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學理論知識范文
時間:2023-11-27 17:30: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美術教學理論知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高職美術教育;實踐能力;問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24-0198-02
高職院校的定位就是為社會一線培養實踐型、應用型人才,注重對學生專業技能、動手能力的培養。在這樣的目標要求下,高職美術教育也應該把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作為教學的重點。然而當下高職美術教育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上存在著教育理念落后等多個方面的不足,因此,對高職美術教育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高職美術教育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意義
1.有助于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美術這一門課程的特點之一就是體驗性,有很大一部分感受類的學習內容學生只有直接體驗才可以掌握其精髓,而學生獲得直接體驗最為有效的方式就是參加盡可能多的實踐活動。例如,在學習民間美術的相關內容時,可以帶學生到相關民間美術的產生地,現場觀摩創作過程然后讓學生自己動手參與創作,這樣一來,學生對所要學習的民間美術一定會獲得比只是在課堂上間接學習更為深刻的認識。通過不同的實踐活動獲得不同的審美體驗,對于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意義。[1]
2.有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創新是民族進步的動力,是時代的要求,高職美術教育應主動承擔起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使命。更多的參與實踐活動,對于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因為,實踐本身就是一個學生不斷思考然后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過程。同時,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在離開課本進行具體實踐時,一般都比較感興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學生的這種活躍的思維便是創新思維的雛形。另外,美術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時機,從而有效挖掘了學生們的創新潛力。
3.有助于學生就業能力的提高。當下大學生就業的話題高燒不退,讓學生畢業后找到一個好工作成為高職院校的頭等大事。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畢業后的工作崗位大多都有很強的實踐性特征,所以學生如果實踐能力不足就一定會影響其未來的就業。反之,如果我們能夠一直都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無形中也就提高了學生的就業能力。所以說,在高職美術教育中積極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將會對學生就業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2]
二、高職美術教育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1.理論與實踐的脫節。雖然大多數高職院校都認識到了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性,并且確確實實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由于無法解決新的教學要求與舊的管理體制之間的矛盾,造成了高職院校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上理論與實踐的脫節。具體表現在,準備工作沒有做好,沒有取得預期的教學成果教學政策不夠完善,規劃工作沒有做好,設計的實踐活動沒有有效開展、成效甚微等。
2.教育理念與時代要求脫節。面對新形勢,大多數高職院校的美術教學卻還是秉承著傳統的教學理念,整個教學活動仍以課堂上老師給學生教授書本知識為主,沒有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平臺。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美術教學就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如果繼續以教師為中心,仍然采用“填鴨式”教學法,學生實踐能力肯定不會得到提高。另外,課本知識的單方面灌輸,容易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堪重負,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遭受打擊。[3]
3.實踐時間和基地安排的不合理。高職院校學生的實踐活動一般都是在最后一個學年的下學期進行,前幾個學年都在學習理論課程,實踐活動很少甚至沒有。這樣安排時間的結果就是,學生在前期學習時由于缺乏實踐而不能很好地理解掌握理論知識,在后期實踐中又缺乏理論做指導。另外,除了時間安排不合理,實踐基地的安排也不合理。具體表現是,有一些高職院校在選擇基地時沒有切實地依據學生的實際,還有一些高職院校只是走過場,根本起不到鍛煉實踐能力的效果,更多的高職院校則是對實踐基地疏于管理,往往只是掛個牌子了事,沒有任何細致的規劃。
三、高職美術教育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實施策略
1.改進教學內容。高職美術的學生很少以做理論研究為目的,大多都是以“學以致用”為目的。我們不要求每一位高職學生都能扎實的掌握全部的美術理論知識和創作技巧,更不期望每一個人都成為大畫家。但是,我們應該從提升其未來就業能力和就業后在崗位上獲得更好的發展為出發點,著力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在不損害教學內容基礎性的前提下,主動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動對教學內容及時增補,從而使學生在學校學習到的知識能夠更好的滿足社會需求。在高職美術教學中有針對性的加強美術字的教學,可以讓學生為將來在房屋裝修、廣告制作等行業中就業和發展打下基礎,從而提高他們適應市場經濟的能力。
2.改革教學方法。①開設靈活多樣的選修課。我們可以把美術課分為油畫、國畫、攝影等多種選修課,從而滿足不同學生興趣愛好的需要,為學生特長的培養和發揮提供條件,同時也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隨著學繪畫、書法的人越來越多,裝裱這一美術類行業也跟著紅火起來。根據這一市場經濟現象,我們可以增設字畫裝裱選修課,既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又使學生掌握了一項適應市場需求的技術。②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利用多媒體技術等現代科技進行教學,一方面增強了直觀性和趣味性,另一方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③建立開放式的學習環境。單一的課堂學習模式已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我們必須探索建立開放式的學習環境。如:開展學生畫展或攝影展、觀摩優秀作品、舉辦書畫或攝影比賽、鼓勵學生參加社會活動、經常寫生、邀請名家講座等等。這些學生愿意參與、趣味濃厚的活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
3.建立多元化評價體系。高職美術教學不能只關注理論、技能的掌握,還要把學生的個人能力、態度等納入到評價中去。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注意發揮評價對教學活動的激勵作用,不能只為了評價而評價,應該發揮評價的功能,一方面起到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效果,另一方面讓教師發現問題,提高教學針對性和效率。因此,我們應該建立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例如在教師評價以外,可以讓學生開展自我評價、相互評價等也可以請其他老師、社會上的名家等參與評價。[4]
總之,作為高職美術教師,我們要充分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深刻認識到培養實踐能力對學生的學習和就業的重要性,做好社會調查和市場研究,不斷改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不斷提高自身水平,為社會培養更多有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強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徐姍姍.關于新時期職高美術教育的幾點思考[J].職教論壇,2011,(35).
[2]張萌.傳承美、創造美——讓美術教育在現代教育中發光發亮[J].劇影月報,2011,(6).
[3]鐘啟泉.美術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大學出版社,2002:45.
篇2
關鍵詞:高師;美術理論;教學;新課改
自國家推行新課程教學改革以來,美術理論教學就日漸突顯出其重要的一面。新課改強調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及審美能力,在加強技法訓練的同時,更要求提高學生內在的文化修養。素質教育目前已經成為中小學美術教育的基本策略和核心思想,而美術理論教學作為美術教師的必修課程,就顯得尤為重要。
目前,大部分高等師范院校都把美術理論課程設置為必修課,與教育實習相結合,旨在從理論到實踐,全方位地提高學生的綜合教學能力。但長久以來,由于教學模式單一化,教學方法陳舊,美術理論教學只偏重于純粹的理論教學,與當下推行的基礎美術新課程改革及美術教育的發展不相適應,一定程度上滯后,甚至阻礙了新課改的的進行和發展,美術基礎教育學科應當從學位本位、知識本位向關注每一個學生發展的轉變。加強教學實踐環節,在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美術教育學科的基本前提下,建立正確的美術教育課程觀,并將教學關注與基礎美術教育緊密結合起來。
高師美術理論教學對于每一個師范類美術學科學生都是必要且重要的。首先,美術理論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文化素質,提高學生的課堂教學能力。
美術教學論作為高等師范院校美術教育專業的必修課程,是美術實踐與理論課程教學的延續、整合和提升。它要求學生在科學的教學理論及方法的指導下,學會如何應對實踐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能夠在教學活動中引進、優化新思想、新觀念,能夠獨立完成撰寫教案等基本教學方法,拓展教學思維,提高課堂教學能力,在掌握了系統的美術基礎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再通過教育實習等實踐環節,成為一名合格的美術教師。
目前,高師美術理論教學課程在內容上仍偏重于基礎理論知識的傳授,缺乏實踐經驗,大量空泛的基礎教學理論對于美術師范生來說,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僅僅能讓他們對美術教學有一個基本的了解,而一旦面對真正的課堂教學時,又常常顯得力不從心,手足無措。因此,高師的美術理論教學要將教育基本理論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起來。特別是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動下,提高教師的素質與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因此,高師的理論課程教學要改變以往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更多地參與美術實踐教學。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有機的結合起來,在課堂教學的實踐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教學水平,積累教學經驗。同時,也將新的教學理論帶到中小學,使得在職的中小學美術老師也能享受美術教學論的最新成果,并實踐運用于教學實踐工作中。
其次,美術理論教學能有效地推動基礎教學改革的發展。美術理論教學是高師培養美術師資的核心課程之一,它為師范生畢業后能順利走上講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它也為基礎教學改革的發展提供了動力。
基礎教學改革明確提出了要提高美術教師的基本素質,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幫助學生構建正確、科學的人生觀和審美觀,培養學生健康豐富的個性,而美術理論教學在一點程度上加強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①作為一名合格的中小學美術教師,其任務首先是應當讓自己的學生了解什么事美術,了解世界美術的現狀,了解中華民族優秀的美術遺產,培養他們認識美、創造美的能力。因此,其知識結構中的美術史論知識和美學應占據較大的比例。因此,要培養全方位的人才,必須在課程設置上加強理論的重視力度,尤其是在基礎理論知識方面。
在新課改的推進之后,新形勢下的美術課堂與傳統美術課堂教學相比,教學形式不斷豐富,在加強實踐課程的同時,更大幅度地加強了理論課程的內容,擴寬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學習興趣。從而進一步地推動了新課改的發展。
總而言之,高師美術理論教學課程對新課改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與影響。但審視當前的美術教育現狀,仍然存在著諸多的矛盾和問題難以解決。例如:(1)盲目強調“專業教育”,忽視了“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課程內容過于體現技法為主,而弱化了理論課內容,這樣使得學生的知識面過于單一,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往往不能將實踐與理論很好的結合在一起,語言表述顯得空泛沒有內容,從而不能適應教學實踐和未來教育發展的需要。(2)缺乏完善的、科學的高師美術教育理論體系,在教育理論方面,缺失必要的補充。(3)課程結構設置不夠合理化,教學內容相對比較陳舊,教學方法還有待提高和改良。(4)在高師美術理論教學上,缺乏與中小學美術實踐課程的相互連接,許多高師美術教育工作者,對中小學美術教育缺乏足夠的認識和基本了解,他們所有的知識只限于書本,因為沒有實地的去考察,所以在對中小學美術教學方面存在一定的認識缺失,導致高師美術美術教育專業的學生在這方面,也缺乏基本的認識。甚至缺乏基本的教育理論修養和素質。從而影響了高師美術專業學生在其后的實踐環節出現失誤,難以勝任課堂教學工作。②另外,在新課改的要求下,許多中小學美術教師都出現了教學吃力、甚至無所適從的現象。而形式主義嚴重、教學實踐活動目的不清楚、學生審美能力得不到提高等問題,都嚴重制約了基礎教育的質量,也阻礙了美術教育的發展。
而造成這一切的根源,都是因為高師美術理論教學的缺失。針對以上問題,高師美術教育專業的教師首先要從自身抓起,在認識上有所提高,重視美術理論課程的教學。并結合新課改,根據基礎教育美術課程改革的需要,采取一些相應的手段和方法,例如:(1)在教學內容上加以延伸和擴充,及時補充最新的教學內容,并根據不同地域不同特點,增加相關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美術教學內容,同時吸收新的教學理念,盡量改進教學方法,給高師美術專業的學生以更多新的教學內容和方法,拓寬其學科視野。(2)可以建立大學與中小學之間的聯系,經常組織學生參觀中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活動,建立一定的協作方式與機制,雙方經常進行交流,更新思想觀念,組成相互支持的學校網絡和形成教育改革的群體力量。還可以經常組織相關的培訓活動,完善美術教師的專業發展和相互之間的協作機制。(3)優化教學協作計劃的運作,提升教師課堂教學的效能,對一些相關課題進行研究,建立共生關系與協作關系。從而更好地促進美術教學的發展與進步。
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深化和新課改步伐的不斷加快,對高師美術專業的教育工作也必然會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在美術理論課程的教學上。因此,讓學生學會理論聯系實踐,學以致用,才能為以后的美術教育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也才能使高師的美術教育工作得到長足的發展和進步。(作者單位:陜西理工學院藝術學院美術系)
參考文獻:
篇3
論文關鍵詞: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德育
學生思想品德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特別是對于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他們畢業后將成為幼兒教師,面對的是我們未來的希望,良好的思想品德對他們尤為重要。以政治理論課堂教育、社會實踐等方式的德育,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新的社會現象和思潮不斷影響,加上學生層次參差不齊。這就要求我們要改革創新德育工作,把德育更有效地滲透到教學工作。
一、在美術教學內容上挖掘德育因素
德育滲透要從教材的實際出發。在教學內容上下功夫,緊抓教材中存在的一些德育因素,把蘊含在美術知識中的德育因素挖掘出來,寓德于教。在美術教學中,我經常給學生講歷史上的一些名家故事,如《達芬奇畫雞蛋》的故事,世界著名畫家,意大利“文藝復興三杰”之一的達芬奇,不厭其煩地堅持畫雞蛋,勤學苦練基本功,最后創造出世界名畫《蒙娜麗莎》。通過過去的歷史事件和人物故事,要讓學生認識到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是那么簡單容易的,美好的東西往往要經過艱辛的磨礪才會顯現出更持久、更奪目的光芒,從而激發學生刻苦勤奮的思想。
在色彩課中,讓學生欣賞民間美術作品,通過用畫筆提取民間美術作品中的色彩與自然形象的色彩進行對比、研究、分析,總結出民間美術色彩搭配的規律和手法,然后以“中國風”為表現主題,將民間美術的色彩搭配方法用于實際生活中的物品設計上,從而感受再創造的樂趣,培養了學生的藝術表達能力與再創造能力,并通過“中國風”使他們充分感受到包含在民間美術中的情感,而這種情感終將化作民族情結,植根于學生的心靈之中,成為他們生命中的精神支柱。
二、注意言行舉止增強德育滲透的直觀性
作為美術教師,在課堂管理和學生的日常接觸中,不僅在知識的傳遞中,而且在情感的溝通中,教師的衣著打扮、言行舉止對學生來說同樣具有很大的教育作用。所以我平時特別注意自己的儀表服飾,從不濃妝艷抹,不帶夸張的配飾,所穿的服裝端莊、大方,都是能夠體現出美術教師所特有的職業特點與美感,容易讓學生產生親近之感。在教學的交流中,學生做得好時及時給予適當表揚,他們犯錯時批評也特別注意用詞,從不刺傷學生自尊心,把學生自己同放在一個平等的位置上,講道理,以理服人,不體罰學生。在教學中一旦發現自己的過失,敢于承認,有錯必改,以取得學生的諒解和信任。
三、通過課堂作業進行德育滲透.
美術課的作業也是向學生滲透德育的重要渠道。我在給學生布置作業、練習時,特別注意作品的思想性表現,發揮其教育功能。如定期開展主題性創作課,以校園多美好、我愛我家、我是小小設計師等為主題,讓學生自主構思設計畫面,這不僅能開發學生想象空間,而且能培養學生熱愛校園、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促進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良好的思想品質和健康的生活情趣。在“校園多美好”這一主題創作中,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從不同視角表現校園的美,有的學生表現我們校園兩側的裝飾墻畫,有的表現開展藝術節時的熱鬧場面,有的表現學生觀看他們自己的作品展時的場景等,這些作品表現得非常生動、自然,讓我對他們刮目相看。
四、通過合作學習進行德育滲透
篇4
中國近代自有了正規美術院校以來,課程中也開始注重傳授人體結構知識,開設藝術解剖學作為美術專業的必修科目。在傳統藝用人體解剖學教學實踐中,教師一般攜帶幻燈片、人體模具和掛圖等進入課堂,這些教學資料一部分可以購買到,一部分需要教師自己制作,資源極其有限。教師在課堂上還需花費大量的時間在黑板上繪圖和板書,課程進展緩慢,效率太低,傳統藝用人體解剖學教學方法使教師講授很費力,學生學得也費神,教學手段的單一使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對教學質量有很大影響。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代,普通高等美術院校在講授技法理論課,如藝用人體解剖學、透視學課程的發展趨勢,教師不僅僅是攜帶幻燈片、模具和掛圖等進入課堂,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們的需要。計算機數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和網絡的便捷,為藝用人體解剖學教學提供了新的支持和幫助,大大推動了其學科教學方法的進步。如數碼高清圖片、視頻和三維動畫技術都可以應用到藝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并有機結合這些資料和技術組合成完美的課件。
筆者在多年從事藝用人體解剖學的實踐研究和教學中,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對于藝用人體解剖學在普通高等美術院校的教學現狀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在理論和實踐經驗并重的前提下,曾主持大學生科技立項“藝用人體解剖學對藝術創作應用研究”的研究工作。并發表相關論文《人體造型解剖學與藝術創作》在藝術教育雜志上出版。以佳木斯大學解剖研究基地為依托,同時在佳木斯大學圖書館、佳木斯市圖書館以及佳木斯大學附屬醫院收集了大量的有關方面的書籍和資料,并在學術期刊網上查閱了大量的論文,來研究藝用人體解剖學在普通高等美術院校教學現狀分析,逐步在藝用解剖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計算機技術,使課程講授具有直觀性、高效性、生動性和互動性等特點,目的是在高校教學中探尋更好的教學方法,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也將成為今后課程教學研究的重點和難點。
一、采取趣味性教學方式。查閱資料、整理調查資料,通過分析調研資料,提煉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形成理論體系,并在從中反思,實驗教法改革教學的總結。藝用人體解剖多媒體教學中不管是高清圖片和3d展示,還是視頻播放,都能使學生非常直觀地看到形象逼真立體感強的人體肌肉、骨骼的動態和形態特征,使學生對人體解剖結構有著全面、正確、完整的認識和理解。多媒體教學把圖形、動畫和聲音等有機結合,屏幕上的形象不斷變化,使教學變得極為生動。用不同的視角觀察人體結構,打破了單一的思維定式和視覺習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為普通高等美術院校教學給出比較專業的材料和論證。通過對藝用人體解剖在普通高等美術院校教學現狀研究,為盡可能地加固學生在解剖學方面的記憶,通過手腦并用、“翻箱倒柜”的方式,將這門枯燥的課程轉化成一門很有趣味的課程,提供借鑒和參考。為我國在普通高等美術院校藝用人體解剖教學理論提供材料。
人體造型解剖學是從造型藝術出發,研究人體形態結構的一門科學。我國普通高等美術院對藝用人體解剖學的這樣一門理論技法的基礎課程,應不應該加強?應該加強到何種程度?
對普通高等美術院校,繪畫專業教學如何更好地將人體造型解剖結構,運用到實踐的繪畫中,不僅僅
轉貼于
只是為基礎知識而基礎知識,基礎之所以是基礎,就是因為它是為藝術創作的更高層次服務的。沒有人體造型基本知識、造型的訓練,所謂更高層次的藝術創作就是空中樓閣,這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意義。
三、把藝用人體解剖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的繪畫創作中,真正地做到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嚴格地以人體結構的科學理論為依托,并善于利用人體構造的理論知識,才能較為深入、真實地描繪和造型,解決人體造型中的諸多問題。人體造型解剖學是藝術創作的基礎和美術基礎教學的必要,而不是醫用解剖學。二者對人體生物特性的觀察及探索是一致的,差異是研究和探索的方向不同。所以,用藝術家的眼光對解剖學的認知,提高對繪畫創作活動和教學實踐指導,不斷錘煉學生們繪畫作品的藝術語言,提高藝術表現力,用藝術家的眼光對解剖學的認知,提高對藝術創作活動和教學實踐指導,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四、人體造型解剖學對高等美術教學實踐的當代意義,增加普通高等美術院校繪畫技法的厚度、審美深度。在課堂和繪畫創作中,自覺運用人體解剖學知識。通過對學生和教師進行調查,不同種教學方法的比較研究,跟蹤考查學生在學習了藝用人體解剖學課程后,能否將理論知識真正的運用到繪畫作品當中,分別對素描課堂、油畫課堂學科考察,并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對比教學效果。當今社會,經濟全球化,西方后現代主義“反藝術”、“人人都是藝術家”等等一些思潮的強烈沖擊下,人們變得瘋狂起來,以前所未有的自信“表現著自己的藝術價值”,很多繪畫作品削弱甚至完全沒有了具體的造型。很多普通高等美術院的學生們的藝術創作沒有了具體的形,曾經被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繪畫基礎訓練方法被棄之不用,如人體造型解剖學,這種科學的方法,她的作用在哪里?如何看待這二者之間的關系?目前美術專業基礎教學正面臨沖擊,如不很好地對待這個問題,勢必影響到普通高等美術院美術專業的教學質量。
篇5
高校美術課堂教學秉承教學育人,服務于校園文化建設,保證校園文化活動的質量。校園文化活動提供了美術課堂教學實踐和延伸的平臺,促進者美術課堂教學的反思和改革。將高校美術課堂教學與校園文化對接起來,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創建和諧校園文化行之有效的途徑。
關鍵詞:
美術教學;校園文化建設;教學改革
基金項目:
[齊齊哈爾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項目]高校提高藝術設計類學生課堂教學質量的途徑的研究(編號:2015003)
高校美術教育是針對高等教育美術類專業設計進行的美學理論教學及藝術實踐創作。由于其理論性較強,師生往往局限于課堂教學范圍內進行教授和實踐。而校園文化活動,提供了大量的創作主體和內容,可以很好的檢驗課堂教學的效果,調動學生欣賞美和創造美的積極性。將美術課堂教學與校園文化建設聯系起來,有利于領悟新的教學理念,開發新的教學設計,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因此,實現美術課堂教學與校園文化建設對接,可以為課堂教學改革提供動力,使之更加符合創建社會主義和諧校園文化的需求,服務于學生素質教育,服務于高校校園文化建設。
一、美術課堂教學與校園文化
(一)美術課堂教學的特點
美術課堂教學是高校美術教師普遍使用的一種教學方式,主要包括教師對美術理論知識的講解、演示、教學活動以及教學過程中使用的靜物模型、模特等教具,具有規范性和系統性的特點。美術課堂教學不僅是高校美術教師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過程,更是教師有計劃、有步驟地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活動的實踐活動。[1][2]
(二)校園文化的定義
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精神文化,環境文化,行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設等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精神文明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它包括高校的所有正規教育和非正規教育,既存在于課堂教學之外的各種校園文化活動中,也存在于正式的課堂教學中[2]。由于大學生獨有的思想觀念,心里素質、價值取向和思維方式,使得高校校園文化是文化建設的主戰場。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可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修養,陶冶學生情操,培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促進學生全面成才。
二、美術課堂教學服務于校園文化建設
課堂教學對于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體現在多個方面。美術課堂教學,不論是傳授理論知識或者進行藝術創作,都是藝術美學的探究和實踐,同時也是文化的創造和傳播。美術教學培養了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的參與者和欣賞者。課堂教學,尤其是美術課堂教學,經常是在師生互動和交流的情境下進行。如學生利用自己的作品美化宿舍、教學樓,在校園內制作冰雕雪雕雪畫。既豐富了校園精神文化,創造了良好的藝術氛圍,又參與了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美化了校園環境。這讓美術專業的學生有發揮自己的能力,創造藝術和美的成就感,也使廣大師生感受到校園內的藝術氛圍,受到校園文化的熏陶。美術課堂教學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審美能力。通過課堂教學,學生獲得了完備的美術理論知識和應用技法。在參與校園文化活動的過程中,這些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應用,可以保證校園文化活動的質量。
三、校園文化建設促進美術課堂教學改革
課堂教學是高校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主陣地,但課堂教學存在教學方法單一的不足。學生學習方式單一,被動,學習過程中師生缺少足夠的交流。學生缺少進行自由藝術創作,獨立獲取知識技能的機會,在課堂教學中缺少機會表達自身的理解和意見。而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建設則可以擴寬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在參與校園文化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加深了對于專業知識的理解和領悟。同時檢驗了課堂教學的效果,實現了學以致用。實現課堂教學與校園文化對接,把整個校園活動作為教學的平臺,使高校美術教育突破了教室的狹小天地、拓寬了空間,同時也開擴了教師的視野,從多角度進行專業教育指導。針對校園文化活動中經常需要書寫藝術字體,制作海報宣傳板,冰雕雪雕等特定的美術創作實踐,可以向廣大學生開設相關課程。對美術專業學生進行系統的教授,使之成為專業特長,為就業創業服務。對非美術專業學生,可以組織美術專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學生對學生進行授課,使之掌握一些簡單技巧,激發欣賞美,創作美的熱情。在設計教學內容時,導入發生在校園內外的時事新聞、學生關注的文化熱點,集中學生聽課精力的同時也將校園文化導入了課堂教學。教師引導學生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結合了身邊文化現象的藝術創作,這樣的課堂教學才具有生命力,調動學生創作的積極性。將校園文化活動作為美術專業學生的實踐平臺,也為美術課堂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學生既消化了課堂知識又檢驗了課堂教學的效果。通過實踐活動。教師可以獲得真實的信息,了解哪些教學內容是創作中確實需要的和對專業深造有幫助的,哪些教學方法對于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是有效的,活動直接把課堂教學的效果反饋回課堂。通過教學反思,教師明確了教學改革的方向和方法,為改進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同時,在師生共同參與校園文化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課堂教學內容融入活動,達到寓教于樂,潛移默化的實現課堂教學效果。好的校園文化生活對促進美術教育,特別是課堂教學的進步,有巨大的作用,最終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4][5]因此,高校美術教師應該主動承擔責任,履行職責,充分發揮好校園文化的教育作用,致力于校園文化建設。
結論
實踐證明,高校美術課堂教學與校園文化對接,一方面可以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提出新的教學思路;一方面可以豐富校園文化,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和藝術氛圍。因此是實現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和創建和諧校園文化行之有效的途徑。
作者:趙玉龍 單位:齊齊哈爾大學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
【參考文獻】
[1]唐志華、吳彥萍.五年制高師校園文化建設研究[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2.
[2]劉妍靜.淺談美術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10,(Oct.Vol.31No.5).
[3]楊明田.美術教育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意義[J].理論與實踐,2015,11.
篇6
培訓即將結束,在這十天里,我們認真聆聽了在省內從事美術教育研究多年的專家學者們的講座。在課下我們整理筆記,撰寫心得,和其他學員一些探討交流,收獲多多,感慨多多。
今明等教授談到了對當前美術課程改革相關問題的思考,以及對當代地方文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他們把自己的教育研究成果做了系統的闡述,從宏觀和微觀方面為我們講解了最新的課標發展動向,解釋了我們一線農村小學美術教師在實施新課改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困惑。我們也為今明老師的鉆研精神和平易近人的態度所深深感動。今老的課風趣幽默,沒有專家學者的架子,有的只是質樸的笑容和廣博的學識,今老師對于開發地方文化資源以推動中學美術教育的縱深發展,做了深刻的闡述,提出要想把地方文化資源變成課程,還需要教師在課程理論的指導下,調查、篩選地方文化資源,再經過反復的教學實踐,才能解決問題。美術課程改革,需要廣大一線老師的親身參與和親自實踐。“決定我們成為什么樣的人,不是因為我們的能力,而是因為我們的選擇”,這是他們對我們的殷切希望。的確,在日復一日的教學工作中,由于我們的安于現狀,逐漸形成了教育的懶惰,思想也開始封閉起來,“不做教書匠,要做一名研究型教師”、專家們的話深深地打動了我。面對困難,我們不能一味地抱怨,而是要拿出行動出來,這需要我們以不懈的努力鉆研,發現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加強師德修養,發揚實干、苦干精神。我們將利用這次培訓的難得機會,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積極轉變教育觀念。爭做一名合格的教師。
為期十天的理論和實踐學習即將結束,我在思想上得到了洗滌,教學理念上得到了革新,受益匪淺。通過學習我更進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發展方向和目標。從理論基礎、教學技能、教學理念等方面有明顯的提高和轉變。結合專家的講座,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深知自己在教學上的欠缺。此次培訓讓我們與專家面對面的交流,以鮮活的案例和簡要精辟的教學理論解決了我教學中的諸多困惑。下面我談三點體會:
一、聆聽專家講座,從中受益
多位教育名家的講座為我們的教育科學理論注入了源頭活水,給我們帶來了心智的啟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讓我們飽享了高規格的“文化大餐”。
通過學習,明白了美術教學要貼近孩子們的生活,應當把教學融入到孩子們的生活中,把他們特有的游戲生活、身邊的校園、家庭和社會生活等變成習作的豐富源泉。讓孩子們用自己的感官去觀察生活,用畫筆去記錄生活,使他們從中品嘗到生活和繪畫的樂趣。只有追求學生的需求,營造學生的學習的興趣,體驗到美術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聯系,才能使孩子們真正的愛上美術課。
包建新老師在講座提到“農村學校的資源有限,如何利用身邊的物品,創造性的上好美術課”這個問題,教給我們在日常教學中行之有效的替代方法。如:利用學校的圖書館、田間的農作物、廢物的在利用等;沒錢買卡紙可在黑板上作畫更有個性等。專家的精辟講解,名師的精彩課堂,都給了我深深的感悟。
二、與學員互動,從中進步
在每一次的交流研討中,我們都會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體會。每一個話題都會引發小組成員的熱議,每天都有不小的收獲。在交流中大家各抒己見,使我有了更寬闊的視野,掌握更高的教學技能。因此研討交流充實了我,讓我獲得了進步。我將把自己學到的、感悟到的應用于實踐,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的工作更加得心應手,使教學效果更上新臺階。
三、享受教育,收獲快樂
幾天的學習雖然辛苦勞累,但是讓我獲得了快樂。我懂得了只有不斷地為自己充電,才能適應現代化的教學模式。大家都知道要想給學生一碗水你必須有一桶水,現在的一桶水已經不能滿足需求,我們要給孩子們注入源頭活水,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總結,
不斷地反思,及時將自己的經驗記錄下來。在整理中思考,在行動中研究,這將是我今后所追求的目標。
走進國培,聆聽專家的講座,汲取名師的精華,這樣的培訓給我帶來了全新的教學理念,帶來了豐富的精神食糧,通過學習使我對教材教法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認識。我們將帶著收獲、帶著感悟、帶著滿腔的熱情,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于自己的教學中去,在不斷地運用和總結中轉變教育觀念,發揮教師的人格魅力。做快樂教師,教快樂學生。
篇7
關鍵詞:美術理論;美術教育;藝術創作;意義
上個世紀初期具有現代意義的美術教育在我國開始興起,至今已有了近百年的發展歷程,這期間其經歷了漸興、停止、恢復與發展的幾個階段,如今已進入繁榮發展的時期。然而,在美術教育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著不少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美術院校、美術從業者及美術學生的發展。
一、對美術理論的重視不足
我國美術界在最近幾年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幾大藝術浪潮,比如“85美術”、“玩世”、“波普”、“艷俗”等等。在美術界的藝術浪潮之中,美術從業者創造了不少既有中國特色又具世界特點的藝術作品,但是也存在對西方藝術簡單模仿的情況。之所以有如此現象的存在是因為部分美術家的理論知識基礎不牢,沒有形成關于中西方藝術發展的系統認識。
“人類通常難以避免同樣的錯誤”,這是叔本華的一句名言。現階段,美術界中有部分人認為理論是以美術創作的附屬品的形式存在著的。在他們看來,藝術家進行創作并不需要理論的支撐,他們需要的是情感經驗、是手上工夫、是創作靈感。而事實上,藝術創作是不能離開理論的,沒有了理論的支撐,就失去了靈感的來源,也就難以創作出好的作品來。因此,對當前存在的對美術理論重視不足的現象,我們必須充分重視,并采取措施來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
舉個簡單的例子,筆者有次碰到了幾名畢業于藝術院校的自由畫者,他們竟對“山人”一無所知,甚至認為“所謂山人就是八個大山人”,由此,不難看出,現如今藝術從業者的理論修養水平已到了讓人擔憂的地步了。之所以出現這一情況,很大程度上與美術院校的課程設置密切相關。我國部分專業美術院校沒有充分認識到理論修養的重要性,在課程設置時對美術理論課程的課時量安排較少,難以滿足學生理論學習的需要。
二、西方視閾下的美術理論的意義
根據格內爾與艾斯納(西方本質主義美術家)的觀點,美術是人類實踐與文化中極具特殊性的一部分,人類的美術能力是經過不斷的學習與教育所形成的,而非自然發展所得。所以,格內爾與艾斯納認為,作為大眾化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的美術教學應當由美術創作、美學、美術批評及美術史四個部分的內容構成。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美學理論占據了很大的比重。因此,不難發現,西方的美術教育家非常重視美術理論的學習,注重培養學生的美術理論修養。
美學與人生價值問題關系密切。美術學校借助設置美學課程的方式,讓學生形成關于美的類型、本質及形態的系統認識的同時,提升自身的對美的判斷、感悟、認識及鑒賞的能力。美術批評則是基于美術欣賞的基礎之上的,是按照相應的標準對美術現象與美術作品進行價值判斷及理論分析。對學生而言,學習美術批評的相關知識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能夠培養學生高層次的審美判斷力、藝術感受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美術史的相關知識的學習也同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對任何專業的學生而言,都必須了解自己所學專業的學科歷史,形成關于自己學科的發展過程、意義等內容的系統認識。“讀史使人明智”,因此,學生通過對中西方美術發展史的學習,能夠掌握美術的發展脈絡及發展現狀,并且能在吸收其精華的基礎上拓展美術發展的嶄新局面。
三、美術教育的本質與美術理論的意義
近代,我國美術教育的發展有賴于,上世紀初蔡先生提出了“美育救國”的口號。當前,“美育救國”依然意義重大,它對全民審美意識的形成于發展而言意義深遠。所以,以大眾化教育的生力軍的身份存在的美術教育的本質是審美文化與美術文化的教育。針對當前人們對美的需求不斷增加的現狀,作為具有社會責任感的社會教育機構的美術學院,其所培養的人才應當是順應社會發展方向的、能夠自覺審美的人才;培養的人才應當是服務于社會的美術愛好者、美術工作者及美術教育者。轉貼于
現階段,我國高等美術院校的審美教學的比較科學的途徑應當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方式,對學生進行的是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雙重培養。具體而言,專業理論知識培養的是學生的精神素質;而專業實踐教育培養的是學生的技巧與技能,二者是缺一不可,相得益彰的。只有在既重視學生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又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的情況下,才能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合格的美術人才。
四、結語
篇8
關鍵詞:職高;美術教育;誤區
一、職高美術教育當中的誤區
職高美術教育的特殊性由于職高美術育目的雙重性,使它的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必須有針對性、在教學方法上也有著靈活多變性,尤其是美術教師的教學語言的細化程度均有別于其它層面的美術教育,因此在這種特殊性的職高美術教育當中就常常存在一些誤區。
1.職高美術教育教學方法“單一化”
由于在職高美術的教學中,有些美術教師以為教得太具體太詳細就會束縛學生學習專業的潛質、有礙他們在專業上的個性發展。所以導致一些專業教師在美術專業教學方法上教學語言方面簡單、貧乏。過分去強調美術專業的直覺因素。缺乏美術專業理論知識講授和教師現場示范教學的結合,出現“只講不畫,只畫不講”的局面,使學生在學習美術繪畫中只知道一味的臨摹習作,但是自己也不明白為什么要這樣畫。再者教師在教學內容和手段的單一,缺乏專業的聯系性、職高美術學生為教師布置的作業而作業,學生在專業上思維方式狹窄,認識專業繪畫問題和解決專業繪畫問題的能力也不強。
2.職高美術教育中存在教學“不管不問”
由于“單一化”教學現象的存在,隨之出現的是“不管不問”的教學局面,教師一天課下來輕松自在,不管不看不問,讓學生自己畫自己的,久而久之,職高美術學生在學習專業的積極性就在慢慢的消退。專業繪畫問題得不到任何的解決,就出現了學生在上專業課時就無精打采,課堂教學就這樣自然的變成了自學。在教師不管不問不看的這樣的教學情況下,很多學生一天下來,可能就是打了一個底稿,甚至一張白紙動也沒有動,這種教學現狀從根本上否定了學校課堂教學的必要性,嚴重影響職高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和人才的培養。
3.職高美術教育的教學方向不明確
由于職高美術教師的教學方向定位不清,一些職高美術教師只顧自己繪畫創作、以為技法等于教法,自己繪畫水平越高就是教學水平越高。另一些職高美術教師則只有對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泛泛而談,從來不拿起畫筆在課堂上給學生動手示范,從而失去了直觀教學的重要意義。要解決以上問題,教師必須要求自己在教學上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從而加強自身的學識水平和業務能力,同時職高美術教師還應具有從事教育事業的責任感。
二、新時期職高美術教育現狀分析
從現階段職高美術專業的學生狀況來看,有些學生中考成績和普高錄取分數線接近,而自己卻很想繼續念書,但有的職高美術學生為了逃避這么小就面向社會就業而選擇了進入職高再繼續讀三年書。為了能更好地研究與分析職高美術學生的思想和心理狀況,我們對某所職業高中的部分班級進行了一次調查,分析得出以下三種結論:
(1)從學習目的角度來看,大部分的職高美術學生進入職業高中學習美術專業的目的是為了拿職業高中畢業文憑將來好就業,只有少部分職高美術學生學習美術專業的愿望是為了參加對口高考考入高等院校;
(2)從專業學習角度來看,只有少部分職高美術學生是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美術專業,大部分職高美術生是家長或初中老師參謀選擇的,就這樣來看,對初中學生來說,他們對美術專業概念的認識非常的模糊;
(3)從職高美術學生素質的整體情況來看,大部分職高美術學生的文化基礎、學習自覺性、行為習慣和思想素質普遍比較落。
三、職高美術教學方法的探究
1.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針對性設置教學內容提高職高美術教育質量
首先職高美術教師應具備改革教學內容的能力,美術專業教師除了提高學生專業能力和繪畫技法外,還需具備先進的教學理論知識。要求職高美術教師必須在掌握教學大綱的基礎上從教材抓起,對于有些職高院校的教材,從美術專業內容來分析,缺少實用性,教材內容都比較概括粗略,缺少職高美術的針對性,導致職高美術教師和學生都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就這些問題來看,職高美術教師應根據職高學生的特殊情況把教學內容適當增減,構成和諧的知識體系。
2.職高美術教學應該明確目標職高美術教學
一方面要為社會培養初級的美術技工,另一方面又要為高等藝術院校輸送人才。職高美術教學無疑具有職高教育與學科基礎知識教育的雙重任務,因此,應立足學科本位,明確培養目標。而職高學生文化成績普遍偏低、早期專業理論知識幾乎沒有接觸過,這些因素導致他們成為一個特殊的受教對象。作為一個有責任感的教師只有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去思考、去探索,以求獲得最大限度的教學成功,讓考上和沒考上高等學府的學生盡可能都成為有用之才。
3.提倡職高美術學生的繪畫個性發展
在職高美術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每個職高美術學生的個性特點、潛在的專業優勢進行有意識的培養和訓練,色彩水粉《靜物寫生》課,就會涉及到學生一定的專業繪畫創作能力的發揮,教師可根據學生的繪畫特點引導學生靈活的運用各種繪畫方法、繪畫技巧,讓他們觀察靜物寫生對象、感受靜物寫生對象、表現靜物寫生對象。不斷尋求自我的個性表現、在職高美術教育教學中,提倡創作繪畫,也正是為培養學生個性發展,訓練學生的觀察,構思、構圖、想象、創造和表現等能力,提倡創作是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具有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主要途徑。
4.采用直觀性的教學手段明確職高美術的教學目標
根據職高美術的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教學內容之后,接著就是研究、探討美術繪畫教學的特點―直觀性。直觀可以使繪畫知識更加具體化、形象化、也有利于學生對專業的理解、記憶理論知識和掌握技能、技巧。運用多媒體、實物展示、范畫、示范教學等都是直觀性教學的重要手段,多媒體教學是提高美術教學質量、改革美術教學的重要手段和前提,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能夠吸引職高美術學生的注意力,能提高職高美術學生的學習專業興趣;實物教學能使學生辨認事物本質特征,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范畫教學能培養學生的悟性,讓學生欣賞不同風格的范畫開闊學生的眼界;示范教學是學生最喜歡的一種授課方式,特別是教師在創造性繪畫演示過程中,使學生直接領會教師作畫方向與步驟,明確重點、難點,培養了學生邏輯思維、歸納、概括能力。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高師 美術教學法課程 教學模式 實踐研究
“美術教學法”是師范美術教育中的一門重要課程。但在教學實際中,它卻并不受歡迎。從課程的發展來看,它沒有及時與當下時代中學教學改革的背景相呼應;作為教材教法課,它過分具體和呆板的內容難以引發學生的興趣。要想改變這一現狀,必須重新思考課程的定位,對課程實施的方法以及與此相關的問題進行實實在在的實驗性的探討與研究。
本次課程改革將研究視野定位在基礎教育新課改的背景下,針對高師美術教學法課程進行改革探索,將傳統美術教學法課程進行“理論――實訓――實踐‘三段式’教學模式”的構建。本次課程改革主要實現對“三段式”教學模式中三大教學模塊之間關系的論證、三大模塊研究內容的實踐,最終對高師教法課實現“理論――實訓――實踐‘三段式’教學模式”的建構,并在此基礎上對美術教學法課程建立新的評價機制。以實訓帶動理論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美術教學的理論知識,加強美術教學實踐能力,為形成和完善中小學美術教師的職業素質和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構建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模塊化”的課程體系――“三段式”教學模式中三大教學模塊及其關系的建構研究
高師美術教學法課程體系中理論與實踐部分,在教學內容的科學銜接上,在教學順序不可倒置的流程關系上都有著內在的不可分割的有機聯系。在這次教學改革中,將整個課程中理論與實踐部分分為三個教學模塊:基礎知識模塊、實訓模塊和實踐模塊。各模塊間既相互獨立,又相互關聯。
1、基礎知識教學模塊:著眼于學生理論素養的培養
高師美術教學法課程體系中原有四部分內容:課程、學生、教學和教師,在教法課的傳統教學中這四部分的內容均為單純的理論教學。本課題研究在本次教學改革的探索中,精縮傳統教學內容中的學生論和教師論部分,在課程論和教學論部分拓展基礎教育美術新課改的相關內容,讓傳統的優秀教學資源與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內容有效結合。因此,本課題構建的基礎知識模塊將中學新課程改革的內容充分滲入到教學論、課程論、教師論等相關部分,使傳統的教學內容更具有時代性,基礎知識模塊在學生二年級第二學期集中完成。
2、實訓教學模塊:著眼于學生方法技能素質的訓練
基于中學美術新課程改革的課程標準的要求,本課題研究在高師美術教學法課程教學過程中本著“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實訓為主線”的原則,打造“四階教學法”,以實現學生師范技能的有效培養:
第1階,學生基本師范技能的訓練:包括美術課教案制定、PPT課件制作、板書設計、美術教師口語等。
第2階,學生專業素養及能力的訓練。包括分析美術課程、設計課程的原則及方法 等。
第3階,學生課堂授課能力的訓練:包括備課、上課、組織課堂教學的方法與策略、教學評價能力等。
第4階,學生教研能力的訓練:包括教學反思、教育敘事、教學調查、教學科研能力等。
本課題研究中增設的實訓教學模塊采用案例教學、討論教學、情景模擬等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體驗課堂情境,促使學生由觀課到教學的、由被動到主動的理念和行為轉變。在前期基礎知識模塊學習的基礎上引入新課改中優秀的中學教學課例,由觀摩到教學分解的實訓改變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為實踐模塊做充分的鋪墊工作;實訓模塊將在學生三年級第一學期進行。
3、實踐模塊教學:以美術專業教學技能競賽為先導、優化提升教育實習效果
實踐模塊將在學生三年級第二學期施行,伴隨整個學期的教育實習和省級、校級等若干個教學競賽,讓學生自主實踐,獨立承擔教學設計并完成教學任務,鼓勵學生基于新課改的要求積極創新中學課程。鑒于高師美術教育實習知識技能的綜合性、應用性、實踐性特色,本課題研究將美術專業教學技能教學競賽納入美術教學法課程。以美術專業教學技能競賽為先導環節、給學生一個專業知識整合及教育技能強化和教學理念創新的準備平臺,一個基于美術新課改要求的創新平臺,有效提升、優化高師美術教育實習的效果。
研究圍繞三大教學模塊的教學比例、順序安排、內容銜接遞進以及構建關系進行具體研究:在教學流程上沿著“理論――實訓――實踐”的漸進順序;在教學時間的安排上將實行分段式教學,將原有的理論時間精縮,增設實訓課程,最后是實踐部分。三個教學模塊間的知識由理論到應用層層遞進,相互關聯,前面的模塊是后面模塊的知識基礎,后面的模塊又是對前面模塊的直接實踐。
二、“三段式”教學模式中教學實驗的展開研究
1、實訓教學模塊的實驗步驟
在進行實訓的學期,課程組按照高中美術新課程改革的教學模塊,又結合學生的興趣將他們分成九個教研小組(鑒賞、繪畫、書法、設計、工藝等),在教學過程中本著“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實訓為主線”的原則,精心設計有序的教學內容,對學生教學教法技能采用“四步”訓練法:
1)課例導學,宏觀設計。
在第一階段理論知識學習之后,從中學美術教學的實際問題出發,精心準備各種典型中學美術教學課例,指導學生從宏觀上對各種課型進行教學思考和設計。在這個階段,教師處于課程的主導角色。在此階段,對學生開始展開實訓訓練的第一步:學生基本師范技能的訓練:包括美術課教案制定、PPT課件制作、板書設計、美術教師口語等。
2)分析課例,合作學習。
針對課例進行具體分析,教師啟發學生自主思考。將課例分解為若干個部分,逐步分析課例的優勢和不足,組織各教研小組討論解決問題。學生在討論交流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習相關知識和師范技能。在這個階段,教師處于課程的輔助角色,學生進入教學訓練的第二步:即對學生專業素養及能力的訓練。包括分析美術課程、設計課程的原則及方法等。
3)設計課例,學以致用。
學期中段,為了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學以致用,要求學生自主設計并獨立完成一節中學美術教學課。各教研小組將圍繞自己小組的規定科目準備一次完整的教學,進一步的鞏固知識。在這一階段,學生處于教學訓練的第三步:即完整課堂授課能力的訓練,包括備課、上課、組織課堂教學的方法與策略、教學評價能力等。此階段學生處于課堂的主體,教師處于課程的欣賞者角色。
4)歸納總結,自我提高。
課程進行到此階段,教師引導學生將實訓階段所學理論知識和教學體會進行歸納總結。各教研小組推薦本組內部一節最優秀的課程作為示范課,讓全體學生能夠以若干個不同內容的課例為載體,充分掌握不同課型的授課技巧。同時,通過集中進行的教學反思和教育敘事活動,既鞏固了學生的師范技能,又提高了他們的創新能力和思考能力。利用網絡將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學生根據需要通過網絡學習有關的內容,搜集教學資料,給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提供了更加豐富的資源。在這一階段,教師處于課程的組織者角色,學生處于教學訓練的第四步:即教研能力的訓練,包括教學反思、教育敘事、教學調查、教學科研能力等。
2、組織競賽與實習并重的實踐學習
教育實習高師美術類課程與教育類課程的知識技能綜合運用于教育教學實踐的實踐性操作課程。為了擺脫學科教育的束縛,提升學生教育實踐的效果。在學生進入三年級上學期之后,圍繞每年一次的“河南省畢業生師范技能大賽”和洛陽師范學院“十佳未來教學明星”比賽,以院系為單位開展一系列的師范技能大賽。以師范技能競技為平臺,既考查了實訓階段的教學效果,又整體提升學生的教育實踐的能力。
競賽選手將建立學生競賽檔案,以記錄他(她)們在競賽當中自身的成長。在院系競技中獲獎的學生作為向省級比賽推薦的選手,將被院系樹立為本屆學生師范技能高水平的明星典型,學期末實習結束總結時,在學生中間組織觀摩討論學習會,生生互動,相互學習,為學生師范技能的再次提高,和下一屆教育實習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全新的評價機制的建構――“三段式”教學模式中課程評價機制的研究
“三段式”教學模式中針對高師美術教學法課程應注重理論性、創造性和實際技能培養的要求,建立以綜合實踐能力考核為主線的開放式、全程化考核體系。新的評價方式包括理論考核和實踐考核的改革,實現考教分離,客觀評價學生掌握本專業知識、技能的能力以及應用知識、繼續學習、創新發展的能力。
本課題研究在評價機制構建研究方面,以學生綜合實踐能力考核為主線,建立開放式、全程化考核體系。針對高師美術教學法課程應注重理論性、創造性和實際技能培養的要求,我們全面改革了 “期末一張卷”的傳統考核方法。新的評價方式包括理論考核和實踐考核的改革:
1、 理論考核將傳統的閉卷考試變為開卷考試,立足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加大主觀測試題的分值,考核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實訓考核內容范圍更廣,包括對學生的授課能力、教案、PPT課件制作能力、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等綜合考評;考核方式由傳統教師“一錘定音”的考核方式,變為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的互相評價,最后由教師綜合量化。
3、 實踐環節的考核則采用學生自評成績、實習成績和競賽成績相結合的考評方式。
新的評價機制將更好的實現考教分離,不僅能夠客觀的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同時還客觀評價學生掌握專業知識、技能的能力以及應用知識、繼續學習、創新發展的能力。
篇10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師;文化素質;教育素質;職業道德素質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17-159-01
由于小學教師的教育對象是小學生,小學生的思維階段決定了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具有良好的言行舉止,廣博的專業知識和駕馭教育的技能的能力。所以小學數學教師不僅要與時俱進,還要能結合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不斷進行教育改革,在總結前人教育教學經驗的同時,敢于創新,唯有具有了符合時展的素質,才能把小學生培養成為合格的人才。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素質,這些素質主要由下列幾個層面構成:
一、文化素質
首先,必須具有全面扎實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是對小學數學教師的基本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掌握主學科的基礎上,要能進一步向橫的與縱的兩方面發展。橫的方面是指從會教主課向能兼教其他一兩門學科的方向發展。因為數學知識必須在理解的基礎上來學習和掌握,如果語文的理解能力有限對于教學就會有一定的影響。縱的方面是指從會教本年級的教材向會教低、中、高各年級教材的方向發展。這個要求對于我們這樣的農村小學教師來說十分重要。小學教師與中學教師有很大的區別,他不能只上一門學科,也就是說不存著專業的老師,一名數學教師除了要上數學外,還要一別的一些科目,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對兩門小學主科以及兼教的學科都應該要有一個全面的扎實的掌握。所謂全面掌握,就是對本學科要有全盤的了解。由于數學教學采用螺旋上升的教學結構來傳授知識,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采用不同層次分階段進行。
其次,必須具有藝、體、勞等課程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美育、體育和勞動技術教育是對小學生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教師都應該對小學生的美育、體育和勞動技術教育給予十分關注,并給予積極有效地實施。多數小學數學教師,尤其是農村小學教師,都擔任過藝、體、勞各門課程的教學。數學知識在各門學科中也均能有所體現和運用。我在美術課上教學點線面的時候,就完全同數學結合起來進行了教學,當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圖形的出現,曲線直線的采用,點的確定,這些無不跟數學結合在一起了。同樣活動課的分組跳繩比賽進行之后,數學課時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應用題的編寫練習了。例如,全班有多少學生,分成幾組,每組有多少人?全班有多少學生,分成幾組,每人跳繩幾下,那組跳的多?多多少下?因學生親自經歷了這樣的過程,編題和解題也自然相當熟練了,還可以根據年級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小學數學教師要具有廣博的文化科學知識和多方面興趣與才能,這是充實和豐富教育教學與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需要,這也是滿足小學生好奇心、求知欲和發展多方面興趣與才能的需要。
二、教育素質
教師要利用好教育理論知識,只有遵循教育規律,才能把教育教學搞好。為此,小學數學教師必須掌握教育科學的基本理論,在教育科學理論指導下從事教育實踐,主要應該掌握教育學、心理學、各科教材教法知識。學習教育科學理論,能幫助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掌握教育規律,采用正確的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率,提高教育水平,更好地推動現代化建設事業。小學數學教師不僅要學習和掌握教育科學理論知識,要注意聯系實際,培養自己把理論應用于實際的能力,使教育科學理論真正發揮作用,并且要能真正落實和體現在課堂教學中。例如,現在課堂上的小組討論學習法,原先的課堂教學中不可能人人都有發言的機會,但是在采用的小組討論學習之后,學習中每個學生都可以在小組中直抒己見,發表自己的不同看法,這樣就讓每個學生充分發揮了特長,真正進行了自主學習。
三、職業道德素質
- 上一篇:神經內科實踐內容
- 下一篇:凱氏定氮法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