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發展與科學范文
時間:2023-12-27 17:42:3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理發展與科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9-8747(2012)01-0018-01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全面促進學生潛能的開發,健全學生的人格,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最大的發展。這是我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高平臺,要實現這一目標,只有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學校教育教學協調整合,把心理輔導意識融入到每一位教師教育教學理念之中,將心理輔導理論、技術與方法,不斷內化為每一位教師自覺的教學行為,尋求一條課堂教學實現促進學生最大發展的有效途徑。
我們通過兩年多的實踐,總結出了以下做法,以期起到拋磚引玉之目的,望同行賜教。
一 從課程的設置來滿足學生的最大發展
長期以來學校的課程設置由國家統一規定,教師必須按國家規定的教學大綱和教材要求進行教學。學校根據教學大綱,要求每一個學生必須在相同的時間內完成國家規定的課程,才能在相應的學段畢業并晉升高一級學校學習。這種統一的課程要求,勢必造成學生學習的被動和無創新精神。其實,學校課程是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發展的核心,為此學校在建立基礎性課程、擴展型課、研究型課程“三類”為主干課程的同時,應按本校辦學目標去建構校本課程。學校通過課程組合、能力素質評價體系,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為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提供豐富的、廣闊的知識源泉。
二 從改變教學關系來實現學生的最大發展
傳統教學的重點在于落實知識和能力目標,把教學視為知識的傳遞過程,教學被窄化為知識囤積和應試技能訓練。其實,學生的發展不是一蹴而成的,它是在無數次學習活動中積累,是在教師無數次的引領、鼓勵肯定下才完成的。因此,好的教學關系一定對學生的發展速度和發展方向起決定性的作用。新課標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人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根據課標要求,我們認為好的教學關系是:
1. 良好的教學關系必須是師生人格上的真正平等
真正意義上的心理輔導應以心理輔導當事人為中心,用“理解、真誠、同感”的原則來與學生建立平等的輔導關系,來構建我們的師生關系實現人格平等。“平等”即了解、懂事、心靈相通、心理相融。“真誠”意味著透明、不掩飾、不表演,即輔導者以真實的自我與學生相處。“同感”而不是“同情”,“同感”是設身處地“感同身受”與學生平等地思考問題,與學生身處同一范疇;而“同情”是關切、是憐憫、是居高臨下,是一種強者對弱者的可憐。
2. 課堂教學既要體現學生是自主性的學習主體,又要體現教師占主導的主體性地位
我們反對過去一教師為中心、教材為中心、課堂為中心實施教學的方法,也反對教師形式上的或事先安排好的“討論式”、”研究(探究)式“、”網絡學習式“的教學方式。教師只有貼切地處理好”兩個主體“的積極性,才能實現學生的最大發展。
3. 教學過程是師生特殊的人際交流過程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健康向上的、積極有趣的、深入淺出的、科學嚴謹的、發人深思的教學活動時,有利于學生認知水平的提高和積極健康情緒的培養,有利于民主、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傳授知識,培養學生能力的同時,與學生情感交流。學生在于教師或同伴完成教學任務中可以得到認知的發展、情感的提升和人格的升華。這種特殊的人際交往活動的作用是無法用任何媒體替代的,它是促進師生發展的重要因素。
三 從改進教學方法來保證學生的最大發展
傳統教學方法下學生學習方式單一、被動,學習成為機械訓練、簡單重復、死記硬背的苦役,背離了素質教育的價值追求,嚴重地影響了學生心理健康發展。但傳統的接受式學習仍然是一種基本的學習方式,其基本價值是無庸否認的。我們要對傳統的接受學習方式進行現代改造,滲透探究因素,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賦予其新的內涵和意義。我們提倡教學方式應該將傳授式、體驗式和探究式有機結合起來,教師應根據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來設計教學活動及優化教學方法,這將會引發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探究精神,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思維。
四 從優化學習方式來促進學生的最大發展
以往學生在課堂上主要以接受的方式進行學習,新課標《課程方案》指出:改變過程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根據新課標要求,結合我校實際,提出以下學生學習方式:
(1) 教師的教學要改革單一的接受性學習方式,倡導接受與體驗、研究、發現相結合的學習方式。
篇2
關鍵詞:科學發展興趣 全體差異方法合作
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語文教學往往只關注學生的“當前發展”,而且,不少人把“發展”與考試分數等同看待,誤認為誰的語文分數考得高,誰的語文素養就高。在這種錯誤的教學理念指導下,語文教學往往只偏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基本技能的訓練,漠視學生的學習需求,忽視學生學習方法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久而久之,學生不僅喪失了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而且失去了可持續發展的原動力。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牢固樹立新的發展理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即:變學生的“當前發展”為“可持續發展”。作為新時期的語文教師,必須思考和解決這樣的問題:我們今天的語文教學應該為學生今后的科學發展奠定怎樣的基礎?我認為,語文教學在促進學生科學發展上,可以從抓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激發興趣,讓學生熱愛語文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我們已進入了終身學習的時代,語文將陪伴著人的一生。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千方百計地創設多樣化的、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在愉悅的情境中,悄然實現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的根本轉變。其實,培養學生熱愛語文的思想感情,不僅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需要,也是促進學生科學發展的需要,因為學生一旦愛上了語文,他們的科學發展就有了不竭的源泉。在語文教學中,要想方設法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語文的獨特優勢,采用多媒體CAI課件,投影儀,錄音機等手段,擴大了視野,拓深了知識,激發了興趣,創設了情境,激活了思維,學生的成績不斷提高,素質科學發展。
二、面向全體,關注差異
這里講的“科學發展”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全體學生的科學發展。
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必須面向不同條件和不同背景下的全體學生,不僅要使每一個學生的語文素養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明顯的提高,還要使他們熱愛語文學習,學會學習,為他們科學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二是指不同個體的科學發展。學生個體之間在智力、生活經驗、認知方式、情感態度等方面存在著客觀的差異。加德的多元智力理論認為:人的智力由多種智力組成,每個人智力成分中的優勢部分各不相同,這些不同的優勢部分決定了人的智力差異。學生個體之間的這種差異性,決定了學生學習的差異性,也決定了教學形式不能單一化。這就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該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并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采用相應的教學策略,為不同個體的可持續發展創造必要的條件。因此,教學中我們牢記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對學生要多一點贊揚,少一點批評;多一點鼓勵,少一點指責;多一點關愛,少一點冷漠;多一點溝通,少一點隔閡;多一點理解,少一點埋怨,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鼓勵他們揮動前進的翅膀,追求人生的目標,這是我們教師的責任,也是時代對教育的呼喚。
三、教給方法,培養自學能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隨著社會的發展,語文知識將會不斷延伸和發展,這就決定了學生的語文學習不能僅僅停留在“學會”上,還要在“會學”上下工夫。只有知道如何學習,才能在知識不斷增長的社會繼續學習。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幫助學生掌握如何閱讀,如何寫作,如何進行口語交際等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一旦具備了較強的自學能力,就會在廣闊的語文世界里自由飛翔。例如,在教學《我的叔叔于勒》時,我讓學生思考,小說的結局是菲利普夫婦一家躲開了朝思暮盼的于勒,這是為什么?結果學生的回答大出我的意料,有的說是那個女婿造成的,菲利普夫婦怕女婿知道了于勒的情況,于婚事不利;有的說,是于勒的為人造成的,如果于勒是一個品行很好的人,則菲利普夫婦不會如此;有的說,是于勒貧窮造成的,如果于勒富有,菲利普夫婦一定和他相認;還有的說,是菲利普夫婦經濟不富裕造成的;是菲利普夫婦的虛榮心造成的;是他們金錢至上的意識造成的;是社會文化造成的。一石激起千層浪,看來學生掌握了閱讀的基本方法,最后,我適時總結,其直接原因是菲利普夫婦只認識錢和于勒又淪為窮人,根本原因是那個金錢至上的社會制度。
四、交流合作,培養合作精神
國際21 世紀教育委員會在呈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報告中說:“由于競爭成為日常生活各個領域中一種無處不在的現象,團結互助就顯得尤為重要。”他們認為,當今社會更需要合作精神。因此,讓學生學會交流合作,是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因為交流合作的過程,本身就是共享學習資源、相互取長補短的學習過程。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切實轉變教學方式,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如合作搜集資料,合作制訂綜合性學習方案,合作辦手抄報,相互交流各自的學習經驗等等。在交流與合作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相互啟發,共同探究,這不僅可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合作精神是現代社會人必須具備的重要素質。在教學《我的叔叔于勒》時,我讓學生對小說的主題探究時,要求他們四人一組,探究,最終,由每組派一個代表來說,結果經過討論,學生的見地很深,大部分認為,小說揭示的是資本主義社會異化人與人的關系。菲利普夫婦的無義寡情,于勒被棄的遭遇是資本主義金錢至上社會的概括;少數同學認為,小說揭示的是小人物生活的辛酸。菲利普夫婦是一個既可鄙又可憐的形象,同時還列舉了現實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佐證了他們的觀點。最后我嘗試出了一副對聯的上聯,“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搖錢樹。”讓學生對下聯,來概括小說的主題。結果學生經過交流合作,得出下聯“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
總之,作為新時期的語文教師,必須牢固樹立新的發展理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使素質教育落到實處,使學生素質科學發展。
參考文獻:
[1]《新時期語文教師的素養》
篇3
關鍵詞: 體育教學 課程理念 體育教師
一、新課程理念
新的課程標準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體現了素質教育的要求;以身體、心理及社會適應三維健康觀設計的課程目標,為教師提供了廣闊的創造空間,為培養及優化學生綜合體育素質提供了依據。新課標的理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健康第一。健康第一是使學生在身體上、心理上與社會適應三個方面都能達到最佳。
(二)課程內容的時代性。教材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教學質量。新課程標準大膽改革傳統項目,將部分陳舊的及一些過分強調標準技術動作而不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的內容刪除。
(三)改變教學方式,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幫助學生學會學習,以每位學生的身心都達到最佳為標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地探究性學習及合作學習,促其健康,這是新課標理念的另一個特點。
二、新課程實施中的問題
新課程標準規定,在目標教學體系下,學校與體育教師可以根據自身情況有目的地選擇教材與開發校本課程,但很多教師存在這樣一些困惑,如對掌握教材尤其是對技術動作的教學深度不太了解,對講授的多少與掌握程度難以把握。因而大部分教師仍沿用過去的教學模式。也有的教師提出的目標統領內容的教學框架在目前學生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下,大班教學難以實現課程標準的要求。讓學生自主練習的范圍不確定,很容易導致“放羊式”練習,因此對增強學生體質作用不大,甚至有部分教師認為若按此教學,學生的體質水平不但沒有上升,反而會下降。教師要建立促進學生、教師和課程不斷發展的評價體系,淡化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重視評價的改進和激勵功能;既關注對結果的評價,更重視對過程的評價;不僅評價學生的學業成績,更重視對其綜合體育素質及全面發展的評價。評價形式采取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三結合方式,使評價主體向著多元、多向的方向發展。針對這種主客觀結合的評價形式是否科學合理,許多教師認為客觀評價好做,主觀評價難以把握。
三、新課程體系實施的入手點
(一)學生方面。學生是受教育者,是體育教學中的主體,體育教師要了解教學對象。目前獨生子女人群增多,據統計,獨生子女大學生占大學生總數的70%以上,并有不斷上升的趨勢。同時獨生子女問題也越來越突出,獨生子女多是處在祖父母和父母的溺愛之中,形成了4+2+1的新型家庭結構,在這種家庭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多半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不懂得合作精神,經受不起挫折,很容易受到打擊。由于家庭環境與教育方面的原因,獨生子女容易形成一些獨特的生理、心理和個性特征。體育教師對學生生理、心理、個性特征等的了解有利于促進體育教學工作順利完成。此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對孩子的投入有所增加,學生的娛樂方式增多,體育運動不再是學生獲得樂趣的重要手段,體育的娛樂功能被弱化。體育教師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優化教學,讓學生在體育運動中得到樂趣,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體質。
(二)教師方面。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的引導者,在教學中是主導地位者。教師要尊重教育規律,尊重學生的成長規律,尊重學生的人格個性,體育教育要把思想道德教育、知識能力教育和啟發學生智慧統一起來。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階段的特點而施教,使學生“學會學習”自主鍛煉,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首先,教師要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與心理特點。教師要換位思考,從學生的角度為學生著想。創造和諧的教學環境與氛圍,使教師、學生、場地器材、教學內容和諧統一,創造和諧的人際氛圍,使學生學會交往,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提高學生人際交往的信任感與自我效能感。其次,教師要加強教學與科研能力。教師在課堂上要始終保持激情,不要受到不良情緒的干擾,因為教師的情緒很容易感染學生。教師要了解自身的優勢,并想辦法彌補自身的缺點。有的教師年齡大了,難以做高難度的動作示范,可以運用影像、多媒體、掛圖等,老教師由于有多年的理論與教學實踐,也可以通過精講來彌補自身不足。青年教師應充分發揮身體優勢,通過動作示范給學生直觀的動作表象,同時要多向老教師請教,加強科研能力與對學生的溝通能力。
(三)學校方面。學校要加強教師對新課程改革的培訓力度,加強教師對新課程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教學評價的了解,使廣大體育教育工作者能夠勝任新課程的要求。同時加強對在職大學體育教師的繼續教育工作。教師可以通過繼續學習、接受培訓來提高自己。同時學校要多組織教師開展對新課標的學習與研討,使教師能夠較準確地把握新課程的內涵,正確對待新課程標準與舊大綱的區別。針對目標統領內容的開放式教學要求,地方與學校要加強校本教材的開發力度,同時,學校要鼓勵體育教師對新的教學模式的嘗試,好的要推廣。例如,合作式教學模式、啟發式教學模式、情景式教學模式、參與式教學模式等在體育項目中的應用研究。學校要研究在體育課中采用選項課方式教學,這樣既能滿足學生對體育項目的不同興趣,又能發揮體育教師的專項特長,還能避免學生什么體育項目都學,但是因為課時少,學生什么都學不會的狀況。學校要了解教師與學生的需求,加強對場地、器材的管理,例如:場地、器材的安全性,場地、器材是否滿足學生的需要,是否滿足學生自信心、成功感的需要,等等。
總之,新課標的出臺是教育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需要教師、學校與上級主管部門齊心協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解讀》[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篇4
前不久,我到無錫市的輔仁高級中學聽課,一上午聽了生物、化學和體育三節不同的課。在聽了一節化學復習課后,我有一種莫名的失敗感,因為作為一個曾經學得還不錯的學生,再次聆聽高中化學課時,我卻如同聽天書一般,忘記了曾經擅長的化學方程式。因此,我深深地陷入了思索:既然今天忘記了曾經學過的東西,那么當年為什么還要學化學呢?由化學我也想到了信息技術課程,信息技術學習的目的是什么?到底要培養學生的哪些能力呢?
我國的信息技術課程歷來都是將學生的能力發展放在首位,但在實際教學中,信息技術操作技能仍然是教師教學的首選目標。信息技術工具及其操作當然不可或缺,但更為關鍵的還應該是學生的能力發展。例如,2016年的世界經濟論壇就明確提出:“到2020年,創新力(creativity)、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和復雜問題解決能力(complex problem solving)將成為工作場所最為重要的前三項能力。”可見,只關注傳統的操作技能是不符合未來世界對人才的需求的。從學生個體內在發展的角度來說,讓學生沉浸在理解、設計和建造一個新系統的創造性過程中,是符合學生成長需求的。從全世界信息技術課程發展趨勢來看,超越技能也已成為共識。例如,英國的Computing課程提出,應培養學生使用“計算思維”和“創造力”來理解和改變世界。同時,美國提出的計算機科學教育也強調計算思維的培養。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改革迎合了發展需要,在課程目標上全面改革,基于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課程內容體系將使學生不再只關注軟件操作,而是真正追求全面發展。
當然,信息技術課程既然關注學生能力發展,就不能只在課程內容上改變,還需要改變教學方式。現今,基于項目的學習等新型方式已逐漸走入中小學教學,國內許多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改革方面也都做出了突出貢獻。改變,從課程開始,落腳于教師的教學。作為教師,如果能品味課程的能力培養價值,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展,將教學方式的改付諸行動,那么我們必將給予學生一個嶄新的信息技術學習體驗,使其獲得成就終身的學習經歷。
篇5
關鍵詞:科技館 科學管理 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C9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973(2013)002-188-02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同時,科技館事業也進入了飛速發展的階段。在我國的相關綱要以及計劃書中明確的指出,將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加快科普基礎設施建設提上國家發展日程,由于有了國家相關政策法規的支持與保護,大大刺激了全國各地對于科技館的建設與使用。根據相關資料的記載,我國除去海南與等幾個個別的地區正在大力建設科技館外,其他的各個省市都擁有了各自的科技館。在近十年,我國在科技館建設方面的投資已經超出100億,可見國家對傳播科學思想、提高全面科學素質、弘揚科學精神的重視。而科技館在實現以上規劃的過程中起到了直觀重要的作用。
1 發展現狀
科技館事業在我國起步較晚,因此在實踐過程中還存在不少的缺陷,在理論研究方面以及實踐方面相對來說都比較缺乏經驗。在發展建設過程中出現了較多的問題以及矛盾。例如在決策方面,缺少求真務實的精神與態度,出現貪大求全、盲目跟從、隨波逐流的現象,最后導致在科技館建設上出現有錢建設卻沒錢運營的現象。在發展建設方面,缺少理性與論證的有效規劃,最后出現投資浪費的現象。在經營方面,缺少相應完善的制度以及理論上的指導,導致管理方面主體不明,沒有先進的觀念,滿足不了現代社會對于科學普及的需求。若是不能將這些問題合理的解決,那么將會對圖書館科學管理以及可持續發展帶來重要的影響。
2 提高科技館科學管理的有效措施
(1)科技館的建設應當將政府的投資作為主要的資金來源,為科學管理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加強大眾科學普及,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市政府工作的主要職責之一。而科技館在此方面的重要作用必須引起政府給予足夠的重視與支持。所以綜合類的科技館發展建設還是應當以政府的投資為主。通過借鑒國外成熟的科技館建設經驗與成果,進而經過總結發現,在科技館投資方面一般包括以下幾個部分:1)工程基建部分;2)對展品展項進行的研究及布展;3)日常的運行維護三個個部分。格局相關的研究推算,若是想使科技館的運行達到最佳效果,三部分投資的比例應該是1:0.7:0.1。
科技館雖歸屬于公益性事業,但是也不能排除個人、企業以及其他的社會力量參與其中。國家應該在該方面制定出完善的保障體系,并且落實科技館在稅收方面的優惠政策,激勵科技館事業的快速合理發展。在資金方面有了保障之后,才能更為合理的進行相關的科學管理,為科學管理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2)加強科技館的精細化管理。
科技館的精細化管理是借鑒一切有價值管理的成果。盡管管理的方式多種多樣,并且多由不同,但是在管理過程總都一點無比相似的地方,那就是都包含了科學及效率。
結合科技館的實際特點來看,對其實行的基本管理可以分成以下幾個方面:1)人的管理;2)設備的管理;3)活動內容方面的管理;4)程序和規范方面的制定與管理;5)環境方面的管理。下面從人員管理對精細化管理進行一下淺要的分析。
對人進行精細化管理,就要求員工達到工作能力精干化、組織隊伍精銳化。從員工入職開始,就對其開展有彈性、有統籌性的職業規劃。并且對規劃進行細致分層,既要包含總體規劃又要包含具有針對性的個人規劃。再通過團隊所具有的文化感召,使員工在工作的過程中充分的感受到團體的進取性,進而對生活與工作產生強烈的自豪感、歸屬感以及成就感。
3 促進科技館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實現展教理念的創新及發展
在科技館發展的過程中,能夠講科學思想有效的傳播給大眾,能否做到科學知識的普及的關鍵點在于展教,而展教的手段以及展教的理念是否創新以及科學普及的方式是否同步與社會發展是決定科技館能否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想促進科技館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加強展教理念的創新及發展。
3.1 深化專題的講解
在創新與發展展教理念方面,對專題進行深化的講解是非常有效有的一種創新方式。而所謂的專題講解就是突破展品在展示方面所具有的局限性,將出發點建立在展品與生活常識之上,借助各種手段與工具,運用深入淺出、生動有趣、靈活多變的形式將展品所具有的科學思想、科學原理等進行充分的挖掘與拓展,通過輔導員的表演以及獨特引導,使觀眾能夠對展品進行更深入的思考,進而愛上科學、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以及學習科學的意識,帶動周圍的人參與到科學知識的學習中來,促進科技館的可持續發展。例如我國廣西的科技館首先提出了這一理念并進行了實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3.2 堅持面向公眾
科技館存在的主要意義就是提高公眾的科學素養、普及科學知識,因此,要積極的深入到公眾之中去,堅持面向公眾。在這一過程中,科技館不能只是坐等觀眾上門,要切實的組織實施“三進”,也就是科技館進入到社區、校園以及農村去,只有主動的與公眾聯系在一起,真正的為公眾服務,開展多種多樣并且公眾喜聞樂見的科學普及活動。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政府的支持與理解,才能充分的發揮出科技館所具有的作用,使科技館的社會效益最大化,實現科技館戰略上的可持續發展。
3.3 合理的整合資源,優化資源分配
對科普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通過長展的方式來帶動臨展的有序進行,再通過臨展的方式來促進長展的可持續發展,二者互補共進。臨展具有以下的特點:熱、新、快、奇等。這樣就可以有效的刺激公眾對新鮮事物的追求。例如還是在我國廣西,科技館曾舉辦了“蟲蟲總動員”的科普活動,并且在活動的現場邀請昆蟲專家進行了專業的昆蟲知識講座,現場氣氛熱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又例如其在2011年曾舉行的大型恐龍的臨時展覽,掀起來一陣強烈的科普熱潮。通過這樣的方式,大大的提高了公眾對于學習科學知識的積極性,并且有效的彌補了長展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提高了科技館的人氣,為科技館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
4 總結
科學技術的發展能夠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提高國民生活水平。在這樣的前提條件下,人們對于科學技術的重視也在日益增強中,因此對于科技館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只有加強科技館的科學管理,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地創新管理理念,促進科技館的可持續發展,才能充分的發揮其所具有的作用,滿足大眾的需求。通過對現代科技館發展形勢的分析,在未來,科技館的發展定會形成一個全新的格局,在科學普及以及我國經濟發展方面作出更加卓越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王霞.規范操作 科學管理 切實提高管理水平――做好新時期基層人行固定資產管理工作[J].經濟師,2010(01).
[2] 楊山.實現科學管理 創建文明團隊――慶祝遼寧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建院50周年[J].黨史縱橫,2010(01).
[3] 王宏軍.推進科學管理 建立高效便捷的石化物流安全體系[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01).
篇6
一、普通高中學校管理的現狀
反思現行的普通高中學校管理體系和制度,對照新課程改革理念,我們不難發現其存在的弊端,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學校管理充滿惰性。許多學校的管理模式還被禁錮在舊的傳統意識之中,習慣以傳統的管理方式接受上級教育行政部門下達或分配的任務去完成。學校管理由于缺乏相應的靈活反應機制,而表現得無能與低效,與現今的時代步伐極不合拍,不具備迎接新世紀教育挑戰的能力,成為管理改革創新的巨大阻力。
二是形式主義泛濫。不少學校刻意在規章制度上大做文章,把規章制度細則化、標準化,而且配合量化評分和經濟制裁,把規章制度的本質扭曲。領導變成教師和學生的監工,依法治校變成了以罰治校,管理變成了搞活動、應付檢查,教師和學生成了嚴管的對象,從而使教學本性發生了質的變化,教師疲于應付,學生學無定向。在這種情況下,新一輪課程改革也只能是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義。
三是盛行分數管理。眾所周知,分數是評定學生成績的重要工具,也是考查教師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但并不是唯一的工具和手段。可是,在不少學校管理中,分數被絕對化了,分數成為控制教師和學生學習的一種極可怕的魔杖,學校管理和評價盛行分數主義。在這種情況下,教學工作被蒙上了強烈的功利色彩,嚴重扭曲了教學的價值取向,結果見分不見人,重分不重人,利益驅動代替了事業的追求。在這樣的背景下,新課程的實施談何保證?教學改革只能被異化為追求高分的“遮羞布”。
四是學校管理缺乏思想。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學校領導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領導,其次才是行政領導。”可一些學校管理最缺乏的就是思想。學校成了權力至上和崇尚權威的溫床。領導是權威,專家是權威,教參、教科書是權威。權威的崇尚泯滅了教師工作的獨創性和創造性,排斥教育民主化和教育科學化,斥退了教師的個性。這也與新課程所倡導的“學校的權力只能服務于學校培養人、造就人、成全人的使命”相背離。試想,一個沒有教育思想,崇尚權力、權威的校園里,怎么可能有真正教育改革呢?
二、實施學校管理創新的基本思想和原則
面對學校管理存在的問題,我們不能束手無策、任由發展,而應該以一種與時俱進的態度來謀求改革和發展。課程改革呼喚學校管理的全面創新。“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學校管理創新一定要以人的發展為本,服務、服從于人的全面健康發展。學校管理要完成這一偉大使命,一方面要堅決改變傳統落后的管理模式和不合理的規章制度;另一方面要積極探索符合素質教育理念和體現新課程精神的新舉措。這需要我們樹立全新的思想觀念和意識:
1.提升學校的管理思想。創新首先就是要有新思想、新觀念,就是要與舊的或現有的不同、有點標新立異,應具有現代性、人本性、校本性。這種管理思想從何而來呢?可以理論學習、內化與借鑒;可以總結、提煉成功管理經驗,上升為富有特色的管理思想;也可以集思廣益、走群眾路線,形成學校管理思想,乃至學校辦學理念。
2.謀求學校的長遠發展。學校管理者應站在時代變化、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高度來確定教育改革的方向與學校發展的目標。目前,高中迫切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社會、家庭對優質教育的巨大需求。那么,學校如何滿足這種需求呢?學校如何提供優質教育呢?從現實的角度看,優質教育是一種稀缺資源,國內外都存在“擇校”的現象,在尋求優質教育上,家長往往會表現出不理智,甚至有點瘋狂,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都在積極尋找辦法和措施予以解決。因此,我們要分析當前的教育形勢、學校所處的社區環境和生源的變化,來確立學校定位和發展目標,在管理思想上要謀求學校的長遠發展,而不是只把眼睛盯在當前的升學率和上線率上。
3.要克服學校管理中的思維定勢。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前者說的是一種思維定勢,后者要求我們跳出“圈子”來看學校管理改革,努力克服學校管理中思維定勢。因此,作為學校管理者必須跳出圈子,靜心反思,認真總結,在“疑無路處”,找到“柳暗花明”,努力躍升到一個新的境界,提高管理水平。
4.要樹立“六種意識”。一是服務意識。管理就是服務,就是為教師、學生的發展提供教育服務。二是品牌意識。校長和教師要切實保證學生這一“產品”質量,不斷增強學校的品牌效應。三是市場意識。校長和教師眼中要有市場,這包括生源市場、師源市場和其他教育資源市場。四是競爭意識。學校要確立一流目標,參與教育市場競爭。五是規則意識。要遵循各個層次學校約定的競爭規則,認真履行承諾,不能采用非正常手段參與競爭。六是危機意識。要考慮到可能遇到影響學校發展的各種生存問題,要居安思危,增強風險防范意識。
三、普通高中管理創新的內容及策略
首先是管理制度創新。制度創新其實就是要實現“管”和“理”本來面目的回歸。“管”重在控制,旨在約束行為,形成規范,是管理的基礎,是管理工作中的有效手段;“理”重在協調,旨在理順關系,形成合力,是管理的靈魂。強“管”不可缺,柔“理”價更高。“管”“理”并舉、剛柔兼濟要求校長在學校管理中要統攬而不包攬、果斷而不武斷、參與而不干預,既全面負責,又授權、分工,做到層層負責,使各層次、各職能部門,既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又保持相對獨立,各盡其責,各顯其能。要大膽實行校長負責制,全員聘用制,把競爭機制融于學校管理之中,使校長的負責意識、教職工辦好學校的民主意識、領導班子其他成員的助手意識都得到創新。不斷完善人事分配制度,努力做到按勞獲酬,優質優酬,多勞多得,打破平均分配,吃大鍋飯現象,不斷提高教師待遇,激發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要建立起合理的評價和考核制度,以合理的激勵保證管理不斷創新。
其次是管理過程創新。新課程最終的實施者是教師,學校發展的動力也是教師。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一切為了教師的發展,一切為了學校的發展。因此,學校管理從根本上說就是對人的管理,管理過程就是對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組織和協調,本質就是發現優勢、調動人的積極性。所以,過程創新必須堅持“三先”原則:管事先管人,管人先管心,管心先知心。作為管理者,首先必須調查、了解、研究每一個教師,知其需、明其欲。并在了解個體的基礎上進行綜合分析,做到既見樹木,又見森林。第二要充分相信每一位教師。要相信他們的進取之心和實現人生價值的愿望。校長要以多種方式激勵教師,且要做到“頌善于公堂,規過于密室”,充分尊重教師的人格尊嚴。另外,管理者要積極創造一種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環境和條件,始終營造一種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寬松和諧的人際關系,也要使每一位職工清醒地認識到,事業是共同的事業,學校發展關乎群體的利益和前途。
最后是方法創新。新課程、新形勢期待管理方法的創新。管理方式應從一元到多元,從直接到間接,從控制到服務,要有所為有所不為;管理重心應由關心客觀的事到關心主觀的人,由關心卷面分數到關注人的發展,由關注教學結果到關注教學方式;校長在工作方式上要努力實現學者、研究者、實踐者的角色轉變,要始終保持積極進取、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充分展示學者型校長的新形象;要關口前移、重心下移、堅定不移地抓課堂教學、文化建設、人才培養,做與時俱進的研究者;更要抓校本教研、師資培訓,參與課程開發,做真抓實干的實踐者,努力在實踐中增長才干。
篇7
一、體育鍛煉對增進心理健康的作用
喜歡鍛煉的人都知道,經常進行合理的運動能改善情緒狀態,促進智力開發,增強意志力,提高抗挫折的能力,也有利于更好地協調人際關系。日常的體育課一般都是以基本素質、技能學習和個性發展作為教學的內容,但很多體育教師只是對這些內容進行枯燥、漫不經心的教學,常常忽視了對學生心理變化的分析,很多學生漸漸產生了厭倦體育活動的心理問題。國外學者的研究成果一直強調,體育訓練是身體技能和心理技能相結合的一項內容,只有同時具備這兩項技能的并重發展,才能更好地完成體育鍛煉。身體技能的形式和心理建設的培養是息息相關的,兩者缺一不可。
二、如何在體育課程中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體育課堂的活動和全肢體的釋放可以發揮其讓人愉悅和調節的作用,使班級群體情緒處于適度的亢奮狀態,讓每個個體可以在情感中相糅,認可上相近,心理上互動。課堂氣氛的活躍,教與學的興趣提高,會讓學生在積極的心理狀態下,行動力、操作力、協調力得到最優化的效果。那么,怎樣才能使體育課堂氣氛優化呢?
1. 建立愉悅的師生關系。
學習和工作環境對人們的行為動機和目標有著長期的影響。研究者稱,濃厚的學習氛圍和歡快的活動氣氛會抑制個體的競爭情緒,滿足內心的成就感,即便短時間內再回到充滿競爭的環境中,這種成就感也不會消失。所以,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是保證有效進行教學的重要條件,而良好的教學氣氛又是以良好的人際關系為前提的。所以,客觀上說,教學的心理環境就在于建立愉快的師生關系。教師關懷、愛護、理解學生當下的心理,尊重學生的人格成長,就會在最有效的范圍內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距離感一旦消失,就可以更快地營建輕松的課堂環境。在輕松的環境中,學生的想象力、創新力、主體能動性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
2. 創設快樂課堂。
教師的情感導向影響整個課堂,體育教師如果能用新穎的教學模式,真誠的心,幽默的語言,鼓勵的目光,點金的贊語帶動整體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學習,就能喚起學生積極的情緒共鳴,激發學生對體育課學習的興趣。如,在前滾翻教學中,我們把棕墊擺成圓圈形,學生在做前滾翻練習時就如同葵花向陽,激發了學生練習前滾翻的興趣;在立定跳遠教學中,我們可以先讓學生觀看青蛙在荷葉上跳躍的錄像,然后結合“青蛙過河”的游戲,讓學生模仿青蛙的姿勢練習,詼諧的動作一下子就能激發學生練習跳遠的興趣。
3. 注重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
在體育教學中,可以借鑒國外的人性化教學,根據學生的年齡、體重、肺活量、個性特征、活動最高值來采取獨特的多元化教學,讓學生自己去感知世界,發展健康的心理。在瑞士,每個人都把自己的人生當作一份事業來經營、來管理,每個人都是自己的CEO。在這種成功模式的借鑒下,我們可以提倡學生開展自主學習,自己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自主控制學習的過程,從而也能更好地控制個人的自制力。也可以提倡學生開展研究性的學習,組織學生合作學習,從而獲得更多的掌握問題、解決問題的經驗。在合作學習中,學會傾聽、理解、分享,獲得更加全面真實的情感升級。在情感升級的同時,應積極安排教學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4. 堅持定期的普測評估。
不管我們的實施方案多么的完善、全面,最后的實施才是主要的。學生很多心理問題的引發都是因為問題發現的不及時,教師應盡量通過快樂的體育課堂氛圍,及時有效地化解學生的心理問題,所以,定期的普測評估就顯得十分的必要。我們不妨仿效國外的方法,定期給學生做一些趣味的心理題目,或者體育戶外游戲,通過游戲,分析每個學生的性格、心理,提前介入干預,防患于未然。
5. 采取小組輪換管理。
中小學生在這個年齡,自我體驗價值的情感十分強烈,對領導力有著較強烈的欲望。我們可以利用學生心理上的這點小虛榮,讓他們的欲望得到滿足。可以實行班級組長一周換一個,每個小組輪換管理,輪換交流。我們知道,即使教師再能和學生打成一片,終歸會有年齡上的差距和代溝。同齡學生之間的溝通,有時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學之間互相幫助解決一些問題,也能給自己留下深刻的記憶,避免自己出現相同的心理問題。
6. 組織親子體育課堂。
我們都知道,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是父母,成功的家庭教育決定孩子的一生。我們可以邀請父母來體育課堂,和孩子進行游戲,完成和父母的親密互動,這將有利于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如,《推車》游戲:孩子雙手著地,由家長抬著孩子的雙腿,向前行走,先到者獲勝。《乒乓平衡賽》游戲:家長手拿球拍,球放在球拍上,從起點跑向終點;到終點后,交給孩子,再由孩子跑回起點,先到者為勝。
篇8
關鍵詞:新課改 教育 教學 研討 理論 應用與發展
一、教師必須“研討”自己
首先,教師必須對《新一輪課程改革方案》不厭其煩、三番五次地閱讀、精讀、分析、鉆研,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對新課改前后不同點和相同點進行比較,并且能夠比較準確地比較開來,有句話說“有比較才有鑒別”,而研討比比較更能深入細致的發現作為教師在新課改理論指導下施教的不足或嚴重不足;其次,研討自己就是要改變自我,適應新教改理念和教育教學要求,并且在此基礎上應用與發展,教師是實施課堂教學的主體,不但要在思想上、方法上改變自我,而且還要在“位置”上徹底改變,把機械式教法變為靈活式,把灌輸式教法變為引導式,把課堂式教法變為實踐式,把教師身份變為學友式身份等等,同時還要保留原來有價值的教學理念和方法,而融合于新教改理念和方法中去;再次,以“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激勵學生,使學生佩服老師、尊敬老師、學習老師,以因材施教繼承古意創新今意,全面性提高學生素質,既不能死板硬套、墨守成規,也不能靈活無規、超出章程,而是要在繼承的基礎上遵守,在遵守的原則下發展;最后,教師要一改過去板著面孔講課,執著教鞭指教,罰在門外懲處,變著法子不理等等不良教育行為,而是要樹立民主平等意識,關心熱愛學生,寬容理解學生,鼓勵欣賞學生等“以人為本”的新型方法。
二、教師必須“研討”學生
第一,有話說“知子者莫若父”,在這個意義上教師應該“知生莫如師”,然而要“知生”,必須“研討”學生,教師對自己的學生要達到整體班級的了解、個體學生的了解和特殊學生的了解,了解的程度必須詳細和深刻,了解的方法必須親自調查、具體真實、全面準確,了解的內容必須面面俱到,事實俱到和人人俱到;第二、“荷花出水有高低”一個班的學生從出身、愛好、家庭經濟、文化環境、接受能力等方面不盡相同,甚至還有很大差別,不了解就不能因材施教、不了解就不能“研討”學生、不了解就不能提高學生,了解是必須的;第三,把學生當學生看,把學生當朋友看,為了使學生學有發展,還必須把學生以成人看待和要求,使學生在實現人生價值的道路上走向成功;第四,“研討”學生必須與家長配合,與學校“通氣”,上報下達,同時對每個學生的各樣“指標”做詳細記錄,不斷地添加和更新,以便比較時有據可查,而從資料中做分析找經驗、做研討尋方法、作指導求進步。
三、教師必須“研討”教材
新課改理論的核心不是死板硬套的停留在教材上,是通過教材指導,引導實踐,學習與應用相結合,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相結合,個人探討與教師引導相結合,課堂學習與課外實踐相結合等等,教師在運用教材的基礎上,還應該閱讀大量的參考書籍及網絡信息,尋查每一節課每個篇章教學的完整性、全面性、可靠性、適用性和研討性,從而為設計教案教學程序安排重次詳略奠定基礎。
四、教師必須“研討”方法
歷來有學有方法但無定法,教有方法但無定法之說,在每一節課的課堂教學結束后,要調查了解學生的獲知情況。新課改在教學方法上的理念指出衡量的標準不是教師教了多少,而是考查學生學了多少,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方法上去研討,研討教案設計的合理程度、課堂講授的氛圍程度、學生學習的興趣程度等。
篇9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立足本職、勇于創新,以實際行動踐行科學發展觀》。
2003年10月,在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上,總書記明確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至此,“科學發展觀”成為大家耳熟能詳和特別關注的一個名詞。
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它既有生產力和經濟基礎的問題,又有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問題;既管當前,又兼長遠;既是重大的理論問題,又是重大的實踐問題。改革開放30年取得的顯著成就說明:只有堅持踐行科學發展觀,才能讓人民幸福安康,國家繁榮昌盛;只有堅持踐行科學發展觀,才能讓黨和國家在21世紀從容面對諸多問題;只有堅持踐行科學發展觀,才能讓我們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只有堅持踐行科學發展觀,才能實現社會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那么,作為新時代的我們,怎樣才能更好地踐行科學發展觀呢?
我認為,踐行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解放思想。作為年輕干部的我們,要沖破阻礙科學發展的思維束縛,爭當解放思想的排頭兵,理清新思路,爭當改革的先鋒、創新的楷模,切實以改革創新精神,不斷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面。面對日新月異的新形勢和千變萬化的新情況,我們要遠離功利思想,克服浮躁心態,把學習科學發展觀看作是一種義務、一種責任、一種覺悟、一種境界、一種能,以科學發展觀促進我們自身的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爭做提筆能寫、開口能說、無事能思、有事能辦的學習型、精干型、創新型干部。
踐行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我們要善于把握機遇,積極進取,著力破解發展難題,做到善于超前思考、善于贏得先機、善于揚長避短。我們要敢于先行先試,勇于開拓創新,積極推進工作方法:使工作更加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我們要創新理念,堅持原則而又與時俱進,繼承優良傳統而又敢于突破陳規,大力倡導和樹立為基層群眾的理念,以理念創新帶動工作創新,使工作增強時代性、體現科學性、富于創造性。我們要切實增強工作的前瞻性、主動性和預見性,做到超前思考、超前謀劃,在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力爭各個層面都有新的突破,真正把工作的“亮點”樹起來,“品牌”打出去。
篇10
發揮優勢產業集聚效應,提升產業競爭力
產業競爭力是區域競爭力的基礎。區域經濟優勢是通過優勢產業的集聚效應來實現的。調整產業結構,保留那些技術含量高、自有知識產權比例高、競爭力強的優勢產業是區域發展的關鍵,也是培育區域競爭力的必然途徑。
經過前些年發展,__市已在培育優勢產業上取得了長足進展,初步形成了特色農業、特色工業、特色商貿、特色教育、特色旅游的經濟發展格局,其中,食品飲料、紡織服裝、醫藥化工、建筑建材四大產業產值已分別突破或接近50億元的規模。下一步,將按照“引進大項目、建設大企業、成就大產業、造就大品牌、培育大消費”的思路,對一二三產業進行全面提質增效。
農業方面,按照“公司化、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的要求,推進茶葉、板栗、中藥材、蔬菜、水產、蠶桑、奶牛、速生豐產林等特色板塊基地建設,進一步壯大匯源集團、太子奶集團、伊利集團、李時珍藥業等龍頭企業實力,引進一批大型農產品加工企業,大力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真正把農業建設成為強勢產業。
工業方面,著力培育“五個一百、四個一千”產業集群(即100億元醫藥產業、100萬噸鋼構、100萬噸飲品、100萬噸造紙、100萬噸糧油深加工、1000萬噸水泥、1000萬載重噸造船、泊位通過能力1000萬噸以上碼頭、1000億元核電),打造“六個百億”產業基地(即百億能源、百億食品、百億醫化、百億紡織、百億機械電子、百億建筑建材產業基地),培育七個新型產業(即汽車零部件、數控機床、船舶制造、電子信息、生物工程、現代中藥),建設50家年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的骨干企業,挺起新型工業化的脊梁。
第三產業方面,大力發展為工業配套服務的生產業,發展與武漢新港建設配套的金融商貿物流業,發展為居民休閑服務的大別山區“紅”、“綠”、“古”三色旅游業。同時,加強企業自有知識產權和名優品牌的培育,努力在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和發展新興產業上邁開新的步子。
實施開放先導戰略,增強區域開放力
實踐表明,一個地方發展的空間取決于開放的空間,發展的能力取決于開放的能力,發展的水平取決于開放的水平。__把開放先導戰略作為強市富民的第一戰略,把招商引資作為擴大開放的第一抓手,持之以恒地抓開放促改革促發展。
拓寬招商領域。廣泛推行委托招商、親情招商,園區招商、專題招商、會展招商、聯合招商的基礎上,積極嘗試收購兼并、bot、投資基金、證券投資等多種引資方式,并把招商引資從單純的工業領域向農業、服務業、社會事業和城鄉建設領域拓展。
提升招商引資層次。推進產業集群招商,實現由“單個企業招商”向“產業整體引進”轉變,從“承接產業”到“對接產業”轉變;變招商引資為招商選資,著力“靠強引強,靠大引大”,著力引進科技含量高、環境污染小、配套能力強的產業,著力引進國內500強、世界500強企業,發揮大企業在資金、技術、人才、管理、市場、品牌、商譽等方面的帶動作用。
搭建對外開放合作新平臺。加快建立沿江經濟帶區、臨港經濟區、循環經濟小區和“兩型社會”示范區。同時整合29個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強化園區專業分工,突出園區產業特色,完善園區基礎設施,提高園區產業配套能力,努力把沿江經濟帶區和種類園區辦成__新型產業的聚集區、改革開放的先行區、投資興業的首選區、和諧宜居的新城區。
搞好對內開放與合作。發揮__地處大別山腹地、長江沿岸、鄂豫皖贛四省結合部的“邊緣-中心”區位優勢,進一步溝通與大別山區兄弟市縣的經濟聯系,加強與周邊大中城市的經濟交流與合作,特別是要加快推動與圈內特大中心城市武漢在城市空間布局、產業協同發展、交通信息互通、區域市場互融等五個一體化進程,主動承接武漢重大項目的外遷落戶,把__建設成為武漢城市圈的核心層和大別山區增長極。
創優投資環境。加強政府法治建設和執行力建設,營造一流的政務環境、商務環境、服務環境、人居環境,使__成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資本人才匯集的“洼地”、投資創業的“福地”。
構建區域創新體系,增強區域創新力
增強理念創新力。深刻理解和把握和諧社會、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深入剖析經濟工作的規律,鼓勵成功,允許失敗,營造寬松、理解的創新氛圍,鼓勵和引導基層的創新沖動和愿望,做到在政策的空間內既不越軌又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