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醫學影像方向范文
時間:2023-11-20 17:55: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臨床醫學影像方向,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LIU Ying-ying.
Department of Medicine Luo He Medical College HeNan Luohe 46200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e employment for medical students of the setting of rehabilitation direction medicine class in three-year junior level of clinical medicine specialty. Methods. By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for graduates of clinical medicine professional rehabilitation direction in the form of questionnaire and discussion of the research, to understand the employment of graduates employment (including employment areas and employment units, the employment of professional), job satisfaction,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n student's employment that rehabilitation direction class setting. Results The survey found that students employment intention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big city, secondary hospital, clinical and rehabilitation professionals, the actual job sit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county, the job that they engaged in clinical professional and rehabilitation professional students accounted for 49% and 49%, respectively. The students employment satisfaction was 82%. Conclusion The rehabilitation direction class setting in clinical medical specialty is beneficial to promote students employment career,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clinical medical specialty; general medicine direction class; employment; comprehensive ability
中?D分類號:R1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12-0201-02
目前我國人民生活質量顯著提高,但是健康意識,尤其飲食健康意識未充分重視,造成普遍人群營養過剩,心腦血管疾病高發,尤其腦血管病高發,危害大,致殘率高。
隨著人民生活富足,對這些病人將來重回社會將會越來越重視。同時中國調研報告網的中國康復醫療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15年版)顯示,我國老齡化程度日益提高。老年人口的老齡化、高齡化,意味著失能、殘疾、帶病的老年人口越來越多,這些老人將面臨日常生活照料、醫療康復、失能等諸多突出困難。由此帶來的老年康復醫療問題已引起社會的重視。據統計,我國需要康復治療的殘疾人有3600萬人,41萬腦癱患者、600萬腦中風患者和1600萬精神患者也有康復需求,中國康復醫學會的調查表明,我國從事康復服務的隊伍只有5600多人,平均每10萬人口僅“分攤”0.4名康復治療師。
目前全國省級康復中心只有1477名工作人員,而整個社會需求是35萬人,只能滿足需求量的1/70。在西方發達國家康復醫師與康復治療師的比例要求達到1;5到1;10。按衛生部等四部門聯合頒發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和編制標準指導意見》,3-10萬居民規劃設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根據需要可設置若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約8萬個城鎮社區服務站。康復醫療服務是社區服務的重要內容。而我國公立醫院目前基本醫療尚不能保障,私立醫院尚未得到社會廣泛認可,對康復醫療需求大,供需嚴重失衡。目前政府加大推出多項政策扶持,但依然不容樂觀。
康復醫學是一門新興學科,它起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原以殘疾人為主要服務對象。現在它是一門以消除和減輕人的功能障礙,彌補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設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的醫學學科,也就是功能障礙的預防、診斷、評估、治療、訓練和處理的醫學學科。可以認為康復醫學是一門有關促進殘疾人及患者康復的醫學學科。當今康復醫學已經和臨床醫學、預防醫學一起成為現代醫學體系的三大支柱。而我國尤其是我省康復醫學教育普遍存在規模小、系統差、臨床實踐和科研能力比較薄弱的問題,經專業培訓出的合格康復人才極少,故而各級康復機構基本處于虛設狀態。
我國擁有13億多人口,目前康復專業技術人才的現狀遠遠跟不上實際的需求,因為康復人才的短缺,導致許多患者難以達到預期康復效果。鑒于目前形勢,近5年來,開設康復治療專業的院校數及招生人數增長迅速[1,2]。
而另一方面,隨著我國醫學院校的陸續擴招,升學門檻放低,畢業生數量不斷增加,臨床醫學畢業生的就業難度亦隨之不斷增加。而對于一些專科層次的臨床醫學畢業生來說,由于學時短,學歷低,動手能力不強,學生綜合素質不高,使其面臨的就業壓力更大。再者我國醫學專科生的培養一直沿用醫學本科生“掌握現代醫學專業診療技術、滿足醫院需求的專科型臨床醫生”的人才培養模式和培訓內容,與社會實際需求嚴重脫鉤。
這直接影響到了高職高專醫學院校的未來發展。如何解決目前部分專業醫師匱乏與高職高專醫學院校臨床醫學畢業生相對過剩的供需矛盾,已成為當前扼待解決的主要問題。鑒于目前的嚴峻形勢,國內逐漸在高職高專醫學院校三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內開設康復方向定向培養進行嘗試。
一、資料與方法
本課題主要面向臨床醫學專業康復方向班的畢業生采用問卷調查、座談的方式進行廣泛的調研,采用(1)通過電話方式訪談(包括學生個人手機與家庭電話聯系方式)地址固定、 工作相對穩定, 但交通不便者;(2)通過 QQ 群 、 微信朋友圈、 E-mail等方式訪談地址不固定、 職業自由、 頻繁更換電話號碼者 ;(3)實地走訪在市內就業、 交通方便調查者等調查方式,了解上屆臨床醫學專業康復方向班畢業生的就業擇業(包括就業地區、就業單位、就業專業)情況,就業滿意度。從而能有針對性的指導畢業生擇業與就業,提高本專業的畢業生的就業力,同時可評估在臨床專業設立亞專業,進行定向培養的可行性與有效性,有助于優化專業課程設置。
二、結果
1.畢業生的就業意向調查結果見表1
2.畢業生實際就業地區分布調查結果見表2
3.畢業生實際就業專業分布調查結果見表3
表3 畢業生實際就業專業分布
4.就業滿意度為82%。
三、討論
本課題調查結果顯示,畢業生就業意向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二級醫院臨床與康復專業,實際就業地點主要集中在縣區,從事臨床專業與康復專業的學生各占49%與37%,臨床專業康復方向班畢業生的就業滿意度為82%。對所學專業在實際工作中應用情況的反映仍是滿意者居多。認為學校課程設置較合理的90人占90%,認為不合理有8人占8%,認為無所謂的2人占2%。希望多開設中醫課的有67人占67%,希望多開設全科醫學課的有56人,占56%。 臨床專業學生經過康復亞專業課程培訓后,絕大部分學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收獲,尤其是在康復功能評定、康復治療技術、疾病康復學、推拿學、針灸學、康復護理技術方面的收獲最大,并且將近37%在康復相關專業就業,如基層醫院康復醫學科、工傷康復中心、療養院、社區醫療機構康復部(社區康復站)、殘聯康復中心、兒童康復中心、按摩理療院、民政系統社會福利院、兒童福利院、養老服務機構、殘疾人用品服務站、康復醫療器械公司及中專院校或特殊學校(聾校、語訓學校等。顯示了該項改革對畢業生就業擇業的影響。
在三年制臨床專業設置康復方向班的該項改革具有如下優勢:
(1)側重于醫師核心能力培養, 全面提高綜合素質。本改革實現了臨床醫學和康復醫學兩個學科知識的交叉融合,以臨床醫學為主線,結合融入康復醫學知識,培養既能對臨床各種疾病進行診療的臨床醫生,又能針對各種急慢性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礙患者進行康復機能評價和康復治療的臨床復合醫學人才。
篇2
關鍵詞:PDCA循環;口腔醫學;教學方法;少數民族新疆地區少數民族臨床鄉村醫師班是新疆自治區政府委托新疆醫科大學定向培養的面向新疆地方基層醫療機構就業的特殊學生群體,該群體學生存在基礎知識起點低和以非漢語為母語的特點,在學習過程中易存在對知識理解和接受能力上的困難。尤其對于非口腔專業學生而言難度更大。如何能提高少數民族臨床鄉村醫師班口腔醫學課程的教學效果是我們一直所關注的問題。
PDCA理論又稱PDCA循環理論,是由美國著名質量管理學家戴明提出,也稱“戴明環”。PDCA循環是指一系列管理活動遵循計劃(Plan,P)、執行(Do,D)、檢查(Check,C)和處理(Act,A)的循環過程,PDCA質量循環最早用于公司的全面質量管理,后來這種科學的管理方法被推廣到健康教育和教育改革等領域[1],我們科室也率先將這種教學方法應用于口腔專業學生的教學中[2]。筆者近年來將PDCA教學方法應用于少數民族臨床鄉村醫師班口腔醫學教學中,并取得 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現報道如下。
一. 材料與方法
1. 一般材料 選取新疆醫科大學少數民族臨床鄉村醫師2012級1班(52人)和2班(52人)學生為研究對象,學生的年齡和文化程度等基本情況具有可比性。確定1班為實驗組,采用PDCA教學方法;2班學生為對照組,采用普通教學方法,實驗組和對照組均有同一教師帶教,教學時間為一學期。
2. 教學方法 實驗組采用PDCA教學方法,即每個理論和實踐知識點都采用PDCA理論指導教學。教學過程如下:①P(Plan)制定計劃。在每個知識點的教學開始前,先測試學生的基礎醫學知識,如基本的解剖名稱、疾病名稱等,在了解學生基本理論知識和學生的接受能力、溝通能力的前提下,制定具體教學計劃。②D(Do)執行。根據教學內容,尋找相關病例或標本模型,將學生進行分組,每組3-5人,采用病例討論分析的形式,每組學生在病例討論中分別扮演不同角色,學生之間互為醫生、病人進行臨床檢查,并在模型上和離體牙齒上進行解剖標志辨認和口腔基本診療技術操作,每個學生都必須參與和完成相關內容的學習與操作。③C(Check)檢查。在完成每個知識點或章節的教學任務后,由帶教老師親自對每組學生進行知識和技能測試,重點評估學生對本章節基本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對疾病的發生、發展及治療的認知情況,并對每個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指導。④A(Act)處理。教師對學生在學習和實踐中出現的問題給予及時的糾正,并針對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情況做出總結和反饋,思索教學過程中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及時修正和完善教學計劃,把成功的經驗和好的問題解決方法添加到教學計劃中,為下一個PDCA循環教學提供指導。
對照組采用常規教學方法,按照教學大綱要求,制作PPT課件,配合文字和圖片講解、課堂提問和臨床示教。
3. 考核評價方法 實驗組和對照組完成一學期的教學任務后,在同一時間采用統一理論試卷進行考試,試卷評分由同一閱卷人完成,并統計考試分數。同時為學生發放調查問卷,調查教學前后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知識的易接受程度的變化,問題設計為明顯提高、一般提高和無變化三個選項。
4. 統計分析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檢驗水準取α=0.05。
二.結果
1. 實驗組和對照組理論成績比較 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實驗組理論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實驗組和對照組理論成績比較(X±s)
2. 實驗組和對照組調查問卷結果比較 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問卷調查統計結果如表2所示,實驗組學生認為學習興趣和易接受程度明顯提高的比例分別為86.54%和80.77%,而對照組相應比例為48.08%和44.23%,實驗組在上述問題認為明顯提高的比例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表2 實驗組和對照組問卷調查結果比較(人)
三. 討論
口腔醫學是一個專業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對于臨床專業的學生來說,學習口腔課程是屬于跨專業學習,尤其對于少數民族學生,可謂是更加困難,往往會導致學生學習口腔醫學知識感到乏味和困惑,學習過程中存在死記硬背、草草了事的現象。對于這些少數民族臨床鄉村醫師班的學生來說,他們將來要深入到最基層的醫療工作崗位,面對廣大有綜合性醫療需求的病人,具備一些基本的口腔醫療知識是很必要的。針對口腔醫學的學習特點,如何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讓學生對口腔醫學的達到一個較理想的學習效果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
近年來,有許多教師做過很多關于教學方法的探討,其中PBL教學方法就是一種大家比較認可和接受的方法,其在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促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獲得結論的能力上有突出的優勢[3]。但該學習方法適用于學習本專業內課程或有一定基礎積累的課程上,學生有一定的基礎,才能在此基礎上發現并提出問題,對于跨專業的學生,尤其是基礎知識較差的學生,老師應先給予一定的引導,再讓學生做大量的實踐、討論,而后老師再給予點評和指導,發現問題并予以糾正、總結,即PDCA教學方法,尤其適用于如口腔醫學這種專業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4,5]。如在分析急性牙髓炎病例中,老師先給予介紹疾病的基本情況,讓學生在離體牙模型上加以分析討論,找到牙齒上的齲洞,想到齲洞中存在的細菌及因此而引發的牙髓炎癥,治療中從齲洞處開髓,清除根管內感染物并充填。由此便實現了對該疾病從病因、致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等一連串過程的掌握,老師再對此中的不足之處加以指點和糾正,更加利于學生的記憶和掌握。口腔疾病中,典型的常見病種不多,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生能夠實現較好的掌握。普通教學方式中,學生很難對比較抽象的口腔解剖及疾病形成一個良好的把握,難以連貫成一體,學生學習的興趣就會大打折扣,課程結束后,學生憑借著死記硬背摘抄的課堂筆記,考試應付過關,之后就會完全遺忘,不能付諸實踐。
從筆者實施的PDCA方法教學效果來看,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掌握的知識更牢固,通過對實際病例的接觸和處理,使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更生動,知識的連貫性也更強,顯著提高了少數民族臨床鄉村醫師班口腔醫學課程的教學效果,此學習方法值得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 杜文津, 陳晉文, 魏璇, 等. PDCA循環在老年病科教學管理中應用[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 2012, 26(1): 93-95.
[2] 楊艷方, 劉海霞, 張紅妤, 等. PDCA循環管理結合循證醫學教學法在口腔本科生教學中的應用[J].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 2014, 27(9):100-101.
[3] 王博, 呂昕, 陳永進, 等. PBL教學法在口腔急診教學中的應用[J]. 中國現代醫藥雜志, 2014, 16(6):96-98.
篇3
X射線發現及其在醫學上的應用,及放射學和現代醫學影像學的形成和發展,不僅是自然科學史上的一個重大里程碑,而且在相當程度上改變了醫學科學、臨床醫學的進程,為人類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作出了巨大貢獻。
1醫學影像學的發展方向生命科學和信息科學將是新世紀科學發展的主要學科
一方面分子生物學將推進醫學科學的發展,生物技術、基因工程和醫學生物工程的結合.將加速預防和診治技術的更新。另一方面,社會、地理和生態環境的影響愈來愈受到重視,兩者微觀和宏觀因素的結合,將促進醫學科學各領域的發展,甚至使其面貌發生根本的變化。面對這一新形勢,醫學影像學將如何發展。
1.1隨生命科學的進展,分子生物學、生物和基因工程(人類基因組、疾病基因組學)等,將深入和影響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和影像學的進程和發展。實際上,生理、功能和代謝成像以及基因診斷和治療已經并將進一步深入影像學診治及基礎研究、所謂生物醫學成像,分子、基因成像已提上日程。
1.2隨醫學生物工程和計算機、微電子技術的進展,新一代影像和介入設備和器械,如多層面螺旋CT、MR(如 臟、神經)專用機等的開發、功能的改進、各種影像設備的圖像采集和顯示新技術(如三維仿真成像、MR頻譜以及各種圖像的融合)和精確度的提高等;與生物技術相結合,組織和(或)疾病特異性對比劑的開發和應用,影像診斷和介入治療將不斷拓展新領域,向廣度和深度發展。
1.3隨信息科學的進展,由于影像學的數字化、圖像存儲與通訊系統(PACS)和遠程影像學、遠程醫學系統,智能型計算機和工作站,計算機輔助診斷和治療等的進展和應用,網絡影像學將會到來。 人工智能技術(如機器人)將會用于影像診斷和介入治療的操作。
1.4社會、地理和環境因素。受人類衛生保健的影響,對重大病痛如癌癥、腦血管痛等發生、發展的意義應有新的認識,國內外資料表現,約40 喪病的發生、發展直接或間接與環境因素有關。隨社會經濟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齡化,對人們健康的認識和醫療服務體系的轉變,廣大人民對安全、有效而微或無創性診治技術的要求將會不斷提高。影像學診斷將由大體形態學為主的階段向生理、功能、代謝和(或)基因成像過渡;對比增強由一般性向組織和(或)疾病特異性方向發展,圖像分析由定性向定量發展;介入治療含基因治療向實時、立體、少或無射線介導,進而與內鏡、微創治療、外科相融合方向發展。對疾病及發生機理的認識,將從器官、細胞向分子、基因水平深入,從個體診治到群體的衛生保健,如低劑量螺旋CT對肺癌的篩查等,對疾病防治將具有新的含義。
2現代醫學影像學的形成和特征
1972年CT的開發和應用,使放射學進入了一個以體層成像和電子計算機圖像重建為基礎的新階段。50~60年代單獨應用的放射性同位素和超聲診斷,也逐步發展成為放射性核素和超聲成像。近20年的發展,已形成多種成像技術,包括CT、磁共振、數字減影血管造影和X線數字成像、核醫學和超聲成像組成的影像診斷學,結合介入治療共同構成了診斷和治療兼備的現代醫學影像學,介入治療現已成為與內科、外科并列的三大治療技術。因此,現代醫學影像學是臨床診療科室(專業),以高科技為基礎能向廣大人民和病員提供先進的診斷和治療技術和服務。從而必須改變人們對影像科室和影像醫師的認識:既從事診斷又從事治療。醫學影像學作為一個科室(或專業)必須診治兼備,包括影像診斷、超聲、核醫學和介入治療亞專業分工,同時又要劃分神經、胸部、腹部、骨關節影像學等,各有分工側重,協調發展,與其他科室相互配合,共同前進。這樣才能促進本學科的發展。
3醫學影像學科建設
篇4
【關鍵詞】醫學影像設備;網絡多媒體理論教學;模擬實驗教學;應用物理;
中圖分類號;O46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 引 言
醫學影像設備學是一門近年來發展起來的學科,是醫學影像學的分支學科,是醫學專業中一門專門介紹醫學影像設備的發展歷程、分類、結構、工作原理和操作使用等內容的課程。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醫療器械的更新,醫學影像設備在醫療領域的廣泛使用,醫學影像設備學已經成為醫學類學生學習的基礎課程,也是獲得臨床醫學影像設備操作知識的基礎。醫學影像設備分為兩類:醫學影像診斷設備和治療設備。這門課程主要傾向于診斷設備,臨床醫學當中最主要的就是應用診斷設備來診斷患者的病情。診斷設備包括診斷X線機、X線計算機體層成像設備(X-CT)、計算機X線攝影裝置(CR)、數字X線攝影裝置(DR)、數字減影血管造影裝置(DSA)、磁共振成像設備(MRI)、超聲成像設備(USG)、核醫學成像設備(SPECT和PET)等。這些設備結構復雜,工作原理繁瑣,所以需要大量的物理、醫學、機械、電子信息和計算機方面的知識。學生一時很難接受和掌握這種跨越學科和交叉學科的課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提出了網絡多媒體理論教學和模擬實驗教學方式。
2 多媒體理論教學
2.1 醫學影像設備理論教學遇到的問題
在醫學影像設備理論教學中,往往是教師講解的知識只是文字層面上的東西,文字層面的知識很抽象,加上使用的專業術語,學生既難理解,又有難以掌握。因此理論課程教學過程中遇到諸多方面的問題。例如:
問題1:當提到X線機,學生很難想象出這種醫學影像設備的結構和工作原理。而且教師也很難用語言描述醫學影像設備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問題2:講到X線管時,教師不能把X線管的帶進教室當中,給學生講解X線管的基本結構。X線管種類繁多,每一種X線管帶到教室無法實現。只能講解幾種有代表性的X線管,而代表性的X線管需要面對圖片或者結構圖來講。
問題3:當提到第五代CT(超高速CT和動態空間重建機),這種CT,一般的醫院中很難見到,學生很難想象到這種醫學影像設備外觀和內部結構。
上述的常見問題如何解決成為努力改進的方向,經過三年教學,已經掌握基本方法和探索一些新的方法。
2.2 解決理論教學出現問題的方法
1.板書教學
傳統的板書教學,思路清晰,學生易于掌握,有時間記錄板書。然而這門課程的內容圖片、電子電路設計圖和工程設計圖紙需要書寫圖畫,所以進行得緩慢。
2. 掛圖教學
掛圖教學,是在傳統的板書基礎上引進的,比板書教學生動,節約時間。然而掛圖也具有局限性,由于課程的圖表很多,把課程所需的圖表和工程設計圖紙、以及一些電子電路設計圖制成掛圖困難,而且掛圖的質量也有待考量。
3. 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要比掛圖教學要方便很多,也比傳統的教學更加生動,更加節約時間,但是也有缺陷,這種教學方法沒有傳統板書教學思路清晰,最重要的是學生無時間記錄板書。
2.3 板書、網絡和多媒體融合教學(網絡多媒體理論教學)
通過板書來梳理教學內容,讓學習思路更加清晰,再通過多媒體顯示和輔助教學,以及通過網絡來課后輔助教學,鞏固教授的知識。這樣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教師把課件發給每一個學生,節省記錄筆記的時間,大量的時間可以用來學習和實踐這門課所學知識。教師建立QQ群和微信平臺,進行網上答疑。
3 模擬實驗教學
3.1 醫學影像設備實驗教學遇到的問題
在醫學影像設備實驗教學中,往往是教師面對實驗設備講解,而不能把實驗設備拆開,來了解儀器設備的內部結構,再加上抽象的專業術語,學生既難理解,又難掌握。因此實驗課程教學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實際應用方面的問題。例如:
問題1:當X線-電視系統中的影響增強器(I.I.)時,學生難以想象出這種內部構造。并且教師難用語言描述醫學影像的結構和工作原理。儀器設備極其昂貴,不可能拆開觀察。
問題2:講到核磁共振設備(MRI),不能為了了解其內部結構而拆機觀看,也不能完全由學生自己來操作儀器,只能有指導老師來操作儀器。而學生不能單獨實際操作,也鍛煉不出能力。
問題3:當超聲儀器設備(USG)實驗時,雖然學生有機會實際操作的機會,如何準確定位患者的身體具體器官是一個問題。是否正確操作也是問題。
上述的諸多的常見問題如何解決成為努力發展的方向,經過多方面的考察研究,已經掌握的一些方法,但還需要引進新的方法。
3.2 解決實驗教學出現問題的方法
1.實驗室教學
實驗室教學是傳統的實驗教學方式,教師實地講授,學生的實踐的時間充裕,易于理解。但是這種方式對于這門課程遠遠不夠,實驗室的設備儀器往往不能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學生需要更多的實踐。
2. 醫院實習教學
醫院實習教學對于學生而言,有了更多的實踐過程,而缺少系統的講授,同時由于醫學影像的實驗儀器極其昂貴,很少單獨讓學生操作,學生缺少自主操作的能力。為了解決這一矛盾,提出了模擬實驗教學方式。
3.3 模擬實驗教學
模擬實驗教學,很多學校、單位在上崗前都采用此種方式對專業人員進行培訓。這種教學方法采用的是模擬軟件在計算機上進行操作,也可以在計算機上進行模擬實驗考試。這對學生來說既增加興趣又增強實踐能力。
4 .總結
利用計算機模擬、網絡和多媒體可以改變醫學影像設備學理論和實驗教學。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發展,醫學影像設備成為醫療領域必不可少的醫療診斷和治療儀器。采用多種技術能夠滿足這門學科發展和教學的需要,通過網絡多媒體理論教學和模擬實驗教學能更好的為各大醫學院校和醫學相關以及應用專業開設這門課程。
參考文獻:
[1]陸曉萍. 淺談影響臨床護生教學質量的原因與對策[J]. 大家健康,2015 9(2):271-272.
[2]韓豐談,李建民. 強化醫學影像設備學課程建設提高教學質量的探討[J]. 醫用放射技術雜志,2002(9):1-2.
[3]岳若蒙. 設計性實驗在醫學影像設備學實驗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J]. 衛生職業教育,2014,32(4):76-77.
[4]馮楠. 醫學影像設備學多媒體教學應用與探討[J]. 現代醫用影像學,2014(4):456-457.
篇5
【關鍵詞】醫學影像學;教學;對比劑;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6763(2016)02-0022-02 doi:10.3969/j.issn.1004-6763.2016.02.015
隨著科技的發展,醫學影像學成為醫學領域中知識更新最快的學科之一,如何把握本學科發展中的熱點趨勢和新的研究成果,與時俱進,不斷拓展影像學的教學內容和范疇,讓學生在接受基礎的醫學影像知識的同時,及時了解新的理論研究成果和發展方向,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CT和MRI目前在臨床已經是非常普及和應用廣泛的影像技術,是醫學影像的專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比劑增強掃描是CT、MRI非常重要的檢查方法之一,在臨床應用也非常廣泛,通常在醫學影像學疾病講述中都要提及對比劑增強后的影像學表現。隨之而來的關于對比劑使用安全性的認識日益受到重視,對比劑相關性疾病的研究也引起更多關注,但實際情況卻并不令人滿意,從臨床醫生到放射科醫師對對比劑安全性的重視程度仍然不夠。因此,有必要在醫學影像學本科教學就增強相關知識的教授和傳遞,讓這些未來的醫生提早了解相關的知識和信息,總體上提高安全使用對比劑,降低風險性的意識。
1對比劑安全性的重要性
對比劑(ContrastMedia,CM),又稱造影劑,是醫學影像科常用的一組化學結構中含有碘、釓或其它金屬原子的化合物的總稱,通過靜脈注射到人體組織或器官為增加組織或病變的對比度,提高顯示率和診斷能力。臨床上廣泛應用于血管成像和多種疾病的診斷。文獻報道[1-2],早在2003年全世界碘對比劑的用量就已經達到800萬升,碘對比劑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0.6%~2%,嚴重不良反應發病率約為0.01%~0.02%。對比劑引起的不良反應已經被廣泛關注,常見的輕癥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和蕁麻疹,可能與特異質反應、抗原抗體反應、血管內皮細胞受損、焦慮等中樞神經系統變化、心血管系統變化以及對比劑過量等有關。嚴重的不良反應包括血壓下降、嚴重的支氣管痙攣和喉部水腫、癲癇發作甚至過敏性休克等,還有可能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及肺水腫,雖然發生率低,但一旦發生可能會危及生命。對比劑腎病(Contrast-inducednephropathy,CIN)是碘劑另一種常見的嚴重的不良反應,是指在注射對比劑后3天內出現的急性腎功能損傷甚至腎功能衰竭。其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可能與對比劑對腎小管上皮的直接損傷和引起腎臟血流重新分布,腎血管收縮,血流減少,導致缺血缺氧性損傷有關。文獻報道,在每年上百萬進行對比劑增強或造影檢查的患者中,約15萬人會有嚴重不良反應CIN的發生,其中死亡率高達34%,CIN已成為醫源性急性腎功能衰竭的第3大常見病因[3]。據統計,在藥物性急性腎功能衰竭誘因中,CIN發生率僅次于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居第2位;已成為繼手術和低血壓之后,院內獲得性急性腎功能衰竭的第3位病因。CIN明顯提高患者1年內的死亡率,而且顯著增加了繼發呼吸衰竭等其他合并癥的危險性,導致患者病殘率、死亡率、住院時間以及遠期腎功能不全均明顯提高[4]。MR釓對比劑可能會發生一種腎源性系統性纖維化(nephogenicsystemicfibrosis,NSF)的少見疾病。主要累及腎功能嚴重受損的患者,出現全身皮膚和結締組織纖維化,還可累及皮下組織、肌肉、肺、肝和心臟等,導致肌肉攣縮、癱瘓、心跳停止及死亡等使患者致殘,病死率很高,釓劑可能是致病原因之一。
2加強對比劑安全性教學的意義
CT和MRI等高端影像設備及對比劑應用越來越廣泛,在提高了影像診斷準確率和滿足臨床要求的同時,相關的風險也隨之增加。加上人民群眾法律意識的加強,醫患之間不信任因素增大,患者體質、遺傳等不可預知因素增多等均增加了醫療人員及醫院潛在的風險。即使一些輕微的對比劑副反應如果處理和溝通不當,都容易造成醫患糾紛的發生,加深醫患矛盾。如果發生嚴重的不良反應處理不當造成傷殘甚至死亡,對患者家屬、醫療人員和醫院都會造成嚴重后果,影響社會及家庭的安定和諧。而我國的實際情況是大多數基層醫院醫學影像科醫生和技師對于對比劑的使用適應證、禁忌證掌握、使用風險和不良反應的相應處理等還比較淡漠,沒有高度的認識和重視,缺乏相應的處理機制和流程,一旦發生對比劑不良反應事件容易手足無措。這實際上是有深層次的原因,影像科醫生和技師在醫學院校學習的重點是如何使用各種醫學影像技術或對各種疾病的影像表現作出正確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并沒有過多的學習藥理學尤其是對比劑的相關內容。由此可見,人民群眾、醫院和社會要求我們必須加強對比劑安全的教育。在目前我國臨床醫學課程中,藥理學課程和醫學影像課程均無關于對比劑使用的專門掌節介紹,僅在王振常教授主編的全國高等學校教材研究生教材《醫學影像學(供臨床醫學專業研究生用)》中開辟了專門的第三章對比劑進行專門介紹[5]。而現版的人衛版高等醫學院校本科教材《醫學影像學》課程內容中僅在第一章緒論中簡要介紹了對比劑劑的種類和用途,并沒有過多的強調對比劑運用的原則、禁忌證及不良反應。醫學影像科現在的發展已不僅僅是一門影像輔助診斷技術,而是以診斷、治療為一體的臨床科室,對比劑應用的檢查和治療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不能忽視的重要內容。國際影像學界已經非常重視對比劑使用的安全性,在世界著名的醫學影像學專業學會(北美放射學會和歐洲放射學會)每年的年會上都會有關于對比劑安全性討論的分會場和論壇,來自世界各地的放射學家們集中討論和研究對比劑使用的安全性,如上面提到的對比劑導致的腎臟疾病(CIN和NSF)就是近年來研究發現的并逐漸引起人們重視的。我國由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與中國醫師協會放射醫師分會于2007年成立了中國對比劑安全使用委員會并組織編寫出版了《對比劑使用指南》,以期規范我國對比劑的使用[6]。所以,應該從醫學教育中尤其是醫學影像學專業課程教育中加強對比劑使用的教學內容,提高安全使用及不良反應預防、處治意識。綜上所述,筆者建議,應該在醫學影像學教材中應增加專門的章節進行詳細介紹,重點講述對比劑的適應證、禁忌證、不良反應的危險因素及防治措施等。從醫學本科學習階段就強調對比劑正確安全使用的重要性,加深對比劑不良反應的預防措施和正確處理的理解。
參考文獻
[1]林建華,郭濤.1200例藥物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藥物不良反應雜志,2004,6(6):415-417.
[2]E-JKyung,J-HRyu,E-YKim.Evaluationofadversereactionstocontrastmediainthehospital[J].BrJRadiol,2013,86(1032):20130418.
[3]杜敏,馬淑梅.造影劑腎病[J].實用藥物與臨床,2009,12(1):55-58.
[4]高儒雅,曹國穎.碘造影劑不良反應概述[J].中國新藥雜志,2014,23(23):2822-2826.
[5]王振常.全國高等學校教材:醫學影像學(供臨床醫學專業研究生用)[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10.
篇6
隨著CT、MRI、DSA及PET-CT等各種先進醫學影像設備的引進,各種影像學成像技術的快速發展及新的影像技術問世,醫學影像學在臨床疾病診斷及指導治療中的地位不斷提高。醫學影像學作為現代醫學中新興的、飛速發展的學科,具有無限廣闊的發展前景,傳統的教學方法已不能滿足當前醫學影像學教育的需要。如何使學醫學生在大學教育期間有限的時間內掌握醫學影像學的基礎知識與技能,把握醫學影像學的發展方向,是目前醫學影像學教學中存在的重要問題。
一、醫學影像學的發展趨勢與要求
醫學影像設備的不斷更新,新的醫學影像技術的不斷涌現,計算機及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使醫學影像學專業知識不斷更新并向前發展形成新的理論。醫學影像學由X線透視、攝影等傳統的放射診斷學演變成涵蓋了普通放射學、CT、磁共振、超聲、核醫學,甚至包括介入放射學等多門學科,并不斷地向深度和廣度發展。醫學影像學為臨床提供了大量的影像信息,不僅能提供二維的傳統圖像,還可以提供三維、甚至四維的影像資料,以幫助臨床醫師判斷器官的功能改變。現代醫學影像學已不再單純通過形態學表現做出影像診斷,已能從顯示形態改變到反映器官的功能變化,甚至能反映分子、生物化學水平的變化;影像學也進一步從單純的疾病影像診斷向診斷及介入治療方向發展。醫學影像技術的飛速發展,帶來了診斷能力的提高,使醫學影像學在臨床工作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臨床醫生已經離不開醫學影像設備,離不開影像科醫生。醫學影像學博大精深,與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解剖學、病理學、物理學、計算機學等多個學科和專業領域相關,這就對醫學影像學的授課老師和學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僅要具備豐富的臨床醫學專業知識,扎實的病理學、解剖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甚至分子生物學基礎,還要具備一定的物理學、數學、計算機知識。
二、醫學影像學教學中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1.以設備為單位的學科劃分模式阻礙了醫學影像學的發展目前國內很多醫院,甚至包括一些著名大醫院的放射科、超聲科、CT室、核磁室、介入放射科都是獨立的,業務上相互間的交流很少,導致醫學影像學的教學割裂開來,形成了以設備為單位的幾個獨立的分支,每個分支的課程教學由相應科室的老師分別承擔。放射科的教師講授普通X線部分,CT、核磁室的教師講授CT、MRI部分,超聲科的教師講授超聲診斷學部分,介入放射科的教師講授介入放射學部分。每位教師授課均按照概述、病理與生理、臨床表現、影像學表現、診斷與鑒別診斷程序進行,造成教師間涉及到的基礎知識重復多,各種影像學表現之間沒有聯系。近年來,隨著新的醫學影像技術不斷出現,原有的一些傳統的影像學檢查技術及方法已逐漸被淘汰、弱化,而新技術需要不斷地被普及、推廣、運用到臨床實踐中來。同時,又有很多疾病的影像學診斷需要各種檢查方法、技術及各個學科之間交流、協作才能解決,如胃腸造影和胃部CT、MRI影像互為補充,相互間的影像信息補充能大大提高疾病的診斷準確性。因此,舊的、傳統的以設備為單位的學科劃分模式已經不適應學前醫學影像學的發展和醫學影像人才培養的需要。
2.教學方法及手段落后。目前國內傳統的醫學影像學教學與臨床實際脫節,都是老師按照教科書上的內容,按部就班地講,學生死記硬背。教材內容相對陳舊,表述不詳或過于簡單。實習課仍然是帶教老師帶著一大堆典型的X線片、CT片或MRI片采用投影儀,在課堂上一份一份病例進行講授,講每一個病例的影像征象,診斷及鑒別診斷,顯示以二維圖像為主,沒有立體感,學生通過死看片子來了解、認識疾病的影像學表現。超聲(包括心臟多普勒)檢查,X線胃腸造影、全身血管造影等動態影像資料大多以靜態的形式展示,不利于學生學習和理解,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已不適合醫學影像學課程,需要對現有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和創新,將新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應用到醫學影像學教學中來。
3.考核方式單一。理論考試仍是很多醫學院校醫學影像學課程的唯一考核方式,這種考核方式存在多種弊端,導致學生只重視理論課,忽視實習課,理論和實踐脫節,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思考的能力。學生為了考試成績,死記硬背,忽視實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培養不出學生的獨立思考、綜合分析、準確判斷能力。
三、改革與探索
1.建立“大影像”,按解剖系統、以疾病為中心綜合授課首先應打破以設備劃分學科的做法,醫學影像科應作為統一的“大影像”實行亞專業分組,學可根據系統分為神經、胸部、腹部、骨關節等幾大亞專業組,每個亞專業組都有學術帶頭人及學科骨干,學術帶頭人及學科骨干以該領域作為研究方向,進行臨床、教學及科學研究,從臨床、教學到科研均突出亞專業優勢,從而形成具有專業特色的教師隊伍及教學內容。對年輕教師的培養要全面化、專業化,廣泛學習、全面掌握各種影像學檢查技術和診斷技能。最后教學實行按系統、以疾病為中心的綜合授課,各學組的教師分別負責最擅長的章節進行授課,每一位教師講述疾病的病理、臨床表現后分別講述該病的X線、CT表現及MRI表現、各種影像學檢查方法的優缺點、該病的影像診斷及鑒別診斷,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學資源。這樣不但提高了教師的綜合業務能力,擴展了他們的知識面,也提高了各系統的教學能力,有助于學生從根本上了解各種影像學檢查方法的優勢與局限性,學會在臨床工作中合理使用最佳的影像學檢查手段。
2.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一些逐漸被淘汰、落后的檢查技術、檢查方法可以作為學生需要了解的內容簡單介紹;在臨床工作中各種影像學的優勢檢查技術要作為主要內容詳細講述,使學生能掌握這些技術,應用到實踐中來;一些新興的影像學技術教師也應及時介紹給學生,使學生能與時俱進,緊跟影像學的發展潮流。應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網絡、動畫及一些高科技手段豐富課堂內容,動態效果、聲像結合這些教學手段,學生更容易理解疾病的影像學理論知識及實踐技能。同時應加強實驗室建設,完善臨床實習等環節,建立設備先進的網絡教室,使影像學實習課教學逐步由膠片教學轉變為網絡教學,使學生的理論學習和技能操作更貼近臨床工作。運用啟發式教學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既是激發創造性活動的激動劑,又是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原動力。強烈的好奇心會產生疑問,引發探索,從而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鍛煉其自主思考的能力。在每個章節理論教學完成后,為了讓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教師可提供幾個臨床典型的具有重要鑒別診斷意義的病例進行討論,如讀片會,先提供這些病例的病史、體征、實驗室檢查等臨床資料,再展示所有的影像學檢查資料,學生進行分組討論,然后由每組代表對每個病例進行分析,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這些方法,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篇7
【關鍵詞】 醫學影像設備學;教學方法;師資力量;教材
醫學影像設備已經成為當今醫院不可或缺的檢查設備。醫院通過使用醫學影像設備對患者的檢查能夠更加準確的進行正確診斷。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健康的要求越來越高,對醫學影像設備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醫學影像設備已經逐漸滲透到臨床醫學、基礎醫學、生物學、基因工程等眾多領域,成為集電子、計算機、生物醫學、物理學于一體,能夠進行醫學圖像采集、處理、顯示和存儲等多種功能的綜合設備。《醫學影像設備學》主要研究各種醫學影像設備的結構、原理和圖像處理技術及其在臨床上的應用,既有復雜的理論知識,又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門課程。隨著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的飛速發展,各種成像系統不斷更新,醫學圖像處理與計算機輔助診斷技術也隨之迅速發展,現代醫學影像設備不但能得到形態學方面的圖像,還能得到包括血流、功能、代謝方面的圖像,醫學影像設備的發展對教師如何講授本課程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醫學影像設備是目前高科技產品在醫學臨床中應用最多的學科,如X線機、CT、MRI、超聲成像、核醫學成像等設備能否充分利用各種技術手段理解其結構、工作原理、特性、技術參數,滿足臨床診斷的治療與需要。對影像技術專業的學生來說,具備設備的操作技能和創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幾年的教學工作中,針對我校影像技術專業的特點和就業范圍,提出影像設備工作人員提高教學質量的幾點想法:
一、教學方法
1、利用多媒體教學
由于醫學影像設備學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和復雜的電路圖,學生從未接觸過,很陌生,而且醫學專業學生的學習與思維習慣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和邏輯推理能力欠缺,多媒體技術以圖文并茂、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以跨越時空的非凡表現力和交互性、直觀性給教學帶來了不勝枚舉的好處,利用多媒體教學能較好的模擬動態過程,有助于學生對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很容易接受這些新知識。如可以用多媒體顯示元器件的外形及內觀、演示電路的工作方式,同時,還可演示CT機從第一代到第五代的發展過程,每一代CT的探測器數目、X線束形狀及掃描方式的不同,再如,磁共振的質子進動和自旋可采用動畫的形式把氫原子在外加射頻場下復雜抽象的運動形象地再現出來,既節省了時間,同時收效甚好。利用多媒體還能演示多普勒效應等。由此可見,利用多媒體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
2、與當地醫院進行合作,充分利用本地區的影像設備資源
隨著醫學影像設備的發展,影像設備一方面更新過快,另一方面十分昂貴,導致實驗設備無法跟上醫學影像設備的發展,一些新的影像設備學生根本沒有機會使用、安裝和維修。為了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了解,提高教學質量,除了在課堂和實驗室教學外,我們盡可能地安排學生到附屬醫院及其他醫院去見習,讓他們親眼見識影像設備,觀看臨床醫務人員的工作過程,親身體會各種設備的工作原理和構成,為學生學好醫學影像設備學這門課程及確立今后的發展方向都奠定了基礎。
3、利用中英文雙語教學
由于影像設備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高科技醫療器械,目前在我國醫院使用的主要產品如CT、超聲成像設備、MRI設備等均為進口設備,其操作界面及相關資料所使用語言均為英語,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貫徹使用英文專業詞匯可以使學生具備以英語為工具獲取專業知識的能力。
二、師資隊伍
師資隊伍建設是提要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醫學影像設備的發展對影像設備學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大多數影像設備教師畢業于理工科,他們具備物理、電子技術或計算機等專業知識,而醫學方面的知識稍微欠缺,這就要求教師多學習一點醫學知識,深刻理解影像設備在臨床中的應用以及在臨床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優勢和缺點,以便用科學的方法解決醫學影像設備問題,隨時更新教學內容,加強教師自身知識結構的構建。
對于醫學影像設備學教師的培養可通過適量安排教師的教學工作,對每位教師提供外出學習的計劃,進行專項進修、交流、豐富實踐知識,例如和工廠合作了解設備從設計到出廠的流程及細節,并且可利用著名醫科大學等機構對口援助的機會,積極學習先進知識和經驗,以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另外,對于擁有大型影像設備及其相關設備的醫學院校,其附屬醫院的工程技術人員專業知識扎實,長期工作在臨床一線,對所從事的影像設備發展現狀、性能參數、工作原理和流程都了如指掌,由這些有著豐富經驗的專業人員授課,也會大大提高教學質量。
三、教材
教材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載體。而當前《醫學影像設備學》教材與實際需求脫節、滯后,教學內容陳舊,隨著當前產業優化升級和科技進步速度加快,教材中的設備有些已被淘汰,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補充新內容,以目前行業所廣泛使用的儀器和最新儀器來更新教材。可通過利用權威專業網站、各大型醫療設備生產廠家得到一手的最新資料,充實新知識,尤其是每年的北美放射學會及醫療器械展會上各公司的各類影像設備的最新技術,都可以加入教學內容,從而培養出與實際緊密聯系的專業技術人才。
四、考核方式
為了綜合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考核形式應該將以往單一的筆試改為以筆試為主,操作與實驗報告相結合的考核方式。以往的考試以閉卷筆試為主的考試方式,一方面不能反映學生的真實能力范圍,另一方面只能促使學生死記硬背,導致高分低能的現象,這會極大的影響其以后的工作能力。因此,考試方式應加入實際操作,不但能準確地判斷學生的知識自我擴展能力,同時也能增強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五、小結
《醫學影像設備學》是一門既有理論又有實踐,既有抽象概念又有大量圖像的課程。因而如何能有效的讓學生掌握醫學影像設備的理論知識,又提高學生的興趣就要求教師不斷更新知識,提高自身的素質,改革教學內容和改進教學方法,總結經驗,同時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教師和學生完美的配合,從而提高醫學影像設備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郝利國,劉麗杰,黃勝得.醫學影像設備學雙語教學效果評估于探索[J].醫學教育探索,2007.6(7):653-658.
篇8
臨床醫學專業主要課程主干學科:基礎醫學、臨床醫學。
主要課程:人體解剖學、組織學與胚胎學、生物化學、神經生物學、生理學、醫學微生物學、醫學免疫學、病理學、藥理學、人體形態學實驗、醫學生物學實驗、醫學機能學實驗、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實驗、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循證醫學、衛生法學、醫學倫理學、醫學心理學、醫患溝通與技巧;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養;英語、高等數學、醫用物理學、化學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畢業實習安排一般不少于48周。
臨床醫學專業就業前景
臨床醫學專業在醫學類專業中屬于高考報考中熱門的專業。醫學生是就讀于醫學院校的學生,臨床醫學專業是醫學生中的一種,其他醫學生專業還有藥學、護理專業、針灸推拿專業、醫學影像專業、口腔醫學專業、中藥專業等。高考報考醫學類專業目前來說已經成為了熱門中的熱門了,因為如今社會的發展速度,人民生活步入小康社會,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并且人類的進步永遠離不開醫學所以報考醫學類專業的人數越來越多。臨床醫學專業作為醫學類專業之一發展從古至今已經相當成熟,因此臨床醫學專業作為醫學類專業報考的人數也是相當之多。
臨床醫學專業在醫學上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專業,并且該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科學專業,當然臨床醫學專業作為綜合型實踐性專業也是需要很大的知識量的,一般臨床醫學專業的學制都是五年制的也就是學士學位,但是這并不影響在畢業以后從事醫院中一份重要的工作。因為臨床醫學專業的必不可少所以它的就業前景是一片光明的。
臨床醫學專業就業方向本專業學生畢業后可在醫療衛生單位、醫學科研等部門從事醫療及預防、醫學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從事行業:
畢業后主要在醫療、制藥、新能源等行業工作,大致如下:
1 醫療/護理/衛生;
2 制藥/生物工程;
3 醫療設備/器械;
4 新能源;
5 美容/保健。
從事崗位:
畢業后主要從事醫藥代表、銷售代表、護士等工作,大致如下:
1 醫藥代表;
2 銷售代表;
3 護士;
4 內科醫生;
篇9
(湖南中醫藥大學,湖南長沙,410007)
[摘要] 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就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焦點,醫藥類獨立學院畢業生尤其面臨著更為艱難的競爭環境。本文通過對湖南中醫藥大學湘杏學院2009 至2013 年畢業生總體情況、專業考研情況、就業單位性質、不同專業畢業生所在醫療衛生單位的等級分布情況、工作單位所在地區分布等方面開展調查與研究,分析獨立學院醫學生的就業現狀與存在的問題,提出新醫改背景下解決獨立學院醫學生就業難的對策,使獨立學院醫學畢業生合理及時而充分地就業。
[
關鍵詞] 新醫改;獨立學院;湘杏學院;醫學生就業
[中圖分類號] G64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893X(2014)04?0076?04
[收稿日期] 2014-06-18;[修回日期] 2014-06-25
[基金項目] 湖南省科技廳軟科學研究課題“新醫改視野下湖南醫學人才服務基層激勵政策研究”(2014ZK3065)[作者簡介] 廖海燕(1985-),女,江西萍鄉人,湖南中醫藥大學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化,獨立學院就業.
2009 年4 月7 日國務院下發《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 年)》,明確提出,三年內要開展“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初步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等五方面問題。這些舉措對醫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工作,無疑起到了重要的引導作用。本文主要通過對湘杏學院2009-2013 年畢業生就業情況的調查與研究,分析新醫改背景下醫藥類畢業生的就業現狀與存在的問題,以便于更好地、有針對性地對獨立學院醫藥類專業畢業生開展就業工作。
一、湖南中醫藥大學湘杏學院2009-2013 年畢業生就業現狀
湖南中醫藥大學湘杏學院是2002 年經教育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國家承認學歷的全日制本科獨立學院,學生共享湖南中醫藥大學50 余年的辦學資源。教學、科研、學生管理嚴謹規范,學習生活環境優美。學院現開設中醫學、中西醫臨床醫學、針灸推拿學、醫學影像學、護理學、藥學、中藥學、藥物制劑、制藥工程、生物工程、應用心理學、市場營銷、康復學等13 個本科專業,現有在校學生5 886 人。2006 年有第一屆畢業生,至今已有畢業生4 551 人。
(一)2009-2013 年畢業生的總體情況湘杏學院2009-2013 年畢業生共4 012 人,其中男生1 291 人,占總人數的32.18%,女生2 721人,占總人數的67.82%。五年中,畢業生人數呈上升趨勢,2013 年畢業生人數最多,詳見圖1。
(二)2009-2013 年畢業生各專業人數分布情況
2009-2013 年畢業生中,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人數最多,為1 629 人,占40.60%,其次為護理學占17.85%,中醫學16.70%,藥學占10.22%,醫學影像學占3.79%,針灸推拿學占3.07%;所占比例較少的專業為中藥學、制藥工程、生物工程、藥物制劑、市場營銷、應用心理學等,詳見表1。
(三)2009-2013 年畢業生的就業去向
1. 2009-2013 年畢業生各專業考研情況
隨著考研熱的升溫,每年報考研究生的人數逐年遞增,各專業考取研究生的人數逐年增加,但因畢業人數增多,比率有所下降。其中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從2009 至2013 年分別為19.08%、15.24%、21.28%、20.33% 、15.81% ,中醫學專業分別為30.77%、26.55%、29.93%、23.02%、20.09%,考研率整體有所下降,詳見表2。
2. 2009-2013 年畢業生就業單位性質情況醫學專業學生受專業所限,其就業面較窄,除升學繼續深造外,以醫療衛生單位為主要就業去向,其次為一些企業單位、黨政機關、其他事業單位等,詳見表3。
3. 不同專業畢業生就業單位性質比較
護理學、醫學影像學、針灸推拿學、中西醫臨床醫學、中醫學等專業以醫療衛生單位為主要就業去向,分別占:86.45%、85.53%、60.98%、50.30%、46.42%,占就業的絕大多數;生物工程、制藥工程、中藥學、市場營銷、藥物制劑、應用心理學、藥學等專業以企業單位就業為主,分別為:90.24%、73.17%、69.01%、66.67%、61.54%、58.57%、57.8%,詳見表4。
4. 不同專業畢業生所在醫療衛生單位的等級分布
2009-2013 年期間,大部分畢業生主要在縣級以上醫院工作,所占比例分布為:縣級醫院占35.88%,市級醫院占42.84%,省級醫院占10.54%,而在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等就業的畢業生極少。從專業分布看,護理專業主要在市級、省級醫院工作,分別占58.97%、22.29%,影像專業由于專業的特殊性,在市級、省級醫院就業的占大多數,分別為44.62%、20.77%。針灸推拿學專業主要分布在市級、縣級醫院,分別占46.67%、30.67%。臨床相關專業如中西 、中醫專業則主要分布在縣級醫院,各占比例為48.96%、50.8%。詳見表5。
5. 2009-2013 年畢業生工作單位所在地區分布2009-2013 年間,畢業生中有83.93%在中部地區就業,其中在湖南省內就業人數達到2330 人,占99.32%;14.24%在東部地區就業,其中在廣東省內就業人數達到266 人,占66.83%;僅1.82%在西部地區就業,詳見圖2。
二、獨立學院醫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原因分析從表2-1 的數據可以看出近五年來湘杏學院就業率不高,約為84.8%,導致獨立學院畢業生就業難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就業地域存在結構性矛盾
我國區域間經濟發展不平衡;經濟發達地區和一些中心城市需求飽和,西部欠發達地區和農村鄉鎮醫院需求量多,愿意去的畢業生少。從表3-4 中表明,醫學畢業生的就業地域偏向大城市,一心要到省級、市級單位工作,而不愿意到鄉鎮、村等基層單位工作。“沒有好的工作和崗位寧愿在家待業也不愿屈就,從而導致了這些畢業生待業率較高”[1]。
(二)專業設置不合理
從湘杏學院專業設置的角度來看就業,醫學畢業生供需的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學科的設置不合理。主要表現為:醫學各專業供需不平衡:護理學、醫學影像學、針灸推拿學、藥類專業需求旺盛但畢業生少,臨床醫學(中西醫臨床醫學、中醫學)等專業畢業生多但需求不旺。
(三)醫學畢業生就業意向狹窄
部分醫學生仍然抱著“學醫就要做醫生”的觀念,就業問題上,過分強調專業對口,擇業意向狹窄,片面地認為高的教育經費投入,就應該有高的產出,期盼畢業后很快能有高額的工資回報,僅面向醫療相關專業的臨床崗位。從表3-2 看出,到醫療衛生單位就業的畢業生占50.37%,而愿意服務于國家基層項目(到村任職、選調生、西部計劃等)的畢業生僅占0.4%,敢于自主創業的僅占0.27%,預征入伍的畢業生僅占0.1%。按畢業生所學專業來分析,護理專業到醫療衛生單位就業的比例最高,為86.45%,其次為醫學影像學85.53%。
(四)用人單位的偏見
獨立學院一般招收“三本”類學生,這部分學生相對于一本二本來說,入學成績相對較低,導致市場形成對獨立學院畢業生的統計性歧視,使得他們在就業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而學生自身各方面素質又有強有弱,因而社會上對于獨立學院的學生還存在著一定的偏見。“不少用人單位對獨立學院畢業生持觀望態度,甚至出現拒絕選擇獨立學院畢業生的現象,這與緊迫的就業形勢之間形成了尖銳矛盾,無疑增加了獨立學院畢業生的就業難度”[2]。
三、改變獨立學院畢業生就業難現狀的對策研究在經濟不斷發展的前提下,國家應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促進農村、西部等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縮小收入差距。同時要調整有關政策,制定優惠措施,提高農村和西部地區對大學生的吸引力。針對畢業生大部分為省內生源,其就業去向傾向于留在省內就業的狀況,政府應加大省內縣、鄉鎮等地區的醫療衛生投入,加強經濟建設,促進更快更好的發展與建設,以吸引更多的大學生回到家鄉就業。
“高校必須以市場為導向、緊密聯系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加快調整高校專業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以培養適銷對路的醫學人才”[3]。加強基礎醫學教育,擴寬知識面和專業口徑;加強學生能力培養;重視醫學人文教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加強對外交流能力等等使畢業生成為綜合素質高、專業素質扎實的復合型人才,成為市場需要的畢業生。
同時,學校要加強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創業教育,開展就業心理輔導,引導畢業生轉變就業觀念,實現多渠道就業。
參考文獻:
[1] 張利.獨立學院學生就業問題思考[J].職業時空,2010,6(1):96-97.
[2] 許立強.獨立學院畢業生就業問題分析[J].法制與社會,2009(5):239-240.
篇10
21世紀醫學研究生教學模式正發生著一場深刻的變革,經驗醫學教育逐漸向循證醫學轉變,傳統的教育模式雖然能夠為醫學研究生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但隨著醫療科技水平大幅度的發展,傳統的教育模式在某種程度上已經無法完全適應醫學發展的需要。如何在影像醫學研究生臨床技能訓練中引入循證醫學的概念和方法,引導研究生主動處理影像醫學醫療實踐和研究中出現的各種未知事物,是研究生教學改革或教學模式的轉變面臨的突出問題。本研究將循證醫學應用到研究生的影像診斷學的教學中,為進一步提高醫學影像學教學質量,培養具有較高綜合素質和富有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提供一種新的教學方法。
1研究對象和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泰山醫學院2007年9月-2011年7月影像醫學碩士研究生106名,根據隨機分配的原則,分為EBM組和對照組,分別為53人。使用醫學影像PACS系統進行臨床技能訓練。兩組學生性別、平均年齡、入學成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教師均具有豐富的臨床影像診斷學實踐經驗,兩組教師的年齡、性別、學歷及職稱等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EBM組53人,通過前期在校學習掌握循證醫學的相關知識,診斷性試驗的相關知識及相關的影像學知識及臨床知識[1]。然后教師根據臨床實踐大綱要求,采用循證醫學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中心,在具體臨床實踐中選擇有臨床病理追蹤結果的典型片和疑難片進行循證醫學思維模式的訓練,檢驗循證醫學引入影像學研究生教學模式的效果。讓學生在PACS系統上單獨閱片,然后閱片過程中,把有待解決的問題記錄下來,然后檢索現有的、回顧問題的歷史記錄,掌握某一領域的最新、最可靠的知識,并正確地應用在病例中將在臨床實踐研究中得到的最新、最佳的證據用于自己閱片診斷的各個具體的病例中,最后由教師總結驗證診斷的準確性(后效評價證據)。
對照組53人,采用傳統式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中心,以影像閱片實踐為主的教學。首先教師根據臨床實踐大綱要求講述閱片的重點內容及要點,然后教師帶領學生分析、講解本次課有臨床病理追蹤結果的典型片和疑難片;最后學生自己單獨閱片,有問題教師隨時解決。病例來源的選擇:兩組教學實踐中的病例均選取有臨床病理追蹤結果的典型片和疑難片。
2評估措施和結果
問卷調查。完成影像教學實踐任務后學生接受問卷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對授課教師的責任心的評價、教學方法認同度和對自身實踐水平是否獲得提高的評價等,選項分為4個等級(見表1)。考試。完成臨床技能訓練任務后采用病例閱片分析能力,包括對疾病基本病變認識的能力(15分),靈活掌握病變特點的能力(25分)、掌握知識牢固程度的能力(30分)和主動學習和創新能力(30分)四個方面進行效果評估。
3討論
循證醫學影像學(evidence-basedmedicalima-ging)是循證醫學在醫學影像學領域的具體實踐,即根據EBM的理念進行醫學影像學的診斷性、介入治療性試驗設計和文獻評估[2],將現代科研成果迅速應用于影像學實踐,使科研與醫療同步,科研證據直接進入臨床實踐,解決醫療中存在的問題[3]。
3.1循證醫學教學效果分析
將循證影像診斷學引入研究生教學臨床技能訓練中,能培養學生從被動學習到發現問題并尋找最佳科學證據以解決問題的主動學習意識和能力,包括查閱文獻、閱片中發現問題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等。本研究顯示:對兩種不同臨床教學方法的效果,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兩組間對授課教師的評價有顯著差異(P<0.01),但EBM組大部分學生認為工作量較對照組大,部分學生起初對新的教學方法不理解,EBM組學生對新帶教方法認同度持非常滿意的只占37.8%,但最終他們中的大部分能夠嚴格按照要求盡最大努力去完成任務,最終對自身進步的滿意程度與傳統教法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1),說明循證影像教學法更有益于他們進步。教學的任務完成后考試成績顯示,EBM組病例閱片分析能力成績與傳統帶教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現出較強的臨床病例閱片分析思辨能力,說明循證教學法組學生的基本理論知識掌握的牢固程度、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和主動學習及創新能力較對照組明顯增強,與傳統醫學教育模式強調給學生以系統知識,強調教師的主導性相比,循證醫學教學方法更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創造性,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3.2兩種模式在影像醫學研究生教學臨床技能訓練中的特點
傳統的影像醫學研究生臨床技能訓練的教學是一種以教材知識為主,影像閱片實踐為輔的教學,講解式的教和接受式的學占主導地位,強調以傳授知識、經驗和技能為目的。教師根據自己所掌握的影像醫學基礎理論知識、非系統的影像實踐經驗和有關文獻上零散的研究成果等得出的推理或分散的非系統研究成果來講授和指導學生,而對影像學方法的真實性、可靠性及科學性缺少合理的評估,對臨床上一些難以理解和解釋的影像學結果很少做出正面回答,往往更注重個人經驗和權威的意見,采用這種模式培養的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得較好,對所學影像學知識被動地接受和死板的記憶,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不足,自我學習、更新知識的能力較差,學習缺乏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4]。循證醫學影像學研究生教育目的樹立以證據為基礎的科學醫學觀,培養研究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考察研究生對影像醫學和循證醫學基本原則、原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運用所學到的循證醫學知識,獨立解決學習或醫療工作及科研中碰到問題的能力,培養研究生的獨立學習精神,嚴謹科學態度。在整個臨床技能實踐活動中,教師的作用是指導研究生采用正確的檢索策略和檢索途徑、全面查詢研究證據,正確評價文獻的真實性和臨床價值,以及將文獻結果與具體病例的具體情況相結合來解決臨床實踐和科研問題。因此,研究生階段,是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培養他們綜合能力的最佳時期。
3.3循證醫學在影像學研究生教學臨床技能訓練中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