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資源回收現狀范文
時間:2023-12-13 17:09:4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再生資源回收現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圖分類號:F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2)18-0011-03
1 貴陽市再生資源回收物流網絡體系現狀
2002年,由貴陽市物資回收公司發起、再生資源從業人員加入的貴陽市再生資源行業協會成立,編制了貴陽市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規劃。以再生資源行業協會為紐帶,經過多年的發展,貴陽市再生資源回收物流網絡體系已經形成一定的規模。
1.1 回收站
在居民區內或者在企業聚集的地方建立了超過600家的再生資源綠色回收站,專門用于收集居民生活過程或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再生資源,回收站的建設標準為:在城市(含縣市政府所在地)按每1000戶設立一個回收站;對鄉鎮的廢舊物資回收,依托貴陽市供銷社已經實施的“萬村千鄉”農家店的村級綜合服務(便利)店完成。在居民居住分散的區域以及不能設置回收站的區域配置流動收購車。每個綠色回收站不小于10平方米,工作人員平均定員3人。每3個回收站配置一輛微型貨車。
對于生活性再生資源,在一般情況下,回收站對于生活性再生資源的處理方式是“日產日清”。而通常生產性再生資源的單次運輸量都比較大,可以直接將其放入再生資源回收物流的上一層級,而不需要通過回收站,因此回收站的建立主要是針對生活性再生資源。
1.2 回收中心
按照貴陽市再生資源行業協會的提法,回收中心也稱為再生資源分揀中心,主要由廢舊物資分揀中心和報廢汽車拆解中心組成。在貴陽市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規劃中,再生資源分揀中心的功能應當是負責區域內各回收站所回收到的再生資源的匯集、儲存、整理等作業,同時也可將生產性再生資源在此匯總、整理、打包。通過對廢舊物資的預處理,增加廢舊物資的附加值。而對于報廢汽車拆解中心來說,基建工作已經完成,但是需要進一步完善有關功能。
1.3 集散交易市場
再生資源集散交易市場一般應設置在城郊且交通便利的位置。在回收中心將再生資源整理打包以后,統一將其運輸到集散市場交易。完成后,再將其運輸到深加工中心進一步加工,以使產品的附加值增加,或者直接在集散市場出售給再生資源需求企業。
根據貴陽市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規劃,貴陽市再生資源集散交易市場由貴陽廢舊金屬市場和閑置設備調劑市場、舊貨市場和廢舊物資交易市場組成。
1.3.1 貴陽市廢舊金屬市場和閑置設備調劑市場
市場位于貴陽市花溪大道69號貴州柴油機廠內,就改造后的規模而言,市場總占地面積20000平方米,其中營業面積4600平方米,貨場面積6200平方米,停車場3100平方米。同時,設置20噸地磅及吊裝設備。市場經營戶主要以經營廢舊物資、殘次鋼材、閑置設備等為主。市場擬設財會、保衛、行政等部門提供協調、管理、監督等服務。
1.3.2 貴陽市舊貨市場
貴陽市再生資源行業協會、貴陽市物資回收公司經過前期基礎調查而進行籌建,位于貴陽市南明區解放西路,市場建設規模13762.46平方米。既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要和居民賣廢、舊難的問題,又達到了城鄉互補的目的,同時,也實現了對可再生資源的良好回收。
1.3.3 貴陽市廢舊物資交易市場
在貴陽水口寺紅巖村籌建,建設規模為10800平方米,主要經營報廢汽車拆解中心和廢舊物資分揀中心拆解進行預處理后的各類廢舊物資。
1.4 加工中心
根據貴陽市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規劃,貴陽市再生資源加工中心擬建在貴陽市烏當區水田鎮,設想的主要運營項目有:
①將回收后的大量廢塑料、廢紙、廢舊電器、廢銅等廢舊物資采用高科技手段和先進設備進行深加工和精加工,使其變成具有高質量的品牌產品和生產原料,促進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循環產業發展。
②對回收的家用電器進行鑒別,將還具有使用價值的電器進行維修、清理等處理后,送到舊貨市場出售。對無法再使用的廢電器送往再生資源加工利用基地進行拆解,最大限度地回收有用資源。
1.5 再生資源回收物流信息系統
建設再生資源回收物流信息系統,可覆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的回收管理、倉儲管理、分揀管理、銷售管理、財務管理和查詢決策等經營管理內容。可通過其開設行業自律、政策宣傳、教育培訓、信息資訊、合作交流、管理咨詢、鑒定認證、技術推廣等綜合服務功能,搭建起政府與企業的溝通橋梁。按照現代物流管理技術,促進企業內部物流社會化,實現再生利用企業物資采購、生產組織、產品銷售和再生資源回收的系列化運作。
目前,貴陽市再生資源回收物流信息系統,尚處于規劃設想中,但在貴陽市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規劃中,已經提出要建設一個適合貴陽市使用的貴陽市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信息系統和適合該系統的運行環境,逐步實現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管理的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和信息化。
2 貴陽市再生資源回收物流網絡體系存在問題
貴陽市再生資源回收物流發展在總體看來仍停留在初級階段,沒有很高的物流技術應用水平,簡單拆解再生資源并進行分類銷售是其主要的層面,深加工環節極為缺乏,資源資源的效益無法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也無法實現成本利用的最大效益化,而且有可能會出現二次污染的問題。整體貴陽市再生資源回收物流網絡體系集中表現為如下問題:
2.1 對利用再生資源的意義認識不足
市民整體缺乏再生資源的利用意識,很少有人會自覺維護社會環境,主動參與廢舊物資的回收利用。廢舊物資經營者的社會地位不高,仍被當作“拾破爛的”,會在經濟活動中受到市民的排斥。
2.2 對再生資源回收物流認識不足
從事再生資源回收物流工作的大多數人員,因為對現代物流理念以及再生資源回收物流認識上的缺乏,無法真正理解現代物流所具有的特征,如反應快速化、功能集成化、服務系列化、作業規范化、目標系統化、組織網絡化、經營市場化、信息電子化等。類似于收集、分揀和處理等單個功能活動,是他們當前所停留的認識層面,缺乏一定的系統性。同時無法充分的認識到再生資源回收物流特點以及運行規律,無法從系統的角度進行完善的再生資源回收物流系統的設想和構建。
2.3 回收利用率低
貴陽市總體再生資源有效回收利用的比例較低,據不完全統計,廢鋼鐵的回收量占整個社會回收量的65%,廢紙、廢塑料、廢橡膠約占45%,其他可利用資源特別是新生的電子廢棄物資源流失更加嚴重。目前,貴陽市再生資源回收網絡不完整,大多數經營者規模較小,經營分散,由于回收渠道多元化,加工利用手段落后,產生的附加值低,導致許多原本可以回收利用的廢塑料、橡膠、玻璃等散落在城市各個角落,變成生活垃圾。
2.4 再生資源回收物流網絡主體基礎設施落后
從物流的角度而言,貴陽市相當一部分再生資源回收的企業及個人,普遍存在露天存儲再生資源、全手工裝卸搬運再生資源,以及道路運輸的不規范等現象,落后的再生資源回收物流基礎設施使得再生資源回收物流效率低下,在整個再生資源回收物流過程中存在過多的不確定性因素。通常來講,對再生資源進行回收是為了“二次資源”被更好的利用,但是,在其回收利用的過程中因為受到一定經濟技術條件的制約,致使回收利用不當會產生大的負外部性。就目前貴陽市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而言,在回收利用的過程中存在過多的追求回收數量,而忽視對回收物流整個過程的優化與整理的現象,因而在回收物流過程中對環境造成很大壓力。
2.5 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面臨嚴峻的環境問題
電子廢棄物的種類和數量也隨著不斷加快的電子產品的更新速度而呈現大幅增加的趨勢,電子產品被列為污染環境的“危險物”,主要是因為其中含有大量重金屬和有機物。目前由它們所引發的環境污染問題已經引起越來越廣泛的關注,目前極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使電子廢棄物得到有效的回收利用。規范的電子電器廢棄物回收體系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在貴陽市建立,也沒有具有相當規模的處理工廠。
2.6 再生資源回收物流體系不健全
再生資源回收物流體系是再生資源得以重新利用的保障和前提,再生資源回收物流體系一般由點多面廣、功能齊全的現代回收物流網絡、集散交易市場和先進的綜合利用加工中心三大部分組成。目前,無論是回收物流流網絡中的回收網點、再生資源交易市場或集散市場,還是綜合利用加工中心,均尚未形成規范、有效、健全的系統。
2.7 再生資源回收物流網絡體系信息化程度低
再生資源回收物流主體逐漸已經開始采用信息技術,但究其發展而言明顯滯后于行業的發展,不確定性以及復雜形勢再生資源回收物流管理所具備的特點,在再生資源回收物流服務的資訊系統的建立過程中,必須保證再生資源回流物品信息準確并且充足,這可以極大的促進再生資源回收物流的發展。
2.8 管理職能交叉,管理基礎工作薄弱
由于行政審批制度的改革,以及供銷社和物資局自身的改革,再生資源行業企業準入許可制度取消,行業進入門檻降低,眾多個人和企業紛紛涌入。而與再生資源回收物流行業相關的管理部門有商務、公安、工商、城管、環衛、街道、居委會等,再生資源回收物流在管理上沒有確定性,較多交雜,各種管理職能相互交叉,統一有效的管理體制根本難以形成。更何況,不健全的行業體系,不規范的經營模式,所造成的隱患嚴重影響著稅收、治安、市容、公用設施安全。很多沒有經營證件的商販大行其道,亂收亂購。經常做出驚擾市民的行為,另外間接導致的惡有惡性競爭、地下收購、污染環境等,使得有效的管理機制與協調體制的形成對于再生資源回收物流而言有一定的困難。
3 貴陽市再生資源回收物流網絡體系優化
3.1 科學統籌,全力打造“三網三點”模型化結構體系
從循環經濟思想的角度出發,可以設想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由相互關聯的三大系統組成。即社會化的再生資源回收系統,社會化的再生資源拆解及加工利用系統,社會化的廢物無害化處置系統。從而形成再生資源通暢、有序的物流平臺;規模化的回收品種分類標準制訂和綜合利用的技術創新平臺;再生資源行業協會規范管理平臺;具有再生資源的市場交易網絡特征的信息平臺。推動再生資源行業從松散的粗放型向集約型、規模型、產業效益型方向轉化。
由此,可以設想貴陽市再生資源物流網絡體系建設的目標為:將貴陽市再生資源回收物流網絡體系分解建設為三大網絡和三大節點的模型化結構。
3.1.1 三大網絡
3.1.1.1 覆蓋城鄉便民服務的社區再生資源回收網絡 根據合理布局的原則,貴陽市未來可以利用3-5年時間將90%以上的回收人員納入規范化管理,在90%以上的社區建立規范的回收站。具體可從如下三個方面來開展:
①回收站點應符合相關標準。回收站點的設置應該符合國家相關文件下達的標準,這可以已建設的貴陽市再生資源綠色回收站為參照進行建設。一般而言,簡易收購站點要配備綠色遮護欄、遮陽傘和必要的設備,并一律標注國際通用的再生資源無限循環標識。社區固定收購站點的營業面積不應低于10平方米,建筑設計及裝飾裝修要與社區環境相符,要突出綠色環保主題。流動收購車由各區、縣再生資源回收管理辦公室統一設計,統一管理。
②從業人員的組織與管理。首先是對本市的下崗職工、失業人員進行優先招用,讓其中符合條件的來從事再生資源回收工作,如果錄用人員不足,可以組織具備資格的外來人員參加。進入工作崗位后,其日常業務管理由區、縣再生資源管理辦公室負責,就業登記、社會保障與勞動事務管理則由社會保障事務所負責。從業人員服務規范由市商委負責制定,并且依據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和服務規范,由市勞動保障局進行統一的培訓大綱教材的開發。下崗職工、失業人員可由區、縣勞動保障局會同區、縣再生資源管理辦公室及社區所在街道、居委會組織,并進行職業培訓,相應專業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可在培訓考核合格后頒發。從事再生資源回收的個人及收購站點,包括在各社區從事再生資源回收的站點,均應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注冊登記,領取營業執照后開展經營業務。
③收購品種。除國家、市政府法令法規有特殊規定的品種外,應盡可能多的開展回收物流種類,隨著社區再生資源回收網絡規模的擴大,配合垃圾減量,逐步增加收購品種,廣開再生資源回收渠道。
3.1.1.2 工業廢舊物資回收網絡
針對工業廢舊物資回收組建專門化的網絡,全面提升對工業廢舊物資回收網絡的組織化管理程度。具體實現的辦法是通過專業的回收公司來進行工業廢舊物資的收購、拆解和轉賣,這樣,通過專業設備和工藝流程,對集中后的工業廢舊物資進行綜合利用,提升再生資源的利用效率和商業價值。在進行了無害化處理的基礎上,也可進入集散市場進行交易,或者直接流向利廢企業。
3.1.1.3 再生資源回收物流管理信息網絡
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架構一個完整的,覆蓋城鄉的一個再生資源回收物流管理信息平臺。在這個信息平臺上,可以對再生資源的供求信息進行和撮合成交,對再生資源無害化處理提供技術指導等。這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首先,應當建立準確快捷的信息采集系統,對進入再生資源回收物流領域的產品進行及時有效的跟蹤;其次,建立并完善再生資源回收物流信息處理系統,從入口到最后處理的全過程進行信息跟蹤處理,顯著縮短回收物流處理周期;最后應當建立可靠有效的信息傳遞網絡,及時更新供需信息。
3.1.2 三大節點
3.1.2.1 回收中心 通常一個區域設置一個回收中心,主要負責對區域內各回收網絡所收集的生活性再生資源進行匯集、儲存、整理等作業,同時也可將工業廢舊物資回收網絡所收集的工業廢舊物資在此進行匯總、整理、打包。
3.1.2.2 集散交易市場
①再生資源集散市場的設立。集散市場應符合城市服務功能與環保要求,與居民區相對隔離,避開高等院校集中地區,且便于運輸。再生資源市場須按規劃設立,不符合規劃的應及早遷移。申請開辦再生資源市場的,要經有關部門審批,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登記注冊,取得《市場登記證》后方可開業。
②集散市場功能與設施。再生資源集散市場應同時具有儲存、集散、初級加工功能,必須配備污水、污油及固廢處理系統,且備有合格、完善的消防設施。儲存場地要相對固定,有圍墻隔斷,避免造成二次污染。為確保運輸車輛出入通暢,市場內應有規劃合理、符合公安消防要求且無障礙的通道;有可對再生資源進行初級加工的必要設備。場內每個攤位經營面積不應太低。再生資源市場必須實行服務區、經營區分離;攤位內實行儲存區、工作區分離。服務區、經營區、工作區要有與各自職能相符的設施。
③市場管理。應由再生資源回收物流企業負責集散市場的建設,繼而由不同的經營戶來分包。對集散市場的管理由各區、縣再生資源管理辦公室來負責同時進行一定的業務指導。各種管理制度如經營、治安、消防、外來人口、衛生及各工種崗位責任等,都應是市場應該具有的,區、縣再生資源管理辦公室可對其進行監督執行。依法對開辦的再生資源集散市場進行登記,同時營業執照也是各個處于市場內的經營主體所應具有的,同時要嚴格按照市場分類管理的要求,對國家、政府的相關法律法律要嚴格遵守。
④再生資源加工。在集散市場完成再生資源的初級加工,對該環節各再生資源市場應充分利用,實現從一用到多用的改變,對再生資源實現最大程度的再利用。根據不同材質、用途對所收購的再生資源進行分類是各再生資源市場應該具備的能力,并是且能夠實現初級加工,可能包括:
廢舊玻璃類:實行分揀、加工粉碎后用做工業生產原料;
廢舊易拉罐類:按不同材質進行分類,切割成瓶蓋形狀后用做生產原料;
廢舊報紙書刊及紙包裝類:實行分揀、分裝后打包;
廢舊橡膠制品類:分類分揀后按用途打包后用做生產原料。
廢舊塑料制品類:實行分揀后加工粉碎成顆粒狀,用做生產原料;
廢舊金屬類:分類分揀后按材質切割成型,按用途打包;
有條件的再生資源回收企業還應根據具體情況,建立深加工基地,利用高新技術開展對不同種類和品質的再生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促使其向最終產品的深加工方向延伸,逐步實現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產業化,進而打造完整的循環經濟產業鏈。
3.1.2.3 深加工中心
再生資源回收物流由初加工向深加工發展是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單純的“買廢賣廢”企業勢必為市場經濟所邊緣化。所以,加工中心承擔的職能一定是對再生資源的深加工。即對初加工后的再生資源產品進一步加工,以增加其附加價值,提高再生產品的售價。對貴陽市來說,再生資源深加工中心可考慮建設專屬的工業園區或產業園區。這樣,就能夠方便建設比集散市場更完備的污水、污油、固廢處理系統;且能夠達到一定的規模效應,提高企業效益、降低運營成本,這也是產業園區能夠吸引再生資源深加工企業入駐的主要誘因。
關于再生資源行業的發展,發達國家所采用的空間模式是產業園區和生態工業園,企業分散經營對環境造成的污染由此得到了良好的改善,而所取得的經濟效益也十分顯著。在陽市發展再生資源回收物流行業的發展方面,也應盡快建立起產業園區和循環經濟生態工業園,使得不同類型的再生資源得到有效的加工利用,并盡可能在循環經濟園區內設置深加工中心,以改變區域內企業分布較為分散的局面使其向園區集中,使行業的集中度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行業的集聚效應得到充分發揮,完整的產業鏈經濟和行業配套體系能夠逐步形成,循環經濟的發展得到加快推進。
3.2 培育龍頭企業,打造社會化的再生資源回收系統
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必須有龍頭企業做支撐。要推動再生資源企業規模擴張,實施集團化發展戰略。貴陽市應當在培育龍頭企業上下功夫。可以通過增資擴股方式,組建新型的再生資源工貿公司,申請相應的商標,實施品牌建設,聚集起企業合力,進行有效市場擴張,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這樣,就通過龍頭企業帶動效應,帶動整個產業的發展。具體可以設想為以下做法:
3.2.1 應建立一個完善的社會回收系統,以貴陽市物資回收公司為龍頭,將社會零散收購隊容納其中,使得再生資源行業市場主體的自律引導作用得以發揮,依據現有法律法規,實現管理上的高效有序。所有收購的再生資源務必進行在制定場地的驗收,從而統一再生資源回收的物流、人流和資金流。為確保貨物的真實性,應在收購、整理加工、倉儲和銷售等基本環節進行收購政策關、品種關、安全關和質量關的嚴格把握。
3.2.2 對所有再生資源從業者和工廠均建立檔案以備核查。推行從業者一人一檔制度,檔案包括身份證復印件、從業證明、近照等。
3.2.3 提高查驗力度。再生資源類別要仔細甄別,拍照制成光盤存盤,特殊類別的再生資源附監測報告后再收購。
3.3 對接利廢企業,建立社會化的再生資源加工利用系統,打造循環經濟產業鏈
再生資源行業是國家循環經濟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骨干力量。貴陽市應當利用自身的影響力,以市場經濟為手段,放大功能,廣泛聯合,構建多種經濟成分共同參與、互為依托的再生資源回收網絡發展平臺,積極探索和嘗試與利廢企業的聯合合作,延伸產業鏈,積極開拓終端市場。實現回收企業與利廢企業的有效對接,打造循環經濟產業鏈。具體可實施如下做法:
3.3.1 對具有較新技術的再生資源加工企業進行整合,提煉加工并利用復合材料的再生資源,流轉單一質料的再生資源到相應的企業以實現再利用。
3.3.2 對銷售對象實行總量和預警機制。利用由國稅部門提供的利廢工廠基本情況登記表,對其利廢總量和廢舊物資利用類別進行進一步核實,監督卸貨時業務員應該隨車到達利廢工廠,比對當月銷售量、合同以及登記標數量,如果有異常情況發生供貨應立即停住,并向國稅部門報告并核查。
3.3.3 廢舊物資嚴格禁止向經營企業銷售,原則上要將全部廢舊物資就近銷售給利廢企業。
3.3.4 無害化處理。無害化處理是針對那些暫時沒有再利用價值的廢物,該處理由專門的廢物無害化處理企業進行,要做到監管有效控制嚴格,以科學合理的拆解和加工處理廢棄物,使資源浪費以及環境污染現象盡可能的減少。
3.4 實施項目拉動,增強發展后勁
從擴大經濟總量,帶動全系統再生資源行業整體規模效益提升的角度出發,貴陽市可在一定時期內確定相應的再生資源建設重點項目。再生資源重點項目的建設,必將成為拉動再生資源產業經營規模和效益提升的重要載體。
參考文獻:
[1]萬玉良,王巖.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建設的模式探索[J].再生資源研究,2006(4).
[2]章和杰,張琦.構建浙江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的路徑探索[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07(1).
[3]王蓉,尹海萍.北京市再生資源產業發展實證研究[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09(2).
篇2
[關鍵詞]再生資源產業;產業發展;促進機制
[DOI]10.13939/ki.zgsc.2015.12.114
再生資源是指在社會生產和生活消費過程中產生的,已經失去原有全部或部分價值,經過回收、加工處理,能夠使其重新獲得使用價值的各種廢棄物。發展再生資源產業有助于緩解我國自然資源緊缺和環境污染危機,有利于轉變人民的生產生活方式。然而,我國再生資源產業的發展仍面臨一系列問題,如回收利用率低、法律體系不健全、管理體制不完善等。我國雖然非常重視再生資源產業的發展,但尚未形成成套的促進機制。
1國外發達國家再生資源產業促進方式研究
1.1德國再生資源產業促進方式研究
德國在循環經濟實踐方面堪稱世界之最,不僅是世界上循環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而且是實踐循環經濟最早的國家,其理論研究與實踐獨樹一幟,形成了具有德國特色的循環經濟體系[1]。
完備的立法和嚴格的執法是再生資源產業穩步發展的根本保障。德國再生資源產業立法起步較早,經過幾十年的立法實踐已經建立起了較完善的法律體系。相關的立法體系包括憲法、普通專項法律、條例和指南四個層次[2]。相關法律如《循環經濟與廢棄物管理法》、《限制廢棄物處理法》、《包裝廢棄物處理法》、《包裝條例》和《廢車限制條例》等。
完善的回收體系是再生資源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撐。德國雙元回收系統(DSD),又稱綠點組織,是根據《包裝廢棄物的處理法令》成立的專門從事廢棄物收集的股份公司。DSD是中介性質的組織,雙方達成協議后,由產、銷方付費,DSD出讓許可證 ―― 以專有標志“綠點”印附在包裝物上,表明使用方已向DSD交納了委托回收費用,凡有此標志的廢棄物回收就全部是DSD的責任,由DSD公司進行收回[3]。
1.2美國再生資源產業促進方式研究
美國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重視環境保護,并逐漸催生了“循環經濟”理念。美國循環經濟由萌芽階段、開啟階段到發展階段,經歷了以生態環保理念為基礎的環保運動到扎扎實實開展循環經濟的過程[4]。
自19世紀80年代中期至今,美國的加州、俄勒岡、新澤西等半數以上的州先后頒布了促進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管理辦法[5]。美國加州于1989年通過了《綜合廢棄物管理法令》,要求在21世紀伊始達到全國50%的廢棄物能通過削減和循環再生的方式進行處理[6]。
同時,美國尤其注重再生資源的副產品協同機制。副產品協同(By-Product Synergy,以下簡稱BPS)主要指一個企業的廢棄物或者是副產品,能夠成為另一家企業生產活動的原材料。美國BPS是由可持續發展商業委員會發起的,BPS的主要想法是,如果企業能夠了解其他企業的業務和產品,那么就很有可能和任何一個企業建立互利互補的副產品協同關系。
2影響再生資源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再生資源產業發展是指再生資源產業政策法規體系不斷完善、市場機制逐漸成熟,其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不斷顯現的過程。我國再生資源產業在再生資源產生環節、再生資源加工利用環節和再生資源產品消費環節的面臨諸多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具有一定的解決辦法,如圖1所示,促進再生資源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包括六種。
第一,群眾的認識程度和參與程度。群眾是再生資源的主要提供者,他們的參與程度一方面影響再生資源進入市場的程度,另一方面影響再生資源產品的銷售。第二,回收體系。回收體系的主要作用在于收集廢棄物、將廢棄物送到再生資源體系中,進入市場。第三,技術支持。技術是再生資源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之一,同時也是瓶頸之一。第四,監管體系。監管體系是保證再生資源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的主要途徑。而現在我國再生資源產業的監管體系還不完善,標準還不統一,監管指標還不夠系統全面。第五,法律法規。我國再生資源產業的法律法規還存在許多問題,主要為法律的缺失、政府職責不明確、執行力弱等。第六,政策。政策是除了法律法規以外,調控再生資源產業,促進再生資源產業發展的有效手段之一。
圖1我國再生資源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分析
3我國再生資源產業促進機制構成
從各個方面來看,政府應成為再生資源產業促進機制的主導者;行業協會、科研機構將是促進機制的重要支持者;市場參與者是再生資源產業市場發展的主體。通過上述分析,結合我國再生資源產業發展現狀,我國再生資源產業促進機制應該包含產業創新機制、激勵約束機制、公眾參與制度和人才培養機制四個子模塊,如圖2所示。
第一,產業創新機制。創新是在特定的環境下,以現有的物質和知識,改進或者創造新的事物。我國再生資源產業現在面臨的一系列問題和發展的瓶頸,都需要用創新的思維、方法和模式來解決,包括政策創新、模式創新和技術創新等等。第二,激勵約束機制。激勵與約束機制是規范人或主體的行為,使其向著期望的目標前進的方法。再生資源產業需要一定的激勵方式,促進其發展,如減少企業的稅收、為再生資源的回收提供補貼;同時也需要約束機制防止其向不好的方向發展,如完善監管體系。第三,公眾參與制度。公民的參與是促進再生資源產業發展的必要條件,要加強對公民的教育引導,同時要使公民的參與形式多樣化,以保證再生資源能夠穩定地進入市場,同時保證銷路。第四,人才培養機制。人才是再生資源產業發展的必備條件,我國再生資源產業的從業者素質較低,尤其是回收行業,同時技術型人才也較為缺乏,要明確再生資源產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和培養重點,保證再生資源產業發展的軟實力。
再生資源產業促進機制的子模塊相互
聯系、相互作用,形成具有良好組織結構的系統。公眾參與制度和人才培養機制對再生資源產業發展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是產業得以健康發展的基礎;創新機制是產業發展的重要牽引力,是產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激勵約束機制是對各個參與主體行為的鼓勵或限制,是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4結論
本文借鑒發達國家再生資源產業促進方式的成功經驗,結合我國再生資源產業發展現狀,認為從職責、權力、需求和作用等方面來看,政府是再生資源產業促進機制的主導者,行業協會、科研機構是促進機制的支持者,企業是促進機制服務的主體。我國再生資源產業促進機制應包括產業創新機制、激勵約束機制、公民參與制度和人才培養機制四個子模塊。其中產業創新機制是促進機制的牽引力量,激勵約束機制是促進機制的推動力量,公眾參與制度是促進機制的有力保障,人才培養機制是促進機制的重要支撐。
參考文獻:
[1]楊杰.德國循環經濟起源和現狀[J].北方環境,2010,22(3):4-6.
[2]秦海旭,萬玉秋,夏遠芬.德日靜脈產業發展經驗及對中國的借鑒[J].環境科學與管理,2007,32(6):149-152.
[3]穆紫.播撒“綠點”營造綠洲―德國Duales公司及其“綠點”回收體系[J].塑料與環境,2002,20(1):31-33,41.
[4]周永生,張曉飛.美國“城市礦產”發展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13,(15):59-64.
篇3
摘 要:再生資源利用是緩解我國資源危機的一個重要途徑。分析發達國家資源再生產業現狀,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從市場化的角度,提出我國資源再生產業市場化發展模式的構想,為科學發展我國的資源再生產業提供可行的參考。
關鍵詞:資源再生產業;發展模式;市場化道路
中圖分類號:F065.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69X(2009)04-0022-02
1 引 言
資源短缺是我國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最大約束。研究表明,每回收利用1萬t廢鋼鐵,可出鋼8500t,節約成品鐵礦石2萬t,節能0.4萬t標準煤;每利用1萬t廢紙,可生產紙漿8000t,節約木材3萬m3,節約能源1萬t。可見發展資源再生產業對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緩解我國資源危機、維護可持續發展的國家資源安全戰略體系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在當前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要充分發揮資源再生產業的巨大潛力,緩解資源約束矛盾,就必須探索一個切實可行的模式。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積極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有效機制,為資源再生產業打造一個市場化的平臺,是資源再生產業得以良性發展的有效途徑。因此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構建有中國特色的資源再生產業發展模式就應該成為我國發展資源再生產業的當務之急。
2 發達國家的資源再生產業
一直以來,西方發達國家都相繼進行了卓有成效的資源再生產業的實踐,取得了可觀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積累了大量的寶貴經驗。
2.1 政策導向是資源再生產業發展關鍵
西方國家一直以來就非常重視資源再生問題,政府不但在政策上對資源再生給予正確引導,制定鼓勵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而且在財政上也給予直接支持。
2.2 產業化政策和配套的產業布局是資源再生產業發展的平臺
西方國家政府運用稅收優惠和補貼政策、產業配套設施建設等市場化手段,構建產業化發展體系,形成產業聚集效應和規模效益,為資源再生產業發展提供了有效的市場空間。
2.3 健全的法律規范是資源再生產業發展的保障
西方國家資源再生的相關法律、規范比較完善,已經形成標準化和系列化,同時輔以必要的量化措施,可操作性非常強。
2.4 回收再生資源的五個體系構成
根據大量的資料分析與總結,西方國家的逆向渠道資源再生體系主要由以下5個體系構成 :制造商一體化體系負責收集大量的可用材料,減輕制造商對原生材料的依賴;廢棄物轉運體系負責通過和政府合作,優先獲得規模、穩定的物資來源,保證持續獲取大量穩定的可回收利用廢棄物;處理――加工商體系擁有專業的處理、加工、運輸設備,對廢棄物進行收集、分解、加工,使之達到工業標準的要求;零售――批發商體系的職能是完成分銷任務,消費者在這樣的體系中發揮著積極作用,他們把“產品”帶給渠道成員后換回押金;臨時性體系不定期地收集可回收利用物資,賣給永久性的渠道成員。這些組織的活動具有間斷性,是消費者和買方的中介。
可以看出,各個體系是把可回收利用的廢棄物資與最終市場的物資需求聯結起來的紐帶,體現了市場的整合與調節。該體系能否正常運行,不僅取決于該體系自身的功能和作用,還取決于再生物資的市場供給與需求的有效性,即再生物資的回收利用必須有良好的市場前景及市場化的有效渠道。
2.5 資源再生的四個基本條件
事實上,資源再生的過程是一個循環流動的渠道體系,上述體系從對再生資源進行初步收集、分解和分類開始,到與工業企業進行市場交易并為工業企業重新利用,其本質就是市場體系的運作,其運轉必須滿足四個基本條件:具備回收物資的高效處理技術、有可利用的物資或產品存在、有產品收購商和制造商、有最終產品的市場需求。因此,建立資源再生體系,必須從市場的角度出發,從資源需求的層面考慮目標市場的性質、分銷物資的類型及相應的處理要求、渠道成員作用及整個企業的贏利能力。
3 我國的資源再生產業
.1 我國經濟再生體系的三個層次
著我國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等政策的出臺,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在我國已經受到極大的重視。當前,我國資源再生體系主要由回收網絡、市場集散交易和綜合利用處理3個層次組成:回收網絡負責回收可再生資源并進行簡單分類、整理,以便企業利用或進入集散交易中心;集散交易中心網絡接收回收網絡回收的再生資源,按照分類標準進行分揀、整理、加工,通過市場實現資源合理配置,方便資源利用企業采購利用;綜合利用處理網絡重點利用高新技術對再生資源進行開發利用,形成再生資源產業群,使再生資源行業產業化。上述資源再生利用體系在我國已經取得初步成效,形成了一批典型企業,建立了一些大型廢舊物資配送交易中心和省級再生資源加工園,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國的資源約束矛盾。但是,我國的資源再生產業還存在明顯的不足,制約了我國資源再生產業的良性發展。
3.2 資源再生產業的缺失
第一,缺乏健全的管理法規和行業標準。雖然我國近年來相繼出臺了《再生資源回收管理辦法》和《循環經濟促進法》等,確立了產業基本規范和法律框架。但比較西方國家,我們的法律法規體系仍不甚完善,缺乏必要的操作層面的制度、辦法,致使再生資源市場秩序混亂。第二,資源回收企業規模小,資源流失嚴重。我國資源回收利用企業規模普遍較小,不足50人的小型企業占相當比例。由于企業規模小、技術水平有限,再生資源流失嚴重,既浪費了資源,又污染了環境。
第三,行業技術進步緩慢,與國外同行業差距較大。由于缺乏資金和技術投入,我國資源再生行業技術普遍落后,大多數企業仍以手工勞動為主,工藝流程落后,缺乏深加工能力,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低。同時由于科技投入低,科技人員比重遠遠低于其他行業,企業發展潛力不足。
第四,市場化程度嚴重不足,資源整合能力弱,資源再生產業的潛力難以充分發揮。第一,我國目前尚未出臺一個相對具體的資源再生產業的發展規劃,因此產業發展缺乏實質性的產業化政策以及相應的配套產業布局。直接影響資源再生企業的規模化,行業集中度低,難以形成產業聚集效應和規模效應,無法發揮行業整合優勢,難以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第二,行業管理缺乏市場化手段,無法發揮市場的潛力。我國在市場定價、企業融資、企業資格認定、稅收政策等方面還缺乏必要的市場化手段,導致資源再生企業魚龍混雜、群雄割據、各自為戰,甚至為爭奪資源或市場進行惡性競爭;企業缺乏必要的優惠政策,缺乏融資渠道,企業規模難以擴張,行業技術進展緩慢。第三,由于缺乏市場機制,資源調控和優化配置難以順利實現,再生資源產業調整經營結構、資產結構、人員結構和發展戰略都缺乏必要的基礎,產業的發展潛力受到極大限制。
4 資源再生產業市場化發展模式
4.1 我國資源再生產業發展空間巨大
有關統計表明全世界再生資源產業的產值可以達到每年6000億美元,其中美國達到1100億美元,日本350億美元,而我國僅為200億美元。與此同時每年可以回收利用但是沒有回收利用的再生資源價值達350~400億美元,如何將這些龐大的資源迅速轉化為市場需求的資源,為其構筑一條高效的轉化渠道是一個急待解決的問題。這既反映了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也顯示出我國資源再生產業發展的巨大空間。因此,為了更加有效的發揮資源再生產業的潛力,緩解我國當前的資源約束矛盾,就必須走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市場化發展道路。
4.2 開展資源再生產業發展的模式研究
對比發達國家資源再生產業的現狀,分析我國發展資源再生產業的比較優勢,找到資源再生產業發展的關鍵要素,從制度建設、社會觀念和技術角度確定適合我國當前和未來經濟發展的、可持續的資源再生產業發展的市場化模式。
4.3研究資源再生產業發的市場化發展方式
從產業經濟的角度出發,以市場結構、規模經濟、行業集中度、配套產業為切入點,研究我國資源再生產業的市場化發展方式,分析其產業輻射與帶動能力,確立我國發展資源再生產業的市場化發展道路,為決策提供數學、經濟學等方面的理論支持。
4.4 明確保障資源再生產業發展的產業化政策
對比發達國家資源再生產業的實踐,結合我國資源安全狀況和產業結構狀況,依照市場化的發展模式,
從產業布局、運行模式、產業技術、成本效益、產業鏈ぬ酢⑴涮咨枋┑確矯嬡朧鄭研究市場化手段和方法,提出市場化對策,明確提出保障資源再生產業發展的產業化政策。
參考文獻:
[1] 王干.論我國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的完善[J].現代法學,2006,26(7):167~173.
[2] 黎建新,劉仁.構建逆向渠道:適應循環經濟的渠道策略[J].生態經濟,2006(10):7~10.
[3] 陸輝.對建立和實施我國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的思考[J].經濟師,2008(1):50~51.
[4] 周宏春,劉燕華,等,循環經濟學[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5.
[5] 王嗣俊等譯.環境營銷[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244~269.
[6] 周宏春.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激勵政策[J].中國發展觀察,2007(8).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Model of Renewable Resources Industrial
of China from Experience of Developed Countries
Deng Guangjun
(Bnsiness Couege.HBUT,Wuhan 430079,China)
篇4
關于開展再生資源行業經營情況調研的函
各有關單位以及重點再生資源企業:
為了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完整的先進的廢舊商品回收體系的意見》([xxx1]49號)和商務部、財政部關于加快推進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的通知》(商商貿發[xxx9]142號)等文件精神,積極推進我市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盡快納入國家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試點城市,促進再生資源行業的快速健康發展。經我局研究,決定對我市再生資源行業經營以及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狀況開展調研。
一、調研時間
xx年x月x日-x月x日
二、調研內容
1、我市再生資源行業發展現狀;
2、我市再生資源行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3、加快我市再生資源行業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三、調研要求
1、請各再生資源企業高度重視這次調研活動,企業主要負責人應參與調研材料內容的確定,并盡量能親自參加調研座談活動。
2、請各再生資源企業根據調研提綱要求,結合企業經營實際情況,準備本企業書面調研材料。
3、請市有關部門單位以及市再生資源行業協會,積極配合和支持這次調研活動。
4、具體上門調研座談時間,將與相關單位和企業提前銜接。調研工作聯系人:戴志剛(市商務局商貿服務管理科副科長),聯系電話:xxxxxxxxxxxxxxx(1xxxxxxxxxxxxx)
特此通知。
附:部分重點調研企業名單
xxx市商務局
二xx年x月x日
關于開展xxx6年行業調研工作的函
各副會長、常務理事單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筑業協會(聯合會、施工行業協會),有關行業建設協會,工程建設協會:
根據協會今年的工作要點,以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工作任務,我們擬定了《xx建筑業協會xxx6年度調研題目》。請各副會長、常務理事單位以貫徹建筑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推進行業改革與發展為重點,從調研題目中選取題目或自擬題目組織開展調研工作,并及時將調研報告或經驗材料等寄送我會研究發展部。各地區、各行業建筑業(建設)協會開展調研的成果也請寄送我們。
通訊地址:北京市中關村南大街48號九龍商務中心A座7層,郵政編碼:xxx。
聯系人:xxx,電話:xxxxxxxxxxxxx(傳真),郵箱:。
附件:xx建筑業協會xxx6年度調研題目
xx建筑業協會
xx年x月x日
關于開展小微企業創業發展調研工作的函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中小企業主管部門: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國發〔xxx5〕32號),更好地推動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發展,我局委托xxx賽迪研究院中小企業研究所開展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服務規范、小微企業信息化應用和小微企業創業發展扶持政策情況問卷調研,請協助做好調研問卷的填寫、案例等材料報送工作。
一、調研形式
填寫調研問卷、提交典型案例。
二、填報內容
(一)小微企業創業發展扶持政策情況(附件1、2、3)
要求:地方中小企業主管部門填寫附件1;并選取2家有代表性小微企業按照附件2要求提供典型案例;組織小微企業填寫附件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以下簡稱省市)至少20份。
(二)小微企業信息化應用情況(附件4、5)
要求:地方中小企業主管部門組織域內小微企業填寫附件4,每個省市至少20份,并按照附件5要求提供典型案例2個。
(三)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服務規范情況(附件6)
要求:地方中小企業主管部門組織域內10家以上各類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填寫附件6,請各平臺將本問卷及與平臺服務規范和標準相關的電子版資料一同上報。
三、工作要求
請各省市中小企業主管部門做好問卷的發放、組織填寫、回收等工作,并于xxx5年11月20日前將本省市問卷和案例等電子版材料統一報送xxx中小企業局,請發電子郵件。問卷電子版可從xx中小企業信息網通知通告欄下載。
四、聯系方式
聯系人:陳辰
聯系電話:xxxxxxxxxxxxx
電子郵
附件:1.地方扶持小微企業創業發展政策調查問卷(地方中小企業主管部門填寫)
2.地方扶持小微企業創業發展案例提綱(小微企業填寫)
3.地方扶持小微企業創業發展政策調查問卷(小微企業填寫)
4.小微企業信息化應用情況調查問卷(小微企業填寫)
5.小微企業信息化應用典型案例提綱(小微企業填寫)
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服務規范情況調查問卷(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填寫)
篇5
——關于建立__市再生資源現代回收利用網絡體系的構想
鄭桂元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為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性社會,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大環境保護力度。__作為省會城市,盡快建立再生資源(指固體廢棄物或叫廢舊物資)現代回收利用網絡體系,對于凈化市區環境,發展循環經濟將起到巨大作用,并將帶來十分明顯的社會效益。
目前,__市區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的現狀令人堪憂。一是3萬多人的從業隊伍龐大,關系復雜,無固定住所,給社會管理帶來難度;二是無證經營的非法收購站點比比皆是,一些從業者明收暗偷,使__市區的市政設施乃至生產、生活設施遭受到嚴重損失,給社會治安帶來嚴重問題;三是拾荒者走街串巷,亂扒亂翻,值錢的就要,不值錢的亂丟,污染環境,給城市環保增加了隱患。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進一步規范再生資源回收行業,使之有序回收,依法經營。真正達到凈化城市環境,變廢為寶,發展循環經濟的目的?筆者作為湖南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協會的掌門人,累積10余年之行業經驗,縱觀國內省會城市之成功做法,認為在__市區建立再生資源現代化回收利用網絡體系乃是當務之急。目前,上海、北京、石家莊、寧波等市在這方面已經走在了前列,摸索出了好的路子,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所謂“城市再生資源現代回收利用網絡體系”,就是對城市生產、生活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按照行政區劃分別設立回收站、點,吸納一點數量相對固定的專業回收從業人員,實行統一著裝標識,統一運輸工具,進行回收利用的一個較為完整的網絡管理系統。參照具有可比性的石家莊市的回收網絡體系模式,結合__市區的實際,我市的回收利用網絡體系建設擬可分為三個層次進行:
第一個層次:以社區為為單位,設立一個廢品回收點,根據回收量的多少,可安排35個專業人員(經過專門培訓,方可上崗)從事該社區范圍內所有工廠、商店及居民區的生產、生活廢品的回收、整理、分類、堆放,于當天晚上由專用車輛(三輪車)送到交投站,做到當日回收,當日拖走,不允許滯留過夜,以凈化環境。
廢品回收點必須接受社區居委會以及當地治安、工商、城管、環保等部門的管理和監督,回收人員要持證上崗,依法經營,收購價格隨行就市。
第二個層次:以城區內各行政區為單位設立一個廢品交投站。主要任務是:吸收一些有一定經驗實力和一定經驗的專業回收人員進場,分品種進行集中收集,加工、分檢、打包,然后分類由專業戶集中送到廠家進行綜合利用。
交投站帶有物流園性質,因此,必須仿效物流園的模式進行興建和管理。即:交投站要有一定的場地規模,有專門的管理機構和人員,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和運行制度。
交投站選點和建設的基本要求是:
1、占地面積50畝為宜,過大會造成土地資源的浪費,過小不便分檢、加工和堆放;
2、地域以城鄉結合部或環線以外較好,既有利于各個回收點的送交,又有利于城市環境的凈化。
3、交投站要建筑圍墻,以方便實行封閉式管理;要有地磅設施;要有消防栓和從業人員的生活設施(最好是生產與生活區分開設立)等等。
第三個層次:在__市區的工業園區(包括生態工業園,環保工業園)引進吸納若干個以再生資源為工業原料的產品或半成品加工項目,以消化當地產生的生產、生活廢棄物,真正做到資源的綜合利用,節約有限的資源,形成廢棄物從產生—回收—利用(產品—廢品—產品)的良性循環,從而促進我市循環經濟的發展。
以上三個層次只是對建立我市再生資源現代回收利用網絡體系的初步構想。要把這一設想變為現實,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和解決一系列的問題:
一、各級政府必須高度重視和關注。現代回收利用網絡體系的建立有利于資源的綜合利用,有利于城市治安和生態環境的凈化,有利于失業人員的再就業。關系重大,意義深遠,利在當代,功在千秋。建議各級政府要把此事作為一件利國利民的實事來辦。要成立專門的機構,配備專人來抓。同時,需要各相關部門的積極配合和大力支持。
二、政府規劃部門要將此事納入市政建設的一項基礎工程來辦,統一規劃布點,統一建筑模式,統一施工要求。力爭選點合理,既符合方方面面的管理要求,又適合回收人員的從業需要。
三、政府對此事要給予大力支持和指導,但不包辦代替,必須用市場機制來規范運作,要選擇有經驗、有實力、有影響的專業回收公司來承辦這件事。要像對待“公交公司”“自來水公司”一樣,把它當成帶有事業性質的單位,并在資金上給予扶持,充分調動其積極性,把這件事辦好辦出成效來。
四、政府要給予政策上的大力扶持。
一是要解決土地問題。建議在各區劃出一塊約50畝的土地。以滿足建設交投站的需要;
篇6
關鍵詞: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再生資源;循環經濟
An Investigation on Reclamation of Waste Textiles in China
Abstract: There is a big amount of waste textiles generated every year in China, but the recycling and reutilization rate is quite low. Based on introducing the efforts have been made by Chinese government, related industries and researchers to the reclamation of waste textiles, the paper points out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is aspect, such as imperfect recycling system, poor public awareness, small industrial scale and technological bottlenecks, and puts forwards related solutions.
Key words: waste textiles; recycle; reutilization; regenerated resources; circular economy
廢舊紡織品是指在各類以紡織服裝材料為原材進行加工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下腳料、廢料,包括短纖維、廢紗、回絲、布料邊角料等,以及各種廢舊的紡織服裝、紡織制品,如使用后的服裝、布料、毛巾、地毯、裝飾等廢棄的紡織品。根據2013年公布的《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年度報告》資料,2011年我國廢舊紡織品的產生總量超過2 600萬t,綜合利用量僅有230萬t,綜合利用率不足10%。目前,政府、行業和研究人員都在研究廢舊紡織品的回收與利用,以節約能源、減少污染,促進循環經濟發展,但仍存在許多問題,還有很多工作有待落實。
一、國內廢舊紡織品回收與利用的發展簡歷
早期,國內首先關注生活、工業廢舊品的回收,如金屬、廢紙、玻璃、塑料等再生資源的回收。1992年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成立,主要工作是參與資源回收的政策制定、信息反饋及科學研究。1995年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成立(2013年11月30日更名為“中國循環經濟協會”),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節約能源、保護環境,實現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一,推動中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有資料顯示,2002年我國再生資源回收企業有5 000多家,已登記注冊回收網點16萬個,未登記注冊或臨時的回收網點有近40萬個,回收加工處理廠3 000多家,從業人員140萬人。中國在紙張、玻璃和塑料等方面已經有了較為成熟的研究和再循環體系,但對紡織服裝廢舊物的回收與利用的研究要比國際上落后,同時人們對于紡織服裝再回收的認識還相當薄弱。
2010年10月,國務院的《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提出到2020年節能環保產業成為支柱產業的發展目標。同年,《紡織工業“十二五”科技進步綱要》也明確提出:發展純化纖和天然纖維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技術,形成環保、可持續的纖維綜合利用技術,建立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產業化示范基地。
2011年4月7日,發改委環資司在上海召開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座談會,開展了對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基本情況的調查;10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完整的先進的廢舊商品回收體系的意見》,提出在全國初步建立回收體系、提高回收比率的目標;12月發改委《“十二五”資源綜合利用指導意見》,要求建立廢舊紡織品回收體系,開展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共性關鍵技術研發,拓展再生紡織品市場,初步形成回收、分類、加工、利用的產業鏈;12月21日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在北京召開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座談會。
2012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紡織工業“十二五”規劃(2011 ― 2015 年)》,首次將“支持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列入其中,規劃到2015年我國將初步建立起紡織再生纖維回收循環利用體系,再利用紡織纖維總量達到800萬t左右;11月,由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發起的聯合28家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單位共同組建成立了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致力于建立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技術創新的長效機制,目的是促進企業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社會循環經濟發展。
2013年2月,在北京舉行的全國資源綜合利用科技大會上,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技術首次被納入評選領域,由總后軍需裝備研究所、浙江富潤再生資源有限公司等幾家單位聯合申報的“廢舊制式服裝回收利用技術研究及工業化”項目獲得科技一等獎;11月20日,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又召開座談會,研究推動我國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的政策措施。
綜合來看,政府、行業及行業企業都做了許多工作以推進國內廢舊紡織品的綜合回收與利用,例如:以浙江和江蘇為代表,對廢舊純棉紡織品、毛紡織品進行回收與綜合利用,建立了紡織廢料回收利用基地;以上海市和廣州市為代表,由專業回收公司將廢舊衣物環保回收箱按獨立垃圾分類模式投放到居民小區,定期回收廢舊衣物;總后勤部軍需裝備研究所與浙江富潤集團合作,開展了廢舊軍服回收利用技術研究,并在浙江諸暨建立了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基地。
二、廢舊紡織品回收與利用的主要方向
(1)尚具有服用價值的廢舊服裝,作二手服裝出售或捐贈。發達國家中有超過50%的廢舊紡織品以捐贈或非法出口的形式流向了欠發達國家,其中二手服裝占一定比例。如在某些非洲國家,超過80%的人口穿二手服裝。
(2)廢舊紡織面料、碎布或一些不作二手服裝用途的廢舊服裝,制作成清潔用面料,如拖把、擦機用布等。
(3)部分廢舊紡織品經過回收分類和處理加工后,重新進入紡織生產,做成再加工纖維織物。回收的纖維可紡紗或摻入其他纖維一起混紡,所紡紗線可用于制作毛粗紡面料、毛衣褲、牛仔面料、毛毯、服裝襯里、勞保手套、拖布等。
(4)加工成再生纖維,如回收的廢棉可用于造紙,或作再生纖維素纖維的原料。但再生纖維不一定來源于廢舊紡織品,如再生滌綸,大多由回收的廢舊飲料瓶經一定工序加工而來。由于非織造布對原材料的適應性好,再生纖維在非織造布中的應用范圍很廣,最終產品可應用于農業及工業等領域。如作鞋帽襯里、車座襯里、家具內襯、地毯、土工布、隔音或隔熱材料、過濾材料、建筑板材或墻材、裝飾材料等。另外,再加工纖維可用作絮填料,如作運動場上聚酯泡沫塑料墊內的填充物。
(5)部分廢舊紡織品由于分類處理不當或本身已喪失再利用價值,直接被掩埋或者進行焚燒處理。如焚燒也可作能量回收,用于火力發電等。
(6)還有部分廢舊紡織品進行堆肥處理,有機物分解后可作為肥料再利用,實現廢棄物資源的循環利用。
三、國內廢舊紡織品回收與利用的主要問題
(1)政府和行業方面,我國還未形成完善有效的回收與利用體系。雖然國內有關部門、政府機構及行業組織都在關注和努力扶持廢舊紡織品的回收與利用,但研究和建設工作尚未全面鋪開,致使國內的回收渠道有限。
(2)社會大眾方面,廢舊紡織品回收后再生產品檔次較低,社會接受度不夠。由于缺乏清潔生產標準體系和質量標準、檢測、監督體系,大眾容易將廢舊紡織品與“黑心棉”混淆,這種擔心直接影響了廢舊紡織品的回收與再利用。
(3)行業和企業方面,企業規模普遍較小,規模效應不大,還未形成較完整的產業鏈、價值鏈,因而也得不到政府的足夠重視。目前我國廢舊產品回收多為個體經營,普遍存在低、小、散的特點。
(4)技術方面,存在某些回收與利用技術不夠先進的共性問題。還需研發專業的特種設備,如清洗消毒設備、相關紡織品助劑的特殊淋噴設備、用于纖維均勻混合的混合箱、將原料切成碎片的切割機、開松設備以及成套的可實現高值化利用的生產設備等。
四、對廢舊紡織品回收與利用的建議
(1)完善廢舊紡織品分類體系和分類管理方法,從來源分類收集,逐步分類細化。廢舊紡織品服裝的回收分類工作關系到回收管理體系的完善,提高作業人員的分類效率,從而提高回收綜合利用效率。
(2)進一步完善廢舊紡織品的回收循環體系,健全廢舊紡織品定點回收和處理加工網絡,設立更多的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組織或機構。建議聯合廢舊物資回收公司、社區居委會等,開辟多種回收渠道。
(3)探索建立廢舊紡織品回收與舊貨交易市場聯動的發展模式,對符合再流通標準的物品鼓勵進入舊貨市場重新進行交易,擴大舊貨流通業的市場范圍。如明確工商營業許可,允許出售“二手服裝”,并由工商、疾控或防疫部門以及舊貨協會等聯合監管。
(4)建立廢舊紡織品回收與利用相關行業的信息數據庫,開發行業經濟數據統計、經營者備案年審、查詢監管、網點分布地理位置查詢等應用系統,實現網上統計、網上辦公、網上服務,強化對行業的規范管理和宏觀調控。通過信息技術,逐步實現整個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行業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
(5)加強環保宣傳教育,推動綠色消費,增強人們對廢舊紡織品的回收再利用意識,提高人們對再生紡織品和再生服裝的接受度。
(6)扶持廢舊紡織品回收與利用領域的龍頭企業,由政府給予信貸和稅收政策等方面優惠,引導、培育產業集群,以加速形成包括分揀、拆解、加工、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等在內的完整產業鏈。鼓勵企業實施清潔生產及紡織品回收利用,擴大廢舊紡織品再利用產品的應用范圍,推動廢舊紡織品產業向專業化、規范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7)開發和引進先進的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技術,加快高附加值技術的產業化進程,提高回收效率。首先,廢舊紡織品在回收過程中要考慮安全問題和分揀技術,研究開發新型、快速、有效、低成本的檢測、消毒、清洗和分揀技術;其次,加大對除棉、毛、滌綸之外的纖維回收技術的研發力度;再次,加快回收設備的研發,通過新設備、新工藝提高回收處理效率。此外,加強研發高附加值的再生產品,研發更多的生態紡織品。
(8)完善清潔生產標準體系和質量標準、檢測、監督體系,制定針對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的法律法規和標準,如廢舊紡織品的消毒方法和標準、廢舊紡織品再生產品的衛生標準和質量標準等,以指導和規范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的過程;同時加強對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行業的規范管理和監督檢查力度。
(9)綜合發揮各級職能部門與民間組織的作用,如國家發改委環資司、民政部福利司、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中國舊貨業協會、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中國循環經濟協會、中民慈善項目發展中心、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聯合各方力量,解決和突破各種技術、體系建設等。
五、結語
針對廢舊紡織品的回收再利用,要制定合理經濟的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技術路線,健全廢舊紡織品定點回收和處理加工網絡,建立并完善清潔生產標準體系和質量標準、檢測、監督體系,擴大廢舊紡織品再利用產品的應用市場,最終推動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產業向規范化、規模化發展。
參考文獻
[1] 郭燕. 廢舊服裝處置方式碳足跡比較[J]. 棉紡織技術,2014(1):78-81.
[2] 張玉霞,郝克寧. 關于發展我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產業的分析[J]. 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6(3):113-115.
[3] 郭燕. 我國廢舊紡織品回收及再利用政策與措施研究[J]. 紡織導報,2013(3): 18-23.
[4] 顧明明,唐世君. 我國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現狀及發展方向[J]. 再生資源與循環經濟,2012(5):27-29.
[5] 侯海燕. 發達國家紡織纖維廢料處理趨勢[J]. 中國纖檢,2011(23):70.
[6] 韓麗,高雁,李靜,等. 廢棄紡織纖維的再加工與再加工纖維的質量安全控制[J]. 中國纖檢,2010(1):74-77.
[7] 陳穎,鐘江. 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J]. 中國纖檢,2014(10):54-55.
篇7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依法管理、統籌兼顧、以人為本、堵疏結合,上下聯動,屬地管理的原則,實施聯合整治行動,重點打擊廢舊收購行業無證經營、違規經營、流動收購攤點無序、收銷贓等違法違規行為,推進鎮、村、社區回收網絡體系建設,維護廢舊回收行業正常秩序,改善城鄉環境,提升文明形象,促進廢舊回收行業規范有序健康發展。
二、整治范圍
重點整治:無證收購經營、非法打包站、非法開票、無證流動收購、收臟銷贓違法活動以及借證經營、異地經營、超范圍經營等違規行為。
三、目標要求
杜絕固定場所無證收購站點,明顯減少和有序規范流動收購,有效打擊非法開票和嚴厲打擊收臟銷贓違法犯罪活動;按照“七統一、一規范”的標準,(即統一建筑裝修標準、統一店招式樣、統一收購價格、統一計量衡器、統一服裝、統一車輛、統一管理制度)有效建立和完善回收網絡體系,規范行業經營秩序;依法有序收購本地區可再生資源,完善考核,形成長效管理機制。
四、工作步驟
(一)摸清現狀
各村、社區對各自轄區內的廢舊物資經營情況進行調查摸底。重點弄清網點數量、網點分布、網點名稱與地址,有照無照等情況。
(二)宣傳發動
1、利用新聞媒體對收購行業進行正面宣傳報道,爭取廣大群眾對整治工作的支持和監督,為清理整治工作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2、召開全鎮清理整治工作部署專項會議,明確各村、社區和各職能部門的職責和任務。
3、各村、社區深入轄區內廢品收購點開展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宣傳整治的目的、意義、內容和要求,發放宣傳材料。公安、城管、工商、環保根據各自的職責對固定無照無證收購站點,流動收購攤點,有收臟銷贓違法活動的站點,下發停業通知書。
(三)清理整治
為確保再生資源回收網點整治取得實效,整治工作采取屬地管理整治和聯合集中整治的方式,具體分兩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重點取締打擊無證收購、非法打包站、非法開票、無證流動收購、收臟銷贓等違法行為。
第二階段,重點查處借證收購、超范圍經營、異地經營等違規行為和規范產廢企業廢料銷售。
篇8
【關鍵詞】廢鋼鐵 回收利用 改進
近幾年,我國的資源浪費現象嚴重,特別是在廢鋼鐵的利用上,形式不容樂觀。廢鋼鐵的回收再利用是經濟發展的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而在整個鋼鐵行業中,大約有3~4成的資源來自于廢鋼鐵的回收再利用。做好廢鋼鐵的回收再利用,不僅可以解決我國資源短缺的問題,而且能減少環境污染、提高社會經濟效益。
一、我國廢鋼鐵的回收利用現狀
廢鋼鐵是鋼鐵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資源,以廢鐵為原料的煉鋼企業更加關注廢鋼鐵的回收。據科學分析,用廢鋼代替鐵礦石煉鋼,不僅能減少大氣污染與水污染,而且減少水資源的浪費和采礦廢棄物的產生,有利于生態平衡發展,有利于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另外,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廢鋼回收在效率和質量上都比較落后。近幾年,我國的大型鋼鐵企業在發展中也逐漸開始重視廢鋼的利用率,開始投入大量資金,利用先進技術加快自身廢鋼循環利用的發展,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例如寶鋼、沙鋼等大型鋼鐵企業。
近年來,我國的鋼鐵工業得到發展迅速,已經成為世界上鋼鐵產量大國之一。但是由于我國工業化進程快,對廢鋼鐵的需求量大,而我國的廢鋼鐵并不能滿足其需求,造成供需嚴重失調的現象,所以只有從國外進口廢鋼鐵。目前,我國進口廢鋼量不斷增加,現已成為世界首位廢鋼進口國。另外,我國廢鋼來源還有社會采購和冶金企業的自產廢鋼。由于我國鋼鐵加工技術不完善,企業自產廢鋼也比較大,在我國廢鋼來源中占很大比重。社會采購廢鋼也是我國廢鋼回收的一個主要途徑。另外,我國廢鋼回收企業普遍存在規模小、設備落后、力量薄弱等問題。規模大的回收企業非常少見,致使我國廢鋼回收的企業經營分散,再加上電爐煉鋼成本的上升,許多企業又轉向了轉爐煉鋼。國家對廢鋼的回收利用重視力度不夠,造成廢鋼質量問題頻出,而且沒有政策上的傾斜優惠,這些問題都制約著我國廢鋼回收再利用。
二、我國廢鋼鐵回收利用存在的問題
(一)國家對廢鋼回收相關政策制定不合理
我國廢鋼鐵的回收利用還處于初級階段,缺乏大型先進的廢鋼鐵加工配送基地以及國家政策的支持。國家在科技投入、政策扶持、信息平臺搭建、發展循環經濟、稅收政策等方面的措施不夠,力度不足,導致廢鋼逆向物流因外部消極環境因素的影響而難以實施,許多專業廢鋼回收企業利潤很低,僅僅是廢鋼的收集,難以發展成專業的回收加工企業。
(二)企業規模小、技藝差
我國廢鋼鐵回收企業的規模一般比較小,力量薄弱,而且生產設備非常陳舊,生產技術落后于發達國家很多,造成生產過程中的環境污染無法解決。回收企業普遍存在:“小、亂、散”的問題,導致企業經營效率低下。而且,現在許多的經營企業,大部分都存在觀念落后,技術設備差,經營規模小,人員配置不合理,層次不齊等問題,企業的利潤主要來自廢鋼的買賣價格差。廢鋼的倉庫容載量小。資金和技術不足,回收廢鋼鐵混亂,大多不具備除銹、去雜、分選、精選的技術工藝,資源優勢轉化為產品和經濟優勢的能力低下,廢鋼資源利用程度還處于較低水平。
(三)廢鋼回收市場秩序混亂
由于我國的廢鋼回收企業多而雜亂,沒有統一的行業規范標準,知識管理低下,回收廢鋼效率低下。很多小型企業濫竽充數,鋼鐵企業的市場管理仍需進一步加深。同時廢鋼鐵回收加工企業在進行材料分選、精選的過程中仍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和資金,極大的影響了二次利用的效率,急需對廢鋼的定級,分類出臺行業規范。
三、對我國廢鋼鐵回收利用的建議
(一)國家、企業加強管理
企業內部要設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機制,約束員工的行為,同時為企業各項工作提供依據。特別是在鋼材原料管理上,要有一套嚴格的制度,禁止浪費,合理利用回收原料。另外,建議國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勵鋼鐵企業,特別是規模較大的電爐鋼生產企業向上游延伸產業鏈,拓展廢鋼分選、廢鋼加工業務,以利于鋼鐵企業從源頭增加廢鋼資源的吸納和處理量。提升廢鋼質量,更好的促進廢鋼回收加工的產業化、規模化,為我國廢鋼鐵的回收利用創造有利的環境。
(二)加強合作,擴大企業規模
由于我國廢鋼鐵回收加工企業的設備大多落后,技術不先進,制約著我國廢鋼鐵加工業發展壯大,基于此企業要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方式,結合本企業的發展特點,提高自身的生產技術水平,進而擴大規模,使企業成為具有現代化生產、管理技術的加工中心。另外,廢鋼回收企業與大型鋼鐵企業加強合作,使鋼鐵企業大力推動廢鋼配送體系的建立,鋼廠通過與廢鋼配送企業開展多種方式的戰略合作,實現對廢鋼加工、分選的無縫隙銜接,確保廢鋼的正常有序利用。
(三)完善廢鋼配送體系
目前我國鋼鐵企業回收廢鋼,基本都是采用小而全的模式,鋼鐵企業自己回收、采購、加工、應用,基本上一條龍服務。故在廢鋼循環利用方面,政府應當統一構建廢鋼信息共享平臺,建立大型的廢鋼回收加工處理配送中心,對輻射區域的廢鋼進行集中采購,在給區域內的鋼鐵企業實施統一配送,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從而大大達到降低成本,增加庫存,穩定市場,控制污染等。
四、結語
我國的廢鋼鐵回收利用雖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針對存在的問題,國家應加強管理,在政策上鼓勵廢鋼鐵回收利用,另外引進新技術,擴大規模,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加強廢鋼鐵的科研工作,開發快速、實用的廢鋼鐵的鑒別和回收技術,以便能更好地保護環境,科學、合理的利用廢鋼鐵資源,實現經濟的循環發展。
參考文獻
[1]鄭驥.我國廢有色金屬拆解利用再生產業發展現狀[J].中國環保產業2010(4):56-60.
[2]韓冰.我國再生有色金屬回收到用現狀及問題――訪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再生金屬分會會長王恭敏[J].再生資源與循環經濟2009,2(11).
篇9
[關鍵詞]循環經濟;市場經濟;市場支撐體系;綠色消費;結構轉型
發展循環經濟,是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長期以來,學術界對循環經濟的研究,往往側重于財政、金融、產業政策等方面的調控手段,而對支撐循環經濟的市場體系重視不夠。事實上,推動循環經濟的關鍵,在于完善市場機制,按照自然資源和生態資源稀缺性的成本收益原則,運用價格機制提高自然資源和生態資源的利用率,即通過生產無廢市場、再生資源回收市場、再資源化科技產品市場、綠色消費市場等循環經濟市場支撐體系,發揮市場在生態資源和自然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本文擬將以日本發展循環經濟的經驗為例,分析循環經濟發展的市場機理,這對我們全面地把握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循環經濟運行機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循環經濟與市場經濟具有同一性
首先,循環經濟與市場經濟都遵循基于資源稀缺性的成本收益原則,以價格機制為杠桿,調節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行為進而影響供求關系。[1](P.273)資源的稀缺性與欲望的無限性是西方經濟學的邏輯起點,市場就是根據資源稀缺的程度,來決定生產什么、如何生產的問題。當前,世界各國面臨的資源稀缺類型,已由工業革命以來的人力資源稀缺轉變為自然資源約束趨緊和生態承載能力滿負荷的自然資本稀缺,生態產品成為最短缺的要素。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當某種要素稀缺造成價格上升,就促使企業從成本收益的角度,節約使用該要素,才能獲取最大利潤。循環經濟是遵照生態學和經濟學原理及其基本規律,按照3R原則,高效率使用自然資源和生態資源的經濟發展模式,既能從源頭上遏制環境污染,也能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日本循環經濟快速發展,當然離不開雄厚的經濟基礎、先進的科學技術、高素質的國民等[2](P.54-60)有利條件,更重要的是,20世紀50年代,日本已基本形成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市場支撐體系,政府發展循環經濟的調控措施主要在于運用財政、貨幣等手段,克服價格機制在自然資源與生態資源領域的局限性。所以,日本能夠在較短的時間里取得矚目的循環經濟發展成就。其次,與市場經濟一樣,循環經濟是法治經濟。完善的法律體系是撬動循環經濟價格體系的前提。傳統經濟發展模式導致市場在自然資本配置上的低效率和不經濟,是產權弱化的表現。沒有專有權的生態資源(如空氣),“價格既不能起到在使用者之間分配商品或資源的作用,也不能起到為生產商品和保護資源提供收入的作用[3](P.350)。”要解決這個問題,只有依靠完善循環經濟立法。通過立法,達到以下目的:第一,以法律凝聚國民共識,降低推進循環經濟的交易費用。從產權制度的角度分析,循環經濟的法律制度所規定的市場主體的權利與義務,無非是強制人們遵守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的公共準則,減少社會成本,改善環境資源的配置和社會福利分配。日本循環經濟的推進,正是以《促進建設循環型社會基本法》為根本,以《環境基本法》為基礎,配套《容器和包裝物的分類收集與循環法》、《家電循環法》、《綠色采購法》等專項法律,促使日本建立一個生產者和消費者、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通力合作的經濟系統,“使國家、地方公共團體(即地方政府)、事業者以及國民在合理承擔各自責任的前提下采取必要的措施,并使其合理地負擔采取措施所需的費用[4](P.133)”,以減少環境負荷的新系統促使日本建成“循環型社會體系”。第二,完善的循環經濟法律制度安排了合理的產權制度,避免“公地悲劇”。科學的產權制度使得經濟主體行為的私人收益率向社會收益率接近,克服人們行為的外部性,從而避免市場主體濫用資源的特權以及“第三方付費”的現象帶來的環境污染。《促進建設循環社會基本法》確立的排放者責任原則、擴大生產責任者原則,有效克服了在市場交易中,買賣雙方均不付費,價格由第三方支付,讓企業輕易轉移成本,消費者可以突破自身預算約束造成的環境污染情況。如《家電循環法》規定,廢舊家電用戶須承擔運輸費用和回收再利用的費用。廢棄家電由經銷商負責回收,并送到由家電生產商出資建立的“家電處理中心”將其分解,并按資源分類分別進行循環利用,[5](P.286)有效避免了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第三,環境治理的本質是將外部性內在化,消除傳統經濟活動的外部不經濟,實現資源商品化和市場價格調節,這就必須依靠健全的法制。日本產經省提出,通過市場機制的調節,使資源和能源的輸入與輸出之差最小,從而實現資源和能源的利用率最大化。而市場調節資源配置的前提是資源商品化,只有各種要素的價格準確反映市場供求,才能通過價格機制正確指引資源商品的配置。事實上,在工業化進程的前期和中期,資源和能源價格體系很可能是扭曲的,原因有二,一是在一定時期里,許多國家的不可再生資源與環境資源并不是供不應求的商品,例如在工業化的前期階段,對環境資源的使用,幾乎是免費;二是眾多發展中國家為了換取外匯,爭相把定價極低的資源能源賣給發達國家。所以,戰后經濟高速增長期的日本并沒對資源能源精打細算,導致“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增長模式給日本帶來極為嚴峻的污染問題。為克服這種缺陷,日本通過循環經濟立法,主要采取稅收、罰款等經濟手段,誘導企業控制資源消耗,最大限度地降低環境負荷。如《節約能源法》根據能源消耗的多少對使用單位進行分類管理,對于節能達標的單位,政府在一定年限里給予減免稅收的優惠。對于未達標者,政府將根據《節約能源法》公布單位名稱,并處以100萬日元以下罰款。[5](P.187)
二、發展循環經濟離不開特有的市場支撐體系
改變單向線性生產運行模式和生產末端治理運行模式,實現源頭預防、全過程治理和資源閉路循環,是循環經濟實現減量化、再循環、資源化的前提。因此,發展循環經濟需要健全一般意義上的商品市場、服務市場、勞動力市場、土地市場、資本市場、信息市場等,還須具備生產源頭無廢市場、再生資源回收市場、再資源化科技廠品市場、綠色消費市場等,通過價格杠桿作用,實現資源能源效用的最大化,達到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三贏”目的。首先,實現減量化,必須形成生產源頭無廢市場,支撐“綠色制造”產業。日本構建以大企業為中心的生產源頭無廢市場,采用清潔生產技術,形成循環經濟活動的競爭態勢,并非僅受制于政府的行政管制,而是順應市場的需求。毋庸置疑,日本企業初期推進循環生產活動,更多的是震懾于法律而不得不采用綠色生產技術,但“隨著環境治理的邊際成本上升,資源瓶頸作用和實施管制產生的政治、社會成本的上升”[5](P.202),在肯定管制措施的有效性的同時,企業主動推行“綠色制造”,挖掘競爭優勢,得到普遍關注。事實上,日本企業自發應對環境問題,積極采取循環生產技術有如下原因:第一,受限于國內市場狹小,日本眾多的大型企業的產品更多依賴于歐美市場,歐美國家對進口產品的環保標準較高,只有環保企業才能獲得歐美消費者的青睞,不采用環保技術的企業面臨被市場淘汰的殘酷局面。日本企業通過采用綠色環保技術,一方面可以有效應對“綠色壁壘”,不斷拓展市場份額;另一方面,日本大型企業以應對環境管制政策開發新產品,擴大規模和提高效率,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第二,日本企業曾經歷不參與環境認證與管理,受到海外消費者抵制的慘痛教訓。20世紀90年代,日本諸多企業對ISO9000系列認證反應冷淡,沒有認識到通過該認證是建立環境管理體系和第三者機構監督體系的重要標示,是提高出口國以及當地消費者信賴程度的有力競爭手段,結果導致產品出口不暢,企業利潤下降。因此,ISO14000系列認證推出后,日本企業吸取教訓,紛紛響應,獲得認證的企業數量猛增,為此,日本企業效益大大提高。其次,要實現再利用和再循環,必須依靠再生資源回收市場與再資源化的科技產品市場支撐靜脈產業。廢舊物品的回收利用可以有效節約資源能源,也能防治環境污染。2000年,日本各地方政府開始制定環境稅征收條例,2001年征收垃圾處理費的市町村比例,生活垃圾達到80.2%,產業垃圾達到88.2%[5](P.46-47),既成功實現垃圾的減量化,也啟動了再生資源回收市場。再生資源回收事業既有公益性,也有商業利益性,但由于廢舊產品和廢棄物回收成本較高,再生資源回收的效益不能完全轉化為企業的經濟效益,企業難以實現盈利的目標。要啟動再生資源回收市場,必須依靠政府經濟手段的調控,即通過財政政策,幫助企業發展。如“2003年日本用于回收政策實施的總支出達到1.62兆日元,占當年GDP的0.33%。其中91%的資金來自各級政府財政補貼。由此可見,日本現有的廢棄物回收體系若沒有國家提供財政支持是難以獨立維持的[6](P.33)”。正是由于日本政府的財政和稅收政策的支撐,再生資源的回收企業才能生存與壯大,再生資源回收市場得以不斷發展。1997年—2007年,日本廢棄物的再生利用比例由37%上升到52.2%。再資源化技術創新是廢棄物能夠被再次利用的重要支撐,需要企業不斷研發循環經濟新技術,并進而形成循環科技產品市場,才能拓展廢棄物的利用范圍。然而,由于循環科技“要兼顧產品制造和廢棄物利用,在很大程度增加了循環經濟技術創新的難度”,并且企業“在設備購置、人才聘用等方面也需要增加支出,這不可避免地削弱了自身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力[7](P.72)”,因此,技術創新面臨市場的不確定性和前期龐大經費投入的風險。日本政府在開發汽車循環利用新技術、家電產品循環利用新技術、各類包裝材料循環利用新技術、固體廢棄物資源化新技術等方面,給予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如對中小企業以上技術開發項目的研發費、試驗費補貼可達50%,對引進再循環設備的企業采取加速折舊減少所得稅和不動產稅等,有力地支撐循環科技產品市場的發展。培育綠色消費市場是發展循環經濟的關鍵。消費是社會再生產總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同生產、分配、交換三個環節構成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有機整體。在一次循環中,生產決定分配、交換,也決定消費;在再生產過程中,消費反作用于生產,即消費創造出新的需求,創造出生產的動力。日本建設循環社會,一方面要加強再生產品的供給,另一方面也需要確保再生產品的需求。毋庸諱言,綠色產品的價格與市場上的其他同類產品相比較,價格較高,僅僅通過價格杠桿的作用,難以達到綠色產品暢銷的目的。日本通過《綠色采購法》,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從需求方面啟動有利于循環經濟發展的綠色消費市場。《綠色消費法》詳細規定了國家以及獨立政府法人應重點采購的環保商品的種類,國家公務機關須制定每一年度的采購方針并及時公布,而且要匯總公布每一年度的環保商品采購的情況。國家機關對于規定范圍內采購的14類101種特定采購品,要進行科學分析和論證,作出是否追加或調整的結論,以達到鼓勵企業加強環保產品研發與生產的目的。僅有政府購買環境產品,還不能支撐日本的綠色消費市場,綠色消費市場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民間團體和不斷壯大的綠色消費者隊伍的積極配合與支持。據上世紀90年代的“消費者環境意識與現狀調查”顯示,46.7%的15歲至59歲的居民將環境問題列為首位,說明日本消費者的環保意識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日本消費者環保意識的提高,促使企業在商品開發、生產、銷售和廢棄的活動中,更加重視環境保護,并以此提高企業形象,帶動產品銷售,獲得更大商機,以防止被淘汰出局。[5](P.201)
三、完善社會主義市場機制以保障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
發展循環經濟是我國尋求可持續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的必然選擇。目前,我國市場體系不健全,尤其是支撐循環經濟所必須的市場體系尚未全面形成,助長了不利于循環經濟發展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的存在。因此,我國發展循環經濟必須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上下功夫,依靠深化改革,調動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實現市場經濟與循環經濟的同一性,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不斷健全市場體系,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激勵作用。循環經濟需要兩個層次的市場體系支撐,一是傳統市場經濟需要的市場主體之間進行順利交易和市場客體自由流動的體系,主要包括物質商品市場、服務市場、勞動力市場、資本市場、信息市場等。二是發展循環經濟所必須的市場體系,包括生產源頭無廢市場、再生資源回收市場、再資源化科技廠品市場、綠色消費市場等。這兩個層次市場之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互為因果,通過市場機制的約束和激勵作用推動循環經濟的發展。建立第一層次的開放統一、有序競爭的市場體系,是資源配置以最低成本獲得最大效益的前提。由于市場存在外部性,導致市場失靈現象,在循環經濟發展過程中,因此必須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通過財政、金融等手段,支撐第二層次的市場體系,讓第二層次的市場體系更加準確地反映自然資源和生態資源的稀缺性,形成可持續發展要求的資源價格,讓有限的自然資源和環境資源獲得合理配置。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已基本建立,但是由于政府和市場的邊界尚未完全厘清,生產要素的流通還存在人為干擾,政府對市場的監管常常存在越位、缺位和不到位的情形,市場未能發揮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這就需要我國在健全傳統市場體系的同時,著力完善循環經濟的市場支撐體系,以價格為手段、競爭為動力,按照供求關系配置包括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在內的各種要素資源,發揮市場在財富創造中的激勵作用,增強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驅動力。第二,靈活運用經濟手段,對企業和公眾的行為進行有效的約束和激勵,是循環經濟建設的重要抓手。發展循環經濟,需要利用經濟杠桿最大限度地減少廢棄物。比如,收取垃圾處理費,經統計,以計量征收能夠最大限度地約束公眾對垃圾的排放量,對減少廢棄物的效果明顯。如日本2003年收取的廢棄物處理費僅占總支出比例的9%,盡管征收的垃圾處理費總額不多,但是這樣的經濟手段能夠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近年來,日本人均垃圾的每天排放量基本保持穩定,沒有進一步增加。反觀我國城市垃圾處理費的收取,主要是按照家庭為單位征收,由于產生垃圾的邊界費用為零,對減少廢棄物的數量效果不夠明顯。因此,不能認為收費手段一用就靈,發展循環經濟必須靈活運用經濟手段才能達到制度設計的初衷。此外,要審慎靈活使用財政政策。包括礦產資源、生態環境在內的公共資源由于“私人”使用成本與社會成本付出的不對稱性,[8](P.299)造成自然資源和再生資源的價格形成機制不同,使得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要素的價格不能準確反映市場的供求關系,為克服市場失靈現象,循環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財政政策的支撐。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財政政策只是為市場優化資源配置提供必要的條件,“把扭曲的資源價格通過市場矯正過來”,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中的配置作用,即“構建有利于資源節約和再利用的盈利模式,使循環經濟在市場條件下有利可圖,以此形成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長效機制[8](P.170)。”第三,以法治方式保障循環經濟市場體系。日本循環社會建設的成功經驗表明,必須具備健全的循環經濟法律體系,才能建設循環經濟市場體系。日本從1970年開始著手制定并完善日本環境保護法律體系,2000年出臺具有憲法性質的《建立循環社會基本法》,目前已建立世界上最為完備的由基本法、綜合性法律、專項法三個層面組成的循環經濟立法體系。正是依靠完善的法律體系,日本的清潔生產與物資綜合利用領域的市場體系得以建設。同時,也必須看到,嚴密的立法體系只是建設循環經濟市場體系的第一步,法律的生命在于實施,高效執法與公正司法的治理機制,以及與時俱進的法律修訂完善體制,對促進循環經濟市場體系的健康發展更為關鍵。如對豐島事件與露天堆放廢輪胎事件的處理,引發公眾對“廢棄物”定義與分類的進一步探討,促成日本《廢棄物處理法》的修訂,而且也促進了法律的實施。我國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制定了包括《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清潔生產促進法》、《循環經濟促進法》等一系列環境法律,這些法律在環境保護和循環經濟發展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從整體上看,我國的循環經濟立法相對滯后,法律體系亟待完善,司法實踐中,環境保護法律以及循環經濟法律的實施力度不夠,一方面造成我國的循環經濟市場體系建設相對緩慢,另一方面環境污染引發的社會矛盾日漸突出。這也需要我國立法機關、政府部門和司法機構在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和公正司法方面進一步加大力度。
參考文獻:
[1]張凱.山東省發展循環經濟的實踐與思考[A]//中國循環經濟高端論壇[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范連穎.日本循環經濟的發展與理論思考[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3]洪銀興.可持續發展經濟學[M].北京:商務出版社,2002.
[4]小柳秀明.日本建設循環經濟的措施[A]//中國循環經濟高端論壇[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5]魏全平,童適平等.日本的循環經濟[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6]苗建清,吳軍,方敏.日本再生資源回收政策及其績效評估[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07(4).
[7]袁麗靜.價值鏈視角下的循環經濟技術創新機制及其政策研究[J].宏觀經濟研究,2013(9).
篇10
關鍵詞:廢舊塑料、回收、再生利用、現狀、問題
中圖分類號:TG174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前言
塑料作為化工原料應用,在提供給人們生活便捷的同時,對環境也帶來許多危害。隨著我國塑料產品的大量使用,廢舊塑料也急劇增加,“白色污染”已成為環境保護突出的問題。廢舊塑料垃圾被填埋,使生態環境受到嚴重影響,而且浪費資源,1萬t的廢舊塑料侵占土地約667m2 。廢舊塑料不易降解,自然界沒有能消化塑料的細菌和酶。不可降解塑料制品進入土壤,會影響土壤內的物、熱的傳遞和微生物生長,改變土壤特質,污染地下水源。塑料廢棄物的焚燒,如聚氯乙烯燃燒產生氯化氫(HCl),ABS、丙烯腈燃燒產生氰化氫(HCN),聚氨酯燃燒產生氰化物,聚碳酸酯燃燒產生光氣等有害氣體,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極大。
二、廢舊塑料回收現狀及問題
隨著塑料工業的迅猛發展,廢舊塑料的回收利用作為一項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的措施,普遍受到重視。尤其是發達國家,對這方面工作起步早,已收到明顯的成效,我國有必要借鑒其經驗。
1、國外回收現狀
美國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已開展廢舊塑料回收利用的廣泛研究。作為世界塑料生產第一大國,目前,回收利用廢塑料包裝制品占50%,建筑材料占18%,消費品11%,汽車配件5%,電子電氣制品3%,其他占13%;按塑料原料品種分,所占比例分別為聚烯烴類占61%,聚氯乙烯(PVC)占13%,聚苯乙烯(PS)占10%,聚酯類占11%,其他占5%。日本是塑料生產第二大國,20 世紀80 年代,其年均廢舊塑料排放量占生產量的46%。可見,廢舊塑料的回收已成為日本嚴重的社會問題。而且日本是能源短缺的國家,所以,對廢舊塑料的回收利用一直持積極態度。日本于1997 年制定了容器包裝回收法規,要求消費者將廢物分類,而各省市將之分日回收,再由回收企業進行回收再生以向政府領取營運資金。日本國內垃圾都被分門別類,放進透明袋,在指定日由回收公司到指定地點取回處理,送到工廠;而塑料瓶將被加工成衣架、垃圾箱等日常用品,相當實用。2000 年歐盟有8 個國家回收了超過50%的包裝用廢塑料,他們是荷蘭、瑞士、丹麥、挪威、德國、瑞典、奧地利和比利時。據“歐洲塑料制造商協會(APME)”統計,歐盟2006 年回收利用廢塑料約1220萬t,占總量的43%。歐盟委員會于2006 年9 月強行通過一項法案,以提高回收塑料包裝廢棄物的目標比例。新法案把原先確定的回收15%塑料包裝廢棄物的目標提高至22.5%。對于塑料原料的回收再利用,歐洲委員會建議達到的目標是100%。在整個歐洲大陸,以瑞士的塑瓶回收最為成功,回收率已達8成以上。英國塑料制品的年回收量逐年增加,1995年英國塑料回收總量僅為11.25萬t,2001 年塑料回收總量增加到29.5萬t,塑料回收增加率年均達到了23.2%。意大利的廢塑料約占城市固體廢棄物的4%,其回收率可達28%。除上述國家外,法國、德國、奧地利、荷蘭等國家在廢舊塑料的回收利用方面也取得了較好的成果。上述發達國家在推行廢棄塑料回收再生時,一方面通過立法明文規定企業、個人的行為,另一方面則通過社會宣傳活動,提高公眾對環保和回收利用的意識。
2、國內回收現狀
我國塑料原料十分短缺,進口量大,與此同時,廢舊塑料回收利用率卻很低。廢塑料處理和回收有利于解決我國塑料工業原料緊張和環境污染問題。2008年,我國塑料消費總量達5 194.4萬t,居世界第二位。同年,國內廢棄塑料回收量約900萬t,回收率約22%;進口廢塑料707萬t,回收總量達1600萬t。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再生塑料市場。在國內,我國廢塑料回收網點已遍布全國各地,形成了一批較大規模的再生塑料回收交易市場和加工集散地。從事再生塑料回收利用及加工的企業和人員數量龐大且穩定增長,主要是以個體戶和農民為主,也有一些其他行業投資商。《中華人民共和國塑料包裝制品回收標志(GB/T 16288-1996)》對塑料包裝制品的回收標志做了明確規定,標準中做了界定的回收塑料品種包括聚酯、高密度聚乙烯、聚氯乙烯、低密度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和其他。
3、我國廢舊塑料回收問題
(1)回收利用量不足
2003 年,我國的塑料制品產量達到1651萬t,如果算上小型企業,保守估計超過2500萬t,2012年又保持了強勁增長的勢頭。若按塑料制品中有20%為可回收塑料計算,則我國可回收塑料廢棄物每年約有400到500萬t,而這還不包括企業生產中產生的邊腳料和沒使用過的殘次塑料制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十五”規劃》中提出,到2005 年國內要達到回收廢舊塑料500到600萬t,然而,我國2003 年回收的廢舊塑料卻只有200萬t。
(2)回收政策不健全
廢塑料回收利用可有效減少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但目前我國在宏觀層面還沒有對廢塑料回收利用行業發展的綜合規劃,中國塑料工業協會再生塑料專業委員會2004 年成立,目前有專業經驗的專家、學者還比較缺少,很難對行業發展做出全面的規劃;各級政府很少有對廢棄塑料回收利用行業和再加工企業扶持的具體政策;缺乏廢塑料分類技術規范。社會對廢塑料行業缺少理性認識,一些政府部門與廣大民眾將再生塑料制品看作劣質產品,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廢塑料回收再生行業的發展。
(3)回收管理歸屬不明確
目前,全國至少有2 000 多萬人從事個體廢品收購,規范和管理好這支隊伍是回收工作的重點之一。據了解,目前廢塑料行業由環境保護部、國家發改委、商務部、海關總署和質檢總局等共同管理。因為行業歸口不明確,致使缺乏行業指導、技術規范。所以應盡早確立歸口部門,將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工作與之密切結合,從而建立起全社會的回收體系。
(4)回收存在質量及環境破壞問題
廢舊塑料回收利用行業進入門檻低,技術含量低。許多地方出現作坊式廢舊塑料回收加工點,生產設備落后,從業人員技術匱乏,其結果是產品技術含量低,質量不穩定。在包裝廢物中的紙類、金屬類和塑料瓶等已經得到了較為廣泛和自發的回收利用,但回收利用價值不大的塑料包裝袋沒有得到較好回收,進而對環境造成污染。除此以外,因缺乏有效領導和協調,一些回收企業的污水未進行處理就地排放,地下水質受到影響。
三、廢舊塑料利用現狀及問題
1、廢舊塑料利用技術發展現狀回收后的廢舊塑料,需要經過不同的技術處理實現塑料制品或材料的再利用。
根據處理的種類不同,可以將現有的廢舊塑料利用技術分為兩大類:單品類塑料聚合物處理技術和多品類塑料聚合物綜合利用技術。單一塑料聚合物處理技術是指根據不同種類的塑料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酯(PET)、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等制定不同的加工處理工藝,單獨進行回收再利用。其中包括簡單再生技術、物理改性技術等。多品類塑膠聚合物綜合利用技術是指針對于成分復雜不易分離塑料制品,或者混合后處理效果好的塑料制品,同時進行綜合處理,從而實現綜合效益最大化的處理方法。其中包括熱能燃料利用技術、化學改性和裂解技術。
2、簡單再生技術
簡單再生法指不經改性將廢舊塑料經過分選、清洗、破碎、熔融、造粒后直接用于成型加工的回收方法。簡單再生技術工藝簡單,成本低,投資少,所加工的塑料制品應用廣泛。但是簡單再生法不適合制作高檔次的塑料制品,其應用面受到一定的限制。早在20世紀70年代,該技術就在江浙一帶應用,如將廢軟聚氨酯泡沫塑料按一定的尺寸要求破碎后,用作包裝容器的緩沖填料和地毯襯里料;或將廢舊的聚氯乙烯制品經破碎及直接擠出后用于建筑物中的電線護管。硬質PVC塑料主要采用重新造粒的方法,將經分揀洗凈的廢舊PVC塑料在雙輥煉塑機上混煉,根據廢料的來源、質量,加入各種精添加劑,經充分混煉后出片、切粒,過濾擠出制得再生粒料。PVC門窗廢料經收集、分選,除去玻璃和金屬,清潔、粉碎后可與新料一起,通過共擠出工藝生產再生門窗型材。回收后的PET塑料先進行分離處理,分離的PET碎料經擠出機擠出造粒制成粒料。PET 粒料用途廣泛,一是重新制造PET 瓶,再生粒料不能用于與食品直接接觸場合;二是紡絲制造纖維,用作枕芯、褥子、睡袋、氈等;三是玻纖增強材料,經玻纖增強的再生PET 具有較好的耐熱性和力學強度,可用來制作汽車零部件。PE農用薄膜可用于生產再生粒料,PE再生粒料可用于生產農膜,也可用于制造化肥包裝袋、垃圾袋、農用再生水管、柵欄、樹木支撐、盆、桶、垃圾箱、土工材料等。
3、直接再生產品性能不穩定
復合再生塑料制品,因各種塑料混入的比率不同及相容性各異而使其制品質量不穩定,性能較差。再生雖然路線簡單,但產品質量較差、性質不穩定、易變脆。目前,國內僅用于建筑填料、垃圾袋、雨具等低檔產品的生產。
4、化學及焚燒處理運行成本高、污染嚴重
因塑料是熱值很高的大分子材料,發熱量大,易損傷爐子,加上焚燒后產生的氣體會促使地球暖化。焚燒后主要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但隨著塑料品種、焚燒條件的變化,也會產生多環芳烴化合物、酸性化合物、一氧化碳和重金屬化合物等有害物質,有些塑料在焚燒時還會釋放出二惡英與氯氣,這些物質若直接進入大氣會污染環境。
四、結語
綜上所言,我國在廢舊塑料的改性利用方面己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如何更好地利用和開發廢舊塑料仍是塑料工業面臨的一大研究課題。21世紀乃至未來,環境保護和廢棄資源的再生利用水平將是衡量一個國家科學技術水平最重要的標志之一。廢舊塑料的回收和改性利用是解決廢舊塑料環境污染的有效方法,具有巨大的工業潛力,也是國家目前主要支持的方向之一,是塑料行業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 李士峰:《淺議廢塑料處理技術》,《資源再生》,2007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