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園的理解范文
時間:2023-12-21 17:19: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智慧校園的理解,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國改革始于利益的重新分配,在改革開放初期的1980年代,主要體現在個體和民企對市場經濟的自主參與。到1990年代,權力(或公開或隱秘地)介入資本、資本戀上權力后,特殊利益集團開始逐漸成形并面目清晰起來。它與普通市場行為的最主要區別是,它不是“競爭”,而是“瓜分”,從一開始就占據了政治和經濟資源的制高點。這一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改革的方向,導致今日許多地方裙帶資本主義格局的產生。特殊利益集團主要由先富階層、國有壟斷企業、公共資源集中的企事業單位乃至政府職能部門,以及攀附在層層權力架構上的一些利益聯盟組成,從中央到地方,依托層層權力與民眾在多個層面發生利益爭奪:大到搶奪國家資源,瓜分公共財產,小到與市民、農民爭奪土地,中則在商業競爭中剝奪普通商人參與經營和競爭的權利……由于特殊利益集團的利益大多是依托不合理的體制和政策所得,缺乏正當性、合理性甚至合法性,致使它天然地與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和分配公平相對立,從而成為今日社會不滿頻生,多個階層皆有“怨懟”的重要根源之一。
以最近頗引人注目的暴利行業房地產業為例,在共同利益的驅策下,一些房地產商、地方政府或部門官員、專家學者及媒體構成了特殊利益共同體。這個共同體的行為以各自利益的最大化為目標,其中官員為房地產業推波助瀾,從中獲得GDP政績以及私利;學術精英引導公眾預期,影響政府決策,獲取某種“名望”及房地產商的“好處”;媒體為房地產業制造輿論,得到廣告等收入回報。這是一個相當成熟的利益聯盟,權錢交易貫穿于開發全過程。在征地拆遷、土地出讓、繳納土地出讓金、調整用地性質、規劃審批、項目選址、調整容積率、產權登記等每個環節,都充斥著與普通民眾的爭權奪利。至于像上海塌樓事件中的官商一體、各地礦山資源的被瓜分……更是數不勝數。不管反對的聲浪有多高,每次水、電和天然氣的“價格聽證會”,都開成了“漲價會”;手機雙向收費全世界獨中國一家,在此前提下,電信公司不斷推出各種“優惠促銷”,最后得利的卻還是它自己;鐵路、航空等壟斷行業,無不在以同樣的方式攫取著“超額利潤”。
特殊利益集團不僅踐踏市場公平,也損及社會公義與和諧。由于它們對公共資源、社會財富乃至他人利益的侵占和剝奪是強制性的,由不得對方不參與、不需要經過對方同意,遂直接導致了公平漸失的嚴酷現實。大量事實證明,現今的特殊利益集團不僅能夠操控市場,而且已經有能力影響、作用于政府決策,挑戰國家權力,如國家石油資源被壟斷,定價權被石油、石化兩大企業挾持。因此,抑制特殊利益集團已成為解決社會公平、體現政府正義的當務之急。
對特殊利益集團的抑制可以從結果與過程,即利潤分配與經營環境兩點入手。就前者而言,應加快從壟斷型國企提取分紅并再分配給國民的制度建設。每年數以千億計的國企利潤游離于預算之外,既不用上繳國庫,也沒有兌現轉化成國民福利,這種狀況再也不能持續下去了!從近年來社保基金參與國企分成等系列探索中,可看出政府對此已經有所用心,并且正在努力前行,其方向顯然是正確的,但操作的力度和速度還有待加強。如果不能在此事此處維護大多數民眾的利益,不僅政府的執政能力將受到質疑,政權的合法性也將受到挑戰。
篇2
Smart Campus Platform Build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 A Case Study of Guangdong Construction Polytechnic Qingyuan New Campus
CHEN Bin, WU Li-zhi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enter, Guangdong Construction Polytechnic, Guangzhou 510440, China)
Abstract: The smart campus is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digitalized campus and the highest state of campus informatization.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currently carrying out smart campus construction and try to promote it. Guangdong Construction Polytechnic puts forward the overall objective of the smart campus construction for the Qingyuan new campus. Using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smart campus construction in Qingyuan new campus as a cas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latform building of smart campus with the bases of its practice.
Key words:Smart Campus; application platform; resource platform
1 引言
當前很多高校都在開展智慧校園建設,那么什么是智慧校園?目前智慧校園沒有標準的定義,學者對智慧校園的理解都有所不同。有學者認為,“智慧校園”是一種智慧的學習環境[1]。也有學者認為,“智慧校園”是以物聯網為基礎的校園應用[2]。還有學者認為智慧校園是學校信息化回歸“以人為本”的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智慧校園,強調“以服務為核心,以管理為支撐”的理念,智能感知、資源組織、信息交換、管理邏輯與科學決策等[3]。清華大學蔣東興認為“智慧校園”是高校信息化的高級狀態,它綜合運用云計算、移動互聯、大數據、智能感知、社交網絡等新興的信息技術,全面感知校園物理環境,智能識別師生個體課程和學習、工作情景,將學校物理空間和數字空間有機地銜接起來,為師生建立職能開放的教育教學環境和便利舒適的生活環境,實現以人為本的個性化的創新服務。[4]
2 智慧校園的頂層規劃
因此,如何理解智慧校園?智慧校園能更透徹地感知,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物與人,物與物,系統之間實時的感知;智慧校園擁有一個高速互聯的網絡,通過4G移動網和高速互聯網,實現三網融合,方便隨時隨地及時地進行信息的交互;智能校園具有更好的實時控制功能,能及時關閉閑置電器,實時監控校園治安和交通;智慧校園具備面向服務的運算,通過云計算和數據挖掘,能優化資源利用,實現量化評估,提供專家系統。
智慧校園是當前數字化校園的發展和演進,是信息化建設主要趨勢。我院在清遠新校區的規劃中,以建設智慧新校區為總體目標。根據學院自身的人才培養理念、辦學特色和校園文化,以此為目標,設計學校的業務架構、應用架構、資源架構和數據架構,將學院的所有業務、應用和數據進行高度關聯,設計出學校未來5-8年內可操作性較強的智慧校園。以“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技術為支撐,實現平安、生態、綠色、和諧和科學校園。擬建設的系統有:統一信息門戶、統一身份認證、校園一卡通支付平臺、數據管理子系統、數據交換子系統、智慧校園消息中心和移動應用平臺。擬建設的應用有招生管理、迎新服務管理、就業管理、電子離校管理、學生工作管理、人事管理、教務管理、資產管理、協同辦公、開放實驗室管理、電源能耗管理、公寓水電管理、校園照明管理和安防管理等。
3 智慧校園支撐平臺建設
結合學院智慧校園建設的實際需求,筆者認為當前學院的首要任務是強化頂層設計,完成校園一卡通建設,并以一卡通建設為依托,理清發展思路,加強融合創新,分步驟、分階段推進智慧校園建設。
智慧校園中,校園一卡起重要的橋梁作用。它實現了校內主要消費流通,同時,校園一卡通可與銀行卡、支付寶等相關聯,實現校園一卡通的金融功能,提供基礎金融服務。校園一卡通還實現了校門、教學樓和學生公寓等的門禁管理,又是平安校園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一卡通能夠實現與圖書館管理系統、學生工作管理系統、教務管理系統和學生考勤系統等的無縫對接,可以成為學院教學管理的重要途徑之一。由此可見,校園一卡通是“智慧校園”中應用支撐平臺的一個重要基礎。
智慧校園中的應用支撐平臺還包括:身份認證系統、數據中心和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等。身份認證系統不僅僅是為各應用系統提供集中的身份認證服務,實現統一的用戶管理與權限控制,實現各系統的單點登錄功能,而且要建設基于校園一卡通、二代身份證、指紋等介質的身份認證系統,配合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安防系統,提高智慧校園的安全性。數據中心至少包含三個部分:具有學院特色的信息標準、共享數據中心和數據交換平臺。信息標準在學院范圍內作為數據編碼的依據和標準,為數據庫設計提供了類似數據字典的作用,為信息交換、資源共享提供了基礎性條件;共享數據中心是對智慧校園中的各種結構化數據進行統一管理的平臺,通過數據交換平臺,實現數字化校園數據共享,提供了深層次數據挖掘,數據分析的基礎;數據交換平臺實現共享數據中心的數據采集與分發,提供對被交換信息進行清洗、轉換、裝載入庫等數據交換服務,確保數據一致性、完整性和正確性。綜合信息服務平臺作為智慧校園中統一的信息服務平臺,目的是為師生提供智慧的人性化服務。
4 智慧校園資源平臺建設
智慧校園中業務應用平臺主要包括:面向學生學業管理的業務系統、面向學生工作管理的業務系統,面向行政管理的業務系統。面向學生學業管理的業務系統有:教務系統,教材管理系統、課室管理系統、評教系統等;面向學生工作管理的業務系統有:招生系統、迎新系統、學工系統、宿舍管理系統、考勤管理系統、頂崗實習系統、就業系統、離校系統和校友系統等。面向行政管理的業務系統有:人事系統、科研系統、資產管理系統、后勤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和自動化辦公系統以及提供決策支持的綜合信息查詢系統。目前,學院在業務應用建設取得了很好成績,積累了很多的經驗,下一步應進一步完善系統功能,實現與校園一卡通的無縫連接,打通學院基于“人,財,物,管理”的數據流,為迎新,教學質量監控,高校決策等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
教育信息化離不開教育,因此教學資源平臺的建設也是智慧化校園建設的關鍵環節。目前學院數字化學習中心包含了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平臺、網絡教學平臺、精品課程建設平臺和頂崗實習平臺,基本滿足了學院數字化教學科研的需求。在未來的智慧校園中,對教學資源的需求將會是高并發性、高帶寬和大容量的,因此智慧校園中教學資源平臺的建設,要從硬件和軟件同時進行。硬件方面,搭建學院的私有云平臺,以支持各院系搭建有專業特色的學習中心,及支撐高清錄播教室和智慧實訓室的建設等。軟件方面,建設一套基于多智能終端,圍繞教學管理、教學評估、資源分配、提升信息化教學質量和管理質量的網絡多媒體可視化教學及資源平臺。
智慧校園要實現真正智慧化,關鍵在大數據的運用。相較于數字化校園,智慧校園最核心的特征是通過各種智能終端、傳感設備和信息系統獲取了海量的活動與狀態數據,并基于這些海量數據分析而掌握事物的規律,提供智慧服務。因此智慧校園的規劃建設中,大數據應用平臺是最關鍵的地方。
篇3
一、明確方向,制定方案,推進智慧校園建設
智慧校園是數字化校園的高端形態,是數字校園的發展。它是以數字化校園為基礎,利用云技術、物聯網、虛擬化等技術,對來自于校園基本個體的各種信息數據實現感知、傳遞、采集、檢測和分析,構建校園人與物、人與資源之間的聯系、溝通等交互方式,拓展管理時間和空間。將學校的管理、教學、科研與校園資源和應用系統進行最大限度地整合,我校根據信息化發展的要求適時提出了智慧校園建設目標,塑造智慧教師,培育智慧學生。圍繞工作目標,學校成立了創建工作領導小組,規劃創建路線圖,確立實施時間表,制定了創建方案,積極穩妥地推進智慧校園的創建工作。
二、協同共進,打造特色,深化智慧校園建設
“智慧校園”創建得到了全校教師的積極響應。創建領導小組建立例會制度,每月一次,有主題,有記錄,有專人負責。教研組活動中心明確集體備課、觀課議課、反思沙龍等,研究氛圍濃郁,教師紛紛用自己的實踐詮釋對教學智慧的理解,用集體智慧的碰撞明晰教學智慧的內涵,從而提升自身的教學智慧,演繹充滿智慧的課堂教學。
1.建設智慧文化
學校圍繞學生發展主題,營造書香氛圍,全面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加強對黑板報、宣傳欄、隊角等文化陣地的指導管理,充分發揮宣傳教育功能;打造“四化”校園,把校園綠化、美化、凈化與校園的書香文化相結合,形成“一墻一壁會說話、一磚一瓦都含情、一草一木皆有靈”的智慧文化氛圍。在通過省教育現代化驗收的基礎上,學校又通過“市裝備水平再提升工程”,投入300余萬元,新增計算機等一大批裝備器材,新建錄播教室、書法教室、標本室、科學探究室等專業教室。
2.打造智慧教師
學校制定了“智慧教師”的培養模式,通過課堂展示、智慧沙龍、微課制作評比等方式,努力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養,把教師培養成新時代的智慧型教師。通過外出參觀學習,讓名家名師的講座、課堂教學不斷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提高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通過開展會前讀書交流會、QQ群在線主題研討、專題書目薦讀等活動,提升廣大教師的理論素養和業務能力。
3.構建智慧課堂
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是基于“智慧教育”的理念提出來的。它在教學目標的預設上,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要求;在教學程序的設計和運行過程中,“整合各種教育資源,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和主動探究”的有序運行;在學習環境管理上,“努力實現師生平等交流,合理調控課堂學習情緒”上多項協調;在對學生的評價上,“促進全體學生的個性張揚、智慧發展和健康成長”。
4.培養智慧學生
培養智慧學生,讓學生真正享受學習、享受成長。把學生培養成一個快樂的、有強烈好奇心、富有想象力、勇于探索的人。利用校本課程《小學經典讀本》為學生提供誦讀經典的教材,引導學生潛心誦讀經典,厚積文化底蘊。組織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各項學科競賽活動,如讀后感評比、寫字競賽、數學專項能力競賽、英語情境劇表演、體育小型競賽等。
三、春華秋實,盡顯魅力,收獲智慧校園創建成果
智慧孕育理想,智慧承載希望。全校師生在“智慧校園”的創建道路上創新前行,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1.完善和構建了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化校園環境,實現了教職工、學生、教務、圖書、培訓管理等方面的智慧管理。通過管理平臺把重要信息及時發送到教師和家長的手機上,讓家長和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在校的生活和學習情況,增進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和家校之間的交流,從而實現師生通、班班通和家校通等智能化管理功能。
2.構建智慧教育的支持環境,充分應用智慧型的教學支持環境和數字化教學工具開展教學實踐和教研活動,培養了一批高素質的智慧型教師隊伍。利用智慧教室環境,通過有線和無線網絡共享教育云平臺的海量教學資源,教師通過觸控式一體機進行授課,利用全自動智能高清錄播系統,在教師現場授課的同時把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全過程自動錄制生成教學實況錄像保存起來,同時以流媒體的方式在網絡中實現遠程直播,供異地師生課后點播觀摩和遠程在線實時收看。不同地域的師生共同聚集在一個課堂上,利用網絡環境使教學教研無距離障礙,同區域和異地間共享教學教研資源。
回顧既往,勇于開拓的實小人,按照創建目標要求,取得了智慧校園創建階段性成果。展望未來,金湖實小人將繼續腳踏實地依托“智慧校園”建構創新型、智能型的智慧教育體系,,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向著高質量、高品位、有特色的現代化、智慧型名校目標奮勇前進,為金湖教育事業再譜新的華章!
篇4
關鍵詞:物聯網;智慧校園;管理學;教育學;系統科學
1引言
在信息化的教育方式與物聯網的影響下,“智慧校園”被提出并逐漸開始實施,不過對智能校園進行建設與推廣是非常復雜的,必須要先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與探討,從各個方面搜集智慧校園建設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一些問題,只有對智能校園建設有足夠的認知,找出智能校園在建設過程中的一些難點,應用多視角理論體系來深度解析其在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才能夠有效的提升智能校園建設的實踐效果,使其能夠在校園活動中發揮出更好的作用,進而使智慧校園得到更好的發展。
2智慧校園的內涵及其意義
2.1智慧校園的內涵
伴隨著物聯網技術在教育領域的不斷運用,使我國的學校管理與教學模式發生了非常大的改變,“智慧校園”的建設也逐漸的普遍了起來。智慧校園就是以物聯網技術為基礎,將學校的管理、教育和生活這幾方面賦予智慧,進而使學校能夠得到更有效的管理,使教師的工作以及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便利。智慧校園主要由以下方面組成:將計算機信息技術與學校的教育、生活相結合;給學校內的教師與學生提供一個方便教育與學習的平臺;合理的運用信息平臺和智能環境,將學校網絡與外界互聯網鏈接,以達到教育資源共享的目的。
2.2智慧校園的意義
智慧校園能夠使學校的教學方式得到改善,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教師所講述的知識,拉近了教師與同學們的距離,加強了同學們的交流與討論,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還進一步實現了校園的智能化與現代化,使學校能夠得到更加有效的管理,確保了在校教師與學生們的安全。
3智慧校園建設的必要性
3.1優化教學方式及環境的要求
隨著我國各個領域的不斷發展與進步,社會各界的人才也是變的極度缺乏,而學校作為人才培養的地方,人們對它的教育條件也是越來越重視,因此學校必須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條件,為學生與教師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和教育環境,抓緊對“智慧校園”的建設,合理的應用現代化的物聯網技術,能夠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使教師更加容易對學生進行教育,進而使教師的教學質量與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3.2實現校園生活智慧化的要求
往昔學生在學校里的生活太過于單調,在生活中還很容易碰到一些麻煩,學生們在住校的時候非常的不便,進而導致學生們不能夠保持良好的狀態去學習。“智慧校園”的建設,能夠使這一問題得到有效改善,使學生們的生活與學習變得更加便捷,提高師生在學校內的生活質量。
3.3促進校園管理高效化的要求
早先在對學校進行管理的時候,安全事故頻發,給在校師生的人身安全帶來了很大的威脅。現如今,隨著學校在建設的過程中對物聯網技術的普遍應用,大大的提高了校園的安防能力,使在校師生的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徹底改變以往校園的管理模式,使校園管理更加現代化、智能化。
4物聯網與智慧校園
在當下這個以網絡為主的時代,合理運用相關的計算機技術來加強教育工作的質量是非常有必要的。智能化的教育方式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潛力,使教師的教學質量與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大幅的提高,使校園的智能化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
4.1智慧校園的特征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普遍應用,讓很多學校發展成為了“智慧校園”,使校園內的生活與學習變得更加現代化、智能化,智慧校園具體有以下特點:為許多教師以及學生創造一個能夠有效提升教育質量的平臺,使學生能夠更好的與教師溝通,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將相關的計算機技術應用在學校的各個方面,使信息資料與各方面知識能夠得到共享;合理的運用計算機網絡,將校園內的網絡平臺與外界的互聯網平臺鏈接在一起,使在校師生能夠獲取到外界一些有用的知識與教育資料。物聯網技術的應用能夠使學校得到更好的管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校師生的生活以及教學質量。
4.2物聯網在智慧校園中的作用
4.2.1實現學校的可視化智慧管理在智慧校園中,合理的運用物聯網技術能夠使校園內的各個方面都能夠得到監控,對學校內的環境以及教室內的狀況實行可視化的監管,及時的發現問題并找出問題出現的原因,校園環境的可視化能夠為校園管理工作提供幫助,使校園管理工作更加現代化、智能化,確保在校師生的人身安全。在學校內安裝一些安保設施,比如能夠感應校內人員聲音、運動、光線以及溫度的傳感器,能夠對教師與學生的身份進行識別的設備等,將校內的一些安保設施接入網絡,使校內各方面的情況能夠得到智能化可視化的監測,這樣能夠有效的避免校內安全事故的發生。4.2.2構建智慧的教育教學環境隨著我國科技領域的不斷發展與進步,網絡以及多媒體方面的技術水平也是在不斷的提高,師生們經常在互聯網上獲取一些知識與教學資料,大大的提高了教學質量,不過也不能過分的依賴網絡來進行學習與教育,過分的依賴網絡資料進行學習,學到的知識會變得非常的死板,給學生們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物聯網技術的應用能夠使現實資料與虛擬的資料相結合,實現互聯網信息空間和現實空間的互聯,讓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網絡知識的時候能夠體驗到身臨其境的感覺,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進而加強教師與學生間的溝通與交流,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4.2.3促進區域資源共享由于大多數學校內的實體教學材料有限,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很容易出現資料缺失的情況,使教學不能順利的進行。物聯網技術的應用能夠使區域內的學校教學資料得到共享,讓教師與學生能夠享受到區域內多所學校的教育資源。
5結束語
國內學校要想不斷的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就必須要建立起現代化、智能化的“智慧校園”并不斷的跟隨時代的步伐對其進行改善。“智慧校園”在給學校與師生帶來便利的同時,還帶來了很多必須解決的問題,比如安全隱私、資源控制、數據保護以及信息共享等等。因此,物聯網在教育中的發展不能夠急于求成,要明確智慧校園的含義與作用,不斷探索新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黃瑞鈺.智慧校園建設方案與實現[D].華南理工大學,2014.
[2]喬蕊,崔春英.物聯網環境下智慧校園建設與發展問題研究[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15(02).
篇5
[關鍵詞] 大數據;智慧校園;教學改革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3. 132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7)03- 0235- 02
0 引 言
教育關乎國計民生,大數據正在走向教育的領地,一個屬于教育的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隨著網絡的發展,新的技術和手段促使中國傳統的教育方式發生了質的變化。大數據環境下,對傳統的教育思維和理念產生著顛覆性的影響,能夠大大地提高教學效率和科研的有效性。“互聯網+”時代,已經從數字化校園發展到智慧校園,智慧校園備受關注,已經成為研究的熱點[1],智慧校園的建設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必然趨勢[2]。以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現代化已經成為當前必須具備的思維,教育信息化不僅改變著中國的教育,也在創造著中國教育的未來,信息化的智慧應用已經開始廣泛應用。它既影響學校內部的管理和改革,也驅動著整個教育領域的變革,不僅僅可以用于在線學習,還可以應用于招生、教學科研、學校管理、家校互動、教育決策,還可以進行個性化匹配,照顧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關愛每一個學生的成長。
1 智慧校園
1.1 智慧校園的概念
智慧校園是以借助新一代的智能物聯、大數據、移動互聯、商業智能、知識管理、社交媒體等新興信息技術,全面感知校園群體的工作、學習、生活場景特征;并對信息處理加工,從而為師生群體建立智能的教育教學環境和舒適便利的工作學習生活環境,實現可定制的個性化服務需求;打造物聯化、智能化、感知化、信息化的新型校園。智慧校園是對原有的數字化校園的擴展和提升,可以更好地面向學校資源的管理和調度。
1.2 智慧校園的特征
智慧校園要實現將個人擁有的各種資料和信息進行收集、整理、消化吸收、分享和創新,為廣大師生提供一個全面的智能感知環境和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基于云計算,通過智能融合技術的應用實現對海量數據的存儲、計算與分析;通過智能感知環境和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為學校與外部世界提供一個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來推動學校的可持續創新發展;提供基于角色的個性化定制服務。
1.3 應用
智慧校園應用系統及平臺的建設應根據各個學校的應用實際,購買或開發具有針對性的應用軟件系統或平臺。應用系統及平臺的建設包括應包含網絡教學平臺、科研管理平臺、校展芾硐低場辦公系統和校園服務系統等。這幾個應用系統及平臺統一數據格式和接口,相互間根據通用的標準和規范,彼此信息共享、暢通,從而實現對學校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相關的數據進行整合、集成,統一管理和控制,實現全面智能化的應用和監管。
2 智慧學習環境
2.1 智慧學習環境的概念
學習環境的要素包括學習者(Learner)、資源(Resources)、技術(Technology)、地點(Location)和情境(Situation)等[3]。物理環境包含一些可以學習的場所,虛擬環境包含各種學習系統和學習社區等,智慧的學習環境是這些系統的資源整合,可以利用系統進行學習、資源利用和智能分析等。因此智慧的學習環境是物理環境與虛擬環境的深度融合,可以讓學習者感知學習場景,還能夠對學習者進行身份識別,為其提供適合的學習資源等,同時可以記錄學習者的學習過程,進行分析和評價,從而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作用。總之智慧的學習環境就是利用網絡信息技術,物聯網技術、智能感知技術等,為學習者提供一個集環境、資源為一身的智能的學習環境,為個性化學習的開展提供的強有利的支持。智慧學習環境的基本特征是智能性、人性化、開放性和社會性。
2.2 如何推動教學改革
智慧校園和智慧學習環境是教育信息現代化的熱點問題,與傳統數據相比,大數據具有獨特的優勢,智能化地進行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反饋,從而可以適應改變,調整當前的教學計劃,實現因材施教。學習環境中的自然環境因素主要指聲、光、溫度、空氣等,智慧校園中可以進行智能控制,將為學生創造更舒適的學習環境[4]。智慧學習環境使學校的教學更加人性化和智能化,在構建自主探究的學習環境中,對教學質量的提高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1)未來教室是智慧校園建設中的一個重要成果,它將徹底顛覆學生、家長對傳統教室的想象。未來教室里,只有一個超大電子白板,老師只需用手指,所有的教程就以圖文并茂、聲像結合的形式出現在學生的眼前。而學生只要隨手拎一個“電子書包”即可輕松上課,未來教室最大特色在于互動連結,除了課堂多媒體互動,還可以通過遠程互動系統實現班級與班級、學校與學校之間的高清互動學習,學生就像坐在一個超大公共課堂,分享來自全球最好的老師講座與教學資源。
(2)網絡學習平臺也是智慧校園的一部分,現在校園網、無線網無處不在,學習者可以通過電腦、Ipad、手機等隨時隨地的進行學習,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只要有網絡,學生可以在任意場所除了上課、完成作業,教學反饋還以在平臺上與老師或者同學進行遠程互動。
(3)模擬真實的場景進行教學,可以使學生的感知更加直觀,理解更加容易,體驗更加真實,不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開闊了學生知識空間和視野。傳統教學會碰到一些局限,比如實驗材料或者器材的缺乏,使一些教學活動無法開展,智慧的學習環境可以采用多媒體數字模擬的方法來演示教學及實驗過程,智能感知的課堂會給學生一種全新的體驗。同時也使教學從知識傳授過渡到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和信息素養,對提升學生獨立思考和協作交流均有促進作用。
(4)智慧的學習環境中,通過分析系統中記錄的學習過程可以為學習者提供個性化服務定制[5]。即通過統計分析學習者的學習過程,總結出其行為模式特點和學習基本情況,然后為學習者提供合理化的建議和適合的學習資源和課程。大數據提供的數據更加科學和直觀,作出的評價更加準確,對于指導學生的學習更加有效和個性化。同時教育大數據可以客觀地反映教育事實,呈現教育現象,給教育教學改革提供決策參考。高校中的數據具有很高的教學和科研價值,開展高校數據分析的應用可以輔助高校教學管理,改變教育領域傳統的授課模式和學習模式。
3 結 語
我國教育大數據處于起步階段,數據采集網絡處于布局和建構中,在教育決策和教學的運用中也處于摸索階段,大數據人才培養的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未來十年,是IT時代向DT時代逐步演進的十年。教育信息化需要研究如何讓數據驅動業務,讓數據變成業務。IT時代強調的是“服務”,DT時代強調的是“體驗”。只有治理好的教育大數據才可能為用戶帶來良好的體驗。建立和發展智慧校園是優化教育教學環境、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徑,是未來教育發展的方向。智慧校園作為數字校園發展的高級階段,國內目前尚無成熟案例,而且很多高校在建設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智慧校園的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漫長的系統過程。在加強校園網絡建設的同時,也要提高教職工和信息化水平,在總結經驗的同時,考慮自身的發展特點,最終建設適合自身的特色智慧校園,推動教學改革。
主要參考文獻
[1]周文清. 數字時代的關聯主義學習理論研究[D].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4.
[2]熊頻,胡小勇.面向智慧校園的學習環境建設研究:案例與策略[J].電化教育研究,2015(3).
[3]胡欽太,鄭凱,林南暉. 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轉型:從“數字校園”到“智慧校園”[J]. 中國電化教育,2014(1).
篇6
【關鍵詞】智慧校園 信息孤島 數據中心
1 建設背景
學校在校園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產生了一卡通系統、圖書管理系統、資產管理系統、教務管理系統、人事管理系統、網絡評教系統、學生考勤系統等信息孤島,給數據共享與信息決策帶來諸多不便。為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效率、提高決策效率、提高信息利用率,迫切需要建立統一信息交換、信息共享與信息服務平臺――數據中心,以解決上述問題。
2 基于智慧校園的數據中心建設目標
2.1 建設目標
智慧校園是對數字校園的進一步擴展與提升,它綜合運用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大數據、智能感知、商業智能、知識管理、社交網絡等新興信息技術,全面感知校園物理環境,智能識別師生群體的學習、工作情景和個體的特征,將學校物理空間和數字空間有機銜接起來,為師生建立智能開放的教育教學環境和便利舒適的生活環境,改變師生與學校資源、環境的交互方式,實現以人為本的個性化創新服務,支撐學校開展智慧教育。因此,基于智慧校園的數據中心,要能支撐大數據的存儲與分析,要能支撐分布式的服務。
2.2 建設內容
本文在研究過程中,對應的數據中心建設內容表現為以下方面:
(1)信息體系的標準化構建。
(2)數據交互和共享體系的構建。
(3)系統化地開展身份驗證,并搭建對應的門戶信息體系。
2.3 建設原則
2.3.1 實用性和可行性
運用的主要技術表現出實用、穩定以及安全等特征,實用性只要是為了提升系統整體的性能,整個系統的構建不僅要便于用戶的使用,還要降低后期維護與管理的負擔。
2.3.2 先進性和成熟性
系統在設計環節需要依托超前思維來引導,不僅要有先進的技術條件,還要注重思維方面的科學性,只有科學的技術搭配恰當的方法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效益。整個系統要充分體現時代的先進技術,具備時代特征,還要具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這樣才能保證系統在未來發展時期也具備上升的空間,為后期的進一步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技術的先進性和系統的穩定性都十分重要,綜合近幾年來系統開發領域來看,技術的先進性處于核心地位。
2.3.3 開放性與標準化原則
應用平臺應該具備較強的開放性,依托先進的技術構建起標準化的平臺,使得與系統相關的環境以及操作平臺都能夠有效地銜接,充分發揮出系統的綜合效應。
2.3.4 可靠性和穩定性
在確保技術先進性的同時,還需要立足于系統整體的構架,結合相關的技術措施,著眼于系統的管理與維護,不斷提升整個系統的穩定性,使得系統在具體的運行環節能夠克服相應的障礙時間。
2.3.5 可擴展性及易升級性
為有效適應未來的發展,系統在設計時還需要考慮預期的需要,對其效應與功能進行相應的拓展,使得整個系統在后期的運用中具備較寬闊的發展空間。
2.3.6 安全性和保密性
基于具體的應用平臺而言,在構建環節需要注重信息資源的共享性,對信息資源進行相應的防護,對于差異化的運用環境,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具體涵蓋系統安全體制以及數據讀取權限設置等多個方面。
2.3.7 可管理性和可維護性
綜合應用平臺來看,涵蓋多個復雜的小體系,為減少日常維護管理的成本與負擔,則選取的成本需要具備較強的維護性和管理性。此外,系統對應的可管理性以及可維護性針對平臺自身而言也是適用的。
3 基于智慧校園的數據中心建設架構
3.1 信息標準
信息標準是充分發揮整個校園基礎設施的效用,對全校的教育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管理與利用的前提。可以將信息標準理解為數據庫對相關數據的編譯,進而為各種信息的交互和共享創造前提條件。信息標準的建設是為了給信息的采集、使用以及傳輸等環節提供便利,處確保所有的信息能夠規范地流通,整體上提升數據資源共享的效益,促進校區信息系統的一體化發展,充分發揮出信息資源最大的效益。
3.2 統一信息門戶平臺
統一信息門戶平臺處于整個智慧校園架構中的頂層,其作用在于確保各獨立的應用系統和用戶能夠達到交互效應,也是整個智慧校園信息的集中展示窗口,作為各個系統多種服務的集中安排平臺,有效銜接各個系統內部的效用,為不同的用戶主體提供集中的信息服務。智慧校園內部的信息系統門戶具體包括學校門戶布局、呈現內容以及二級門戶模板等方面;為師生提供特色的WEB桌面格局,具體內容也可以自定義設置;在該系統中,師生都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來進行個性化定制,有效提升了整個平臺的構建和部署效率。
3.3 統一身份認證平臺
隨著應用技術的不斷發展,當前已經建成以及在建的智慧校園應用系統都設定了不同的身份驗證方式,根據平臺屬性特征的不同,主體需要掌握差異化的密碼與身份。所以,在具體的建設和認證過程中,需要開發出統一性的管理與授權體系來提升系統認證的效率,使得整個系統內部的組織以及用戶信息都能夠統一存儲到規定的空間,依據分級授權以及集中認證等多種模式,促進系統認證環節的規范性發展。不斷提升系統的安全性以及穩定性,使得所有的應用都能夠實現單點登錄。用戶進行統一登錄之后,便可以在整個系統架構內部靈活地跳轉,系統會根據登錄用戶的身份和相關權限,對用戶進行一次整體的認證,并將信息與對應的資源進行匹配。
3.4 數據中心平臺
數據中心平臺采用頂層設計思路,以智慧校園信息標準建設成果為依據,從數據源、數據目標到數據服務整個體系進行規劃,由數據交換、數據存儲與管理、數據服務等三部分組成。數據來源有多種形式,包括各部門業務系統的數據庫、格式化文件(如:EXCEL、XML)和客戶提供其他特殊文件形式。經過轉換,也能將相關數據形成上述文件導出或發送給用戶。中介庫根據各部門實際業務需求選擇性建設,其目的主要在于分隔部門業務系統(數據庫)和數據中心平臺(數據庫),避免數據庫之間直接操作。
4 結語
本方案建立了全校統一的信息標準,促進了信息交換共享,實現了全校數據標準統一;和各個部門之間實現了數據交換、實現了業務數據同步、消除了信息孤島;實現了統一身份認證,使用戶使用一套賬號即可訪問全校所有應用系統;實現了統一授權、統一管理;通過對校園當前已有的各種資源信息進行整合,并在門戶平臺上呈現出來,使得學校的教職工以及學生都可以共享信息資源。該方案的實施,將有利于提高學校的工作效率,有利于提高學校的服務品質。
作者簡介
楊杰(1983-),男,四川省樂山市人。現為重慶科創職業學院網絡工程師,從事智慧校園建設與網絡技術應用教學研究。
曹小平(1979-),男,重慶市人。現為重慶科創職業學院講師、實驗師、信息系統管理工程師,從事教育信息化系統開發與教學研究。
篇7
根據年初的計劃安排安排,信息中心本學期的工作重點是智慧校園項目的規劃實施、微信平臺的運營以及其他一些常規活動。現將本學期工作總結如下:
一、結合學校現有基礎,通過“智慧校園”建設,提高學校智慧化水平
本年度,我校的“智慧校園”項目進入具體實施階段,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我們主要做了學校“智能結算餐臺”項目的設計和實施,“智能結算餐臺”項目經過前期的試用,在提高食堂就餐工作效率,節約就餐時間上,受到了大多數學生的歡迎,今年已經完成該項目實施工作,同時我們以此項目為契機對我校的智能門衛系統、宿舍管理系統、圖書借閱系統進行了IC卡的升級改造方便了學生就餐、考勤、圖書借閱。
二、做精微信平臺,利用新媒體擴大學校影響力
本年度信息中心通過對微信平臺的學習鉆研,對微信呈現的形式和內容都進行了改革。改變原有單一的新聞式模式,采用更為豐富、多角度的語言及圖片呈現方式。同時,我們注重發掘各部門力量,積極策劃微信內容,如校辦策劃的教師介紹欄目以學生的視角講述他們眼中的老師,語言充滿學生氣息,推出的[圖文1]【師說】諸葛老師的一天(手繪版)點擊量 4423 點贊 142 、“我的語文老師這么牛,你造嗎?”等。目前我校微信品質已經明顯提升,關注量已經突破5500人。
三、注重新技術的運用,探索“云課堂”教學
今年8月,學校與寧波睿易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高一兩個班級開展了“云課堂”實踐。信息中心積極配合睿易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進行實驗班級的網絡改造,同時協助技術人員對兩個班的所有任科老師都進行了深入的應用培訓,截止目前已經有16多位老師能熟練運用“云課堂”進行教學。 “云課堂”的探索使用必將對我校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課堂教學研究產生深遠的影響,同時為學校智慧校園建設提供寶貴的經驗。
四、利用先進技術,創新工作,實踐管理的“智慧化”
我們積極探索學校“智慧化”信息搜集工作將傳統的紙張填寫、勾選方式改為網絡信息收集平臺,繼前期開發的網上選修課平臺、教師學期工作意愿調查等平臺后,本年度我們又開發了新生網上信息采集、西浦班網上報名、自主招生網上報名、自主招生準考證網上打印等多個應用,方便了學生,減少了學校各處室、教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真正實踐著管理的“智慧化”。
五、配合各部門完成常規信息服務工作
配合學校、各處室、年級組的各項活動,如“一師一優課”、“未來教室”教研活動的設備調試,攝影攝像等,同時我們還做好了學校信息化設備維護,學校網絡維護等工作,為全校老師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1.信息中心每個老師除了教學任務以外都在各個部門兼職,有很多額外工作,對于老師們提出的一些要求可能沒法做到及時響應,特別是維修問題,有些不是很及時還請諒解。
篇8
【關鍵詞】物聯網 高校實驗室 智慧校園
1 高校實驗室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 實驗室人員隊伍和結構建設的速度遠遠跟不上實驗室建設的速度
政府部門或者學校投資方花費大量資金投入了實驗室設備,大量的高精尖的設備也進入了高校實驗室。比如我校在2013年開始建設實驗室,專業的新增導致在校生的規模急劇擴大,專業結構劃分越細,實驗室的數量種類也在急劇增加,實驗人員只限于忙于計劃內開設的實驗教學內容,導致一些設備資源嚴重閑置,設備利用率不高。在高校實驗隊伍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很少有外出培訓提升的機會,只能靠自己慢慢摸索來提升自己,在職稱評定、項目申請、科學研究等很少有C會來提升自己。就目前我校這種模式下實驗人員存在學歷偏低,職稱偏低,缺乏一些高素質人才的加入。
1.2 實驗室安全隱患多
隨著實驗室開課任務的增加,專職實驗老師無法應對大量的學生,在實驗操作過程中,老師無法顧及到每一個學生,大量的學生沒有按照操作流程來進行實驗,有部分實驗項目對實驗室財產和人身安全有一定的危險性。長期的非正規操作,使得很多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實驗素養,使得儀器的損壞率故障率越來越高。
1.3 實驗室管理水平落后
近年來,各高校加大了實驗力度的建設,中央與地方共建實驗室經費、校企共建實驗室經費、“211”工程建設經費、國家重點實驗室經費等投入了巨資。實驗設備規模在飛速發展,但是大多數高校實驗室管理人員還是采用傳統的管理方式,陳舊的管理理念,僵化的管理制度,并沒有跟隨時代的步伐。
2 智慧實驗室
智慧實驗室必然以信息技術應用為主線,在未來,借助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智能化控制和移動互聯等信息技術,通過感知、物聯、智能化的方式,將高校實驗室中的物理基礎設施、信息基礎設施、學習生活基礎設施和科研基礎設施連接起來,達到智能自動化管理和監控,保障實驗室的安全,創造一個綠色環保、低碳低耗、智能舒適的實驗環境。同時,通過這些最新前沿技術的應用,升級現有的校園網絡設施,結合一卡通系統,以校園微信公眾號和校園門戶網站為平臺入口,實現與智慧校園的數據融合、服務融合和網絡融合。
2.1 物聯網技術與智慧實驗室
近年來物聯網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智慧城市與智慧校園建設,將物聯網技術應用于高校實驗室管理,可以有效地解決高校實驗管理存在的問題,也為全面提升高校信息化管理水平帶來了新的機遇,高校實驗室的智慧化已經成為未來高校實驗室建設的必然趨勢。
物聯網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物品與網絡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以物聯網技術打造智慧校園建設.為高校智慧學習環境構建帶來了誘人的機遇和挑戰,智慧教育成為全國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方向。
2.2 云技術與智慧實驗室
云技術是一種虛擬化技術,云技術可以在一些計算機類實驗室中發揮出很多優勢。虛擬仿真平臺的建設也是智慧實驗室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虛擬實驗平臺面向全校,充分考慮多種技術的融合,以實現全校虛擬實驗資源的整合。云計算是一種能夠通過網絡以便利、按需的方式獲取計算資源(包括網絡、服務器、存儲、應用和服務等)并提高其可用性的模式,這些資源來自一個共享的、可配置的資源池,并能夠以簡便和無人干預的方式獲取和釋放資源。云平臺建設是將實驗室的資源虛擬化,使用云終端、云系統、云服務器、云存儲。整合機房所有的IT資源,提高利用率;將所有的教學資源都由‘云’來提供,隨時隨地可以獲取;降低硬件的采購;并且可以實現資源共享,比如一些正版的專業實驗軟件,由于版權等因素只能是一些實驗室內部計算機可以使用,使得一些需要學習的人收到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但是使用虛擬云技術,只要在一些終端設備登錄云客戶端,就可以為學生或者老師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資源。
3 智慧實驗室的管理系統構架
物聯網技術是構建智慧校園的關鍵技術,由于民辦高校實驗室建設資金有限,智慧實驗室的構建要考慮系統的可擴展性,預留智慧實驗室的擴建接口。參考物連網的三層體系結構,本文構建了智慧實驗的架構模型如圖1所示。
3.1 基于RFID的實驗室設備資產管理系統
基于RFID系統的管理主要包括有固定資產的管理和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學校對固定資產進行打標,利用RFID技術可以對固定資產進行定位,固定資產的管理包括設備增刪、查詢、借用、維修、統計、定位等,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包括查詢、領用、統計等。
3.2 基于ZigBee的智慧實驗室的數據監測系統無線傳感網絡是當今國際前沿研究的熱點領域
ZigBee技術是一種近距離、低復雜度、低成本的雙向無線通信技術,系統由傳感器節點、路由節點、中心節點和上位機監測平臺組成。系統主要包括CPU、ZigBee模塊、RFID模塊、串口、傳感器模塊和門禁模塊等。ZigBee終端節點負責實驗室環境現場數據的采集,通過實驗室監測系統實現實驗室信息管理的智慧化,并對協調器傳輸的數據進行處理。
3.3 實驗室智能視頻監控系統
常規的視頻監控僅能提供視頻的捕獲、存儲、回放等功能,很難起到預警和報警作用。實驗室智能視頻監控系統的主要由三部分組成:攝像頭,智能檢測模塊,移動通信模塊。智能監管系統主要包括實驗室地圖、視頻監控系統、門禁系統巡視系統、對講呼叫系統、緊急報警系統,智能預警系統主要包括應急預警、危險實驗室預警、門窗預警、實驗人員預警、用電預警、安全預警情況查詢等功能 。
3.4 開放實驗室預約系統
實驗室教學通過驗證性實驗雖然能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和理解,但不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而開放式實驗室有利于以學生為本,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手科研興趣,主學習,培養出創新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
師生通過網上預約實驗。使驗員開放實驗室非常方便實驗安排更加科學合理。開放實驗室預約系統包括權限管理、預約管理、查詢管理、門禁管理、審批管理等功能,預約管理主要是實現預約申請、預約審核、實驗進度等,查詢主要是查詢實驗室類別、實驗項目、設備狀況、預約狀況等。這樣實驗室人員從傳統的“看門人”變成技術管理人,節省出更多的時間來指導學生實驗和進行科研,還能把實驗室人員從繁瑣的事物中解放出來。
3.5 實驗室智能水電管理系統
水電管理系統對于院校實現水電管理系統化、智能化、節約化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水電智能管理系統可以通過控制中心的計算機進行軟件操作,利用軟件控制實驗室內的各個水電控制繼電器,再由繼電器控制水電的通道開關,進而實現由水電智能管理系統控制中心控制所有實驗室內的電器開關和水閥開關。利用水電智能管理軟件可以對校園內電器及水閥進行智能化管理,譬如:在規定時間內控制給水、控制停水、控制給電、控制停電等,所有操作由系統完成。
3.6 實驗教學信息系統
該系統主要面向全院師生,包括學生管理、教師管理、實驗課程管理與實驗項目管理。比如我校使用的北京郵電大學的虛擬實驗系統平臺,結合該平臺進行二次開發,進行虛實結合,變成一套管理兼教學的綜合實驗信息系統。實驗課教學是由教師對實驗項目庫進行管理, 通過實驗教學流程管理, 從實驗項目庫中選擇不同的實驗項目構成各門實驗課程 ,并由各課程教師負責網絡課堂的管理。學生提交實驗方案的設計實驗課程, 使用設計實驗方案管理模塊 。在實驗課開始前應用助教申請模塊 ,篩選確定各實驗課程的助教名單, 在實驗課結束后,應用教學評估模塊,對教學教師 、助教 、實驗室工作人員 、實驗課內容、硬件設施等各方面開展評估分析。平時可使用內容管理模塊, 展示整個教學單位從教學到管理全方位的信息。
4 結論
基于物聯網的智慧實驗室的建立,徹底改變了以往實驗室粗放的管理模式,實驗室的管理觀念也得到改變,通過系統的實施,規范了實驗教學管理,不僅提高了實驗室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也提高了實驗室設備的利用率和設備維修及耗材資金的使用效益,系統中的原始資料和基礎數據也為實驗室開展評估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參考文獻
[1]余成格,錢昌吉.關于高校儀器設備政府采購技術指標的思考術指標的思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12):177-180.
[2]徐劍坤.高校儀器設備采購中技術指標應該誰提供[J].科技資訊,2008(24):181.
[3]楊現民,余勝泉.智慧教育體系架構與關鍵支撐技術[J].中國電化教育,2015(01):77-84.
[4]周洪波.云計算:技術、應用、標準和商業模式[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1:19-20.
[5]黃凱奇,陳曉棠,康運峰等.智能視頻監控技術綜述[J].計算機學報,2015(06):1093-1096.
篇9
一、讓學校更有“朝氣”。精神是一個團隊的靈魂,一個沒有精神的團隊不會是一個朝氣蓬勃的團隊。為此,改變一個學校首先要改變這個學校的精神。怎樣去提升學校的精神?要提升學校精神首先要改變師生的期望,即改變教師首先要改變他的價值追求;要改變學生首先要改變他的人生目標。人的價值引領從低級向高級發展,人生的最高追求是精神而不是物質。如果一個學校的教師群體眼睛只盯在物質上,學校教育只停留在功利上,教師之間最看重的是自己的付出是否有同等的物質回報,教師之間的比較就會重點放在“經濟”上,而不是工作上,即使是工作也是比較學生“分數”,以此來證明他獲得的物質回報的合理性。如果一個學校教師群體進入這種狀態則不可能使學校有多大提升。要提升學校精神,首先,校長是學校的精神引領者,教師是學校精神的踐行者,好的學校精神一定要有好的校園文化來引領。要讓教師把職業作為一生的事業,消除教師對職業的倦怠感,對自己的選擇具有濃厚的興趣并潛心于研究教學、研究學生、研究學校并成為一所學校的時尚。這樣的學校就會積極向上發展,教師就會形成精神振作、奮發向上、力求進取的氣概。
二、讓教學更添“智慧”。學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不同于其他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它是為學子的成長和未來事業奠定良好品德和文化科學知識的第一基礎陣地,是傳遞智慧的地方。智慧傳遞是無形的,它不同于其他物質傳遞,智慧傳遞的信息是不守恒的,一個思想傳遞可能會變為兩個或三個思想,也可能會變成半個思想。智慧的傳遞必須遵循教育的客觀規律,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教育類似于農業,要“因材施教”、要有耐心、有愛心、有恒心,因時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因地制宜。教育傳遞的是人類的智慧,傳遞過程中要符合孩子身心成長的規律,過早、過多地進行知識灌輸,過強過重地進行技能訓練都無異于拔苗助長。因此,智慧的傳遞需要用智慧的傳遞方式,學生的學業成績與學校的辦學條件和班額大小沒有太大的關系,但與學生的家庭地位、家長學識有關,這是家長和學生本人的期望值不同形成的,不同的家庭氛圍造成的。教師在智慧的傳遞中,只有學生每一步發展得到保障,學生的成材才能得到保障;只有教學的每一個環節的質量得到保障,教學的最終質量才能得到保障。
三、讓師生更講“道德”。學生智慧的提升與人格的完美是一致統一的過程。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社會關愛活動,教師要用“愛心和責任心”鑄就師魂。愛心需要愛心喚醒,對學生要給予更多的關愛,讓他們隨處感受到教師愛的存在。教育的愛有真愛、假愛和錯愛之分。真愛是要用心平等地愛毎個學生、愛學生的個性、愛學生的差異;假愛是教師愛成績、愛長相、愛聽話,愛家長的權力、地位、愛財、愛物,假愛看似愛人,實為愛己;錯愛是對學生強制的愛、溺愛。作為教師要認識愛,對學生要真愛,要理解愛,在教學中要踐行愛,用傳統的儒家思想教育學生要有“仁愛”之心。做一個有愛心、有責任心的人,教師要給予學生負責的機會。誠信教育是當前學校教育中缺失的部分,誠信教育需要誠信來引領。首先,學校應創設學校誠信文化,要人人講真話,講真話不吃虧。無論是教師的言行還是學校的各種活動安排都應該講究誠信。有的學校或教師,毎當上面來人檢查時要求學生應該怎么怎么回答,而不應該怎么怎么回答,本來是真實的東西學生不能講不準講,在這樣的學校不誠信的文化背景下怎能教育學生講誠信?我們時刻都應牢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問題的根源在成年人身上,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首先要提升教師的思想道德水平。
四、讓校園更具“美感”。校園環境承擔著課堂教學無法替代的價值功能,體現了學校內涵發展的精神底蘊。盡管它對人的影響只是“桃李不言”而非立竿見影,但卻發揮著其他顯性課程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始終認為“不一樣的環境、不一樣的人生”,學校應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學校應當是最美的世界。良好的自然環境可以陶冶人的精神情操,凈化人的心靈。教育是知識、智慧、人格三者的有機結合統一,教育必須遵循生命、人性的自然,努力追求“自然、自主、自由”的發展目標。為此,學校應樹立以生命教育與教育生態觀為理論基礎;以促進師生生命成長、激發師生生命活力,提升師生生命質量為價值追求;以生態景觀美好,生態文化健康,生態管理完善為基本要求;以讓廣大師生在本真、自然、和諧的校園環境中富有個性地、自主愉悅地開發潛能、鍛造智慧、完善自我、提升生命價值為核心目標;以校園之美,養師生之情。一個學校臟亂不堪,培育不了有怡情的學生。以教師之行,育學生之性。教師要以美的語言教育學生,要教人從善,從善入流,仁者愛仁,愛人如己,禁止使用語言暴力、心理懲罰等非理;以科學之理,明學生之心,使校園環境美、言行美、心靈美、思想美、科學美……成為師生的美的樂園。
五、讓教育更富“創造”。學校的發展呼喚創造,享受生活首先要學會享受創造。創造的過程使人聰明,創造的結果使人認識自身的價值。要想讓教育更富創造,首先教師應讓學生學“學得會”的,讓學習在最近發展區發生。尋找適合孩子的教育,讓學習與孩子的性向一致,從小學養成孩子的習慣,到初中發現并引導孩子的興趣,因為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在高中規劃好孩子的人生。要讓學生嘗試,在嘗試中發展,讓學生多動腦動手,因為,教師用嘴巴傳授不了能力,只有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才能提升能力。目前知識不重要,打開計算機什么知識都有,最重要的是能力,應以能力為本。教育應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建立理解的教育。教師要學會反思,因為不會反思的教師不會進步。要將課堂目標由“懂”延伸到“會”,落實“學生主體”。重構師生關系,讀慬孩子,教學民主教學相長,共同生活快樂成長。激發出師生教與學的原動力,讓孩子們有夢,因為學校是讓孩子們有夢的地方。其實創造就是比別人多走一步,在自己的基礎上再往前走一步。創造需要智慧,更要懂得繼承,所以,我們要尊重傳統,尊重歷史,學會繼承,只有懂得繼承,發展才是高水平的發展。永遠在廢墟上重建是永遠也發展不起來的。
六、讓員工更加“和諧”。辦學校首先要以人為本。“和”為“禾”加“口”:意為“有飯吃”。學校工作的對象是人,依靠的也是人。校長要注重民生,少些空洞的說教,實實在在為教師、學生、家長做點亊,讓教師安居樂業,讓學生靜心學習,讓家長放心學校,讓社會信任學校。其次,必須要推進民主化管理。“諧”為“言”加“皆”:意為“言語自由”,因此,要健全議事制度,健全學校組織,把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還給學生、還給教師、還給家長,這樣就可變校長一個腦袋為全校數千個腦袋,變全校數千種聲音為校長一個聲音。因為,學校的成功取決于教師主人翁精神和主人的程度,學校的成功取決于家長的理解和取得的共識,學校的成功取決于學生發展的內驅力,學校的成功取決于社會的包容與支持。只有這樣才可能讓校長的行為變成全體教師的行為、全體學生的行為、全體家長的行為、整個社會的行為,達到高度的統一。再次,校長要公正、公平,要有慈悲情懷,做有情有義的人。對教師、學生、家長都要注重人文關懷,不強加于人,不以勢壓人,不以親疏歧視人,不以名利封殺人,不翻臉不認人,不得理不饒人,不造假欺騙人,不將錯歸錯人,不隨便冤枉人。全校師生和家長都能尊重毎個人,人與人之間互不傷害,仁慈寬厚的態度善待他人,具有憐憫意識,用真情感動人,因為只有真情才能創造奇跡。要教育人,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當學校內部出現矛盾時、出現人際恩怨時也應以柔為化。要牢記,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教育全校師生不斷修身養性。讓學校通過民主管理、通過上下達成共識的價值觀,形成獨特的校園文化,構建“和諧”的文明校園。
優質學校是學校永恒的追求,它沒有統一的指標,沒有數字化的標準,任何一所學校都不能窮盡優質學校的全部特征,但每一所學校又都可以有著自己的特色和優勢,以上六點應當是優質學校的重要特征體現。優質學校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讓我們為創建優質學校而不斷努力。
篇10
【關鍵詞】物聯網;體系結構;技術體系結構;應用
1 物聯網概述
1.1 物聯網定義
1)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這一概念最早于1999年由麻省理工學院Auto-ID研究中心提出。它是指利用產品電子代碼EPC、射頻識別技術,通過網絡實現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對任何物品的識別和管理,即物品的互聯互通。
2)國際電信聯盟的定義,2005年11月,國際電信聯盟在信息社會世界峰會上對物聯網的定義是主要解決物品到物品,人到物品,人到人間的互聯。
3)歐洲智能系統集成技術平臺(EPoSS)的定義,2008年5月EPoSS對物聯網的定義是由具有標識、虛擬個性的物理/對象組成的網絡,這些標識和個性等信息在智能空間使用智慧的接口與用戶、社會和環境進行通信。
4)2010年我國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定義是物聯網是通過傳感設備按照約定的協議,把各種網絡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
總的來說物聯網的定義,從狹義上是指連接物品到物品的網絡,實現物品的智能化識別和管理;廣義上可以看做是信息空間與物理空間的融合,將一切事物數字化、網絡化,在物品之間、物品與人之間、人與現實環境之間實現高效的信息交換方式。[1]
1.2 物聯網的特征
物聯網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為全面感知、可靠傳送和智能處理。全面感知即利用射頻識別、二維碼、傳感器等感知、捕獲、測量技術,隨時隨地對物體進行信息采集和獲取。可靠傳送是指通過將物體接入信息網絡,依托各種通信網絡,隨時隨地進行可靠的信息交互和共享。智能處理是指利用各種智能計算技術,對海量的感知數據和信息進行分析并處理,實現智能化的決策和控制。[2]
物聯網與互聯網相比,有如下主要特征:海量信息,接入設備繁雜,網絡架構繁雜,網絡管理資質,智能物物互聯,物理安全威脅,能量獲取多樣;設備制造的小型微型化。
1.3 物聯網與“智慧地球”
2009年IBM提出“智慧地球”這一概念。智慧地球戰略的主要內容是吧新一代IT技術充分運用在各行業之中,通過互聯網形成“物聯網”,而后通過超級計算機和云計算將物聯網整合起來,人類能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管理生產和生活,從而達到“全球智慧”狀態,最終形成“互聯網+物聯網=智慧地球”。
2 物聯網體系結構
2.1 物聯網系統結構
國內許多專家學者將物聯網系統劃分為三個層次:感知層、網絡層、應用層。
1)感知層。感知層是物聯網架構的基礎層面,主要是完成信息采集并將采集到的數據上傳的目的。感知層把所有物品通過一維/二維條碼、射頻識別、傳感器、紅外線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等信息傳感裝置自動采集到與物品相關的信息,并傳送到上位端,完成傳輸到互聯網前的準備工作。比如,粘貼在設備上的RFID標簽和用來識別采集RFID信息的識讀器就屬于該層。
2)網絡層。該層在整個物聯網架構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是物聯網中不可或缺的架構組成部分。它是搭建物聯網的網絡平臺,建立在現有的移動通信網、互聯網和其他專網的基礎上,通過各種接入設備與上述網絡相聯。如手機付費系統中由刷卡設備將內置手機的RFID信息采集上傳到互聯網,網絡層完成后臺鑒權認證并從銀行網絡劃賬。
3)應用層。該層是利用經過分析處理的數據,為用戶提供豐富的特定服務,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比如,通過感應器感應到某個物理觸發信息,然后按設定通過網絡完成一系列動作。
2.2 物聯網的技術體系結構
物聯網技術涉及多個領域,這些技術在不同的行業具有不同的應用需求和技術形態。在這個技術體系中,物聯網的技術構成概括起來有以下五個方面:[3]
1)感知技術。指能夠用于物聯網底層感知信息的技術。通過它可以感知溫度、壓力、位移、加速、震動、聲音、光線、位置及污染等。感知技術包括RFID技術、傳感器技術、機器人智能感知技術、遙測遙感技術、現場總線技術、IC卡與條形碼技術、信息融合與協同信息處理技術、多媒體技術和中間件技術、GPS定位技術、納米嵌入技術等。
2)網絡傳輸技術。指能夠匯聚感知數據,并實現物聯網數據傳輸的技術,它包括各種專網技術、異構網融合技術、M2M無線接入、遠程控制技術、互聯網技術、地面無線出阿叔技術以及衛星通信技術。
3)支撐技術。指用于物聯網數據處理和利用的技術,它包括云計算與高性能計算技術、智能技術、數據庫與數據挖掘技術、GPS技術、公共中間件技術等,對感知到的信息進行語意的理解、推理和決策。
4)應用技術。指用于直接支持物聯網應用系統運行的技術,它包括物聯網信息共享交換平臺技術、物聯網數據存儲技術以及各種行業物聯網應用技術與應用系統等。
5)公共技術。指感知、傳輸、支撐和應用等四層都需要的技術,它包括標識解析、安全技術、應用管理技術和網絡管理技術。
3 物聯網應用
國外對物聯網的研發、主要應用集中在美、歐、日、韓等少數國家。最初的研發方向主要是條形碼、RFID 等技術在商業零售、物流領域應用。隨著RFID、傳感器技術、近程通信以及計算技術等的發展,近年來其研發、應用開始拓展到食品安全、農業生產和流通、校園管理、環境監測、生物醫療、智能基礎設施等眾多領域。[4]下面主要介紹在食品安全、農業生產、校園安全方面的應用。
3.1 物聯網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應用
物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在應對食品安全問題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通RFID等物聯網技術,可以實現對物品位置的跟蹤、原料溯源、庫存盤點、出入庫等信息化流程,尤其是可以實現對物理的全程監控。
3.2 物聯網在農業方面的應用
1)在農田、果園等大規模生產方面。通過在農業園區安裝生態信息無線傳感器和其他智能控制系統,可對整個園區的生態環境進行檢測,從而及時掌握影響園區環境的一些參數,并根據參數變化,適時調侃灌溉系統、保溫系統等基礎設施,確保農作物有最好的生長環境,以提高產量并保證質量。
2)在農業信息傳送方面。對于農業發展領域,天氣預報是農戶最關心的信息之一,此外還可以包括施肥選擇、從種子遴選到病蟲害防治、從幼苗培育到收割入庫等方面的信息都可以通過物聯網及時傳遞。
3.3 物聯網在校園管理方面的應用
數字校園的建立,使“一卡通”在學校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隨著物聯網的進一步普及,校園管理的需求有了更多的變化。校園物聯網主要是在傳統校園信息化的基礎上,一信息網絡為依托,利用數值化手段借助物聯網技術對校園環境、資源、活動等各個方面和環節進行綜合管理,運用豐富的軟件信息系統,高效、便捷地實現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和服務等活動的全過程。
物聯網的發展面臨巨大的機遇也面臨著挑戰,首先是技術標準化問題,其次是數據和隱私的保護問題。但隨著網絡技術、傳感技術、數據庫技術、云計算、移動計算等技術的發展,智慧城市、智慧地球必將成為現實。
【參考文獻】
[1]張毅,等物聯網綜述[J].數字通信,2010(8).
[2]馬靜.物聯網基礎教程[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12.
- 上一篇:醫用耗材管理存在問題
- 下一篇:城市廢水處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