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藝植物育種學課程改革效果
時間:2022-07-01 14:38:10
導語:園藝植物育種學課程改革效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園藝植物育種學是園藝專業的主干課程。品種是農業的芯片,人才是鄉村振興的源泉,該課程在園藝人才培養中至關重要。基于此,分析了園藝植物育種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探索與實踐園藝植物育種學教學改革,提升教學質量,為鄉村振興培養高質量育種人才。
關鍵詞:園藝植物育種學;教學改革
園藝植物育種學是園藝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理論性、實踐性很強。育種為農業提供優質、高產、適應性強的優良園藝植物新品種。品種是農業生產實踐的基礎,是農民增收有利途徑,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鄉村振興的芯片。課程組從園藝植物育種學改進教學方法、考核體系、校企合作等角度開展課程建設,目的是讓學生掌握課程基本理論的同時,提升育種實踐技能,為學生投身育種事業、助力鄉村振興奠定基礎。
1西昌學院概況
西昌學院位于四川涼山州,是四川省首批整體轉型試點院校,國家教育現代化推進工程100所應用型本科高校,也是省、部、委共建高校,擁有57個本科專業,8個專科專業,其中園藝專業是四川省一流專業、四川省應用型示范專業、四川省特色專業、四川省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專業。
2園藝植物育種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學校、企業、地方園藝植物育種氛圍不濃
目前,園藝教研室有教師2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3人,博士8人,碩士11人,從事園藝植物育種、科研相關的教師5人,相關園藝植物育種成果不多,教學團隊建設較薄弱。涼山本地缺乏從事園藝植物育種的企業或個人。因此,學生與園藝植物育種科研、工作接觸較少,課程實踐傾向于實驗驗證,缺乏創新性。
2.2教學時數較少,實踐內容簡單,教學手段多樣化不足
園藝植物育種學時數為理論教學32學時、實驗教學9學時、實習教學0.5周。課程一般由一位主講教師授課,教學過程中以教師講授居多,學生討論較少。園藝植物育種學理論性強,植物繁殖習性品種類別、育種特點、育種對象和目標、種質資源、引種、選擇育種、常規雜交育種等基礎理論需要較多學時進行講解,導致營養系雜交育種、遠緣雜交育種等知識的講解學時數偏少,這還不包括各論部分。另外,每個實驗必須在3個學時完成,學時數少,只能安排簡單的驗證性實驗,學生根據教師設計好的實驗步驟操作,無法自主開展實驗設計,未建立理論教學、實驗教學有機整體,不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對于課程實習操作僅0.5周,受季節的限制,整個育種過程無法在短時間內掌握。
2.3校企、校地合作不深入
高校是創新源頭,有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合作等五大使命。高校培養人才不能閉門辦學,要真正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永久牌”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必須開門辦學,密切與地方、企業合作,協同育人,通過產教融合培養農業創新創業人才。過去,課程在地方、企業開展教學實習實踐,主要方式是由任課教師帶領學生前往企業、地方參觀實習,走馬觀花,未深入了解作物生長、生產規律等,而企業或地方僅提供實習場所,未實質性地參與到協同育人的教學環節中,導致學生收獲較小、實習實踐效果不理想。
2.4學生專業熱情不高,重考試、輕過程
園藝專業學生擇業方向多樣化,就業方向直接影響學生對課程的學習熱情。目前學生發展方向是:一部分學生考公務員、選調生,一部分學生進入企業從事園藝植物栽培、園林規劃、農資銷售等,一部分學生考取碩士研究生繼續深造。由于園藝作物育種工作年限長,難出成果,導致從事園藝植物育種工作的畢業生相對較少。從課程本身分析,一方面,本門課程理論性很強,與遺傳學等緊密相關,缺少實踐操作的情況下比較抽象,部分概念不容易理解和掌握。部分學生認為相關理論、技術學了之后在實際工作中用得少,學習興趣不濃。另一方面,很多從其他高校專升本考入園藝專業的學生是文科生,沒有遺傳學基礎,學習非常吃力,也直接影響學習效果。園藝植物育種學總評成績為平時成績占30%,期末卷面成績占70%,過程考核比重小。大多學生平時不復習,到期末考試之前才開始復習。課程實驗、實習時存在個別學生在一邊躲陰涼、后期抄襲其他學生報告的情況。
2.5從事育種工作的學生較少
經濟發展的浪潮下,學生不再將專業對口作為擇業標準,涉農專業學生畢業后不想回到農村“種田”,對農業、農村有一定偏見,想到重慶、成都等大城市工作,將經濟收入、地域等放在擇業首位,對服務“三農”缺乏職業認同,從事育種工作的學生則更少,出現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與人才短缺的矛盾局面。
3園藝植物育種學教學改革實踐助力鄉村振興
3.1強化課程教學團隊建設
本課程經過3年的建設,已經構建了由園藝植物育種、栽培領域等專業教師組成的結構合理、教學經驗豐富的老中青結合的教學團隊,2/3的教師為“雙師雙能型”,在教學過程中承擔不同版塊的教學任務。通過以老帶新,青年教師深入地方、企業實踐鍛煉,全面提高專業實踐技能。
3.2注重課程建設,優化教學內容
教學改革前,遺傳學和園藝植物育種學本安排在同一學期,但遺傳學是育種學之基礎,授課時發現學生聽不懂育種學中涉及的性狀遺傳規律、后代選擇等問題,隨后課程組建議教研室將遺傳學提前學習,效果良好,但這一做法與學者奈婕菲[2]剛好相反。園藝植物育種對象種類多、育種目標豐富,采用的育種方法、途徑也不同。課程組通過調研歸納總結,不斷將新的育種信息、成果加入課程內容。結合生產,深入淺出地講解本地主栽園藝植物品種來源,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課程實驗設計種植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園藝植物,雖然學時數較少,組織學生提前播種育苗,后期整地、移栽,分組開展雜交過程實踐,著重觀察物候期、采集花粉、雜交授粉、數據統計等,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得到升華。
3.3混合式教學改革,提升教學效果
多媒體在授課過程中的使用已經成為常規,但是不能過度依賴多媒體,使之成為授課拐杖,照PPT而宣科,效果會適得其反。在互聯網時代,智能手機的使用已經必不可少,課程前、中、后加以利用,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課程組在超星泛雅平臺上建立了《園藝植物育種學》資源庫,上傳課程PPT、拓展視頻,供學生預習和復習,課后發布練習題,理論課前對習題進行評講,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點;課程論文在線提交,在線批改、保存;結課后發布問卷,收集學生的意見建議;超星泛雅網絡教學平臺增進了師生互動,學生預習過程中發現問題、帶著問題學習,提升了學習興趣,授課效果明顯提升,深受學生好評。結合QQ、微信等軟件,通過課上面授、課下溝通、實踐操作等形式,融入課程思政教育。截至目前,網絡點擊量達151366次,收集學生意見建議100余條,根據意見建議不斷改進,提升了教學效果。近年來學生評教均在90分以上,教學效果深受師生好評。在講授“種質資源”“引種”等章節時,學生先行自學,同時撰寫園藝植物種質資源研究利用現狀的報告、制作PPT,擇優讓學生在班上進行講述,通過問答環節增加互動。以這樣的方式,讓每一位學生成為主動學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主角,鍛煉了學生的歸納、寫作、表達能力。在課程實驗、實訓教學中由教師提出目標,學生自行設計,激發學生內生動力。例如在花粉活力測定中,要求每一位學生測定10種以上植物的花粉活力,學生自行在校園內收集試驗材料,根據教師指導的方法開展活力測定,通過觀察,學生探索對比不同植物不同開花時期的花粉形態和活力。
3.4產學研相結合,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近年來,學校、二級學院積極推進產學研相結合,學校與當地龍頭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通過“請進來”“走出去”深入合作。一是邀請企業同行專家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同時邀請企業到校指導學生創新、創業。二是開展校內專業生產實踐和校外企業頂崗實習。例如園藝專業在大三下學期校內課程結束后,均會分配到合作企業開展為期2個月的專業實踐,參與園藝植物關鍵時期的生產工作。實現“專業建設與地方產業的對接、教學內容與職業需求的對接、教學方式與工作情景的對接”。近3年,園藝專業已有近200余名學生深入本地西昌富華園林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西昌天喜園藝有限責任公司等龍頭企業從事生產實踐,在此過程中學生提升了動手能力,也增強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園藝植物育種學在獼猴桃等授粉關鍵期,帶領學生前往各基地從事花粉采集、授粉等農事操作,將育種理論與實際生產緊密結合,不少學生反映在課堂上了解到授粉操作很抽象,經過親自操作后非常直觀。企業、農戶對學生參與植物生長大田管理、植物授粉等農事操作也比較滿意,西昌學院涉農專業實踐已經成為學校助力鄉村振興的窗口。
3.5改進考核評價指標
園藝植物育種學課程考核是平時成績占30%、期末考試成績占70%,但其中平時成績不單純是課程出勤率,而是增加了學生在超星泛雅網絡教學平臺答題考核情況占15%、課堂表現15%、期末考試成績占70%,增加過程考核。實驗、實習考核與理論分開考核,避免出現學生重理論考試輕實驗、實習現象,根據學生實際表現情況進行考核量化,包括出勤、實踐結果、報告等情況進行考評。綜合的評價體系,最大程度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提升了實踐課效果。
4結語
信息化時代,知識更新、技術更迭加快,園藝植物育種學也要不斷改變,不能因循守舊,但又不能拋棄傳統,許多高校擁有園林、園藝植物育種學課程[2-7],課程組將取長補短、因地制宜不斷完善、優化園藝植物育種學教學內容,提升教學質量,守住教學質量的生命線,為助力鄉村振興培養高質量育種人才。
參考文獻:
[1]李實.教學管理面臨的困境及改革創新路徑分析[J].中國教育學刊,2020S1:23-24.
[2]奈婕菲,馬鐵明,陳麗飛.《園林植物育種學》教學模式新啟示[J].交流園地,2016(5):124-125.
[3]劉維信,程斐,劉倩倩,等.《園藝植物育種學》教學團隊建設的措施與效果[J].安徽農學通報,2015,21(24):144-145.
[4]孫海悅,韓玉珠.《園藝植物育種學》課程建設及教學改革初探[J].高校學刊,2015(14):96-97.
[5]王步勇,問榮榮.地方高校園藝植物育種學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現代農業科技,2021(6):232-234.
[6]李春霞,丁緒賴,茂田等.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園藝植物育種學課程教學探索與分析[J].黑龍江農業科學,2021(3):115-117.
[7]馬光姝,廉華盛,云燕,等.將思政元素融入園藝植物育種學課程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安徽農學通報,2021,27(13):184-185.
作者:董華芳 張旭東 楊軍 劉永碧 單位:西昌學院農業科學學院
- 上一篇:高校攝影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 下一篇:無損檢測技術在水利工程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