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時間:2023-11-10 18:16: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幼兒園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幼兒 心理健康 教育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變革,未來社會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人人具有面對現實,不怕困難,開拓進取的精神,具有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創新精神。這意味著現代人不僅要有良好的智能素質,更要具有一種健康的心理。幼兒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也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幼兒園健康教育就是使幼兒的身心發展達到預期的水平,其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幼兒教師在實施健康教育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1.教師要善于發展幼兒健康的人際關系。幼兒的人際關系,雖然簡單,但對于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關系重大。在幼兒園里,幼兒的人際關系主要包括師生關系和同伴關系,良好的同伴關系是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與同伴的交往有益于形成和發展幼兒積極的自我概念,學會與別人友好相處,養成合作,為幼兒今后適應社會生活打下良好基礎。
2.教師要善于引導。幼兒在一日的生活中,每一天的環境影響著每一件事物的現狀,社會上每個人的行為狀態,都影響著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
3.教師要善于掌握幼兒心理產生發展的特點。幼兒從2至3歲開始到幼兒園,這個時期幼兒生活范圍開始擴大,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也就是說幼兒離開了父母和熟悉的親人,到一個陌生的環境與老師和其他小朋友生活在一起,開始會感到陌生、孤獨、懼怕、焦慮,從而產生留戀家庭、父母、爺爺、奶奶及親人,出現愛哭、纏人的現象。幼兒到4歲時,心理發展出現較大的飛躍,開始適應幼兒園的環境,學會調節自己與周圍環境的關系,能自覺地維持和老師、小朋友良好的人際關系。幼兒到5至6歲時,開始有比較穩定的心理狀態,情緒變化較小,心理已經開始形成系統,已改變了部分性格,在社會發展條件的影響下,在人際間和現實生活相互交往中發生較廣泛的變化,這是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基本特點。
4.教師要善于觀察幼兒心理發展所產生的影響。媒體就是信使,它通過兒童讀物、廣播、電視、電影、游戲機來滲透幼兒的好奇心靈,不少幼兒可從以上媒體中模仿自己所喜歡的鮮艷色彩、新奇、變化、形象豐富、活動有趣的事物,從而促進想象、理解、記憶、思維能力的發展,培養興趣愛好、能力、性格,促使心理健康發展。
5.教師要以正確的教育行為影響幼兒人格的發展。對于幼兒來說,教師尤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為一次不經意的談話,一個不小心的失誤都會成為影響兒童人格教育的重要因素。有的幼兒因為遭到教師訓斥、譏諷、懲罰等而不愿意上幼兒園,幼兒的社交能力退縮,有的也是由于教師不當的言行所造成的。
二、幼兒教師在實施健康教育過程中應把握的關鍵
1.教師要有夯實的科學衛生保健知識,強調信息傳播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在健康教育實施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思路清晰、循序漸進、表達無誤。
2.師生關系和班級氣氛會對幼兒心理產生重大影響,其中教師是關鍵。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首先要求教師有健康的心理素質、高尚的情操,能理解尊重幼兒,有寬容友愛的態度,有適當的感情表現、積極合理的語言動作等,使幼兒對老師充分信任,以積極的態度培養自控能力,同時要形成民主、熱忱、向上的班級氛圍,創設良好的環境,滿足幼兒內在的心理需要。
3.在健康教育過程中,教育活動要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對不同的幼兒提出不同的要求和制訂不同的教學計劃,讓幼兒不斷地看到自己在原有基礎上獲得的進步,進而增強自信心,促進心理健康發展。
三、如何制定幼兒健康教育的目標
1.增強幼兒的體質,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2.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發展基本動作,同時培養活潑開朗不怕困難等心理素質。
3.幫助幼兒獲得基本的健康常識,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四、如何選擇幼兒健康教育的內容
1.與幼兒健康目標相對應。一方面教育目標要以教育內容為依據才能得到落實,另一方面,教育內容必須以教育目標為依據。
2.與幼兒身心發展與生活經驗相關聯,也就是說要針對幼兒的健康現狀及其趨勢選擇教育內容。
3.家園密切配合、做好健康宣傳工作是對幼兒情感教育的重要保證。
4.教育內容的深淺應符合幼兒的接受能力,但在教育的過程中將必要的內容以幼兒可接受的方式呈現出來顯得更為重要。
5.社會環境因素是影響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環節。在健康教育中可針對社會治安問題教育幼兒最基本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如: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的東西、在家不隨便給陌生人開門,等等。
五、如何實施幼兒園健康教育
1.在實施幼兒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應努力做到把握規律、遵循原則、講究方法。
2.豐富幼兒的健康知識,使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和體育鍛煉的習慣,采用豐富的知識、動作和行為練習,講解示范,體育游戲,訓練行為,培養習慣等方式進行。
3.設計多樣化的健康教育形式與途徑,培養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增強自信心,促進交往能力的發展,使幼兒形成良好的個性。
4.實施適宜的教育方法,給幼兒自由選擇、討論、合作的空間,讓幼兒在愉快的游戲活動中鍛煉身體,鍛煉意志。
5.家園共育,本著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
六、幼兒園在實施幼兒健康教育過程中應把握的關鍵
1.注重人文環境,建立和諧、健康的人際關系。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其次,教師要善于利用集體活動的機會,幫助幼兒建立友好的同伴關系;再次,教師要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及職業修養。
2.加強幼兒園場舍建設,建設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高標準幼兒園。幼兒園的園舍建設應有足夠的空間,滿足幼兒正常的活動及起居的需要。應盡量保證幼兒園內及周圍的空氣清新,光線充足,無噪聲污染。園內應有足夠的綠化面積,以種植花草為主,喬灌木為輔,還可結合科學常識教育,種植一些常見的樹木和蔬菜。室內外花草樹木的栽種,盆景、雕塑和畫像的配置,走廊和櫥窗的裝飾和布置,應烘托出一種促使兒童積極向上的氣氛,有益于兒童心理健康地發展。
篇2
一、圣賢教育的價值
圣賢教育,是指以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古圣先賢人物或經典文獻為載體,傳承文明,弘揚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的一種教育實踐活動。它適應了當前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的需要,是我們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之一。當代中國獨生子女多,家長非常重視孩子智力的開發,而對孩子健康心理的養成往往容易忽略。幼兒園開展圣賢教育對于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尤其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正如一位學者的觀點:成人養德,少年養志,童蒙養正。養正是指培養其端正的心性及行為。3~6歲的幼兒正是語言能力形成,記憶力增強的時期,幼兒園以圣賢教育為切入口,讓幼兒參與種種活動,學會與人交往,從而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的發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蘊涵的文化底蘊
文化影響心理健康是多方面的。圣賢思想和智慧強調通過自身的反思來認識自我,認為心理具有整體性、個別性和情境性的特征。受此影響,傳統的心理健康觀注重個體主觀調整后的內心平淡與和諧。通過圣賢教育的諸多實現形式,如教育理念提煉、綜合資源配備、校本課程開發、系列活動實施,可創建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彰顯幼兒園深厚文化底蘊的辦學理念。將學校的特色活動或常規活動從促進學生認知和身心和諧發展的角度來規劃,把活動納入校本課程,融入課表,按照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適度地開發和加工,形成體系,實現幼兒的和諧發展,以圣賢教育打造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品牌形象。
以圣賢教育為載體,通過豐富活潑的形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逐步形成彰顯學校人文特色和育人品味的校園文化,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實現道德素養、全面素質的提升。通過學習,可讓每個幼兒都能開發出自身就存在的、本性具有的純潔的心靈、感恩的心靈、孝親尊師的心靈。學習圣賢文化,享受圣賢教育的滋潤,可以為幼兒將來化解迷茫和困擾,得到真實的幸福與和諧的人生,從而奠定文化的準備。
三、圣賢教育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模式
教育是各種合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從實踐來看,圣賢教育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模式可歸納為三種模式:
1.家園互動模式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同時鼓勵家長對幼兒的識記經典作品等活動及時進行過程性評價;各班有互動平臺,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個別差異,進入孩子的家庭進行指導等。
2.大帶小模式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大班幼兒帶領小班幼兒共同學習促進雙方的發展。將圣賢教育的內容和感受的意義以各種形式教給小班幼兒,使其得到鍛煉,如讓大班小朋友和小班弟弟妹妹一起背記圣賢經典。通過大帶小這樣的模式,使大班幼兒建立自信,培養責任心;使小班幼兒學會合作和共處。
3.社會生活實踐模式
如在幼兒園設立圣賢教育墻,圣賢教育周等。組織應不流于形式,讓幼兒有自主參與、有參與鍛煉的機會等。
篇3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游戲;營養液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8-0200-03
國際衛生組織對于健康的定義是:健康不僅指身體沒有疾病,它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良好三個方面。幼兒階段是人的一生發展的關鍵期,同樣也是心理健康發展的關鍵期,當前我國特殊的家庭結構和不合理的教養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幼兒心理發展過程中諸多問題的產生,通過幼兒園教育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突顯出其重要價值。
一、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幼兒心理問題的擴大化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縮小化。當前幼兒園針對“心理問題”兒童,所采用的是一種醫教模式,試圖通過疏導、咨詢和矯治使問題兒童擺脫問題行為,實施的是一種教育的補償。更為嚴重的問題是為了突顯心理健康教育的規模與效果,許多原本只是兒童心理發展過程速度上、氣質上、性格上的個別差異,被納入了問題矯正的范圍,把許多正常現象例如:任性、膽怯、進餐慢等誤解為問題行為。在教師的心目中這些孩子成了“問題兒童”,隨著針對問題兒童的相應言行的出現,由于兒童對自我的評價主要來自成人,這些兒童漸漸接受了問題兒童的帽子。
兒童心理發展中產生的有些問題原本是可以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心理的成熟而自動消失的,但是當把本不是問題的問題作為問題對待后,這些本不是問題的問題反而成為了問題。例如:為了矯治幼兒的偏食現象以犧牲幼兒的情感為代價,而強迫幼兒進食,導致幼兒嘔吐,結果帶來心理上更大的壓力。即使教師精心采用情境法、角色轉換法、模擬法和榜樣法等來促使幼兒矯治那些所謂的不良行為,其結果也是看重即時效應而忽視長遠效應,嚴重強化了孩子的自我否定心理。從以上觀點可以看出,未經過專門心理矯治訓練的教師,以醫教模式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具有潛在危險的。為此,改醫教模式為教育模式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經之路。
2.教育問題、生理問題和心理問題混淆。教師所認為的一些幼兒心理問題,很少是真正的心理問題。有些與幼兒所處的生活、教育環境有關,可以用相應的教育加以矯正,例如當前由于家庭結構出現的獨生子女現象導致的有關幼兒行為問題。有些可能與生理問題有關,需要醫教結合來加以矯正,如先天性的腦功能障礙或生理失調導致的行為問題。有些是真正的與心理有關的問題,要用心理調節來加以矯正,如因恐懼、分離焦慮等產生的問題。相同的問題行為可以由不同的誘因產生,但是要解決這類問題行為要針對不同的問題根源。
當前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行為矯正,只重視問題行為的診斷,不重視問題行為產生的誘因,或者只重視問題行為的矯正,不重視誘因的消除與矯正,結果出現了不少虛假的教育效果。如一幼兒不喜歡喝海帶湯,但是在老師的獎勵與威嚴下艱難地喝下一碗海帶湯,老師認為自己的教育很成功,但是卻導致這名幼兒以后見到海帶湯就嘔吐。有些幼兒特別好動,總是靜不下來,而且喜歡“搗亂”,吃飯亂跑,排隊加塞,活動不遵守紀律。教師采取的個別教育方法一是通知父母,家園合作解決問題,二是在一日常規中給予特殊的規則約束,強迫其安靜下來。由于教師對他的好動行為的特殊關注,幼兒無形中接受了較多的否定性自我評價。教師不知道這種好動是由于幼兒的平衡分析器的障礙所導致的。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質應當是健康的教育
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種醫學模式,而應當是一種教育模式,教育的意義就在于它的主動性,教育應當對健康人格起著塑造作用,而不是改造作用。不能把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特殊教育,特殊教育采用醫教結合的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等同于特殊教育。教育是否能夠塑造健康的人格,其關鍵的決定因素是教育本身是否健康。所以,做到健康的教育必須把握以下兩點:
其一,認識到教育的不當會影響、阻礙幼兒的心理發展。或許由于認識失誤所導致,也可能是功利思想所驅使,但是現實中確實存在著一些錯誤或者說不適宜的教育行為,結果是這些不適宜的教育行為在無形中傷害著幼兒的心理健康,影響著幼兒的正常發展。其二,要營造自由、安全的教育心理氛圍。科學合理的心理環境創設對于健康人格的塑造具有很大作用。科學合理的氛圍必須是寬松的與自由的。營造心理氛圍是無形的,主要是教師的教育行為帶給幼兒的情感體驗,心理健康需要積極的情感體驗,輕松、自主、愉悅、寬松的環境給人帶來積極的情感體驗。
三、游戲是幼兒心理健康成長的營養液
游戲在人的一生發展的過程中都起著重要的作用,與人類共始終,對于幼兒來說起著任何活動都無法取代的作用,游戲是幼兒的工作,是幼兒的生命體現,在游戲中幼兒可以無限制地表現自己的率性與天真。
1.游戲是幼兒情感與認知沖突的解壓閥。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動力,幼兒的發展是在不斷的解決原有發展水平不能滿足當前發展需要的矛盾過程中進行的。幼兒教育的作用也正在于以超出幼兒當前發展水平的任務去挑戰幼兒原有的發展水平,使其發生矛盾,并通過科學的教育方法,使矛盾得到解決,進而促進幼兒的發展。
認知沖突的過程通常也是情感沖突的過程,外在的認知要求是否符合幼兒內在的發展需求是一種情感的表達。當教師提出的要求高于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時,當教師以權威強迫幼兒做自己不喜歡、不愿意做的事情時,幼兒便會產生消極的情感,消極情感達到一定程度便會造成心理問題。按照推理,幼兒會在這種被動無奈中不斷地體驗到消極的情緒情感,從而阻礙到其心理健康。但是,事實是大多數幼兒并沒有因此而出現心理問題,原因在于幼兒的游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他們避免消極情緒的積累,因為幼兒只要游戲就可以消解其負面的情緒,游戲成為幼兒情感與認知矛盾的解壓閥,因此幼兒的消極情緒是很短暫的。
游戲可以給幼兒創造一個自由、寬松、安全的心理環境。原因是游戲是假的,是與現實對立的,是幼兒自己內心真正的世界,它使幼兒在現實中不能滿足的需要獲得滿足,在游戲中幼兒可以擺脫成人的規范世界,這充分體現了游戲對幼兒發展的兩種功能。
其一是游戲對幼兒情感發展的功能。精神分析理論的游戲補償說和游戲宣泄說觀點認為游戲是假想的,具有對現實的象征意味,因此一方面可以使兒童避免現實的約束感與緊張感,使兒童實現在現實生活中不能實現的意愿;另一方面游戲為兒童能夠發泄那些在現實中不被允許的沖動提供了安全的環境。其二是游戲的認知發展功能。認知發展理論的游戲練習說和游戲探究說認為游戲是一種同化大于順應的行為,以說明游戲中幼兒不斷重復的行為,可以起到鞏固原有經驗的作用。
2.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教育怎樣保障幼兒身心健康。當今社會的浮躁心態,使教育目的帶有更多的功利化色彩,導致發展的可能性與教育目的之間的失衡,教育教學過于注重預設而忽視幼兒的生成活動,教與學隔閡加深,認知與情感發展不同步等,加上幼兒游戲的日益減少,使幼兒的消極情緒體驗加深,幼兒的心理健康受到嚴重的威脅。幼兒呼喚游戲的回歸,幼兒教育者更要為兒童呼喚游戲的回歸。
游戲是幼兒精神世界的體現,是幼兒用來表現自己的,也是教師用來了解幼兒的最有效途徑,只有讓幼兒盡情地表現自己,教師才可能了解幼兒,進而因材施教。為此,不要著眼于手段的功利性,而是讓教師在幼兒游戲中得到有效教學的依據,這才是以健康的教育保證幼兒的健康。要使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教育保障幼兒的身心健康,其一幼兒園教師必須具有心理健康的專業素養,對于幼兒教師的培養必須有相關的教育內容。其二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與游戲觀,給幼兒游戲創造寬松、愉悅、自由的游戲氛圍。
參考文獻:
[1]仲來福.衛生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28.
[2]華愛華.學前教育改革啟示錄華愛華[M].上海:上海科學院出版社,2009:65.
[3]劉焱.兒童游戲通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設,2009:29.
篇4
關鍵詞:農村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開展;途徑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2-132-01
在幼兒階段,孩子的許多心理品質還沒有形成,孩子的可塑性很強,在這一階段,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對于培養孩子的健康心理,引導孩子的良好行為具有極大的作用。對于農村孩子而言,他們的父母很多都不在身邊,孩子的心理健康不是很受關注,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因此,在農村幼兒園,要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為孩子人格的形成,健康心智的培養提供支持,這對于全面落實素質教育,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具有積極的作用。
一、營造良好快樂的環境為孩子心理健康發展創造條件
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時,教師要重視積極為幼兒創設良好快樂的環境。幼兒的快樂性格只有在適宜的環境熏陶感染下才能形成,孩子的成熟的心智也只有在良好的環境下才能得到培養,因此,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活動必須要積極為孩子營造民主平等、和諧、歡樂的環境,要能夠使孩子在環境中感受到教師的尊重和愛意,體驗到同伴的溫情和友善,能夠使孩子在良好的環境中感受到快樂,體驗到安全和舒適。營造良好的環境,作為教師要樹立正確的育兒教育觀,要認識到孩子的主體地位,在教學活動和生活中,要尊重孩子,鼓勵孩子,能夠不斷培養孩子的快樂情緒,培養孩子的自信。比如,在幼兒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在做決定的時候,要經常性的詢問孩子的看法和意見,能夠積極與孩子協商達成一致認識,能夠以民主平等的方式對待孩子,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教師要關心孩子的情緒,當孩子心情低落時,教師要積極地安慰孩子,消除孩子的不良情緒,教師要時常對孩子表示出關愛,肯定與贊賞,要通過拉拉孩子的小手、摸摸孩子的頭、抱一抱孩子等方式,傳達對孩子的愛,在愛的教育中,培養孩子的愛心與自信,當孩子做錯事時,教師也需要給與其幫助而不是責罵、嘲笑,體罰。當孩子表現出自卑、膽怯、孤僻等心理問題時,教師要積極發現他們的優點,不斷肯定他們,使孩子能夠獲得快樂的體驗,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孩子 的自信。
二、開展豐富的活動促進孩子心理健康發展
在農村幼兒園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需要借助一定的活動方式,使學生在活動中思考、分析、解決問題,促進孩子心智健康發展。活動的設計內容要豐富,要有一定的針對性,能夠在分析農村孩子心理狀況的基礎上選擇活動內容。活動的形式要多種多樣,能夠激發孩子的參與積極性,使孩子能夠在活動中體驗活動的內涵,使孩子在感受和體驗中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比如,有的孩子過分依賴自己的父母,任性,教師在對開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首先可以向學生講清楚,這些思想和行為都是不對的 ,然后可以針對學生的心理情況,開展一些活動,比如,“離不開媽媽的孩子”“爸爸媽媽不在家”讓孩子在活動中體驗過分依賴父母是不對的,體驗要做一個堅強的孩子。對于孩子的自私任,教師也可以開展一些活動,比如“幫助人的快樂”“讓我自己來”“有那么多朋友真好”等等,使孩子體驗到自私任性是不對的,而幫助他人,友好地與人相處,懂得謙讓和合作分享的快樂,從而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品質。再比如,有的孩子很愛生氣,教師也需要能對孩子進行教育的基礎上,開展一些活動,比如 “愛生氣的淘淘”“別來煩我”等等,使孩子能夠在活動中明白生氣是不對的,通過活動引導孩子做一個心胸開闊、大度、樂觀能夠與人友好相處的好孩子,培養孩子的積極情感。
三、把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各學科的教育過程中
作為幼兒教育者,要認識到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把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幼兒教育的重要內容,并把幼兒健康教育融入到各學科教育過程中去,利用各種途徑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孩子認知、情感和行為的發展。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融入到各學科的教育過程中,比如,在語言課中,可以通過故事、猜謎、表演活動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能夠在快樂中感受成功,健康發展。再比如,在科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抓住孩子好奇心強的特點,積極引導孩子進行觀察、思考,引導孩子合作完成探究任務,使孩子能夠積極地進行交流,在這個過程中促進孩子認知的的發展,促進孩子合作交流能力的發展。再比如在社會活動課中,教師也可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積極引導孩子能夠感受自然美和社會美,擴大孩子的社會認知能力,培養孩子熱愛自然社會的積極情感,培養孩子的樂觀向上的心理和性格。其實,在幼兒的各學科教育中,都需要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不斷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式,這對于實現幼兒教育的三大目標,豐富孩子的情感,提高孩子的認知和能力,對于促進孩子心理健康發展都有重大意義。
總之,在農村幼兒園教育過程中,要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積極探究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有效開展的方式和途徑,創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這對于促進幼兒教育完善發展,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篇5
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幼兒園物質環境主要包括園舍建筑、設備設施、墻飾布置等等,這些環境的創設發揮了極大的教育價值,從而讓幼兒在獲得成功經驗的同時,引出內心的愉悅情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幼兒心理健康的和諧發展。
(一)利用開放環境的“平臺”作用
促進幼兒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與人交往是人類的天性。學前兒童的人際關系雖然比較簡單,人際交往的技能比較差,但是他們都強烈希望通過交往來了解別人,也希望通過交往來獲取別人的了解、信任和尊重。因此,我們采用開放式的環境創設,幼兒可以自選參加區角活動,可以自由取放玩具,可以結組討論游戲的玩法,在開放的環境中,增加和其他幼兒接觸、交往的機會,嘗試用語言、表情和動作與人交往,不斷獲得交往的技巧,體驗到交往的滿足,從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二)利用環境的“導師”作用
激發幼兒的求知欲這主要指在教育活動中,創設與幼兒學習、游戲相關的物質環境,重視教育環境潛能的發揮,從而促進幼兒積極地參與其中,發展幼兒的智力。比如,在中班語言區,我們用廢舊紙盒做了一個大房子,將窗臺布置成“故事小屋”,“故事小屋”里藏著許多與近期教育教學配套的故事圖片、可折式圖書、卡片等,令幼兒一看就知道這是個看圖講故事的地方,這樣精心設計的環境吸引著幼兒進入語言區,并使他們產生了愉悅的情緒,形成了積極興奮的心理狀態。在這樣良好的心理狀態的驅使下,幼兒又產生了創新意識,學會了自己打開小屋,取放圖書等。“故事小屋”增添的趣味性,不但調動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且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使他們得到了心理上的充實和滿足。
(三)利用環境傳遞信息的“橋梁”作用
保證幼兒情緒的愉悅性積極健康的情緒是幼兒保持身心健康和行為適應的重要條件。我們在重視大副壁畫設計的同時,小副壁畫的設計也巧妙地向幼兒傳遞各種信息,成為不可橫跨的橋梁。這些“不起眼”的創設,不但可以為學生增添很多知識,同時對他們的心理健康也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如中班的“心情墻”,全班每個小朋友都有一朵代表自己的紙花,紙花中間貼有自己的照片,三種不同顏色的葉子代表高興、生氣、難過三種情緒。幼兒生氣時可以將貼有自己照片的花插在代表生氣的葉子上,以表達自己生氣的心情,這樣既能讓幼兒宣泄自己的情緒,又能讓教師及時了解本班幼兒的情緒狀態,及時進行心理疏導,保證幼兒心理健康發展。
二、創設寬松和諧的心理環境,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
所謂精神環境又稱之為“潛環境”,一般是指由人際關系、文化觀念等因素交織在一起形成的氣氛和氛圍,是一種隱性的教育因素。這種氣氛和氛圍決定著人的“自我”能否被發掘、發展和完善,決定著人的先天潛能能否得到實現。在活動中,我們努力與幼兒建立彼此信任、尊重的情感,積極為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鋪設寬松和諧的氛圍。
(一)營造積極健康的心理環境心理學
研究表明,當幼兒產生了心理安全感,獲得了心理自由時,能夠樂于和善于表達或交流思想與情感,能夠使幼兒學會關心同伴,團結協作,能夠使幼兒產生遵守紀律的意識。比如,一次游戲時,許多幼兒用積木搭出了各種各樣的物體,有個幼兒只搭了一條直線,面露難色,教師便走過去對他說:“挺好的,這是蚯蚓,又像小棒。”幼兒馬上在直線下方添上“爪子”,說:“我搭了條長龍。”一會兒又添上翅膀說:“我又搭了架飛機。”教師的鼓勵消除了幼兒的自卑感,激起他創造和構建的興趣,有利于幼兒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二)創設寬松、自然的心理環境
這樣的心理環境,使幼兒沒有壓力,使他們敢于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見解。比如,在一次小班語言活動中,需要幼兒創編簡單句:“我能……”教師在與幼兒玩游戲的過程中,教師邊做跑、跳等動作,邊說:“我能做運動,鍛煉身體。”幼兒受到了啟發,通過教師非語言的動作、表情、手勢等,理解了教育意圖,紛紛發言,成為了語言的主動學習者和建構者,而他們的表現欲望也在逐步地增強,專注此情,快樂主動地學習。
三、通過良好的社會化環境,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
社會化環境包括社區、家庭、自然等環境。我們充分利用社區資源的優勢,對幼兒進行教育。比如,帶領幼兒去特教學校參觀,培養幼兒關愛殘疾人的情感;南方雪災后,和社區聯手舉行“小手拉大手,共同獻愛心”捐款活動,培養幼兒關心幫助他人的美好品質。家庭教育環境對幼兒的影響最為持久,時間最長,同樣不容忽視。我們積極向家長宣傳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知識,通過家長會、家園聯系冊、家長訪談等形式,向家長介紹如何為幼兒營造寬松、安全、自由的精神環境,還針對幼兒存在的問題制定了科學合理的教育計劃,同心協力促進幼兒良好個性心理品質的形成。美麗的大自然環境也是對幼兒進行教育,激發幼兒積極情感的有效途徑。根據季節的不同,我們帶幼兒到大自然中觀察動植物的特征,到田邊觀察農民伯伯種地,了解糧食的由來……通過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讓幼兒在感受大自然美好的同時,對社會生活環境保持良好的適應狀態。
四、總結
篇6
在幼兒心理健康被高度重視的背景下,通過對河北省幼兒園心理健康課程的問卷調查,發現幼兒園心理健康課程實施中存在三大突出問題,課程地位邊緣化、內容設置混亂化和責任主體模糊化。針對現狀中暴露出的問題,應抓住教育主體的綜合素質、配套資源的系統開發和主體責任的評價機制等關鍵因素提出建設性對策,以期對幼兒園心理健康課程實施提供指導。
關鍵詞:
幼兒園;心理健康;課程
隨著人們對全面發展要求的不斷提高,心理健康作為一項重要指標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學齡前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也已經成為家長熱議的話題。諸如社會交往、性格培養、意志磨練和習慣養成等這些以往更多的通過隱性教育去實現的內容,已經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心理需求。它們被涵蓋在心理健康課程這一大的概念內被提上了日常教學的議事日程。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才應運而生[1]。其中詳細規定了幼兒身心發展的各項指標,為幼兒園開展心理健康課程指明了方向。此后越來越多的幼兒園在心理健康課程方面增加了投入和課時,但由于園所性質、園長認識程度、師資力量配備和配套教材等一系列問題,幼兒園心理健康課程的效果并不十分明顯[2]。筆者通過對河北省幼兒園心理健康課程開設的情況的問卷調查,了解各地幼兒園心理健康課程開設的情況、內容及效果。找到影響問題的關鍵因素,并提出有針對性建議。為了全面了解河北省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現狀,筆者使用自編問卷采用整群隨機抽樣法對石家莊、邯鄲、張家口、廊坊和保定等地36家幼兒園329名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及訪談,其中公辦幼兒園15家,私立幼兒園21;城市幼兒園24家,縣城幼兒園9家,農村幼兒園3家。幼兒教師年齡在19~46歲,全部為女性。問卷主要涉及3個方面,包括幼兒園心理健康實施現狀、影響因素和幼兒園心理健康課程內容設置等。
一、幼兒園心理健康課程的重要性
(一)保障幼兒全面健康成長
隨著社會的發展,“健康”越來越被人所重視。健康是指人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健康是保證幼兒全面發展的前提,能否對幼兒實施適宜的健康教育,不僅關系到幼兒當前的健康成長,而且會對其一生的幸福產生深遠影響。長期以來,家長和教師更關注幼兒的身體健康,而忽視了心理健康。幼兒的心理健康包括智力發育正常,情緒愉快穩定,行為活潑且有一定的自控能力,能與他人相處并適應集體生活等多個方面。但是,目前仍有部分家長片面地重視知識教育,忽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這種“本末倒置”的現象已經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反思,反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回歸幼兒教育本質成為了普遍共識。幼兒園作為學前教育的主要載體,在課程設置中保證心理健康課程的有效開展對于矯正幼兒問題行為、塑造幼兒健全人格和實現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推進幼兒教育創新發展
當前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的、啟蒙性的,可以相對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兒童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主要體現在健康領域中,而沒有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隨著人們對精神追求的不斷提高,幼兒心理保健成為了家長的一項迫切需求。幼兒園應在需求的驅動下開設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這也是幼兒教育發展的一種趨勢。因此,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按照發展階段有計劃、有目的、系統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推進幼兒教育的創新發展。與此同時,對于豐富學前教育理論體系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解決個別幼兒心理問題
目前幼兒身上不同程度地出現了許多心理健康問題,如嬌慣、自私、獨立性差、缺乏耐挫力、自我保護意識差等。雖然絕大多數孩子并不存在嚴重的心理問題,但個別孩子的獨特心理問題往往會影響到一個班級甚至整個幼兒園的氛圍。例如,幼兒多動而不能自控、適應性差、愛哭鬧和攻擊性強而不具有同情心等都會帶來連鎖反應。由于教師和家長對心理問題的不重視,片面認為孩子的問題行為只是暫時的,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消失。結果往往導致問題越來越嚴重,最終會影響幼兒未來的發展。在幼兒園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針對個別幼兒的心理和行為問題開展專業輔導,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幼兒的心理問題。這既體現了幼兒園對于家長孩子的負責態度,也傳遞了幼兒園辦學的基本教育理念。
二、幼兒園心理健康課程實施的現狀
(一)幼兒心理健康課程重視程度不足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幼兒園中開展是大勢所趨,這已經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同。本次調查幼兒園類型多樣,既包括城市公辦和私立幼兒園,也包括縣城幼兒園;既有省示范幼兒園,也有農村私立幼兒園。涉及調研幼兒園的范圍和層次較廣,絕大多數被調查教師認為,在幼兒園中開設心理健康課程非常必要,占到所有被調查教師的91.5%,認為沒有必要的占4.3%,認為無所謂的占4.2%。調查結果顯示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地位已經被絕大多數人所承認。但是,調查同樣顯示只有21.2%被調查教師所在幼兒園開設了心理健康相關課程,沒有一所幼兒園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只是在《健康》等相關課程中涉及一些零星的心理健康內容。“思想上高度重視,實施上缺乏引導”已經成為當前幼兒園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共識。這一方面說明幼兒教育緊跟時代步伐,不斷豐富幼兒教育教學內容。另一方面也說明幼兒園教師缺乏教育創新能力。《指南》只是提綱挈領式的給出了幼兒心理發展的總目標,并未具體列出如何去實現這一目標的方法和途徑。幼兒園教師缺乏實踐指導,在實際執行中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3]。
(二)幼兒園心理健康課程內容設置混亂
幼兒園教師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課程設置和配套教材,必然導致教授內容的多樣化和隨機化。在回答“心理健康的幼兒具有哪些表現”時,排在前四位的分別是心理特點與年齡相符、智力發展正常、情緒反應適度和遵守紀律和規則。這反映出在教師的眼中,聰明和聽話是健康孩子的重要特質。在回答“幼兒園心理健康課程需要包含哪些內容”時,更多的教師選擇了人際交往訓練、情緒情感教育等與情商有關的選項。盡管個別私立幼兒園有意識的開設過交朋友、理解他人等方面的活動和游戲,但整體上缺乏連貫性和系統性。幼兒園亟需符合幼兒心理發展規律且操作性強的幼兒心理健康教材或可執行性方案。
(三)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主體責任不明確
家庭與幼兒園在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均應承擔相應的責任。僅僅依靠任何一方的力量都無法實現幼兒心理的全面發展。有75.4%的被調查教師認為二者均應承擔責任,23.7%的教師認為家庭應該承擔責任,只有0.8%的教師認為幼兒園應該單獨承擔責任。雖然共同承擔責任成為主流,但仍有近三成被調查者在推諉幼兒園的責任,這勢必會影響到其他教師的心態。另一方面,在具體實施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時也存在著較大的分歧。有13.6%的教師認為心理健康課程應該由心理專任教師來開展實施,認為帶班教師或保育員為主要實施主體的占14%,剩余的72.9%的人選擇了“包括幼兒園領導、保育員在內的全體教師”。應該明確的是,集體負責很多時候更容易出現推卸責任,最終導致無人負責的尷尬境地。而目前,這種選擇仍占主流。說明還未明確出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實施的主體,其責任也不明晰。
三、優化幼兒園心理健康課程的對策
(一)全面提高幼兒教師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
調查顯示,目前幼兒教師存在專業理論素質不夠,基礎知識不夠扎實,不能將新的科研成果應用于教學。要優化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需要幼兒教師綜合素質的提升[4]。個別農村幼兒園教師在觀念上仍未脫離照看孩子的傳統觀念,缺乏必要的教育能力和教學手段。城鎮公辦幼兒園教師雖然入口關把控較嚴,但學習和培訓機會不足也制約教研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幼兒教師隊伍的素質直接關系到課程實施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由于內容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對教師素質的要求也相應更高。因此,全面提高幼兒教師綜合素質勢在必行。可以通過對幼兒教師的培訓來補充幼兒心理健康方面的短板。在培訓內容上不應該局限于教育學和心理學的通識性內容,而是應該培訓包括幼兒身心發展的階段和特點、幼兒心理行為問題的矯正與防治、幼兒心理疏導技能等專業性技能。這些技能培訓操作性比較強,幼兒教師也容易上手,也能夠產生良好的效果而提高自信心,是今后幼兒教師素質培訓的重要發展趨勢。此外,創新能力是當今社會創造型教師必備的能力,要熱愛創造,有創造的動機,能創造性地組織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才能在教學活動中展現出創造性。幼兒教師需要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才能保證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順利開展。將心理健康教育與活動和游戲相結合,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家長互動相結合,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參觀和實踐相結合。幼兒教師只有發揮自身的創造力和主動性,才能將本園的實際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開展豐富多彩和形式多樣的課程,真正實現每名幼兒的身體、心理等健康成長。
(二)開發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及配套資源
當前幼兒園五大領域課程中并未專門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獨立門類,該內容主要通過滲透在其他五大領域中零星呈現。這與幼兒心理健康被高度重視形成鮮明的對比,已經無法滿足幼兒園日漸增長的教學需求。缺乏優秀的教材和配套資源已經成為制約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有效開展的主要瓶頸。盡管近年來在上海等地開展過“比比和朋友們”等專門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源于英國的教材和模式無法發揮最大效果,其教材內容與國內家長期待和幼兒園課程均存在一定差距。但是該課程的實施作為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探索,為我國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設置、教學內容的確立和教學方法與形式的選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更多的關注智力因素的培養而忽視了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已經成為幼兒園相關課程教材開發的潛在規則。將數學、拼音、音樂甚至美術等科目單獨設立,已經成為幼兒園選擇教材的常態。幼兒教師缺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在工作中感到困擾等都與缺乏相應教材有關。因此,這就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根據我國幼兒園實際情況,針對幼兒的現有問題,開發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這樣才能夠保證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實體內容,便于開展教學活動。此外,幼兒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對象的特點開發“園本課程”,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百花齊放的新局面[5]。調查也顯示,幼兒園教師普遍關注的幼兒心理健康方面的內容主要包括自我認知、自我情感體驗和自我控制等多個方面。經過整理和分析,幼兒心理健康課程的主要內容可以包括適應、交往、愛與感恩、習慣、情緒和性格等幾個方面。將這六個部分進一步細化,并通過動畫導入、教師講解、參與體驗和示范表演等四個環節展開課堂教學,構成幼兒園小班心理健康課程的核心內容。目前,筆者正在開發相應配套課程的教材和輔助用品。該內容本身作為一種嘗試希望能夠為幼兒園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參考。
(三)進一步明確主體責任以及考核評價機制
針對目前幼兒健康教育實施主體不明確,責任不清晰,建議在幼兒園中配備專職的心理健康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與活動,保證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制定相應的責任制度及考核評價機制[6]。如果全體教師均參與幼兒心理健康內容的滲透與引導是初級階段,兼任心理健康教師是過度階段,那么專兼職相結合的心理健康教師則是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實施的高級階段。“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不僅能夠極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也能夠保證工作質量。專職心理教師需要承擔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并為園內幼兒建立心理檔案,及時與幼兒進行心理溝通,開展心理輔導,定期跟家長反饋幼兒心理發育情況等。因此,還需要在幼兒園中設有配套的幼兒心理輔導室或“心理撫育室”,為專職心理教師開展個別輔導提供場所和支持。例如可以通過“箱庭療法”來療愈兒童的心理創傷,通過“繪畫療法”來宣泄幼兒的負面情緒,通過“家庭治療”來改善父母和子女間的親子關系等。當然這也對專職幼兒心理教師以及幼兒家長的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此同時,專職幼兒教師不僅需要及時針對“個別人”開展工作,更重要的是對“所有人”也應負有相應的責任,這一責任通過幼兒園心理健康課程來實現。幼兒園心理健康課程應該作為必修內容列入一周教學計劃,采用游戲導入、教師講解、幼兒模仿等方法將涉及知情意等相應心理品質有計劃、有目的的培育起來,并配合其他課程的相互滲透,最終達到提高幼兒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其中的關鍵在于依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結合“最近發展區”在合適的年齡段來訓練和培養孩子特定的心理品質。進一步細化幼兒心理健康的標準,有的放矢的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科學的對幼兒心理的發展做出評價。
作者:彭麗華 單位:廊坊師范學院教育學院
[參考文獻]
[1]劉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健康領域教育建議解析[J].幼兒教育,2013(13):16-19.
[2]姚本先,張靈.我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現狀的文獻計量學分析[J].當代學前教育,2010(02):4-9.
[3]李小球,郭鐵成,姜協武,等.《幼兒園教師職業準入標準》的初步建構[J].教育科學,2014(04):47-54.
[4]杭曦煒.新時期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創新策略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4(08):149.
篇7
策
【中圖分類號】 G6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05―0025―01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如今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已經越來越受到社會各個階層的關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幼兒未來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及時對幼兒心理問題進行矯正、幫助,能夠提高幼兒的自信和心理素質,同樣也是每一個幼兒教師的工作目標。本文重點以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為出發點,探究如何實現有效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一、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 家庭教育、幼兒園教育方式有問題。受我國傳統家庭教育觀念影響,很多家長認為孩子能夠吃好、穿好、身體健康就是對孩子最好的呵護,家長往往對孩子的投資主要側重在衣食健康中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得現代家庭教育輕視了幼兒的行為習慣培養、情感需求。在幼兒園教育中,往往由于多種因素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例如在幼兒園體育活動中,教師往往過多重視活動特點而忽略了幼兒的身心特點;過多重視自體功能而忽略了幼兒的德美教育;過多重視動作熟練度而忽略了幼兒的個體差異。這一系列的錯誤教學方式,不僅錯過了在關鍵時期幼兒的意志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的培養,而且還導致幼兒對體育活動失去興趣。
2. 缺乏健康的人際關系教育。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離不開在幼兒園所接觸的人或事,而在幼兒園中,幼兒的人際關系教育主要是在教師與幼兒之間、幼兒與幼兒之間。第一,師幼之間的關系不和諧。很多幼兒由于年齡較小,對外界的人或事比較陌生,缺乏家庭中的安全感,非常渴望外界人能夠對自己理解、尊重。然而很多教師在處理師幼之間的關系時,往往是自上而下的處理方式,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以主觀的興趣、目標出發,幼兒往往都是被動接受,使得幼兒很容易產生敵對情緒、不安全感、無信任感,從而表現出焦慮、退縮、不安等情緒,對陌生的環境感到不知所措。第二,幼兒之間關系不和諧。幼兒從家庭走到幼兒園,從家庭生活轉變成集體生活,由于年紀小、交往能力差、個體差異等因素,使得很多內向的幼兒往往在幼兒園被漠視,這讓幼兒感覺到孤立無援,如果得不到及r的開導、幫助,很容易造成心理障礙。
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解決對策
1. 加強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輔導水平。作為幼兒教師,應該學習心理學論,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作為任職幼兒教師的重要因素,并且幼兒園有義務培養教師的心理輔導水平。通過加強幼兒教師的輔導水平,能夠有效建立起師幼之間的和諧關系,教師只有通過不斷實踐與研究,才能夠真正了解幼兒的心理狀況,這也為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基礎。同時,不同地區可以成立幼兒心理咨詢機構,定期邀請專業的心理專家進行心理教育培訓工作,并且定期開展有關于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活動,從而實現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工作。
2. 加強家長的心理教育培訓工作,加強家長和教師之間的溝通。幼兒最初的成長環境是家庭,并且通過幼兒的心理狀況能夠體現出家庭狀況。一個良好、溫馨的家庭能夠給幼兒提供積極、穩定的心理狀態。家長作為家庭的主導者,對幼兒健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樣也是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所以,幼兒園應積極展開家長心理健康培訓工作,讓家長能夠更多地了解幼兒的心理特點,從而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幼兒的心理想法,保證能夠與幼兒保持良好的溝通。同時,家長與幼兒園要保持暢通的溝通渠道,加強二者之間的親密合作,共同幫助幼兒建立一個良好的心理健康環境。
篇8
念;系統工程;規范化;個性化
〔中圖分類號〕 G6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3)
03—0024—01
一、要樹立正確的幼兒健康教育理念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一套方法和技術,更重要的是體現一種實踐性很強的、先進科學的教育理念。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在承認幼兒個別差異的基礎上尊重每一個幼兒,相信每一個幼兒都有發展自我的潛能,而不是僅以動手能力、智力水平衡量評價幼兒。對幼兒來說,應當讓他們學會認知、學會生存、學會做事、學會與人共同生活。對幼兒教育工作者來說,應當讓幼兒逐步形成安全感、信賴感,創設一個使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二、要建造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統工程
隨著我國幼兒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特別是幼兒教育觀念的更新和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重視程度的提高,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必將由現在的少數實驗幼兒園逐步擴展到一般幼兒園,由重點幼兒園逐步擴展到普通幼兒園,由大中城市、沿海經濟發達地區逐步擴展到中小城市和內地經濟欠發達地區,直至獲得普遍發展。普遍化的發展方向也還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將從幼兒園逐步推廣到家庭與社會。因此,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局限于幼兒園教育,它更是一個多因素、多角度、多層次的系統工程,必須實現多方位立體式的開放,廣泛利用園內外各種教育資源,形成幼兒園、家庭、社會合一的教育環境。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體化是指幼兒園、家庭和社區共同關注,形成合力,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幼兒園應該主動與社區溝通,優化社區的教育環境,使幼兒從自然的、社會的、規范的環境中得到健康發展。
三、要推進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向科學化和規范化方向發展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必須建立一支訓練有素、掌握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師資隊伍。為了使幼兒在身心上得到全面、和諧發展,幼兒教師需具有正確評價幼兒心理健康狀況的能力、了解幼兒心理特征的能力、情緒自我調節的能力、建立民主和平等師生關系的能力。心理健康是一個全方位和長時期的熏陶、教育和訓練的過程,必須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每一個教育環節中。我們應該從心理教育的角度重新考慮教育者、教育環境、課程和教學方法等等。受教育者的楷模和仿效的榜樣,教師的言行舉止影響著幼兒心理健康的發展,教育的心理品質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心理教育的成功與失敗。因此,教師應該自覺地加強自身的人格修養與心理保健,提高自己的人格水平,發展良好的心理品質,在各種具體教育活動中,教師不僅要傳授幼兒相關的知識能力,還要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的心理品質。
篇9
[關鍵詞]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現狀分析 相應對策
一、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分析
1.縱向看發展。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幼兒教育越來越重視。人們已不滿足于幼兒發展成長過程中知識與技能的培養與訓練,關注的角度與方向更多地投向了影響一個人長遠發展、影響一個民族未來興衰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層面,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也隨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隨之,幼教的主體——幼兒教師的培養層次也逐步提升,從最初的中專級別發展到了專科、本科乃至研究生教育。高校中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也普遍推廣,并呈方興未艾之勢,截止2010年,全國開設心理學專業的高校已達56所。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國內國際間的學術交流也日益頻繁,而新興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在交流中獲得發展的同時,也使得我國與起步較早的國家和地區的同一領域的差距不斷縮小。生產力的提高和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也帶來了互聯網的普及與發展,讓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交流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為實現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飛躍提供了可能。
2.橫向看問題。在具體的實踐中,很多地方只是部分地實現了幼兒物質條件和生理健康需要的滿足。這主要是由于各個托兒所、幼兒園的教師及部分幼兒家長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知之有限,具體表現為:相當數量的幼教工作者對幼兒心理健康的認識仍停留在生物——醫學模式水平上,還沒有實現向生物——心理——社會——教育協調整合模式的轉變;更多的幼兒心理健康問題被認為是思想品德問題或是簡單的個人行為習慣,只注重表象工作,未能上升到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相當數量的幼教工作者未能有效針對幼兒身心的特征規律因材施教,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過程中刻板化、程式化,效果不理想;雖然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有識之士及國家政府的足夠重視,但畢竟我國在此領域的發展歷史較晚,相關的理論體系還不夠完善;專業師資方面匱乏也是該領域發展的最大障礙。
二、落實完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1.牢固樹立以培養“完全兒童”為目標的全新教育觀念。培養“完全兒童”是現代幼兒教育的新觀念。具體是指:幼兒教育應著眼于幼兒生理素質、心理素質、社會文化素質的完整培養,達成幼兒體、德、智、勞、美的全面和諧發展。幼兒不僅要有健壯的體魄,各種才藝的學習,還要發展生存能力,樂于與人交往,行為統一和協調,性格特征良好,形成一個能調整內在需要和外在壓力保持平衡狀態的健康心理。
2.加強幼師培訓工作,提高從業人員素質。要想讓幼教事業邁上健康完善發展的科學軌道,必須努力提高幼教工作者的素質,促使他們在具有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掌握幼兒的教育方法、技巧,努力提高自己心理衛生方面的知識,掌握一定的心理衛生、心理咨詢、心理診斷等知識,并學以致用。
3.營造一個有利于幼兒心理健康發育的環境。從本芬博尼的兒童發展的生態學模式中得知,幼兒的心理發展環境中的人文環境分為三大系統,即直接環境(家庭和托幼機構)、間接環境(父母的工作與交友及社區環境)和宏觀環境(時代、文化和社會經濟環境)。因此,作為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實施者(幼兒教師和父母)與幼兒的接觸最多,關系最為密切,首先自身得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其次,幼兒教師和父母要把握好對幼兒的期待尺度。合理的期待有利于幼兒心理健康的成長,不合理的期待(過高或片面的要求)則會導致幼兒心理畸形發展。而且,幼兒教師和父母對幼兒的各種心理現象應及時采取豐富多樣的應答措施,以預防幼兒心理問題的產生。
4.加強幼兒園與高校的合作、對接,完成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當前,幼兒園的師資培養工作主要由各級中等師范院校承擔,各級高校(主要是高等師范學校)雖然也開設了一些涉及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但這些專業大多是對心理學基礎知識和理論的學習,其應用心理學部分也主要是針對青少年以上的對象而展開研究,而且這些專業的畢業生也主要到中等以上的學校就業。因此,要想從根本上改變我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就必須加強幼兒園與高校的合作。我們可從以下幾個途徑來實現這一目的:(1)高校應積極支持心理學專業學生到幼兒園進行教學實習。(2)各級幼兒園應從高校聘請一名以上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專家做定期指導,減少盲目性,使得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規范化、科學化。(3)逐步實現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師資的培養由中等師范學校向高等師范院校培養轉變。
篇10
關鍵詞:幼兒 心理健康 幼兒心理健康的教育形式
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科技日新月異,競爭日益激烈,社會的生活節奏變得也越來越快,不僅是成年人的工作,幼兒的教育也變得緊張跟力不從心起來。如摘要所論述,幼兒是21世紀社會經濟建設的社會發展的主力軍,這些孩子的綜合素質發展的如何,特別是心理素質是否隨著社會的日益強大也變得強大,將直接影響到21世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兒的生命的保護是必須的、也是必要的,這里所說的健康不僅指幼兒的身體健康,更重要的是指幼兒的心理健康。幼兒的心理健康是一項長期的工程,并且不可懈怠,不僅家庭要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幼兒園也要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甚至走進幼兒教育的課堂都是很必要的。然而通過我多年的觀察和實地考核,不少地區的幼兒心理教育做的并不到位,甚至有不少地區為了典型培養一些反應比較快的小學生,經常忽略其他反應稍微慢一些的小學生,本人認為,這種做法絕不可取,必須摒棄。所以本文從我國幼兒心理教育的現狀出發,根據幼兒心理發展的特點,通過各種途徑,有針對性的提出幼兒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及如何正確、有效的進行幼兒心理健康的教育。
一、現階段我國幼兒心理健康現狀分析
現階段我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幼兒教師的有壓力
在日益競爭的壓力下,我們會經常聽說幼兒教師的壓力逐漸增大,他們經常抱怨:“這些孩子不好管教”、“孩子太調皮”、“孩子不聽從管教”等,這些老師表現的工作中積極性不高,還經常抱怨,工作沒有可以值得使他們提高提高他們積極性的地方,“愁死了“、”累死了“成了他們的口頭禪,這表明我國幼兒教育的老師的心理也不是和健康,熟知,一個心理不健康的老師,怎樣會教導處心理健康的學生呢?在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當中,大多數老師還普遍存在著自卑心態和嫉妒的心理,幼師之間的競爭已經形成了不良的惡性競爭,嚴重不利于幼師心理的健康發展。由此可見,在進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幼師的心理教育也極為重要。
需要說明的是,在如今的社會造假普遍存在,比如現在討論的幼師的問題,在現階段的幼師教育工作中,不少幼師幾乎沒有幼師的工作證,幼師沒有經過系統的幼兒心理健康知識的學習,由于基本功不行,在面對幼兒的一些了心理健康問題是往往也是手足無措,不能對幼兒表現的心理障礙進行有效的矯正等。
(二)重視不夠、觀念落后
1996年3月9日原國家教委頒布的《幼兒園工作規程》第12條就明確提出“幼兒園必須切實做好幼兒生理和幼兒心理衛生保健工作”,但是在具體的實踐中,仍然與國家的政策存在著相當大的差異,即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是我們所有幼教工作者應該思考的問題。第一,我們利用幼兒園的一些教學設備,加強宣傳,加強引導,讓學生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養成良好的習慣。第二,我們要經常和家長進行溝通,讓孩子們在家里的時候也能受到良好的教育。這樣對孩子們的心理健康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現階段幼兒心理教育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一)幼兒的心理教育仍然是表層現象
在大多數幼兒教師看來,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是孩子的思想問題,是思想的不健康 ,所以大多數老師就從思想教育出發,引導幼兒的心理健康。更堪憂的是,幼兒心理健康問題被教育工作者認為家庭的問題,不是他們所能及的,所以干脆就把這些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交給了家長,在幼兒園階段就不在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了。即使有些幼兒園還在關注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也只是表象工作,甚至有的幼師還強迫孩子說,那樣做不對,這樣做才對及應該怎么去做等等,嚴重扼殺了幼兒的心理想法,如果長期這樣下去,不僅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沒有絲毫的幫助,甚至較大的負面影響也會接踵而至,比如幼兒會表現的沒有主見,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敢講出來等等。
(二)幼兒的心理健康的具體表現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細心進行觀察,你幾乎就可以發現,幾乎每個孩子都時不時的有這樣的表現,如:多動癥、吮吸手指、焦慮、憂郁,發呆等,這些從某些方面也說明了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
總之,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幼兒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我們只能不斷的提高自己的辦園水平,師資力量,并且主動和家長一起,在幼兒教育過程中引導孩子們健康,快樂的成長。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避免現在社會一些不好的現象對孩子們造成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龍素華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初探 《甘肅教育》2011年19期
[2]姚本先 邢貫榮 高英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初探 《安徽師范大學 安徽毫州市幼兒園 》2007年5月19日
[3] 古淑青 趙榮霞 嬰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及教育現狀分析 《學理論》2012年09期
[4]王彩鳳 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現狀調查研究――以河南省為例 《早期教育(教師版)》2011年第Z1期
- 上一篇:人文主義思想的主要觀點
- 下一篇:網絡安全等保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