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思維能力的方法范文

時間:2023-11-10 18:19: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提升思維能力的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提升思維能力的方法

篇1

關鍵詞:運用;生活實際;提升;地理;思維

1.引言

對許多剛進入高三的文科學生來說,地理很難,甚至在有些老師當中也會形成這么一種認識“學好地理就等于學好了文科”,地理之難,許多同學會一致推舉人教版高一地理的必修上冊和區域地理分析這部分。為什么許多同學會學不好這部分的內容呢。經過連續三年的高三地理教學,本人以為出現這種現象的癥結在于學生缺乏良好的地理思維能力

2.學生地理思維能力欠缺的一般表現

在地理學習中,許多學生往往表現出一些共同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造成了這些學生在地理學習中的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地理學不好,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對地理學科的認識不夠

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這樣表述地理學科的特點:第一,綜合性,地理學科兼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性質;第二、地域性。這兩種特性決定了對高中地理思維需要轉化,對地理問題的認識需要全方位考慮,但長期以來,許多學生特別是文科學生僅僅把地理局限于文科,再加上初中教育對地理知識形成的不全面,造成長期以來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獲取依賴死記硬背,依賴于對地理結論的掌握,忽視對地理原理的探究,從而造成學生在遇到一些新的問題束手無策。比如對地方時的分析,教材中僅僅提到偏東的地方比偏西的地方早,但沒有涉及到偏東的地方到底可以定為幾點鐘,所以導致許多學生僅僅局限于會計算時間,而我們許多老師開展教學的時候也沒有特意分析時間是怎么定出來的,從而產生學生在思維能力上的障礙,做一些普通一點的題目不難,但對較難的題目就開始頭腦迷糊起來了。

2.2思維的廣度和深度不夠,綜合分析鑒別能力差

地理知識體系的綜合性特點要求學生的思維要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這樣才能在地理學習中用全面的、綜合的觀點看問題,認識地理問題的本質特征。但是不少學生卻往往表現出很大的局限性,常常用片面的、孤立的觀點看問題,導致學生容易在地理學習中混淆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無法形成全面的認識。比如學生對光和熱的理解,認為一個地方的太陽輻射能強烈,這個地方的熱量一定充足,但熱量又主要體現在什么地方呢,學生又不太清楚。這就造成了學生在分析一些特殊現象如青藏地區光照充足,但熱量不足的現象的時候,往往無法進行正常的思維。又如在分析阿巴拉契亞山脈為什么比較平緩,許多學生就只能干瞪眼了。其原因就在于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不夠。

2.3思維的邏輯性不強,易受思維定勢束縛

在地理學習中,常有這種情況:有的學生雖然具備了解決某一問題的知識,但由于思維過程條理不清,違反了某些邏輯規則,結果得出的卻是錯誤的結論。如對熱力環流,有的學生沒有充分認識由冷熱不均引起的各個環節的先后順序,而導致對高低氣壓的產生原因分辨不清,從而產生大氣垂直運動是由低壓流向高壓的錯誤結論。又比如在一幅經緯網的地圖上(如右圖),由于受思維定勢的影響,使學生無法正確理解地球自轉方向和判斷某地點準確的經緯度。

3.運用生活實際提升地理思維能力

針對學生出現的地理思維缺陷,特別對高三學生而言,由于直接面臨高考,而許多高考題目都是全新的,沒有良好的地理思維有時候是很難正確解決這些題目。本人經過長期的嘗試,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地理教學,特別是運用生活實際,對學生形成正確的地理思維的幫助更大。

3.1加強啟發誘導,調動學生的地理思維

要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地理思維,教師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在地理教學中,必須得加強啟發誘導,調動學生一切可以利用的頭腦中的知識,從學生的認知能力角度出發,一步一步深入挖掘,有利于學生的思考。如在分析地貌的時候,學生往往會有對全球地貌形成的一些零碎的認識,如知道有大陸漂移說這種理論,但具體這種學說支持的依據如何就不太清楚,此時老師就應該深入挖掘,提出問題,大陸為什么會飄移,要解決幾個問題呢?學生就會逐步去分析,出現兩個問題,一是大陸水平漂移的動力,來源于什么地方,為什么長期朝一個方向,二是大陸這么重,為什么還會飄移。然后學生會提出一系列的假設,最后歸結到目前比較成熟的板塊構造學說理論,也能充分理解生長邊界和消亡邊界的區別。

3.2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為形成正確的地理思維打基礎

進入高三復習,沒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學生是很難進行正確的地理思維。因此在高三地理教學中,要足夠重視一些具有發散性思維和逆向性思維的內容,對這么內容教師要有充分的思考,甚至要動用全教研組的力量來思考,然后實施教學。如分析阿巴拉契亞山脈為什么比較平緩,就結合高一地理的內力和外力作用而已。如果遇到一些相關的學科,則更要請教一些相關學科的老師,這樣學生的地理思維才能建立得比較全面。如對全球定位系統的衛星數目的分析,即要定位一個物體,需要幾顆衛星,就需要和物理中的相關知識配套。這樣學生就可以充分理解。同時為完善地理知識結構,地理教師可以采取在高三的最后階段嘗試讓學生去記憶教材的大標題和黑體字的方法,因為教材的編排往往按照一定的地理思維來進行的。

3.3運用生活實際,提升地理思維能力

生活即地理,許多地理知識和生活結合得相當緊密。實際上對地理知識的獲取過程是先認識地理中的一種現象,然后逐步分析其成因,最后再進行驗證推廣到一般的過程。因此對地理教學中千萬不能忽視生活中一些地理現象和地理知識的運用,千萬不能忽視學生已有的地理知識。如對時間問題的分析,在高三地理教學中,由于學生已經有了一個對時間計算的完整思路和概念,因此沒有必要在這個地方花太多的精力,也沒有必要讓學生去做很多的難題,本人以為關鍵在于讓學生思考時間的定義,如地方時,可以讓學生嘗試著分析其來源,缺陷以及補救措施,最后形成一個完整的地方時―區時―國際日期變更線的思維脈絡。又比如在分析黃淮海平原農業為什么低產的時候,可以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先分析糧食低產的原因有哪些,屬于地理地原因又有哪些,符合該地區的會有哪些原因,這些原因又是怎么形成的,如何解決等等。由此及彼,學生就可以用來分析一系列的地理原因了。

篇2

關鍵詞 課堂提問 思維能力 中學數學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一堂課要提很多問題,這些問題該怎么提,先提什么,再提什么,幾個問題按怎樣的關系組合起來,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提問的方式上下一番“苦功”。優化課堂的提問方式,能更好地啟發學生去思考、去探索,這不但能達到鞏固舊知識、理解新知識的目的,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是思維活動的最高形式,是創造力的核心。

1問題的設計

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如果把學生的大腦比作一泓平靜的池水,那么教師富有針對性和啟發性的課堂提問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粒石子,可以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啟迪學生的心扉,開拓學生的思維,使他們處于思維的最佳狀態。

1.1設計情境式問題,誘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眾所周知,數學課內容前后聯系最為密切,即所謂的“溫故而知新”。在講授新知識之前,要有意識地復習與之有關的舊知識。因此,設計一些彼此關聯的,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并預示新課題,能更好的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他們急切企盼“探個究竟”。學生自覺或不自覺地啟動自己的思維,層層遞進,逐步闡述有關的知識點,充分運用自己的思維去發現、去理解新的知識。如此反復,可使學生鞏固、拓廣舊知,發現、掌握新知,同時使學生有了思考問題的興趣,進而發展了學生的思維。

1.2設計發散式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經常會聽到有的學生說:“上課聽得懂,一做題就發怵。”究其原因就是思維缺乏靈活性。通過對優等生和差等生的解題過程觀察發現,優等生可以從同一題的信息源產生不同的假想,然后對每一種假想進行合理的思維推理,一旦一種假想思維受阻能立即轉換思維方式;而差等生從同一題的信息源產生的假想不僅單一而且緩慢,往往“一條道走到黑”。要使這類學生“頭腦開竅”,就是要培養這些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有目地的根據同一問題設計發散式的問題,如在一題多解和多變的習題討論中,增強思維發散與知識交叉,增加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

1.3設計探究式問題,提高學生思維的創造性

對學生來說,創造性思維能力就是利用已學過的知識和經驗創造性地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獨特的見解,新穎的解法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活動具有強烈的探索動機,經歷提出問題、建立假說、實驗驗證、得出結論等幾個階段。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教材精心設計一系列探究式的問題和實驗,引導學生在思考和實踐中,發揮他們的創造力。

2提問的方式

課堂提問的設計直接或間接決定著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課前精心設計問題,授課時還要給學生獨立思考鍛煉的機會,鼓勵學生多思,啟發學生巧思,教師自己要對學生的見解給予分析。肯定優點,并指出其不足之處,讓學生從教師的提問中受到啟發。

2.1開放式提問

開放式提問,是指教師提出的問題答案不是唯一的。既然答案不是唯一的,就是要使學生產生盡可能多、盡可能新,甚至是前所未有的獨創想法。這樣的提問,激發的正是發散性思維,培養的正是想象力。它不像傳統教學的提問方式,一問一答,一答一個準,只提供一種可能答案,一種解決途徑,結果堵塞了學生的思路,遏制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在這種開放式的提問的推動下學生必然會展開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維活動。結合各方面的信息,在產生大量答案的同時,獲得新奇、獨特的反應,從而培養思維的廣闊性和靈活性。

2.2突破式提問

突破式提問,是指問題的答案不僅限于所學課本的知識內容,也涉及到課本知識以外的回答。也就是說教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不僅對于學生只能用課本上的現成知識回答,而是要求學生以自己的閱歷和知識基礎,根據自己收集和儲存的知識能量,根據自己的社會經驗來回答問題。

2.3比較式提問

比較式提問,是指教師提問的目的是讓學生在眾多答案中進行比較、鑒別,選出最優的答案。比較是一切思維和理解的基礎。比較式提問,能使學生在回答的過程中獲得對事物清晰完整的認識,從而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得到培養。

2.4啟發式提問

所謂啟發式提問,是指提出的問題具有很強的啟發性和誘惑力,而答案又不是輕而易舉可以得到的,必須通過自己的一番探索和努力才能獲取。

“啟發式提問”不僅僅是在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起一定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反映了教師本身的創造性,一般的教師能讓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學會教學大綱中所規定的知識內容,而好的教師不僅讓學生學會知識,還能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能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提出一般教師不易發現的問題,那才是具有創造性的教師。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 張明生,關文信.新課程理念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施[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篇3

關鍵詞 初中生 思維能力 思維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識碼:A

轉型需要培養大量的創新人才,創新人才的培養是實現社會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重要保障。創新人才培養的核心就在于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學者認為“‘批判性思考能力’應當成為重要的教育目標。‘批判性思考能力’是比‘基本知識的掌握’更高位階的能力,是可以用之于改造世界的有效能力。”思維能力的培養應該融入到學校教育的每一個階段,特別是在實踐階段,學生思維模式逐步定型的階段,加強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

1 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1)思維能力培養是教學的應有之義。韓愈在《師說》中曾這樣規范老師在教學中的功能與作用:“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道”是什么?很多人將“道”理解為“道德”,但在這里也可以理解為“規律”、“方法”的意思。孔子也在總結自己的教學規律時說過這樣的話:“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吾不教也”。舉一反三就是要求學生從“一”中掌握其規律性,并能夠以這一規律去分析“三”的存在,從中找出“三”存在和發展的規律性。從古人教育經驗的總結中,我們就可以發現,在教學中加強思維能力和思維方法的培養,是教學各階段的應有之意,也是各階段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所必須完成的基本任務,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培養出合格的人才,滿足社會需要的人才。

(2)培養初中生的獨立思維能力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內容,隨著網絡的普及,學生們借助互聯網獲取的優質教學資源越來越多。各種教學優質教學資源的獲得,這對學生學習來說既是一種幫助,但同時也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甚至對學生的學習形成一種干擾;而且這些資源的獲取往往都是在老師沒有參與的情況下進行的,大量資源的累積就會給學生帶來選擇上的困惑,如何讓自己合理利用這些資源,使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資源,這需要老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加大對學生的引導,特別是從方法論的角度引導學生思考問題,進而掌握分析、鑒別資料的能力,合理利用輔導資料,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培養初中生的獨立思維能力有助于為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當今的時代是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無論是知識自身的更新速度還是產業結構變遷帶來的技能和知識更新速度都在大大加快,知識更新的速度加快,意味著知識淘汰的速度也在加快。知識淘汰速度的加快與對新知識需求加劇的矛盾運動要求我們必須改變學習觀念,樹立起終身學習的理念。終身學習的實現,不僅需要教育界轉換觀念,不斷拓展成人非學歷教育,更需要幫助人們提升自主學習能力,使勞動者能夠在走上社會以后能夠憑借自身的學習能力自主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

(4)培養初中生的獨立思維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競爭加劇,特別是全球化時代到來導致的全球競爭加劇,致使創新成為當今世界的主流,各國也將其上升到國家戰略的角度來對待。提升創新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徑就是要培養人才的創新思維,提升創新人才的思維能力。思維能力的培養既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需要長期堅持,不可急于求成;同時思維能力的培養也有著自身的規律,只有在不斷地發掘和發現規律并將發現的規律用于教學實踐,才能逐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水平。

2 教師在學生思維能力培養中的主導作用

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教師在學生思維能力培養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方法的發現和傳授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能力。

(1)要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發現思維方法。出于對創新能力培養的認同,當前我國的初中階段課程設置開始逐步重視思維能力的培養,重視探究性學習。但由于當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水平還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因此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將每門課程所內含的科學思維方法發掘出來,如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不僅應該教會學生物質是運動的,運動遵循什么樣的規律,更需要去發掘學者們是如何發現這一規律的,是如何將個別的物質運動的現象總結為一般的規律性的總結的。這種發掘和發現,也就是將規律、定理的發現過程加以還原,以引導學生掌握思維原理和方法。

(2)要做好思維方法的傳授和運用示范。在引導學生發掘出教材中所特有的思維方法原理以后,教師需要通過教學過程中強化學生對思維方法的掌握,更為重要的是,教師需要向學生示范思維方法的價值所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和模擬一定的情景,和學生一起對事物的發展變化做出預測和判斷,然后通過實踐和實驗來檢驗預測和判斷的準確性。這一點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表現得尤為重要,在一般的物理實驗中,實際上包含著運用一定的思維方法和原理去分析判斷事物的發展態勢,然后通過實驗來加以證明。但由于對思維方式訓練的重視程度不夠,我們往往在實驗開始之前缺乏依據一定的方法進行預測,實驗結束以后也缺乏對相關方法的總結和提升,存在著為實驗而實驗的現象。科學的做法應該是教師應該以實驗為契機,做好方法論的展示、總結和提升,即運用一定的方法引導學生對實驗結果做出預測,并通過試驗對結論進行驗證,讓學生看到在實踐之外的理性推理的作用,然后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推理與實踐來進行驗證,掌握具體的思維方法。

(3)創設情景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提升思維能力水平。為了引導學生掌握良好的思維方法,提升思維能力,教師還需要通過創設情景的方式引導學生獨立地思考問題,掌握分析方法。這種情景創設既可以是某一門課程的實驗,也可以是通過組織主題活動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在討論中引導學生運用思維方法去破解模擬場景中的問題,從而讓學生掌握相關的問題分析方法。

3 思維能力培養中的學生主體作用

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主體,初中生思維能力能否真正提升,關鍵還是在于學生的主體作用能否發揮出來,能否掌握和運用一定的方法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需要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

(1)在實踐中發揮學生在思維能力培養中的主體作用。由于探索性學習模式并沒有完全確立起來,因此在當前的學校教育模式下,學生的主體作用是很難完全發揮出來的,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生思維能力和水平的提升。為了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的水平,特別是為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們就需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實踐中去,在實踐中讓學生獨當一面地分析和解決問題。在實踐中,教師應當給學生充分的自由,放手讓學生對情況做出獨立判斷,然后以所掌握的知識和方法去分析和解決問題,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

(2)引導學生實現思維模式從思考“是什么”到追問“為什么”的轉變。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還需要引導學生實現思維方式的轉變,即實現從“是什么”向“為什么”的轉變,傳統的教育注重具體知識的傳授,特別注意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是什么”,這種思維模式的形成,既是中國傳統農業文明對創新不夠重視所致,也與中華文明追求一元認同,即強調思想上的大一統有關。現代工業文明不僅需要掌握“是什么”的具體知識,也需要掌握“為什么”的思維方法。為了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水平,在學生的日常學習中,需要讓學生多思考“為什么”,特別是從多角度去思考“為什么”,既包括肯定角度的思考,也包括從排他性的角度去思考為什么。這種對“為什么”的追問不僅可以讓學生去發現已有知識中的規律性的東西,還可以讓學生在追問“為什么”中去發現新的知識和領域,拓展自己的思維視野。

(3)提升學生的質疑能力,養成質疑習慣。要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特別是培養學生養成追問“為什么”的能力,就需要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質疑就是對已有的結論乃至公理從某一層面提出詰難,考察學術史,我們不難發現,很多重大的發明創造往往是從質疑開始的,愛因斯坦正是對宏觀領域的物質運動定律是否能夠應用于解釋微觀領域物質運動進行質疑,從而提出了相對論;達爾文也正是對上帝創世說的質疑中發現了生物進化論。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就是要讓學生大膽地質疑已有的公理和原理,我們需要的是一種質疑的能力和勇氣,哪怕這種質疑并不能證明已有的公理和原理是錯誤的。只要學生養成了質疑的能力和勇氣,他們的思維能力和水平就可以不斷提升。

4 協調好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

(1)教師的主導作用是在尊重學生主體作用前提下的主導作用。教與學是一對矛盾統一體,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沒有教師的教就無所謂學生的學,同樣沒有學生的學也就沒有教師的教。但我們必須注意到,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與學這一對矛盾統一體中,教學重心逐步由教轉向學,學生主體作用在教學中的地位日益顯著,因此在思維能力的培養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最核心的,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是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條件下的發揮。

(2)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師的引導下的“有限自由”發揮。由于當前學生自身思維能力和水平都還存在著諸多不足,要讓學生完全脫離教師的引導作用發揮自身的主體地位在現階段并不現實。一旦完全脫離了教師的引導作用,學生可能會因為自身的思維缺陷而使自己走入思維誤區,不僅不能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還可能會因為思維的偏差而導致自身的思維缺失。

因此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中,需要我們兼顧考慮教學的實際情況,協調好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師生形成合力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方法;“探究學習”

隨著時代的發展,在進行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意識到初中語文教學對學生的“語言思維意識”培養的重要意義,需要初中語文教學過程擺脫傳統語文教學過程的桎梏,根據初中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語文教學方法的研究,高效進行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與此同時,要充分的結合“思維能力”培養的實際要求,將培養學生的思維意識能力灌輸到整個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來。本文從初中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出發,進行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探究。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基本要求

1.以提升學生的語文基礎思維為根本要素

在進行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幫助學生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學生能夠根據相應的語文知識得到屬于自身的結論,進而為學生形成完整的語文學習觀念打下堅實的基礎。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過程要把握住教育的核心要求部分,不斷完善學生的語文基礎思維,提升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應用能力,為學生語文成績的進步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過程中,為了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在課堂上要提出相關的問題“為什么魯迅先生對于自己的百草園生活時期有著這么深刻的記憶?”“魯迅先生為什么要在自己的課桌上刻字鼓勵自己”,可以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通過自己的獨立思維,形成對于語文知識的深度認知,促進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除此之外,在學生思維能力培養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實際特點,制定出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作為初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進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注意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促進初中語文教學效果的提升。

2.以培養學生自主思考能力為根本追求

在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過程中,要充分意識到,幫助學生形成自主的思考能力是初中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例如,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的教學過程中,就可以引領學生對詩歌的根本含義進行分析研究,并將詩歌的作者普希金的生平介紹給學生,幫助學生通過對詩歌內容的分析和作者生平的了解,得到相應的知識信息,進而形成對于詩歌內容更加深度的認知,形成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

隨著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方法研究的逐步深入,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所使用的教學方法勢必越來越完善。從另一方面來說,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方法不斷完善,有利于學生的思維深度的不斷擴展,進而有效促進初中語文教學效率的提升。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路徑探析

1.優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方法

在進行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方法的研究,要充分尊重初中生的實際特點,以培養學生的思維意識能力為根本目的,不斷進行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優化設計。為了保證學生思維能力培養方法的針對性,要選擇好相應的教學切

入點:

在初中語文教學課程開始之前,教師要進行充分的教學準備工作,進行課堂問題的思索研究。例如,在《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這一課的教學之前,教師就需要對《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這堂課中展示的聞一多先生的“言行標準”進行研究,根據這一堂課的基礎性知識內容進行課堂小問題的設計,保證課堂上的知識可以有針對性的突出教學重點,讓學生根據對問題的思索,形成對于“說和做”“言與行”的真實認知,進而有效完善學生的思維意識體系。

2.優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體系

在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到究竟怎樣才能夠將思維意識的培養過程形成一個完善的體系,并為學生創造適于思考的環境。具體來說,就是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特點,引進先進的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體制,促進初中語文教學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人民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新聞類的文體特點進行相應的問題設計,將學生對于時期的好奇感作為突破點,進行相應的問題設計,充分利用好現有的初中教育資源,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篇5

【關鍵詞】初中化學 課堂教學 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是學生重要的學習能力之一,對學生能否科學合理地分析事情、解決問題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目前,許多學校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非常重視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培養。那么,在初中化學課堂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呢?基于這一思考,本人就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做了詳細的探究。

一、重視思維訓練過程,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而是在長久的訓練中得以提高的。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思想上深刻地意識到這一點,只有通過長期的訓練,才能真正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首先是讓學生意識到思維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別是要讓學生意識到思維能力對于自身未來發展的重要性,讓學生通過各種方式不斷地拓展思維能力。當然,學生要做到這一點,還需要教師的引導與配合。

其次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始終注意每堂課都要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在初中化學教材中,很多知識點都是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的有益素材。因此,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運用這些素材,對學生加以引導。同時,教師要在每堂課中注重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久而久之的教學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才會得到有效的提升。

最后是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過程,而不是重視學生一時的表現。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總是通過一定的形式表現出來的。比如:思維能力較強的學生會積極的動腦,而那些思維能力較弱的學生可能總有些問題無法解決,或者即便思考了也不一定能夠得出答案。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切記要對學生進行激勵和鼓勵。而不是僅僅鼓勵那些思維能力較強的學生,對于思維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教師更要積極地鼓勵他們。

二、重視課堂思考,采取生疑提問的方式對學生加強訓練

一般而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采取生疑提問的方式讓學生思考問題,實際上,在這個生疑提問的過程中,學生就會積極地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因而也就可以使得自己的思維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訓練。在初中化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經常性地運用這種方法,以便更好地提高學生自主思維能力。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也不宜生疑提問次數過多,原因在于,生疑提問的過程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如果整個課堂教學中頻繁地提出問題,會耽誤教學時間,反而不能較好地完成教學計劃。在這里,為了有效地說明應該如何對學生進行生疑提問,以NaOH與CO2的反應為例子進行說明。

NaOH與CO2融合在一起后,肉眼是看不到化學反應的,因此,學生就會問,為什么在實驗過程中沒有看到二者的化學反應,怎么就能確定發生了化學反應呢?對于這一問題,教師可以有效地對學生提出一些問題,如:化學的本質是什么,用什么東西來判斷那些肉眼看不到的化學反應呢?

從上面這個生疑提問的過程來看,就存在著學生生疑和教師提問這兩種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的方法了。面對這些問題,學生就會積極的思考,并努力尋求答案。由此可見,通過生疑提問的方式讓學生融入思考過程中,就可以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鍛煉。

三、重視課堂氣氛,采用集思廣益的方式強化學生思維

集思廣益也是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得到提升的重要方法,所謂在化學教學過程中集思廣益,就是確保全體學生在進行思考的同時,互相交流思考心得,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要想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做到集思廣益,更好地培養全體學生的思維能力,需要教師從以下方面著手。

第一,重視課堂學習的集體氣氛,確保化學教學在一種輕松愉快的環境中進行。實踐證明,課堂氣氛活躍,學生也就會表現積極,反而,那些課堂氣氛死氣沉沉的,不但不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反而會連基本的教學任務都無法完成。因此,教師要注重積極主動地調動課堂氣氛,比如:在教學過程中穿插一些有趣的笑話,用化學中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等。學生在這種的氛圍中,思維能力就會得到有效的提升。

第二,重視教學過程中學生之間的互動。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經常性地對學生進行提問,讓學生進行思考。實際上,由于學生個體因素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得出的答案也是豐富多彩的。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讓同學們之間展開互動探討,讓不同的學生回答自己的問題,并積極鼓勵學生之間互相交流,特別是要交流彼此之間的思考心得。在互動思考的過程中,學生之間就可以互相學習對方的思維方法,因而也就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

總之,要想在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需要教師不僅要善于教,還要善于學。對于教師的“教”來說,要做到掌握方法,重視學生的思維能力。對于教師的“學”來說,要不斷學習各種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方法,以便為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篇6

一、讓發散性思維在題型訓練中獲得提升

如果說任何事物的發展都需要可靠的基礎,那么,思維的提升就不能成為空中樓閣。問題是思維提升的催化劑。在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就必須要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領他們發現問題、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從而有效形成發散性思維。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是提高其創造性思維的關鍵,也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關鍵。例如,筆者在上“改革開放的新時代”這一課題時,通過播放多媒體的形式,讓學生了解改革開放后,偉大祖國在經濟、政治和社會發展等方面取得的重大進步。然后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改革開放的意義是什么?因為這個問題對于初中生來說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熱點理論問題,筆者在課堂讓學生展開討論時,立刻引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通過大家富有爭論性的激烈討論,不僅使學生關注了社會生活,關心了祖國發展,而且也以一種積極的心態正確看待改革開放過程中出現的新變化和新問題。

二、讓逆向性思維從鼓勵質疑中獲得提升

在素質教育以培養創造能力為首要任務的今天,讓學生養成經常進行逆向思維、活性思維的習慣,是十分必要的。它擺脫了思維定勢,對產生新的思想、新的方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就通過精心設計過一些政治問題,著力開闊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切入問題,認識問題、理解問題,并且還鼓勵學生從正向和逆向兩個不同的角度去剖析問題、分析問題。這里要強調的是教師在講解教材、闡述原理時,要鼓勵和歡迎學生提出不同意見,甚至持相反意見,并及時有效地引導持不同意見的學生進行適當辯論,讓思維的火花在交鋒中碰撞,這樣不僅可以讓思維越辯越靈活,而且還可以真正鍛煉學生思維的創造性和獨特性。例如,在講“法律護我成長”這一課題時,首先是讓學生閱讀一則關于我國酒駕現象禁而不止、居高不下的新聞分析材料,然后讓學生思考究竟采取哪些措施才能真正有效地控制住酒駕問題。不少學生首先想到要加強《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法》等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還有學生則從提出要對酒駕者進行嚴肅處理,以儆效尤。這樣的回答雖然不是很高明,但可以體現學生能夠從正反兩方面切入問題,有效地展開逆向性思維,面對這種正反兩方面的答案,教師要充分予以肯定。在此基礎上,還讓學生聯系生活、結合現實,看看解決社會上的酒駕問題還有什么措施?大家紛紛發表各種富有建設性的觀點和意見。通過大家的討論,學生都能根據已有的知識進行優化組合,真正從多角度出發、全方位思維,長期以往,其逆向性思維能力就自然而然地提升了。

三、讓類比性思維在問題情境中獲得提升

在初中政治課教學中,針對教材中的重點或難點問題,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材料,讓學生根據新舊知識相近或相異之處,進行對比,進而學會異中求同、同中求異,找出事物或材料的共性、異性,從而不斷提升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有效提升學生的分類能力、類比能力。這就是類比性思維。筆者在上“面對誘惑應該學會說‘不’”這一課題時,就讓學生對社會上存在的誘惑現象進行分類,看看誘惑到底有多少種?有多少不同性質的誘惑?并要求學生找出其中的規律性現象,確保防微杜漸。學生在解答上述三個問題的過程中,通過類比既可以增強初中政治課的趣味性和活潑性,又可以加深學生對教材知識的理解、掌握,更能夠幫助學生深刻認識各類不同形式的誘惑對青少年的危害,從而為初中學生茁壯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筆者在初中政治教學實踐中,通過上述嘗試,發現大部分學生的思維活力被調動起來了,思維能力有了大幅提高。

四、讓思維能力在訓練中獲得提升

首先,思維能力的發展,是在我們教師不斷地引導,不斷地實踐,不斷地訓練中獲得成長和提升的。只有在訓練中發現問題,才能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才會在不斷的解決問題中獲得能力。問題是開啟任何一門科學的鑰匙。沒有問題就不會有解釋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和知識,所以說,問題是思想方法、知識積累和發展的邏輯力量,是生長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識的種子。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必須重視問題的作用。一是要激發學生想疑、敢疑;二是要教會學生生疑善問的方法。其次,要對構成事物的各個要素進行分析,又要從事物的整體性去綜合把握。在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不僅要考慮怎樣去傳授知識,也要培養學生的分析法和綜合法,更好的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例如:在復習初三的第六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第七課《建設中國社會主義的政治》、第八課《建設中國社會主義的文化》的時候,要求學生運用綜合法和分析法。把這三課看成一個整體,這個整體由三個組成部分,最后下結論。即整體——部分——整體。其三,市場的激烈競爭能使經濟迅猛發展,設置辯論、演講、知識搶答等適度緊張的課型,把競爭機制引入課堂,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大腦的思維活躍而敏捷,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思維競技中得到鍛煉和強化。例如在學完了法律的特征后,通過對案例進行知識搶答,判斷它們分別屬于哪一個特征,在緊張的搶答中,死記硬背再也沒有用場,而學生思維的高速運轉和能力的集中卻得到了強化,不斷提高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篇7

【關鍵詞】初中數學;邏輯思維;培養對策

邏輯思維能力是指學生運用邏輯思維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邏輯思維主要包括抽象概念的理解、空間想象力、以及對復雜事物的綜合、推理、演繹等等。邏輯思維能力是初中數學學生必須要掌握的基本能力,而思維能力的培養需要學生、教師、家長三方面緊密配合,其中教師的作用更是異常重要,下文將從教師的角度分析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對策。

一、充分了解學生的思維特征

初中學生正處在人生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沒有完全成熟的思維模式,但是思維十分活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十分了解學生的特質,才能發揮教師最大的教學效果。初中學生主要有三個思維特征。第一點是思維的不成熟性、不系統性,初中學生正處在思維的發展過程中,沒有完整的思維模式。在思考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更多的是應用感性思維。第二點是思維的靈活多變性,正是因為思維的不成熟,初中學生敢于接受新鮮的事物,在面對陌生事物的過程中采取靈活多變的解決方法。第三點是超強的塑造性,不成熟和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使得學生有更高的重塑性,學生會在思考和學習中不斷的運用不同的思維方法,經過一段時間后會形成專屬于自己的思維模式。教師充分認識這幾個特征對思維教學非常重要。

二、教學過程中培養邏輯思維能力的措施

首先,教師應該從思想上重視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有意識地讓學生訓練邏輯思維能力。其次,教師因合理結合初中數學中的基本內容,不能舍本逐末,一味追求邏輯思維能力培養而淡化數學基本知識教學。達到數學中有邏輯思維,邏輯思維中有數學的效果。

(一)思維基本功的訓練

培養邏輯思維能力首先要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在不斷地思考和學習中掌握邏輯思維能力,這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針對性的安排邏輯思維訓練。例如,在數學概念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列舉反面例子讓學生不斷比較和辯證基本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簡單化。學生的選擇判斷能力是一個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體現,教師要培養學生如何從錯綜復雜的信息中去獲取有效信息。例如,在解題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多角度的尋求最佳答案,在分析解題中掌握思維方法。

(二)多做習題,巧做習題

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反復的練習是必不可少的。推理證明類的習題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要督促學生多做思考題和討論題來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從多方面解答習題,最后讓學生找到一種簡單快捷的解題方法,達到巧做題的目的,這也會培養學生對思考的興趣,形成正向反饋有效的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三)重點關注思維能力薄弱的學生

受生活和教學環境的影響,有個別學生思維能力較差。教師必須要時刻關注這類學生,通過制定不同于基礎較好的學生的教學計劃,來引導學生跟上教學進度,進而把握邏輯思維學習的總體脈絡。例如,教師采用分層教學模式,將學生按照基礎分成不同的小組,不同的小組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保證不同基礎的學生都能學到所需的知識,差生跟上進度,好學生有顯著提升。

(四)邏輯思維能力的探討更新

培養邏輯思維能力的實質就是培養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有了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效果才算成功。教師必須要引導學生去了解邏輯思維過程,掌握了過程才能更好的理解邏輯方法,才能參與到實際的解決過程,這樣也就能達到知其所以然的效果。當然教師也不能一成不變的使用一種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的與學生探討思維模式,保持思維模式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例如,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互動了解學生感受,學生通過互動了解教師的教學目的和措施,教師之間定期開會,交流教學心得。

三、實際生活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對策

實際生活中,思維能力的運用遍布每一個角落,邏輯思維更是應用廣泛。教師應當善于利用現實生活中的種種事例來引導學生運用邏輯思維能力。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學生對邏輯思維能力的興趣決定著學生思維能力的高低。只有學生對邏輯思維能力產生興趣,他們才會不斷探索、積極的研究邏輯思維的學習。教師要牢牢抓住學生的這一特性,不斷的從學生身上找到邏輯思維能力運用的實例,讓他們融入到各個案例之中,他們才能自己思考,開動腦筋,進而自己動手去實踐。在不斷地重復中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肯定會提升一個檔次。例如,教師設計思維運用游戲來提升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在游戲過程中,教師不斷的更換游戲設置,讓學生在不同環境下做出不同的分析,使用的不同的方法,得到不同的答案。這種教學方法相較傳統的教學方法更加注重學生的參與性,有了更好的互動和效果,達到了真正的寓教于樂。

結束語

總之,初中數學教學中要充分注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教師應該從自身出發,通過課堂和生活來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師通過充分了解關注學生,在課堂教學內容和實際生活中找到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對策。當然學生和家長也要充分重視邏輯思維能力的學習培養,三方面協同發力,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初中生;數學;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4-0213-01

1清醒認識數學思維的重要性

什么是思維?不同的人可能給出不同的解答。一個被普遍認可的觀點認為思維是具有意識的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和內部規律的概括的間接的反映,其主要表現形式是概念、判斷和推理、概念是事物的本質屬性的反映。而什么是數學思維呢?一般認為,數學思維是人類思維的一種具體形式,它以數學概念為出發點, 通過數學判斷和數學推理等形式對數學對象的本質及內在聯系的認識過程。數學思維已成為人們所必須具備的素質和現代思維的工具,對初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也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1.1培養初中生數學思維能力有助于激發他們的學習數學興趣。

興趣是每個學生自覺求知的內動力,是現實生活中學生最好的老師。因此,數學教師在教授數學課之前,要每節課進行精心設計,以創造動人的情境,設置誘人的懸念,進而每節數學課形象、生動,在激發學生數學思維火花和求知欲望的同時,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的趣味性和的重要性。另外,在課外,數學教師還要經常指導學生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來解釋現實學習生活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這一方面的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可以從新教材相關的課后習題中得到啟示。例如課后"想一想""讀一讀"等習題,不僅能擴大學生的數學知識面,還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初中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進一步提升。

1.2培養初中生數學思維能力有助于學生對數學抽象概念的理解。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和強的學科,對其概念、定理的正確理解是進行數學推理論證和運算的首要的前提。所以,在數學教學的過程要著力提高初中生觀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數學認知能力。而對廣大初中生來說,如果沒有一定的數學思維能力對有些抽象的數學概念理解的時候就會出現迷惑甚至厭煩的情況。這時數學教師就應加強對學生的數學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使學生不在局限于傳統的某種僵化的思維模式,以變通的視角來分析數學的相關概念,進而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提升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列如數學教師可以利用"一題多解"式教學方式來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每次攻克難題的同時獲得一種新解體思路和思維方法,還能使廣大學生為了盡可能的得到一個問題的多個解而不斷挖掘每一種解體思路,進而開發著、發展著他們自身的數學思維。

2培養初中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幾點思考

培養初中生數學思維能力要著重從活躍課堂教學、強化思維品質和提升問題意識三個方面進行教學準備,以期培養初中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

2.1活躍課堂教學是培養初中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關鍵環節。

真實生動的課堂教學情景是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的有效形式。"培養學生的發展性思維,首先必須給學生提供思維空間,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1]一個課堂氛圍的活躍程度在一定方面決定了其學生思維能力提升程度。因此,數學課堂教學一定要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的課堂上,應該充分意識到數學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是一種比較枯燥的學問,不能像文學那樣有種引人入勝的魅力,也不像音樂、繪畫教學一樣充滿趣味性,一致使學生在課堂上感到疲乏無味、難以理解。所以,數學教師一定要認識到這種矛盾存在的原因,并結合數學課堂特點營造良好的氛圍,為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創造條件。

2.2強化思維品質是培養初中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內在要求。

在廣大初中生開始學會如何進行數學思維和掌握一定的數學思維方法之后,應及時強化對其思維能力的訓練和思維品質的培養。一方面,要培養初中生數學思維的嚴密性和靈活性。對于數學書本里的每個公式,法則、定理都要講解清楚其來龍去脈,認識其成立的前提條件和使用范圍。教師可以先選擇一些課本上的習題讓學生去做,然后再針對學生思維中的漏洞進行教學分析,進而完善學生數學思維的嚴密性和靈活性。另一方面,還要培養數學思維的條理性與敏捷性。廣大數學教師可以根據解題目標來確定解題方向,進而訓練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使其解決數學題時思維清晰、條理清楚,在遇到比較難的數學問題時也能夠能按照數學邏輯去分析、思考。要知道,用復雜的數學問題來訓練學生從局部到整體再從整體到局部的思維方法,是學生在思維過程中迅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內在要求。

2.3提升問題意識培養初中生數學思維能力有效路徑。

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適當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質疑精神,不斷要提升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而培養他們思維的獨特性。一方面,數學教師可以利用自身教學的方便在授課過程中有目的的來進行和設計一些探索性問題,用以開拓學生的數學思維。"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即思維活動的教學。"[2]教師可以采用靈活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教師還可以故意設計出一些具有迷惑性的問題,迷惑學生日常學習中慣性的犯錯,在最后的解答中再把將正確答案指明出來,這就留給學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培養了他們的質疑精神,進而在往后的課堂上,他們的思維能夠不斷發展,邏輯性更加緊密;教師還可設計一些帶有研究性的問題來探索和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這些研究性問題具有一定的提醒性質,形式也靈活多樣,適用于學生的自主探究,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另一方面,廣大中學生自身還要有數學的問題意識,能夠在現實生活學習中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探索問題的視角來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提升數學思維能力。

總之,深刻認識培養初中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重要性的同時,還要認識到培養思維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要從實際的教學出發,不斷探索培養初中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有效路徑,使廣大中學生愛上數學課堂,愛上數學課程,在數學的世界里提升自我和完善自我。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思維能力;英語教學;大學生

學生全方面能力的培養是目前素質教育的目的,同時也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教育要以人為中心,充分發掘學生的潛能,張揚學生思維的個性和創造性,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對于大學的英語教學來說,培養學生主動思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一、培養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動都依賴于興趣”,這是瑞士的一位著名教育學家所說。同樣,所有思維能力的培養都應該以興趣為前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大學的英語教學中,要想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首先要使英語課程變得有趣,有趣的課堂才能促成學生的各種學習動機,在學習中獲得知識也好,感到有趣也罷,只要有一個學習動機和興趣,就能增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英語課程的參與性。想要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首先,教師應該向學生強調英語應用的重要性;其次,運用直觀的教學方法以培養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所有的感官,學生接受的信息越豐富,就越能激發學習興趣。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校的教學設備,使課堂活動豐富多彩,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進行英語教學。

二、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習慣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1.讓學生學會英語思維。通俗地說,就是利用英語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做到這一步,首先要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其次引導學生比較英語和漢語的特點和差異,包括字、詞、義上的差異,讓學生掌握英語的用法;最后加強學生對英語邏輯的訓練,讓學生始終以英語為主線進行練習。

2.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獨立思考有利于學生在學習中發現新的問題,自行地掌握知識,所以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特別重要,無論是掌握一個理論還是解決一個問題,在獨立思考環境下所解決的問題都體現了學生自主性的發揮。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英語是一門語言,英語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掌握并應用,使之成為學生學習、生活的工具。英語教學是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交際能力必須要在具體的交際活動中才能夠得到鍛煉,對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就是促使學生自主地運用英語進行思考的過程。

1.創造英語交際的氛圍,培養學生提問的能力。英語交際的氛圍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在課堂內,教師運用情境教學法,創設英語交際情境,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中,使學生在情境中找到感覺,靈活運用自己的英語知識。另外,在交際的過程中,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交流,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第二部分是在課堂外,鼓勵學生創建英語角或是英語社團,大家把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通過英語的方式向有同樣興趣愛好的人提出,不僅可以使學生對生活思考并提出問題,而且對學生利用英語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明顯的教育意義。

2.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之和英語思維融為一體。思維活動和語言活動是在同一時間進行的,兩者之間相輔相成,所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對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有重要意義。在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等語言訓練的時候,思維也會緊跟其后,進而得到訓練和提高。這樣學生的思維能力就會迅速的提升。

四、引入思維導圖,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思維導圖被稱為是二十一世紀最有效也是最簡單的工具。思維導圖是根據大腦的概念,按照大腦自身的規律充分地調動左腦的邏輯順序、文學數字以及右腦的圖像色彩等,使大腦得到充分的開發。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不妨運用此原理對英語的教學內容進行思維導圖,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記憶,同時一些有趣的口訣也會加強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總之,在大學生英語教學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中,教師占據主導地位,因此,教師應該積極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英語的學習中,在真正提升學生英語水平的同時,也不斷地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文娥.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09(S1):434.

[2]徐敏.如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提高學生思辨能力[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1):135-136.

篇10

一、巧設疑、大膽求異,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求異思維能力就是在思維過程中,發揮人的最大想象力,打破原有思維模式,通過對原有知識、原有觀念的重新組合,找出更新的答案,并最終找出解決問題的可行方法。準確地講,求異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直接影響著學生創造力思維的培養效果,學生只有具備求異思維,才可獲得更多、更全面、更靈活的知識。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應充分挖掘數學教學中的有利因素,引導學生打破常規學習模式,從多角度、多層次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例如,數學課堂上,教師要求學生利用2、6、8三個數字卡片進行組數,學生一看到這三個數字,想到最多的應該就是26、28、68、268、286……如學生存在求異思維,即會打破傳統思維方法,將6的數字卡片倒過來,即變成9,那么不僅可組成以6為主的數字,還可組成以9為主的各種數字,讓學生挖掘出更多的數學知識。

二、強化逆向思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通常情況下,人們在思考某一問題時,都習慣性地按照正向思維方式解決問題,殊不知某些問題倒過來思考,反而更容易解決問題,即常常提及的“逆向思維”。逆向思維也是求異思維中的一種,是一種對司空見慣的事物反過來思考的思維模式,能夠讓思維從對立面方向發展,最終讓學生養成善于全面思考的好習慣。教學中,教師需刻意引導學生在知識學習過程中進行逆向思維,并適時點撥,正確地、科學地利用課本中的、習題中的教學資源來引導學生進行逆向思維。在應用題的解答中,有必要讓學生將題中給出的已知條件當作問題來計算。例如,在學習《四則運算》這一課時,教師出了這樣一道題,要求學生計算出王奶奶的年齡。題中條件為,王奶奶今年年齡加上20后除以4,再減去24,最后用20乘,正好是100歲,請問王奶奶今年多大了?學生紛紛開始動筆思考,大部分學生都采用了正向“加減乘除”思維來解決此題,但有幾名學生卻采用了逆向思維“減加除乘”的方法以最快的速度解答了此題,即逆向列式為,(100÷20+24)×4-20=73(歲)。通過逆向解答問題,更簡單,更容易。

三、數形結合,拓寬學生思維深度

數學本身就是一門抽象性較強的學科,在數學習題的解答過程中,如學生無法第一時間解答,則可將題中給出的已知條件形象化、具體化。尤其是在應用題解答中,學生則可利用數形結合的方法,來理順題意,拓寬自身思維深度,進而讓學生更準確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習效果。例如,在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時,教師首先針對乘法的解答給出了應用題,如小芳與小明均從同一位置出發,小芳按照60米/分鐘的速度向東邊行走,而小明則按照55米/分鐘的速度向西邊行走,請問經過3分鐘后,兩人之間相距多少米?不少學生想了又想,始終找不到解題突破口,而部分學生更愿意采取數形結合的方法,通過畫圖的方法來理清題意,認真分析、思考已給出的已知條件,從而拓寬思維深度,正確解題,即可得出55×3+60×3=165+180=345米。

四、數學應與生活相結合,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數學源于生活,我們所學的每一個數學知識都能夠被用來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應與生活結合起來,從生活中的小事情來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融入數學知識,提升他們的數學水平,讓他們獲得更多的數學知識。例如,在學習《小數乘法》時,教師在課堂上可通過舉例的方式來完成教學,所舉例子均來源于生活。如甲、乙兩個商場的同款洗衣機價格均為2998元,甲商場為了吸引顧客,制定了全場8.8折的促銷方案,請問乙商場怎樣制定促銷方案才能讓產品價格更合理,價格又不會很低?那么學生就會結合生活實際,計算、思索,最終得出全場滿2000元減300元,再9.8折,甲商場的最終價格為,2998×0.88=2638.24(元),而乙商場的價格為(2998-350)×0.98=2595.04(元),這樣乙商場的價格更低,與甲商場的價格懸殊不大,通過生活中實例的分析、舉例等,讓學生在思索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