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工藝的傳承范文

時間:2023-11-27 17:32: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剪紙工藝的傳承,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剪紙工藝的傳承

篇1

關鍵詞:手工制作課;現狀分析;意義;實踐研究

手是思維的鏡子,是意識的培育者,是智慧的創造者。學生在手工制作的探索中,培養了動手能力,提升了審美素養。手工制作課程――絲帶繡制作與實踐過程中蘊含了從觀察到思維,從認識到操作,從想象到創作等多種教育契機,讓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得以有效傳承。

一、高職學生手工課之現狀與分析

自學院針對全院女生開設《手工制作課》以來,我們看到了很多女生“從沒拿過針,針線活零基礎”到“穿針引線,游刃有余”的蛻變。本課題通過《手工制作課》的研究,讓我院學生從動手能力出發,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去“發現美----鑒賞美----創造美”,實現對我院學生審美素養的培養,讓更多的高職院校女生掌握一門生活技能,更是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

二、手工制作課程開設的意義

我院立足校園,開設了以絲帶繡繡制與民族音樂賞析相結合為主要教學內容的手工制作課程。絲帶繡將蘇繡、粵繡、蜀繡、湘繡四大名繡的針法、技巧簡單化,在傳承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同時,不斷擴大刺繡地應用范圍,將繡制地美融入生活的各個方面,較好的實現了對學生審美和人文素質的提升。

(一)高職學生手工制作課開設的必要性

通過手工制作的學習,教學生學會手工操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陶冶情操;幫助學生在興趣中學習,學習中快樂,快樂中自信,自信中進取;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全面提高學生審美素養;進一步開發和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造能力;通過這項活動,讓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等各方面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時也讓學生學會絲帶材料再利用,提高學生的美化生活的能力;欣賞優秀的手工制作作品,從中體會到手工制作與民族文化、生活的密切聯系,使學生繼承民族文化,熱愛生活。

(二)增進音樂修養,培養審美素養

老師在教授刺繡的同時通過民族音樂的欣賞,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情趣和愛好,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陶冶學生的音樂情操。通過對傳統樂曲的聆聽與賞析,學生在了解傳統文化,認識傳統文化的過程中,也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美,在音樂中受到熏陶,增進了學生的音樂修養,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

(三)增加學生對傳統刺繡的了解,提升基本生活技能

絲帶繡作品雖然從原材料、繡制效果等方面與傳統刺繡有了一些不同,但其所使用的針法和技巧都是從傳統刺繡中改良而來的,這也為90后的學生獨立完成一幅刺繡作品奠定了基礎。讓90后的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通過老師傳授的簡單針法和技巧,完成一幅有主題、有意境的作品,并將所學能夠直接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提高了他們的基本生活技能。

(四)培養學生的思想品質,樹立堅定信念

通過對刺繡和音樂的學習,能讓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有更深的了解,讓學生感受祖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對祖國的熱愛。同時,還能夠在學生解決繡制難題、完成繡制任務等教學驅動中,幫助他們樹立堅定信念,努力發揮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勇于追求、持之以恒以及團結互助的團隊合作精神。

三、手工制作課程實踐中應強化的問題

一是加強專任教師業務能力培養。加強在職教師繼續教育,重視師德教育不斷提高手工教師的素質;促進教師交流教學心得和經驗,取長補短,效律利用教學資源。

二是欣賞范作、激發創作靈感,杜絕“依葫蘆畫瓢”。質量高、數量多的范作欣賞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當學生看到精美的完成品,才會興趣大增、躍躍欲試。范作的樣式創新越多,越能夠啟發學生的想象,更有信心完成有自己個性的作品。

三是注意加強現場教學,指導老師要認真搞好教學設計,提前制作好手工作品。通過操作示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并通過自身努力形成技能技巧。同時要注意改進教學方法,注重調控課堂,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四是在手工制作活動中,老師要注意學生良好的操作習慣的培養。并與掌握知識、技能有機地結合起來。努力做到實踐性、教育性相統一。同時加強紀律、安全教育,初步培養學生的作品質量意識。

通過實踐,手工制作課作為我院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載體多形式的傳遞著、溝通著師生之間的情感和思想。在手工制作課中滲透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使我院學生不僅具有專而精的動手能力,而且擁有豐富的文化底蘊、人文精神以及關心社會、關心人類的態度,培養了誠實守信,努力創新的精神,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讓民族傳統文化更加有效的傳承!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地方民間工藝美術 中職學校 傳承

地方民間工藝美術經過多年的歷史沿革,體現了中國民眾代代流傳的審美思想和生活習慣。隨著經濟發展及文明的進步,人們已經越來越意識到對民間工藝美術進行保護傳承的重要性,許多學校也都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參加到民間工藝美術傳承的隊列中。但是在資源整合、師資培養、課程體系等方面缺乏系統的研究,民間工藝美術的傳承仍存在很多難題。

一、地方民間工藝美術在中職學校傳承的現實意義

1.滿足人才需求,促進經濟發展

據相關部門統計,溫嶺市草編帽工藝企業等一些民間工藝企業已發展到585家,規模企業46家,全市相關行業從業人員達30000余人,但仍存在大量人才缺口。企業普遍存在招工難的問題,技術人員的短缺更為嚴重。近年來,相關企業都在不斷創新,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急需對口的專業畢業生來緩解其人才緊缺的現狀。這都需要盡快培養出一大批具有高素質的民間工藝美術設計人員和制作人員。而中職學生就是地方企業發展建設的未來主力軍,所以有必要促進地方民間工藝美術在中職學校的傳承,滿足人才需求和溫嶺的經濟發展,以此來保障地方民間工藝美術行業的持續發展。

2.拓寬傳承渠道,發揚民間工藝美術

溫嶺有許多民間工藝美術(如:藍印花布、海洋剪紙、紙扎、龍燈、木雕、貝殼畫、草編等)都是民眾千百年來的智慧結晶。溫嶺民間工藝美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種類繁多,是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內容,是民族文化的寶貴財富。

然而,隨著溫嶺經濟的發展,民眾的生活文化發生著前所未有的改變,許多民間工藝美術的生存空間遭到破壞,于是各種工藝美術正面臨著消失、遺忘的困境。同時,幾乎所有的年輕人都不愿傳承民間工藝美術,而老一輩的傳承者都已年逾花甲或離開人世。在這些眾多的民間藝術中,只有海洋剪紙等少數得到了較好的傳承和保護,其他很多項目都因無人傳承而瀕臨消失。溫嶺民間工藝美術的生存狀況堪憂,正如著名作家馮驥才所言:“民間文化的傳承人每分鐘都在逝去,民間文化每一分鐘都在消亡”。

所以,將地方民間工藝美術的傳承引入中職學校,向學生展現溫嶺本土藝術,不僅能讓學生了解各種各樣的溫嶺地方民間工藝美術,還能讓學生在學習創作中不斷創新,讓地方民間工藝美術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揚。

二、地方民間工藝美術在中職學校傳承的現狀

1.沒有合理的定位

在民間工藝美術進校園熱潮的推動下,各個中職學校都展示出了極大的熱情。但是由于缺乏經驗等因素,沒有對課程目標定位、教學模式定位等進行充分的研究,更沒有結合專業特色及學生學習特點和學習規律去實施傳承。在傳承過程中沒有進行合理的定位,導致傳承目標不明確,效率低下,因而也就不能有計劃地實施傳承,達不到有效傳承發揚民間工藝美術和為相關企業輸送人才的最終目標。

2.缺乏資源整合,課程體系不完善

據了解,許多中職學校傳承民間工藝美術項目的并沒有統一的教材或開發自己的校本課程,課程體系極不完善,或者只是開發了極個別項目的校本課程,而且質量不高。這就極大地限制了民間工藝美術傳承的全面性。

3.師資隊伍建設不完備

地方民間工藝美術要在中職學校進行有效傳承,就必須要有一支強有力的師資隊伍。然而,受到民間藝人逐漸消失、師資緊缺等現實的制約,師資不能得到及時培訓,導致師資隊伍薄弱。沒有好的師資,自然也就無法使民間工藝美術得到有效的傳承。

4.課堂模式陳舊,傳承方式單一

由于受到人力物力等因素的限制,各學校多以課堂教學為主要傳承方式,形式單一枯燥,缺乏趣味性。這與中職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導致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傳承效果不高。

三、地方民間工藝美術在中職傳承的建議

1.明確課堂教學定位,有目標有計劃地傳承

課堂教學是民間工藝美術傳承的主要途徑,也是實現民間工藝美術傳承的主陣地。為了有效開展地方民間工藝美術的傳承,讓課堂成為高效的課堂,就要做到明確傳承定位。有了明確的定位,有利于為傳承教學指明方向;明確教師實施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教師合理地制定傳承目標和傳承計劃,并能以此為核心,逐步展開傳承工作;有了明確的定位,有利于為學生學習提供指路燈,全面提升學生素質,不斷提高學生學習質量。

明確課堂教學的定位,要做到根據社會需求和結合中職學生實際,尋找合適的課程目標定位、強調教學的重點,合理搭配教學模式。以此為基礎,教師才能帶領學生向著一個又一個的目標前進。使學生一步一個腳印地習得知識能力和技能以及社會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傳承效率。

2.整合資源,開發校本課程

溫嶺的地方民間工藝美術資源基本都零散地分布在民間各個角落,沒有一個系統的歸納整合。而地方民間工藝美術在中職的傳承必須要依托一定的教學資源才能有效開展,所以教師要積極搜集資料,根據中職學生的學情全面開展校本課程的開發,完善課程體系,為學生提供民間工藝美術傳承所需的理論知識和技能知識。

地方民間工藝美術資源豐富多元,但并不是所有的資源都能用于課堂教學,需要根據本校的特點靈活運用,對其進行篩選、編寫。篩選課程資源要遵循適應傳承目標定位、尊重學生的個性、興趣差異、適合本校工藝美術專業建設的實際的原則,通過刪減或添加,合理編排。從而更好地適應學校及學生的具體情況,充分滿足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發揮學生在民間工藝美術傳承中的主體地位和主觀能動性。

3.“請進來走出去”,增強師資力量

為了改變師資薄弱的現象,“請進來,走出去”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通過引進、外聘、培養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打造一支有內涵、有干勁、有鉆研精神的民間工藝美術教師團隊。

“請進來”,是指通過將民間藝人請到學校來,對教師進行民間工藝美術的培訓和現場指導?!白叱鋈ァ保侵父鶕耖g工藝美術的專業建設和發展的需要,通過開拓校外學習的途徑,努力探索各種渠道,有計劃地開展專業教師學習培訓,有針對性地提高教師民間工藝美術的理論水平和工藝制作技能。我們可以采用各種方法去尋找隱藏在身邊的老藝人,如筆者學校的藍印花布項目,就是通過網絡搜索,找到各地的專家、藝人和企業,而后拜師學藝,為藍印花布的師資培養拓寬了道路。

4.豐富傳承方式,激發學生興趣

基于中職學生學習方式的多元化發展趨勢,民間工藝美術的傳承不僅要在課堂教學形式上下足工夫,更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學生走出課堂到社會上、生活中獲取知識。這樣既可以體現藝術源于生活的規律,又避免了學生知識面局限的現象,幫助學生擺脫課堂的束縛,從而提高學生知識的自我建構能力和技能操作的能力,以民間工藝美術的傳承來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1)教學做合一,理實結合。地方民間工藝美術的傳承必須堅持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教學原則。因為地方民間工藝美術教學培養的是有實踐動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這樣才能同時完成學生的理論知識的建構和技能知識的建構。而且,傳承地方民間工藝美術,不僅要采用一貫運用的‘教學做’合一的培養模式,更要想方設法靈活運用一些先進的教學手段如: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法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民間工藝美術傳承中來。

(2)巧用師徒制,傳統現代相融合。在古代,民間工藝美術的傳承,一般采取師徒制形式,我們可以巧妙地將師徒制運用到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比如到企業聘請民間工藝美術大師,成立民間工藝美術大師工作室或技師工作室,將師傅帶徒弟的模式融入到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校陳根土帽飾工作室就在草編工藝傳承中起到了不可小覷的作用。

(3)追蹤尋源,將課堂搬到教室以外。學??梢詭ьI學生參觀相關的民俗節日慶典、博物館、展覽,以拓寬學生視野。也可以不定期帶領學生到當地民間工藝美術的發源地去參觀考察,追蹤尋源,深入了解當地的民風民情,感受地方特色民族文化的熏陶,欣賞優秀的民間工藝美術作品,激發創造靈感。

(4)舉辦民俗活動,營造學習氛圍。在民間工藝美術逐漸淡出人們視線的今天,通過民俗節等活動,在學校里營造學習民間工藝美術的氛圍,能夠強烈激發中職學生對于民間工藝美術的熱愛之情。例如:端午節的荷包制作比賽,小人節(溫嶺石塘鎮的本土兒童節,家長常以面泥紙扎等為材料,制作彩亭彩轎,為兒童祈禱。)面塑紙扎展示,或藍印花布服飾展等等。所以在校內舉辦一些民俗活動,不失為營造濃厚學習氛圍的好方法。

總而言之,地方民間工藝美術在中職學校傳承需要從各個方面加以改善,才能得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歐新黔.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保護與發展[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王海霞.民間工藝美術[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6.

[3]劉暢.芻議職業教育與傳承民間手工藝[J].職教通訊. 2013(17).

[4]李朝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狀、問題與對策――以河南民間工藝美術為例[J].文藝理論與批評.2012(4).

篇3

在親朋結婚之際,撕一個喜字或一對鴛鴦送上,既增加了新婚喜慶的氣氛,又是對新人的一種美好的祝福,也是對那種庸俗贈送禮金的沖擊和鞭撻。在新春佳節,撕上幾個吉祥的圖案,貼在窗上、墻上,既增加了節日的氛圍,又給您的生活、節日增添了無窮的樂趣。撕紙這種簡單易行的藝術表現手法,現已廣為業余愛好者掌握,一些專業的撕紙工作者幾經努力,雖不能問鼎大獎,卻也有所成功之作。

以撕紙為內容的專門展覽在一些地方已定期舉辦。撕紙工藝在各藝術展覽中已成為固定項目,占有一席之地,一些作品被國人收藏,更有一些珍品已到國外展出,它的藝術功力已被人們共識。撕紙藝術,之所以被認為是一種藝術,它和其它藝術門類一樣,既不是政治的附屬物,不是經濟的副產品,也不是茶余飯后的消遣,更不是歌舞升平的點綴。撕紙藝術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和精神文明的重要標志之一。撕紙藝術的出現和發展,是人類社會的必然。

人們在歷史的長河中經歷了各種藝術的出現。他們希望文化生活的內容不再是一次又一次地復述過去的經歷,而是一次又一次追新的感覺、新的體驗。撕紙工藝想方設法是人們所追求的一種新的感覺、新的體驗。一件成功的撕紙作品無論從任何角度看,它都是美的。這種美升華了語言,謳歌了人生,具有秀外慧中的感覺。

撕紙這種美別樹一幟,超凡脫俗,躋身于文藝百花園中。這種美是視覺的、觸覺的,這種美是一種精神、一種氣質、一種刺激,同時是一種力量,為美而活是本質,為活而美是修飾。這是廣大專業、業余撕紙工作者的心愿和座右銘。

撕紙工藝與剪紙藝術相比較,它們的相同之處是紙藝的平面造型,它們的不同之處在于一個用手撕,一個用刀剪,顯然前者因無需隨身攜帶刀剪而方便得多,比如在不準攜剪刀剪的飛機上,在顛簸的長途汽車里。撕紙工藝因被撕的紙邊緣的不整齊,又更能體現動物皮毛之類的特點,因而更趨鮮活、生動。撕紙這種美是情趣的迸發,是藝術的開拓,是審美的追求。撕紙工藝的功能難以用文字和語言形容。

目前,撕紙工藝已初具規模,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群體,形成了一種文化現象,它的存在能鼓舞人民群眾的勞動熱情和革命斗志,培養人民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品質,豐富人民的文化生活。在繁榮群眾文化生活中起到了積極向上的作用,具有較強的生命力。

篇4

2003年10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2005年3月國務院頒布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申報評定暫行辦法》,使得“非遺”申報等活動如火如荼展開。 2011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正式實施?!笆濉币巹澲刑岢鲆訌娢幕z產保護,振興傳統工藝,將“非遺”保護與傳統工藝[2]的振興首次結合,傳統工藝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6年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其中所提到的“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既對提升我國工業產品的質量有指導意義,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也直接關系到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命運。

一、根基――工匠精神是非遺之傳統

中國歷來崇尚工匠精神,匠是中國傳統的字眼,《說文解字》中云:“匠,木工也”,而后具有專門技術的人都被稱之為“匠”,工匠則是指有特殊技藝的人,是中國老百姓日常生活不可離的木匠、銅匠、鐵匠、石匠、篾匠等職業,明朝皇帝朱元璋親自起草的《工匠頂替》昭告中就對工匠的安排和使用進行了規范。工匠精神實際上就是中國古代工匠“切磋琢磨”精神,德藝兼修、本真、匠心,一直都是傳統工匠的思想核心。

工匠精神存在于“非遺”的每一個項目中。中國“非遺”申報與梳理事業如火如荼,目前,已建立起國家、省、市、縣四級“非遺”名錄,總數超過一萬項的非遺名錄,其中 38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項目, 1372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 11042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國家級代表傳承人 1986名。各級“非遺”代表項目涵蓋了大多數的民間工藝,絢麗多彩的民間工藝,既是工匠們謀生的手段,又是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胺沁z”名錄中無論曲藝戲劇,還是工藝美術項目,其之維系傳承,都歸功于工匠精神的堅守。

“非遺”背景下,民間的畫工、繡工、舞者等大工匠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甘于寂寞、默默奉獻的民間手工藝人,秉承工匠精神的傳統,自覺而嚴格地恪守傳統文化的規范、程式,秉承精益求精的精神,以近乎完美的標準來對待自己的文化對象,成為技藝高超者,成為某一地區特有文化的代表傳承人。如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的大工匠王世猛,就是閩南民居營造技藝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另外一位閩南著名的大木匠師葉本營則成立公司,將傳統的建筑技藝與電腦技術相結合。

“非遺”傳承人的工匠堅守使“非遺”項目得以薪火相傳。如《百鳥朝鳳》中的嗩吶藝人焦三爺,用自己的一生捍衛自己的嗩吶事業,面對外物的沖擊和身體的病痛,堅持而不放棄,完美呈現了工匠精神。又如刺繡,一針一線,都是匠人手繡而成,把繡品當作藝術品而非商品來研究與提升。山東高密撲灰年畫、高密剪紙、膠東紙扎、撲灰年畫均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的代表項目,雖然藝術形式各異,但體現的民俗精神和藝術之美是一致的,工匠對藝術至臻的追求也是相同的。高密市河南村范祚信是國家遴選認定的國家級“非遺”代表項目剪紙藝術的傳承人,出生于 1944年的范祚信,老少四代剪紙,母親劉氏是剪紙顧問,妻子劉財花,孫女亦是剪紙能手。范祚信自 7歲學習剪紙伊始,剪刀就未曾離手,如今雙手布滿老繭。在被遴選為“非遺”傳承人之前,他就是一個普通的剪紙工匠,夫妻趕集賣剪紙,補貼家用; 80年代,參加縣文化館,成為專業剪紙能手,如今變成了剪紙傳承人,自創剪紙紋樣,傳承剪紙手藝,這么多年持之以恒的堅持,依靠的就是他幾十年如一日的對剪紙的愛好,剪紙已成為他生命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紙扎是傳統喪葬儀式的祭祀明器,在山東濰坊和高密非常流行。筆者曾經采訪過山東濰坊諸城市桃林鄉瓦屋村一戶已傳承了四代的紙扎藝人,他們既不是非遺傳承人,也不是出名的大工匠,紙扎只是他們世代相傳下來的農閑時的副業。雖然如此,與機械化構圖和打印圖、流水線的喪葬明器制作不同,他們還是堅持一切手工,用自家莊稼的桅桿和玉米秸稈做架,手工裁剪彩紙,裱糊制作而成。因為純手工制作,并且追求精致的外觀,夫妻二人至少需要兩天的時間才能完成一件成品,雖然沒有系統學習過構圖和色彩搭配,他們卻可以持續地從客人的口中收集意見,并努力加以改進。對他們而言,紙扎不再僅僅是生產可供買賣的產品,更是承載了情感與文化的藝術作品,這是最質樸的工匠精神的體現。

可以說,目前“非遺”代表項目中的每一位民間藝人,對工匠精神的堅守是此類項目能夠保存至今,成為“非遺”代表項目的必要條件。

二、重塑工匠精神――“非遺”保護之核心

與“非遺”如火如荼申報的局面相比,如何開展“非遺”保護成為一個難題,從過去重申報輕保護,而后重保護輕傳承,到如今走入博物館化保護的死胡同,即便是致力于生產性保護的“非遺”項目,也是問題重重。政府與學者多次提及“非遺”保護,關注的是非遺項目本身之藝術形式、內容,保護措施也多是經濟上的補貼和政策支持,卻忽略了“非遺”代表項目共有的留存之根基―工匠精神。未來,重塑工匠精神將成為“非遺”保護的核心所在。

“非遺”生產性保護是近幾年非遺保護的新舉措,針對的是技藝類文化遺產?!胺沁z”有多種分類方式, UNESCO《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分為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表演藝術、社會實踐、儀式和節慶活動、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傳統手工藝等五大類。[3]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中則細分為十大類別: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和民俗。 2015年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報告中羅列了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中,傳統技藝 241項,傳統美術 122項,約占 1372項的三分之一,省級代表性項目的比例與此同。針對“非遺”類別不同,其保護亦有搶救性保護、生產性保護、整體性保護三種方式。搶救性保護以記錄保存為主,整體性保護則是與文化生態環境為整體的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保護,生產性保護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方式,“是指在具有生產性質的實踐過程中,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真實性、整體性和傳承性為核心,以有效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為前提,借助生產、流通、銷售等手段,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其資源轉化為文化產品的保護方式。 ‘生產性’是這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共有屬性,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文化內涵和技藝價值要靠人的手工創造來體現,只有在生產實踐中,其傳統工藝流程、核心技藝等才能實現保護、傳承和弘揚”[4]。王文章主張要根據不同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性質和類型而采用不同的保護方式:“有一些屬于傳統手工技藝類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比如說年畫、剪紙,就要按照積極保護的原則,進行生產性的保護,要把它作為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加以延續,通過這種項目的傳承、生產和開發,使它產生經濟效益,維持這些傳承人的生活和再傳承的經濟基礎,調動其積極性,而對一些民間信仰的項目及其他瀕危的傳統音樂和傳統表演藝術,目前要把搶救放在第一位。 ”[5]

生產性保護既能傳承技藝,又能夠賣出產品。為此,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委托社會科學院就在 2010年和 2011年對非物質遺產的生產性保護開展專項調研, 2010年11月,非物質文化遺產司下發了《文化部辦公廳關于開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建設的通知》,并起草了《文化部關于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的指導意見》[6]。截止到2016年,文化部已命名了兩批共一百個國家級“非遺”生產性示范基地[7]。生產性保護和示范基地取得了一些成效,如陜西鳳翔縣城關鎮六營村的鳳翔彩繪泥塑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陜西西秦刺繡采用全國展銷等模式展開銷售[8]。

誠然,生產性保護應該成為“非遺”傳統技藝的生存保障。經濟背景下,傳統手工藝的經濟困境導致藝人溫飽不足以自保,利益驅使下不得不轉行,所以滿足工匠的溫飽需求,或者說初始階段保障“非遺”商品獲取市場認可,是其生存傳承的基礎保障。但目前來看,“非遺”生產性保護的實際生產中存在著過度商業化開發。在追求“短平快”和“賺快錢”社會風尚下,打著“非遺”名號的“非遺”手工品熱賣,隨之而來的價格上漲,實際上多是大批量制作和流水線上的機械生產的產品,直接影響到了“非遺產品 ”的品質,過去輝煌而今天品質日益粗劣的中國陶瓷,雖然產量大,但是收益低,國際知名度和認可度不高,就是一個顯著的例子。

“非遺”之所以得到傳承,一在工藝,二在精神。以所列的山東高密地區為例,國家級“非遺”項目聶家莊泥塑的材料成本不高,但生產周期較長,從選泥、形塑到上色要一年時間,撲灰年畫、剪紙亦是如此,材料便宜而手藝非朝夕之功。國家傳承人的原創作品是創作者藝術經驗、智慧的體現,過度商業化和機械生產則降低了“非遺”產品的藝術質量和口碑。高密剪紙傳承人范祚信耗時三年設計的原創剪紙作品《水滸 108將》紋樣,每年僅可手工制作五套,而電腦印花和模切機的復制品則可大批量出現。這種大批量的機械產品沖擊了民間工藝的手工價值,打擊了手工藝人的生產積極性,甚而影響到了非遺的傳承,山東高密地區撲灰年畫目前只有三家傳承世家,剪紙亦只有八人左右,聶家莊泥塑情況較好,約有四五十戶。另有原因則是某些非遺傳承人在市場和經濟的誘惑下,沒有堅守工匠精神,脫離生產制作一線,成為生意人;年輕一代選擇機械加工的快速學習,未能領會非遺之真諦。

同一地區“非遺”生產性保護境況較好的聶家莊泥塑,可給予我們更多的啟發。起源于明朝萬歷年間興盛于清康熙年間的高密聶家莊泥塑,本是兒童玩具,原只有泥塑老三樣:叫虎、雞、搖猴?,F在卻成為高密地區旅游送禮之佳品,品種多樣。此地泥塑價格雖然比一般工藝品價格高昂,但民眾卻對此尤其喜愛,歸其原因,在于泥塑作品的精致獨特,這離不開泥塑藝人們對自己產品的完美追求。聶希蔚是高密聶家莊泥塑的國家傳承人,其自小學習泥塑, 80年代接受過專門雕塑的學習,成為具有高超泥塑技藝的專業藝人。聶希蔚的精益求精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他改變世人對泥塑的印象,泥塑不僅僅只是兒童的玩具,兒童玩具數量重要,而聶希蔚更重視泥塑的質量和品質,對他而言,每一件泥塑都是所謂的細活。二是注重創新,他注重泥塑題材、工藝和材料的創新。即便到了晚年,成為國家傳承人的聶希蔚,也不貪圖經濟利益大肆制作泥塑,致力于開發創作新泥塑品種,對其進行色彩、工藝的提升,為泥塑的發展貢獻力量。對他而言,追求產品的創新與藝術高度的過程,其實是一個自我愉悅和滿足的過程,是一種精神層次的追求。

“非遺”的創新亦離不開工匠精神。工匠精神除了精益求精之外,應還有一層更深的含義,即競爭與創新。中國傳統手工技藝的精進離不開行業內的競爭,而競爭促使了技藝的創新。如今,根據“非遺”傳承人制度,某一人員被認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其他人員很難再次被認定,如此一來,傳承人仿佛被打上了手藝所有者的印記,易引發壟斷。壟斷亦不利于其傳承與創新。只有隨時有競爭、創新意識的手藝,才是未來更有希望的,“非遺”保護應百家爭鳴,保持競爭。

可見,即便是“非遺”生產性保護政策之下,工匠精神的堅守亦尤為重要。故“非遺”保護和創新,需重塑工匠精神,這關系到“非遺”的傳承和命運。

結語

“非遺”項目之所以能夠流傳千百年,根基在于工匠精神的堅守,非遺能夠留存至今,傳承人的工匠精神功不可沒,而非遺的保護和命運走向,最終亦取決于工匠精神的重塑,工匠精神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和保護的必然條件,由此來看,未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另外一條途徑,除了將其博物館、市場化、經濟化之外,可通過弘揚工匠精神的方式,使其更好地保存并發揚光大,保持其長久的生命力和優良的品質。

注釋:

[1]中國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

[2]王晨陽(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副司長)指出,傳統工藝是指具有歷史傳承、與民眾生活聯系緊密,富有民族或地域特色的手工技藝機器采用天然原材料制作的產品。[3][7]宋俊華主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報告 2015[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9,11.

[4]趙辰昕主編.唱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訪談錄[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12: 79.

[5]王文章.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3:413.

篇5

紙好也怕巷子深

說起與宣紙的緣分,端坐的胡文軍露出一臉笑容,從涇縣丁家橋的鎮長、書記,到宣紙行業部門的負責人,再到中國宣紙集團公司的董事長,雖在安徽涇縣宣紙之鄉長大,但胡文軍是在步入工作之后才與宣紙“親密接觸”的,但他說,這不晚。或許只要相遇便是一個美麗的故事,沉淀了豐厚歷史文化的宣紙因此翻開了“新篇章”。

中華手工:最近宣紙火了一把,起因是陳年老宣紙拍出百萬天價引起的軒然大波,您怎么看?

胡文軍:這或許是“紙輕價重”最形象的表達,我覺得是好事,讓大家又重新關注宣紙,了解這個行業,對宣紙文化也是一種宣傳。

中華手工:目前中國宣紙集團公司的現狀怎樣?

胡文軍:我們現在有1300多名工人,公司注冊和持有10多個商標,核心品牌“紅星”宣紙每年產量660噸左右,占了全國宣紙總產量的90%。對于老字號來說,這不是一個小數目。

中華手工:在涇縣,宣紙廠家也不少,你們是怎樣做到的呢?

胡文軍:多渠道、多層次進行品牌宣傳吧,在經營方面,我認為區域總銷售模式起到了關鍵作用。我們會根據地域文化特點,把總區域選在北京、安徽等大省市;廣西、內蒙古等9個較偏遠的地區則劃為直銷區域;歷史悠久、知名度高的5家文房四寶老字號企業被我們定為一級直供店。我們允許讓總自己選擇各自區域的二級,根據一年生產的宣紙產量劃分銷售量。

中華手工:這樣的好處在哪里?

胡文軍:可以整合國內的銷售渠道啊,總會把銷售指標分配到二級,但需要報我們集團審核。通過這樣的層級經銷,能最大程度的確保所有喜愛宣紙的書畫家都能買到紅星宣紙。我們的年銷售收入也從2009年的8000多萬元上升到現在的2億元,打破了十多年來產值一直徘徊不前的局面。

中華手工:那為什么不自己賣,把錢送給商賺呢?

胡文軍:酒香也怕巷子深啊!按照經濟規律,市場總有起起落落,不建設一支隊伍,若市場出現波動的時候就沒人幫你賣,另一方面我們也少去了人員和鋪貨成本,讓經銷商也承擔起品牌和技藝宣傳的責任。

中華手工:途中應該會遇到不少困難吧?

胡文軍:因為宣紙的原料檀皮和燎草有限,如果片面追求產量,原料供應不上必然引起宣紙質量滑坡,造成市場的不穩定。過去大家喜歡打價格戰,使宣紙的銷售價格嚴重偏低,甚至低于出廠價。因此現在我們每年會公布商的零售指導價,這在網站上是可以查到的。

中華手工:你們是怎樣解決原材料受限的問題呢?

胡文軍:去年,我們開工建設了年產70萬斤的燎草基地,相當于集團目前一年近1/5的使用量;投資4000萬元建萬畝青檀林基地。到2015年,基本能實現宣紙產量與原料供應的平衡,那時估計全國正宗宣紙年需求量約是1200~1500噸。用5~8年的時間生產出過去60年所積累的一半產量,其實難度挺大的。

中華手工:這個過程應該得到國家不少的支持吧?

胡文軍:是啊,我們一直從當地政府、社會媒體吸收方方面面的資源來投資原材料基地。國家還規定只有出自安徽涇縣的紙才叫宣紙,對我們現在和今后的生產起到積極作用。有問題不可怕,但一定要把問題和解決方案傳遞出去,很多問題便能引刃而解。我可以說是最幸福的董事長了。

中華手工:那你們自己做了哪些努力呢?

胡文軍:記得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一幅濃縮了五千年中華文明的歷史長卷嗎?那就是從宣紙得來的靈感,很多人并不知道幕后的故事。那時我們正在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于是把宣傳片推薦給張藝謀,他受到啟發,在開幕式上還專門播放了30秒展示宣紙制作技藝的短片。而且,運動員獲獎證書的內頁用紙也是我們生產的。

我們就抓住這個歷史性的機遇,從小山坑走上了世界舞臺,從瀕臨失傳到發揚光大,完成了一次品牌的提升。之后,我們申請成為上海世博會的特許生產商,在現場全面展示“撈、曬、剪”的傳統技藝。同時還開發了系列世博產品,讓全世界人都知道中國的宣紙。

傳承技藝多管齊下

采訪中,胡文軍多次提到宣紙文化的傳承,但不久后宣紙集團的國家級傳承人邢春榮就要退休了,偌大的宣紙集團少了技藝靈魂人物,會是什么模樣?外人似乎比胡文軍更焦急,可他卻自豪地說:“宣紙技藝傳承后繼有人?!币驗椋妓嚨姆N子早已播下。

中華手工:加上產業發展,又是老字號、非遺,傳承一直是個大問題。

胡文軍:宣紙制作技藝與硯、紫砂壺等工藝品有很大不同,宣紙生產的100余道傳統工序需要各個環節密切配合,從原料到成紙要3年左右時間。這不是依賴于一個人的力量能完成的。我們建立了完善的多級傳承人保護體系,國家級傳承人有1名,省級傳承人有5名,每年公司還會自評技師和高級技師,按月享受津貼,這在文房四寶企業中算是一個創舉。

中華手工:一般老字號企業的收入不太高,因此人員流動大,招工難,你們是否也出現這樣的狀況?

胡文軍:去年我們公司沒有一個人主動辭職,我們招工會出現供不應求的場面,這有點讓人難以置信,是吧?去年我們招了100多人,撈紙工就有40人,連本科生都愿意應聘去做學徒。40個人是什么概念?我們發展了這么多年,撈紙工只有150人左右,以前每年只招個位數,保證撈紙工不減少就不錯了。

中華手工:你們是怎么做到的呢?

胡文軍:我們有一份《人才管理激勵辦法》,本科生工作3年期滿,考核合格后給予主管崗位工資待遇,推薦進入中層管理儲備人才序列,專科生則進入基層管理儲備人才序列。我覺得一定要讓他們有尊嚴,讓他們知道自己不是一個普通的藍領工人,制造的是一種文化產品,他傳承的是一種文化,因此也應該有好的待遇。撈紙工去年漲了1000元,平均工資達到5000多元。這還不夠,我們與當地職業高中聯合開辦了宣紙工藝專業班,定向招生,定向分配,每人每年享受1500元國家助學金和“紅星助學金”。若是畢業后到宣紙集團公司工作,除了享受工資待遇外,我們還會返還全部學費。但這條路還在探索期,現在的學生不愿做工人。

從產品創新到文化推廣

胡文軍的桌上擱著一杯茶,快涼時,他會起身加點熱水。這個小小的舉動,亦被他運用至工作中。冬天,撈紙工在冰冷的山泉水里撈紙十分辛苦,他便讓技術部門通過革新加點溫水進去,雙手就舒服多了。盡管在經營上大刀闊斧的革新,但胡文軍對宣紙成品的創新卻小心翼翼。因為在他心中,這項傳統手工技藝若是變化太大,那就不能稱之為宣紙了。

中華手工:既然手工制作宣紙難度不小,你們嘗試過用機器加工宣紙嗎?

胡文軍:在我們廠子的后山坡,有很多石頭造出來的石灘,有60萬平方米,制造宣紙的原材料需要攤上去翻曬,日曬雨淋,讓它們自然漂白。如果用化學原料強行漂白,用機器裁剪,這樣就會損傷纖維,手感與外觀、尤其是潤墨效果不好。而且像原料加工、撈紙、曬紙、剪紙等核心工藝由機器替代的話,那就不能叫宣紙了。

中華手工:那你們的創新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胡文軍:因為受原材料和工藝的限制,宣紙在短期內大幅度增產的可能性很低,在推出中高端宣紙的同時,還需要尋求更大的價值空間,主題紀念宣紙就是其一。我們不計成本地精選原材料、精選技師來制作,還將一部分老紙回籠,呈現陳紙的效果。但不會貪多,只限量供應。對于一些“挑剔”的藝術家,我們還推出宣紙定制服務。還有宣紙郵票,是我們與郵政集團合作三年時間才研發出的特種紙郵票。

中華手工:建立中國宣紙文化園也是創新的一種嗎?

胡文軍:中國宣紙文化園正在逐步修建,占地約615畝,包括宣紙博物館、宣紙技藝展示與體驗區、宣紙原料觀賞與加工區、書畫家創作中心四部分。我認為將宣紙工藝體驗與原料作物觀光、生態景觀休閑旅游巧妙地結合起來,發展文化旅游產業,這是老字號企業未來轉型的方式之一。因為傳統手工藝的受眾畢竟是少數,但旅游卻是大眾市場。

篇6

民間剪紙融入吉祥寓意

剪紙的內容很多,寓意很廣。祥和的圖案企望吉祥避邪,娃娃、葫蘆、蓮花等圖案象征多子多福,家禽家畜和瓜果魚蟲與農民生活息息相關,也是剪紙表現的重要內容。我國許多邊遠地區交通閉塞,文化封閉,使得剪紙的某些紋樣還保持著初始形態在民間流傳。作為民間藝術的剪紙技藝,孝義剪紙因其極富地域特色而代代傳揚,散發著奇異的光輝。

每當新春佳節之際,走進山西的村落院戶,看到遠處黃色的土丘,眼前灰色的窯洞,似乎覺得顏色太單調了些。但是,你再看看窗戶上,那色彩紛呈的窗花和各色圖案,那迎風飄動的門箋,那碗櫥、糧囤、畜欄等寓意吉祥的各色紙花,你定會由衷發出贊嘆,仿佛感受到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剪紙就是這樣一種扎根于民眾之間,與人民生活緊密關聯,為千家萬戶增色添喜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在舊時的農村里,人們常常把剪紙技藝高低作為品評媳婦靈巧或笨拙的標志,農村婦女自然成了剪紙工藝的民俗傳承人。

民間剪紙善于把多種物象組合在一起,并產生理想中的美好效果。無論用一個或多個形象組合,皆是憑借“以象寓意”“以意構象”的準則來造型,而不是根據客觀的自然形態來造型,同時,又善于用比興的手法創造多種吉祥物,把約定成俗的形象組合起來表達自己的心理夙求,追求吉祥的喻意成為意象組合的最終目的之一。

祈求生命的觀念為民間剪紙賦予了不竭的血液和旺盛的生命活力。剪紙的創作者對待富足與幸福,總是懷有堅定、樂觀的信念和綿延不斷的希望,剪紙正是他們創造美好生活理想的外在呈現。民間剪紙將這些吉祥寓意融入到各種民族活動事項中,來滿足廣大民眾精神心理上的需要,以扶持人類的生存,充實人類的生活。

在民間剪紙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反映生產、生活的畫面,這些作品有著一個最大的相同點,就是對主體進行夸大,大大的魚、大大的辣椒、大大的蠶、大大的谷粒等,通過剪紙,人們虛構了美好的形象,并以此來慰藉自己的心靈,張揚人征服自然的偉大創造力,以期建立自己的理想世界,并肯定人的力量,鼓舞人們繼續奮斗的勇氣。

黃土地上剪出美好愿景

民間剪紙產生在勞動者之中,勞動者的審美情趣又直接受他們所處的地理環境、社會生活和社會心理的影響。黃河水、黃土山養育的孝義人民具有粗獷豪放、樸實敦厚的氣質和性格。他們飛剪走紙,將自己的情思、才華和美好的心愿都傾注在朝夕相伴的剪紙技藝當中,構成了特有的地域習俗與人文心態,并顯示出極高的審美價值。

在孝義,剪紙俗稱“剪花花”。那些年過半百的老大娘和純樸俊秀的姑娘,常常借助一把小小的剪刀,彎曲自然、運轉靈活地在紙上鏤空剪刻成花樣,裝點著自己的生活。

她們長期生活在封閉、偏僻的鄉村,在心靈沒有慰藉的世界里,無怨無悔地過著春夏秋冬的每一個日子,用日常的剪刀剪出了自己心里最美麗的心花花,剪出了無限廣闊的心世界,剪出了五彩斑斕的大生活,剪出了莊稼人心中的幸福愿景。每幅剪紙不僅是勞動婦女們的即興創作和藝術勞動,而且還形象地表達、記錄著勞動婦女心中的所求、所盼和所想。她們雖然有著不同的艱辛經歷,但對人生和世界都寄予了滿腔的熱情,在剪紙作品中,很少出現傷痕和眼淚,所體現的都是對生活的信心和對理想的明朗態度。

這片大地上生活的勞動者們,拿起剪刀,在薄薄的紙上任意行走,塑造出一個又一個的圖案,小小的剪紙成為人們向往美好生活的載體。剪出喜鵲和梅花,就是“喜上眉梢”;剪出蓮花和金魚,就是“連年有余”;剪出燈籠和麥穗,就是“五谷豐登”……老虎象征威武,龍象征奮飛,鴛鴦象征愛情,羊象征吉祥等。大山里的剪紙,雖不象珍珠翡翠那樣華貴輝煌,卻牽連著每個人的心,伴隨著千家萬戶的生活。

不朽傳承慰藉心靈世界

孝義剪紙,以美化生活為動機,他們的剪紙作品,猶如一曲曲優美動人的民歌,寄托著孝義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使人們深深地感到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偉大。民間剪紙之所以能夠長久廣泛地流傳,納福迎祥的表現功能是其主要原因。地域的封閉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災害等逆境的侵擾,激發了人們對美滿幸福生活的渴求。人們祈求豐衣足食、人丁興旺、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這種樸素的愿望,便借托剪紙表達出來。

孝義剪紙生生不息世代傳承的原動力在于它取材身邊普通的物象,不朽的藝術來自生活,沒有說教,人人喜聞樂見,別看它似乎土生土長,一點兒也不時尚,其實內里蘊含了勞動人民無限的智慧、面對困難的堅韌不拔,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樸素渴望,這些都是值得當代藝術認真學習的東西。農村婦女的剪紙樣子全從心里出,左手拿紙,右手拿剪子,一會兒工夫就可以剪出活脫脫的人物、動物、花草形象,想剪什么就剪什么。所剪出的作品稚拙樸實,真實地表現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感悟和追求,以抽象、變形、簡練的手法構成一個屬于心靈的世界。

人們把生活比作一棵常青樹。那么,我們說這剪刀下的藝術便是常青樹上的花和果。民間剪紙扎根于民間,流傳于民間,土生土長,土香土色,永遠散發著藝術的芬芳。在剪紙藝術天地里,民間的能工巧手盡可以憑借她們的想象描繪出理想的一切,以形傳神,表達出巧意、新意、美意。

延伸閱讀

孝義剪紙的藝術品種

壽字花:專用于壽俗的剪紙花。貼于院中貢獻禮品桌后牌上的紙花,有單壽花、福壽地字花、福祿壽三星三字花、福壽吉祥四字花、五輻捧壽花,老壽星壽字窗花以及百個壽字組成的百壽圖剪字花??傊?,必取意有壽字為內容。

盆花:盆花包括盤花、瓶花,適用于婚俗。常見于用在閨女出嫁時,攜帶的洗臉盆、茶盤及衣飯盒,這種花民間稱”團花”,團花是依照用具面的大小圖形為邊界,用各種內容不同的圖案組合相連在一起的團結剪紙花,有雙獅喜鬧圖、龍風圖、喜鵲登梅圖、鴛鴦圖、鯉魚穿蓮圖,這些剪紙圖,取意于百年好舍,相親相愛,生子育女的相結之意。

窗花:窗花多見于民間的年俗,也有在婚嫁時貼窗花的,但多為雙喜字的字花。而過大年時民間貼窗花普行,且窗花內容豐富多彩,有雙魚圖,意即年年有余;有“喜慶豐收圖”,意即五谷豐登六畜興旺;有“百花迎春圖”,意即春到人間又一年;有“鯉魚跳龍門圖”,意即又躍過一年,越跳越高;有“相年圖”,意即輪回年的吉祥;有“春牛圖”,農村講究,一年之計在于春,早耕早忙迎新春??傊晁椎募糇只?,都離不開過節這個主題。

鞋花和襪底花:多見于姑娘出嫁前納鞋墊和納襪底時,用剪紙花作圖案,以色線刺繡。這種花多選用蓮花與梅花,取意蓮花根穩,梅花耐寒耐苦。

枕頭花:常見于婚后的雙人枕、單人枕頭上,多是雙魚花、麒麟送子等圖案。

篇7

關鍵詞:幼兒師范學校;手工課;教學策略

手工制作不僅可以鍛煉動手能力,還可以提升思維能力,提高審美素質等,手工課在幼兒師范學校的美術的教學中占有較大比例。因此,重視手工課,切實抓好手工課的教學工作,勢在必行。

一、手工課教學要有針對性

幼兒師范專業的學生所學習的手工知識和技能,是為了他們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具體運用的。因此,幼師手工課的教學,應圍繞幼兒園的教學需要展開。比如,幼兒園的手工課的教學內容有剪紙、編織、折紙、粘貼畫、墻飾設計、橡皮泥制作等,那么,幼兒師范手工課的教學活動也應該以此為核心進行組織和設計。又如,對于面臨畢業的幼兒師范學生,可以有針對性地為他們安排“幼兒園教室的設計”“橡皮泥的手工制作”以及“教學工具的設計”等與他們走上工作崗位后的具體工作密切相關的教學內容,從而引起學生的充分關注,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他們更加用心地參與學習過程,進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需要強調的是,手工課的教學,是一個必須加強示范的教學活動,需要幼兒教師在走上工作崗位后,能夠嫻熟地為幼兒做好示范,即他們向幼兒園學生所展示的手工制作過程,不僅要規范、熟練而靈巧,還要使手工課程的語言講解與手工制作的示范過程可以配合自如。鑒于此,作為幼兒師范的美術教師,必須確保手工課的教學過程生動而和諧,為幼師學生作出良好的表率。教師在開展手工課程教學活動時,注重教學內容的針對性,不僅教會學生學會手工制作的技巧,提高學生手工制作的熟練性,還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中的具體需要拓展教學內容,使得幼師手工課的教學效果得到顯著提高。

二、手工課教學要有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庇讕煂W校的教師在手工課的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手工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即從學生所熟知的、易于制作的題材開始入門,通過循循善誘,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學習和掌握手工制作的技能。比如,教師可以先指導學生從簡易的手工制作開始,如從泥工、剪貼、紙工、編制等基本功開始學習,再把同學們分成幾個興趣小組,鼓勵同學們互相交流和共同促進,引導學生通過互幫互學,熟練掌握手工制作的基本技能。然后,可以結合不同的節日,帶領同學們制作各種手工制品。例如,在國慶節,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制作彩帶、彩球、大紅燈籠等掛在教室里以示慶祝;在各個同學的生日,教師可以組織同學們為該同學制作人像剪紙、紙版畫和人像雕刻等作為他的富有意義的生日禮物等。此外,教師還可以結合當地具有雄厚群眾基礎與鮮明地方特色的民間手工美術工藝,帶領學生利用現有的制作材料,指導學生學習制作民間工藝品,例如風箏、花燈、竹編、草編、剪紙、面塑、泥塑、中國結、十字繡等。這些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的教學活動,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豐富了教學內容,還提升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自覺地把手工制作應用到生活實踐中去。在傳承民間手工工藝的同時,對于民間手工美術賦予嶄新的內容和形式,從而使學生在手工制作過程中得到美的熏陶,也進一步提高了學生手工制作的綜合能力,拓展了學生的手工制作知識,這對于手工課程的課堂教學效率的進一步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手工課教學要有創造性

學習不僅是一個傳承的過程,也是一個創造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手工制作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應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充分挖掘學生潛在的創造力,積極激發同學們的創造性思維。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做“拉花彩球”時,可以先讓學生“按部就班”地按照書本的具體要求進行制作。然后,教師問學生,書本上所講述的“拉花彩球”的步驟是不是有些煩瑣?是不是破損率有些高?制作的難度是不是有些大?究竟有沒有簡潔的辦法?通過步步設疑,以啟發同學們展開想象的翅膀,開拓創造性的思維。通過教師的巧妙引導和熱情鼓勵,師生共同“出謀劃策”,進行大膽創新,終于解決了“拉花彩球”制作的難度大、翻拉有難度、做成的成功率較低的問題。即在制作“拉花彩球”的過程中,可以在長方形的紙上等距離地交替畫線、抹糨糊、貼紙。當貼紙貼到一定數量之后,再按所構思好的形狀進行裁剪,從而省去了畫角度等一系列煩瑣的“工序”。這使得“拉花彩球”的制作過程相對簡易,容易掌握,還可以使一個彩球能夠翻拉出多種優美的“造型”,從而在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的同時,使得手工制作課程更加生動有趣。

篇8

關鍵詞:閩南文化;泉州刻紙;校園傳承;傳技藝;傳人文

教師將閩南文化引進初中美術的教學,引導學生參與傳統文化的傳承,培養學生對本土文化的了解與喜愛,使學生在學習技能的同時也了解閩南文化。初中美術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美術知識和技巧,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讓學生在課堂中掌握泉州刻紙的知識和技能,增加對泉州歷史文化的了解。

一、泉州刻紙的歷史

美術作品并不是孤立創作的,它們是在特定的歷史文化中精煉出來的。泉州刻紙始于唐代而盛于宋代,泉州在南宋成為世界第一大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人文薈萃,文化昌盛,中西文化在這里交流匯聚,成就了具有一體多元特征的閩南文化。泉州刻紙造型纖細秀麗,線條流暢。泉州刻紙最終演變成獨立的藝術形式,是民間藝人李堯寶經過長期艱苦探索,從勞動實踐中繼承并發展的民間藝術。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創造出立體的刻紙藝術,進一步提高了刻紙的藝術水平。

二、泉州刻紙在校園中傳承

李堯寶刻紙藝術,需要代代流傳下去。我校將非物質文化遺產李堯寶刻紙傳入校園,成立了“泉州李堯寶刻紙藝術傳習班”,傳習班的成立標志著這項獨門手藝開始由“家傳”走向“校傳”。為了開展好刻紙傳承教學工作,我校從教師培訓開始,讓教師先學會刻紙技能,熟練運用刻紙符號表現刻紙作品。邀請李堯寶刻紙第三代傳承人黃麗鳳老師前來為我校全體美術教師進行刻紙技藝的培訓,經過一個暑假的培訓,教師已經掌握基本的刻紙技法。為了提升教師對刻紙藝術的創作,再次組織全體美術教師前往李堯寶刻紙工作室學習,學習到更多的刻紙技法和創作方法。

經過一年時間的搜集整理資料,全體美術教師的共同努力編寫完成校本課程《刻紙》的傳承教材。把教材分成三個單元,分別為第一單元:傳承―保護。第二單元:傳統―基礎。第三單元:現代―創新。教材的編寫完成標志著我??碳埿1菊n程的完善和有序的實施。全體美術教師力求把刻紙藝術的純樸美傳達給廣大師生,我校開展形式多樣的刻紙傳承教學活動。形式一,每學期安排四課時的校本課程《刻紙》教學,把刻紙校本課程的教學活動安排在教學計劃中,讓每位學生都了解并掌握泉州刻紙藝術的知識和技能,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校園中得到持續有效的傳承。形式二,學校的第二課堂――刻紙興趣小組,進一步挖掘李堯寶刻紙的特長生,為培養刻紙傳承人做準備,學生表現了自己喜歡的刻紙題材(水滸人物、動漫人物等)。形式三,學校成立“玲瓏刻紙藝社”,讓學生走出校園,把刻紙藝術推向社會。每年正月前組織學生在社區、書城、公園、文廟舉行“刻紙送市民”廣場活動,為市民們的家增添節日的喜慶,受到廣大市民的熱情參與和一致好評,加深市民對泉州刻紙的喜愛和了解。形式四,每年三月份校園藝術節中的刻紙大賽,通過比賽檢驗和展示學生刻紙的技能,激勵學生對刻紙的信心。形式五,用學生刻紙作品裝飾校園,從而提升校園美術文化建設。

三、泉州刻紙從傳技藝提升到傳人文的課題研究

在美術教學中弘揚民間美術,是對傳統藝術的保護和傳承。泉州是歷史文化名城,有著豐富的文化資源。美術教師要善于挖掘和利用它,引導學生參與傳統文化的傳承。讓學生學習和了解閩南文化,加深理解東亞文化之都――泉州的傳統文化魅力,增強學生對閩南文化的保護意識,把美術課從學習技能和知識提升到文化品位上。由于實施校本課程教學的時間有限,學生以刻紙技能學習較多,忽略了對本土閩南文化的了解。經過美術組全體教師的探討研究,我們將非物質文化遺產校園傳承,從單純的技藝學習提升到人文素養形成的層面上,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民間藝術。

在傳技藝提升到傳人文的研究中,我們把傳承本土民間文化既當作教學又當作一項課題研究。針對性地開展課題研究,從課題一《泉州刻紙校本課程有效實施的實踐研究》,普及學生對刻紙技能和知識的學習。課題二《泉州刻紙校園傳承研究》,使刻紙教學持續有效的實施。到課題三《傳技藝更傳人文――以泉州刻紙校園傳承為例的實踐研究》,將校本課程刻紙藝術從技能傳承的實踐研究,提升到文化知識的傳播。課題實施完成“閩南優秀傳統文化藝術知識”問卷調查及數據分析,問卷調查包含了閩南建筑文化、宗教文化、飲食文化、民俗文化、閩南民間諺語(俗語、俚語、歇后語)、y埔女與惠安女的服飾、泉州花燈(刻紙料絲、彩扎、針刺無骨燈)藝術美、泉州古民居藝術、泉州古街巷文化藝術、泉州趣味地名、泉州古牌坊、泉州古橋文化等,增長了學生對閩南文化知識的了解。

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深入挖掘身邊的閩南文化,把刻紙技能和閩南文化資源引入到課堂中,增強學生了解藝術、歷史、社會、文化的關系。把非物質文化遺產刻紙作為課題來研究,增強學生參與地方文化的傳承與交流,采用美術的表現形式傳遞閩南文化的情感和思想,促進學生積極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培養學生美術技能知識和人文精神。

參考文獻:

篇9

前幾天,今日頭條彈窗尋人消息幫助一位腦膜炎病人找到了家屬;立春時,唯品會電商扶貧頻道“唯愛工坊”上線了“非遺萬物立春公益專場”,將非遺工藝的千年之美再現于專場之上……資訊、社交、電商等越來越多的互聯網領域公益氣息濃重,現代企業理念與價值觀也越來越貼近真實生活,廣受用戶好評。

而除了大多數互聯網企業時常舉辦公益活動以樹立行業口碑之外,還有唯品會等平臺打通了專業的公益渠道,沉淀下來去做公益。唯愛工坊作為唯品會開通的電商扶貧頻道,就一直致力于中國非遺保護和傳承。這一次的“非遺萬物立春公益專場”作為唯品會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一次非遺專場,不僅活動內容豐富,其內在涵義也更為深遠。

正在回歸的“非遺千年之美”

中國是世界上擁有非物質文化遺產數量最多的國家,在2006年、2008年、2011年和2014年,我國命名了四批國家級非遺名錄,總計可達1372項。但這筆豐富的文化財產卻沒有在現代生活中發揮出多大的價值。這不僅是因為如今快節奏的生活和高壓的社會環境所致,最重要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人們心目中一直保持著一種可望不可及的狀態。

如今,除了傳說故事和民風民俗這些流通渠道更廣、更易被現代人所接受的非遺能在特定環境中得到有效傳播,更多的非遺工藝都因其復雜精巧和慢工細磨等特性被人拒于千里之外。殊不知,正是這種疏離感讓非遺變得越來越遙遠,現代人對非遺所承載的文化產生一種晦澀難懂、老朽落俗的印象,因缺乏有效的文化輸出出口,非遺開始逐漸被時代淡忘。

現如今,互聯網企業當道,其實人們很難將互聯網與非遺聯系在一起,二者看起來很不搭調。但從唯品會的非遺專場我們就能看出,“無所不能”的互聯網,正在更多傳統文化領域發揮自己最重要的價值。

在一方面,現代生活節奏越快,人們的內心愈加浮躁不安,也愈加向往本真質樸的生活。這一特征在很多方面都有所體現,比如如今流行的“佛系”、備受追捧的“旅行青蛙”、生活格調上追求“極簡主義”……諸多時代特性表明人們回歸本真、回歸經典的欲望強烈,而非遺作為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分支,同樣符合這一趨勢。

另一方面,對文化傳承的責任感隨著國家的強大而愈演愈烈。近年來中國傳統文化屢遭剽竊,其中端午節、活字印刷被韓國成功申請世界文化遺產事件,將中國保護傳統文化的意識覺醒推向了。對外,中國在國際上的聲音正在逐年加大,國際影響力日漸深厚;對內,中國傳統文化的大量流失讓人們傳承傳統文化的責任感變得越來越強。

于是,有越多越多的企業、個人開始加入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的行列,特別是巨頭對非遺等傳統文化保護勢力的推動,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今,“非遺新經濟”概念的提出,為非遺文化傳承和發揚找到了新的出口,在唯品會這類電商巨頭的助推下,傳統文化經典的回歸變得不再遙遠。

唯愛工坊“非遺專場”打造非遺傳承新形態

除了立春時的非遺專場,2月6日到9日,唯品會還攜手神州專車,在北、上、廣、深、杭五大城市開展“用唯一的禮,送給唯一的你”線下活動,派發非遺剪紙工藝品和扎染圍巾等驚喜大禮,以獨有的中國非遺工藝打造新春禮物的“唯一”內涵。

我們也能從中看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被解讀出了更多樣的形式。立春專場作為唯品會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一次非遺專場,可圈可點,其中有幾處亮點值得關注。

其一是非遺的立體化呈現。在非遺專場上,盤繡背包、扎染圍巾等非遺技藝時尚單品、工藝體驗包和文化傳承課程等三大系列在非遺專場出售,非遺借助現代時尚的渠道發出了歷史沉淀下獨特的光芒,得到了具象化的、立體化的呈現。

其二是公益扶貧。非遺專場銷售所得將用于幫扶貧困地區非遺手藝人,這也與唯品會“唯愛工坊”的電商扶貧定位相符。例如此次與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合作的“唯愛·媽媽制造合作社”系列產品,根據不同產品的工藝水平,貧困媽媽們一般可獲得產品售價的30%-60%的勞動報酬,此舉也為后來的非遺傳承者踐行了“互聯網+非遺+扶貧”的新模式。

其三是賦能非遺。如今,快時尚品牌的崛起讓時尚的內涵逐漸淪于淺薄,像香奈兒、普拉達等知名品牌之所以能享譽全球、經久不衰,主要得益于品牌背后流傳的動人故事?,F今非遺也在唯品會的賦能下登上了時尚舞臺。為了讓非遺工藝品走進現代生活,唯品會匯聚學者、專業機構和設計師的力量,讓非遺手藝人參與制作,并在包裝設計、質檢、營銷、物流配送等環節提供全產業鏈支持,最后于唯愛工坊進行零利潤售賣。通過一個完整成熟的產業鏈模式,讓原汁原味的非遺成功滲透現代生活。

可以看出,非遺專場面對傳統文化的傳承給出了一個更好的解答,既實現了非遺的保護和傳承,又做到了公益扶貧,唯品會借助自身互聯網電商的定位,將非遺與現代技術的碰撞力量發揮到了最大。

打造非遺新經濟背后,離不開唯品會的深厚“內功”

作為非遺專場的主辦方,唯品會提倡非遺新經濟,調動自身定位優勢在公益領域做出了很多努力。從另一面去看,并非任何企業都能深度“喚醒”并傳承非遺,而唯品會之所以能做到,離不開自身深厚的“內功”。

首先,唯品會本身作為國內電商前三甲,還是唯一一家時尚電商巨頭。其與全球優質品牌方均建立過長期合作。目前已有超6000家品牌入駐,因此在非遺時尚產品研發上,唯品會具有一定的口碑和品質實力。而在服飾電商領域的領導性地位,讓唯品會擁有更多產品和設計師資源,因此在非遺產品設計生產上,通過深入非遺文化和制作源地,保證了非遺文化得到最大程度的完整傳播。

其次,唯品會3億用戶中超過80%為女性用戶,女性力量的影響力、時尚圈的輪回讓經典得以重生。時尚圈一直流傳著一句話,“時尚就是經典的輪回”,現代女性的審美千變萬化,而唯品會用戶一定更關注品牌和品質,在諸多潛在消費者的刺激下,唯愛工坊“消費即扶貧”模式聚集女性力量幫助貧困媽媽們,讓非遺在時尚的浸染下重生。

再次,作為電商頭部平臺之一,唯品會的線上運營實力深厚,線下自營物流配送服務完善,有足夠的能力承擔起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賦能責任。要讓非遺得到實實在在的保護和傳承,不僅需要信念感和責任感,還要有打造非遺具象化產品全產業鏈流通的實力,否則傳承與發揚只是一句空話。

最后,唯品會開通的唯愛工坊電商扶貧通道,通過在“精準扶貧+非遺商品化+電商平臺”模式上的不斷實踐,已經積累了一定的非遺保護和傳承經驗。前文說到本次萬件非遺立春公益專場并非首次舉辦,唯愛工坊在非遺、扶貧領域深耕已久,其在非遺扶貧模式上的打磨和實踐經驗必然比同類企業更為深厚。

因此,實現非遺扶貧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可以說唯品會在天時地利人和之下,才擁有了這樣的機會和實力。

互聯網正在架起一座連接非遺文化與現代生活的新橋梁

現如今,互聯網企業當道,企業責任感、使命感也正在被巨頭們重新定義。阿里巴巴說要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沃爾瑪說要讓平凡人也有機會買到跟有錢人相同的東西,如今唯品會可以將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企業使命之一,在已經踐行過的非遺傳承基礎之上,擔負更重要的歷史使命。

在立春這一天上線的唯品會非遺萬物立春公益專場,是唯愛工坊在非遺公益領域深度耕耘后成果的集中展示。其不僅在表面上看,是一場美輪美奐的非遺具象化大展覽;其深層,更是以唯品會為代表的現代企業對中國傳統文化傳承責任的擔當。

一來,互聯網企業發展日新月異,技術更替迭代速度之快超乎想象,我們有了更多的機會和實力去保護、去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也只有回歸真摯和熱誠的企業文化,才能在歷史的長河中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