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思維的訓練方法范文
時間:2023-11-10 17:39: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創新思維的訓練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圖形設計 教學 創新思維方式 培養 訓練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促進了人們對于社會的多樣化認識和理解。而圖形設計作為其中的一種重要的信息傳播方式,也開始越來越受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平面設計專業中,圖形設計可謂其中重要的基礎課程之一,正是由于其獨特的信息傳播方式,因此,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注重從藝術創作視角出發,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方式,以便為學生日后專業學習及發展奠定基礎。
1圖形設計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方式培養與訓練的重要性分析
創新思維與圖形形象設計之間的關系緊密,創新思維能力能夠引領學生準確地把握圖形藝術形象及其信息量,充分展現設計內涵與藝術構想。因此,圖形設計過程不能單純地借助于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與形象思維,還需要借助于創新思維,賦予圖形視覺流轉過程中的邏輯關系。由此可見,圖形設計過程離不開創新思維能力,因此,在圖形設計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采取有效的訓練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方式,確保其能夠充分之,使創新貫穿在自我設計作品的始終。
2圖形設計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與訓練方法分析
圖形設計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與訓練途徑很多,主要包括如下幾種:
(1)思維導圖訓練法。在圖形設計教學之初,也是學生創新思維訓練的訓練開始,教師應借助于某些具體或抽象元素,引導大家發散思維,轉變傳統固定思維模式,以激發其靈感。該階段的訓練通常需要在課堂中實現,且注重限制時間,使學生能夠迅速完成訓練,增強其思維活躍程度。在訓練之初,可采用思維導圖訓練方法,教師可提供給學生某項具象或抽象元素概念,使其結合主題采用圖形方式開展發散性聯想,可從形狀、文字、功能、材質、概念、文化等不同方向出發進行擴散,各擴散點同時作為下個主題詞,繼續開展擴散,如此正如思維導圖法一般,實現了思維的發散,并使學生腦中積淀大量圖象資源,不僅拓展了學生思維聯想的廣度,還擴大了觀察的范圍,轉變了學生傳統單一化的思考方式。
(2)默寫式智力激勵訓練法。在創新思維方式的訓練過程中,有時可能會忽視開展邏輯思維培養,但其實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必不可少。在設計初始階段,學生要探尋的并非多樣化的設計方案,而是最佳方案,因而勢必需要邏輯思維能力的支持。因此,教師可采用默寫式激勵訓練法,將學生加以分組,通過小組合作共同完成循環式聯想思維的訓練。教師應提前為每個學生準備一張圖紙,將學生加以分組,各組成員數量即聯想步驟。每步完成時間3-5min,所采用的圖形,可由簡單幾何圖形入手,以便掌握,然后循序漸進。訓練之前,以各組人數為依據,在圖紙上將對應空格畫出。訓練時,學生在規定圖形范圍內將所需繪畫的形體自由畫出,作為起點,隨后將圖紙傳遞給下位同學,由其結合該圖形的內容,展開聯想并對圖形進行繪制,隨后下傳,直至圖紙回到第一位同學手中。該過程中,學生的思維逐步由“發散”向“收斂”方向發展。這同圖形設計過程中人的思維活動規律一致。
(3)希望列舉訓練法。在圖形設計教學中,必須培養學生科學地運用自己的想象力,開展有效的圖形設計和構想。因此,可采用希望列舉訓練等方式,有意識地對學生想象力加以引導,打開其想象之門。教師可以采用希望列舉訓練法,先對小組進行分組,使各小組成員合作式開展訓練,營造一個良好、輕松的氛圍,對希望點進行收集。例如,可以“單元素功能再造”作為訓練事例,以平時常見的鞋子、襪子等物品出發,借助于學生的想象力,實現該物品的功能再造。要求學生對物品功能加以想象,轉變其傳統用途,對其新功能進行開發,借助于圖形方式加以展現。然后各小組分別進行希望點列舉,各成員進行討論,提出各自列舉的希望點,借助于文字方式加以記錄。再對物品元素的功能進行想象、再造,創新其功能,并借助于圖形方式加以表現。教師應注重引導大家不斷完善,如此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結語
一言以概之,圖形設計教學過程中應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意識與能力。因此,在圖形設計課程實踐教學過程中,必須注重找準突破口,采取有效的創新思維訓練方法,發掘多方有效信息,力求實現同設計主題的有效吻合,這方為圖形設計的主要目標。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中職英語;創新;教學訓練
一、前言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和深化,英語教學越來越重視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中職英語教學一直以來都是英語教學中比較薄弱的一個環節,教學中創新思維的融入,能夠使學生真正轉變學習態度,成為學習的主體,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實際運用和自主創新的能力。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培養廣大中職英語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已成為當前中職英語教學所要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二、中職英語創新思維的教學訓練方法
1.在“教學”中進行創新思維的訓練
教學過程是學習英語的主要環節,好的教學方法對英語教學的成果有著很大的影響。因此,進行創新思維的訓練,需要選擇一個良好的教學模式,特別是情景式教學。創新思維培養過程中,老師要充分運用各種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并充分挖掘其潛能,進行創新思維的訓練。
(1)利用實物設置情景
利用實物設置情景是最為直接方便的,所謂實物,可以是老師課堂前準備的模型道具,也可以是教室中的人和物。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根據所教授的內容,結合身邊最方便的實物進行情景設置。如在教學生pen,ruler,eraser時,老師可直接拿這些實物進行情景設問:What's this in English? /What color is it?…與學生進行單詞相關句型的聯系和對話,加強學生的印象和觀察能力。
(2)利用圖畫設置情景
課堂教學過程中,利用豐富生動的插圖、照片、貼畫等進行情景設置,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在講到家庭成員時,可讓學生提前準備一張家庭照,并在課堂上寫篇有關“My family”的小作文,鼓勵同學主動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使學生產生主動表達的愿望。
(3)利用肢體語言設置情景
課堂之上,肢體語言如果運用得當,會使課堂內容更加形象生動。肢體語言是人的第二語言,即表情、動作、神態等,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豐富傳神的肢體語言的運用,會使課堂內容更加飽滿,有趣。如碰到有同學在課堂上睡覺,老師可直接叫醒并對他說:I am very(guite) angry.然后讓這位同學去門外清醒一會,再問同學:Where is he?讓同學回答:He has gone to the…該同學回來后,老師再問他去向,引導他說:I've been to the…等。
(4)利用多媒體平臺設置情景
計算機多媒體不斷發展的今天,各種各樣的資料信息豐富多彩。在原先電化教學,如投影儀、錄像、幻燈等的基礎之上,還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創建教學所需場景。如在講述到某一地方時,老師可先對學生提出問題:Have you visited the…引起學生的回憶,并讓學生講述所見所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利用多媒體平臺,將所介紹的東西用聲音畫面呈現出來,使所設情景更加貼近學生,更加有身臨其境之感。
2.在“練習”中進行創新思維的訓練
課堂練習的目標之一是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同時引導學生根據練習的內容進行發散性地思考,而發散性思維是培養創新思維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尤其是課堂練習部分,教師設計或布置的習題一定要有目標、有計劃。一般主要有三種形式:(1)一問多答指的是教師在進行提問時,學生盡可能多地想出與眾不同的答案來。(2)一題多解指的是同一題目,不同發散的解決辦法,最終得出相同結果,主要是培養學生靈活、變通能力。(3)一句多義主要是將同一句子以不同句型或方法表達出來。如“吉姆來這兒三年了”譯成“Jam came here three years ago./It's three years since jam came here./Jam has been here for three years.”等。
3.在“運用”中進行創新思維的訓練
英語教學最終的目的還是運用到實際生活之中,因此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時,不該只滿足于課堂簡短的四十分鐘,而是要鼓勵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增強學生英語語言運用的真實感。
英語教材內容一般包含很豐富的內容,涉及許多日常生活的話題,如問路、打招呼、天氣、購物、飲食、看病等等,教師在教學時,就應當盡量把教材內容生活化。如在講到打招呼時,讓學生兩人一組進行對話演練,第一次見面該怎樣打招呼?Nice to meet you./How do you do?朋友之間的問候:What's up?/How's every thing?好久沒見的朋友:Long time no see./How have you been?等。激發學生創造出比較個性、特色的對話,促進學生的語言技巧,讓教學內容更加生動豐富,從而達到在實際運用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目的。
三、結束語
在當今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的情況下,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已成了廣大中職院校迫切需要完成的課題之一。中職英語教學一定要把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運用能力有效地相結合,激發學生的想象、應變能力,促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入、靈活地思考問題,從而提升學校教學的質量和社會服務能力。
【參考文獻】
[1]梁虹麗.如何培養中職生的英語創新思維能力[J].廣東教育:職教,2012,15(1):22-23.
[2]文春艷.談中職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J].科教導刊,2012,25(3):30-31.
篇3
關鍵詞:語文教學 創新思維 訓練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745(2013)03-0075-01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語文教學作為基礎工具課,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方面有重要地位。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多種因素互相聯系、互相影響、互相作用的動態結構過程,它包括知、情、意在內的各種心理活動在最高水平上的綜合。教學中要以文本為主而又不局限于文本,引領學生突破課堂,拓寬創新的思維領域。下面是筆者教學實踐中訓練學生創新思維的有益嘗試。
一、啟發想象,打開創新思維的閘門
創造離不開想象,創新要以想象為基礎。作為審美對象的文學作品有許多思維上的“留白”,作品中思維空間的存在,期待著學生的參與,召喚著學生從自己的審美視覺出發,對作品進行二度創造。因此,在文學作品的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不能只停留在作品所描繪的形象上,要充分利用課文的“留白”,結合生活經驗進行由此及彼的想象和聯想,使作品的形象更豐富充實。教學中精心設計好能夠開發學生發散思維的想象教學,這便是創新的基礎。在閱讀教學中,我選擇一些發散點,培養學生創造想象的能力。如在教學《皇帝的新裝》這篇童話時,我就布置了以“游行大典結束后”為題的寫作訓練,有意識地讓學生續寫故事,學生在廣闊的想象天地中,有的用智慧的筆寫了皇帝被天真無邪、大膽直言的小孩感動,最終悔過自新,嚴懲騙子;有的寫皇帝自知顏面掃盡,惱羞成怒,下令抓捕說了真話的小孩,回到皇宮,繼續著驕奢的生活……引導學生順著故事情節展開豐富而又合理的想象,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會打開,自由馳騁,利于學生領悟作品的更深層次,從而有效訓練學生的獨創性思維。
引發學生想象詩的意境,讓學生調動自己的經驗積累去拓展想象,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好方法。“詩中有畫”,教學古詩文時,總讓學生在讀文的基礎上充分展開想象,畫一幅能夠表達詩意的圖畫。這樣,學生總能據自己的理解,展開想象的翅膀,畫出一幅山水畫,或一幅田園風光圖。當然,鑒于學生學習水平的差異,教學中,多采用小組合作方式,讓學生邊討論,邊思考:畫什么?怎樣畫?這樣,學生繪畫過程中,以合作的主人公姿態,各抒己見。如教學《觀滄海》時,學生就如何在畫中表現詩人形象時展開了討論,各執一詞,爭執不已。有人認為花草樹木要矮,詩人形象要高大;有的學生認為山、詩人等幾筆勾畫,而大海則要畫得突出、寬大……這些爭論對詩句的理解似無關聯,怎么畫都無所謂。重要的是在這種交流中訓練了學生的創造思維。
二、質疑問難,引發創新思維的火花
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時不再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它將不斷地讓位于教師和學生的互教互學,再成為學習共同體。學習的過程不再是教師作為搬運工把知識挪進學生的頭腦中,而是讓學生學會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將學得的知識變成自己的觀點和思想。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是人類打開宇宙之門的金鑰匙。有了疑,才能啟動創新的閘門,觸發想象與思考;敢于質疑,才能發揮聰明才智,發展創新思維能力。因此教學中要善于巧設疑問,引起學生質疑問難。如讓學生談談感受、想法,對重點詞句是如何理解的等,發揮學生思維的潛力,只要說得有道理就算對了,教師應及時表揚。例如教學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一詩時,我不是簡單地照本宣科介紹一下寫作背景,而是首先點撥學生聯想“安史之亂”與“暴風雨侵襲,茅舍”這兩幅慘景。經過“社會背景”與“自然背景”的點撥,即把學生引入到深沉的歷史回憶之中,拉近了時間的距離。通過創設特點的背景氛圍,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是學生說出與眾不同的地方。然后通過歸納說出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這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參與教學活動,大大增強了學生質疑的能力,學生的創新思維也得到了培養。
當然,教師只有給學生創造輕松、民主的氛圍,才能讓學生產生好奇心,萌發求知欲。對因求知好奇受到獎勵的學生而言,他們往往會繼續進行實驗和探索,從而促進他們智能的發展,產生創新思維的能力。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營造一種和諧、民主、平等的質疑氛圍,鼓勵學生突破陳規,發表新見解、新設想,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動機,形成推崇創新、追求創新的觀念和意識。我在教學《大自然的語言》一文時,我這樣引入:“在這個世界上只有我們人類有語言會說話,人們又常說,人有人言獸有獸語,也就是說各種動物也有它們自己的語言,但是誰又聽說過大自然也會說話,會向人類報告信息呢?如果同學們認真地研讀課文,這些問題一定能夠解決,大家趕快行動吧!” 從而激發了他們的朗讀興趣,在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后,鼓勵學生提問,學生爭先恐后地發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問題。學生提的問題或零散的,或淺顯的,或深奧的,甚至是怪異的,但作為教師,我鼓勵他們大膽質疑,為孕育創新思維的火花打下基礎。通過學生自己質疑,自己解惑,不但對課文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活躍了思維,激發了創新的意識。
三、尋機表演,挖掘學生創新思維的潛力
篇4
【關鍵詞】形體動作;教學;影視;表演
中圖分類號:J8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11-0221-01
演員在攝像機或攝影機前進行創作,從而表現在屏幕上的一種表演藝術,就是影視表演藝術。在此過程中,演員需要依據作家提供的劇本,并在導演的指導下,以形體動作為主,刻畫出典型、真實、有鮮明性格特點的人物形象。此外,影視表演的重要藝術手段之一,是形體語言。影視表演中,形體語言是構筑各種人物形象的基礎,因此,形體教學的內容和方法在影視表演尤為重要。
一、形體動作教學在影視表演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在影視表演中,通過戲曲動作、舞蹈及藝術體操等方面對學生的形體動作進行訓練。學生通過這些訓練,提高了肢體柔韌程度、動作協調及力度等方面的技能,有利于學生鍛煉其身體素質。此外,學生通過外部技能方面的訓練,如舞蹈韻律、動作施展等,掌握了大量的形體動作技巧。然而,學生在日后的表演中,卻不能對這些技巧靈活地運用。這是因為傳統的形體教學方式忽視了與表演融合的重要性,使形體教學與表演沒有起到很好的銜接作用。
此外,形體動作教學在影視表演中存在的問題還包括教師忽視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導致學生沒有表演的創新能力。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引起足夠重視,采用播放視頻、課堂上增加游戲環節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此外,學生應對所學形體訓練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進行練習和領悟,突破在所學知識與應用之間的障礙,在表演中真正做到融會貫通,將形體與表演完美結合[1]。
二、形體動作教學與影視表演結合的具體措施
(一)對戲曲程式化表演的表現方式和手段的借鑒
戲曲對生活表現形式的反映,是戲曲程式化。戲曲程式化是生活動作的表演化、舞蹈化和規范化,并對其重復使用。演員的形體塑造,體現了戲曲程式化的手段和表現方式的指導意義。首先,將戲曲的基本手勢和基本步態作為借鑒學習戲曲的首要任務。由于戲劇的特點是起承轉合的韻律,其對潛在的造型意識有著強調作用,所以對于借鑒戲曲這種方式,為影視表演的形體訓練打下堅實的形體基礎,有利于形體與表演相融合。其次,創造很強的戲曲形象表現力是戲曲程式化一種特殊的形式。此外,戲曲程式化的規律和自由還包含著戲曲形象的思想和戲曲美的感染力,這是形體訓練在影視表演教學上需要特別借鑒的方式。
(二)設計符合角色的形體動作
1.訓練方法遵循科學性、規律性。形體訓練中,屬于基礎部分的是訓練方法,其也是形體訓練中的重要部分,因此,形體訓練方法一定要從人體結構著手,制定符合科學性、規律性的訓練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在形體基礎訓練教學中,肌肉的張與弛、松與緊的掌握,是其很重要的部分之一[2]。所以,在形體訓練的不同階段,應采用不同的訓練方式。
2.表演藝術的掌握。在所有的表現中,模擬是其基礎,因此在形體訓練過程中,調動學生在模擬動物、人物過程中的感覺感官,并結合實際自身經驗和觀察,通過自己的身體將感受到的,想要表現出來的進行模仿、表演,以充分發展學生的形體創造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形體創造能力。
3.形體感受、想象、表現的聯系。在形體訓練過程中,老師為了訓練學生產生不同心理,使其形體與表演更加融合,可以運用風聲、雨聲、打雷聲等不同的音響效果。教師還可以根據云朵、雪花、樹木、火焰等自然界的富有動態特征的形態,對學生形體與表演進行訓練。這有利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有利于提高學生對形體和表演結合的能力,有利于學生在塑造角色,演繹情態方面得到發展和進步[3]。
三、結論
要想徹底激發學生的表現才能,就要加強形體動作教學和影視表演實踐的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形體智能方面的發展,進而提高學生的形體和表演方面的整體技能。此外,對于戲劇程式化在形體訓練的模式中,需要對其經驗進行不斷總結,對其不足之處進行改進和完善,使其在形體訓練和影視表演中,發揮巨大的借鑒作用,從而為學生的形體訓練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本文從形體動作教學在影視表演中存在的問題、形體動作教學與影視表演結合的具體措施兩方面進行分析,希望學生可以在形體訓練和影視表演中真正做到融會貫通。
參考文獻:
[1]朱奕.“形表合練”――影視表演專業形體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1):76-78.
篇5
一、培養數學創新能力,首先在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
費萊登達爾說過:“數學知識不是教出來的,而是研究出來的”教學就是研究,而不是傳遞現成知識技能,哪怕所傳遞的知識是好的,教學的核心是催學生新觀念產生,學生不是在知識技能“容器”,教師不是“填裝入”,更新教育觀念,教師才會從“指揮者”走向“引導者”.培養創新教育是和創新能力為價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創新精神和培養創新能力,意思上來講,數學教學中對實施導向和影響,促進各種觀念,思想,規律和方法發生成長過程,他們去認識數學領域,在實踐中運算規律,教師影響著整個過程,而教師應具備創新意識.以知識結論傳授性教學思路改變傳統教學,而采取探索,研究性教學.
二、創新教育的數學學科創新能力訓練方法引導上突出
需要學無定法,教無定法,但在創新能力訓練方法上的學生加以引導是很必要,以下就是作者的做法:
1.發奮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是閱讀自學,很多知識不可能都是教師輔導的,靠自己刻苦研究,積極學習,不斷思考,積累得來,所以學生自學應受我們的老師鼓勵,學生的自學不斷的提高在老師的指導下,培養良好的創新能力學習主動性,自覺性強、學習的廣度和深度就強,學習的感悟型就強了,那學習技能就能強.
深度思考是教師所要研究的內容.比如,引領中學生進行探究性課題中的“泰勒公式的發現”一節學習.教師首先要想到,那時那么多的數學家為什么只有泰勒能發現公式?他是如何發現的,是不是有方法和觀念上的創新?對于一個用函數字某點的信息描述其附近取值的公式.還可以用若干項連加式來表示一個函數,這些相加的項由函數在某一點的導數求得.從這個過程可看出,泰勒之所以敘述了這個公式,是因為他發現了這個定理.這些實例,是開發中學生創新思維的最好范例.對中學生創新思維和行為上的評價要廣泛.每一個別出心材的觀察角度或呵護權利的新發現都是創新的,關鍵在于這一問題及其解決對學生個體來說是否新穎,而不在這個問題的解決是不是別人做過,是不是有觀點和方法上的創新.
2.旁敲側記,可以開發側向思維
側向思維是指在特殊條件下,通過曲徑通幽、旁敲側畫方式另取蹊蹺,將思維流向此,從新的角度探索,從側面展開被人們忽略解決問題的方法.逆向思維是逆向的,而它與逆向思維不同在于,側向思維是平行同向的.它的特點是不會因消極定式而影響對某個問題從隨機從將思路轉移到別人不容易想不到,很隱蔽的方向去,從側面換角度思考,從而求突破已有的觀點和論證,再提出不一樣的新觀點,產生新的創造,獲得新的結果.齊白石畫家說出了是如何作畫的:“畫人所不畫,不畫人所畫.”畫畫就是這樣,學習數學也是這樣.引領中學生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教師注重學生學會應用側向思維.
三 、創造和睦氛圍,打造有利于新思維的創造的環境
只有在和睦相處的氛圍,中學生就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新能力和聰明才智.因此建立新型和睦的師生關系,優化課型結構,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既要學習和實踐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實踐學習等學習方法還要吸收先進的教學學習方法,針對詳細探索問題的特征,將其綜合應用和靈活恰當運用.
營造創造性思維的環境,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研究性學習素材.靠背誦和記憶是很難學到的,創新能力總是在求知探索過程中學的,研究性學習可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中體驗,從而逐步形成勤于動手,善于質疑,樂于探索,努力求知的積極學習態度,開發學生求知創新的欲望,產生積極情感,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在學習統計知識過程中,讓中學生調查統計一下本校學生各科學習成績單分布情況,各班同學各班各科學習情況.在這個調查過程中,讓本校的學生學會一起合作和分享,利用信息和養成收集分析的能力,培養高尚道德和科學的學習態度.
培養學生自己動手的能力,開展多種創造性的活動,振寧博士曾經這樣做過對比中國學生學習成績比一起學習的美國的學生好得多,然而,十年后,科研成果卻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在哪里?就這樣美國的學生思維的活躍,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強.
營造一個良好的思維環境,讓學生在對原書內容的吸收、學習、繼承的基礎上可不依常規,尋求變化,從多方面尋求答案.對原書內容提出新的意見,避免考慮問題的單一化,使其思維活躍而不僵硬化,讓他們的創新思維得以發展.讓學生不迷信老師、書本,允許學生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堅決.
篇6
作者簡介:陳方(1961- ),男,漢,杭州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音樂學,藝術教育學。)
(杭州師范大學 初等教育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2)
摘 要: 創新思維(創造性思維)是音樂家從事音樂創作、欣賞、表演活動的基本條件之一,在培養和發展學生音樂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關鍵詞: 創造力;兒童;鋼琴學習;訓練;作用
中圖分類號:G613.5文獻標識碼:A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Children's Piano Learning
CHEN Fang
一、創新思維研究現狀
創新(innovation)來自拉丁語innovare,原意為更新、制造新的東西或改變,本質上意味著新秩序的產生。創新思維作為音樂心理學的一個重要概念,無論在音樂創作、表演,還是在音樂欣賞、批評中,一直受到國內外音樂心理學家和音樂理論家的關注。吳進國認為,音樂是激活創新思維、開發人類智慧的特殊“維生素”和催化劑注:(吳進國《音樂激活創新思維》,《中國人才》,1998年第1期,第44、45頁。);華萊斯認為“意向是創造性思維的一大特征,聯想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注:(羅小平、黃虹《最新音樂心理學薈萃》,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5年版,第229頁。)赫德森指出,尋找、發現問題的欲望是創造性思維不可或缺的一環。注:(同上,第242頁。)托蘭斯提出“四年級低谷區”,指出過重的壓力會影響創新思維的發展。注:(同上,第248頁。)陳一林認為“靈感是音樂創作和表現的靈魂…突破常規和定式是音樂思維的特點。”注:(陳一林《淺談音樂思維對創新思維的推動作用》,《科技經濟市場》,2006年第5期,第128頁。)張愛民認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關鍵在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注:(張愛民《創造性思維訓練在音樂教學創新中的應用》,《甘肅等師范專科學校報》,2003年第3期,第107頁。)。高琳認為“音樂教育能激發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能培養將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相結合的能力,還能培養直覺思維能力及創新個性”注:(高琳《關于音樂教育與培養創新思維的關系的思考》,《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6期,第129、130頁。)。創造性既需要靈感,又需要勤奮和毅力。兒童期是音樂才能迅速發展的階段,此時兒童身心已達到一定水平,能夠接受音樂教育。鋼琴因其簡單實用,成為培養音樂能力的首選。誠然,欣賞和演奏能充分發揮想象和創造力。科學的訓練方法,則可以提高兒童的歌唱、節奏及音高辨別能力。羅代筠提出通過“激發興趣”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的方法注:(羅代筠《將學生的創新思維溶于學生音樂教學之中》,《教學探索》,2006年第10期,第80頁。);謝珍輝指出“創設富有創造性的教學情境,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環境,創設想象情境”三步驟注:(謝珍輝《音樂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淺探》,《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2年第4期,第151、152頁。);黃忠昭則認為應著眼于“建立全新的師生關系,注重學生個性發展,注重培養的最佳途徑”注:(黃忠昭《論音樂教育與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第3期(總第67期),第121-123頁。);王令武則主張“眼、耳、口并用”,“給學生自由思維空間與時間”并“鼓勵學生表演”注:(王令武《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創新思維》,《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第4期,第8頁。);薛濤提出“發掘教師的創
造潛力,激發學生群體的創造潛能”注:(薛濤《音樂教學中應注重創造性思維和創新精神的培養》,《美與時代》,2004年第10期,第65、66頁。);陸穎則指出“轉變教育觀念、創新教學方法、更新教育評價” 注:(陸穎《讓創新思維成為音樂教學中的靈魂》,《音樂天地》,2008年第1期,第16、17頁。);劉克敏指出“培養創新意識、培養創新精神、培養創新能力” 注:(劉克敏《音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音樂天地》,2003年第11期,第19-21頁。)三方面舉措等等。近年來,教育工作者們日益發現,音樂教學的開展,不能無視學生的創造力,反而應充分體現“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的新課程理念,實現審美體驗價值。
二、創新思維元理論描述
思維能力是創造力的最基本的心理素質,創造發明主要靠思維能力,創造型的人才最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就是創新思維。創新思維是指某種創造性活動中所特有的思維過程,是人類思維的高級過程。智力的核心是思維能力,而思維能力的核心是創新思維。西方哲學的認識論認為創新思維是一種漸次發展過程,20世紀20年代格式塔心理學最早對此進行研究,產生著名的沃勒斯“四階段模式”,即準備、醞釀、明朗、驗證期。注:(李祖揚、柳洲《創新原理與方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66頁。)
人腦是創新思維的器官,具有最為發達的大腦皮層,其范圍越廣,個體就越能以特異的方式作出反應。腦的高級功能如思維等,與神經回路活動有關。腦內神經元(約140億個)通過突觸形成龐大的神經回路,形成各思維方式―收斂型、發散型思維。前額葉的聯合皮層是“多重感覺皮層”,視、聽、嗅、觸、味覺向此傳遞并進行整合處理。語言思維能力與性別有關,女性語言技能比男性稍強,男性空間能力則占優勢。美國著名神經生理學家斯佩里認為大腦半球具有思維能力,且分工明顯。左半球與抽象思維、象征性關系及對邏輯分析有關,主要從事抽象思維工作,稱之為“理性腦”;右半球負責形象思維,如空間定位、圖像識別、色彩欣賞等,為“感性腦”。左右腦功能的互補,能使大腦的思維功能達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創新主體主要指素質全面發展的新人才,其本質歸結為“科學”二字,通過組合、反轉技術等創新技能來實現。產生于創新能力與創新關系、創新環境與創新精神是創新的兩組基本矛盾,其中創新關系適和創新能力的發展需要,創新精神則適和創新環境的發展要求。此外,創新哲學主張人人能創新、時時能創新、處處能創新,并積極利用條件、創造條件創新。
音樂才能是神經系統天生的能力,外部刺激居于次要地位。極少數人在兒童早期表現出超常的音樂才能(如莫扎特),音樂的內在規律使其不需外力便可掌握,這是音樂神童出現較高頻率的主要原因。在音樂才能實現過程中,干擾因素與動機較為重要。音樂家具有敏感的心靈及高度的自尊,其個性表現為多態性,即女音樂家更男性化,男音樂家更女性化。聽覺能力是音樂學習的基本條件,聽力與智力的互相促進是個人獲得音樂成就的一個重要因素。梅德尼克出(Mednick)提出,聯想諸要素的組合形成新結構,產生新穎而又源源不斷的聯想,注:(羅小平、黃虹《最新音樂心理學薈萃》,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5年版,第235頁。)屬于這種類型的人較富于創造性。創造力是一種整體能力且具有發展性,社會政治變遷、個人經濟狀況、生活遭遇、國家經濟的增長或衰退,都會影響個人創造。另外,創作過程中強調非意識的靈感因素,也注重有意識的努力因素。
綜上所述,創造性與個性特征、認知特點相關。個性特征主要指獨立的自我力量及對復雜事物的愛好與駕馭能力,認知特點表現為靈活性及高復合程度的認知結構等。這些特征伴隨著相關的動機及發現問題的興趣,這些因素相互影響,從不同側面描述創造性。
三、創新思維在兒童鋼琴學習中的訓練
一般人都有辨別、回想旋律的能力,而音樂訓練能使人獲得音樂結構詞匯表,如經過音、和弦、旋律、曲式等,從而有效提高音樂記憶力。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華生曾說過:“給我一打兒童,我可以把他們培養成從乞丐到律師等不同層次的人。”由此說明外部環境及訓練的重要性。實踐證明,科學的音樂訓練能使普通市民成為音樂家。
(一)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
創新人才的成長規律表明,創新素質是創新主體成才的內在根據,育人環境是必要條件,創新實踐是根本途徑,因此成才規律表現為“創新素質+創新環境+創新實踐”。創新環境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學術創新環境。音樂家庭與非音樂家庭的區別在于,前者欣賞音樂、演唱歌曲的機會更多。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應對兒童音樂發展持積極、主動的態度,鼓勵孩子非常規的音樂思維。在學校教育中,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鼓勵標新立異,從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社會是學生獲得直接經驗的場所,家長、教師應鼓勵學生參與音樂演奏、音樂比賽、音樂創作等實踐活動,以獲得社會知識,并能提高臨場應變能力。
(二)充分運用想象、直覺因素
想象是音樂表演者必不可少的心理要素,也是使表演充滿生命的關鍵。因此,表演者要不斷豐富個人的生活閱歷,尤其是身臨其境的切身體驗。直覺是運用內心聽覺,在頭腦中形成音響運動圖像的能力。它是在遺傳的基礎上,通過訓練而得以發展,沒有后天的努力和培養不可能獲得音樂的直覺。因此,在音樂表演的實踐中,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直覺能力,尤其是正確的技巧和視唱練耳、音樂審美鑒賞和風格感受力。
(三)克服臨場緊張
臨場的緊張乃至怯場,是較為普通的心理現象。如何改變并克服這種心理狀態,筆者認為:首先要有嚴肅的表演態度,其次克服心理障礙,形成積極的心理暗示;另外充分練習以純熟掌握曲目,加強信心。還應經常參加演出實踐,鍛煉應變能力。通過上述五方面的努力,將“怯場”的負面影響減至最低。
(四)以創造代替模仿
音樂藝術長于抒情、拙于論理,在時間流程中展現,隨時間完成而消失。學習者應在認真分析和理解樂曲的基礎上,借鑒的吸收前人的經驗,加上個人創造性的詮釋。對以往藝術大師的創造,做到充分尊重但絕不盲從。表演藝術永遠是向前發展的,聲音、技巧都是逐步得以完善的。英國指揮家伍德曾說過,任何符號都不能保證樂曲詮釋的同一性。由此可見,演奏家之所以成其為演奏家,在于他能敏銳的感受一切,善于強烈的感受藝術。
成就是個人經過學習所達到的程度。一個有成就的人,必須具有相應的能力,但一個能力較強的人卻未必有相應的成就。毋庸置疑,只有艱苦卓絕的訓練,才能使人富有創造性地表現內心的情緒情感,以滿足其成就感。
四、創新思維在兒童鋼琴學習中的作用
創造力是一種整體能力,托蘭斯(Torrance)的“閾限假說”表明,當智商超過120,學習中創造力作用顯得尤為重要。注:(羅小平、黃虹《最新音樂心理學薈萃》,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5年版,第247頁。)音樂表演是音樂存在的活化機制,除了恰到好處的投情,更需要想象和直覺的配合,想象的過程則離不開創造性思維的積極運作。創新思維對兒童鋼琴學習中的作用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穩定的審美情趣與獨特的情感指向
每個人都會傾向于喜愛某一類音樂,與社會環境、聽者的情緒狀況有關,具有不穩定性,會隨著各因素的改變而有所變化。社會境遇會形成一定的情感狀態,情緒狀態決定音樂的選擇;反之,音樂使情感狀態發生變化,進而影響行為的改變。情感、行為的改變又與社會境遇的改變直接相關,形成“循環反饋”模式。受過系統音樂訓練并參加過實踐的兒童更喜歡古典音樂,短期訓練也產生一定作用,如1872年威廉斯(Williams)通過2個月的音樂欣賞教學,提高了學生對嚴肅音樂的愛好。
(二)創造力的培養與開放的個性
創造力與個性特征、認知風格、能力相關。卓越的科學家具有獨立的個性,表現為強烈的自我意識、堅強的意志、堅忍不拔的精神,即所謂開放的個性特征。他們樂于學習藝術相關知識,并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對于其它學科知識的學習也游刃有余。他們以一顆時時的大腦,汲取著自然界的精華。另外此類兒童的認知結構復合程度相對較高,也更易適應環境變化,思路較寬,善于在事物運動中得出抽象規律。
(三)兒童身心發展與因材施教原則
篇7
Abstract: The contemporary design education is developing toward diversity. "Morphological Tectonics" based teaching research is helpful for the promotion of th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and course construction. This article develops from three aspects, trying to find new developing ideas of "Morphological Tectonics".
關鍵詞: 形態構成;教學模式;創新思維;創造能力
Key words: morphosis;teaching mode;innovative thinking;creative ability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32-0256-02
作者簡介:孫虎鳴(1965-),男,吉林長春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藝術設計學、工業產品造型設計。
1 形態構成教學現狀分析
1.1 “形態構成”學的成因與淵源 形態構成這門學科起源于1919年的德國包豪斯設計學院,是由伊頓、瓦西里,康定斯基、納吉等人先后開設的全新的設計基礎課程,并對此進行了一系列的試驗性課題研究,從而形成了以形態構成研究為目的的系列課程,開啟了設計學科基礎課程研究新紀元。“形態構成學”由德國傳入美國,再由美國傳入日本,可以說日本是“形態構成學”研究最深入的國家。真正意義上的我國“形態構成學”研究起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當時我國設計教育體制不夠完善,設計教育體系初步形成,隨著對“形態構成學”的認識與研究不斷深入,“形態構成學”逐漸被納入到各個高校藝術設計類課程體系當中。工業設計、產品設計、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建筑設計,景觀設計等專業都把它作為專業基礎課程,并隨著構成課程的引入,進而取代了原有設計類專業以“圖案”設計為專業基礎課程的設置地位,為后續的“形態構成學”課程建設及教學研究奠定了基礎。
1.2 形態構成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形態構成學”研究在我國起步較晚,與發達國家比較,無論在理論研究領域還是在教學應用研究領域存在很大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
①把原是整體的形態構成課程體系劃分為三個獨立的單元課程體系。這種劃分無疑為“形態構成”學理論研究與課程體系建設豎起了屏障,使其課程結構和課程內容的創新渠道難以疏通。目前我國高校 “形態構成學”的研究主要以“三大構成”為主體開展的單項研究,現行的課程設置也集中在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單元課程設置上面。其各自獨立的單元課程設置有悖于構成學科本身整體性原則,對其發展空間是一種界定與限制。
②三個或多個獨立的課程結構基本一致的形態構成基礎課程設置,是無法分散對應不同專業方向的專業課程體系的,與各個不同專業沒能實現有效的銜接。作為專業基礎課程的“形態構成”包括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光影構成、運動構成、裝置構成等課程。以“三大構成”單獨設置的構成課程不能完全代表構成課程本質特征,其涵蓋的面較窄,讓其對應各個專業課程體系不現實,對構建整體設計教學模式和設計學科建設會產生不利影響。
③形態構成課題停留在技術層面上的研究較多,用于開發創造性思維和培養創新能力層面上的研究卻很少。形態構成課程設置的思路常以縱向為主來謀劃布局,缺少橫向拓展思路的創新思維支持,致使現有的構成課程拓展與開發及新課題研究遇到瓶頸,形態構成課題訓練以完善技術替代創新思維的設定是多數學校現行的狀況。雖然有些院校在形態構成課程各個單元課程開發上有創新、有突破,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整體創新課程設置及實施計劃落實等方面常常不夠理想,原因就是缺乏重新打散各個單元課程界限,重新整合課程內容的創新思路與創新
策略。
2 整合設計教育資源構建新的形態構成課程教學
模式
2.1 設計教育資源的整合、利用、開發是形態構成課程教學發展的基礎 凡是藝術設計類專業的高校多數開設有形態構成課程,值得關注的是各高校所開設的形態構成課程普遍存在課程結構與內容趨于雷同,授課方式與考評方法單一等傾向。目前,高品質的形態構成課程數量較少,優秀課、精品課程建設與開發缺少課程內涵質量支撐,形態構成課程資源共享程度總體上來講偏低,可以借鑒和利用的“共享資源”有限。其實,設計課程的資源是相當廣泛的,各類設計課程母體課題衍生出來的子課題是寬泛的,其供應的養分也是充盈的,關鍵是如何有效地加以整合、利用、開發,有機地把一些有效資源納入到構成課程當中。從發展的眼光看,把構成課程定性為專業“基礎課程”,是不準確的,其性質的界定有待進一步探討,我們所說的基礎課程性質是從其技術層面所要達到的訓練目的來確定的,實際上我們從廣義上來講,構成所覆蓋的領域及范圍非常廣,從應用層面上來說,形態構成本身也可以成為設計,如許多現代雕塑藝術、現代裝置藝術、現代建筑等本身就是實體與形態構成的互換體。由此可見,形態構成自身的優勢資源、再生能量還沒有得到挖掘與釋放,從設計相關學科獲取的資源養分還沒有得到吸收與消化。基于此,可以說形態構成開發利用的資源是無限的。
2.2 創設符合設計教育發展要求的形態構成課程教學模式 當代設計教育正朝著多元、多維的方向拓展,專業界線將會變得越來越模糊,專業知識相互交叉補位、課程資源相互整合重構將成為未來的設計教學模式尋求破解的思路,也是構建形態構成課程教學發展框架所遵循的思路。形態構成課程教學模式的建立應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抓住形態構成課程整體特征,優化整合課程結構,明確樹立課程教學目標。以往形態構成課程教學目標的確立總體上趨于重視經驗和技巧訓練,看重結果輕視過程,忽略了創新思維和創意過程訓練的階段目標確立。創設新的形態構成課程模式必須摒棄單一直線強化結果訓練的重技藝的教學思想。二是課程設置、課程內容、訓練方法、評價方式等都要重新定位、從新確立方向。單一的運用經驗體會訓練、缺少變化的模式目標訓練、程式表現技能訓練、疊加習題訓練都是在既定的技藝性質的目標下實施的,施教方式是以傳授為主,傳遞方法簡單缺少新意。構成教學模式建立及課程發展的脈絡應遵循設計教育規律,符合科學發展原則,在挖掘設計教育的資源的基礎上,創設新的教學模式及開發出新的課程內容,并逐步實現多元、多維、立體狀態下交互式的新的構成教學模式。
3 設計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形態構成課程建設及教學研究的核心目標
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的培養是設計教育的終極目標。最初,設計教育對創新思維的培養有所忽略,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創造能力培養上面,可是創造能力培養在實際中會遇到許多問題和困難,如何克服這些困難和破解這些問題成為了難點。但是隨著設計教育的發展和課程建設的深入研究,使設計教育本質特征和培養目標更加清晰,制約創造能力提升的根源被梳理出來,缺少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有效運行機制和創新課程開發研究是主因。崇尚創新理念、創新思維、創新方法等已成為各個高校設計教育改革的主流思路與方向。
形態構成課程建設和教學發展必須要走創新之路,創新是形態構成課程建設和教學發展的核心動力。創新的本質就是淘汰或更新舊的事物從而創造出新的事物,思維方式上來講就是不受常規思路約束,尋求獨立的全新視角的詮釋問題的方法和思維過程。其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可稱為創新思維。在形態構成課程體系建設和教學計劃方面,要把創新思維的培養貫徹到每一門課程的教學當中。長期以來,形態構成教學方面多數以傳統思維方式為主導開展教學。“重技能輕理論”、“重實踐輕研究”、“重傳授輕互動”等,正是這種缺失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導致“教”與“學”在一種封閉狀態下運行,沒有形成開放式的互動式教學環境,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缺乏創新環境。有些院校已經認識到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在課程建設方面開始創新研究,加大了以創意課題內容訓練,根據院校自身特點創設了一些新的形態構成課程,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對創新形態構成課程體系起到了推動作用,促進了形態構成教學研究,拓寬了設計教學發展思路。
參考文獻:
[1]趙志國,孫明.色彩設計基礎[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篇8
關鍵詞:藝術設計;創意思維;綜合素養
創意,即是指對某些事物在原有認知和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的思維創新,因此,創意并不是空穴來風,毫無依據,而是在原有事物的基礎上進行的聯想與升華。創意,是創新和思維的結合。在藝術設計過程中,對于問題的解決,由于問題形式的多樣,內容的不同,在采取解決辦法時也不盡相同。面對不同的問題,合理采用創意思維來解決不僅能夠創新解決的思路和途徑,而且能夠達到意料之外的效果。本文將對創意思維的具體培養過程做詳細的闡述,以期能夠對藝術設計領域的發展提供一些幫助。
1 創意思維在藝術設計中的具體表現
創意思維在藝術設計中的具體表現通常包括理論和多向兩種思維。在進行藝術設計的過程中能夠在不同程度上對兩種思維進行表現,但相對來說多向思維被更加廣泛地應用到藝術設計中。
1.1 理論思維
理論思維是基于事物的客觀發展規律的前提下,為解決新問題而創造性構建新的原理體系的一種思維。
1.2 多向思維
多向思維,又叫作發散思維,指的是不拘于傳統的解決方式和形式、從多個角度和方向進行問題解決的突破從而創新途徑的一種思維。多向思維中常常被提到的一個名詞“多端”,被認為是創意思維的開端,然而,一個好的創意并不僅僅只是依靠一個好的開端,還要在知識基礎、想象以及技能等多方面在藝術設計中的結合與構想,如何整合從而更好地發揮其效力也極其關鍵。因此,在藝術設計過程中,創和造兩者在思維的碰撞中進行發揮,以便能夠在滿足客觀事物規律和本質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形成新穎、獨特的藝術形態。
2 創意思維在藝術設計中的開發
藝術設計領域一直是不斷變化和不斷更新的領域,為此,創意思維對于藝術設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使藝術設計呈現活力,如何保持創造力的不斷提升,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加強藝術理論素養的培養力度,培養發散性思維以及在具體實踐中的應用。這是一個長期的培養過程,應當對創意思維的誘發過程做明確的掌握,以此為前提積累和學習相關知識,進行思維實踐訓練等。
2.1 創意能力的培養
由于藝術來源于生活,為此,要使得創意思維在藝術設計中得到充分的應用,首先要積累相關藝術和設計的知識,這是保證藝術設計符合客觀事實的重要依據,對于藝術設計中創意思維能夠更加新穎和獨特起到關鍵作用。在積累相關知識的過程中,不僅要學習課本書籍當中的理論和前人經驗,還要結合實際到生活中去尋找、發現,從而獲取靈感。
創意能力的培養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是創意能力的訓練,主要包括自主思考、聯想能力、發散性思維以及聚合思維等方面的訓練。我國長期以來重教輕學,對于創造性培養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因此,在進行創意思維訓練的過程中要改變傳統的學習狀態,變被動為主動,對訓練者的興趣愛好以及自主性、積極性的培養要加以重視,進一步引導其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對于創意能力訓練最為重要的環節,即聯想訓練,被廣泛應用的訓練方法是頭腦風暴。頭腦風暴對于訓練者聯想能力和快速反應力的提升都有極大的幫助,在不斷反復的訓練過程中,對于訓練者聯想習慣的培養有極大的幫助。此外,對于發散性思維和聚合思維的培養訓練過程,主要是培養思維的獨立創造性和靈活性,打開訓練者的思路和觀察事物的角度,培養訓練者從多個方向和角度切入理解事物,發揮創造性思維。與此同時,圖形設計的一些方法對于訓練者想象力的培養有很大的幫助,必要時可以引入一些圖形設計方法來訓練學生的聯想能力。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創新培養,常常會忽略掉聚合思維,為此,要在今后的培養過程中加以重視。
2.2 理論與實踐結合
由于理論知識的學習過程通常是在教室內部完成,甚至對創意能力的訓練也大部分是在室內進行,所以受訓者在進行創意能力學習和培養的過程中沒有多少機會能夠走到室外,也就使得在課堂學習到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實踐的結合度較低,從而對于受訓者創意能力的真正發揮起到了阻礙的作用。首先,在課堂的理論教學中加入實際創意的案例,這樣能夠幫助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對實踐方法有所了解;其次,要加強與實踐的聯系,通過多種渠道了解真實的設計問題,并設計合理的解決方案來培養其創意能力。藝術設計是一門與生活實際聯系非常緊密的領域,因此,讓課堂的理論教學與實際案例相結合能夠使得創意能力培養的效果更佳。雖然目前在許多領域,越來越多的分工被細化,但是藝術設計與之不同的是其領域內需求的人才屬于復合型設計人才,不僅能夠掌握相應的理論知識,而且能夠將所思所想恰如其分的表達在自己的設計過程中。現在國內的教育體制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這類復合型人才的發展,多數的本科院校在培養藝術設計人才的時候往往是理論知識的積累和訓練較多,高職高專院校則偏于實踐較多,如果能將兩者進行合理結合,則能夠大大的改善當前藝術設計人才的稀缺狀況。
2.3 綜合素養的提升
隨著藝術設計的發展,綜合素養的提升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隨著社會發展各個領域之間的不斷滲透,藝術設計已經不能僅僅滿足于學習理論知識和進行相關訓練以及實踐結合了,而是要從多個領域進行學習和汲取,不斷地拓寬思維在創新上的廣度、深度,比如可以從音樂、建筑、舞蹈等多個藝術門類中進行學習和汲取,得到靈感,不斷地將不同的元素進行碰撞,從而激發創造思維的發展。與此同時,也要重視探索精神、心態和求知欲等素質的提升,藝術設計的創新動力就在于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創新思維的應用經歷了從有到無再到發展和革新的漫長歷程,經歷了諸多的失敗和困難。因此,保持心態上的積極性和樂觀性是藝術設計能夠一直向前的保障。
3 結語
隨著社會各個領域的不斷發展,創新思維被應用到越來越多的行業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藝術設計是一門十分特殊的領域,對于創新思維的應用有著極高的要求。本文在對創新思維的具體表現形式進行了簡要介紹之后,對于創意思維的培養從理論學習、方法訓練和能力的培養,再到結合實踐學習,提升綜合素養進行了詳細的論述,創意思維的培養要緊跟時代的要求,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從而促進藝術設計領域的長期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名書.藝術設計中的創意思維略論[J].芒種,2016(02):123-124.
[2] 郭龍.淺談藝術設計中的創意思維訓練[J].科教導刊(上),2010(06):20-21.
篇9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育教學;創新意識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0-0029-01
數學是其他自然科學的基礎和保證,因此,學好數學對于學生以后其他學科的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小學數學主要是促進學生在幼年時期接受數學教育,進而為將來的數學學習奠定基石,處于7~12歲年齡段的小學生是各項認知技能都在快速發展的階段和人群.在這一年齡階段,其學習數學知識的能力會隨著其興趣而得到不同的發展.教育和教學就是培養人和塑造人的一門科學,所以說,好的教育教學是會使得人的全面發展得到增強的。
1.創新情境數學教學模式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入情境式的教學模式對于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通過不同的情境來講授知識能夠激發和培養小學生的創造性的思維,由情境可認啟發學生對解題思路的獨特的想法與思路,這一過程既是形成數學構思的過程,也是展開合理解題思路的思維過程。在情境教學模式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展開創新思維,并積極主動地發表對解題思路的見解,從積極參與教學的實踐中,學生的創新思維也就培養起來了。此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還要注意數學語言的使用要與課程內容以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相適應,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情境教學模式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
2.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穩定性差的特點,在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在興趣的驅使下,小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課程,才能在興趣的驅使下展開更多的創造性思維。數學教學本身具有理論性強的特點,理論的講解枯燥乏味,難以吸引小學生的興趣,也有很多小學生對數學課程有著厭學情緒,這時教師就要注意采用新鮮多樣的方式來吸引小學生的興趣。例如,利用多媒體、幻燈片等形式,以形象生動的方式展現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生在學習數學上的興趣。數學課上教師還要注重將數學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拉近數學與小學生之間的距離,激發他們學習數學、應用數學的興趣,從而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
3.通過交互合作的方式來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開展學生之間的交互式合作能夠形成學生之間思想的交流,對其創新意識培養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在交互式的合作中學生通過交流可以對所討論的問題產生不同角度的認識和思考,有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其創新意識。通過交互式的合作,在學生之間能夠對問題進行廣泛討論,也能找到更多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在實踐活動中教師帶領學生走曲徑小路,觀賞美景時就可以假設問題:對于曲折的小路,如何計算出它的長度?并號召學生展開討論,學生有的說用尺子,有的說用步測……通過學生之間交互式的合作討論的方式,能夠對學生的思維產生啟發,這對創新思維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創新型的思維方式對于創新意識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在創新思維的引導下,小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勢必會增強。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新思維的培養可以通過一些有效的訓練方法來實現,例如逆向思維的訓練,有時會對數學問題的解答產生更為簡便高效的作用;聯想思維的訓練,能夠幫助學生從多角度來思考問題,對全面思考問題具有很好的效果,聯想能夠拓展思維的廣度和深度,是創新意識培養的基礎。
創新意識對個人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因此要從小學階段就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這也是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對此本文結合小學數學教學對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進行了研究探討。筆者針對小學數學教學的特點提出了四個方面的建議,包括情境時教學模式的采用、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交互式合作的方式以及實踐活動的方式。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地探索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不斷提高小學生的創新意識,為其今后的人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為國家的人才培養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篇10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義務教育階段小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是現代數學教育的基本任務,應體現在數學教與學的過程之中。那么,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達到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使每一位學生的創造潛能都得以全面發展呢?下面,筆者就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談幾點看法:
一、利用情境數學培養創新意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入情境式的教學模式對于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通過不同的情境來講授知識能夠激發和培養小學生的創造性的思維,由情境可認啟發學生對解題思路的獨特的想法與思路,這一過程既是形成數學構思的過程,也是展開合理解題思路的思維過程。在情境教學模式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展開創新思維,并積極主動地發表對解題思路的見解,從積極參與教學的實踐中,學生的創新思維也就培養起來了。此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還要注意數學語言的使用要與課程內容以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相適應,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情境教學模式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例如,在教學“圓柱和圓錐的體積”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準備各種圓柱形的實驗品,如圓柱的玻璃器皿、圓柱木塊等,分發給學生要求其動手量出長、寬、高等所需數據,并通過實踐來求得體積。通過實驗啟發學生自己總結出計算圓柱體的體積公式,并引導學生是否可以用切割、計算體積差等方式求得體積。
二、通過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創新意識
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穩定性差的特點,在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在興趣的驅使下,小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課程,才能在興趣的驅使下展開更多的創造性思維。數學教學本身具有理論性強的特點,理論的講解枯燥乏味,難以吸引小學生的興趣,也有很多小學生對數學課程有著厭學情緒,這時教師就要注意采用新鮮多樣的方式來吸引小學生的興趣。例如,利用多媒體、幻燈片等形式,以形象生動的方式展現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生在學習數學上的興趣。數學課上教師還要注重將數學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拉近數學與小學生之間的距離,激發他們學習數學、應用數學的興趣,從而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例如,在學習“認識左右、上下、前后”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座位編號的方式,利用學生的座位編號并進行確認練習,學生在相互認識的互動中對左右、前后、上下形成認識,這樣能夠有效提高他們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來培養創新意識
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開展學生之間的交互式合作能夠形成學生之間思想的交流,對其創新意識培養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在交互式的合作中學生通過交流可以對所討論的問題產生不同角度的認識和思考,有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其創新意識。通過交互式的合作,在學生之間能夠對問題進行廣泛討論,也能找到更多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在實踐活動中教師帶領學生走曲徑小路,觀賞美景時就可以假設問題:對于曲折的小路,如何計算出它的長度?并號召學生展開討論,學生有的說用尺子,有的說用步測……通過學生之間交互式的合作討論的方式,能夠對學生的思維產生啟發,這對創新思維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創新型的思維方式對于創新意識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在創新思維的引導下,小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勢必會增強。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新思維的培養可以通過一些有效的訓練方法來實現,例如逆向思維的訓練,有時會對數學問題的解答產生更為簡便高效的作用;聯想思維的訓練,能夠幫助學生從多角度來思考問題,對全面思考問題具有很好的效果,聯想能夠拓展思維的廣度和深度,是創新意識培養的基礎。
四、通過實踐活動的方式培養創新意識
小學數學課程中要更多地加入實踐課,讓學生在實踐中形成對數學知識的認識,在實踐中創造并感知,從而激發小學生創新意識的養成。實踐能夠在小學生的頭腦中形成更為穩定的知識,因為從具體形象的事中才能強化人們對知識內容的感知和記憶。例如,“100以內數的認識”這一章節的教學,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通過數一些玩具木棒、數花生等方式來加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強化知識內容。實踐活動的方式還包括課下練習內容,安排練習題時可以設計一些具有樂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探索活動加強對知識的感知和認識,小學生在自己的實踐探索過程中不但會加強知識的認識,還會形成自己動手的成就感,也會提高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 上一篇:項目融資的幾種融資方式
- 下一篇:冬季車輛安全管理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創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