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專業能力培養范文

時間:2023-11-22 17:57:4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學前教育專業能力培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學前教育專業能力培養

篇1

關鍵詞:舞蹈教學;學前專業;教學能力;專業教育

一、引言

學前教育是現代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環節,也是激發幼兒學習能力、培養幼兒學習習慣的關鍵階段。因而在學前教育專業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將學生的舞蹈基本能力以及舞蹈編排能力作為教學突破的關鍵點,同時還應該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學前教育需求來針對性設計學前教育專業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教學組織能力以及教學適應能力,讓學前教育專業回歸到教學層面上,為學生高效適應學前教育需求以及學前教學創新奠定舞蹈教學能力的基礎。

二、轉變學前教育專業教學理念,落實以學生舞蹈教學能力為導向的教學觀念

第一,應該積極樹立以教學為導向的學前專業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舞蹈教學綜合能力。在學前教育專業教學時,教師需要樹立以學生教學素養為導向的學前專業教學理念,進而培養學生的舞蹈教學能力以及教學引導與管理能力。教師需要積極避免學生形成重舞蹈基礎、輕教學學習的現狀,積極引導學生以教學能力提升為主、舞蹈素養難度為輔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習意識,實現學生對教學組織能力以及教學理論體系的重視與學習。第二,立足于學前教學能力培養,幫助學生構建多元化的舞蹈教學素質。教師應該立足于學生學前教學能力培養的目標來幫助學生構建多元化的舞蹈教學素質,同時提升學生對舞蹈教學編排、課堂活動設計、學生學情管理等方面的綜合素養,實現舞蹈教學教學為基礎的學生綜合素養的多元化拓展。此外還應該,明確學前教學任務以及教學環境分析,加深學生對學前教育的重視程度與認知深度。第三,架構學生舞蹈教學能力考評機制,實現教學能力以及教學理論的雙軌教育。為了實現對學生舞蹈教學能力的培養,教師還需要架構起學生舞蹈教學能力的考評機制。一方面應該加強學生對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理念的學習與研究,拓展學生的教學方法體系以及教學理論體系;另一方面積極組織學生進行教學試講,并針對學生的在舞蹈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講解與解決,提升學生的舞蹈教學綜合能力[1]。

三、幫助學生構建高效率的舞蹈教學能力,提升學生的舞蹈教學綜合素質

第一,落實學生心理教學能力培養,強化學生對幼兒心理素質以及個性化教學訴求的分析。做好學生的舞蹈教學能力培養,首先需要落實學生心理教學能力培訓,重點強化學生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個性化教學訴求的分析與教學實踐能力。一方面保障學生掌握與幼兒溝通與交流的方法,同時增強學生對差異化教學情境以及個性化教學任務的組織與實施。同時幫助學生積累心理教育經驗,縮短學生參與學前教育的適應時間。第二,強化學生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組織舞蹈教學活動的能力,實現舞蹈教學的形象化。教師還應該著重培養學生利用多媒體來組織舞蹈教學活動的綜合能力,實現學前舞蹈教學的形象化與多樣化。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建立起收集與制作舞蹈教學課件的多媒體操作能力,實現學生對舞蹈視頻教學資源的整理與利用,同時還應該幫助學生明確自身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的角色定位,避免多媒體教學軟件成為影響舞蹈教學實效性的消極因素。第三,增強學生引導幼兒參與舞蹈教學活動的能力,提升學生的教學溝通能力。舞蹈教學能力是需要引導幼兒對舞蹈教學內容進行重復性學習與技巧性掌握,因此需要學生還掌握與幼兒溝通的方法以及提升基本語言引導能力,因此還應該有條理地進行學生舞蹈教學語言培養,重點培養學生的普通話水平以及語言文字組織能力,促使學生可以表達得準確與清楚,保障學生與幼兒之間的有效溝通與互動,進而提高學前教育教學質量。第四,立足于幼兒實際情況,優化學生的教學創新能力以及針對性教學能力。每一個幼兒的肢體能力以及學習興趣都存在明顯的差異,如果實行無差異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督導,一方面無法達到教育教學的客觀目標;另一方面還可能影響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因此教師還應該幫助學生建立起個性化的教學理念,立足于每一個幼兒的學習實際情況,制定差異化的舞蹈教學計劃以及針對性教學形式,激發幼兒的舞蹈學習樂趣,進而提升學前教育教學質量[2]。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舞蹈教學能力培訓需要從學生的舞蹈專業能力培養以及教學素養培訓兩個方面來進行,尤其是需要強化學生對現代教育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法的掌握,幫助學生構建起教學設計素養以及教學管理能力,重點優化學生的個性化教學能力,促使學生將舞蹈教育與幼兒學習之間高效對接起來,如此才能做好幼兒舞蹈教學工作,提升學生的綜合教學能力。

參考文獻:

[1]韓文瑛.淺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舞蹈教學能力的培養[J]職業教育旬刊,2014(6)18-20.

篇2

幼兒歌曲彈唱這一技能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實踐性,是由演唱歌曲、歌曲伴奏和歌曲彈唱三部分構成,是能否成為合格的幼兒教師的重要體現,也對學習學前教育這一專業有著重要作用。學前教育階段,音樂能夠伴隨著兒童快樂地成長,增添他們學習和生活的樂趣,而且促使他們不斷提高綜合素質能力。因此,在現代素質教育體系中,要求幼兒教師重視對兒童音樂能力的培養,這首先需要幼兒教師提高兒童歌曲的彈唱能力,為幼兒園音樂活動提供更豐富的服務,增強幼兒們的音樂興趣。本文根據現階段對幼兒們歌曲彈唱能力培養的現狀作了具體分析,制定相應的對策,進一步提升對幼兒歌曲彈唱的綜合實踐訓練,增添他們的樂趣,提升教育專業幼兒歌曲彈唱能力的進一步培養。

1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彈唱能力的現狀

幼兒歌曲彈唱是指在幼兒教師自彈自唱幼兒歌曲的一項專業技能。通過對學生學習現狀進行了解,大部分學生在演奏鋼琴的同時無法進行歌曲表演,甚至出現緊張情緒,不能將伴奏和演唱結合起來,針對當前學前教育來說,這樣的素質能力是不能滿足幼兒音樂教學要求的。當前,幼兒歌曲彈唱能力的不足,其影響因素比較多。由于學生對幼兒歌曲彈唱能力的認識不足,在學習中缺乏實踐,造成歌曲彈唱能力低下。

學前教育體系中,幼兒歌曲的彈唱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比較強的專業,需要音樂基礎知識作為根基,學生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鋼琴演繹基礎,同時還需要兼備演唱能力,二者有機結合中,構成了學前教育學生歌曲彈唱能力的重要內容。調查表明,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音樂技能培養不重視,使得教學內容與工作實踐產生脫節。學校沒有將音樂技能課程具體擴展,呈現零星的教學模式,鋼琴和聲樂課程單獨進行,造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對知識技能的整合,導致學生的能力建設不夠均衡,不夠全面,制約了學生藝術潛能的挖掘。

因此,針對這種現狀,在學前教育教學工作中要認識到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加強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歌曲彈唱技能教學,提高學生的能力素質,使其全方位發展,加強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幼兒歌曲彈唱能力的進一步建設。

2幼兒歌曲彈唱的綜合實踐訓練

雖然學生現在對幼兒歌曲彈唱重視了許多,但是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的歌曲彈唱能力,還是得進行多次實踐,具體的實踐方法分為以下幾點:

2.1根據學生具體情況,逐個攻破

培養幼兒歌曲彈唱的基礎是對音樂知識的掌握,對鋼琴演奏技巧的熟練,掌握聲樂技巧,根據這幾點,老師們應當合理的將這三點結合起來,才能提高學生幼兒彈唱能力,而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入學開始階段要為學生打好歌曲彈唱等綜合能力的基礎。在校期間,學生要進行全面、系統的兒歌彈唱能力訓練,這就需要在具體實踐過程中進行檢驗,為學生提供一個兒歌彈唱能力的展示平臺,讓學生在練習中提高鋼琴彈奏能力,挖掘其藝術潛力。要求學生要具備嫻熟鋼琴技巧和能讓幼兒接受、喜歡的歌唱位置和音色,將幼兒歌曲的內容表達出來,在彈唱中讓幼兒能聽懂、喜愛。突出“彈”的效果,和“唱”的作用。

在初學鋼琴時,除了要學習基本的鋼琴演奏技巧外,還要彈奏一些經典的歌曲改編的樂曲,這樣既可以鍛煉鋼琴演奏能力,也可以提前接觸一些鋼琴伴奏的相關知識,利于學生后期學習兒童歌曲的伴奏。由于學前教育的本質是要培養教師的綜合音樂能力,提升學生在歌曲彈唱方面的能力,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愛好,從而能更好地為今后的工作服務,而不是培養專業的鋼琴演奏家或歌唱家,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面對鋼琴的學習,增強對兒歌彈唱的興趣,在日常練習中加強培養學生對幼兒歌曲彈唱的能力。

2.2提供給學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

學校應該重視實踐帶來的巨大成效,學生學習知識掌握的如何,運用的如何,全靠實踐來展示,因此,學校應積極開展各種演出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還應該提供實習機會,讓學生真正的去體驗,去了解幼兒真正需要的知識是什么,去學習別人的優點,及時彌補自己的不足。

2.3加強監督和管理工作的實施

學生的能力是否合格,是否符合學校的各項要求,就應該靠學校來做好監督和管理工作,把教師和學生作為重要管理對象,參與課堂中每個環節,積極了解學生能力的發展,利用獎懲制度來激勵學生,通過對學生的兒歌彈唱能力進行考核,讓每個學生都達到要求,才能讓學生日后真正進入崗位時,在音樂活動這一領域上有所發展。

篇3

本文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就業問題進行簡單分析,說明學前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結構并對職業能力培養的策略進行了分析,總結了職業能力培養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希望本文能夠為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發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

中職;學前教育;職業能力

中職學校在培養職業技術人才方面具有相對優勢,學前教育專業是中職學校中的一個重要專業,但實際上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的學生就業情況并不想預想的那樣好。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與現代幼兒教育對幼師的職業能力要求并不完全相符合。職業能力與職業需要不匹配,形成就業困難、職業滿意度低的問題并不奇怪。因此,要促進學生就業,必須從職業能力培養方面入手。

一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結構

(一)基礎人文素養

幼兒教育作為基礎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已經成為社會和家庭進行后代教育中最為重視的環節。幼兒教師的個人教育水平,不僅體現在管理和帶領幼兒進行生活活動和學習方面,也體現在教師對幼兒進行心理教育和個性發展教育方面,這意味著,幼兒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人文素養。在心理學、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社會知識與常識和個人品德方面,幼兒教師都必須具有優于其他人的品質,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幼兒教育處于一個較高的水平。但是,目前的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在培養學生職業能力方面忽視了這一點,導致大量學生此項職業能力發展慢,不能滿足職業需要。

(二)管理與保育能力

幼兒教育中的大量工作與幼兒的照顧相關,這些工作需要幼兒教師具有較強的管理和保育能力,以便組織幼兒進行日常活動,在發生特殊情況時候進行緊急處理。但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班級管理方面能力不足,缺乏獨立帶班能力,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欠缺。在保育方面,畢業生的安全意識不強,對兒童的生活不夠關心,忽視了許多安全隱患,給兒童的安全帶來威脅。還有的畢業生缺少團隊合作精神,不能很好地協助他人完成工作,致使幼兒園的管理工作受到影響。

(三)專業教學技能

幼兒教育最終的目的是對幼兒進行學前的行為教育和知識教育,因此,教師需要具備較強的教學技能,需要組織課堂,在有限的時間內對幼兒進行相關的知識文化教育、音樂、美術、體育和生活教育,這也是檢驗幼兒園教育水平的標準之一。但是,目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的學生,在教學技能方面的掌握和實際實踐所獲得的能力都是比較有限的,很多學生在美術、音樂方面的技能不足以勝任幼兒教師的崗位,在就業過程中遇到挫折也在所難免。

二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方法

(一)重視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

中職院校學前專業學生的人文素養,需要進行系統的培養,以使學生的基礎素質符合現代幼兒教育的需求。除了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在日常教學期間,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人文素養培養之外,還需要將這項職業能力的培養課程化,即將代表著幼師人文素養的項目獨立出來作為一門課程,使學生認識到人文素養是幼師不可或缺的一種職業技能。中職學校可以針對學前教育專業開設一系列心理學課程,如,兒童發展心理學課程,能夠幫助未來的幼師學會理解幼兒、判斷幼兒心理的特征并且幫助幼兒、教導幼兒、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中職學校還可以針對學前教育專業開設傳統文化課或國學課,使未來的幼兒教師先進行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和熏陶,對國學朗朗上口、了然于心,在以后進入幼兒園中教育幼兒時,不但可以對幼兒的言行進行指導,還可以使幼兒教師本人的文化素養有所提高。

(二)加強學前專業學生的實訓

中職學校學前專業學生的管理與保育能力發展不足,最主要原因在于這些從書本上獲得的知識,無法進行實踐,學生不能再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去實施幼兒管理和保育,也就無從獲得此項職業能力。因此,為了使培養的學生能夠成為上崗即到位、多崗位速遷移、發展有潛力的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學校應改變傳統的學前教育實習,特別是頂崗實習中只安排幼兒園教師這一單一崗位的實習模式,而要求學生在全程化、階梯式、零距離接軌的職業能力訓練活動中,在做強幼兒園教師崗位實習的原則下,拓展保育員、育嬰師、0~3歲兒童早期教育以及學前教育各種培訓機構的兒童美術、語言、舞蹈以及學前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實訓。這種以幼兒園教育為主的學前教育專業群多崗位的實訓活動,能有效地實現人才培養的首崗適應、多崗遷移和可持續發展。

(三)著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

未來的幼兒教師需要具備充分的專業技能,中職學校應該著重對這些技能進行培養,使學生所才多藝,以勝任幼師這個工作崗位。專業技能主要指彈、唱、說、畫、跳五項技能,為幼兒教師教學的基本功。教學任務的重中之重,理應給學生安排足夠的訓練時間,這是毋庸置疑的。針對學生專業技能不足的問題,可以著重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創建工作導向的課堂,教學情境,建立幼兒園模擬教室,訓練學生的帶班組織能力、上課實際操作能力及突發事件的調控應變能力。二是針對幼兒特點和學生自身特點,側重訓練某方面的技能。如美術課以色彩水粉畫、線描畫、蠟筆畫、水彩畫等為主;音樂課以音樂游戲、律動為主;數學課以區分圖形、分類、按物點數、一一對應、大小比對、數的組成與分解等為主。

三進行學生職業能力培養應注意的問題

(一)注意實習單位的合作問題

為了全面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使學生達到理論與實踐結合,中職學校需要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實習單位和崗位,進行職業能力的訓練。走進幼兒園進行實習是主要的實踐模式,通過上崗實習,能夠加深學生對崗位的理解,給理論的應用提供一個平臺,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所以,中職院校要注意與幼兒園建立長期合作的關系,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提供實習崗位,在實習期間,教師與學生要共同進入幼兒園,教師要對學生實習的表現進行評價,使學生認識到錯誤和不足,積累幼兒教育的經驗。與實習單位的合作可以以輸送優秀幼兒教師為前提,也可以以進行幼兒教育研究為前提,不管中職院校選擇哪種方式尋找合作單位,最終的目的都是要保障學生擁有大量的實踐機會、能夠進行有效的實習,只有這樣,學生的職業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發展。

(二)注意因材施教問題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個人素質不同,對學前教育職業的選擇也不盡相同。對于大型的幼兒園來說,專業教師的需求越來越多,一個幼兒教師負責一個班學生的全部教育工作已經成為過去式,專業教師是幼兒教育領域發展的主流趨勢。因此,在對學生進行專業教學能力的培養時,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意愿、職業預期和學生本身的能力,因材施教,做到全面優化、重點培養。具體來講,有些學生在知識文化方面具有優勢,想要勝任幼兒語言教育方面的工作,則應該多進行一些語言類教學,例如幼兒英語等;有些學生在體育和音樂方面具有優勢,希望能夠做專門的音樂、美術或者體育教師,則應該著重這些專業能力的培養。總而言之之,應在尊重學生需要,符合幼兒教師職業能力發展要求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職業能力培養。

四結語

綜上所述,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實際職業能力有所欠缺,尚不足以滿足幼兒教育工作的要求,中職學校需要從人文素養培養、管理與保育能力發展、專業教育技能發展三方面進行重點培養,以大量的實習為基礎,以學生的個人需要和特征為前提,全面開展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以使學生能夠滿足目前幼兒教師崗位需要。

參考文獻

[1]危圣霞.淺談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J].中等職業教育,2012(12):102-103.

[2]鄭小鳳.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探究[J].教師,2015(03):115-116.

[3]林紅.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書法學習與職業素養提高[J].海峽科學,2013(02):103-104.

[4]吳麗芳.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途徑與方法[J].學前教育研究,2011(04):101-102.

[5]田彩彩.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能力培養[J].現代職業教育,2016(06):118-119.

篇4

關鍵詞: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口語表達能力;培養策略

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是中職語文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來說,口語表達能力是他們必須掌握的專業技能。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師的語言修養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幼兒的語言教育主要是口頭語言教育,因而幼兒教師口語能力的強弱事關幼兒教育的成敗得失。生動活潑、情真意切的語言,能啟發、啟迪幼兒的心智;反之,平澀呆板、刻板木訥的言語,往往會影響甚至破壞幼兒的情緒,容易導致教育的失敗。由此可見,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教學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使學生掌握口語交際的技能方法,是從事學前教育專業教學的教師必須正視和解決的問題。那么,在語文課堂上如何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呢?下面我結合多年來的教學實踐談談看法和體會。

1.營造民主和諧氛圍,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中職學校生源普遍較差,我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多數來自農村,某些學生文化素質偏差,口頭表達能力令人不敢恭維,具體表現在:①膽怯害羞,不敢張口;②地方口音嚴重;③說話生硬無技巧;④說話條理不清無重點;⑤反應能力慢;⑥只會“照本宣科”,不能用自己的語言說。針對這些問題,我首先在課堂教學中努力營造民主和諧、開放接納的學習氛圍,把學生看做是具有成長潛能的生命體,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與激勵者,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使學生愿意開口說話,敢于開口說話。為了調動他們說話的主動性,訓練他們敢于說話的膽量,在教學中還有意識地安排他們上臺展示自己的說話能力。例如,在每屆新生入學伊始,在講授新課前,我都會設置一個“新生自我介紹”的教學環節,讓每一位新生上臺介紹自己的姓名與年齡、畢業學校、個人愛好與特長、選擇本專業的理由,等等。這樣不僅給學生大膽上臺進行口語表達的機會,而且讓教師近距離觀察、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更幫助學生彼此認識、和諧相處。為了讓學生上臺說話成為常態,我還規定每節課的前三五分鐘為學生上臺演講時間,并將學生是否上臺演講納入平時成績的考核范疇,目的是更快地鍛煉學生在眾人面前敢于說話的勇氣,更好地鍛煉學生敢于在眾人面前表現自我的膽量,從中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2.激發樂“說”興趣,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首先要讓學生對“說”產生興趣和愛好,因為有了興趣,學生就會處于一種“心憤憤、口悱悱”的如感其情的狀態。怎樣才能讓學生對“說”感興趣呢?其中,創設情境有助激起學生樂“說”的興趣。例如在講“介紹”這一內容時,重點創設“面試時的自我介紹”情境,為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創設模擬“面試”的場景,對應試學生提出以下幾個問題:(1)簡要介紹你的基本情況;(2)說說自己有哪些缺點和不足;(3)你為什么來我園面試?你期望什么樣的工資待遇?面對這樣的場景這樣的問題,學生議論紛紛,躍躍欲試,連一些平時上課都很安靜的學生也一副“欲語還休”的神情,課堂氣氛一下熱烈起來。之后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感悟用人單位出題的意圖,引導學生更好地展示自我,審時度勢,掌握答題的技巧與方法,化不利為有利,提高應試成功的概率……一堂課上下來,學生興致盎然,互相討論交流各自的經驗,在樂于“說”中,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自然而然得到鍛煉與提高。

3.實施分層教學,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雖然已經有了十幾年的口語表達經驗,但由于各人的水平參差不齊、個體差異較大,特別是有些來自農村的孩子性格本身較內斂,不善與人交往,反應能力遲緩……針對上述情況,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可以通過實施分層教學法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在備課時,教師一定要充分考慮各層次學生的特點,針對他們的口語能力情況,制訂訓練計劃;在上課時,教師要注意因材施教,對各層次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教學重點和教學方法以中等生為基點,注重對學優生和學困生的差別教學,對于比較簡單、直觀、難度值不大的問題,要鼓勵學困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和主張,展示自己應有的能力;對于難度值較大的問題,要引導和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合作、探究、交流,然后盡量讓學生分享自己的各自成果。這種教學方法,能讓程度不同的學生在課堂上都有發言的機會,從而使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

4.強化朗讀訓練,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朗讀訓練,是提高口語表達能力的常用方法。朗讀者在朗讀作品時,在感受優美的景物描寫、鮮明的人物刻畫、真摯的情感表達時,其分析理解的能力、感受創造的能力乃至于記憶力、想象力都得到鍛煉。在進行朗讀訓練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多積累、多掌握些生動豐富的詞匯、嚴謹精湛的句式結構、復雜多變的語氣語調,畢竟那些都是口語表達離不開的素材。因為素材儲存豐富,在口語交際中,那種詞不達意、期期艾艾的現象,就會大為減少。基于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多指導學生朗讀技巧,多讓學生誦讀一些名家美文作品,比如《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我的空中樓閣》等散文,《致橡樹》、《再別康橋》、《雨巷》等詩歌,以及《雷雨》、《威尼斯商人》這些戲劇中傳神的人物對話,加強對學生朗讀能力的訓練指導,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5.加強體驗訓練,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學生除了愿意說、樂于說外,還要學會善于說。如何做到善于說,應該通過體驗訓練才能實現。教材是學生學習的依據,口語訓練不能脫離中職語文教材,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活動,使學生置身于活動中積極參與實踐與體驗,促進學生在“學中做、做中悟”,通過體驗訓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例如教學“說話要看場合”一課時,為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口語表達需要適應不同的場合,設置幾個對話與交談模擬場景,讓學生模擬體驗:①在社區遇見熟人,②在工作場合遇見熟人,③旅游時遇見素不相識的旅客,④到醫院探望年老的病人……學生通過模擬體驗,懂得“入鄉隨俗”、“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的道理,了解到說話時要根據場合的不同選擇不同的話題,運用不同的語體,體現不同的話語風格,學習在公眾場合與非公眾場合、正式場合與非正式場合、喜慶場合與悲痛場合不同的說話技巧,鍛煉她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又如,教學“拜訪與接待”,可以分幾個層次讓學生體驗訓練。先讓學生回顧自己以往在拜訪接待時的表現,再讓學生說說應怎樣與人打招呼,怎樣選擇話題與人交談等,最后創設具體場景,讓學生模擬體驗,這樣層層深入訓練,讓學生在體驗訓練中逐步提高言語的實用交際能力。

6.開展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課堂教學是實施口語訓練的主陣地,但大量的口語實踐則在課外,開展課外活動是口語教學的實踐基地。所以,教師要創造機會開展有針對性的、有價值的、有意義的課外活動,如講故事、詩文朗誦、演講、辯論、課本劇表演等,適時引導學生充分利用這個平臺鞏固、錘煉、提高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比如,講述兒童故事,是鍛煉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為此,在教學中經常開展講故事比賽的課外活動,每次講故事都要求學生做到“言如其人”,在“講”字上做足文章、下大工夫,使自己所講的故事活色生香、悅耳動聽。通過開展講故事比賽系列活動,既鍛煉學生有話敢說、有話會說、把話說好的能力,又錘煉和提高她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總之,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強弱關乎著她們將來從事職業的成敗。因此,作為從事學前教育專業教學的每位教師,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視學生的口語表達,在行動上要力所能及地給每一位學生提供“練習”的平臺,使學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從而讓更多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競爭激烈的職業生涯道路上走得更遠。

參考文獻:

[1]國家教育委員會師范教育司組編.教師口語(試用本),1999.

[2]李志行.幼兒教師口語教程[M].戲劇出版社,2007(8).

[3]郭瑞東.口語行為規律[J].內蒙古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4]李延國,周廣明.中職生口頭表達能力培養的探討[J].職業教育,2008(5).

[5]王美巧.淺談中職幼教專業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J].科教文匯,2010.10.

[6]閆西貞.如何培養中職幼教專業學生口語表達能力[J].科技創新導報,2009.

篇5

 

幼兒園音樂教育需要歌唱教學,課堂上幼兒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到歌唱意境中,孩子們自然會跟著老師進入到音樂情景,在特有的課堂氛圍里,感受音樂帶來的審美愉悅。可見,歌唱教學能夠加深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同時充分調動孩子們學唱歌曲與參與音樂活動的熱情。教師的自彈自唱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彈唱能力卻不容樂觀,幼師院校軟硬件資源的不完善、學校對學生彈唱能力培養的不足等,導致學前教育專業彈唱教學很不理想,即便是有不少學生可以演奏高水平的音樂曲目,但通過自彈自唱簡單歌曲來教授幼兒時,又變得力不從心、束手無措,不知道從哪里做起。總之,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實踐教學能力與實際彈唱的音樂應用水平都較差,那如何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彈唱能力?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此提出一些應對策略。

 

一、由易到難、逐步積累

 

音樂技巧的形成不是一蹴而成的,是需要不斷積累而習得的。同樣,自彈自唱能力的培養也需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通過一步步的學習與積累,實現自彈自唱能力水平的提高。在彈唱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基本音樂技能訓練與培養即興伴奏能力結合、和聲原理與鋼琴演奏技巧結合,伴奏織體手法與音樂形象結合,有目的有意識地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進行培養。教師們要在不同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提出相對應的要求與難點,要求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適當的提高,如此,不但可以讓學生建立起應有的學習自信心,而且整個教學過程也是有規律的進行。在彈唱教學的初級階段,學生們只是學會了簡單的和聲理論與伴奏編配知識,還不能進行獨立彈奏練習,這就要求教師要幫助學生對知識理論的內化吸收,通過最有效的方式實現學生彈奏能力的提高。如教師結合課堂教學內容與教學進度,選擇有利于伴奏能力提高的音樂曲目,從基礎的伴奏型入手,由易到難地將教材內容系統串聯,引導學生逐步地彈奏練習,如此啟發學生,讓學生了解和弦、和聲伴奏織體,在熟悉之后教師們再示范彈奏,讓學生們加深對音樂的理解,把握音樂的細膩表現方式,實現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提高。隨著學生彈奏曲目的增加,逐步積累了更多的和聲詞匯、調式調性、伴奏織體類型,他們的彈唱技能及和聲理論知識會不斷豐富,在知識的學習與吸收中,視野得到了開闊,伴奏效果也獲得了提高,為以后的階段性學習做好了充分準備。

 

二、 分段學習、彈唱結合

 

彈唱是聲樂和鍵盤兩種技能體系的融合,所以說彈唱中的問題重點可以分為彈奏問題和歌唱問題。很多學生在彈唱中會出現只能彈不能唱或只能唱不能彈的情況,這與學生自身鋼琴彈奏與聲樂演唱水平有很大關系。

 

針對彈奏問題,我們可以從如下兩個方面進行努力。首先,要選擇多樣化練習曲目。主要包括分階段練習曲目、逐步練習曲目。在彈奏樂曲時,學生們多是簡單的彈奏節奏、音符等,動作不流暢,缺乏情感與表現力,更沒有美感可言。豐富多樣且富有情感的鋼琴伴奏需要不同的觸鍵來實現,故在具體的教學中要加強對音階等音樂基本鍵盤技能的學習。具體到音樂作品時,還要結合每個音樂作品的音樂表現進行操作,古典類作品要有深情、悠遠的意味,抒情類作品要將情感進行展現,這些都可以通過手臂手腕的不同力度在觸鍵時展現出不同的內在張力,可見,面對不同的音樂作品,不一樣的音樂藝術形象,需要有不同的情感與多樣的音色來配合,唯有如此才能夠最佳的展現出作品應有的音樂意境與特有美感。在學生的具體學習中,如果遇到一些問題,教師們可以結合所要學習的曲目分開練習,將曲目分成幾個段落,逐步攻克,對于學習中的難點重點進行反復練習,教師在彈奏時也要降低速度,讓學生細心地體會到其中的音樂變化,如此,音樂難度自然就可以降低了,學生們的音樂興趣也得到了調動,當這些彈奏技巧都熟練之后,就可以快速而完整地展現出曲目的流暢過程。在這樣的具體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與認識程度,選取適當的、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開展學習。

 

其次,正確判斷曲目風格,選配合適的伴奏音型。彈唱能力中的即興伴奏能力學習,需要選取合適的和弦。通常情況下,將正三和弦與副三和弦相結合,前者為主,后者為輔助,在彈奏時遵守和聲學的基本原則,同時,學生們還要熟練地掌握和弦轉位方式,以此調節鍵盤位置,以便獲得最佳的和聲效果。在具體彈奏時,很多曲目都有著不同的調式調性,這就要求學生們有著扎實的基本功,從和弦、音階、琶音開始掌握鍵盤的各個位置,在這個基礎上獲得符合即興伴奏能力的彈奏技巧。伴奏需要變化多樣的音型作為基礎,不同思想感情的音樂作品要有著不同的伴奏音型,常見的伴奏音型有半分解和弦、全分解和弦、柱式和弦等,當然,伴奏音型還可以按照彈奏者的能力水平與作品的曲調曲式變化來自由發揮、積極創新。可見,不同體裁內容、不同類型風格的歌曲有著不同的伴奏音型,學生們只有對不同的伴奏音型掌握之后,才可能有得心應手的、符合實際教學的即興伴奏能力。

 

針對彈唱中的歌唱問題,在演唱時,教師們要循序漸進,不可急于求成,盲目追求教學效果,只有扎實的基礎訓練,才能由淺入深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教學時,我們要按照教學發展規律與聲樂教學心理有序進行。第一,歌唱需要發聲,發聲有著自己的生理機制,只有對這些歌唱的器官結構,發聲的基本規律,歌唱的共鳴知識等了解之后,才有可能有進一步的歌唱。第二,學生要進行歌唱訓練,自然需要從最簡單的呼吸方法開始。發聲需要呼吸的動力,這是歌唱的前提,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呼吸方法才能有進一步的控制與運用氣息,產生不同的悅耳悅神悅意的演唱。聲音表演技巧離不開呼吸,只有合乎發展規律和和聲學理論的呼吸,才能擁有富有情感的歌唱。

 

經過以上學習與訓練之后,就要開始發聲練習,這是聲樂技巧技能的基本性訓練,在實質上,就是將歌曲旋律中那些基本的樂句提煉出來的音節或者母音,在一定的音域內做出半音上行或下行移動式的反復訓練。在聲樂訓練中,需要注重歌唱語言,要從語言的歌唱性、準確性和生動性出發,將三者完美結合,形成統一的藝術化語言。準確性說的就是聲母與韻母發音準確,它們辨證分明,而且聲調可以準確顯現。語言的歌唱性是展現音樂形象與表現音樂內容的重要手段,歌唱時務必注重咬字吐詞,當口煙腔“貼著咽壁吸著唱”時也要吸著念字,被動念字,做到高音區也能夠把字頭掛在前面,之后的說唱都要“兜著”。按照歌曲的具體內容和表達情感的需要,從合適的字頭做出語氣“噴口”,如此,便可以讓歌唱字正腔圓,聲情并茂,繪聲繪色,展現優美動人的視聽藝術。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掌握了這些歌唱的基本技能之后,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演唱水平,最大程度的讓學生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作品,充分挖掘各種音樂作品中所隱含的情感因素與審美體驗,挖掘其內在的審美價值,讓學生在學習中不僅可以掌握所要學習的歌唱技巧,還能夠體會到歌唱的內涵,作品的情感意境,提高其審美能力,開闊音樂視野,了解到盡可能多的音樂類相關文化,讓學生感受到每一句歌曲中所蘊含的特有意義,以此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整體感知力與表現力。

 

當然,彈唱是“腦”“口”“手”三方相互協調的綜合技能課程。在教學實踐中僅僅靠單一的聲樂課或鋼琴課教學很難使學生形成邊彈邊唱的能力,部分學生能彈不能唱或能唱不能彈的情況,就說明學生的彈唱協調能力非常薄弱。因此,在教學中,除了加強培養學生自身的鋼琴及演唱水平,“腦”“手”“口”的協調、彈與唱的注意力分配也是教師們應重點研究探討的方向。對于彈唱不協調的學生,可以采取讓他們跟著彈奏視唱樂譜的辦法,慢慢培養學生手與口的協調能力,等達到一定熟練程度后,分句、分段加入歌詞;也可以讓學生采用心中默唱或分組幫唱的辦法,另外對于一些基礎較弱的學生,不宜選用伴奏音型較為復雜的歌曲,可以從最簡單的織體慢慢訓練彈唱的協調能力,給學生充分的信心,彈唱能力才會進步。

 

三、重視實踐、追求創新

 

經過以上階段的彈唱協調配合之后,學生還應該進行大量的彈唱實踐,在歌唱實踐中舉一反三,提高學生們的彈唱能力。另外在教學課堂上,教師應該允許學生上臺進行彈唱表演,鼓勵他們大膽參與,這樣既可以展示學生的基本技能,又是對他們心理狀態的檢驗,有時候學生可能心里緊張,相關的音樂知識匱乏等,不能完整展現彈唱內容,這個時候,教師們要有耐心地逐步指導,引導他們克服緊張的心理情緒,消除心理障礙,實現自我調節,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同時,教師們還要鼓勵學生不斷創新,以此增加他們的實踐能力與實際操作,這樣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自彈自唱水平,另一方面也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對以后走上教育崗位,成為合格教師隊伍中的一員很有幫助。

 

目前,為提高學生的彈唱能力,一些學校也在進行彈唱的課堂教學改革。比如,有的將彈唱與其他音樂相關科目相結合,有的在彈唱課上通過分組協作地方式齊奏、合奏、多聲部彈奏樂曲,有的通過現場為視頻配樂的形式……通過新的教學方法,不僅提高了學生對彈唱的興趣,也使學生多方面感受到不斷變化的旋律與多樣性的情感。教師們要不斷創新教學,結合新時代學生的心理特點,通過各種手段,營造輕松的學習環境,實現有效率、有內容的成功教學。當然,彈唱能力的提高還需要更多的平臺展示,學校也要注重彈唱技能大賽等活動的開展,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鍛煉自己,增加自我表演的積極性,使他們切身感受到技能訓練帶來的喜悅與充實。

 

四、結語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彈唱能力是知識、技能和素質等的綜合表征,作為專業的幼兒教師,應該有著與時俱進的教育觀念,不斷加強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在逐步的探索中獲得創新,找到工作的真正樂趣,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通過最有效的方式引導學生探究知識,開啟智慧大門,培養全面的、科學的創新能力,成為符合學前教育要求的優秀教學人才。

篇6

【關鍵詞】中職 學前教育 體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3-0180-01

體育教學是當前幼兒教育中的一項基本內容,也是提高幼兒身體素質的一種途徑。在幼兒階段經常參加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對提高孩子身體素質、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幼兒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他們的體育教學能力直接影響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因此加強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體育教學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

一 加強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體育教學能力培養的意義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擔負著幼兒教育的重擔,加強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可以幫助他們掌握更多的體育技能,或是幫助他們了解一些處理運動創傷的基本技能。同時通過體育教學能力的培養,會增加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體育活動的參與興趣,通過參與體育教學并組織幼兒參加各種體育游戲等,提高幼兒的身體健康狀況。另外,體育還可以作為一種放松的方式,很多時候面對生活或學習方面的壓力,適當地參加一些體育活動就能放松心情,既能夠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還能夠幫助學前專業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狀態,從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對中職學前專業的課程設置進行調整,完善體育教學能力培養的課程設置,是實現學前專業學生全面發展的一種有效途徑,也是為幼兒良好的身體素質奠定基礎的關鍵。

二 培養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體育教學能力的內容和途徑

1.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體育教學能力的培養內容

提高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教學能力是“幼兒園工作規程”的要求,也是中職人才培養的一種需要。通常情況下對學前專業學生體育教學能力的培訓內容主要有:基本體操、體育游戲組織能力、體育口令(包括:立正、稍息、左右看齊、報數、原地轉法、齊步走以及原地踏步等);理論方面的知識有:及時發現幼兒在體育教學中所出現的問題,并根據幼兒之間的差異進行科學的指導。

2.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體育教學能力的培養途徑

第一,運用體育課堂教學提升學生的體育教學能力。體育課堂教學是學前專業學生學習體育知識的重要途徑,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教學的積極性。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主要是學習課堂常規以及如何組織一堂體育課,因此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時應該有所側重,特別是針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教師更應該將教學重點放在教學常規方面,要讓學生明確一節體育教學基本的流程。在學習體育基本口令時,如立正、左右轉時,教師應向學生講解每一個口令下學生要做到的正確動作是怎樣的。教師在發號“立正”時,學生應兩腿挺直、收腹提臀、兩臂自然放松靠近身體兩端,中指貼在褲縫中線位置、頭要正頸要直,兩眼平視前方。學前專業學生可能今后從事幼兒教師后并不會這么嚴格要求學生,但作為一名老師在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時,必須要了解正確的動作。

第二,通過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體育教學能力。課外活動是體育教學的一種補充形式,教師在體育課之余舉行一些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既能夠使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鍛煉,還能夠讓學生在體育教學中所學到的體育知識和技能有用武之地,充分提高學生的體育實踐能力。教師在開展課外活動時可根據學前教育專業教育的特性,開展一些具有實際效用的課外活動,如教師可以組織一次幼兒體育教學活動模擬活動,由學生踴躍報名參加,其他學生作為“幼兒”共同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活動主要是“小幼師”根據教學資源的需要自行決定教學內容,設計、組織一堂體育教學活動,可采取學生共同評價,教師給予點評的方式,通過模擬教學活動的開展提高學生的體育教學能力。運用課外活動培養學前教學專業學生的體育教學能力是一種有效的教學途徑,但是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要滲透幼兒的相關知識,加強學科之間的滲透性,只有這樣學生在今后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時才能夠更科學、合理地選擇教學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體育教學能力。

三 結束語

體育教學能力是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必備的一種能力,因此中職院校在設置課程時應該盡可能地考慮幼兒教育的實際需求,通過體育課以及課外教學活動的形式提高學生的體育教學能力與綜合素養,為提高幼兒教育質量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趙巖.學前教育專業體育教學模式的構建[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1(2):24~25

篇7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數學教學現狀

·對數學的應用性認識不清楚

在大部分學前教育專業學校,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不清楚學前教育專業學習數學是為了什么,在進行數學教學過程中,即使會做部分題目了,而在進行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數學的職業能力應用中,卻派不上用場。所以,在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也不會找到更好的教學竅門,學生在進行職業能力的使用過程中,由于對數學知識的認識不足,對數學知識以及應用不是很明確,導致數學教學不能更好地進行下去。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數學學習興趣得不到提升

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不能夠很好地培養起來,就會在課堂教學中,對教師講的東西不理解。而目前一些學前教育專業學校的數學教學現狀正是這樣的,雖然學前教育專業學校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看的很重要,但是如果沒有數學知識作為后盾也是不能夠進行很好的操作理解的。

教師只突出數學課本中的部分重點,讓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能夠明白,會運用就行了,對一些推導過程、演繹方法卻被忽略掉,這就導致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只會死記硬背,如何進行解題、數學結論的演算過程是怎樣的,這些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都不了解,致使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不能有更好的提升。

·教師教學方法的失誤性

上面已經說過,學前教育專業學校的數學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中,只突出重點,將一些數學觀點強加給學生,這只是教師數學教學失誤的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過程中,沒有對學生的學習方法的提升、數學思想的滲透、創新方法的運用進行探究,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是聽之任之,在這種情況下,由于教學的失誤性和學生的迷惑,導致數學教學不能使學生的職業能力得到提升。

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數學教學策略

·數學實驗教學研究

進行數學教學,就要將實驗融入進來,將數學教材中提到的運算法則及定理進行現實的演練,使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能夠直觀的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現實結合的效用,提升職業能力。

比如數學教師在進行排列組合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學生自身進行排列,每個學生代表一個數字,再通過對現實模擬的觀察,運用計算公式進行計算,得出正確的數據。這樣,學生就會親自感受到教材中的演算過程的重點事項,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斷帶動起來,真正使數學教學進行了對實踐的滲透。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素質提升

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整體素質的提升,可以直接幫助數學教學水平的提升,因為只有當學生真正懂得個人價值觀、社會觀、發展觀,才能對數學的應用進行科學的認識,才能夠以身作則,提升職業能力。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的改善,把握重點的注意事項,將學生的社會認知能力進行提升,明白自己的學習是為了什么,這樣,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才能真正將心思運用到學習中去。

教師應該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觀察學生的自身缺點,把重要的問題突出出來,將這些問題講述給學生,使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不斷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并且根據實際情況將自身的缺點進行很好的改正。尤其是對學生的思想政治的建設進行有效的捕捉,給學生的思想樹立一個正確的榜樣以及帶頭作用,這就要求教師自身有較好的綜合素質,加強對自身的政治思想精神文明的建設,積極帶動學生的進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不斷發現更加高效的學習方法,在遇到學習困難的時候,能夠勇于面對,通過對自身的嚴格要求,對困難進行有效的解決。

·數學教學的實質性滲透

數學知識就是應該被應用到現實生活、生產、建設中來的,如果教師只教授學生一些基本的知識點,而不能將這些知識點進行實質性的應用教授給學生,學生也不能夠對這些知識點進行深刻的理解。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學習數學的時候,重點培養自己數學職業能力,將一些基本的數學知識以及數學教學技能應用到職業之中。

所以,教師應該將數學教材中的各種知識點進行現實的運用分析,通過把知識點、計算公式等進行社會環境的運用分析,使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認識其重要性,在進行數學的學習過程中,也能將重要知識通過現實的結合進行真正的掌握。在進行數學公式的推導和套用過程中,真正將其中的運算法則,運算步驟進行有效的展示,使學生能夠直觀的感受到計算的全過程,才能夠進行對數學的深刻理解。

·課堂氣氛的提升

進行數學教學,必須將課堂的活躍氣氛進行有效提升,真正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看到數學教學的魅力所在,也能夠有效地提升職業能力和職業修養。

這就要靠教師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的創新改革,將多樣化的東西進行有效的融入,使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進行有趣的游戲或者實驗的時候,能夠將課本中的知識進行充分的掌握,真正將課本知識進行了靈活的滲透,將快樂帶給更多的學生,將知識滲透到每個學生腦子中去,使學生在不斷認知、提升自我價值的同時,能夠學到更多的數學知識。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數學教學培養的發展趨勢

·課堂多元化的融入

在進行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該受到思想的局限性的影響,充分地將多元化的東西融入進來,運用講故事、猜謎語等靈活性的手段進行新知識的引導;把握更多的創新元素的運用,將社會中的高科技的發展進步事項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進行講述,讓學生看到數學在進行社會實踐過程中的巨大作用,使他們能夠更好地加入到科學發展的大軍中來,使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數學認識不斷提升,并且在自身的學習過程中,不斷進行自我超越,真正將自己的進步與社會的發展結合起來,提升自身的職業能力,真正使自己在創新改革事業中,貢獻出一份力量。

·學習方法的創新研究

教師一定要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正確的學習方法放在首要位置來抓,真正將學生的正確的學習方法運用進行引導,并且將更好的學習思路進行捕捉,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進行科學的解決,將靈活的思維進行滲透,通過不斷的實驗、訓練將最有效的學習方法掌握起來,使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能夠穩操勝券。

進行學習方法的創新改革,就必須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現實情況與目標進行研究,找到其中的差距,并對其進行改善。把學生的思路完全打開,在進行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積極發言,真正將自己獨特的想法表達出來,使更多的好想法能夠被發現。并且在進行系統教學的整改過程中,將具有創新性的學習方法教授給學生,使學生能夠充分地進行掌握,不斷進行自我學習價值的實現。

結束語

要重視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數學教學培養策略,使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數學教學能夠健康、穩定的發展和進步是現階段學前教育專業學校數學教學的重點也是關鍵。

基金頂目: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指導項目研究成果

篇8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幼兒舞蹈教學;教學能力

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與其他專業院校的業余舞蹈學習、舞蹈訓練有較大差異,其要求學生通過舞蹈教學掌握規范、正確的舞蹈專業術語與動作,以便以后在教導幼兒舞蹈時能夠使幼兒學習到正確的舞蹈知識與技能[1]。總的來說,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著重于培養學生的幼兒舞蹈教學、創編以及藝術教育等能力。但就目前而言,我國中、高等職業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似乎是走進了一個誤區,即過于注重對學生高難度基本功、超復雜舞蹈組合的培養[2]。就筆者自身而言,已收到較多幼兒園的反饋:學生的舞蹈跳的確實完美,但舞蹈的創編以及教學能力卻有所欠缺。誠然,學生自身舞蹈能力固然重要,但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幼兒教育工作,相比之下,是否學生的舞蹈教學能力更為重要呢?[3]因此,在最近一段時間的教學中,筆者已有意識地對教學重心以及教學內容進行了調整,以期能夠培養出真正的教育人才。

一、舞蹈基本教學能力的培養

(一)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舞蹈教學需要教師通過語言與肢體動作對教學內容進行表達,因此語言表達能力對其而言極為重要。筆者在對部分畢業生所在幼兒園進行調查后發現,有較多學生自己舞跳得極好,各個動作做得極為完美,但在舞蹈教學中卻無法將一個簡單的動作標準通過語言進行表達,導致幼兒無法有效掌握該動作要領,難以學會舞蹈。因此,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是提升其教學能力的關鍵因素。值得一提的是,與幼兒的交流必須要簡單、易懂、通俗以及口語化,只有符合幼兒的語言習慣,才能精確將一個動作、一個要領通過語言傳遞給幼兒。

(二)鑒賞分析能力

鑒賞分析能力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于舞蹈的欣賞能力與判斷能力,因此需要加強對學生鑒賞分析能力的培養。首先,教師可以將一些典型動作進行對比,讓學生進行分析,鑒別哪一個動作更好看、難度更高,并且在鑒賞之后讓學生們互相表達自己的意見。此舉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與觀察能力,對動作的分析與動作要領的掌握也更為透徹,其舞蹈教學能力自然也隨之提升。

二、舞蹈編排能力培養

(一)模仿訓練

舞蹈的創編極為復雜,單憑在學校中的兩三年學習遠遠不足以支撐學生獨自完成對舞蹈的創編,無論是在舞蹈能力上,還是在舞蹈動作素材與詞匯的積累上均有所體現[4]。若非要學生創編舞蹈,恐怖也不過是將一個個動作進行堆砌。因此,筆者認為學生對于舞蹈的創編應循序漸進,首先可以從對其他舞蹈動作的模仿進行入手,通過模仿逐漸摸索出新的舞蹈動作。對于剛剛接觸舞蹈創編或接觸不久的學生,可以通過分小組等方式從創編舞蹈的結束隊形、結束動作,到創編整個舞蹈的隊形,再到選擇一個基本動作、主題動作展開創編,促使學生創新,在模仿的基礎上產生聯想,從而得到創作啟迪。此舉不但能夠加強學生對于現有舞蹈知識的運用,提升其組織能力,更使學生了解創編,不再因對創編的一無所知而畏懼創編。

(二)動作重組

所謂動作重組,即對原有的動作進行變化[5]。動作的變化方法較多,主要可以從順序、部分動作、下肢動作、上肢動作、節奏等方面進行。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將一個舞蹈的動作進行拆分,并對動作的重組進行示范與舉例,隨后讓學生進行自由練習,最后將重組后的動作進行展示與點評。在此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最后一個環節,即教師的點評。教師的點評需要抓住問題的關鍵所在,使學生知道優點與缺點所在以及改進的方法。通過一次次的練習,學生逐漸掌握了動作重組的關鍵所在,思路得以開拓,舞蹈創編能力自然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三)舞蹈詞匯

所謂舞蹈詞匯,也可稱為舞蹈專業術語,舞蹈詞匯是舞蹈創編的基礎也是核心所在。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必須注重學生對于舞蹈詞匯的積累,如開設欣賞課,對欣賞舞蹈的專業術語進行講解,使學生在欣賞中積累素材,為舞蹈的創編打下堅實基礎。

(四)創編方法

道家有言:“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即傳授給人既有的知識,不如傳授其學習知識的方法。魚是目的,釣魚是手段,一條魚能夠解一時之饑,卻無法解決長久之饑,若要一直都有魚吃,便要學會釣魚的方法。教育亦是同理,教師將成品舞教給學生,不如教學生如何創編舞蹈。首先,發揮學生的專業優勢,引導其如何跟隨音樂進行創編,讓學生以音樂為基礎,明確舞蹈主題;其次,以舞蹈主題為中心,對舞蹈動作進行創新與改變,設置舞蹈的開始、過程以及結尾;最后,通過對舞蹈動作的整合,編成相對穩定的舞蹈組合,根據內容發展成為舞蹈小節目,使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編舞方法。

三、結語

一般情況下,學生的藝術實踐主要有兩種:一是學校演出,由教師編排舞蹈,學生上臺演出;二是幼兒園實踐,學生深入幼兒之中,嘗試幼兒舞蹈的創編與教學。顯然,第二種方法能夠更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舞蹈教學能力,因此學校應加強與幼兒園之間的合作,盡量多地提供學生實踐的機會。需要注意的是,學生在幼兒園的時間需要循序漸進,由最初的聽課,慢慢至自己上課,最后幫助幼兒園教師編排舞蹈。只有如此,學生才能有效掌握一系列知識,做到學以致用。

總之,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舞蹈教學能力是其能否勝任幼兒園教師工作的關鍵所在。教師在培養學生自身舞蹈能力的同時,更需要對其舞蹈教學能力的培養進行重視。只有如此,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畢業后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好教師,才能盡到一個教師的職責。

參考文獻:

[1]祝艷景.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研究―以菏澤學院為例[D].山東師范大學,2014.

[2]黃娟莉.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中強化實用性能力的教學研究――以廣東省為例[D].廣西師范大學,2014.

[3]欒曉梅.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在高師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

篇9

一、舞蹈基本教學能力的培養 

(一)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舞蹈教學需要教師通過語言與肢體動作對教學內容進行表達,因此語言表達能力對其而言極為重要。筆者在對部分畢業生所在幼兒園進行調查后發現,有較多學生自己舞跳得極好,各個動作做得極為完美,但在舞蹈教學中卻無法將一個簡單的動作標準通過語言進行表達,導致幼兒無法有效掌握該動作要領,難以學會舞蹈。因此,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是提升其教學能力的關鍵因素。值得一提的是,與幼兒的交流必須要簡單、易懂、通俗以及口語化,只有符合幼兒的語言習慣,才能精確將一個動作、一個要領通過語言傳遞給幼兒。 

(二)鑒賞分析能力 

鑒賞分析能力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于舞蹈的欣賞能力與判斷能力,因此需要加強對學生鑒賞分析能力的培養。首先,教師可以將一些典型動作進行對比,讓學生進行分析,鑒別哪一個動作更好看、難度更高,并且在鑒賞之后讓學生們互相表達自己的意見。此舉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與觀察能力,對動作的分析與動作要領的掌握也更為透徹,其舞蹈教學能力自然也隨之提升。 

二、舞蹈編排能力培養 

(一)模仿訓練 

舞蹈的創編極為復雜,單憑在學校中的兩三年學習遠遠不足以支撐學生獨自完成對舞蹈的創編,無論是在舞蹈能力上,還是在舞蹈動作素材與詞匯的積累上均有所體現[4]。若非要學生創編舞蹈,恐怖也不過是將一個個動作進行堆砌。因此,筆者認為學生對于舞蹈的創編應循序漸進,首先可以從對其他舞蹈動作的模仿進行入手,通過模仿逐漸摸索出新的舞蹈動作。對于剛剛接觸舞蹈創編或接觸不久的學生,可以通過分小組等方式從創編舞蹈的結束隊形、結束動作,到創編整個舞蹈的隊形,再到選擇一個基本動作、主題動作展開創編,促使學生創新,在模仿的基礎上產生聯想,從而得到創作啟迪。此舉不但能夠加強學生對于現有舞蹈知識的運用,提升其組織能力,更使學生了解創編,不再因對創編的一無所知而畏懼創編。 

(二)動作重組 

所謂動作重組,即對原有的動作進行變化[5]。動作的變化方法較多,主要可以從順序、部分動作、下肢動作、上肢動作、節奏等方面進行。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將一個舞蹈的動作進行拆分,并對動作的重組進行示范與舉例,隨后讓學生進行自由練習,最后將重組后的動作進行展示與點評。在此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最后一個環節,即教師的點評。教師的點評需要抓住問題的關鍵所在,使學生知道優點與缺點所在以及改進的方法。通過一次次的練習,學生逐漸掌握了動作重組的關鍵所在,思路得以開拓,舞蹈創編能力自然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三)舞蹈詞匯 

所謂舞蹈詞匯,也可稱為舞蹈專業術語,舞蹈詞匯是舞蹈創編的基礎也是核心所在。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必須注重學生對于舞蹈詞匯的積累,如開設欣賞課,對欣賞舞蹈的專業術語進行講解,使學生在欣賞中積累素材,為舞蹈的創編打下堅實基礎。 

(四)創編方法 

道家有言:“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即傳授給人既有的知識,不如傳授其學習知識的方法。魚是目的,釣魚是手段,一條魚能夠解一時之饑,卻無法解決長久之饑,若要一直都有魚吃,便要學會釣魚的方法。教育亦是同理,教師將成品舞教給學生,不如教學生如何創編舞蹈。首先,發揮學生的專業優勢,引導其如何跟隨音樂進行創編,讓學生以音樂為基礎,明確舞蹈主題;其次,以舞蹈主題為中心,對舞蹈動作進行創新與改變,設置舞蹈的開始、過程以及結尾;最后,通過對舞蹈動作的整合,編成相對穩定的舞蹈組合,根據內容發展成為舞蹈小節目,使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編舞方法。 

三、結語 

篇10

一、當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鑒賞能力的現狀

學前教育專業當前面臨著音樂鑒賞能力缺失的問題。據筆者調查,有超過50%的學生在進行音樂教學過程中不會唱歌,或者唱歌聲音嘶啞,不能達到良好的歌唱狀態;有近30%的學生既能夠進行彈奏表演,又能夠進行歌唱表演,只有不足20%的學生能夠演奏彈唱聲音自如,吐字圓潤,但針對鋼琴表演而言,卻時斷時續,不能成曲。由此可見,大部分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音樂鑒賞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對彈唱的能力認識還不到位,這樣在幼兒教育中就會捉襟見肘。

在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習過程中,筆者還發現,學生的單一技能意識較強,但綜合技能較差。學生往往認為,教學彈唱是一門簡單的教學科目,忽視了音樂基礎理論、鋼琴基礎、演唱能力的結合。而實際上,三者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在傳統教學方法中,鋼琴教學和聲樂教學存在教學脫節的現象,鋼琴教學往往單純注重曲目的練習,即興伴奏聯系卻得不到鍛煉。在歌唱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注重歌唱技巧的訓練,忽視伴奏的訓練。這樣的教學安排,嚴重影響了學生音樂綜合素質的提高。

二、學前教育學生鑒賞能力缺乏的成因

在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的教育學習中,高職院校學生鑒賞能力缺乏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首先,教師對新教學缺乏積極性。音樂鑒賞能力是一種藝術情操,而藝術情操的培養在于教學者的專注。音樂鑒賞能力是無形的,其不能用數量來形容。而教師對這些無形的事物往往缺乏耐性,在教學過程中比較懈怠,忽視了對學生音樂情操的培養。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同的學生對音樂的領悟和鑒賞能力不同,很多情況下,教師盡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卻發現學生在該方面并沒有較大的提高,這時教師就會失去信心和耐心,轉而疲于應對學生學習的尷尬局面。

其次,教師對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的教育目標認識不足。在當前階段,很多高職院校的教師的教育水平還停留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上,而傳統模式的教學重在提高學生的音樂技能,忽視了對音樂素養的熏陶。這是由于教師在培養重點和培養目標上不明確。對教學目標的認識偏差,往往導致學生只會音樂技巧不會陶冶藝術情操,這也是當前學前教育專業的軟肋所在。

第三,教師在音樂鑒賞方面的教學缺乏創新。選擇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大都對音樂有不同程度的熱愛,而枯燥的教學模式及教學環境會讓學生產生懈怠,對音樂的激情消減。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學不斷重復傳統的古典音樂,這已經不能適應當前學生學習的需求。加之教師教學方法單一,很多教師在課堂上只通過教學設備給學生進行播放,忽視了對學生的講解。這種單一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學前教育專業的需求。

三、培養和加強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途徑和方法

首先,要加強高職(五年制)師資力量的建設力度。在學前教育專業的設置中,教師的作用擺在了第一位。教育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由教師決定。只有擁有優秀的教師資源才能培養出優秀的人才。目前在我國,學前教育專業在院校中的地位較低,若想提高和加強學生的音樂鑒賞水平,提升音樂在眾多科目中的地位就必須要加強師資力量的建設。要想提升師資力量水平,首先要領導進行重視,只有引起領導的重視才能使整個改革進行推動,才能形成教學為本的理念和思維。在提高師資力量水平的過程中還要以學生為中心,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在音樂水平上的發展,讓教學形成學校重視教師,教師重視學生的良好局面。此外,師資力量的提升與之相對應的是教學設備硬件的提升,要將多媒體、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充分體會到科學給音樂帶來的無限幻想,讓學生享受音樂,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其次,要合理的設置音樂鑒賞的目標和水平。在新課程設置上,提升音樂知識、音樂技能和音樂審美三者之間的相關程度,摒棄傳統教學中的單純技能教育,把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納入到可能目標設計中。如果一味的事實和強化技能教育,單純的靠音樂知識對學生進行教育就會造成學生喜歡音樂,而不懂欣賞音樂,失去了對音樂的興趣。在實際教學工作中,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所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提倡融合式的教學,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中,全面掌握音樂技能,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增強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