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學課程范文

時間:2023-04-11 22:35:0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統計學課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統計學課程

篇1

摘要:本文根據講授統計學課程中所總結出的經驗,針對非統計學專業統計學課程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統計學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以期能夠提高統計學課程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 :統計學;實驗教學;案例教學;多媒體教學

一、前言

在不列顛百科全書中,統計學的定義是一門關于社會經濟活動數量表現和數量關系的方法論科學,是收集、分析、表述、解釋數據的科學。它通過匯總的大量數據來探索規律,提高我們對事物的認識。統計學是教育部規定的財經類專業學生必修的專業核心課之一,統計學成為培養學生掌握經濟學基本理論和方法,夯實數學與經濟學基礎,熟練地運用計算機分析、處理統計數據,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一門重要課程。在現實生活中,統計學應用相當廣泛,以致于我們可以將統計學的范圍擴展為能夠用數據表示的現象。但是目前在非統計學專業的《統計學》教學中出現了很多問題,本文根據統計學課程在非統計學專業中的教學現狀進行了分析,針對出現的問題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法,希望能夠給《統計學》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一些建議。

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課程安排不合理

根據全國的非統計學專業的《統計學》課程設計的調查中發現,某些高校,在課程安排結構上存在不合理現象。例如某些高校,《概率論》與《統計學》安排在統一學期,或者《統計學》安排在《概率論》之前,還有些高校將《西方經濟學》安排在《統計學》之后。而《概率論》課程中的內容是學習《統計學》的基礎內容,《西方經濟學》課程的內容是理解《統計學》課程的前提。

2.課程教學模式不合理,學生難以理解

《統計學》課程本身就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及數學公式,這些概念及公式是統計學知識的基礎內容。但是,對于大多數非統計學專業的學生來講,數學功底較差,學習統計學就有著很大難度。另外教師在講授課程中,由于不注重教學方法,使得本身數學不好的同學對統計學的學習產生恐懼和厭煩感。另外,盡管統計學的應用可以說貫穿各行各業、方方面面,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是老師在課堂教學并沒有讓同學們感受到這一點,所舉示例都遠離學生們的學習工作生活,學生們自然對這個數學要求高、抽象思維強的課程毫無興趣,結果就是不想學習,最終結局導致統計學課程沒有學好,更談不上分析實際問題。

三、針對非統計學專業統計學課程中存在問題的建議

1.合理安排課程

根據各個學校的自身情況及《統計學》課程的教學特點,合理安排與《統計學》相關課程的先后順序,例如《概率論》安排在《統計學》之前,《西方經濟學》安排在《統計學》之前等。

2.多媒體教學在《統計學》教學中的合理使用

根據對我校學生的調查發現,學生對多媒體教學信息資源豐富性的滿意程度,結果顯示58.0%的學生對本校多媒體教學信息資源豐富性現狀滿意,說明大多數學生認為多媒體內容、形式、學習資源,整體效果的信息豐富性方面比較好,所以在《統計學》的教學中可以合理的使用多媒體教學。

3.開展案例教學與實驗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式

統計學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而學生們在學習了統計學中的很多理論之后,卻不知道自己學習的理論在什么情況下使用、怎么樣使用才能夠解決實際問題,因此開展案例教學與實驗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非常有必要。

統計學教師在傳授統計學課程的過程當中,應當先注意將案例與教學目標進行有機的結合,唯有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才能夠更好的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加強學生們對于統計學公式的理解能力,促進統計學課程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統計學的案例教學可以根據教學內容來指導學生們針對自己感興趣的日常身邊實際問題進行實踐活動的組織。例如說:在學習指數的過程中,可以指導學生們可以在高校校園當中調查學校食堂內飯菜的價格,編制高校食堂飯菜價格指數;或者在學習市場調查中,可以對大學生的手機月消費情況進行調查來得到大學生手機消費情況;再或者講授回歸分析中,可以指導學生收集班上同學父親身高和同學的身高,來計算在班級上的同學父親身高與子女身高的回歸線等等。

從教學實際考慮,統計學實驗教學可以利用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根據統計軟件包中的工具對統計學方法進行操作。通過這些訓練,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們將統計理論用到實際問題,提高動手能力。目前在高校講授的統計分析軟件主要有SAS、spss、Eviews 和STATA等,但是這些都是相對專業的統計分析軟件,非統計學專業的學生在他們的課程中是接觸不到的。很多高校也不會為了《統計學》一門課程再重新開一門統計軟件課程,所以實驗教學中可以考慮使用EXCEL軟件,這個被大家熟悉的且功能強大的辦公軟件。EXCEL 操作比較簡潔,功能實用,易學易懂,便于掌握,對于非統計專業的人員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非常合適,完全可以滿足一般統計分析的需要。在統計學的實驗教學中就可以將實例教學中得到的數據使用EXCEL軟件,得到分析結果。

四、結論

本文分析了統計學的教學中存在著課程安排不合理、課程教學模式不合理等問題,并針對這些實際問題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議,例如在教學中實施案例教學與實驗教學相結合,配合多媒體教學模式。現代社會“數據的增加呈指數型,數據分析的增加呈二次式”。當大量數據充斥在我們的周圍,如果不采用合適的方法去加以整理分析,那數據只能是一種意識空間的浪費,更不用提以此來拉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了。因此,統計學教育工作者通過合理的教學改革方法將枯燥、抽象的統計學理論更加讓學生們接受、理解,培養學生們的分析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唐志. 統計學課程考核方式改革的理論與實踐[J]. 高教論壇,2011,11:17-19.

[2]袁衛.機遇與挑戰———寫在統計學成為一級學科之際[J].統計研究,2011,11:3-10.

[3]曾五一,肖紅葉,龐皓,朱建平. 經濟管理類統計學專業教學體系的改革與創新[J]. 統計研究,2010,02:3-6.

[4]張朝暉.經管類專業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以莆田學院為例[J]. 科技和產業,2010,12:109-112.

[5]吳啟富.中國統計學課程建設發展沿革及存在問題[J].統計與決策,2012,03:48-50.

[6]張永林,鄭寶成,于建德. 論基于SPSS的統計學課程改革[J].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2,01:49-50.

篇2

關鍵詞: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統計學;教學改革

基金項目:江西理工大學2010年教學改革立項課題“非統計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2年3月13日

一、引言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如何推進獨立學院的改革與發展,培養適合市場需求的高素質勞動者和實用型技術人才,已成為當前獨立學院面臨的主要問題。獨立學院辦學機制靈活,其生源介于二本和高職之間,使得獨立學院不能套用其母體學校原有的教學模式,也不能照搬高職院校的教學模式,應尋求新的突破。經過十多年的高速發展,獨立學院已從規模擴張轉向內涵式發展階段,改革和創新課程教學模式顯得尤為重要。作為高等院校經濟類和管理類專業核心課之一的統計學,學生往往感覺公式多且學習難度大,學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學生學習后受益不大,實踐能力沒有得到很好的鍛煉。因此,本文將基于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分析目前統計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探討獨立學院非統計學專業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具體方法和措施。

二、獨立學院統計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1、統計學課程教學脫離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獨立學院培養目標定位在科學技術的轉化和知識的運用層次,因此統計學教學也應充分體現統計知識在現實經濟社會中的應用。而目前獨立學院統計學課程教學卻存在兩個誤區:一種是沿用母體學校的教學特點,比較重視統計理論體系以及統計方法的推導,側重統計推斷及各種證明;一種是重描述統計、輕推斷統計,大量課時用于統計調查、統計整理、統計指標、統計指數等等,傾向于高職院校統計學的教學特征。另外,現有統計學教材中普遍缺乏統計案例,即使有案例也比較陳舊,與現實經濟管理嚴重脫節,很難收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大部分學生學完統計學課程后對統計學的認知僅僅停留在概念層面上,在實踐中對如何運用各種統計分析方法解決實際的經濟管理問題缺乏感性認識,學生總感到統計學課程過于抽象,缺乏學習興趣。

2、與專業知識融合不夠緊密。統計學是方法論的科學,經濟管理類專業都開設了統計學課程。統計學在各學科上的適用內容是不一樣,比如會計專業更側重統計指標、指數的應用,而市場營銷專業更側重統計調查、統計預測等的應用。獨立學院與其母體學校的一個重要區別在于教學目標、教學模式、教學內容等都要充分體現其應用性特征,因此就要求統計學課程的教學也應當與學科專業緊密聯系起來。然而,目前各專業統計學課程的教學大綱、教學內容基本都一樣,沒有針對各專業特征而專門編寫的統計學教材和大綱,教學上也沒有體現統計學在各專業的應用特征。這直接導致了學生學習統計學后不知道這門課程在本專業中有何作用,甚至有部分學生認為統計學無用。

3、實踐教學內容不足。統計學的學科性質決定了它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而傳統的統計學課程教學大都是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不注重實驗課和實踐教學環節。即使有一些訓練也是手工的操作與運算,使得學生將大量精力用于繁重的手工計算中。由于統計數據大量性和復雜性,現代統計方法的實際應用已離不開各種統計軟件。而傳統的統計學教學中缺乏實驗課和實踐環節,使得學生很少接觸和操作各種統計軟件如Excel、Eviews和SPSS等,這最終將導致學生在今后的實際工作中不會運用統計軟件對統計數據處理和分析,使得統計的功能得不到充分發揮,學生難以滿足社會市場要求。

4、教學方法單一。盡管目前統計學教學手段在原來粉筆的基礎上加入了多媒體技術,利用多媒體教學所具有的信息量大、表現力強、準確度高等特點改善了傳統的教學手段,但教學方法上卻依然采用單一的灌輸式教學方法,老師只負責統計知識的講授,學生負責聽和記筆記。相比于案例教學法、PBL教學法、任務導向型教學法、小組討論式教學法等現代教學方法而言,學生在灌輸式教學方法中只是機械性的被動式接受,這不利于學生自主思考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5、學生學習難度大。統計學課程的特點是概念多且容易混淆、公式多且計算量很大。獨立學院學生相對于二本學生而言,其基礎較差、學習自主性較弱,而且經濟管理類學生大都為文科背景,其數學基礎較薄弱,在統計推斷內容的學習上顯得非常吃力;而且相當一部分學生在面對包含大量數學符號的公式和大量計算時會產生恐懼心理,這進一步減低了學生對統計學這門課的興趣,因此學生普遍反映統計學課程難學。

三、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下獨立學院非統計學專業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革

獨立學院統計學課程應當緊密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無論是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過程,還是教學方法上都應當充分體現統計學的應用性。

1、實施“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實踐教學”三層次教學模式。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是以市場上各種職業、崗位的實際需要為核心目標,更加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統計學教學模式應該采用“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實踐教學”三層次教學模式。理論教學是指教師利用黑板或多媒體在課堂上講授統計學基礎知識。實驗教學是在實驗室機房進行,它主要培養學生應用統計軟件分析問題的能力,講授統計分析軟件如SPSS的功能、操作方法以及分析結果解釋,利用統計軟件代替手工來處理復雜的統計分析過程,學生只需要掌握統計方法的基本思想,從而使學生從大量復雜公式演算中解放出來。實踐教學是綜合培養學生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選擇和設計合適的項目,讓學生自己去設計統計調查方案和問卷等多途徑收集數據、然后運用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并撰寫分析報告。這種全過程參與式的實踐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運用統計學知識和統計軟件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真正體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2、采用“分專業”教學模式。統計學課程的教學應當與學科專業緊密聯系起來,根據不同的專業制定不同的教學大綱,從教學內容、教學重點、教學案例等方面體現專業特色。例如市場營銷專業,在統計調查內容講授時,可以讓學生進行某產品的滿意度調查、售后服務質量調查等;講授時間序列分析時,可以根據某公司近10年的銷售額數據進行長期趨勢變動分析、季節變動分析等。再如,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可以結合某企業員工滿意度調查案例來講解統計調查內容,并依托員工滿意度調查數據來講解方差分析等統計推斷內容,也可以結合某企業員工績效評價來講解綜合評價體系。通過這種“分專業”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夠真正體會到統計學在本專業中的應用,能夠極大地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3、在教學內容上突出應用性特色。一方面加強實驗實踐內容的教學;另一方面突出實際工作中經常運用到的統計知識的教學。(1)刪去統計分析中的幾乎所有的數學證明,只給出統計分析方法的基本思路,以及各種統計分析方法的作用和特點,以利于學生“從總體上把握”和“從應用角度把握”相應的統計分析方法;(2)在實際應用中,數據都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因此,在以應用為中心的統計學教學中,要增加統計數據收集內容,尤其問卷調查部分;(3)刪除學生在實際工作中很少應用到或者已經是常識的內容,如指標分類、國民經濟核算等內容。獨立學院學生畢業后大都從事微觀企業方面的工作,國民經濟核算在實際中應用較少,且這部分內容在西方經濟學中已有涉及;(4)加大推斷統計內容的課時比例,如假設檢驗、相關分析、回歸分析、方差分析、時間序列分析等內容應重點講解,在教學中應突出各種推斷統計方法的作用,弱化它們的理論推導,重點在于各統計方法在經濟管理中的應用。

4、實施“課前任務―課堂講解―課后練習”的任務導向型教學過程。傳統的統計學教學往往都是從概念、作用、分類、意義等開始,教師花大量時間在這些概念的講解上,這種教學過程無法吸引學生注意力,容易導致學生疲倦,也使得學生缺乏獨立思考,被動地跟著教師學習。采用“課前任務―課堂講解―課后練習”的任務導向型教學過程能有效地避免傳統式教學的上述缺點。任務導向型教學要求教師精心設計課前任務,提示完成課前任務可能需要的知識點,要求學生主動地去思考問題的解決方法:一是可以提高學生興趣;二是可以引導學生主動思考,通過尋求問題的解決方法去主動學習;三是提高了后面內容的課堂教學效率。課前任務的設計要與課堂教學緊密聯系在一起,課前任務的解答過程中實際上就是課堂教學內容的講解過程。

5、突破傳統教學方法,大膽采用現代教學方法。獨立學院非統計學專業統計學教學方法應該大膽改革和創新,多采用案例教學法、任務導向型教學法、小組討論式教學法等現代教學方法。現代教學方法鼓勵互動式教學,通過案例分析、導向任務、小組討論等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統計學的教學過程中來,啟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讓教與學共鳴。

主要參考文獻:

[1]劉元欣,莊嚴.“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1.4.

[2]曾五一,孫蕾.關于進一步促進我國統計學發展的幾點思考[J].統計研究,2007.8.

篇3

統計學在學術研究、公司決策、國家制定方針政策、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等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其有獨立而完備的理論體系。它以數學作為基本工具,比數學更有實際用途,可以對生活中大量無序的數據進行分析,找出規律,從而為研究、決策提供基本的依據,它是其他學科的一切理論的基礎和來源。如何解決非統計專業學生學習《統計學原理》課程的難點問題,本文通過分析實際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實用、靈活的課程教學模式。

一、非統計專業《統計學原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的意識問題。學習《統計學原理》之前,學生心目中都會感覺統計學是一門枯燥、復雜的學科,而且和中學時的數學水平以及從未涉本文由收集整理及的高等數學密切相關,讓學生對這門學科存在異乎尋常的恐懼。(2)教師的問題。一是按部就班的按照學期初的授課計劃講授,不顧及學生的學習效果,只注重完成授課計劃;二是針對不同非統計專業的學生著重應當掌握的內容、方法不清晰,授課過程中缺乏對應專業的著重點。只講求量的積累,不追求質的要求。(3)教學內容問題。教學內容主要通過教材體現,教材的內容中涉及具體方法時的事例,還僅局限于很小的范圍,不能夠擴展到更大的社會經濟范圍。教材應向實用性方向完善,在名稱上可以叫做《統計實用技術》,其內容及結構體系以經濟統計學為主線,融入excel的應用技術。非統計專業的《統計學原理》課程,一般是作為專業拓展課程來開設的,周課時為4學時,總課時一般在52~68課時之間。致使學時少,內容多的矛盾亦越來越突出。教學內容偏重于理論知識的傳授,輕視實踐技能的訓練。這個問題在本科院校仍然存在,高職高專院校有所改變,但是還不夠徹底。(4)教學方法問題。灌輸式教學方式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是主講者,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5)教學效果問題。大多數院校的統計學原理考核方式仍然以答卷為主,許多學生沒有轉變固有的學習、思維方式,習慣于死記硬背公式、概念,應付考試,很容易造成高分低能的現象,無法真正反映學生對統計方法掌握的程度和具體應用的能力。

二、非統計專業統計學原理課程實用的教學模式

(1)在課程學習的第一節課,消除學生數學不好就學不好統計的顧慮。剛開始學習《統計學原理》接觸的主要是一些統計學的基礎術語,所以這時應當采用的教學模式是:強化記憶。這是學習后面內容的基礎。所謂的強化記憶,是從最開始的機械記憶——理解記憶——訓練有關題目加強記憶——反復記憶——牢固記憶,達到最終的完全記憶,也就是強化記憶。(2)基礎概況內容之后的學習,采用學生參與實際工作內容做為一種主要的教學模式,不再過于強調教師的教,而是強調學生的操作技能提高。比如,統計調查。在這個內容學習之初,由教師簡要介紹調查方案設計的有關知識點,給出思路,給出任務。需要學生按照程序來完成這個學習任務,由學生動手操作,進行調查問卷的設計,并真正到調查對象中去完成,整個學期的學習以這份調查為主線,接下來進行統計整理、統計分析、統計報表、統計圖、統計預測等一系列學習任務,并且將計算機的技術融入其中。這樣能夠鍛煉學生系統設計統計調查方案,而且也調動了學生學習統計學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獨立工作能力、社會交往能力。(3)在統計整理、統計分析等內容學習時采用先簡要介紹主要內容,然后結合學生完成統計調查搜集的第一手材料,給出任務的教學模式來完成學習。以任務為基礎的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有很大不同,強調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主,而不是以教師的講授為主。通過強調學生的主動操作,學生通過相互討論、相互協作,共同解決問題,以培養學生求知的欲望和科學的思維方式,進而取得較好的學習成效。(4)統計預測內容的學習采用突破書本范圍,結合實際案例討論的方法,理論聯系實際,理論聯系其他專業課程內容,解決實際預測問題的教學模式。能夠使枯燥的統計學知識變得更加有吸引力。(5)考核的方式改為上機完成或者一個學期實際系統完成一項調查、整理、分析任務,并最終提供一系列相關資料作為佐證材料。并將平時討論、工作的態度,紀律,與小組成員的協作能力綜合評價,給出這門課程的成績。

三、多種教學模式運用過程中需要解決和注意的問題

篇4

主干學科:應用統計學。主要課程:數學基礎課(分析、代數、幾何)、概率論、數理統計、運籌學、計算機基礎、應用隨機過程、實用回歸分析、時間序列分析、多元統計分析、抽樣調查、參數統計、統計預測與決策、風險管理等,以及根據應用方向選擇的基本課程等。

應用統計學專業主要包括一般統計和經濟統計兩類專業方向,培養具有良好的數學或數學與經濟學素養,掌握統計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能熟練地運用計算機分析數據,能在企業、事業單位和經濟、管理部門從事統計調查、統計信息管理、數量分析等開發、應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門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的高級專門化應用型人才。

(來源:文章屋網 )

篇5

因此,職業院校的統計學課程必然要進行改革,必須樹立新理念,把公式具體化,刪繁就簡,整合調整教學內容,采用項目教學或任務驅動教學為主導,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相結合,大力推動統計學教學的改革,以促進統計學在高職院校的發展,才能更好地適應職業院校的學生對于這門課程的學習和統計學在畢業生實際工作中的應用。

一、定位培養目標,指導課程改革

要進行統計學的教學改革首先要明確職業院校學生統計學原理的培養目標、培養對象、學科性質等多方面的定位,在此基礎上確定學科的內容。學科的培養目標既要符合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總體目標要求(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應用型技術人才),又要體現統計學科自身特點要求。

職業院校的各個專業在整體定位方面通常都是以培養技能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都是致力于為社會培養出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的擁有技術,能在一線崗位上工作的應用型人才。依照職業教育這樣的特點和大方向上的整體目標,統計學課程的教學目標必然要突出統計基本技能的培養,使學生具有掌握統計應用的基本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統計學是職業院校財經大類的專業基礎課程,這就意味著這門課程最大的作用就是為其他的專業課程到基礎,在學生進行專業實踐的過程中,能夠做到有效地應用統計學的基礎知識輔助專業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例如,物流專業中,統計學應用就十分廣泛。在倉儲作業管理中引入統計學知識,則學生在理貨的過程中能夠第一時間確定貨物的堆放方式,將時間的安排合理化,將空間的利用最大化。

二、統計學課程改革架構

首先,根據財經類和管理類課程的特點且考慮到學生實際應用,課程在確定架構時要相對減少理論知識的灌輸,更多地傾向于實際應用。可以將統計學這門課程進行重組,以模塊的形式進行教學,大致上可分成四個模塊:

(一)統計入門

這是對統計學知識中理論知識部分的講解,通常在普通教室進行,教師講授理論知識,并為學生設置問題,學生解決問題,計算答案。這類課程相對枯燥,為激勵學生學習,可將學生分成小組,進行競賽,比較任務完成的質量和速度。

(二)統計調查

統計調查是一個統計數據收集的過程,在財經類的專業當中,很多專業都需要進行統計調查,如市場營銷專業的客戶需求調研、市場占有率調研等等。這些調研是財經類專業學生的基本應知應會的知識,學生日后走上工作崗位,應用也十分廣泛,和基礎知識的枯燥乏味不同,是應用性很強的知識。這樣的課程,往往不能拘泥于在教室的范圍之內進行講解,可以把課堂移到校外,讓學生針對某個產品、某種現象等進行分組的調研工作,并計算出數據,撰寫出符合寫作規范、條理清晰、論據清楚、結果有應有價值的調研報告。

(三)統計數據整理

統計數據整理是指將通過調查得到的統計數據進行分類和匯總,讓這些數據從原本個性化的、凌亂的、沒有條理的狀態下轉變為系統化、條理化、科學化的轉臺,以得出反映事物總體綜合特征的資料的工作過程。

這個過程在財經類學生的專業工作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如在人力資源管理和選聘的過程中,人力資源工作人員首先要收集求職者的簡歷,每個求職者的簡歷各有特色,人力資源工作員要對他們的特點做整體的統計。例如,求職者的學歷、專業,工作經歷等等,用以確定是否錄取相應的求職者,并且求職者們普遍都有什么共性方面的缺點,以便日后對新入職人員進行培訓。

(四)統計分析

篇6

1.平時成績考核未發揮其應有作用

由于平時成績在已往的考核中只占大約40%的比重,比重過低,學生只要在期末閉卷考試中達到50分左右即可。課堂出勤率不高,學生認為遲到、早退、缺課即使考勤部分全扣,只要自己期末成績考及格,都可以通過考試,作業抄襲情況嚴重等問題,都是由于平時成績比重過低造成的,平時成績沒有發揮其作為平時考核的應有功能。

2.閉卷考試比重過高

閉卷考試的成績大約占總成績的60%左右,學生對期末閉卷考試比較重視,因此在課程結束后通常會花費大量時間進行復習準備,挑燈夜讀,廢寢忘食,這種突擊復習方式往往能夠在閉卷考試中奏效,有些平時不努力的學生也能達到相當滿意的分數。這種考核方式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掌握了統計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方法,但是過分的強調期末考試的重要性,培養出來的人才缺乏其他方面的鍛煉,如實踐應用能力等沒有得到很好的鍛煉。

3.考核內容過于理論化

不論是期末閉卷考試還是平時的作業,都注重統計知識的理論方面,很少有涉及諸如上機實習、社會調查、課外活動等實踐方面的內容,往往導致學生不會思考、不會創新,大大削弱了學生對統計學課程的學習興趣。而且,閉卷考試的內容,不論是客觀題還是主觀題,均是書本理論知識的再現,即使考試成績通過,也很難將書本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當中,理論與實踐不能很好的結合,這就大大削弱了統計學這門學科的價值。

二、改革后的統計學課程考核體系

改革后的統計學課程考核仍然包括平時考核與期末考核兩個模塊,作為傳統的閉卷考試方式我們不能摒棄,它對于學生系統的掌握統計學知識,掌握具體數據分析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改革后的考核成績比重做了明顯的調整,改革前平時成績占40%,期末成績占60%,改革后平時成績占60%,期末成績占40%。具體來說,在平時考核中,傳統的出勤、課堂表現、作業占平時考核成績的40%,除此之外,增加了上機實習、統計調研報告以及課外實踐活動的內容,并把該部分的成績比重提高到了平時考核成績的60%,著重強調學生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改革后的考核體系豐富了平時考核的內容,調整了平時成績與期末成績的比重,增加了實踐環節,更好地體現了應用型和創業型人才培養的需要,鍛煉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具體來說:

1.增加上機實習環節,培養學生操作能力

上機實習主要通過EXCEL軟件工具進行操作,當然有條件的也可以額外接觸SPSS的實習。在上機實習的設計上,力爭使每個學生都能較系統的掌握EXCEL在統計學中的應用,但應避免枯燥的操作介紹,而是要有針對性的要求學生結合問卷調查的數據和有關案例數據,運用EXCEL完成數據整理、數據分析及其結果的指標解釋。通過上機實習,使學生更直觀的學習軟件,培養學生利用統計軟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這種實踐性較強的訓練,對從課堂上學到的較抽象的理論和方法進行進一步認識,從而訓練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實際操作能力,為以后工作和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增加統計調研報告環節,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統計調研報告的撰寫是指學生通過選擇一個具有現實意義和可行性的課題,進行問卷設計和實地調查,通過數據處理和分析,最后撰寫出一份完整的統計調研報告。統計調研報告的撰寫,充分鍛煉了學生的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以及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力,培養了學生的思考能力、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為進入社會進行一些問卷調查或市場調查以及參加省級的學科競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學生的作品《以學生滿意度為導向的大學生課題研究和學科競賽成效調查分析》、《大學生幸福感調查研究》、《關于杭州地區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狀況的調查》、《對杭州市食品安全現狀的調查》等,充分反映了學生的文字組織能力和統計分析能力,達到了很好的統計實踐效果。

3.增加課外實踐活動環節,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課外實踐活動主要是指參加各類統計類學科競賽,主要包括校內和校外的。校內的有“EXCEL經營決策大賽”和“統計調查方案設計大賽”,校外的主要有省級的“大學生統計調查方案設計大賽”。通過參加學科競賽培養了大學生的創新精神,以及大學生的調研能力、數據分析能力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校內的選拔賽,再到省級的初賽、復賽和決賽,學生得到了充分的全面的鍛煉。因此,在平時成績中加入此部分具有很大的激勵作用,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提高學習效果。

4.改革原有的閉卷考試,充分考核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篇7

關鍵詞:高職院校;統計學;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李源(1982-),男,安徽無為人,銅陵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應用數學、統計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11.87 文章編號:1672-3309(2013)11-189-02

統計學(statistics)(或《基礎統計學》、《統計學》)是一門方法論和應用性學科,于2002年2月被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確立為經濟類、工商管理類專業的核心課程。在現實生活中,企業中營銷調研、財務分析與預測、生產控制,還是證券投資分析、風險管理與控制、金融衍生產品定價都離不開統計,同時統計還為國家和各級政府制訂計劃、政策和進行宏觀調控提供信息和依據。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統計知識在各行各業應用中越來越普遍。2011年,教育部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文件明確了“高等職業教育以培養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為主要任務”,部分高校的《統計學》課程教學在內容和模式上都在進行改革探索。力求減少經典、增加現代,在有限的學時內,使學生掌握的統計知識與技能與時代的發展同步。如南京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北師大、安徽大學等許多高校先后均進行了《統計學》教學體系改革,經過實踐檢驗已經取得了不少成功經驗。但高職院校與本科院校的性質、特點及人才培養目標不同,教學模式也不應相同,尤其對于地方高職院校統計學教學體系的改革還未有成熟經驗可供借鑒,所以,為了緊跟時代步伐和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圍繞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建立健全具有高職特色的《統計學》課程教學體系是目前高職院校統計學教師急需開展的一項課題。

一、高職院校《統計學》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一)重確定、輕反思,重占有、輕創新

我國高職院校《統計學》教材種類繁多,如:銅陵職業技術學院經管類專業采用大連理工出版社的《統計學原理》、蕪湖職業技術學院采用的是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的《基礎統計學》、池州職業技術學院選用的是東北財經出版社的《統計學原理》。但這些教材內容基本相近,其主要特點為“重確定、輕反思,重占有、輕創新”。實訓教學過分依附于理論課程的教學體系,使得實訓教學中,學生只是按標準的程序驗證原理和定律,教師和教材對所需的統計軟件、操作步驟、觀察內容、乃至實訓結果等均已詳細說明,且僅局限于本課程內容的實訓,而與其他課程(如金融學、經濟學、營銷學、會計學等)的橫向聯系較少,教材中實訓內容陳舊落后,不能體現現代科技發展水平。這樣的實訓,很難達到培養動手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的目的,創新意識的培養更是無從談起。這樣的教材在編寫時未能結合高職院校學生實際情況,嚴重偏離了高職人才培養目標。

(二)重理論、輕素能,重知識、輕方法

筆者調研部分高職院校發現,很多統計學教師在講授該課程時,采用“粉筆+課本+黑板”的傳統教學方式,利用現代教學媒體能力較差,只注重基本原理和計算方法,而不涉及統計學的應用背景和具體應用,結果使得學生對統計學知識學習效果事倍功半。在高職院校經管類專業是文理兼招,且文科生居多,而文科學生對統計學存在本能式排斥,另一方面,“填鴨式”的滿堂灌教學仍普遍存在于各高職院校中,薄弱的數學基礎、深奧的數理理論、繁瑣的公式推導,使得學生學習興趣低迷,缺乏學習主動性。這種傳統的《統計學》課程教學模式只注重知識傳授和灌輸,不重視獲得知識的方法,這樣培養出來的大多數學生缺乏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工作能力。使得學習變成了僅僅是對課程理論的簡單驗證,缺乏對所學知識進行融會貫通,舉一反三能力的培養;學習內容上以傳授間接經驗為主,學生也通過實訓獲取直接經驗,但其目的是為了驗證或加深對間接經驗的理解,注重使學生接受書本傳遞下來的確定的知識,而不大注意培養學生對這些知識的懷疑、反思、批判能力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

(三)重教師、輕學生,重應試、輕應用

傳統的《統計學》實訓教學中是單向的,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教師演示,學生模仿。學生參與程度較弱,其結果往往表現為學生“被實訓”。實訓考核方式單一,往往采用統一化尺度去考核學生,因而使學生失去了合理的有效地發揮個人潛能的機會,同時也失去了對學習的好奇心、新奇感和自發學習的動力。這種不符合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就不能培養出每個學生都能成為有別于他人的獨特個體。

(四)重形式、輕效果,重雙證、輕雙師

培養一線需要的應用性和技能型人才是高職教育的特點,然各學院重視不夠,資金投入不足,省內高職院校均缺乏統計學實訓室,加上統計學“雙師型”教師所占比例很低,部分教師高職院校中人員雖為“雙師”型,但他們卻長期缺乏企業行業單位的實崗掛職或業務培訓,已從“雙師”退化為“雙證”,所具備的實踐實訓知識落后老化,嚴重與實崗要求脫節。實踐教學資源數量、質量的短缺和低下,使得高職統計學教學質量逐步下滑。

二、高職院校《統計學》課程改革

(一)教材內容改革

高職院校的統計學教材編寫應以培養學生統計素質和應用能力為基礎,對于一些理論化、復雜化的數學推導和與高等數學中概率論和數量統計中的部分重復內容可以刪除,應強調知識的實用性,增加對統計分析結果解釋和剖析反饋信息的內容,增加統計學在金融學、會計學、投資學等應用學科的具體案例研究,增加Excel、SPSS等軟件的教學內容。課后習題應多以學生動手解決實際案例為主,理論證明為輔。

(二)教學內容改革

教學內容要以培養和訓練學生的實踐能力為主,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聯系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實際案例講授,教給學生應用統計的思路和步驟,幫助他們加強獲取―處理―分析―應用信息的能力。如對會計專業學生可以教授學生使用幾何平均數計算公司投資的年均收益率;運用變異指標估算公司投資組合的風險性;利用指數分析法把握價格、銷售量之間的內在聯系;選用抽樣推斷、回歸分析等控制產品質量等。鼓勵學生利用節假日撰寫調查報告、設計問卷調查,課后布置相應的實踐作業,培養其獨立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激發學生的成就感和學習主動性。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學習能力、表達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教學手段改革

在統計學實際教學中,首先要改變傳統的課堂板書教學,改用多媒體課件與板書相結合,利用PowerPoint將理論教學內容制作成豐富多彩的幻燈片,既可以節約板書時間增加教學信息量,又達到了圖文并茂的視覺效果。其次,要加強實踐教學,通過引入“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實訓教學中所構建的“上課、上班、上網”三結合的實崗實訓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真實的實訓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并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運用于實踐的機會,重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從而實現對傳統教學的學習方式轉變、職業情景構建和實訓者中心地位的轉變。并輔以教授學生日常統計軟件的使用,如:Excel、SPSS等軟件。培養他們利用計算機搜集數據、處理數據、分析數據的能力,讓學生學會使用這些軟件去設計統計調查方案、數據分析整理、數據庫建立與管理。通過加強統計軟件課程的學習,不但能在課堂上處理大規模的實際數據,還能輔助教學,方便、快捷地處理統計圖形、圖表,使教學過程變得直觀、形象。這更加有助于學生對各種統計理論和方法準確、全面地理解,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形勢的發展,滿足社會的需要。

(四)考試方式和內容改革

基于高職高專學生的人才培養的模式,改革后的統計考核應由理論知識考核和綜合應用考核組成。在理論知識部分,建議采取閉卷考試的形式,命題教師應提高綜合分析、案例分析題的比重,著重考察學生對基本統計知識和基本運算的理解與掌握;等方式與考試相結合對學生進行全面綜合評定。從而引導學生在學好基礎知識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對統計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應用考核方面應包括課堂分組討論(考察學生對基礎理論的理解能力和研究能力)、撰寫小論文(考察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項目訓練考評(考察學生對軟件的使用能力和統計學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動手能力)、平時成績(考察學生的學習態度)。考核方式的改革,使得由于改革后的考核方式不再是單純地考核學生的記憶能力,使“高分低能”成為過去。而且,由于學生成績的測評是根據學生的卷面考試成績、學習過程中提交的實踐報告、上機操作和參與教學活動的程度等的綜合評定,可以引導學生在學好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注重技能訓練與動手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

三、結語

高職院校統計學的教學要以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為基礎,更新教學觀念,轉變教學思路,應用多元化的教學、考核方法,努力培養高職學生的統計思維,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徐洋.高職院校統計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揚州職業大學學報,2008,(04).

[2] 尹瑞鳳、楊發嶺.從統計學的發展談統計教育的改革[J].統計教育,2005,(69).

[3] 呂敏芝、林樹茂、何蘭花等.生物統計學教學改革實踐體會[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7,(04):223-225.

篇8

關鍵詞:教學改革;教學理念;教學方法

《統計實務》是高職院校財經管理類專業一門必開的“基礎技能”課,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統計資料搜集技能、統計資料加工整理表現技能、統計資料分析指標與統計分析方法技能、統計分析報告的撰寫技能等統計基本技能,并能熟練運用以解決實際問題。按照高職教學的理念,統計實務課程則必然按照“理論夠用、適度,強化技能,重在應用”的原則進行整合。在幾輪的教學實踐中,我對照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理念,結合該課程的特點及培養目標,對課程教學改革做了一些嘗試性的探索工作。

1教學理念的轉變

教學改革,理念先行。沒有先進的職業教育教學理念,就不會有成功的教育教學改革。職業教育課程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實戰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掌握技術、知識,去完成某種指定的工作活動。因此職業教育課程的設計原則就有以下幾項:教師要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素質為基礎,突出能力目標,以學生為主體,以項目為載體,以實訓為手段,設計出知識、理論、實踐一體化的課程。在統計實務教學中,應從案例引出實際的問題,教師對問題進行試解、演示。學生可以先模仿,教師對學生的引導不是理論推導,更多的是行動引導。問題初步解決之后,對涉及的統計知識進行歸納:系統知識、類型問題、解題模式。傳統的教學到此已經可以結束了,但職業教育課程還要引用大量案例,進行實例功能的擴充。讓學生在許多新的任務中,對能力進行反復訓練。因此,任課教師應該加大相關知識的儲備量。統計學作為一門交叉科學,需要老師不僅要精通統計的技術與理論方法,同時要掌握社會經濟的相關知識,否則沒有辦法講解透徹關于社會經濟的實際案例。統計教學,需要結合學生所學專業來正確運用統計學的方法對社會現象進行分析,因此教師的相關知識貯備量要足夠多。教師講課時首先要立足于崗位所需的相關統計技能要求,同時充分利用網絡發展帶給我們的優勢與便利,收集大量的與學生所學專業相關的知識來豐富課堂內容。

2教學內容的改革

現在使用的統計教材內容往往具有相對滯后性和一定的抽象性,而實踐是豐富多彩、靈活多樣的。為了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里傳達更多的信息,把規定時空的教學擴展到無時空限制的交流,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統計教學應該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和現代化的教學條件,把比較抽象的理論方法形象化,真正做到深入淺出,通過建設統計學課程主頁,鏈接相關知識和參考資料,擴大學生的統計學知識面,了解統計的最新發展和動態,提供分析的背景資料和統計軟件,激發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增加統計軟件教學的內容。現代統計方法的實際應用離不開現代信息處理技術,統計軟件的使用,不僅使統計數據的計算和顯示變得簡單、準確,而且使統計教學由繁瑣抽象變得簡單輕松、由枯燥乏味變得趣味盎然,因此統計學教學要增加統計軟件使用的內容。學生通過上機進行數據的輸入及分析處理,從而在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的同時還能豐富書本所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2)課本內容的改革。由于受傳統統計調查方式的影響,目前《統計學》的教材里,對目前運用越來越多的抽樣調查的設計內容介紹并不多,盡管統計設計是統計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階段,統計調查這部分內容也往往強調對原始數據的收集、整理,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可以獲得資料的渠道越來越多,各種年鑒、資料匯編也越來越多,內容越來越豐富,從圖書館、資料室和電腦網絡上可以方便地查閱,而收集原始資料卻存在較大的局限性,因此應該把二手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理論突現出來。

(3)增加統計方面的實習內容。在學生的實習過程中,應該適當增加統計方面的實習,通過一次完整的統計調研活動,可以進一步對統計方案的設計、統計問卷的設計、統計資料的搜集、數據整理、分析知識的鞏固,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可以讓學生把學過的專業知識更靈活的應用到實踐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通過對所搜集的數據進行分析與處理,可以提高學生對《統計實務》課程的學習興趣。只有將統計學的方法結合實際進行應用,找到應用的結合點,才能使統計學獲得最大的生命力。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1)教師要注重啟發式教學。

在教會學生如何搜集、整理數據技術的同時,還要教學生如何分析數字背后的含意,教會學生辯證的全面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加強與學生的溝通,開拓學生的發散思維,變灌輸式教育為啟發式教育。

(2)教師與學生進行互動式教學。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所學專業的特點,結合案例分析使學生更形象、快捷的接受知識,同時發揮其獨立思考與創造才能。這樣一來在教學活動中教、學雙方都能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使教師在“教”中求學,學生在“學”中挖潛增智,從而達到相互促進、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學方法。

(3)運用案例教學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法是把案例作為一種教學工具,把學生引導到實際問題中去,通過分析與互相討論,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和途徑的一種教學方法,是連接理論與實踐的橋梁。我們結合統計應用性較強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注意收集經濟生活中的實例,并根據各章節的內容選擇適當的案例服務于教學,利用多媒體設備及真實材料再現實際經濟活動,將理論教學與實際案例有機結合起來,使得課堂講解生動清晰,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本學期的教學過程中,從上個學期班級學生的成績入手,讓學生學會統計分析成績分布情況,讓學生自己分析比較采用什么樣的統計指標去反映整個班級的學習成績,既能學到相關的統計知識,更能鍛煉統計實踐技能,并且很好地調動了學生學習課程的興趣。

參考文獻

[1]戴士弘.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篇9

【關鍵詞】統計學專業;實驗課程;教學內容;統計軟件

統計學專業是以培養具有一定的數學和經濟學基礎,掌握統計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并能熟練地運用統計方法分析數據以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天津工業大學統計學專業自2012年開始招收本科生,在開設相關理論專業課的同時,也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因此,對統計預測與決策、統計計算與軟件、計量經濟學、應用回歸分析、多元統計分析、壽險精算學等課程配備了一定學時的實驗課.實驗教學與理論課程相輔相成,是實現培養實用型統計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這些實驗課的訓練,有利于提高學生應用統計軟件(Matlab、R、SPSS、Eviews、Excel、SAS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理論知識、能力、思維和素質的全面協調發展.本文以天津工業大學統計學專業為例,根據筆者在實驗教學過程中的一些體會,結合本專業的特點,深入地分析了高校統計系實驗課程中存在的現狀,并從課程體系、教學內容、統計軟件等方面提出幾點相關建議,希望對統計學專業實驗課程的教學改革有所裨益.

一、y計學專業實驗課程的教學現狀

實驗課程是統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途徑,但在實際的教學中,仍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1)在所開設的實驗課程中,有些課程會出現重復的知識內容.比如,線性回歸模型是統計學中重要的知識點之一,在數理統計、多元統計分析、應用回歸分析、計量經濟學等課程中多次出現,并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同一知識點的反復練習,勢必影響實驗課程其他教學內容的安排.

(2)根據教學內容以及教師對實驗課程的要求,學生使用的統計軟件有所不同.例如,多元統計分析、統計計算與軟件、數理統計、計量經濟學課程要求學生分別采用SPSS、Matlab、R和Eviews來解決實際問題.雖然學生可選擇的軟件多樣,但由于不同課程只涉及某個軟件的一些功能,學生對這些統計軟件的使用只停留在表面,對軟件深層次的運用還有所欠缺.

(3)實驗課程內容與相對應的理論課程密切相關,但與實際社會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會造成學生對目前流行的新統計方法和統計技術缺乏了解,對學生未來的就業產生一定的影響.

針對統計學專業實驗教學過程中的教學現狀,如何優化現有實驗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更好地整合教學資源,以達到培養應用型統計人才的目標,是本文的初衷.

二、實驗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的改革

為更好地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改善目前的教學現狀,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提出以下幾點教改方案,其教學改革結構圖如下圖所示.

(1)結合統計學專業所有實驗課程的教學計劃和安排,整合現有實驗課程內容,優化實驗課程教學體系,在突出各實驗課程的側重點和難點的同時,也使學生有的放矢地通過實驗環節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以達到更好地分配教學資源.

(2)針對學生對多種統計軟件掌握得多而不精的狀況,可以嘗試選擇一至兩個主流的統計軟件,這樣通過不同實驗課程內容的學習,逐步加強學生對軟件使用的深度,能熟練運用軟件分析數據和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在此基礎上,編寫適合統計學專業學生的實驗課程教材,規范實驗課程格式,加強實驗教材建設.

(3)不斷更新實驗課程內容,在現有實驗教學內容的基礎上,融入新的統計方法和技術,如現在流行的大數據處理方法中的python技術,與實際社會需求接軌,為學生將來的就業奠定一定的基礎.

三、結語

本文結合筆者的教學經驗,深入地分析了高校統計學專業實驗課程在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分別從課程體系、教學內容、統計軟件等方面提出幾點建議:整合現有實驗內容,優化課程體系,更好地分配教學資源;選擇一至兩個主流統計分析軟件,貫穿整個統計實驗課程,使學生熟練運用,從而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加強實驗教材建設,編寫通用的適合統計學專業的實驗課程教材;不斷更新實驗課程內容,融入新的統計方法和技術.本文旨在研究如何優化統計學專業實驗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為培養具有一定的實踐操作能力的統計人才奠定基礎,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和統計專業畢業生在社會上的競爭力.希望以上幾點建議,能夠對高校統計學專業實驗教學改革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為提高教學質量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何寧,徐云池.關于整個統計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J].統計教育,2000(5):22-23.

[2]徐秋艷,萬秋成.統計專業實踐教學一體化模式研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6(4):532-534.

篇10

關鍵詞:統計學;教學改革;教學實踐;教學軟件;教學方式

統計學是我國經濟類和管理類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要提高統計學教學的水平,首先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使各高校統計學教師的學歷結構、年齡結構及學緣結構應合理化;其次,應充分結合現在的信息網絡技術和計算機實驗室,推進教學在實踐方面的改革;最后,各統計學教師應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增強教學效果。

一、目前,統計學課程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從目前教學存在的狀況來看,統計學課程在教學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具體如下:

1.教材的選用不夠科學

首先,教師在選用教材時,很難做到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選用合適的教材;其次,教材的選用,經常由部分教師指定,缺乏集體的討論;最后,很多高校都已經有建立教材的質量評價機制,但還沒有起到很好的效果。

2.開課時間的安排不夠合理

由于教學計劃在制訂時不夠合理,使得該課程在開課時間上不是很合理。統計學課程中的一部分基礎理論來源于概率論和數理統計和計算機應用基礎,另外有一部分課程則是以統計學為基礎,如計量經濟學、國民經濟統計學、預測與決策等。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各種原因,統計學課程的開課時間與全面所述課程并未有合理的銜接,給學生在專業理論課程上的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

3.在教學內容上,以理論教學為主,實踐課時很少,甚至未排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課堂理論教學為主,該模式可為學生打下很好的理論分析基礎,但統計學課程畢竟是一門應用型的方法論科學,在打好基礎的同時,也應重視實踐的環節,現在的高校對統計學實踐教學已經逐步改革,但力度還不夠,學生在學習中,還存在嚴重的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現象,基本技能掌握較差。

4.在教學方式上,傳統教學方式與多媒體教學方式沒有有機結合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黑板上板書+教材,在教學中,板書可根據講授的節奏進行,且板書過程中,重、難點可得到比較清晰的體現,但此種方式因板書內容較多,講授的速度會比較慢,內容和知識面也會比較窄;而單純的多媒體教學,板書內容可搬到課件上,大大減少了板書的時間,信息量比較大,節奏也比較快,但缺少理論的逐步推導過程,導致學生在學習中會專注看課件,不注重理論如何推導以及理解,理論學習后不會使用。在目前的教學中,有些教師沿用之前的傳統教學方式,不愿改變,而有些教師則過分依賴多媒體,使得教學效果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5.考核方式不夠合理

考核方式多年來一直是采用理論考試成績(70%)+平時成績(30%)的方式。至于實踐這一塊,沒有得到體現。平時成績主要由課堂表現、課后作業完成情況等組成。占比重比較大的理論成績,則是采用閉卷考試的方式,因此為應付考試,學生把精力放到對理論內容的死記硬背上,而忽略了統計學的應用性。

二、統計學課程教學的改革思路

為適應經濟類和管理類專業需求,針對上述各種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筆者提出了幾點統計學教學改革的若干思路,具體如下:

1.加強教程選用的管理

在選用教材時,教師要參照課程標準的規定和要求,盡量選用“規劃教材”和“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各級優秀教材”,以保證教材的先進性和前瞻性。

建立健全教材評價機制。通過抽樣調查方式,搜集學生對所使用教材的各種意見,同時結合各個教師在使用教材中所發現的問題,綜合評價所使用教材的質量。另外,各個高校在選用教材時,可結合學生的意見,經廣大教師共同研究討論,推選出最近時間內出版高水平、優秀的教材,同時鼓勵本校教師積極撰寫教材研究與評價方面的論文,并支持教師自編或參編高質量的講義和教材。

2.調整教學計劃,使統計學與各門相關課程之間在教學時間上銜接合理

根據統計學課程的特點,在開設之前,應先開設概率論和數理統計及計算機應用基礎,為統計學理論內容的學習打好基礎。在統計學課程完成后,再開設計量經濟學、國民經濟統計學、預測與決策等以統計學為基礎的課程,讓學生能夠循序漸進的學習。因此,應及時根據教學情況,調整教學計劃,使各課程在開課時間上合理銜接。

3.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

目前《統計學》課程已經有同時開設理論課和實踐課,但從整體上看,在教學中,還是重理論,輕實踐。要改變這種狀況,應在教學中適當增加實踐學時的分配,此外在理論教學中,配合案例及實踐性內容講授,促使理論和實踐有機融合。在實踐教學內容上,實現豐富化,可從問卷設計、市場調查、上機處理數據、統計分析等,各高校應逐步建立統計方面的專業實驗室,為更好地進行統計實踐提供基礎。

4.傳統教學方式與多媒體教學有機結合

目前,很多高校教室已經有配備多媒體,多媒體為教師教學提供了非常多的便利,不僅減少許多板書,加快教學進度,而且為在理論教學中提供實踐性內容和案例的教學提供了可能,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但統計學課程理論中有很多計算公式,這些公式都是通過推導獲得,多媒體教學缺乏理論的逐步推導過程,容易給學生對公式的正確理解造成困難,而這種理論推導過程,傳統教學方式就很容易做到,因此應強調在教學中,這兩種方式的有機結合。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提供案例方面的教學及實踐內容的演示,而涉及推導性及論證性的內容,則配合黑板的板書進行教學,這樣不僅可以加快教學進度,減少教師板書量,而且也可以提高學生的知識面及應用方面的知識,提高教學的效果。

5.使用靈活的考核方式

統計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原考核方式:閉卷考試+平時成績不能體現統計課程應用性的特點,建議統計學考試成績可以分成三部分:一是理論成績,考核學生的基本理論知識掌握情況,采用閉卷、單人、單桌進行,占總成績的50%;二是實踐成績,實踐的考核,內容可以豐富一些,可包含問卷設計、市場調查、上機操作及報告分析等,占總成績的30%;三是平時成績,此項成績根據學生平時上課的課堂表現及課后作業完成情況進行評定,占總成績的20%。此外,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統計員、統計師等職業資格證書的考試,培養學生的崗位、職位能力。

希望在通過上述方式的改革后,能夠提高教學效果,使學生在學好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進行搜集、整理、分析數據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