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學的定義范文
時間:2023-11-22 18:02: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美術教學的定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作為新時期的美術教師,始終都在不斷地積極探索研究各種教育教學方法和手段,絞盡腦汁的去思考如何實現我們的美術教育高效課堂。在積極探索研究高效課堂的同時,學和教的關系也逐漸明顯起來,是以案定教,還是以教定教,還是以學定教?是我們值得思考的問題。首先教師分析以案定教,教師心中只有教案,教學是為教案服務,而不顧及學生的基礎、情感和心理發展;以教定教則是教師心中只有自己,忙著灌輸知識,忙著傳授方法,全然不考慮學生喜歡不喜歡,接受不接受。這兩種固然不可行,依然是上世紀教育初期的教學水平了。那我們只有依據學生的情況來確定教學的起點、方法和策略,首先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層次、年齡結構、能力基礎以及認知水準,然后再根據學生當時的學習狀態、學習情緒來定教,也就是以學定教。高效課堂,勢必以學定教,教師運用高超的教學藝術,讓每一位學生達到最優化的發展,教師從而去實現自己的教學目標,實現高效課堂。
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高效課堂構建,以學定教尤為重要。首先,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和起點時需要思考幾個問題,是否能夠有利于更好的對學生進行美育,是否可以通過課堂增強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觀察力,是否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自主創造力和想象力,解決掉這些問題,勾畫一個完整完善的教學目標,確定一個新穎活潑的教學起點。例如,湘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的《家鄉美》一課。我首先要思考的問題是,家鄉在這些學生的腦海中會是怎樣的?因為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有的來自農村,有的來自外地。我知道,孩子們眼里的家鄉,不應該是教材范本畫和我板書在黑板上的家鄉,于是我會考慮在課堂導入時讓孩子們先口頭表述自己腦海里的家鄉是一個什么樣子,這樣,每個學生都會在自己的腦海里勾畫出一個屬于自己家鄉的圖畫來。于是,我再去搜集整理那些當地有特點特色的建筑、風景等,還有盡我所能想到的孩子們回答的相關文字資料圖片甚至是視頻資料備用,然后我該考慮,如何引導孩子們理解家鄉這個含義,并引申到家鄉的風土人情,歷史文明和名勝古跡等,讓學生在這一輪活動中能夠真正感受到自己的家鄉有多么美麗。然后同學們可以分組互相討論,甚至還可以提出:“你覺得我們的家鄉美嗎?美在哪些地方?我們喜歡熱愛自己的家鄉嗎?為什么?”等一系列的問題供學生們討論,最后再通過大量的家鄉的圖片和文字向學生們展示以加深印象。當孩子們對家鄉充分了解的時候,家鄉在他們的腦海里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和構圖了的時候,我才會讓學生打開課本教材,從欣賞的角度去,同時還是要拋開教材進行講解如何構圖,怎么分主次虛實,大小多少,怎么去確定特定的內容和取舍內容,按照代表性景物和景物特征去選擇,哪些可以畫哪些可以不畫,在講解的時候特別要注意教師用詞中避免出現“一定要”“千萬不能”這一類的肯定詞,這樣便能更廣泛的激發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當然在這個講解過程中,教師同樣要更多的問學生,這樣好看還是那樣好看?然后與學生一起總結畫景物畫的方法和步驟,最后才讓學生開始自己創作自己頭腦中的家鄉,教師便可以開始巡回指導學生作畫了。這樣的一節課,便能以學生為主體輕松愉快的達到應有的教學目標任務。
通過上述實例證明,教師在課堂上只能起主導作用,而真正的主體應該是學生。教師學生雙方在一個共同的目的下,自主合作,達到有效課堂也就是高效課堂的目的。
篇2
美術史作為一門擁有濃厚歷史色彩的學科,內容往往十分抽象,讓學生學習時感到十分的枯燥,而在美術史教學中對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可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和生動化,枯燥的教學內容以豐富多樣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給學生創設愉悅教學氛圍,增強學生對美術史知識的感知力,實現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和教學效果的改善。此外,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往往只是將課本上的知識灌輸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領悟抽象的概念和定義,難以體會到美術史中鮮活的歷史情感,導致學生在上美術史課時,難以集中注意力好比聽天書。而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徹底改變了美術史教學的面貌,因為多媒體技術將美術史中的知識用圖片、音樂和視頻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用動聽的音樂調動學生學習的情緒,為老師的講解配上絢爛的圖片勾起學生的好奇心,從而為學生提供一堂聽覺與視覺結合的美妙課程。另外,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一起,認真學習美術史知識,讓學生在欣賞內容豐富的多媒體課件時,掌握相關的教學內容,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課堂效果。
2如何促進多媒體技術在美術史教學中運用分析
(1)運用多媒體技術豐富教學內容
多媒體的正確運用會給教學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面對一些抽象的難以用語言來解釋的美術史概念和定義,多媒體的運用就顯得很重要了,我們可以搜索相關的圖片將抽象的概念和定義形象的解釋給學生,讓他們更加直觀的學習。同時網絡資源是非常豐富的,往往可以呈現出一些很重要而書上沒有的內容,我們可以將多媒體技術作為補充學習內容的一條重要途徑,讓學生在網絡上自主的搜索自己想要的學習資源。
(2)運用多媒體技術形成新的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僅僅依靠文字等枯燥的工具來進行,難以面臨當前現實社會對教學提出的嚴峻挑戰,而多媒體技術形成的新教學模式可以通過將圖片、音樂、視頻等巧妙地結合在多媒體上,給學生展示獨特的教學內容,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開拓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學習的在主觀能動性,適應時代的發展。
(3)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
想要實現美術史教學的成功,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來達到。比如教師可以通過選擇一些相關的視頻給學生看,讓學生身處歷史背景下,切身的感受到美術史的魅力,為學生們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可見,通過多媒體對現實環境進行再創設,直觀的把教學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不僅會給學生帶來新鮮的視覺盛宴,而且還會讓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積極地去預習和復習。
3多媒體技術在美術史教學中運用的重要性分析
(1)為美術史教學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
美術史自身涵蓋豐富的學科內容和繁雜的信息內容,因此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美術史教學內容的系統化,實現了美術史知識的整合。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促進了美術史教學內容的多樣化,創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學體系,適應了社會發展的需求。由于我國高校的美術史教學評價的單一和教學方式的單調,打擊了學生學習美術史知識的熱情,加之教師教學時具有急功近利的心態,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教學工作的進行。但是多媒體技術的運用還是為美術史教學提供了豐富信息資源,主要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其一,媒體技術促進了學生的交流和對知識的獲取。當學生遇到難以解決的美術史問題時,可以通過信息技術進行搜索,并利用聊天軟件與同學進行交流,加強對美術史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此外,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培養了學生審美素養,形成了較高的藝術素養,讓學生在運用多媒體技術時,提高捕捉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其二,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提高了資源利用率。由于美術史的許多知識點需要學生記憶,為了實現知識點的快速記憶,就需要多媒體技術對知識進行整合和總結,讓學生積極主動的掌握美術史知識。
(2)形成教育市場和提供實踐基礎
篇3
【關鍵詞】情景教學法;高中美術;應用
在教學的過程中,情景教學法的開展需要教師有目的地創設教學情景,幫助學生全面了解教材,促進其心理和智力方面的良好發展。情景教學法的主要理念,是激發學生的潛在情感,為促進學生和社會進步提供有效保障。美術繪畫、體操和音樂欣賞等活動均可運用情景教學法,使教學的內容更加的靈活,易于操作,易于學生了解和掌握。
一、情景教學定義及原理概述
(一)定義:情景教學法是教師根據課文所描繪的情景,創設出形象鮮明的投影圖畫片,輔之生動的文學語言,并借助音樂的藝術感染力,再現課文所描繪的情景表象,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仿佛置身其間,如臨其境;師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進行著的一種情景交融的教學活動。因此,“情景教學”對培養學生情感,啟迪思維,發展想象,開發智力等方面確有獨到之處。(二)原理概述:心理學研究顯示:個體的情感對于認知具有強化、調節、推動的作用。其中,推動功能可促進學生的情感認知達到增、對積極健康情感的推動具有一定功效。對于比較消極和不健康的情緒,能達到一定的抑制功效。情景教學應確保其達到一定的促進效果,進而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與此同時,應保證學生能自主學習,對美術學習產生興趣。將相關新知識、內容有機融入到問題情景中,從而獲得較高的教學效率,這也給高中美術教學一些啟示;情景教學法需要保證創設的情景,并促使學生全身心地融入教學活動中,滿足其對教學內容和心理發展的實際需求,教學實踐現實:愉悅的課堂氛圍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具有良好、飽滿的情緒。
二、情景教學的作用
(一)陶冶情操,凈化人心:從教育心理方面看,情景教學具有陶冶情操的作用,將人們的情感加以凈化和提升,剔除情感中不良的情緒,保留積極向上的部分。通過凈化的情感體驗具有調節、感染、強化等作用。以生動形象的場景,激起學生學習和繪畫的情緒和感情的體驗,通過教師的語言和繪圖,把情感寓于繪畫內容之中,在課堂上形成一個廣闊的“心理場”,作用于學生的心理。(二)給高中生以啟發:人們向社會進化的過程為自然到社會發展的過程。對于即將踏進社會的高中生,客觀來講,即為環境、社會、家庭和學校相互作用的結果,這些內容均會對學生的認知造成直接的影響。由此可見,課堂教學和生活都是最好的老師,都是給我們無限啟發的源泉。三、情景教學法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應用情景教學法需要有效地落實教學目標和任務,再擇優選取教學方案,結合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習習慣及心理特征,選取最佳的情景。高中美術教學的內容會隨之不斷深化和完善,使教學目標的困難程度不斷提升。與此同時,學生的心理和智力也在發展和變化,不同學生的思想和感受也存在一定差異。情景教學法應堅持因地制宜原則,教師可通過相關教學方法,對美術教學環境進行完善的設計及布置,確保學生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和良好的情緒,并保證教學方式方法的靈活,易于操作,易于學生了解和掌握。(一)以日常生活場景創設情境:《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提倡美術教學應該密切聯系日常生活實際。生活孕育美術,美術表現生活。陶行知曾說過:“生活不是兩個東西。”我們要按照學生的心理特點,以日常生活有價值的場景作為教學內容展開的情境,促進有效教學的生成。(二)以實物創設情境: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說:“任何教學必須是直觀的,直觀的!”例如,筆者曾教過一節瓷器欣賞課,把收藏的各種瓷器帶到課堂上讓學生觸摸、體驗、欣賞,引發了學生的興趣并把課堂推向。同樣的課大部分教師都是以欣賞圖片、講授知識為主,但都達不到以實物觀察傳授知識的效果。因為實物既可使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增強直觀教學效果,給學生留下清晰的表象,為學生感知、理解知識創設了條件,又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三)以表演體會創設情境:學習的本質是體驗。以表演體會來創設情境也是常用的方法。筆者曾聽過一節美術鑒賞課,課中有一環節是鑒賞名畫《最后的晚餐》,教師沒有采用傳統的“問答式”方法教學,而是讓學生把這幅畫的內容通過表演的方式呈現出來,然后再來賞讀。學生通過這種新的教學方式獲得的體驗,不是平時“坐而論道”可獲得的。通過表演創設情境來促進學生了解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進而走進作品,去同喜同悲、共樂共怒,更深入地感受作品的情感之美。(四)以多媒體創設情境:多媒體早已成為當今教學領域的熱點。一名優秀的教師應該熟悉現代化教學手段的理論和操作技能,并能依據《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的要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合理選擇現代化教學媒體,且使之與傳統的教學媒體合理結合。這樣能夠極大地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大大改善教學效果。以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在鑒賞課的教學中使用效果尤其突出,因為教材中的印刷圖像不能與多媒體播放的具有動態和聲音的圖像相比。教材中的圖像清晰度不夠、色彩偏差較大,學生欣賞教材中的名畫往往無動于衷,而一旦將其用多媒體呈現,教學效果倍增。
三、結束語
情景教學法似的高中美術教學以教師作為主導來設定相關的情景,以學生的體驗和感受、接受的情況作為主要的內容。體驗的方式非常多,如視覺、時間、想象和審美方面等。情景教學可用不同的方法對學生進行體驗教學,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感知能力。
【參考文獻】
[1]楚佳,馬佳.淺談情境教學法在高職英語課堂中的運用[J].海外英語,2010(2):21—22
[2]楊柳.情景教學法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5.1(13):89-89
篇4
在我國,藝術院校的美術教育已經歷了上百年的歷史,美術教學一直在不斷創新,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也使得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化,然而在教學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許多誤區,但是,當前的美術基礎教學模式無論在觀念和形式上都已不適應當今美術教育的正常發展。其中現狀出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進入高校的學生普遍存在繪畫基礎差,每年高校的招生量還在不斷的擴大,特別是藝術類學科尤為突出。現在的美術考生大都是文化課成績差才改學美術,單就美術專業基礎而言,他們也大多從高二甚至高三才開始學美術,嚴重缺乏系統的美術基礎訓練,以至于大多數考生的繪畫能力是不過關的,甚至只是入門級別。
(二)藝術類各學科專業教師的配備比例嚴重不足,因為招生量的急劇膨脹,導致現在美術類院校學生人數猛增,而藝術類院校師生的最佳比例為1:11,但是現在基本上都超過了1:17的比例,嚴重的比例失調。這給學生的輔導和學習都會帶來很大的影響。
(三)當今藝術類院校開設的學科設置和專業方向越來越多,從傳統的繪畫類專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等,發展到藝術設計類為主的專業設置,包括平面設計、動漫設計、景觀設計、室內外裝飾設計、藝術教育、服裝設計、產品設計、舞美設計等等,基本上所有的設計類專業應有盡有。而這些復雜多樣的專業設置給美術基礎教學帶來了相當大的困難。
(四)在藝術院校的美術基礎教學過程中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大多數美術教師只是讓學生寫生靜物、模特或者臨摹,認為造型藝術的基礎訓練就是寫實訓練,不分學科、不分專業方向都是一樣的教學方式和內容,單純的說教或者強制性地交代作業。這樣讓學生又有回到美術高考培訓的狀態趨勢,沒有新鮮感,沒有鼓動性,這對培養設計類專業方向的創造性思維是很不利的。并且基礎課程教學與專業課程教學之間的知識點銜接不上,各自為陣,嚴重脫節。
二、造成藝術院校美術基礎教學現狀的原因
基于藝術院校美術基礎教學的現狀,它的弊端日趨明顯。筆者認為,當前美術基礎教學出現上述不足的現狀有以下幾個根源:
(一)造成藝術院校學生進校的美術基礎差的主要根源,還是在與我國的教育體制和社會環境上。
首先,現階段我國的教育體制導致了衡量一個中學辦學的好壞主要還是看他的升學率。中學為了自己的業績和名聲以及辦學條件的升級等等,都會把高三的學生作為重點看護的對象。成績好的學生不用說,學校自然也會鼓勵他(她)們考取普通高校中的文化類專業學科,而成績差的學生,中學為了升學率就會讓他們去選擇一些藝術類的院校,其中又有大部分的學生并不是喜歡藝術而選擇的,甚至很多學生以前從來沒有進行過美術方面的培養就直接從高二或高三才開始進行美術基礎的集訓,所以最終導致了高校入學的藝術類學生大多數美術基礎都不過硬。
其次,現在的社會環境和風氣都不太良性,大多數學生的家長和親朋好友以及街坊鄰居等,對娃娃的教育和培養過于單一,每天只知道學習,根本沒有去發現或者挖掘一下娃娃們的興趣特長,每一種特長不是說學過一兩年就可以有成就的,就那美術來說,如果沒有過三五年的堅持訓練和學習,根本就不可能有說的上對美術有一定認識。大多學生都是眼看靠文化成績考不上大學了,才開始轉行學習美術,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應試教育,為了考試而去學習,觀念都沒有擺對,如何學有所成。
(二)導致現在全國藝術類院校師生比例嚴重失調的主要原因,還是現階段我國的教育體制問題,當然筆者相信這只是一個過渡時期,是一個必然過程。高校不斷的在擴招,考入藝術類院校的學生一年比一年火爆,以及各學科專業現在劃分的越來越細,各個高校都在爭先開設藝術類學科。學生是有了,老師怎么辦,于是我們就把前幾年才畢業的藝術類學生留校任教,或者是在外面相應的公司里面請一些技術型人才到學校任教等等,但是專業性質過硬又有教學經驗、又有實踐經驗的教師還是少的可憐。
(三)造成美術基礎教學過程中教學模式單一的原因,主要在于基礎課程教學與專業課程教學之間缺乏有效的銜接。隨著改革的潮流,現在也有一些改進,如繪畫專業在素描上更加強調體積表現,黑白灰的概括控制能力,在色彩上更強調環境及色彩的空間變化,設計專業則強調結構素描,速寫以及三大構成的練習等等。但這都還只是些表面上的調整。最主要的問題是:由于美術基礎課教學基本上都是由搞純藝術專業的教師擔任,這就難免將美術基礎課上成繪畫課,他們對于廣告、景觀、動漫等設計類的專業了解并不多,且美術基礎課教師又基本上不和其它設計類專業課教師一起開展教研活動,導致教學內容和方法都偏離了各專業對美術基礎技能及藝術修養的特殊要求。
另一方面,基礎課程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較少。美術基礎課聘請的老師大多都是比較有名的畫家、學者、教授之類的老教師,年齡普遍偏大,對新事物特別是新技術掌握不多,這就導致美術基礎教學中使用現代教育技術較少,普遍采用的方法就是給學生進行現場范畫演示,雖說這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因上課的老師較為固定,也容易把學生培養成風格單一,缺乏個性的發揮。也會嚴重影響學生的美術創作激情。
三、藝術院校美術基礎教學的改進方案
針對美術基礎教學出現的各種弊端,我認為藝術院校的美術基礎教學可以嘗試以下幾個方面的改革和創新:
(一)打破美術基礎教學過程中單一的教學模式,遵循藝術人才培養特珠規律。首先我們要了解什么是藝術,西方哲學家狄爾泰認為藝術在上下文中才有意義;藝術在特定的歷史中才有意義;藝術在人們的興趣(關注)中才有意義,因此不存在沒有前提(先決條件)的藝術。而美國美學家莫里斯?韋茲和肯尼克,都根本否定給藝術下定義的做法,宣稱藝術是不可定義的。其次,藝術是一種以情感為主的活動,情感的激蕩構成了藝術活動的基本意義。既然藝術本身是不可固定的,那么藝術教育更應該生動、活潑、有趣,特別是美術基礎課教學,它只是以素描色彩等基礎造型的表現為載體或手段來不斷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觸發學生的藝術沖動,激活學生的創作神經,提高學生的藝術表達能力。傳統的基礎教學固然重要,但也不應花大量時間在傳統寫實訓練或三大構成上糾纏不休。藝術教育也與其他學科一樣擔負著對學生實施“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故可以采取更多的方法,如以生動、通俗地講述一些名家名作的典故或古今各個專業的藝術家成長的故事,以及成功的商業設計案例使學生對藝術家、對美術基礎、對相關設計知識的深入研習先有一個深刻的了解,然后提高對學生的學習產生積極性與濃厚的興趣,從被動接受教育轉換到主動學習的狀態。
(二)關于基礎課程教學與專業課程教學之間的知識點銜接不上,各自為陣,嚴重脫節。因為不同專業的基礎課程的要求側重點是不一樣的,最好的處理就是從美術基礎課程開始就由各個藝術類學科和設計方向的專業教師任教,或者是從事相關專業的專家、學者任教,把好鋼用到刀刃上,做到有的放矢。比如:動漫專業對基礎課程的要求主要就側重在造型、構圖和色彩上,另外一個就是動畫速寫,主要是以短時間、小開本畫面練習為主,以夸張的畫面世界和思維能力去創作作品;平面設計專業對基礎課程的要求側重在構圖、色彩以及三大構成上,多以辯證的方法去觀察身邊的事物,因為世界上的所有畫面和建設都離不開設計,就看是否有能力去提煉出來;景觀設計專業對基礎課程的要求側重在造型細節的刻畫和空間透視變化上;而繪畫方面的專業對基礎課程的要求主要側重在造型和構圖,以及材料運用上,可多練習長期創作的作品和人體結構練習,多走進社會、走進生活,感悟事物的變化,才能夠創作出優秀的作品。阿恩海姆說:“藝術設計不是對刺激物的被動復制,而是一種積極的理性活動。”而作為設計學科的基礎課程如果還停留在僅僅追求表現真實的層面上,就會造成與專業銜接不緊甚至嚴重脫節。
(三)重視示范教學的可變性,在基礎教學中可以運用大量的多媒體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可以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提高獲取知識的質量。比如觀摩國內外優秀的美術作品,往往能引起人的情感共鳴,能陶冶情操,塑造美的靈魂。觀看優秀的美術作品創作過程,更是學習的一大方法。然后走出學校盡早的讓學生參與各個專業的相關展覽、比賽、講座等,拓寬學生的視野,增加學習知識的范圍。盡可多的引導并開發學生們各自的潛力,打破單純的技術和技巧性傳授,每一輪創作完成后應舉辦一個小型教室畫展,便于教師講評以及學生之間相互揣摩與學習。
(四)藝術類院校應該加大對青年教師的培養,讓他們多和有經驗的老教師進行交流,學習他們的教學經驗,相反老教授也可以多跟青年教師學習一下前沿知識比如對媒體的展示等等。針對藝術這門學科的教師培養,還是要多走出去看看,體驗不同的生活環境。有條件的學校建議每年暑假集體組織一次外出旅游、參觀、交流、學習,還可以在每個省份、城市(包括國外)的不同高校我們都可以建立一個外流合作關系,每年走一個地方,以當地的外流合作學校為主人公,帶領來參加的青年教師進行交流活動,這樣即開拓了視野,還增強了相互的學習。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素描造型教學改革專業基礎課程區域文化特色
一、地方高校美術與設計專業素描教學基本現狀
1.素描教學的造型定義與基礎薄弱環節
“造型”一詞取自素描專業術語,特指創造事物的形象,分別強調觀察、理解、感受和塑造能力。筆者認為,素描教學中“造型”的定義應注重專業基礎能力,明確課程性質,做到循序漸進、知行合一,有效解決教學改革面臨的專業問題。目前,國內地方高校美術與設計專業開設的造型基礎課程主要包括素描、設計素描等必修課程。無論是美術專業純繪畫方向,還是設計專業的造型應用,相關課程教學改革的重點都強調引入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素描教學以不同領域的造型基礎展開實踐教學,目的在于讓學生系統而全面地掌握手繪技巧,充分理解多種造型語言的表達方式。從理論上說,素描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造型能力,被視為美術與設計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基礎部分。不容忽視的是,部分地方高校素描教學存在一定的薄弱環節。地方高校實行“藝術聯考”制度暴露出一些問題,逐漸成為不同專業領域素描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尤其是部分高校生源基礎較差,學校對學生的基礎造型能力重視程度不夠,導致美術與設計專業教學質量明顯下降,相關課程體系不健全,原有教學評價標準不科學,學分與課時逐年減少。此外,以往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單一而守舊,過于追求課堂形式,對于一些概念生搬硬套,使教學改革缺失專業基礎課程的多樣化、差異化和特色化。從實際應用角度來看,造型基礎與專業課程知識銜接不夠,不符合專業技能的應用特點,因此,地方高校美術與設計專業素描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2.大類招生背景下素描教學改革的重要性
目前,我國高校正在全面推進大類招生政策,為藝術教育提供了新的機遇,素描教學也在力圖借助教學改革擺脫發展困境。大類招生不再細分專業類別,強調學生的專業基礎,更加注重個人綜合能力的培養。該政策規定,不同學院、不同學科、不同專業的新生入校后,在前一年或兩年統一進行基礎課學習,到高年級經考試再分流到不同的專業方向學習。事實證明,大類招生培養方案的實施效果,在體現高等藝術教育自身特殊性的前提下,有利于打破各學科之間的專業限制。筆者主張地方高校應緊隨時代步伐,積極創建美術與設計專業新的課程體系,通過素描教學改革,不斷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和基礎教學模式。當今時代,社會全面發展,知識更新速度加快,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應占據主導地位。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古樹千年幼苗成”,造型基礎是根基,基礎教學是起點,提倡美術與設計專業的教學改革應從素描基礎做起,著重加強學生專業基礎造型能力的培養。如,大類招生培養模式重點加大了素描教學改革的力度。“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革新理念為學生奠定了堅實的專業基礎。美術與設計專業的素描教學改革,既注重學生表達能力的綜合培養,又強化造型知識應用的學習效果。地方高校同樣面臨危機和挑戰,應認真學習和借鑒其他高校良好的素描教學改革思路。只有穩中求變、變中求新,才能改變不同專業課程體系中基礎薄弱的現狀。
二、美術與設計專業素描教學的改革思路
1.完善美術專業素描造型的教學內容
如今,我國高等美術教育快速興起,課程體系中的素描教學仍是造型基礎一門重要的必修課程。中國古代畫論將素描定義為“非彩為素,摹畫為描”,形象地概括了素描造型的本質特征。我國近代美術教育中的素描教學源自西方繪畫課程體系,其明確要求學生應具備繪畫基礎和造型能力。如,以中央美術學院為代表的藝術院校,即主張通過純繪畫形式的系統學習提高個人造型能力。首先,美術專業素描教學以明暗表現為主要內容,被稱為“明暗素描”或“全因素素描”。在鞏固傳統素描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著重培養學生對于明暗素描的造型感受,引導學生主動探尋光影變化所產生的明暗因素。除了客觀物象的觀察方法與表現方法外,通過教學改革,教師應將傳統審美延伸到現代繪畫領域,不斷融入多樣化的實踐手段與藝術觀念。其次,結構知識也是美術專業素描教學的重點內容。以結構分析為主的用線造型方法,又被稱為“線性素描”。結合透視原理和解剖知識,課程教學改革應重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透過物象深入理解繪畫造型的本質,采用線性素描的教學進一步完善素描表達意識。如,人物素描課堂教學應側重于素描造型的結構特點,完善和鞏固美術專業素描基礎的教學內容。教學講解物體結構、空間結構、人物結構的造型差異,通過多種畫法的詳細分析,要求學生全面掌握線性素描的特點,從而解決素描造型中結構表現的難點與問題。
2.拓展設計專業素描造型的應用知識
以造型應用為主的設計專業,應建立在美術專業素描教學方法之上,充分拓展傳統素描造型的表達方式和實踐能力。現代設計教育的創新既要強調人的審美意象,又要體現造型功能的實用性原則。根據設計專業的造型應用特點,素描教學改革思路應重在造型觀念的轉變。借用馬塞爾杜尚的觀點,這一切取決于藝術需要什么樣的表達方式和態度。設計素描課程的教學改革應更具專業針對性,強調藝術與技術結合,注重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從傳統素描的明暗素描、結構素描教學過渡到設計領域的造型知識,學生要掌握的應用知識有別于美術專業素描造型的基礎內容。20世紀80年代,以瑞士巴塞爾設計院校為代表的國外高校素描教材被引入國內,以思維訓練為導向的授課方法,拓展了學生素描造型的應用知識。科學技術決定著現代藝術教育的應用觀點,素描教學改革應更加側重形態要素、語言要素、構成要素等多種素描課題訓練模式。由此可見,設計素描課程客觀反映了當前設計專業造型基礎的獨特性,并且積極拓展不同專業領域素描造型的應用知識。筆者認為,地方高校可以圍繞課程體系建設,從中發掘設計專業自身的內涵特征和教學理念,實行符合素描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尤其是多層次、多角度、多途徑的素描教學,不僅要兼顧現代造型藝術的設計意圖,而且要通過應用知識拓展學生的專業素養。
三、發掘不同專業領域中素描課程的地方特色
基于高等藝術教育學科交叉的研究特點,轉變素描課程與設計素描課程的教學理念,已經成為基礎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美術與設計專業素描教學改革的目的在于全方位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和創新能力。筆者主張在優化課程體系同時,整合資源,由點帶面,合理引導,使學生具備不同專業領域的造型能力。
1.開拓課程資源,豐富教學內涵
地方高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主體部分,對區域社會的文化發展起著重要的推進作用。教學改革是由簡單到復雜、由不足到進取的過程。素描課程的本質在于美術與設計專業的基礎性質和實踐能力,積極開拓課程資源、豐富教學內涵應成為教學改革的思路和方向。以武陵山區域地方高校為例,該區域聚居著土家族、苗族等少數民族,并融匯了歷史悠久的楚漢文化與西南少數民族文化。深厚的資源優勢彰顯著特有的美學樣式和表現形式。如,少數民族民間藝術造型種類繁多、構思巧妙,傳統造型特色賦予了美術與設計專業豐富的教學內涵。尤其是土家族、苗族的民居建筑、巖畫、雕刻、扎紙、服飾、織錦等造型元素,對其開發和利用有待進一步整理與挖掘。教學改革提出新的課程知識、認知過程和實踐方法,尤其是課程資源開發意識,既要體現地方高校素描教學改革的目的,又要突出傳統民族美學的造型特色。筆者認為,素描教學應采取課題制的教學模式,將其與民間工藝結合,從中發掘造型知識的地方特色,全方位展現不同專業素描課程的革新思想。從專業知識與實踐能力入手,地方高校美術與設計專業應立足區域文化特色,深度發掘課程資源,豐富教學內涵,將造型表現形式與民族藝術樣式有機融合,不斷豐富學生的專業認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篇6
基于藝術院校美術基礎教學的現狀,它的弊端日趨明顯。筆者認為,當前美術基礎教學出現上述不足的現狀有以下幾個根源:
(一)造成藝術院校學生進校的美術基礎差的主要根源,還是在與我國的教育體制和社會環境上。首先,現階段我國的教育體制導致了衡量一個中學辦學的好壞主要還是看他的升學率。中學為了自己的業績和名聲以及辦學條件的升級等等,都會把高三的學生作為重點看護的對象。成績好的學生不用說,學校自然也會鼓勵他(她)們考取普通高校中的文化類專業學科,而成績差的學生,中學為了升學率就會讓他們去選擇一些藝術類的院校,其中又有大部分的學生并不是喜歡藝術而選擇的,甚至很多學生以前從來沒有進行過美術方面的培養就直接從高二或高三才開始進行美術基礎的集訓,所以最終導致了高校入學的藝術類學生大多數美術基礎都不過硬。其次,現在的社會環境和風氣都不太良性,大多數學生的家長和親朋好友以及街坊鄰居等,對娃娃的教育和培養過于單一,每天只知道學習,根本沒有去發現或者挖掘一下娃娃們的興趣特長,每一種特長不是說學過一兩年就可以有成就的,就那美術來說,如果沒有過三五年的堅持訓練和學習,根本就不可能有說的上對美術有一定認識。大多學生都是眼看靠文化成績考不上大學了,才開始轉行學習美術,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應試教育,為了考試而去學習,觀念都沒有擺對,如何學有所成。
(二)導致現在全國藝術類院校師生比例嚴重失調的主要原因,還是現階段我國的教育體制問題,當然筆者相信這只是一個過渡時期,是一個必然過程。高校不斷的在擴招,考入藝術類院校的學生一年比一年火爆,以及各學科專業現在劃分的越來越細,各個高校都在爭先開設藝術類學科。學生是有了,老師怎么辦,于是我們就把前幾年才畢業的藝術類學生留校任教,或者是在外面相應的公司里面請一些技術型人才到學校任教等等,但是專業性質過硬又有教學經驗、又有實踐經驗的教師還是少的可憐。
(三)造成美術基礎教學過程中教學模式單一的原因,主要在于基礎課程教學與專業課程教學之間缺乏有效的銜接。隨著改革的潮流,現在也有一些改進,如繪畫專業在素描上更加強調體積表現,黑白灰的概括控制能力,在色彩上更強調環境及色彩的空間變化,設計專業則強調結構素描,速寫以及三大構成的練習等等。但這都還只是些表面上的調整。最主要的問題是:由于美術基礎課教學基本上都是由搞純藝術專業的教師擔任,這就難免將美術基礎課上成繪畫課,他們對于廣告、景觀、動漫等設計類的專業了解并不多,且美術基礎課教師又基本上不和其它設計類專業課教師一起開展教研活動,導致教學內容和方法都偏離了各專業對美術基礎技能及藝術修養的特殊要求。另一方面,基礎課程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較少。美術基礎課聘請的老師大多都是比較有名的畫家、學者、教授之類的老教師,年齡普遍偏大,對新事物特別是新技術掌握不多,這就導致美術基礎教學中使用現代教育技術較少,普遍采用的方法就是給學生進行現場范畫演示,雖說這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因上課的老師較為固定,也容易把學生培養成風格單一,缺乏個性的發揮。也會嚴重影響學生的美術創作激情。
二、藝術院校美術基礎教學的改進方案
針對美術基礎教學出現的各種弊端,我認為藝術院校的美術基礎教學可以嘗試以下幾個方面的改革和創新:
(一)打破美術基礎教學過程中單一的教學模式,遵循藝術人才培養特珠規律。首先我們要了解什么是藝術,西方哲學家狄爾泰認為藝術在上下文中才有意義;藝術在特定的歷史中才有意義;藝術在人們的興趣(關注)中才有意義,因此不存在沒有前提(先決條件)的藝術。而美國美學家莫里斯?韋茲和肯尼克,都根本否定給藝術下定義的做法,宣稱藝術是不可定義的。其次,藝術是一種以情感為主的活動,情感的激蕩構成了藝術活動的基本意義。既然藝術本身是不可固定的,那么藝術教育更應該生動、活潑、有趣,特別是美術基礎課教學,它只是以素描色彩等基礎造型的表現為載體或手段來不斷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觸發學生的藝術沖動,激活學生的創作神經,提高學生的藝術表達能力。傳統的基礎教學固然重要,但也不應花大量時間在傳統寫實訓練或三大構成上糾纏不休。藝術教育也與其他學科一樣擔負著對學生實施“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故可以采取更多的方法,如以生動、通俗地講述一些名家名作的典故或古今各個專業的藝術家成長的故事,以及成功的商業設計案例使學生對藝術家、對美術基礎、對相關設計知識的深入研習先有一個深刻的了解,然后提高對學生的學習產生積極性與濃厚的興趣,從被動接受教育轉換到主動學習的狀態。
(二)關于基礎課程教學與專業課程教學之間的知識點銜接不上,各自為陣,嚴重脫節。因為不同專業的基礎課程的要求側重點是不一樣的,最好的處理就是從美術基礎課程開始就由各個藝術類學科和設計方向的專業教師任教,或者是從事相關專業的專家、學者任教,把好鋼用到刀刃上,做到有的放矢。比如:動漫專業對基礎課程的要求主要就側重在造型、構圖和色彩上,另外一個就是動畫速寫,主要是以短時間、小開本畫面練習為主,以夸張的畫面世界和思維能力去創作作品;平面設計專業對基礎課程的要求側重在構圖、色彩以及三大構成上,多以辯證的方法去觀察身邊的事物,因為世界上的所有畫面和建設都離不開設計,就看是否有能力去提煉出來;景觀設計專業對基礎課程的要求側重在造型細節的刻畫和空間透視變化上;而繪畫方面的專業對基礎課程的要求主要側重在造型和構圖,以及材料運用上,可多練習長期創作的作品和人體結構練習,多走進社會、走進生活,感悟事物的變化,才能夠創作出優秀的作品。阿恩海姆說:“藝術設計不是對刺激物的被動復制,而是一種積極的理性活動。”而作為設計學科的基礎課程如果還停留在僅僅追求表現真實的層面上,就會造成與專業銜接不緊甚至嚴重脫節。
篇7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深入發展,各個地區幾乎不約而同地將注意力集中在教育改革上,而如今,美術教育既不是“應試教育”,也不是專業的知識教育,但是它卻有其存在的價值,是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組成部分。本文將對新的美術課程標準,我國中學美術存在的問題以及我國中學美術課改的實施途徑進行研究,希望對中學美術教師的教學有所幫助。
一、新的美術課程標準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取向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新課程要求我們的課程體系不應只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也要著重對學生技能的培養,,知識作為學識技能的基礎,這就賦予了新課程新的意義,新課程的目標就是要超越知識的凝固性,利用知識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隨著時代的發展,新課程中的“美術”就不僅僅限制于書本當中的定義了,而是涵蓋了繪畫、雕塑、攝影等等領域,將美術人文化,豐富美術的教學內容。這也從側面反映了新課程的下美術的“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的價值觀。順應時代的要求,新課改要將美術教育貫穿學生的生活當中,不能停留在課本當中的知識。新的課程標準的優點在于以先進的的教學理念為指導,避免了專業化、成人化,適應了學生們的心理特征,這樣就減輕了學生們的壓力和負擔,將美術學習作為興趣的培養,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美術的課堂上得到發展自身需要的內容,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供了基礎。
二、我國中學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模式陳舊
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主體,而學生則是要聽從教師的教學,跟從教師的步伐。當前,新課程要求,學生要作為課堂中的主體,教師要配合學生,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性。若師生之間缺少溝通,學生的學習就會很被動,缺乏獨立思考以及創新的能力,在如今競爭激烈的社會大環境下就會逐漸被淘汰。
(二)脫離學生的生活經驗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不能僅僅學習這個學科,不能單調而乏味的學習美術,要學會將基本知識建構,要培養學生們構建知識的經驗,要讓學生們感受到美術并沒有脫離他們的生活。
(三)課程的綜合性和多樣性不足
長久以來,我們都將目光局限在美術這個學科上,沒有從學生全面發展的角度去看待美術,所以,美術這個課程就顯得較為單一,學生們難以將生活和其他學科與美術聯系起來。所以,學生們對美術的興趣大減,因此,美術教師要將其他學科與之相聯,增加美術的多樣性和綜合性,并借此來提升美術教學的魅力,讓學生們喜歡美術。
(四)課程意識淡薄
在我國應試教育盛行的大環境下,許多學校注重升學率,只重視考試學科的教育,忽視了美術課,最后將美術課擠出學生們的視線中,教師的“不在乎”,造成了學生們的“不理睬”。
(五)教師隊伍建設不完善
教師作為引導者,要努力提高對學生們的啟發,然而當前的美術教學現狀卻呈現出教師數量不足、教師美術素質低的現象,部分教師樂于將精力放在少數人身上,忽略學生整體藝術的培養,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素質和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
三、現階段中學美術新課改的實施途徑
(一)轉變教育觀念,積極探索新知識和新方法
新課程不僅對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也滿足了學生們的發展需要。新課程注重學生們的學習方法,通過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影響,教師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加強了與學生間的互動,引導學生們自主探索研究,使課堂生動活潑,富有朝氣,學生們逐漸愛上了學習美術。
(二)拓展綜合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的空間
我們要學會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讓每個學科之間都互相聯系在一起,這樣不僅能擴展學生們的視野,也能豐富美術教學的內容,可以為學生們布置課前任務,這樣學生們可以一邊收集資料一邊加深對知識的了解,為學生們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美術課堂教學
篇8
【摘要】提高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要有效備課;教學情境注重多樣新穎;多鼓勵、表揚,多元評價。
【關鍵詞】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有效性
新的美術課程標準調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強調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合作互動學習,調情感體驗,注重學習的過程,注重學科學習以及綜合學科的探索,通過美術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最終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終身受益。但是,目前的美術課堂教學往往存在許多的無效的現象。那么,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現結合筆者的實踐經驗,談談自己的幾點做法。
一、有效備課
要上好一堂美術課,前提條件是有效備課:即熟悉教材、了解學生。
熟悉教材也就是熟悉了解《美術課程標準》給學生制定的教學目標、教學要求、教學內容、教學任務等等。現在美術課程內容的要求不僅僅停留在以學習美術技能為主,還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質的內涵。熟悉一下教材也是讓我們頭腦里大概有個框架,本學期美術學科要上哪些內容,需要準備哪些材料工具(圖片、示范作品、作畫工具等等),哪些課時需要學生欣賞感受,哪些課時要求學生自主動手探究完成,哪些課時需要學生獨立完成作畫等等。熟悉教材也是為備課、提綱教學計劃做準備。
了解學生是上好一堂課的最基本的前提條件之一。每個年齡階段,每個階層的學生他們的認識感知不同,新課程標準對他們的目標、要求、任務也都不一樣。老師要根據學生的心里、生理的特點,他們是什么樣的學生來明確教學目標和要求。我教中年級學生,中年級學生注意力比起低年級學生持久性的長一些,他們的概括能力處于形象水平向抽象水平過度階段,他們的平面繪畫比較好,對于一些簡單的透視變形他們也初步了解,他們也會用自己的表達方式去繪畫,對于色彩的喜好和審美觀有一個稍具體的定義了,但想法仍然比較天真可愛,因此,我在中年級課堂教學中,我是以教會他們繪畫技巧為前提,以培養他們欣賞美的能力為輔助,以創造美為最終的教學目的。在課堂上我通常是布置一個有些難度的小任務,提出我的主題,提出我的要求,以自定義內容的形式,把剩下的時間和空間就交給他們自己去發揮,讓他們去展開自己想象的翅膀,去創造他們自己的畫。
二、教學情境注重多樣新穎
在美術課教學中,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是至關重要的,因為興趣是學生學習美術的原動力,正如教育家程頤所說“教人未見意趣,心不樂學”,怎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呢?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以故事、謎語、兒歌、游戲等活動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
1、以故事創設情境
小學生最愛聽故事,用故事串聯教學之中,能讓孩子在入迷地傾聽中輕松地學習。如在講授《小鳥找家》時,教師講述自編故事:小鳥隨鳥媽媽搬遷到一個美麗而陌生的地方。好奇心驅使它告別媽媽,和其他的小動物一起玩耍。不知不覺,天漸漸黑了,朋友們都回家去了,可它卻迷了路,怎么也找不到家。小鳥找不到家,誰能想辦法幫小鳥找到家呢?學生帶著疑問開始思索,教師抓住這種有利氣氛,順勢引入課題。
2、以猜謎創設情境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這首謎語詩是在教《畫》一課時,以猜謎形式揭示課題,引入新課。學生思維就更加形象化了,只用幾分鐘時間就幫助學生想像到了“畫”的題意。“云兒見它讓路,花兒見它點頭,小樹見它招手,禾苗見它彎腰”,這首謎語是《風來了》一課中導入語,目的是為了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學習風的基本知識,了解風來時物體形態的變化。
3、以兒歌創設情境
如《折紙動物》一課,教師將編好一首兒歌朗誦給同學們聽:“媽媽帶我上公園,各種動物真好看:大灰象噴水玩,小猴子蕩秋千,熊貓戴上黑眼鏡,孔雀展開大花扇……”聽著聽看,學生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在動物園里看到的那些動物。教師話音未落,大家都搶著說開了:“我也去過動物園,有很多很多動物,我最喜歡猴子,它們非常頑皮。”“我最喜歡長頸鹿!”“我最喜歡斑馬”“我最喜歡青蛙!”這樣,小朋友們自覺地隨著記憶進入了想像世界,創造制作出自己喜愛的動物形象。
4、以游戲創設情境
在美術課堂教學中采用游戲化教學,不僅是必然的,而且是必要的。游戲教學是一條重要途徑,也是減輕負擔、事半功倍的好方法,它的必要性表現在:①游戲教學符合“愉快教育”的指導精神“愉快教育”的實質是變“苦學”為“樂學”,變被動的“要我學”為主動的“我要學”。在游戲過程中,學生精神放松,課堂氣氛活躍,在愉快中得到知識,學到技能;鞏固知識、熟練技能。②游戲教學符合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小學生的注意仍是以無意注意為主的,特別是低年級,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游戲教學順應了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使孩子在玩中得知,樂中求真。③美術課是藝術課,它自身就具有一定的游戲內容,教材的編排也體現了這一點,許多課(尤其是低年級的課)的本身就是一個小游戲。這樣,學生在看一看、學一學、畫一畫、玩一玩的過程中,完成課標或教材規定的任務。
三、多鼓勵、表揚,多元評價
老師對于學生的繪畫作業,我們要用真誠和善良的心態去對待,要多給一些鼓勵,不要輕易否定一個學生的作品。大人看小孩子的畫往往搖搖頭,畫的是什么呀,亂七八糟的,看都看不懂!或者直接說不好,很糟糕。其實,兒童的童真、浪漫就是體現在這樣的畫里邊,天然去修飾,個性鮮明,畫出了他內心世界的東西。每個人的感知、表達方式的不同,才成就這樣多豐富多彩的畫面。所以我們批改學生作品時,應該要有多重標準,評價應該多元話,多鼓勵,多表揚,要善于發現他們的作品的閃光點,多激勵他們,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對創作的興趣。對于過去受批評多的兒童,贊揚對他們就更起作用,而過去受表揚多的,適當的批評指點對他們也許會有更大的影響更大的進步。
篇9
[關鍵詞]中學美術 課堂教學 網絡化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名話好多人都知道,但如何抓住學生的興趣,培養其長久的興趣則是每一位老師的困擾之一。學生對電化教學方式通常感到非常的新鮮,課堂獨有的大容量圖片以及獨特的動態畫面效果,可以馬上抓住學生的好奇心里。讓學生精神高度集中起來,在《卡通故事》的美術教學中,把平常見慣的動畫人物結合起來,使美術教學內容由平面到立體,由靜止到運動、由文字到聲音圖像,極大地增強了課堂的生動和趣味性。極積調動了學生熱情,優化動態教學過程,所以我們就要抓住學生這點興趣更有效的美術教學。
1 案例呈現
《卡通故事》
1.1 情境導入。同學們喜不喜歡看卡通片?那么什么是卡通呢?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一起欣賞一部美國迪士尼公司發行的卡通片《貓和老鼠》。(播放視頻并板書課題2、卡通故事)
1.1.1 看動畫視頻。
1.1.2 學生思考并回答。剛才老師提出的問題:什么是卡通?我們給卡通下―個定義。
解釋卡通為英語“Cartoon”一詞的中文音譯,通常指具有強烈諷刺性或幽默感的插圖繪畫,現在也指畫風抽象、情節較喜劇化,通常以兒童為對象的動畫片。最早誕生于法國。那么最早的卡通是源自什么時候呢?
簡述卡通的起源。
1.2 知識學習
1.2.1 學生回憶成長過程中自己最喜愛的卡通形象,并說明理由。
1.2.2 觀看國產經典動畫《葫蘆兄弟》和《大鬧天官》片段,結合生活實際形成對比,小組討論歸納卡通的主要特點:造型夸張幽默、色彩鮮艷、表現語言簡潔、生動,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1.2.3 卡通藝術的主要表現手法:強調簡化、擬人、夸張要突出主要特征,且要在生活原型的基礎上。①簡化。②擬人。擬人是將動植物、器物等非人的事物來當做人來表現,讓其具有人的器官、思想、言行。⑧夸張。夸張是卡通中趣味性和幽默性的主要表現方法。結合學生熟悉的具體卡通形象來分別理解表情夸張,形體、動作夸張等,如高的更高、胖的更胖、快的更快、開心的更開心等等。(課件展示各類型圖例)課件展示卡通中人像(特別是五官)的表現方法。
1.3 練習評價。各組從“簡化、擬人、夸張”中選用一種或兩種造型手法,分工合作,抓住卡通畫的特點,創作一個有趣的、個性化的卡通形象。然后按自評、互評、師評的順序,說說每個同學作業中的閃光點。
2 反思評析
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改變了過去教師埋頭備課,授課學生被動聽課的傳統方式。
將備課授課過程激勵學生學會學習,主動學習進而拓開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習質量。據此本課上述教學環節的設計,目的就在于喚起本有的知識經驗,這也是學生自有的學習資源,引起學生的共識。通過自由交流,力求讓學生在教學的開始就對所學的知識有了―個完整,初步的“整體感知”。為學生提供―個可迅速進入“學習角色”的情境,同時通過即時教學,作好了鋪墊,提高了教學與學的效率。
3 網絡帶來的美術教學轉變
篇10
關鍵詞:小學教育;美術;研究對策
中小學教育是我國教育工作的基石,而美術教育也是中小學教育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可是因為目前學校中存在的重文化輕藝體的情況,相關的教學工作被嚴重的忽視,最直接的體現就是許多小學生缺失了小學時期的美術教育,這也導致了學生對于美術教育課程的學習熱情偏低,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職教師員工要不留余力的提升課堂質量,尊重講臺、對學生負責到底,打造出讓學生學的開心放松的課堂環境,讓學生充分理解藝術本身的魅力,自發的通過各種方式對藝術進行了解學習,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由衷的愛上美術。
一、美術教育和文化教育結合
加強藝術教育不僅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還能幫助學生建立積極向上的心理環境。同時有研究顯示在欣賞完合適的美術作品后,人的大腦會變的比平常更加活躍,在欣賞完藝術作品后,學生的文化課程學習效率也會有一定程度的提升[1]。例如冀教版的小學美術中有一個知識點,關于水墨人物畫的欣賞,這一章節的關鍵不是在于要求學生對于水墨畫的技巧和如何鑒賞又了解,而是在教學生相關的知識內容時,激發學生對于我國古代的藝術的興趣。課堂開始教師在講解水墨畫的相關知識的過程中,不斷的穿插有趣的故事,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單純的對于水墨畫知識和歷史介紹是枯燥的,過程中適當的加入水墨畫相關的趣聞和故事才能讓學生感興趣,并且還能保證教學范圍更加的輕松愉快。同時有教授文化課程的老師反應,在上完關于水墨畫技巧的課程后,大部分學生對涉及古代文化的課程都產生了一定程度的興趣[3]。
二、改變教學方向,注重興趣培養
大部分人耗盡一生也只能在美術的某一個領域取得一定的成就,而對于在校的學生來說,依靠學校提供的美術課程時間來學習美術并取得成就顯然是不合理,同時由于各地區的教學條件、師資力量不同,導致各地區的美術教育水平有著較為明顯的差距,相關的教育者對于學校美術的教育也都有著自己的理解[2]。實際上,學校設立的美術課程并不需要讓學生成為專業的美術相關工作者,當然更不能理解為美術課程就是花時間給學生看些著名的美術作品。學生和老師對于美術作品的看法是完全不同的,同時學生的身體發育并不完全,并不能很好的控制美術相關道具,所以學生的作品往往不能對美術相關技巧有著過高的要求,對于學生的培養應該將著重點放在通過美術作品抒感,通過欣賞他人的作品去理解作品中蘊含的情感,還有理解美術作品背后相關的意義。技巧和相關知識的積累可能會隨著年歲增長日漸增加,而對美術的興趣卻是越早激發越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冀教版的小學美術有一章節的知識內容是關于石雕藝術,在教材的這個章節的教學中要求學生完成一次相關的創作顯然是不合理的,學生身體尚未發育完全,不足以支撐其完成石雕這樣的美術創作,所以著重點應該放在通過作品發現作者想表達的感情和發現并理解作品背后具備的意義,這個過程中學生對于石雕藝術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時通過發現并理解作品背后的含義和情感有效的記下憶了許多知名的石雕作品。如果要求學生強行去記憶石雕的相關知識,帶來的后果無非是看過后就忘記了的應付式學習,這無疑不是我們愿意看到的。
三、化被動教學為引導興趣
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吸收相關知識才是老師的工作。當學生在學校以外的生活中,也開始有意識的學習相關知識就是教學的成果。而這樣的教學方式,意味著課堂有老師掌控,主動權卻交給了學生,老師在這種課堂上要做的不是給學生填鴨式的灌輸知識,而是充當一個引導者,把控課堂的大方向,及時給出合適的提醒或指導,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的興趣,并且給予了學生自己對藝術進行思考的機會。例如冀教版的小學美術有一章節的知識內容是關于迷宮,內容設計和迷宮聯系緊密,對于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是非常合適且有趣的內容,所以開始上課時,老師并沒有給予學生太多的條條框框,甚至刻意對于迷宮的定義也說的比較迷糊,就是為了激發學生自己去探索去思考迷宮的意義很形象,課堂上有的學生畫出來非常復雜的迷宮,有的學生畫出了有小鳥小狗等可愛小動物的迷宮,有的學生設計出來了整體像一條魚的迷宮,整個過程老師基本沒有告訴學生應該如何去做,這樣的“放養”卻讓學生發揮出了自己的天性,也激發了對于美術的興趣。
四、結語
實現我國學生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對于美術的興趣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美術的意義不應該只在于為孩子培養一門特長,而是讓孩子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全方面的發張自身基本素質。而作為一名中小學老師,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工作中不能滿足于現狀,要做到教學環境更加的輕松活潑,上課時讓學生明白嚴肅認真的對待藝術作品背后的意義[4]。把握學生心理特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到每一個人都能體會美術的魅力。
參考文獻:
[1]鄒莉.情境教學策略在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的運用[J].試題與研究,2019(31):22.
[2]王敏.基于學習興趣激發的初中數學教學質量提升路徑[J].試題與研究,2019(28):51.
[3]張野.水墨含情,藝術生韻———小學美術水墨教學研究[J].小學生(中旬刊),2019(09):7.
- 上一篇:初中體育教學課題研究
- 下一篇:科學實踐觀的內容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