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的特點范文
時間:2023-11-14 17:53: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地域文化的特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香特的地理歷史背景給香港文化增添了一份中西交融的多元化氣息。一方面,中國傳統文化是香港文化的根源,傳統的儒家思想、道德規范都深深扎根于社會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近代以來的西方文化又給這片土地帶來了強烈的沖擊,曾經推行的殖民主義和資本主義不可忽視,這使得如今這座國際化的大都市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展現了自由與包容的一面。同時香港還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粵語是當地的主要交際語言之一,土生土長的人民一代代傳承著嶺南文化。以上的種種形成了香特的文化特色,也為香港電影文化的形成與發展打下了基礎。
香港電影在華語電影圈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使得粵語也受到了觀眾們的關注。粵語區的觀眾覺得粵語電影親切,有著普通話配音所不能替代的表達效果和地域特色,非粵語區的觀眾也對此給予了一定的熱情。本文在總結周星馳電影語言特點的基礎上,試圖挖掘語言表象下其內在滲透著的文化內涵。
一、生活化的語言
藝術來源于生活,生活是藝術的源泉。一說起周星馳的電影作品,人們總會津津樂道,無論是題材的運用,還是人物形象塑造,又或者是電影對白,因為他開創了一種全新的電影風格,也影響了人們對香港電影的看法。周星馳的電影之所以能從眾多的香港電影中脫穎而出,得到方言區和方言區以外的觀眾的喜愛,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立足于小人物、普通人的生活,以他們的視角來展現人們的生活狀態和喜怒哀樂,這在他的一系列經典現代作品中都可以看到。
《逃學威龍》講述的是飛虎隊隊長周星星不受上司賞識,被派往學校當臥底查案的故事。影片雖不乏周星星與黑社會組織展開惡戰,差點引爆軍火等千鈞一發的情節,但更多的是描述周星星查案過程中如何一步步適應校園環境,逐步洞察黑社會陰謀并最終獲得勝利的情節。電影并沒有給他安排一個高大威猛的形象,相反讓他忍受不了學校的種種制度而屢受懲罰,狀況百出。此外還穿插了周星星被學校女老師吸引,大追女仔的幽默搞笑鏡頭。從飛虎隊隊長到學校問題學生前后的大反差,在遇到美女時作為男人會垂涎三尺等,一個如此飽滿鮮活的人物形象便站在了人們的面前。《喜劇之王》中不知名的演員尹天仇酷愛演戲,經常到電影片場爭取演出機會,無奈只有跑龍套的機會,還常遭到奚落,但他并未因此而氣餒,終于通過自己的努力說服大眾接受自己對演技的理解。片中尹天仇為了演戲尋找小劇場排練話劇,可惜街坊反映冷淡,無人問津;好不容易獲得演出機會又因種種原因被搞砸;收工后的酬勞只是奢望能得到一個盒飯。特別是尹天仇與導演、場務、杜鵑的對話表現出了現實生活中演藝圈的冷漠和殘酷,想想時下那些為演藝事業而奮斗的人們,又何嘗不是像尹天仇一樣承受著這些不為人知的壓力和磨練。還有另一部作品《功夫》,背景設置為20世紀40年代一個叫做豬籠城寨的貧民窟,這里有許多形形的人物形象,如厲害刻薄的包租婆、怕老婆的包租公、隱居市井的苦力強,還有啞女芳、裁縫、小混混、理發師等,他們為生存和惡勢力斗爭。電影中首次出現貧民窟時眾人的對白,沒有優雅的措辭,也沒有煽情的語言,都是一些稀松平常的生活對話,如包租公和大家打招呼、占小販便宜、偷親女孩,包租婆開口閉口都是錢等,恰到好處地為觀眾展現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生活畫卷。
周星馳電影之所以成為普通大眾的代言人,將這些各色的小人物刻畫得惟妙惟肖,這與香港市民文化是分不開的,嘈雜又安寧的街市,各色各樣忙碌的人們,都彌漫著濃郁的生活氣息。電影中人物調侃、自嘲的語言方式,玩世不恭的生活態度,都成為現代人生存現實與文化形態的深刻縮影,角色的語言喚起了觀眾強烈的歸屬感。在那個特定的環境中,人民大眾仍是社會的主體,普通民眾更需要受到關注,抓住了小人物的生活現狀也就是抓住了社會的脈搏。為小人物特寫,塑造典型人物正是周星馳電影喜中有悲、立足現實、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二、個性化的語言
周星馳電影成為香港電影一個時代的標志,與他獨樹一幟的電影風格是密不可分的。一說起他的作品,人們最先聯想到的就是無厘頭和搞笑,表現這種風格最直觀的方式就是以語言為載體呈現到觀眾的眼前。從周星馳參演的幾十部作品中,我們可以隨意舉出許多經典人物形象,聰明機靈的韋小寶、風流倜儻的唐伯虎、情圣至尊寶、發明高手零零發、食神史蒂芬周、懷才不遇的尹天仇、參透武功絕學的阿星,等等。這些人物形象有古有今,有喜有悲,但在形象塑造上始終離不開無厘頭和幽默搞笑的臺詞,許多經典的臺詞被影迷所傳誦,更有甚者將其在網絡上惡搞。這些個性化的語言造就了周星馳與眾不同的個性化電影。
無厘頭式的語言多表現為脫離大眾的話語范式,從詞語的選擇、句式結構甚至到語氣語調都具有一定的自我角色意識。周星馳的電影擅長將角色塑造為說話油腔滑調、想法天馬行空的形象,在有意無意間通過夸張、幽默的方式表達出來。《食神》史蒂芬周形容自己做的攋尿牛丸是“彈牙到可以打乒乓波嘅牛丸”。《國產凌凌漆》取子彈時凌凌漆的臺詞“古時有關云長全神貫注捉象棋刮骨療毒,今日有我凌凌漆聚精會神睇咸帶鑿骨攞彈頭。”同樣是治療重癥,一個是人們心中的英雄一個是幾乎被人遺忘的特工,前者正經后者不正經,對比強烈。《鹿鼎記》中有一段韋小寶向眾人描述陳近南“身高八尺,腰圍又係八尺”,“一掌打出,方圓百里之內,無論人畜、蝦蟹、虱乸全部都要化為飛灰”,正好符合韋小寶愛吹牛、耍小聰明的性格。這些語言看似夸張,有時甚至不符合邏輯,但想象力豐富,生動形象,喜劇感強,確實達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讓人捧腹大笑。
除了上面的例子,電影的人物還總能創造出一些看似無理,仔細琢磨又不無道理的話來,讓觀眾一想起這些經典對白便能馬上想到人物形象,彰顯人物個性。如《大話西游》中至尊寶說:“曾經有一份至真嘅愛情擺喺我面前,我冇珍惜。到冇咗嘅時候,先至后悔莫及。塵世間最痛苦莫過于此。如果個天可以畀個機會我返轉頭嘅話,我會同個女仔講三個字:我愛你。如果係都要喺呢份愛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係……一萬年!”這段蕩氣回腸的愛情宣言怎么能夠不令女子為之動容,正好凸顯了他情圣的特質。《唐伯虎點秋香》中唐伯虎:“小強你唔好死呀!我同你相依為命、同甘共苦咗咁多年,一直將你當做係親生骨肉來供書教學,恁唔到今日白頭人送黑頭人!”這樣的臺詞本應是用在人身上的,殊不知小強是只在大眾眼里讓人厭惡的蟑螂,電影用擬人的手法來表現既讓觀眾大跌眼鏡,又不禁贊嘆編劇的過人才智,使得江南才子唐伯虎的個性鮮明、幽默,為影片增色不少。這樣的語言不勝枚舉,由于篇幅關系不再過多舉例。
在周星馳之前少有創作者運用這樣的表達方式讓人叫好,迄今也難有人超越這種無厘頭的模式,這種個性化的語言背后是香港文化自由、開明,主張人個性解放的表現。從百年前起,香港就是一個自由港,在這里中國與西方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頻繁,自然更有優勢接收外來的思想和觀念。香港社會一直推行著自由開放的政策,在港人的觀念中也崇尚民主自由,有個性的新奇事物也容易被人們接受。周星馳電影的獨特風格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不但不會成為異類,反而被人們所推崇,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票房奇跡。
三、多元化的語言
周星馳電影的語言又一特點是語言多元化。由于歷史地理原因,在香港有著不一樣的文化體驗,人們既可以感受到時尚現代的建筑,也可以感受到當地質樸的民居,既有現代文明,又有歷史痕跡。作為沿海城市,香港將亞洲和歐洲的文化元素結合起來,東西方文化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展,互相影響上百年之久,從最初的猛烈碰撞到如今的相互融合,在不斷吸收融合了各種文化的過程中顯示了頗具特色的文化特征。這使得香港文化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方向,也正是在這片土壤里萌芽了周星馳電影語言的多元化。
在香港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是中文和英語,后政府的語文政策是兩文三語,即粵語、普通話和英語,因此在電影中中英文都很常見。如對警察的稱呼通常男的稱為“阿sir”,女的稱為“madam”,片中女性次要角色的名字通常是英文名。一些英文日常用語也自如地被運用于電影中,如“sorry”“help”“get out”等。還有較為突出的一點是,文化水平不高或生活在底層的角色喜歡使用中英文混合的港式英語,如“book房(訂房)”“唔啱feel(感覺不對)”“好man(很男人)” “總臺call啦”“你cheap唔cheap啲呀”等。在《大話西游》中唐僧唱起了改編自英文歌的Only you堪稱經典。口語化的對白中還使用了很多香港當地的俗語。如尹天仇被場務罵“冚家鏟(全家死光)”,稱呼外國人“鬼佬”,還有“茄哩啡(臨時演員)”“撲街(去死)”“死蠢(蠢到無藥可救)”“孤寒(小氣)”“quali(資格)”等,這些俗語都承載了地域文化的歷史。再者,電影中的人物常常不拘泥于影片中生活的年代,臺詞有時穿越古今、跨越時空,將古代、現代和外國的語言混合在一起。如前文提到的唐僧也現代人了一把,大唱英文歌Only you。《唐伯虎點秋香》中華夫人欲捉拿唐伯虎時,兩人一唱一和炫耀各自的毒藥,模仿當時電視上一則有名的藥品廣告,滑稽搞笑。其他作品也不乏這種不受時空限制、調侃人生的人物臺詞,這些都為電影的幽默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當然,他的電影并不只有像《破壞之王》中黑熊用何金銀沾滿糞便的雙手擦臉的瘋狂喜劇套路,還嘗試加入了一些黑色幽默的元素,如《喜劇之王》中的場務罵尹天仇是一攤屎,這正是片中那位空懷抱負卻被人看做廢物的臨時演員的心情寫照。同樣是以“屎”為橋段,這讓喜劇的語言多元化。
值得一提的是,周星馳電影譯成普通話后在內地也廣為流傳,電影創作者準備的笑料、亮點也被觀眾接受。普通話版在忠于粵語版的基礎上,還借用和創造了不少有趣的詞匯和語句,如“秀逗”“我kao”“I服了You”“有沒有搞錯”等,有的已經成為年輕人的日常交際用語。這些語詞雖然算不上原汁原味,但也不失無厘頭和搞笑的本質,存在差異的兩種版本的比較研究也非常值得我們關注。
[參考文獻]
[1] 魏君子. 香港電影演義[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
[2] 張燕.代言人·無厘頭·溫情——閱讀周星馳電影[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0(03).
篇2
關鍵詞:民族地區;犯罪;特征
在對本文進行分析之前,有必要明晰民族地區這一概念。民族地區是指少數民族相對集中居住的區域。狹義的民族地區指民族自治地方,廣義包括未實行自治的少數民族聚居區域。本文所指的小涼山地區位于中國四川省西南部涼山彝族自治州東部。它是大雪山的東南分支。西北方為大、小相嶺,東南方隔金沙江與五蓮峰相望,東北方沒入四川盆地。海拔2000~4500米,為金沙江、馬邊河的分水嶺。以黃茅埂為界,東為小涼山,西為大涼山。本文具體調研地點為馬邊彝族自治縣彝族聚居較為集中的鄉鎮。
一、民族地區的文化特點
(一)地理環境方面的特殊性
就本文所討論的馬邊彝族自治縣,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邊緣小涼山區,地處樂山市南面,境內地理位置北緯28°25′30″至29°04′14″,東經103°14′40″至103°49′40″,南北最長60.5公里,東西最寬58公里。相對來說地處邊遠,自然條件惡劣,特別是在少數民族居住較為集中的鄉鎮,這也有民族其自身歷來的居住文化,彝族歷來都被奉為高山上的民族。故其居住選擇地較為偏遠,生存環境較為惡劣。但是這些地方卻具有豐富的可利用自然資源,比如水利、礦場、森林、土地等資源。
(二)農業人口多,居住分散,社會關系具有家族式的特點
全縣近20萬人口,農業人口占一半以上,居住呈現的仍是其他民族地區居住的特點,呈大雜居,小聚居的形式。該縣最具特點的居住形式是有“上三區”與“下三區”之分①。所謂“上三區”為彝族同胞較多的地區,這些地區百分之八十以上為彝族。“下三區”為漢族同胞居住的較多。“上三區”易是本文考察的重點,筆者通過實地調研,發現在該地區,以鄉、村組為行政單位進行行政上的管理。除去鄉政府所在的街有些許漢族民眾在此經商外,其他村組幾乎百分之百為彝族同胞。在村之下,雖沒有保留彝族傳統的家族式的村落,但在一個村里,本姓、同姓的大多緊挨著居住。當地人會很熟絡的指出哪個姓氏的大多住哪個方向。這些地方可謂是真正的熟人社會,在行政劃分的村的形式下依舊堅持著以家族為本的特性。在這些地方親屬關系準則主導著他們的道德規范、宇宙信仰、權利義務、社會階級、甚至婚姻與居住地點。
(三)民族地區社會發展情況
就本文所調研的地區而言,基本上每個鄉鎮都有小學,村里面也有村小。但現實情況是,在國家大力鼓勵職業中學教育的同時,地方踐行教育方針時,出現了問題。地方教育在初中畢業之際就以分數為劃分標準,自動分流學生,繼續上高中與職中全由考試分數而定,然而在這個縣城里僅有一所職中,因為鄉鎮的教育水平相對落后,師資力量相對缺乏,對于初中未能順利畢業的考生顯然是大于這一職中的飽和度的,且當地的彝族民眾有著讀職中沒有意義,還不如讓孩子盡早的外出打工掙錢的思想,從而促使了很多初中畢業未有一定的社會謀生技能的青年過早的進入社會的現象發生。另外就城市化而言,隨社城市化的進程,大多以往高山上的彝族同胞現如今大多搬遷至河谷平原地帶,有著高山的往下搬移,以往鄉鎮的往縣城周邊搬移的現象。形成了一定的居住圈。城鎮化進一步加強,小區居住人員繁雜,隨即帶來了許多問題。
二、民族地區的犯罪概述與犯罪特征
犯罪率是一定時空范圍內犯罪者與人口總數對比計算的比例。反應一定地區一定時期內犯罪程度,通常以十萬分之比表示。我國官方大多以立案率表示。同時也要考慮法院判決定罪率。就相對漢族地區而言,少數民族地區的犯罪率是相對較低的。但我們不能因為其低就漠視它的存在。相反,我們應該從中看出,其是有固有的緣由的。筆者認為應該利用這些特性來更好的治理,鞏固現有的安寧。
就民族地區的犯罪特征而言,其對于非民族地區的犯罪特征是有共性的,在此我們不重點論述,我們重點討論的是通過對這一地區的調研,分析出其不同點,從而探析民族地區因其有固有的文化特性而不同于非民族地區的犯罪特征。
(一)犯罪率低,犯罪類型相對單一,輕罪較多、重罪較少
就該地區而言,在調研過程中,通過對各鄉鎮派出所的了解,在這些彝區的犯罪類型而言,主要集中在故意傷害、販賣、貪污賄賂等類型。值得一提的是以“死給”案引發的家族之間的械斗,這類現象在彝族同胞居住較為集中的地方時有發生。而在這些地方經濟犯罪,盜竊犯罪幾乎不會發生,就盜竊來說彝族人歷來以此為恥,再者也許也是“熟人社會”在起這監督的作用。
對于糾紛的調處,對于一些輕微犯罪來說,他們較多的通過習慣法調解處理。不會主動尋求司法機關的幫助,甚至有的時候還會抵觸司法機關的處理結果,自己私底下在通過習慣法予以解決。
(二)犯罪人
少數民族人口犯罪與少數民族在該地區所占比例基本相當,農民是犯罪的主要人員。值得一提的是,外出打工者,在缺乏謀生技能的情況下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而在這些地區較少有流動人員犯罪。犯罪人文化素質普遍偏低。上文也提到,就現在的新一代,他們在追求知識的路上,因受自身抑或外力各種條件的影響,大多上的初中畢業就在家或外出打工,文化水平是相對較低的,更何況對法律知識的熟知。
(三)追逐經濟利益
因在這些地區祖祖輩輩都以農作為生,隨著社會的變遷,對于經濟利益的追逐也隨之而來,這從現在的村里平時大多只有婦女、兒童、老人就可看出。青壯年大多外出打工,也因外流性的加強,這其中的一部分外流人員,因利益的趨勢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尤其是犯罪。這是近幾年凸顯的一個重要問題。因為歷史緣由,在彝族人的觀念當中,對于一開始接觸時,在他們的意識當中吸食在歷史當中是身為身份、地位、貴族人的象征,所以一開始接觸,吸食時沒有防范意識,具有一定的獵奇性心理,沒有認識到它的危害性的,甚至以此為傲,認為在外混的好的才有資本去碰。所以很容易掉進“以販養吸”犯罪這一犯罪道路。
三、民族地區犯罪的發展趨勢
通過實地調查,筆者想以此分析,“管中求窺”來論述下民族地區犯罪的發展趨勢。不可否認,在民族地區就犯罪率而言,因受少數民族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響,與漢族犯罪相比較,少數民族犯罪受到民族風俗習慣、等的影響作用,就犯罪率而言是相對較低的,但隨著社會的發展與變遷,少數民族地區的犯罪形式也隨之變化,比如經濟發展較快的地方,其犯罪也呈較快的增長趨勢,在傳統的犯罪類型基礎上,出現了一些新的犯罪類型,經濟犯罪的比重逐漸加大,在犯罪主體方面,青少年犯罪嚴重,流動人口犯罪逐漸增長,女性參與犯罪值得重視,犯罪呈現出一定的地域性特征,販賣、運輸、偷牛盜馬等犯罪在特定的地方較為突出,犯罪危害性也不斷增大。
注解:
①馬邊彝族自治縣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
參考文獻:
[1]中國少數民族犯罪問題及對策研究綱要.吳大華.貴州民族學院學報,2004年第三期
[2]楊靖著:《犯罪治理――犯罪學經典理論與中國犯罪問題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2013年6月
[3]杜宇:《重拾一種被放逐的知識傳統――刑法視域中“習慣法”的初步考察》,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篇3
【關鍵詞】建筑設計;形成;地域特點
前言
在進行建筑設計的時候,我們首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對城市進行合理的規劃,在此基礎之上對城市的環境進行保護,并應該根據具體地域的具體環境特點及因素進行分析。就當地的實際地域性特定進行建筑的設計,完善建筑的整體性以及藝術性,發揮其地域性優勢。
一、建筑的地域性特點分析
1.1廣義的建筑地域性
在進行建筑設計的時候,從廣義的角度分析,他首先受到相應的地理環境以及當地區域性氣候條件的影響。就我國南北方而言就已經存在著嚴重的差異,但是,并不能夠說由于地理跨度較大就存在嚴重的分歧,在某個區域內由于環境的不同也可能早就不同的建筑特點以及建筑風格。這種廣義性的地域建筑差異存在在我國各地,基本上已經成為了流傳千年的一種文化,他們形成了當地人群喜愛的風格,是一種具有當地文化特色的建筑實用性建筑。
1.2狹義的建筑地域性
建筑物的建設往往還需要依據自身所處的地段以及相應所在的地形進行建筑的合理設計,往往建筑的周邊環境也是影響、制約建筑剖面設計的重要因素。面對不同區域所存在的不同生態觀念以及地形面貌,將相應設計的建筑使他與周邊的城市渾然成為一體,才是重要的。城市建筑的合理布局對于整個區域性的影響也是顯著的,面對建筑與自然存在的密切關系,建筑自身的體型、重量、布局等相應的彩色涂料的使用等都需要下一定的功夫,所以在進行技術選擇的時候選擇合適的技術手段,并結合當地的實際功能,進行相關技術的優化整合,使其達到融會貫通,才能夠有效的制作出一個符合當地地域特色的個性精品。不僅如此建筑的地域性特點與當地的發展歷史也是密不可分的,這造就了當地符合其傳統文化的地域特色。
1.3建筑文化是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創造的建筑物質和建筑精神財富的總和
它是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在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條件和地理、自然條件構成的文化環境中產生的;這樣的文化環境,是由社會與自然整體構成的。在不同的地域之間,由于社會發展的不平衡,自然條件的不同,因而出現地域建筑文化的差異。也因此,“建筑與文化”成為20世紀以來現代建筑理論中一個重要的研究內容,本文在闡述地域文化內涵和分析建筑文化地域性的形成與表現的基礎上,就建設設計與地域文化的融合,提出了一些新的見解,以期對我國建筑設計吸收地域文化要素并促進我國地域文化與建筑設計的融合,從而體現建筑藝術的個性化提供指導和參考。
二、建筑文化地域性的形成及其表現
2.1建筑的朝向、體型以及間距的地域性體現
建筑的朝向選擇對于建筑節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而其選擇尤其要考慮到地域性的地理特點。例如在北方選擇南北朝向的建筑耗能較少,盡管近年來出現了一些偏離軸方向的建筑朝向,似乎可以增加建筑的靈活性,但是從長遠的眼光看還是不利于節能。此外建筑在可以允許自由決定建筑形狀與走向時可以首選長方形的體型,并盡可能的朝南。同時根據當地的氣候處理好建筑的朝向與季風的關系,在北方,經常使用的房間要避免朝著冬季主導風向,而在南方炎熱地區要使建筑的朝向與下級的主導季風有30-60度的夾角。另外建筑的間距也直接的影響到建筑物是否可以得到充足的日照時間以及保證適宜的日照質量。為此在進行總平面布置時要通過合理的布置建筑物,使得各個建筑物聚能得到良好的光照,例如使用退層處理或者降低層高等方式。而如果是土地資源不是相對緊張的地方,那么建筑設計時就沒有必要過多的考慮建筑間距問題,只需要使得間距盡量大即可。
2.2綠化與水化在地域性中的體現
城市的綠化與水化應該根據當地的地域特點進行相關的設計,在了解南北方的差異之后,通過對比實際的施工地域進行建筑的把關設計。就南方水域較多、雨水充足的特點來看,在進行建筑設計的時候并不需要考慮進行大面積的水域設計。但是,較比北方的干燥氣候而言,相對的就需要設計一些綠地、水池。
為了保證建筑周邊的溫度相對適中,通過建設一些水池以及噴泉的方式將有效的起到降溫的作用。在建筑設計的時候還應該充分的考慮當地的地形以及地域的小氣候特征,然后根據實際的情況進行綠化設計,種植一定數量的樹木,這樣就可以起到遮風避雨的功能,還能夠對當地的氣溫環流起到一定的積極影響。綜上所述,植被的種植過程時應該予以重視的,減少相應的硬質地面的,進行建筑及建筑周邊的綠化時很重的。
2.3建筑選址在地域性中的體現
地域性的影響還表現在建筑的選址,在這個時候一般應該充分的考慮陽光以及其他自然因素的影響。在一些經緯度較高的地區,特別是積雪嚴重的地區一定要重視相關防止積雪以及潮濕的工作,對一些陽光輻射較為強烈的地方,處于地震帶的地方,一般需要重視當地的遮陽以及防震工作的進行,面對不同地域的不同氣候特征,在選址時也造就了不同的建筑文化。
2.4建筑材料中地域因素的體現
由于地理位置的差異,往往很多地方能夠生產的建筑材料也存在一定的不同,所以,在畸形建筑材料的選擇中,一些建筑會選用就地取材的辦法,直接利用現有的資源進行房屋的建設。所以,這就形成了建筑材料地域因素的影響差異。
三、建筑文化的地域性差異表現
建筑文化的差異的出現與不同地域之間不同的文化信仰是存在一定的關系的,由于對物質層面理解存在一定的不同,在意識及習俗方面就早就了相應的差異。它體現在不同地界的不同文明以及規則的交織、碰撞,同時也受到當地政治經濟與宗教活動智聯的影響,所以建筑文化在風格中就受到了二者之間的影響。
文化的波動往往會影響建筑的使用風格,在不同地域出現外來的文化會給當地帶去一種沒有接觸過的新型文化,他們的建筑文化往往會影響某一個地域的建筑文化的發展,致使兩種文化不斷的交織,形成一種本土建筑文化與外來建筑文化的融合體。所以,一般在建筑文化的發展中,應該對于外來文化抱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觀念,促進地域差異文化融合。
篇4
關鍵詞:茶館;空間設計;地域文化茶文化
在中國有幾千年的發展歷史,是中國傳統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茶文化的發展離不開傳統文化的影響,茶館是茶文化傳播的載體,因此,茶館的室內設計也離不開傳統文化元素的滲透。當代中式茶館的空間、家具及陳設等大多運用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中國是多民族文化并存的國家,茶文化與地域文化交融組合,在茶館得到了完美體現,促進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
1茶館的起源發展
茶在早期多為藥用,后來才被飲用。在三國、兩晉時期出現的茶攤,是最早的茶館雛形。茶攤沒有固定的場所,流動性強,任何一個落腳點都可以售茶給行人,非常方便。到了唐代,才開始有了真正意義的茶館———一個固定的可以在這里飲茶的店鋪。唐代的茶館是人們飲茶、休息的場所,甚至與旅舍、飯鋪結合,具有明顯的公共性。唐代中后期,茶受到越來越多的文人雅士的推崇,茶館里多了文人雅士的身影。這些文人士大夫在茶館里品茗吟詩,抒發內心的情感,慢慢將文化的氣氛帶入茶館中。明代的茶館中的茶點更加豐富,茶具和人們的飲茶方式都發生了變化,人們更多在茶館中待客。茶館的興盛在宋代,飲茶也已經成為大眾化的活動。這時的茶館為了留住客人,給客人愉快的飲茶體驗,不僅追求茶葉本身的質量,也開始關注茶館的內部裝飾。清代的茶館無論在形式還是種類上都有了空前的發展。在時期,茶館也遭受打擊,直到改革開發后才恢復發展。上世紀90年代后,茶館的運營更加重視茶文化的延伸,不僅僅融合了茶文化中的茶道精神,具有更加專業的茶藝和茶禮,還會不定期舉行各種茶事活動,讓更多飲茶的人對茶文化有更深的了解。目前在中國不同地域也形成具有不同風格的茶館,這些茶館在代表當地特色的同時,也傳承了當地優秀的民族文化。不過,茶館在傳承茶文化的時候仍需要不斷創新,與時代相結合,而不是一味模仿。餐飲業的主題方向發展十分明確,茶館也可以根據消費者的不同需求、市場導向來定自己的主題,用自己獨特的風格來吸引消費者。
2地域文化的內涵
中國是多民族文化并存的國家,56個民族有56種文化特點。本土的地域環境、氣候條件等自然因素和歷史遺風、生活方式等人文因素導致了獨特的地域文化的形成。自然因素賦予了人們不同的生存環境,養育了不同氣質的不同人民。自然環境等條件的不同,是最先決定文化區別的原因。面對不同自然條件,人們為了生存會逐漸形成區別于其他地域的生活方式和習慣。人們對于自然因素的回應是形成地域文化的關鍵和根本原因。“入鄉隨俗”不僅體現了對當地民族文化的尊重,更說明了融入當地生活中的關鍵。地域文化是人與自然的相處過程中形成的。地域文化反映了人適應自然、改造自然的過程,不同地域有著明顯不同的特點,我們可以通過不同的設計來表現這些地域文化的特點。具有地域文化特點的設計作品是對當地文化的一種宣傳,更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隨著人員的流動,地域文化間也會有碰撞交流,也會融入新的內容,不是一成不變的。不同地域文化在豐富了自身內容的同時,也得到了很好的傳播。地域文化的室內設計,指的是盡量使用當地材料和做法,結合當地環境特點,保留當地民族文化的室內創作。有特點的地域文化的室內設計,能夠讓人親身感受到當地的民風民俗,有利于地域文化的傳播。重視地域性的室內設計,對于當地城市的旅游業、服務業等行業的發展有重要促進作用。在當代社會,地域文化的專屬性并不強烈,但并不能說明地域文化是可以替代的。可是在諸多室內設計中,無論是設計手法還是設計風格,都有模仿傳統的痕跡,沒有創新和特點的突出,沒有地域文化的存在,就沒有傳承文化一說。
3茶館室內設計存在的問題
茶館室內設計的發展也是茶文化中的一部分,也是目前越來越多人關注的問題。茶館室內設計是影響客人繼續在茶館喝茶的重要因素。很多茶館的經營者沒有意識到茶文化在茶館室內空間設計中存在的必要性,往往只在乎茶館的收益,反而限制了茶館的發展。茶館的經營者在對茶文化和地域文化了解不多的情況下進行茶館的室內設計時,只關注擺放一些畫作、植物,營造了安靜的氣氛,卻沒有茶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氛圍,同樣阻礙了茶文化的發展。在全國各地的茶館中,真正了解當地地域文化的茶館工作者很少。茶館的工作人員要深入了解當地文化特色以后,才能把握住茶館的發展方向。現在人們消費也不僅僅關注商品本身,也會更加看重使用商品的感受。飲茶也是一樣,人們飲茶不僅僅是追求茶葉口感的卓越,更是希望通過飲茶這一活動可以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人們在飲茶的過程中,沒有當地地域文化的親切氛圍,也無法體會到茶文化的精神,肯定會留下不好的飲茶體驗,長期以往,茶館減少了客流量,也無法生存下去。
4茶館室內空間設計中地域文化的滲透
4.1地域文化在茶館室內空間設計的呈現
以地域文化作為主題來進行茶館室內空間的設計已經不是新鮮的話題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我們在進行茶館室內空間設計的時候,可以從地域文化的歷史層面進行切入。設計者可以在了解當地自然環境、風土人情之后,選取一個角度進行創作。從歷史的角度出發,可以避免地域文化的重復,設計的主題也會與當地文化高度統一,消費者能了解歷史的發展,體會到文化的傳承,在飲茶的過程中有了身心的放松。歷史不僅在現代重放,更以現代化的方式被傳承。地域文化的傳承,不僅可以追溯歷史,也可以在空間、家具、色彩、植被等加入地域文化的元素,讓地域文化與茶文化充分融合。不同的自然條件導致不同地域建筑的空間布局有不同的特點。北方的空間布局大多是四方的,有利于驅寒保暖,主要受北方的氣候影響決定的;南方的空間布局多效仿園林,不僅與南方濕熱的氣候有關,也體現了南方人細膩、柔和的性格特點。北方的茶館在南方也可以存在,就是因為不同地域可以有不用的茶館風格。為了留住更多的客人,茶館里面也可以充分運用不同色彩給消費者心理暗示。例如北京老舍茶館的色彩利用了北京傳統皇家建筑的色彩,以紅色為主、黃色為輔,給人明快敞亮的感覺。杭州的和茶館的色彩多以灰白和木色為主,沒有明艷的色彩,給人怡然自得的感覺。
4.2地域文化在茶館室內空間設計中的意義
茶館的室內空間設計要想體現地域文化,必須要突出當地地域文化的特色。我們需要靈活運用不同的設計風格和設計手法,將地域文化融入現代化茶館設計中,推動茶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發展。茶文化在歷經幾千年的發展后具有豐富的內容和精神內涵,而國內的室內設計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將文化賦予到室內空間設計中,不僅給室內空間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也為室內空間設計的發展打開了一道大門。在茶館室內空間設計中,如果僅僅加入地域文化和茶文化的代表物品,是沒有真正的文化內涵的。設計者需要充分理解當地地域文化的特色,尋找設計靈感,才能設計出有地域文化內涵的作品。
結語
在中國這個大環境下,不同地域的茶館有著不同的風格,“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們會接受在不同文化熏陶下產生的不同茶館。中國茶館的發展是茶文化決定的,所以各不同地域的茶館無論從外在特點還是內涵上都是有相似性的。隨著茶文化在世界的傳播盛行,茶館也會作為中國特色走向世界。當與世界的多元文化進行交流碰撞的同時,相信茶館能夠一如既往地傳承優秀的中國文化,在保留不同地域特點的同時,吸收先進的西方文化,創新出更符合茶文化的發展的內容。
參考文獻
[1]吳愷,葉青,淺析茶館室內空間設計中地域文化的體現[J],科技咨詢,2008,14:52-54.
[2]張雅芳,茶館室內設計中地域文化的運用[J],福建茶葉,2015,6:200-201.
篇5
關鍵詞:雕塑風格;地域文化雕塑;雕塑文化;城市規劃
地域文化的城市發展速度非常迅猛,僅僅在百余年的時間內,地域文化就從一個默默無名的小村鎮,轉變為舉世聞名的城市雕塑城市。而這一切都是源于中東鐵路的構建。地域文化的城市雕塑風格成為了地域文化獨具一格的發展特色,也因為這樣,國內外很多游客都選擇來到地域文化一睹城市雕塑藝術的風采。地域文化的城市雕塑特色與中國其他的城市城市雕塑風格完全呈現背道相馳的狀態,而在這種對比下,更顯現出地域文化的城市雕塑風格。
一、地域文化城市雕塑的研究價值
地域文化的城市雕塑風格有著獨具一格的特點,而這也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一個城市所不可比擬的。雖然地域文化的城市雕塑風格源自于的城市雕塑文化,但是卻與整體格局與城市雕塑設計有不同之處。地域文化的城市雕塑特點由多個因素組成,例如城市雕塑群格局、城市街道組成、天氣、歷史文化、傳統習性、飲食習慣、生活特點等。很多以風景出名的城市都是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或者天然的城市環境等。例如著名的平遙古城與英國巴斯,都是因為獨到且優美的自然環境而在世界聞名。地域文化大到城墻、房屋、馬路,小到街邊工藝品、石刻雕塑等,都蘊含了豐富的風味。地域文化的特色小吃、風俗習慣、人文情懷等,也成為了地域文化被保存的特色之一。地域文化個性化的特色也成為了地域文化吸引旅客的關鍵所在,而這也為地域文化帶來了可觀的旅游收人。正因為地域文化從信仰、理念、情懷等各方面,都具有濃厚的西方風味,并且在城市雕塑風格上形成了個性化的城市雕塑群,使得地域文化更具吸引力。這些特點也給后來的中國城市雕塑留下了非常寶貴的模型財富,為城市雕塑界奠定了扎實的基礎。他們不僅讓中國城市雕塑得到了世界大眾的關注,而且也為中國城市雕塑的舞臺增添了很多的新鮮元素。地域文化的城市雕塑文化,對中國整體的歷史文化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動作用。在如今這個追求設計感的時代,各國的城市雕塑作品中,都流淌著代表自己國家的文化血液,地域文化的城市雕塑風格,融合中西雙方的文化特點,具有非常難得的城市雕塑特色。這也為世界城市雕塑界的發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前進動力與堅實基礎。眾多城市雕塑學者一生都追逐于城市雕塑實例的收集與歸納,地域文化是值得世界城市雕塑界甚至社會大眾所贊賞的。也因為地域文化的歷史文化,中國的歷史文化再添了新的輝煌。地域文化擁有設計獨到的歷史街道以及獨特風格的城市雕塑群,被稱作是東方莫斯科,并且極具高雅、華貴的氣質。地域文化的城市雕塑特點帶有濃郁的復古風,并且具有非常特別的城市雕塑風格。
二、地域文化城市雕塑風格區的保護與改造
(一)老式城市雕塑的修整與保護
地域文化擁有眾多老式城市雕塑,并且其城市雕塑風格獨到且珍貴,成為了中國乃至世界的經典城市雕塑研究數據。但是因為期間,人們缺乏老式城市雕塑的保護意識,使得地域文化很多的老式城市雕塑都受到了嚴重的破壞。這不僅是對中國城市雕塑界的損失,更是對世界城市雕塑設計界的損失。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地域文化的圣尼古拉大教堂。圣尼古拉大教堂作為地域文化的木結構風格的經典代表城市雕塑,原本應該是中國城市雕塑界非常具有研究價值的代表性城市雕塑,但是因為時期的蓄意破壞與麻木不仁,使得地域文化的圣尼古拉大教堂被遺憾的拆除。地域文化的每一處城市雕塑都是對歷史的緬懷與紀念,一旦城市雕塑物受到了損害,就是對一段歷史的不尊重與蔑視。雖然如此,很多世界城市雕塑學者并沒有放棄,而是選擇將地域文化破損的老式城市雕塑盡力的修整。地域文化的圣尼古拉大教堂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時期,因為人民的無知與錯誤的思想引導,導致圣尼古拉大教堂被折磨得滿身蒼夷。墻體被刮傷得體無完膚,房頂的七個樂鐘以及六個十字架裝飾也都先后遭受了偷竊。雖然變成這樣,但是國內外的各地學者也都慕名前來,盡力修整圣尼古拉大教堂。如今,圣尼古拉大教堂被修整一新,更名為圣索菲亞大教堂。昔日宏偉、壯觀的教堂奇觀再現地域文化,簡直是城市雕塑設計領域的神話。圣索菲亞大教堂后被轉換為地域文化城市雕塑藝術館,并且在其藝術館中展示了地域文化各個時間段的城市雕塑圖片及介紹,為的就是讓更多的人了解并且記住地域文化的成長歷程與城市雕塑發展。這一段從默默無名到繁榮昌盛的歷史演變,值得大家用心銘記。每一個城市的老式城市雕塑都是對歷史文化的歷程見證,并且形成獨屬于城市自身的發展特色。如果不能對一個城市的老式城市雕塑進行合理的修整與保護,那么將會構成這座城市永遠的遺憾。
(二)地域文化城市雕塑改造形式
在對地域文化的老式城市雕塑進行改造時,首先可以對老式城市雕塑的墻面進行翻新。而這種改造形式也是在改善城市雕塑形象的方式中,變化幅度最小的一種。改造老式城市雕塑的墻面只是對城市雕塑的表面進行簡單翻新,使得城市雕塑整體能夠呈現更新感。而在墻面翻新過程中,需要盡量與老式城市雕塑的原始風貌相靠攏,務求在最低的更新成本基礎上,將老式城市雕塑的外部翻新工作做到最佳狀態。老式城市雕塑的墻面改造時間需求短、翻修成本低,但是保持的時間有限。其次,可以對老式城市雕塑的表面加修一層城市雕塑表皮,這就是重包外表皮的改造形式。這種改造形式的維持時間較長,但是因為老式城市雕塑的表面紋路凹凸起伏,并且擁有很多浮雕圖案,如果采用重包外表皮的城市雕塑改造形式,就會覆蓋掉原有的圖案紋路,那么將會破壞掉老式城市雕塑的整體布局。如果想要在短時間內,達到最大的視覺滿足,采用重包外表皮的改造形式就非常適合。最后是徹底替換老式城市雕塑外表皮的改造形式。如果老式城市雕塑的表面材質破損比較嚴重,那么就可以考慮徹底替換老式城市雕塑的外表皮。但是這種改造形式會造成老式城市雕塑的外表發生較大的改變。而且一旦技術水平有瑕疵,就會與老式城市雕塑的原始風貌有很大的出人,整體布局、結構組織等,都會顯得格格不入。
三、地域文化城市規劃可持續發展戰略
瓦列里•摩爾認為,現代社會經濟條件下城市的發展,要求我們對已有的城市規劃定式進行反思。用一種從質的方面完善環境的戰略,取代舊的主要是以量化指標為依據的規劃方法。城市發展離不開城市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制定,地域文化目前的城市雕塑群具有非常高的辨識度,且獨特的城市雕塑風格讓地域文化成為了世界矚目的城市雕塑焦點。但是地域文化的城市環境布局還存在一定的問題:1.地域文化城市功能區分不合理;2.交通系統有待加強;3.城市結構缺乏聯系性;4.老式城市雕塑外形不夠完善;5新老城區的融合度不高等。從以上問題可以了解到,地域文化的環境布局發展仍然沒有滿足時代的需求,因此地域文化環境布局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制定刻不容緩。而在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制定過程中,需要作出如下改善措施:1對地域文化的城市空間進行充分的運用;2.均衡城市城市雕塑的相關屬性;3優化城市城市雕塑的外形與色調,提高新老城區的融合度;4.尋找地域文化的城市雕塑藝術潛能;5合理、有效地保護與完善地域文化的老式城市雕塑;.6加強居民的生活居住質量等。地域文化的老式城市雕塑非常多,并且大多都是藝術城市雕塑風格的遺留,因此地域文化的老式城市雕塑的保護與完善措施的實行刻不容緩。在考慮到老式城市雕塑與新城區之間融合度的基礎上,對老式城市雕塑進行全面的完善與修整,從而進一步提升地域文化的城市雕塑質量。如果不能對這些老式城市雕塑進行系統的保護,那么就是對地域文化的歷史發展的漠視。地域文化的城市雕塑風格成為了國內外城市雕塑學者爭相研究的對象,如果不能將其完整保存下去,那么這將是中國乃至世界城市雕塑界的巨大損失。本文對地域文化的環境布局及城市雕塑文化進行一定的分析,從而提出一定的戰略意義。
四、結語
本文根據地域文化的城市雕塑起源與發展歷程,對地域文化的城市雕塑風格與文化素養進行深人了解。從而進一步分析地域文化老式城市雕塑與整體的環境布局所存在的問題,并且提出老式城市雕塑的完善保護措施。地域文化的城市規劃應當遵循可持續發展的狀態,而與地域文化的整體需求相融合,對地域文化的城市雕塑進行完善與改造工作提出自己的觀點。伴隨著時代的進步,世界各地全新的城市雕塑層出不窮。地域文化從過去的繁榮、閃亮到如今的漸漸遺忘,這與地域文化的城市雕塑風格被磨滅殆盡,特色漸漸消失,發展措施的停滯不前有非常大的關系。因此,地域文化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需要對城市整體的環境布局、空間規劃、新老城市雕塑的融合等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解決,這樣才能為地域文化謀求到更具前景性的發展。如今的地域文化不再如以前那般,擁有柔美、溫和的氣質,還是粗糙的像個東北大漢,使得地域文化的城市城市雕塑特色逐漸消去了光芒。如果地域文化想要重燃昔日的光輝,就需要在其城市布局與規劃中進行深人修整,在保留老式城市雕塑風格的基礎上,引人新的城市雕塑理念與技術,重新構建起獨屬于地域文化的城市雕塑特點。地域文化的城市雕塑文化特色一直是地域文化的城市發展優勢,因此在未來的發展進程當中,地域文化應該繼續維持這種優勢,并在此基礎上,引人新的特色文化,為地域文化構建全新的市場定位。
參考文獻:
[1]姜雪俄羅斯雕塑風格對哈爾濱城市雕塑造型的影響口}哈爾濱理工大學,2011
[2]劉甲子營東新城雕塑風格塑造研究[D]沈陽雕塑大學,2012.
[3]陸佳近代齊齊哈爾雕塑風格的成因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
篇6
【關鍵詞】東北地區;民族文化;多元化
一、東北區域概況及地域文化的形成
(一)東北區域的地理概況。東北地域廣闊,地形地貌多樣。在這當中,位于中部區域的松遼大平原則是我國最大的平原,同時也是世界上最為著名的三大黑土地帶之一。東北的氣候特點類型多樣,分別有暖溫帶氣候特點、溫帶氣候特點以及亞寒帶的氣候特點,其中,南部與北部所表現的氣溫相差也很大,尤其是北部地區,因其處在最高的緯度帶,所以冬天相對漫長,常年冰雪覆蓋。除此之外,東北地區自然資源相對豐富,蘊含大量的鐵、煤炭資源、石油資源、黃金資源等等,而且植被覆蓋率占全國的三分之一以上,此外,還蘊含著具有很高經濟價值的野生動植物資源,例如:人參、鹿茸以及貂皮,被稱為東北三寶。
(二)東北地域文化的形成。地域文化通常指的是依據自然地理環境以及人文社會等因素,在相互作用之下,經過長期的歷史演變逐漸形成的一種文化特點。因此,也可以將這種文化看作是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環境之下,人們在一定的物質基礎上,經過長期的生活從而衍生的生活體系。在明朝之前,東北地區主要是被漢族以及其他民族不斷角逐的區域,也曾經出現過東胡、肅慎、扶余等一些民族。關東一詞的出現則表明了漢、蒙、滿三足鼎立的局面,一直到明末的時候,滿族不斷崛起,從而將各族居民進行了統一,打破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并逐漸遷入關內。清末以來,東北地區的文化受到來自俄羅斯以及日本文化的影響,從而與本地區的文化相互融合,多民族的交融、外來文化的侵入,從而構建出多元化的東北地域文化特點。
二、東北地域在多民族下表現的文化特征
(一)具有復合型特點的民族性格。東北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相互融合、相互共存的狀態,在長期的發展進程當中,各族人民互相吸引、相互融合,從而構建出豪邁、豁達、互相包容的性格特點。尤其是在我們所熟悉的“闖關東”那一時期,遷移的浪潮,使得東北區域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特別的頻繁,在這當中不僅體現出當地民族那種豁達與包容的性格特點,同時還充分展現出北方民族那種陽剛和不斷進取的性格特點。到了清朝末年,隨著“封禁令”的解除,東北地區開始成為來自河北、山東以及山西居民不斷遷入的重要場所,而在這些人當中大多都是一些生活疾苦的貧農或者是手工業者,也有許多商人為了生存而不斷地涌入,而這些人群同時也是一些勇于開拓新生活的偉大強者。他們跋山涉水、背井離鄉,獨自踏上陌生的地方去建造家園,從而練就了樂觀、豁達、勇敢的性格特點。
(二)具有多元化的文化特點。在東北地區聚集了許多不同的民族,其中有:滿族、朝鮮族、蒙古族、錫伯族等等,這些民族與漢族一起共同創造著獨具特色的東北文化。1.從服裝上來看,滿族服裝對于我國現代服裝具有深刻的影響,旗袍、馬褂以及坎肩等以獨具特色的服裝模式贏得了人們的喜愛;2.在音樂和舞蹈方面,東北的二人轉作為最具特色的藝術表演形式,是具有非常濃郁特色的民間藝術形式,這種藝術形式主要是源于地頭文化,隨便在一片空地之上,不用任何道具便可以暢快淋漓地進行表演;3.在飲食方面,滿族人最喜愛的便是粘食,其中各種制作精巧的點心(如滿族餑餑等)成為最具特點的食材,而朝鮮族的飲食文化則主要在于“精、凈、敬”這三個字當中,最有名的則莫過于冷面和泡菜;在建筑表現上,滿族作為東北區域的土著居民,早期居住的環境相對簡陋,冬天主要在地窖中度過,夏天則是在馬架子上居住,隨著漢族的遷入,建筑逐漸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從而表現出綜合化的特點。
參考文獻:
[1]段妍.民初東北區域社會風氣的演變論析[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04).
[2]郭蕾.文化因素對區域發展的影響作用概析——以嶺南文化對廣東省經濟發展的影響為例[J].蘭州學刊,2007(11).
[3]王麗梅,牟芳華.地域文化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J].價值工程,2007(06).
[4]馬兆俐,陳紅兵.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文化反思及創新[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5).
[5]肖海鳳,梁繼超.東北地域文化創新的基本要素[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9(01).
篇7
在城市景觀日新月異的發展過程中,無論從歷史文化還是風俗習慣,世界各地景觀都會呈現地域性的特點,不同地域的景觀各具特色。地域性景觀涵蓋自然地理、人文歷史、社會環境等方面的內容,相互影響并不斷發展。只有充分體現地域性文化特征的景觀才會更具有競爭力和說服力。
1.地域性文化景觀特點的分析
(1)自然環境因素。包括自然地理、地形地貌、氣候水文環境等。我國幅員遼闊,東西南北跨度很大,在不同區域形成代表當地的地域性文化景觀特征,北方景觀的雄偉、壯觀,南方景觀的別致、淡雅,這都和當地自然環境密切相關。
(2)人文歷史因素。由于人文歷史、民俗習慣、價值觀等文化方面的不同,也會影響不同地域景觀的發展歷程。地域文化是一個繼承、積累、發展、創新的過程,不同歷史發展過程會形成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如巴蜀文化、吳越文化、燕趙文化等,是全國各地歷史文化的精髓。
2.地域性文化在景觀設計中的作用
文化是任何一處景觀設計靈魂,尊重當地文化,考慮當地民俗風格,設計師要充分理解并加以合理利用,以當地的文化為設計背景融入現代景觀設計中。
(1)為景觀設計提供素材。地域性文化可以為景觀設計提供素材。在景觀設計中,應充分考慮當地自然環境及人文歷史等因素,了解其地域特征,以此作為設計依據,賦予現代景觀活的靈魂和創新思想,使景觀在符合現代時展的同時結合地域文化特征,更好的服務于當地居民和獨具特色的地域性景觀。例如紫禁城的紅墻、江南園林的粉墻白瓦等極具地域特征的元素。
(2)弘揚當地文化,使其得以傳承與發展。地域文化不僅是景觀設計的出發點和基礎,而且是其靈魂和精神所在。在景觀設計作品中,能讓歷史文化以景觀的形式記錄下來,在人們欣賞景觀的同時體驗當地文化 ,充分體會當地民俗文化特色。一個有文化內涵的景觀不是景觀元素簡單拼湊,而是一個有其文化內涵的有機整體。
(3)幫助人們緬懷歷史。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在人們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同時,卻不禁發現我們正在遠離和遺忘歷史。地域文化代表了一種場所精神,在日新月異的今天,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地域文化的重要性,并將地域文化作為了追憶過去的精神寄托。蘊含地域文化的景觀不僅讓市民緬懷歷史,引起市民感情的共鳴,更能引發游客的理性思考,如歌頌地域文化中的杰出人物的豐功偉績、道德精神、、地域的典故和名言等,使景觀不僅是城市的一片公共綠地,更是市民對地域文化的追尋和懷念。
地域性文化景觀的規劃設計內容
(1)地形。在景觀的規劃設計中,應充分尊重當地的地形地貌,無論是跌宕起伏的山地還是寬廣遼闊的平原,都應盡量保持當地特色的地形地貌,這是地域性景觀存在的基礎,滿足使用功能和審美需求,盡量用最少的土方量達到最佳效果,最大可能的保留其多樣性,最終詮釋其地域特征。例如法國丘陵景觀和意大利的臺地園林景觀特色。
(2)道路。園林道路在景觀中起著至關只要的作用,是各景觀節點之間的連接手段。既滿足功能需求,又能彰顯出地域特色。具有地域特色的道路規劃設計應考慮當地文化,采用地方材料進行鋪裝,不僅節約成本,而且滿足地域性特征,具有很強的識別性和美學效果。例如深圳古窯遺韻景點的園路鋪裝采用古窯出產的瓦片、瓷片,彰顯獨特質樸的地域個性。
(3)水體。水體是地域性景觀中最具靈性的要素,被人給予豐富的情感。自古以來,景觀中水體的作用都很重要,是最有親切感的要素。不同地域尤其不同地域特征,“一方水養一方人”,當地人民賦予水的感情更多,規劃設計應充分利用當地水源作為凸顯地域景觀的重要標志。
(4)植物。植物包括喬木、灌木、花卉及地被植物,種類繁多,有季相變化。植物景觀不僅可以滿足造景功能,還可以引導人們的視線、形成開敞或閉合空間,植物景觀是地域景觀殊的要素,不同地域,不同氣候條件,適宜生長的植物種類有所不同。注重植物與人類協調發展的生態平衡景觀,同時盡可能多的使用鄉土樹種,合理搭配植物種類,在色彩、季相、層次等各方面相得益彰,體現地域特色。
(5)建筑。景觀建筑作為地域性景觀的表達要素之一,在滿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結合當地歷史文化特色,滿足審美需求,是景觀中的重要節點,同時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不同都直接影響地域性景觀的表達。在建筑的外形、材質、色彩等方面都應結合當地文化,體現當地的地域特征。
結語
篇8
關鍵詞:建筑設計 地域特點 設計方法 因素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1世紀,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極大的帶動了現代建筑文化的發展,但與此同時,地域文化特色正在漸漸淡化,大量建筑環境的相似性,致使建筑文化的多樣性遭到扼殺。隨著時代的進步,單單把經濟指標及功能作為完善建筑設計的目標已不能滿足時代的要求,人們開始思考如何才能使建筑設計與地域特點相融合,并使之成為地域文化內涵的載體。
1 地域的環境條件對建筑設計的影響
適于地域特點的建筑,不但具有地域特色,同樣也會受到地域特有環境的影響,主要受到以下三個地域因素的影響: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經濟環境。
1.1地域的自然環境對建筑的影響及應對措施
建筑最根本的功能是在自然界中給人類提供賴以生存的庇護場所,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各種自然環境因素的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莫過于地域的氣候環境、地理位置和自然資源。
首先,地域的氣候環境對建筑設計的影響。氣候環境對建筑設計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日照時間及方向,會影響到建筑設計中門窗的大小及朝向;風向則會影響到建筑;濕度的大小對人的舒適度有很大影響,在建筑設計中會影響到門窗的格局。應對措施:門窗的朝向應盡可能的“座北朝南”。在我國南方,由于夏季天氣比較熱,建筑主要以散熱、通風為主,主要居室的門窗應該對著夏季主導風向開,以獲得較好的穿堂風,并且要背向陽光的照射,以防止太陽光對建筑起加熱作用;而在我國的北方,由于天氣寒冷,建筑以防寒、保曖為主,主要居室的門窗應該向著背風、朝陽的方向開,以減少寒風的吹襲并提高太陽光的照射,使建筑更加的暖和。
其次,地域的地理位置對建筑設計的影響。在對建筑設計有影響的自然環境中,地理位置是最為基礎的一個因素,它影響著建筑外部造型的設計。應對措施:結合建筑所在地的地理形勢、地貌特點以及主導風向等合理設計好建筑的總體布局:本著爭取太陽光照射,避免主導風直吹的原則,把建筑物建造在向陽的地方,為利用日照增加先決條件,對于山谷、洼地或凹地等既無法很好利用日照,又會形成各種變向風,會大大增加建筑的能耗,還有最重要的就是,這些地方由于地勢低,容易遭受洪澇災害,一般不宜作為建筑所在地。
再次,地域的自然資源對建筑設計的影響。地域性建筑的一大特點就是充分利用了本地區的各種資源來作建筑的材料,它在為建筑增添地域特色的同時,也限制了建筑材料的選用范圍。應對措施:對于地域建材的使用不一定非要作為主要的建材使用,可以將一些地域特點性較強的建材穿插使用,這樣既能使建材的使用少受限制,又能通過地域建材來表現其地域特色,使建筑與當地的人文、環境等變得更加的和諧、融洽。
1.2 地域的人文環境因素對建筑設計的影響
不同的地區,有著不同的社會結構、不同的以及不同的傳統風俗,這些人文環境的不同,使得適于地域特點的建筑形成各種不同風格,使建筑文明變得更加的豐富、更加的多姿多彩。特別是一些具有強烈民族特色的傳統習俗,如服飾、圖案等,將這些傳統的東西揉合到建筑中去,不但能增強地域建筑的個性、特色,使之與地域特點融為一體,還能夠使這些傳統的文化、習俗等得到進一步地宣揚與傳承。
1.3 地域的經濟環境因素對建筑設計的影響
這里的經濟環境不僅指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還包括地區的建筑技術發展水平。在一個地區的建筑發展中,經濟發展水平起著決定性作用,可以說,建筑的發展是與經濟發展齊頭并進的。
2 適于地域特點的建筑設計方法
2.1適于地域特點的平面設計
建筑的平面結構都是由一些基本的元素組成的,適于地域特點的建筑的平面設計主要分兩種:一種是由基本元素組成。這些基本元素主要有三角形、正方形、圓形、橢圓形等。另一種則是在這些基本元素經過組合而形成的其他元素。
在我國,南方和北方的建筑的平面設計由于各自氣候環境的不同而有所區別:
在南方地區,冬天的天氣較為暖和,夏季天氣炎熱而且時間跨度大,氣候特征總體表現為溫度高,濕度大,在進行平面設計時重點在于:一是加強自然通風,二是合理隔熱,三是科學遮陽,四是加強防潮。因此,南方地區的戶型往往設計有一個或多個的開放式的大陽臺,有的甚至設計了空中花園;樓梯則多數設計成開放式或半開放式的。
在北方地區,氣候環境相對來說比較惡劣:一年四季的溫度相差很大,冬季氣候非常寒冷,風又大,天氣干燥,在進行平面設計時重點在于:冬季加強防寒、保溫、防凍。因此,北方地區的陽臺較少,而且往往較小且為封閉式,樓梯也往往為封閉式的,主要房間的日照時間較長且較為避風。
2.2 適于地域特點的立面設計
地域建筑的立面設計包括整體造型的塑造和細部元素的處理。建筑的整體造型的塑造應該考慮到城市的整體布局和協調性,以及建筑各部分空間、元素的整合與統一。細部元素的處理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建筑材料的使用及其質感的表現。地域性的建筑材料,在經過長年累月的優化及改良后,已經成為了地域特點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并且體現出不同的個性特征,但是,現代建材的性能卻是傳統建材所達不到的,因此,適于地域特點的建筑在建材的選擇上,必須在充分利用地域建材的基礎上,搭配使用具有優良性能的現代建材,使二者完美結合,并能很好地表現出地域特色。
二是色彩的渲染。色彩在建筑設計中的運用,使得建筑的層次變得更加的豐富。在我國的各種地域文化中,色彩的表現千奇百異、式樣繁多,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審美觀乃至是精神的象征。在建筑中恰到好處地使用色彩特別是具有地域性象征意義的色彩,不僅能帶給人們一種視覺上的享受,也使得建筑變得更具地域特色,而且還延續了地域文化的傳承。
2.3適于地域特點的剖面形式設計
地域特色在建筑的剖面形式設計中的應用主要兩點:
一是地域的地形、地勢在剖面中的應用。適于地域特色的建筑,其剖面必須順應地形、地勢的變化,才能形成實用且富有地域特色的空間形式。例如:在一些建筑的底層下面,可以做出地下層,而且在各個方向都做出獨立的出口,這樣既能擴展底層的使用空間,豐富建筑的功能,還可以改善城市道路的通行環境,使建筑與城市的環境真正地融為一體。
二是地域的氣候環境在剖面中的應用。剖面形式的設計的功能主要是為了表現建筑的通風與采光,這關系到適于地域特色的建筑的生態性與節能性。適于地域特色的建筑的剖面形式的設計必須因地制宜,緊密聯系地域的氣候特征,如日照、風向等,在高層建筑中,一般在中間設計出共享的空間,既能增加采光,又能達到通風的目的。
3 結論
適用于地域特點的建筑設計,其本質就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建筑設計,這是中國建筑的傳統特點,但由于種種原因,這一傳統特點卻被慢慢同化,我們必須全面把握好完整的地域特點,綜合考慮全面的地域環境,并充分利用地域資源,把中國的傳統文化、習俗等與建筑完美結合起來,使建筑成為地域文化的載體。
參考文獻:
篇9
從審美學和營銷學的角度來說,民族文化、地域文化與傳統的包裝、設計之間有著很強的內在聯系性,他們相互影響、相互依附。包裝設計可以從民族、地域文化中獲取一定的信息影響,進而設計出具有地域風格的、獨特的產品的包裝,同時,傳統包裝采取地域文化為源體材料,對地域文化的宣傳和發揚有著一定的推動作用,可以說傳統包裝的地域文化性是提升、傳承地域文化的重要途徑之一。由此可見,地域文化符合傳統包裝設計的發展動向,而傳統包裝設計的地域文化性則加快了我國地域文化對外的交流,兩者相融合,可謂是傳統包裝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戰略措施。
[關鍵詞]
傳統包裝 地域文化 包裝設計
民族、地域文化是各民族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和發展起來的,具有本民族、本地域特點的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涉及各民族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內容;精神文化的內容體現在民族文學、科學、藝術、風俗、、傳統節等方面。所謂的地域文化指的是:受本地域自然條件以及社會條件影響和制約而形成的本區域獨有的語言、思維方式、價值觀、審美觀,是以人們的生活需要和信仰為基礎的一種觀念。而傳統包裝則是基于商標或者品牌、形狀、顏色、圖案、材料等要素之上結合時展而進行的一種包裝設計。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審美水平的提高等,傳統包裝追求簡潔,倡導從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中來選取材料進行設計創作,要求包裝能夠凸顯文化性,可以說,地域文化是傳統包裝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戰略措施。在此,筆者簡略地談一下傳統包裝的地域文化。
一、地域文化是傳統包裝設計、創作的源泉
任何事物發展很容易受環境的影響,換句話說就是任何事物在發展過程中都帶有一定的地域特定,地域環境對事物的發展有著很強的決定性。我國東西南北無論在氣候上還是自然景觀上都不相同,同樣的東西,諸如山,南方則是以險峻、秀氣多姿為名,北方則以威嚴壯觀、氣勢蓬勃出名。可謂是不同地域所產生的事物、文化不同。影響地域文化特點、促使地域文化性形成的核心因素在于地理環境,可以說,地域文化就是在人類在長期生產勞動過程中形成的。地域的差異性決定了其文化內涵的獨特性。而地域包裝中體現出明顯的地域性。所謂傳統包裝中地域性特點的體現方式,是在包裝設計中吸收本土的、民族的、民俗的元素或地域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等元素。從設計的藝術角度來分析,能夠凸顯地域性的作品是具有世界價值意義的,是特殊的,不容替代的。這樣以來,帶有地域性的民族文化、藝術品等等逐漸出現,并受到了很強的社會關注性。如:我們都知道河南省開封市有著豐富的地域文化資源,其地域文化特征顯著,一直是旅游紀念品包裝創作的原材料。他這種在傳統包裝上凸現地域文化的包裝設計原則成為了我國商品包裝的特色典范。使得一些地區的特產在包裝上都以地域文化為主,進而提升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諸如:河北宣化的牛奶葡萄的包裝設計上以體現宣化古城文化為主,以文字或者圖形的形式將地域文化巧妙的運用到包裝上,加深了消費者對該產品良好的印象,提升商品形象。可以說,傳統包裝中體現地域文化的方式主要可以從色彩設計、圖形設計、文字設計、包裝材料等方面體現入手。諸如:地區的特色產品,其本身具有強烈的地域特點。由此可見,地域文化是包裝設計創作的原動力,在包裝上凸現地域文化能夠更好地吸引消費者。
二、傳統包裝是傳播地域文化的重要途徑
包裝凸現地域性不僅僅能夠吸引消費者,同時對于地域文化也有著很強的傳播作用。“包裝是社會化物質生產發展中孕育出來的一種物化的社會形態,而包裝的設計又是以商品包裝為主體,以滿足人類物質需求的同時,達到精神需求為目的的綜合性社會學科,因此,它與社會文化有著必然的聯系。”這樣科學的、合理的開發可以豐富地域文化資源和傳播地域文化特色,以產品的包裝設計來凸現地域性,即可以提升產品包裝設計較高的文化內涵和品味、創新設計特色又可以對地域的經濟以及文化發展有著很強的、深遠的現實意義。我國地廣物博,幅員遼闊,地理環境的差異性,催生了不同特色的地域文化,諸如:吳越文化、巴蜀文化、楚文化等等。以旅游紀念品的包裝為例,將地域文化分別滲透在包裝設計中,體現能夠凸顯地域文化內涵的包裝設計,能夠有效地表達旅游紀念品的意義和價值,吸引更多的旅客消費者。這樣以來,旅游紀念品的包裝就會成為一個活動的、動態的廣告宣傳品,其能夠將當地的文化品格和地域特征展示的、傳播的一覽無遺。對于地域文化的宣傳、傳播,在國際上有許多國家都運用旅游紀念品獨特的商品特點來推廣當地文化。游客通過一些旅游紀念品能夠產生深入了解當地文化,增加知識面。可以說,在地方旅游紀念品的包裝形式設計、元素的選取上等,吸取地域文化資源的精華即可以實現提升包裝文化內涵,增強產品的魅力,同時地域文化透過消費者購買的紀念品來實現傳播的作用。
如:被稱為休閑城市之一的開封市,在地域方面有著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同時,集各種娛樂活動、休閑活動于一體。開封市在傳統包裝凸現、傳播地域文化方面做的比較好,可以說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諸如:在開封的廟會,是長相當地民族特色的最佳場所。匯集了民間藝人:吹糖人、剪紙、做風箏等;展示開封特色小吃如花生糕、貢酥、包公豆、糕等;慘痛雜耍如雜耍、斗雞、斗狗、抖空竹、踢毽子等。在旅游紀念品包裝設計中充分利用這些具有地域特征的設計元素,如:剪紙、吹唐人等圖紙包裝、雜耍、斗雞、斗狗的造型玩具包裝等等,能夠有效的讓更多的人能認識、了解開封這座城市的地域文化。
三、傳統包裝的地域文化現實意義:提升其自身的附加價值
作為產品從創作生產到成品銷售,其中包裝設計是個重要的環節,有效的包裝能夠吸引消費者的目光,促使消費者產生消費行為,可以說包裝對產品銷售有著一定的推動作用。由此可見,包裝設計不僅僅是對產品在物流過程中的一種保護、體現產品內容,而且對產品的銷售有著促銷的作用,提升了其自身的附加價值。這樣以來,包裝設計突破了單一的功能性開發模式,成為強勁而有力的銷售工具,地域文化式的包裝設計提升了產品的趣味性,增強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目前,傳統包裝地域文化性的現實意義:提升附加價值主要表現如下:
其一,外在功能的實現。充滿地域文化的包轉設計能夠凸顯包裝的個性化,強化在同類產品中的識別度。這樣在宣傳產品賣點時,通過包裝的外表就直接可以與消費者直接的產生交流,增強了產品的特色質量。與此同時,傳統包裝的地域文化能夠幫助產品在推銷過程中以體現地域文化生活方式以及其他的地域文化因素來影響消費者的行為,有助于形成消費群體反應。
其二,內在實現的價值意義。這里說的內在實現指的是:在包裝設計過程中對功能實現的總結。我們知道。包裝在設計時,首先要考慮的是對內容物的保護作用、承載作用,即:物品在運輸過程中、提帶過程中、展示過程中、存儲過程中質量上的保護;其次,建立在消費者的立場上來考慮什么樣的包裝能夠吸引消費者的眼光,促使消費者產生消費行為等等,凌駕于消費者至上來進行設計。帶有地域文化的傳統包裝能夠從多方面,諸如:視覺、觸覺上給消費者以不同的感受,一般來說,同樣的產品,帶有地域風味的東西更能夠吸引消費者的眼球。我國是個民族大國,人們在生活方式、思想觀念、文化方面等等多有著明顯的差異性,帶有地域文化的包裝能夠豐富、提升產品的內在價值,成為銷售的賣點。因此,傳統包裝的地域文化有著很強的現實作用和價值,而包裝在設計方面也應將地域文化融入其中。
包裝設計作為產品銷售的一個重要環節,應得到足夠的認知和重視。并結合地域特征來提升包裝設計的水平,打造能夠凸顯地域文化內涵的包裝,進而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尤其隨著國際上國家與國家文化之間的交流、我國文化的日益國際化,傳統包裝的地域文化能夠很好的成為重要的宣傳途徑之一,因此,我們對于傳統包裝應利用地域特色文化中的元素來進行設計,借以最大限度地繼承和發揚地域文化的特點和活力,同時提升內容物的整體價值,一舉多得。
參考文獻:
[1]杭間.設計道:中國設計的基本問題[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9
[2]尹定邦.包裝設計與文化定義[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3]郭俊民.中原文脈[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9
篇10
一、土特產包裝和地域之間的關系
土特產一詞中,“土”字指的便是本土所固有的,原汁原味的事物,而土特產即是一個地域所獨有的,知名度較高的產品。地域文化和當地的人文、環境密切相關,并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地域特色為土特產罩上了一塊充滿神秘感的面紗,使其對消費者產生更大的誘惑力。因此,必須要在土特產包裝上充分展示出當地的地域特點及文化,使包裝具備較強的地域性、文化性等特征,以吸引受眾的注意。
國內不少有名的旅游勝地,就是借助了極富特色的旅游紀念品及其外包裝,起到全面推廣自己的作用。土特產的包裝設計象征著當地人們的素質及文化品位,乃至于成為了當地特色的主要代表。比如講到“瓷器”時,人們馬上就會聯想到景德鎮,而談到“風箏”時,就會立即聯想到煙臺,提到“惠山泥人”,就會想到江蘇無錫。所以,土特產能夠成為代表一個地域的“名片”,幫助人們認識并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及文化特點。這對于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而言,也會起到很大的促進效用。所以,在土特產包裝設計中加入地域特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土特產的銷售效果。
二、土特產包裝中地域設計的具體方法
(一)采用地域性材料進行包裝
使用地域性材料進行土特產包裝,可以在節省成本的同時,增強土特產的地方特色。一般土特產的包裝都能夠就地取材,只需將材料進行簡單加工處理就可以直接利用。在選用地域性材料進行包裝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遵循材料的就地性特點
在進行土特產包裝時,可以采用當地產出的自然包裝材料,以此打造個性化品牌。比如,可選用竹子、木頭、稻草、泥土、柳條、藤、棕、莖葉、玉米皮等,對土特產進行包裝。較為典型的例子有:福建用竹筍皮包裝茶葉、海南用椰子殼包裝紀念品等,也有的地區采用燒制的陶器或是玻璃制品包裝土特產。在挑選包裝材料時,需要重點考慮包裝的適用性,尤其是對于一部分民族地區特有風俗習慣的適應性。我國疆域廣闊,有眾多少數民族,且城鄉差異較大,各地審美及文化皆有不同。所以在土特產設計中,應遵循當地的文化特點,不可張冠李戴。比如不能將南方的竹子用于北方水果的包裝,也不能用易拉罐包裝四川泡菜等。
2、充分挖掘材料中的文化內涵
對土特產進行包裝是為了突出其視覺形象,因此需要在其包裝中加入地域文化內涵。比如梅花象征高潔,荷花代表清廉,葫蘆諧音福祿,蘭花象征典雅等。在國內土特產的自然包裝材料當中,竹子屬于應用最為廣泛的材料。綠色的竹子可以為土特產包裝增添自然的色彩,并且竹子還具有很強的生命力與韌性,在我國傳統文化中代表著長壽、氣節等。
3、利用材料的自然肌理
材料的肌理可以營造出土特產包裝的視覺、觸覺等效果,向消費者傳達各式各樣的訊息。比如日本設計師所設計的獼猴桃飲料包裝,就是采用了視覺和觸覺相融合的理念,將獼猴桃的表皮肌理運用到包裝中,讓消費者直觀地了解商品的信息。材料肌理并非需要覆蓋全部包裝,有時候也可以局部使用。土特產包裝除了采用自然材料之外,還可以運用塑料、紙張等,借助一些加工工藝在其上面制作出仿真的石紋、木紋等,打造出親近自然之感。
(二)吸收地域文化元素進行包裝
吸收地域文化元素,首先需要了解民間美術形式。地域性是民間美術的主要特點之一,也是民間美術形成并發展的核心途徑。民間美術屬于糅合在人民實際生活當中的藝術模式,其誕生、發展、傳播都離不開特定地域中各類因素的影響,如人文因素、生產因素等,都會使得民間美術構成獨有的地域風貌。因此,土特產的包裝設計也必須要與民間美術相融合。從形式角度講,需要使包裝體現出濃郁的地方民俗色彩;從品牌化角度講,需要使包裝形成因地制宜、獨具風情的藝術特色。
其次,吸收地域文化元素,還必須要挑選出適當的傳統圖案紋樣。我國的傳統紋樣受到儒家與道家思想的影響,講求“天人合一”、“意必吉祥”,其形態豐富圓滿,空靈灑脫,能夠充分表達出我國民族的思想及情感。所以,在土特產的包裝設計當中,也要融入美好與祥和的寓意,讓包裝設計倍增民族文化的魅力與厚重感。例如“龍威酒”以及“中國龍酒”,就是采用了“龍”字的圖案作為包裝設計主題,著重強調中華民族特有的“龍圖騰”形象。
(三)結合地域性形態進行包裝
利用地域性形態進行土特產包裝時,可以模仿當地自然界中的動植物。比如參考豆莢的形態進行分隔式包裝;參考橘子、椰子的形態設計創意包裝等。在土特產的包裝設計過程中,一定要善于挖掘并充分利用大自然中動植物的形態,借鑒并模仿各類生物的原型,從自然界中尋找靈感。
此外,設計師要對當地的自然動植物進行解構,從自然界汲取養分,創造出具有生機和活力的設計形態。大自然可以為人類的各種設計帶來靈感,通常最貼近自然的形態就是最美的形態。而人們對自然產生的感受和體驗,大多數都來自于從不同角度對自然事物的觀察及了解。設計師要利用解構的方式創造出嶄新的形態,突破傳統思維定勢的局限,積極運用創新思維及逆向思維,對自然進行再次解讀,從而設計出一些可以給人們帶來奇妙觀感的包裝。
(四)利用地域性色彩進行包裝
1、色彩是因地而異、因人而異的,不同地域的人們擁有自己獨特的色彩喜好,也形成了固有的觀點和審美。每個國家、民族的經濟狀況、社會背景、生活習慣、文化風俗等都有所差異,所以在設計土特產的包裝時,也必須要先了解各地區人民對色彩的偏好與忌諱。
2、利用地域色彩進行包裝,要注重具體與抽象相結合。產品自身的顏色會對其包裝造成一定影響,有些土特產的包裝直接運用了產品本來具有的色彩。而在包裝設計中,不僅要學會利用具體的顏色,還應當適當采用抽象的色彩。顏色可以體現出冷暖、動靜、軟硬、口感、性別等,此外還能反映出不同的性格、氣質特征。因此,在包裝設計時,要注意把具體色彩和抽象色彩緊密聯系起來。比如孔府家酒的包裝,就是使用了紅、藍、黑的顏色搭配,不但強調了該產品的特點,還取得了消費者的信賴。
3、要把握好顏色和意境之間的關系。多數情況下,土特產都能喚起人們對故鄉的思念。當今城市里的人們,也有不少來自農村,土特產能勾起他們對家鄉的回憶,讓其懷念其老家的獨特風味。而如果在外地旅游或出差時,為親朋好友帶上一些當地土特產,也能讓人十分高興。因此,土特產的包裝也需要用色彩進行意境渲染,要講求明快、和諧,打造出“美而不俗,濃而不膩,淡而不薄”的效果。
結束語:
目前人們對土特產包裝已經有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并上升到了藝術品位的層次。土特產包裝越是具有地域特征,就越容易走向世界。而品牌化的包裝設計,也能夠使產品贏得更多消費者與更廣闊的市場。所以,土特產包裝設計必須要全面發掘地域色彩及元素,推動土特產包裝朝著品牌化發展。
參考文獻:
[1]沈星.地域文化在土特產包裝設計中的演繹[J].大眾文藝,2012,03:58-59.
[2]張旗,呂林雪.土特產包裝設計中的民間美術因素研究[J].包裝工程,2012,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