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文化建設的概念范文
時間:2023-11-15 17:45:1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社區文化建設的概念,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社區概念 社區治理 社區文化 社區服務
中圖分類號:R19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15-0234-01
一社區概念的界定
目前國內學者大多從社會學角度對社區概念進行界定,多強調地域性的概念,通過與社會、國家、城市、社會群體等不同概念的對比中得出社區的含義,“更多的社會學家是從一定地域社會關系結構的角度,或者從社區的功能與地域空間相結合的角度社區下定義”。
一種觀點從社區與社會對比的角度詮釋社區概念,“在方法論上,社會是一個一般的概念,它的性質是無法使用實證資料來論證的”,“研究者只能做出范圍較小的、具有典型意義的研究――社區研究,從社區研究中取得實證資料來論證社區的性質并進而推出社會的性質”。這種定義方法將社區作為社會的特例,是從哲學角度對社區進行的界定。它比較重視社區、社會的對比,并對這兩種經常被人們搞混的概念進行了明確的區分,基本厘清了社區、社會的含義;不足之處在于它只是用對比的方式告訴了人們社區不同于社會,而缺乏從自身出發的論證,沒有明確指出社區應該包含的基本要素,因而無從說明社區的本質。
另一種觀點是從社區與國家、城市及社會共同體的對比關系中對社區加以解釋。該觀點認為國家“始終是和不可侵犯的要件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而社區是“早在私有制產生之前人類就有了自己的共同體方式”,社區要表達的是“居住在同一社群、同一地方居民之間的人際關系和交往模式”,因而從本質上或者是產生歷史上,社區和國家都是截然不同的。當論述社區和城市的關系時,“城市是人類勞動分工尤其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歷史產物”,而社區“既可坐落于農村又可坐落于城市,二者具有一定的交叉性”。與社會群體的對比關系中,作該觀點認為社會群體是“由一定社會交往關系聯結起來的人類集體生活共同體”,血緣、地緣、業緣起紐帶作用,而社區則是“地域特色鮮明的社會共同體”,其中加入了地域性的要素。
二社區管理體制
首先是社區管理主體。在定位社區管理主體方面,國內外學者的基本觀點一致,大家普遍認為社區管理涉及多個主體,“社區建設離不開政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的努力”。但對于如何確定不同管理主體尤其是政府作用時,學者們產生了不同的觀點。
一種觀點認為,政府在只是在建立社區服務體系的初始階段發揮重要作用,承擔培育非政府組織、提供資金政策支持的責任,并利用自身的權威性和號召力發揮主導性作用。這種觀點主要是基于當前我國社區治理的現狀而提出來的,比較符合我國的實際情況,但并未對各治理主體之間關系明確定位,只是著眼于當前狀況而未有長遠目光。另一種觀點認為,社區服務組織者是基層社區組織,是社區服務中主要的依托力量。因為這些基層組織“直接面對社區,最貼近社區人民群眾,最了解社區的基本狀況,最了解社區居民及其他成員的需求”。這種觀點實際上充分肯定了社區基層組織在社區服務體系中的作用,從社區治理角度指出了基層組織在提供服務方面的優越性,并認為政府只是起到政策指導和資金支持的作用,是“小政府、大社會”理念的體現。
三社區文化建設
(一)社區文化概念
由于理論界對社區文化研究角度不同,對社區文化內涵的界定也不相同。有人認為“社區文化,是在特定的地域范圍內,人們所創造、孕育、形成的人文環境、行為模式和生活方式的總和”;有人認為“社區文化是指在特定的社會區域當中,人們各方面的行為所構成的文化生態系統。它既包括這一區域內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也包括該區域內社會成員的理想追求、價值觀念、道德情操、生活習俗、審美方式、娛樂時尚等。”
(二)社區文化的作用
在對于社區文化作用的探討上,學術界的觀點基本一致。有人認為社區文化有益于營造“社區精神”,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增強社區成員的認同感并滿足居民的精神需求;有人從更大的層面提出了社區文化建設有益于“完善城市功能,樹立城市品牌,打造城市特色”;有人認為社區文化建設可以促進社區自治的發展,通過社區文化活動培養居民的自治意識,增強居民的團體意識;也有人認為培養社區文化可以提升社區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社區風尚,也有益于社會環境的安定??傮w來說,社區文化建設的意義首先在于社區自身的穩定、團結、和諧,還可以擴展到更大的范圍,從整個城市乃至社會層面上都有良好的影響作用。
參考文獻
[1] 郭學賢.城市社區建設與管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第14 頁.
[2] 黎熙元等.社區建設―理念實踐與模式比較[M].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社,2006,第5 頁.
[3] 徐永祥.社區發展論[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第32頁;第32 頁;33頁.
[4] 代明,袁莎莎.國內外城市社區服務研究綜述[J] .城市問題,2010(11):25.
[5] 沈千帆.北京市社區公共服務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第40頁.
[6] 高占祥.論社區文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4.
[7] 龔貽洲.論社區文化及其建設[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9).
[8] 劉慶龍等.論社區文化及其在社區建設中的作用[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5).
[9] 李吉國.淺談社區文化建設的地位和作用[J].理論學習,2002(12):33.
篇2
關鍵詞:社會資本;農村社區文化;新農村建設
中圖分類號:DF36
文獻標識碼:A
提到社區,大多數人會認為它似乎只是城市的專利,畢竟城市社區這一概念在人們頭腦中已經根深蒂固。但事實上,農村社區一直是人類歷史上古老而又十分重要的社會共同體。其古老在于,它是私有制和商品經濟產生以前就存在的原始部落;說十分重要,是因為從古到今,它一直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共同體之一,至今仍發揮著獨特的社會功能作用。如今,隨著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和推進,城鎮一體化、農民居民化逐漸成為城市化進程的必然趨勢。這種新的時代背景要求社區建設工作必須與時俱進。雖然國家文化部已提出保障全社會公平享受文化權利問題,但是農村社區文化建設依然存在諸多困難。
一、問題的提出及相關概念
社區是滕尼斯提出的一個與社會相對應的類型學概念,與隨著工業化出現的、建立在理性意志之上的社會相比,社區是指建立在血緣、地緣、情感和自然意志之上的富有人情味和認同感的傳統社會生活共同體。在滕尼斯看來,社區是一個溫馨美好的概念,它是與建立在契約基礎上、充滿理性計算的冷冰冰的“社會”相對照而提出來的。借此,滕尼斯表達了一種對前工業社會基于血緣、親情、共同習慣和傳統紐帶的共同體的眷戀。在此后的社區研究中,盡管關于社區的定義層出不窮,但地域、互動和認同是公認的構成社區的基本要素,并且社區一直承載著一種共同體精神:人們可以為了共同利益而產生集體行動。
然而,我國目前社區建設運動中建構起來的社區未能產生一種共同體精神。在農村,由村委會動員的參與主要是個體化的離散參與,參與過程也大多是執行黨和國家的政策,實現社會控制目標。參與過程并沒有改變村民的心理特質,沒能使他們產生一種超越個體利益的公民精神和因參與了社會改造過程而生發的主體性。那么,在當代中國農村,村民們該如何超越個體私利形成具有集體責任感和歸屬感的農村社區?這樣的地域共同體在當代中國農村中該如何形成?
肯尼斯?紐頓認為通過互惠和信任,社會資本把個人從缺乏社會良心和社會責任感的、自利的和自我中心主義的算計者轉變成為具有共同利益的對社會關系有共同假設和共同利益的共同體的一員,從而構成了將社會聚合在一起的粘合劑。帕特南認為,社會資本即是指:“社會組織的特征,諸如信任、規范以及網絡,能夠通過促進合作來提高社會的效率,也有助于解決集體行動的問題”。他認為“在一個擁有大量社會資本存量的共同體中,生活是比較順心的。公民參與的網絡孕育了一般流的牢固準則,促進社會信任的產生。這種網絡有利于協調和交流,擴大聲譽,因而也有利于解決集體行動的困境”。而且“公民參與網絡增加了人們在任何單獨交易中進行欺騙的潛在成本;培育了強大的互惠規范;促進了交往,促進了有關個人平衡的信息之流通”。依據帕特南的理論,在一個擁有大量社會資本的共同體內,合作更容易出現,也就是說,社區治理與社會資本之間存在著極大的關聯性。
社區文化是我國新時期興起的一種社會文化形態,農村社區文化建設作為農村社區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已不僅僅是一種文化娛樂、文化設施,還影響和包容著人們的行為規范、民情習俗、信仰觀念、人際關系等。良好的社區文化不僅有利于培育文化認同,促進人際交往,強化社區自治意識,而且具有重要的利益導向功能。具體來說,通過農村社區文化建設,可以實現農村居民廣泛的社區參與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共同的文化趣味、文化價值取向和文化認同,使農民個體的利益沖突在觀念上得以有效的溶解。在這一過程中,農村社會資本的培育與農村社區文化建設之間存在著相互促進的關系。基于一項全國性調查數據(CGSS2005)的分析,本文考察了當前農村社區文化的發展狀況,及其與農村社區社會資本之間的相互關系,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了對當前農村社區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和建議。
二、基于CGSS2005調查數據的實證分析
(一)農村社區文化的發展狀況
由2005年全國綜合社會調查(CGSS2005)數據顯示,在問到“你所在的社區/村莊有沒有以本地居民為主要參與者的文化/節慶活動呢?”,87.7%的人回答“沒有”,8.9%的人回答“偶爾有,但不規則”,僅有3.3%的人回答“有,而且定期舉辦”;而在問到“在業余時間,您有沒有參加由您工作單位以外的社團組織(如俱樂部、培訓班、教會等)安排的娛樂/文藝活動呢?”比較農村居民與其他社區居民回答的情況,我們看到,農村居民文化活動不僅絕對數量上相當少,相對其他社區類型來說更是非常匱乏。
(二)農村社區社會資本與社區文化狀況的相關分析
帕特南是一位較早將社會資本理論運用于社區治理研究的學者。他和他的同事們花了20年的時間就社會資本問題對意大利南北行政區進行了研究:意大利南北不同地區治理績效差異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社會資本分布的差異。充足的社會資本使意大利北方的民主制度走入良性循環,信任、互助、互惠合作帶來經濟繁榮發展、社會充滿活力、政府日趨民主。相反,稀缺的社會資本使意大利南方南部地區陷入了惡性循環,背叛、依附、剝削、強制服從帶來了民主制度的水土不服,經濟與社會的混亂如影隨形。帕特南的研究給我們的啟示就是任何一種制度都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運作的,這種社會環境即是包括了信任、互惠規范的公民參與網絡。一個民眾積極參與的、團結合作運作規范的公民參與網絡,可以將一種制度的績效發揮至極大;相反,一個缺乏凝聚力、缺少規范、勾心斗角、混亂無序的公民參與網絡,則會將相同制度的績效降至最低。依據帕特南的社會資本理論,本文選取以下問題來考察農村居民的社會資本。
關于互惠和網絡,我們選取問題“您和同村其他村民相互之間的熟悉程度是怎樣的?”、“在日常生活中,您與同村其他居民之間有互助行為嗎?”來考察?;卮鸩捎玫氖抢羁颂亓勘?,5級評定法,分為:“非常不熟悉”、“不太熟悉”,“一般”、“比較熟悉”、“非常熟悉”;“沒有”、“偶爾有”、“有時有”、“較多”、“很多”。
關于信任,韋伯認為,中國人的信任建立在血
緣共同體的基礎之上,是一種難以普遍化的信任。福山也強調中國社會是一種低信任度的社會,因為一切社會組織都建立在血緣之上,人們缺乏對家族之外其他人的信任。但是,最近國內學者的研究并不都支持這些觀點。例如,李偉民和梁玉成的研究指出,中國人所信任的人群,雖然以有血緣家族關系的親屬家庭成員為主,但同時也包括家族之外的親密朋友。因而我們選取調查問卷中的問題“在不直接涉及金錢利益的一般社會交往接觸中,您覺得下列人士中可以信任的人多不多呢?”來考察。選項分別為:“同村的同姓人士、同村的非同姓人士”,回答采用的是李克特量表,5級評定法,分為:“絕大多數不可信”、“多數可信”,“可信者與不可信者各半”、“多數可信”、“絕大多數可信”5個等級。
關于社區參與,我們選取問題“您對村委會日常工作和決策的關注程度是怎樣的?”“您在上一次的村委會選舉中有沒有投過票”來考察?;卮鸱譃椋骸皼]有”、“有,但是因為村干部要求才去的”、“有,是自己自發主動去的”(分別記為1、2、3分);以及李克特量表,5級評定法,分為:“一點也不關注”、“不太關注”、“一般”、“比較關注”、“非常關注”。
為便于分析,我們首先采用sPssl3,0對以上各項進行因子分析,經斜交旋轉后得到三個因子,結果如下所示,我們將他們分別命名為:“網絡、互惠因子”、“信任因子”、以及“社區參與因子”。
再將這三個因子與農村社區文化狀況進行相關分析。
我們看到,反映社會資本存量的這三個因子都與社區文化狀況存在顯著的正相關。
三、思考和建議
(一)對農村社區社會資本與社區文化建設的思考
農村社區社會資本與社區文化建設之間的良性互動關系對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影響。具體來說,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農村社區社會資本對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國內外的眾多研究都已證明社會資本對社區建設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具體到我國的新農村建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農村社區社會資本意味著其關系網絡內的成員能夠相互信任,并保持著密切的互惠交往和互動,因此它使成員間的聯系更加緊密,為攝取其中的隱性資源(如信息、技術、構思等)提供了便利,因而有利于新農村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富?!蹦繕说膶崿F。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離不開強大的資源支撐:社會關系網絡把擁有不同資源的人們聯系在一起,動員社會關系網絡能為資源匱乏者帶來各種各樣的資源收益,因此,挖掘、利用農村社區的社會關系資本,能夠克服新農村建設的資源瓶頸。
第二,農村社區社會資本還意味著社區成員間和諧交往,遵守規范,因此它是能夠協調社區發展的劑,有利于新農村建設“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目標的實現。村容整潔、鄉風文明以村莊共識性規范的建立為前提條件。但是,隨著中國社會轉型的進一步加快,在當前的農村社區,村民原有的規范意識以及村莊的治安秩序都受到了較大的沖擊和破壞,因此積極建構農村社區的規范資本,能夠有力推動農村社區和諧秩序的建立。
第三,農村社區社會資本也意味著其成員具有明確的“社區歸屬感”,即“在這一社區中,我們的命運是聯系在一起的”,因此它強化了社區成員的“我們”意識,推動了農村社區凝聚力和集體行動力的產生,因而有利于新農村建設“管理民主”目標的實現。社區社會資本包括社區內的公眾參與網絡,如果農村社區建立起以各種社團和文化活動為載體的社區居民公共參與網絡,那么村民在參與、交往的過程中就會逐漸產生互相信任感,并提高對集體利益的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村莊公共事務,進而推動集體行動的產生,克服“集體行動的困境”。
2,農村社區文化建設有利于增進農村社區的社會資本
從上述分析我們看到,“網絡、互惠因子”和“社區參與因子”與農村社區文化狀況具有最為顯著的相關關系。
首先,構成“網絡、互惠因子”的重要內容――社會交往和社會關系也是社會資本的重要內容。社區生活的許多方面都是與社會交往和社會關系緊密相關的,作為社會生活共同體的社區基礎,缺少了這個基礎,社區就成了沒有任何社會意義的純地域性概念。頻繁的社會交往和密切的社會關系是確立社會文化價值認同感和歸屬感的重要條件。促進社會交往和強化社會關系的基本途徑是開展社區中的“共同活動”。社區成員只有在共同的社區活動中,才能增進交往,形成社會聯系。因此,大力發展農村社區文化建設,采取多種措施鼓勵人們參與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社區文化活動,對增進農村社區社會資本、強化社區認同感、增進地緣關系和人際關系具有不可替代的現實意義。
其次,社區文化作為社區活動建設的具體方面,有利于以生動形象、通俗易懂的形式形成共同的文化趣味和文化價值取向進而形成廣泛的社會參與,例如增加村民對村委會日?;顒雍蜎Q策的關心程度以及對村委會選舉的參與程度等等。有利于使他們產生一種超越個體利益的公民精神和因參與了社會改造過程而生發的主體性,這對于使村民最終超越個體私利形成具有集體責任感和歸屬感的農村社區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關于農村社區文化建設的建議
首先,當前我國農村的社區文化建設十分匱乏已是不爭的事實,但農村不是文化的荒漠,它蘊藏著極為豐富的鄉土文化;農民不是沒有文化的人群,他們中間臥虎藏龍。因而,新農村建設一方面要培育先進的農村文化,另一方面也要大力弘揚傳統文化,即對一些農村的儀式、風俗、習慣、信仰要給予尊重和扶持,讓這些傳統優秀文化成為新農村建設的文化基礎并發揮新的貢獻;而散布于廣大農村的“鄉土藝術家”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他們的藝術養分直接來自于農村,和農民有著天然的相通性,是農村文化事業中最活躍的因子,培養和激勵這些“鄉土藝術家”,也有利于激發農村自身的文化活力。
其次,應注重發展“第三部門”性質的文化中介組織,如俱樂部、協會、培訓班等等。在社區建設尚存在政府行政行為時,社區事務和生活必然存在政府全面而具體地介入,這固然可以起到政治整合的作用,但卻占據了“第三部門”本來就不多的生長空間。而根據以往的經驗研究,社團參與是影響社會資本存量的重要因素。帕特南在很大程度上也把社會成員對社團的參與看作是社會資本的重要內容。
篇3
[關鍵詞]包容性;社區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7)06-0079-02
關于什么是社區文化,馬林洪斯基認為“文化從功能的角度來考察,包括經濟、教育、政治、法律與秩序、知識、巫術、宗教、藝術及娛樂等八個方面”;桑佳斯論述的社區文化的外延更小,包括語言文字、公共象征、知識信仰、價值體系以及有關行為程序中的慣例、規則與特定方式。本文認為社區文化以社區共享價值觀、社區人際交往形式、社區生活方式等方面為主。
包容性發展始于經濟學,該概念本意是讓經濟發展的成果惠及所有國家和人群。包容性倡導機會平等、成果共享,強調全面協調可持續和諧發展。包容性視角下的社區文化,既可以為社區居民提供幸福感,又具有接納本社區以外其他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開放性,最重要的是強調社區資源的共享性。
一、包容性視角下社區文化現狀與問題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提高,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然而,與物質文化相適應的精神文化的發展卻相對滯后。
(一)社區文化科學理論研究滯后
理論來源于實踐,反過來又指導著實踐的發展。理論為社會建設提供指導并在社會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國關于社區文化的科學理論目前不容樂觀,相關研究呈現一定的滯后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關于社區文化研究重點稍有偏倚,與社區服務、社區治理等研究相比,關于社區文化的研究從數量到質量都呈現嚴重不足。第二,關于社區文化研究的系統性不足,學界對于社區文化的研究都呈原子狀態分布在社區建設、社區治理等主題研究中,沒有形成系統。第三,理論與實踐兩層皮,關于社區文化理論的研究,很多停留在經驗操作層面,對社區文化建設宏觀性的理論發展相對欠缺。
(二)社區共享價值觀尚未形成
無論是農村社區還是城市社區,共享價值觀的形成都要經歷一定時間的積累。然而,在城市化和城鎮化發展的背景下,目前我國社區成立的時間相對較短,尚未形成一定的共享價值觀。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社區居民沒有共同的信仰,這一問題不僅存在于社區文化建設中,也存在于整個社會。另一方面,社區缺乏人際交往方面的價值認同,由于社會匿名性的增強,社區中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頻率大大降低。
(三)社區居民人際交往淡漠化
社區人際關系,即社區內各種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包括鄰居關系、老少關系、男女關系以及興趣共同體關系等?,F代城市社會生活中,以城市居民人際關系網絡為基礎的網絡社區作用在增強,而城市居民對以地域為基礎的物理性城市社區的認同則趨于淡化。因此在很多社區中,居民之間的人際互動較少,興趣共同體建設更是缺乏。
二、包容性是視角下社區文化問題的原因分析
當前,我國的社區文化之所以存在一系列問題,原因是多方面??梢詮纳鐓^居民性質、社區居委會管理、社會環境影響等方面加以分析。
(一)社區居民多元化
社區居民多元化是造成包容性社區文化較難實現的根本原因。所謂社區居民多元化,主要是居住在社區中的居民來自不同的社會環境,具有不同的職業和文化水平。由于二元制社會逐漸被打破,社會流動加快,同一個社區中的居民就具有了多元性。來自不同社會背景的社區居民,具有不同的生活習慣和交往方式,在新的社區環境中,與新的鄰居和圈子交往,需要很長時間的磨合,因此短期內社區內部很難建立具有典型特點的人際交往文化。
(二)社會環境的影響
社會價值觀念的多元化和文化氛圍的復雜化,極大地影響著社區文化建設。第一,改革開放不僅帶來了人們物質財富的極大增長,也讓那些不好的價值觀念如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流入我國的文化市場。第二,社會環境的虛擬化和匿名性加強,人們的很多需求可以在虛擬的網絡社會得到滿足,而不再依賴現實的人際交往獲得社會交往的滿足。第三,近年來各類社會問題的滋生,對社會中的誠信造成了極大沖擊,人們傾向于保護自己而阻隔與陌生人的交往。
(三)社會組織的缺位
社會生產力飛速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社會生活和社會關系越來越復雜,初級社會群體在很多方面已無法適應社會發展和社會活動的需要。完成特定目標和承擔特定功能的社會組織的大發展就成為近代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然而在我國,第三部門和社會組織出現的時間較晚,所以承擔社區文化建設功能的社會組織出現得也比較晚;即使出現了相關的社會組織或第三部門,但是由于其出現的時間較晚,社會組織發展不成熟,其目標和功能定位不清晰,所以也無法準確承擔社區文化的建設功能。
三、包容性視角嵌入社區文化建設
建立共享的、開放的社區文化,提升社區居民的幸福指數,是包容性視角嵌入社區文化建設的根本宗旨。
(一)政府:做好文化環境的頂層設計
對于落后的或者不成熟的社區文化,政府應該全力支持其改革,給予全方位的幫助。首先,政府要轉變社區治理理念,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政府要從管理者向服務者的角色轉變,改變傳統的社區治理理念,多為社區文化的建設提供資源和服務,提供頂層設計及建議,少做針對社區建設方面強制性的管理。其次,幫助社區居委搭建文化發展平臺。幫助社區做好文化發展的頂層設計,協助社區居委會調動一切可以利用的社會資源建立社區文化發展平臺,為社區居民的參與提供空間和場所。再次,指導社區居民如何利用多種資源發展本社區的主流文化。政府要積極宣傳建立社區文化的重要意義,引導社區居民形成對社區文化的共建意識。
(二)社會組織:做好文化發展的媒介
隨著我國社會治理模式的改革,大政府小社會開始向大社會小政府轉變,第三部門和社會組織也應運而生。社會組織在社會中承擔著重要的社會角色和社會建設職能。首先,社會組織要積極傳播先進的文化理念。除了政府部門的宣傳之外,社會組織也應該積極向社區居民傳播社會上進步的文化理念,因為社會組織具有與政府完全不同的性質,所以在社區文化建設中,其行為具有很大的便利性。其次,社會組織進社區。社會組織要進入社區內部,將文化宣傳和先進文化的傳播工作落到實處,積極開展與社區文化建設相關的活動,吸引社區居民的關注和參與。再次,社會組織要做好社會與社區文化的紐帶。社會組織肩負著傳播進步社會文化的責任,要做好主流社會文化和社區文化的連接,將進步的、主流的社會文化引入到社區文化建設中。
(三)居民:做好文化發展的參與者
在社區文化建設和發展中,無論是社區管理文化、社區服務文化、社區大眾文化,還是社區共享價值觀、社區生活文化、社區人際交往文化,其對象和主體都是居民。社區居民首先要有主人翁意識,重視對社區文化建設的參與。首先,社區居民應該樹立社區主人翁意識,要從內心深處認識到,建設先進的社區文化,形成良好的社區文化環境,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家人都是百利無害的,要從內心深處樹立這一理念;其次,社區居民要積極參與社區文化建設,積極為社區文化建設獻言獻策,發揮宣傳作用,在鄰里和社區居民之間相互鼓勵彼此積極參與社區文化建設;再次,社區居民要走出社區,積極學習社區外部的主流社會文化,將先進的文化引入社區,保持社區文化的與時俱進。
篇4
關鍵詞 思想政治教育 社區文化建設 聯系
1問題提出背景
文化改革中的一大重點是社區文化建設,社區生活是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實踐的關鍵一環,其對群眾思想觀念、政治態度以及道德風貌、價值取向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十以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立足于實際,面向未來,創新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采取分眾化、對象化等諸多方式,通過標準建設、制度管理、多元載體等具體舉措,以社區文化軟硬件建設為基本,以提高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為訴求,以加強社區文化建設管理為抓手,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在保障群眾文化權益的基礎上,大力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在社區文化建設中的功能與作用。
2主要途徑探究
2.1“一個理念”為突破口,“四個統一”為切入點,深度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在社區文化中的導向功能,促進社區文化建設管理標準化發展
(1)抓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核,廣泛提倡“社區一家親”的共同生活理念。在社區生動開展“樹家風、傳家訓、立家禮”等活動,通過“家文化”討論、“家LOGO”設計、“家概念”闡釋、“家元素”征集等活動,輔以問卷調查、組織推薦、公益演講等方式,聯合社區群眾共同打造“家文化”長廊和家文化主題廣場,積極開展社區微信公眾平臺建設,增強社區居民對社區的思想認同、價值認同和文化認同。
(2)擴展基層文化服務范圍,完善社區服務體系,整合社區文化資源,打造“名稱統一、窗口統一、流程統一、制度統一”的“四統一”的社區文化室,深入推進“三室”(標準圖書室、標準電子閱覽室、標準文體活動室)建設,作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搭建起的堅實平臺。
(3)緊抓頂層設計,端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陣地作用,將社區文化即民生、思想政治工作即熱點新理念深入社區,突出思想教育功能戰略新思維,將其與社區文化改革發展密切聯系,二者相輔相成,同研究、同部署、同實施。
2.2促進社區文化管理制度化建設,突出社區文化服務功能,搭建思想政治教育新平臺
(1)加強社區管理體制改革,完善投入、保障和協調機制。夯實制度化建設,打造基層社區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推進公共閱讀服務,研究制定流動管理辦法,開展圖書“一卡通”制度,新建社區流動圖書平臺,拓寬社區文化資源渠道。
(2)依托群眾主題文化活動,強化思想政治教育服務功能。社區工作需廣泛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充分利用春節、清明、端午等傳統節假日,組織群眾展開豐富多樣的社區文化交流學習。開展“親子讀書會”、“道德講堂”、“孝道文化講座”等,同時,將優秀本土文化融入講堂,拓寬了群眾視野,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切實服務群眾。
2.3促進社區文化價值引領,深挖社區文化規范功能,打造思想政治教育新增長點
(1)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親和力、吸引力,以培養平等、互助、協作、友愛為主旋律的新型人際關系為著力點,團結群眾、教育群眾,培育構建和諧人際關系新增長點。拓展“種文化”、“養文化”的新型思維,策劃“閱讀與生活”、“講座聯盟”等群眾文化主題活動。
(2)著重心理疏導,傾注人文關懷,關注社會心理健康問題,投影社會熱點,著眼社會問題導向,培育規范健康社會心理新增長點。在思政工作中深度融合社區服務,組建街道敬老愛老志愿者服務隊、共青團市民學校青年志愿者服務隊等,構筑品牌服務。通過深入開展志愿服務,及時關愛老年、下崗失業人員等群體,積極思想溝通,化解心理焦慮,引導群眾用辯證思維認識問題,理性處理問題。
3問題反思
3.1思想認識有待提高
(1)對社區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認識出現偏差,不重視社區文化的教育功能,將其淺薄理解為“吹拉彈唱”,對社區文化缺乏足夠認識,無法調動群眾廣泛參與的熱情。
(2)將社區文化發展與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割裂開來。片面地認為社區文化建設只和自身建設有關,與其他部門無關。缺乏頂層設計,系統規劃不足,缺乏地方特色,導致社區文化沒有充分發揮其服務群眾、團結群眾、引領群眾、教育群眾的作用。
3.2內容有待豐富
(1)社區呈現出內在人文關懷不足,社區精神內核不突出,群眾參與度不穩定等情況,外功有余、內功不足,對群眾活動過度依賴,而活動又多流于形式,缺乏和群眾生活的內在聯系。從而影響了服務群眾的效果
(2)社區思想教育內容空洞化的現象仍然存在,沒有緊扣時代主題,仍以“填鴨式”為主,缺乏吸引力。
3.3人才配備有待充實
(1)人才隊伍結構不合理,缺乏專業管理策劃性人才,不利于社區文化活動的精密性、專業性、結構性組織,不利于社區文化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2)懂“文化”的不懂“政治”,懂“政治”的不懂“文化”,不利于思想政治工作與社區文化的整合發展,高層次、專業性、復合化社區思想政治工作人才不足?!案髡f各唱”,相互協調不充分,制約社區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發揮。
參考文獻
[1] 孫連任.思想政治教育平民化與新農村建設[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07).
[2] 馬國芝.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文化功能探析[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1(07).
篇5
關鍵詞:物業管理文化建設
隨著百姓物質條件的逐漸豐富,消費能力的日漸增強,以及市場經濟帶來的工作、生活的巨大壓力,使其對住房的要求已由“有房住”、“住得下”發展到“住得好”,住宅小區不僅要環境優美、舒適、方便、安全,更要承擔起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的責任和功能,為業主提供一個和諧、文明、奮進的精神家園。而這就需要房地產開發企業、物業服務企業、業主自身及社區基層管理組織等,以文化為媒介在住宅小區管理的不同階段播種文明之花,建設和諧社區。
一、規劃設計,文化為先導
物業的規劃設計在整個房地產項目開發系統工程中舉足輕重。如果把一個項目比作一輛“坦克”的話,那么,其對市場的“摧毀力”完全取決于規劃設計的質量。但建筑不只是鋼筋、混凝土、玻璃體,更有著人文與情感,是文化傳承的載體,是語言的道具箱,在欣賞視覺效果的同時,更令人感動的是其深遠的文脈背景、內涵。只有擁有人文與情感的建筑,才是有生命的建筑。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狈康禺a企業在進行物業外部環境(造型、配套、設施、樓名等)設計時,應注重物業的文化品位與文化含量,突出物業的附加價值與鮮明個性,使社區不僅成為建筑文化和景觀文化的展示地,同時也是社區文化發展的舞臺。
二、物業服務,文化是靈魂
物業文化設計與定位的秉承。作為物業的售后服務組織,物業企業一旦從房地產企業手中接管了物業,便不可能再按自己的文化設計去重新改變轄區的硬件環境,只能去秉承其原本設計的文化品味,為此,在其規劃設計階段物業企業就應盡早介入,積極揣摩房地產企業對社區的文化定位,以發展的眼光并結合自己的服務經驗,向房地產企業提出科學合理的設計建議,以利于日后社區文化的順利開展。
物業管理中文化的整合與傳播。物業管理中的文化涉及物業企業文化、服務文化和社會公眾文化。
1、物業企業的文化建設
物業企業文化建設的必要性。物業管理行業有八字箴言,叫做“物的管理、人的服務”。首先,物業管理的實質是服務,對其質量的管理除制定標準化規范外,更多地強調對員工個人素養的培養和訓練;其次,物業服務傳遞的是形象,如果不通過企業文化建設對員工進行引導和熏陶,業主難以接受。
物業企業文化建設的原則。第一,“以人為本”原則?!耙匀藶楸尽笔俏飿I管理企業文化建設的首要原則和根本原則,有雙層含義,其一是指在經營理念中突出以業主(或使用人)為本,業主至上,在物業服務過程中,向業主提供人性的滿足,即對人的尊嚴、價值、個性、身份、地位、審美、情感、時尚等需求的滿足,使服務呈現人性化、個性化、層次化、傳統化、流行化等;其二是指突出以員工為本,為員工營造公平、公正、透明的競爭環境,不斷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第二,突出團隊精神的原則。以此激發員工的歸屬感和責任感,促使每一員工、每一部門、每一管理區域協調一致。
物業企業文化建設的內容。物業企業文化是指物業企業全體員工在長期的創業和發展過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標、價值標準、基本信念和行為規范,可劃分為精神層、物質層和制度層。
物業企業文化的三個層密切相關:其中物質層是物業企業文化的外在表現和載體,也是制度層和精神層的物質基礎;制度層則約束和規范著物質層及精神層的建設,沒有嚴格的規章制度,物業企業文化建設便無從談起,精神層是形成物質層和制度層的思想基礎,也是物業企業文化的核心和靈魂。2、服務文化建設
所謂服務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的對客戶服務過程中所形成的服務理念、職業觀念等服務價值取向的總和。服務文化是以服務價值觀為核心,以創造顧客滿意、贏得顧客忠誠、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為目標,以形成共同的服務價值認知和行為規范為內容的文化。物業服務對象的復雜性及物業服務工作的無形性、突變性、隨機性、不可恢復性、不標準性等,決定了服務文化建設的必要性。服務文化是路標系,對企業經營活動具有導向功能;服務文化是文化場,可以形成一種文明服務氛圍;服務文化是共振鏈,有激活組織的功能;服務文化是免疫系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御不利事態的發生或擴展;服務文化是一種心理契約,可以傳遞信任和快樂;服務文化是興奮劑劑,可以使服務硬件充滿生命力與活力;服務文化是一種監督制約,對服務起著無形的巨大的監控作用。
3.社會公眾文化建設
談到社會公眾文化,即社區文化,人們就粗淺地理解為娛樂游戲。其實它是一個極富內涵的概念,它是物業開發者、經營者、政府部門和小區業主共同創造出的具有小區特色的精神財富和物質形態的結合。就外延來看,它體現在社區文化觀、社區價值觀、社區精神、道德規范、行為準則、社區制度等各個層面,社區文化是房地產企業、物業管理者和業主共同的追求。當今的城市家居生活,鄰里關系淡薄,各自封閉,老死不相往來成為都市流行病,如何營造良好的社區生活氛圍,使人們走出自己的家門,傳播中國人互敬互讓、互幫互愛的傳統美德,并使之發揚光大,已成為社會的一個共同話題。作為物業的開發者、管理者以及政府基層組織擁有天時、地利、人和之優勢,建設社區文化責無旁貸,但這只是一種過渡形式,社區文化最大的受益者應是物業的住用者,社區文化建設最終也應成為物業住用者的自覺活動。
4.物業企業文化與社區文化的適度融合
物業企業文化與社區文化在內涵上互相影響、互相滲透、互相促進。物業企業本身負有建設社區文化的管理目標。但長期以來,在社區文化建設上,物業管理公司只偏重于小區文娛活動的組織和支持,滿足于建立幾個業余文藝團隊。這些工作雖然也是必須的,但卻是淺層次的。社區文化建設的根本目標應該是通過各種載體將公司的服務理念滲透到業主和使用人的日常生活中去,引導他們形成共同的生活方式、共同的價值觀,公共意識,建立和諧、高雅的生活工作氛圍。
物業企業適應業主對社區文化的需要進行社區文化建設,是對物業管理市場的積極主動反應;物業企業加強企業文化在社區中的滲透力、輻射力,提高公司品牌知名度,是企業的經營發展策略;社區文化實質上是物業企業文化在社區的延伸與外化,是物業企業文化在社區交往行為上的表現,是物業企業文化的載體與表現形式。物業企業應充分利用社區文化體現物業管理特色,用社區文化塑造文明社區,通過社區文化項目的建設、社區文明氛圍的塑造、社區生活服務項目的展開以及社區意識的培養與精神文明建設等多種途徑,來為業主營造一個“居住安心、環境舒心、生活稱心、娛樂歡心”的生活家園。
現代化的物業管理需要現代化的文化建設與傳播,可以說,沒有文化的環境不是文明,沒有文化的商品不是精品,沒有文化的服務不是享受,沒有文化的競爭不能取勝。只要我們堅持運用文化眼光對待住宅小區的物業管理,就會創造出充滿文化氛圍的環境,就會形成獨特的管理風格,使物業管理具有鮮明的生命力;有了這種認識,進行文化建設與傳播就有了自覺性和動力,就會為建設和諧社區、和諧社會開創新局面。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AGIL模式;功能協調;城市社區;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C912.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21101(2014)03007605
收稿日期:2014-01-09
基金項目:淮南市科技計劃資助項目(2011A08007)
作者簡介:周學鋒(1963-),男,江蘇武進人,教授,主要從事管理學和社會學研究。
The city commun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based on AGIL model
ZHOU Xue-feng1,MIU Bao-ai2
(1. School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Huainan,Anhui 232038, China;2.Office of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Huainan, Anhui 232038, China)
Abstract:Due to the highly developed social labor division and intense heterogeneity of community residents, the modern city community lacks a sense of identification and belonging. So, strengthening of commun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hancing community cohesion and promoting its residents’ sense of identification and belonging. Based on the theory of AGIL model, community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sub-system of community system. Meanwhile, the community culture per se is a system, composed respectively of the following four subsystems: the resource system playing the adaptive function, the organization system playing the target-acquisition function, the community awareness system playing the cultural integration function and the community culture education system playing pattern maintenance function. As a result,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culture system and enhance their respective systemic function so as to play the role of an organic integrity.
Key words:AGIL model; functional adaptation; city commun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我國正經歷從“總體性社會”向市場社會和行政社會的轉型<sup>[1]</sup>,也即是說從以國家對社會資源的全面控制和壟斷向以市場對資源的配置為主、政府宏觀政策調控為輔的轉變,相應的是社會管理的方式也在發生變革。
改革開放前,在城市對社會資源進行全面控制和壟斷的就是國家成立的各種大大小小的單位,而絕大多數社會成員都被納入到單位之中,他們的生活起居、衣食住行等都與單位緊密聯系在一起。但是隨著改革的深入,企業逐漸成為獨立的法人實體,單位的功能由大包大攬演變為單一的生產經營,人們的生活逐漸脫離單位更多存在于社區之中。當人們由“單位人”轉變為“社會人”之后,“社區”也逐漸取代“單位”成為人們社會生活和國家治理基本單元,伴隨著社會管理中心的下移,社區的作用日益凸顯。而城市社區由于社會分工較為發達,人口異質性強、人際關系較松散、生活方式多樣化等特點,使得“歸屬感”和“認同感”在現代社區缺失<sup>[2]</sup>,社區文化對于社區意識的培育和社區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基本概念
(一) 社區及城市社區
德國社會學家滕尼斯最早提出社區這一概念,他認為社區就是通過人與人之間的積極的關系而形成的結合,呈現出現實的和有機的生命,這就是社區的本職。在社區中,人們與同伙一起,從出生之時起,就進行親密的、秘密的和單純的共同生活,就休戚與共,同感共苦<sup>[3]</sup>。簡而言之,社區就是指基于共同利益或價值,生活在一定區域具有緊密聯系和活動的人們共同體。
城市社區是基于空間特征對社區的一種分類,一般是相對于農村社區而言。城市社區,指在特定的區域內,由從事各種非農業勞動的密集人口所組成的社會<sup>[4]</sup>。
(二) 文化及社區文化
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簡單來說就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非物質財富的總和。也有學者認為文化特指意識形態,不包括物質文化,如英國著名人類學家愛德華?泰勒認為文化是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和任何作為一名社會成員而獲得的能力和習慣在內的復雜整體。
社區文化是文化發展的一種特殊形式,中國大百科全書認為社區文化是“通行于一個社區范圍之內的文化現象。包括社區內人們的信仰、價值觀、行為規范、歷史傳統、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思維走向等文化現象的總和。社區文化是社會的地域特點、人口特性以及居民長期共同的經濟、社會生活的反映”<sup>[5]</sup>。
二、基本理論
AGIL功能分析模型是美國著名社會學家塔爾科特?帕森斯,于1953年在系統論的基礎上提出的一種功能分析模型。他把行動系統分為四個子系統,即行為有機系統、人格系統、社會系統和文化系統,而每個子系統又可以分為子子系統,如社會系統又可以分為經濟系統、政治系統、社區系統和社會化系統,這些系統緊密聯系、相互依存,每個系統都承擔著特定的功能,以維持整個系統的運行。
具體來說,這四種功能包括:適應功能(Adaptation),即任何系統應能適應環境并從環境中獲得系統所需要的資源,以維持系統的生存和發展目標;獲取功能(Goal attainment),即應能夠制定系統的目標和確立各種目標之間的主次關系,并調動資源和引導社會成員去實現目標;整合功能(Integration),即任何系統應能夠維持其各部分之間的內部協調,維持一定的和諧,使得系統各部分整合為一個起作用的整體;模式維持功能(Latency pattern maintenance),即任何系統應能使各部分具有動力和動機,使得系統各部分在基本價值模式下參與系統內部的動態過程,以維持系統原有模式的正常運轉。
三、加強城市社區文化建設
在社區建設中,經濟和物質資源在社區中發揮適應功能,決策機構在社區中發揮目標達成功能,政府、民間管理機構和組織在社區中發揮整合功能,社區文化在社區系統中起著維系功能<sup>[6]</sup>。但是就社區文化系統來說,社區文化系統也由四類子系統構成,資源系統發揮著適應功能、組織系統發揮著目標獲取功能、社區意識系統發揮著文化整合功能、社區文化教育系統發揮著模式維持功能,因此必須加強社區文化系統建設,增強各自系統功能,從而發揮有機整體的作用。
(一) 增強社區文化的適應功能: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
社區文化建設是社區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經費支持則是一個關鍵因素,因此要廣開資金支持渠道,確保建設經費充足。
1.政府支持。
從我國社區建設和社區發展的實際來看,社區自治并非是主流的城市社區治理模式<sup>[7]</sup>。中辦和國辦于2010年印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進城市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社區建設要“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共同參與”的基本原則,要基本建立政府投入與社會投入相結合的經費保障機制,明確“要將社區居民委員會的工作經費、人員報酬以及服務設施和社區信息化建設等項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可見目前乃至今后一個時期政府在社區建設和發展中仍居于主導地位,社區建設和發展的經費絕大部分仍來源于政府財政撥款,社區文化體系建設也不例外。因此社區文化建設要積極爭取政府的財政支持,尤其是市區兩級政府的財政支持,列入政府年度財政預算,確保經費來源可靠。
2.社區自籌。
隨著社會管理重心的下移,社區將承擔起更多的社會管理職能,政府對于社區建設大包大攬的局面將會逐漸打破,發展的總體趨勢將是社區自治與政府有限參與的結合。因此,社區自籌是社區文化建設經費的又一重要來源渠道。《意見》同時也提出“社區居民委員會興辦公益事業所需費用,經居民會議或居民代表會議討論,按照自愿原則,可以向社區居民或受益單位籌集”。社區文化建設的受益群體將是社區的全體居民,社區可以通過一定的組織形式向社區居民籌集,或是通過社區自辦的營利組織進行籌集,或是通過社區企業組織、公益組織贊助的形式籌集,但都必須要堅持自愿的原則,不能搞亂攤派。
3.社會融資。
經費不足一直是制約社區文化建設的瓶頸,有專家指出政府要抓社區建設的大項目,一些中小項目應讓市場自身發揮更大作用<sup>[8]</sup>。就社區文化建設來說,由于社區文化具有群眾性、普惠性、共享性、多樣性等特點,社區文化建設所需資金就可以通過市場方式運作,采取社會融資的形式加以解決,按照“誰出資誰受益”的原則,社區成員享受文化服務的時候,根據實際實行免費、少費或者完全付費。具體來說又可以有以下三種方式:一是社區與社會融資實體(社會融資實體可以是公益基金會、企業組織、法人實體等)共同投資,按照比例分成,社區投資收益部分最終會用于社區文化建設;二是社會融資實體單獨投資建設,收益自享;三是由社區成員共同融資,根據一定方式進行管理,但最終受益的還是全體社區成員。
(二)增強社區文化的目標獲取功能:提升社區自治能力
社區是社區文化建設的主體,因此必須提升社區自治能力,就社區文化建設方面來說社區自治能力主要包括文化發展能力、文化發展能力、文化共享能力和志愿服務能力。
1.文化發展能力。
首先是要做好文化發展規劃建設。文化發展規劃建設制定的科學與否,不僅指引著當前乃至今后一個時期的社區文化建設方向和內容,而且影響著文化建設的成效??茖W合理的社區文化發展建設規劃應包括文化的硬環境和軟換建設,包括社區文化建設的方針政策、目標、內容和主要措施。其次是要挖掘文化發展的動力。黨的十報告提出,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之所以要進行改革,就是因為動力不足,因此要加大對社區文化建設的傾斜力度,在社區文化建設中放寬市場準入條件,把可以市場化的文化行為轉讓一部分給市場,挖掘社區文化建設的新動力,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通過興辦實體、資助項目、贊助活動、提供設施等形式參與社區文化服務。再次要是強力發展文化服務項目。根據城市的歷史和特色,將一批健康、文明、向上的時代經典普及到社區,一方面繼承了傳統歷史文化,另一方面又可以發展具有時代特征的地方特色文化。
2.文化組織能力。
通過鼓勵發展和建立社區文化中介、文化社團、老年協會等各種文化活動組織機構,提高廣大社區居民在社區文化活動中的自行組織和自行管理的能力。同時注意把群眾自發、分散的活動組織起來,通過請專家、名人、學者和具有文藝特長的居民等方式,加強對社區文化活動的指導,提高活動的組織化程度。通過有計劃地組織大型文化活動,引導居民文化消費,倡導居民自辦民俗文化項目,形成規模消費。以大型社區文化藝術節為依托,開展富有地方特色的社區舞蹈、戲曲、腰鼓、書畫、棋類等喜聞樂見、群眾參與度高的文化項目,豐富社區居民的文化生活,推進和諧社區的建設。
3.文化共享能力。
社區文化作為公共資源,雖然受限于建設資金短缺的影響,一些服務項目會收費,但是普惠和共享將是社區文化建設最終的目標。增強社區文化共享能力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加強社區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政府及社區組織應著眼于社區居民的長遠利益,將社區文化設施建設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內,加大建設投入,在社區內形成小規模,在街道內形成大中心,保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有較大的投入,從而實現文化服務的有效供給,滿足社區居民對先進社區文化的需求;二是加強社區文化人才隊伍的建設,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社區文化人才隊伍是搞好社區文化建設的關鍵,社區文化人才隊伍包括專職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兩支隊伍,要統籌考慮、協調發展,根據實際需要配備高素質的人員,還可以通過職務晉升、職稱評聘、掛職鍛煉、外出學習等方式加強兩支隊伍的建設,提升社區文化人才隊伍的管理服務水平。
4.志愿服務能力。
伴隨著改革的深入和社會的發展,社區服務在社區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將越來越重要。由于資源的有限,社區服務單靠政府、市場或者個人供給都無法有效滿足社區居民的需求,而志愿服務活動則可以很好地彌補不足,在特定情況下甚至會成為社區服務提供的主要方式。所謂志愿服務是指任何人自愿貢獻個人的時間和精力,在不為物質報酬的前提下,為推動人類發展、社會進步和社會福利事業而提供的服務。社區居民參與志愿服務的意愿和參與狀況決定著社區建設和社區志愿服務的效果<sup>[9]</sup>,作為社區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社區文化服務應調動廣大社區居民參與的積極性,這也是反映社區自治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提高志愿服務能力,應著重從培育社區居民的志愿精神入手,通過社區文化活動的開展,培養社區居具有利他主義和慈善主義的精神。
(三)增強社區文化的整合功能:大力培育主流社區文化
社區文化的發展是多元化的,既有主流社區文化,又有社區亞文化,但是對社區影響最大的還是主流社區文化,培育主流社區文化主要還是體現在大力塑造體現時代特征的社區精神。
1.社區公共精神的塑造。
現代社會是一個多元開放的社會,相對于傳統社會來說,現代社會由于社會分工的高度發達,社會成員之間的異質性較強,這就使得社會成員之間的關系較為松散,尤其社區意識觀念較為淡薄,缺乏對社區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不關心社區事務,不關心社區發展。因此,應以社區文化活動為載體,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加強社區成員之間的溝通交流,建立起良好的社區人際關系,塑造具有時代特征又能體現社區文化特色的社區公共精神,增強人們對社區的歸屬感、認同感,增強社區成員間的凝聚力,將社區居民獨特的個性、多元的個人利益轉化為基于社區公共利益的個人利益。
2.睦鄰友好精神的塑造。
社會分工的不同,一方面的結果是社區成員之間的異質性較強,而以地緣關系和業緣關系為基礎的人們之間的關系較為松散,缺乏聯結的紐帶;另一方面的結果就是職業的多元化導致人們的社會地位產生差異,出現不同的階層。職業的多元化是社會發展的結果,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理應不是階層劃分的標準,但事實上多元化的職業導致了人們的財富、社會地位和聲望方面的不平等,社會分層的結果注定會產生精英階層和弱勢群體。睦鄰友好精神的核心思想就是平等,倡導的不僅是形式上的平等,而且還包括實質上的平等。睦鄰友好精神的塑造有助于改變因階層差異而導致的不平等,就社區文化建設來看,睦鄰友好精神的塑造主要是體現在社區文化建設的方向上,應堅持人民的、大眾的社區文化,而不僅是少數精英階層的社區文化。
3.守望相助精神的塑造。
守望相助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已有之并延續幾千年前流傳至今。相比于傳統社會而言,現代社會由于社會分工的發達導致了職業的專門化,社會成員根據職業分工發揮著各自獨特的功能,彼此之間異質性較強,相互的依賴程度也更高。而且隨著城市化的發展,人們的生產生活更多的體現在業緣關系、地緣關系方面,傳統的血緣關系影響力大幅降低,社區成員之間的守望相助顯得更為重要。守望相助的精神不僅僅只是體現在臨時的救災濟貧方面,更多的應體現在社區生活的方方面面。互相的關心、相互的幫助會增進社區居民彼此之間的了解,進一步提升社區居民的整體道德水平,讓異質性很強的社區居民能夠凝結在一起,形成一致的利益,有利于和諧社區的建設。
(四)增強社區文化的模式維持功能:加強社區文化教育
社區文化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教育教學,應根據社區實際情況,以社區居民為主體、以活動為載體,充分調動各種資源,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社區文化教育。
1.依托社區居民。
社區居民是社區的一個重要構成要素,即是社區文化教育的服務對象,也是社區文化教育舉辦的主要力量。同時也是社區文化教育的受益對象。由于城市社區居民的異質性比較強,居民間的互補性和依賴性較強,因此,應以自愿原則為基礎,由社區自治組織廣泛動員社區居民參與社區志愿服務活動,發揮不同職業群體的特點,開展形式多樣、內容有別的文化教育,提升文化水平,做到文化教育的自我舉辦、自我組織、自我管理、自我服務。
2.發掘社區資源。
應充分利用社區內的資源,通過對轄區資源進行整合開發,爭取轄區單位的支持,將轄區內大專院校、各類單位的操場、禮堂、舞臺等活動場所與社區共享,形成家庭、樓棟、駐地單位共同參與的社區文化教育模式。尤其是要充分發掘轄區內大專院校的教育功能和社會服務的功能,通過利用大專院校的教育教學場所和優秀師資,提升文化教育的理論水平和有效性,從而彌補社區居民自我教育的不足。
3.寓教育于活動。
教育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尤其是對于社區文化教育來說,要不拘泥于一般的教育方式,創造性的開展教育。社區文化理論教育有必要,但不宜過多,否則效果就不好。社區文化教育應以各類活動為載體,通過組織開展各種休閑娛樂活動來發揮活動的教育功能。社區居民一方面通過參加文化活動受到教育或展示自我,得到精神的滿足,另一方面通過參加文化活動加強了與其他居民的聯系和了解,增進了友誼和感情,有助于增強社區的凝聚力,有助于推動社區的建設和發展。
城市社區文化相對于農村社區文化而言,由于城市社會分工的高度發達,社區居民的職業多樣化,異質性強,社區文化承擔的功能顯得尤為重要。社區文化既是社區系統的一個子系統,又是由若干子系統構成的主系統。作為子系統的社區文化,如果建設的不好,沒有很好的發揮功能,就會極大地影響社區系統的正常運轉。作為主系統的社區文化,各個子系統也需要發揮好相應的功能,否則就會影響到社區文化的建設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春光.加快城鄉社會管理和服務體制的一體化改革[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2(2):9.
[2] 夏峰華.淺談“以人為本”的新型社區文化構建[J].社會科學家,2005(6):144.
[3] 斐迪南?滕尼斯.共同體與社會[M].林榮遠,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52-53.
[4] 鄭杭生.社會學概論新修[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275.
[5] 胡喬木.中國大百科全書?社會學卷[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1:367.
[6] 畢天云.社區文化:社區建設的重要資源[J].思想戰線,2003(4):86.
[7] 閔學勤,黃燦彪.適度的社區自治及其路徑選擇――基于香港和內地社區治理模式的比較[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2):42.
篇7
【摘要】目前,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社區正在不斷的發展和完善,社區娛樂文化設施也在不斷的建設中,但受限于經濟社會的發展依然存在著不少問題。公共基礎設施不完善,經費不足,活動內容單一,居民對娛樂文化的認識不夠等,針對社區存在的這些問題,尋找合理的解決措施,以提高社區娛樂文化建設的實效性,以便更好地促進社區娛樂文化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邊疆社區 娛樂文化 建設
“社區”一詞指稱人們的集體,這些人占有一個地理區域,共同從事經濟活動和政治活動,基本上形成一個具有某些共同價值標準和相互從屬的感情的自治的社會單位。廣義的社區文化是指社區成員在特定的區域內,經過長期實踐而創造出來的精神財富及物質形態的總和。狹義的社區文化是指社區文化現象的集成,即社區成員在特定區域內長期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有一定特點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行為模式和群體意識等文化現象。社區文化的發展離不開社區,而城市社區文化則是以社區為依托的,從而形成了社區文化。
一、膠林社區的概況
云南德宏XX社區轄區面積約5.6平方公里。居民小組共有28個(純居民型12個,單位型16個),居民小組長28名,副組長17名。駐社區單位18個(省直2個,州直12個,市直4個),常住人口:1853戶,6005人,流動人口:338戶,833人。常住人口和流動人口合計:21911戶,6838人。個體工商戶:603戶,享受低保180戶,301人。社區工作人員7人。設有一個黨總支,三個黨支部,現在黨員83人。另外,一所初級中學住校生550人,德宏XX學校6000人,德宏XX學院及德宏XX學校尚未統計,學府時代與金塔水鄉人數僅限于登記在冊人數。通過筆者多次到XX社區走訪調查,對社區中娛樂文化發展的狀況進行了相關的了解,發現XX社區在社區文化建設中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社區娛樂文化活動公共設施的短缺
德宏芒市本身就是一個經濟不算發達的小城市,而芒市的社區,場地狹小,缺乏公共廣場和公共文體設施,同時受人口密集、經費缺乏等方面的條件的限制,社區娛樂文化活動很難開展,而XX社區公共文化設施缺乏是制約社區娛樂文化狀況的主要因素,也因此影響和挫傷了群眾參與文體活動的積極性。而芒市XX社區的工作場地的面積本身就只有5.6平方公里,更別說有自身的娛樂場所及娛樂設施,XX社區設施的短缺主要表現在:沒有娛樂活動的場地、活動道具和健身器材、及室內活動室等等,它的娛樂文化活動設施是非常有限的,就像很多社區他們連自身的工作場所都無法解決,那社區活動場所就根本無法保障了,調查走訪中,發現很多老年人喜愛讀書看報下棋等休閑娛樂,但社區無法給他們提供一個安靜或是相對舒適的場地。
二、社區活動資金缺乏
社區娛樂文化活動缺乏有力的財政支持,據社區主任說,每次想舉辦一些活動時,由于資金的問題,都沒辦法開展。有時向政府反應或提出一些資金支援時,政府部門都敷衍了事。也至于每次開展活動,社區都不再向政府“要錢”。由于資金投入不足,文藝隊伍優化就成為困難,而愛好者只能自行掏腰包節約開支,社區才能保證活動的經常化。目前參加社區文化活動的群眾很少,說明社區文化尚待挖掘。資金與活動質量相互制約,通過與社區主任的交談與了解我們知道,目前情況是社區文化活動中社會資金、社會單位的支持非常少,政府有限的資金投入也就成為了唯一的經費來源,社區開展文化活動,由于缺乏資金,設備不能更新、添置,組織活動處于低層次、低水平狀態,缺乏發展后勁,滿足不了廣大居民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資金的較大缺口成為社區文化活動發展的瓶頸。這也就制約了社區文化力的不斷地壯大。
三、社區活動形式單一化,吸引力不夠
據與XX社區副主任的談話中了解到,社區中活動形式十分的單一,不僅是XX社區像團結、新村等社區也一樣。在這個多民族的城市里,他們有很多屬于他們本民族的節日,本該可以舉行景頗族的“的目瑙縱歌”、傣族的“干朵節”等之類的活動,可是受限于社區條件從沒舉辦過。在該社區中每年除了組織老年團體到廣場開展老年體育運動會,有時偶爾會到廣母小學參加一些活動外,其它基本沒有。每次活動都是到州黨校、德宏XX學校等單位去跳舞、剪藝術紙,沒有更多的新花樣,創新性也明顯不足。公共娛樂活動形式單一,極大的降低了社區居民的積極性。但物質生活的富足并不能填補精神生活的貧乏和空虛,與此同r,不少地方文化乘機抬頭,賭博等娛樂方式也開始泛濫,充裕的時間、貧乏的精神生活和一定的財力為居民賭博滋生蔓延提供了條件。社區娛樂文件形式的創新和建設面臨加大的挑戰。
四、外來務工缺乏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目前居住在社區中的人員,有一部分是外來務工,更有甚者是外籍人員。面對這部分人群,他們對社區活動的認識還不夠,對活動的參與意識也不強。對于外來務工而言,他們本身具有陌生感和排他性,總認為自己不屬于這個社區這個地方,從而產生各種心理以至于脫離這個社區,把自己排除在社區以外,同時本社區人員也會對這部分人群產生一定的偏見,使得他們對社區更加的疏遠;更別說有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他們從外地來到這里,居住時間不長、很少有時間與當地居民進行交流,更別說一起參加社區舉辦的活動了。外來務工人員流動性大,身份難認同,缺乏情感生活,主要受到生存環境、文化水平和地位感低等影響,使得他們對社區缺乏親切感。再者,社區本身在我國發展時間也不長,然而社區文化活動更是新興的一個概念,而它自身又存在系統不完備的問題,導致不少居民甚至部分社區文化工作者,對其內容、意義、作用不清楚,社會認識也有模糊之處。所以在這方面人們也不太重視它,對社區娛樂文化的認識也就更不夠。例如,社區文化工作者將社區開展文化活動只是當作社區建設工作中的點綴或裝飾,而沒有意識到社區文化活動是社區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社區建設中發揮著社會整合、情感交流、價值引導的重要作用。認識上的不足也構成了社區文化活動的進步的一道屏障。
社區娛樂文化建設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和實踐,只要我們提高對社區娛樂文化建設的認識,理清社區娛樂文化建設的思路,不斷思考和探索社區娛樂文化建設的新途徑,社區娛樂文化建設中遇到的問題和難點都將逐步得到解決。
參考文獻:
[1]夏建中.社區工作[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篇8
【關鍵詞】社區圖書館 建設現狀 各諧文化建設社區圖書館作為新生事物,在社區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社區圖書館可以為社區居民提供平等享有文化和平等受教育的權利,可以促進社區和諧、文明、科學發展。要建設社區圖書館,需要各級領導重視,需要社區自身不懈努力,也需要全社會的關心和支持。
一、什么是社區圖書館
在了解什么是社區圖書館之前,需要先來了解一下社區和社區文化的概念。社區就是某一特定區域的居民區、商業區、文化市場等構成的社會系統。社區文化是社區居民在特定區域內長期活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具有鮮明個性的群體意識、價值觀念、風俗習慣、歷史傳統、社會心理、生活方式、行為規范及審美情趣等文化現象的總和。一個社區的文化建設首當其沖就是圖書館建設。那么,什么是社區圖書館呢?社區圖書館就是指在某一社區范圍之內建設的,能夠向社區居民提供文獻信息和文化休閑服務的主要文化設施。它的服務對象、服務方式和內容都是本社區居民。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無論城鄉居民,社區的文化建設將越來越成為社區建設的核心任務。而社區圖書館在滿足社區居民文化需求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搞好社區圖書館建設,對于滿足本社區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城市形象,推動社區和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社區圖書館建設的現狀
隨著社區在我國的逐漸發展和日益壯大,社區建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然而,時至今日,社區圖書館的建設,作為社區建設重要組成部分,仍然沒有受到人們足夠重視,絕大部分社區的圖書館建設仍處于待起步階段?,F在城市內比較缺少的就是社區圖書館,即百姓家門口的圖書館。根據國際圖聯的標準,城市里每1.5平方公里應該有一座社區圖書館。如果對照這個標準,我們還差得很遠。我國現有公共圖書館大都在城市的中心地區,而許多新形成的社區卻集中于城市周邊地區。雖然,一些地方政府加大了對城市中心地區圖書館的投入,圖書館紛紛擴建、翻建,樓蓋得越來越大、越來越漂亮,可社區圖書館建設卻跟不上。究其原因,一是城市管理者和規劃者的決策失誤,二是各級政府和領導重視不夠,三是資金不足,四是圖書館人才缺乏,五是圖書館現代化進程緩慢,六是圖書館法制建設滯后等等。因此,目前,我國城市的社區研究是一個嶄新的課題,社區文化建設是社區研究的重要內容。在社區文化建設中圖書館建設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城市住宅的小區化,人們渴求的不僅僅是居住面積的增加,更重要的是環境設施的配套及生活質量(包括精神生活質量)的提高,社區文化的建設已不容忽視,社區圖書館的建設迫在眉睫。
三、社區圖書館建設的重要性
1.能夠為社區居民提供文化學習場所,提升社區居民文化素質。21世紀是知識時代、信息時代,知識時代必將進一步擴大讀者閱讀的需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指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差距主要是“知識的差距”。我們現在已步入學習化社會,學習化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全民終身學習。圖書館則是全民接受終身教育的大課堂。我國是發展中國家,要縮短和發達國家的差距,提高我國社會勞動者的素質則勢在必行,為廣大勞動者打開圖書館這座知識寶庫也勢在必行。從現實來看,許多勞動者文化素質知識偏低,必須為他們提供學習場所,以幫助他們提升科學文化素質。因此,搞好社區圖書館建設非常重要。應該說,在社區文化建設中,沒有比建設一所社區圖書館更為重要的了,程煥文先生曾指出:“社區沒有圖書館的配套,是不完善的社區。在城市社區規劃中不硬性規定圖書館(室)的配套,是政策的一個盲點?!彪S著人們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圖書館作為社區文化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將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發揮越來越突出的作用。
2.能夠為社區居民提供法律知識和咨詢,為建設法治社區做貢獻。社區圖書館有相對豐富的館藏資源,其中有不少是法律書籍和法律文獻等資料。社區圖書館可以提供給居民法律書籍,幫助居民守法、學法、用法。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專業人才,從網上尋找答案,從而為居民提供法律知識咨詢。還可以不定期在館內館外搞些法律宣傳,從而使本小區的居民增強法制觀念,人人爭做學法、用法的模范,為建設法治社區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3.能夠陶冶人們情操,提升社區文化品位,為建設和諧文明社區服務。在現代社區文化構建中,社區圖書館的作用不言而喻。它不僅是現代社區文化的一個標志,同時,也是現代社區文明的象征。社區圖書館在培育社區精神文化、構筑現代社區道德和價值觀方面,都可以發揮其重要作用。它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讀書活動和社會文化活動,如舉辦各種講座、讀書報告會,開展優秀圖書推介,舉辦科普知識展覽,組織多種多樣的讀書聯誼活動等,來陶冶人們情操,提升社區文化品位,為建設和諧文明新社區服務。
4.建立社區檔案,保存社區歷史文獻,為社區科學發展做貢獻。圖書館的一大功能就是保存人類文化遺產。正是因為有了圖書館這一機構,人類的社會實踐所取得的經驗、文化、知識得以系統地保存并流傳下來,成為今天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作為社區圖書館,可以保存社區的歷史文獻,包括社區重要活動記錄、重要文件,等等。通過保存社區歷史文獻,可以為社區今后的發展提供歷史參考資料,為今后的發展提供歷史見證??梢詾樯鐓^領導決策服務,為社區的科學發展做出貢獻。
四、社區圖書館建設的發展思路
1.領導重視,提高認識,轉變觀念。各級領導要對社區圖書館建設給予高度重視,提高對社區圖書館建設重要性的認識。要轉變舊的觀念,建立社區圖書館建設就是社區文化建設的新理念。各級政府要把創辦市民身邊的圖書館――社區圖書館,作為現代圖書館運動的一個基本執政理念。政府要給予必要的資金投入和政策傾斜。政府在鼓勵和支持這項事業的健康發展中,可利用優惠政策來調動開發商的積極性,比如建設社區圖書館可減免一切政策性收費,也可用誰開發、誰投資、誰管理、誰收益的市場化手段建設和管理。尤其是對沒有圖書文化設施的小區或社區,政府要出臺相應的政策和措施,把社區圖書館建設這項利國利民的工程搞起來。
2.全社會都來關注社區圖書館建設。要提高全社會的圖書館意識,要使全社會都來關注社區圖書館建設。要使社區圖書館事業的發展由部門行為變成政府行為,由政府行為引起全社會的重視、關心和支持。全社會都要認識到,社區圖書館的建設是社會整體文化事業建設的基礎性工作,只有每個居民的文化素質提高了,社區的文化事業才能前進。而沒有社區文化,也就沒有城市的文化事業。只有將社區圖書館事業做好,城市文化也就有了內容和靈魂,兩者互相促進、相輔相成。對此,要鼓勵社會一切力量來贊助或支持社區圖書館事業。為了更好地發揮居民的積極性,社區居委會可把居民手中散落的、有價值的圖書集中起來,最大限度地提高圖書的閱讀率和利用率,以滿足社區不同層次讀者的需求。
3.堅持走公益之路,堅持多層次、多元化服務。圖書館改革的最終目的是為讀者創造最大的利益,要把讀者對圖書館的滿意程度作為衡量圖書館自身工作的主要標準。因此社區圖書館建成后要堅持處處將讀者利益放在首位來考慮,要堅持走公益之路,即堅持面向社區所有居民免費開放。要堅持多層次、多元化服務。比如社區圖書館可以通過傳播科普知識、舉辦讀者論壇、開辦學習培訓班、舉行讀者聯誼會、開拓網上服務等形式,組織和開展豐富多彩的、健康有益的文化、科普、教育、娛樂活動,從而滿足社區居民日常工作、學習的需要和休閑、娛樂的需要。
4.培訓專職的圖書管理人員。圖書管理工作是一項專業性強的業務工作,它包括分類、整理、編目、縮印、采集文獻研究等內容。就目前社區情況來看,這方面的人才十分奇缺,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社區圖書館的建設和開展。為此,市、區的文化部門和圖書館的管理部門一定要重視對圖書管理人員的業務培訓,切實把這些人員的培訓提到議事日程。首先,是制定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計劃和措施。要建立起全新的激勵機制,使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變成一種制度。其次,是培養一批一專多能的人才。圖書館是個專業性很強的社會文化機構,圖書管理員除了掌握專門的圖書館學及相關的知識外,還應掌握計算機知識以及信息學、教育學、心理學等知識,應該既是一位理論上有造詣的研究人才,又是專業上的行家里手。
5.自覺接受社區居民監督,探索社區圖書館管理新模式。社區圖書館既然是為社區居民服務的,應該一切以服務社區居民和方便社區居民使用為原則。社區圖書館應該就其建設內容、發展思路、開放時間、開放內容、服務方式等等廣泛征求社區居民的意見,并自覺地接受居民的監督,不斷拓寬服務領域,提高服務質量。另外,應該想辦法調動社區居民自我管理的主體意識??梢园严矚g閱讀、具有一定組織能力和無私奉獻精神的居民,比如退休職工和暑期放假的學生,聘請為義務管理員,讓他們共同參與和組織社區圖書管理活動。上崗前可以對他們進行一定的業務知識培訓,使他們學會查找圖書及圖書歸類上架的方法。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利用本社區的居民來宣傳本社區圖書館和擴大其影響力,從而吸引更多的人來關心支持社區圖書館的建設。既然社區圖書館不同于公共圖書館,就應該探索適用于社區圖書館的靈活機動的管理新模式。
總之,社區圖書館建設關系到社區和諧文化建設,關系到城市和諧文化建設。城市的管理者如果要讓老百姓享受到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務,就應該著眼于城市社區圖書館的建設。事實證明,只要當地政府和社區領導重視,將圖書館建設工作作為城市社區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來抓,加上全社會都來關心、支持和幫助,社區圖書館就一定能取得較快的發展。相信隨著我國城市住宅小區和農村居民小區的不斷建成,隨著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會越來越高,社區圖書館建設必將很快興起和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尹玉霞.公共圖書館開展社區信息服務的思考[J].圖書館學刊,2002,(3).
[2]張康康,周曉蓉.淺談圖書館社區信息服務的推廣[J].圖書館論壇,2002,(2).
[3]吳建中.21世紀圖書館新論[M].上海:上??萍嘉墨I出版社,2003.
篇9
物業管理企業的發展與企業文化緊密相連。本文主要就物業管理企業文化建設與創新管理進行了探討,分別從理念、品牌、文化、管理、職責和規劃等幾方面展開了探討。
【關鍵詞】
物業;管理;企業文化;建設;管理
物業管理企業要在構建和諧社區過程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必須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企業文化的內容和概念,并且應該明白如何去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方可在社區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切實發揮物業管理的積極作用,才能實現企業的發展戰略目標,提升企業的品味、品格和文明程度。
1 樹立經營理念,建立企業核心價值觀
物業管理企業中的成員因為生活經歷、文化素質和工作性質不同,他們的價值取向也會千差萬別,這時就需要將他們的價值取向向一個方向發展,需要一種凝聚他們的力量,繼而利用他們的凝聚力提升企業競爭力。
一個企業要想深入人心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企業理念概念。因為,公眾往往通過企業理念來了解企業,并就此在心中給企業形象和聲譽定格,企業理念可以說直接決定著企業的競爭成敗,是一種無形的企業資產。這就需要培育一種自己的企業文化,對企業精神進行提煉、弘揚,建立企業獨特的價值觀。提出能反映企業精神面貌的,例如“誠信經營,服務至上”等經營理念,一切以業主利益為重,發展企業核心價值觀。
一個企業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要想取的一席之地就必須制定能反應企業經營理念的口號和行動準則,并以這些口號和準則為企業文化的具體表現形式,來激勵企業員工愛崗敬業,自覺維護企業形象。企業要想樹立一種良好的形象,應該有自己獨特向上的企業文化,并擁有一種健康拼搏的企業精神,這對企業發展作用不可估量。
2 打造品牌戰略,樹立鮮明企業形象
目前,物業管理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當前的競爭不再只是價格競爭和產品競爭,已經升級為品牌競爭。而品牌最重要的是其豐富的文化內涵。企業文化直接關系到企業品牌,高品位和深層次的企業文化是企業品牌的文化底蘊。所以,應該建立起對內能激發員工的責任感和自豪感、對外能提升企業視覺印象的企業文化,使得企業的美譽度和知名度切實得到提升。
企業文化代表著企業形象,并向外界傳達了企業精神,精神是通過形象具體反映給公眾的,文化建設的核心就是企業精神。因此,應該強化員工在思想文化、道德品質和服務技巧等方面的培訓。要重視員工的外觀形象,做到穿統一的服裝,掛牌上崗,言語要親切標準,耐心為業主服務。采用統一標識,辦公環境要講究色調、式樣和陳設上的藝術和統一性,以別具風格的經營方式和文化品位,以良好的外觀形象給業主留下鮮明而深刻的印象。
3 凝練企業文化,營造良好工作氛圍
企業文化建設,從本質上說就是在思想和行為方式上由新對舊的的挑戰和改造。在定位企業文化時,企業領導要依據企業當前的發展戰略,弘揚企業的優良傳統,并借鑒和融合其它企業的先進經驗,提出能反映本階段的經營管理活動的企業文化。而且,企業領導要重視自己的模范行為,他們的行為往往是對員工的一種無聲號召和示范。公司領導以自己的行動向企業員工詮釋企業的價值觀,帶動和啟發著企業員工對企業文化進行建設。
營造一種團結和拼搏的企業氛圍。物業管理科應該編制出本企業的企業文化手冊,以向每一個員工傳達企業精神和理念,并規范他們的行為,讓員工將美好的形象展現給業主。企業員工要使用禮貌用語,微笑服務。激勵員工參加社會公益活動,讓業主真正被企業高質量的服務標準所感染,進而自覺為創建美好社區而努力。
4 加強科學管理,追求提質增效,創新服務能力
一正確引導業主養花草、寵物,學習安全常識和法規道德,提高業主文化思想素質,構建小區和諧氛圍。再者,對物業主管部門申辦物業企業和資質年檢等工作程序進行簡化,提高辦事效率。
二是發揮好社區居委會的協調作用。物業主管部門跟街道辦一起,在各社區中成立居委會,組織居委會調解社區糾紛,盡量爭取在社區中化解矛盾,減少法律訴訟;強化對于社區居委會的工作指導,從當前業主的最關心的問題和需求出發,幫助業主創建業主委員會;在受到群眾投訴后,盡快認真處理矛盾,維護社區穩定。
三是健全物業維修等日常資金的收繳和監管辦法,保證公共設施維護有足夠資金。完善維修資金等相關管理制度,清繳被擠占挪用的物業大修資金,追收未繳納物業大修資金,形成維修資金的歸集、使用和再投入的良性循環,合理使用維修資金,為社區居民提供完善的物業服務。
5 充分發揮企業文化在物業管理中的作用
應該發揮好企業文化凝聚、導向和規范的作用,切實做好企業物業管理。
凝聚作用。企業文化在某種程度上就似一種粘合劑,它讓全體員工的追求目標都集中在為企業經營共同奮斗上,彼此團結合作。一種積極的企業文化,應該可以讓每個員工都看到企業的美好前景,把自己的命運跟企業命運緊密相連,并為之努力工作。在企業與員工之間、領導與員工之間、員工與員工之間建立起相互支持和理解的和諧關系,形成巨大的凝聚力,給企業注入活力和生機。
導向作用。物業管理企業文化作為一種理性的文化,它就像企業管理的靈魂,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種種行為,是全體企業員工的理想和信念,它可以利用價值觀念引導企業發展。
規范作用。企業文化來源于員工的生產經營活動中,又反過來成為了規范員工行為的準則,具有很強的號召力和約束力。
6 落實企業文化建設的職責
真正落實好企業文化建設,并將責任分配到綜合管理部、人力資源部和黨群工會工作部等部門,各個部門同心協力,創建齊抓共管新局面。
人力資源部主要的職責是引進優秀員工,并對其進行培養和激勵,開展企業傳統教育,提高他們的科學文化和專業技能,弘揚愛崗敬業精神,培養共同價值觀。
綜合管理部的主要職責是實施品牌戰略,大力開展管理工作,對企業中的先進個人和感人事跡進行宣傳報道,提高企業知名度;
黨群工會工作部主要職責是組織企業員工進行技術比賽和勞動競賽;開展多種形式的員工教育文體活動;為企業的中心工作服務,切實提升企業文化建設水平。
7 加強總體規劃,形成長效機制
企業文化建設是需要時間,逐步實現的。企業在建設企業文化時,應該著眼于長遠,制定分階段的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計劃。通過明確的制度來約束各部門和全體員工,以一定的獎懲措施配合實現崗位職責。應該通過日常教育和專門培訓中,規范每位員工的言行,呈現企業的風采和先進文化成果。探索將工作做細做實的對策,有長期奮斗精神。以企業一線員工的實際情況為基準,以員工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企業文化建設。
【參考文獻】
[1]鄧鈞.談談物業管理企業的文化建設現代物業.2008(12),36—57.
[2]劉婧.對物業管理企業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成都行政學院學報.2008(01),24—25.
篇10
關鍵詞: 文化建設 構建和諧社會 地位 作用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文章編號:1674-3520(2014)-02-00037-01
前言
群眾文化是群眾精神深層次需求的集中體現,它承載著群眾的美好生活理想。只有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才有社會的真正和諧,而人的和諧需要和諧文化的滋養。群眾文化這種面向社會大眾的、由群眾廣泛參與實踐的社會主義文化,是實現大眾身心健康和綜合素質全面提高、促進社會、文明、和諧與進步的保障。
一、群眾文化建設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地位
(一)群眾文化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群眾文化是人們自我參與、自我娛樂、自我開發的社會性文化。以滿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為目的,有廣泛的覆蓋性。群眾文化石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先進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會影響人們的生活追求和轉變人們處理問題的方式,能將不愿意與社會接觸的人群帶入到社會主義大家庭中來。
(二)群眾文化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群眾文化是以人民群眾自身為活動主體,以娛樂方式為主要內容,以滿足自身精神為需求的文化。群眾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代表著中國先進文化的主流,以其最活躍、最生動、最具吸引力、最易于為人所接受的方式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廣泛地調動人民群眾建設和諧社會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吸引更多的人民群眾共享共建和諧社會。
(三)群眾文化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途徑。群眾文化建設作為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具有群眾性強、參與面廣的特點,而且關系到群眾文明素質的培育與社會和諧程度的提高。加強群眾文化建設,有利于引導人們樹立和諧理念、弘揚和諧精神,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化解各種社會矛盾,從而為構建和諧社會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積極推進群眾文化建設,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質量和水平,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努力使廣大群眾充分享受和諧文化建設的成果。
二、群眾文化建設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
(一)群眾文化的本質是對社會和諧的追求?!昂汀笔俏覈鴱墓诺浇竦奈幕非?,和諧的精神貫穿了我國文化發展的全過程??v觀古今,從民間戲曲、民間歌舞等群眾文化中都凸顯著豐富的和諧、融合、和睦、平和的思想和審美觀,雖然其地域特色紛繁多樣,但其核心思想就是“和諧”。因為人們對生活的追求最終目標就是平靜和諧的意境,所以人們最基本的追求自然也融入了群眾文化。
(二)群眾文化滿足人們求知的欲望。群眾文化當中的知識和信息是一種對生活和社會經驗的積累,使人們獲得知識和信息的一種途徑。其形式的多樣化和娛樂化使群眾文化的形式輕松愉快,其文化內涵也在不知不覺中深入人心。
(三)繼承優秀的民族文化推動著社會和諧發展。人類是以民族的劃分而存在的,民族、國家依靠自己獨特的文化而得以生存、發展。獨特的民族文化最具有民族凝聚力,群眾文化造就了優秀的民族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的“和合”思想追求崇尚和諧,是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 “家和萬事興”的和諧倫理,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是中國傳統哲學的核心概念。正是這樣一種和諧文化、和諧思想,一直影響到我們民族的成長,推動著中國社會的進步,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發展進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保障、推動、促進作用。
(四)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思想和精神資源。和諧是一個社會穩定、成熟的表現,它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愿望和理想追求,也是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所在。而先進的文化具備了弘揚正氣、凝聚人心、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增長知識、提高素質等多種功能,對人際社會的和諧共存發揮這積極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發展先進文化有利于樹立科學發展觀,強調以人為本,強調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有利于和諧社會的形成。有利于從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發掘新的精神元素,提煉新的思想精華,進而培育新的和諧理念及和諧精神。
(五)繁榮群眾文化有助于確立和諧的道德體系以及營造和諧的社會氛圍。繁榮群眾文化,讓代表先進性的文化走進基層,貼近百姓,融入生活,有助于確立和諧道德體系,營造和諧的社會氛圍??梢允谷鐣淞⒑椭C的社會觀,逐步形成以和為真、以和為善、以和為美、以和為貴的共識,從而形成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道德相吻合的道德體系。讓群眾文化貼近百姓,融入生活,使尊重、理解、文明成為社會氛圍的基調,為和諧社會營造良好的心理基礎和社會氛圍營造和諧的文化氛圍。群眾文化鼓勵人們積極向上、正面的爭取自身的利益,讓人們知道勞動是致富的唯一手段,勤勞是生存的一種技能。引導人們情緒的宣泄和調劑緩解壓力,構建人們陽光的心態。群眾文化可以將和諧氣氛傳播到社會的每個角落。
結論
豐富的群眾文化給國民人文素養的提升不是立竿見影的,而是潛移默化的。需要我們有發展的長遠眼光去關心、重視群眾文化的投入與建設。文化作為一個社會重要的精神支柱,具有自身獨特的力量,它既能豐富人民的社會生活,也能創造不同于科技、經濟等的新的發展動力。要使群眾文化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還需大力加強基層文化設施建設,增強公共文化服務力度,讓全體公民共享和諧社會建設的文明成果。使建設群眾文化的過程成為提高人的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過程。
參考文獻
1、劉秀英:《社區文化建設“四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6,(05)。
- 上一篇:海外代購市場分析
- 下一篇:培養發散性思維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