在供應鏈管理與服務這樣的特定行業中,鑒于風險管理技術特殊的作用和影響力,本人認為,風險管控不單是一項重要的經營管理技術,而且是一種能直接產生效益的生產力。
篇9
[關鍵詞] 供應鏈 供應鏈管理 紡織供應鏈
紡織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我國是世界上紡織產品生產與出口的大國,從1994年至今一直位居世界第一的紡織產品生產大國和出口大國。在信息時代的令天,紡織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企業必須把滿足消費者更高要求作為發展的戰略重點,就必須改變傳統的管理模式,積極推進供應鏈管理。因此供應鏈管理就顯得更加重要。
英國著名供應鏈專家馬丁?克里斯多夫強調:“市場上只有供應鏈而沒有企業”,“21世紀的競爭不是企業和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和供應鏈之間的競爭。”SCM無疑將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一、建立紡織供應鏈的基礎工作體系
1.樹立供應鏈管理理念
供應鏈管理涉及許多具體的方法和技術,但最重要的是要了解供應鏈管理的思想對傳統管理理念的影響。對于企業高層管理者而言,首先應確立供應鏈管理的理念,然后才可能正確選擇實施模式。供應鏈管理提倡合作伙伴之間信用互守、優勢互補、信息互通、困難互助、風險共擔、利益共享。企業應充分認識到,在當今快速變化的市場中,必須把自己融入到供應鏈中,依托供應鏈合作伙伴的合作優勢來參與國際競爭;通過觀念的轉變,使企業對供應鏈管理由不了解到精通,再到應用于實踐。
2.加強我國紡織供應鏈管理研究
供應鏈管理,以前是特指產品生產中物料采購和供應過程。現在則指在某種產品生產過程中相互關聯的業務流程及業務伙伴之間發生的,貫穿從產品設計、原材料采購、生產計劃、加工制造到將產品提交給客戶的整個過程中物流和信息流所構成的價值鏈。
供應鏈管理( SCM)是一門系統科學,是運用系統集成的思想和方法,通過整合供應鏈上的供應商、制造商、經銷商、零售商和最終消費者,達到整合資源,優化配置。它的應用需要一個精通物流和供應鏈管理的研究團隊,建立一個科學的研究體系進行系統的研究。
3.進行紡織供應鏈現狀的分析研究
設計紡織供應鏈必須準確評價作為紡織供應鏈主體的生產企業的管理現狀、信息化建設情況、原材料和設備供應情況、產品需求狀況、產品銷售狀況、企業的經濟實力、技術力量等等,這些都是供應鏈構建的影響因素。對于要實施供應鏈管理的紡織企業來說,要善于抓住內外環境中對供應鏈的實施有促進作用的有利因素,盡最大努力去化解和改進那些阻礙因素。
4.確定紡織供應鏈的成員組成
一條供應鏈上有處于核心地位的企業,也有處于從屬地位的企業,任何企業都不可能包攬供應鏈的所有環節,它必須根據自己的優勢來確定自己的位置。對于紡織供應鏈來說,紡織生產企業就是鏈上的核心企業,它的上游企業是紡織的材料設備供應商,下游企業是紡織品用戶。
紡織企業應在對候選成員企業的績效、企業信譽、需求的滿足速度與質量、專業化水平、信息化程度及合作精神等諸多方面的考察分析基礎上,選出能使紡織供應鏈整體最優的合作伙伴。
二、構建紡織供應鏈結構體系
如圖所示,這是一條以紡織生產企業為核心,以紡織用戶需求為起點向上游企業延伸的以顧客需求為中心的 “拉動式”供應鏈,鏈上涉及供應商的供應商,以及客戶的客戶。
圖 紡織供應鏈模型構建
三、建立紡織供應鏈信息技術系統
在紡織供應鏈中,各方成員要做到對彼此需求的快速反應,就必須有供應鏈信息技術平臺給以支持。以 Internet 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是實現供應鏈企業間信息共享的關鍵技術,是供應鏈管理的基礎。Intranet聯結部門信息系統,共享企業內部信息;Extranet 則實現供應鏈上信息共享,使得紡織生產企業、物流公司、銷售商、消費者,以及相關企業之間聯系起來,使信息在整條鏈上迅速流通,實現企業間的資源共享和鏈上各企業對彼此信息的快速反應,有利于供應鏈之間的協調管理,提高鏈整體的綜合競爭力。
四、建立紡織供應鏈組織結構體系
基于職能分工的組織結構,已不適應于供應鏈管理。供應鏈管理講求犧牲局部利益來保證整體利益最優,因此,紡織企業應根據供應鏈管理中快速反應的要求建立一種更能適應現代信息社會的,有利于員工相互交流與溝通、釋放員工個性與創造力的扁平型組織結構或網絡狀結構,減少管理層次,促進信息的快速傳遞與共享,例如“供應鏈管理聯合委員會”、“ 供應鏈項目部”等就是這樣一種趨于扁平化的組織結構。該機構的組成人員由紡織生產企業及其上下游的成員企業各方抽調,基于整個供應鏈開展工作。
五、建立紡織供應鏈合作體系
紡織供應鏈管理要求紡織生產企業與供應鏈上其他節點企業之間的合作。紡織供應鏈合作體系的建立可借助于紡織供應鏈信息網絡系統來實現,將各個合作伙伴的業務范圍、生產經營規模、產品質量、企業管理狀況、銷售業績等資質、信用資料在供應鏈局域網上予以公布,合作伙伴可以隨時查詢彼此之間的信息,并進紡織供應鏈的構建監督。
六、建立紡織供應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供應鏈管理績效評價包括:外部績效評價、內部供應鏈績效評價績效評價和綜合績效評價。內部績效評價主要是對供應鏈上的企業內部績效的度量;外部績效評價主要是對供應鏈上企業之間運行狀況的評價;綜合績效評價是對供應鏈整體績效的衡量,是將供應鏈視為一種行業鏈,站在比較客觀的角度,構建一系列相應的評價指標體系,是運用綜合方法對管理效果進行評價的一系列活動。
考慮到紡織供應鏈上、下節點企業之間的合作和信用,以及運營狀況對整條供應鏈的影響程度,本文設計了運行效率、經濟效益、滿意度指標和創新能力指標,組成紡織供應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來進行紡織供應鏈績效考核。另外, 企業供應鏈管理績效的評價和指標設定應根據具體的發展遠景和戰略進行;不同企業或不同方式組成的供應鏈, 其評價側重點和具體指標也會有別。
七、建立供應鏈上成員企業的文化學習體系
供應鏈是由成員企業構成的一個虛擬組織,每個成員企業原有的企業制度、文化、價值觀不可避免地出現不和諧,不利于企業間的合作與發展。為此,構建紡織供應鏈過程中,尤其注意文化方面的和諧管理,建立供應鏈上成員企業的文化學習體系,加強溝通、相互學習,形成統一的價值觀和行為規范,這樣才能高效地實現供應鏈中的價值,從而求得紡織供應鏈的健康發展。
八、結語
供應鏈管理就是指對整個供應鏈系統進行計劃、協調和控制的過程,目標是把顧客所需的正確的產品,能夠在正確的時間,按照正確的數量,正確的質量和正確的狀態送到正確的地點,并使總成本最小。具體地說,SCM是指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與其供應商,以及供應商的供應商,核心企業與其銷售商及用戶之間,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的支撐下,實行的一種集成化管理模式。
篇10
Abstract: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focuses on core businesses, grasps the information flow, logistics and capital flow of control industry chain and contributes to reducing operating costs, ensuring production and sales balance, reducing inventory, shortening lead times and meeting customer demand, reducing operating costs and other management optimization.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technology, the optimization function of the fourth party logistics on logistics integration optimization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apparent. How to improve the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supply chain by fourth party logistics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aspects of business concern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of fourth party logistics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multi-function process optimization,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and other aspects,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study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optimization.
關鍵詞: 第四方物流;供應鏈集成管理;第四方物流運作模式
Key words: the fourth party logistics;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management;the fourth party logistics operation mode
中圖分類號:F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03-0025-04
0 引言
產品的競爭力并非由一個企業決定,而是由從原材料到產品完成的整個過程決定,產品的競爭是供應鏈之間的競爭。供應鏈管理是圍繞核心企業,全面規劃供應鏈上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并對供應鏈上的所有企業進行整體計劃、組織、協調與控制,最大限度地提高供應鏈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第四方物流出現后,能夠將供應鏈上所有合作者的資源從物流角度進行大幅度優化整合,把供應鏈上企業間的合作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面,更加充分利用了企業及供應鏈內外部資源。具體來講,第四方物流的出現,使供應鏈的運營從提供具體合作者之間的協調合作機制提升到供應鏈上合作者之間的合力提升層面。
1 第四方物流(Fourth party logistics,簡稱4PL)的概念
第四方物流最早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歐美國家。1996年,埃森哲公司首推4PL這一名稱。并對第四方物流作出了定義:“4PL是一個集成商,它整合自己及其他組織機構的資源、能力和技術,以構建并實施一個綜合的供應鏈解決方案。”埃森哲強調4PL提供商利用各種互補資源為客戶提供供應鏈綜合解決方案。
1.1 第四方物流的優勢與功能 第四方物流具有較強的領導力量,通過第四方物流平臺,能有效整合優質的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管理咨詢服務商、信息技術和電子商務服務商資源。從而實現對整個供應鏈的運作,制定最佳的供應鏈解決方案。
就供應鏈管理的優化而言,第四方物流具有以下幾點功能:
1.1.1 供應鏈再造 基于第三方物流的傳統供應鏈管理中,由于第三方物流缺乏整體性和綜合性,供應鏈存在明顯的間斷性和局部性等缺陷。通過供應鏈再造,第四方物流能使供應鏈管理達到綜合化、集成化、系統最優化。
1.1.2 供應鏈節點企業之間的功能轉化 通過采用新的供應鏈管理技術可以加強并改善各個供應鏈環節的職能。4PL通過采用領先和高明的技術,加上戰略思維、流程再造和卓越的組織變革管理,共同組成最佳方案,實現對供應鏈活動和流程進行整合和改善。
1.1.3 開展多功能多流程的供應鏈管理 第四方物流把將客戶與供應商信息和技術系統一體化,通過開展多功能、多流程的供應鏈再造。第四方物流供應商可以承擔多個供應鏈職能和流程的運作責任,工作范圍遠遠超越了傳統的第三方物流的運輸管理和倉庫管理的運作,還包括制造,采購,庫存管理,供應鏈信息技術,需求預測,網絡管理,客戶服務管理和行政管理等等。
1.2 第四方物流基本運作模式 根據國內外專家學者對第四方物流的研究分析,目前4PL的基本運作模式有:協同運作模式、方案集成運作模式、行業創新模式和動態聯盟組織模式[1]。
以客戶為核心將供應鏈外包的協同運作模式,將4PL中的戰略技能、供應鏈策略、信息技術能力和項目管理等思想和策略,通過3PL的具體實施來實現。如圖1。
4PL作為一個領導者和樞紐,集成多個服務提供商的資源,重點為一個客戶服務的方案集成模式。如圖2。
行業創新模式以整合供應鏈的職能為重點,以各個行業的特殊性為依據,領導整個行業供應鏈創新,給整個行業帶來變革和最大利益。如圖3。
動態聯盟是依靠強大的4PL信息技術平臺,將相對獨立的服務商,在某個時期內形成耦合的供應鏈管理戰略聯盟。它的組成與解散主要取決于市場機會的存在與消失。如圖4。
2 第四方物流運作模式下供應鏈管理的優化
2.1 第四方物流與供應鏈集成管理 所謂供應鏈的集成,其實就是將上、下游的企業有機的聯系在一起,將一條鏈上的所有環節共同進行優化管理,形成同步的網絡體系,使企業與上下游之間建立有形和無形的聯系,對市場需求做出快速反應[2]。
第四方物流集合了諸多現代物流技術(如:POS技術、電子數據交換EDI、網絡通信技術等),結合企業咨詢管理職能,整合社會和企業資源,借助IT技術平臺實現對供應鏈集成管理的優化,整合現代服務管理理念、供應鏈管理、物流專業化分工、資源整合、虛擬經營等物流管理技術,以及云計算、物聯網、語義web、高性能計算、數據挖掘等信息技術的一種基于第四方物流平臺。圖5,第四方物流與供應鏈集成管理關系圖。
產品從原材料供應到最后到消費者手中,大致會經歷制造商的采購,分配到分銷渠道商的運輸,滿足零售商銷售的末端配送,以及最終到消費者手中的銷售物流等物流過程。第四方物流通過對供應鏈上產品流通的全過程的集成管理,將每個環節都分配給擁有了解產品專業知識的3PL企業共同完成。這樣提高了商品在供應鏈上的流通效率,同時提高了產品流通的安全性和貨物的完整性,降低商品流通環節的物流費用,提高企業的利潤空間。
產品流通過程中,伴隨著物流的還有信息流和資金流等。對信息流的把握,對于供應鏈上的每個企業都尤為重要,把握鏈上各個企業節點以及各流通環節的信息,對企業制定戰略有著及其重要的意義。第四方物流通過其IT平臺,將供應鏈上每個企業的進行信息化,統一企業信息傳輸端口,可將每個節點的企業的庫存、銷售、采購等供需信息進行全面的掌控,為鏈上各節點企業提供信息服務。這樣,就減少了各節點的庫存壓力,減少了牛鞭效應的產生。資金流動是供應鏈上及其重要的一種流,良好的資金流動情況,有利于各企業的發展壯大,同時增強整條供應鏈的競爭力。企業節點的穩定與否,決定著整條供應鏈的穩定性。良好資金流的保證,大大降低了供應鏈管理的風險性。第四方物流企業擁有雄厚的資產實力,能夠為企業提供融資方案,解決個節點企業的資金流動性的問題,提高了供應鏈的穩定性和完整性。
供應鏈要想在競爭中取得優勢,就必須保證其穩定性。將供應鏈的各個環節,各項業務進行集成化,進行全過程的供應鏈集成管理,是提高穩定性,降低風險的前提。而通過第四方物流對供應鏈集成管理的優化,將會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柔性,降低風險。
2.2 集成化的第四方物流供應鏈優化模型 第四方物流作為一個面向整個物流系統的、集成化的、智能化的物流信息管理中心,是實現物流高效運作和實現物流服務提供商集成的技術平臺。第四方物流以客戶需求為核心,整合社會資源,將眾多原材料供應商、3PL服務提供商以及各分銷渠道企業、銷售終端企業納入到平臺資源中心。以管理咨詢公司和決策支持系統作為智力為依托。依靠自身雄厚經濟實力和商業銀行,為運作提供資金支持和優化保障。第四方物流平臺原材料供應商、3PL服務提供商、分銷企業等企業的信息接口進行統一規范布局,使得信息在企業間能順暢傳遞。面對客戶需求,供應鏈分析中心能快速響應,對需求進行分析,根據智囊團的決策信息支持,對供應鏈各個節點進行分析,進行供應鏈的重組,提供出有效的供應鏈解決方案。大大提高了供應鏈的對需求的滿足程度,大大提高客戶滿意度。同時,每個企業作為供應鏈上的一個節點,形成巨大的供應網絡,當鏈上的任何一個節點出現問題,相關企業能夠在最短時間內與該條鏈上的缺口。大大提高了供應鏈的柔性,降低了供應鏈管理的風險。圖6,4PL供應鏈優化模型。
3 第四方物流運作模式下的企業供應鏈管理優化的實踐
從埃森哲咨詢公司提出第四物流的概念至今,第四方物流的內涵得到了不斷的擴充和完善,并漸漸被越來越多的生產與流通企業所接受和認識到。因此,擁有強大資源整合能力的第四方物流也成為了企業間增強供應鏈競爭的重要技術手段。第四方物流對供應鏈集成管理的優化在供應鏈管理實踐中得到了較好的運用。下面以香港利豐集團的供應鏈管理分析第四方物流運作模式在企業供應鏈管理優化中的實踐。
利豐集團是一家以香港為基地的大型跨國商貿集團,運用供應鏈管理的概念經營出口貿易經銷批發和零售三大核心業務。利豐以客戶需求為中心,提供有效率的商品供應,以為每份訂單/產品定制一條供應鏈,并要求從原材料采購,生產到運輸都能取得最佳效益[4]。利豐集團的供應鏈如圖7所示。
利豐集團在40個國家和地區中建立了80多家分公司及辦事處,聘用員工超過43000名,網絡遍布全球。但是,該集團沒有一個工廠,被稱為在平的世界上競爭——建立一個在無邊界世界上的企業——“全球網絡整合者”,即在全球性網絡體系中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4]。
利豐集團的優勢在于,不僅了解客戶需求,擁有服務于客戶的知識技術和龐大的業務網絡;而且了解各個生產基地的制造技術、質量、產能及配額和各國的進出口規定,并與有競爭力的供貨商和生產商建立了長期而密切的合作關系,可以將各個環節的優勢整合在一起以爭取訂單。接到客戶單后,利豐才開始安排原料采購和生產工序,并負責流程監控和環節與環節之間的溝通和組織,具體的生產則外包給世界各地的生產商。同時,由于利豐與很多生產商有穩定的業務往來,所以生產商愿意在預定產能快速生產和各種生產細節上配合,并提供最高的生產彈性,使這個由各方組合成的供應鏈能為客戶提供更快更好的服務合作和信任令訂單處理過程更加快捷,通過加快物流和信息流的流通,為這段供應鏈增值。而通過與利豐的合作,生產商也實現了專門化,在其核心業務的制造能力上專注發展。利豐與眾多生產商形成了一個千變萬化的供應鏈結構,盡力為每一個訂單創造一條有效益的供應鏈,從而為客戶提供最大的彈性和最具競爭力的產品。
4 結論
無論是何種運作模式,4PL的產生都極大的推動了物流技術的發展,很大程度上解決突破了3PL的“瓶頸”。為供應鏈管理的優化提升有重要意義。通過第四方物流的運作,有助于供應鏈服務的創新,以更好地處理供應鏈上企業間競爭與合作關系,更有效的為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服務行業的發展提供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閆國慶編著.第四方物流[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2]馮耕中,劉偉編著.物流與供應鏈管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 上一篇:園林景觀分析
- 下一篇:電力安全工器具管理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