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系統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10 06:46: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物流管理系統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物流;RFID技術;業務流程
1.引言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調查,在制造業商品總成本結構中,直接勞動成本占總成本10%左右,而物流費用占20%~40%,用于生產的時間約占10%,而用于物流過程的時間卻占到90%。所以降低物流成本和縮短物流時間對企業降低總成本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企業的物流活動涉及多個外部企業,光靠企業自身是難以達到物流總成本降低這一目標的,因此必須采用供應鏈管理這一先進的管理思想,通過在供應鏈伙伴間信息共享,協同運作,來有效地降低協同成本。本文把RFID技術應用于物流管理系統,從而來實現整個供應鏈各伙伴間物流環節的協同運作和快速反應。
2.RFID技術
RFID(RadioFrequencyldentification)即射頻識別,它利用無線電射頻實現數據傳輸,從而實現非接觸式目標識別與跟蹤。PaVlD根本性地改善了物流操作,它主要由如下六方面組成:
(1)EPC編碼標準。EPC碼是由版本號、域名管理者,對象分類、序列號組成的一組數字。其中域名管理是描述與此Eyc相關的生產廠商的信息;對象分類記錄產品類型的信息;序列號唯一標識貨品。
(2)EPC標簽。EPC標簽由天線、集成電路、天線接口和底層四部分構成。EPC標簽有主動型、被動型和半主動型三種類型。主動型標簽有一個電池,用來為標簽中微芯片的電路運轉提供能量,并向識讀器發送信號;被動型標簽沒有電池,它從識讀器獲得電能;半主動型標簽用一個電池為微芯片的運轉提供電能,但是發送信號和接受信號時卻是從識讀器處獲得能量。
(3)識讀器。識讀器使用多種方式與標簽交互信息,近距離讀取被動標簽中信息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電感式耦合。只要貼近,盤繞識讀器的天線與盤繞標簽的天線之間就形成了一個磁場。標簽就是利用這個磁場發送電磁波給識讀器。
(4)Savant(神經網絡軟件)。每件產品都加上標簽之后,在產品的流動過程中,識讀器將不斷收到一連串的產品電子編碼,傳送和管理這些數據,是由Savant軟件來實現的。Savant包括多個模塊,如事件管理系統(EMS)、實時內存數據結構(RIED)和任務管理系統(TMS)。其中EMS用于讀取識讀器中的數據,對數據進行平滑、協同和轉發,將處理后的數據寫入RIED或數據庫。RIED是Savant特有的一種存儲容器,是一個優化的數據庫,TMS的功能是把由外部應用程序定制的任務轉為Savant可執行的程序,寫入任務進度表.Savant支持的任務包括三種類型:一次性任務、循環任務和永久任務。程序模塊通過兩個接口與外界交互:識讀器接口和應用程序接口。
(5)對象名解析服務(ObjectNamingService,ONS)。對象名解析朋務將EPC碼與相應商品信息進行匹配。當識讀器讀取EPC標簽的信息時,EPC碼就傳遞給了Savant系統。Savant系統再在局域網或互聯網上利用ONS找到這個產品信息所存儲的位置。
(6)物理標記語言(PhysicalMarkupLanguage,PML)。EPC碼用來識別單個產品,而PML用來描述所有關于產品的信息。除了描述不改變的產品信息(如物質成分)之外,PML還可以用來描述動態數據和時序數據。動態數據如食品的溫度或機器震動的級別等。時序數據是指離散且間歇地變化的數據,如物品所處的地點等。這些數據都存儲在PML服務器上。PML服務器由制造商維護,并且負責輸入他所生產的所有商品的信息。
3.物流管理系統的設計
通過設計一個基于RFID技術的物流管理系統,實現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四類供應鏈成員間的協同運作和快速反應。
3.1系統模型
系統利用網格對分布、異構、動態的計算資源進行集成,利用門戶將供應鏈伙伴間不同系統、不同類型的數據源、應用和服務集成到一個信息平臺上,利用語義將由于歷史原因造成的信息表達的不規范統一到一個語義層次,從而為物流管理提供大范圍的資源共享及功能集成.系統是由多個Agent形成松散耦合的網絡體系。系統模型見圖2。
Agent通過裝有RFID識讀器的貨架接收實時RFID數據,這些銷售點的實際庫存數據與預測產生的計劃庫存一并發送到早期預警Agent。若產生低庫存警告,將其通過Agent送入補貨計劃模塊,組織補貨。
3.2系統整體架構
系統以制造商為核心企業,整體架構如圖3,包括計劃、執行、報表及業務智能。支持模塊包括ERP及DW系統。
系統采用第三方物流,即承運商以第三者的角色接受物流外包業務,承運商實際上擔負起了物流執行者的角色,即由單純的運輸、倉儲及流通加工擴展為提供物流服務、追蹤信息、緊密協同的供應鏈伙伴。
3.3業務流程
業務流程如下:
(1)顧客從智能貨架上選擇商品放入購物車內,推購物車從裝有RFID識讀器的過道中通過,商品統計便自動完成,顧客付款后,交易結束。
(2)當貨架上商品量低于域值時,發出低庫存警告,告知進行補貨。系統利用預測算法根據以下信息產生即時補貨需求、未來運輸需求、補貨及RFID補貨決策:
A)受警告商品最近三個星期和一年前的庫存水平歷史對比(來自數據倉庫DW);
B)此間零售店這些商品當前的發票和出貨單;
c)在短運程內可提供多余庫存的零售店摘要;
D)迅速檢查有問題的零售店中的促銷活動,了解導致庫存水平下降的原因;
E)最近幾天此零售店區域內捧在前10位的被報道商品。
(3)根據未來貨運需求,首先配置車輛負載,即通過多個倉庫組合實現以整車貨的方式運載以降低費用;其次根據天氣情況、建筑物分布情況制定最優路線,最后確定逐站裝貨點。生產控制中心根據補貨需求組織生產。
(4)系統再一次監測到缺貨警告,對計劃進行更改,并將更改計劃進行廣播。
(5)生產商分撿好產品,隨即交付運送。
(6)商品到達零售商分銷中心,運載車輛通過安裝有RFID識讀器的接貨口大門時,自動完成清點并輸入數據庫,商品被直接送上傳送帶,分銷中心按照各個零售店所需的商品種類與數量進行配貨,商品裝車發往各零售店的途中,借助GPS定位系統或者沿途設置的RFID監測點,可以準確了解商品的位置與完備性,從而準確預知運抵時間。
(7)運抵零售店后,卡車直接開過安裝有RFID識讀器的接貨口大門,商品即清點完畢,直接上架出售或暫時保存在零售店倉庫中,零售店的庫存信息也隨之更新。
當顧客隨意放置了商品,通過覆蓋了整個零售店的RFID識讀器能很容易地找到商品并歸位。同時商品一旦進入到RFID識讀器覆蓋的各個場所,RFID系統就自動承擔起EAS(電子商品監控)功能,從而有效地防止商品失竊.這樣從商品的生產到零售商再到最終用戶,商品在整個供應鏈上的分布情況及商品本身的信息,都完全可以利用RFID技術實時準確地反映在系統中,從而整個供應鏈流程都將變成一個完全透明的快速反應體系。
4.結束語
通過將RFID技術應用到物流管理系統當中,可以大大縮短物流各環節之間商品信息的交換時間,加快了物流的流通速度,并使得物流各環節的信息更加準確、及時和透明,供應鏈各伙伴之間可以協同運作、科學決策,從而達到降低物流總成本的目標。
主要參考文獻
[1]劉,熊璋,王劍昆.基于智能標簽的射頻識別系統的研究和實現[J].計算機工程,2003,29(20).
[2]周茗,夏安邦,彭釗軼.Asent技術在敏捷供應鏈管理中的應用[J].計算機應用研究,2002,2(2).
篇2
所謂的供應鏈系統,實際上指的是企業的某種產品,從原料選擇開始,到用戶消費之后,這一產品生產銷售鏈條都在供應鏈范圍之內,體現出企業中業務的主要流程以及企業和業務之間所具備的關系。供應鏈系統具備整體性的主要特征,這一方面主要在綜合競爭力方面有所體現,任何一個企業組成要素都無法替代;與此同時,供應鏈系統還具備明確的目的性,主要為了讓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擁有更大的競爭優勢;另外,供應鏈系統還在適應環境方面表現得很強大,無論市場如何變化,其都能及時做出反應,提高競爭力。
二、基于供應鏈系統的企業物流管理中的不足
從總體上看,我國的物流管理雖然在近年來有較快發展,但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是存在著很多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1.管理觀念的老舊。當前,我國有很大一部分企業仍然運用傳統的產品供應銷售一體化等經營方式,在物流方面,也只是單純的在企業內部進行,這樣的方法無法將物流管理各方面的職能充分發揮出來,在企業進行系統分工的過程中,產生不利影響,進而使供應鏈系統下的企業物流管理效果難以真正全面的體現出來。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消費者對物流的要求進一步提升,如果不能改變老舊的管理觀念,必將會對企業物流的服務效果產生很大程度的影響。2.物流設備的落后。縱觀我國企業,普遍在物流設備方面比較落后,不僅沒有充分利用當前信息化的先進技術,而且物流服務效率相對較低,在經濟飛速發展的條件下,落后的物流設備越來越無法滿足企業物流發展需求。而在物流設備相對落后的基礎之下,相應的物流管理標準與物流管理規范也比較欠缺,這也就造成了企業物品在儲運的過程中,無法完成整體的管理與運轉。先進的信息化物流管理技術沒有得到充分的運用,這是導致當前物流管理自動化水平相對較低的主要原因。3.管理人才的缺乏。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深入的今天,我國與外國企業的交流越來越多,業務范圍也越來越廣,因此,當前企業要求人才不僅需要擁有較強的專業素質,還要具備較強外語水平。但當前我國的物流人才培養體系相對落后,培養出來的人才無法真正滿足企業當前物流管理體系的需求,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企業的物流管理發展。
三、解決供應鏈系統企業物流管理問題的主要措施
1.認識到物流管理的重要性。想要真正發展企業的物流管理,便要從根本上意識到物流管理對企業的重要性,企業需要從發展的角度,針對企業物流管理系統,制定出一套適合企業未來發展競爭的供應鏈系統物流管理方案,并與其他企業進行戰略聯盟,提升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優勢,實現企業之間的利益互惠。2.更新物流服務的核心理念。企業的發展要充分重視“顧客就是上帝”這一服務理念,不僅要創新物流的服務內容,還要創新物流的服務形式。在物流服務內容的創新方面,要充分重視在傳統物流服務基礎之上的物流增值服務,發展個性化的服務業務,以提升市場競爭力。另外,還要拓展物流管理方面的服務與無論信息服務等。與此同時,在物流服務形式方面,要構建暢通的客戶交流平臺,以使企業與客戶之間產生默契的協同效應。3.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電子商務對企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因此,在供應鏈系統物流管理中,也要充分融入先進的電子商務技術,以提升供應鏈的管理效率,在保留當客戶的同時,最大程度的挖掘潛在客戶。與此同時,還要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力量,更新物流服務設備,以縮小我國與西方發達國家的管理差距。4.大力培養物流管理的人才。當今社會的競爭是技術的競爭,人才的競爭,因此,企業需要著力培養相關的高素質物流管理人才,并重視人才的充分運用。另外,政府與學校也要對相關方面的人才加大培養力度,以促進我國企業的經濟進一步發展。
四、結論
篇3
1.1客戶機/服務器模型
本模型的主要工作方式是,需要將某項任務分配在兩臺或多臺機器中,作為客戶機來說,其功能是運行用戶接口和前端接口所需的應用程序,而作為服務器來說,其功能是提供客戶機用戶使用的各種資源和服務。從另一方面來看,在軟件上,該模型需要將各種應用或者軟件系統依照邏輯功能,從而區分為客戶端軟件和服務器組件。作為客戶端,其主要負責數據表示和應用處理,用于處理客戶的界面,并能夠接受系統傳來的數據處理請求;作為服務器端的軟件系統,其主要負責接收來自客戶端軟件發來的請求服務,并進行處理。客戶機/服務器結構融合了許多大型機的多種功能,具有中央控制的模式,同時也結合了PC機的低成本和高性能。本結構的工作模式是:需要客戶端和服務器之間通過相應的網絡協議(例如TCP/IP、IPX/SPX)等,及時進行連接和通訊活動,經由客戶端向服務器發出各種需求服務,服務器可以進行響應并提供服務。
1.2三層Client/Server模式
該模式的提出主要是為了解決兩層客戶機/服務器結構中存在的問題,在本模式中,需要在客戶機和服務器之間引入一個應用層,從而將應用邏輯轉移到應用層中。需要將客戶端弱化,并成為一個圖形用戶接口。與傳統的客戶機/服務器模式相比,此種應用模式優點很多,比如具有可伸縮性好、安全性高及節省開發設計等。中間的應用層可以分布在不同的計算機上,實現負載平衡,改善系統性能。
1.3Browser/Server模式
B/S模式也就是即Browser/Server(瀏覽器/服務器)結構模型,主要包括兩個部分:即服務器端(Server)為一方,瀏覽器(Browse)為另一方,通過瀏覽器來運行軟件。它的發展得益于網絡技術的興起,是對傳統的客戶機/服務器模式的一種發展和改進。其結合了WWW瀏覽器技術和多種Script編程語言,與其它技術相比,它是一種新式的軟件系統設計技術。在B/S體系結構體系中,當用戶需要服務時,需要通過瀏覽器發送請求,那么分布在網絡上的服務器則可以接受請求,并對接受到的數據進行處理,搜索處理后將用戶所需信息返回瀏覽器。作為此種結構,其優點有很多:比如分布性強、運營維護方便、程序開發簡單,用戶共享性強、使用成本低等。但是這種結構也具有數據安全性低、硬件要求高、網絡數據傳輸速度慢等缺點。
2系統分析與設計
2.1需求分析
在設計系統之前,首先要進行需求分析,根據經驗可以看到,作為典型的基于網絡的高校教務管理系統,其內容主要包括:院系所的設置、教學學習計劃的管理、在線選課管理、學生各科成績的管理等。用戶需求:用戶需求就是對本系統潛在的使用者進行調研,了解其關注的內容,本次調研主要針對教務管理人員、教學秘書、各系教師等,從而找出其最想實現的內容。根據調研,可以知道大家主要關心以下幾個問題:一是系統的管理功能,能對院系、專業、教職員、教學條件等進行管理和維護。二是可以設置教學計劃。三是可以對學生信息進行管理。四是可以提供網上選課功能。五是可以對成績進行管理。六是具有數據分析、統計等功能。七是容易使用,具有很好的擴展性。功能模塊:該系統主要包含以下功能模塊,即教學計劃管理模塊、教學資源管理模塊、網上選課模塊、課表編排模塊、學籍管理、成績管理、考試事務、教學實踐、教學考評、教材管理、系統管理等。
2.2系統設計
2.2.1總體架構
經過對系統需求的深入研究分析,本次系統總體架構的設計定位為:在對數據處理的過程中,需使用專用客戶端,數據采集與信息的則需要使用瀏覽器來實現。因此,本系統主要采取B/S或DBMS結構模式,也就是說前端采用瀏覽器,中間則采用Web服務器,后端則為數據庫服務器,其功能主要是查詢和收集數據。比如學生查詢成績、查詢選課結果等。對于比較復雜的功能,如管理控制與數據處理,則需要采用C/S結構來實現。
2.2.2邏輯結構及數據表現層
為了實現更好的功能,本系統采用基于數據庫管理系統的三層結構模型,系統中的業務邏輯層功能強大,不僅可以負責業務邏輯功能,還能直接對數據庫進行訪問,并提供對業務數據庫內數據的完整保存、更新、刪除以及查詢操作。而系統的框架層則起到容器的作用,它既可以向業務邏輯層提供服務,并且還可以將一些基礎的公共服務功能放在系統框架層,這樣就能做到重復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如果采用通用關系數據庫平臺,則能夠支持大多數據庫系統,并能實現數據共享,一般來說,可以采用XML技術設計,從安全性、維護成本等方面考慮,這次設計可以采用SQLserver2000作為教務數據庫管理系統。
2.2.3數據存儲層
對于管理控制與數據處理功能,主要為教務處或者二級管理單位服務,因此可考慮采用.NET技術架構實現,采用C#語言進行程序設計。數據采集與信息的功能,主要為學生和教師服務,同樣采用.NET技術架構,以C#、C++、WEB作為開發語言。
2.2.4數據接口
為了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需要對接口進行處理,本系統采用XML技術來與其他系統進行實時通訊,故設計時參照XML數據交換格式和標準,在設計過程中,可以預留接口,將部分數據接口開放,當學校有其他系統需要時,可以方便快捷的進行互通。
2.2.5建模方法
本文采用映射法進行建模,也就是說面向的對象應用程序,主要圍繞關系數據模型進行建立,在此過程中,需要將類圖中元素進行轉化,并通過面向應用對象的方式,最終將這些對象合理組織起來,從而實現系統業務邏輯的發展過程。
2.2.6系統實現
系統功能主要通過多個子系統來實現,這些子系統有教學計劃子系統、網上選課子系統、課表安排子系統、安裝與配置、系統安全設計等。不同的子系統包含不同的下級目錄,從而實現不同用戶的需求。
3結論
篇4
[論文摘 要]對物資資源管理和現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理論做了概述;分析了我國施工企業在物資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由此得出了在施工企業中應用現代物流思想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闡述了現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業中應用的可行性;在前述分析的基礎上,從宏觀戰略和微觀戰術兩個層面,論述了現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業中具體應用的途徑和方法。
在工程項目成本構成中,物資成本占工程成本的60%以上,加上運雜費可能會高于70%,因此,物資管理對保證施工項目的順利進行、降低成本和提高經濟效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講,作為企業行為的物資管理工作,不僅是企業物資部門的專業管理,更應是企業決策層和高管關注的事項,同時也是各崗位人員需共同參與和監督的組合管理,只有全員的參與,才能有效構筑企業物資管理現代化的完整體系。隨著建筑大軍數量的不斷膨脹,國家定期不定期為抑制通貨膨脹而采取宏觀經濟調控措施等,施工企業為了生存不惜低價承攬任務,即使是優秀的施工企業效益仍然不盡理想。因此,施工企業加強物資管理的現代化進程,挖掘其管理潛在效益是迫切而必須的。
一、現代物流思想概述
(一)物質資源管理
建筑施工企業中的物資管理,是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所需各種物資的計劃編制、采購訂貨、運輸組織、庫存保管、合理供應、領發、回收等各項管理工作的總稱。所需的各種物資是指企業進行生產所必需的原料、材料、輔助材料、燃料、動力、工具等。物資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務有以下幾個方面:按品種、按質量、按期限齊備地供應生產經營活動所需的各種物資;合理地組織物資的訂貨、采購、運輸、儲存、收發等工作,加速物資的流轉,減少物資的損耗;監督和促進生產部門合理地、節約地使用物資;合理地回收和處理包裝物及生產廢棄物,避免污染環境。
從生產的需要和企業的具體條件出發,認真搞好物資管理工作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物資是工業企業實現生產過程的物資基礎,只有做好物資管理工作,才能保證企業生產的正常進行和不斷擴大;其次,搞好物資管理工作,能夠改善企業的各項技術經濟指標,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第三,加強物資信息管理,有利于企業的敏捷化生產,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二)現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理論
現在流行的物流一詞英語為Logistics,也就是后勤的意思。物流概念最早始于美國,當時的概念是指實物配送,使用Physical Distribution (PD)一詞,是企業、銷售商自身的運輸、倉儲、包裝等活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的后勤組織成功地將戰略物資源源不斷地運送到全球各地,使得美軍能夠實施全球化戰略。戰后,隨著美國企業經營全球化的發展,傳統的實物配送(PD)物流理論已不能滿足實踐需要。由于Logistics被美軍成功地用于全球化后勤保障,于是這種面向全球化的新的物流理論、觀念被引入企業中。20世紀80年代美國及歐洲各國廣泛采用Logistics理論,90年代日本也開始運用Logistics理論。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現在許多知名的跨國企業已在我國上海、北京、廣州等地組建了物流中心。
1980年,美國后勤管理協會將物流的概念定義為:“有計劃地對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由生產地到消費地的高效流通活動,這種流通活動的內容包括為用戶服務、需求預測、情報信息聯絡、物料搬運、定單處理、選址、采購、包裝、運輸、裝卸、廢棄物處理及倉庫管理”。1997年,北京“亞太國際物流會議”許多物流專家對物流概念提出了新看法,共同認為物流已不僅僅是從產品出廠開始,而是包括從原材料采購、加工生產到產品銷售、售后服務,直到廢舊物品回收、處理等的整個物品物理性流動過程,包括為實現這一過程而采取的一系列技術、經濟、組織和管理活動。1998年,美國物流協會對物流定義為:“物流是供應鏈的一部分,是為了滿足顧客需要而對商品、服務及相關信息從生產地到消費地的高效率、低成本流動和儲存進行計劃、實施和控制的過程”。
供應鏈(Supply Chain)是一個由原材料供應商、營運商、倉儲商、生產企業、銷售商、零售商、顧客組成的鏈式結構,包括物流和信息流。供應鏈管理理論采用系統論的觀念和方法,整合整個供應鏈的各個部分對物流進行系統管理,提高物流流動效率降低流動成本。
二、施工企業物資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從思想觀念上看,落后于現代化管理的理念
隨著物流的快速發展,一般生產企業的物資管理尚未能與物流市場有效接軌,企業領導、管理人員普遍存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對第三方物流有抗拒心理。
(二)從物資管理的基礎上看,配套設施薄弱
由于對物資管理重視不夠,資金投入不足,計算機管理系統應用受到制約,多停留在原來的整套賬務、采購、倉儲和控制的管理模式上,造成了當前物資管理基礎工作相對薄弱,是典型流程式、“標準化”的管理,而不是追求效益、主動進取的管理模式。
(三)從操作實踐上看,重供應、輕管理的現象嚴重
企業領導層、生產作業層對物資部門的要求是準時提供生產所需的物資,一旦延誤生產,物資部門要負一切責任。因此,施工物資管理人員唯能做的就是加強計
(四)從人力資源的角度上看,物資人才缺乏
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由于物資人員劃預算,按品種、按質量、按期限齊備地供應施工生產所需的各種物資,寧愿物資管理水平停留于傳統水平,也不愿承擔因改革創新帶來的風險和責任。作為生產輔助人員,在企業的地位居于次要,無法吸引人才,增強活力,使得既懂信息技術又懂物資管理,既懂經濟金融又懂法律的人才嚴重缺乏;二是物資管理人員缺乏系統、專業、相關的培訓,在管理中往往憑借的是經驗判斷而不是科學理念;三是普遍存在人才知識結構老化,難以接納現代化管理理念與手段的問題。
三、現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業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
現代企業競爭的手段,除了技術的先進性,最有效的就是內部管理的有效性和對市場的快速反應能力。隨著內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企業節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潛力已經十分有限,只有物流領域才是尚待挖掘的第三利潤源。同時,為了提高市場反應能力,企業必須具備快速高效的銷售渠道和采購方式,而現代物流與傳統運輸、倉儲業的不同之處正在于其特有的集成性和敏捷性,物流是企業經營敏捷性的重要物質保障,對改善企業經營狀況、提高企業競爭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些年來,作為國民經濟發展支柱產業之一的建筑行業,在房地產市場持續高漲的有利條件下,規模得到了較大的擴張,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是也應該看到,由于建筑行業自身的點多、面廣、工期長、隊伍雜等特點,決定了其在迅速擴大規模的同時成本不斷上升,材料費居高不下,資金周轉越來越慢,部分企業效益開始下滑。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企業物資資源管理落后,阻礙了生產過程的正常進行,降低了企業的經濟效益。
鑒于對物流理論的認識和理解,認為建筑施工企業是非常適合于運用現代物流技術進行物資資源管理的,具體分析如下:
(一)相對于應用廣泛的商業零售領域,建筑施工業的物資流動確定性很強,更加容易確定項目物資需求。建筑設計完成后,物資數量種類就基本確定了,施工組織設計完成后,時間也基本確定了。
(二)相對于應用廣泛的商業零售領域,建筑產品的需求物資類型較少,品種相對簡單,使用物流管理技術更加方便。
(三)建筑安裝工程用的三大材料鋼材、木材、水泥以及使用量較大的一些大宗原材料比較容易和供應商形成長期的穩定的供應鏈。
(四)建筑施工企業所需的物資數量大,質量多,運輸成本高,庫存占用資金多,合理運用物流管理技術,更加易于降低運輸成本和加速材料資金周轉。
(五)建筑施工企業流動性大,合理運用當地第三方物流提供的專業服務,有利于降低工程的間接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