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率現狀范文

時間:2023-12-14 17:48:4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生育率現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生育率現狀

篇1

摘 要 采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等方法,對湖南省開展休閑體育旅游現狀進行分析研究,為湖南省開展休閑體育旅游提供理論參考依據。

關鍵詞 旅游 休閑體育 休閑體育旅游

隨著社會化程度和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體育價值觀念、體育意識、體育需求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人希望通過體育鍛煉,實現身心和諧健康發展的目的。休閑體育旅游正好符合這種要求,它不僅契合了人們對休閑、體育、度假、療養等的多元需求,也實現了休閑體育旅游與經濟的關聯互動、協同發展的聯動效應,為經濟的發展注入了全新活力。根據國內外休閑體育旅游出現的強勢勢頭,結合湖南省的具體情況,從而構建出湖南省休閑體育旅游的一個偉大篇章。

一、湖南省開展休閑體育旅游存在的優勢

(一)地理優勢

湖南地處中國的中部,南連兩廣,東連長三角經濟區,北連廣闊的北部,西接物產豐富的西部。是我過南北交流的橋梁,東西連接的通道,是中國極具優勢的戰略要地。

(二)客源優勢

由于湖南良好的地理優勢,靠近珠三角和長三角兩個中國經濟最發達和人口最稠密的區域,使得到湖南旅游的人數越來越多。

(三)資源優勢

湖南擁有最適宜發展休閑體育旅游的資源優勢,如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張家界;被國外譽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的鳳凰古城;游韶山;爬南岳衡山及岳麓山;觀桃花源及岳陽樓;覽常德詩墻及舜帝陵等等。

(四)區域聯合優勢

在湖南的“十一五”期間,湖南形成了“長株潭”經濟區,這種區域的聯合為休閑體育旅游創造了巨大的旅游空間,游客的旅游不在局限在一個地方,可以做到很大的自由度,如果湖南可以多形成幾個這樣的區區聯合,勢必給湖南的休閑體育旅游帶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二、湖南省開展休閑體育旅游存在的不足

(一)相關專業人才的缺乏

休閑體育旅游剛剛興起,決定了在人才數量、 質量方面等嚴重不足,特別是休閑體育在湖南興起還沒有得到相關部門的充分重視,在今后的人才培養中要加大力度,培養更多高素質的休閑體育專門人才,以適應以后湖南休閑體育旅游的飛速發展。

(二)項目開展對環境的破壞

湖南一些休閑體育旅游項目的開展,如野外宿營、徒步探險等,旅游人群直接與大自然接觸,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人為的對生態的破壞,人們必須加強環保意識,加強對環境的保護。如在開發湖南永州陽明山的過程中就造成了環境的極大破壞。這些是開展休閑體育旅游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

(三)基礎交通設施的不完善

在過去的幾十年時間里,湖南在基礎交通設施建設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在一些縣一級的旅游景點的基礎交通建設確實相當不夠的,很多游客向往那里的休閑體育旅游,但是迫于交通的不便不得不取消。

三、針對出現的不足采取相應的對策

(一)重視專業人才,加大對休閑體育旅游專業人才的培養

為了滿足湖南日益膨脹的休閑體育旅游的發展,湖南政府及旅游部門應加大力度對專業人士的培養,建立體育人才和從業人員的教育、 培訓體系,加速培養一批高素質的休閑體育從業人員隊伍。

(二)增強環保意識,加強人民對環保的重要性認識

環境是人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而休閑體育旅游地的環境更加重要,很多旅游者都是沖著美麗的環境去某一地方旅游的。對此,相關部門需要制定一些方針、措施去增強民眾的環保意識,通過各種演講,紀錄片,電視節目宣傳等去加強人民對環保的重要性認識。這樣才能使湖南的休閑體育旅游更好更快的發展,實現湖南旅游產業的高速發展,從而帶動湖南地區經濟的向前發展。

(三)完善基礎交通設施

湖南處于東部和西部連接的咽喉要道,在改革開放后,基礎交通設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水路,公路,鐵路,航空等交通運輸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在以后的發展中,應該把發展基礎交通設施作為一個議案來解決,通過政府和市場的雙重作用來完善湖南的基礎交通設施,加大投入,把旅游業作為一個重要的第三產業來發展。

四、結論

在國內外休閑體育旅游業迅速發展的今天,湖南省應抓住機遇,依托省內山秀水的自然生態體系,悠遠的湖湘文化,獨特的地理位置,具備開發體育休閑旅游的巨大潛力。通過對湖南省休閑體育旅游的開發,實現休閑體育與旅游的優化組合,形成具有特色的體育文化休閑旅游圈,從而不斷滿足社會各階層人們的需要。開發湖南省的休閑體育旅游產業對于調整湖南省產業結構、推動體育旅游產業發展、增強湖南旅游核心競爭力、提升湖南影響力、加快湖南省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參考文獻:

[1] 胡達道,陽蕓.經濟欠發達旅游區體育旅游開發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5.39(1):26-29.

篇2

【關鍵詞】法律素養;法律意識

當代社會,對國民素質的關注主要在于提高國民的科學文化水平方面,而對法治問題的關注主要在國家的立法和依法行政方面,很少有人關注到國民的法律素養尤其是大學生的法律素養。一大部分學生把在校生的法律問題僅僅歸結到刑事案件一類,所以在很多大學生看來,法律似乎離他們的生活非常遙遠,一方面他們認為自己不會做違法犯罪的事情,另一方面又覺得,在大學校園這個穩定和諧的環境中,基本不會出現發生與法律有關的事情。但事實上,在校生常見的法律問題有很多,除了盜竊、打架斗毆致人受傷等刑事問題外,還有許多例如于打工討薪、簽訂就業協議、惡意欠款等民事問題,而大部分學生又嚴重缺乏運用法律知識和法律意識律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因此加強大學生法律素養教育刻不容緩。

一、當代大學生法律素養的現狀

(一)法律知識欠缺

法律知識是形成良好法律素養的前提、基礎和重要內容,而現在很多高校只重視專業課程的學習,對法律基礎知識的學習不夠重視。除了偶爾的選修課程中會設置一門法律相關的課程外,其余在校期間很少有法律知識的學習,甚至大學四年都沒有學過任何法律課程。當前非法學專業大學生學習法律的主要途徑是通過各種媒體的法制類欄目,致使很多學生觸犯了法律全然不知,遇到問題也不會有法律的手段來維護自己的權利。

(二)法律意識欠缺

很多在校大學生認為只要不犯法,學不學法、知不知法無關緊要。出現法律糾紛時,首先考慮的是自己是否存在違反義務性或者禁止性規定的行為,而不是首先考慮自己的權利是不是遭到了侵害。這種傳統思維的影響在當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中體現的較為明顯。大學生知法、用法的意識淡薄,不知如何利用法律武器有效地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甚至于從事違法犯罪行為。大學生違法事例從以下事例中窺見一斑:轟動全國的云南大學生馬加爵的惡性殺人案件,清華大學學生劉海洋在北京動物園的硫酸潑熊事件以及來自大學校園的一些暴力事件,藥家鑫事件等。

(三)法律信仰不足

法律信仰是人們出于對法律的依賴感或神圣感而生產的心理感受,在行為上則體現為對法律過程的參與?,F實中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徇私枉法、司法不公、司法腐敗的現象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讓大學生們失去了對法的信任感和依賴感,也很少有大學生主動參與法律過程,因此大學生對法律的信仰危機進一步顯現。

二、法律素養缺失的原因

(一)社會因素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時也伴隨著城鄉差距的加大,社會分配不公等現象,這對敏感的大學生群體造成了不可忽視的心理沖擊,特別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貧富懸殊、權力地位差別、不可抵擋的提前消費和社會欲望,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學生的人格扭曲。還有一些非主流文化的負面影響,特別是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互聯網在校園的快速發展給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網絡不良資訊、不健康的網絡游戲等也給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在極富有渲染力的網絡不良資訊影響下,部分大學生網民長期處于虛擬環境中,失去對周圍環境的正確認識,可能導致孤僻、冷漠、對社會反感、信仰迷茫、缺乏責任感,甚至導致人格畸變、誘發犯罪。這些民主法治建設中的不和諧因素使法律的權威受到了挑戰,嚴重影響了大學生對法的感知和敬畏,從而影響了大學生法律素養的實效。

(二)教育因素

首先,法治教育在個人成長歷程中介入較晚,從小學到中學,學校往往只重視學生的學業成績,忽視對中小學生法律素養的培養。近年來,高等教育雖然一直在強調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是真正涉及到法律層面的教育還是少之又少。學校的“法治教育”一直從屬于“德育”,并沒有自身獨立的地位,這就會降低學生從小法律素養培育的成效。法律素養的培養沒有從源頭抓起,而是就事論事,遇事才講。而實際上,法治教育應該貫穿人的一生,只有如此才能樹立牢固的法治觀念。其次,目前各高校比較注重學科建設、專業發展、科研成就,而對法制教育則顯得缺乏力度。很多高校對非法律專業的學生只開設了《思想道德修養》這一門課程,這門課程中所涉及到的法律問題寥寥無幾,更不用說培養大學生的法治思想和理念了。

(三)大學生自身因素

在校大學生大都是18—24歲的青年,正處在生理、心理漸趨成熟時期,該階段的大學生較沖動敏感,自我控制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弱。很多大學生尤其是獨生子女的大學生,素來養成自我為中心,行事我行我素,不能或很少考慮理解和寬容他人。大學期間大部分學生常常處于學習、生活、戀愛以及就業等多種壓力下,精神處于高度緊張狀態,如果不能及時疏導與發泄,極有可能導致大學生產生焦慮、抑郁,形成不健康的人格心理。

(四)家庭因素

家庭式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師。一個人的理想、情操、道德、性格、情趣的形成,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深受家庭因素的影響。為此,社會學家把家庭看作是預防青少年違法違紀的第一道防線。父母的一言一行以及父母之間的和睦關系等,都會對孩子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和諧的家庭氛圍,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培養孩子穩重、成熟、善良的性格,是他們在人生成長的道路上更有自信,能以積極向上的心態去面對現實的挑戰和挫折。相反,支離破碎的家庭,緊張的家庭氣氛,家長不良的生活習慣,則容易使孩子形成孤僻、冷漠、粗暴的性格,使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遇到問題和挫折時容易走極端。

三、培養大學生法律素養的對策

(一)完善高校規章制度建設,堅持依法治校

依法治校為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樹立良好的示范作用,法制教育是“認同”規范、“接受”規范和“消化”規范的教育。高校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大學生對法治的最直接、最感性的認識更多地來源于高校本身的各項管理制度,高校的各項規章管理制度本身是否合法,實施規章管理制度的程序是否得當,是大學生在實踐中建立法律信仰的最直接感受。因此,高校的法治環境對在校生法律素養的培養至關重要,高校應當建立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并堅決予以執行,使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到法律的威嚴,為大學生法律素養的培養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構建法治環境

加強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優化環境,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在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同時,高校還可以充分利用課外時間,通過多種渠道開展多種形式的第二課堂法律活動,激發學生對于法律現象給予關注的熱情和興趣。

加大法制宣傳的力度,讓大學生盡可能多的接觸到法制教育,為學生營造一種法制教育氛圍。學??梢岳眯@廣播宣傳法制教育、舉辦法律知識競賽、法律知識講座、模擬法庭、組建法律社團等活動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親身體驗機會,提高同學們參與法律的熱情和在實踐中運用法律的能力。

(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在校生大都處于心理發育不成熟,意志不堅強階段,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遇到事情容易沖動,做事不計后果。因此,學校應該密切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以增強學生對復雜環境抵抗的心理素質。學校要有針對的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相關活動,定期對學生進行心理普查,設立心理咨詢室,開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等,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對待學習、生活以及人際關系。認識自我缺陷,緩解焦慮情緒,化解矛盾,消除自卑感,矯正不良行為,提高他們正確認識和應對各種事情的能力,避免因為心里障礙而引發的違法違紀行為。此外,還要格外關心后進生和“前科”生,要積極鼓勵他們,用心關愛他們,感化他們,給予他們改過自新的機會。

篇3

一、體育旅游的概念

從廣義上講,體育旅游是指旅游者在旅游中所從事的各種身心娛樂、身體鍛煉、體育競賽、體育康復及體育文化交流活動等與旅游地、旅游企業及社會之間關系的總和;狹義上講,則是為了滿足和適應旅游者的各種體育需求,以體育資源和一定的體育設施為條件,以旅游商品的形式,為旅游者在旅行游覽過程中提供融健身、娛樂、休閑、交際等于一體的服務,使旅游者的身心得到和諧發展,從而達到促進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豐富社會文化生活目的的一種社會活動。

二、研究大學生體育旅游的意義

旅游這個行業作為新型產業發展起來。其中,體育旅游是旅游產業中的消費熱點,需求規模將越來越大。它以其參與性、刺激性、專業性、挑戰性滿足了年輕人的需求,符合時代的主題,吸引了消費群體,其中包括高校大學生。因為大學生作為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有著獨特的敢于冒險和迎接新事物的勇氣,作為較為活躍的人群,他們是體育旅游的主力軍。他們具有一定自我生活能力,有相對寬松的時間,更具有冒險精神和超前意識,已成為潛在的出游率較高的旅游客源市場。

通過參加體育旅游活動,大學生可以豐富課余生活,為大學時光增添色彩,并且開闊了眼界,可以對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有更好地提高。各方面素質相對較高的在校大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的接班人,以健康為主題的體育旅游的發展以及其市場的開發,不僅有利于國民經濟的增長,更有利于國民身體素質的提高。

三、大學生體育旅游的特征

(一)健身性和娛樂性。體育旅游以體育活動參與為主要內容,大學生在親近自然的感受新鮮環境的同時,也愉悅了身心,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具有促進作用。(二)欣賞性與體驗性。這主要體現在大學生在觀看大型體育賽事、體育文化活動、民族體育表演及地方傳統特色的體育競賽時,既欣賞到了表演者的技能和當地豐富多彩的體育文化,也滿足了內心情感的體驗過程。(三)刺激性和挑戰性。主要是體現在刺激性體育旅游方面,如攀巖、漂流等,這些以年輕旅游者為主,可以更好地展現大學生的風采,如挑戰自我、追求極限、感受刺激、自我超越。(四)多樣性和重復性。體育旅游內容形式豐富多彩,既有普通的陸地活動,也有水上、空中活動,內涵面廣,可滿足大學生的不同需求。(五)教育性與交際性。大學生可以在體育旅游活動中,學習一些簡單的運動技術,增強體質,學習相關學科知識。還可以在體育旅游活動過程中能夠擴大自己的人際關系。

四、大學生體育旅游現狀

(一)對體育旅游的市場分析

大學生是指在大學校園里攻讀各種學位的學生,通過對大學生體育旅游市場規模分析,多數在校大學生有旅游意向,而且部分大學生有過旅游經歷。

(二)對體育旅游的認知程度

通過體育旅游,可以緩解大學生的學習壓力和精神疲勞,所以被大學生所接受。但目前,大學生對體育旅游的認知程度較低,處于只是簡單的了解的層面,需要進一步向前發展。多數學生是通過網絡和報紙來了解,其他認知渠道也只是通過電視、雜志、宣傳手冊等渠道來獲取的。

(三)對體育旅游的參與程度

在大學生群體中,從參與體育旅游次數多少來看,男生參加體育旅游的比例要高于女生。而大學生參與體育旅游人數受限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學生學業負擔較重,自身沒有經濟來源等。因此,目前體育旅游在大學校園參與程度不是很高。

五、大學生體育旅游發展的策略

(一)加強體育旅游宣傳的力度和廣度,正確引導大學生體育旅游的消費觀念。大學生對體育旅游消費的態度直接影響其參與體育旅游的行為。因此,無論學校還是社會,要充分利用各種宣傳方式(如廣播、電視、網絡等形式),加深大學生對體育旅游活動的進一步了解,提高他們的體育旅游的興趣,培養大學生參與體育旅游的意識,從而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體育旅游的消費觀念。

(二)加強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組建大學生體育旅游社團。加強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組建大學生體育旅游社團,組織更多的熱愛體育旅游的大學生加入進來,從而保證大學生體育旅游團體的質量。利用大學生團日活動進行體育旅游方面的知識宣傳,培養大學生體育旅游習慣,增強大學生學習戶外體育旅游的方式、方法,引導大學生進行積極有效的體育旅游活動。

(三)了解大學生的特點和要求,積極設計并推出深受大學生喜愛的體育旅游項目,以滿足他們的實際需求。大學生由于經濟條件的不足,影響和制約了大學生參與體育旅游的積極性。國家旅游部門應根據大學生體育旅游動機體育旅游目的地的偏好,推出有特色的大學生旅游線路,以滿足大學生體育旅游的需求。

篇4

關鍵詞:綠色食品生產資料;發展歷程;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 F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13-114-02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農業農村工作將更加注重生態環境和質量安全,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日益成為主流。綠色食品生產資料(以下簡稱“綠色生資”)作為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重要物質保障,經過近20a的培育和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新形勢下綠色生資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為綠色食品事業和現代化農業建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1 綠色生資的內涵及其發展歷程

1.1 綠色生資內涵 綠色生資是指獲得國家法定部門許可、登記,符合綠色食品生產要求以及《綠色食品生產資料標志管理辦法》規定,經中國綠色食品協會核準,許可使用特定綠色生資標志的生產投入品。綠色生資標志使用許可范圍包括肥料、農藥、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獸藥、食品添加劑及其它與綠色食品生產相關的生產投入品。

1.2 綠色生資發展歷程

1.2.1 1996-2007年 綠色生資工作探索階段,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出臺《綠色食品生產資料認定推薦管理辦法》及肥料、農藥、飼料及飼料添加劑、食品添加劑實施細則。

1.2.2 2007-2012年 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注冊了證明商標,納入了法制化管理。出臺并修訂《綠色食品生產資料證明商標管理辦法》及其《實施細則》,重點強化了現場檢查、產品抽檢、企業年檢等審核和監管制度。

1.2.3 2012-2015年 綠色生資證明商標專用權由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轉讓至中國綠色食品協會,并于2012年6月13日獲得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批準。至此,中國綠色食品協會已成為綠色生資證明商標的注冊人。截至2014年底,協會會員總數達635個,其中團體會員387個,個人會員248個;理事單位(個人)240個,常務理事單位(個人)136個。其中企業會員265個,占會員總數的41.7%。

2 發展綠色生資的現實意義

綠色生資作為經中國綠色食品協會核準并許可使用特定標志的安全、優質、環保的農業生產投入品,是綠色食品產業體系的重要部分,是保障綠色食品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技術支撐,在2015年《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關于推動綠色食品生產資料加快發展的意見》中也提出了綠色生資開發與應用的重要現實意義。

2.1 發展綠色生資有助于促進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產的落實,是綠色食品安全優質的有效保障 綠色食品生產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實行全程標準化生產模式,其投入品的安全優質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綠色食品的安全優質水平。發展綠色生資可從源頭上優化農業投入品結構,擴大安全優質投入品的市場供給,有利于落實綠色食品生產過程中科學施肥、合理用藥、規范使用添加劑等相關制度,是保障綠色食品安全優質的有效途徑。

2.2 發展綠色生資為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能夠為綠色食品加工企業提供優質可靠的原料,夯實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物質基礎,在基地建設中統一推廣綠色生資,為農戶提供安全、優質、有效的投入品,有利于規范投入品的使用行為,減少綠色食品原料質量安全隱患,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2.3 發展綠色生資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建設現代化農業的必然要求 面對經濟新常態,2015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指出,農業要盡快從主要追求產量和依賴資源消耗的粗放經營轉到數量質量效益并重的集約發展上來,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發展綠色生資正順應了新要求,大力推廣控肥、控藥、控添加劑等減量化生產技術,有利于減少農業污染、改善生態環境,推進綠色生產,提升農業產業素質,從源頭上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3 綠色生資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

3.1 全國綠色生資發展現狀 經過多年的努力,綠色生資標志許可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據統計,2014年新批綠色生資企業45家,產品75個,截至2014年底,綠色生資用標企業總數共有97家,產品243個。其中肥料53家,產品99個,農藥7家,產品21個,飼料及飼料添加劑18家,產品92個,食品添加劑18家,產品30個,其他類1家,產品1個。綠色生資產品已經涉及到全國26個省市,除獸藥外,綠色生資基本涵蓋了所有的農業投入品。

3.2 發展綠色生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綠色生資工作經過近20a的發展,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由于前期探索階段時間較長、市場宣傳力度不夠等諸多因素,使得綠色生資的開發和應用較綠色食品明顯滯后,存在品牌影響力較小、總量規模小、推廣力度不夠等突出問題,已成為我國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制約因素,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多措并舉推動綠色生資加快發展。

3.2.1 加大宣傳力度,提升品牌影響力 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全面普及綠色生資基本理念、市場前景等相關知識,使公民對綠色生資有更深層次的認識;鼓勵并幫助符合條件的農業投入品企業開展綠色生資申報認證工作;引導綠色生資企業積極參與相關專業展覽、工作交流等活動,擴大綠色生資在農業投入品行業中的品牌影響力。

3.2.2 積極推廣,鼓勵應用 綠色生資的推廣應用有利于嚴格農業投入品管理,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有利于推動綠色食品產業發展,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應大力促進綠色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和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單位與綠色生資企業建立有效對接和長期合作關系,減少非綠色生資的市場采購量,積極推進綠色生資應用,提高農業投入品企業申報綠色生資的積極性。

3.2.3 增強自律意識,推進誠信體系建設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建立綠色食品誠信體系是實現食品安全的有效保障,也是當前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應有的科學思維?,F在的種種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和隱患,都充分體現了一些農業生產經營主體誠信意識淡薄和缺失。要從農村實際出發,把法制建設和道德建設緊密結合,把誠信體系建設作為重要抓手,引導企業積極參與各類誠信建設活動,大力宣傳綠色生資誠信企業,發揮其引領示范作用,增強綠色生資企業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監督的自律意識,讓誠信在全行業成為一種風尚、一種理念、一種文化和一種核心價值觀,共同營造推動綠色生資發展的良好輿論環境和社會氛圍。

參考文獻

[1]王運浩.推進我國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品牌發展的思路與對策[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5(2):10-13.

[2]劉斌斌,余漢新.綠色食品生產資料的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2(4):10-13.

[3]馬愛國.新時期我國“三品一標”的發展形勢和任務[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5(2):3-5.

[4]陳曉華.2014年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成效及2015年重點任務[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5(1):3-8.

[5]張志華,唐偉,陳倩.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5(2):21-24.

[6]梁志超.加強綠色食品基地建設,夯實綠色食品產業基礎[J].中國食物與營養,2010(2):31-32.

篇5

關鍵詞:海南國際旅游島 ;鄉村旅游 ; 問題對策

1、引言

海南順應《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的發展,提出積極推動熱帶特色農業與旅游業相結合要制定實施觀光農業、休閑農業支持計劃,著力培育一批海南特色旅游城鎮。本文從鄉村旅游發展形態的識別與內涵辨析,海南省開展鄉村旅游的意義,海南省鄉村旅游存在問題及對策等方面對海南鄉村旅游研究的綜述。

2 、海南省開展鄉村旅游的意義

(一)鄉村旅游豐富海南旅游資源,促進農村城鄉經濟和諧以及城鎮化的發展。

海南少數民族眾多,風情各異,再加上五指山、萬泉河、尖峰嶺等美不勝收的風景點,是值得人們細細觀賞的絕佳旅游資源。開展鄉村旅游改善了城鎮的基礎設施條件,使城鎮化整體的綜合水平得以提高。村民的認識水平也上升至新的水平,為城鎮化的發展在思想上打下基礎。

(二)發展鄉村旅游可以分流熱點景區(點)的接待壓力

海南是我國的旅游大省,更是國內外旅游的熱點旅游目的地。在旅游旺季,許多傳統旅游景區(點)往往人滿為患,造成不同程度的接待壓力。鄉村旅游的開發在滿足人們回歸自然的同時,也能很好地起到分流熱點景區(點)游客的作用。

(三) 鄉村旅游為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提供了大量的機會。

旅游業本身屬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它對勞動力的吸納能力強,旅游業每增加一個就業人員,就會給社會創造6~8個就業機會,因而它對勞動力的吸納能力比較強。海南省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尤其是西部欠發達的廣大農村地區,資源比較貧乏。剩余勞動力多,發展鄉村旅游可有效解決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3 、海南省鄉村旅游存在問題:

3.1 海南鄉村旅游資源開發不足。

一些具有歷史價值,獨特的海南民族文化遺產沒有得到相應開發和重視,一些落后的中部如果能整合起來把中部的生態保育區的旅游資源整體推出,海南有特別豐富的熱帶農業、漁業、藥業、種植業、養植業、曬鹽業等動植物資源未得到有效開發,海南現在缺的是對旅游資源開發,并讓其形成規模[2]

3.2服務人員水平不高,沒有服務意識。

由于海南得天獨厚的資源,是個生活節奏很慢的省份,所以這里的人們都比較懶散,不僅表現在工作上,也在學習方面不是很重視。特別是一些落后的村落,往往出現,一些無所事事的人們聚在一起聊天,即使有客人迎門,態度也是散漫,漫不經心,沒有服務意識。常常安于現狀,但是一些思想較為開化的農民群眾想學技術,也無從下手,沒錢也沒地方學,使其發展陷入很尷尬的局面。

3.3發展規模小,宣傳力度低,造成客源范圍小,吸引力不高。

海南旅游資源豐富,然后由于村民創新意識淡薄,文化程度不高,有良好的資源,也不知該如何整合與開發,很容易出現,一家發財后,其他相同企業 爭相模仿,并且發展規模小,同質化高,造成吸引力不高,影響力不夠。吸引的客人范圍也比較少。

4 、海南省鄉村旅游存在問題對策:

4 .1 加強保護以及開發力度,形成規模品牌化。

尋找值得開發利用的農村以及規劃制定旅游建設幫助其制定具有海南地方特色的全省鄉村旅游進行經營等級評定等。通過開展專題調查研究為做好全省和鄉村旅游發展管理提供幫助;四是為全省各地發展鄉村旅游提供咨詢與培訓等服務。形成有規模性,品牌效益性的鄉村旅游路線。[3]

4.2 加強從業人員培訓,提高整體的服務水平

我們要多加了解當地資源,做好衛生及其安全條件;增加娛樂設施,讓當地居民提高參與的積極性,形成一定規模的,提升當地鄉村旅游文化和生態內涵。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客源市場,向市場推出體現當地鄉村旅游意象的獨特產品,避免低俗化普遍化現象產生。

4.3加大宣傳力度,努力擴大客源市場

我們要加大旅游宣傳力度,擴大客源市場,向市場推出體現當地鄉村旅游意象的獨特產品。民風淳樸的古村落,還有別具特色的村寨,整潔多樣的文明村,都將會是吸引游客的有利因素。[4]

4.4 堅持可持續性開發

旅游這個行業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旅游產業才能長久生存下去。嚴禁在發展旅游資源同時環境污染與資源破壞,我們要提高海南鄉村旅游的科技含量,使旅游與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共存,實現可持續發展。沿著與生態旅游、文化旅游緊密結合的方向發展。體現當地地方特色,注重復合型產業高質量產品的開發,新農村建設與鄉村旅游發展耦合研究。(作者單位:海南師范大學)



參考文獻

[1] 操文斌 張躍西 中國鄉村旅游研究進展[M]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2007年 173頁

[2] 周杰love1005 海南鄉村旅游 [J/OL] 2011 -12- 23

篇6

一、安徽省旅游資源的概況

(一)安徽的自然資源

安徽省地處華東西北部,人杰地靈,地理形勢千姿百態,復雜多樣,皖南和皖北的旅游資源相差甚遠。安徽是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祥地。長江和淮河將安徽劃分成平原、丘陵和山區三大自然板塊。老莊的道家學派產生于淮河流域,它與儒家學派都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支柱。安徽的黃山、九華山、大別山、天堂寨、天柱山、瑯琊山、包公園、八里河、相山風景區、巢湖等旅游景區馳名中外。安徽的自然資源除了優越的地理位置,還有悠久的歷史,蘊含著身后的文化,自然與歷史融為一體,不僅可使游客享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還能將歷史、文化相結合,在旅游中滲透著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這些都為登山、山地越野、水上運動、溫泉運動等休閑體育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二)安徽的人文資源

安徽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皖東和皖中地區屬于江淮文化,皖南及其它地方是江南文化和浙、贛文化的相互融合。皖北地區則保留了古淮河文化,同時還融入了中原文化和齊魯文化,這是由于歷史上北方人大批的向南方遷居的緣故。安徽大地在春秋戰國時期產生了兩大文化,分別是吳越文化和楚文化。安徽的代表性文化是徽文化,它是明清時期非常有影響力得到文化流派,也完美的詮釋了儒家文化和經商之道的結合,開創了“儒商”的典范?;丈逃纱苏Q生,它在中國歷史上發揮著重要作用?;諏W也是中國著名得到地方學,安徽的黃梅戲以它獨特的風格成為中國四大戲曲之一,鳳陽花鼓被譽為東方的芭蕾。安徽雄厚的文化底蘊在體育旅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例如合肥市的逍遙津是三國時期的古戰場,還有點將臺等歷史遺跡,為摔跤、射箭等休閑運動提供很好的場所。

二、安徽省體育旅游的現狀和面臨的問題

(一)民俗體育融入旅游之中

皖北的文化主要是黃淮文化,它的民俗體育資源有五禽戲、花鼓燈、方棋、民間拳術和馬戲等。皖中的文化則是皖江文化,它的民俗體育資源有舞龍、賽龍舟、劃旱船和踩高蹺等運動。皖南的文化是新安文化,它的民俗體育資源有疊羅漢、拋繡球、目連戲、花棍舞等。例如淮北的相山公園景區,在宣傳相山風景秀麗的同時,還在景區開展大量的民間體育活動來吸引游客。在景區中有毽球的場地可供游客參與,還有民間的老人表演各種拳術,這些都很好的將體育融入到旅游之中,不僅增加了趣味性,使游客在旅游過程中得到鍛煉身體的效果,還能將安徽的傳統體育得到發揚和傳播。這些民俗項目在近些年發展的越來越好,各個地方通過舉辦民俗文化節來傳播當地的特色,例如宿州的五禽戲,碭山梨花節的斗牛等。黃山舉辦的國際民間藝術節,充分的展示了疊羅漢、花棍舞的特色和魅力。這些活動不僅保護了當地的民間特色,還能推動個當地旅游業的發展,為地方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二)體育旅游品牌賽事的打造

為打造安徽省的體育旅游品牌,省旅游局和省體育局聯合制定了《體育旅游產品發展規劃》。希望能將體育資源、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想結合,包裝、開發并推廣出安徽省一流的體育旅游品牌。目前,我省的體育旅游品牌賽事雖然種類不少,但是區域不夠普及。僅黃山和天柱山就占了很大的比例。例如:黃山國際山地自行車節、黃山國際登山節、黃山國際健走節、黃山論劍等。此外,天柱山有著國家一級網球訓練基地,所以國際網球挑戰賽成為天柱山的品牌賽事。天柱山武術養生、漂流、探險等體育旅游品牌。黃山和天柱山的攀巖大賽也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賽事。

三、安徽省體育旅游的發展對策

(一)保護生態旅游資源

環境問題是當前社會發展的面臨的公共話題。環境問題和民生問題息息相關。對百姓的生活影響重大。生態旅游資源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禮物,而如今隨著工商業的發展,很多旅游景區的環境遭到了人為的破壞。眾所周知,環境是旅游業的靈魂,體育旅游是旅游中的一部分,保護生態環境間接的促進體育旅游的發展。政府要加大力度整治環境,游客要提高愛護環境的意識,旅游業點要多宣傳愛護環境的廣告,當地旅游局也要因地制宜地制定保護環境的規章制度。通過多方面的努力,制造出更好的體育旅游環境。

篇7

關鍵詞:大學生法律素質現狀途徑

一、加強大學生法律素質培養的意義

所謂法律素質,就是一種掌握和實際運用法律的綜合能力。法律素質包括法律知識、法律評價、法律觀念和依法辦事能力四個方面,法律素質不僅要求個體具備一定的法律知識,而且要求能夠將這種知識轉化成實際運用法律的能力。

當代大學生法律素質的高低將直接關系到我國未來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進程。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與世界各國的聯系也日益緊密,這就要求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在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活動,掌握相關法律,遵守法律、法規,并能有效地運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正當權益。大學生是未來社會主義事業的主要參與者,是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只有真正學法、懂法,以法律來規范自己的行為,依法辦事才能促進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不斷發展。高校是構建和諧社會、培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陣地,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對大學生開展系統的法制教育,培養其健康思想和法制觀念,使他們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完善和優化他們的知識結構。因此,作為高校,有義務也有責任在提高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基礎上,不斷提高他們對法律的認知能力、評價能力和實際運用能力,從而提高其綜合素質、促進全面發展。這不僅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同時也是依法治國,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

二、當代大學生法律素質培養的現狀

首先我們必須承認,當代大學生較之前人無論是在法律意識還是法制觀念上都已經有了明顯的進步,其法律意識不斷提高,法制觀念顯著增強。但不可否認,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當代大學生的法律素質仍有待進一步加強:

1.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有待提升。法律知識是法律素質的一個重要內容,是衡量一個人法律素質水平高低的重要標準。有專家指出,人們的法律意識水平的高低應與其文化程度成正比,但現實情況卻并非如此。雖然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開設了法律基礎課程,但當代大學生的整體法律知識水平卻相對較低,普遍存在對法律知識一知半解的情況。

2.大學生運用法律知識來統領自身法律行為的意識與能力欠缺。這不但表現在大學生對法律規定的權利與義務的不對等理解上,還表現在遇到各類社會問題時不能充分利用已掌握的法律知識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只是將這些法律知識停留在口頭上,缺乏實際應用的能力。

三、提高當代大學生法律素質的途徑

1.更新教育理念,注重素質培養

在我們以往的法律教育課堂上,通常著力于強調學生對基本法律條文的記憶與掌握,卻往往忽視對學生進行基本法律理念和法律原則的培養。事實上,隨著時代的變遷,不同領域的法律條文必將隨之不斷修正,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而與之相反的是,那些長期積淀下來的基本法律理念和法律原則卻是不會輕易改變的。因此,高校在培養和提高大學生法律素質的過程中,應當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在教授基本法律知識的基礎上注重探索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對社會法律現象進行觀察與思考,對法律案件進行分析、判斷與推理,著力培養當代大學生對基本法律理念和法律原則的把握,進而培養他們獨立運用法律武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并最終實現其法律素質的全面提升。

2.充分利用第二課堂和社會實踐活動

法律基礎課堂教學雖然是培養和提高大學生法律素質的主要渠道,但因其受時間與場所的限制,它不可能完全滿足培養和提高當代大學生法律素質的需要。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第二課堂和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來不斷加深和強化法律課堂教育的效果。首先,我們可以開展不同專題的選修課來拓展學生的相關法律知識。另外,在課堂上我們可以采取多種教學形式對學生進行生動、直觀的法律素質教育,如播放法制教育電視錄像、電影和專題片,開展法律主題辯論賽,組織模擬法庭等等。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定期邀請校內外知名法學專家、公檢法等部門的知名人士來校講學,開設法制宣傳園地,印發普法小冊子,開展法律知識及咨詢活動,開展法律主題系列演講活動和文藝演出活動等,通過各種形式來普及法律知識、培養法律意識,從而使法制教育取得實效,為提高當代大學生的法律素質打下堅實的基礎。

3. 營造校園法制氛圍、創造良好育人環境

校園是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及其法律意識和法律觀念基本上都是在大學期間形成的,校園的法制氛圍如何將直接影響到大學生法律素質的形成和發展。因此,營造良好的校園法制氛圍、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可以有效地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高校教師和高校自身能否做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直接影響到大學生法制意識的形成和法律素質的高低。只有高校堅持依法治校、教師堅持依法治教,按照法制社會的要求規范管理和教學行為,明確各方的權利義務關系,營造良好的校園法制氛圍,才能夠讓身處校園的大學生真正感受到法制社會的存在,使其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受到良好的法制教育,進而提升其法律素質。

4.建設健康網絡環境

由于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網絡成為了當今時代炙手可熱的事物,而與之接觸最多的人群恰恰是高校的大學生,他們也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受網絡影響最大的一個群體。網絡帶來的海量信息及其環境的自由開放很容易使人產生自由感和放縱感,很多時候合法與非法,罪與非罪難以判斷清楚。對大學生來說,網絡秩序的維護僅僅依靠他們自身的道德意識和法律素養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建立健全網絡管理的法律法規,而網絡負面作用的擴大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了網絡法律教育的滯后現狀。因此,作為高校應該充分運用信息化的技術手段,注意校園網上有關法制網站和網頁的建設與管理,營造法律教育的全新平臺,利用網絡為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提供服務。另外,作為高校教師也可以通過QQ、微博這樣的網絡通訊工具向學生傳遞相關的法律常識,在溝通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

5.加強實踐應用

由于大學生受年齡、經驗、心理等因素的制約,他們對社會法律現象的認識往往局限于書本的教條、內心的感受和社會的評價,卻忽視了對法律知識的實踐應用。因此,要想提高大學生的綜合法律素質除了要注重理論知識的灌輸之外,更應注重對其運用法律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實踐能力的培養,著力提高大學生依法辦事的能力。這就需要我們給大學生提供法律實踐的機會,通過法律實踐,使學生學會運用法律知識評價社會現象、運用法律武器解決現實問題。我們可以組織學生參加法律知識競賽、參與報刊法制案例討論、旁聽審判機關對具體案例的審理、參觀監獄或其他勞改場所等等,在多種形式的法律實踐活動中,使大學生能依法辨明是非和善惡,以法律的途徑解決現實糾紛,維護合法權利,從而養成依法辦事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使他們通過法治力量戰勝邪惡和自身弱點,從而更加自尊、自立、自強,更加堅信法律、崇尚法理。

參考文獻:

[1]周光發.論大學生法律素質的教育和培養[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2002,(12).

[2]姜廷志.論大學生法律素質教育的意義和措施[J].西昌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2,(12).

[3]于童.簡論大學生的法律素質教育[J].中國成人教育,2003,(9).

[4]李金玉.培養和提高當代大學生法律素質的有效途徑[J].法制與社會,2006,(10).

篇8

關鍵詞:太原旅游職業學院 體育鍛煉 休閑活動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643(2014)01―0049―03

1 前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現代生活、工作的節奏也逐漸加快,尤其是給當代大學生的身心帶來的巨大影響,讓高校大學生們產生了從未有過的壓力。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基地,不但要加強其德、智、體方面的培養,而且還要從戰略發展的角度去認識大學生體制健康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體育鍛煉能使人的身體各方面都得到鍛煉,與此同時也可以緩解各種競爭給人們帶來的心理壓力,保持心理健康。慢慢地休閑運動也成為了人們在生活中的一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F在開展體育休閑活動,充分的利用業余時間來進行學習和實踐,這樣既能培養大學生對休閑運動的興趣,也能起到引導大學生體驗健康休閑,讓平時的生活更豐富化。同時,對培養終身體育也有著重要意義。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對太原旅游職業學院學生體育鍛煉與休閑活動現狀進行調查。隨機抽取300名太原旅游職業學院學生進行調查研究。

通過表1我們可以看出太原旅游職業學院學生男生占到31.11%,女生占到68.89%,女生明顯多于男生,16―18歲的占3.67%,18―20歲的占61.11%,20―22的占24.59%,22以上的占5.63%,20―22歲的居多,大一年級的學生占到總數的47.59%,大二年級的學生占到總數的35.74%%,大三年級的學生占到總數的16.67。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閱讀大量的期刊、報刊、教材等文獻資料了解目前的研究現狀。

2.2.2 問卷調查法

根據研究的需要設計問卷,對太原旅游職業學院學生發放問卷進行調查,來了解他們的鍛煉現狀。一共發放調查問卷300份,收回調查問卷270份,調查問卷的收回率為90%;在收回的270份調查問卷中,有效的調查問卷為270份,收回調查問卷的有效率為100%。

2.2.3 數理統計法

整理問卷上所獲得的數據資料來進行統計和分析。

3 研究結果與分析

3.1 太原旅游職業學院學生參與體育鍛煉行為特征分析

體育鍛煉是以遵循人的身心發展狀況為基礎,以身體練習為手段,以豐富文化生活為主的體育運動,體育鍛煉能使人體各方面都得到充分提高,身體機能都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由于現在的大學生越來越不重視體育鍛煉,所以說提升現在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是當前各個普通高校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務。

3.1.1 太原旅游職業學院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原因和項目調查

通過調查表2得知,從鍛煉原因方面看出因為個人愛好的鍛煉的人數占總數的19.63%,以強身健體為體育鍛煉的首選目的占27.78%,反映出了這部分學生對體育鍛煉認識的全面性。這類人群必然是大多數學生身體素質中的佼佼者,領頭羊,爭取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選擇休閑娛樂的占總數的35.85%,因為認為上體育課需要的占總數的20.74%,喜愛田徑項目的人數占到15.74%,喜愛球類項目的人數占到35.39%,喜愛水上項目的人數占到17.78%,其它的占總數的31.11%,

3.1.2 太原旅游職業學院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段

通過表3得知,體育鍛煉時間段為早上的人數占14.07%,說明有百分之85.93%的人不早起鍛煉身體,上午的人數占16.67%,下午的人數占40.00%,晚上的占29.26%。這些數據客觀反映出太原旅游職業學院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中比較缺乏體育鍛煉的習慣,這勢必影響到太原旅游職業學院學生體質健康的整體水平。

3.2 太原旅游職業學院學生課余時間和休閑活動方式的特性分析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休閑活動的趨勢也是日漸上升,休閑活動的活動種類也是慢慢增多,讓更多的人們去接受它,休閑活動既能豐富普通高校學生的余暇時光,也是陶冶情操的良方,無形的把休閑活動作為一種時尚,把休閑運動融入到大學生的生活學習當中,并促使其成為大學生主動選擇的一種健康的積極的生活方式。

通過調查表4顯示和家人一起參加休閑活動的人數只占7.78%,而和朋友一起參加的人數占57.41%,參加社團活動的占20.00%,其它占14.81%。由于太原旅游職業學院女生多于男生,女生又不喜歡拘束,更傾向的是和朋友一起參加,這正是女生喜歡結伴的特點之一。從調查的結果可以看出,因為太原旅游職業學院學生的課余時間主要是用在了休閑娛樂和學習上,所以才會導致他們沒有多余的時間來進行體育鍛煉,在加上他們每次鍛煉的時間、次數都不是很夠,這樣就很難達到好的鍛煉效果,也就會造成學生缺乏運動,很容易導致一些亞健康現象的出現,很難達到身心健康,成為一個真正健康的人,尤其是女生,他們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并不是很高,心中的健康意識和體育鍛煉的習慣還沒有養成。而現在的學生大多都是家里的獨生子女,由于父母的溺愛子女的嬌氣,讓許多學生普遍缺乏自理能力和參與體育鍛煉的吃苦耐勞精神,潛意識里還沒有完全認識了解它的好處,也反映出高校的體育教育工作開展的不是很全面,對學生的觸動不大,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和能力的培養,不能滿足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需求,對體育鍛煉的基本核心知識內容認識不透徹、不明了,有待提高和重視。

3.3 太原旅游職業學院學生在體育鍛煉中的制約因素

通過調查表7制約體育鍛煉的因素中,因身體條件因素人占到28.89%,因場地設施因素的人占到36.81%,因學習繁忙因素的人占到24.30%,不喜歡體育鍛煉的人占到10.00%,在制約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種種原因當中,學習的繁忙位居第一位,這說明太原旅游職業學院對體育鍛煉并不是很重視。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1)通過調查發現太原旅游職業學院學生對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并不是很高,其中女生占的比例占68.89%。其最大的制約因素是場地設施和身體條件不允許,其中場地設施占36.81%,身體條件占28.89%,才會導致太原旅游職業學院學生對體育鍛煉的缺乏。

(2)太原旅游職業學院57.41%的學生選擇是與朋友一同參加體育鍛煉,體現出了體育鍛煉不再是一種個人的單獨的健身方式,已變成了集體參與的綜合。

(3)在課余時間項目的選擇上,35.85%的學生都選擇了休閑活動。從而減少了體育鍛煉的次數和時間。太原旅游職業學院學生的課余時間主要是用在集體聚會、休閑娛樂和練習技能當中,忽略了對身體的鍛煉,導致一些學生在進行身體質量檢測時不合格。

4.2 建議

(1)太原旅游職業學院應當深入的開展一些趣味性的體育游戲,建立一些體育協會。由于學生學習壓力比較大,參加體育鍛煉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可以減輕學習給學生造成的壓力,讓學生不僅在身體素質方面有所提高,在學習方面也會有所進步。

(2)建議學院應該加大對體育硬件設施的建設,營造更好的體育鍛煉場所,盡最大可能去滿足旅游學院學生對體育鍛煉的場地設施的需求,并提升場地的利用價值空間。

(3)太原旅游職業學院對大二、大三沒有開設體育課程,對于一年制體育課的高校建議大二應開設短時的體育課程,盡最大可能讓學生參與到體育鍛煉與休閑活動之中。

參考文獻:

[1]洪暉,劉煒浩.我國高校學生體質下降原因探析[J].體育文化導刊,2010(09).

[2]殷正紅.高校大學生身體素質調查分析及對策[J].科技創新導報,2009(13).

[3]李康林.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內涵看體育鍛煉的作用[J].時代文學(下半月),2008(06).

[4]葉培軍,徐南強.體質弱勢大學生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影響機制探討[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9(02).

[5]李孟軍,曾秀英.當代大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現狀研究[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7(02).

[6]俞金英.運動、健康與休閑:高校體育教育發展的方向[J].體育科學研究,2010(01).

[7]王勝超.普通大學生體育鍛煉與休閑活動特征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07).

[8]張建新.影響大學生體質下降的因素分析與對策探討[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09).

篇9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個人訪談和課堂實際觀察的方式進行,旨在了解高三學生英語閱讀的焦慮現狀,分析焦慮與閱讀成績的關系,探求產生焦慮的原因,并提出緩解焦慮的教學對策,以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

[關鍵詞] 英語閱讀焦慮現狀焦慮原因教學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6)180040

一、引言

20世紀80年代末,美國著名心理學家Horwitz提出了“外語學習焦慮”的概念,受其影響,國內外學者對外語學習焦慮做了大量的研究。遺憾的是,盡管我國的研究者對英語閱讀焦慮有了一定的研究,但很少涉及高中生,尤其是高三學生。而英語閱讀能力對高三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2016年福建省高考將采用全國新課標卷,閱讀理解題中新添了7選5的題型,閱讀量增加的同時,對考生閱讀能力的測試在深度和廣度上也有所延伸。而筆者在教學中發現,很多高三學生在英語閱讀過程中顯得很緊張、擔憂和畏懼,甚至逃避英語考試。基于此,本研究著重調查高三學生在英語閱讀過程中存在的焦慮現狀,分析閱讀焦慮產生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有效教學對策。

二、研究設計

本研究從問卷調查、個人訪談和課堂實際觀察三方面展開,采集后的數據用SPSS.17.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對象為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第二中學高三260名學生,其中男生126人,占48.46%, 女生134人,占51.54%。

(二)研究材料

1.英語閱讀理解測試卷

試卷采用全國新課標卷閱讀理解題型,分為四選一和七選五兩小節,共20小題,分值40 。題目有一定難度,但不完全超出他們的能力范圍。

2.問卷調查

問卷主要是Saito等人編制的“外語閱讀焦慮量表”(FLRAS)。表內20道題,采用Likert的5級計分法,完全同意(5分)、同意(4分)、不同意也不反對(3分)、不同意(2分)、完全不同意(1分),量表的分值范圍為20到100,得分越高意味著焦慮程度越高。

3.訪談材料

設置一些開放性的問題與高三學生交談溝通,旨在跟蹤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態和英語閱讀理解情況,緩解不良情緒。

三、結論與分析

(一)對調查問卷的總體分析

1.高三學生英語閱讀焦慮情況突出

調查表明,高三學生在英語閱讀理解過程中普遍存在焦慮現象(見表1)。按閱讀焦慮表的得分情況,可將英語閱讀焦慮劃分為3類:高度閱讀焦慮(>70)、中度閱讀焦慮(50-70)、低度閱讀焦慮(

2. 焦慮程度影響英語閱讀成績

筆者根據學生在高三省質檢考試中取得的英語閱讀成績,計算出不同焦慮程度下學生的閱讀成績平均分(見表1)??偟恼f來,高度焦慮的學生英語閱讀成績比較差,閱讀平均分為9.23,而焦慮程度低的學生英語成績較好,閱讀平均分為25.20,前后相差接近16分。這說明學生的焦慮程度對英語閱讀成績有負面影響。

3.產生英語閱讀焦慮的原因

通過歸類分析,筆者發現“外語閱讀焦慮量表”(FLRAS)問卷調查的20個項目中,焦慮均值≥3的問卷題目,較易導致高三學生產生英語閱讀焦慮(見表2)。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自身因素

大部分高三學生在進行英語閱讀時,表現得不自信,否定自己的閱讀能力。表2中顯示,題13、14、12分別得分為389、316和 365,焦慮值較高。表明大部分學生缺乏閱讀自信心、閱讀習慣不佳、害怕遇到閱讀障礙。

[LL]

(2)文化背景

高中生普遍欠缺英語文化背景知識,缺乏中西文化的差異意識,較易形成閱讀理解中的障礙,引起閱讀焦慮。如:題20、 5、 19焦慮值分別為337、322和346。

(3)閱讀策略

高三學生缺乏有效的閱讀策略,導致閱讀效果差,造成過重的心理負擔,學生容易產生閱讀焦慮。如:題2、9、11得分分別為3.29、3.66和3.85,焦慮均值較高。

(4)模糊容忍

低模糊容忍度也是閱讀焦慮產生的因素之一。如:題10、6、7的量表平均得分為3.48、3.33和3.75。表明學生在英語閱讀過程中,不能容忍客觀存在的模糊性,尤其接受不了篇幅大、生詞多、句子長、結構復雜的文章。不能忍受模糊性的心理會阻礙閱讀能力的發展。

(二)訪談和課堂觀察總結

1.長期被閱讀焦慮困擾,嚴重時甚至影響到飲食和睡眠。

2.隨著高考的臨近,壓力越來越大。各科學習任務很重,而英語閱讀要耗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感覺身心俱疲。

3.需要精神支柱,尤其希望得到教師的幫助和指點。

四、緩解英語閱讀焦慮的教學對策

(一)課堂激勵,提升閱讀的自信心

Krashen(1982)認為學習者的個性因素與外語學習的成效有關,在個性因素中,尤以自信心最為重要,自信心強的學生,更能發揮出已有水平。對那些由于自信心不足而引起閱讀焦慮的學生,激勵是緩解焦慮的有效辦法。在高三英語閱讀課堂的提問環節,教師要有傾聽的耐心,用期待的眼神去看待學生,多一些理解和關愛。即使學生無法回答出問題,教師也該用緩解焦慮的短語如“No problem.”“Dont worry.”“It’s (quite) all right.”來舒緩其緊張感,提升其自信心。如果學生在閱讀方面取得進步,教師應給予表揚和鼓勵,讓學生有喜悅感和成就感,從而更有閱讀的自信。

(二)內外結合,拓寬文化知識面

教師應該采用課內、課外相結合的方法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首先,重課內。教材就是最好的閱讀材料,涉及英語國家的文化、社會、歷史、風土人情等背景知識,教師可以對其加以注釋或講解,讓學生充分了解其文化內涵。其次,抓課外。鼓勵學生課外有意識地利用網絡媒體看些英文電影,讀些英文名著、報紙,聽些英文歌曲,增強學生的語言文化輸入意識。這樣,課內、課外相結合,就避免了學生一味地只用單一的中文思維方式去思考問題,有效地減少閱讀中的胡亂猜測,自然而然就降低了學生的英語閱讀焦慮。

(三)分層推進,加強閱讀策略的指導

閱讀策略是指為了有效閱讀而采取的措施,包括有意識地調控閱讀環節,靈活運用一系列閱讀方法或技巧。高三教師在教學中應加強閱讀策略的指導,分層推進。首先,利用教材,培養學生的基本閱讀技巧,如略讀、尋讀等,學會區別文章體裁,能理解文中細節信息和主旨要義。其次,側重培養學生的推理和判斷能力。能辨別關鍵詞,根據上下文推斷單詞或短語的含義,根據文章具體信息作出必要的推理和判斷。最后,著重培養學生對篇章結構的把握能力。要求學生立足語篇,分析句與句之間、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邏輯連貫性,正確理解作者意圖。教師可以在閱讀課堂上,有計劃地選擇不同體裁、不同題材的閱讀材料,使用不同的閱讀策略進行示范,循序漸進地推進,幫助他們克服因閱讀障礙而產生的焦慮。

(四)限時訓練,提高閱讀模糊容忍度

從語言學習角度來講,對模糊的容忍是指語言學習者在認知方面主動地容忍、接受同他/她的知識結構或價值觀等相沖突的思想、概念,從而為進一步的學習、認知奠定基礎。低模糊容忍度學生往往會對陌生、異質的學習材料感到焦慮不安,也不能很好地選擇和利用閱讀策略來有效地完成閱讀任務。加強限時閱讀訓練,有利于提高閱讀的模糊容忍度。如:筆者要求學生用5-8分鐘,完成350-400詞左右的語篇,因為時間有限,為了能快速地獲取有效信息,學生就只好嘗試略過無關緊要的生詞,利用英語構詞法推斷詞義,或根據上下文猜測詞義,沒有時間查字典,無形中提高了對生詞的模糊容忍度;為了能以最快的速度抓中心句、主題詞,學生就只好嘗試容忍對次要細節的模糊;為了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句子的主、謂、賓,就只好嘗試在長句、難句中分析句子結構,也就提高了對句子修飾部分的模糊容忍度。實踐證明,長期堅持科學地對學生進行限時閱讀訓練,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模糊容忍度,緩解閱讀焦慮,提高整體閱讀能力和閱讀速度。

五、結語

高三學生普遍存在閱讀焦慮情緒,過度的閱讀焦慮對英語閱讀成績起負面作用,阻礙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然而,只要找到產生英語閱讀焦慮的原因,并采取積極的措施應對,高三教師就能幫助學生緩解閱讀焦慮情緒,讓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得以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Horwitz. E. K., Horwitz, M. B. & Cope, J. A.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 [J].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86 (2).

[2]Saito, Y., E. K. & Garza, T. J. Foreign language reading anxiety [J].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99 (2).

[3]Krashen, S.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Education [M].London: Pearson Prentice Hall,1989.

篇10

隨著生態旅游的出現與發展,關于生態旅游的研究也應運而生。從生態旅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中,人們逐漸認識到旅游的長足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存在著矛盾,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理論,并認識到發展生態旅游的必要性。

1 生態旅游的提出

1.1生態旅游的概念

1986年在墨西哥召開的國際性環境保護會議上提出了生態旅游(ecotourism)的概念。生態旅游是個外來詞,關于這一新詞語,世界上至今還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不同的使用者往往從不同的角度加以詮釋,這些詮釋有的很相似,有的差別很大,甚至講的不是一個層次上的內容。從中外學者70多條對生態旅游所作概念和內容的詮釋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生態旅游是以自然資源(包括特定的文化區域)為基礎,具有生態倫理理念的一種高層次的保護性旅游活動。這種旅游活動有利于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和可創造持續的就業機會,是生態經濟學和生態學理論指導下的一種旅游資源可持續利用方式和區域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模式。 近年來,生態旅游作為最新潮的旅游產品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旅游者,全球范圍的生態旅游方興未艾,其別是英國、美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巴西、日本、西班牙、瑞士等旅游業發達的國家,生態旅游更是風靡全球,成為一種新時尚。

雖然生態旅游的最終目的是要改進旅游方式,促進旅游地生態環境良性循環,對生態環境既加以利用。但是,任何形式的旅游活動包括生態旅游,都會對旅游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發展生態旅游,不搞好規劃,就可能導致嚴重的生態旅游環境的問題,就會阻礙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2 生態旅游的開發原則

生態旅游地正受越來越多的人的青睞,成為開展可持續旅游和生態體驗的理想場所。但是,生態旅游區(地)屬于自然生態環境敏感區,開展旅游業極易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

2.1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原則

生態旅游發展開發管理中的主要矛盾是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因此,如何處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促進二者的和諧發展,就成為生態旅游發展開發的重要原則。

生態旅游由于囊括了人與自然之間的諸多關系,故對其進行開發管理時必須樹立人與自然和諧觀,并以此為指導,形成生態環境和旅游經濟雙向持續發展的新格局。

2.2經濟有效性與生態安全性兼容協調原則

經濟有效性是指人們在積極發展旅游經濟時,應最有效地利用生態資源。

生態安全性是指人們在組織旅游經濟活動時,應該有效地保護自然生態系統和自然資源,使之保持存在和再生的能力。

2.2.1管理的重點主要集中在衡量經濟的有效性上

衡量的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管理體制對經濟發展是積極而不是消極的,要把促進經濟發展放在第一位。第二,向自然生態系統索取資源要適度,堅持控制外延無限擴大的生產方式,反對掠奪或利用自然風景資源和旅游生態資源的做法。第三,對自然生態系統的利用要充分,以便能夠為游客提供更多的生態感受和生態知識。只有做到上面三條,才能充分發揮生態旅游的吸引力,使旅游收益得以實現。

2.2.2必須對生態安全性進行定位

通過對經濟有效性和生態安全性兩個指標的分析,人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旅游經濟的發展過程中,經濟有效性和生態安全性處于既矛盾又統一的定位整體中。其矛盾主要表現在經濟的無限增長給生態安全帶來的威脅,其統一主要表現為二者可以有機結合和轉化。

2.3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整體統一原則

生態效益是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和物質基礎;社會效益是生態旅游發展的原始動力;經濟效益則是生態旅游開發和經營的重要拉力,從中起主導作用。三大效益都是生態旅游發展不可或缺的條件。

3 生態旅游區的開發與規劃需注意的問題

(1)制定生態旅游區的專項規劃時,要特別注意研究生態環境承載力,亦即生態旅游環境容量。

生態旅游環境容量是指在某一旅游地環境(指旅游環境系統)的現在狀態和結構組合不發生對當代人(包括旅游者和當地居民)及未來人有害變化(如環境美學價值的損減、生態系統的破壞、環境污染、舒適程度減弱等過程)的前提下,在一定時期內旅游地或景點、景區所能承受的旅游者人數。

(2)對生態旅游經營管理人員的培訓規劃

成功的生態旅游有賴于高級導游、稱職經理的合作,而熟練又有技巧的經營管理人員又需要有效的培養和良好的教育。因此,從事生態旅游工作的人員必須經過上崗職業培訓,特別是導游更應具備較深的科學知識。對所有從事生態旅游業的經營人員進行生態環境倫理的思想教育,讓所有的人都明白生態旅游是以生態環境倫理為指導,生態旅游的發展目標是與環境倫理要求和目標是一致的。生態旅游強調環境意識、自然感應,以喚起人類保護生態環境的自覺性。

(3)生態旅游區的環境保護與社區居民的切身利益有直接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