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范文
時間:2023-12-20 17:55: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中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教師必須適應新課程的要求,在教學中體現新課標的基本理念,使學生形成美術方面的感知、想象、思維、表達、設計、審美、評鑒及參與意識與能力,培養個性品質和價值觀念。
一、新課程對高中美術的定義
美術新課標把美術課程的性質定為:視覺性、實踐性、人文性、愉悅性、視覺性。美術是視覺藝術,視覺就是美術本質的特征。無論是什么樣的美術作品,都必須具有視覺形象。
(一)實踐性。在美術課教學中,學生只有通過動手畫和制作,用眼睛欣賞美術作品,用語言表達對作品的感受,才能稱得上真正的美術學習活動。沒有反復的美術實踐活動,學生的能力就得不到增強。
(二)人文性。人文性的提出使美術課程的文化含量大大增加,第一次把涵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列為美術課程的目標,使許多人認識到美術不單是技能與知識的學習。
文藝復興時期,某設計師給教堂設計了拱券式的屋頂,因為跨度大,遭到了教會勢力的反對。他的設計是建立在科學計算的基礎之上,因而信心十足。他頂住了教會勢力的恐嚇,終于使工程勝利完工。全城的百姓都傾城而出,前來廣場祝賀。我們不能只看到建筑的巍峨,更要看到這是市民階層的覺醒和教會勢力的衰敗,這就是當時人文主義者們的勝利。
(三)愉悅性。這是一些美術家對美術課程的希望,他們希望美術學習是在一種輕松、愉悅的狀態下進行,課程的設計符合中學生的年齡特點。
有了這些性質,我們對美術課程有了一個更深刻和全面的了解,它會更好地指導我們的課堂教學,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會有更多追求。
二、新課程的一些基本理念
現在,高中美術新課標要求面向全體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關注文化與生活、注重創新精神。增加的“面向全體學生”是為了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中美術教育的特點。這說明,美術課程是為了提高全民族的素質,不是為了培養少數人。所以,我們所教的內容應是選擇基礎的、有利于學生發展的美術知識和技能,以利于他們基本美術素養的形成。
什么是美術素養?就是學生學習了美術課程之后,視覺能力大大提升。視覺讀寫能力是美術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視覺識讀能力、感受能力、審美能力、解讀能力、視覺表達能力、感知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強調的是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特別是美術課程的視覺性和人文性的魅力。在美術課上如果過多使用唱歌、猜謎語、表演等是不合時宜的。因為,我們對學生興趣的培養是建立在美術學科本身魅力基礎上的。這有待教師對美術教材的挖掘,并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培養他們對美術學習的興趣。逐步形成熱愛祖國優秀文化傳統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價值觀。這是美術課程總體的價值觀,希望它能為教師的備課提供新的思路。
三、新課標對學習領域內容的調整
這些領域都采用了一個同樣格式:一是目標,二是學習活動建議,三是評價要點。在評價要點里,采用量化評價。如讓學生辨別12種以上的顏色,運用3種以上的方法,創作表達一定意圖的立體作品,知道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中國民間美術種類的主要特點及作品的寓意。在欣賞與評述中,把原來的對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等視覺世界進行欣賞和評述,改為對自然美、美術作品和美術現象等進行觀察、描述和分析。在新課標中,對自然的欣賞,是欣賞課的薄弱環節。隨著學生年級的增長應當讓學生接觸到更多的自然美內容。對美術現象,教師應當多關心社會生活,從中發現和積累鮮活的美術現象,引導學生討論、分析。
教師要讓學生學會欣賞,一是在欣賞自然風光時,要把它們看成一個整體,如天空、樹木、花朵、平原、云,甚至遠方的村莊、棲息在濕地上的鳥類。二是對自然風光的欣賞,要調動多感官,不僅依賴眼睛,有時還要用聽覺、觸覺、嗅覺、味覺。三是美術作品是靜止的,但是自然風光是處在動態之中的:它有四季的變化,有每天的朝夕,有氣候變化。
四、新課標對評價機制的要求
新課標指出,評價不僅是促進學生在美術學習方面的發展,也能幫助教師改進工作。突出不只是看美術作業,還要看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的表現:美術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進一步明確應采取多種評價方式:一是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價、座談。二是評價的結果是:分數、評語、評語與等級結合。三是 對美術作業:創作構思、表現方式、技能。
評價,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實踐,沒有積極的實踐,固守幾種傳統的評價方式(例如只會打分),不會給美術教學帶來新鮮血液。
現在,許多教師還是對作業評價感興趣,對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的表現評價不夠。他們在評價改革中步履艱難,認識還停留在對知識和技能的評價上,沒有認識到評價包括對學生在美術學習中與人合作、參與程度,甚至在其他方面反映出來的問題。沒有認識到評價是課程的組成部分,課程改革當然也包括評價的改革。
五、建議
在教學中,最大限度地對學生學習活動進行關注。面向全體學生, 探索有效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獨立思考、形成創意的學習氛圍,多給學生感悟美術作品的機會, 引導學生關注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運用影像、游戲等多種方式,提高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培養學生從小事做起,持之以恒的學習精神等。
總之,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教學活動必須圍繞學生的學習活動開展,真正體現美術課立足于學生的學習,不斷提高美術課教學質量。
篇2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數學素養;困境;對策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的基本理念是:“構建共同基礎,提供發展平臺;提供多樣課程,適應個性選擇;倡導積極主動、勇于探索的學習方式;注重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與時俱進地認識‘雙基’;強調本質,注意適度形式化;體現數學的文化價值;注重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整合;建立合理、科學的評價體系?!钡珎鹘y的數學教學,基本上是教師唱“獨角戲”,課堂上“滿堂灌”,圍繞一道題教師能講很多種解題方法,而忽略了學生的主動參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講的時間多,學生思考的時間少,教師給予的多,學生主動探索的少,學生完全處于被動地位。對學生來說,數學的學習就是要死記一些解題方法,是枯燥乏味的,完全體會不到數學的文化價值,也很難形成數學素養,這樣很難適應新課程標準對學生提出的要求。因此,筆者結合自己近年來對新課程理念下數學教學的體會,談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更新教學理念,變“會教”為“會學”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應只限于接受、記憶、模仿和練習,高中數學課程還應倡導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閱讀自學等學習數學的方式。這些方式有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在教師引導下的‘再創造’過程?!币虼?,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重“教”,還要注重學生的“學”,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數學的教學不僅要教給學生數學知識和解題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學會思考。對于一類數學題,可能有多種解答方法,教師在教給學生基本的解題思路以后,要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別的解題方法,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掌握解題技巧,學會思考,學會運用。例如,在講完函數的基本性質時,可以舉實例讓學生自己思考,例如“已知函數y=x-2,(1)它是奇函數還是偶函數?(2)它的圖象具有怎樣的對稱性?(3)它在(0,+∞)上是增函數還是減函數?(4)它在(-∞,0)上是增函數還是減函數?對(3)(4)問的解決實際上為偶函數在對稱區間單調性的關系揭示提供了一個具體示例。接著可安排如下訓練題:(1)已知奇函數f(x)在[a,b]上是減函數,試問:它在[-b,-a]上是增函數還是減函數?(2)已知偶函數f(x)在[a,b]上是增函數,試問:它在[-b,-a]上是增函數還是減函數?(3)奇、偶函數在關于原點對稱區間上的單調性有何規律?”這樣層層設問,步步加難,把學生思維一步一個臺階引向求知的高度。
二、多種教學形式相結合,變“被動”為“主動”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指出:“高中數學課程應注重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這是數學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人們在學習數學和運用數學解決問題時,不斷地經歷直觀感知、觀察發現、歸納類比、空間想象、抽象概括、符號表示、運算求解、數據處理、演繹證明、反思與建構等思維過程?!币虼耍诮虒W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多種教學形式相結合,注重提高學生的主動性,以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教學中來,發展其感知、觀察、歸納、想象、概括等方面的能力。例如,在學習了等比數列基本知識后,為了加深學生對等比數列概念和性質的理解,可設計一個常規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已知,等比數列{an}中Sn=16,S2n=64,求S3n=?問題1:能否利用等比性質,即:an=am?qn-m(n≥m),將am后面的項轉化為a1,a2,…am表示,溝通未知和已知的聯系?問題2:由題意易求此數列的依次的每m項的和,這些和看做一個數列,是什么數列?能否將問題轉化為一個新數列求項的問題等等。通過上述方式,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探究問題的解決方法,一方面讓學生將知識融會,進一步理解知識及內在聯系,另一方面也要讓學生學會根據問題的特點,學會從多角度思考、聯想,尋找各種思路,有助于培養思維的廣闊性和探究問題的良好習慣,增強其自主性。
三、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變“枯燥”為“生動”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指出:“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睌祵W來源于生活,并對生活起指導作用,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根據生活和生產的實際提出問題,創設實際問題情境,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學習的現實意義,認識到數學知識的價值,這樣也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在我們身邊有許多數學問題,如福利彩票中獎概率的計算、貸款利率計算、銀行分期付款、商品打折、最優化等經濟問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將現實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和能力、數學文化發展史中的史料、數學教材中的數學內容等多方面的數學素材自然結合,使數學教學能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結合,不僅能增強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同時,也能體現數學課程的文化價值,使學生把學過的數學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四、科學合理評價,變“重結果”為“重過程”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指出:“高中數學課程應建立合理、科學的評價體系,包括評價理念、評價內容、評價形式和評價體制等方面。評價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數學學習的過程。”高中數學學習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時,要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使評價標準以及評價主體多元化,關注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鼓勵學生要學會思考、學會學習、學會探索。評價體系要體現對學生主體性的尊重,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人民教育出版社.
篇3
高中數學課程改革的目標和核心也就是做到提高全民的素質,能夠注重創新意識和社會實踐能力的改革來自于社會進步的需求,有壓力才有動力。我國的課程改革情況下,在進20年間的數學課程一直保持著穩定的態勢,只有一些內容上的調整,變化一直不大。這樣也就使得教師們積累了很多的經驗,這樣教給學生知識更便于學生吸收,但是這樣一來也有不利的方面,那就是初中和高中的數學課程共性太多,沒有新意。
二、目前的高中數學課程改革的現狀和困惑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改革和高中數學課程改革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根據義務教育的思想思路在高中數學課程改革上進行全方位的突破,高中數學在新課程標準要求上有了很大的調整,改革就是要改變當前的問題重建符合時代要求的新的數學模式。但是從目前的響應來看,想要進行新的課程改革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高中數學的課程改革還在解決問題階段,高中數學改革繼續延續義務教育的改革方式和內在思潮。主要意見有:
1.推理證明
新課標的最顯著特點就是把數學證明淡化,為什么要這樣做是因為數學推理證明過于顯得形式化,不受學生們的喜歡,淡化是為了讓學生學習數學能夠更通俗易懂,便于理解掌握??偟膩碚f,就是開拓學生們的眼界,培養自主探索能力、觀察能力和實驗實踐的能力等。
2.學生們學習方式的改變
學新課改倡導的是學生們的自主能力培養,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主動性和對新知識的探索興趣的培養,老師在這一階段就是一個輔助的伙伴,用一些教學手段積極引導學生的自主能力,讓學生們體驗到數學的奧妙,但是實驗教師就反映過實驗課上學生們很自動的學習知識和做實驗,動手能力變強,但是卻不積極動腦思考了,學生們還是沒有真正的參與到教學當中來,還是存在少數同學抱著湊熱鬧的態度去學習。這一點上在高中數學新課標上就沒有得到明確的解決。
3.學習負擔方面
數學學科是很費神的,要有較真的心性去解決數學問題,當然也需要很強的耐性,數學題反復出現也是常有的事,數學是一個非常系統性的學科,所以學習數學學科的同學就會在心理上和作業上有很大的負擔,對于頭腦反映慢的同學和不太擅長數學的同學更是覺得吃力,新課標的知識和以前的高中知識現在很多高中在同時進行,增加的新內容學生要學習,對于以往的被刪除的內容目前也要學,最重要的是現在的高中生弄不清考試到底考什么,怎么考。這樣讓教師也很難下手教學生,學生學得吃力,教師教的也吃力。
三、高中數學教師應對新課改的策略和方法
雖然現在的高中數學新課改眾人議論紛紛,但是就高中數學新課改的理念和新課改的方向還是很符合我國國情的,是針對我國的數學教學弊端進行改革的。具體的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點工作來應對目前惹人爭議的高中數學新課標改革。
1.教學理念、教學角色都需要轉換
原先的課程教師還是根據自己習慣的教學方式進行傳授知識,可是現在的高中新課改的轉變就使我們要把原先的教學模式摒棄掉,把一些有多年經驗的老教師的教學方式改變了,這就是改變角色,課堂上讓學生作為主體地位,學生來將,發表自己的意見,學生的學習不能只以書本為基本,要開闊眼界,多利用多媒體先進技術,教師不僅僅是輸出信息,而是也是學習的一員,要讓學生和學生之間,教師和教師之間變成互相交換的關系。
2.研究新課改的新課程,不斷提升教師教學能力
教師在接受新課改教學方式后,應當充分理解和研究出新課改的高中數學教學方式,和深入掌握新課改的教學內容。每一個教師都要有責任有義務的自主學習、實踐和對新課程的反思,不斷的探索和發現新課改中屬于自己走的一條教學導入,真正適應新課改的高中變革。
四、總結
篇4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創新
高中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教育事業的重中之重。而數學這一門學科課程在教育事業中有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高中教育階段中的數學課程。新課改下的高中數學教學,明確地指出,要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創新能力,創新能力在數學課程的學習中非常重要,主要體現在學生在數學課程的學習中對數學問題進行獨立的分析與思考,提出自己的設想。
一、教師要加強學習轉變教學觀念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地規定了課程改革中的一些基本概念。高中數學教學中的課程設計、課程性質、課程內容標準以及課程目標,更加明確新課程改革中的方向高中數學在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要深入的分析與研究新課程改革的作用與意義。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新課程改革中的標準與要求,把握新課程改革下高中數學教學在一些事項上發生的變化,要加強對數學理論知識的學習提高自身在數學學科中的知識水平以及教學水平,轉變傳統的數學教學觀念結合數學教學中的實際狀況,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化時代的來臨,我國在教育事業中面臨著教育現代化的挑戰以及教育國際化的挑戰。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高中數學教師必須不斷提升自己在教學中的能力與水平,增加自己在數學學科中的知識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轉變教學觀念。高中數學教師在轉變教學觀念的同時,還要將傳統教學觀念中的一些好的東西保留下來。例如,重視高中數學學生基礎知識的教學、注重計算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等一系列內容。高中數學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主要就是充分的了解與認識到高中數學教學在新課程改革中的目標以及理念,了解自己在新課程改革下高中數學教學中的作用高中數學教師不僅僅只是高中數學課程的實施者與數學知識的講解者,還是高中數學課程的研究者與學生在學習高中數學知識中的指導者。新課改下的高中數學教學,要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教學的目標高中數學教師要想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就需要提升自己在高中數學課堂中的教學能力篇定出與之相對應的教學策略,開展一些相關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對于數學課程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在數學課程學習中的積極主動性運用科學合理的方式培養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創新能力。
二、完善教學方法適應新課程改革
1.高中數學教師在新課程改革中面臨的挑戰
新課程改革始高中數學教師帶來的最大挑戰,就是要求高中數學教師要具備學生意識、問題意識、開放儀式以及課程意識。新課改之前,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重視的是對數學教材中的內容進行講解,只具備授課意識、教材意識、將數學教材當作數學課堂中的教學主體,只重視對于數學教材中的知識點進行講解,對于標準答案非常的看重膽是新課程改革之后,明確的提出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當將學生作為教學中的主體,充分尊重每一名學生的個性。高中數學課堂的教學中也不能再是老實在講臺上面講而學生在下面聽這一種單一的教學模式,教師應當重視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調動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積極自主性,更多地參與到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結合高中數學課程中的教學目標與教學理念掌生自身所具備的個性特征與學習狀況,尋找一種能夠符合新課程改革下高中數學教學標準與要求的一種教學方式。
2.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動力。高中數學教師應當針對學生的好奇心,利用一些學生感興趣的一些數學問題,培養學生在數學題目解析中的創新興趣,激發學生對于數學問題的求知欲以及解析興趣,讓學生們保持對數學知識學習的興趣,活躍學生在數學課程中的思維,對一系列數學問題提出新的質疑,然后獨立自主的對數學題目中的疑問進行解析創新出不同的解析方法。高中數學教師應該適當地滿足學生的好勝心,培養學生在數學課程學習中的創新興趣。例如,教師可以在數學課堂上開展一些數學競賽、故事演講等教學活動鼓勵學生們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找到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之間有所聯系的地方體驗教學活動給他們帶來的那一種成功的喜悅在相互交流、競爭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高中數學教師可以有效的利用數學這一門學科課程中所蘊含的美,培養學生對于數學課程的學習興趣。例如,方法美、意境美、語言美等。教師在教學中要盡量采用色彩美與線條美來刺激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切實的感受到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美使學生們在感受數學學科中美的時候產生想要創造美的欲望使他們在數學學科中進行創新,保持一個持續的創新興趣。高中數學教師還可以利用一些關于數學的歷史故事、人物等對學生進行講解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不僅僅增加了學生對于數學學科的認識與掌握了數學知識內容還在很大程度上使學生保持在一個創新的狀態。
三、結語
學生的創新能力能夠有效地發現數學問題中存在的某種必然聯系以及數學問題內一些新的關系能夠在解析數學題目時想出不一樣的解析方式具有超前、超長等一系列特性。新課改下高中數學教學的主要目標就是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培養,提升每一名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創新能力提高每一名學生在數學課程中的學習能力,促進高中數學課程教學的發揮對于學生綜合素質以及教學質量的提升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劉錫鳳.淺談在數學教學中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篇5
數學課堂教學教學模式銜接整體把握高中數學課程,改變教學模式,重視學生,可以使教師站在一個制高點來處理問題,應對新課程的一些疑難,同時更是我們合理實效地實施課堂教學的有利保障。
一、重視初高中銜接問題
1.重視學習能力的銜接
目前,初中大部分學生進入高中之后都表現出極大的不適應,尤其是在學習能力方面尤為突出。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從幾方面加強對學生適應性能力的培養,對學生進行全方位輔導,引導學生探究、歸納、總結,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另外,在課堂教學中經常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探究交流活動,以提高學生善于思考、勇于鉆研的意識。
2.重視教學內容的銜接
高中的課程設置,是在初中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行的,作為教師應該重視到這種銜接,要充分了解學生在初中階段學了哪些內容?要求到什么程度?哪些內容在高中階段還要繼續學習,等等。比如,對于立體幾何中新增內容“投影”“三視圖”,以及“統計”“概率”等知識,學生對此并不陌生,如果我們教師不了解這些情況,還當作新知識一樣講解,學生肯定會覺乏味,這無疑不利于提高課堂的實效性。
二、重視選修與必修的教學內容的聯系
1.整體把握選修與必修內容的聯系,使兩者相輔相成
在必修1函數以及必修5不等式中的值域、最值等問題的處理環節,有些教師構造了不少復合型函數的最值問題,而實際上有些問題在選修系列中的“導數的應用”之后處理起來會很輕松,如果教師對課程做到整體把握,就不會做這些無用功,而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因此整體把握選修與必修課間教學內容的聯系,可以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在兩者的相輔相成中提高實效。
2.本著螺旋上升的教學理念,合理設計教學
螺旋上升的設計理念是新課程必修到選修的突出特點,也是整個新課程設計的一大亮點,了解到這一特征有利于我們合理實效地設計教學。比如,必修4中平面向量的基本內容、基本位置關系的處理方法為空間向量處理立體幾何問題打下伏筆,也為三角恒等變形、解三角形中正余弦定理的推導提供解決的方法和工具;而對于“斜率”的認識,更是體現了三個層次的螺旋上升,使學生對于斜率的理解逐漸得到完善。
三、重視課程改革總體目標
高中數學課程的總目標,是使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作為未來公民所必要的數學素養,以滿足個人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需要。
在課程標準中對“高中數學學習中學生應提高和發展的能力”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這些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在長期的數學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逐步培養、滲透和發展的。作為我們教師,必須要在新課程實施的每個階段不斷對學生進行各方面數學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要打破過去“老師教數學只教如何做題,學生學數學只靠做習題”的狀況。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努力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抓住知識的形成背景、生成過程,以幫助學生認識數學本質,開闊學生的數學視野,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站在課程改革的總體目標這樣一個新的高度,來整體把握和設計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把好能力培養這一關,這是課程改革的需要,更是社會新的人才需求的迫切要求。
四、重視高中數學課程的基本脈絡
作為一名高中數學老師,在實施教學之前,必須要對新課程下高中數學的主要脈絡有一個整體的把握,這是有效實施教學的第一步。統觀現行的高中數學課程,筆者認為主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函數,高中數學是在義務教育基礎上又進行了冪函數、指數函數、對數函數、三角函數等基本初等函數的研究,其中涉及他們的定義、圖像、性質以及基本應用。而函數與方程、函數與數列、函數與不等式、函數與線性規劃、函數與算法等等都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新課程中函數真的是無處不在。二是幾何、算法、統計概率以及數學應用,這些內容將中學數學課程的內容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彼此聯系,相互呼應,使得新課程的成員眾多但又和諧共存。
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思考、觀察、探究內容開展教學
思考、觀察、探究欄的設置,某種程度上為學生提供了積極主動、多樣的學習方式。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我們盡可能利用這些資源,放手讓學生去看去想去議,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學習交流。同時給學生多一些獨立思考的時間和自主探索的機會,以增強學生探究的好奇心,培養學生樂于鉆研、勤于思考的習慣,激發出學生潛在的創造力,讓學生在不斷探索與創造的氛圍中發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的價值。
六、多種教學模式的有機組合,合理設計課堂教學
新課程的課堂并不是所有的課都要進行探究、組織討論、進行小組交流,不能為了擺樣子就裝模作樣地探究。問題太難,不適合學生探究的展開,問題太易,又沒有必要進行探究。因此,教師要針對自己教學內容合理選擇適當的教學模式,也可以針對自己某個教學環節的需要進行臨時的設計。切忌圖熱鬧、華而不實的課堂教學,這樣的課也很難收到實效,對學生是一種誤導,對教育資源也是一種浪費。
總之,如何上好高中數學這門課,有需我們數學老師精心鉆研教材,創新教學方法,改變教學模式,根據每一名高中學生個性特色挖掘他們的數學潛能。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 新媒體環境 數學教育 教學目標 方法優化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新媒體的應用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的范圍愈加廣泛。針對教育體系而言,在新課改進程的推進之下,信息素養成為學生綜合素養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高中數學課程邏輯思維的嚴密性極強,一直以來都是教學重難點。應用新媒體技術在為高中數學教育提供創新教學模式的同時,帶來新的挑戰。探討如何在新媒體環境下實現數學教育方法優化,對教育而言有著極其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一、新媒體環境下的數學教育
隨著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它已成為繼紙質傳播媒介、電波傳播媒介及圖影聲像傳播媒介之后的第四種新型傳播媒體。在當前新媒體環境形勢之下,基于互聯網平臺進行信息傳播已極為普遍,互聯網相關信息技術在民眾日常生活和工作過程中的應用程度日益提高,主要特性為多媒體和數字化,同時具備極為便捷的實時交互優勢。
隨著新課改進程的不斷推進,高中數學教學理念、教學目標及教學模式方法都在不斷革新之中,其中教學目標已由人才甄選及選拔的傳統模式向培養學生綜合素養進行轉變,注重學生應用能力及創新思維培養。《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指出,高中數學課程應實現現代化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內容的有機整合,基本原則是有利于學生認識數學的本質。由此可看出,在當今新媒體環境之下,信息素養是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技術成為高中數學教育的重要工具,從而在提升學生智力因素的基礎上激發其情感因素。實現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課堂的常態化使用,對學校自身基礎硬件設施及教師教學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高中數學教育課堂教學優化目標
(一)教學內容豐富化。高中數學教育傳統內容主要基于教程課本及輔助教材內容之上,數學信息資源的應用存在一定空間和時間限制性。新媒體技術的應用有助于高中數學教學內容進一步豐富,增強其實時性、交互性及共享性。高中數學教育課堂教學的優化目標在于為學生提供更生動的數學素材和教育案例,以此拓展學生的思維模式及創新意識,在潛移默化的引導教學中鼓勵學生提高數學素養和信息素養。
(二)教學模式創新化。高中數學課堂傳統教育模式依賴于教師的傳授型授課模式,主要通過板書講解實現教學目標。但就高中數學課程而言,教學難度更大,包括平面圖形、空間幾何及多維度模型構建等在內的教學內容成為備課難點。新媒體技術的應用不僅能為高中數學教育提供全新的教學模式,還能通過創新化媒介的應用提高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改變傳統講授型模式,不斷增強學生的互動熱忱,從而強化其自主學習能動意識。
(三)強化以生為本的理念。隨著新課改進程的不斷推進,以教師為主體的傳統教學模式需轉變為以學生為本,生本理念需不斷更新。就高中數學課堂教育而言,學生應成為數學教學過程中的主體,而非傳統教學模式中的被動地位,因此,數學教學的優化目標應集中于發揮學生在實際教學中的主體性作用。在當前新形勢下應用新媒體技術并非形式層面的教學手段優化,而需要從學生實際能力水平和需求方向著手,在教師的指導下收集和選擇有效的教學信息,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的同時增強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三、優化高中數學教育方法的有效策略
(一)創設數學教育情境,提高學生參與興趣。在高中數學教學階段,數學課程的邏輯性與嚴密性難度更大,因此很多學生在高中階段逐漸失去對數學學習的自信與興趣。實質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探討如何優化高中數學教育方法的目的在于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熱忱,提高學生參與興趣。傳統數學課堂教學模式過于單調和局限,較為強調立足課本的理論性知識學習,實踐性和應用性較為欠缺。新媒體環境下,教師可在備課環節中應用新媒體技術探索積極的引導教學模式,利用新媒體技術的數字化特性創設生動的數學教育情境,以此幫助學生融入課堂教學氛圍,引導學生優化思維模式。如在“平面向量”相關概念及內容教學過程中,可利用多媒體課件的制作設計相對應教學內容,將“有向線段包括起點、方向及長度這三個要素”的概念進行動態化表現,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體現“平行向量”相關概念及表現形式,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平面向量的空間坐標意義,從而更好地增強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數學邏輯思維能力。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有效應用,創設生動有趣的數學教育情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升其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的主觀能動性。
(二)創新數學教育思路,簡化教學難點。數學課程的邏輯性思維極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考量學生個體的數學知識水平的差異性,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發現數學課程的內在邏輯之美,通過對數學原理的有效掌握探索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以此進行數學思維內在規律的總結和拓展。新媒體環境之下,教師可應用新媒體技術不斷創新數學教育思路,引導學生建立開放性思維模式。如教學“立體圖形”這一課程章節時,傳統教學模式主要是在平面上進行空間立體圖形作圖,通過虛線表示其空間立體感,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空間意識建立,學生對立體幾何的相交線及相鄰面等內容的掌握依然是教學難點。因此,可通過應用新媒體技術創新教學思路,改變傳統平面作圖教學思路,可通過播放立體圖形運動過程的動畫視頻幫助學生更直觀地增強空間立體意識和想象力,從而促進教學難點得到順利解決。
(三)增強數學邏輯感,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數學課程既包含極其嚴密的邏輯性,又囊括了創造性想象力,因此數學教育一直是高中課程的重難點學科。通過應用新媒體技術優化數學教育模式,有利于枯燥的數學原理生動化,抽象的數學理論形象化,艱深的數學邏輯簡單化,引導學生應用能動的探究意識突破數學教育難點。以高中數學“二面角”這一章節為例,關于二面角的定義,三垂線定理法,垂面法,射影法,平移延長線面法等解題方法均為教學難點,傳統平面畫圖解析方法不利于學生空間想象力的發揮,因此可應用新媒體技術設計多媒體課件,利用動畫、視頻等方式生動展現“二面角”這一課程章節的有關知識,引導學生應用空間想象力增強數學邏輯感,更好地歸納和總結二面角有關習題的解題規律,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構建全面的數學邏輯框架。
一直以來高中數學課程都是邏輯性極強的科學學科。在當前新媒體環境下,應用新媒體技術有助于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創新數學教育思路,加強數學邏輯感教育,實現高中數學教學內容豐富化和教學模式創新化,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枯燥的數學理論和深奧的數學原理,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從而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劉佳佳.談電教媒體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5,32:35.
[2]劉思.新媒體背景下,高中數學教育教學方法的創新[J].新課程(下),2016,02:115.
篇7
關鍵詞: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教學問題
一、課堂教學概述
課堂教學作為教學形式中最為基本的形式,是讓學生能夠獲取更多知識的主要方式,是素質教育得以實現和發展的主要渠道。所謂的課堂教學就是學生和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所完成的教學內容。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情景構建的好,課堂教學質量就會提高,教師和學生的配合度也會隨之上升。反之則會造成課堂沉悶,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當前,在素質教育的要求下,輕松開放的教學課堂更為提倡。這就要求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教材、教法等等會影響課堂效果的因素。而課堂教學對于學生而言,不僅僅是在吸收新的知識點,而是對新知識從記憶、掌握到運用的發展。其中重要的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這就要求教師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對教材進行深入的理解和研讀,理清知識脈絡,明確教學過程中的重點難點,選擇適當的方法進行教學。想要課堂教學達到最佳效果,需要教師和學生的配合,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需要雙方相互促進、緊密配合,推動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掌握全局的發展,不僅要掌握新舊知識,還要處理好知識點難易的劃分。特別是數學這門學科,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化難為簡,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理解。并嘗試引導學生遵循前輩的軌跡,不斷地在學習和實踐過程中進創新。目前我們需要考慮課堂教學的現狀,從實際出發,適當的加入一些試驗下教學,使學生在思維能力以及觀察能力上不斷提升,真正的實現課堂教學效率提高,符合課堂教學現代化以及素質教育的發展目標。
二、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數學的新課標針對數學課堂教學提出了很多教學的方法,然而新課標在實踐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衍生了一些錯誤。走進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改革,正進行著走過場、搞形式的狀態。這種現象出現在高中數學教中,大大降低了高中數學課堂的效率。其中最典型的要數小組討論的課堂教學形式,在高中數學課堂探究中,使學生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沒有教師監督的情況下學生往往并沒有在討論與課堂相關的內容,只留下熱鬧空洞的繁華。在高中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這一理念的支持下數學課堂上的探究教學漸漸變多,但是究竟怎樣探究才是有效的課堂教學,則沒有統一的標準。還需要我們不斷地根據社會發展完善數學課堂教學。
三、針對現存問題的建議及策略
每一位數學教師都會在教學生涯中追求課堂教學的效果,上述的課堂教學狀況,多呈現出低效和無效的教學狀態。如何再能改變這樣的數學課堂教學狀態,需要我們不斷努力。需要重視數學課堂的交流,使師生感情更加融洽,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興趣。在新課程的影響下,教師開始逐漸注意改變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方式,但交流的方式仍舊有存在很大問題。其實所為的交流不僅僅的對話,而是要真正的理解學生,例如課堂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眼神交流。教師需要真正地了解高中生的學習狀態,掌握課堂上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針對性的進行數學課堂內容設計。除此之外教師需要不斷地在教學實踐中積累經驗,這有利于教師在課程安排上優化語文課堂在教學目標方面的設計,有利于使教學內容更生動、更能引起學生的積極性。教師想要提高課堂效果,積累課堂教學經驗是必經之路,沒有捷徑可走。
四、結語
就目前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來看,在課程改革中缺乏對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在實踐方面的指導。這主要可以概括為兩方面,首先教師的自身專業素養不夠,進而導致的一系列課堂教學問題。例如,目標空洞、課堂內容刻板無序、教師的講解無法讓學生理解等等。其次,學生的自主意識薄弱,缺乏參與課堂活動的熱情和對問題的探究意識。目前的高中數學課程教學低效的原因主要是課程理論的認知與實踐發展的不平衡性造成的。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問題暴露明顯的今天,我們需要堅持從實踐出發,并且不斷地在實踐中進行反思,不斷地完善課堂教學。基于以上原因,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應受到重視,需要快速的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完善課堂教學的不足之處。對于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低效的現狀,本文的研究還存在片面性,還需要進一步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實踐中進行深入的思考。
參考文獻:
[l]楊九俊.建設新課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105.
[2]《國家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制訂組.高中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4.
[3]朱恒杰.新課程有效教學疑難問題操作性解讀[M].教育科學出社,2008,4.
[4]數學課程標準研制組.數學課程標準(實驗)解讀.江蘇教育出版社[M].2004,3:367.
[5]高慎英,劉良華.有效教學論[M].廣東: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14.
篇8
【關鍵詞】大學數學;高中數學;課程改革;教學銜接
數學既是一門基礎學科,又是一門工具學科,為以后其他學科的學習打基礎,學好數學可以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邏輯分析能力等能力.高中數學是高中課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提供了作為未來公民所必要的數學素養,以滿足個人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需要.高等數學是理工類高等院校非數學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重要基礎理論課,一般在大一開設,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打基礎,對提高學生的素質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進入21世紀以來,由于計算機科學、數學、心理學的迅猛發展,引起了全世界范圍內的數學課程改革,我國自2000年6月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的指導下,對國外的課程改革進行了認真研究,并對國內的現狀做了詳細調查,征求社會各界意見后,于2003年4月出版了《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高中課標》).高等數學的教學大綱雖然會根據學校的不同要求而略有差異,但總體上還是能保持較好的一致性.本次比較研究參看的是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蘭州理工大學、華北電力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安徽工程科技學院等近十所高校的《高等數學國家級精品課程教學大綱》(以下簡稱《高數大綱》),筆者在研學《高數大綱》的同時,與《高中課標》進行了比較分析,以期對我們共同研究高中數學與高等數學的教學銜接有所幫助.
一、課程目標的變化
從四個方面對《高中課標》與《高數大綱》的課程目標作對比,具體如下所述:
1. “雙基”仍然是課程的主要目標
重視基礎知識教學、基本能力的培養是我國的優良傳統,所以從高中數學到高等數學中“雙基”仍然是課程的主要目標.新時期《高中課標》中的數學課程“雙基”并不是不變的,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的發展也影響著數學課程的發展,算法、數據處理、統計等內容逐漸加入“雙基”.在《高數大綱》中主要是對一些內容的難度及要求的調整,沒有加入計算機與信息技術方面的內容.
2.對過程性目標的態度不同
高中數學課程改革以后對數學本質的認識發生了變化,人們更多地把學生的數學學習看作一個經驗、理解與反思的過程,所以《高中課標》更加強調過程性、體驗性目標.高等數學課程沒有跟隨基礎教育新課程的改革而進行課程改革,還是延續了以前的教學要求,所以學生容易對課程中的概念、結論等產生的背景及應用困惑.因此對上述銜接問題有必要在高等數學的重要知識(微積分)教學中,貫穿一些有趣的數學史故事,讓學生了解相關知識產生的背景、應用,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3.對數學的人文價值重視程度不同
世紀之初,科學的理性與人文精神的對立引起了一些思想家的擔憂,甚至一些人把它視為現代文明的嚴重威脅,因此倡導把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統一于現代課程之中,作為理性精神代表的數學課程,因為人文精神的融入而表現出濃厚的時代特征.《高中課標》把對數學的認識延伸到科技、文化哲學及美學,以幫助學生形成一個正確的數學觀和世界觀.《高數大綱》并沒有對數學的人文價值給予充分的重視,不能體現數學美學的意義,難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數學觀和世界觀.因此對上述銜接問題,可以開展活動,組織學生自己利用計算機或圖書影像資源自主發現、總結、討論數學美學的意義,開展辯論賽以幫助學生形成批判性的思維習慣,把人文精神融入到數學課程中.
4.數學課程的教學方式不同
通過《高中課標》總目標可以看出,《高中課標》把“個人發展的需要”放在首位,理念第七條主張要“強調本質,注意適度形式化”,“把數學的學術形態轉化為學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態”,將數學教育的價值置于數學課程本身的價值之上,將“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放在中心位置.《高數大綱》沒有涉及以“學生發展為本”,基本上延續了以前的數學教學觀念,以教師為主,教材為本.因此對上述教學方式的銜接問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形成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互幫互助、互相討論進行學習,說出他們所理解的數學知識,發展數學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強調數學的本質.
二、課程內容的變化
1.課程內容的比較
《高中課標》是為進一步提高作為未來公民所必要的數學素養,以滿足個人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需要,所以高中數學課程內容的選定遵循“最需要、最基礎、可接受”原則.《高數大綱》是為培養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高質量專門人才服務的,通過對比可發現高中強調的是數學中基礎的、內容容易接受的、知識范圍比較廣的,而高等數學是根據專業不同有所側重的,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打基礎.兩部分內容要求如表1所示.
三、課程評價的比較
《高中課標》與《高數大綱》具有一定的連續性,它們都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基礎技能和各種能力的評價,認為數學課程的評價目的是在全面了解學生數學學習情況、改進教學的基礎上,促進學生下一步的發展.《高中課標》中對過程性、體驗性目標的提出,評價部分也重視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并給出具體評價要求,把多元化的思想擴展到評價主體、方式、內容、目標多元化上,滲透了評價改革的新思路.《高數大綱》通過平時的表現和最后的考試來評價高等數學的學習情況,平時表現包括對學生觀察、課堂提問、平時作業.因此如何更好地銜接,大學課堂可以學習高中先進的評價理念,重視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并制定明確的評價標準.
四、小結
從以上比較可以看出,《高中課標》正朝以人文本的方向發展,注重把課程與學生現實生活和知識背景聯系起來,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思考、互相合作,使他們獲得數學學習的方法,擴寬了數學的知識面,注重數學知識背景的學習,加深了學生對數學的理解與應用.首先明白《高數大綱》課程的性質發生了變化,應該在注重“雙基”的同時,強調過程性、體驗性目標,提高對數學的人文價值重視程度,加強學生的中心地位,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并規劃人生.
另外,《高中課標》與《高數大綱》相比,在結構體系上不同,具體表現在:在《高中課標》前言中涉及課程性質、課程的基本理念和課程設計思路,而《高數大綱》前言只有課程性質、目的與任務;《高中課標》中的課程標準在《高數大綱》中稱為教學目的;《高中課標》的內容分為五個模塊(必修課)與四個系列(選修課)及數學探究、數學建模、數學文化,《高數大綱》中根據內容要求分為要求掌握和閱讀部分(帶*號);《高中課標》的實施建議部分包括教學建議、評價建議與教材編寫建議,《高數大綱》中對應的內容為教學應注意問題與教學評估.
【參考文獻】
[1]孫名符,謝海燕.新高中數學課程標準與原教學大綱的比較研究[J].數學教育學報,2004(2):63-64.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3.
[3]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編輯部組織編寫.中學新課標資源庫數學卷[M]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04:14-32.
[4]郭鏡明.同濟大學高等數學國家級精品課程.高等數學課程專區,2003:[2013.6.18].http:///details?uuid=ff808081-284d0365-0128-4d06ed12-6eff&objectId=oid:ff808081-284d0365-0128-4d06ed12-6f00.
[5]上海交通大學數學系編.上海交通大學高等數學教學大綱,2002:[2013.5.12].http:///course/gskc/category.asp?name=2&secondName=18&thirdName=21.
[6]田振際.蘭州理工大學高等數學省級精品課程.高等數學課程專區,2004:[2013.7.29].http:///details?uuid=ff808081-21e7ff8b-0121-e80051af-2bb3&objectId=oid:ff808081-21e7ff8b-0121-e80051af-2bb4.
[7]楊玉華.華北電力大學校級精品課程.高等數學課程專區,2005:[2013.7.29].http:///details?uuid=ff808081-230c42a6-0123-0c4338d8-77c4&objectId=oid:ff808081-230c42a6-0123-0c4338d8-77c5.
篇9
一、初、高中生常用數學學習方法與習慣
初中課堂教學模式多以“創設情境—探究問題—反思問題—解決問題—訓練提高”展開,故而初中生多以教師為中心,習慣于教師的傳授,大量的同一知識或同一題型的模仿與訓練,對知識的認知停留在簡單理解上。高中數學基于知識本身的特點,有些知識無法從實際生活中找到例子,有些知識是從數學知識內部結構演變而來的,故而從一開始高中數學就體現出邏輯性強、定理嚴謹、概念抽象等特點;另外較初中而言,高中數學題型多,解題方法靈活多變,計算繁冗復雜,這些特點使得高中數學的學習憑簡單的記憶是行不通的,它在能力與思維方面對學生都有較高的要求,也即高中數學學習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獲取知識,養成自主學習習慣,學會多層次、多角度地分析問題,揭示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學會尋找知識與知識間的關聯。初中數學學習多以記憶、模仿為主,而高中數學更多的是概括與推理。由于初中知識難度低,要求不高,任務輕,教師有充分的時間對知識進行重復,故而即使只聽教師的傳授,也能取得較好的成績;而高中階段由于知識結構、要求、數量上的不同,教師無時間對知識進行簡單的重復,故而要求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復習,自學、看書、自主分析思考的能力;不僅要求記、背有關公式或定理,還應重視數學概念本質的理解。
二、初、高中生數學學習方法與習慣的不同
在《數學課程標準》中,兩個不同階段對課程性質的要求不同,初中課程性質是指“數學課程能使學生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和推理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高中課程性質是指“提高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維,發展智力和創新意識具有基礎性的作用?!薄案咧袛祵W課程有助于學生認識數學的應用價值,增強應用意識,形成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顯而易見,無論在“理性思維”方面,還是在能力要求方面,前者用的動詞是“培養”而后者是“形成”。在新華字典中,“培養”指的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長期教育訓練”,“形成”指的是“通過發展變化而成為某種事物或出現某種情況”,顯然“形成”的目標要求高于“培養”,從某些角度上可認為是一種遞進的關系。這就必然造成在課程設置上產生不同的特色。如初高中對統計中的平均數、眾數、中位數都有要求,初中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是“理解平均數的意義,能計算中位數、眾數、加權平均數,了解它們是數據離散集中趨勢的描述”。呈現的例子如:
某公司有15名工作人員,他們的月工資情況如下表。計算該公司月工資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并分別解釋結果的實際意義。
高中課程標準對本部分的要求是“能從樣本數據中提取基本的數字特征(如平均數、標準差),并作出合理的解釋”,“會用樣本的基本數字特征估計總體的基本數字特征”,“體會統計的作用和基本思想”,“體會統計思維與確定性思維的差異”。呈現的例子如:人教版必修3第72頁中的例子,題面提供一樣本數據的頻率分布直方圖,要求在這頻率分布直方圖中估計眾數、中位數、平均數,并對調查的總體作出描述。
對比以上兩個例子不難看出:前者是從幾個具體的樣本數據中算出眾數、中位數、平均數,是一個直觀的代公式求解的過程,是具體的、形象的、直觀的,其語言表達通俗易懂,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后者是在無具體樣本數據的情況下,在一樣本數據的頻率分布直方圖中的估算,是一個概括抽象的過程,求出數字也許并不太難,但要理解它卻有一定的思維量。前者是文字的理解公式的簡單應用,而后者必須是對概念所刻畫的本質的理解;前者強調記憶,后者強調推斷、總結。二者之間橫跨著一個從形象到抽象,從表征到內涵的升華過程,也體現了初中數學形象性和高中數學抽象性的區別,從而從一定層面上體現初、高中數學學習方法和習慣的不同要求。
又如在函數概念的教學中,初中講的是兩個變量之間的一種關系,而高中是以集合形式給出的一種對應關系;將初中中兩變量的取值范圍內化為高中中的定義域、值域,變量的各個不同值內化為集合中的不同元素,進而再用描述性的語言表示出來。這中間的演變絕非形象的過程,更非死記硬背能夠套用的。
從以上兩個例子可看出,初、高中生數學科學習方法與習慣存在本質的不同,從初中到高中是一個質的飛躍。
三、幾點建議
第一,教師方面,對高一剛入學的新生,在教學進度允許的范圍內盡量放慢教學速度,堅決貫徹“螺旋式上升”的課程理念,杜絕對知識要求的一步到位的老做法。關注初高中生學習方法與習慣的差異,在傳授新知的同時,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與習慣。如在集合、元素的教學中,教師不但要多舉些學生身邊的例子加強對概念的理解,還應抽象概括描述概念,做到既體現概念的表征,又挖掘概念的內涵。第二,學生方面,強調“四先四后”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即“先預習后聽課,先復習后作業,先分析后解題,先理解后記憶”。只有師生共同關注初、高中生數學科學習方法與習慣的不同,采取積極應對的態度,才能消除學生的厭倦、畏難情緒,增強學習信心和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達到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篇10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高中數學;優勢;注意事項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注重現代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有機整合,其在課程基本理念中明確指出:“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正在對數學課程內容、數學教學、數學學習等方面產生深刻的影響,高中數學應當加強數學教學內容同信息技術的結合,這不僅有利于借助信息技術呈現以往教學中難以呈現的課程內容,而且有利于學生實現對于數學本質的更好認識。”那么,現代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有何顯著優勢?教師在使用過程中又當注意哪些具體事項呢?以下,筆者將圍繞兩個方面展開研究。
一、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優勢
1.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激發學生學習高中數學的興趣
現代信息技術一改以往教師單純依靠口授進行知識講解的單一教學模式,使得課堂整體上呈現更加靈活多樣、多姿多彩等特點,而且其本身兼具的直觀性、立體性、形象性特點還可以帶給學生強烈的視聽感官效果,這都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誘發與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及熱情。
如,在“函數的概念和圖象”這節內容的課堂導入中,教師可以別出心裁地利用現代信息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演示顯微鏡下流感病毒的快速分裂過程,并在動畫的結尾處向學生展示流感病毒分裂次數同其分裂個數這兩者之間的函數關系式。如此,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不僅有利于實現新課的巧妙導入,而且有利于在最短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誘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關注度以及濃厚的學習興趣,很顯然,這將為接下來數學教學活動的展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幫助學生深化對于知識點的認識與理解
現代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的運用在幫助學生深化對于知識點更好認識與理解的同時,切實提升其實際學習效果與質量。如,在“隨機事件及其概率”這節內容的教學中,受時間與材料等多重因素的限制,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很難真正重復進行多次的探究實驗。也正因為如此,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就成為模擬實驗進行探究的有效途徑。以拋擲硬幣,研究其正面、反面分別出現的頻率為例,剛開始,通過現代信息技術進行的模擬實驗中,硬幣出現正面與反面的頻率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可是隨著次數的累計增加,特別是400次之后,硬幣出現正面與反面的頻率逐漸趨向接近,并大致穩定在各自50%左右。如此,借助現代信息技術進行的模擬試驗就將原本抽象、復雜的事物簡單、直觀化,為幫助學生實現對于“隨機事件及其概率”這一數學知識點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二、高中數學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注意事項
隨著新課改的大力推廣與提倡,眾多高中數學教育工作者紛紛走上了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道路,但由于方法不得當,其很容易走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誤區。
因此,我個人認為,要想切實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最大優勢,以此改善高中數學的教學效果,一線教師必須從數學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主觀認知情況出發,注重現代信息技術的實用性,真正做到根據內容確定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形式,切不單純考慮現代信息技術課件的美觀性與多樣性,其后果只能是喧賓奪主,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也不能貪圖現代信息技術大容量的傳遞特點,一味地將眾多信息灌輸給學生,這將導致學生因為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分析與思考,而導致他們很容易對現代信息技術所傳遞出的信息無法產生足夠深刻的印象與記憶,從而影響課堂學習效果。
總之,高中數學教師要想真正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最大優勢,必須牢記“從數學學科教學需求出發”這一原則進行多媒體技術等的靈活運用,避免僅僅以信息技術裝潢數學課堂“門面”,因為這其實也是變傳統的“教師灌輸”為“現代科技灌輸”的一種表現形式。
現代信息技術只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其實質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教師的課堂教學。因此,我們高中數學教師只有從自身的教學實際出發,有原則、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靈活運用,這樣,現代信息技術才能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真正發揮出其優勢與作用,并切實推動高中數學教育教學的更好進步與發展。
參考文獻:
- 上一篇:新生兒護理基本知識
- 下一篇:土地資源在利用中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