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訓練發散思維的方法范文
時間:2023-11-16 17:27: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簡述訓練發散思維的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改革及深入利用數學教材數學教科書的最大問題就是將答案標準化、唯一化,如此培養了學生對問題的單一認識,使學生們不敢大膽的去懷疑及探索新的解決途徑。因此有必要豐富數學教材,使學生有可以學習及利用的培養發散性思維的素材。其次,注意對現有教材的進一步挖掘,對同一個問題可以改變不同的提問方式,可以改變現有的問題條件,鼓勵學生大膽對問題進行肢解及重新再造,通過將問題演變成不同的方式,并去回答來提高對問題的理解程度,從而能夠更好的掌握及理解知識點。
(2)鼓勵學生敢于質疑及批判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面對教師往往會顯得不自信,對自己的答案不確定,不敢與教師進行直接交流。因此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大膽的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及看法,弱化對學生成績的關注,不去強調結果的重要性,而更多的在意學生思考的過程及思維的角度等。其次,課堂教學中應該打破只有教師講學生聽的授課方式,應該將課堂教學氛圍提高起來,使學生們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的教學活動中,提高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通過互動教學也可以提高學生聽課的效率,及激發學生們的發散思維能力。其次,應該鼓勵學生們之間自由成立興趣小組,讓學生們以小組的形式進行知識方面的探討,不僅可以傾聽到別的同學的思考方式,還可以凝聚全班的團結心。
(3)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途徑發散思維的最終結果是為了解決問題,所有思維能力的培養最后都要回歸到具體的解決問題的層面上。思維能力是形式上的層面,最后還要反映到結果的層面。不是所有的問題都適合進行發散思維訓練,也不能為了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而鼓勵學生發散思維,過多的發散思維會浪費精力,無法聚集到問題的關鍵點上,不利于問題的解決。教師應該使學生們正確理解發散思維的作用、目的、方法等。其次,應該改善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比如,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挑選經典可以一題多解的題目讓學生們充分發揮發散思維來進行解題,鼓勵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PK,鼓勵學生當眾發言,廣泛討論。在作業中除了要求學生接步驟寫出解題的過程外還要求學生寫出簡略的思考過程,簡述自己面對一道題目是如何思考的,對于結果不正確但是思考角度新穎,思考方式正確的學生給予同樣的表揚。
2數學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教師的做法
(1)教師應該不斷提高教學素質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教師首先應該也同樣具備發散思維。如果教師自身的素質不達標,很難對學生提出同樣的要求,對學生做出正確的指導。因此教師應該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不斷去進行教學方式的創新,雖然自己有多年的教學經驗,但不要被這些經驗的條條框框所束縛,犯了教條主義錯誤。其次,學校也應該重視對教師業務能力的考核。現在的教學活動中,學校對教師缺少監督管理,只要教師完成了學校布置的教學任務,學校對教師很少有其他方面的要求。這種松散的管理方式也使得教師的教學活動全憑自覺與自律,缺少制度的監督、長期的教學使得教師對自己的要求也越來越低,每天重復性的教學活動往往也會使教師陷入一個固有的思維方法中,對創新教學方式,改革教學方法等表現得不積極。因此學校應該建立及完善教師管理制度,對教師的教學活動進行打分,豐富對教師的考核項目,對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并能提高較好的教學效果的教師給予物質及精神層面的獎勵,對表現不佳的教師給反方向的懲罰措施,以此激發教師的責任心,提高對待教學的態度。
(2)教師應該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教師應該不斷更新教學理念,這是當下教學最迫切的要求。很多老教師雖然工作兢兢業業,但是長期的教學使其養成了固有的教學方法,但教師自己也許還沒有意識到。可怕的是,如果教師自己的理解就是錯誤的,對學生的影響就更大了。其次,學校應該建立起教師在職培訓制度,使教師能夠在職參加培訓教育,提高教與學的結合,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教學的含義對教師來說就是教與學的統一,教是一個輸出的活動,學是一個輸入的活動,應該平衡好兩者的關系,不能只進不出,也不能只出不進,應該有進有出,如此才能構建起一個健康的教學生態模式。在職培訓也能使教師養成持續性學習的良好習慣,只有自己不斷的充電、不斷的補充自己的知識體系,才能不斷的提高教育理論水平,不斷地改善現在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們提供更有價值的咨詢及教學服務。
3結束語
篇2
創新是人的思維的一種內存潛力,也是人思維的一種固有屬性,人人都有創新能力,但這種能力必須開發和訓練。創新教育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從而提高思維能力的手段,這是以創新人格為指向,以創新能力的提高為目的的教育教學過程。
創新是我“思”的過程,也是我“思”的結果。而我“思”是一個主動的過程,所以給學生自由的探索空間,突出學習的主體性,才能使學生的創造性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最鮮明的特色。課堂中應始終把學生看作一個身心處于不斷升華過程的人,始終把教學過程當作一個動態的、變化的、不斷創新的過程。
二、運用全新的教學方法
課堂實際上就是一個大舞臺,只有讓學生唱主角,充分展示自己,積級主動地參與,才能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這也正體現了主動發展的原則。我在教學中,歸納以下幾種方法:
1、培養發散思維
在講《凸透鏡成像》這一內容時,根據發散性教學的特點,把知識分為成像的特點和應用,根據成像的特點這一知識點進行發散,分別用實驗法、作圖法、觀察法作出三種不同物距成的像的特點及像距,還聯系平面鏡,小孔成像及折射成像,和學生一起總結出成像的規律,學生根據分析情況的多種多樣,得出的結論不同,用不同的方法得到同一結論。使學生從多角度多方位認識凸透鏡的成像特點及其規律,這樣同學們饒有興趣地探索,培養了興趣與能力。
2、訓練創異思維
要使學生敢于標新立異,就必須實施開放性教學,給學生創造一個高度自由的思維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學會創新方法。
逆向思維是標新立異常用的思維方法,有些問題,從正面往往很難突破,而“反過來想一想”先行解決對立面的問題,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用空瓶吞蛋的演示實驗中,當實驗成功后,要想把瓶中的蛋完整取出應該怎么辦?如果采用正向思想的方法很難找到解決的途徑。這時啟發學生逆向思維,“解鈴還須系鈴人”,是氣體將蛋壓進去的,能否再利用它將蛋壓出呢?學生思維的“按鍵”被點擊,按照這種思路學生想出了辦法。
3、研究型教學法
在教學中發現物理規律,提出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啟發學生將要解決的問題建立一定的聯系,然后大膽猜想并加以驗證,最后得出結論,也就是現在說的探究式教學,如在講大氣壓的存在與測大氣壓的值時,不僅讓學生在課堂內用手拉“半球”,讓同學們在操場上進行“拔河比賽”,從而進一步意識氣壓之大,從而產生神秘,迫切想知道大氣壓的值,激起測大氣壓值的欲望。
4、巧設習題
定勢思維能幫助學生形成觀念要領,掌握規律,但缺少靈活性和創造性,從而使學生易受束縛。創造思維的主要成份是發散思維,它是一種不依常規,尋求變異,從多方位多角度尋求答案的思維方法。因此,在習題教學中應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一題多問,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思維的廣闊性是指思維發揮作用的廣闊程度,其集中表現為思路寬廣,能全面考察問題,教學中要選擇典型的題目,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方位觀察和思考問題,開闊學生的思路,從而培養創新思維的廣闊性。
一題多變,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思維的深刻性是指思維的抽象程度,邏輯水平和思維活動的深度。在物理教學中我恰當地對題目進行延伸、演變、拓寬,使學生的思維處于積極的最佳狀態,對問題的本質屬性有更深刻的理解,從而培養思維的深刻性。
一題多解,培養學生的思維的變通性。思維的變通性就是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我選擇一些典型的習題,啟發學生充分利用已知條件或相關變量的特殊關系,尋求快解的方法,培養學生思維的變通性。
三、立足于實驗教學
物理學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讓學生積極參與實驗活動,把學生的思維調動起來,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1、觀察能力的培養
觀察能力,是學生理解知識的著眼點,在實驗教學中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對實驗進行觀察,教會學生:“看什么”和“怎樣看”,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發表見解,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把看到的現象進行分析、思考、討論,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2、激發實驗興趣
創新意識是指導創新的愿望和動機,要激發創新意識必須培養學生的學習和探究興趣。興趣作為一種非智力的必然因素,對人的智力活動和其他實踐活動,有積極的動能。興趣是發展思維,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催化劑,是學習和探究的先導和成功的關鍵。
3、表達能力的訓練
語言是直接和思維聯系的,我堅持做到“三多”。多復述,引導學生多次復述實驗的方法和結論:多提問,教師多設問,學生多簡述;多寫實驗報告,教師對實驗報告批閱后講評,及時反饋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
4、加強實驗設計
設計實驗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驗能力,堅持新穎和有趣的原則,有助于對學生發散性思維的訓練。
加大實驗教學力度,將一部分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分組實驗,如“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凸透鏡成像規律”、“研究杠桿平衡條件”。讓學生自主探索規律,自動獲取知識。
四、下基層課外實驗活動
學生的學習需要通過自身的操作活動和再現創造的動手“做”,才能有效。物理課外活動是物理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是學生應用知識的主要途徑。
1、拓展物理學科活動
用物理學在日常生活、生產實際,科學探索中應用的實例引導學生去創新。讓學生大膽設想,勇于展現自己的獨特見解。開展“辯論會”,讓學生在唇槍舌劍中敢于質疑,推陳出新。在教室的“物理園地”中開辟“教改思考”、“趣題征解”、“請你設擂”等欄目,推薦獨特方法,尋找最佳方案。讓學生品嘗成功的快樂,激發其求異創新的動力。
2、組織社會實踐活動
篇3
關鍵詞:誘導,思維,化學課堂教學
在中學化學課堂教學中,起主導作用的教師關鍵在于“誘”,即怎樣創設情境使學生善于“思”和樂于“思”。我們教師在備每一節課時,都在 “誘”字上做文章,“誘”得花樣萬千,則“思”活躍,善誘則通,善誘則得,誘思交融,百煉成鋼,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智力、能力得到較大的提高,根據本人的實踐在課堂教學中可通過下面幾種形式來誘導,以達到啟迪思維、誘發思維、深化思維、發散思維和發展思維的目的。
1. 魔術引新課,啟發學生進入思維的大門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學習的直接動力,所以新一節課的導入首先必須得讓學生感興趣,然后還得由興趣上升到建立學會的信心。所以在第三章《物質的量》的教學中,由于該節內容理論性比較強,而且此概念在理解起來也很抽象,限于學生的接受能力,如果單刀直入引出這個概念,學生一定會對本節,甚至這一章失去學會的信心和興趣,所以在講述這部分內容時事先已考慮到這些問題,于是我運用誘思探究導入新課:首先取兩個體積完全相同的廣口瓶,然后分別在兩個瓶中裝上大小均勻的綠豆,且一個瓶裝得多,另一個瓶裝得少,讓同學們觀察哪個瓶中綠豆多,根據外觀,大家馬上能指出來。此時全班每個同學地積極性和好奇心都被調動起來,大家在想,老師今天要講什么內容呀?接下來我把兩個瓶都套上大小相同的黑色紙袋,轉身交換瓶子,再問他們,這種情況下如何知道哪個瓶中綠豆多與少?大家紛紛舉手回答,有的說用天平稱質量,也有的說倒出來數個數等等很多方法,這其中一種數個數的方法不正是我們要通過誘思探究解決“物質的量”即一定數目粒子的集體這個概念的關鍵嗎?這樣就把一個抽象地概念通過直觀、形象的教具迎刃而解了,同時消除了學生們對本節課的恐懼心理,記憶頗為深刻,課堂氣氛活躍而和諧,課堂效果好。所以新一節課的引入多運用誘思探究,已經注定本節課成功的一半,因為只有學生有興趣,才會真正學,只有真正理解,才能真正學會,符合學生的思維,他們才會主動地學。
2.多方設疑,誘發學生乘上思維的快車
在課堂教學中,巧設懸念,存疑設問,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當學生經過獨立思考,解決疑問后,教師及時給予肯定表揚;當學生迷惑不解時,教師相機誘導、點撥,促其思索,幫其解疑,使之開竅、頓悟,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如在學習合成氨工業適宜條件的選擇時,我作了以下設疑:
①簡述外界因素對化學反應速率有什么影響?
②從反應速率的角度考慮,如何選擇合成氨的條件?
③簡述外界因素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④從化學平衡的角度考慮,如何選擇合成氨的條件。
⑤綜合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兩方面的因素,怎樣選擇合成氨的適宜條件?
學生在逐個解疑中,由淺入深地不斷處于思維亢奮狀態,思維活動一浪高過一浪,從而把教師的“教”通過誘轉移到學生的“思”上來,突出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強有力的鍛煉,學習主動性大大增強,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
3.巧用實驗,激發學生強烈的思維愿望
在化學實驗中,經常伴隨有顏色變化、沉淀生成、發光、發熱、生成氣體等。學生對這些現象最初的反應就是“驚奇”。這種驚奇感是獲取知識的最佳開端,是學生注意力最集中、思維最活躍、感受最深刻的時刻。此時,教師若能充分地利用這種驚奇反應,因勢利導,就能有效地培養和發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進而激發他們努力探索化學奧秘的強烈求知欲望。例如利用Na2SiO3性質的“燒不壞的手帕”,利用Na2O2與H2O反應的“滴水著火”,NH4Cl固體生成的“兩棒相遇冒白煙”等有趣的化學“魔術”,往往激起學生的強烈求知愿望,急于想知道“魔術”的謎底。因此,對一些課堂演示實驗,應改證明性實驗為探索性實驗,增強實驗的各種表現功能。如原電池化學原理的演示實驗,就可設計成學生分組層層深入的探索式實驗,并結合實驗再層層設疑,達到激思的目的。實驗一:將Cu片插入稀H2SO4中,說明現象并解釋原因(下同)。實驗二:將Zn片插入稀H2SO4中。實驗三:將Zn、Cu同時插入稀H2SO4中但不接觸。實驗四:Cu片和Zn片用導線連接后同時插入稀H2SO4中,觀察現象,同時再設疑:①誰得到了電子?②H+得到了電子從哪里來?③Zn失去了電子如何傳遞到Cu上?實驗五:Cu片和Zn片用連有檢流計和導線連接后插入稀H2SO4中,說明現象并證明電子的流向和電流的存在。這種層層設疑、循序漸進的探索性實驗,很好地引導學生去探索、去思考,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
4.創設情境,深化學生的思維層面
在誘思探究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善于創設“一波剛平,一波又起”的學習情景,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活化”狀態。如在學習原電池一節時,可設計一系列實驗和問題:
① 熱能是否可轉成機械能?
② 機械能是否可轉化成電能
③ 化學能是否能轉變成電能呢?
④ 化學能是如何轉變成電能的?
⑤ 原電池反應的實質是什么?
⑥ 構成原電池的條件是什么?
經過設問、實驗、討論,層層“剝皮”,使學生沿著一條思路,始終處于活化和積極思考的狀態,自然地踏上教師創設的思維情境的階梯,層層誘導,深化了學生的思維。
4.一題多解,開發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化學習題是化學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組織學生精講精練習題,對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靈活應用知識、技能,發展和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習題分析中多運用誘思探究,即對每一道題都應要求學生善于從多角度,多方面,多側面地靈活思考,通過獨立地自覺運用問題的條件,開展創造性的思維活動,從同一化學習題中,尋找多種多樣的解題途徑。
例如:在標準狀況下氫氣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氣體7升,質量為2.25克,求
篇4
一、地理開放性試題的特點
由于受考試時間和試卷長度的限制,高考地理開放性試題考查設問在綜合題中一般只有一題,或者在一大題中設計一問,答案長度不會過長(這些與平時訓練用的開放性試題有所不同)。考查的核心地理知識集中在地理要素特征的時空變化規律、產業活動、分析和評價區域人地關系以及可持續發展問題。從最近幾年高考出現的開放性試題分析,該類試題大致有四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試題的開放性。開放性試題首先在選題和立意上具有開放性,利用文字材料、地理圖表、景觀圖片等考查同學們讀圖、分析資料的能力。同學們站在不同的角度對同一材料可以形成不同的觀點,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來分析和解釋同一現象。其次,在問題的設計上也具有開放性,不再單一地指向某一知識點,而是要求同學們靈活地運用某一類知識做答,給大家留有多角度答題和思考的可能性,能綜合考查同學們對知識的掌握狀況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是問題背景的實踐性。開放性地理試題的取材往往來源于生產和生活、時事地理,注重對同學們觀察生活的能力和綜合素質的考查。
三是答案的不唯一性。開放性試題的設計通過材料的開放性、問題設計的開放性加大對同學們思考層次、思考靈活性的考查。同學們可以運用自己所學到的地理知識,根據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對同一問題有自己不同的認識和觀點。
四是評價的靈活性。開放性試題的評價不像封閉試題一樣有唯一的答案。開放性試題只要同學們回答得有道理就可以得分。開放性試題提供多個層次的答案,閱卷中有只要答案合理即可酌情給分的說明(如2011年全國卷第37題第(2)問,得分說明:所述優勢條件應與所舉城市或區域相符,具體包括地理位置特點、經濟水平、工業基礎、基礎設施、信息交流、科技水平、交通運輸等方面。答出其中4個方面且論述正確即可得滿分。
二、地理開放性試題的三種命題形式
1.判斷說理型。這類題型的問題設計方式是:要求考生首先對明確提出的問題做出判斷,然后闡述理由。常用“是否贊成”、“是否同意”等表述方式。如2010年全國卷第37第(3)問:“有人建議貴州向廣西學習,大力發展桑蠶業。你是否贊成?簡述理由。”又如2009年山東文綜卷第26題第(4)問:“比較分析A地所在省(福建)第二產業比重變化的特征。對該省工業的發展,有人提出今后應大力發展外向型農副產品深加工工業。你是否贊同,請說明理由。”
2.發散思維型。這類題型的問題設計方式是:某些地理事物有多個發展方向或某些地理問題有多個解決措施,要求考生結合所學知識去回答。如2011年全國卷第36題第(3)問:“該國(新加坡)除建水壩外,請你為該國再提出一種解決淡水資源短缺的辦法,并說明理由。”又如2011年全國卷第37題第(2)問,讀2009年中國大陸制造企業500強總部的空間分布圖。要求分析圖示資料,以某城市或某區域為例,說明其吸引制造業企業總部的優勢條件。
3.模擬考察探究型。這類題型的問題設計方式是:以地理野外綜合考察實習的形式和內容為設題線索,通過實習線路將沿途區域地理要素的變化特征貫穿起來。試題的創設依據是實際實習過程(分為野外考察和室內分析兩個情景階段),設問具有一定的現場感,以此考查學生的探究思維過程。如2011年山東卷第26題,提供野外考察線路、獲取的資料,進行室內分析,推導結論,填寫表格。
三、地理開放性試題解答對策
同學們在解答開放性試題過程中常見的問題主要是:審題不當出現偏題、知識死板、思維狹窄、表達失誤等。提高同學們的審題能力和表達能力是提高開放性試題得分率的有效手段。
1.加強審題和信息解讀訓練
由于開放性試題材料和設問的開放性,同學們如果在審題時粗心大意,走馬觀花,就很容易造成答題失誤,因此一定要認真審題,善于抓住關鍵,按題目要求作答,減少因審題失誤造成的失分。
(1)審題。―要細審題干,包括文字材料、圖像材料(區域地圖則要注意區域定位,圖例、比例尺、注記、地理事物的分布等)。二要細審設問,包括問題的角度、限制性條件、關鍵詞語、所屬的知識范圍等。
(2)獲取及解讀信息。①提取信息要全:最大限度地捕捉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分析出試題中的限制條件和隱含條件。特別是解讀圖表材料時要通過思維加工將圖表的形象、數據信息轉化為文字信息。②解讀信息要準:從題干、地圖中提取解題信息,找出題干和設問的關鍵詞和限定詞,辨析信息的重要程度,找出關鍵信息并對其進行合理的判斷與推理。③運用信息要活:運用直接信息及隱含信息對實際問題進行分析,拓展思路。
2.鍛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開放性試題答案的多元化,并不意味著考生答題時想怎樣答就怎樣答,違背題目主旨、不符合題目要求、“牛頭不對馬嘴”的答案,顯然是不能得分的。開放性試題的開放,并不是漫無目的、毫無條件的開放,而是在開放的同時還有一定的限制,是開放性與限制性的統一。
一要注意有問必答,問什么答什么,怎樣問怎樣答。同學們容易犯的毛病是答非所問、答案與題目的順序不對應。
二要先“亮”觀點,再述理由。答題時觀點要清,敘述要明,做到“自圓其說”。例如,回答某種做法“是否合理,并說明原因”,首先要明確表示出“合理”或“不合理”,再說明理由,不能含糊其辭。
三要闡述清楚,言簡意賅。所謂“簡”是要求敘述抓住主干和關鍵詞,但在強調語言簡潔的同時,千萬不可忽視表意的完整性。對于發散思維型開放性試題,要盡可能多地把你所想到的答出來。
[鞏固訓練]
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7次締約方會議于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在南非德班召開。由于《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將于2012年到期,德班會議首要解決的是《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能否存續問題。在氣候變化面前,地球的未來已危在旦夕,多項科學數據顯示,二氧化碳排放達到歷史最高,要想實現在2050年之前將氣溫升高控制在2度以內的目標,國際社會必須把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一半。
材料二 下圖為我國某地煤炭資源開發和綜合利用示意圖。
(1)根據材料二指出煤炭開采過程和大量使用煤炭作為能源會產生哪些環境問題?并分析這種綜合利用與單純輸出煤炭相比具
有哪些優勢?
(2)本著對地球的未來負責,簡述全球在減輕環境問題方面應該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3)我國政府提出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請你從能源開發和利用的角度,為實現減排目標、走低碳之路獻計獻策。
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阿拉爾在維吾爾語里是“綠色島嶼”的意思。這里原是一片人跡罕至的萬古荒原,1957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一師奉命進駐阿拉爾屯墾戍邊。他們借助那里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經過幾代兵團人的努力,阿拉爾現已成為全國重要的細絨棉和最大的長絨棉生產基地,長絨棉出口占全國出口總量的65%。
材料二
(1)據圖說明阿拉爾成為“綠色島嶼”的主要自然條件。
(2)阿拉爾地區大規模發展棉花生產,你認為是否合理?試簡述理由。
(3)有人提出“海水西調引渤入疆”的設想,引渤海海水經東南部進入新疆盆地。分析“海水西調引渤入疆”對新疆受水區生態環境可能產生的影響。
[參考答案]
1.(1)問題:煤炭開采過程中引起塌陷(崩塌或滑坡),造成水源和固體廢棄物污染。大量使用煤炭作為能源會使大氣圈CO2濃度增加,引起全球氣候變暖,繼而引發一系列氣候變化問題。優勢:減少運輸壓力;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形成了能源多樣化;減少了碳排放量;增加就業機會。
(2)控制人口數量;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清潔生產;加強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改變傳統發展方式,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加強國際協作等。
(3)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開發使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保護森林;調整產業結構,積極發展第三產業;調整工業內部結構,減少能耗高的工業。發展高新工業等。
2.(1)位于沙漠邊緣,地處山麓沖積扇地區;位于多條河流交匯處,水源充足。
篇5
關鍵詞: 語文課堂 課堂提問 教學有效性
科學的課堂提問須由本質出發,首先依據教學的理論內涵和思維內涵,掌握教材中心和難點分析問題。其次,學生的本質理論水平和心理特征同樣是分析問題的依據。因而人們設計分析問題時須找到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點,促使提問準確問到學生的心里。以下詳細說明。
一、由直到曲,鋪墊指導
“文似看山不喜平”。課堂提問同樣如此,直來直往的提問是不行的。不僅啟迪性較弱,時間長了,學生還將感到空洞乏味,將在某種層面上阻礙學生的發展。若人們通過“曲問”形式提問,可促使學生開動頭腦,發散思維。例如教學《老山界》時,要求學生分析說明同志“搶了一碗就吃”里“搶”的功效。若人們采取間接詢問,轉換思維,“曲”問:“單字‘搶’能不能說明戰員不堅守紀律原則?”則難點將會下降,幾乎全部學生立即給出否認回答,并且主動思考緣由。列舉鋪墊為根基,引領學生通過類型比較說明,則學生對同志的“搶”自然能夠理解。
又如在鑒賞古詩詞“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聲”時,學生通常感到不知從何做起。老師可詢問學生句子里“但”字有何意義,并且在這個前提條件下做一些鋪墊,引用過去很多學生在寫作時經常運用“教室內靜靜的,哪怕是一根針掉到地上均可以聽到”形容教室內的寂靜的例子,使學生迅速發揮自身的創新自主性。
如上所述,由直到曲、鋪墊引領的提問方法對提高問題成效和準確率有很大幫助,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二、由易至難,層次分類
要把一節語文課上好,僅僅依靠幾個提問是不夠的,老師要有高瞻遠矚的能力,以全文、整節課為起始點,設置一系列有規劃、有條理、有坡度的提問。如此提問才能具有相當的思維引導,方可培育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性與思維效能,在提問的時候照顧到所有學生,好、中、差各層次學生均兼顧。
在現實教學過程中,老師應依據課本特色與學生的真實水準,將難點從易至難、從淺到深地分解成小問題,也可將大問題分成小問題,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地提問,不斷指導學生思維向縱深擴展。
由易至難、由淺入深、一環扣一環、層次分明的提問,能夠促使文章重難點的接受變得十分簡單,同樣促使各位學生有興趣回答各類問題,有利于所有學生在答題的過程中享受到獲得新知識的情趣,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活躍教學氣氛,實現教學目標。
三、設計矛盾,適當提出
在課堂實際操作中,老師應當深入研究課本,抓住關鍵點,有意識地為學生設計“矛盾”點,導致學生產生心理“沖突”,進而出現處理“沖突”的期望,老師則抓住這類機遇適當提問,達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四、多展多思,擴展思維
(一)全方位思考
教學提問的目標是促使學生在把握理論知識時,提高與鍛煉思維能力,因此老師要關注提出問題的深度與角度,從不同角度啟迪學生,促使學生學會一題多解的方法。例如,課堂上往往會遇到一段文章有多個段落區分方法的狀況,老師在與學生商討出一個方法之后,應指導學生進一步思考:本篇文章我們之前是依據什么區分的?應怎樣劃分?經過這種練習,學生今后學習時自然能夠養成擴展思維、靈巧變通、舉一反三的習慣。
(二)多趨向擴展
篇6
1教育與生產力之間的關系
(1)生產力對教育的制約作用:(龜速構防守)(規、速、構、方、手)
①
生產力決定教育的發展水平
②
生產力決定教育的規模和速度;
③
生產力制約著人才培養的規格和教育結構
④
生產力發展水平制約著教學內容、方法、組織形式和手段
(2)教育對生產力的促進作用:(兩再一新促生產)
①
教育是勞動力再生產的基本途徑
②
教育是科學知識再生產的最有效形式
③
教育是進行技術創新的一個重要手段
2簡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兩傳選新促文化)
①
教育具有傳遞、保存文化的作用
②
教育具有傳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③
教育具有選擇、提升文化的作用
④
教育具有更新、創造文化的作用
3學校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中起主導作用的表現
①學校教育按社會對個體的基本要求對個體發展方向做出社會性規范;
②學校教育具有加速個體發展的特殊功能;
③學校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對個體發展的影響有即時和延時的價值;
④學校教育具有開發個體特殊才能和發展個性的功能。
4簡述確立我國教育目的的依據
(1)特定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是確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據
①教育目的受生產力的制約;
②教育目的也受生產關系以及政治觀點與政治制度的制約;
③教育目的的制定還受到各國傳統文化和世界先進文化的影響。
(2)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規律
(3)人們的教育思想
(4)我國確立教育目的的理論依據是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
5簡述美育的主要任務和意義
美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健康審美觀,發現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培養他們的高尚情操和文明修養。
美育在全面發展中起動力的作用,是全面發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育能夠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擴大和加深學生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美育能夠促進學生科學世界觀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美育能夠促進體育,具有健身怡情的作用。
6簡述課程內容的三種文本表現形式
課程內容的設計包括課程計劃、課程標準和教材三個層次。
(1)課程計劃是由國家教育主管部門指定的有關教學和教育工作的安排的指導性文件,對學校的教學、生產勞動、課外活動等做出全面安排。
(2)課程標準課程計劃的具體化,是課程計劃中每門學科以綱要的形式編訂的、有關學科內容的指導性文件。它規定了學科教學的目的和任務、知識范圍、深度結構,教學進度一級有關教學法的基本要求。
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價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編寫教科書和教師進行教學的直接依據,是衡量各科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
(3)教材是教師和學生據以進行教學活動的材料,包括教科書、講義、講授提綱、參考書、活動指導書以及各種視聽材料。其中,教科書和講義是教材的主體部分,因此人們通常把教科書與講義簡稱為教材。
7
簡述課程標準的含義及作用
課程標準課程計劃的具體化,是課程計劃中每門學科以綱要的形式編訂的、有關學科內容的指導性文件。它規定了學科教學的目的和任務、知識范圍、深度結構,教學進度一級有關教學法的基本要求。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價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編寫教科書和教師進行教學的直接依據,是衡量各科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
8
簡述我國現階段的教學任務
(1)使學生系統的掌握現代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首要任務)
(2)發展學生智能特別是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創造力
(3)發展學生體力促進學生身體健康
(4)培養學生學科科學的世界觀、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9
簡述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
(1)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相統一的的規律
①
學生學習以間接經驗為主
②
學習間接經驗以直接經驗為基礎
(2)掌握知識與發展能力(智力)相統一的規律
①
掌握知識是發展能力(智力)的基礎
②
能力發展是掌握知識的必要條件
(3)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統一的規律
①
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②
充分發展學生的主體能動性
③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4)傳授知識與思想教育相統一的規律
①
知識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礎
②
品德的提高是知識學習的基礎
③
兩者有機結合
10
簡述直觀性教學原則的含義及貫徹要求
含義:通過觀察或描述對所學知識建立清晰的表象獲得感性認識
貫徹要求:(1)正確選擇直觀教具和現代化教學手段
(2)直觀教具的演示要與語言講解相結合
(3)重視運用言語直觀教學
(4)防止直觀教學的不當和濫用
11簡述啟發性教學原則的含義及貫徹要求
含義: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要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意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地能力。
貫徹要求:1)加強學生目的性教育,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發展學生地邏輯思維能力
3)讓學生動手,培養獨立解決問題地能力
4)發揚教學民主。
12
簡述循序漸進教學原則的含義及貫徹要求
含義:指教學要按照學科的邏輯系統和學生認識發展的順序進行,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貫徹要求:
1)教學要有系統性
2緊抓主要矛盾,解決好重點和難點教學
3)按照學生認識順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進行教學
4)將系統連貫性與靈活多樣性結合起來。
13
簡述理論聯系實際教學原則的含義及貫徹要求
含義:指教學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從理論與實際的聯系上去理解知識,注意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達到學懂會用、學以致用。
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1)書本知識的教學要注重聯系實際(2)重視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3)正確處理知識教學與技能訓練的關系(4)補充必要的鄉土教材。
14簡述教學方法選用的依據
(1)教學目的和任務的要求
(2)課程性質和教材特點
(3)學生的年齡特征
(4)教學時間、設備、條件
(5)教師業務水平、實際經驗及個性特點
15簡述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
①
備課——上課前的準備工作,是教好課的前提
②
上課——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
③
課外作業的布置與批改
④
課外輔導
⑤
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定
16簡述上好課的具體要求
目的明確、內容正確、方法得當、結構合理
語言藝術、氣氛熱烈、板書有序、態度從容
17簡述如何培養中學生的注意力
①
培養學生善于與注意分散做斗爭的能力
②
培養學生穩定而廣泛的興趣
③
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④
培養學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⑤
使學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優缺點,發揚優點,克服缺點
18簡述如何有效的組織復習(防止遺忘的方法)
時間:及時復習,經常復習,合理分配時間
方法:分散復習與集中復習相結合,反復閱讀與試圖記憶相結合,復習方法多樣化
運用多種感官參與
次數:數量要適當,不宜過多;適當過度學習,過度學習50%
19簡述有意義學習的實質及條件
(1)有意義學習的實質:有意義學習的實質是將新知識與已有知識建立起非人為
(內在的)的和實質性(非字面)的聯系
(2)有意義學習的條件:
①學習材料的邏輯意義
②有意義學習的心向
③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必須具有適當的知識,以便與新知識進行聯系。
20
簡述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1)建構主義知識觀
①知識并不是對現實的準確表征,也不是最終答案,而只是一種解釋、一種假設。
②知識并不能精確地概括世界的法則。
③對于知識的理解由學生自己的經驗背景建構。
(2)建構主義學生觀
①建構主義強調學生經驗世界的豐富性,強調學生的巨大潛能。
②建構主義強調學生經驗世界的差異性。
(3)建構主義學習觀
①學習的主動建構性。
②學習的社會互動性。
③學習的情境性。
21
簡述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創情境、控水平、妥獎懲、善歸因)
(1)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
(2)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
(3)充分利用反饋信息,妥善進行獎懲;
(4)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努力。
22簡述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
(需要勵志,自我歸因)
(1)了解和滿足學生的需要,促使學習動機的產生;
(2)重視立志教育,對學生進行成就動機訓練;
(3)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自我概念,獲得自我效能感;
(4)培養學生努力導致成功的歸因觀。
23
簡述有效促進學習遷移的教學
(1)精選教材;
(2)合理編排教學內容;
(3)合理安排教學程序;
(4)教授學習策略,提高遷移意識性。
24簡述學習策略的類型
學習策略分為三類:
(1)第一類是認知策略,認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術,即信息加工的策略。包括復述策略、精細加工策略、組織策略。
(2)第二類是元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是學生對自己認知過程的認知策略,即對信息加工過程進行調控的策略,包括對自己認知過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學生有效地安排和調節學習過程。包括計劃策略、監控策略、調節策略。
(3)第三類是資源管理策略,是指有效地管理和利用環境和資源,以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包括時間管理策略、環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資源利用策略。
25簡述最近發展區含義及啟示
(1)最近發展區的含義:維果斯基認為,兒童有兩種發展水平:一是兒童的現有水平,二是即將達到的發展水平。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
(2)最近發展區的啟示:
教學應著眼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把潛在的發展水平變成現實的發展水平,并創造新的最近發展區。維果斯基特別提出:“
教學應當走在發展的前面。”
26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1)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有關課程
2)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
3)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4)結合班級、團隊活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5)個別心理輔導或咨詢6)小組輔導。
27
品德的心理結構
(1)道德認識:對道德行為準則及其執行意義的認識,是個體品德的核心部分,是學生品德形成的基礎。
(2)道德情感:根據道德觀念來評價他人或自己行為時產生的內心體驗,是產生品德行為的內部動力,是品德實現轉化的催化劑。
(3)道德意志:個體自覺地調節道德行為,克服困難,以實現道德目標的心理過程,是調節品德行為的精神力量。
(4)道德行為:實現道德動機的行為意向及外部表現,是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集中體現,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標志。形成良好的道德習慣是道德行為培養的關鍵
28
促進品德形成良好方法
(說服榜樣群體獎懲價值)
(1)有效的說服(2)樹立良好的榜樣(3)利用群體約定
(4)給予恰當的獎勵與懲罰(5)價值辨析
29
德育過程的基本規律
1)德育過程是具有多種開端的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提高過程
2)德育過程是組織學生的活動和交往,統一多方面教育影響的過程
3)德育過程是促使學生思想內部矛盾運動的過程
4)德育過程是一個長期的、反復的、不斷前進的過程
30疏導原則的貫徹要求
(講正‘正面教育’道‘因勢導利’)
①講明道理,疏導思想;
②因勢利導,循循善誘;
③以表揚激勵為主,堅持正面教育
31
尊重與嚴格要求原則的貫徹要求
①
嚴要有度
②
嚴要有方
③
嚴要有恒
④
尊重學生人格個性,充分信任學生
32依靠積極與克服消極因素原則貫徹要求
(一分為二的轉變認識)
(1)教育者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全面分析,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優點和不足。
(2)教育者要有意識地創造條件,將學生思想中的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
(3)教育者要提高學生自我認識、自我評價的能力,啟發學生自覺思考,克服缺點,發揚優點。
33
班集體的發展階段
(組核成發)
(1)組建階段:具體標表現為一個個孤立的個體,靠教師組織
(2)核心形成:這個階段班級會涌現一批積極分子,出現核心人物
(3)發展階段:這個階段學生逐漸學會自我管理
(4)成熟階段:這個階段班級會形成平等、和諧、上進的氛圍,學生個性發展
34班集體形成標志
(健全班風是組織目標)
(1)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與明確的奮斗目標。
(2)健全的組織機構與堅強的領導核心。
(3)嚴格的規章制度與嚴明的組織紀律。
(4)正確的集體輿論與良好的班風。
35
個別教育工作
(恒心才能發光)
(1)關心熱愛與嚴格要求相結合。
(2)培養和激發學習動機。
(3)善于發掘后進生身上的“閃光點”,增強其自信心和集體榮譽感。
(4)針對后進生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對癥下藥。
(5)對后進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36
教師成長與發展的基本途徑
(看別人,看自己,多練習,多反思)
(1)觀摩和分析優秀教師的教學活動。(2)開展微格教學。
(3)進行專門訓練。(4)反思教學經驗。
37簡述20世紀以后教育的特點
(全、民、多、現、身)
①
教育的終身化(包括各年齡段的各種教育)
②
教育的全民化(必須面向所有人,人人有接受教育的權利)
③
教育的民主化(對等計劃、特權化、專制化的否定,強調平等)
④
教育的多元化(培養目標多元化、辦學形式多元化)
⑤
教育的現代化(現代科技在教育教學中的運用,并由此引起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變化)
38教育與政治經濟制度之間的關系
(1)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的制約。(體內性質兩權一目的)
①
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的性質,
②
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教育的領導權;
③
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受教育的權
④
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教育目的
⑤
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教育內容和教育管理體制;
(2)教育對政治經濟的影響:
①
教育能為政治、經濟制度培養所需的人才
②
教育可以促進政治民主
③
教育創造一定的社會輿論為政治服務
④
完成年輕一代的政治社會化。
39簡述個體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
1.順序性,個體身心發展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由量變到質變的連續不斷的發展過程。
2.階段性,個體在不同年齡階段表現出身心發展不同的總體特征及主要矛盾面臨著不同的發展任務。
3.不平衡性,個體身心發展的同一方面以及不同方面發展速度不同。
4.互補性,機體在某一方面的機能受損甚至缺失后,可通過其它方面超常發展得到部分補償。
5.個別差異性,每個人由于遺傳、環境、教育等因素的不同,其身心發展的實際面貌總會表現出一定的個別差異。
40簡述學校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中起主導作用的原因(三有一訓練,控制很全面)
①學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培養人的活動;
②學校教育是通過專門訓練的教師來進行的,相對而言效果較好;
③學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響學生發展的各種因素。
④學校教育給人的影響比較全面、系統和深刻
41簡述教育制度確立的依據
(1)社會依據
①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科學技術發展狀況。
②受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的制約,反映一個國家教育方針政策的要求。
③受文化傳統制約。
④要考慮到人口狀況。
(2)人的依據
學制的建立,要依據青少年兒童的年齡特征。確定入學年齡、修業年限、各級各類學校的分段,都要考慮兒童和青少年身心發展的特點,適應他們智力和體力的發展水平。
(3)學制本身的依據
本國學制的歷史發展和國外學制的影響
42簡述現代教育制度發展趨勢
(1)義務教育年限延長;
(義務要延長)
(2)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朝著綜合統一的方向發展;(職業要綜合)
(3)高等教育的大眾化;
(大眾要高等)
(4)終身教育體系的建構;
(終身要構建)
43簡述教育過程的結構
(1)引起學習動機
(2)領會知識,這是教學的中心環節,領會知識包括使學生感知和理解教材
(3)鞏固知識
(4)運用知識
(5)檢查知識
44班級授課制的優缺點
(1)優點
①
用嚴格的制度保證教學的正常開展,達到一定質量
②
有利于大面積培養人才
③
能夠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④
有利于發揮集體教育的作用
⑤
有利于學生獲得系統的科學知識
⑥
有利于進行教學管理和教學檢查。
(2)缺點
①
不利于學生主體性的發揮
②
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
③
不能很好地適應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④
不利于因材施教
⑤
不利于學生之間真正的交流和啟發。
45
教師備課的基本要求
①
要深入準確的把握學科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
②
要有針對性,適應學生的特點
③
要根據社會發展,科技發展和學生對象的變化,不斷更新備課的內容
④
要充分和周密考慮教學設計諸因素的關系和結構,并做好課前的各種準備
46簡述布置課外作業的要求
①
內容符合課程標準規定的范圍和深度
②
分量適宜,難易適度
③
有助于啟發學生思維,力求理論聯系實際
47簡述影響遺忘進程的因素
①
學習材料的性質
②
實際材料的數量和學習的程度
③
實際任務的長久性與重要性
④
實際的方法
⑤
時間因素
⑥
情緒和動機
48中學生記憶發展的特點
①
記憶容量逐漸增大,短時記憶的廣度接近成人
②
記得有意性加強
③
意義識記成為主要技術手段
④
抽象記憶逐漸占據主導地位
49簡述創造性的培養
1)創設有利于創造性產生的適宜環境
a創設寬松的心理環境b給學生留有充分選擇的余地c改革考試制度與考試內容
2)注重創造性個性的塑造
a保護好奇心b解除個體對回答錯問題的恐懼心理c鼓勵獨立性和創新精神
d重視非邏輯思維能力e給學生提供具有創造性的榜樣
3)開設培養創造性的課程,教授創造性思維策略
a發散思維訓練b推測假設訓練
c自我設計訓練d頭腦風暴訓練
50簡述影響問題解決的主要因素
(1)問題情境。(2)心理定勢與功能固著。
(3)已有的知識經驗——遷移。(4)原型啟發。
(5)情緒與動機。
除了上述因素,個體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認知風格和世界觀等個性心理特性也制約著問題解決的方向和效果。
51簡述提高問題解決能力的教學
(1)提高學生知識儲備的數量與質量。
(2)教授與訓練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
(3)提供多種練習的機會。
(4)培養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
52簡述培養學生想象力的方法
(1)引導學生學會觀察,豐富學生的表象儲備。
(2)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有利于打開想象力的大門。
(3)引導學生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經驗以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4)結合學科教學,有目的地訓練學生的想象力。
(5)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幻想。
53
簡述操作技能的培養要求
(1)準確的示范與講解;
(2)必要而適當的練習;
(3)充分而有效的反饋;
(4)建立穩定清晰的動覺。
54
簡述心智技能的培養要求
(1)激發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2)注意原型的完備性、獨立性與概括性;
(3)適應培養的階段特征,正確使用語言;
(4)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
55簡述學習動機與學習效率的關系
(1)學習動機與學習效率的關系呈現倒U型曲線關系,即中等強度的動機最有利于任務完成;
(2)在復雜的任務中,較低的動機水平有利于任務的完成;
(3)在簡單的任務中,較高的動機水平有利于任務的完成。
56簡述影響遷移的主要因素
(1)相似性;
(2)原有認知結構;
(3)學習心向與定勢。
除前面所涉及的影響遷移的一些基本因素外,諸如年齡、智力、學習者的態度、教學指導、外界的提示與幫助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遷移的產生。
57簡述前運算階段的特點
皮亞杰的前運算階段的年齡是
2
~
7
歲
,此階段的特征有:
(1)“萬物有靈論”
(2)一切以自我為中心
(3)思維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
(4)沒有守恒概念;
(5)做出判斷時只能運用一個標準或維度
58
簡述榜樣示范法的貫徹要求
①選好學習的榜樣。選好榜樣是學習榜樣的前提。
篇7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素質教育
小學數學是九年義務教學中的基礎學科,在小學階段占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那么如何將小學數學教學納入素質教育的軌道呢?本文將就此談幾點認識。
一、小學數學素質教育的目的和特點
1、小學數學素質教育的目的
素質教育要求教育摒棄過去呆板、教條、接受性的教育方法,代之以靈活、應變、求知性的教育方法。其目的就是要更好的揭示教育的本質,即“教”中有“育”,培養出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因此,小學數學教學就要以開發小學生身心潛能,培養和提高學生各方面素質為目標。
2、小學數學素質教育的特點
與傳統的應試教育相比,小學數學素質教育具有以下5個特點:
(1)基礎性。數學作為自然科學的基礎學科,而小學數學又是基礎中的基礎。所以小學數學的素質教育必然著眼于小學生基本數學能力的培養,即數學基礎知識、基本的思維方法和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
(2)全面性。全面性有兩層含義:一是為提高全民族的素質而要求面向全體學生實施,不僅提高個體素質,更要注重于提高整體素質;二是針對具體的特定個體來說,要求其各個方面和諧發展,協調進步,不能出現嚴重的失衡現象。
(3)整體性。應該把素質教育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而不能將其分割開了。要注重學生知識與行為的完整與協調,即素質教育各要素關聯縱向銜接緊密,橫向發展協調,從而收到救失及時、揚善到位的的良好效果。
(4)開放性。素質教育要求靈活、開放的教學方法,要求學以致用,這樣就決定了素質教育必須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在開放的格局中實施和完善。
(5)長期性。顯效慢、明顯滯后的特點決定了素質教育的長期性。
二、小學數學實施素質教育的具體環節及方法
1、重視課前準備活動的引導作用。
課前準備活動的目的在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引導他們養成初步的學習數學的愛好和習慣。鑒于小學生認識事物帶有很大的形象性,小學數學教師就應該引導他們搜索生活中豐富的感性材料并不斷積累,幫助他們逐步地學會聯想與抽象。
2、重視課堂教學的陣地作用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學的主陣地,提高學生的素質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在眾多教學改革中,課堂教學的改革是最為重要的,可以說,數學的素質教育在課堂,如何讓學生的學習活動有機地注入到學科知識的自主學習之中,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的興趣,以形成學生主動發展的動因,提倡讓學生通過觀察,不斷積累豐富的表象、感性認識,讓學生在實踐感受中逐步認知知識,為學好數學、發展智力打下基礎,真正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數學素質。
(1)重視學生的心理活動過程,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注重情感效應,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和氛圍。讓學生從“要我學”轉到“我要學”不單單是數學教學的手段,更是數學素質教育的目標。針對小學生好奇心大,自制力差等特點,在教學中要特別注重情感效應,努力營造寬松、和諧、有趣并有適度競爭的課堂教學氣氛,目的是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形成良好的學習心態。
(2)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為了適應社會的需要,許多東西都要靠自己去學習,這就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能力。古語說:授之以魚,不若授之以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教師的責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學生學。”作為小學數學教師,不僅要教數學,更重要的是教學生學數學,并指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符合時展的要求。
(3)重視教學過程,發展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潛能
傳統教育存在著“四重四輕”現象,即重教輕學、重結論輕過程、重知識輕能力和重模仿輕創造。這些都嚴重地影響了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因此,在實施素質教育,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時就要注重過程、注重發展學生的思維,注重開發學生的潛能。其中:
注重教學過程應該做到:概念的教學,重在概念的形成過程;公式的教學,重在公式的推倒過程;運算的教學,重在運算的審題過程,應用的教學,重在應用的分析過程;
注重發展學生思維應該做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從具體的感性認識入手,積極促進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認識知識的遷移規律,從新舊知識的聯系入手,積極發展學生思維;抓住思維積極性、求異性、廣闊性、聯想性等特點,有意識地進行訓練和培養,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抓住好奇心與創造性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鼓勵其發展創新思維。
注重開發學生潛能應該做到:承認個體差異的客觀存在,徹底貫徹個別對待原則,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在揚長避短的過程中全面充分的發展。
3、重視課后的減負增效,給學生相對寬松和舒適的課業氛圍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想通過布置大量的作業練習和頻繁測驗來提高學生解題能力卻往往適得其反――“題海戰術”扼殺了學生思維發展和創新精神。“微波爐原理”(依據物質發熱的原理,用高頻微波振蕩使物質中的水分子運動加速,直接從物質內部“加熱”,雖耗電量減少,工作效率卻大大提高)給我們提供了重要的啟示:作為教師應該重視解題思想方法的教學,精選習題并把握好練習的“度”,把學生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起來,與此同時增強學生學習的效率意識、優化意識和辯證意識,著眼于把學生的學習潛能充分發掘,大膽走出應試教育和“題海戰術”的怪圈,給學生相對寬松和舒適的課業氛圍。
4、重視長遠,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篇8
審題是解決問題的一個重要環節。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是提高學生解題能力的一個首要條件。審題能力就是學生全面認識問題及條件的一種能力,認清問題,并且把與問題相關的顯性條件和隱性條件充分提煉出來進行分析,正確完成問題的解答。而針對初中生而言,審題能力弱是很普遍的一個問題。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審題能力弱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審題態度不端正。很多學生在閱讀題目時一看到文字多,就開始快速瀏覽,而沒有仔細閱讀;(2)盲目審題。有些學生審題時抓不住關鍵和重點,從題目中無法得到有用信息。
為此,筆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要求學生將題目的關鍵詞、關鍵句標記出來;(2)首先通讀一遍,然后針對問題重點閱讀,抓住關鍵點,刪除無用點;(3)分解題目,簡化問題。
例1畢業聯歡會上,小明表演了一個小魔術:將一根銅絲繞成線圈,罩在蠟燭火焰上,觀察到火焰立即熄滅;再將銅圈加熱后罩在蠟燭火焰上,觀察到蠟燭照常燃燒.請你分析產生上述現象的原因。
此題看上去很新,大部分學生在看到此題時不知如何去解答。為此,教師首先要求學生將關鍵點標記出來,學生標出:銅絲、罩在、火焰、熄滅、加熱后、照常燃燒;然后讓學生針對問題重點閱讀;最后,將題目分為兩小問,第一,銅絲罩在火焰上,蠟燭為什么熄滅?第二,加熱后的銅絲罩在火焰上,蠟燭為什么正常燃燒?通過科學認真審題,此時學生發現此題就是換個方式在考查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認真分析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后,根據題目信息,得:前者是因為銅絲吸熱使蠟燭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而后者熱銅絲不會吸熱,所以可以正常燃燒。
二、靈活運用解題思想和方法
初中階段學生所學的化學知識點非常多,如空氣、水、氣體、質量守恒定律、燃燒、金屬、溶液、酸與堿等等。因此,在解題時要根據問題搜索出與之相關的化學知識點,思想和方法,這樣才能快速、準確地解決問題。學生在分析題時要始終以基礎知識為依據,再以合適的方法和思想簡化問題、解決問題。常見的化學解題方法有:觀察法、實驗法、對比法、排除法等等。
例2小亮在實驗室發現一瓶盛有無色溶液的試劑瓶,其標簽已破損,從殘余部分只能看出溶質質量分數為10%,具體是什么物質無法辨認。老師告訴他,這瓶溶液可能是氫氧化鈉、氯化鈉、氫氧化鈣或碳酸鈉中的一種。
(1)小亮查閱氫氧化鈣常溫下的溶解度為0.18 g后,認為該溶液不可能是氫氧化鈣,理由是。(2)小亮取少量樣品于一只潔凈的試管中,向其中滴加無色酚酞溶液后,溶液變為紅色,溶液不可能是(填寫化學式)。(3)為了確定該溶液的成分,小亮同學繼續進行下列實驗,請一起參與,并填寫下列實驗報告。
設計實驗方案甲:選擇氯化鈣溶液來確定該溶液的成份;
方案乙:選擇稀鹽酸來確定該溶液的成份。
進行實驗請你從方案甲和方案乙中選擇一種方案進行實驗。
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實驗結論取少量溶液于試管中,滴加。 該溶液是碳酸鈉溶液。
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實驗反思有同學認為還可以用一種常見的堿溶液來確定,那么它是溶液(填化學式)。
此題有一定難度,涉及的知識面較廣、內容較多,可采取“利用測定結果進行先排除,最后進行實驗檢驗”的思路確定未知溶液,解題的關鍵是熟練掌握氫氧化鈉、氯化鈉、氫氧化鈣、碳酸鈉的性質。
三、加強開放題訓練
要想提高初中生化學解題能力,首先要審清題,然后選擇適宜的化學思想和方法。除此之外,教學還要加強對學生進行新題型和開放題的訓練,這樣不僅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近年來開放性試題越來越多,要求初中生根據所學的知識以及自身能力,給出靈活性答案。從近些年的初中化學開放性試題來看,主要以生活、科技、實驗為主題,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這樣的試題不僅檢驗學生的化學知識,而且檢驗學生實際應用能力。在化學課堂上教師加強開放題訓練,不僅使學生所學化學知識得以實際運用,而且進一步拓寬學生的化學知識面。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從實際生活和社會經驗等方面加以引導,培養學生知識積累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創新能力。
例32011年3月14日,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因冷卻系統的故障,導致嚴重的核泄漏事故,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1)核電站是利用原子核發生(選填“裂變”或“聚變”)釋放能量來發電的。(2)下面是核能發電中能量轉化的過程,請將其補充完整。核能機械能電能
(3)“福島核泄漏”事件引發了廣泛的爭議。請你對發展核電簡述自己的觀點。
此題屬于開放型題型,從社會的熱點問題為情景,考查了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科技的意識。問題1和2答案都是固定的,核電站是利用原子核發生裂變釋放能量來發電的,氫彈的爆炸才是核的聚變。原子核發生裂變過程中產生大量熱量,加熱水,蒸汽發生器產生的蒸汽被送到汽輪機,帶動汽輪發電機組發電.所以能量的轉化過程是:核能-內能-機械能-電能。問題3答案是靈活的,很多學生第一次遇到此題時主要從發展核電的優點和所帶來的危害來闡述,很難與所學的化學知識聯系起來。此時教師引導學生從開發新能源、節約化石能源以及存在的安全隱患、核廢料處理等某一方面來闡述,此時學生茅塞頓開。這種類型的題難度并不大,學生多多訓練,無論題型如何變化,都知道如何著手解題,這樣再增強學生信心的同時,增強學生化學知識面,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四、結語
篇9
【關鍵詞】物理教學;創新意識;激發培養
一、探究式教學
探究式教學,又稱發現法、研究法,是指學生在學習概念和原理時,教師只是給他們一些事例和問題,讓學生自己通過閱讀、觀察、實驗、思考、討論、聽講等途徑去獨立探究,自行發現并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的一種方法。它的指導思想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覺地、主動地探索,掌握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研究客觀事物的屬性,發現事物發展的起因和事物內部的聯系,從中找出規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可見,在探究式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強。
探究式教學不是某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它可以有許多種類型。例如,我們用理論探究的方式學習知識是探究,學生自選課題,設計實驗,解決問題也是探究。探究教學還包含了許多種教學方法,如談話法、討論法、實驗法等等。因此,探究教學可以選擇不同的層次和水平切入,可以是簡單的概念獲得,也可以是由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可以從一個現象、一組數據、一些資料引發學生思考、討論,也可以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去探究;可以從具體的情境入手,讓學生概括出相關知識,也可以提出抽象的問題,讓學生推理分析。 在探究式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強。
二、初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學的主要環節
盡管科學探究沒有絕對固定的程序,但仍有一般的程序可循。而這個一般程序是學生做探究的必要知識,也是完成一個完整探究過程的基本環節。所以,教師在探究教學中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程序上的“工作單”,讓學生學習探究。結合課堂教學實際,初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學比較好的形式可有以下的主要環節: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和論證、評估與交流現以:《探究串聯電路中電流的規律》為例,把探究式教學的主要環節進一步說明:
探究:串聯電路中電流的規律
提出問題:串聯電路中各點的電流之間有什么關系?
猜想假設:問題的可能答案。
設計實驗:邊討論交流―邊合作設計,內容包括。
①所用實驗器材;
②所設計的實驗電路圖、數據記錄表;
③簡述實驗步驟。
進行實驗:
①把測量數據記在自己的表格中;
②把操作中出現的問題扼要地寫下來。
分析和論證:
①測量結果說明了什么?
②跟你的猜想或假設有何差異?
③能得出什么結論?
結論: 。
評估與交流:
①操作中有沒有什么失誤?
②測量結果如果不正確,其原因是什么?
③為自己的正確觀點進行答辯。
④你在實驗中是否發現了新的問題?
探究式教學的主要環節,為教師設計教學策略提供參考的框架,為教師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提供了幫助。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涉及全部,也可涉及部分,要根據實際適當安排突出不同環節的探究活動。在探究式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思維活動主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雙向互動為原則。教師要啟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使學生處于一種不斷發散與聚合的創造性思維狀態,以順利推進科學探究進程。
三、關于探究性教學實踐的反思
1.探究活動是教師和學生復合主體互動的過程
探究教學活動是一種特殊的認知和實踐活動,教師和學生都是主體,也必須成為主體,他們各自通過自己的能動作用,履行各自的角色,并且和諧互動,只有這樣,探究教學活動才能順利展開。如果教師、學生中任何一方不能積極、能動、自主、創造性地履行自身的角色,便失去了主體的特性,那么,探究式教學的目標也就不可能實現。
2.探究活動應允學生出錯,不追求探究性過程的完整性
由于器材、環境、操作技能等原因,學生的實驗結果和結論有時誤差較大。教師若以此為契機提出問題,通過分析、討論,找出原因,改進實驗方法,這對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和綜合能力會大有益處。切不可輕率指責、否定。
3.探究活動中應加強多學科知識的滲透
在探究教學中,教師是引導者,基本任務是啟發誘導,學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務是通過自己的探究,發現新事物。因此,必須正處理教師的“引”和學生的“探”的關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讓學生漫無邊際去探究,也不能過多牽引。
(1)交流自學成果。在課堂上,讓學生交流自學成果。在互相交流中,使大家思維相互碰撞,努力撞擊出創造思維的火花。交流形式可以靈活多樣,可以讓學生自由發言,也可以讓學生先在四人小組交流,然后派代表在全班匯報。
(2)合作學習,探究疑難。讓學生對“交流成果”環節中所提出的問題以及普遍存在的模糊認識進行討論,在合作學習中大膽質疑解疑。討論的形式可以靈活多樣,可以同桌互幫,四人小組研討,全班辯論等,為學生充分表現、合作、競爭搭建舞臺,使教師指導和學生自主探究相結合,傳授知識和解決問題相結合,單一性思考和求異性思維相結合。
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善于誘導。如:“你認為他說得對嗎?為什么?”“對他的回答你滿意嗎?你有什么不同的見解?”等等,把學生的思維推向。討論中,教師要做到:①要密切關注討論的進程和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調整和引導;②要發現多種結論,特別注意和自己備課時不一致的結論,變教案為學案;③要充分調動學生討論的積極性,及時發現優點,特別是善于捕捉后進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鼓勵。討論要使學生思維碰撞,閃現思維火花,激發表現欲,促進創造思維的發展。④為了激發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興趣,課后,教師布置的作業要改革,努力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A.留因材施教的作業。教師要客觀看待學生身上存在的學習能力方面的差異,留作業應做到因材施教,采用按能力分組、分層、適度布置作業。如學習了課文后,可設計三個層次的作業:a.自由朗讀喜歡的段落,抄寫課后詞語;b.摘抄并背誦你認為優美的詞語,喜歡畫畫的同學還可以畫一幅山水畫;c.寫讀后感或請你當一回導游寫一段導游詞。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愛好,選擇其中的一項來完成。這樣,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了訓練,既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又提高了學生自覺主動地完成作業的積極性。B.留課外的作業。隨著初高中學生知識的不斷積累,對現象的解釋和判斷會有不同的方法和結論。在進行《平面鏡成像》教學時,應當引導同學們分析、歸納實驗結論后,一位同學突然提出:平面鏡所成的像和物體屬于軸對稱的關系。當時我一愣,隨后意識到初二數學中已學過軸對稱的知識,如果用數學語言,平面鏡成像中的四個特點(虛像、等大、等距、垂直)只需“平面鏡所成虛像和物體相對鏡面軸對稱”一句話就夠了。我在感到后生可畏的同時,也意識到物理老師還必須關注學生的各學科的發展進程,保持學科之間的聯系。在學習物理時盡可能把其他學科知識作為基礎和工具,同時也因其應用而深化對其他學科知識的認識,更通過相互滲透的過程開拓學生綜合思考、分析的視角。
四、結語
在知識飛速更新發展的時代,要求我們在教育戰線的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給學生,更重要的是要教會他們學習的方法,培養他們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只有具備了這種能力,才能適應二十一世紀知識經濟的發展要求。
篇10
【關鍵詞】 閱讀教學 導入策略 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095-02
一、引言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英語教學的目標之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大多數老師已經非常熟悉閱讀教學的一般過程。即讀前的話題導入,讀中的線索梳理和讀后的信息內化。
眾所周知,“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作為閱讀教學的第一步,課前導入是關鍵的一步,它直接影響到整堂課的教學效果。好的課前導入,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迅速調整學生的學習狀態,掃清下個教學環節中的詞匯、語法、長句、難句等障礙。
二、導入原則
英語閱讀課的導入應遵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和注重趣味性的教學原則,以使閱讀教學的首要環節開端順利,達到預期目標和良好效果。
1.教師主導
高中英語閱讀課是學生了解英語國家文化,培養跨文化意識的 主要途徑。教師的主導作用是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引導和幫助學生學習英語。教師不僅要引導、幫助學生對語言(詞匯和結構)和信息(主旨大意和細節)進行表層理解,還要引導、幫助學生對文本進行深層次的理解,關注作者情感態度、寫作意圖,進而培養學生鑒賞語言文化。
教師在閱讀課的導入活動中應扮演多種角色,教師是教學的設計者,是學習的指導者、是過程的合作者,也是活動的評價者等。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內容豐富多彩,教師一定要明確課堂教學目標,具備較完整的知識體系,了解各類題材和體裁的文章,才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重難點和深廣度,從而設計出知識性、啟發性和可接受性俱佳的導語,順利引導學生進入新課學習主題,使學生富有趣味性的課堂氛圍中吸收知識。
2.學生主體
英語閱讀課的主體是學生。 《高中英語課程標準》規定高中生應具備的基本閱讀技能包括:理解主旨和要義、了解重點細節、推斷生詞詞義、理解邏輯關系、推理判斷、理解作者意圖、評價閱讀內容等。
閱讀課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就要考慮閱讀材料的難易及學生的程度,運用切合學生實際的導語,以確定最佳的導入形式。教師主要是指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應該是引而不發,激發他們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的主觀能動性。在語言實踐活動中,教師要讓學生多動口、多動腦來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在導入時對問題的設計要從易到難,做到巧妙自然,符合實際,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感知閱讀中的困難、問題及探索、積累經驗、收獲等過程,從而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
3.注重趣味性
我們對高二兩個班級的學生關于英語閱讀課的問卷調查中,了解到80%的學生認為閱讀課的目的就是應付高考,50%的學生覺得教師講解式的授課很無聊,70%的學生認為自己的閱讀能力差,100%的學生希望培養自己的閱讀興趣,掌握有效的閱讀策略。可見,激發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排除閱讀過程中的障礙,能使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逐步發揮出來。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一旦產生學習興趣,就能隨之產生積極的情感,如果他們想學、愛學、樂學,閱讀教學的課堂效果就可想而知。就能產生積極的情感,他們會想學、愛學、樂學,課堂效果就會更好。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閱讀導入過程中一定要抓住每一次語言輸入、文本閱讀的契機,利用每一個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多動腦、多思考、多辯證,去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潛能,提高思維能力和質量。
三、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導入方法
在當今信息時代,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已多元化。一只粉筆一本書的教學方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在信息技術環境下進行英語閱讀教學,就要以現代教學理念為指導、以信息技術為支持,形成師生的合作、交流和互動,以培養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果。將信息技術運用于英語閱讀教學,還能更好地強化閱讀的重點難點,更好地激發學生自主探究,培養他們的合作、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任務,在設計導語時應從學生的生活實際、認知水平和心理特征出發,緊密聯系閱讀內容,靈活運用多媒體手段去設計各種導入方式,從而達到掌握閱讀技巧,提高閱讀能力的目標。我們課題組在閱讀教學中在信息技術輔助下常采用以下方式導入新課:
1.主題直接導入
高中英語教材中,有許多學生比較熟悉的、感興趣的內容。以地震為例,近幾年來汶川、北川、玉樹、雅安、蘆山等地發生的地震以及2007年3月13日10時23分,在我們自己家鄉發生的4.9級地震,同學們都記憶非常深刻,新課導入時就沒有必要拐彎抹角。在講授人教版必修一Unit 4 Earthquakes的warming up這一課時,我在簡單的問候之后便直接向學生提問:What do you know about earthquakes?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Wenchuang Earthquakes?Would you like to describe the Shunchang Earthquake in 2007? 同時,我給學生提示了一些他們在表達中可能用到的詞匯。 這些問題,學生們都很能積極進行討論,紛紛參與發言。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就已經進入了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新課的學習,話題是1976年的唐山地震。多媒體播放電影《唐山大地震》的一段視頻后,轉向以下問題:What does the writer mean by“ 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 Did anything appear strange before the earthquake? ……這種導入方法過渡自然 ,能把學生引向有意注意,加深對新課內容的印象,同時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
2.設問設疑導入
設問設疑導入是一種常用的教學模式,適用于各種教學題材,英語閱讀教學也不例外。我根據學生求知心切、好新鮮的心理特點,在新課導入過程中有意識地設問設疑,鼓勵學生積極思考,互相啟發,快速答疑。
在教選修七 Unit2 Robots時,我結合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了形狀各種各樣、功能各異的機器人后,以簡介和問題的形式導入: We’ve seen robots in science fictions, literature , films, video games, TV shows and cartoons. A robot is a mechanical or virtual, artificial agent. A robot is a machine designed to do jobs that are usually performed by humans. Robots are programmed and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There are varieties of robots, including industrial robots, household robots , and entertainment robots. Do you think it is possible for a robot to have its own feelings, needs and desires? 學生們對機器人是否可以和人一樣有思維有情感展開了討論,我隨后展示了一個身材高大外表英俊的機器人Tony的圖片 ,告訴學生他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美國科幻小說家 Isaac Asimov 的科幻小說 Satisfaction Guaranteed的主人公,這個聰明機智能干英俊的機器人在三周內讓女主人fall in love。這個故事學生很好奇,于是給學生三分鐘的時間快速瀏覽課文,讓學生說出故事的主人公Larry Belmont, Claire Belmont, Tony, Gladys Claffern 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設計了簡單的“T”or“F”題讓學生搶答,再提出緊扣課文內容的問題,牢牢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這樣,新課的閱讀也就水到渠成了。
3.幽默故事導入
英語幽默故事和笑話語言精練地道,富有文化內涵。運用英語幽默和笑話導入既能集中學生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又能讓學生通過英語幽默笑話領略中外文化的異同。
如在教A Taste Of English Humor單元的warming up一課前,看到學生課間休息時很開心,上課了幾個學生還不停的笑著,因此就勢利導:You are so happy.You’re sure to have a lot of fun. Now, before beginning our class, I would like to tell you a humorous story:
A mother and son were washing dishes while the father and daughter were watching TV in the room. Suddenly, there was a crash of breaking dishes, then complete silence. The girl looked at her father and said, “It was Mom..”
“How do you know?” asked her father.
“He didn’t say anything.”
短短的小故事,學生聽了后開懷大笑, 紛紛要求再說一個幽默小故事。我又播放一段憨豆先生的喜劇視頻,學生更是異常開心。這時,我不失時機地轉入主題: “I’m very glad that you all like English jokes and humors. Jokes and humors can bring us happiness and fun in our life. I’ll tell you more jokes and humors later, OK? Now, the topic today is about humor.”簡短的幽默笑話導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地進入主題教學。
4.幻燈圖片導入
運用插圖、網絡圖片及圖示制作成幻燈片導入新課,具有操作簡便、直觀易懂等特點。我在平時收集或自制了大量的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圖片運用于教學,深受學生歡迎。
例如,選修九Unit 3 Australia 一文中,課文中有好多圖片。我選了悉尼歌劇院、大堡礁、艾爾斯巨石、袋鼠等圖片用幻燈片的形式展示,作為新課的引入。學生馬上猜出圖片內容代表的國家是澳大利亞。于是就勢讓學生用英語說幾句他們所了解的澳大利亞。學生們興趣勃勃,積極發言。“Australia is located o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It is the largest country among Oceanian countries.”“The climate is nice most time of the year.” “Canberra is the capital of Australia, and Sydney is the biggest city.” “Australia has profuse natural resource and developed travel industry. Millions of tourists come here every year.”“ In Australia, some animals like koala bears and kangaroos are unique in the world. You can’t find them in other places in the world.”我趁熱打鐵,導入Reading?鄄Glimpses of Australia,提問:“What topic is common to all five texts?”(The five texts are about some aspects of Australia.)再問:“What aspect of the topic is discussed in each text? ”(Text 1?鄄A general description of the physical features and ecology of Australia and its political organization .Text 2?鄄A citizenship ceremony on Australian Day . Text 3?鄄Two rail journeys across the length and breadth of Australia. Text 4?鄄Uluru. Text 5?鄄Cradle Mountain National Park. )
教學實踐證明運用圖片圖示以幻燈片的形式導入新課畫面鮮明、引人注目、形象直觀、簡便易行,不但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還有助于加深記憶,可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5.音樂及視頻導入
音樂的美妙旋律和視頻生動畫面穿插運用于英語閱讀教學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獨特效果。我在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注意選用符合課文主題的視頻和音樂,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極有助于學生理解與文章相關的人物思想、事件情節,也有助于學習記憶文章中的重點詞匯句型。我根據青少年學生愛好音樂、喜歡精彩畫面的特點,嘗試了在英語閱讀教學中以音樂和視頻導入。這種導入形式可開創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學習高一上必修二Unit 3 Music時,我在課前選取了Classical music、Folk music、Rock’n’Roll、Jazz、 Country music、 Orchestra、 Rap、 Choral等多種形式的樂曲片段,欣賞了各種不同種類的音樂形式后,我向學生提問:Do you know any famous bands ? Which band do you like?學生熱烈發言,列舉了他們熟悉的國內外樂隊,如:The Beatles (甲殼蟲樂隊)、Rolling Stones (滾石樂隊)、BEYOND、唐朝樂隊、 零點樂隊等等。我又提問: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the Monkees?學生們基本上不了解The Monkees (門基樂隊),接著我介紹門基樂隊是一支美國本土樂隊,由四人組成,于二十世紀60年代興起,最初,樂隊成員是應一則電視廣告走到一起的。我給學生播放了the Monkees 的代表作《I wanna be free》和《I am a believer》的視頻,于是引入了課文 The Band That Wasn’t,介紹門基樂隊的組建,走紅,解散和再聚首。
在閱讀教學中利用音樂旋律及視頻畫面引人入勝的獨特效果來導入,可以快速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啟動他們的感官和思維,使他們順利進入學習狀態。另外,音樂和視頻還可以充分發揮其陶冶情操、提高效率和提高素質的功能。
6.簡述主旨導入
高中英語教材中的題材豐富多彩,內容新穎有趣,是訓練學生用英語口筆頭表達的極好的語言材料。在學生閱讀這些文章之前,我都要布置一些學習提綱讓學生預習。上課時再指定二到三個學生用英語簡述文章的主旨要義,教師補充點評。有時我利用視頻片段對閱讀內容如節日、機器人、奧運會、野生動物等先用英語簡介,再指定學生補充。
例如在必修三Unit 1 Festival Around The World一文中,我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了西方過圣誕節、復活節、感恩節、愚人節、萬圣節等的視頻片段,用英語給學生做了介紹,然后問學生:What festivals or celebrations do we have in our country? What part of a festival do you like best,why ?學生對自己國家的節日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非常熟悉。我列出了這些節日的英語譯名,讓學生能夠順利地回答問題。可喜的是一些英語基礎差的學生也能用英語表達幾句,我稱贊肯定了他們,使他們增加了學習英語的信心。如此就勢引入課文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分別對Festivals of the Dead、Festivals to Honor People 、Harvest Festivals 、Spring Festivals這幾個部分閱讀內容進行精讀精練。簡述文章的主旨要義導入不但可使學生掃除閱讀障礙,迅速掌握課文大意,而且能開拓學生的視野,啟發思維,豐富他們的知識和口筆頭語言表達的積累。
7.編導演一體導入
我利用高中英語課文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強的特點,嘗試把一些課文或片段改編為短劇,讓學生表演。例如,在學習必修三Unit 3 The Million Pound Bank-Note一課前,我指導部分程度較好的學生聽課文錄音,模仿不同人物的語音語調;觀賞視頻片段,體驗人物動作表情,然后編寫場景對話。我還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擴展故事情節,添加細節,設計故事結局等,還設計了一些幽默夸張的動作,配以旁白。學生能把Oliver、Henry、Owner、Waiter幾位人物都演得惟妙惟肖。編導演一體的導入形式既能把學習內容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呈現在全班同學的面前,又能調動學生參與英語語言實踐活動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了知識,提高了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
四、導入環節應注意把握的問題
導入環節雖然是課堂教學的第一步,它畢竟在整個教學時段中所占的權重不大,但又不可或缺。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為了更科學更合理更有效實施各個環節的教學,在導入設計和教學實踐中應注意把握以下幾點:
1.導入時間。閱讀教學的重點是閱讀理解,以培養閱讀技能技巧為目標。導入的過程應為這個目標服務。若導入時間安排過長,整堂課便顯得主次不分、頭重腳輕。根據閱讀教學的任務目標和已有的教學經驗,導入時間宜限定在5至8分鐘為宜。
2.導入方式。根據閱讀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地運用導入方式。既不宜每次都用單一的方式,也不宜一次采用各種繁雜的方法。總之,要注重實際效果,有針對性,靈活運用。
3.教學反思。教師應把學生在導入環節的學習情況列入全課的學習成效評價,以反饋導入教學的效果,反思存在的問題,使教師在后續教學中做出調整改進。
信息技術環境下英語閱讀課的導入是信息技術與英語新課程整合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們體會到,現代教育技術在英語教學各個環節的運用不僅僅是教師把多媒體作為輔助教學的演示工具,而是適應英語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服務。我們在閱讀課的導入和其他教學環節信息技術的運用所取得的成效說明我們的改革路徑是對的,我們要在已有成績的基礎上不斷學習,不斷完善,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2003
[2]王凱麗,李悅,趙穎.《現代教育技術與高中英語教學》.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