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病蟲害及防治范文
時間:2023-11-15 17:46: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常見病蟲害及防治,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常見病害
1.(1)發病原因病毒病指油菜在大田生長期,因帶毒蚜蟲等刺傷油菜葉面,病毒入侵葉片所引起黃斑、枯斑、花葉等癥狀的病害,其傳毒媒介是蚜蟲。一般病毒在十字花科蔬菜、自生油菜和雜草上越夏,秋季通過蚜蟲傳播至較油菜早播的十字花科蔬菜如蘿卜、大白菜、小白菜上,再傳至油菜地。春季干燥少雨、氣溫高,利于蚜蟲大發生和有翅蚜遷飛,易導致該病發生和流行。(2)防治方法加強傳毒媒介蚜蟲的防治,可選用40%樂果乳油或40%氧化樂果1000~2000倍液,或5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或20%滅蚜松1000~1400倍液,或50%馬拉硫磷1000~2000倍液等藥劑進行防治。
2.霜霉病一般年份發病率10%~30%,單株產量損失10%~40%。(1)發病原因油菜霜霉病屬鞭毛南亞門真菌,病菌以卵孢子隨病殘體在土壤中、糞肥里和種子內越夏,萌發后侵染幼苗,病斑上產生孢子囊進行再侵染。第二年春天氣溫升高,又產生孢子囊借風雨傳播再次入侵葉、莖及角果,油菜進入成熟期,病部又產生卵孢子,可多次再侵染。受時晴時雨天氣的影響,油菜霜霉病也將嚴重發生并流行。該病主要為害葉、莖和角果,致受害處變黃,長有白色霉狀物。(2)防治方法摘除基部黃葉、病葉并帶離田間深埋或集中燒毀,以增強田間通透性、降低和減少田間菌源基數外,應適時進行對口的藥劑防治。當病株率達10%以上時,可每畝選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25%瑞毒霉粉劑600~800倍液,或80%乙磷鋁500倍液,或50%托布津1000~1500倍液等藥劑進行防治。每7天1次,噴2~3次。
二、常見蟲害
1.蚜蟲油菜蚜蟲有3種:蘿卜蚜(菜縊管蚜)、桃蚜、甘藍蚜。其中為害油菜的蚜蟲主要有蘿卜蚜和桃蚜兩種,桃蚜1年發生20多代,蘿卜蚜1年發生30多代,它們都以成、若蚜密集在油菜葉背、莖枝、花軸、角果上刺吸汁液,破壞葉肉和葉綠素。(1)危害癥狀葉片卷曲、發黃,植株矮縮、生長緩慢,嚴重時葉片枯死。為害規律:一般油菜播栽越早,從其它作物上,如十字花科等飛來的蚜蟲越多,受害就越重;油菜生長期若遇持續偏晴天氣,則種群繁殖速度快,危害加重。(2)防治方法可選用40%氧化樂果1000~2000倍液,或20%滅蚜松1000~1400倍液,或50%馬拉硫磷l000~2000倍液,或25%蚜螨清乳油2000倍液,或50%辟蚜霧可濕粉3000倍液,或40%水安硫磷乳劑1500倍液等藥劑進行防治。
2.蟋蟀又名叫雞子,在油菜播種后2~3天,待油菜長出嫩芽后,蟋蟀在夜間啃食嫩芽,油菜植株損壞,給人們造成錯覺,認為播種的油菜籽沒有發芽。防治方法:在油菜播種后,可選用殺蟲雙250~300g或90%的晶體敵百蟲50g加水適量,拌米糠1.5kg和玉米粉0.5kg混合成毒餌,堆放在苗床地四周來防治蟋蟀,如用樹葉蓋好,可防下雨,使藥效持久。
篇2
一、常見病害及防治
1.褐斑病該病菇呈洋蔥狀,菇柄彎曲,初期菇蓋出現淡棕色斑點,有絨毛狀邊緣,中心有灰褐色斑點穿透入蘑菇組織內,相對于細菌性病菌來說無難聞氣味。該病是由輪枝霉引起的,此菌的成熟孢子常以菇蠅來傳播。防治方法是在覆土前菌床和覆土材料應先消毒,盡量減少菌蠅進入棚內。開始發病時去除病茹并在其周圍噴500倍多菌靈液或2%甲醛溶液。
2.軟腐病該病先在床面覆土表面出現白色珠網狀菌絲,很快蔓延并變成水紅色。侵染子實體從菌柄開始,直至菌蓋,先呈水浸狀,漸變褐變軟,直至腐爛。致病原因主要是覆土帶菌,病菌孢子在菇房中主要以氣流、水滴傳播。防治方法是嚴格覆土消毒切斷病源,同時減少床面噴水,加強通風降溫排濕。局部發生時先去除病茹并噴灑2%~5%的甲醛溶液或800倍液的40%多菌靈或800倍液甲基托布津,也可在病床表面撒0.2~0.4cm厚石灰粉。
3.腳粗糙病此病的癥狀是菌柄表層裂開,菇腳變得很粗糙,菌柄和菌褶上有灰色粗糙的絨毛狀病原菌菌絲;菌柄和菌蓋會明顯變色,后期變暗褐色;如果在子實體發育后期染病,菌蓋表面產生圓形的褐色斑點,在病斑的有黃色輪紋,菌柄不白,并易出現畸形菇。引起蘑菇菇腳粗糙病的病原菌是貝勒被孢霉。該病主要由空氣和水傳播,也可由覆土帶入菇房,在低溫、潮濕的環境中發病嚴重。防治方法是搞好菇房內外的清潔衛生,減少感染機會。該菌對銅敏感,對發病部位可噴1%硫酸銅水溶液或波爾多液稀釋液。
4.褐腐病該病是由疣孢霉引起的,只感染子實體,不感染菌絲體。該病菌如在子實體未分化時感染,會形成如硬皮勃狀的不規則組織塊,并覆蓋一層白色絨毛狀菌絲。如果在菌柄和菌蓋分化后感染,菌柄就會變為褐色;在子實體發育末期,菌柄的基部被感染時,會產生淡褐色病斑,而看不到明顯的病原菌生長物。防治方法是覆土材料要經巴氏消毒,或用4%的甲醛消毒。在開始發病時應立即停止噴水,加大菇房通風,降低房內的空氣濕度,并將溫度控制在15℃以下。除掉病及其較近周邊帶菌絲土,并噴1%~2%的甲醛溶液,或1∶500倍的多菌靈、托布津滅菌。
二、常見蟲害及防治
1.菇蠅成蟲體小、細長,淡褐色或黑色,觸角很短,其中以廄菇蠅對蘑菇危害最大。成蟲不直接危害,但可傳播有關病菌和螨類。菇蠅的幼蟲蛀食菌柄及菌蓋,從菌柄的中下部蛀入。受害處留有明顯的孔洞,并將蟲糞排出洞外。受害子實體外有白色絲網,此為主要特征。子實體顏色變為黃褐色,菌柄可被蛀空,使子實體失去商品價值。該蟲還可傳播病菌,盛發時,培養料被幼蟲蛀成糠狀,不出菇,造成減產。防治方法是加強栽培管理,搞好菇房衛生,生產結束后將廢棄物清除,適時通風透氣,保持適當的溫濕度,減少蟲源。可在菇房安裝紗窗,防止成蟲飛進菇房產卵。也可用熒光燈誘殺成蟲,在燈下放置水盆,滴進少量機油以便殺死成蟲。在生產中,如果發現有該蟲害出現,及時清除被害子實體。并在菇房中用0.1%的魚藤精噴灑地面及四周,或噴80%敵敵畏乳油1:600倍液殺死成蟲,或用1 500倍液的除蟲菊脂或3 000倍液的2.5%氯氰菊脂噴殺。
2.螨類螨俗稱“菌虱”,其繁殖力極強,個體很小,分散活動時很難發現。雙孢蘑菇栽培中,菇床覆土調水后不久,常會出現螨害。螨類常集中在菌塊周圍咬食菌絲,使被害菌絲不能萌發,使培養料內菌絲很快退盡、變黑。菇子實體形成后, 螨可將子實體啃成微小的瘡疤。防治方法是搞好環境衛生,杜絕螨類棲息和繁殖。茹房應遠離倉庫、飼料間和雞棚等地方。要經常檢查菌種,如發現螨類,用棉塞蘸50%敵敵畏熏蒸,可以殺死螨類而對蘑菇菌絲無影響。菇房播種1星期后,在料面放1塊塑料布,1~2分鐘后拿起觀察,如發現螨類,必須徹底消滅在覆土之前。一般先在菇房內噴灑0.5%敵敵畏,在低于20℃的溫室條件下,關閉門窗,用敵敵畏煙熏蒸18小時左右。如仍有少量螨類,再噴1次0.5%的敵敵畏。也可用500倍液螨特噴霧,或用菊樂合脂1 500倍液噴霧。
3.線蟲線蟲極微小,長1mm左右,為無色透明或白色或其它顏色的小蠕蟲。線蟲一般是料沒有消毒徹底、滅菌不徹底,或者在培養過程中接觸土地、接觸其他污染物造成的。當大量發生時,菌絲生長稀疏或成線狀,栽培床表面部分下陷呈濕斑,有一股特殊的藥味。子實體受害時,菌蓋常呈褐色,有一種難聞的腥臭味。對于線蟲我們現在一般采取不治的方法,只有預防。防治方法是用石灰水泡料,泡后還要用溝水、泉水、自來水等沖洗,一直要沖洗到料的酸堿性接近中性才行。還可以對菌料進行二次發酵殺死線蟲。同時取土時盡量不能過于靠近表層取土。如果使用藥劑的就用石灰,或者在地上噴殺蟲劑,但是一般有蟲之后我們不提倡治,這樣生產出來的食用菌是有毒有害的。
三、常見雜菌及防治
1.胡桃肉狀雜菌胡桃肉狀菌是一種競爭性較強的雜菌,生長速度快,危害嚴重,減產幅度大,且可連年感染,菇農形象地稱之為“菜花菌”。發生初期,蘑菇料面、覆土表面產生白色或奶油色的濃密菌絲,入料后會抑制蘑菇菌絲的生長,使菌絲萎縮變黑,病部一般不出菇。后期,覆土層上會出現一粒粒紅褐色,外觀似胡桃肉的子囊果。發生嚴重時,培養料暗褐色,濕腐狀,散發出強烈的漂白粉氣味。胡桃肉狀菌存在舊菇房土壤中,病菌孢子隨感病培養料、菌種等進入菇房,可隨氣流、人、工具等在棚內傳播蔓延。防治方法是不使用帶病菌種。培養料需經過嚴格發酵。架床和茹房應嚴格消毒。發生此菌后應立即停止噴水,使土面干燥,并挑起胡桃肉狀菌的子實體,用噴燈燒掉,再換上新土。小面積發生時可用柴油或煤油澆灌,或及早將受污染的培養料和覆土挖除,然后用2%的甲醛溶液或1%漂白粉液噴灑,并噴石灰水,以提高培養料的pH。已大面積發生時,應去除培養料,將培養料深埋或燒毀;然后消毒菇房,以免污染環境,預防來年發病。
2.鬼傘鬼傘常見的有晶粒鬼傘、毛頭傘、墨汁鬼傘和糞鬼傘等種類。蘑菇播種后7~15天就會出現鬼傘為害,為害草菇時出現時間更早些。由于鬼傘生長速度明顯快于蘑菇和平菇等的生長,培養料中水分和養分被它侵奪,使食用菌營養不足而導致減產。采用霉變的稻草作為堆肥材料, pH值過低, 培養料添加過多的氮肥時, 往往有利鬼傘的大量發生。防治方法是養料取材要新鮮不霉變,以免雜菌帶入,培養料碳、氮比要合理,料中含水量要適量;菇床一旦發生鬼傘,在開傘前及時拔除及時摘除后用5%的石灰水進行局部消毒,并適當提前覆土。
3.白色石膏霉食用菌白色石膏霉又叫臭霉菌、面粉菌。食用菌播種時若發生該病,菌種往往不能成活。該病病菌主要通過培養料進入菇房,并產生大量孢子,通過空氣傳播而反復傳染。當堆肥pH值大于8.2,且播種后通風不良、過分潮濕、菇房悶熱等都易引發該??;發酵后的培養料若用生水調整水分,也易發病。病菌一般出現在苗床表面或背面,嚴重時深入到培養料內。發病初期,由短而密的白色菌絲組成大小不同的圓形斑,似涂了一層石灰;老熟時,菌絲為粉紅色;以后可見深黃色粉狀孢子。菌絲自溶后使培養料發黑、變粘,產生惡臭。發病時食用菌菌絲生長受抑制,當病菌死亡時,食用菌菌絲還可正常生長。防治方法是堆制培養料時,提高堆肥溫度,增加石膏和過磷酸鈣的用量;或用2%五氨酸鈉洗刷發病菇房。若堆制時病菌發生在堆肥表面,最好用發酵方法處理。若茹房發病先去除病菌再用多菌靈500倍液,或用1∶7醋酸溶液、50%煤酚皂液涂抹,均可控制此病蔓延,且不影響出菇。
四、常見生理性病害及防治
1.死菇小菇大量死亡, 嚴重影響前期產量。產生原因:①出菇過多、過密,營養供應不上,造成部分小菇的死亡。②高溫、高濕、菇房通風不良,氧氣供應不足,二氧化碳積累過量,小菇悶死。③噴藥次數過多;用藥過量,引起藥害,殺死小菇。④采菇不慎,造成機械損傷。防治方法是按其原因采取相應措施。
2.畸形菇食用菌在形成子實體期間,倘若遇到不良環境和條件,使子實體不能正常發育,便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畸形。主要特點為:菌蓋小而薄、柄細長、早開傘。其主要病因是高溫、光線不足、營養缺乏等。防治方法是該病防治措施只有一個,就是在生產過程當中,每一道程序、每一個工藝都必須科學地嚴格按要求進行,以避免造成這樣或那樣的不良后果,致使生產失敗。
3.菌絲萎縮在發菌與出菇階段,出現菌絲發黃、發黑、萎縮甚至死亡的現象。產生原因: ①建堆時添加過多的氮肥或添加過遲,致使料中含氨量過高,導致已萌發的菌絲死亡。②堆料配制中碳氮比不合適,發酵時間過長,培養料過于腐熟,發生酸化。③覆土層噴水過急,水滲入料層,造成培養料過濕而缺氧致使菌絲萎縮。④高溫高濕下,菌絲新陳代謝過快,二氧化碳濃度過高。防治方法是按其原因采取相應措施。
4.薄皮菇雙孢磨菇子實體柄細、蓋薄,提早開傘。此癥狀是由于培養料過生、過薄、過干,覆土薄,出菇密度大造成的。防治方法是培養料要適度腐熟,并保持一定濕度,覆土不能過薄過干,防止出菇過密。
篇3
1 常見病蟲害及發生原因
1.1 楊樹黑斑病
楊樹的黑斑病通常也被叫做褐斑病,該種病菌能夠感染楊樹生長的各個時期,給楊樹的正常生長帶來很大影響,容易造成大規模經濟損失。其發病時,往往在葉片背面呈現出形狀類似針孔的凹陷下去的小點,幾天后,病斑轉變成黑色,并且在葉片的正面也開始出現。5-6天后,受病蟲害危害的葉片病斑中心開始出現白色的孢子堆,這表明該種病菌已經開始繁殖和擴散,極有可能感染其它樹木。黑斑病嚴重發病時可能會導致葉片正面變黑,并且提早衰落。如果楊樹幼苗感染黑斑病并出現全部葉片黑化枯死的情況,則很容易導致楊樹幼苗的死亡。同樣,如果楊樹的小苗感染了該種病菌,那么患病的楊樹幼苗即便沒有死亡,其整體生長也會出現扭曲,樹干不直的情況,影響楊樹的木材價值。
1.2 楊樹害蟲
1.2.1食葉類害蟲
食葉類害蟲主要為金龜子、楊扇舟蛾、刺蛾等,以蠶食楊樹葉片為危害手段。楊樹在被啃食葉片后,其光合作用會受到影響,阻礙楊樹的正常生長。在楊樹處在幼齡階段時,其危害程度最大,甚至對楊樹的生長和存活情況產生影響。
1.2.2刺吸害蟲和螨蟲類害蟲
該類害蟲主要以吸取楊樹葉片中的汁液來維持自身的生存,部分害蟲如草履蚧會附著在楊樹的嫩芽和嫩枝上,使得楊樹在幼齡時,很容易造成整體的枯死。在較為干旱的時節,紅蜘蛛和葉蟬等也會附著在葉片上和樹干上,吸取楊樹的汁液。該類害蟲主要導致楊樹在生長過程中缺少關鍵性的營養,導致其生長較為緩慢,或者停止生長,出現枯死現象。
1.2.3蛀蟲類害蟲
蛀蟲類害蟲主要寄生在楊樹的枝干內部,其從楊樹的外部鑿洞進入,在楊樹內部生活。在種植楊樹的過程中,如果發現自上向下有明顯的排泄孔道,并且四周有木屑散落,那么極有可能是桑天牛正在對楊樹進行危害,要注意做好防護措施。
2 病蟲害的防治措施
2.1提高林地管理水平
在選擇楊樹樹苗時,要注意選用抗病效果好的植株增強樹苗的原始抗病能力,同時,保障林地或者田間的透風情況,合理規劃栽植數量,保證其光照的充足,提高楊樹的生命力。針對季節性落葉和非季節性落葉,都要及時進行清掃,防治楊樹的帶病菌葉片傳染其他楊樹,導致病蟲害的大量發生。在管理過程中,要注意對楊樹樹林間的排水系統和土質情況及時調整,降低楊樹患病的幾率,保證楊樹健康的生長環境。
2.2 針對性防治蟲害
在對害蟲進行防治時,往往根據其危害楊樹的部位不同,季節不同,以及危害手段不同而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針對食葉類害蟲,主要采用有機磷和菊酯類農藥進行噴灑,就可以很好達到防治效果。針對刺吸類害蟲和螨蟲的危害,要根據楊樹生長的不同時段進行,在早春時節,害蟲還沒有上樹,可以采用有機磷農藥在楊樹樹干的周圍涂抹,寬度大約為10厘米左右,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使螨蟲或者草履蚧在上樹時觸碰到藥物而死亡,或者阻止其上樹,對楊樹產生危害。如果發現較晚,可以使用農藥對楊樹進行噴灑,針對性防治。對于蛀蟲類大型害蟲,因其往往具有明顯的排泄孔,因此在其排泄孔處用棉簽蘸取少量的農藥,或者使用注射器進行注射藥物,并在注射后封死排泄孔,就可以達到防治效果。
2.3 綜合防治手段
2.3.1加強林地管理
在林種的選擇上,要從保持林地種植類型的多樣性出發,避免大規模單一樹種的種植,營造出類似天然的林地環境。在害蟲多發的地段,還可以特意種植能夠吸引害蟲注意的植物,將其引誘,并且集中進行消滅。在不同的種植區域之間,要采用不同的樹種進行隔離,以防單一病蟲害的大量擴散。在種植時,要保護好楊樹樹苗的根系,同時,對于楊樹的樹苗也要及時進行病蟲害的防治,以防其將病菌帶入種植林地。在楊樹種植的間隙,可以種植農作物進行輪換,以減少病蟲害的常年發生。對于園地的環境要及時進行改善,將病害的葉片及時進行清除。同時及時對楊樹的多余枝條進行修剪,控制楊樹枝條生長的方向,增加林地間的通風性和楊樹的光照面積。
在管理過程中,還要避免外界生物對林地和楊樹的破壞,如在林地周圍加上護欄,防治牛羊等進入,保護楊樹的樹皮不受損。在種植的同時,也及時對楊樹和林地追加相應的肥料,使得楊樹在生長過程中,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2.3.2保護并且利用天敵
合理利用病蟲害的天敵也是有效保護楊樹林地的方法,其對害蟲的發生有著非常明顯的削減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引進天敵的同時,也要防止天敵本身對楊樹的損害,對于天敵的種類要根據實際情況加以考慮。保護林地中的捕食性昆蟲等生物,能夠有效地對病蟲數量進行控制,同時也可以在林地中種植可以吸引病害天敵的作物,如油菜等,也能夠起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并且較為經濟,收效較高。
2.3.3采用其他措施防治病蟲害
在使用藥物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同時,也可以采用物理防治的方法對楊樹進行保護,例如使用石灰水將楊樹涂白,能夠有效的預防地下害蟲上樹,保護樹木的枝干和葉片。與此同時,人工進行害蟲的捕殺,對于大型害蟲,及時進行清除,有效防止其對林木的危害。在楊樹防治過程中,要以預防為主,因為楊樹樹體高大,如果以治療為主,其所使用的人力和物力都較預防多,因此以預防為主的防范手段能夠有效地節約成本,避免病蟲害的危害。其次,在對楊樹的病蟲害進行防治時,要采取綜合防治手段,以管理代替治理,以預防代替治療,從而節約楊樹病蟲害防治成本,達到最好的防治目標和效果。
參考文獻
[1]陳廷國. 信陽楊樹病蟲害發生及防治技術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2008.
篇4
[關鍵詞]水稻 高產 病蟲害 防治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650(2013)07-0139-01
水稻種植是遼河流域的主導產業,要想水稻高產應做到六個方面田間管理工作。
一、種植品種
選擇適合當地種植的國審或重慶審定品種,并在田間表現要達到抗性好、優質、適應廣、抗性強等要求。
二、適期早播
一般播種期在3月5~15日,稀播勻播,培育矮健多蘗壯秧,在秧田揭膜后及時使用“70%安泰生”25克+“70%艾美樂”5克兌水15公斤防病治蟲。
三、適時早栽,合理密植
以葉齡為準,一般秧齡在35~45天應栽秧。一般畝插0.8-1.3萬窩,每窩須栽足2粒谷,有效穗20-22萬。
四、平衡施肥
要重施底肥占70%、,早施追肥占30%,氮磷鉀配合施用,適當控制氮肥用量,達到水稻高產,平衡施肥至關重要,在水稻全生育期實際需要施純氮13-15公斤,磷肥6-8公斤,氯化鉀肥13-17公斤,低洼田每畝還要葉面噴施“70%安泰生”100克/畝或增施1公斤硫酸鋅肥,防止僵苗,提高產量。解決農民只重視增施氮、磷肥,不施鉀肥、造成浪費,引起水稻貪青徒長,抗病蟲害、抗倒伏能力下降的結果。
五、化學除草
稻田雜草與水稻爭肥料,爭水分,爭光照,多生病蟲。一般減產10-20%。水稻栽后5-7天出現第一次出草高峰,以稗草,千金子為主出草量占70%左右。需用除草劑“精克草星”兌尿素撒施,防治效果較好。
六、病蟲害防治
我國水稻蟲害已知的有350多種,其中最主要的有20余種,常見的水稻病蟲害有以下幾種:
1.水稻病害
稻瘟病又叫稻熱病,群眾稱它為“火風”、爛頸瘟。稻瘟病在水稻整個生育期都能發生,根據受害時期和部位不同,分別稱為苗瘟、葉瘟、節瘟、穗頸瘟、枝梗瘟和谷粒瘟等。幾種稻瘟病的主要特征如下。
苗瘟:一般發生在三葉期以前,病苗基部變成灰黑色,葉片變成淡紅褐色,使整株秧苗枯死。葉瘟:從秧田期至抽穗期均可發生,主要發生在葉片上,也有少數發生在葉鞘上,其病斑有多種類型,主要有慢性型、急性型兩種。慢性型病斑在田間最常見,其形狀有點像織布的梭子,兩頭尖中間大,病班的最外層為深褐色,中間為灰白色。急性型病斑呈灰綠色或暗綠色水浸狀,一般為圓形、橢圓性或不規則形。
穗頸瘟:發生在穗頸部,使穗頸變成黑褐色,最后干枯腐爛。發病早的使水稻變成白穗,發病遲的使谷粒不飽滿。
防治措施:①選用抗病高產良種;②播種前搞好種子處理,一般用50%的多菌靈1000倍液浸種2天;③藥劑防治,每畝用20%三環唑可濕性粉劑0.1-0.15千克兌水50-60千克,或40%富士l號乳油0.1-0.15千克兌水50-60千克,或30%稻瘟靈0.15-0.2千克兌水50-60千克噴灑。④白葉枯病白葉枯病分為葉枯型和凋枯型兩種。其中葉枯型占65%左右,凋枯型占35%左右。葉枯型病害大多從葉尖或葉緣開始出現黃綠色斑點,斑點迅速擴展成條斑,受害嚴重時條斑可延伸至葉片基部,寬達葉片兩側。凋枯型病害大多在秧苗移栽后15-30天出現一次發病高峰,病株心葉首先發病,出現失水青枯,隨后其它葉片相繼青萎,最后出現死苗、缺叢現象。折斷病株莖基部,用手擠壓斷口處有大量黃色菌膿溢出。
防治措施:①選擇抗病良種。②培育無病壯秧。③科學用水,合理施肥。施足底肥,早施追肥,以后看苗補肥,不要偏施或過遲施用氮肥,同時要淺水勤灌。④藥劑防治:一是發病早期,每畝撒施1:3的草木灰及石灰粉,連續貓施幾次;二是每畝用10%的殺枯凈0.3-0.35千克兌水50-60千克噴灑。
水稻紋枯病水稻紋枯病又叫花腳桿、爛腳瘟。該病初發時,在稻株接近水面的葉鞘上出現橢圓形暗綠色小斑,像開水燙了一樣,病斑逐漸擴大,中間呈灰綠色或淺褐色,后變成灰白色,病斑邊緣不規則,呈褐色。防治方法:每畝用5%的井岡霉素0.2-0.25千克兌水75千克噴灑。
立枯病一般發生在水稻苗期,導致水稻死苗。立枯病引起的病苗多在2-3葉期,發生部位在秧苗基部,葉片先停止吐水,隨后心葉萎垂卷縮,全株逐漸枯黃,病秧基部多長有白色、粉紅色或灰黑色的霉狀物。防治方法:用50%多菌靈500倍液或40%多福粉或50%福美雙浸種48小時可預防立枯病;發病時用1:1:250的波爾多液噴灑進行防治。
2.水稻蟲害
2.1危害水稻的螟蟲種類很多,但我們喬后地區主要有三化螟和二化螟,也有大螟等。三化螟和二化螟都是以幼蟲鉆蛀莖稈危害水稻,水稻受害后出現的癥狀是枯心和白穗,二化螟還取食葉鞘,造成枯鞘。
防治方法:①每畝用50%殺螟松乳油0.15-0.2千克,兌水50-60千克噴灑,用藥1-2次;②每畝用殺蟲雙大粒劑1千克拌細土30千克制成毒土撒施;③每畝用40%的水胺硫磷0.1-0.15千克兌水50-60千克噴灑。
2.2粘蟲是一種遷飛性害蟲,又稱”行軍蟲”,一般每小時飛行速度為20-40公里。以幼蟲取食水稻葉片,危害輕時葉片被吃成缺刻,嚴重時大部分葉片被吃光,水稻減產10%~20%,大面積發生時,其幼蟲不僅吃光葉片,還咬斷穗莖,造成顆粒無收,所以有些地方稱它為“剃枝蟲”。
防治方法:①每畝用50%鋅硫磷0.1-0.15千克兌水50-60千克噴灑;②每畝用80%敵敵畏0.15-0.2千克兌水50-60千克噴灑;③每畝用2.5%的敵殺死0.1-0.15千克兌水50-60千克噴灑。
2.3稻飛虱和稻葉蟬這兩種害蟲繁殖量大,生命力較強,以吸食水稻汁液造成危害,導致稻株枯死,倒伏落塘。它們都具有暴發性,還傳播病毒病,是對水稻危害比較大的害蟲。
防治方法:①每畝用30%甲胺磷0.15-0.2千克兌水50-60千克噴灑;②每畝用40%的葉蟬散0.15-0.2千克兌水噴灑;③每畝用50%的殺螟松0.1-0.15千克兌水噴灑。
篇5
1.園林花卉常見病蟲害的發生特點
1.1病害
植物病害,一般分為生理病害和生物侵染病害。常見生理病害有:夏季強光照射引起的灼傷、冬季低溫造成的凍傷、水分過多導致的爛根、水分不足發生葉片焦邊或萎蔫、土壤中缺乏某些營養元素等,如:缺氮引起老葉大量變黃,缺磷則在葉色正常的情況下到期不開花,缺鉀則發生大量落葉以致整株衰枯;施肥過量或施未經腐熟的有機肥,導致嫩尖枯焦;水土偏堿使喜酸類植物的葉子變黃脫落;水土偏酸使喜堿類植物衰弱,葉片枯焦。常見生物侵染病害,主要由真菌、細菌、病毒、線蟲和類菌質體等侵染植株后引起。園林花卉常見病害主要有:一是白粉病。多危害花木嫩梢、嫩芽、嫩葉和花蕾。主要危害薔薇、玫瑰、月季、梅花等植物。發病初期,受害部位出現褪綠斑點,以后逐漸變成白色粉斑,猶如覆蓋1層白粉;后期病斑變成灰色。受害植株日漸矮小,嫩梢彎曲,葉片凹凸不平,花少而小或不能綻放或花形畸變。嚴重時葉片卷縮、干枯,甚至整株枯死。應適當增施磷、鉀肥,停止噴葉面水。二是葉斑病。是球根秋海棠類植物普遍發生的一種葉部病害,也危害白蘭、魚尾葵、美人蕉、紫薇、貼梗海棠、日本海棠、桂花、杜鵑、鳳仙花、天竺葵、雞冠花等花木。病狀為葉片上局部細胞壞死,因而表現出不同的斑點癥狀,常見的有角斑、條斑、圓斑,呈灰、黑、褐等色。嚴重時葉片變黃、焦枯、脫落。三是灰霉病。主要危害葉、莖、花和果實,多危害牡丹、仙客來、四季報春、翠菊、山茶等多種植物。發病初期出現水漬狀斑點,以后逐漸擴大,變成褐色或紫褐色病斑,天氣潮濕時病斑上長出灰色茸毛,發病嚴重時整株死亡。其他還有細菌性軟腐病、根癌病、線蟲病等。
1.2蟲害
一是蚜蟲。俗名膩蟲,種類繁多,常見為害花卉的主要有棉蚜、桃蚜、菊蚜、薔薇蚜等,全國各地均有分布,危害許多種花卉,如、三色槿、大麗花、月季花等。蚜蟲在嫩葉、嫩梢及花蕾上,刺吸組織內養分,引起葉片變色、萎縮、卷曲,嚴重時葉枯萎,甚至整株死亡。蚜蟲排泄的蜜露,使花卉生理功能受阻,同時蜜露又是霉菌的培養基,易誘發煤污病等病害。此外,桃蚜又是病毒病的重要傳毒昆蟲,蚜蟲危害較大,需及時防治。二是紅蜘蛛。個體很少,但危害范圍很大,如、大麗花、月季花、杜鵑花等。這種害蟲由于個體小,應及時發現,早做防治。三是蚧殼蟲。此類害蟲種類很多,食性很廣,能危害仙人掌、月季花、竹桃、桂花等多種花卉。蚧殼蟲的分泌物中也含有蜜露,能導致有害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葉片上出現黑色霉斑,影響花卉生長。四是粉虱。個體很小,僅有1mm長,白色,繁殖速度快,因此危害嚴重。被粉虱危害過的植株,也能導致有害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葉片霉變呈黑色。五是土蠶,又叫地蠶、地老虎,危害多種花卉幼苗,咬食嫩葉、嫩莖和嫩根,造成缺窩。六是蛀干性害蟲。這類害蟲也有多種,鉆入枝干蛀食,致使枝條、整株枯死。
2.綜合防治技術
2.1農業防治
選育抗病蟲品種是預防病蟲害的關鍵環節,花木品種不同,對于病蟲害的受害程度也會不一致。如養植、香石竹、金魚草等抗銹病的新品種,抗紫菀萎蔫病的翠菊品種、抗黑斑病及天牛危害的楊樹品種等。園林花卉有許多病蟲害是依靠種子、苗木和其他無性繁殖材料來傳播,因此通過一定的方法來培育無病蟲的健壯種苗,可十分有效地控制此類病蟲害的發生。栽培措施需得當,還要進行中耕除草、翻土培土。如防治白粉病應適當增施磷、鉀肥、停止噴葉面水;對生理病害,只要及時改善栽培環境,采取相應的適于植物生長發育要求的措施,就有可能好轉。
2.2物理機械防治
利用各種簡單的器械和各種物理因素來防治病蟲害的方法稱為物理機械防治。這種方法既包括古老、簡單的人工捕殺,又包括近代物理新成就的應用。一是捕殺法。人工捕殺適合于具有假死性、群集性或其他目標明顯易于捕捉的害蟲,如多數金龜甲、象甲的成蟲具有假死性,可在清晨或傍晚將其震落殺死。主要利用人工或相應的器械捕捉或直接消滅害蟲的方法來捕殺,例如冬季修剪時,剪去黃刺蛾繭、蓑蛾袋囊,刮除舞毒蛾卵塊等。二是阻隔法。根據害蟲的活動習性,人為設置各種障礙,切斷病蟲害的侵害途徑,這種方法稱為阻隔法,也叫障礙物法。如在樹干上涂毒環或涂膠環,對有上、下樹習性的幼蟲可阻隔或觸殺幼蟲。三是誘殺法。利用害蟲的趨性,人為設置器械或餌物來誘殺害蟲的方法,利用此法還可以預測害蟲的發生動態。四是高溫處理法:任何生物,包括植物病原物、害蟲對熱有一定的忍耐性,超過限度生物就會死亡,因此通過提高溫度來殺死病菌或害蟲的方法稱為高溫處理法,也稱熱處理法。在園林植物病蟲害的防治中,熱處理有干熱和濕熱2種。
2.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最大的特點是對人、植物、畜安全,害蟲不產生抗性,天敵來源廣泛,并且有長期的抑制作用。生物防治是直接利用有益生物,或其產生的活性物質來防治病蟲的措施,需與其他防治措施相結合,才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生物防治包括以菌治蟲、以蟲治蟲、以鳥治蟲、激素治蟲、遺傳不育治蟲、以菌除草、以菌治病等方法。
篇6
1 試驗目的
在花生生長的苗期、初花下針期、結莢期、飽果成熟期通過使用除草劑、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控旺增效農藥等,防治花生常見病蟲害,達到壯苗抗早衰的目的,并調查防治效果及對花生的增產效果。
2 供試藥劑
除草:畝用5%精喹禾靈100毫升+44%氟醚滅草松100毫升。
第一次用藥:畝用25%嘧菌酯20毫升+博邦(10%苯醚甲環唑)10克+加樂好(丙酰蕓薹素內酯)5毫升。
防花生根腐病:畝用土菌消32毫升。
第二次用藥:畝用25%嘧菌酯20毫升+博邦(10%苯醚甲環唑)30克+加樂好(丙酰蕓苔素內酯)10毫升。
防蟲:12%甲維氟酰胺10毫升。
第三次用藥:畝用25%嘧菌酯20毫升+12.5%氟環唑15毫升+加樂好(丙酰蕓苔素內酯)5毫升。
3 試驗地點
根據試驗要求,試驗地點選在我縣原種場,試驗面積200畝,對照面積5畝。
4 試驗地基本情況
試驗地地塊地勢平坦,土壤類型為適宜花生種植的黃棕壤土,PH值7.1,前茬作物種植的小麥,小麥收獲后,于6月2日用旋耕機對地塊進行旋耕,旋耕后對地塊進行了鎮壓,6月4日進行種肥異位起壟播種,播種時畝播復合肥80斤,畝播種子30斤。
5 試驗設計
本試驗采取大區試驗法,不設重復,在原種場選擇好試驗地塊,面積200畝,對照田5畝。對照區出苗后不用除草劑,病蟲害防治選擇當地通常的用藥。
6 試驗步驟
根據試驗要求,試驗田在花生出苗后進行除草,初花期、下針期進行第一次用藥,結莢期進行第二次用藥,飽果成熟期進行第三次用藥,按照供試藥劑所列畝用量,嚴格配制好試驗點對應面積的用藥量,然后用3WX-280H自走式旱田作物噴桿噴霧機進行莖葉噴霧施藥。試驗田每次用藥時間見附表。
7 調查方法
7.1 在花生出苗后,初花下針期,結莢期,飽果成熟期等每次施藥前及施藥后一周,采用3點取樣法對各個試驗點花生田雜草、病蟲發生情況進行詳細調查。雜草每點查1平方米,調查雜草總數,葉斑病、根腐病每點調查2行,每行10株,記錄病株數,并分級;花生葉斑病再從每點調查的20株中選擇主莖上的100片葉進行調查,記錄病葉數并分級;甜菜夜蛾每點調查1平方米,查1平方米內的所有蟲數,對調查的數據做好記錄,按國家規定的分級方法進行分級,計算出病害的病情指數、蟲害的蟲口減退率、計算防治效果,由于分級不是很準確,計算過程中可能有少量誤差。花生病蟲害的防治效果,不是指單一一次施藥后的防治效果,前一次施藥后,藥劑的持效期可能會對下次施藥后病蟲害的發生有影響,因此,每次施藥后藥劑對病蟲害的防效,應是前幾次施藥后藥效的累計,病蟲草害的防效詳情見附表。
7.2 花生收獲前仍采用3點取樣法,每點調查1平方米,挖出1平方米內花生的總果數,然后把3點鮮果放在一起進行混合,去雜、洗凈、晾干后用秤稱有效果鮮重,根據所秤量的3平方米鮮果重,計算出每平方米的鮮果重,根據花生測產方法,求花生畝產量,然后再與對照比較,計算增產效果。詳情見附表。
篇7
[關鍵詞]蘋果樹 病蟲害 防治 對策
中圖分類號:Q946.81+8.3 L 文獻標識碼:Q 文章編號:1009914X(2013)34057801
一、蘋果樹常見病蟲害分析
(一)輪紋病
在蘋果樹的栽培與日常養護中,輪紋病是最為常見的病蟲害之一,對于蘋果樹的果實、葉片、枝干的成長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蘋果樹出現輪紋病癥狀時,枝干上的皮孔周圍可能出現圓形或扇圓形的深紅或紅褐色病斑,病健交界出現樹皮開裂的現。在蘋果樹主干或主枝上瘤狀病斑發生嚴重時,病部樹皮或較為粗糙,呈粗皮狀。輪紋病一般發生于果實成熟期以后,在幼果期間很少出現病蟲害癥狀。輪紋病的癥狀還可能出現在果實上,果實上會產生圓形或橢圓形的褐色斑點,果實在短時間內腐爛,甚至變為黑色僵果。
輪紋病的發病季節主要集中于多雨或晴雨天氣,以秋季最為常見,金冠、富士、紅星、青香蕉、玉林等品種的蘋果樹受害幾率最為嚴重。
(二)斑點落葉病
在蘋果樹的成長階段,斑點落葉病是較為常見的病蟲害。
斑點落葉病的病癥主要表現為:蘋果樹的幼葉、新梢、果實等受病菌危害嚴重,病菌以菌絲體潛伏于樹木的受害葉片、枝條中越冬。蘋果樹斑點落葉病的發病高峰主要于春、秋兩季,斑點落葉病的第一次發病從5-6月,主要危害部位為樹木的樹梢及幼葉;第二次發病為8-9月,蘋果樹在果實即將成熟時,樹梢病蟲害加重,進而造成樹木大面積葉片枯黃和掉落。蘋果樹斑點落葉病的形成與加重同氣候、降水、光照等都有密切的聯系,如果在蘋果樹在春季葉片、枝條萌生時遇到連雨天氣,病斑會明顯增多。另外,果園地勢低洼、樹勢衰弱、通風透光效果不佳、地下水位偏高等也是導致蘋果樹發生斑點落葉病的主要因素。
(三)腐爛病
在威脅蘋果樹健康與成長病蟲害中,腐爛病是成齡蘋果樹枝干上較為常見的病害之一,部分地區也將腐爛病稱為臭皮病或爛皮病。
腐爛病多是由病菌引發的,蘋果樹一旦患病可能出現枝干枯死、樹勢衰弱等癥狀。腐爛病的傳染性相對較強,如果不能對病樹進行及時治療,就有可能導致蘋果樹的大量死亡,甚至是造成整個果園的毀滅。腐爛病的主要發病部位為蘋果樹的主干和主枝,發病初期很難察覺,而在樹皮下則出現暗褐色或深褐色的干斑或小斑。腐爛病多發生于春季,夏季進入病情擴散期,腐爛病多發生于酸性土壤地區,受到春季雨水較大或果園排水設施不足等條件的影響也較大。
二、蘋果樹病蟲害的防治措施
(一)加強果園肥水管理
在蘋果樹的病蟲害防治中,關鍵在于通過有效的方法預防病蟲害的發生,而不是在病蟲害發生時才進行被動的治療。
蘋果樹病蟲害的發生一方面受到雨水、氣候、土壤、溫度、光照等自然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在果樹的日常管理中人為因素對于病蟲害的影響也是必須重視的。在蘋果樹的肥水管理中,果園技術管理員要密切關注果樹的成長狀況,并結合果樹出現的早期病害癥狀,通過施加肥料或控制果園的給水、排水,提高樹體的抗病蟲能力。另外,在秋冬季節,要對蘋果樹的枝葉進行定期修剪,翻耕除草,合理施肥。在蘋果樹完成果實收獲后,果園技術管理人員要組織專業人員對樹木進行后全面修剪,徹底清除發生病蟲害癥狀的枝葉,并選用石硫合劑,波爾多液等藥劑全面噴施,降低病蟲越冬基數。對于已經出現輪紋病、黑星病等病癥的果園,可施用增產菌或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以全面提高蘋果樹抗病蟲和補償危害的功能。
在深翻改土、增施有機肥的基礎上,按照果樹的營養需求,科學配方施用氮、磷、鉀肥和微量元素。根據樹齡、樹勢、土壤肥力等條件,通過疏花疏果合理的調整結果量。在果園建立良好的灌、排水系統,實行秋控春灌。做好樹體保護,對造成的傷口及時涂藥保護,冬季進行涂白。及時防治造成樹體早期落葉的病害、蟲害和多種根部病害,防止樹體過早落葉,提高光合效能,提高肥料和水分的利用率,達到壯樹防病的目的。
及時治療腐爛病病斑,是防治蘋果樹腐爛病的一項關鍵性的措施。刮治病斑要常年堅持,做到隨時發現隨時刮治,將腐爛、變色的樹皮徹底刮除干凈,直到重新增露出好皮,用農豐靈50倍液、50%菌毒清乳油50倍液、果樹康油膏等涂抹。為防止病疤復發,連續用藥4~5次。
(二)大力推行果園生草法
在蘋果園的病蟲害防治中,果園生草法是一項科學、合理、有效的土壤管理方法,以達到對各類與土壤有關的蘋果樹病蟲害進行有效的預防與治療。在蘋果園實行生草法不僅可以增加果園土壤的有機質,而且還可以招引蘋果樹病蟲害的天敵,減少農藥的用量,進而保證果品的天然品質與質量。果園生草法不僅蘋果樹發生病蟲害的天敵創造了良好的棲息場所.而且為其提供了豐富的食物,招引了大量天敵來定居。
(三)化學方法
在蘋果樹病蟲害的防治中,化學方法是一種合防治措施,其具有作用迅速,防治效果顯著、使用方便等優點,也是通過人為干擾因素與樹木病蟲害作斗爭的主要手段。在現代蘋果園的日常養護與管理中,化學治療是蘋果樹病蟲防治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化學方法防治蘋果樹病蟲害時,雖然可以取得較為理想的防治效果,但是還要考慮到化學藥劑對于生態環境的污染與破壞。因此,應用化學方法進行蘋果樹病蟲害防治中,果園技術人員首先要嚴格控制農藥的品種與劑量,而且要堅持科學用藥的原則,根據蘋果樹病蟲害的防治對象,把單位面積上的用藥計量控制在最經濟的范圍內。同時,在應用化學方法進行蘋果樹病蟲害防治中,還要注意用藥方法,盡量減少對天敵的殺傷。使用生物農藥和昆蟲生長調節劑等環保農藥,無公害果品生產使用的生物農藥主要用:華光霉素、阿維菌素、瀏陽霉素等。
(四)建立病蟲害預測預報網絡
近年來,我國各地區頻繁出現果品質量安全事故,造成了較壞的社會影響,對于果品品牌的推廣與宣傳也是極其不利的。
因此,在果園的日常養護與管理中,技術人員不但要注重提高果品質量安全意識,而且要逐步建立病蟲害預測預報網絡,使病蟲害防治始終被控至于系統化管理的范圍內。在蘋果樹的成長與果實收獲過程中,管理人員在應用現代電子監控技術的基礎上,逐步實行果園病蟲害的科學化管理與全程監控。病蟲害預測預報網絡的構建中,首先要貫徹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實行以農業防治為基礎,以生物、物理防治為主體,以農藥防治為輔助的無害化控制措施,這樣就能達到防止檢疫病蟲害隨苗木傳播的同時,避免的人為因素造成的病蟲害的發生幾率。
篇8
關鍵詞:水稻;病蟲害;防治技術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1)-09-0075-2
1 稻紋枯病
1.1 侵染病菌
稻紋枯病是由立枯絲核菌侵染引起的一種真菌性病害。越冬方式主要以菌核的形式在土壤中、染病稻草或者其他寄主殘體上越冬,也可以以菌絲體的形式越冬。該致病菌的寄主范圍非常廣,生命力強。殘留在土壤中的菌核萌發,侵入稻株,使水稻染病,在病部再長出菌絲向周圍蔓延,從而造成多次侵染。侵染適宜溫度為25-32℃,當過量使用氮肥,稻田水過多的情況保持時間較長時間等情況下都易造成對該病的誘發。
1.2 稻紋枯病癥狀
該病在水稻的苗期到結穗期均可發生,在抽穗前后最易發生。稻紋枯病主要會對葉鞘、葉片造成危害,發生嚴重時會危害莖稈,甚至會蔓延到穗部。發病初期,病菌主要侵染葉鞘,呈水漬狀橢圓形病斑,隨著病情加重,病斑逐漸轉為灰綠色或淡褐色,并逐漸蔓延至植株上部,最終會由于病斑合并,而形成不規則形狀,病斑中央呈灰白色,邊緣呈灰褐色。
1.3 防治方法
水稻紋枯病的防治要以農業綜合防治為基礎,以化學防治為補充。(1)農業綜合防治:合理施肥灌水。注意穩施氮肥和磷肥,增施鉀肥,補充鋅肥。要使用足夠的基肥充足,并且要保證穗肥,一般在水稻生長中期盡量不使用氮肥。水稻灌水一般要堅持“前淺、中曬、后濕潤”的原則。(2)化學防治:可以使用5%井崗霉素水劑加春雨一號,每畝噴施150毫升;或50克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對水50-70千克進行噴施。配置藥劑時,要保證水量,一定要噴灑到水稻植株的中部或基部。農藥使用時間要適當,不能過早,也不能過遲,也就是拔節期以前不能施藥,抽穗期以后也不能施藥。
2 水稻惡苗病
2.1 侵染病菌
水稻惡苗病也稱徒長病,是由無性態為串珠鐮孢菌,有性態為藤侖赤霉菌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種子帶菌是該病的最初侵染源,同時染病植株及殘體也是主要的侵染源。利用染病稻草作鋪蓋物,病株上產生的分生孢子通過接觸傳播到健壯的幼苗上,當出現植株出現傷口時,則容易侵入,使植株感病。該病在土溫為30-35℃時最易發病。有傷口的幼苗易感病,因此,稻苗栽插過深或者拔秧后過夜等情況都易造成病菌侵染。
2.2 水稻惡苗病發病癥狀
該病從幼苗期至抽穗期均可發生。染病植株的秧苗細長,葉色呈淡綠色,節間伸長,一般比健康幼苗高,莖節上逆生不定根,莖稈逐漸變褐,腐爛,其內有白色蜘蛛絲狀菌絲。病株一般不能抽穗或不能完全抽穗。抽穗期后谷粒也可受害,嚴重的變為褐色,不結實或在穎殼接縫處產生淡紅色霉層。該病常見癥狀是稻株徒長,但也有呈現矮化或外觀正常的現象。
2.3 防治方法
不在染病田塊或附近的田塊留種,選擇不帶病菌的種子是防止該病發生的重要措施;播前進行種子處理,可以采用溫湯浸種,藥劑消毒等方式對種子進行消毒;清除菌源,在稻田中發現病株,及時拔除掩埋,徹底銷毀,以免造成污染。
3 稻飛虱
3.1 主要習性及危害癥狀
稻飛虱具有遠距離遷飛和暴發性的特征。其中以褐飛虱和白背飛虱的危害最大。稻飛虱的成蟲,一般分為長翅型、短翅型兩種翅型蟲態。稻飛虱一般潛藏在水稻植株下部的葉鞘和莖的組織中,取食莖稈的汁液,染病秧苗會呈現出不規則的褐色病斑,發病嚴重時,水稻植株的基部則變成黑褐色。隨著水稻莖組織逐漸被破壞,根部吸收的養分就很難運輸到植株的上部,慢慢植株枯萎死亡或者倒伏。當水稻抽穗,植株下部莖衰老后,稻飛虱則轉移到植株上部危害嫩穗頸,嚴重時會使稻粒變成空殼。
3.2 防治方法
(1)滴油殺蟲。每畝滴廢柴油或廢機油400-500克,保持田中有淺水層20厘米,人工趕蟲,蟲落水觸油而死亡。治完后更換清水,孕穗期后忌用此法。(2)撒毒土。選擇合適農藥對與細土拌勻,保持濕潤,然后撒施。(3)用藥噴施,用40%樂果乳劑0.5公斤加水800-1000公斤噴施。
4 稻苞蟲
4.1 主要習性及危害癥狀
稻苞蟲也稱卷葉蟲,一般會間隔幾年發生一次,稻苞蟲的大量發生會導致水稻減產。稻苞蟲一般以幼蟲進行危害,它的成蟲為赤褐色的蝴蝶。幼蟲主要危害水稻的葉片,被啃食的葉片會段落,發生嚴重時僅僅能看到葉脈存留。尤其當水稻在孕穗期遭受危害時,稻苞蟲的幼蟲會吐絲將水稻葉片綴合在一起,從而形成稻穗的卷曲,而使之無法正常出穗,最終導致產量下降。
4.2 防治方法
(1)每畝用2.5%敵百蟲粉2公斤噴粉或甲六粉1公斤加細土10公斤撒毒土。(2)用90%晶體敵百蟲150克加水80-100公斤噴霧。
5 稻薊馬
5.1 主要習性及危害癥狀
稻薊馬的體積非常小,成蟲有翅,呈黑褐色,爬行較快。整個生育周期分卵、若蟲、成蟲三個階段。若蟲與成蟲較似,很小,體色呈淡黃色但無翅,經常潛伏在水稻葉片的尖端,取食葉片的汁液。受害的葉片會失去水分而卷曲,水稻植株偏黃,葉片會呈現出點點的白斑,心葉容易萎縮,遠處看像火燒一樣。當水稻揚花時稻薊馬大量聚集在稻花中,會造成水稻不結實,降低產量。
5.2 防治方法
要及時檢查,把稻薊馬消滅在幼蟲期。每畝用40%樂果乳劑1500-2000倍液,秧田和大田施藥后,都要保持水層。防治稻薊馬后要補施速效肥,促使秧苗和分蘗恢復生長。
參考文獻
[1] 高升炳,紀律娟,郭春年.水稻常見病蟲害防治技術.現代農業科技(上半月刊),2006年12期.
[2] 梁文俊,姚祖儀,林文沐,李瑞蘭.水稻紋枯病綜合防治技術.植物保護,1982年02期.
[3] 鐘衛兵,李壯林,李泰旺.4種水稻常見病蟲害防治技術.
《農村新技術》,2007年07期.
篇9
關鍵詞: 黑大豆;病蟲害;發生特點;原因;無公害;綜合防治
1發生特點及原因
高郵市黑大豆品種主要是丹波黑大豆和烏皮青仁豆,其病害相對較輕,蟲害比一般大豆品種要重。大豆病毒病由種子帶毒形成病苗,一般在單葉期顯癥,呈花葉、縱卷、扭曲畸形或倒三角形。1~2復葉葉片均呈皺縮、淡濃綠相間、卷葉、黃葉,有的沿主脈出現疤斑,或葉脈壞死,在某些品種可形成枯頂。病株都表現出矮化。病株結的種子上常產生放射狀或云紋狀斑駁,顏色同臍色,褐臍豆上形成褐斑,稱為褐斑?;蚧樁?。通過近幾年調查發現,病毒病零星發生。
大豆卷葉螟在我市1年發生2~3代,有世代重疊現象,以老熟幼蟲在枯枝卷葉內化蛹越冬。以8~10月發生量最大,11月前后以老熟幼蟲在枯枝卷葉內化蛹越冬。大豆卷葉螟以幼蟲卷葉、綴葉、食害葉片危害豆類作物,影響作物的光合作用,嚴重時全株有50%的葉片受害,影響結莢的飽滿度,降低大豆品質。由于2005~2006年均為暖冬氣候,導致冬后基數量大,大豆卷葉螟偏重發生,尤其是2005年,嚴重田塊卷葉率達到80%以上,甚至有部分田塊出現了絕收。
斜紋夜蛾在我市1年發生4代左右,有世代重疊現象,多在7~8月大發生,一般以老熟幼蟲或蛹在田基邊雜草中越冬。初孵幼蟲具有群集危害習性,3齡以后則開始分散,初齡幼蟲嚙食葉片下表皮及葉肉,僅留上表皮呈透明斑;4齡以后進入暴食,咬食葉片,僅留主脈;老齡幼蟲有晝伏性和假死性,白天多潛伏在土縫處,傍晚爬出取食,遇驚就會落地蜷縮作假死狀。由于我市斜紋夜蛾2004年大發生,2005~2006年輕度發生,而2007年中等偏重發生,所以我市部分蟲源可能是從江南等地區遷入。大豆蚜蟲在我市1年發生20多代,以卵在枝條上芽側或縫隙中越冬。6月下旬至7月中旬進入危害盛期,7月下旬出現淡黃色小型大豆蚜,蚜量開始減少。主要吸食大豆嫩枝葉的汁液,造成大豆莖葉卷縮,根系發育不良,分枝結莢減少。此外,還可傳播病毒病。近幾年均輕度發生,危害不大。
2無公害綜合防治技術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充分利用農業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等措施,依據病蟲害的防治指標、用藥標準,實施病蟲害綜合治理。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不使用對作物、天敵、環境不利的農藥。一是優先使用生物農藥,如bt、阿維菌素、抑太保等;二是有限制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化學農藥,如啶蟲脒、銳勁特、安打、吡蟲啉等;三是嚴格限制劇毒農藥的使用,注意農藥安全間隔期,實施農藥交替使用,嚴防害蟲對農藥抗性增強。
2.1農業防治
選用抗病蟲品種;黑大豆抗病毒能力弱,要防治蚜蟲傳播病毒,田間發現病株即時拔除;大豆采收后翻耕曬土或灌水,及時清除田間枯株落葉、雜草,集中焚燒,以破壞或惡化害蟲化蛹場所,有助于減少蟲源基數和越冬幼蟲數;在害蟲發生初期,查摘豆株上初孵幼蟲,帶出田外集中處理或隨手捏殺,以減少蟲源。
2.2物理防治
(1)點燈誘蛾。利用成蟲趨光性,于盛發期點黑光燈誘殺。
(2)糖醋誘殺。利用成蟲趨化性配糖醋(糖∶醋∶酒∶水=3∶4∶1∶2)加少量敵百蟲誘蛾。
(3)柳枝蘸灑敵百蟲500倍液誘殺蛾子。
2.3化學防治
一要準確掌握各種病蟲發生動態。苗期主要是防治地老虎、蠐螬等地下害蟲和蚜蟲等,開花結莢期主要有斜紋夜蛾、大豆卷葉螟危害。二要堅持“治前控后壓基數”策略,尤其是大豆卷葉螟,要狠治1代。三要堅持適期用藥。必須掌握在卵孵高峰期至低齡幼蟲高峰期用藥。四要依據蟲情,掌握好用藥量和用藥次數,確保控制危害壓低基數。五要選用合理藥劑,正確用藥。黑大豆病毒病防治,可結合苗期蚜蟲防治施藥。根據近兩年的試驗、示范,3%啶蟲脒乳油,用量225~300ml/hm2,防治蚜蟲防效可達100%,且持效期長,安全性高并可兼防紅蜘蛛。2005年試驗表明,用5%銳勁特懸浮劑450~75
篇10
關鍵詞:大豆;常見病蟲害;防治
大豆起源于中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豆類,屬一年生草本植物,至今我國已有5000年的栽培史,尤以東北產出的大豆質量最好最優,素有“豆中之王”、“田中之肉”、“綠色的牛乳”等美譽。危害大豆的主要病蟲害有灰斑病、褐紋病、根腐病、病毒病、細菌斑點病、地老虎、紅蜘蛛、食心蟲、毒蛾等,本文主要介紹灰斑病、地老虎的防治。
1灰斑病
灰斑病也稱褐斑病、蛙眼病、斑點病,屬真菌性病害,是危害大豆的重要病害,是東北大豆產區高發、流行、危害嚴重的病害之一,主要危害成株葉片。病害發生后一般會造成5%~10%的減產,嚴重高發時,會造成30%~50%的減產,而且蛋白質和油份含量均有所降低,是產量和質量都嚴重受損。
1.1發病規律及發病條件。病菌在病殘體或種子上越冬,翌年春季條件適宜時活躍,開始侵染??山柚L力、雨水、灌溉水進行傳播,主要侵染鄰近的植株,待形成發病中心后再迅速向周圍至全田擴展蔓延,造成危害。多在6月上中旬發病,適宜發病的溫度為25~28℃,病菌在15~30℃較為活躍。抗病能力較差,連作重茬,整地不精細徹底,種子帶菌率高,土溫較低、多雨高濕、濕氣滯留或夜間結露持續時間長,排水不良、苗期低溫多雨等情況下都會引發灰斑病的高發流行。
1.2發病癥狀?;野卟≈饕:Τ芍耆~片,也會危害幼苗、莖、莢和種子。帶菌種子萌發后,在幼苗子葉上會出現半圓或圓形褐色病斑。成株染病,病斑邊為緣褐色、中央灰色或灰褐色的蛙眼狀病斑,有的病斑呈現為不規則形狀。濕度較大時,葉背面病斑中央部分密生霉層,呈灰色。發展后病斑增多布滿葉面,并合并成大版,導致葉片萎蔫枯落;莖部發病后,病斑呈紡錘形或橢圓形;豆莢發病,病斑呈圓形或橢圓形;籽粒發病,癥狀輕者病斑為褐色小點。病害嚴重時,病斑多呈圓形蛙眼狀。濕度大時,病斑上都會生有霉層。
1.3防治措施?;野卟〉姆乐我裱r業防治與藥物防治相結合的原則,已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
1.3.1農業防治。首選產量穩定、抗性病強的優良品種,選用無病種子。大豆不耐連作,否則不僅極易加重根腐病、灰斑病、斑點病、菌核病、線蟲病、根潛蠅病蟲害的發生流行,而且還會造成品質不良、產量下降。經試驗表明,重茬減產11.1~34.6%,迎茬減產5~20%。因此,要避免連茬連作,可與玉米、水稻、亞麻等作物實行輪作。播前可用60%多福合劑按種子重量的0.4%拌種。整地要精細徹底,前茬作物收獲后需及時翻耕,降低越冬菌量。施足底肥,培育壯苗。及時間苗補苗,發現病苗立即清除,帶離田外集中處理。及時中耕除草,為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根據大豆不同生育期,進行適時適量的澆水施肥,提高田間排水能力,尤其是多雨或大雨過后,避免田間積水現象的發生。施肥要均衡,避免偏施少施漏施,能有效提高植株自身抗病能力,確保長勢健壯、產量穩定、品質優良。
1.3.2藥物防治。葉片發病,可用40%百菌清懸浮劑6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65%甲霉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36%多菌靈懸浮劑500倍液等噴施防治,8~10天噴一次,連用1~2次?;ㄇv期發病,可用40%多菌靈膠懸劑1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等噴施防治,8~10天噴一次,連用2~3次。
2地老虎
地老虎種類很多,是多食性作物害蟲之一,其主要寄主和為害的農作物有玉米、高粱、麥類、薯類、豆類等,雜草也是其重要的寄主之一。是危害大豆生長的重要害蟲,還會危害粟、苜蓿、煙草、麻類、甜菜、油菜、瓜類、藥用植物、林木幼苗、牧草等多種作物。
2.1危害。幼蟲多從地面上咬斷近地面幼苗的莖部,導致幼株死亡,造成缺苗斷壟。當主莖木質化時取食地面植株的根部表皮,使根部功能受損,無法正常吸收養分,導致植株枯萎死亡。
2.1防治措施。防治地老虎要采取綜合防治的植保原則。
- 上一篇:軌道交通運營安全管理
- 下一篇:口才思維訓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