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體育教學課題研究范文

時間:2023-11-22 18:02: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中體育教學課題研究,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初中體育教學課題研究

篇1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初中教育;體育課堂教學

一、體驗式教學模式概說

(一)體驗式教學的內涵

體驗式教學是指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通過創造實際的或重復經歷的情境和機會,呈現或再現、還原教學內容,使學生在親身經歷的過程中理解并形成知識體系的構建,進而達到發展能力、產生情感、生成意義的教學目標。

體驗式教學以人的生命發展為依歸,強調尊重生命、關懷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蘊含著高度的生命價值與意義。體驗式教學所重視的并非學生可以通過教學而獲得多少知識,而是通過對人的生命意義的探求,實現生命意義的彰顯和擴展。

(二)體驗式教學特征

1.體驗式教學尊重學生的獨特性

體驗式教學反對傳統的“一刀切”式的教學,主張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發揮其專長,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征,對學生的獨特性采取保護與引導的教學理念。

2.體驗式教學善待學生的自主性

體驗式教學反對學生的被動接受,主張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探索以及自主鉆研,最終達到知識的獲取。

3.體驗式教學理解學生的生成性

體驗式教學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認為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堅持學生學習是一個漫長而反復的過程,注重學生學習的生成性。

4.體驗式教學關照學生的整體性

體驗式教學在強調學生個性發展的同時,關注學生的整體性,這一整體性不僅包括以班級或小組為單位的整體發展,同時也包括學生個體自身知識系統結構的整體性發展。

二、初中體育課的教學特點

(一)初中生性格特征分析

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一般情況下初中生的年齡在12周歲到15周歲之間,正值青春期,處于該階段的青少年,在性格上呈現為多動、情緒化、敏感、好奇心強、叛逆心強的特征。他們對傳統的被動式教學興趣并不濃厚,而對動手能力得到充分鍛煉的授課形式具有濃厚的興趣。

(二)初中體育課程分析

根據《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規定:初中體育教學任務與要求為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培養學生具有健康的體魄,促進身體的正常生長發育和身體素質與運動能力的發展;提高學生的生理機能,增強對自然和社會的適應能力與疾病的抵抗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增強對挫折的承受力。由此可見,初中生體育課堂的教學重點并非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而是從體育鍛煉與實踐中達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目的。而這與體驗式教學在教育目的上是一致的。

三、體驗式教學與初中體育課的融合策略分析

由于體驗式教學的教學思路與我國初中生體育課堂的教學目標相一致,我們便可以嘗試將體驗式教學應用于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具體的融合策略如下:

(一)精心設計教學,使學生真正融入體育課堂

從以往的初中體育課堂教學情況來看,初中體育課堂的教學形式通常以前半節課理論知識講解,后半節課學生自由活動為主,因此大部分學生很難真體驗到體育課堂的樂趣,而這與教師的教學環節設計有著不可忽視的關系,因此為了讓學生真正融入體育課堂中,發揮體驗式教學的優勢,教師在課堂教學環節中就應該多下功夫,對體育課堂的教學內容與環節做出精心的安排與設計。例如,教師可以設計編排與該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游戲或競賽環節,提高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使學生在體驗中真正有所收獲。

(二)優選體育項目,提高學生體育活動的參與程度

通常來說,體育課上知識的傳授過程主要以以下環節展開:“教師示范―體委示范―學生自行練習”這就導致部分體育興趣不足,尤其是對鍛煉不感興趣的女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濫竽充數”,動作不標準、不規范的現象,在動作演示中參與程度低,逃避現象嚴重。為了能夠讓學生整體都能夠在體育運動中體驗到樂趣,增加學生的參與程度,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如:性別、身高、體重等設計不同的體育運功項目,對學生分別加以指導。

(三)以體驗為形式,以興趣培養為方法,以身心發展為目標

在體驗中進行初中體育教學,體驗不僅是教學的形式,更是教學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盡量輕視體驗結果,重視體驗過程,體育課堂教學的體驗不應該以競賽結果為目的,而應該以體驗的方式促進學生提高體育鍛煉的興趣,規范自身體育鍛煉的動作,提高體育鍛煉的意識,培養體育鍛煉的習慣,進而達到促進青春期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目標,而這也是與我國“九年制義務教育體育教學大綱”中的教學目標相一致的!

參考文獻:

篇2

教育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教育的本質不單單在于傳授本領,還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學生的求知欲望,塑造健全的人格。怎樣才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籃球學習與訓練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的做法是勵志導向、以志誘趣。志和趣是學習動機的兩個方面,志是理性動機,趣是感性動機,兩者互為條件,互相促進。有志無趣,志就難以堅定;有趣無志,趣就難以持久。興趣包括對學習進程感興趣和對學習結果感興趣。前者來自教學藝術,后者來自學習目標。教學中,我力爭做到講解和示范有趣生動,和同學相處平易近人,詼諧幽默,以個人的魅力吸引學生,使他們在輕松、快樂的環境中產生學習的需要感,生成傾向心理;同時強調籃球訓練對強身健體、磨煉意志的作用,使學生從社會責任感、個人前途、參與比賽多方面產生急切心理,自覺地投身到練習之中。需要注意的是,在教新隊員時側重于趣,在教老隊員時側重于志,兩者不能偏廢,相輔相成。訓練中,我引入游戲競爭機制,從聽覺、視覺各個方面刺激學生思維、觀察、判斷。因為觀察是思維的前提,正確觀察賽場上瞬息萬變的局面,來源于廣闊的視野和科學的預測,只有準確地分析判斷,才能做到隨機應變,及時做好攻防的思想準備。要培養這種良好的習慣和過硬本領,教師就要時常提醒隊員,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要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二、培養良好的籃球技能

在培養和提高學生籃球意識與能力上,訓練學生在場上的實戰與應變能力是最為根本的目標。一方面要發揮個人特長,另一方面要有團隊協作意識。籃球比賽,不是單槍匹馬的行動,要靠優良的團隊配合作戰。一是本隊處于進攻狀態,自己手里無球時,應按本隊的戰略意圖,不論在弱側還是強側,都要做出配合動作,如移動位置,吸引防守,自主接應,制造主攻方向上的有利條件,給同伴掩護,尋找有效投籃機會。二是防守對方持球人時,要緊緊相逼,堵住去路,給同伴創造斷球機會。防無球人時,根據對方進攻情況選位,卡住對方傳球路線,防止其接球,隨時給對方形成強有力的威脅。三是自己持球時,要靈活機智,擺脫防守并有一定的距離,進入有效的攻擊區,就要不失時機地投籃。對方防守嚴密無法投籃,則要及時運用多變技巧傳給已處在有利位置的隊友。四是發動快攻的時候,根據所在位置,迅速啟動一傳、接應、分散、接球、上籃等一連串程序性策略。沒有好的身體素質作保證,技術的運用(比如快攻時的速度、搶球時的彈跳)就無從談起。所以,身體素質和基本技術以及戰術的訓練是培養學生籃球意識的物質基礎。在教學與訓練中,要認真抓好身體素質、基本技術訓練。

三、發揮學生的創造精神

教師既要研究自己如何教,更要研究學生怎么學,因為“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我時常告誡學生要想打好球,首先是多練習,其次是方法對頭,善于鉆研。幫助學生設計正確的練球方案。提高球技,是每個籃球隊員的向往,也是教師面對的實際問題。作為體育教師要鼓勵學生善于思考,用頭腦“打球”,并在方法上給予啟發指導。比如,一個局部的戰術配合不能只限于一種路線和一種攻略。一個套路可隨場上不同情況靈活運用,要積極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聰明智慧。教師要對技能發揮好的同學給予表揚鼓勵,對運用失敗的隊員不能諷刺打擊,而要分析原因,給予幫助和指導,從而為他們創造一個寬松的學習和訓練氛圍,既體現教師的“導”,又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覺得從老師身上“能夠學好、有東西可學”。

四、善于總結成功的經驗

篇3

【關鍵詞】初中體育;男女分班;可行性

現階段我國現行的體育教學模式主要是男女同班集中教學,這種教學模式的優勢在于可以體現出“男女平等”的價值觀,有利于實現兩性教育的重要目標。但由于性別差異影響著男女的成長,原有體育教學模式弊端開始暴露出來,男女分班教學是初中體育改革的必然途徑。

一、有利于各教學環節的實施

不同的體育教學,對學生學習要求也不同。男女同班集中教學模式下,可能會出現教師在各教學環節施展不開的現象,為了照顧男女生的差異,體育教學僅僅停留在表面,難以實現對教學內容更深次的發掘。實現男女分班,就可以為教師對各環節的實施提供充分的保障。

現以人教版體育“健美操”教學為例,這一部分教學內容對學生的身體協調性要求比較高,從男生學習健美操的現狀可以看出,男生學習健美操的積極性和熱情不高,他們表示:“這和跳舞一樣,學習健美操‘太羞恥’了”,在這種思想的影響,男生“畏畏縮縮”,難以達到教育教學目的。實現男女分班教學后,教師集中對女生班進行健美操課程教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先引導女生學習健美操的基本步法,即踏步、走步、并步、交叉步和點地,然后組織女生們進行反復訓練,直至熟練掌握步法基本要領。然后,教師播放音樂,讓學生的語言提示下和教師一起做動作,及時發現和解決她們學習健美操步法中存在的問題。然后詢問學生步法的具體出處,考察學生對健美操的熟悉度。

教師:你知道交叉步在健美操哪一節中有出現?

在學生說出自己的答案之后,教師將正確答案進行綜合,讓學生對健美操形成更加深刻的認識,同時激發出她們學習健美操的興趣。與此同時,教師繼續提出問題,讓學生對健美操步法產生更加深刻的認識。

教師:那你可以用自己的理解描述交叉步的形式?

學生:以左交叉為例:右腳像自己的左前方邁,越過左腳后左腳再往左邁一步,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就叫交叉步,右交叉則反之

由此可見,初中體育教學實現男女生分班之后,課堂教學對象單一,教師更層次地鉆研教材,設計出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針對學生特點進行集中教學,不僅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也有利于提高他們體育學習水平。

二、可以最大限度滿足學生的鍛煉選擇需求

體育男女同班集中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只可以接受教師傳授的教學知識,對于鍛煉項目的選擇也只可以按照教師的安排,這種教學模式打擊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也不利于實現教學目標。實現男女生分班教學,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體育項目,就可以達到鍛煉目的。

對初中男女生體育項目學習興趣調查結果顯示(如下表所示),男女生對各個體育項目的感興趣程度不一樣,使得學生選擇體育鍛煉項目也不一樣。

調查數據顯示,男生更喜歡籃球、足球等球類運動,而學生更喜歡健美操等體育運動。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身體素質,在日常體育鍛煉中,男生普遍選擇籃球、足球等球類運動,而女生則更加傾向于選擇健美操展開體育鍛煉活動。男女分班教學模式下,教師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身體素質和興趣愛好選擇鍛煉項目,在興趣驅使下,學生更愿意積極、主動進行體育鍛煉,對強健學生身體素質和提高學生體育水平發揮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

由此可見,初中體育男女分班教學模式下,學生根據自己的 興趣愛好選擇鍛煉項目,更能激發學生對參與體育課堂活動或自主進行體育鍛煉的興趣,對提高學生體育水平,以及實現初中體育教學目標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可以提高學生整體體育水平

初中男女分班教學模式下,按照男女生身體素質差異,實施有針對性、且強度適宜的體育教學活動,就可以達到強健學生身體、提高學生身體素質,以及實現提高初中體育教學整體水平的重要目標。所以,初中體育教學改革中,男女分班教學勢在必行。

現以“籃球”教學為例,女生由于體力、身高等各個因素的影響,無法與男生投籃達到同等的水平。為此,課堂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對籃球投籃技巧、走步技巧等內容學習,在學生自主訓練對教學內容形成一定的認識之后。教師制定考核制度,以期通過考核檢查學生對體育技巧的掌握程度。其中,要求女生進行三步投籃,且只要求10個球中投中3個即可,而男生則進行兩分球投籃,且要求10個球中投中5個。學生根據不同的學習標準和學習要求開展強化訓練,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體育的自信心,又可以保證學生高效完成學習任務,從而達到提高體育課堂整體教學水平的重要目標。

由此可見,原有初中體育男女同班教學模式下,課堂教學普遍低效,這與學生學習能力和身體素質有關。實現男女分班教學后,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就有利于體育課堂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

綜上所述,新課程標準強調“因材施教”,男女生身體素質不同,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采取男女分班教學模式,最大限度發掘學生潛力,就可以真正達到體育鍛煉強健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目的。

【參考文獻】

[1]蔡賡,張馳,李格等.初中體育男女分班、混班教學與社交回避和社交苦惱[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5,34(3):01-

104,110

篇4

【關鍵詞】初中英語 有效課堂 提高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4-0105-01

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成長的平臺,是在模式化的場所內教師與學生互動、交流的過程。課堂教學以班級為單位,以學生為主體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簡單地說課堂教學就是教師教和學生學,但是這樣的交流對教師和學生而言的要求并不簡單。因此英語課堂教學不僅要求教師精通語言,而且要懂得把握整體的課堂環節和學生的學習狀況,準確地把握語言藝術,懂得與學生的溝通方式才能確保教師的教學過程收到預期的效果。學生能夠牢固有效地掌握知識確保學習效率是初中生課堂學習的關鍵。課堂教學的提高效率是學生的愿望、是教師責任也是學生家長的目標。

一、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效果不佳

我國初中英語教育一直以來收到傳統的教育觀念的桎梏,造成英語死記硬背式的灌輸,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學,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也是教師強迫學生死板地學習,為了應試而苦戰在題海之中,不僅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壓力,而且教師也很辛苦。這樣的課堂教學集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內容以教材為重,死板的以教定學

教師教學的過程是借助教材為輔助,完成知識的學習。但是傳統的教學過程過于看重教師和教材,忽略了學生的存在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教學內容刻板,講解也是圍繞著教材內容,毫無新意和毫無特點,教師成了“教材閱讀者”,并不是真正的“傳道”者,學生的學也是以教材為主,學習目標就是學會教材內容,大大地禁錮了學生的思想。造成教學效率低下,效果不好。

2.教學方法單一,不知變通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采取的主要是講授式,這一種單一的方式。教師為主的,教師控制整個教學環節不容許學生在課堂上做出任何不符合課堂教學模式的事情,學生的提問不可以影響教師教學,學生要在教師設計的提問環節才能提問,整個教學過程教師都要掌控安排,若學生有問題要在下課提問,學生得不到相應知識點的點撥和問題的解答,久而久之學生也形成了少問問題,多做背誦的模式。學生的思路完全被教師潛質,在封閉的課堂中不假思索的學習。

3.教學過程刻板無趣,很難激發學生的興趣

初中英語教學過程單一,課堂教學為了實現既定目標一成不變地每節課的內容都是學生復制教師的知識點,教師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教師狀態好,準備的內容多,就多講一些,學生也就多學一些。學生的學習缺乏自主性和創造性,更談不到興趣。

4.教學評價單一

教師在英語了課堂教學的的效果判斷上片面單一,教師在授課之后會針對性地對學生提出問題,這些問題是在教學內容的基礎上設計的,思考的也僅僅是找到預期的答案,教師鎮對這些簡單的可以在授課內容中得到的答案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答對了就會受到表揚,教師也根據這些問題的回答情況進行課堂教學效果的驗證。處理問題之外教師還會借助習題來進行評價,這些習題包括是課后聯系、課后作業、課堂考試等,學生只要是答對了這些問題就意味著教學實現了既定目標,也就是教師教學收到了效果。但是這樣的評價重視成果并不重視學習過程。

二、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果的策略

初中英語教學只有擺脫應試教育的模式,更加注重學生本身,在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確保教師運用恰當的方法主導課堂教學,確保學生在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個人興趣。才能不斷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啟發是教育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靈活控制英語教學內容,確保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

有效的課堂教學可以參照教材,以教材內容為線索,靈活地講授內容蘊含的知識點,并且通過小組討論等凡是在知識點的基礎上發散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知識內容。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過程,教師的學不是在于知識點的掌握上而是在于不同狀況和不同分為下處理好教材內容,使之為課堂教學服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對教材研究、理解的深度與廣度以及綜合、融匯相關知識的能力。同時為了教學教學更有效,學生學習的效率更高,教師也要不斷調整自己,盡量不要因為教師的情緒影響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激發學生興趣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主動性對學習效率的影響很大,任何的教學策略中都會以興趣為依托,特別是英語學習,聽話所讀寫,沒有能離開興趣和自主學習可以實現的,死記硬背以應付應試教育是最不可取的英語課堂教學。

3.運用恰當的教師教學方法,輔助多種教學設施

教學方法是教師教學的基礎,符合學生個體狀況和學生學習習慣的教學方法才是最能提高課堂效果的方法。將講授法、演繹法、問題探究法、小組合作法等綜合地運用于課堂教學過程中,才能夠好地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才能提高教學效果。此外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恰當地運用教學設計、板書設計以及多媒體等各種教學手段的能夠使教學達到更好的效果。教學環節設計時恰當運用英語圖片解說、原聲電影等不僅有利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在現代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大大的提高了我們教學的效率,英語教學中口語、聽力、閱讀等能力的訓練都可以借助多媒體更好地實現。還能為學生創造更接近于英美的語言環境。

4.完善課堂評價體系

初中英語教學教學時在特定的在這樣的時間和空間里,教師指導學生完成學習活動的過程,這個過程是知識的交流的過程,因此初中英語課堂評價就要摒棄應試教育只看重結果、只重考試的課堂評價體系。

基礎教育課程教育改革為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理念。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的聽、說、演、練只要符合課堂內容都是評價的標準。

參考文獻:

[1]張彩云.淺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蘇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09)

篇5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3.056

Abstract 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main position to achieve the goal of education. How to 45 minutes to quality, which is placed in front of every line of teachers in the face of reality.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way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English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from the aspects of optimizing the teaching design, optimiz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methods, optimizing the teaching atmosphere and so on.

Keywords classroom; effectiveness; research

當前,新課程改革正在深入實施,一些公開課、優質課由于過度包裝作秀,出現了課堂教學“場面熱烈、效率不高”的問題,由此引發了“什么樣的英語課才是一堂好課?”“怎樣的英語課堂才是有效的課堂?”的爭論。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即是為了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在單位時間內通過遵循課堂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取得盡可能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1 優化教學設計

(1)教學設計應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課堂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為出發點,讓他們多動、多說、多問、多表現、多思考,給他們多留一點思考的時間和活的余地,引導他們積極思維、主動探索、生動活潑地發展。設計活動方式教學“打招呼”用語遠勝于教師空洞的說教:Hello或Hi用于熟人間的打招呼,How do you do?用于初次見面或比較正規場合的打招呼。

(2)教學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內容和方式應貼近學生的生活。在介紹“家庭成員”這一教學內容時,筆者設計了秀“全家福”的教學環節,提前一天布置要求學生拿來自家的“全家福”或自畫像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學生的興奮勁兒可高了,個個躍躍欲試,家庭成員的名詞悉數拿下,This is … That is … These are … Those are …句型也熟練掌握,課堂效果出奇的好。

(3)教學設計要從學生的問題出發。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大多脫離學生實際,忽視學生學習任務與學生認識的實際差距,授課教師只是從對教科書的主觀認識出發,從對學生狀況的“想當然”出發實施教學,從而造成“滿堂灌”、“填鴨式”的應試教育,造成我們的英語開口是“啞巴”的,聽音是“耳聾”的,書寫是“不來水”的。

(4)學習方式多樣性。多樣性的學習方式能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設計教學時,教師要讓學生做“不定項選擇題”。即只要到達目的,各個等次的學生都得到教育或鍛煉,有所收獲,選一項或多項均可。

(5)把握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教學設計的內容應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前后貫通、層層深入。在語言技能方面,應當先輸入后輸出,使各個教學環節以階梯式層層推進。對于與本課主題關系不大的內容,教師應敢于舍棄,并從與主題相關的語料入手,設計既與主題相關又能讓學生學習的教學內容,以保重點、破難點、抓關鍵。一節英語課,聽說讀寫一把抓,沒有側重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

2 優化教學過程與方法

(1)創造活力課堂,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注意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學習興趣起來了,教學效果也就自然提高了。同時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通過說、學、逗、唱、演,讓學生親近教學內容,體會成功參與課堂的喜悅。其次,努力發展每個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在合作中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形成問題意識,發展能力。此外,注意實施差異教學。通過交流討論和角色扮演等課堂活動,促使每個學生都參與,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通過互助合作與競賽活動,讓學生在愉悅中學會英語,在你追我趕中學好英語。在教學認識“人體部位”這一內容時,筆者從生物老師那里借來了一幅人體掛圖,并把它掛在黑板前面,讓學生逐個蒙著眼睛,按照其他學生的指令觸摸人體部位。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摸對了,一片贊許聲:You are so clever.學生摸錯了,一聲:Where is your eyes\ears?讓蒙眼同學搔頭撓耳,課堂一陣哄笑,掌聲一片。活力課堂應該有點笑聲,有點掌聲。

(2)遵循認知規律,促進自我知識體系的構建。中國人學習英語主要是以習得為主。尤其是對于英語初學者來說,新課程標準以視、聽、說入手,讀寫跟上的科學原則編寫初中英語教材,體現了感知是第一位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體態語言,實物及多媒體等手段,讓學生直觀感知英語,如單詞教學。其次,通過實物展示或任務示范,使學生在明確目標任務及語言意義的基礎上理解英語,另外,模仿是一切創造發明的原動力。英語學習也應該毫不例外地從模仿開始。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創設條件,讓學生多形式多渠道地模仿英語,運用英語。如Go For It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警察審問小偷這一任務,學生可以通過理解圖片,根據語言意義,運用語言目標,完成目標任務的自我構建。

(3)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新課程改革要求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夠全程包辦,要敢于放手,留給學生自主發展的時間和空間,著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創設自由討論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自我嘗試、自我發現、自我評價和選擇中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學習中掌握知識、形成能力,體驗解決問題、學會學習的愉悅感。在筆者的教學經歷中,曾建議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并就單元內容或課堂所學出題進行相互模擬檢測。學生的參與熱情極高,都想出些難題難倒同學,因此自覺地進行學習,發現問題,效果相當不錯。

(4)挖掘教材內容,引領價值取向。新目標英語創設了大量貼近學生生活、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內容涉及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慣、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價值觀念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抓住適當的時機和適當的內容,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觀的培養和滲透。例如在學習地理方位詞時,可以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學生熱愛自己的祖國。

(5)創設真實的語言學習情境,讓課堂教學生活化。課堂教學是源于生活的,生活是課堂教學的源頭活水。英語語言的學習應與生活實際結合在一起,脫離生活情景學習的語言到頭來比可能有效地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把教材內容與實際聯系起來,把課堂活動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盡量創設真實或模擬真實的生活情境,使學生在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中,置身于貼近自己生活的語境中,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從而提高英語課堂教學實效。在學習Go For It八年級上冊第七單元“How to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時,把豆漿機搬到了課堂,示范了怎樣制作banana milk shake,接著讓學生分組親自動手制作豆漿,熟悉制作工序流程。整節課學生動手、動腦又動口,學得輕松隨意。

3 優化教學氛圍

(1)教學中要體現教師的愛與責任。愛是教育亙古不變的主題,責任是教師永恒的承諾。作為教師,只有熱愛學生,特別是尊重、愛護、信任學生,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和精神面貌對待每一節課,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使學生真正感到來自教師的溫暖和呵護,教育才富有實效。教師的教育責任不能建立在無視學生情感自尊的基礎之上。語文教材《一件小事》中老師對“我”的教育影響是何等的深刻!

(2)互相尊重。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相互尊重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學生的積極思維,有利于提高教學實效。這就要求教師尊重每一個學生,把學生放在與自己平等的位置,學會傾聽,用感情進行交流;學會賞識,用“閃光點”照亮前程。還記得有一節公開課,老師提問了一個學生,這位學生可能是害怕眾多老師來聽課的場面,回答的音量低了些,上課老師沒有聽清楚(其實坐在旁邊的我是聽清了)。為了課堂教學的完美,老師不置可否,便硬生生地把這位學生摁在座位上了。整節課,這位學生就沒再抬過頭。課后我找到了這個學生,問他為什么不大聲回答老師的問題,他說“有點緊張”。其實這不是學生的錯。常態的課堂只有一位老師。而在公開課上,學生要顧全授課老師的臉面,又要考慮自己的答案。如果授課老師應變能力稍強些,讓臨座同學復述他的回答,便可避免了諸多尷尬。

(3)實現教育公平。常聽到有學生說某某老師偏心、瞧不起人。我想,這不僅體現出老師在某些方面的處事不公,也暴露了教育的不公。你看:?W習好的高個子也可以坐在前面,學習不好,哪怕你視力再差也得靠后靠邊。所有耀眼的光環總是戴在幾個“優生”的頭上。課堂提問也成了少數學生炫耀自己的舞臺。這樣的課堂,極大地打擊了其他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實現了面向全體、機會均等、因材施教的公平教育,才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篇6

一、初三年級解題指導的必要性

初一年級、初二年級思想政治課教學,政治教師教學任務量大(多數政治教師兼職其他部門工作)、班級數量多;學生身心發展處于青春期,形象思維正逐步向抽象思維發展、過渡;在教學實踐中,初一、初二階段學生普遍對政治中考題型及應考的策略準備不充分。

初一、初二階段,針對學習主體的學生,教材知識性、趣味性、形象性、直觀性色彩較濃,進入初三年級,教材的理論性、邏輯性、抽象性逐步加強,尤其是抽象思維能力、思辨能力要求進一步增強,對學生分析問題能力要求提升,在對初三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加強解題指導,這不是單純地應對中考,而是一方面遵循學生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另一方面貫徹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德育目標的迫切需要。

二、解題指導的可操作性

把初三思想政治課上成一節節習題課,為做題而上課,上課一味為做題,只重視知識性目標的達成,而忽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德育養成;只重視習題結果的正確性,而忽視分析問題的過程性、邏輯性,這些都是萬萬不可以的,也是違背思想政治課主旨的。在教學中,如何將解題指導有機地滲透到課堂教學中,或者說解題指導的可操作性,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嘗試,總結如下。

1.認真研究教材,重視教材的分析過程,對于“分析說理類題”予以指導。教材是教師教的依據,是學生學的依據,是思想政治課的德育載體之一,也是中考命題、考核的依據。研究教材,是教師工作必須的一個環節。研究教材,從教材中挖掘出問題,分層予以分析,完成教學任務,同時還要及時給學生以指導。

例如,初三第一課《責任與角色同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據教材,分三層講授:一是明確責任,二是角色責任,三是責任與角色的關系。根據其內容,結合課標要求,我設置了一道“分析說理題”用于課堂反饋。

材料一:父母養兒育女、教師教書育人、醫生救死扶傷、軍人保家衛國。人在社會中生存,就必然要承擔一定的責任。

材料二:小剛是九年級(3)班的同學,在校認真學習;在家尊重父母;在社區參加環保宣傳。大家夸他是個好孩子。

運用所學知識,結合材料一、二,談談大家為什么夸小剛是個好孩子?

通過反饋練習理解、消化課堂知識,同時還提煉出“分析說理類題”的解題要領:一要發現原理,二要把握角色,三要明確具體責任,四要結合材料主題表達觀點。指導“分析說理類題”的解題步驟,歸納“分析說理類題”的一般方法或技巧,讓學生有所練、有所思、有所得,此所謂一舉多得。

2.研究學生,解決學生的思想困惑或價值抉擇,幫助學生做好“辨析題”。政治課的德育功能之一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抉擇,堅定符合一定社會規范的正確行為。教師不僅僅要研究教材,更要研究學生,研究學生認知上的困惑、思想上的迷茫、選擇上的兩難、行為上的沖動盲目。這些不僅是教學上的重點,而且是教學中的難點,在課堂教學中是不可回避的。為此,在九年級教材《誰對我負責》及《不言代價與回報》教學中設置“辨析題”予以反饋,從而對于“辨析題”給予指導。

情景一:教室里,小明的MP3被人踩壞了,小明大聲問:“誰把我的MP3踩壞了?”無人理睬。

情景二:運動會上同學們都在為本班運動員加油,小明不小心踩壞了別人的數碼相機,沒人看到。

小明想:別人對我不負責,我為什么要對別人負責。這種想法對嗎?為什么?

通過反饋練習,學生不僅認識到行為的錯誤,而且對自己的行為及造成的后果負責,對于其中的意義有了深刻的理解,樹立正確的觀念,堅定自己的行為抉擇。指導學生做好辨析題不僅要判斷,而且要指出問題的實質,分析其中的原因、意義,更要得出正確的結論,作出正確的行為選擇。

3.研究學生思維規律,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具體到抽象,幫助學生做好“圖表題”。“圖表題”是中考、高考常見的題型之一,究其實質是考察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政治課堂教學中,稍加注意,予以指導,在教學實踐中往往是點睛之筆。如在九年級第三課《認清基本國情》(人教版)教學中,我指出,建國以來,我國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變化、發展,這些成就顯示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證明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正確性。通過成就展示,我們堅定了信念,增強了民族自豪感。但同時,我們還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生產力水平比較低,科技水平、民族文化素質還不高,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教學中,會牽涉到一系列數據,怎么樣讓數據說話,怎么解讀數據,這是圖表題的核心考察點。在教學中分析數據,證明結論,把握學生思維規律,加以引導,圖表題便會迎刃而解。如我在教學中設置了一道圖表題:

我國部分經濟指標的變化情況

三、解題指導的實效性

教師通過解題指導,可以加強學生對課本的理解、消化,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激發學生學習政治課的熱情,同時還培養學生理性地思考問題,培養學生認識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加強解題指導,同時也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手段之一。

篇7

關鍵詞:概括總結;設疑伏筆;延伸擴展;列表比較

結課環節的巧妙運用,可以讓學生了解課堂要點,對課堂知識進行延伸遐想,為下節課鋪橋搭路。教師通過在結課過程中,對學生整體學習效果進行充分的了解和認識。

一、初中數學教學中結課存在的問題

當前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對結課環節的忽略,有時課堂內容設置過多,45分鐘的課堂根本完成不了教學內容,不僅不能進行課堂小結,而且壓堂以后學生的聽課效果幾乎為零。即使有的老師課堂時間比較充足也只是簡單對整堂內容一帶而過,在等待下課鈴聲中結束了課程。整體來講,初中數學教學中結課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對結課環節的忽視或省略。

二、數學教學結課方式方法研究

1.概括總結式

結課方式中最常用到的一種方法就是概括總結,其中包括兩種方式:一種是教師通過精短簡練的語言對整節課的主要內容中心思想進行歸納概括,讓學生對整節課堂內容形成清晰明了的思路。另一種方式是教師讓學生通過對課堂內容的理解自己進行總結,不僅能讓學生加強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還可以培養學生綜合總結的能力。不管是學生進行總結還是由教師進行總結,總結的語言不應只是對課堂內容的簡單重復,而應有所創新,突出重點,并且不能脫離課堂所講內容。例如,學習“平行線的證明”一節時,結課時可以按照“線―角”順序求角的關系,由“角―線”順序證明線的平行,通過兩個字排序的不同簡明扼要概括角與線之間性質的互逆關系。

2.設疑伏筆式

做課堂小結時,如果下節課的內容與這節課的內容有密切聯系,可以通過設疑伏筆的方法進行結課。在總結這節課的基礎上提出與下節課有關的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吸引學生并讓學生有所期待,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學習欲望,并且為下節課做好鋪墊。例如:這節課講的內容是“單項式乘以單項式”,下節課要講“單項式乘以多項式”“多項式乘以多項式”,結課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通過對之前學過的乘法分配率的運用,設想一下一個單項式與一個多項式運算的時候,兩者之間有什么區別與聯系。不僅激發學生探索的好奇心,而且也為下節課做好鋪墊。

3.延伸擴展式

數學源于生活,貼近生活,在設計結課方式的時候不妨試試將課堂內容延伸到實際生活當中,純粹學習數學知識顯得過于抽象,讓學生通過對生活與學習的有效結合,使數學知識生活化、形象化,更能鞏固學生的數學知識,并且提高在生活中發現、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例如,學習“相似圖形”一節時,通過對相似三角形應用的學習,讓學生找出一些生活中哪些日常生活接觸到的東西是根據相似原理做成的?并找出相似點。通過課堂知識延展到課外,鼓勵學生走出課堂,探索更多生活中存在的數學知識。

4.列表比較式

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有很多數學概念都是比較接近但又完全不同的。為防止學生對概念混淆,課堂小結時可以采取列表比較法,使學生清楚明了地區分各個概念的特征,從而正確理解并掌握新的知識點。例如,在學習“線段”時,為防止與之前學習的“直線、射線”等概念混淆,通過列表比較異同點的方式,將三者的區別和共同點加以區分比較,使學生明白這三者之間有關端點和延長性的區別和聯系,進而加深對三者的理解。

總之,結課環節處理的好壞直接影響課堂效果,也可以作為評價教師教學水平的標準,只有教師充分重視結課環節,才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篇8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體育;高效課堂

高效體育課堂是指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掌握知識的程度、身體鍛煉的效果以及運動技能的培養取得較高的效率。這要求學生對體育課學習有正確的態度,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下對體育抱有較強烈的興趣,教師運用精準的設計、獨到的講解、準確的示范、形式多樣的教法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較快較好地領會技術要領、掌握技術動作,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筆者認為,在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端正學生體育課學習態度

體育教學在實現素質教育、提高國民體質過程中發揮著基礎性的作用,對增強體育鍛煉的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養成喜愛運動的習慣十分重要。體育課堂教學要求有良好的組織紀律性,學生才能認真聽講,觀看示范動作,熟悉教材,明確重點、難點,正確掌握運動的技術和技能。因此,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徹底改變學生散漫的風氣,增強對體育學習重要性的認識。要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自覺積極地進行體育練習,使體育課堂教育緊張有序、生動活潑、安全有效。

二、激發學生體育課學習興趣

激發與培養體育課學習興趣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條件,學生對體育課有高昂的興趣,就能使身心處于積極狀態,有利于更好地掌握運動技術動作,提高課堂效率。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自我設計與評價、自主學習與控制、相互合作競爭與創新的能力,使學生自主地參與到教學活動的全過程。要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信任、鼓勵、暗示和激勵學生完成動作,尊重和保護學生自尊心,提高他們上體育課的積極性,增強學習的信心。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如,競賽法、游戲法、自主選擇項目教學法、分層次教學法等。

三、體現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

在教學設計時,要掌握好設計的難易程度和教學方法、步驟,依據學生的能力水平循序漸進,讓學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啟發學生的思考,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倡自主學習法,“自主學習強調的是培養學生主動獨立的學習能力,為學生自主發展和適應社會奠定基礎”。可以讓學生自定學習目標,充分發揮自身潛能;自主選擇和合理安排學習活動與實習方法;自主評價,反省自己的學習狀況,找出問題與不足;自我調控,改進學習策略和方法,及時恰當地“糾偏”,以促進體育學習目標的達成。為學生創造獨立思考與大膽創新的最大空間,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四、教學內容具備科學性和創造性

課堂教學內容的安排要充分考慮初中生的身體心理特點,難度過大或過小都不利于學生素質的提高,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是具有獨特特征的鮮活個體,他們在身體素質、能力水平、學習興趣上存在著較大差異,教學中要兼顧每一個學生,使人人學有所獲、學有所長。要創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提高體育教學的效果。變“教材”為資源,把“教教材”變為“用教材”,靈活地抽取教材中的內容,更好地為學生服務。對教學內容的選擇應區別對待,對照顧到大多數學生的學習,也要讓學有所長的學生有提高和發展的空間。

五、重視與加強運動技能的教學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與其他文化課不同,體育與健康課程主要是一種技能性的課程。”這就是說,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的結果主要不是體現在認知性知識的積累和深化上,而是表現在體能的增強、技能的掌握和行為態度等改變方面。體育課堂教學要重視與加強運動技能的教學,特別是動作要領的傳授與掌握。動作要領是在體育運動的實踐中研究總結出來的,具有很強的科學性、規范性、指導性和實用性,學生只有在充分理解動作要領的基礎上,才能準確地完成各項體育動作,這也是提高體育運動安全性的重要保障。因此,教師要對動作要領進行準確表達,示范講解,以利于學生熟知掌握。

六、認真總結積極探索大膽實踐

教育是一門沒有止境的藝術,做好教學工作在于及時進行總結,在反思中總結教學的成功之處,發現存在的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進一步研究教材和學生,優化教學手段和方法,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為今后的教學提供指導,增強教學的針對性,促進教學向最優化方向發展。積極探索大膽實踐新的理念和方法,總結科學、有效、合理的教學方法,使用形式多樣、與學生身心發展相符的教學手段,不斷激發初中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求知欲,提高課堂教育的實效性。

總之,構建高效體育課堂教學是新課程理念下實現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教師要從體育學科特點和學生實際出發,積極探索創新教育教學模式,著力構建高效體育課堂,努力開創出體育教學工作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篇9

一、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方面的問題

1.教學目標單一,忽略了學生全面素養的提高。這可能是大多數教師都容易犯的錯,課堂上大多數教師在主要學習時間里完成了知識型與能力型目標教學后,因所剩時間無幾便草草地結束了課程,而忽略了對學生的情感教育。

2.教師對自己在課堂上扮演的角色定位不明確。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大多數英語教師在課堂上扮演了“傳道、授業、解惑”的角色,僅僅起到了知識的“傳遞”作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重視語言點的講解和知識點的反復練習,而忽視了語言的交流與運用,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忽視了學生智力發展的培養。

(二)學生方面的問題

1.學習目的不夠明確,態度不夠端正。大部分學生僅抱有“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為了學習而學習”的態度。殊不知,其真正的目的何在?缺乏學習英語的動力和源泉,久而久之失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逐漸放棄甚至討厭這門功課。

2.不會學習。大部分學生不會學習,缺乏學習方法與學習技能,整天只是拿著一本英語書有口無心地反復背誦。一個句型或幾個單詞就能念一節課,結果一節課下來沒有收獲。

二、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實施策略

(一)轉變傳統教學觀念,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實施新課程,首先要進行的是觀念的改革。教師應突破框架,拋棄落后的、違背規律的傳統理念,盡快樹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體現素質精神的現代教育觀。現在初中英語教材的改革為教師觀念的轉變奠定了基礎,然而考試依舊是教學的指揮棒。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應該懂得如何在這兩點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重點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讓學生在言語運用中學習語言。課程改革的重點是“以促進學生發展為核心”,以學生的發展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學生是發展的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是教師普遍了解的一個教學原則,教師的責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學生學。因此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承認學生是有巨大潛能和個性差異的活生生的人。英語教師應該改變以往那種讓學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趨的習慣,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學生學習的主戰場在課堂,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的過程,只有營造濃厚的自主學習氛圍,喚起學生的主動意識,激起他們的學習欲望,他們才能真正調動自身的學習潛能,進行自主學習,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二)講究語言技術,擺正師生關系

在英語教學中,如果教師總是用一種語調講課,教學語言呆板、平淡,學生聽起來缺乏趣味性,大腦就會出現抑制狀態,對所接受的信息自然不深,學習效果又如何會好呢?因此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必須風趣幽默,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

教師要用愛心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伙伴關系。教師親切的目光、和藹的微笑、親切的話語、耐心的講解,諄諄教導,善意的眼神,會讓學生感到寬松愉快、自由,愿意參與活動。同時教學過程是學生認識的發展過程,更是學生人身發展的過程,教師要淡化內容的講解、分析和灌輸,更要注意過程的實踐摸索,使學生自己成為操作學習過程的主人。

(三)恰當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英語學習的主要目的是交際,我們的教材呈現給學生的大多是一個個生活場景,通過不同的片段進行語言學習,所以,我們可以把這些場景用課件的形式表現出來。多彩的畫面、動人的音樂、吸引人的動漫人物、純正的發音,運用電教媒體的直觀性、形象性,迅速創設新奇的情景,可以引發學生的直接興趣,創設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

教師應根據自己的教學計劃,找到并設計好為你所用的音樂、圖片、影像等素材,設計與生活相貼近的語言環境,利用多媒體投放給學生,使學生身臨其境,更好地感知語言,理解語言,有效地掌握學習內容。

與此同時,借助電教媒體,可以更好地設計練習,對學生進行反饋。教師利用電教媒體快捷的便利,可以從網上尋找練習題,可以自己設計典型的習題,設計各種各樣的競賽活動,既可鼓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可提高學習的效率。

但是我們應該正確用多媒體教學,不要違背了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宗旨,使學生在課堂上走馬觀花,無意注意遠遠多過有意注意,從而導致課堂教學流于形式,更談不上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篇10

【關鍵詞】探究――體驗;學習方式;策略

“探究―體驗”式學習是指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充分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通過對文本或情景的感悟和體驗,獲得新的語文知識或技能的一種學習方式。

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觀念的不斷更新,教育形勢的不斷發展,那種純粹以應試為目的學習方式顯然已不能適應新的教學形勢和新的教育對象的發展需要,因而盡快建立起新型課堂學習方式已顯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探究―體驗”式學習方式正是在這種課程改革背景下產生的新型學習方式,它強調在學生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充分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通過對文本或情景的感悟和體驗,獲得新的語文知識或技能。這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具有廣泛的實用價值。

結合幾年來的課堂教學實踐,我對實施“探究―體驗”式學習方式試提出如下教學策略:

一、情境激發

“探究―體驗”式學習的主體是學生,但主導設計仍是教師。為學生創設有意義的學習情境,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這是“探究―體驗”式學習的開端,也是引發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動力。

有這樣一個案例:

這天,教室里坐了二十多位家長,有一位家長還進行了攝像,課堂充滿了緊張的氣氛。

課堂教學順利展開:

1.激趣導入

在溫情與和美中有親情,在誤解和沖突中也有親情。我們來看我國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的《風箏》又將講述一個怎樣的親情故事。

2.整體感知:

思考:本文所寫的親情是指什么情?本文所寫的親情體現在溫情與和美中,還是誤解和沖突中?

3.探究體驗:

探究一:圍繞“風箏”,兄弟倆發生了一場小小的沖突。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沖突?兄弟倆對放風箏的態度有什么不同?找出文中的相關語句,讀一讀,說一說。

體驗一:你是怎樣理解兄弟倆對待風箏的不同態度的?在生活中你有類似的事例嗎?

探究二:課文較為具體地敘述了“我”和弟弟沖突的過程。請仔細研讀課文,然后以同桌為小組,站在哥哥或弟弟的角度,為課文設計一段對話。

體驗二:兩組學生上臺表演,并說說為什么要進行這樣的設計,并請其他學生評論。

探究三:文中為什么要用“擲”“踏”,而不用“扔”“踩”?

課堂上學生積極參與,踴躍發言,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二、活動拓展

活動性是“探究―體驗”型學習方式的基本特征,常常以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為基礎。教師可利用初中生好動、求知欲旺盛、渴望親身實踐的心理特點,適時地、有目的地、有指導地安排學生進行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加深探究,強化體驗,從而提高語文素養,發展個性。

三、問題引領

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生所要掌握的知識意義建構需要有精心的問題設計,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都需要由精美的問題設計來體現。“教師應依據教材的特點,設計教學思路,并依這條思路充分展開師生、生生之間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體驗的碰撞,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最優化。

“探究―體驗”式學習中的問題設計須注意以下幾點:

1、問題的層遞性

2、問題的開放性

四、讀寫內化

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一項不容忽視的基本功訓練,也是培養語感,深入探究,強化體驗的重要手段。而朗讀是眼、口、耳、腦并用的綜合活動,學生在對文本進行深入探究的同時,通過朗讀訓練不僅能體驗到課文中遣詞造句的準確、形象、生動,標點符號的豐富內涵,而且會通過琢磨怎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自然而然地體驗、意會課文中的思想情感,完成外化―內化―外化的完整的心理變化過程。“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

在上《背影》一文時我作了如下教學設計:

1.情境導入

教師配樂朗誦詩歌《給父親的詩》。

2.整體感知:認識父親

a)讓我們在孫道臨先生的深情朗讀中走進散文吧!

b)在讀了課文之后你覺得作者的父親是怎樣一個人?

3.探究品味:理解父親

a)如此平凡甚至有點迂的父親,作者為何對他的背影如此動情而難忘呢?請同學們再次速讀全文,劃出文中具體描寫父親背影的語句,并說說父親的背影留給你怎樣的印象?你能深情地把這些語句讀一讀嗎?

b)在生活中我多次見過父親的背影,為什么這次的背影竟讓我如此動情而難忘,以至流淚呢?結合全文再作深入探究。

c)分角色體會:A組同學站在父親的角度,結合全文設計一段心理獨白。B組同學站在“我”的角度設計一段心理獨白。

d)通過剛才的探究和分析,相信同學們已經領悟到了父愛的偉大。那么,就讓我們帶著這片深情再來讀一讀這個感人的細節吧!

4.真情抒寫:體驗父愛

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了解文章抓住瞬間表現親情的方法,并感受父愛的偉大。在學生對文本的探究過程中我設計了兩次寫作的練習:一是分角色體會,二是進行真情抒寫,感受父親對自己的愛。通過寫作的方式,學生實現了對文本的體驗和自己生活體驗從外化―內化―外化的完整的心理變化過程,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探究和體驗往往是相輔相成,和諧統一的。探究是體驗的基礎,體驗是探究的升華。通過探究學生產生眾多的體驗,通過體驗學生對文本或情景有了更深的理解,獲得更多的新知和技能。因此,“探究―體驗”式學習方式必須以學生一定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學生缺乏生活的經驗,探究也就蒼白無力,體驗也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同時要求教師不僅要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更要十分尊重學生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成為一個耐心的傾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