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幼兒心理健康的意義范文
時間:2023-11-27 17:54: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關注幼兒心理健康的意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孩子從嬰兒長大為幼兒,其心理由嬰兒時期剛具有的自覺性和隨意性特性發展到出現抽象概括性、隨意性開始逐步發展的階段,所以,幼兒的情緒和情感盡管內容日益豐富、表現形式日益復雜,但還是保持了嬰兒時期情緒和情感的一些特質,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和實踐,我們總結出幼兒情緒和情感的一些特點:一是沖動性,面對事物隨時保持著激情;二是易變性,幼兒的體驗逐漸深刻,但情緒還是處于不穩定狀態,經常表現出喜怒無常;三是外露性,幼兒不知道掩飾;四是易受感染,容易受到外界和他人的影響,比如看到別的孩子笑或哭,他們也會跟著表現出同樣的情緒和情感。
科學地了解幼兒情緒和情感的發展和特點,對于我們來說意義相當重要,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觀察孩子的表情等變化而深入地認識孩子的情緒、感情和內心的變化,知道孩子情緒和情感變化的原因所在。在平時的幼兒教育工作中也就可以比較準確和容易地把握孩子的日常行為規則,及時的進行幫助和引導了。
二、寓教于樂 點滴滲透
我們強調幼兒園教師在幼兒心理健康中的重要性,但不是要求教師對幼兒進行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而是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進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活動環節中去。在語言教學活動中,通過故事、兒歌,使幼兒明辨是非善惡,培養幼兒關心、愛護、尊敬等良好的情感素質。在健康、社會活動中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在美工、音樂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快樂。在游戲活動中讓幼兒學會遵守規則,自我約束,幫助幼兒建立友好的同伴關系。
三、積極培養和積極防治相結合
為了幼兒的心理健康,我們不但要重視對幼兒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同時也要增強幼兒心理適應和承受能力,減少心理疾病的產生,幼兒心理呈現出的各種不良預兆,教師要及時糾正,積極防治,做到培養與防治相結合。
四、家園同步 共同促進幼兒心理健康成長
篇2
一、創設良好環境
良好的環境少不了幼兒園、家庭和社區共同組成,形成合力,開啟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幼兒園是生態環境中學前教育系統的支柱,對學齡前兒童的教育起著導向作用。幼兒園環境包括實物環境、心理環境、語言環境等多層次、多側面的環境。它們是按照教育目的為幼兒提供有新穎性、啟發性和引導性的設備、材料、玩具、物品等,在調整環境時,也要經常豐富、補充和更替交換設備、材料、玩具、物品,以激發幼兒求知好奇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滿足幼兒操作、探索的心理需要,促進幼兒與物質環境之間有益的相應作用,為幼兒園的全面發展服務,使生活在這個環境中的每個幼兒感到安全、歡樂,被尊重,為集體所接納,自尊、自信,獲得成功,它的好壞直接影響幼兒的情緒變化。
如:新小班幼兒對親近的人有強烈的情感依戀,與之分開時,會經過或多或少的分離焦慮。表現為經??摁[一陣,部分幼兒看到別人哭他也哭、別人笑他也笑,情緒不穩定。這時我們為幼兒準備了一些色彩鮮艷、材料輕軟、安全的布娃娃、絨毛小動物等玩具,在教室里貼上幼兒與家長的照片,開設多個“娃娃家”活動區等,將教室裝扮成家的樣子,在日?;顒又薪洺1б槐А⒚幻?、親一親幼兒,幫幼兒穿衣服、脫鞋子,拍著幼兒睡覺,以動作、表情等各種方式向幼兒表示親近和,增強幼兒自身的安全感和對教師的信任感。教師們互相尊重,相互配合,共同營造溫暖、關愛的良好環境,使幼兒身心需要不斷得到滿足,情緒越來越好。
幼兒園還應該主動與社區溝通,優化社區的教育環境,使幼兒從自然的、社會的、規范的環境中,心理得到健康發展。家庭是幼兒賴依生存和發展的社會組織,家庭環境的教育功能會影響兒童的健康發展。要切實辦好家長學校,向家長們宣傳心理健康知識,使他們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學校、社會、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三大主要環境。學校環境健康,而家庭環境不好,也是不能說幼兒心理發展有了健康的環境。因此要想幼兒心理健康,除了教師努力外,家長也同樣需要努力。當前許多家長由于種種原因,對“心理健康”、“心理衛生”等概念十分陌生,而幼兒心理健康工作,在許多方面需要家長的長期配合和支持。因而對家長宣傳心理方面知識就變得必要了,再者幼兒和父母呆的時間長,只有父母懂得心理健康知識,才能注意自己的言行,進而給小孩心理施以健康的影響。所以說創設良好的幼兒園環境是滿足幼兒需要,形成良好心理素質的重要保證。
二、發揮游戲功能
人的心理是在活動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游戲是幼兒的生命,一日活動中游戲是貫穿于始終的活動。除了游戲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戲中,就能發揮增效作用。游戲是合群性的養成、獨立性的培養的極好手段。在實踐中,我們認識到不是所有的游戲對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義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游戲應該具有目標性和針對性。我們歸納為三個原則:游戲的功能性原則、兒童需要原則、針對性原則。我們依據三大原則靈活采用一些有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角色游戲、體育游戲等,解決了幼兒希望能像周圍成人那樣參加各
種各樣的社會生活與他們的身心發展水平之間形成矛盾。通過游戲,讓兒童體驗合群的愉悅,增強合群意識,提高合作的能力。在角色游戲中,幼兒通過對游戲主題的確立、角色的選擇、情節的發展等活動,學會如何與同伴友好相處,對其自我意識的良好發展、合群情感的發展、社會化和個性化的協調發展,無疑是有意義的。如:在“娃娃家”游戲中,幼兒可以充當爸爸、媽媽、孩子等各種角色,教師適時地參與游戲,引導幼兒模仿爸爸去買菜、媽媽給孩子喂飯、爸爸媽媽一起帶著孩子去公園等,既培養了幼兒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識,發展了幼兒語言,又使得幼兒心情愉快。在《我找到了小貓》游戲中,幼兒扮成各種小動物,幫助貓媽媽找孩子,在教師的指導下,“小動物”將在不同地點找到的小貓送到家里,并高興地告訴貓媽媽自己是在哪里找到小貓的。當貓媽媽對“小動物”表示感謝時,“小動物”愉快地表示不用謝。它培養了幼兒為別人著想、助人為樂和禮貌待人等良好的心理品質。
三、各項活動中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教師要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經驗及個體差異制定切實可行的活動目標,選擇適合的活動內容,并認真做好充分的準備,包括物質材料準備和知識準備。在教育活動中教師為幼兒營造平等、寬松、支持的心理環境,多用鼓勵的方法,因人而異地指導幼兒,使幼兒表現得自信、主動,容易獲得成功。
其次,幼兒自我意識的發展,主要表現為自我評價的發展。幼兒受認識水平影響,自我評價能力不高,常依賴于成人的評價,幼兒學習評價主要通過成人正確評價的示范。教師要廣泛搜集幼兒在幼兒園、家庭中有關發展的信息,善于發現幼兒的優點,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幼兒,客觀、具體、明確地評價幼兒。如:利用入園、離園、家訪、開放活動等時間向家長了解幼兒在家情緒、行為等方面的表現,及時肯定幼兒的優點。日?;顒訒r經常引導幼兒說說自己和同伴在哪些方面有進步,對幼兒的進步給予表揚和鼓勵。同時引導幼兒少與別人比,多與自己比,既指出他優秀的地方,又要指出他的不足,使幼兒能正確地自我評價,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識。
篇3
1、摘要
健康是人類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一項最重要的社會目標。然而,對于什么是健康,人們的認識并不完全一致。在許多人腦子里,一提到健康就理解為身體沒病,體格健壯。這種單純的身體健康觀,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視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幼兒健康教育中,偏重幼兒身體保健教育,缺少幼兒心理衛生教育方面的內容,這種傾向不利于幼兒身心的全面發展此,如何克服傳統健康觀的片面性,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完全將健康剝離到衛生保健工作的管理范圍,是當前我們工作中需要著重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2、關鍵詞:健康 全面 身心并重
3、概述
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問題已日益引起全社會的重視。關注個人的心理健康已成為現代文明人的一個重要標志。具有文明意識的人都知道,對正常人來說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僅關系到個人的生活質量,而且直接影響其勞動效率及對社會的貢獻,而如果一個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則會成為社會的一種負擔。古今中外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長。關注孩子長大后未來社會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長,不能不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說到幼兒心理健康的發展我就不得不說說我認為的心理健康的意義了。
4、幼兒心理健康的含義
在談到幼兒心理健康這個定義的同時,我們不可回避的就是心理健康這個概念。
究竟怎樣才算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緒良好,個性健全,能適應環境,人際關系協調,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征標準的心理狀態。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客觀的評價。心理健康的人,對自己的長處、短處,自己的個性特點,都有一個現實的、正確的認識。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適合干什么;對于辦不到的事,也不會苛求自己。
(2)有自信自立精神,有自我發展的心理動力。心理健康的人,一般都明確的生活目標,有自我發展的驅動力。因此,在困難和逆境面前能調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冷靜對待和處理各種復雜的問題,并不斷前進。
(3)能和他人友好相處,善于協調人際關系。心理健康的人,對人對事都能采取和睦相處、友好對待、克已讓人的態度;對人際交往中出現的問題和矛盾,能采取友好寬容的、公平的、有理有節的方式處理,容易與他人合作和相處。
5、追答
方面保持自己人格、個性上的特點;另一方面,又有揚長避短、適應環境需要的應變能力,無論是在艱苦的逆境中,還是在順利環境中,都能很好地發展自己。
判斷一個人是否心理健康,很難用一個統一標準來衡量,所以一般學者認為,應以整個行為的適應情況為基準,而不要過分看重個別癥狀的有無。了解了心理健康的基本內涵,就可以幫助判斷自己的心理健康善狀況,并采取相應的心理衛生保健措施,從而達到身心全面健康。
6、幼兒心理健康的分析
幼兒心理教育是以“幼兒為本”,也就是把孩子當成與大人有著平等人格的人來關照,老師在關心與愛護孩子的同時,切莫丟掉“尊重”與“平等”,這兩種當代人文意識,老師不僅僅是蹲下來與孩子交流,更是真正地將大人的架子放下來,用心同孩子交流。孩子雖小,但卻完全可以感受到這一種來自老師“母愛”般的關照,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在老師的溫情關照下健康的成長。
7、如何關注幼兒心理健康
幼兒的心理健康是幼兒人格完善的必要條件,是幼兒的精神與發展的內在基礎。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兒就可能有充分的發展。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健康,那么幼兒的發展就會受到限制,在其以后的發展就有可能出現人格障礙或心理疾患。目前,在幼兒中存在著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挫折容忍力低,經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順心就會哭鬧、發脾氣。第二、缺乏與人交往和應付人際事件的能力。對于大多數孩子來說,在家庭中凡事以他們為中心,而在集體中他們卻必須考慮到別的同伴的喜好和意見,獨生子女的增多使越來越多的幼兒少有與外界接觸的機會,導致在人際關系中無所適從,正如我國心理學家丁瓚教授所說:“人類的心理教育最主要的就是對人際交往的適應,所以,人類的心理病態,主要是由于人際關系而來的”。所以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更應該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8、心理健康教育要從小抓起
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問題已日益引起全社會的重視。關注個人的心理健康已成為現代文明人的一個重要標志。具有文明意識的人都知道,對正常人來說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僅關系到個人的生活質量,而且直接影響其勞動效率及對社會的貢獻,而如果一個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則會成為社會的一種負擔。古今中外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長。關注孩子長大后未來社會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長,不能不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具有什么樣的特點呢?我們認為至少應包括下面這五條:
(1)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
(2)能逐漸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保持樂觀向上的心境。
(3)能學會與周圍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與合作、尊重別人、樂于助人。
(4)能自我接納,有自制力,能積極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困難,適應環境。
(5)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健全的人格。
這五條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要靠大人的培養,如何培養呢?我們不要忘記孩子的身心發展變化的特點,心理健康教育應滲透在家庭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在學校教育工作的全過程中,對不同年齡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把“學會認知、學會共同生活、學會做事、學會生存”作為對孩子的終生教育的目標,點點滴滴、持之以恒,我們一定能把孩子培養成適應新世紀社會生活的棟梁之材。
9、而在現今社會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出現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1)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重視不夠、認識不足
世界衛生組織早在1977年就提出了健康“應是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完備狀態”,將心理與社會適應這 兩個重要內容作為了健康的基本要素。但是,在相當多的幼兒園中,目前對健康的認識仍然停留在生物——醫學模式的水平上,還沒有實現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新模式的轉變,因此,明顯存在著重生理保健輕心 理保健的現象。這種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不夠,最主要的原因還在于普遍存在對幼兒心理健康知識的匱乏,在于對幼兒身心關系的認識模糊,在于沒有認識到幼兒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許多人將幼兒心理的一些異常 表現看成為孩子成長中的自然現象,不去加以關注。
(2)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缺乏嚴密的系統性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沒能形成自己完整的理論體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篇4
幼兒園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個體心理發展的基礎環節,其對于個體意志、情感、品質等的形成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通過對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價值反思,立足當前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探討提升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提出一些看法。
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價值;問題;路徑
幼兒園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兒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的心理健康對于個體的成長及素質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教育部早在2001年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就明確提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也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 。近年來,幼兒園的心理健康教育愈來愈受到重視,但在具體的開展過程中,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問題。因此,重新審視幼兒園的心理健康教育,尋求提升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舉措,具有重要的現實 意義。
一、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價值反思
幼兒園的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根據學齡前兒童的生理、心理發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對學齡前兒童進行情感情緒、自我意識、意志品質等方面教育,促進個體自我調節、自我控制,促使其形成健康心理狀態、心理素質與健全的人格。幼兒園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因子,是對于個體的發展及整個社會公民素質的提升的基礎工程之一。這種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個體健康成長的必然訴求
早在1977年,世界衛生組織就曾經提出了真正的健康應該是“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完備狀態”,即真正的健康必須是生理和心理同步的。許多臨床經驗表明,個體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素質狀態與幼兒時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素質有很大關系。幼兒(尤其在3-6歲)時期的心理健康狀態對個體的情感情緒、自我意識、個性發展及社會適應能力具有重大的影響。例如據相關的臨床實驗,一些成人心理疾病患者,其病因可追溯至幼年。而幼兒園作為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場所,加強和優化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漠視。
2.社會發展對于個體心理素質的現實要求
心理素質是個體生活發展的必備能力。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社會各行業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對于社會個體的心理素質、個人品質和意志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幼兒是國家的未來,是社會發展的生力軍。這都要求幼兒園應當積極肩負歷史使命,注重幼兒園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別是近年來幼兒心理行為問題的凸顯,使得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日益迫切。
二、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問題分析
隨著幼兒園教育改革的進行,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價值不斷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不可否認,幼兒園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也不斷暴露出一些問題。
1.幼兒教師的重視不夠
幼兒園孩子的年齡一般在3~6歲區間,而3~6歲是幼兒心理發展和人格成熟的關鍵時期,處于該階段的幼兒園兒童擁有強可塑性,但卻因為自我調節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不成熟,極易在外界的影響下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反觀我國各地的幼兒園,大部分仍然停留于關注幼兒的生理教育,并沒有實現幼兒心理和生理教育的同步性。大部分幼兒教師對于幼兒群體中所出現的各類心理問題僅僅歸因于德育現象,單純依靠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和勸導等方式來解決。例如幼兒中存在的說謊現象,部分是因認知水平低導致的,更多的是心理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光憑德育手段是無法根本解決的。再加上幼兒教師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缺乏,對心理健康問題的認識存在模糊性,從而導致了對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不夠,把幼兒所出現的心理異?,F象歸類為成長的自然現象,而不去關注。
2.學校教育的知行脫節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在社會的呼吁下其重視度不斷得到提高,各地幼兒園也漸次開設專門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高度重視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把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放在工作的首位”“促進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任務的重中之重”等等口號也喊得非常響亮。很多教師明白真正的健康應該是生理、心理、道德三者的同步健康,但是理念上的重視并未在行動中得到體現,導致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執行脫節的問題。例如,教師僅在課堂中給幼兒灌輸心理健康知識,而忽視了日常生活中的滲透教育;有的教師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是專職心理教師的職責,“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雖然重要,但是與自己的關系不大,使得很多幼兒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執行脫節,成為一紙空談。
3.家庭教育的不同步性
計劃生育的倡導和實行,導致現在眾多家庭成為了“四二一”形式的家庭,獨生子女成為了家中的“獨苗苗”,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家長對于孩子的各種要求是有求必應,優越的物質環境等原因容易導致幼兒產生任性、驕縱、自私、具有攻擊性等問題,而家長并不認為這是幼兒的心理出現問題,相反,把更大的期望值寄托于孩子的智力教育上。家庭環境的熏陶和影響,對于幼兒形成正確的心理和價值觀是極其重要的,而家長對心理知識的匱乏,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夠重視,使得幼兒在學校所學習的心理知識得不到鞏固和強化,造成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中學校和家庭的不同步。
三、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路徑
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經說過:“早期的心理健全,對一個人未來的發展很重要?!币虼?,探討分析幼兒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著手解決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是推進幼兒園教育工作朝向心理、生理、道德三者同步發展的重要舉措。
1.教師引導,促進消極心理矯正
俗話說:“打鐵還須自身硬?!备母镉變盒睦斫逃龣C制,重視幼兒教師的理論學習和指導,提高幼兒教師的專業水平,是完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條件。教師想要給孩子一碗水,自己必須“先有一桶水”。因此,相關部門和幼兒園領導必須重視幼兒教師的理論素質培養,應該多引進一些關于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專家開設講座,同時豐富幼兒園中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資料和書籍,并定期指派幼兒教師進高校接受心理學知識培訓,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其次,教師要注重自身的引導作用。幼兒期正處于一個模仿能力極強的時期,教師的一言一行都能夠成為幼兒爭相學習的對象。因此,幼兒教師應該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身言行對幼兒心理健康的滲透教育。例如,當教師發現幼兒出現說謊現象時,可以不立即點破,而是通過講述自身的經歷或者以故事的形式進行引導,使得幼兒在與故事中主人公的對照中來理解自己行為的錯誤,同時利用其模仿能力強的特點告知其解決方式。這種引導方式比直接的說服和勸導更能夠促進幼兒消極心理的矯正,并且不會使幼兒產生抵觸情緒以及自尊心受挫感。
2.主體實踐,注重知行有效結合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包含教師和幼兒兩方面,教師在豐富了自身的理論知識之后,要注重把知識轉化為對幼兒日常行為的引導上。游戲是幼兒園生活的一部分,游戲始終貫穿于幼兒園教育的始終。教師應該利用這種具體且頗具形象化的活動方式,引導幼兒心理健康不斷得到發展和成長。教師應該在游戲中教會幼兒,在不斷與他人進行互動、相互作用中學會分享、學會集體意識;引導幼兒在游戲的體驗中勇敢地表現自我,學會自控和自律。例如,教師可以為幼兒創設一個環境,讓幼兒進入游戲角色中,通過與他人的合作和集體的鍛煉,將教師講授的心理知識與實際行為聯系起來。同時,幼兒教師還可以通過設計開展各種活動,比如在老人節帶領幼兒去敬老院陪老人聊天、玩游戲;在婦女節,布置幼兒動手幫媽媽做力所能及的事;在兒童節親手為自己的好朋友制作禮物等等,在活動中培養幼兒關心他人、獨立自主的社會性能力。
3.鞏固強化,促進健康心理形成
篇5
【關鍵詞】幼兒;健康心理;全面發展
前言
幼兒心理健康對人的一生發展影響很大,一個人健全的心理要從小培養。精神分析學派十分強調早期經驗對個體一生發展的重要性,如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等都對這一問題作過深入研究。幼兒期是兒童個性和社會性發展的重要時期,主要表現為幼兒的自我意識迅速發展,個性特征逐步形成,各種社會性需要及行為迅速發展。幼兒期兒童個性和社會性的正常發展是兒童心理健康的基礎和保證。同時,兒童心理的健康發展也能促進兒童健康個性的形成及社會交往的正常發展。因此,關注幼兒心理健康顯得尤為重要。
1 幼兒心理學的基本內涵
目前心理學家對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的描述缺乏統一的標準。第三屆國際心理衛生大會(1946年)最早提出心理健康的定義:“所謂心理健康是指在身體、智能以及情感上,在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圍內,將個人心境發展成最佳的狀態?!备拍畹奶子门c“最佳狀態”的難以把握使得該定義含糊不清。許多學者不滿于此,嘗試從其他方面來界定心理健康的基本含義。 社會學家波姆( W, W,Boehm)主張從社會行為角度來界定心理健康。他認為,心理健康就是某一水準的社會行為,一方面能為社會所接受,另一方面能為本身帶來快樂。日本學者松田巖男主張從環境適應角度來界定心理健康。他指出,所謂心理健康,是指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又能以社會認可的形式適應這樣一種心理狀態。
從教育心理學上講,心理健康就是指一個人的生理、心理與社會處于相互協調的和諧狀態。其主要特征為智力正常、情緒穩定與愉快、行為協調統一、良好的人際關系、良好的適應能力。而“幼兒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與愿望得到滿足之后,情緒與社會化等方面所表現出來的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良好的心理狀態主要表現為:幼兒對自己感到滿意,情緒活潑愉快,能適應周圍環境,人際關系友好與諧,個人的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與發揮。幼兒期的心理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孩子性格特征的優劣,直接影響孩子今后的健康成長與對待未來的態度。
2 幼兒心理健康的標準概述
2.1 幼兒心理健康的標準內容. 雖然目前心理學家對心理健康沒有提出統一的標準,但國內外有關資料把幼兒心理健康的標準主要概括為以下六個方面。
2.1.1 智力正常. 正常的智力是從事一切活動的基本條件,同時也是一切心理活動的基礎,智力低下的人不能產生正常的情感反應和認知活動。
2.1.2 情緒健康. 情緒穩定、心情愉快是情緒健康的重要標志。與成人相比,幼兒的情緒不太穩定,易受外界刺激的影響,常常時而哭、時而笑,這并非情緒不健康。但如果幼兒每天的消極情緒太多,如過多地發脾氣,經??摁[或精神萎靡,不愛說笑,行為被動,則應被視為情緒不健康。
2.1.3 意志健康. 健康的意志一般表現為行為有明確的目的性、持久的堅持性、明智的果斷性、較強的自制力等。對于幼兒來講,如果本應由他自己做的事或完成的任務,卻總讓父母代做或幫助;遇到一點點困難,如扣不上扣子、系不上鞋帶,就哭鼻子;當產生某種需要時,如想要某件玩具或想吃某種食物時,就急不可待,稍有怠慢就大發脾氣;做事完全憑興趣或受外界刺激支配,漫無目的,等等,則表明其意志不健康。
2.1.4 思想和行為協調一致. 心理健康的人的思想和行為是協調一致的,做事有條不紊、按部就班。幼兒具有注意不穩定、做事的堅持性差等年齡特點,這是正常表現。但如果與同齡兒童相比,某名幼兒過分地表現出注意力不集中和做事有頭無尾等問題行為,則應及時予以矯正。
2.1.5 人際關系的適應. 就幼兒的年齡特點而言,他們是活潑好動的,喜歡與同伴嬉戲,不愿獨處,即使是性格內向的幼兒亦然。如果發現幼兒不喜歡與同伴交往,講話甚少,膽小羞怯,或過分膽大妄為,攻擊性強,這是人際關系適應不良的表現,應引起成人的高度重視。
2.1.6 反應適度. 人對刺激的反應存在個體差異,有的人反應敏捷,有的人反應遲緩,這種差異在一定限度內是正常的。如果幼兒表現為對刺激反應的異常興奮或異常冷漠,則是心理失常的表現。
這些都是描述性的、不可進行量化的評定標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根據發展標準、臨床標準以及社會標準等對幼兒的心理健康作出判斷。
2.2 幼兒心理健康標準的獨特性. 幼兒心理健康標準又具有其獨特性,主要表現為:
2.2.1 適度性. 與青少年心理健康標準強調與心理特點和年齡相符合不同,幼兒心理健康標準的最大特點便是強調反應的適度性。顯然幼兒在情緒、意志、人際交往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發展不足,但如果與同齡兒童相比,幼兒在行為上反應過度或有過分表現,則應引起父母和教師的足夠重視。根據反應適度標準,心理不健康主要與反應不適度有關。幼兒的不適度反應總體上看更多的是反應過度的問題。
2.2.2 發展性. 幼兒期是兒童心理迅速發展的時期,幼兒心理健康標準也表現出這一特點。分析幼兒與青少年心理健康標準可以看出,不管是從智力、情緒、意志、思想和行為的協調性還是人際關系的適應性來看,青少年都要求達到很高的水平,而幼兒則只要求情緒健康、意志健康以及人際關系適應,更注重發展本身。另外,發展性的特點也表現為幼兒的部分心理和行為問題(如幼兒的不良習慣和社會行為問題)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消失。
3 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3.1 遺傳和生理成熟是兒童心理健康發展的自然物質前提. 人類在朝代過程中,解剖和生理上在不斷發展,特別是腦和神經系統高級部位的結構和機能達到高度發達的水平,具有其它一切生物所沒有的特征。人類共有的遺傳素質是使兒童有可能形成人類心理的前提條件。由于遺傳切缺陷造成腦發育不全的兒童,其智力障礙往往難以克服。由此可見中,遺傳在兒童心理發展中的作用是客觀存在的,它為兒童心理發展提供了自然的物質前提和可能性。
3.2 家庭是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 對于學前兒童,家庭所給予的影響是更多的,更大的。家庭結構、家庭人際關系、家庭觀念、家庭活動內容與方式、將直接影響到幼兒心理健康。家庭教育具有率先性、隨意性與隨機性、親情性、持久性、豐富性等特點,若運用正確的教育方式,將會對幼兒產生積極影響。
3.3 托幼機構的環境和教育對幼兒心理健康發展也起著重要作用. 托幼機構是兒童成長的第二環境,托幼機構是兒童最早加入的集體教育機構,托幼機構對學習學前兒童的社會適應的形成具有深遠的影響作用,學前兒童對教師存在著很大的依賴性,如果兒童與教師之間的關系不密切、不融洽、不協調,往往會導致心理上的不平衡從而影響其心理健康發展。
3.4 幼兒心理的內部因素之間的矛盾. 幼兒心理的內部因素之間的矛盾是推動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根本原因。由于受幼兒理解、認識等方面能力的限制,幼兒時期實施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要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行為,生活習慣。形成一種有益于心理健康的心理定勢或反射,包括個性心理品質、情緒情感。
4 幼兒健康心理全面發展的對策分析
4.1 創設良好心理環境. 心理環境是一種隱性的教育因素。對幼兒影響最大、最直接的就是教師創造的心理氛圍。幼兒對教師的關注十分敏感,教師的一句話、一個動作、一種表情、一個眼神都會對幼兒產生暗示作用。要使幼兒擁有健康的心理,教師就必須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教師要淡化權威意識,對幼兒的評價要客觀、公正,并以正面激勵為主,盡可能避免消級的、帶有譴責性的評價,以免對幼兒造成壓力,使幼兒產生不良情緒,導致不良心理。在日?;顒又?,幼兒往往表現為頑皮、淘氣、任性、不遵守集體規則等,有的幼兒由此被視為“多動癥幼兒”“特殊兒童”。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成人要通過“移情”理解兒童,即站在兒童的角度,將心比心地看待其思維和行為。教師要始終以寬容之心來看待幼兒的各種心理行為,使幼兒敢想、敢說、敢探索、敢創造。
4.2 將心理健康教育融于日?;顒又? 幼兒日常生活中蘊含著廣泛的心理教育資源。我們要科學、合理、多渠道、多形式安排和組織日?;顒?;要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已有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用適當的方式給予幫助和指導,使日?;顒又械拿恳粋€環節、每一個情境都成為教育契機,使幼兒在園的每一天都過得快樂、有益,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使他們在生活中不斷感知、探究、認識世界,豐富經驗,在解決問題中獲得能力的培養和生存的本領。在生活管理中,教師可以圍繞主題內容有機結合集體教育活動、環境與活動區活動、戶外活動、生活活動、家園與社區等活動。這些多途徑、多形式的活動互為補充,能使幼兒在情境化、生活化、游戲化、多元化的學習過程中,通過親身體驗、探索發現、同伴合作,與環境互動中培養自主自理能力、團結協作精神,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4.3 重視教師的榜樣示范. 在幼兒的心目中,教師的言行就是道德尺度、行為標準。幼兒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模仿能力強。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不能只在口頭上提出一些要求,還要在行動上成為幼兒的楷模,給幼兒以很好示范。教師通過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的形象,讓他們進行模仿,從無意到有意,從被動到自覺地去學習教師的榜樣行為,逐漸養成與榜樣一致的行為習慣和心理品質。同時,教師要注意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甚至是一貫認為正確的做法,極力避免不經意中使幼兒稚嫩的心靈受到創傷。
4.4 給幼兒以關愛. 熱愛孩子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礎,相信孩子是教師應有的信念,了解孩子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尊重孩子是教師必須遵循的教育原則。成人和孩子的關系,首先是愛的關系。只有透過愛,教育幼兒才有可能。幼兒是先感受到成人對自己的關愛,進而才能發展到關愛他人。而教師對幼兒的關愛是教育中最珍貴的營養。教師以真誠關懷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幼兒,耐心細致地觀察、分析、了解幼兒的內心世界,接受并滿足他們的合理需求,將自己愛的情感傳遞給幼兒,與幼兒的情感緊緊聯系在一起,幼兒就會逐漸對教師產生親切感、安全感、信任感,他們就會熱愛教師、信任教師,與教師心心相印,相融無間。幼兒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善于發現孩子的所思所想,步人他們的內心世界,與孩子為伴,引領他們實現一個又一個夢想。
4.5 提高幼兒教師和家長的心理健康及教育水平. 作為教師,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幼兒健康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同時。應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要全面認識幼兒素質教育的結構。明確幼兒素質教育提高的核心和根本是心理素質的提高,而提高幼兒的心理素質,就要普及和推進幼兒心理健康工作,在許多方面需要家長的長期配合和支持,因而對家長宣傳心理方面知識就變得很有必要了。再者幼兒和父母呆的時間長。只有父母懂得心理健康知識,才能注意自己的言行,進而給小孩心理施以健康的影響。教師應采用一些常見的心理干預技術。矯正和治療幼兒的心理障礙和不良行為,提高幼JL,L,理健康水平。如行為療法中的代幣制療法、自我堅定訓練、強化法、厭惡療法等非常適合幼兒的年齡和身心特點。
5 結束語
幼兒心理健康作為“人的發展”的重要基礎,日益受到全社會的重視。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小事.而是關乎我們民族未來的大事。在這個方面,我們都要拿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氣魄和胸懷來投入其中,讓我們所有的孩子都沐浴著全社會呵護關愛的陽光下健康而快樂的成長。將來成為身心俱健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雖是一個任重道遠的工作,但只要教師從實實在在的小事做起,從幼兒細微的心理表現人手,引導幼兒行為、疏導幼兒心理,讓不良心理夭折在萌芽期,為幼兒的健康成長鋪就綠色通道,就能促使每位幼兒都健康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 李靈,幼兒心理健康問題研究進展與發展趨勢[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2007(8)
[2] 黃波,淺談一年級的寫字教學[J],小學時代(教師),2010(9)
[3] 文本英,捉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J],小學時代(教師),2010(3)
[4] 吳曉丹,幼兒心理健康及其維護[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4)
[5] 謝昌林,初中數學"環節教學法[J],科學咨詢,2010(8)
[6] 鄒偉,引領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J],科學咨詢,2010(8)
[7] 趙世安,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內涵與實踐策略[J],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 2010(9)
[8] 管婧,淺談培養幼兒的心理健康[J],青年文學家2009(10)
[9] 張云蕾,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問題的研究——以吉林省地區部分幼兒園調查為個案[J],中央民族大學,2009(12)
[10] 張潔,淺談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J],基礎教育研究,2010(11)
[11] 吳菊華,對幼兒科學啟蒙教育的嘗試[J],基礎教育研究,2011(3)
篇6
父母們以為只要孩子身體不生病就是健康,這是錯誤的意識。健康包括很多,不僅是身體健康,還有心理健康。現在有不少家庭和幼兒園只重視孩子的身體健康,而輕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幼兒的心理健康是指其合理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滿足之后,情緒和社會化等方面所表現出來的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良好的心理狀態表現為:幼兒對自己感到滿意,情緒活潑愉快,能適應周圍環境,人際關系友好和諧,個人的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和發揮,無心理障礙、對環境有較快的適應能力。應該看到,幼兒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是同等重要的問題。一直以來,無論是幼兒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過分注重智力開發而忽視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幼兒的物質生活,卻往往忽視了幼兒的心理發展。有的家庭對孩子在情感上過分溺愛,在生活上過分包辦,在管教上過分嚴格或放縱,對子女期望值過高,使孩子任性驕,缺乏自主、自立、自理,忽視了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我們有必要強調重視、積極實施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把它放到重要位置上來。
一、加強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
1、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同樣重要:新《綱要》提出“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身體健康是心理健康的物質基礎,身體不健康會帶來許多心理疾患;反過來,心理問題也會影響身體健康,現在不少幼兒園和家長往往把測查幼兒的身高、體重、微量元素、血色素等指標作為衡量幼兒健康達標的依據。教師為了完成幼兒園的考核達標,在進餐、午睡、戶外鍛煉等方面下功夫;家長尤其看重幼兒體重或身高長了多少,幼兒園的膳食編配是否合理,在幼兒園學了哪些知識等等。這樣做無疑是有必要的,但很顯然,心理健康教育沒有擺在應有的位置。在平日的工作中教師對本班發展好的、聰明的幼兒常常在各種活動中都給予更多的機會與表揚,而對班級中發展相對滯后的這部分幼兒關注卻不多,而且非常吝嗇表揚的話語。影響了這些孩子自信心的形成。家長到教師普遍比較看重幼兒的知識技能的培養,忽略了幼兒的情緒、情感、態度、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從而產生了許多令人擔憂的現象。例如:在進餐時老師經常批評、嚇唬、斥責幼兒,老師想改變幼兒不良的進餐習慣,讓幼兒快點吃飯不挑食不剩飯,可是,孩子的情緒低落,邊吃食物邊流淚,殊不知消極情緒狀態是食物在人體內造成消化障礙,這就給幼兒造成了傷害。有時家長以恐嚇的方式提醒幼兒不要接近危險場所,使幼兒產生恐懼心理,這些心理問題都會影響兒童的健康成長?;顫婇_朗、積極向上、融入集體、悅納自我這樣一個健康的心理才有利于身體的健康成長。
2、社會發展的需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生活節奏日益加快。面對這種高速變革,只有具備健康的心理素質,才能不被繁重的工作壓力擊倒。健康的心理素質是人獲得成功的關鍵。在歷年中學生中,莘莘學子在各方面的壓力面前,由于具備了不同的心理素質,以至于產生不同的結果。有的人成績優異進入大學繼續深造,有的人意志消沉、名落孫山,甚至走上了毀滅家庭和自己的道路。例如:在電視中我們經??吹接械拇髮W生受不了來自家庭、社會、輿論的壓力而自殺的現象。又如前段時間在電視中看到這樣一個節目:湖南的一個大學生在假期回家時開車外出撞到一個外來打工妹,在這種緊急狀況下他沒有采取救援措施,而是下車用刀捅死了被撞的人,使她至死。心理專家分析了他的心理狀況:這個大學生認為把受害者弄死就沒有人知道這件事情,根本沒有考慮到他人的生命的可貴,沒有考慮她的家人對她的情感和需要,也沒有考慮自己父母的感受及給家人帶來的傷害?,F在的孩子太自私,不會去考慮別人的立場和感受。目前這種自私自利的現象已逐漸向低齡化蔓延。從當前3―6歲兒童現狀來看,由于他們處在心理發展人格形成的關鍵期,可塑性大,心理上極不成熟,自我調節控制水平低,極易受環境等不良因素的影響。再加上父母過分注意對孩子生活上的關懷和呵護,很少細心體會孩子的心理感受,使孩子形成了膽怯、自卑、孤獨、焦慮等不健康心理。他們在同伴中不和群,做事不自信,缺乏責任感和競爭意識,從而影響了孩子的整體發展。
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因素: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幼兒期是一個人一生很關鍵的階段。如果我們在這個時期就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從小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素質,那么就會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奠定基礎,使之形成完善的人格。但值得一提的是對處于身心快速發展的幼兒來說,他們的身體狀況、智力開發已被家庭、社會、教育機構非常關注,而心理健康教育往往被忽視,沒有得到與前者同等的重視。我認為影響幼兒心理健康有下面幾個因素:
1、來自社會文化環境的影響。
在當今知識信息時代,人們獲取各種信息的渠道便利快捷,孩子們也深受影響。在拓寬視野、豐富知識面、娛樂生活的同時,一些言情戲說的影視作品、打打殺殺的動畫片逐漸成為他們的鐘愛。流氓兔、流氓豬這些不雅之詞也成了他們的流行用語。內容低劣粗俗的圖書、光盤,也充斥著孩子們的眼睛和心靈。甚至有的孩子學著《灰太狼和喜洋洋》中的情節把別的小朋友用火燒。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尤其喜歡學習動畫片里的語言和動作。所以,這些對于身心稚嫩、辨別是非能力較差的幼兒來說,是一種不良的影響力。
篇7
關鍵詞:關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家園合作
幼兒的身心健康及和諧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內容,它需要科學合理的教育以及有效的引導,要通過家園合作的方法和措施,關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探索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園合作具體措施和渠道,通過家園合作的有效交流和溝通,更好地幫助幼兒養成開朗的性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質。
一、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園合作的意義分析
1.提供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據
由于不同的幼兒有不同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習慣,也與幼兒的家庭有密不可分的聯系,為此,通過家園合作的方式和手段,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幼兒的心理發育狀態和身心健康水平有全面的了解,并以此為依據,擬定適宜的、針對性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和策略,更好地查找幼兒心理異常行為的根源,較好地達到糾正幼兒心理行為偏差的效果。
2.創設全方位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環境
通過家園合作的方式和手段,可以創設全方位、多角度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環境,將幼兒家庭與幼兒園連接成為整體,共同促進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較好地彌補幼兒心理行為中的異常現象和問題,最大程度上發揮教育環境的效能。幼兒在成長的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環境屬于十分重要的內容,而對這一環境的創設,需要教師與家庭的密切配合,給予孩子最為溫馨的教育和引導,幫助幼兒去正確地獲得社會上的各種認知,全面提高幼兒教育的有效性。
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園合作中存在的問題
1.關注度不足
盡管大多數家庭都關注幼兒的成長和發展,然而對于幼兒的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卻沒有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認為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應當是幼兒園的教育內容,自身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和經驗,而忽視了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這就使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缺失。
2.幼兒園與家庭的信息交流與反饋不足
在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家庭和幼兒園在這方面的信息交流和反饋不夠暢通,沒有形成長久、高效的信息交流平臺,主要依賴于班會、家訪等方式進行信息溝通和交流,然而,這種信息交流方式會受到諸多因素的限制和制約,難以高效實現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加之,幼兒園和家庭在知識結構、個體立場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難免造成思想觀念上的差異,這就無法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成長情況做出科學客觀的評價。
三、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園合作措施探討
1.增強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園合作的重視度
要使家庭和幼兒園都充分認識到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意義,要通過廣泛的宣傳,增強家園雙方對于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度,做好幼兒心理衛生知識普及工作,使幼兒心理健康的觀念深入人心。
2.搭建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園合作平臺
要搭建多樣化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家園合作平臺,開創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園合作渠道,通過家長開放日、節日慶祝活動、親子游戲等形式多樣的活動,較好地促進家庭與幼兒園之間的信息交流和溝通,還可以將互聯網信息化手段引入到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園合作平臺之中,建立家園合作聯系單、網絡信箱、家長QQ群、微信聊天群等,增強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園合作的日常化、網絡化,較好地通過家園合作平臺討論幼兒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行為偏差,并通過商議的方式擬定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使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園合作更為通暢和充實。
3.建立和完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檔案
為了更好地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發育情況,避免幼兒在成長過程中的心理行為偏差問題,家庭和幼兒園要加強聯系和合作,搜集、整理和歸納幼兒的心理健康成長情況,要了解幼兒在不同時期的心理變化狀態,及時發現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細微變化,從而較好地把握幼兒在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健康發育規律,使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檔案完善和優化。具體來說,應當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檔案中記錄幼兒的姓名、性別、年齡、心理特征、幼兒園的日常表現、家庭的日常表現、幼兒作品分析等,將幼兒的心理健康成長狀況進行及時、完整的記錄,以更好地實現對幼兒的心理健康發育成長情況的綜合分析。另外,還可以拓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俱樂部,使幼兒園教師、幼兒、家長都融入到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俱樂部的活動之中,共同關注幼兒的心理變化狀態,更好地提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4.豐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為了更好地提高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要豐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要針對幼兒新生入園時表現出的焦慮心理和情緒加以關注,并適當開展幼兒入園適應教育活動,幫助幼兒解決入園時的環境不適應心理問題。在幼兒一日活動之中,可以選取一定的主題,開展以幼兒為主體、家長為指導和協助的角色游戲活動,更好地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并增強在社交活動中的心理適應性和抗挫折心理能力。
總而言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園合作可以搭建幼兒園與家庭之間的橋梁,通過豐富多樣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園合作方式和策略,培養幼兒的良好的心理品質,優化幼兒的心理健康程度,為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陳靜.幼兒園的心理健康教育[J].考試周刊,2011(48).
[2]楊蘭.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園合作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7(13).
篇8
1、背景
隨著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到來,給幼兒園的生源帶來了后備軍,但隨之也帶來了很多麻煩:各地的外來孩子聚集在一起最大的障礙就是語言不通,特別是有些偏遠的山里的孩子,不會講普通話,也聽不懂普通話,使孩子很難適應環境,并表現出反應遲鈍、孤僻、不善言辭、攻擊性強等不良的行為習慣,造成孩子的不良心理,這給我們的教育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以前老師們對班級里的那幾個特殊的外來孩子,經常會鬧出一些笑話或造成尷尬,沒辦法老師們只能抱以無奈而任其自然。如我園小班的一個男孩子叫趙楊,一次午睡時他突然捂著肚子叫“爸爸”,老師以為他肚子疼,就幫他揉肚子,可揉了半天也沒用,(實在憋不住了)只見他往廁所沖去,老師這時才恍然明白他“爸爸”之意,如果是小便早就解在身上了。孩子的需要經常得不到理解和滿足的話,將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產生不良的影響,嚴重的會使孩子出現行為障礙或人格缺陷。他們的健康成長,不僅需要有一個和諧寬松的良好環境,而且需要幫助他們掌握調控自我,發展自我的方法與能力。
2、意義
(1)適應當今社會教育發展的要求
當今世界科技迅猛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努力培養同現代化要求相適應的數以億計的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數以萬計的專門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才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當代幼兒園的孩子是跨世紀的一代,他們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大多是獨生子女,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競爭壓力的增大和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自我意識等方面可能會遇到或產生各種心理問題。有些問題如不及時解決,將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產生不良的影響,嚴重的會使孩子出現行為障礙或人格缺陷。因此他們的健康成長,不僅需要有一個和諧寬松的良好環境,而且需要幫助他們掌握調控自我、發展自我的方法與能力。
(2)全面實施新綱要精神的需要
新《綱要》第一部分的第五條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它首先強調了我們幼兒園的教育要尊重幼兒人格和權利,外來孩子也是我們大家庭中的一員,他有權利接受早期教育,有權利得到老師的關心和愛護,有權利得到全面和諧發展。所以我們老師就不能因為棘手就舍棄對他們的教育;另外它還強調了我們幼兒園的教育要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我們必須一視同仁,認真對待每一位孩子的發展,真正做到促進每個幼兒的發展。同時在綱要的第二部分提出: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它把幼兒的心理健康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用了“高度”兩個字來強調它的重要。為了使新《綱要》精神落到實處,在我園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就顯得十分必要和重要,而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是迫在眉睫。
(3)幼兒園自身發展的需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計劃生育”這個口號已根深蒂固于人們的腦海中,使我們農村孩子的出生數比較少,而且現在的家長擇校心理強烈,使區域內的學校生存面臨危機。但一支強大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到來,使我們幼兒園的入園率大幅度增長,隨即也帶來了許多的問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性格內向、孤僻,不合群、攻擊性行為多、不喜歡與同伴交流等等,適應過程比較長,這給幼兒園的教育帶來了困難,給外來務工人員的心理造成了壓力,帶來了困繞,不能安心工作。所以對外來人員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但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剛剛起步,他們有其獨特的心理特點,如何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我園全體幼兒生動活潑和諧發展,是值得研究的課題。
二、 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一)研究目標
1、總目標
通過課題的研究,針對我園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心理健康狀況,分析主要心理問題及成因,并在此基礎上探索一條開展區域內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子,為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園成功實施打下堅實的基礎。
2、主要目標
(1)探尋在我園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積累切合我園實際的、有自己特色的開展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經驗。
(2)研究我園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心理健康狀況,對不同年齡、不同類型、不同地域的外來孩子心理現狀進行科學的測查分析,掌握基本情況,并針對本地孩子的心理現狀進行比較,提出相應的教育對策。
(3)對個別有心理問題、心理障礙的外來孩子和本地幼兒,進行有針對性的個別咨詢與輔導(與家長一起),一方面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問題,擺脫心理障礙,調節自我;另一方面,也積累個案,為個案研究提供素材。
(4)通過課題研究,培養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教師,搞好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廣大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保障和推進我園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開展。
(二)研究內容
1、通過調查分析,掌握所有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心理健康現狀,找到影響他們心理健康的因素。
2、進行實驗、觀察本地幼兒與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心理現狀進行比較,找出差異,御用多種途徑和方法進行研究。
3、根據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心理的突出障礙,進行排除,使他們活潑健康地與本地幼兒同成長。
4、各班建立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成長檔案,進行個案跟蹤研究。
5、不同年齡段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時在環境適應過程中不同表現,研究各自的對策。
6、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發展需要,有針對性合理安排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三)實施原則
1、主體性原則
在研究過程中,要以如何引導幼兒自我體驗、自我感知、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為主線,以他助、互助、自助等手段,構建幼兒園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運行體系。要把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學輔導與幼兒對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動參與有機結合起來。
2、整體性原則
要以面向全體幼兒,促進每個幼兒在不同水平上的發展,促進幼兒的整體發展,并以心理素質教育的發展為實踐的價值目標。
3、可行性原則
在建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心理教育體系過程中,要明確區別不同區域、不同環境、不同條件、不同幼兒,注意切實根據自己幼兒園和幼兒的實際,重在針對性、實踐性、操作性。
4、靈活性原則
各子課題實驗時要根據原有的心理健康基礎和發展目標,指定體現綱要和幼兒個體的靈活的實施方案和計劃。
(四)預期突破的難題
對區域內不同地域、不同族別、不同性別、不同年齡階段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心理健康狀況的測查、建模,以及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和具體方法的探尋。
三、 課題研究的方法和途徑
1.方法
(1)調查法
課題研究將通過有關量表測查,掌握所有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心理健康基本狀況,建立幼兒心理檔案,把握影響他們心理健康的因素。
(2)個案法
建立成長檔案,對孩子進行三年的跟蹤研究,觀察外來孩子通過三年的培養,與本地孩子的差異程度。
(3)經驗總結法
根據幼兒的特殊心理表現,在課題實施過程中,大膽運用多種方法進行創新研究,積累總結經驗,為以后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便利。
2.途徑
(1)全面滲透在幼兒一日活動的全過程中。在各項活動、家長工作中,都應注重對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
(2)除與原有健康教育等相關教學內容有機結合進行外,還可利用一日活動中的游戲、娛樂等活動,幫助幼兒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識和方法,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3)開展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對個別存在心理問題或出現心理障礙的幼兒及時進行認真、耐心、科學的心理輔導,幫助學生解除心理障礙。(一般在咨詢時要由家長帶著)
(4)建立學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溝通的渠道,優化家庭教育環境。引導和幫助幼兒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以良好的行為、正確的方式去影響和教育子女。
四、 課題研究的主要步驟和階段目標
1.周期:三年
2003年11月-2006年12月
2.主要步驟和階段目標
(1) 2003年11月—2004年1月 制訂方案,組織宣傳。2004年1月申請立項。
(2) 2004年2月-2004年7月
①理論學習,師資培訓;
②做好宣傳,落實分工;
③選取小班和中班各班進行研究,列出各班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作為研究對象,在全園開展健康教育活動課的基礎上,開設每周一節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保存好資料;
(3)2004年8月-2006年8月
①新小班加入研究,其它各班繼續做好個案跟蹤研究。
②全園開展深化研究,總結經驗,在全市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展示活動,邀請聯合課題組成員參加,研討研究情況。
③召開中期研究成果匯報會,交流經驗,出論文、個案、讀本。
(4)2006年7月-2006年12月,
完善資料,形成成果,申請結題,同時借鑒研究成果,進行第二輪研究工作。
五、課題研究措施
1、進行教師心理教育能力的培養
教師自身的素質直接決定其教育行為。只有掌握關于幼兒心理發展的科學知識、按照科學的規律和方法開展教育工作、處理幼兒日常表現出的心理行為問題和意外事件,教師才能真正做到將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實處,才能真正促進孩子心理健康的發展。教師作為教育實施的主體,其自身的素質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起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很難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對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學認識的教師,可以培養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質的學生。所以,重視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開展我園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
教師的心理教育能力分為一般性能力和特殊性能力。一般性能力包括:培養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培養情緒情感的能力,培養意志力的能力,培養個性心理特征的能力;上好心理教育活動課的能力;進行心理咨詢的能力;在主題活動和游戲活動中培養一般心理素質的能力;對家長進行心理教育的能力;對孩子心理素質發展進行評估的能力;培養創造能力、交往能力、實踐能力等方面的能力。特殊性能力包括語言能力、科學能力、藝術能力、體育能力等。
篇9
關鍵詞:幼兒教師;幼兒心理;幼兒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5-135-01
幼兒教師,作為兒童早期教育的啟蒙者,其心理問題應當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而調查結果顯示,幼兒教師在偏執、強迫、孽待、人際關系等方面問題較為突出。如不及時調整與疏導,會對幼兒的身心健康造成影響。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不容小覷。
一、對幼兒教師心理健康標準的認識
1、能否以健康和不講康來區分幼兒教師的心理狀況。心理狀態通常不用健康與不健康來做出明確界定,而是具有層次性和一定的維度。發現存在心理問題的教師,只是心理的某一個或某幾個方面產生了問題,而其他方面還保持著健康;同時,未檢測出心理問題的幼兒教師也并非完全健康。因此,在看待幼兒教師的心理問題時,不能簡單的以“健康”與“不健康”進行界定。關鍵是及時發現幼兒教師存在的心理問題,有效地對其進行調節與疏導。
2、心理與行為不適應現象是否是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礙。社會當中的人,在與環境互動中都會表現出一定的不適應現象。一些不適應可能是情境性的,而另一些則是特制性的。對狀態性的問題需要及時干預,而對具有人格特質問題的幼兒教師應做好有效的干預,而不是簡單得定義為心理異常。
3、幼兒教師違反職業道德是否是心理不健康。職業道德是一定社會的道德原則和規范在職業行為和活動中的特殊表現,是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守的道德規范。幼兒教師心理健康是指向教師個體的,涉及教師認知、情緒、自我等方面。只有水平高下之分而無好壞的界定。當然,職業道德與心理健康也存在著一定的關系,心理健康是形成幼兒教師良好職業道德的前提,而良好職業道德也是幼兒教師個體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現。
二、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
1、幼教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對幼兒教師角色進行了重新的界定,同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兒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者,而要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課程的共同開發者?!皩W無止境”對幼兒教師來講,恐怕體會尤為深刻。從具有中專學歷的幼師生向大專、本科學歷邁進,這需要付出遠遠超過工作本身的精力。同時,幼兒教師還面臨著教學人數、活動場地、設備材料等方面的限制以及生活、家庭、子女等種種問題,使得幼兒教師背負著巨大的壓力。
2、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沖突。青年幼兒教師在剛步入工作崗位時,通常對自己的職業過于理想化,而在工作過程中,一旦與家長、同事等發生摩擦,就會產生失落感。對著年齡的增長,舞姿不再婀娜,嗓音不再甜美,裝扮的小兔不再可愛,孩子們對自己的喜歡程度也不如以前,由此產生悲哀感;骨干教師們面對年輕教師的脫穎而出,為了維護自己曾得到的榮譽而背上了不必要的思想包袱。
3、因工作而產生的困擾。幼兒教師因其職業特點,需要每天面對3~6歲的幼兒。因孩子年齡小,又倍受父母關注、疼愛,幼兒教師會感到巨大的社會責任。很多幼兒教師把幼兒發展問題的責任歸咎于自身,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而許多幼兒園還開設各類興趣班、周六班、加時班,讓幼兒教師身心俱疲。還有些幼兒園受到市場經濟環境的影響。讓幼兒教師感到工作不穩定,生活無法得到很好的保障。
4、不良人際關系的影響。幼兒教師以女性居多,她們情緒容易波動,從眾心理較強;非常關注領導和同事對自身的評價,還經常被一些小事所困擾。這些弱點在一個群體中集中體現,就會造成教師之間難以相處,而崗位競爭,使教師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復雜。同事之間關系變化的這種負面效應,無疑是產生幼兒教師心理壓力的另一重要因素。
三、改善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的方法
1、注重引導,變壓力為動力。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使教育的功能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幼兒教師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面對這些挑戰,幼兒教師如何才能積極應對呢?幼兒園要積極創設便于教師學習提高的機會,強化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并且要在重視業務素質的同時強調思想政治的學習。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使教師意識到,幼兒教育工作所承載著的社會意義,從而能自覺地提高幼兒教師的敬業精神和專業素養,并以自己職業的社會價值和專業獨特性而自豪。要讓教師在充分發揮奉獻精神的同時,使自我價值得以實現。
2、為幼兒教師的發展提供更多機會。幼兒園園長作為幼兒園的管理者,要明確“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把教師看成幼兒園未來發展的生命線,遵循“為教師發展服務”的管理思想,設法為每一位幼兒教師提供自我發展的機會,讓幼兒教師在不斷提升的過程中獲得成功與自信。園長要有博愛精神,心系每位教職工,與每位教師坦誠相待,平等交流。面對不同的個體,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多一點支持鼓勵,少一些批評指責;多一點表率示范,少一些空洞說教,使教師的閃光支持得到充分肯定。
篇10
一、重視幼兒的心理衛生
人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互相制約的,根據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人的許多心身疾患都是與心理刺激引起的情緒、行為有關,如長時間處于不正常的心理狀態中,會使人發生疾病,甚至誘發精神疾病。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發展,同時也產生了一系列影響心理健康的社會環境因素。生活節奏緊張,獨門獨戶的小家庭增多,社會行為不良、獨生子女家庭教育不當等問題,都威脅著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狀況不僅關系到他們目前的成長,而且還會對他們將來的一生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處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更應重視幼兒心理衛生保健,以提高他們對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
二、健康心理的涵義及不健康心理的危害
健康心理的涵義,根據有關資料可以把它歸納為:第一, 有正常的智力活動。第二,樂于同人交往,能適應學校和家庭的生活。第三, 性格開朗活潑,情緒飽滿愉快。第四, 正確評價自己。第五, 具有正常的行為方式,等幾個方面。
其中智力正常是最基本的心理條件。良好的積極情緒狀態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各種心理因素對個體機能的影響常常是通過情緒因素而發生作用的?;顫婇_朗的性格和樂于交往都是健康心理的一個重要方面,性格過于內向的幼兒表現為膽小、孤獨、抑郁、不敢交往,一些在家中處于“中心”地位受到過多保護、溺愛的幼兒往往任性、情緒不安,不會和同伴相處,這些幼兒在集體中往往自信心不強,退縮,有和同伴們交往的愿望,因無交往的經驗和技能,經常得到的是交往受挫的體驗,他們感到自己未被老師同伴所重視,由此產生自卑、嫉妒、懷疑、報復等心理,以不恰當的行為來引起人們的注意。
對于新入園的幼兒來講,他們的智力情緒都表現正常,但入園后有個別幼兒會做出一些讓老師很懊惱的事,如天天故意尿褲,執拗不開口,反應遲鈍,不愿參加集體活動,常暗中扭打同伴。像這類社會退縮問題,只是幼兒發展過程中的障礙或行為上的偏異,雖不一定是疾病,但阻礙幼兒正常的心理發育,影響他們的生活和學習,有環境變化時就容易產生不適應,當遇到挫折時,易產生焦慮、灰心喪氣、不敢面對挑戰,而且往往還會埋下成人后患嚴重心理障礙和不適應社會大環境的不良種子。
三、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因素
除遺傳因素外,幼兒的生活環境、教養方式對幼兒心理發展有決定作用。其中有家庭的因素,有幼兒園的因素,也有社會的因素。
(一)家庭因素。家庭是幼兒生活中第一個接觸到的環境。家庭結構簡單,天天面對的是一家三口,孩子缺少同伴交流玩耍,和他們相伴的大多是玩具、電視、電腦等。幼兒生活空間的狹小,造成很多孩子不善于與人交往,膽小,獨立性差。再加之一些外因,如父母離異,家長心理不夠健康,行為表現粗魯,綜合素質差,忽視和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使孩子的內心產生嚴重的焦慮與矛盾。多疑、孤僻、冷漠、心神不定或神經質,甚至導致心理變態及行為,這主要是因為破裂的家庭結構給孩子帶來了過分緊張的生活氣氛和感情沖突,家庭缺乏溫暖和關懷,長此以往,致使他們失去了生活目標,于是在思想觀念、情感、行為、性格等方面出現動蕩,易于向不良的方向發展。在以后與社會環境的接觸當中,就開始以長期在家庭氣氛中熏陶出來的心理模式、性格特征、習慣行為來判斷自己對家庭以外的世界的適合或不適合。
(二)幼兒園因素。幼兒園是幼兒第一次較正規地步入的集體生活環境。對培養幼兒社會適應能力起決定性作用。幼兒從小家庭進入集體環境,會有許多不適應。很多孩子表現出種種心理和行為的偏差:如生活上吃、睡、穿脫衣鞋等自理能力差;因情緒上的依戀,又不熟悉老師、同伴、環境,產生不安全感;人際關系上的不協調,不象在家中可任意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獨生子女沒有和同伴合作、分享、等待、輪流著玩的經驗,特別是小班的孩子正處在心理成長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可塑性大,由于他們的心理極不成熟,自我調節控制水平很低,自我意識還處在萌芽狀態,極易因環境等不良因素的影響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因此對小班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就顯得特別重要。它不僅為中、大班的學習生活作好準備,更重要的是為他們一生的發展、成長打好健康心理的基礎。
(三)社會因素。隨著社會競爭力增強,社會對幼兒的期望越來越高,這也影響到家長和幼兒園對幼兒的要求提高。幼兒園中不考慮幼兒的個體差異,統一要求,實際也是對幼兒期望過高的一種反映。所有成人的過高期望使幼兒身心負擔過重,造成心理壓力,反而對學習失去信心和興趣。這些社會行為和個人發展均有害無益。想想真令人堪憂。
四、教育態度與方式
(一)家庭因素。從發展的觀點看,對幼兒的教育應該是成人以自覺的、持續不斷的努力去開發幼兒的一切潛在的能力、即父母有責任和義務向幼兒提供一切條件包括環境、人際交往等,關心他們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
因此說,作為新時代的家長,要認識到幼兒不僅是家庭的核心,也是祖國的希望,每一位家長都有責任關注幼兒的身心健康,努力為幼兒創設體貼、關心、愛護、尊重的良好氛圍,在生活和工作中處處以身作則,凡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作為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作風民主、和藹可親,這對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將產生極為有利的深刻影響。
(二)幼兒園因素。幼兒園作為教育機構,要認識到保持幼兒心理健康的長遠意義,因此要樹立正確的教育目標,并把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個重要內容。教師的教育方式、教師的人格、教師對幼兒的態度等等,都能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幼兒園的孩子對老師有著很強的依賴性,教師的人格特征在教師與幼兒的師生關系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如果脾氣暴躁、情緒反復無常、偏愛或沒有同情心和愛心,就會給幼兒的情緒帶來負面的影響。幼兒園的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一些不當的行為,也容易使幼兒心理健康受到影響。
例如:當孩子犯了錯就警告、訓斥、甚至體罰,容易使膽怯的孩子睡眠不安、夜驚甚至不愿上幼兒園??傊?,教師要注意滿足每個幼兒的心理需要,也要重視滿足每個幼兒的情感需要,特別對性格內向、膽小、活動能力和交往能力較差的乖孩子更不能忽視。
因此,對于不同性格的孩子應有不同的教育方法,所謂因人施教,教師首先必須了解每個孩子的生理心理特點,才能“對癥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