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客教育與創新教育的關系范文

時間:2023-11-17 17:47: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創客教育與創新教育的關系,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創客教育與創新教育的關系

篇1

一、教學構思的提出

高考以考查學生英語運用能力為主。用傳統的“串講式”、“填鴨式”的復習方法去組織教材的復習,大量的課堂時間都被用于“炒冷飯”,串講復習課文中重復的語言點,而忽視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 這樣做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更有礙于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

高考復習首先要明確目的。目前高考英語試題在重視英語基礎知識的同時,突出考查語言運用能力,形成了以篇章閱讀為主體的試題布局。高三復習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但知識是能力的基礎,對能力的測試不可避免地要結合對知識的測試,這是對學生累積的、系統化的、活化的知識的測試。大量的知識考查通過能力測試得以實現,熟練掌握英語基礎知識正是為發展英語運用能力做準備。然而,高三復習的過程不是對已學知識的簡單重復和強化,而是一個再學習、再認識、提高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的過程。如果還是按照傳統的串講課文的方法進行復習,在這么短的時間內達到復習目的是不可能的,只有串講課文是培養不出語言的運用能力。

既然復習知識是為了運用知識,那么什么樣的知識便于運用和有利于學科能力的培養呢?這就是系統化的知識,這才是形成學科能力的堅實基礎。如果學生的知識能形成系統,那么他們一定對所學的教材進行了層層挖掘,這必然對其實現知識向能力的遷移有重要的影響,有利于他們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并且使他們在應考中運用自如。

二、教學構思的實踐

復習課文很重要,因為課文集語音、詞匯、語法于一體,所以一定要重視課本,讓學生熟悉課文內容,牢記課文中出現的語言點。學生到了高三時,需要把過去五年多所學的語言知識進行綜合歸納、比較,以便加深理解和實際運用。在總復習的過程中,采用話題重組的方法,通過分析比較,會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復習效果。現就把高三課文復習中模塊重組的復習方法敘述如下:

1.按話題對課文進行模塊重組,激發興趣,夯實基礎。

打破課文分冊順序和模塊順序,按話題模塊重組全部課文,即把相關或相近的話題重組成一個話題,按話題的內容集中復習。《英語》(新標準)高中系列教材(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可重組成15個話題模塊。

(1)Unforgettable experiences話題模塊: Book 1 Module 1 My First Day at Senior High, Module 2 My New Teachers, Module 3 My First Ride on a Train, Module 5 A Lesson in a Lab,和 Book 7 Module 2 Highlights of My Senior Year。

(2)The media話題模塊:Book 1 Module 6 The Interne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Book 2 Module 5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和 Module 6 Films and TV Programmes。

(3)The health話題模塊: Book 2 Module 1 Our Body and Healthy Habits和Module 2 No Drugs。

(4)Friendship and jobs話題模塊:Book 5 Module 2 A Job Worth Doing, Book 6 Module 1 Small Tall和Module 3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s---Friendship。

(5)Geography ,history, cities and countries話題模塊:Book 1 Module 4 A Social Survey---My Neighbourhood, Book 3 Module 1 Europe, Module 2 Developing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Book 4 Module 2 Traffic Jam, Book 6 Module 6 War and Peace和 Book 9 Module 5 The First Americans。

(6)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nature話題模塊:Book 3 Module 3 The Violence of Nature, Book 3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 Book 4 Module 6 Unexplained Mysteries of the Natural World, Book 5 Module 6 Animals in Danger。

(7)Music話題模塊:Book 2 Module 3 Music, Book 6 Module 4 Music和Book 7 Module 4 Music Born in America。

(8)Culture and cultural traditional話題模塊: Book 2 Module 4 Fine Arts---Western, Chinese and Pop Arts, Book 5 Module 4 Carnival, Book 7 Module 5 Ethnic Culture, Book 8 Module 2 The Renaissance, Book 8 Module 3 Foreign Food和 Book 8 Module 6 The Tang Poems。

(9)Great people of China and of western countries話題模塊: Book 3 Module 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Book 4 Module 4 Great Scientists, Book 7 Module 3 Literature和Book 9 Module 1 Bernard Shaw’s Pygmalion。

(10)Science and future話題模塊: Book 4 Module 1 Life in the Future, Book 8 Module 1 Deep South, Book 8 Module 5 The Conquest of the Universe, Book 9 Module 2 DNA---the Secret of Life。

(11)Language and education話題模塊: Book 4 Module 3 Body Language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Book 5 Module 1 British and American English, Book 8 Module 4 Which English, Book 9 Module 4 Language of the World和Book 9 Module 6 Why Do We Need Dictionaries。

(12)Sports話題模塊: Book 5 Module 5 The Great Sports Personality, Book 7 Module 1 Basketball。

(13)Cultural relic話題模塊: Book 7 Module 6 The World’s Cultural Heritage和 Book 9 Module 3 The Qin Tomb and the Terracotta。

(14)Travel話題模塊: Book 3 Module 6 Old and New, Book 4 Module 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15)Fantasy literature話題模塊: Book 5 Module 3 Adventure in Literature and the Cinema, Book 6 Module 2 Fantasy Literature---Philip Pullman,和Book 6 Module 5 Cloning。

2.按話題復習高三課文的過程展示。

課文復習按話題模塊進行,話題進行的順序按難度或按課文的單元排序進行,話題模塊也可與時事結合。把話題模塊由易到難排成學習和復習序列,以高一為基礎,高二為發展,高三為拓展,課外輔導材料為延伸,逐步形成一個提升的學習過程。以下以“Music”話題模塊(Book 2 Module 3 Music, Book 6 Module 4 Music和Book 7 Module 4 Music Born in America)為例進行的高三教材課文復習案例展示如下(兩個課時):

(1)教學目標:以Music為話題,通過復習Book 2 Module 3 Music, Book 6 Module 4 Music和Book 7 Module 4 Music Born in America,掌握大綱要求掌握的詞匯、句型、語法、語言點、篇章結構等方面,歸納課文中常用和常考詞匯的基本用法、語法特點、適用條件以及相關知識點的異同比較,歸納復習之后,再配上高考考點及對應練習,尤其是結合高考題型的訓練來提高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

(2)學生情況分析: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高三3班(政治B班)和高三4班(歷史普通班),學生的英語水平較低且有差異,甚至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學生不能用簡單的語言來描述人或物。

(3)教學設計:音樂是學生們感興趣的話題,先由學生喜歡的歌星導入,如周杰倫的新歌----青花瓷,再順利過渡到課文話題復習。

(4)教學過程:

詞匯:詞匯的復習以Brainstorming 為主。Brainstorming(頭腦風暴法),又稱智力激勵法,是由美國創造學家A.F.奧斯本于1953年正式發表的一種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方法,現已成為流行的一種課堂活動形式。使用Brainstorming這種技巧的目的是為了集中給學生一個想象和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集思廣益,激活其頭腦中各種相關的圖式,比如,想法、概念、形象和印象等。

轉貼于

教師根據事先設計好的訓練內容,提出話題,激活學生的大腦思維,學生在被激活的知識圖式中搜索有關的素材,使它們像暴雨過后的峽谷一樣,涓涓細流匯集起來,蓄勢待發,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盡可能多地將大腦中剛剛組織起來的話語像山洪般爆發出來。

語言點、句型、語法和篇章結構:結合高考題型中的完形填空或語法填空來提高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

Read the text Music Born in Hong Kong and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proper words.

Cantopop attracts huge 1

in Hong Kong and has spread 2

. It expresses harmony and 3

. The starts don’t wear 4

clothes. They are so neat and 5

that any mom wants their kids to watch them. Nearly every singer also acts in movies and their DVDs sell 6

. They work hard and the 7

is hot. They keep to a 8

of concerts and TV shows. The fans are 9

their stars. Cantopop isn’t just a type of pop music but a 10

.

寫作訓練:寫作訓練的主題要選擇與本話題模塊相關的話題,在選擇寫作主題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主題要具備可操作性。不能選擇那些冷僻的、學生不太了解的內容。2)主題的面要適當。有時可化面為點組織活動,如圍繞話題“Music”進行訓練時,可按高考題型將其分為“Basic writing”和“Task writing”兩部分的形式進行訓練。

1.Basic writing:用5句話描述下列材料

1).音樂:人類共同的語言。

2)類型:古典音樂、流行音樂、鄉村音樂、藍調、民謠、搖滾等。

3)音樂:影響人們的心情;傳遞(convey)思想和情感,促進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理解。

4)今天,越來越多的年青人喜歡音樂,聽音樂成了最普遍和最廣泛的消遣方式。

One possible version:

Music is one kind of common languages of human beings. There are different types of music in the world, including classic music, pop music, country music, Blue, Rock & roll, etc. Music can influence people’s moods . It can convey thoughts and feelings too, so it promotes understanding between people. Today more and more young people are fond of music, and music has become the most common and universal way of entertainment.

2.Task writing:這部分一直是學生失分較多的重災區,多數學生也存在一定的畏懼心理,因此用討論式的方法進行寫作指導比較能被學生接受。

最近,你班試行在課間播放音樂,同學們對此私下議論,看法不一。請你根據下表所提供的信息,給你的班主任Mr. Edward寫封信,客觀地分析大家的看法。

大多數同學認為 部分同學認為

播放音樂能活躍氣氛 課間時間太短,播放音樂達不到預期效果能使大腦得到放松,減輕疲勞 課間需要的是安靜,而不是嘈雜的聲音能給大家帶來歡樂和美的享受 有些同學上課后還沉浸在課間聽的音樂中

One possible version:

Dear Mr. Edward,

Recently we have carried out the practice to play English songs during the class break, and the students have had many talks about it. Their opinions mainly fall into two groups.

Most of us agree that music should be played. As we know, music can produce a lively and happy atmosphere. Besides, music brings us relaxation after hard study, which reduces the tiredness. Listening to music also makes us feel happy and nice. On the other hand, some students don’t think so. In their opinion, they can’t get the expected result by playing music, as the break between classes is too short. What is needed during the break is peace instead of noise produced by the music. Besides, in class some students are still lost in the music they have heard during the break.

三、反思

第一輪是對課文基礎知識復習階段,是針對學生對已學基礎知識, 以課本為主,邊進行高三的課文教學,邊對高中的內容如語音、詞匯、語法和慣用法等語言知識進行查缺補漏和系統化訓練。這一階段主要是講透語言點運用,對各單元的知識要點進行梳理,同時應注重基礎詞匯、詞組、常用句型和課本對話等知識,并通過配套練習、培養學生的運用英語知識能力。

在復習過程中,還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來鞏固和增強復習效果。做到如下幾點:

(一)根據復習的話題模塊,布置難度適中的課堂練習和課后練習。

(二)循環自我檢測考試,即每學完一話題模塊后,進行測試,對試卷進行評分登記,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

(三)階段性測試。對各話題中可能作為高考考點來考的內容詳細講解和反復訓練。

每個話題模塊除精選課本上的詞匯、語法、填空或閱讀理解習題進行即時訓練外,還結合高考第一輪復習資料中高三部分套題對學生進行反饋訓練。同時還適當穿插語法專項、句型翻譯、閱讀理解和完型填空強化習題。

四、話題、功能、結構結成一體

篇2

一、調查目的及意義

人類社會正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的建立,需要大批高素質的創新人才,需要國民創新素質的提高,而這一宏偉目標的實現,必然是依靠教育。但令人遺憾的是,創新恰為目前我國教育最薄弱的環節。因此,更新教育觀念,以創新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推動教育的改革與創新,是時展對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呼喚,以由老師主動教學為中心向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轉變為突出特征。調查研究的最主要目的,在于促進學校對創新教學模式的深入實踐。

二、調查對象及方法

本次調研采用微信與電子版問卷相結合的方法,發出電子調查問卷 400份,收回有效問卷 381份。發出微信問卷150份,收回有效問卷146份。其中,某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年級同學人數各占25%。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關于教學模式的微信問卷調查分析

目前大部分同學覺得該院教學模式比較僵化,老師的教學比較古板,學生的學習比較被動,這種模式嚴重影響了學生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同時,還有一部分學生覺得這種僵化的教學模式可能更符合現在教育的實際情況,更能適應高校教學;只有很少的學生認為這種模式有助于老師管理和約束學生。調查結果表明,學生認為教育模式僵化,教師的教、學生的學都形成一種固定的模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主能力的占62.67%;認為在當前這種教學模式中,老師能約束與管理學生,有助于幫助學生的成長與學習的占6.67%;認為現今教學模式雖然有時過于僵化,但很大程度上能適應當今的高校教學,比較符合當今的教育實際的占30.67%。很大一部分學生對于現在的教學模式是不喜歡的,因此,教學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筆者在調研中發現,學生認為不應單純地以學生學習成績來評價的占83.56%;應以學生各方面綜合能力評價的占80.14%;學習成績不應成為學生發展的唯一因素占65.78%;學生如果連學習都不能搞好,談不上其他的占24.66%。幾乎所有同學都認為學生的能力不能單獨地以學習成績來衡量,而是應該以學生各方面的綜合能力來評價,出現這種結果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最為關注的仍然是書本知識掌握的多少。所以,技能訓練的快慢、 探究能力的高低,批判精神、 創造性、責任感與合作態度仍然被邊緣化。雖然學習成績是衡量學生能力指標中的一個,但是它絕對不是最重要的指標。學生的學習成績不足以代表學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同時,學生的學習成績也不應該成為學生發展其他方面能力的阻礙。

通過以上兩組調查的數據可以得知,該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學模式具有明顯的缺陷:1.重視教師教授內容的單向輸出,忽視學生的接受和反饋;2.重視知識占有,忽視思維訓練;3.重視課堂教學,忽視課外拓展;4.重視記憶性考核,忽視能力型考核。

因此,為推動本科教學改革,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主動思考和探索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我們有必要嘗試進行有建設性意義的課程教學實踐改革。此項改革能夠促進教師將教學與科研相結合,能培養學生主動追求真知的品質,可以為大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奠定能力、知識、心理基礎。

(二)關于講授及考核方法的問卷調查分析

多年來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特點就是由教師通過講授、板書以及教學媒體的輔助,把教學內容傳遞或者灌輸給學生。在這樣一種教學模式下,老師是主動的施教者,學生是被動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輸對象,媒體是輔助老師向學生灌輸的工具,教材則是灌輸的內容,是學生知識的唯一來源。

本次問卷調查涉及財務管理、電子商務管理、工商管理、會計、金融、經濟、農業經濟、市場營銷、物流等9個專業的500多名學生,認為講課方式應以講授為主的占11.03%,應以講授與討論結合的占43.83%,應以討論為主的占45.14%。發現大部分專業的學生不喜歡上課太死板,課堂僅僅由老師一人主導授課,而且喜歡通過與同學或者是小組自由討論學習課堂上那些空洞的理論,還有一部分學生喜歡老師講授與學生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現在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之所以不高,主要是因為傳統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不能把學生的主體作用很好地體現出來。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更不可能培養出創造型人才,這就是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教學模式的最大弊病。因此,由于課堂教學是學校培養人才的主渠道,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嘗試采用研討式教學法,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素質,發展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

關于學生對考核方式偏好的調查中還發現,21.74%的學生認為以閉卷考試為宜,而高達78.26%的學生以開卷考試為宜。大部分學生期末的考核喜歡寫論文的形式,非常少的同學贊成采用閉卷考試這種傳統古板的模式。大部分同學喜歡寫論文,是因為可以基于自己的思想觀點自由發揮,也可以針對自己所選專業中的某個問題在寫論文的時候重點分析,例如,經濟專業、農經專業、管理專業、市場營銷專業等這些知識彈性較大的專業,應該根據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基于各個專業的理論知識,對當前的經濟熱點做出切合實際的分析,這樣才能看出每個學生的分析能力、表達能力與理解能力,同時才能體現學生的自主性、思辨性和實踐性。

四、教學改革的建議

(一)重視教學學時改革,正確把握培養方案中學生學習的量與度

老的課程經過精簡、壓縮、整合,騰出了一些時間,但新的內容太多,課程排得滿,學生沒有余力去學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參加自己愛好的活動或發展自己的特長。因此,每一門課程都要作進一步的精選、整合和精簡,新的內容是學不完的,教師關鍵是要善于從“廣而博”中選擇,重構“少而精”的教學內容,著重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只要安排得當,總學時還可以再降下來。但是,照目前的情況,教師即使給學生留出了一定的時間,一部分學生也未必能很好地去學習與利用,因此,還得在學風建設上下功夫。

(二)重視考試評價制度改革

變以考試成績為主的評價方式為綜合測評的評價方式,應實行學生成績評定綜合化。把期末考試與平時成績、學習紀律按一定比例綜合記入學生成績,并加大課堂討論、講課、作業等得分構成的平時成績在總成績中所占的比重。這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把競爭壓力分散,減輕了期末復習考試的壓力,也有利于減少學生考試作弊的心理動機,而且與靠考勤加強課堂紀律相比,綜合測評方式把出勤率與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掛鉤,使出勤率保持在較高程度,同時減少了課堂閑人,維護了課堂紀律。

另外,教師通過建立一定的評價指標和評價方法,把課外活動中能力和素質培養的測評結果納入學生成績,進一步強化全面發展的重要性。對期末考試試行非標準化考試,教師著重訓練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口頭表達和書面寫作能力以及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考查與培養,確立體現創新特點的考試模式;在考試內容方面,根據學科、專業、年級采用不同的題型,加大主觀性試題比重;在考試方式方面,根據情況采取開卷筆試、閉卷筆試、論文、口試、操作考試、社會調查、綜合考試等多種形式,探索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準確檢測學習質量的考試評價制度。

(三)加大課堂教學改革實施力度

課堂教學改革是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途徑,必須把課堂教學改革作為重點。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是教育教學改革的根本方向,要把課堂教學改革的主要目標定位在教師指導下啟發學生學思結合、知行統一,使課堂成為學生主動學習、學會學習的學堂。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不斷轉化為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隨著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教師的作用發生了與之相反的變化,不斷強化“少教多學”,最終實現“教為了不教”。

(四)重構實踐教學體系

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因為實踐是創新的基礎。應該徹底改變傳統教育模式下實踐教學處于從屬地位的狀況。一個重要任務是必須為學生構建一個合理的實踐能力體系,并從整體上策劃每個實踐教學環節。

我們在教學模式方面進行的探索剛剛起步,得到了學生的熱烈歡迎和大力支持,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和經驗。但是,高校教學模式的改革和教學質量的提高是一個長期而艱苦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逐步修正和完善。本文通過調研分析學生對現在教學模式的一些觀點和建議以及當下的教學就轉變教學觀念、加強課程建設和改革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討,希望能在高校的教學過程中借鑒應用。

篇3

財務管理是財經類各本專科教育的主要課程,是學生在修完財務會計等有關專業課程基礎上開設的、應用性很強的課程。財務管理內容涉及到企業財務活動的各個方面,具有內容復雜、計算公式多、理論知識點多的特點。學好這門課不僅是為了提高學生理財理論水平的需要,更重要是為了增強學生未來就業競爭能力的需要。然而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在自由貿易、投資和信息全球化的今天,對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在理論上、創新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強化學生的職業核心技能,如何搞好新形勢下財務管理課程體系的教學,如何培養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綜合業務素質財務管理人才,是現階段財務管理教學工作者應重點思考的問題。筆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此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提出本門課程教學改革的一些設想。

二、財務管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培養目標不明確,人才模式定位不準確 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今天,大學本科教育已經完成從精英到大眾的轉變,大學生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一般專業人才,而不是精英人才。但多數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還是定位為:“培養能在工商、金融企業、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等方面工作的專門人才”。很顯然,這種定位不夠準確,導致人才培養目標上的“越位”,尤其在應用型本科院校,更為突出。雖然部分院校的專業培養目標也開始偏重“應知”、“應會”,要求學生掌握財務管理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但進行靈活應用及創新能力培養的課程又嚴重不足,在教學中增加了實訓內容和實訓環節,但大都又流于形式。

(二)專業課程體系不確定,教學內容滯后 縱觀現有的財務管理課程體系,都是圍繞學科體系進行課程設置,整個教學體系還是圍繞教育部的教學任務來進行設計,對于實現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在理論與實踐方面的融合還存在較大的問題,且實踐的可操作性以及實施效果都有待進行改善。

未形成統一、系統的規范體系。財務管理專業知識結構中重要組成部分是會計和金融知識,但目前各高校財務管理專業的專業課程和教學方向都不盡相同,有的側重財務會計,有的側重投資金融,到目前為止,未能形成統一、相對獨立、系統的體系。我校2011屆財務管理專業雖然設有投融資和理財兩個方面,但是在專業課程和教學內容設置方面基本相同。

教材內容偏重上市公司,企業價值評價方式單一。現行財務管理教材中的許多理論和決策方法主要針對上市公司,對非上市公司并不適用。首先,在我國市場經濟中,中小企業已經逐步占據企業總產值的相當大的部分,而財務管理中的許多決策理論方法根本無法得到應用。其次,對學生而言,畢業后能進入上市公司工作的也是鳳毛麟角。最后,現行的財務管理教材上基本都是采用西方理論,而西方與我國企業理財環境差異較大,導致財務管理教學內容與現實工作內容的差距。因此,許多學生在工作之后,會感覺學習到的理論知識與實際脫離較大,不能學以致用。

現行財務管理教材中,在進行公司價值評價時,決策的唯一標準是價值,根本不考慮非價值類指標的存在。但在實際生活中,公司在實現企業價值同時,還給社會帶來其他問題,如引發環境污染、員工的社會保障不到位、質量下降帶來的產品不安全、資源枯竭等一系列社會問題,這些問題突出表現為企業經濟利益與社會整體利益之間的矛盾。企業不僅應承擔社會責任,也應履行其社會價值,這是財務管理決策中不可忽視的因素。另外,財務管理決策大多依賴量化因素,也未能考慮公司文化制度等難以量化的因素。

(三)專業課程間內容交叉重復問題突出 目前高校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中均設置會計課程,恰恰財務管理與某些會計課程如管理會計、成本會計從內容到方法體系存在著邊界交叉和內容重復現象。這種局面不利于財務管理學科體系的優化,導致資源浪費,給實際教學帶來很多困難。同時部分高校壓縮課時,減少了學生自學與實踐時間,降低了學生的專業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造成學生倦怠情緒的出現。

(四)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落后 雖然財務管理專業教學方法和手段不斷更新,但始終沒有很好地和教學內容融為一體,教學模式依舊過于呆板統一。例如,在教學方法上,占主導地位的仍是老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方法,圖解式、啟發式、情境式教學在教學方法中比重不大;在教學管理上,學分制仍是學時制的復制,沒有將規定性與選擇性很好結合;在教學手段上,雖然也采用計算機等多媒體,但其結果又是將多媒體作為媒體播放器,實際教學過程中又產生人和機、教學內容和方法不相融合的諸多矛盾。

(五)教學評價方式、環節單一 目前財務管理課程考核主要取決于期末考試成績,而期末考試又主要是對相關概念、相關公式等基礎性內容的考查,學生平時放松學習,考試前臨陣磨槍考前突擊復習,最終也能及格。考試無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能力和興趣,造成學生綜合素質低,核心能力差。這種教學評價模式嚴重脫離了人才培養目標,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牢固理解和掌握。

三、財務管理教學體系改革的具體措施

(一)借鑒國際經驗,創新財務管理專業培養目標和要求 人才的培養目標歸根到底取決于人才市場的需求,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學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理財方面的理論知識和業務技能等綜合業務素質,使其能夠從事相關工作。根據學生特點及需求,樹立把社會需要和個人需要結合起來、在滿足社會需要前提下促進個性發展的“人才培養觀”,注重發揮學生的個性和特長,探索分層次、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應用型本科院校要注意轉變人才培養質量標準,突破傳統的“學校評價”人才質量標準,樹立現代的“社會評價”人才質量標準,圍繞實際職業崗位需要,培養學生至少具有基本業務能力、資金管理能力、財務分析能力、溝通和協調能力等基本職業能力,來突出職業基本技能和良好的綜合業務素質。

(二)根據社會實踐,完善財務管理課程教學內容 結合企業實際問題更新教學內容。一門學科的發展需要時間的積累,財務管理教學內容偏離實際的問題在短期內很難改變,但可以通過教師的教學方法來緩解這一問題。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樹立實踐觀念,在教學內容中導入企業的實際問題,將企業實際工作中一些操作性強、實用性強的方法引入教學中,增加所學知識的實用性。如在企業信用體系的評價中,在介紹教材中的5C原則、9級評價體系的基礎上,結合歷史上著名的晉商、徽商企業管理模式的特點,引導學生思考構建具有特色的我國中小企業信用的評價體系等等。其次,在課程內容安排上,應緊跟市場經濟的發展趨勢,及時增加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新內容,以保證教學內容的時效性。

改進教學內容設計。首先,利用資金管理構建教學流程。在市場經濟里,所有的上市與非上市企業都要通過市場來完成采購和銷售的業務。因此,企業需要解決何時、何地籌資、籌集多少資金,如何使用和分配資金,來完成資金運轉。企業通過市場籌集其所需資金,根據投資決策的項目,將籌集資金投放在資產中。然后,通過人工,將材料加工成產品,產品的銷售為企業帶來貨幣資金的流入,最后進行分配收益。具體流轉如圖1。

其次,利用社會責任體系來完善公司價值評價。企業價值,不僅應包括現有資產的市場價值,還應包括企業未來和潛在資產的市場價值,更應該包括社會價值。這就要求企業核算對象由狹義的“經濟責任”延伸為廣義的“社會責任”的社會責任會計核算體系。在進行企業價值評估時,應將理財環境、組織構架、物流流程、人力資源、企業信用等級分析和財務評價(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和發展潛力分析)等納入評估體系,特別還應該包括企業的社會價值。企業在注重自身發展的同時,更要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

(三)優化專業間課程教學體系,合理分配教學內容 針對財務管理課程與管理會計、成本會計課程存在內容重復交叉現象,需要在教學大綱和授課課時之間進行重新劃分。首先,在制定課程教學大綱時,必須明確不同課程的教學重點,將重復的內容進行重新分配,如項目投資的內容應全部列在財務管理課程中,而管理會計中這部分內容一筆帶過。其次,根據教學內容的調整,同步調整教學課時,這樣既可以最大限度的優化資源,又能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探索教學模式改革,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 其一,教學方法中板書教學要占有一定比重。在資金時間價值、資金成本和資金結構的部分教學內容里,筆者認為用板書教學效果更好。因為,在教師推導公式的過程中,學生會隨著推導步驟對知識進行不斷的理解和消化。這時,只要學生課堂上注意聽講,課外稍加復習,就能基本上掌握所學內容。但如果使用多媒體課件,教師一筆一畫推導公式的過程不在了,學生只能看到結果,傳遞出來的信息量雖然大了,但教學效果大相徑庭,所以板書在實際教學中一定要有。

其二,增加案例教學比重,完善實踐教材體系。通過對企業實例的討論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材中引用的案例大都是具有權威性和說服力的大公司案例,但這樣的案例會讓學生感覺距離遙遠,不能學以致用。所以,教師在設計案例時,要偏重小案例,從學生身邊入手。如在講盈虧保本點計算的時候,以學校食堂的豆漿店為例,分析它的房租、材料、水電、人工,哪些是固定成本,哪些是變動成本,它一月、一天要賣多少杯才能保本。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成功企業的經驗,吸取失敗企業的教訓,這樣能使學生從“學會”變為“會學”,培養學生的結構性思維習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切實保證學生學到的東西有用、會用和能用。運用案例教學其過程可以概括為:案例導入——情境創設——討論案例——詮釋總結,具體過程如圖2。

其三,增加多媒體教學比重,但注重把握好課堂信息量。在多媒體課堂教學中引入“骨架綱要”教學法,注意把握課堂教學的節奏,掌握好“教”與“悟”的度,“教”的同時要給學生留一些“悟”的時間。教師課前用樹形圖形式給出教材中的章、節的內容,這是教學大綱要求學生掌握的內容及學生筆記內容。這樣,教師在授課時就有充足時間把重點、難點講透,學生也可專心聽講,不必再忙著做筆記,有效地解決了聽課與記筆記的矛盾。另外,借助一些視頻資料,郎咸平、葉檀等專家學者都走進了課堂,把財務管理的發展趨勢和國內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帶給學生。筆者認為不能一個課件4、5年都不變,而應該跟蹤學科領域的技術發展態勢,更新資料來豐富完善教學課件。

其四,加大圖解式教學的比重,增強學生數學模型的應用。財務管理課程需要學生掌握財務活動中常用的各種財務工具和模型的應用。因而,在教學中通過圖表形式授課,增強教學內容的形象化,能幫助學生理解講課中較難理解和較抽象的、多維空間的內容。例如在講解最佳現金持有量的存貨模式時,利用機會成本和交易成本與成本的線性關系構成的成本曲線圖,利用數學方法求極值,解出最小相關總成本和最佳現金持有量。又例如在資金時間價值的部分教學內容時借助資金時間圖表,可以很清楚地看現值、終值的區別,進而看出復利現值終值和不同年金的現值終值的區別。還有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中也可使用數學圖表方法來講解。

其五,利用情境教學法,幫助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在財務管理教學中,教師應不斷創設各種情境,讓學生成為“當局者”,身臨其境。同時,再引入相關概念和原理,學生不會再感覺是知識的灌輸。比如在講解財務報表分析時,可列出多家實訓公司的財務報表,讓學生通過計算各類財務指標,結合行業指標的參考值,來評價公司的財務狀況;對財務狀況不佳的公司提出改善意見。在講解股利分配方案時,通過網絡等途徑列出某一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方案,分析所采用的股利分配方法,將采用的原因和學過的現金流、企業業績評價指標等內容結合起來分析。這樣可以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以角色的身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們相互溝通、協作的業務素質。

其六,完善實踐性教學,強化學生實踐能力。財務管理課程的特點決定了畢業學生要具有很強的動手實踐能力,而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要通過實訓課程來實現。首先,學校應重視財務管理的實踐性教學并加大投入,其實踐性教學的方式可以采用校內和校外相結合。校內實訓包括生產性實訓和非生產性實訓。校內生產性實訓包括ERP實訓、手工實訓、電腦模擬實訓、工作情景模擬實訓等。實訓形式可以采用課程實訓、階段性實訓和綜合模擬實訓等形式,通過實訓使學生掌握財務管理的基本技能。校外實訓包括崗位實訓和單位實習。采用訂單實習、頂崗實習、自主實習、創業實習等多種方式,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地開展實習工作。其次,開展綜合職業技能達標訓練,按照工作流程、項目任務、崗位角色確定職業核心技能,將職業技能達標與實訓課程結合,強化綜合業務素質,提升就業競爭力。最后,為彌補多數高校實踐性師資力量的缺乏,可以定期邀請企業的財務主管,將其自身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實際經驗,用專題報告的形式與學生分享,改善學生對實訓工作的認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圖3所示。

(五)全面考核,建立綜合評價體系 在對學生培養的環節中,期末考試作為衡量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標準和依據之一的教學評價機制,也是必不可少的,但可以適當地降低難度,并減少考試得分在最終成績中的比例,引導學生在實踐、應用環節多投入精力。在實際教學中應該豐富考核方式,平時以口試的形式檢測學生,或要求學生定期提交一些實踐報告、案例分析報告,或對工作情景模擬實訓的完成結果進行階段考核。針對財務管理課程中研究的熱點問題,教師指導學生可以論文形式進行,這樣不僅為學生畢業論文的撰寫積累一定素材,也會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避免了學生期末考試失誤,而整門課程得分很低的情況,給學生一個公平、合理的評價。

總之,只有財務管理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以及考評方式等教學體系的不斷創新,才能真正提高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學質量。這樣才能逐步培養學生的財務管理實踐能力,促使學生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漸形成包括創建財務機制、解釋財務信息、善于財務運作、進行財務分析、規避財務風險等應用能力,來提高學生財務管理綜合業務素質。

篇4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課;創新;教師

在教學體制改革的不斷完善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已成為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重要的任務。在傳統的思想品德教學模式中,老師填鴨式的授課方式使得課堂頗為枯燥,打擊學生學習積極性。因此,在新時代的背景下,不斷培養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教師要從實際出發,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質量。

一、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創新,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只有創新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甚至引領時代。當前我國越來越重視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不僅是思想品德教學和新課程標準的需要,也是當今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逐漸成為了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目標之一。只有這樣,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目的才能實現,教學質量得到提高。初中階段的各項能力培養對于學生今后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學生接受知識的積極性與教師的授課方式有很大關系,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要使得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在一個適當的環境下進行,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放松,幫助學生沖破原有的思維模式。教師可以:①教師應當和學生建立一種親密友好、溝通信任的關系,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中,師生之間的良好關系,有助于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的建立;②教師要對自身的角色進行科學定位,改變以往的強硬姿態,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教學互動中,讓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到更多的體現,使學生在課堂中產生“主人翁”的感覺,減少對課堂的排斥心理。③教師可以邀請學生講述一些生活中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和課堂內容有關的故事,讓學生感受到他們是學習的主體,感受到他們的存在感,從而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構建出輕松積極的課堂氛圍。

2.創設豐富的生活情境,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設置情境性問題,尤其是那些富有情感色彩的場景,更要貼近學生的年齡特點,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們用質疑的角度身臨其境,并自主解決,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創新能力。比如在講解黨的基本路線的“一個中心與兩個基本點的關系”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思考,并說出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師可以通過形象的比喻,給學生徹底講解明白其中的關系: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就好比一艘船,四項基本原則好比導航系統,改革開放好比動力系統,以這樣趣味性的方式使學生加強對知識理解。教師也可以根據教材需要,設置“一問多答”,利用問題多面性的特點,引導學生全方面多角度解決問題,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進行創造性思維的訓練,從而加深對知識掌握的牢固度。

3.應用多樣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主動學習,往往容易遏制自身的積極性,教師可以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對初中思想品德課堂進行組織,在增加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鼓勵學生進行創新性思考:①充分應用當前學校配備的多媒體教學設備,讓一些生硬的教學內容以圖片、PPT、動畫等形式呈現出來,使課堂教學豐富多彩;②創新教學方法,改變傳統的“灌輸式”、“填鴨式”的課堂教學方式,讓教學方法變得富有趣味性;③鼓勵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案例,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案例的分析當中,并在課堂教學中提出一些當前的熱點事件,請學生上臺進行分析探討。例如在進行“公民合法權利”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列舉新聞上侵犯公民合法權利的案例,分配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包括被侵權公民、法官、審判長、審判員、警察等,組建一個臨時的法庭,使學生對該案件進行模擬裁決和宣判,讓他們自主地應用所學知識分析思考案例中的情況等。

三、結語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培養,是新課準的相關要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教材特點課堂情況,采用有效手段調動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發散性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社會實踐創造力,培養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參考文獻:

[1]陳昌會.淺談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3卷)[C].2010:2

[2]張平福.初中政治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學問:現代教學研究,2011(3):37.

[3]張愛華.初中政治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25):79.

[4]邊海燕.淺談如何實現初中思想品德課的創新.教育教學論壇?上旬,2011(5)》.

篇5

關鍵詞:創客;客教育;理論基礎

一、引言

《國家教育發展“十三五”規劃》第十一章人才培養體制改革中指出要注重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人才推進計劃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有利的人才支撐。創客教育以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為根本,創新教育教學方法,致力于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注重學思結合,注重知行統一,注重因材施教。創客教育凸顯了創新人才培養的模式,而創客精神也在很大程度上為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

二、創客教育

創客運動席卷全球,創客教育方興未艾。創客運動與教育的碰撞,正在慢慢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模式與方法,創客教育應運而生。創客是一個充滿造物精神、努力將靈感變成現實的群體。創客教育是一種致力于終身學習,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培養個體DIY、分享精神與創造能力的教育取向,通過創客空間、相關課程及活動協同推進眾創時代創新型人才的培養[1]。創客教育也是基于學生興趣,以項目學習的方式,使用數字化工具,倡導造物,鼓勵分享,培養跨學科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一種素質教育。

創客教育核心理念在于通過動手實踐培養人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最終讓每一個人的創意“照進”現實,其價值特征體現了以全人發展作為教育目標、以專業能力作為教育基礎、以工匠精神作為教育核心、以協同環鏈作為教育關鍵[2]。

創客教育的基本特點:

切身性――創客項目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有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提高學生將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

復雜性――創客項目一般涉及的方面較廣,需要學生運用多個學科的知識來完成。在完成的過程中,需要學生將先前學習到的知識與經驗運用到創客項目,并在實踐過程中積累更多的知識經驗。

資源充足――創客項目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資源,例如在實踐中需要用到的具體事物(如3D打印機等)和各種數字資源,為學生能夠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創造現實條件。

互動和合作――創客活動中,學生需要以團隊的形式來完成各自的創客項目。在團隊合作的過程中,需要學生做到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在彼此的溝通交流中,實現愉快學習、幸福成長。

合理的時間安排――學生需要充分利用所提供的時間來完成創客項目,提高時間利用效率。

共享性――創客項目的成果應可以與他人共享,而基于共享的動機將促使學生更愿意參與互惠學習,也更愿意提出并分享自己的創見[3]。

新穎性――參與創客活動的學生所完成的創客項目是有所不同的,學生在創客項目中學習和運用的知識也是不同的。

三、創客教育理論基礎

(一)做中學理論。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實用主義教育理論的基本觀點中有“做中學”理論。在教學上倡導“做中學”,提倡活動課程,強調教法與教材的統一、目的與活動的統一、智慧與探究的統一,形成以學生為中心、活動課程、做中學為特色的教學思想。“做中學”主張學生與具體的事物進行接觸,運用自己的感官來感知事物,根據這一過程中得到的相關知識來思考解決當前問題的途徑,通過自己的實際動手操作來解決問題。杜威主張的這種方法對于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二)情境學習理論。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克利分校的讓?萊夫教授和獨立研究者愛丁納?溫格在1990年前后提出了情境學習的學習理論。

情境學習理論有三個核心概念:

一是實踐共同體,指的是從事實際工作的人們組成的“圈子”,而新來者將進入這個圈子并嘗試著從中獲得它所具有的社會文化實踐。

二是合法的邊緣參與,所謂合法是指實踐共同體中的各方都愿意接受新來的不夠資格的人成為共同體中的一員;因為知識是存在于實踐共同體的實踐中,而不是書本中。

三是學徒制,也就是采用師傅帶徒弟的方法進行學習。

學生通過創客教育獲得了情境學習的機會,可以在實踐共同體中,圍繞真實的問題情境,在指導老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解決遇到的各種難題,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

(三)建造主義理論。

建造主義是西蒙?派珀特教授(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創始人之一、LOGO語言的發明人)在皮亞杰的建構主義的基礎上提出的。建造主義支持建構主義的觀點,即學習者是一個主動的知識建構者,但也更強調外在作品的建造和學習者分享創意。建造主義認為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必須有意識地透過建造外在、可分享的人造物與知識建立個人關系。不僅如此,建造主義亦富含社會建構主義的面向,認為人際間的互動是知識學習的重要歷程。

在創客教育實施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借助技術工具、導師或者學習伙伴的幫助,通過親自操作來使自己的創意變為現實作品,并且可以通過線上或線下的方式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分享給別人。這一過程非常符合建造主義的理論觀點,即讓學生主動參與到作品的制作過程中來實現自己的創意想法,又可以讓學生與別人來分享自己的創意,共同學習。

(四)聯通主義理論。

聯通主義的思想是加拿大學者西蒙斯在《Connectivism: A Learning Theory for the Digital Age》一文中提出來的,他指出學習不再是一個人的活動,學習是連接專門節點和信息源的過程。個體是聯通主義的起點,個體的知識組成了一個網絡,這種網絡被編入各種組織與機構,反過來各組織與機構的知識又被回饋給個體網絡,來供個體繼續學習。

四、總結

創客教育的內涵是創新、實踐、合作、共享。創客教育使學生的興趣得到了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調動、學生的潛能得到了開發與挖掘,讓學生更加愉快地學習和幸福地成長。創客教育理論根基于傳統教育,也使傳統教育得到了發展與革新。

參考文獻:

[1]王佑鎂,王曉靜,包雪.創客教育連續統:激活眾創時代的創新基因[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5,05:38-46.

篇6

【關鍵詞】創客教育 師范類專業 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G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4-0010-02

1.引言

隨著創客思想的普及,創客教育受到越來越多的教育者的思考與重視,2009年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啟動教育創新行動,并于2012年設立創客教育計劃,同時創客教育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了將創客教育引入學校教育的浪潮,我國教育部2015于年了關于“十三五”期間全面深入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導意見,鼓勵探索STEAM教育,創客教育等新模式,努力推進教學創新的發展,而師范類專業作為教育事業的主要力量,融入創客教育理念是非常重要的。

2.創客教育在師范類專業的應用

2.1 師范類專業概述

師范類泛指一類高校而不是具體某些專業,現在師范類高校融合多種學科,成為綜合類高校,因此,師范學校中并不是所有專業都屬于師范類專業,師范類專業主要包括數學、物理、化學、中文、外語、政治、體育等與中小學教育科目相關的專業,同時中小學教育的科研學科如教育學、心理學等也屬于師范類專業。

2.2 創客教育概述

“創客行動”是由美國興起的鼓勵人們利用身邊各種材料及計算機相關設備、程序以及其他技術性資源,通過自己動手或與他人合作創造出獨創性產品的一種行動,“創客行動”基于對技術的應用,面向技術類產品的生成,在當前社會技術不斷創新、技術產品不斷豐富的背景下,越來越受到研究者與教育者的關注,將“創客行動”融入“創客教育”,使學生實現創造性學習。

創客教育旨在為所有中小學生提供適宜的用于創造的環境、資源、機會,特別是借助技術工具與資源讓學生能夠將學習過程融入創造過程,實現基于創造的學習,在創造過程中提升學科的學習質量,尤其是提升科學技術、工程、數學、藝術等學科的學習信心,投入基于創造的學習過程中,可以培養自己的判斷性思維、創新思維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2.3創客教育在師范類專業中的應用

師范類專業主要是服務于中小學教育的科目以及教育研究的專業,將創客教育融入師范類專業中,實現教師或研究者的創新教育和研究,使學生更好地實現創造性學習,本文主要探討師范類專業中應用較廣的數學教育、科學教育、現代信息技術教育以及中小學教育中的創客教育。

2.3.1數學教育中的創客教育

數學就其本身的知識特點為實踐活動提供更多的創新機會,為創客教育的實施提供極好的載體,數學教育專業需要掌握數學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教學技巧,掌握現代教育技術,能夠勝任中小學數學教學的教育工作,數學專業不僅要學習相關的數學知識如:數學分析、高等數學、解析幾何、概率與數理統計等,還要掌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育學以及心理學等服務于教學事業的學科同時為創科教育提供基礎,數學中的創客教育主要是計算機編程的應用,集合論是離散數學中的重要的一部分,在數據庫中有廣泛的應用,利用關系理論完成數據庫網絡型到關系型的轉變,數據庫中的數據易于存儲和處理,邏輯結構簡單;數學圖論中二叉樹在計算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路由選擇算法、桶排列算法等都是使用數學中的圖論;有限機、開關線路的計算等在糾錯碼的應用很多,數據通信中常使用二進制數字信號進行轉移,常采用糾錯碼避免傳輸中的錯誤。

2.3.2科學教育中的創客教育

科學教育旨在指導學生獲得科學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能力,對于不同學習階段的教育,其教學內容也有所不同,對于低年級的教育,科學教育旨在用簡單的實驗操作對具體事物進行初步分析綜合,主要培養其動手能力,應用創客教育理念,低年級階段的科學教育應該利用人類對自然界的簡單利用開展科學實驗,如利用廢物進行回收利用的手工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讓學生在創造中學習,同時教育者也實現了創客教育;中年級的科學教育需要利用簡單的儀器進行初步的定量觀察,并用歸納、概括的方法形成簡單的概念,因此基于創客教育理念需要開創“創客空間”,利用多媒體技術和計算機軟件進行創客實驗,如在學習3D打印中的數學建模、在掌握電路設計原理的基礎上利用虛擬軟件在模擬電路的各節點的電壓、電流及經過的脈沖信號;對于高年級的科學教育,需要實現較高的操作能力和創造力,以項目為主,以團隊的形式開展任務,對于創客教育的要求比較高,需要具備測試測量、控制、仿真、快速開發、跨平臺的圖形化語言的開發環境以及無人機技術的學習,包括圖像信號和控制信號的無線傳輸及失控狀態下的無人機執行返航程序的開發等都可作為創客活動。因此,科學中的創客教育以科學為主,在理論知識的教育上開展以科學技術為手段的創客活動,開創創新思維,提高動手能力。

2.3.3現代信息技術教育中的創客教育

信息化技術是一種技能、一種工具,涉及到很廣泛的知識領域,在信息化技術的教育中要打破教材編排的束縛和傳統以應用為主的教學模式,創造有能力的創客,將創客思維滲透到教育內容的開發,例如在信息技術的教育中,通過程序算法的設計、excel電子表格的模塊設計培養學生的算法思維和數學思維;軟件開發、網站建設模塊培養學生的工程思維;視頻作品制作、計算機繪圖及電子報刊的設計提升噓聲的藝術創作能力和審美能力。

篇7

做“有未來的教育”涵蓋的五大基本面

“做有未來的教育,是我們的一種教育思考、一種發展理念。做有未來的教育,要注重教師和學生的發展,要用積極的教育觀來影響、感染教育工作者和廣大公眾”。年前歲末,河南省鄭州市教育局局長李陶然在“做有未來的教育”全國校長高峰論壇上這樣表示。

“做有未來的鄭州教育”是2016年1月21日在鄭州市教育工作會上被明確提出的。從一開始,鄭州就把“做有未來的鄭州教育”定義為一種教育思想,而不是一種教育模式,從學前教育到義務教育,到高中、職業教育,再到高等教育,都可以而且應該把“未來教育”的思想融入到學校的辦學活動中,結合校本實際,辦出百花齊放、各具品牌的優質教育。在2016年末舉行的“做有未來的教育”行動研究成果展示交流研討會上,最奪人眼球的莫過于鄭州在學校建設工程、教育信息化提升工程、基礎教育國際化工程、校園足球提升工程、學校美育工程、教育質量提升系列工程等方面成果顯著……鄭州市教育局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在全市中小學中實施的以有未來的教育為方向、以道德課堂為核心、以創客教育為重點的一系列教育改革舉措,收獲了第一批豐碩成果。

鄭州“做有未來的教育”,能放眼于未來,站在未來的視角,做好當下的教育,使學生更好地適應個人和社會的未來。對“做有未來的教育”的理解,應根植于以下五個方面的認識:一是注重教育與未來社會的開放對接,因需設教,提高當下教育效益;二是注重當下和未來的協調統一,爭取學生當下幸福生活和長遠發展并重的權利;三是注重教育的理想性和現實超越性,回歸教育應有的理想抱負和人文關懷,美好未來共創共享;四是注重課程與教學的前瞻性,力促教育教學質量的綠色持續提升;五是正視過去與未來,兼顧傳承與創新。

鄭州提出要“做有未來的教育”的前提,是鄭州教育已經走過了資源大拓展階段,正步入質量內涵提升的關鍵期。《光明日報》曾撰文《河南鄭州更新教育理念:做有未來的教育》(2016年12月25日01版),向社會傳達了鄭州市教育局明確的承諾:今后5年,鄭州將通過對教育的重塑,對教育環境的再造,對評價體系的重建,對教育方式的流程再造和重組來構建鄭州市新的教育生態,共同打造有未來的教育。

“未來教育”生B建構當生本為先

教育質量到底是什么?鄭州市教育局認為,歸根到底還是人才培養的質量。“衡量人才培養質量的根本標準有兩個:一是看能否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既滿足社會當下對人才數量和規格的需求,又為未來發展做好必要的人才儲備;二是看能否適應人的發展需要,既能保證對公民基本素質的培養,又能提供個性化的發展空間。”鄭州的教育實驗從道德養成教育入手,并不斷優化,進一步提升了科學指導教學成效,還特別關注了學生個性發展的愿望,強化了學生傳承創新素養,以積極倡導各具品牌、百花齊放的鄭州教育新常態。

鄭州在繼續推進“基礎教育質量提升工程”中,通過推進創客教育,走向深度課改,即堅持普及與提高兼顧的原則,進一步加強創客教育課程的開發和實施,不斷創新和豐富課程體系、結構和內容,大力推動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創新,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走向主動學習、從淺層學習走向深度學習,讓學生在經歷“做中學、創中學”的過程中,從知識的消費者向知識的創造者轉變,不斷提升創客素養。

鄭州力圖在努力滿足不同學生群體的創造訴求的同時,最終達成讓“每位學生至少有一門屬于自己的創客課程”的生本為先的目標。雖然與全國不少地方一樣于2015年啟動了創客教育,但鄭州有著與其他省市不同的運作思路。2016年8月,鄭州市在《關于切實推進創客教育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了發展創客教育的兩大目標,即推動六大創新行動、建設五項保障措施和評價指標體系。有別于沿海城市的“創新實驗室”,鄭州市直學校已經先后建成了55個“創新性”的實驗室,各個區縣也都建成了一批這一類的實驗室。這些創新性實驗室本身就應該成為一個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創造性學習的空間場所,因此,鄭州市開展的創客教育,不搞重復性建設。對于改造或新建的創客空間都要求能兼顧閱讀區、討論區、活動區、材料區、創造區、展示區這六個功能區。鄭州還率先改變了“上面給多少錢,下面辦多少事”的惰性思維,轉而調整為鼓勵學校先行先試,市區教育局通過交流評比,再以獎勵的形式給予不同等級的資金下撥,這樣有效地激勵了各所學校不僅要建好創客空間,更要加快對課程的開發與完善,以有效地支撐起這些創客空間,充分發揮它們的作用,而絕不是只供評估檢查、領導視察、兄弟學校參觀考察的一種擺設。

鄭州“創客教育”注重生態建構,生本為先,所以學校的創客空間應該既是學生的手工作坊、工廠車間、地頭田間,又是學生的文學創作空間、藝術創造空間,既是學生的溪旁山間、海洋世界,又是學生的網絡空間、宇天空間,還是學生的“健身俱樂部”。校園里的每一個學習場所都應該是創客空間。創客教育,絕不是一種教育形式,不是任何單一教育內容的升級版,不是勞動技術課的科學版,不是發明創新課的普及版,不是機器人教育的擴容版,也不是“精英教育”,不是“創業教育”,不是“一陣風”,而是一種教育理念,這種理念必將滲透到中小學教育的各個領域。

對于創客教育課程的研發與設計,鄭州仍然強調以落實國家課程方案為基礎,如小學的科學、藝術課程,從小學三年級到高中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這些都是創客的基礎。然后遵循不同年齡段的能力成長差異,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實踐操作載體,以滿足不同階段學生的能力基礎和成長需求。

站在教育哲學視角再解讀STEM

地處華夏腹地的鄭州,在落實國際理解課程的過程中,也圍繞教改總目標,形成了自己的“基礎教育國際化工程”,希冀“走出去,開展國際交流;引進來,引入世界優秀課程”。因此,鄭州將在2017年,確立一所國際理解教育課程示范基地;廣泛開展移動課堂活動,組織學生到美國、澳大利亞的中學,觀摩體驗國外教育;繼續開展暑期國際交流活動,使更多的學生有機會到國外交流學習;打造具有鄭州特色的國際交流品牌活動,開展好中學生模擬聯合國社團聯盟活動、中部六省中學生領導力大會等活動,以帶動全市各所學校經常性、制度化地開展國際交流和社團活動。

鄭州不僅力行國際教育的運作,還強化國際教育的理論研究,特別是在借鑒國內外特色國際教育經驗的同時,注意甄別批判的消化,立足于國情的創新和理論實踐的同步思考。眾所周知,STEM這個縮寫詞代表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STEM教育就是關于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的教育。然而,無論是STEM概念的創始國――美國,還是80多個贊同、仿效和貫徹STEM的世界各國,在其K12課程體系中,即便是在推廣STEM近十年后的今天,也幾乎沒有一個國家全面部署了科學課、技術課、工程課、數學課,更遑論以S、T、E、M四門課程來完全替代現行的課程體系。這讓我們不得不反思,STEM教育所倡導的究竟是一種怎樣的課程模式?翻看美國研究所與美國教育部聯合的報告《STEM 2026:STEM教育創新愿景》(發表于2016年9月),它再次重申了從實踐社區、活動設計、教育經驗、學習空間、學習測量、社會文化環境等六大方面提出的愿景規劃、STEM教育未來十年的發展方向及其存在的挑戰和應對策略。

毋庸諱言,今天的創客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借鑒了STEM的思想。然而,在理解STEM的過程中,排除因視角局限而形成的“想當然”成分不提,也出現了不少獨特解構,再對照世界各國的標準闡述,自然會有解讀偏誤的判斷;但如果我們抱著開放的心態,將其理解為別解,倒也不失為一種創新。其中,最知名的莫過于STEAM、STEM+等。今天,我們也交出一份有別于他人的另類認知――基于教育哲學層面,以東方理性的思辨方式來解析STEM。我們發現,STEM這個整體概念客觀上隱含著一種概念種屬依次遞進的關系,即從最為普及的科學認知,逐一向技術達成、工程生態攀升,其中,“技術”不具有“科學”知識的具象特質,而是向實踐與方法等抽象范疇靠攏,“工程”規劃則更貼近于生態的整體設計。如果說“科學”教育多幾分“術”的痕跡的話,那么STEM依次遞進到了“數學”層面,則更接近于美學和哲學的屬性(道的意境)。這一假設似乎也可以用來解釋為什么這些年來,國內STEM教育總是較多地呈現出重“科學”、部分涉及“技術”,但愈接近“工程”(STEM范疇)和“數學”,就愈表現出“精于術,疏于道”的客觀現實――畢竟在打上了濃重的傳統教育程式的教育環境中,概念(知識)越明晰,教改越容易呈現;而定義(思維)越抽象,教改可以企及的達成度就越遠,事實上這與創新教育應有的開放視野難以形成交叉。這種窘境,即便是在上個世紀全面照搬“老大哥”教育模式時,也有意無意地忽略了TRIZ(發明問題解決理論)等新教育思維……因此,今天再提“做有未來的教育”,我們亟待變革的是根深蒂固的教育思維模式,要以包容的心態去接納包括青少年成長的“冰山理論”,而不是糾纏于機械“探究”步驟,變著花樣地進行知識傳授的“偽創新”的套路;換言之,鄭州推進的“有未來的教育”,其本元追求之一就是重新把“人”尋找回來,追求的“道”應該是培養有科學文化的獨立的人。也就是說,我們必須突破知識本位的教育思維,不再把人當知識容器,而是把被教育者先當作獨立的人來面對;人的缺失是當前整個以考試為導向的教育長期存在的問題,只有建構起“重視人”的教育新常態,才能真正培育中國社會的教育文化――批判質疑才能創新,合作才能成事,有自信才能堅持,尊重事實講邏輯才能收獲真道理,懂得享受科學之美才能讓科學文化植根于心,讓教育充滿理性和幸福。

在與我們設在美國加州伯克利的離岸實驗室的教育專家的交流中,我們深感目前的中美教育在知識儲備和能力儲備上還存在不小的差異。我們注意到,美國在課標中強調模型和計算思維,wise(一個學習平臺,https://wise.berkeley.edu/)等項目一直走在前面;伯克利的教改實驗目標是讓學生像科學家一樣思考,并圍繞一個項目設計8節課左右的課程系統,或一個主題10節課(2節前后測,8節探究),講求深度體驗,這無處不滲透“猜想、假設、設計實驗、收集數據、驗證假設、拓展運用”的思想……反觀現在國內的基礎教育,正亟待為學生的長期發展與必須經歷的應試之間找到平衡或一致性。在這方面,來自新西蘭的辦學特色能給我們以啟迪:在PPAGDPA泛太平洋青少年成長與發展合作伙伴機構的幫助下,我們考察了十幾所學校,他們幾乎無一例外地,不僅視創新課程為其自豪的亮點,還凸顯他們在課程設計方面的多元開放追求。一方面,學校把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都投放在各類工匠實驗室的打造上;另一方面,學校繼續積極鼓勵不同學科的教師跨界合作開發新的眾籌式課程,或借力社會辦學機構幫助青少年在較短的時間里集訓,以獲得某個專業(專項)的系統培訓和證書及文憑。我們注意到,他們的課程高度重視培養學生“靠自己知其所以然的意識和能力”,通過模擬、動畫、探究性問題學習基礎理論,在此基礎上設計實驗,完成探究性學習。其中設計的學習問題大多以how、what would happen和why為主,輔之以專門的動畫模擬過程,讓學生難以理解的抽象概念和過程逐漸變得清晰化;步步為營,層層遞進,把學習逐級推向深入,再深入,凸顯了思維訓練和動手能力的高度整合。

當然,我們也聽到不少教師,甚至并不直接從事創新教育、創客教育的教師抱怨:“不務正業”的小課程、閑課程增加了學生的負擔,也擠占了正課的時間。但我們深究后發現,部分教師懼怕的是因這些創新課程而發生改變的課堂形態,他們招架不住學生對授課內容的發散思維,甚至是提出的質疑。眼下,當務之急是在幫助教師接受現實的同時,也能較快地轉換教學設計,并使教學重心徹底遷移。我們注意到,不少教師已經在嘗試轉換,但這種轉換較多地游弋在DOE(演示―^察―解釋)教學策略層面,它傾向于探究學生理解科學的研究方法演化而來的,建立在“觀察滲透”理論哲學觀念和建構主義、前概念、概念轉變等教育理論基礎上提出的一種新型演示策略,所以有必要及早啟動POE(預測―觀察―解釋)新策略的實驗與推廣,建立在實證主義基礎上的教學策略。具體來說就是先由教師做演示實驗,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然后教師解釋現象,得出實驗結論。該策略注重觀察滲透理論,注重問題是科學的起點的觀點;在教學類型上注重以學生為中心,讓其在學習觀賞中注重自主建構,引導教師轉型成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在教學氛圍上倡導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促進信息傳遞的多元雙向……這樣做不僅能增強學習活動的指向性與目的性,還有助于學生在原有的知識結構上進行概念建構和性質的學習。

篇8

【摘要】高職教育既不同于本科教育也有別于職業培訓,高職院校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專業課程體系構建以及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而目前高職公共英語課程在改革上已經起到了一定成效,但存在的問題依然很多,改革的方法沒有從本質上解決其存在的問題,這需要教學過程中繼續去研究和探討。下面我就高職院校在公共英語創客課程上的構建研究,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希望對公共英語創客課程構建的研究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職 公共英語 課程構建

高職公共英語創客課程指的是在高職院校范圍內所實施的創客文化與教育的結合,以引導學生最大限度的開發創新力,激發學生興趣為主要目的。與高中傳統的英語教學相比,公共英語更具靈活性和自由性,能最大限度的滿足學生的要求。除此之外,課程構建也是針對學生的特點來設計。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極大的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同時也會提高學生對英語的認知。

一、創客教育

創客教育是基于現階段學校教育體制越來越僵化的模式而出現,倡導使用數字化工具,以一種項目學習的方式鼓勵創造和創新,培養跨學科實際解決問題和創新能力的一種素質教育。現如今,創客教育已經成為推動教育改革和培養創新應用型人才的主要內容。在一些高職院校,也開始嘗試把創客精神帶到學校教育中,以此來激發學生主動學習。而創客教育的關鍵是如何把創客空間最大化的融入到現有的教育中。在學習的個性化時代,創客教育將以不可阻擋的趨勢進入到我們的學習。

二、成效與問題并存

學生英語興趣不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英語興趣不高可能跟這幾方面的原因有關。第一,高職院校的學生本身英語基礎就差,對于在大學期間學習的英語,表示很吃力。同時加上英語課程設計的難度加大,對于學生來說,本就是一件難事,這在一定程度上,給學生造成了一定的壓力,無疑讓學生有了學不好英語的借口。第二,與學生自身對待英語這門學科的學習態度有關。

英語教師授課的方式方法。現如今,大部分英語教師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給學生上課,學生的積極性不是很高,以至導致“一言堂”現象的出現。因此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正確的方式方法,如將創客教育引入到教學內容中,以激發學生興趣為目的,使用數字化工具,鼓勵學生積極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課程構建未完善。一門學科也是一個縮小化的體系,體系中所包含諸多要素,各要素間環環相扣,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影響其他環節的發展。而高職公共英語創客課程在構建的過程中未與高職院校的辦學特色相結合,因此導致課程內容上與形式上存在脫軌,以致公共英語構建上存在漏洞。于此,我們要予以重視,將課程構建體系化,完整化,碎片化,發揮它在教學中所特有的價值。

三、分析因素,找準出處

1.學生英語基礎水平低,導致對英語沒有濃厚的學習興趣。高職院校的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較低,英語學習動力,學習習慣,學習策略,自我認知水平,自控能力,呈現低水平現狀。同時,教師也要有計劃的去教會學生如何去學習,如何面對社會性的突出問題。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對英語表現出足夠的學習興趣,才能達到老師和家長所期望的滿意值。只有在一定基礎上提高了學生的基礎水平,才能將創客教育這個概念融入到英語教學中,極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英語教師仍然保留傳統教學,無法適應學生需要。英語是一門語言性學科,對于學生將來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凸顯語言的溝通性能,是英語教師在教學上所面臨的主要問題。而英語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以我說你聽的形式授n,讓學生在學習上沒有自主性,沒有自覺的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而是一味的聽老師安排,這會讓學生在一定程度上走向依賴,依賴老師,以后遇到問題也不知如何解決,這樣會使學生失去對學習的主動性和創新性。

3.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構建的空洞化。在高職院校里,教師進行課程和教學設計時,要充分考慮高職英語構建的諸多要素。高職英語課程的基礎性,職業性和發展性,與創客教育的理念有相似的地方,推進創客教育是一個很好的鼓勵創造,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針對現存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1.教學內容與方式的統一。在高職院校,將創客教育引入教學中時,要充分考慮到一些突發性因素。在以課程為載體,創客空間的平臺下,融合各種學科知識,以學生為主體的形式,在公共英語的教學中,注重教學內容與方式的統一,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現自我的平臺,充分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2.目標的理想化與實際相結合。高職院校在公共英語創客課程改革中,過高的策劃目標,未與實際相結合,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目標與實際空泛化。在目標的設計中,融入創客元素,將創客理念貫徹到目標的實施中,適當的結合實際,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創客精神。

3.教師與學生的相互配合。以往的教學思想認為,教學主要是教師教的過程,現代的教學思想認為,是以教師為主導和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流程。后現代教學思想認為,教學流程是學生主動學習和建構的流程。“教”與“學”是相互依賴,相互配合,相互協調的關系,缺一不可。

五、結語

高職公共英語創客課程構建是將創客教育納入到教學中,以創新教育、體驗教育、項目學習等思想,迎合了學生富有好奇心和創造力的天性,以英語學科知識為載體,開設創客空間,為學生有創造的學習提供了環境、資源和機會,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篇9

關鍵詞:創課;軟件技術專業;高校;教學

引言

在當今科技創新引領時展的背景下,創新力已成為一個國家的名片。2016年6月出臺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中指出:有條件的地區要積極探索信息技術在“眾創空間”、跨學科學習(STEAM教育)、創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中的應用,著力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養成數字化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1]。2017年1月出臺的《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指出: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精神與能力。鼓勵高等學校和職業學校建設學生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完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和管理制度,引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創新活動和創業實踐,強化畢業論文、畢業設計的創新創業導向,開展創新創業競賽,營造創新創業校園文化。支持本科生和研究生提前進入企業開展創新活動,鼓勵高校通過無償許可的方式向學生授權使用科技成果,引導學生創新創業[2]。創新能力是社會考量人才的基本指標。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是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由于IT行業的快速發展,技術推陳出新,對人才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高校計算機軟件專業傳統教學中存在諸多不利因素,制約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而基于“創客教育”模式,使用創課對計算機軟件專業教學進行改造,是實施計算機創新型教育的有效途徑。

1教學現狀

計算機軟件技術專業的教學內容包括:學習和掌握計算機軟硬件知識、操作系統、數據庫技術、網絡技術和軟件工程等專業課程;學習和使用軟件開發語言,按照軟件開發規范進行軟件開發;人才培養目標是為軟件產業服務的專業型人才。由于IT技術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行各業,社會對軟件技術人才的需求是很旺盛的,但企業還是很難招聘到合格人才。這和IT行業知識更新快,而且競爭激烈、高校軟件人才培養規格滯后于市場兩方面都有關系。因此,高校計算機軟件技術專業教學現狀方面有很大的改善空間,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1原有課程教學內容固化

IT技術的發展是迅猛的,而且趨勢是越來越快。回看軟件專業開設的許多課程,多年下來,教學內容一成不變且嚴重固化。往往行業中已經廣泛應用的知識與技術,在專業課程中卻沒有涉及。課程教學內容沒有得到更新和補充,培養出來的學生專業能力會大打折扣。例如,“數據庫技術”這門課程講授內容是關系型數據庫(SQLServer或MySQL),按照數據庫教材,把教學大綱的內容講授完,課程就學完了。這在以前關系型數據庫一統天下的時代,算是合格的課程。但在當今大型互聯網應用林立的商業環境下,NoSQL數據庫基于超大規模數據存儲的優勢明顯而廣泛應用。所以,要把NoSQL數據庫的內容加入本門課程,才能讓教學內容更全面,更適應行業的需求。再比如“靜態網頁技術”這門課講授內容是:使用“HTML+CSS+JAVASCRIPT”技術實現PC端網頁。但在移動互聯網普及的今天,移動端網頁已占很大比重,為了適應這種變化,把移動端網頁的教學內容加入該課程勢在必行。所以,課程要適應外部行業市場的需求,進行課程教學內容的更新調整,打破內容固化,才能保證課程的實用性。

1.2課程孤立教學,課程間沒有形成聯系

在一些課程的實際教學中,沒有把課程放在整個課程體系中進行考慮,往往只根據教學大綱進行本課程內的知識講授,前置課程和后續課程的知識聯系沒有建立起來,影響后續課程的教學效果,也影響學生對知識的吸收與應用。例如,“Photoshop圖像處理”是“靜態網頁技術”的前置課程。“Photoshop圖像處理”課程要把靜態網頁制作中要用到的網頁素材制作、網頁效果圖制作、切圖等知識講解到位,在之后學習“靜態網頁技術”這門課時,對圖像應用的相關操作就能順利上手,否則就得補上這部分內容,影響教學進度和學習效果。再如“Linux網絡操作系統”這門課,教學內容往往停留在Linux系統本身的相關操作,那么知識的聯系度就不夠。在實際生產環境中,軟件的數據庫系統就是安裝的Linux系統中的。可以把“數據庫技術”課程內容與本課程結合,在Linux系統中進行一系列的數據庫操作訓練。這樣即做到知識的綜合應用,也是很好的實戰演練。所以,要在專業課程體系中規劃課程,教學內容有所側重,即該課程承接了前置課程哪些知識,哪部分內容又為后續課程哪些知識做鋪墊,把外部知識和內部知識的聯系建立起來,一環扣一環地進行專業學習,學以致用、融會貫通。

1.3實踐教學薄弱

開展實踐教學是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主要手段。但實際執行起來還是存在不足的地方。在課內實踐教學環節中,便于教師指導與管理學生,學習效果較好,但受到上課時間限制,一周就4節課,課堂上不能解決實踐項目中碰到的所有問題;在課外實踐教學中,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完成時間項目,碰到問題再請教老師。這種方式不利于教師對學生的監督,加上學生自主性不足,學生實際動手鍛煉不夠。同時,在實踐教學中訓練的項目長期使用很少更新,與實際生產項目差距比較大。總體來說,實踐教學薄弱,學生實踐動手能力欠缺。

1.4新課程難于走進課堂

IT行業需要新技能人才,但相關的課程卻難于走進課堂。例如區塊鏈技術,截至到2018年4月,全球共27所大學開設區塊鏈課程,其中我國有8所學校,專業區塊鏈技術人才供需比僅為0.15,整個行業急需專業人才[3]。盡管新課程的開設要進行大量的前期工作,要克服很多困難,但要積極順應時代的發展,緊跟行業的步伐,讓行業緊缺的技術成為一門門新課走進課堂。

1.5師資跟不上

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樣對培養人才的教師隊伍要求也越來越高,要求教師要有新的教學理念、更強的教學能力、更好的綜合素質,但師資培養緩慢,制約整體教學水平。由于課堂上教的有限,要學習的專業知識又太多,缺少針對性引導,學生只能摸索著學習,學生的自學負擔加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不足,畢業設計項目實施效果差,部分作品專業水平不高而且完成度低;學生學了那么多門課,專業能力還是培養不到位,只能推到畢業實習甚至是應聘后的崗前培訓來繼續培養。所以,如何提高教學水平和改善教學環境,大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探索和實踐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成為迫切的需要。

2創客教育與創課

在眾多創新型教育模式中,“創客教育”是近些年涌現出來的熱門代表。創客一詞來源于英文單詞“Maker”,本義是指出于興趣與愛好,努力把各種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創客教育是創客文化與教育的結合,基于學生興趣,以項目學習的方式,使用數字化工具,倡導造物、鼓勵分享,培養跨學科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一種素質教育[4]。“創客教育”最初誕生于美國,并逐漸流行于其他國家與地區,后傳入我國,并開始在一些教育發達地區生根發芽。由于“創客教育”與我國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相適應,中國創客教育運動如火如荼展開。“創客教育”成為教育界炙手可熱的研究課題。創課作為“創客教育”的重要載體,成為許多學者的研究切入點。其中,楊現民[5]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深入探究創課的內涵、特征、設計框架與設計流程等方面問題,為國內之后的創課研究提供理論基礎。張瑞敏[6]等進一步分析創課的內涵與特性,分析了創客的教育與創客式教育的關系,傳統課程和創課的對比,并指出傳統課程向創課轉型的有效路徑。郭琳虹[7]提出了基于創課的高校翻轉課堂教學平臺的設計方案,并在實施中對課程內容組織方式、課程開展方式和課程評價方式等方面進行分析,得出創課對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有促進作用的結論。韓靜薇[8]等對高校教育技術學專業的“視頻編輯”課程的教學現狀進行分析,根據創課的相關理論基礎對該課程進行創課課程開發與實施,得出創課對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等方面具有巨大推動作用的結論。創課的理論基礎已經比較完備,創課的實踐也有了比較好的效果,使用創課對計算機軟件專業教學進行改造,是一條值得探索的教改道路。

3計算機軟件技術專業創課教學

作為工科專業,計算機軟件技術專業開展創課教學,可以牢牢捉住“做產品”這個根本。產品要依托于軟件技術,產品類型比如手機APP、微信小程序等。產品的定位要高于傳統教學項目,是能滿足一定的社會需求的創意型產品。明確了根本,也提出了高要求,接下來就遵循“學—研—創”的創課教學模式,學習做產品的相關的專業知識,根據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展開研究,最終創造出產品。以產品需求作為課程學習的開始,以產品實現作為課程考核的結束,在此原則下規劃和設計課程學習、研究、實施、驗收等各個環節。在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研究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為了讓創課教學順利開展,實現做產品這個目標,需要多方面保障。

3.1加強學科內課程融合

開發軟件產品主要涉及前端、后端、數據庫和服務器這四方面技術。對應的每個技術開設一門或多門課程進行學習。傳統教學中,往往照本宣科,課程間聯系不強。在創課教學中,撬開課程間的界限,把這些課程的內容進行融合,側重呈現知識的應用場景和知識間的聯系。先把握知識的脈絡,再開展知識的學習。學習產品服務需要掌握的知識,根據產品的開發進度來安排學習內容。而學習知識的目標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做產品”。

3.2整合互聯網教學資源

數字化資源(視頻、PPT、文檔、題庫、源文件等)建設使用是課程教學的重要輔助和補充。而往往埋下頭來拼命苦干,從頭到尾進行資源建設,不僅工作量大、效率不高而且成效也不理想。在全國在線IT教育火熱的大背景下,大量優質的教學資源已經被生產出來并放在互聯網上了。例如,慕課網、網易云課堂、網易公開課、騰訊課堂等互聯網在線教育平臺,就提供了許多IT類視頻教程并持續更新。要善于整合這些優質資源,不必重復建設,而是根據教學的需要,以搭積木的方式把資源組合起來。這種“拿來主義”讓我們站在“巨人們”的肩膀上,借力用力、與時俱進,如此教學才更有全面性、前瞻性,教學質量才更有保證。在創課教學中,互聯網教學資源的重要性更加明顯。通過互聯網,不僅可以學習到豐富而又前沿的專業知識,也是跨學科學習的有效途徑。互聯網教學資源整合必是創新型教育實施的有力手段。

3.3實施第二課堂教學

在創課教學中,課堂的主要功能是引導學習和答疑解惑。要完成“做產品”這個具有挑戰性任務,單單靠課內學習是不夠的,要在課堂教學外實施第二課堂教學。學生遵循教師的指引,針對教師給的學習資源,利用課余時間看視頻教程、讀專業書籍、寫代碼、調試程序。因為,課程結課時就要看到成果,時間是有期限的,產品必須做出來,但需要掌握的知識實在太多,需要解決的問題也太多。所以,要把時間充分地用在學習上,耐心的學,踏踏實實的學,開展多種形式的團隊學習、交流討論、請教老師,勇于鉆研,全身心投入到做產品的整個過程中。而只有經過知識的“浸泡”與“洗禮”,才能收獲能力的“成長”。

3.4建立教學反饋體系

在創課教學中,第二課堂的時間占課程總時間的大部分,即學生主要在課外學習。教師怎么把握學生的學習進度,并及時有效的給學生指導呢?因此,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學反饋體系,就很有必要了。在教學反饋體系中進行如下規定:學生反饋時間,比如規定每個星期天的下午;反饋內容,比如項目進展,本周學習了哪些內容,解決了哪些問題,遇到了哪些新問題,下周要開展方面工作等;教師的響應時間,比如規定教師在當天內必須回復學生提出的問題;在反饋手段方面,可以多種多樣,推薦微信進行反饋。因為微信使用方便且功能強大,通過微信發送文字、圖片、語音、小視頻和視頻通話等,可以滿足絕大部分情況下的溝通交流。教學反饋體系讓教師和學生形成一個高效協同的工作團隊,大家各司其職、緊密合作。教學反饋體系一旦建立了就要嚴格執行,這樣才能一步步地去實現“做產品”這個目標。

3.5教師和學生共同成長

IT技術應用發展日新月異,新技術層出不窮。軟件技術專業教師要堅持學習,接受新理念、學習新技術,不斷提升專業技術能力,同時也要對現代軟件敏捷開發的流程有全面了解。這樣,在指導學生進行產品開發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創課教學中,包括“想法”與“做法”兩個環節。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提品想法,鼓勵學生創新;教師根據該產品想法提品做法,指導學生學習對應的專業知識,指導學生開展技術研究,并帶領學生去做產品。在做產品的過程中實現教師和學生共同成長。

篇10

【關鍵詞】高中課程基地;機器人課程體系;實驗室;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22-0062-02

【作者簡介】王泰山,江蘇省句容高級中學(江蘇句容,212400)校長,江蘇省特級教師。

機器人是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成就之一。隨著機器人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普及,國內很多人對它產生了興趣,特別是很多青少年也積極投身到各類機器人的實踐活動中,2000年以來各類機器人競賽在大中小學如火如荼地開展、機器人教學在普通高中和中小學逐步普及。教育部2003年頒布的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中,把“人工智能初步”和“簡易機器人制作”設為技術領域的選修模塊。我們發現隨著教學機器人的迅猛發展和其性價比的大幅度提高,將智能機器人的基礎知識和技能訓練引入普通高中課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已漸趨明朗。

我校于2012年成功申報了“江蘇省機器人創新教育課程基地”建設項目,該項目是以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為目標,以轉變課程內容的實施方式為重點。在建設過程中,提煉出“多元、合作、益智、創新”的核心理念,完成了系列實驗室的建設與配置,創設了融合多學科知識的機器人課程體系,開發豐富而有特色的課程資源,創新人才培養的模式初步形成。

一、打造多層次系列化的機器人實驗室

機器人包括硬件系統與軟件系統,基于機器人的教學也就包括這兩部分的內容。機器人硬件造型是軀殼,涉及機械、電子、運動學、動力學、控制理論、傳感檢測等,在高中階段,與物理學科關系緊密。機器人軟件部分,與信息技術學科中的“算法與程序設計”關系緊密,程序是機器人的靈魂。同時算法中的建模用到相當多的數學知識,因此教學內容又向數學學科延伸,“算法與程序設計”還是高中信息奧林匹克競賽的基本內容,機器人是程序設計學習的最好載體。系列實驗室以“技術課標實驗室”為基礎,以機電實驗室為硬件支持,以虛擬機器人實驗室為補充,以競賽探究實驗室為深入,以研究性實驗室為拓展。

二、創設融合多學科知識的機器人課程體系

基地著眼于學生的實踐與創新能力的培養,以通用技術與信息技術學科課程為基礎,融合物理、數學等學科相關內容,依托多層次、多樣化的機器人實驗室系統與網絡平臺,構建了3個課程模塊,常規教學、研究性學習、競賽,結合信息技術學科選修《算法與程序設計》,面向全體高一學生開設虛擬機器人課程,以信息學奧賽等興趣小組為提升,以研究性學習為補充。依托通用技術選修《簡易機器人制作》,融合物理學科的相關內容,面向高二年級開設開源機器人課程,以VEX、滅火等機器人項目競賽以及科技創新大賽相關的其他競賽為提升。高三年級,以研究性學習等形式,依托研究性學習實驗室,開設課程,讓有興趣的學生了解機器人最新發展以及大學的相關專業情況,同時與高校聯系,開通與高校的綠色通道,為學生未來的專業選擇做前期鋪墊。(見文末表格)

三、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通過多種活動的開展來培養創新人才

1.營造機器人基地文化氛圍。

目前主要通過電子小報活動、班級黑板報、櫥窗等多種形式營造濃厚的機器人科技教育文化氛圍。隨著基地建設的深入,學校藝華樓3、4層開辟成機器人教學、活動、展示場所,利用展廳展出本校學生、高校學生作品以及目前比較尖端的機器人展品,播放本校機器人教學與各種活動以及最新的機器人發展動態音像,讓來訪者能身臨其境地體驗機器人的魅力。

2.開展各種科技社團活動。

成立科技創新社團,開展豐富的社團活動,著力培養一批對科技創新有興趣的人。目前,我們正把當前興起的創客文化中的相關元素融入到社團活動中,準備打造我校的“創客”,形成本地區以我校為中心的“創客社區”,進而在更大范圍推動我市的科技教育發展。

3.積極參加、舉辦各級各類機器人活動與競賽。

以每年一度的校“科技文化藝術節”為契機,開展校內機器人競賽,以展示學生、教師的作品為主要目的,競賽中進行評比,設置相應獎項,更好地激發師生對科技的興趣,遠離低級趣味的誘惑,營造以追求科學技術為時尚的校園氛圍。

競賽是機器人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機器人教育成果的一種展示形式、實現手段和教育的延續。智能機器人競賽參賽過程對學生有著廣泛深遠影響,對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進行挫折教育等方面的作用尤為突出。

4.多管齊下,增強輻射效應。

(1)開設各級別的公開課、觀摩課。通過開設公開課、觀摩課來展示機器人教學探索的成果,介紹相關經驗,引領地區的機器人教育。

(2)以項目、課題研究帶動區域發展。目前我校的國家級課題“普通高中機器人教育校本課程開發與實踐研究”已經立項,成員涵蓋了多個學校,可以帶領區域骨干一起進行機器人教學的探索,為區域機器人教學提供示范與支持。

(3)充分利用課程網站共享資源。利用網絡同步介紹基地建設、課程開設情況以及教學過程與經驗,擴大基地對周邊的影響,推廣機器人課程的開設,為創新人才的培養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