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數學教學方法范文

時間:2023-12-18 17:58: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幼兒數學教學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幼兒數學教學方法

篇1

【關鍵詞】 幼兒教育;數學教學;教學方法;實踐探索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無不包含著數學,幼兒就生活在一個數學的世界里,他們的生活實踐(衣、食、住、行)幾乎都離不開數學. 為此,我們根據幼兒的生活實際和思維特點,以幼兒的生活為主線,以行動研究為基本方法,著力創設生活化的數學情景,使幼兒數學教育回歸幼兒生活,從而讓幼兒在數學活動中體驗到數學的價值與有趣,積累數學經驗,發展數學能力.

一、在日常生活中挖掘數學資源

數學是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來的,它來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到處是生活,到處是教育,它充滿了幼兒的整個生活時空. ”因此,我們認為幼兒的數學學習應扎根于幼兒的生活與經驗,讓他們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在探索中去發現數學和學習數學,以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進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 如洗手時,讓幼兒說說排在自己前面的是誰,讓幼兒認識前后;盥洗中的輪流洗手又能讓幼兒獲得快、慢的順序概念;上下樓梯時數一數階梯;進餐時將碗和勺一一對應;整理玩具時可按形狀、顏色分類;散步時可說說花草的數目、形狀、顏色等;另外,我們還運用談話、午休、離園時間請孩子講講自己家中的人數,交流家中的住址、電話號碼、父母的手機號碼、說說家中電視的頻道數目和電器數量,演演打電話的情景和等分蛋糕的技巧等.

其實在幼兒的生活中蘊含著許許多多具有教育價值的數學教育資源,只要我們走進孩子的世界,經常觀察孩子,洞察他們的直接經驗與需要,抓住時機,幼兒就能在輕松自然的生活情景中獲得數學知識和經驗,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得到提升,對數學的理解和學習數學的信心得到增強.

二、在游戲活動中豐富數學體驗

陶行知先生說:“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成為真正的教育.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也多處強調:幼兒園教育應“密切結合幼兒的生活”去進行. 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動活潑的游戲緊密結合起來,能夠使幼兒自發地應用數學,獲得有益的經驗. 如角色游戲中,幼兒通過在娃娃家分配餐具,收拾玩具來練習一一對應,區分物品大小;在菜市場游戲中,以圖形代替錢幣,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對三角形、圓形、正方形的特征有所認識;在商店游戲中,幼兒將商品分類擺放,并在買賣過程中學習數的加減運算. 又如結構游戲包括空間關系、幾何形體、測量等數學知識,同時又與分類、排序、數量的比較等相聯系,幼兒在搭建的過程中獲得數、形的經驗和知識,空間知覺得到發展. 再如玩沙玩水游戲,幼兒通過用各種形狀的容器盛裝沙和水,感知容量守恒. 其他如搶椅子游戲、撲克牌游戲等,使幼兒比較10以內數的多少、大小,學習數的組成、加減和序數等知識,讓幼兒在愉快的游戲情景中獲得數學知識和經驗,增強幼兒求知欲和學習興趣,體驗到數學的重要性和趣味性.

三、在各科教學中滲透數學意識

幼兒是在各種各樣的活動過程中了解周圍世界的.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多處強調:幼兒園教育“應滲透在多種活動和一日生話的各個環節中”進行. 幼兒園的各領域教育雖然研究的對象、內容不同,但它們都包含著大量學習數學的機會. 因此,我們在完成各領域教育任務的同時,應有意識地滲透有關數學教育內容,讓日常教學“數學化”. 例如,在繪畫、泥工活動中,滲透有關空間、形狀、對稱意識以及體積、重量等感性經驗;在體育活動中,有意識地進行空間方位的培養;在科學教育中,引導幼兒自然地運用測量、數數等方法發現物體之間的數量關系和空間關系;在藝術欣賞活動中,讓孩子們欣賞自然界中蘊含數學美的物體,如花朵、蝴蝶、貝殼、蜂房、各類植物的葉子、向日葵花盤等,使幼兒感受排列形式上的秩序美與和諧美,逐步形成幼兒的數學感和數學意識,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活動經驗、事實和必要的應用技能.

四、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

篇2

關鍵詞:幼兒園;數學;方法

數學是一門邏輯思維性比較強的學科,幼兒的邏輯思維都是以具體的、形象的為主要形式,他們對數學的學習只能從簡單到復雜,從具體到抽象,循序漸進的掌握一些知識。那么,在幼兒園開展數學教學時有哪些方法能使幼兒既獲得新的數學知識,又能提高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同時幼兒的智力又能得到很好的發展呢?

一、故事情境導入法

故事情境導入法就是把一個活動主題編成一個故事向幼兒進行引導。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把你的活動主題編在一個故事里,引導幼兒,幼兒的興趣會更濃,更易接受。這種方法不僅鍛煉了幼兒的傾聽能力,更進一步地培養了幼兒對一個故事的理解能力。

例如,我們在教學小班數學活動《給圖形寶寶分類》的時候,我就把這節活動編在一個故事里,小熊伯伯開了一間超市,里面買了很多餅干,動物園里的小動物們都想去買餅干,可是,小熊伯伯有要求:什么樣形狀的盒子里面就只能放什么樣形狀的餅干。本來很枯燥的一個活動,因為有了這個故事的導入,幼兒一下興趣就來了,他們都想買小熊伯伯的餅干,就積極動腦筋的來想給每個圖形寶寶找到自己的家。

故事情境導入法應用的范圍比較廣,在這個方法中,幼兒不僅學會了當節的數學知識,而且還聽了一個動聽的故事,真是一舉奪得。

二、操作法

操作活動是幼兒形成數概念和掌握數學技能的基本方法。每位幼兒都要有一套小教具,如雪花積木、小木棒、點子卡、數字卡等,教師利用教具,組織全體幼兒根據內容進行活動。

我個人認為操作法是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種教學方法。因為研究證明,幼兒對數的概念的理解及形成都是在操作活動中形成的。根據幼兒年齡的不同采用多種操作方法,不斷提要求,要人人動手,手腦并用,培養幼兒的想象力。

例如,我們在教學中班數學活動《10以內數的形成》時,如果教師干巴巴的給幼兒講1個填上1個是2個,幼兒聽著就很厭煩,但是,教師給每位幼兒發了雪花積木,讓幼兒自己來操作,幼兒興趣就很濃厚,而且效果非常好,在操作過程中,就掌握了1個填上1個是幾個,很快就掌握了10以內數的形成。

三、游戲法

游戲是幼兒學習的一種最自然的形式。數學游戲內容要符合數、形基本知識和運算能力的訓練,游戲的動作要符合幼兒學習數的特點,如運用多種感官看看、聽聽、摸摸、跳跳等動作來掌握數學知識。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一種活動方式,也是一種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的活動方式。而且《新綱要》提出: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可見我們的游戲法是多么重要。

例如,我們在教學中班數學活動《相鄰數》時,我們就可以和幼兒來玩《小雞找朋友》的游戲,教師給每位幼兒發一張1到5的數的字卡片,然后帶上小雞的頭飾,念兒歌:“小小雞,嘰嘰嘰,4的朋友請上來”。拿到數字卡片3和5的幼兒上來和小雞握握手,并講:“我是3,3是4的好朋友。”“我是5,5是4的好朋友。”幼兒在游戲中很快就掌握了4的相鄰數這個數學知識。

四、演示法

演示法是幼兒園數學教學中最直觀一種教學方法。在教學活動中,我們可以通過各種直觀的教具對幼兒進行操作、演示,使幼兒通過直觀的教學手段獲得抽象的數學知識。我們在平時的演示操作活動中,配上優美、動聽的語言講解,幼兒的興趣非常濃厚,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我們在教學大班數學活動《2、3的組成》時,對幼兒首先進行實物演示,我先出示2只茶杯,要放在2只盤子里,怎樣放?左邊盤里放1只,右邊盤里放幾只呢?老師有3朵花,要插在2個里,如果左邊花瓶里插2朵,右邊花瓶里插幾朵?通過實物的演示操作,幼兒理解了一個整數可以分成兩個部分數,兩個部分數合起來就是原來的整數。

我們在使用演示法時,要突出知識的重點和難點,讓幼兒觀察什么,比較什么,以及思考什么,都要提得很明確才行。在演示時,使用的教具要大一些,使每位幼兒都能看清楚每一個動作,充分發揮演示的作用,從而使幼兒學到抽象的數學知識。

篇3

【關鍵詞】幼兒 數學活動 趣味教學 實踐

【中圖分類號】G61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9-0052-02

引言

在新的發展時期,實施和發展幼兒數學活動趣味教學目標重要性越來越突出,能讓幼兒初步認識數學的有用和有趣。圍繞有用和有趣是這個目標的關鍵,如何遵循幼兒認知規律和學習經驗的基礎上,為幼兒學習數學創造一條有效的學習道路,讓整個幼兒數學活動充滿趣味使幼兒教師需要解決的問題。下面就此進行討論分析。

1 智解教材,追“有趣”、求“有實”的前提

(1)目標重構

反思:原“目標1”,側重表述了幼兒活動的方式:點數;“目標2”則立足于幼兒空間領域發展的大基點,比較寬泛。“修改后的目標1”,闡明了活動的重點“能找出藏起來的積木”;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思維過程的清晰表達體現了幼兒數學能力的發展,據此“目標2”中對思維過程提出了具體形象的要求:能清晰表達觀察內容,并喜歡挑戰空間邏輯游戲。

(2)準備重構

反思:利用實物、模型等直觀教具進行教學,是培養幼兒空間觀念不可缺少的途徑,雖然原活動也準備了實物模塊,但是其數量僅僅適用于教師的操作示范,大部分的幼兒缺少操作嘗試的機會。“修改后的活動準備”把原有教師的實物操作引申為形象生動白板課件操作,立體積木的隨意拖拉演示,讓“藏起來的積木”無處遁形;人手一份正方體積木,寓抽象的思維于直觀操作之中,多維度的演示、擺弄,讓“感知立體圖形在空間的存在形式”成為可能。

(3)過程重構

反思: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準備、積極思維、主動參與的知覺過程,幼兒空間概念的形成一般都是從觀察開始的。原設計中,觀察“立方體空間存在形式”所占的比例較少,以單個形體及一幢房子的拆分為主,幼兒尚未品出數積木的方法,就已然跨入抽象式的操作練習,且練習量較大;修改后的過程摒棄了原有的思維跳躍式設計,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通過二層樓向三層樓的過渡、數積木方法的梯式挑戰、回歸生活的實際運用,妙趣橫生地把活動重難點――“找出藏起來的積木”蘊含在整個活動過程之中,體現了以孩子為本的教學理念,使得數積木的過程充滿趣味,數立體物體的方法扎實掌握。

2 慧讀幼兒,追“有趣”、求“有實”的關鍵

(1)主體參與,把幼兒的生活作為活動的起點

幼兒學習方式的改變,首先呼喚教學方式的改變。原活動中“數積木”過程,從奇妙的口袋游戲導入,雖激起了幼兒活動的興趣,但目標指向單一,以“說出形體的名稱”為主,游戲缺乏遞進性,與第二環節雖有銜接但思維跨越大。修改后的案例,在生活化的問題“工人叔叔是怎樣造房子的?”引領下,喚起了幼兒“記憶庫”中關于空間概念的感性經驗,使數積木的過程與幼兒空間觀念、數數方法、實際生活經驗等諸多因素相關聯,運用關鍵經驗的回憶和現場正方體積木的觀察,使經驗與游戲巧妙融合。“一層一層往上造”看似是一個生活常識,卻早已激活數積木的思路“一層一層數”,更啟迪了幼兒有序數數的智慧“一排排數、一列列數”,觸發了幼兒參與造房子游戲的高漲情緒開關。

(2)主導退讓,把幼兒的需要作為活動的挑戰

活動中幼兒的想法是變化多端的,有價值的教育契機也會隨時出現,抓住瞬間因勢利導并隨之提升拓展是至關重要的。“能找出藏起來的積木”是整個數積木過程中的重點與難點,一系列漸進式的問題“造這幢房子你們用了幾塊積木?我怎么從圖紙上看,造這幢房子只要用3塊積木,第四塊在哪兒?”層層推向隱藏積木的尋找。“你怎么知道最上面一塊下面還有一塊?說說你的理由”,問題一環緊扣一環,調動了孩子主動表述的欲望:“如果沒有下面這塊積木的話,上面的一塊不就要掉下去嗎?”重難點揭秘的主動退讓既使“活動目標1”完美詮釋,又包含了教師對幼兒自學能力的敬畏、贊賞。退讓,在這里只是“形”的示弱,卻孕伏著幼師課堂教學的更大推進。

(3)主動操作,把幼兒的認知作為活動的求新

一個活動就象是一次完美的旅行,“旅途”之中孩子是不喜歡被老師“牽著鼻子走”的。原設計枯燥乏味,大部分孩子對任務式的操作“不感興趣”。因此,我們從“如何找到藏起來的積木”這一“關鍵疑問”著手,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少到多地把活動的材料從單維引向多維、從游戲引入生活。從圖形的簡單疊加,到看似簡單的組合變化,均在不經意中抓住對幼兒空間思維概括與創造性的激發,使幼兒掌握了數積木的方法“上面有下面必然有”,幼兒的空間認知思維暢通無阻,且漸行漸遠,趨于深刻、求新:原來為了節約空間,生活中的許多物品都有如“數積木”般擺放……在幼兒數學活動中,追求課堂的趣味靈動是永恒的主題,對《數積木》的反思性重構,既體現了教師智解教材、慧讀幼兒的全過程,又彰顯了教師和幼兒的互動發展。對幼兒數學活動預設課程進行“創造性”重構,是一項看似簡單卻極其復雜的工作,給教師自身專業素質提出很高的要求。

3 結語

由上文可見,幼兒數學活動教學的趣味性十分重要,其能夠提高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需要經常關注數學教學活動中幼兒參與的現象,不斷總結和分析,從現象到本質進行考慮,常常反思和歸納,做好智解教材、慧讀幼兒這兩個步驟,努力做好幼兒數學活動趣味教學的工作。

參考文獻:

[1]方紹媛.新課標下幼兒數學教學實踐淺談[J].速讀旬刊,2014

篇4

一、在創美活動嘗試利用開放式提問

在創美教學中,我把開放式提問作為點燃幼兒創作熱情的導火線,并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出豐富而多變的開放性問題,激勵幼兒聯想,創造,從不同角度,不同途徑探索問題的多種答案。為孩子留有創作空間,使孩子不是憑空想象,不受物象的限制,可以自由發揮,沒有“對”與“錯”,“像”與“不像”的局限,從而能更大膽地表現,充分發揮了潛能,觀察力,想象力都得以發展。

二、用故事啟迪幼兒的創造力

根據大班幼兒想象力,創造力非常豐富的年齡階段,我們注重為幼兒創造故事情節的畫。在幼兒繪畫過程中,我從來不問:“這是什么?”,也不向他們提任何建議,因為誰也不要在兒童畫過程中或完成了他們創作之后,試圖“教給”他些什么,這樣只會阻礙幼兒個性及創作能力的發展。當幼兒不必考慮如何做才會使成人滿意時,他的創造能力才能充分得到發揮。

三、在創美活動中利用了發現法

在平時繪畫中,平常方法不易引起幼兒注意,為讓幼兒發現常見物體的不平常之處,引起探索愿望和繪畫興趣,我們采取了課前查與所畫物體有關的資料,然后與同伴交流,讓他們不斷發現,積累,逐步發現物體的特征。教學活動時我不示范,而是讓幼兒根據自己對繪畫對象的理解,劃出形象,接著采取小組討論的方式逐步修改,使形象區域正確。這是想象力和探索技能充分融合的過程,課前的準備和沒有范例,可以是幼兒毫無顧慮地投身于探索活動,去發現,創作,再發現,直至找到正確方法。

四、通過創造性美術活動中開辟了多種教育方式

在實踐教學中,我們更多地讓幼兒投入一些非正規的美術活動中去,如在活動室的美術活動區,放置各種活動材料,如顏料,紙張,筆墨等,使幼兒隨時能把自己在園內外,節假日游玩時的所見所聞得以充分展示。我們對創作表現的主題不作統一的規定,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來決定索要表現的內容,可以自主地位作品命名,由于在美術活動區中幼兒表現的內容,所用的材料各有不同,從而使每幅作品完成的時間不同,有時一次活動能完成幾幅作品,有時一幅作品需要幾次活動才能完成。

五、在創造性美術活動中幼兒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1、不滿足已有的經驗,不斷要求探求新發現,對新的方法新的內容,滿腔熱情,躍躍欲試。

2、喜歡標新立異,樂于在美術創作中別出心裁地想出新點子,不愛重復,不愿意模仿照搬。

3、幼兒的變通能力有突出表現,當幼兒一筆劃錯時,大多數孩子并沒有表現不悅,氣餒,或請教師幫忙,而是自己仔細琢磨,積極思考如何修改,變通,有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篇5

【關鍵詞】幼兒;數學教育;生活化;措施

幼兒教育是孩子教育的基礎和初級階段,其教育效果和水平的高低將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家長也越來越重視孩子在幼兒時期的教育和引導。數學教育作為幼兒教育的基礎內容,更是受到了家長和老師的重視。在幼兒教育中,數學教育的主要教學任務是要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數、量、形、空間及時間等事物和現象產生濃厚的興趣,讓幼兒在腦海中對一些簡單的數學概念能夠有初步的了解和認識,并且引導幼兒能夠運用所學的簡單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促進幼兒的發展。

一、幼兒數學教育生活化的重要意義

幼兒對于生活與社會的萬事萬物還處于認知階段,對什么東西都還具有濃厚的興趣和好奇心。因此,在幼兒的教育過程中要充分將教學和生活聯系起來,挖掘生活中的數學教育素材,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從而在使學生掌握簡單數學知識的同時也激發和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因此,在幼兒數學教育過程中,注重生活化教學,對于幼兒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首先,將數學知識和幼兒所熟悉的現實生活現象聯系起來,有利于將復雜抽象的數學問題變得更為簡單生動,有利于增強學生的理解和掌握,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其次,生活化的教育有利于增強幼兒在課堂上的互動,不僅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發揮課堂主體的作用,而且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體驗學習的樂趣,大大增強課堂教學的效果。

二、幼兒數學教育生活化的具體措施探析

(一)借助生活教具展開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具是數學教學過程中最形象最直觀的展示品和借助物,對于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充分利用貼近生活的教具,發揮其各自對教學的有利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十以內的加減法的相關知識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加減運算的概念,老師可以借助蘋果或者橘子等教具展開教學,如“數橘子”,讓學生在親身數一數的過程中理解加減運算的方法,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講解“分類”的相關知識時,老師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從書包里將自己帶來的所有物品,如手帕、水杯、皮球、鉛筆盒等物品,給每一位學生分發事先弄好的“標記”筐,然后引導學生對這些物品進行認真觀察,看看它們在形狀、大小、顏色等方面有什么共同點和不同點,最后再根據每一個籃筐中的標記要求將這些物品一一投放到適合的籃筐中,完成物品的分類。這樣將數學問題與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聯系起來,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幼兒的認知規律,有利于將抽象的知識點變得更為簡單明了,便于學生理解接受,而且在親身實踐的過程中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教學效果的實現。

(二)創設生活情境和生活形式展開教學,增強教學效果。

數學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是比較抽象難懂的。因此,老師在實現幼兒數學教育生活化的過程中,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認知心理的特點,創設生動的富有創意的生活情境和生活形式展開教學,從而增強學生對知識點的感性認識,增強教學效果。比如,在學習“比一比”的相關知識時,老師可以在課堂上拿出事先做好的一扇門的教具,然后在頂上掛上一串鈴鐺,讓學生挨個來摸摸看,看自己是否能觸碰到鈴鐺。然后學生就會發現有些同學可以碰到鈴鐺,而且鈴鐺會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而有些小朋友卻不能碰到。這時老師就可以借助這樣的情境,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引入新課。這樣富有生活氣息的情境的創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進教學效果的實現。此外,老師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抓住幼兒愛玩的天性,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設計一些數學游戲展開教學,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掌握相關的數學知識。比如,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設計這樣的簡單游戲,引導學生學習相關的數學知識。如設計“吃餅干”的游戲,讓學生在吃餅干的過程中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將餅干啃出各種各樣的形狀,如可以是三角形、長方形、圓等,讓學生對圖形有更深刻的理解;老師也可以設計紅綠燈的游戲,讓學生在紅燈時所有人停止手頭的動作,堅持十秒,并且讓學生一起數十秒,從而增強學生腦海中對“秒”的概念的理解。這樣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適應幼兒的天性,有利于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數學,體會數學的實用性。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要運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數學教育也是如此。因此,在實現數學教育生活化的過程中,老師在傳授知識之余,也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體會數學學習的實用性。比如,在學習了數的相關概念之后,老師可以讓學生說說或者留意生活中的數量概念。這時學生就會觀察留意到生活中處處都有數的概念的存在,如年年齡、電話號碼等,并且學生也會在這一過程中學會解決生活中關于數的簡單問題;也可以讓學生學會看日歷,明白今天、昨天和明天的概念與關系等。通過這些形式,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可以讓學生發現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從而激發學習興趣。

三、結語

數學教學是幼兒教育的重要基礎內容。在幼兒數學教育階段實現生活化教育的目標,對于幼兒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是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需要老師不斷探索和創新,從而找到切實可行的方法,增強數學教學與生活的關系,從而促進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美術教學 教學方法 有效途徑

教師要遵循幼兒的認知能力和認識規律,通過選擇合適的內容,創造寬松的氛圍,運用恰當的方法,創造有效的途徑,引導幼兒通過美術形式表現眼中所見、表達心中所想,使美術活動真正成為孩子們的一種樂趣,讓幼兒在美術學習中體驗成長、體會成功。

一、激情引趣、放飛幼兒美術學習的夢想

1.多維了解幼兒愛好。幼兒正處于對世界和事物認知的懵懂時期,針對幼兒生性好奇、好問、好玩、好動的特點,教師要合理呵護其稚嫩的創作熱情,激發創新靈感,如此就能有效培養幼兒的創新興趣。教師要經常深入到幼兒中,從幼兒的角度出發,與幼兒談心交友,走進他們的心靈,把握幼兒的發展脈搏,了解他們的喜好,根據兒童的個性特點、心理狀況因材施教,讓幼兒用美術表達所想、所思,不斷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

2.催生幼兒學習興趣。教師要準確把握幼兒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和愛好興趣,引導幼兒調動情感、思維、想象、動作、語言等全方位、多渠道參與美術學習。在美術活動中,不斷更新觀念,厘清思路,創設能激發幼兒好奇和興趣的環境,使幼兒主動投入到美術活動中。如在調色教學活動中,我為幼兒準備了紅、黃、藍三種顏色的水和小瓶,教會幼兒方法,在幼兒了解和掌握了配色的方法后,讓幼兒任取顏色相互搭配、調和,孩子通過實踐發現瓶中的顏色一會兒變深,一會兒變淺,一會變綠,一會變紫,十分奇妙,孩子們一下子對顏色的變化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小朋友們興奮地說:“我成魔術師了。”

3.創設寬松教學環境。創設幼兒熟悉、喜愛和積極投入的教學環境,讓孩子們主動參與到美術學習之中,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與條件。在教學中,我通過選擇一些兒童美術作品,組織幼兒進行欣賞,讓他們在欣賞美、發現美中找出美的長處,發現自己的不足。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幼兒的美術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注重把幼兒的作品都集中展示出來,讓幼兒互相欣賞,在肯定他們的創作成果的基礎上,婉轉地指出孩子在線條、色彩、內容等方面的不足,鼓勵他們努力學習,不斷提高。

二、激發想象、注重幼兒創新能力的培養

1.提供幼兒想象空間。想象力是指對事物的聯想能力,給幼兒提供想象的空間,放飛幼兒想象的空間,讓幼兒時期的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幼兒是一張白紙,想象力往往會比成人更豐富、更大膽,更創新,他們會天馬行空地創造出成人難以想象的思維,這就需要教師大膽地利用,合理地引導。我在美術活動“未來汽車設計展”教學中,在讓幼兒了解了不同汽車的功能后,讓幼兒根據自己的需要,大膽想象設計未來汽車的形狀和功能。孩子根據我的指點,大膽現象、合理創造,設計了能自動抓小偷的新警車、能起飛的急救車、擁有各種功能的游樂車,幼兒的創新意識進一步增強。

2.鼓勵幼兒參與實踐。引導和鼓勵幼兒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探求新知,體會成長是激發幼兒創新意識,發展創新思維,培養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教學實踐中,我給每個幼兒不同的彩紙,啟發孩子們用彩色紙折、拼、剪出圖形、圖案。在我的指點下,孩子們有的折出了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圖形,有的撕出了雪花、樹葉、五角星等不規則的圖案,我因勢利導,組織小朋友玩組合圖形,孩子們發揮想象力,大膽地實踐,蓋起了紅房、折出五彩魚、拼貼春天的景象等。幼兒的創造思維、發散得到了展現,創新能力得到了培養。

3.引導幼兒表現自我。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孩子樂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膽表現、銳意創新的精神。引導和鼓勵幼兒個性化發展,在生活和學習中,大膽表現自我,展示自己的特長,表述自己的情感體驗,讓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世界的看法,表現對事物發展的認識。在美術課中,教師要以教材中的內容為中心,通過聯想、類比等方式,不斷擴散思維、活躍思維。我在美術教學中,注重引導幼兒打破思維定勢,通過嘗試和探索,改進制作方法、表現方法,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激勵施教、提高幼兒美術教學的成效

1.形式多樣靈活施教。幼兒是美術活動的主體,在教育活動中要把主動權讓給孩子,讓他們去探究、去創新。教師要引導幼兒觀察認識事物、感知事物,讓幼兒在觀察中學會思考,并進行有益的嘗試,用繪畫的方式表達自我的情感愛好、對事物的認知程度。在此基礎上,我鼓勵他們認真學習,繼續探究,運用所學的新技能、新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愛好,激發幼兒對生活和事物的熱愛。在美術學習中,采用豐富多彩的游戲形式,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學習,在學的過程成長,不斷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滿足幼兒的求知欲望。

篇7

關鍵詞:動漫;幼兒園;美術教學;方法

動漫是卡通和漫畫的結合。動漫畫面精真,想象力豐富,故事性強,深受孩子們喜愛。教師可以通過“情商培養、人際交往、自然與生命”等主題的動漫作品,引導幼兒從感受“愛與快樂”到感受“生命真實”。

一、以動漫美陶冶幼兒的情操,積極進行美術活動

傳統的教學方式無法提供音畫同步、視聽同享的教學環境,但動漫教學可使這類“美育”手段得到充分展示。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是有效開展幼兒園動漫美術活動的基礎。如果將動漫注入到幼兒園美術活動中,能最終激發幼兒的學習動力與創造力使美術活動充滿活力,煥然一新。

1.選擇合適的動漫內容是有效開展動漫美術活動的關鍵

動漫滲透教學中的數量與形式應合理,應與其他內容相結合。動漫內容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有著很豐富的教育價值,在教學活動中,要科學地篩選出有利于幼兒學習的動漫內容,將這些內容融入到美術活動中。例如《米奇妙妙屋》《蝌蚪找媽媽》《鼠來寶》《叮當貓》等動畫片,內容形象、生動、有趣,貼近幼兒的生活,適合用美術的不同手法來表現。

2.加強動漫的學習引導是有效開展動漫活動的保證

教師在學習引導中要正確采用形象的動畫演繹手法,內容必須是生動有趣的童話情節,獨特新穎的教學模式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童話世界中理解生活中簡單的關系,最大程度上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全面地開發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例如:筆者設計了藝術整合活動“可愛的米老鼠”,通過引導幼兒用比較的方法初步感知夸張變形后米老鼠可愛、有趣的形象,讓幼兒用繪畫的形式大膽地表現米老鼠的夸張形象,幼兒的表現力在教師的引導、啟發下得到充分的發揮,創作的卡通形象夸張、形象。活動中將抽象枯燥的內容賦予鮮活的藝術生命力,啟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大大開闊了幼兒的視野,增強了他們對藝術的感悟能力。

3.寓教于樂,潛移默化

動漫作品帶給幼兒的輕松與快樂是很多教學形式所難以比擬的。例如:在主題活動“森林之王”中,筆者提供了《獅子王》中獅子王與小獅子嬉戲、游玩的歡樂場面,幼兒在動畫片中深深地體會到了“獅子和小獅子”之間的愛。正確地運用動漫作品,寓教于樂,能使幼兒有美的享受。

二、以動漫情境感染幼兒創作美術作品

動漫美術活動中,筆者運用音畫同步的優勢渲染教學情境,以生動有趣的畫面展現故事意境,讓幼兒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有效提高注意力和學習積極性,真正實現潛移默化。

例如:在活動中,通過有特色的動漫剪紙片《鷸蚌相爭》中的情景感染幼兒。在欣賞獲國際獎項的水墨風格的剪紙片《鷸蚌相爭》的時候,幼兒看到鷸蚌相爭的場面時,懂得了同伴之間、朋友之間應當團結互助,而不應吵吵鬧鬧。筆者引導幼兒在作品中感受濃郁的民族風格,細膩、妙趣橫生的動作,含蓄的哲理,給幼兒以清新、淡雅、雋永、別致的藝術享受。

三、以動漫促進聯想,培養幼兒的發散思維

在美術活動中,利用動漫的形式能以超越日常生活經驗的方式展示事物的奧秘或發展過程,有助于豐富幼兒的想象力、啟迪幼兒的創造靈感。在美術活動中,我們通過故事創作法積極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與虛構,引導幼兒創造。

篇8

關鍵詞:幼兒園;數學教學;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2-131-01

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這段話可謂是對數學與生活二者間關系的精彩描述。幼兒的發展特點和學習能力決定了幼兒園課程必須是與幼兒的生活相關聯的。數學源于生活,也應用于生活,這決定了幼兒園數學教育應當生活化。只有生活化的幼兒園數學教育才能使幼兒真正體會到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并能初步運用數學知識去觀察生活,從而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分析、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在數學教育改革過程中都十分重視數學教育與日常生活的關系,將數學教育的范圍擴大到學生生活的全部時空,希望通過實踐來教育學生,從而使學生學會生活。比如,近年來美國比較流行一種新的教育方式―“木匠教學法”,就是給孩子們一些木塊和量尺去量木塊的長寬高等,然后拼造一些簡單的物體,而教師只是布置任務和解答孩子們在動手勞動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木匠教學法”的核心就是強調數學教育生活化,注重知識來源于生活,讓學生自已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

一、幼兒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1、幼師對《綱要》理解的偏差。首先,《綱要》將數學歸入了科學領域,數學成為科學中的一部分。幼兒教師在教育目標的認識、內容的選取、方法的確定等方面,覺得數學應該與自然科學常識有共同之處。而在自然科學常識課程的教學中,教學內容的選擇是不需要考慮知識系統性的,因而數學教育內容也不一定要注意系統性。其次,《綱要》特別提出,在整個幼兒教育過程中,應重視幼兒素質的培養,重視諸如興趣、傾向、態度、情感、體驗、習慣、能力等基本素質的養成。幼兒教師將注意力更多地放到了教育目標和教育過程中,關注其中的素質培養因素,忽視了對教學內容的研究,忽視了教學內容與素質培養的關系研究。第三,通過《綱要》的學習,幼兒教師已經認識到知識的傳遞不是教育的主要目的,最重要的目的是養成素質,培養對幼兒終身發展有用的素質。幼兒的心理發展水平極其有限,接受系統的數學知識比接受零散的知識更加困難,所以,幼兒教師只傳遞給幼兒一些零散的數學知識,讓他們從中得到一定的認識便可以了。

2、幼兒教師自身的知識結構。由于幼兒教師自身知識結構等原因,她們對數學知識的邏輯性、系統性的掌握不夠,在提煉、總結數學的系統性上比較吃力。可見,幼兒數學教育中不重視傳遞給幼兒系統的數學知識,既與幼兒教師對《綱要》精神的領會不深入有關,也與幼兒教師對數學系統知識促進幼兒發展的價值認識不足有關,還與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有關。

二、幼兒園數學教學存在問題的對策分析

1、改革教學內容。在提升幼兒園數學教學質量和水平的進程中,首先要依據幼兒自身成長和發展的實際特點來對數學教學的內容進行改革,適當增加數學教學的內容以及難度。例如,當前《大綱》中要求幼兒園階段學習10以內的數字的認讀、書寫和計數等,而在實際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依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緊緊圍繞大綱所規定的內容進行教學改革,擴展思路,積極引入新的教學方法,對10以內的數字的進行重新導入與設計,進而進一步增加數學課程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使得幼兒園數學教學能夠取得更大的成效。

2、豐富教學目標。在進行幼兒園數學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教師要對數學教學的目標進一步加大認識。教師在教學開展的過程中不能只是將數學知識的傳授作為唯一的教學目標,應該在幼兒學到數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對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行訓練,培養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學生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進而將單一的教學目標進一步多元化。

3、增加教學道具。數學道具在幼兒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應用多樣的數學學習道具很容易激發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進而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開展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把握幼兒學習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點,依據學習內容的不同來選擇不同的數學教學道具,如珠算器、多功能插板、游戲卡、沙盤教具等,通過豐富多樣的教學道具來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教學活動中來,進而進一步提升幼兒園數學教學工作的有效性。

4、創新教學方法。傳統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當前幼兒園數學教學工作的需要。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其課堂的主體地位應當得到足夠的尊重。近幾年來以注重學生體驗的“體驗式教學”的方法在幼兒教學工作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幼兒在體驗式教學中不再是簡簡單單地被動接受教師講授的知識,而是在參與各種教學活動中主動獲取知識以及相應的體驗。此外,教師還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采用圖形結合法、動手操作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手段來形成完善的幼兒數學教學方法體系,進而提升數學教學的質量。

綜上所述,幼兒數學教學工作是幼兒園教學工作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提升幼兒園數學教學有效性的進程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改革教學內容,豐富教學目標,增加教學道具,創新教學方法,進而建立起完善的數學教學體系,進一步提升幼兒園數學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參考文獻:

[1] 楊莉君.淺析當前幼兒園數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J].學前教育研究,2000(5).

[2] 孫錦瑞.數學文化視野下的幼兒園數學教育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

篇9

一、幼兒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1.幼師對《綱要》理解的偏差

首先,《綱要》將數學歸入了科學領域,數學成為科學中的一部分。幼兒教師在教育目標的認識、內容的選取、方法的確定等方面,覺得數學應該與自然科學常識有共同之處。而在自然科學常識課程的教學中,教學內容的選擇是不需要考慮知識系統性的,因而數學教育內容也不一定要注意系統性。其次,《綱要》特別提出,在整個幼兒教育過程中,應重視幼兒素質的培養,重視諸如興趣、傾向、態度、情感、體驗、習慣、能力等基本素質的養成。幼兒教師將注意力更多地放到了教育目標和教育過程中,關注其中的素質培養因素,忽視了對教學內容的研究,忽視了教學內容與素質培養的關系研究。第三,通過《綱要》的學習,幼兒教師已經認識到知識的傳遞不是教育的主要目的,最重要的目的是養成素質,培養對幼兒終身發展有用的素質。幼兒的心理發展水平極其有限,接受系統的數學知識比接受零散的知識更加困難,所以,幼兒教師只傳遞給幼兒一些零散的數學知識,讓他們從中得到一定的認識便可以了。

2.幼兒教師自身的知識結構

由于幼兒教師自身知識結構等原因,她們對數學知識的邏輯性、系統性的掌握不夠,在提煉、總結數學的系統性上比較吃力。可見,幼兒數學教育中不重視傳遞給幼兒系統的數學知識,既與幼兒教師對《綱要》精神的領會不深入有關,也與幼兒教師對數學系統知識促進幼兒發展的價值認識不足有關,還與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有關。

二、幼兒園數學教學存在問題的對策分析

1.改革教學內容

在提升幼兒園數學教學質量和水平的進程中,首先要依據幼兒自身成長和發展的實際特點來對數學教學的內容進行改革,適當增加數學教學的內容以及難度。例如,當前《大綱》中要求幼兒園階段學習10以內的數字的認讀、書寫和計數等,而在實際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依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緊緊圍繞大綱所規定的內容進行教學改革,擴展思路,積極引入新的教學方法,對10以內的數字的進行重新導入與設計,進而進一步增加數學課程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使得幼兒園數學教學能夠取得更大的成效。

2.豐富教學目標

在進行幼兒園數學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教師要對數學教學的目標進一步加大認識。教師在教學開展的過程中不能只是將數學知識的傳授作為唯一的教學目標,應該在幼兒學到數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對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行訓練,培養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學生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進而將單一的教學目標進一步多元化。

3.增加教學道具

數學道具在幼兒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應用多樣的數學學習道具很容易激發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進而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開展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把握幼兒學習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點,依據學習內容的不同來選擇不同的數學教學道具,如珠算器、多功能插板、游戲卡、沙盤教具等,通過豐富多樣的教學道具來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教學活動中來,進而進一步提升幼兒園數學教學工作的有效性。

篇10

一、以生為本,編寫切合學生和專業實際的教材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前教育專業的數學課必須配備一套切合專業特點的教材。教材的編寫要充分考慮到幼師生的數學基礎和認知特點,同時也要面向專業,把幼兒數學教育知識滲透到教材中。

(一)教材要注重舊知識的復習

溫故而知新,數學基礎差的幼師生接受新數學知識有一定的難度,必須注重復習舊知識。編寫教材時,要把那些作為預備知識的初中數學內容進行梳理,放進教材中作為選學內容。例如,相反數、絕對值;因式分解方法;一元一次方程(組)、二元一次方程(組);不等式性質;等等,這些內容是后續學習的基礎,如果不掌握,就難以繼續學習。當然,復習的內容是根據新授課程而整理、精簡的,不能純粹照搬初中內容進來,否則復習就會喧賓奪主,影響新課的講授。

(二)教材不能生搬硬套高中數學知識

教材難度要與幼師生的基礎知識和接受能力相適應,堅持“以現有水平為基礎,以能接受為前提,以夠用為尺度”的原則,盡量降低難度,縮減內容,不能生搬硬套高中數學知識。編寫時要把握幾點:一是教材中的語言不宜過分的專業化,盡可能用生活化的語言來表達;二是要盡可能回避抽象的、繁雜的論證和推導,大膽舍棄一些教學內容;三是對一些重要的數學思想和方法,要把問題分解,采用化整為零、各個擊破的方法編寫。例如,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可以作為加強函數性質的例子來講,減少教學容量,降低教學難度;橢圓和拋物線的方程內容可略講或不講;對一些復雜的立體幾何性質可通過教具或課件的演示來體驗,摒棄那些復雜的證明。

(三)教材要滲透幼兒園的常識

幼兒園的數學知識都是通過數學游戲、數學趣事、數學故事等趣味性比較強的活動來講授,旨在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激發其學習興趣。因此,教材應增加這些內容,以教學例子、習題等形式出現,既可以活躍課堂教學,也可以豐富幼師生的數學視野,為幼師生今后教學打下基礎。例如,幼兒園教學中有引導幼兒認識時鐘,學習看日歷的內容,但現行出版的中職數學教材沒有這些內容,我們在編寫教材r應增加這部分內容;在講授集合知識時,可以引入幼兒的圖形分類、物品分類的例子;在講授排列組合時,可以把幼兒舞蹈的隊形變化作為例子講解。

二、以生為本,創新教學方法,優化學習條件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指出“許多學生在學習中未能取得優異成績,是由于未得到適當的教學條件和合理的幫助造成的”。 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中心,善于創設合適的教學條件,營造良好的互助學習氛圍,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教育,得到提高。

(一)因材施教,分層次教學

面對基礎差、學習勁頭不足的幼師生,在組織教學中,要堅持因材施教、分層教學的原則。“分層教學”是在充分掌握學生信息情況下,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執行不同的教學目標,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對一些數學基礎好的學生,在教學中要精講、多練,適當增加知識量、作業量;對一些數學基礎差的學生,要多復習回顧舊知識,多輔導、多講解,盡可能壓縮學習內容和降低作業的難度,側重數學情感的培養。

(二)激發興趣,搭建學習平臺

為了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教師可以利用幼師生愛上網、喜歡QQ、愛聊微信等特點,搭建便于學習的數學網站、QQ群或微信群。教師利用這些網絡載體可以主動與學生探討學習心得、學習方法,及時為學生析疑解惑,指點迷津。同時,教師可以不時數學典故、數學趣題、數學文化,讓學生體驗數學精彩,領略數學之美,激發幼師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利用網絡,開辟全新的教學與學習空間,為學生自主學習和實施個性化培養提供平臺,使學習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延伸和補充。

(三)注重鼓勵,創新考核評價方法

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有助于教學相長。職業教育是培養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對學生的考核評價要因人而異,不能僅依賴分數,也不能簡單地根據某時期、某次考試來確定評價結果。只要學生取得了進步,無論成績高低,都應得到肯定和表揚。學生的綜合素質是長期的、潛移默化積累的結果,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大膽用不同的標準要求來評價不同層次的學生。對于一個考試成績優秀的學生,如果沒有較好的語言組織能力,則很難把自己掌握的知識傳授出去,將來即難以勝任幼兒教學工作;相反,一個考試成績一般的學生,如果具有較好的語言組織能力強、表達能力好、溝通能力,將來就很容易駕馭幼兒教學工作。所以,通過多維度綜合評價學生,將有益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以生為本,做好與幼兒園教學的對接

“學以致用”是學習的根本,學生只有看到數學能夠應用到專業實際中去,才能獲得學習的動力。因此,學前教育專業數學教學要與幼兒園教學對接。

(一)注重數學知識的對接

前教育專業數學教學必須滲透幼兒數學教學相關的知識,在教學中把兩者有機結合起來。如果幼師生在學前教育專業數學課上接觸到了幼兒園的數學教學知識,那么當她們畢業后,就會很快勝任幼兒園的數學教學。例如,在講授函數的性質時,可以把幼兒園中“幼兒的成長記錄”作為例子,從幼兒的身高隨年齡變化的情況登記表(或顯示圖)來講述函數的性質;在講授集合知識時,根據差集的理論提出在幼兒園教學減法的原則和注意事項;在講授立體幾何時,要把幼兒認識簡單的幾何圖形和幾何體的教學結合起來。

(二)注重教學技能的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