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閱讀教學總結范文
時間:2023-12-14 17:41: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課外閱讀教學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農村教學;語文教學;課外閱讀;現狀研究;對策分析
一、農村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現狀
語文課外閱讀教學是豐富受教群體文學涵養的重要手段,因此,在當前農村語文教育教學中,課外閱讀對培養農村受教群體的文學素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教育教學方法的不科學,令當前農村語文教育在開展課外閱讀教學過程中呈現教學知識落實不準確、教學知識深化不科學、教學閱讀能力不充足等現象,從而導致課外閱讀教學無法發揮其教育功能,反而制約了受教群體吸收科學文化知識,降低了課外閱讀的存在價值。
二、農村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現存問題
針對當前農村初中課外閱讀教學現狀分析可知,致使課外閱讀教學發展不暢的主要問題有兩點:(1)教師在課外閱讀教學中的引導力度不足,從而使受教群體無法更好地選擇合適的閱讀文本,進行興趣性閱讀培養,因而造成閱讀知識認知不準及閱讀理解深化不足。(2)學生自身自主性不強,對閱讀缺乏興趣。其具體體現在學生課外閱讀積極性不高,課外閱讀量不大,課外閱讀知識掌握不全,甚至有學生根本不愿意閱讀課外讀物。
三、農村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教學對策
針對當前農村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現存問題,進行科學的對策疏導,方能實現課外閱讀的培養價值,促進農村初中生的文學素養加深強化。因此,本文針對課外教學開展現存問題,進行合理對策分析后得出:
首先,應積極培養教育群體的課外閱讀引導思想,令其深刻認知課外閱讀教學中自身的引導地位,才能令其發揮能動性,促進學生的閱讀理解。因此,有關部門應加強教育工作者的教學方法培訓,教導教育群體科學應用相關先進的教學方法,包括自主教學、探究教學及多元教學理論,令教育者科學定位自身位置,以輔佐學習身份輔導受教群體學習,為學生創造課外閱讀的良好環境。
其次,以教師打造良好課外閱讀教學環境為基礎,教育工作者充分發揮教育教學先進手段,以自主課外閱讀、探究課外閱讀、興趣課外閱讀為方法,引導學生開展興趣小組閱讀或戶外閱讀方式。結合不同的閱讀內容,令學生自主學習,在小組閱讀中交流感想,在戶外閱讀中體驗文章與自然之間巧妙的聯系,從而培養學生課外閱讀興趣,保證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綜上所述,農村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教學在發展中存在一定問題,其實教育教學發展必經階段,科學認知課外閱讀現存問題,積極應對、科學解決相應問題,將有效推動受教群體感受閱讀魅力,養成閱讀習慣,從而深化文學素養,內化文學基礎。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有效性;教學策略
閱讀能夠有效地提升人們的知識面,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
中,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新課標背景下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因此,提高閱讀材料的有效性選擇、創建優良的閱讀環境、科學實施和評價閱讀教學實踐等,成為提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
途徑。
一、小學語文閱讀的教育意義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實現師生與書本對話的一個教育過程。這一闡釋指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就是通過閱讀教材作為媒體,達到提升師生之間、師生與閱讀內容之間的有效交流。在閱讀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是提高閱讀教學效果、發展學生閱讀能力的基礎。在小學閱讀教學時,教師還能加強對學生進行閱讀習慣的培養,因為好的閱讀習慣使學生終生受益。通過閱讀能夠發展學生的感悟能力。語言作為人們情感表達的工具。在理解某一語言時,既需要對其表達的具體內容進行理解,也需要體會語言所在環境的感
情。特別是作者不直接表達的、比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對學生來說也是極為重要的。
二、提升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有效性的策略
1.創設閱讀教學的良好氛圍
良好的閱讀環境是保證閱讀質量的基礎。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包括:創設良好的家庭閱讀環境、創設良好的校園閱讀環境、創設良好的教室閱讀環境。在家庭閱讀環境創設的過程中,首先,學校通過召開家長會等,激發學生家長參與閱讀和建設閱讀環境的積極性。其次,創建良好的校園閱讀環境,指的是學校借助宣傳欄、節日活動等開展閱讀活動。如:我校每年在孔子誕辰紀念日,都會開展各種主題的讀書節,以此來激發學生參與閱讀的積極性。再次,創建良好的教室閱讀環境,可以通過創建書香班級等途徑,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2.加強對小學語文閱讀刊物的選取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閱讀教材的選取,是保證閱讀練習效果的基礎。首先,要選擇適合小學生年齡、心理、知識能力等特點的讀物。因為課外閱讀大部分是學生個體形式來開展的,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師的組織難度。所以,在閱讀任務的安排之前,教師要制訂科學的閱讀計劃,對每周要閱讀的內容做一個系統的規劃,以此來提升閱讀的針對性和高效性。
3.著力發展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
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教會學生邊讀邊記,通過記錄閱讀中的精彩詞語、美文等內容,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之后,教師要安排學生進行讀后感、讀后反思等相關文體的撰寫。在發展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教師要加強對小學生閱讀積極性的培養,因為良好的積極性是保證學生獨立閱讀、高效閱讀的基礎。
4.科學閱讀提升教學有效性
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是保證閱讀教學目標實現的重要途徑。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首先,教師要善于去發現和總結教材中的語言美和意境美,以此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要求教師加強對閱讀素材的選擇,通過選用合適的教材,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其次,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需要教師在閱讀教學方法使用、閱讀評價標準制定實施等方面進行系統的規劃,在激發學生參與興趣的同時,不斷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5.多途徑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
為了有效地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課外閱讀的效果,
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語文課、閱讀課等機會,組織學生進行閱讀學習的交流會。也可以通過講故事的形式,讓學生相互之間表述自己所閱讀的書籍。學校要充分利用各種節假日等,組織和實施閱讀競賽、閱讀寫作等。在日常閱讀教學完成之后,教師要布置適當的作業,讓學生通過閱讀來查找相關的答案,通過作業的布置,激發學生進行閱讀的積極性。
綜上所述,小學閱讀教學作為提升學生綜合知識水平、發展
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在實施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以新課標為基本理念,以學生為主體,加強對語文閱讀教學內容的選擇。在閱讀教學開展環境的創建中,要多方參與。要充分利用節假日等活動組織和安排學生進行有指定的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主
動性。
參考文獻:
[1]馬榮菊.淺談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的策略[J].學周刊, 2011.
篇3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外閱讀;策略
英語課外閱讀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不夠,閱讀材料也是單一、枯燥,學生的閱讀能力并沒有真正得到提高。英語課外閱讀是課內教材閱讀教學的延伸,材料的選擇要與課內教材相結合,要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提高英語課堂的閱讀教學質量。通過閱讀大量的課外相關材料,學生能夠鞏固在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使知識在實際的運用中印象更為深刻。因此,教師要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閱讀指導,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技巧,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他們的能力。
一、英語課外閱讀材料的選擇
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將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初一年級學生閱讀材料選擇,以短小精悍、幽默有趣為主,可涉及天文、地理、文學、歷史、風土人情等方面,使學生享受到閱讀的快樂。如The Frog Prince《青蛙王子》,Snow White《白雪公主》,Cinderella《灰姑娘》等備受初一年級學生的喜愛。隨著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閱讀材料也要有相應的變化。初二學生要選擇一些比較具有時代性、新穎性的報刊閱讀。如《21世紀中學生英文報》《英語周報》等,這些都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涉及體育、娛樂、學習等題材,很受學生歡迎。對于初三的學生,因為已經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而且對自己的閱讀內容也有所偏好,教師要指導學生擴大閱讀量,并向學生推薦英語閱讀系列教材,鼓勵學生隨讀摘抄好詞好句,甚至可以用英語寫短小的讀后感等,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英語課外閱讀教學活動設計
課外閱讀活動設計應“以學生為主”。在活動中學生能夠主動參與、交流和總結,鼓勵學生勇于探索,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態度和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要為學生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氛圍,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活動過程一:教師可以根據學習內容創設問題情境,有目的地指導學生閱讀相關資料,幫助學生理解,使學生融合在語言運用的情境之中,不知不覺地吸取語言知識。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要具有層次性,讓所有的學生都有所收獲。
活動過程二:學生閱讀之后,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交流閱讀資料內容,可以是自己學到的詞匯、短語和句型,也可以提出一些沒有解決的問題,如閱讀中沒有理解的單詞、句子等,小組內進行討論和交流,學生各抒己見,闡明自己的觀點,通過這一過程可以檢驗學生閱讀的效果。如果有在小組內仍然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尋求教師的幫助。
活動過程三: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上,教師圍繞閱讀內容設計一些貼近生活的問題,通過提問、研討等形式,讓每一個學習小組都設計一個相關活動,讓每個小組的學生都積極參與,運用英語去表達自己的觀點,促進他們在活動中提高口語表達能力,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學習興趣。
三、有效的閱讀方法對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至關重要
學生英語閱讀習慣的培養,要從細微處做起。在學生剛走入初中上第一節英語課時,教師就要向學生說明英語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并在日常英語教學中適時加以指導。教師要認真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從向學生推薦課外閱讀材料,安排課外閱讀的時間,到具體的指導幫助,教師都要精心安排。例如,利用晚上和周末的部分時間安排一定量的閱讀。
在英語課外閱讀中部分學生會產生心理障礙,缺乏信心,被動地讀書,因此,教師要及時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外閱讀,引導學生逐漸增強閱讀意識。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可以在班級建立英語閱讀角,專門設立櫥柜,在里面放一些英文報紙、英文故事、英文連環畫等材料,學生可以隨時在教室里進行閱讀,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讓學生體驗課外閱讀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在課外閱讀教學中,要取得良好的閱讀效果,教師就要利用有效的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閱讀過程中要提倡朗讀,要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對于材料中的精彩段落要背熟,以訓練學生的語感;要提倡精讀與泛讀相結合,課內與課外閱讀相結合,使學生的閱讀能力逐步提高。在此基礎上,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即默讀、略讀、細讀。
篇4
【關鍵詞】語文;課外;閱讀
語文作為我國傳統普及型的學科,不管語文教學無論怎樣改革,課外閱讀是語文學習中非常重要的環節,是切實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實踐,從語文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及教師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兩個方面淺析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1.語文課外閱讀教學在認知方面的
課外閱讀書籍包羅萬象,也是一個復雜的多樣化的世界。學生掌握了閱讀這種基本的技能,理解,積累知識,就可以逐步認識世界、認識真理,明晰人生,把握生活的內涵,從而提高認識和鑒別人類文化的能力,并在對自身更深刻和豐富的認識中,激發人生潛力。這樣閱讀便具了認識事物、掌握知識的基本功能和價值。通過閱讀,學生認識歷代各種各樣的"風流"人物和驚天動地的事跡等等。新的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時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這一新理念也道出初中閱讀在認識上有重要的價值。
2.閱讀教學在教育訓練方面的重要性
閱讀能增加知識,開闊視野,活躍思維,有利于智力的開發,有利于語文能力的培養;同時閱讀也會給人以啟迪,陶冶性情,培養品德,發展個性,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使其熱愛祖國,造福人類。像文學作品的閱讀,就能喚起人們的審美感受,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從而發揮認識、教育以及智能訓練的作用。我們知道,閱讀一部好書,就猶如結交一位好友,那種心靈的碰撞,思想的交流,觀點的認同,情感的融合,都有利于我們美德的養成。閱讀《離騷》,我們明白了屈原的愛國之心;讀《三國演義》,我們欽佩諸葛亮的智慧;讀《人間喜劇》,我們看清了人類的真善美和假丑惡;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們明白了人生的價值和生存的意義。這些,難道還不能說明閱讀在教學訓練方面的作用嗎?
3.閱讀在信息開發方面的作用
閱讀能從書文中捕捉信息,激發創新意識,使閱讀成為發現和創造的過程,成為對信息開發的過程。這時作為載體的書文,所載消息、情報、資料、知識就成了創造物質財富的源泉,因而,閱讀也就成為一種生產手段。它不僅是一種處理科技信息和經濟信息的手段,還直接參與了生產過程,成為提高勞動生產率的一種因素。
總之,閱讀就是一種創造。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所以中學的語文教學應注重課外閱讀教學,加強課外閱讀訓練,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怎樣提高語文課外閱讀的有效性
1.給學生指明閱讀的基本途徑
依照《初中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我從課文的教學實際出發,在課外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地擴大閱讀的活動。這項活動能大大增加學生的見識,具體操作如下:由學習節選的課文,拓展到整部著作。由學習短篇課文,拓展到閱讀文集。由學習課文拓展到閱讀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其他文章。由學習課文,拓展到閱讀介紹作者的生平、事跡的傳記。由學習課文,拓展到閱讀與課文評論、鑒賞課文的文章。由學習課文,拓展到閱讀與課文題材、寫法同類的其他文章。
2.告訴學生在閱讀中要遵循一些原則
任何事都有一定的原則,閱讀同樣也不例外,我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也告訴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要遵循以下原則:
(1)整體性原則。從整體上說,中學語文拓展閱讀對課標推薦的古今中外文學名著,都應從課文的實際出發,找到相應的拓展點,并加以落實。從層次上說,開展拓展閱讀,還必須注意初、高中階段、每學年每學期課外閱讀的不同內容和要求,把握階段總體目標、學年階段目標和學期具體目標的層次性、聯系性,形成一個層層推進、逐步到位的完整體系。
(2)循序漸進的原則。課外拓展閱讀必須根據自己的年齡特點,根據自己的實際知識水平,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地閱讀。
(3)課內外相互促進的原則。開展課內外閱讀是語文學習的特點所決定的,也反映了語文課內與課外的辯證關系。課內是基礎,是先導;課外是課內的延伸和深化。課內打好基礎,帶動課外,課外積累和發展,促進課內提高。課內與課外相輔相成,不可偏廢。
(4)讀寫結合的原則。讀與寫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從吸收與表達的角度看,讀是吸收,寫是表達,吸收為表達奠基、引路,表達對吸收起著加深、拓展的作用。因此,作為教者,還必須要求學生既是“君子”又是“小人”。否則,學生只管成天埋頭苦讀,結果一動筆便束手無策了。
3.對拓展閱讀的管理與指導
(1)管理。制訂計劃。我和學生都要制定拓展閱讀的計劃,我先把指導計劃拿出來,學生才好根據我的計劃制定自己的閱讀計劃。于介紹閱讀材料。根據閱讀需要,我也對選定的拓展閱讀材料進行適當的介紹,或介紹全書內容,或介紹有關章節,或介紹寫作特點。檢查督促。每次專題閱讀后我都要及時檢查學生的閱讀筆記、摘抄卡等,并作好統計,在班上公布,以促使學生更認真地進行閱讀??偨Y表彰。每學期或每次拓展閱讀后,對閱讀中的經驗、體會以及取得的成績進行總結表彰,讓學生進一步明確閱讀的目的、意義,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鞏固閱讀成果。
(2)指導。我讓學生明確閱讀的目的和要求。每次專題閱讀或每讀一本書,都讓學生明確閱讀的目的和要求,促使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于給學生確定閱讀的時間和方式。拓展閱讀的材料選定后,還必須確定學生閱讀的時間和方式。要在課內閱讀的必須爭取當堂完成,要在課外閱讀的材料,則放寬尺度和要求。指導閱讀方法。通過舉辦專題講座的形式,向學生講授基本的閱讀方法,如朗讀法、背誦法、三步閱讀法、文體結合法、精讀法、略讀法、速讀法。組織閱讀活動。通過閱讀筆記展、閱讀心得交流、閱讀講座、閱讀競賽、讀書報告會、討論會等,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4.拓展閱讀要注意的問題
(1)解決圖書問題。開展課外閱讀,必須解決圖書問題,即保證有可供進行拓展閱讀的相關材料。我是通過讓學生傳看自家的課外書或借讀學校圖書室的書來落實這一點的。
篇5
一、 引言
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在課外閱讀量等方面提出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高的要求,除教材內容外,五級、八級的課外閱讀量分別累計達到15萬和30萬詞以上,且首次把“中學生應形成適合自己學習需要的英語學習策略”納入了新課程標準(教育部,2003)。通過調研,我們發現,多數地區的學生課外閱讀普遍存在重視不夠,數量不足,質量欠佳且能力低下的現狀。眾所周知,閱讀的過程,從抽象的交際,到形象的解讀,再到意象的升華,是一個建構內在心理表征的復雜過程。閱讀教學的設計,包括課外閱讀教學,要符合認知發展規律,要講究方略和措施,要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其個性發展,要“優化英語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要讓學生“學會學習(learn how to learn)”(教育部,2001)。有鑒于此,著眼于實效教學,從摸索和實踐中,我們提出,高中英語課外閱讀的教學設計方略應當注重以下三個方面:得當、得法和得益。
1. 得當(學情了解、目標確立、材料選擇和時量分配)
英語課外閱讀是擴散性閱讀,它的行為主體是學生,所以,充分了解學情,從學生認知需求的實際出發,是課外閱讀教學成功實施的前提,也是課外閱讀教學目標確立的重要依據。適切的目標,是集挑戰性和生成性于一體的,是課內學習與課外閱讀的有機結合體,且是可分解的。在材料的選擇上,優先選用那些能激起學生興趣、能引發他們自主閱讀和自發交流的材料,如一些時文、科普、史地、傳記及經典美文等??傊?,選材一定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結構,能滿足不同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在課外閱讀教學時間的分配上,要遵循一切從效果出發的原則,充分認同學生認知差異的合理性,尊重認知規律,根據學生實際,適當控制閱讀量,在不斷積累中,使他們的英語學習得到逐步提高和完善。
2. 得法(策略指導、多維問題、監控措施和互動合作)
在課外閱讀教學的設計上,不能忽視對閱讀策略的指導。如有的材料,內容簡單,結構明晰,只需瀏覽,掌握提要,采用略讀或跳讀的教法即可;有的材料,內容豐富,涵義雋永,則需要師生潛心去精讀、去思索、去推敲、去內化、去品味。在課外閱讀教學過程中,問題的設計是組織教學的核心,也是一項重要的教學技能。它要求所設問題體現多維度(坡度、深度、高度和力度),并具有適切性、挑戰性和生成性。同時,教師對課外閱讀的監控措施要及時合理,即教師要形成涵蓋學生自我和學生之間的相互監視、檢查、認識和評價的控制機制,不能放任隨意的、漫無目標的閱讀?!八ㄗ⒁獗O控、理解監控等策略。理解監控是指把閱讀理解活動作為意識的對象,不斷對其進行監視和調整,包括明確閱讀目的、選擇適當的閱讀方式、檢驗是否達到理解的目的、找出理解的不足和錯誤并加以改正并制定新的策略。 注意監控是指在閱讀過程中,學生根據閱讀目的,將注意力集中在重要信息上,防止其它非重要信息的干擾。”(宗兆宏,2009)互動合作,應該貫穿于課外閱讀教學的全過程。正如華東師大章兼中教授所言,“積極有效是一堂好的英語課的本質特征”,“新的和舊的知識、技能、能力也只有相互聯結、遷移、互動的動態發展中,才能更快地螺旋式上升,形成和拓展成更廣的、新的知識結構”, 一堂好的英語課應該有“互動生成的教學過程”,應該有“情真意切的雙主體心靈交融活動?!保ㄕ录嬷校?008)因此,在英語課外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在對相關語篇的閱讀和體驗中,理順結構,加工信息,去思考、討論和實踐,進行合作化學習和探究,形成感悟和體會,進而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學習習慣。
3. 得益(適時反饋、多元評價、動態生成和成果分享)
“沒有反饋過程的教學活動是低效的。反饋無處不在,無時沒有,它貫穿于課前準備、課中施行和課后反思的教學流程中?!保ㄎ河衿?,2010)在課外閱讀教學過程中,及時的反饋,應具有普遍性,要以篇章的框架和要點為主,還要兼顧班情和學情。要在充分認同學生認知差異客觀性和合理性的基礎上,進行合理適時的反饋。當然,有效的反饋一定離不開合理的評價。適中的、恰如其分的評價是一劑良藥,也是一注催化劑。英語教學過程中的評價包涵學生自評(self-assessment)、學生互評(peer assessment)和教師評價(teacher assessment)。在高中英語課外閱讀教學過程中,對呈現(成果輸出或展示)的評價,要堅持三者兼顧的原則,采用“縱向表揚(評價)與橫向表揚(評價)相結合的激勵機制”(魏玉平,靳賀良,2006)。我們提倡:要在預設目標及互動講評的基礎上,機智地處理突發性的或意想不到的問題、話題和情景,通過發散式思維,動態生成新的內涵。我們發現,在英語教學的諸多活動中,學生們非常喜歡參與集體或小組之間的互動,如互評、“合作糾錯”(魏玉平,2010)等。 這類活動,可以讓他們彼此之間了解過程性學習的進展狀況,在分享成果的喜悅的同時,反思失敗的教訓,積累經驗,再比照自我,激發內驅,促進自身完善,為他們今后人生的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思想和情感基礎。
二、 例探
2010年4月19日,南京市六十六中(江蘇省三星級高中)周化光老師在高一年級開了一堂自主設題、設練的課外閱讀市級公開課,在這一方面做了積極且實效的嘗試。
他的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了教學目標的適切性、挑戰性和生成性。其教學過程,基于學情實際,凸現了基礎教育專家鄧可清“人人成功、各得其所”的“位育”(余慧娟,2010)的理念。其貼近生活的選材和互動的課堂氛圍,活化且趣化了一個個問題的解決和目標的實現。
在總結課堂要點時,周老師用3個建議 (tips)More reading,More thinking,and More questioning 對學生們提出了切實的學法指導。這其實也是老師對學生待人處世的殷切期望,實現了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協調與統一。周老師精心選材,貼近現實生活和學生實際。他還對學生在閱讀中可能遇見的問題,前瞻性地設計了形式多樣的小組活動。他的設問多元而又靈巧,設練方式多樣。他借助“師生互動”和“伙伴互動”,在實現一個個微格目標的同時,巧妙地將認知活動與情感教育揉和在一起,在螺旋式發展中,實現了一個又一個新的跨越。
三、 啟示
1. 問題設計(question designing)
在英語課外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習者參與程度的多少是決定其閱讀活動成敗的關鍵。閱讀教學是多向的交流(讀者和作者的交流、教師和學生的交流、學生和學生的交流等)。多向交流的會合與碰撞,會不斷發現和涌現問題,所以,問題設計的精當與否就成了決定閱讀教學成敗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們嘗試著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設問(教師根據材料預設的問題)、導問(教師引導學生探討情境中生成的問題)和提問(教師和學生在閱讀情境中提出的問題或疑惑)。我們認為:設問要有微妙且適度的切入點,要有坡度,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能拓展學生的思路,體現靈活性、激勵性、發散性和開放性。導問要能從學生的角度和高度出發,因人施問,要源于學生,且略高于學生,要能打破思維定勢,通過靈巧地設疑啟智,使學生內心產生疑竇,引發積極的思考,喚起沉睡的潛能,體現啟發性、層次性和多元性。教師的提問要面向全班,要精心創設切實合理的問題情境,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去思考、去探究。針對學生的提問,老師要有接受和寬容的胸襟,要認同學生能力差異的現實性和合理性,尤其要關注內向型學生、困難學生和問題學生,要為他們創設機會,架設階梯,樹立其自信心,讓他們體驗成功,進而實現大面積豐收的預期。
2. 詞塊學習(chunk learning)
“詞塊是語法、語義和語境的統一體。”(嚴海燕,2009)在(課外)閱讀教學過程中,加強對詞塊的學習和鞏固,注重培養學生的詞塊意識,對學生語匯語用能力的提高很有幫助。我們發現,在處理課本語篇和課外閱讀材料時,不少老師沒有把詞塊教學列入課堂教學目標中,一味地探求對篇章整體結構的把握和深層含義的理解,不能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去識記、理會和掌握材料中的詞塊部分。這是一種“欲速則不達”的極不可取的做法。因為語言知識的積累是理解力形成的基石,沒有積累的課外閱讀教學是空洞和低效的。鑒于此,我們建議:在閱讀教學的材料處理上,教師安排適當的時間,趣化詞塊教學,強化詞匯儲備,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去搭建詞匯網絡,以減少或避免其閱讀心理上不必要的生疏和焦慮。日積月累的詞塊學習,從細胞到分子,從局部到整體,絕不是簡單的羅列,而是在遷移基礎上的生成和互動語境中的識記。只有這樣,通過不斷的積累,形成語感和積淀,才能做到水到渠成,達到自由閱讀的上佳境界。
篇6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3)33―0070-02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進而推動了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與變革。當前小學語文教學關注的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能夠全面發展?;谛W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來分析,最終目標是“加強綜合,突出重點”,尤其是六年級的學生需要注重語言方面的感悟、積累與應用,加強基本技能的訓練,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調整方案,改善教學手段,最大限度地保障每一位學生都能體驗與感受閱讀文本,進而提升綜合素質。
一、讀寫整合,活躍思維
在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內容中,閱讀與寫作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兩者關系緊密,相輔相成。學生唯有大量閱讀才能積累更多的素材,才能保障寫作順利進行。從某種角度來看,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則是閱讀體驗的一種延伸與表現。小學六年級閱讀教學可以加強讀寫整合,以此來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閱讀過程中必定會有一些典型的句子、一些自己的感想以及一些親身體會等,這樣才能在自己的作文中得到啟發與應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重視讀寫相融合開展,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摘抄一些好詞好句;歸納閱讀文本的類型;書寫感想或者體驗、對文本閱讀進行評價等,通過這些方式幫助學生深化閱讀,加強學生的體驗。另外,讀寫結合能有效刺激學生深入閱讀的欲望,促成情感上的共鳴,這樣才能為學生的創造思維拓展空間。
例如,學習《荔枝》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采取閱讀加鑒賞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維,也就是:獨立的閱讀文本、體驗閱讀文本中的母子感情,對作者人物描法進行感受等,并放手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去閱讀課文,進而提出自己的鑒賞感想。其中有的學生是以評析的方式來閱讀的,閱讀的過程中在空白處進行批注;也有一些學生通篇閱讀提出自己的閱讀心得;還有的通過對這篇課文的閱讀來指導自己在親情方面的寫作等,強化閱讀的同時也訓練了學生寫作與口語表達等能力,這也是閱讀教學的本質意義所體現。
二、個性閱讀,加深理解
語文新課標指出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品德修養與審美情趣,使其逐漸形成良好的個性與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閱讀教學目標要將學生個性化發展放在重要的位置。這也指明閱讀教學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將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定位教學的起點與終點。要鼓勵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加強學生作為個人對文本的不同感受與體驗,以及對語言的積累與應用等。個性化閱讀是指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以引導的方式讓學生自主閱讀,讓學生與文本進行獨立的對話。這是當前比較推薦的一種閱讀方式,能彰顯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每一位學生的情感、性格都會不一樣,因此,他們閱讀體驗、感悟也會存在差異性。教師可以在高年級閱讀教學過程中開展自主閱讀探究模式來實現學生個性化閱讀,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個性特征、興趣、愛好等綜合能力來選擇閱讀的方式,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客觀真實的認識到自我,有助于豐富學生的情感。
例如,在學習《金色的魚鉤》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進行自主閱讀,并嘗試提出自己對文章的感受。有的學生側重體會到當時歲月的艱苦;有的學生體會戰友之間的真情;有的學生側重分析課文中對人物語言、神態以及動作方面的描寫等。在這種方式下開展閱讀教學,學生可以自由交流與討論,有助于打開學生的思維,突出學生個體對閱讀文本的情感,進一步加強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以及理解能力。
三、網絡閱讀,促進飛躍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推動了教學設備與教學手段的現代化轉變。當前,人們的生活、工作都離不開網絡,通過互聯網學生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知識,而閱讀拓寬了收集信息的途徑,有助于學生獨立閱讀?;诰W絡的優勢,教師可以對網絡進行靈活運用,加強網絡閱讀教學,即以網絡環境為主要平臺,讓學生從互聯網獲取大量的信息,在形式豐富多樣的資源中獲取情感體驗。
例如,學習《蛇與莊稼》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互聯網收集蛇與莊稼之間關系相關的資料,尤其食物鏈方面的內容,進而再引導學生對動物與莊稼之間的奧妙關系進行分析與感受。然后,再讓學生結合自己收集的相關信息畫出貓、田鼠、土蜂之間的關系圖,并嘗試獨立總結事物之間有哪些關系,并掌握這些事物關系的作用是什么等,盡可能讓學生通過互聯網獨立掌握相關閱讀信息,隨之教師再開展閱讀信息之間的交流活動,保障學生之間的閱讀信息可以實現共享,拓寬學生的視野,有助于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由此可見,通過網絡閱讀教學方式,能充分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性,讓閱讀教學實現質的飛躍。
四、課外閱讀,突破積累
基于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與認知特征,對于課外閱讀文本選擇缺乏一定的自主性,因此,教師要重視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要充分利用一切資源促進學生開展課外閱讀,幫助學生打開閱讀的范疇。教師可以在實際教學中以我國的紀念日活動閱讀文本內容來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例如,學習《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時,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草船借箭的相關資料,可以引導學生閱讀《三國演義》的相關內容。又如,學習《少年閏土》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魯迅其他小說,如《故鄉》;再如,在母親節、父親節等節日都可以找到相關主題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另外,教師為了激發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與質量,可以開辦與閱讀相關的活動,例如,“我喜愛的作者”交流會、“閱讀心得”口語表達比賽等。通過教師的引導以及相關活動的促進,可以保障學生課外閱讀的激情,通過獨立的閱讀,學生會收集到更多的資料,而且還擴展了閱讀教學的范疇,有助于提升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的效率與質量。
總之,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內容的中重要性是不可忽視的,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寫作與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與發展。身為小學語文教師,要善于分析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認知特征、心理特征以及年齡特征,通過各種途徑探究閱讀教學的新模式,讓學生在良好的閱讀教學中不斷提升語文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篇7
一、專題引領,形成閱讀素材
課外閱讀應有所依據,關于閱讀資源的難度與廣度的選擇,應當切合初中生的語文基礎,突出科學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為此,教師不妨聯系教材,以課內閱讀為支點而進行閱讀輻射,從而形成專題引領。課前預習環節,學生可以根據專題目標及教師的書目推薦,通過圖書館、網絡等資源,自主搜集與專題相關的閱讀資料,形成一系列的閱讀素材。
以蘇教版7年級下冊的“蓮”的專題為例,其目標是搜集有關“蓮”的詩文,培養語言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欣賞能力和對其文化內涵的領悟能力,通過“賞蓮――詠蓮――讀蓮――議蓮――寫蓮”,能夠對“蓮”的形象及其蘊含的文化內涵,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解讀。在“蓮”的專題目標的引領下, 學生搜集了王昌齡的《采蓮曲》、鄭谷《蓮葉》、李商隱的《贈荷花》、歐陽修《采桑子》、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詩文,構成了豐富的閱讀素材。當然,學生的資料搜集多是龐雜而無條理性,教師應當在學生搜集資料的基礎上,針對課外閱讀的時間安排、目標預設、訓練條件及學生基礎等,合理篩選并適當補充,以確保閱讀素材的優質與適量。
二、精心設計,注重方法點撥
初中生在課外閱讀方面的深度與廣度有待加強,這就需要教師對課外閱讀教學進行精心設計。通過教師引領與自主閱讀,初中生關于自然、社會、人生的感悟體驗加深,從中獲得了情感共鳴,形成了審美思維的建構。針對閱讀素材,教師可以從內容、結構、寫法、修辭等角度加以引導,使學生結合詩人的身世感慨,從“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中感悟出花與葉的兩種不同的命運。
學生從《愛蓮說》中感悟到:周敦頤以荷花喻君子美德,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來贊美高潔脫俗而不媚于世的卓然自主的品格。教師可以因勢利導,讓學生比較《愛蓮說》與王昌齡的《采蓮曲》,從中把握兩者所托之物“蓮”相同而所言之“志”卻不同:王昌齡以荷葉的“任天真”是品質,歌頌真誠而不虛偽的美德。同樣與《愛蓮說》類似的是唐人陸龜蒙的《白蓮》。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對比閱讀,陸龜蒙詩詠白蓮,從“素花多蒙別艷欺”一句生發新意,卻沒有黏滯于色彩描寫,更沒有著意于形狀刻畫,而是寫花之精神,“無情有恨何人覺,月曉風清欲墮時”,以虛筆寫神,花之精神若隱若現,栩栩如生。借吟詠白蓮的精神之淡雅高潔,抒寫白蓮內心的幽恨,流露出詩人隱居中孤高寂寞而自傷遲暮的情懷。對于中學生而言,教師的方法點撥,有助于學生從文章義理角度對閱讀素材進行理性的鑒賞、品評、思考,提高學生自身的閱讀素養。
三、激發興趣,強化閱讀互動
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大量的閱讀能夠培養學生思維,促進青少年的心靈成長。然而,課業負擔的加重,往往使學生的課外閱讀時間被擠占,不少學生更樂于通過手機等途徑,進行淺層次的信息瀏覽或碎片化閱讀,而不愿意思考探究,進行有意義的深度閱讀。針對這種現象,教師應當在課外閱讀教學中,豐富閱讀形式,以競賽、故事、辯論、板報等形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強化閱讀互動,進而將閱讀成果展示出來,有的展示“古文人眼中的蓮”,有的探討“蓮與佛教的關系”,有的分享愛情詩中的“蓮”與“憐”。
在“蓮”的專題閱讀中,教師不妨引導學生在班級內部或小組之間,進行詩文有獎競賽,比比看誰搜集并背誦的關于“蓮”的詩詞多,誰掌握的關于“蓮”的知識多,誰能以聲傳情將詩文中的關于“蓮”的情感讀出來。在教師的指導下,不少學生紛紛加入到主動閱讀的行列中,自主搜集關于“蓮”的詩文,對其內容進行分類整理,并在小組內部交流與分享,甚至有的學生能夠別出心裁地以幻燈片的形式,將其素材加以整合,融入自己的理解與思考,形成圖文并茂的“蓮”文化閱讀專題。
四、注重反思,推動閱讀拓展
閱讀是一種基于自身體驗感悟的個性化行為,而系統的素材資源、多元的鑒賞技巧、豐富的交流形式等,都不能夠覆蓋學生的個性化的感悟與體驗,更不能替代學生自身的閱讀反思。初中生的課外閱讀反思,不能簡單地以“我學到了什么”作為標準,使其淪為大而空洞的形式總結。而是應當以仿寫、擴展等為依據,選取閱讀素材中的難度適中而特色鮮明的詞句作為范例,讓學生以此為依據形成閱讀拓展,將句式、修辭、寫法等鑒賞技巧以寫作的形式逐步內化,或以讀書筆記或隨筆的形式將閱讀感悟記錄下來,在閱讀拓展中不斷提升寫作功力,形成自身的語文素養。
篇8
關鍵詞:維吾爾族;小學語文;閱讀;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3-0172-01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內容,維吾爾族地區學習漢語知識早已成為了一種普遍的現象。但是相對于母語來說,漢語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必須根據維吾爾族學生特點,制定有效的教學計劃。基于此,加強對維吾爾族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提升策略的研究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1.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激發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是提升閱讀效率的基礎。在維吾爾族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通過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讓每一個學生對閱讀濃厚的興趣,提高學生主動閱讀的興趣。對于維吾爾族學生來說,漢語不是當地區的母語,在漢語閱讀教學過程中,對漢語閱讀的興趣不高,很多學生僅僅是在課堂中涉及到閱讀,閱讀整體現狀不夠理想。因此,作為維吾爾族小學語文教師來說,為了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應該注重對學生的閱讀引導,針對維吾爾族地區漢語教學特點,結合學生的性格、愛好等,挖掘閱讀教學中的趣味性,通過各種有效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到閱讀中,提升語文閱讀的整體效率。
2.創設有效的閱讀情景
創設有效的閱讀情景,對提升維吾爾族小學語文閱讀效率具有重要的意義。在維吾爾族地區小學漢語閱讀教學過程中,由于缺乏漢語言環境,學生在進行漢語閱讀中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在課堂中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閱讀情景,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漢語閱讀體驗,為學生構建更加和諧的漢語環境。作為語文教師,在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還需要通過創設情景,將學生導入到閱讀中,提升學生的漢語閱讀能力。
3.加強對學生的閱讀指導
維吾爾族地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常常遇到一些對閱讀積極性很高的學生,但是往往閱讀質量、效果不佳,與預期的效果不符。主要原因是由于這些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閱讀方式,缺少閱讀技巧,同時養成的閱讀習慣不佳,影響了整體的閱讀效率。因此,對于維吾爾族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來說,不僅需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還應該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工作,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將有效的閱讀技巧傳授給學生。
一般來說,針對維吾爾族小學生來說,在指導閱讀方法的過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幾種:第一,問題帶入法:根據閱讀文本內容,結合學生漢語水平,提出一些探究性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文本閱讀,理解全文中心思想;第二,詞義猜測法。在閱讀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新詞,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聯系上下文的意思,猜測新詞的涵義;第三,查讀法。查讀與略讀不同,需要在學生對全文瀏覽的基礎上,通過查閱,獲得一些有用的信息。
4.增加課外閱讀,提升閱讀效率
相對于課外來說,課內閱讀量實在有限,在小學階段中,課內閱讀大約三百篇,總字數也僅僅三十四萬,在這些有限的閱讀量中,很難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閱讀整體效果不佳。同時,課外閱讀主要是精讀,是逐字逐句的理解,但課外閱讀更多是泛讀、略讀,通過課外閱讀能夠彌補課內閱讀量不足的缺陷。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小學生課外閱讀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對于提升學生整體的語文水平、漢語運用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維吾爾族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應該結合文章的內容,同時依據維吾爾族語文知識掌握情況,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在閱讀中能夠邊讀邊思考。對于課外閱讀來說,教師應該給學生推薦一些趣味性十足的課外讀物,同時做好閱讀指導工作,讓學生能夠對讀物中相關的知識點、趣味點進行了解。小學生一般對于故事,特別是神話故事具有濃厚的興趣,因此可以推薦一些神話小說、童話小說等,在學校中舉辦小學生閱讀比賽、朗誦比賽等,給予小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生能夠體會到閱讀帶來的成功感,激發學生閱讀的欲望。
5.明確閱讀任務,開拓閱讀渠道
很多小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過程中,做不到泛讀標準,往往走馬觀花,很難的提升讀效果。因此,對于維吾爾族小學生來說,需要明確課外閱讀的任務,制定分層閱讀的目標,讓學生帶著閱讀任務進行閱讀,提高閱讀的成效。維吾爾族地區學生對于外界事物的學習渴望更高,語文閱讀為其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教師必須為學生拓展閱讀渠道。
6.總結
總之,維吾爾族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通過激發學生的興趣、進行有效的閱讀指導,同時為學生創設有效的閱讀情景,開拓閱讀渠道,注重課外閱讀,能夠有效的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效率。
參考文獻:
[1] 劉哲.淺談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學策略[J].軟件.2015,15(8):77-78.
篇9
閱讀教學課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基本課型,是語文課程中最基本的板塊也是極其重要的學習內容,它在整個小學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閱讀具備聽、說、讀、寫訓練的綜合性,既是識字的重要途徑,又是寫作的必備前提。只要抓住閱讀教學這一環節,就能占領小學語文教學的最主要的陣地。那么,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作為教師的我們,該如何有效的落實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呢?以下是筆者的幾點教學淺見: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積極性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边@是千古不變的道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也是如此。語文閱讀教學成功與否的一個前提條件就是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如果我們能使閱讀變“苦讀”為“樂讀”,就會“讀”得輕松愉快,“讀”得扎實牢固。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的我們,要想有效的開展閱讀教學,那么,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主動的去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如何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呢?學生是否能培養起閱讀的興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活動。為此,教學中,教師首先要以情感人,引起共鳴。小學生情感發展容易受到老師語言、神態的感染,在課堂上教師應充分發揮語言神態等感召效應,引起學生的情感轉移,最終能達到共鳴的學習效果。其次,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善于發現其優點。如果老師能發現、獎勵和發展學生在閱讀中所表現出來的每一個優點,那么他們就會以樂觀的態度去對待老師的教學活動,愛上這門課程。最后,教師的教學要盡可能增加趣味性,在活動中、在游戲中引導學生學習語文,應用語文,使學生品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這樣才能增加興趣。這樣,通過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使學生喜歡閱讀,其他的事情就會迎刃而解,教學效率就會得到提高。
二、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我們都知道:教學環節的三個基本要素是教師、學生和教材。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伙伴;學生是主體;教材起著鏈接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作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由于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在我們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很多教師都不能有效的處理好三者之間的關系,使得我們的教學要么只注重與考試,流于形式,要么就是輕能力,重知識,無法落在實處。課程改革的今天,新課程標準給我們指導了許多的教學策略和技巧,教學中,作為教師的我們,應積極的革新教學觀念,轉變教學手段,使之適合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為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積極的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引導學生自學、討論、質疑,積極的將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有機結合等,全方位的去革新教學模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處理好學生、教材、教師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提高閱讀教學效率。
三、教給學生閱讀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里強調的就是方法技巧的重要性。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來說,如果只是教師一味的教,而不注重學生閱讀技巧和方式的傳授,不去注重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學習,那么,學生是永遠無法實現“會學”的。因此,教學中,作為教師的我們,在積極的對教學方式進行革新的同時,我們還應加強指導,交給學生閱讀的技巧,引導學生“會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教學效率。對于學生閱讀技巧的傳授來說,教師主要注重以下幾點:①指導學生精讀。就是說在每句閱讀時,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這是傳統的三步精讀法。②指導學生速讀。要求學生從文字材料中迅速接收有用信息,讓學生懂得,這是一種在注意力高度集中下的積極的、創造性的理解過程。閱讀結束后,要求學生復述大意、濃縮要點,編寫提綱,及時反饋,檢查有效閱讀的效果。③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文章中富有教育意義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動的詞句、段落,可以摘錄下來,積存進自己設立的“詞庫”中,為以后的作文準備了豐富的語言積累。這樣,通過閱讀技巧的傳授,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閱讀速度和效率,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提高。
四、聯系課外,加強課外閱讀,強化學生的閱讀能力
篇10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教學方法
閱讀,是開闊眼界,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可以鍛煉學生學習語言、理解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可以豐富學生的語言儲備,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要努力落實新的教學理念,潛心于閱讀教學的研究,摸索出一套全新的閱讀教學模式,有效地激活課堂,豐富學生情感和語言文字的積累,讓學生真正體驗到閱讀教學帶來的無限樂趣,通過閱讀含英咀華,汲取文學殿堂營養,從而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那么,如何實施語文閱讀教學呢?下面筆者就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一、教讀和自讀相結合
教讀是課堂上教師組織教學的一部分,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必要點撥、啟發和講解,引導學生讀懂課文而進行一定的閱讀訓練的過程;自讀是學生個人進行的閱讀,是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獨立地感知課文、鉆研課文、理解課文的活動。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讀是為了自讀而服務的,教是為了不教,學生的自讀是教師教讀所追求的目標,一方面,通過教讀,教師給學生以必要的講解和釋疑,引導學生進行必要的思考,掌握基本的閱讀技巧和正確的閱讀方法;另一方面,學生自讀能力的提高,又強化了自己的主體地位,并給教師以反饋信息,從而使教師及時進行教學調整,改進后繼的教學內容、步驟、方法和進度,促進語文教學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當然,自讀教學不能放任學生去讀,教師要給學生明確目標,促進學生深入地進行思考,要求學生能夠讀有所思,思有所得,以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質量。
二、注重閱讀的方法
閱讀的方法很多,哪些方法最適合初中學生,需要選擇,需要實踐,只有選擇好的、適合的讀書的方法,才能最大程度地利用好閱讀教學,才能更多地汲取文學的營養,筆者根據教學實踐,總結以下幾種閱讀方法。
1.選擇適合自己的書
書籍猶如一盞明燈,可以指引前進的方向,但是,我們知道,有許多書籍并不適合初中學生閱讀,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閱讀還要壞,所以,教師要指引學生有選擇性的讀書,讓學生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的書來讀。
2.多動手、多動筆
讀書時,在書上要通過勾、畫、圈、點,做出各種有用的記號,這對于促進學生邊讀邊思考,加深記憶,增強讀書的效果具有很多的好處,如果所用的符號還不足以表達你讀書時的想法,可以在書本空白處寫上字或是寫上幾句話,但是,所寫的內容要精簡明了。
3.利用不同的讀法讀不同的書
讀書要學會精讀和略讀相結合,有的書只供一嘗其味,有的書應當咀嚼消化,能夠在較短的時間里讀較多的內容,獲得較多的知識,對于學生的學有益處,但是有些作品,學生在閱讀時,不僅要把握文章的內容,體會文章的感情,還要從所讀的內容中得到寫作方法的啟發和指導,以提高寫作的水平。
三、重視閱讀體驗
新時期的初中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十分深廣的,對于學生語言文字的反應是多元化的,因此,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和感染作用,注重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和學生閱讀體驗相結合,對于初中語文教師而言,不要僅僅布置學生的閱讀任務,還要把目光關注于學生閱讀過后的體驗。例如,閱讀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課,作者朱自清寫父親送自己上火車坐定后,去買橘子爬月臺的那一幕,這在作者的眼里,那一剎那是時光的永駐,是父愛溢滿于胸中的感動,可憐天下父母心,有父母的孩子有誰不曾體驗的父愛母愛的,但是,同學們缺少的是觀察和細心的體驗,而教師在學生閱讀后要注重引導學生感受閱讀情感,激起學生心靈的情感波瀾,捕捉學生情感的智慧火花,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去說,去寫閱讀體驗,使閱讀教學實現其真正的意義。
四、重視課外閱讀指導
課外閱讀不僅是課內閱讀的補充,而且對課內閱讀會起到強化和促進的作用,同時,學生在大量的、多種方式的課外閱讀實踐中反復運用課內學到的閱讀知識和方法,就能逐漸形成較強的閱讀能力。
(1)有目的、有計劃地推薦課外讀物,要給學生推薦那些思想內容健康,能鼓舞學生上進,語言文字規范的讀物。讀物的內容和形式,盡可能與課文有聯系,使課內課外相互促進。
(2)課外閱讀要做到及時的反饋,及時檢查,反饋和檢查的方式有:統計閱讀篇目,寫閱讀感受,舉行閱讀知識競賽,展示優秀閱讀筆記,評比出課外閱讀先進分子,通過一系列的反饋檢查,達到促進課外閱讀的目的。
(3)有針對性地指導課外閱讀,針對不同的閱讀內容、目的和水平,教師采取不同的指導方法,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閱讀經驗交流,在相互的交流中,掌握技巧和方法,提高閱讀的積極性。
總之,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已經是素質教育背景下對初中生提出的最基本要求,初中語文教師要認真鉆研閱讀教學實施的方法,努力尋找全新的閱讀教學模式,實現初中學生閱讀教學新的突破,讓閱讀教學為課堂添加生機,為語文增加魅力!
參考文獻:
- 上一篇:科技創新的重要性和意義
- 下一篇:新生兒科優質護理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