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維培養范文

時間:2023-11-09 17:46: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批判性思維培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批判性思維培養

篇1

要培養創新型人才,必須談批判性思維能力;談批判性思維能力,則必談教學方法的改革.批判性思維能力與學生的學術素養關系密切,是創新人才必備的素質之一.

一、批判性思維的內涵

批判性思維是“為決定信什么或做什么而進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維”.

具有批判性思維的人,在認知方面往往具有如下能力:一是發現問題、收集信息、分析數據、評估證據的能力;二是鑒別事實與個人主張和邏輯判斷之間差異的能力;三是能夠發現普遍規律,并評價其邏輯嚴密程度的能力;四是正確、清晰地進行推理,并有效解釋結論的能力.

具有批判性思維的人,在思維方面也會有很多特點,比如不草率、不盲從,對問題深思熟慮;保持好奇和質疑的態度;意識到自己的偏見、歧視的存在,注意克服這些偏見對判斷的影響;能以一種開放的態度理性地看待各種觀點,理解他人,愿意修正自己的觀點.

二、如何讓學生習得批判性思維

1.知識被問題“揪”出來

批判性思維的核心集中在“批判”二字上.一個事實或者現象一旦被我們的感官接收,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出問題.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是訓練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第一步.而這個“問”的優劣,直接決定了批判性思維的效果:一針見血抑或隔靴搔癢,差別只在一問.

現今對“啟發式教學”的理解一直存在著一個很大的誤區,那就是將教師作為課堂提問的主體,片面地認為教師需要用精心設計的問題去“啟發”學生進行相應的思考,這實際上是剝奪了學生從生活實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權力,導致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過度依賴于顯式的問題而非問題的源頭——實踐,也導致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缺失.

2.答案由討論“爭”出來

學生對外部知識進行高效接收、合理分析、全面總結的能力是批判性思維培養的重要方面.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教師理應從盡可能多的渠道與角度為學生創造獲得信息的條件,并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思維環境.

小組合作活動以其實施方式的簡單、有效而被教師廣泛應用.一方面,小組活動使教師的課堂主導權移至學生,增加了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的機會;另一方面,待吸收的知識也經由學生間的深入互動,得以細節化和系統化.同時,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構架也更加充分和完善.

小組合作活動應獨具特色,依其目標分,主要有“小組討論”、“合作創作”和“合作演示”三種形式.“小組討論”主要通過集思廣益,加深對新概念的理解,或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合作創作”指3~4個學生組成小組,運用新概念和教師示范的技能,設計方案或創作作品.“合作演示”則要求小組成員分工合作,運用多媒體技術等手段將小組成果向全班展示.一般說來,“合作創作”的成果都要通過“合作演示”的方式進行展示.

3.脈絡從歸納“梳”出來

知識的系統性與完備性是評判學生學力的重要指標.然而,上述寓學于問、寓學于論、寓學于做的模式,由于其出發點均為教師的某個引子,或是某個具體的實例,所以學生獲得的相應知識會比較零散.為了克服這個問題,并完成批判性思維教育的收官步,由教師引導的“歸納”環節成為決定教學效果優劣的重要一環.這一點對于自然科學基礎知識的學習尤為重要.因此,在鼓勵學生動用思維與實踐的力量吸收海量信息并獲取第一手知識的同時,教師必須將如何整合知識、提煉要點,并最終形成邏輯上完備的理論體系的方法一并傳授.

4.效果以實踐“評”出來

批判性思維是一門有關實踐的科學,這是由批判性思維的目標所唯一確定的,即“決定信什么或做什么”.這兩個“什么”都與實踐密不可分,前者是前人,或者周圍人的實踐,或者是即將要實踐的方案,即便對于只存在于思維中的抽象理論,也可歸之于思維實踐;而后者則是使用批判性思維的主體本身要進行或已經在進行的實踐.然而,不同的實踐所需要用到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各不相同.因此,作為能夠有效訓練學生批判性思維的課堂,其要求的實踐內容必需緊扣“多樣性”與“爭議性”這兩個中心.

篇2

關鍵詞美國教育 批判性 思維 多學科視野 學生素質

中圖分類號:B804 文獻標識碼:A

The Cultiv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and Multidisciplinary Viewpoint

――The Case of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UCLA)

FU Xiao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AbstractUnivers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often view enlightenment and exploration of truth as their missions, the cultiv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as a major way to achieve those missions, therefore the cultiv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of students is placed at the core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by many universities, especially the research-oriented universities.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critical thinking and guarantees the reliability of critical thinking and makes it more efficient and creativ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UCLA) provides 200 seminar courses (FIAX LUX) and 10 high quality multidisciplinary courses called Cluster Courses to freshmen to initi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quality of critical thinking and multidisciplinary viewpoint.

Key wordsAmerican education; UCLA; critical thinking;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0 引言

在中國知識資源總庫(CNKI)分別圍繞“批判性思維”與“多學科視野”檢索相關文獻,①前者的相關文獻(838篇)遠遠超出后者(58篇),顯示我國研究者對批判性思維素質的重視,但其重要基礎――多學科視野,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即使是檢索到的那58篇文獻,也幾乎沒有文獻從素質培養的角度探討多學科視野問題的。批判性思維與多學科視野均為大學生應該從高等教育中修得的重要素養,美國高校尤其重視學生這兩種素質的培養,其經驗值得借鑒。本文考察了美國著名公立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在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與多學科視野方面的基本理念與具體方法,探討這兩種素質之間的基本關系,以期為我國高校提供有益的參考。

1 批判性思維的培養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以下簡稱UCLA)借用《圣經》創世記中上帝的話“要有光”(FIAT LUX),來命名為新生開設的一系列研討型課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ley,以下簡稱UC Berkeley),其正門拱門頂上也鑲嵌著這幾個字,可見美國大學對啟蒙思想、探究真理之使命的自覺與重視。他們把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作為達成這一使命的重要方法。

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指能抓住要領、善于質疑辨析、嚴格推斷、清晰敏捷的日常思維。②在現代社會,批判性思維被普遍確立為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的目標之一。美國大學管理者,尤其是負責本科生教育的相關人員將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能力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UCLA、UC Berkeley這類研究性大學,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通常是課程設計圍繞的核心,實際上也是自教育學家杜威提出“反思性思維”概念以來美國教育改革的核心。美國《國家教育目標報告》(1991年)要求各類學校“應培養大量的具有較高批判性思維能力、能有效交流、會解決問題的學生”,并將培養學生對學術領域和現實生活問題的批判性思考能力作為教育的重要目標;③1995年頒布的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也規定,“學校教育的重點應是幫助學生掌握每天使用的多種技能,如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在工作中具有合作精神?!雹?/p>

UCLA為一年級學生開設的FIAT LUX系列課程,在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方面,頗具匠心與魄力。首先這是面向低年級學生的小人數研討班式課程,每個班的人數不超過15人;其次,開設課程門數多,所有想選修的學生都有機會選修。在2006-2007學年,UCLA共為一年級新生提供了200門FIAT LUX課程,⑤涉及的學科領域之多之廣,令人感嘆;第三,FIAT LUX研討班采取“三不主義”――不布置作業、不考試、成績不分等級,以使學生能夠在沒有任何壓力的情況下,憑自己的興趣,選擇研討班,并在心情完全放松的情況下,自由地參與課堂討論。FIAT LUX使他們一入大學,就接觸到邊敘邊議邊分享的探索與研究型學習方式,啟動批判性思維的學習習慣,從而迅速完成身份的轉變,即從中學生學習與思維方式到大學生學習與思維方式的轉變。

批判性思維不僅是一種精神,還是一種技能。批判性思維包括兩個重要部分:首先,需要提出問題。這些問題能夠指向事情的本質;其次,需要努力用推理來回答這些問題。為了保證學生在大學里所獲得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不僅僅停留在精神層面,美國的大學除了注重學生在量化思考(比如數學、統計等)、邏輯、文學、藝術等基礎和工具課方面的訓練外,還非常重視對學生進行多學科思維或多學科視角審視問題能力的培養,以使其批判性思維有效、更有創意,也更加深刻。因此,多學科思維(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也是我們在聽取美國人介紹其教育理念時最常聽到的短語。如果推理路線缺乏廣度,就可能僅僅認識到洞察問題的一個方面的必要性,而不能有效地思考:我們需要考慮另一種觀點嗎?存在審視這個問題的另一種方式嗎?這樣的審視像是從某某觀點來看的嗎?當考慮跨學科問題(大多數社會生活問題)時,批判性思維需要借助許多學科的相關概念、知識以及洞察來分析。比如,要理解伊拉克戰爭的原因,需要運用科技的、地理的、經濟的、政治的、宗教的學科見識進行分析。可見真正的批判性思維需要以多學科思維為基礎。

2 多學科思維的培養

多學科視野與思維方式的培養與批判性思維的養成密切相關。UC Berkley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跨學科教學不僅僅是提供多學科信息,更主要是培養跨學科的批判能力。學生只有具備多學科視野與思維習慣,才不至于使其批判性思維流于盲目和淺薄。而且隨著科研的跨學科趨勢,也隨著人類社會所面臨問題的復雜化、全球化,培養學生的多學科視野和思維習慣,展開跨學科、跨文化教學顯得十分重要。

在UCLA的課程設計中,我們特別留意到其Cluster Courses(聚合課程)。Cluster Courses是面向一年級學生的學年課,由不同學科的教師(一般是三名教師,一名圖書館員)圍繞同一主題進行多學科視角的協作式教學,以培養學生的多學科思維習慣與視野。一門Cluster Course一般須滿足三個條件:一是這門課程面向的研究對象必須跨越兩門學科以上,課程主干可以是歷史的、地域的或問題中心的;二是Cluster Course的講授內容不能被現有課程或專業替代;三是這種聚合是切實可行的。

2007年秋季學期,UCLA向一年級新生提供了10門Cluster Courses,⑥其中“全球環境:多學科視野”一課就由來自不同學科和專業的四名教師共同承擔。課程協調人的專業領域是土木與環境工程,另外三人的專業領域分別是城市規劃、大氣科學、生態學與進化生物學。

從UCLA目前開設10門Cluster Courses來看,其主題主要集中在環境、生態、藝術、歷史、生物、城市化等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領域。Cluster Courses的目的不在于發展新興學科,而是向學生展示,不同的學科如何看待以及嘗試怎樣解決當前人類所面臨的與生存發展密切相關的問題,幫助學生把從不同學科獲取的知識,經過個性化分析綜合以后,形成自己獨特的跨越學科界限的知識視野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UCLA的Cluster Courses模式展現給我們的不是傳統的科學與人文或與社會科學等兩種教育內容以課程或學位的形式上的簡單迭加。在迭加教育模式中,學生所接受的不同學科的知識仍然基本分屬于兩種彼此并行、各說各話的文化體系,對解決人類面臨的現實問題,或相對一個問題、一種現象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認知體系,相距甚遠。UCLA的Cluster Courses模式是圍繞問題,聚合不同學科領域、專業的知識,因而顯得獨具匠心,值得鑒借。

前述FIAT LUX研討班采取的不布置作業、不考試、成績不分等級的“三不主義”,也有利于學生主動擴展自己的學科視野。一名擔任FIAT LUX研討班課程的教師這樣評論道:FIAT LUX所提供的沒有壓力的學習環境,吸引了一些本來不會或不敢選修某一類課程的學生。

3 結束語

以上圍繞批判性思維、多學科視野以及社會或社區服務三方面,探討了美國一些高校所做的嘗試。美國耶魯大學校長理查德萊文指出,中國的教學法是一種生搬硬套的模式,學生總是被動的傾聽者、接受者,他們把注意力放在對于知識要點的掌握上,不去開發獨立和批判性思維的能力,這對于培養一些流水線上的工程師或者是中層的管理干部可能是有用的,但是如果我們要去培養具有領導力和創新精神的人才,就不行了。這對于國家的長期經濟增長也是不利的。中國大學非常狹隘的職業教育是不足以迎接這些中國未來的挑戰的。⑦批判性思維不僅是一種思維形式,更是一種優秀的思維品質,它與問題解決并稱為思維的兩大技能。當前,中國高等學校尤其是研究性大學,將培養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提至相當高的地位,教育部更是決定在全國高校中建立500個大學生創新試驗區。而批判性思維品質是創造性活動和創造性思維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甚至可以說是創新思維的基礎與核心。

事實上,中國高等教育近來也在上述三個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教育部自2007年以來多次就高等教育發文,強調創新教育、實踐教學、博學教育的重要性,并投入巨額資金支持相關項目。雖然措辭不盡相同,但本質上與美國高校強調的批判性思維、多學科視野、社會或社區服務等在方向上是一致的。國內一些高校正在實施或計劃實施的教學改革項目與我們看到的UCLA的許多做法也有不少相似之處??梢姛o論是美國還是中國,高等教育所面臨的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所做努力有許多共同之處,使得各種層面上的國際教育交流、相互借鑒變得更有意義,亦更切實可行。

注釋

①檢索時間為2011年5月24日。

②賀新全,何守仁.論外語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J].教學與管理,2010(9):70-71.

③劉寶存.創新人才理念的國際比較[J].比較教育研究,2003(5):6-11.

④徐學福.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中的探究[J].外國教育研究,2003(3):50-55.

⑤課程清單可在該校主頁(college.ucla.edu/fiatlux)上找到。

篇3

關鍵詞:筆譯;批判性思維能力;小組討論;反思日志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9-005-02

一、引言

在高等教育外語專業學生培養中,由于語言學習的特點以及傳統的語言教學模式,教和學中的“思維缺席癥”已引起了一線教師和研究者們的普遍關注:探究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的具體教學策略,比如合作學習(何強生,2004),語言輸出(張曼,2012),探究批判性思維能力融入課程教學,比如英美文學課程(姚佩芝,2012),開設中國文化課程(邵麗君、孫秋月,2015),實證研究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影響因素(章雅青等,2010)。鑒于此,本文以西安工業大學筆譯課程教學改革為例,探討如何將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融入本科筆譯課程教學之中,以期提高英語專業學生的思維能力和人格氣質。

二、課程教育理念

百度百科指出批判性思維是一種思維技能,也是一種思維傾向。思維能力包括解釋、分析、評估、推論、說明、自我校準,而思維傾向包括求真、開放思想、分析性、系統性、自信心、求知欲、認知成熟度。批判性思維最早可以追溯至蘇格拉底的一種探究性質疑(probing questioning), 而作為現代批判性思維的代表人物杜威提出了反省性思維(reflective thinking),本質上蘊含著假說的系統檢驗方法。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把批判性思維作為高等教育的目標之一。在高等教育英語專業培養中,英語筆譯是英語專業高年級階段必修課之一,在英語專業教學計劃以及所屬課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筆譯課程的教育理念應以創新教育、培養翻譯思維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為核心,由此筆者在翻譯教學的實踐中大膽嘗試教學改革,采取以翻譯過程為取向的翻譯教學模式,改變傳統單一的講、練、評的教學套路,使翻譯教學回歸到以學生為中心、以譯者為主體的培養模式,注重學生的思維技能、思維傾向培養,為學生將來進入職業化工作狀態奠定堅實基礎,能在社會特定的翻譯情景下創新性地、批判性地解決翻譯問題。

三、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1、兼顧個人獨立筆譯與小組合作討論

筆者一直在翻譯教學中采取“小組合作”模式,但前提是要兼顧個人獨立筆譯。從立項至今,按照課題組工作思路,即踐行、調查、調研、凝練,在西安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本科生120801班及130801班翻譯課程教學中已經踐行“關注翻譯過程”的教改內容。首先,在踐行中徹底改變傳統“講-練-評”的翻譯教學模式,把翻譯課堂轉變為翻譯作坊,強調在教與學的活動中“關注翻譯過程”,培養學生翻譯能力和翻譯綜合素養。其次,在調查中,站在學習者的角度考察了翻譯小組教學模式的認同情況,包括小組人員結構、小組合作完成筆譯任務的優點與缺點、課堂展示小組筆譯任務的優點與缺點、以及關于選材、授課模式、譯后活動、評估的思考。在120801班的教改踐行中,把班內33人按照“同組異質、異組同質”分為7個翻譯小組,根據作坊具體人數分配翻譯原文資料。小組內每一成員首先要獨立完成翻譯課前教師提供的原語料,再把個人獨立譯作相互賞析、質疑,修改,形成小組譯作,小組演示譯文和翻譯心得體會,小組之間互評、質疑,小組修改、重新定稿、提交譯文,師生共同評價效果。通過翻譯小組實踐活動,課題組對每一小組的翻譯風格按照次序分別評價為:穩健進取型、求真求實型、準確忠實型、個性張揚型、質樸奮進性、自由奔放型和流暢得體型。

2、培養多角度審視筆譯習作的能力

在筆譯習作小組內、小組之間鑒賞時,要求撰寫反思日志,歸納總結所遇到的困難和翻譯的心得啟示,包括語言、文化、句子結構、語篇連貫、翻譯策略等方面,在進行筆譯習作討論時就可以多角度的審視與校正。比如在反思日志中,譯者寫道“總是想要把原文中的每一個英文單詞翻譯過來,這樣就會顯得很嗦”,“翻譯時不要主觀臆斷”,“每一個單詞都有著很多不同的意思,在翻譯的時候,往往被他們混淆,不知道選擇哪一個。花很長的時間才找到一個合適的有的句子詞來翻譯。復雜句很難翻譯?!逼鋵崳此既罩局性诒磉_翻譯實踐中遇到的欠額翻譯、超額翻譯、語境翻譯、避免歐化等問題。例如:

“Once inside the private compound you are wrapped in an ambiance of calm beauty, an ordered world of buildings, pavement, rock, and decorative vegetation. ”(American Space, Chinese Place by Yi-Fu Tuan)

第一小組譯文為:當你踏入這樣一個私人院落時,立刻會被一種寧靜和諧的氣氛所籠罩,亭臺、曲徑、奇石和花草―點綴其中,錯落有致。第一小組寫道“這里存在思維的差異,西方人喜歡抽象,中國人喜歡具體,唯恐描寫不周?!钡谝恍〗M對翻譯難點的闡述有利于從問題存在的根源上審視其他譯文,比如譯文“一旦進入他的私宅你會被一種靜謐的氣氛圍繞,規矩的四合院,蜿延的小道,各種石頭和蔬菜的裝飾。” “進入到這個私人小院里,你會被平靜的氛圍所包圍。那建筑,走廊,巖石和植物構成了這個小天地?!焙隗w部分前者存在超額翻譯,后者存在漏譯。

3、反復修改習作提高批判性思維能力

小組內、小組間審視鑒賞之后,要讓學生意識到反復修改習作的重要性,學會反復修改,認識到譯文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由此在修改校正的過程中不斷地提高反省、質疑的思維能力。比如語言的銜接與連貫可以通過反復修改潤色,有的譯文很流暢,但有一點需要注意,關于英文指示代詞所指代的對象,在漢語中,有些人稱指示代詞可以適當的刪除。仔細讀一讀“我在我的大學里過得很快樂,我不僅經常利用課余時間練習我的小提琴,而且我還培養了很多其他的興趣?!边@句譯文中有些“我”字似乎信息冗余,需要刪除。又如下面的長難句:

“Serendipitous love as a romantic ideal is a paean to cities and their dislocations, the unlikely collisions that result from thousands of strangers with discrete histories overlapping briefly in time and space.”(Love in the Time of No Time by Jennifer Egan)

學生譯文是“偶然相遇的愛像最浪漫的理想是對城市以及城市中紛繁變化的贊歌,是城市中成千上萬的有著不同故事的陌生人在時間和空間上短暫地重疊在一起而產生的不可能的碰撞。”在脫離源語的情況下閱讀顯得拗口,歐化,沒有突破原文的形式束縛,由此必須反復咀嚼原文進行校正,而譯文“一見鐘情是理想的羅曼蒂克,在紛亂喧囂的都市生活中是一首贊歌,千千萬萬素不相識的人,各走各路,穿越時空、剎那交匯,把不可能變成了一種可能?!备鼮橹覍?、順暢。

在筆譯課程中融入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理念還處于嘗試過程中,如何引導學生養成反省、質疑的良好思維傾向仍對教育工作者是一個挑戰,有待繼續孜孜不倦地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何強生.在合作學習中進行批判性思維教學[J]. 教育探索, 2004,12.

[2] 邵麗君.孫秋月.中國文化課程融入英語專業教學的行動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 2015, 6.

[3] 姚佩芝.英美文學課程與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湖南師范大學教學改革案例[J].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12,9.

篇4

關鍵詞:寫作教學;批判性思維;語言技能

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又稱思辨能力,是思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人的自由思考、自主行動、學會求知與學會生存有重要的意義。早在2001年制訂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提出的英語學科教學目標就包含培養學生“主動思維”和“創新精神”以及“展現個性,發展心智”等[1],這些目標與批判性思維密切相關。

寫作是認知和思維的創建過程。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提高學生的語言技能,還應設計適當的活動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思考,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問題引導學生不斷剖析自己的觀點與思想,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下面,筆者以正反觀點對比議論文的寫作教學為例,嘗試讀寫結合的方法,按照過程寫作的模式,促進學生在論證過程中多角度地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做出分析與判斷、進行自我糾正與調整等等,探討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

一、教學案例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

正反觀點對比(for and against)議論文是英語寫作的一種常見類型,有相對固定的結構,運用范圍廣泛。這類文章要求作者轉換不同視角進行論證,這不僅對提高議論文的說服力至關重要,也是批判性思維能力的體現。本次寫作提供給學生閱讀的同類型文章是“New Headway English Course (Intermediate)”中的“Childhood―the best time of your life”(詳見浙江教學月刊社“資料下載”中的“原文選登”)。該文結構清晰,語言簡潔,邏輯銜接緊密。第一段提出觀點,第二、三段從正反兩個方面論述作為兒童的利弊,第四段在歸納綜合兩方觀點的基礎上表明作者態度。

學生的寫作任務是從三個話題(having a university degree, young adults living at home, having children while young)中任選其一進行利弊分析。這些話題與學生未來生活息息相關,能夠激發學生興趣,引發青少年的思考。

(二)教學設計思路

筆者通過落實以下四個方面內容,有效提升學生的語言技能與思辨能力。

1.以同類型文章的批判性閱讀作為語言輸入

Krashen的輸入假設認為,可理解的語言輸入是語言習得發生的重要條件[2]。通過對文章進行批判性閱讀,即引導學生辨析信息,分析作者論證的過程,判斷論證過程的合理性,并對作者觀點進行評估,達到對學生寫作的積極促進[3]。

2.以問題促成思考與語言的真實使用

在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過程中,教師提問是教師支架作用的重要工具[4]。教師可以參照布魯姆框架(Bloom’s Taxonomy),針對高層次認知活動設置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理解、應用、分析、綜合和評價等。同時,在師生互動中不斷追問,引發學生深入思考。

3.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內在動機

學生個人的發展是教學的核心。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在平等自由的環境中鼓勵學生不盲從、不盲信,富有批判性精神。

4.以思辨為目標促成課堂生成

課堂應處在動態和不斷的生成當中,以滿足學生的需求[5]。寫作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有條理性、邏輯性、連貫性地表達思想。因而,教師要根據學生情況靈活調整,引導學生形成自己的觀點,積極促成課堂的生成。

二、教學環節與評析

環節一:導入

1.引出話題

教師利用美國廣播公司(ABC)Jimmy Kimmel脫口秀節目中的一段訪談將兒童天真無邪的面孔和天馬行空的思維展現在學生眼前,并詢問學生視頻中兒童的行為與思維具有哪些特點。學生用innocent, imaginative, naughty, adorable, carefree, naive, silly, fool等詞匯進行描述,一定程度地表現出學生持有的不同觀點。

2.小組討論

在激活學生對童年的記憶后,教師請學生在小組中討論:你認為童年是你一生中最好的時光嗎?為什么?學生根據自己的成長經歷與價值判斷表達自己的看法。小組討論為學生提供了開放的觀點交流平臺以及充分的語言表達機會。

3.觀點展示

教師請學生展示自己的觀點,并將學生發言當中正反兩方的觀點分別整理記錄在黑板上。學生結合自己的童年經歷,能夠從自由、責任、可支配的時間、親密關系、教育、財富等方面闡述看法。教師進而由這一話題的討論引出同話題閱讀材料的分析與處理。

環節二:閱讀

1.略讀

教師要求學生略讀文章并找出主旨大意。學生快速瀏覽后找出了首段中的“... being a child has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接著,在教師的引導下對后文將如何展開進行了預測,學生判斷文章將至少包含兒童生活的利弊兩大方面。學生閱讀后文對預測加以驗證,能夠以“on the plus side”“however”“to sum up”等邏輯連接詞為線索,快速梳理文章脈絡并畫出段落結構關系簡圖。

在略讀環節中,學生需要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掌握文本要點與段落的功能,這要求學生具有辨析重要與非重要信息的能力以及應用閱讀策略有目的地閱讀文章的意識。

2.尋讀

學生閱讀第二、三段文章,回答圍繞段落中心句與支撐句的問題,明確正反觀點對比時說理的層次:

What is the topic sentence for each paragraph? Where is it? How do you locate it?

What are the supporting details? How do you figure out?

學生借助第二段中總結性的表達“All in all”能夠快速定位出段末的中心句;但第三段的中心句并沒有直接給出,學生需要首先辨別第三段段首為過渡句,再結合文章的篇章結構概括出段落大意。兩段中,學生容易借助“for one thing”“what’s more”“last of all”等短語表達并列關系的邏輯連接詞找出支撐句。

在兩段正反觀點闡述的段落中,學生加深了對議論文結構的理解,明確中心句(論點)與支撐句(論據)的關系以及連接詞對于文章邏輯性與連貫性的重要意義,為學生下一步深入理解文本含義、對文本所傳遞的觀點進行評價等高階思維活動做好鋪墊,同時為學生在寫作環節中關注文章結構的清晰性與合理性打下了基礎。

3.研讀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作者在第二、三段中從哪些方面分析了兒童的利弊,并對比文本所傳達的觀點與導入環節黑板上展示的討論成果有何異同。學生提煉、歸納出文本中家庭責任、可支配的自由時間、兒童福利、校園生活、自主行為、經濟狀況等視角,并發現這些角度大多與導入環節的討論成果一致,其中有課堂討論中未涉及的兒童福利這一有意義的角度。緊接著教師向學生提問:作者如何闡明這些觀點?學生找出了文本中舉例論證與對比論證的運用。

在第二、三段的研讀中,學生體會作者對話題的多角度思考與不同論證手法的使用,從而為寫作活動進行準備。

而后,教師引導學生就作者的觀點進行深入思考。學生在第四段中找到闡明作者個人觀點的句子:“I think that children have no real choice, independence, or money.”教師追問學生是否同意作者的觀點,并陳述理由。學生的回答多為贊同,指出由于家長的限制兒童沒有真正的自主選擇、獨立性與金錢,并且兒童本身也很少具備自立的能力。對于學生趨同的回答,教師請學生小組討論如下問題,鼓勵學生開拓思維,探尋其他可能性:Have you been encouraged to make a real choice during childhood? Is it possible to teach children to manage their allowance? To what degree do you think you are independent? How did you learn to be independent?在一系列開放性的問題中,學生根據自己的文化背景、成長經歷與價值觀念去鑒別、質疑、評價作者的觀點。

最后,為使學生理解反論對于提升議論文說理可信度的作用,教師先請學生判斷作者在談論話題時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再引導學生理解正是為了保證論述問題能夠盡可能客觀,作者在文中不僅論述與自己觀點一致的論點,而且將對立的論點充分展開。

環節三:寫作

1.選題與構思

學生從“having a university degree, young adults living at home, having children while young”當中選取感興趣的話題進行頭腦風暴,盡可能多角度地列舉所選話題的利弊,然后尋找論據,確立自己的觀點。接著,學生找到與自己所選話題相同的同學,在三至五人的學生小組內進行想法的交流。教師巡視各個小組,提供指導和幫助。之后,學生整理思路,設計寫作提綱。

多個話題的選擇為學生創造了充足的思考空間與寫作動機。同時,寫作任務與學生的閱讀成果相互呼應,學生能夠借鑒閱讀材料的論證、結構和語言,將語言輸入轉化為語言輸出。尤其通過上一環節的批判性閱讀,學生在構思與討論過程中能夠有意識地多角度地思考話題、分析論點與論據、確定立場、進行自我糾正與調整等。

2.撰寫與自評

教師提供給學生包含論證、結構、語言表達與語言規范四個維度的評價標準(見表1),學生完成習作。教師巡視,關注學生的寫作情況,了解學生寫作過程中的困難與問題,提供意見并發現具有代表性的作文。

明確評價標準能夠使學生在撰寫過程中關注所涉及的項目,進行及時的自我監控,并在完成一稿后逐一核查,明確作文的修改方向。評價標準不僅涉及學生在英文習作中常常關注的語言準確性,而且突出強調了議論文的內容與結構,引導學生將閱讀環節的思考成果遷移運用到寫作當中。

3.互評與修改

學生與同伴交換作文,參考評價標準進行互評。互評的形式會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學生通過關注作者觀點與論證的手法加深對議論文的理解。同伴之間自由、平等的評價氛圍更加有益于學生質疑與反駁,從而相互促進思辨能力的發展,提升作文的思想性。教師關注學生的討論,了解寫作的開展情況,并給學生提供幫助與答疑。

4.展示與評價

教師通過投影展示有代表性的作文片段,請學生根據評價標準進行點評。教師對其中突顯本課重點內容的部分進一步加以評價,并提供修改建議,再次引導學生充分關注論點與論據、多角度思考問題、觀點的合理性、論證的邏輯性與連貫性等,為學生課后修改作文提供參考。

這一過程集中、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在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向學生展現如何修改文章使學生能夠進行自我反思和調節,提高文章的連貫性、合理性和邏輯性。

寫作教學是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批判性思維是人才質量的重要衡量指標。因此,在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英語寫作與批判性思維的特點,靈活設計教學,讓學生在寫作中培養批判性思維。教師要為學生選擇合適的材料,創造民主、開放的課堂氛圍,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展示他們的思維活動,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允許并鼓勵學生質疑、反駁。同時,教師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具有批判精神,與學生一同思考,共同成長。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

[2]GASS S M, MACKEY A.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New York: Routledge Taylor & Francis Group, 2012: 7.

[3]劉偉,郭海. 批判性閱讀教學模式實驗研究 [J].外語界,2006(3):14.

篇5

本文對語文閱讀應該培養學生思維批判性品質的論述,是對新課標的拾遺。

思維,是智力的核心成分。思維品質也叫思維的智力品質,指在智力活動中,特別是思維活動中智力與能力特點在個體身上的表現,其實質上是人的思維的個性特征。思維品質體現了每個個體思維的水平和智力、能力的差異,思維品質主要包括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獨創性和批判性五個方面。思維的批判性品質,就是在思維活動中善于嚴格地估計思維材料和精細地檢查思維過程的智力品質。人們對閱讀的研究表明,閱讀是一種憑借思維來理解信息符號的心理過程,閱讀的實質是思維。依據林崇德教授的研究,思維的批判性品質在學生閱讀能力結構中表現為:①對閱讀內容進行辯證分析,善于汲取精華,剔除糟粕;②掌握顧及全篇、顧及作者本人和顧及作者所處時代的全面評價作品的方法;③善于運用比較,發現閱讀內容的風格特色,并切實轉化為自己的能力。所以,培養學生的思維批判性品質是學生閱讀能力中的突破口。

國際閱讀協會認為,不論是在何種水平上的教學,培養閱讀能力的核心都應該在引導學生關注文本與意義之間的關聯。在人們提出的解決這一問題的各種方法中,培養學生的批判精神尤為重要。具有批判精神意味著理解意識形態表現的方式以及文本中所表達的意義,因為這二者構成了文本所代表的現實。所有的文本都是在特定的社會和意識形態背景下創建的,具有批判精神的學生應該受到鼓勵,因為他們以一種批判的態度面對文本,質疑他們所面對的社會中的各種觀點,并判斷這些觀點是不是應該被接受。因此,應該引導學生質疑文本涉及廣泛的、多樣化的社會和意識形態,讓學生反思或修正他們對現實世界的認識,這有利于他們真實的世界觀的形成。因此,培養學生對文本的批判意識和能力即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品質具有重要意義。

對語文課程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品質,世界其他國家極為重視。澳大利亞語文課的課程目標規定:讀的目標是讓“學生具有批判意識地接觸和理解各種視覺文本”。美國英語語言藝術課程的總體目標對學生提出這樣的要求:“能專注地評判性地傾聽和觀察;能夠理解、鑒賞、解釋和批判性地分析古典的和當代的英美文學和翻譯的文學作品?!毕愀邸缎赂咧姓n程及評估指引》規定了思維范疇的學習目標:“(1)培養批判性、創造性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培養良好的思維素質;(3)掌握一般應用于讀寫聽說的思維方法?!辈@思維的三個學習目標有詳細的闡述。其中“思維素質即學生在思維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智力特征,主要包括深刻全面、靈活變通、敏捷迅速、勇于創新和善于批判?!鄙朴谂兄浮澳車栏駥徱暡牧虾蜋z討思維過程,對學習活動起評價、調整和矯正的作用,例如在聆聽時,能迅速鑒別所聽內容的對錯、優劣;說話時,能發現缺點,并能及時改進;閱讀文章時能評價和鑒別;寫作時,能評價和自我修改。” 并規定了詳細的培養思維能力的教學原則。可見,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品質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目標。

篇6

關鍵詞:思維方式 物理學習 批判性思維 初中物理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12(a)-0-01

批判性思維是指那種能抓住要領,善于質疑辨析,基于嚴推斷,富于機智靈氣,清晰敏捷的日常思維。人才是立國之本,物理課堂教學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對其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批判性思維的簡述

物理教育是批判性思維的重要培養場所,批判性思維能力對人的發展至關重要,物理教育作為教育的一個重要分支,都需要批判性的思考能力,并在培養批判性思維上有其獨到之處。在物理教學中發展批判性思維能力,理解科學的目的,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批判性思維幫助我們廓清迷霧,批判性思維是探究的核心工具。它是科學真理助產士,是新思想催化劑,是我們個人和社會生活中有力的資源,批判性思能能使我們嚴禁、鎮密、清晰。批判性思維主要具有如下四個特征:理智性,批判性思維是理性思維。批判性是批判性思維的本質特征,精確性,批判性思維是精確思維。嚴謹性。我們應該注意批判的恰當性和準確性。對現存的思想觀點進行審視,取其精華,依靠理性的力量征服人,借助精密的觀察、實驗取得可靠的信息;在進行批判性思維時,理性對待被批判對象,力求做到恰如其分,嚴謹求實,受到批判性思維的檢驗。

批判性思維具有以下一些原則:明晰洞察自我中心或群體中心原則,獨立思維原則,換位思考原則,懷疑論斷的原則。批判性思維是一種獨立思維,群體中心是個人中心的發展,批判性思維要求我們換位思考,直到我真正了解并清楚此論斷,提醒我們對我們拒絕事實的傾向保持警醒。

2 物理教學與批判性思維的培養

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是物理教學首要目標之一,科學思維與批判性思維具有同一性,都有使用經驗證據,練習邏輯推理和對假設持懷疑態度的基本原則。

經驗證據是一個人能看到、聽見和觸到的證據,經驗證據最一般的替代品是權威證據,經驗證據可以被重復,有必要檢驗每一個權威的可靠性??茖W論斷需要經驗證據支持,權威知識是人類的最普遍的知識,科學是唯一的闡明可靠知識的方法,權威證據是可靠的證據,等同于經驗證據,科學思維和批判性思維反對盲目的權威,去判斷我們相信的東西就是可靠的事實;練習邏輯思維,持懷疑的態度。邏輯不是人與生俱來的能力,懷疑是打開知識之門的鑰匙??茖W家和批判性思維者總是使用邏輯推理,不斷地質疑你的信念和結論是科學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的共同基本原則。邏輯允許我們正確推理,并不斷地檢查證據、論斷。初中物理教學中批判性思維的缺失表現為雖然學生具備掌握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基礎,但學生對批判性思維本身所知甚少。他們的思維靈活,想法多樣,但學生對批判性思維這一名詞不夠理解。而如果學生知曉這一名詞,絕大多數學生認為批判性思維對自己的學習有幫助,希望進行獨立思考并渴望發表自己的見解,反映出學生對批判性思維持歡迎態度。但課堂教學中的批判性思維的訓練較少,老師在課堂上未使學生培養出批判性思維的習慣與精神。

綜觀批判性思考的問題,在于訓練學生觀察的品質與深度,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聯系生活實際,整合分散的知識。培養思維的邏輯性,將知識與生活現象相聯系,鼓勵對事物的反思與逆向思維。因此,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增加批判性思維培養的內容,讓批判性思維明確出現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充分體現物理學是一門實驗學科的性質,應進一步增大批判性思維問題。

物理教學中培養批判性思維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初中物理新課程標準對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十分重視,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是學生成長的要求,培養個人用理智去判斷事物。初中物理課堂是培養批判性思維的良好場所,當幫助學生用他們自己生活的實例來理解物理。

3 初中物理教學中批判性思維的培養策略

初中物理習題教學中批判性思維的培養策略。教師在概念分析中培養學生的質疑態度,把混淆知識有針對性設計成概念辨析題,抓住學生的薄弱點,學生在概念評析后應能得出正確選擇;在公式運用中啟動學生的批判精神,教師通過創設有效的問題情景,使學生善于獨立地提出、分析并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多角度地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在交流合作中增強學生的表述能力,可以在初中物理習題教學中適當采用分組討論,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上有所收獲。分析思考、組內討論之后形成小組共同意見,有利于增強學生在教師和同學面前表達,使得學生注意尊重他人的看法,加強學生間交流、合作,培養了科學方法;堅持了嚴謹治學的科學態度,這些能力和素養將會令學生終身受用;在錯誤評析中培養學生的批判能力,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對典型的錯誤進行質疑,引導學生從各種復雜因素中抓住主要矛盾,引導學生找到錯誤的根源;在方案評價中培養學生的評價能力,教師應積極創造條件,營造課堂氣氛,要求學生分別設計解決方案,為學生創設一個解決方案的契機。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批判性思維的培養策略。在問題的提出階段對學生進行批判性思維的培養,鼓勵學生的質疑、猜想與破除能力。將學生的關注點導向信息與資料的收集上來,訓練學生思維的廣度,讓學生自己從中提煉,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與信息收集能力,從不同的角度提高他們思維的廣度與深刻度;在方案的設計階段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實驗的目,鍛煉學生思維的嚴謹性與邏輯性,加強對學生進行思維邏輯性與嚴密性的訓練;在實驗的操作階段要求學生有一定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觀察與發現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進行原因排查;在交流與評估階段對自我的論斷進行反思,培養學生收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他們養成嚴謹做事,反思自我的習慣。最后,在歸納總結階段培養學生的建構能力。初中物理理論教學中批判性思維的培養策略。讓學生在探究物理問題中學習物理知識,培養學生的綜合性思維、批判性思維,更適于啟發學生的批判精神。

參考文獻

[1] 美國科學促進協會著,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譯.面向全體美國人的科學[M].科學普及出版社,2008.

篇7

摘要:創新精神的基礎是必須具備批判性思維方式。如何利用教學內容和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來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批判性是筆者研究之重點。為此本人從借助知識生成、分析錯題成因、利用多項選擇題目、利用多余型開放題目、倡導質疑教師“偶然”的錯誤及堅持“訂正作業”等六個方面來闡述如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批判性的途徑,并付之實踐,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思維的批評性、數學思維的批評性

思維的批判性是指思維活動中善于嚴格地估計思維材料和精細地檢查過程的思維品質。在數學教學中,數學思維的批判性指的是對已有的數學表述和論證提出的見解,能獨立思考,不盲從,不輕信?!熬哂羞@種思維品質的人在解決問題時能不斷地驗證所擬定的假設,獲得獨特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它和創造性思維存在著高相關”。由此不難發現,要具有創新精神必須具備批判性思維方式。思維的批判性來自學生對思維活動各環節,各方面的調整、校正,即自我意識。這種自我意識的“調整”“校正”又來自學生對問題本質的認識。只有深刻的認識、周密的思考,才能全面正確地作出判斷。那么,在數學教學中,如何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征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批判性呢?

一、借助知識生成,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批判性。

學生只有牢固地掌握數學基礎知識,才能批判性地看問題。因此,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批判性應首先落實在概念、公式、法則和定理的教學中,要認識它們的產生過程以及它們的發展,明確它們所處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以及所適用的條件,理解它們的實在含義,掌握它們的各種表達形式。

-a(a<0) a(a≥0)例:學生在學習算術根的性質時,往往忽略了對公式=|a|=

中的a條件限制,出現了=2.5-的錯誤判斷,反映了學生對公式的實質沒有深刻理解,缺乏思維批判性。我在教學中,著重引導學生抓住以下三個方面: 1、弄清公式中包含了哪幾步,剛開始一定要嚴格按如下進行:=|-5|

=-(-5)=5

2、 -a(a<0) a(a≥0)明白a的條件,應簡化步驟。如:=

3、加強逆向思維的訓練。如: a=(a≥0)

通過這樣的教學,使學生對公式理解深入,從而使學生抓住可公式的實質,并且有助于學生提高對公式的批判應用能力。然后,再回頭重新判斷是非:=2.5-,學生便有了如下的解題過程: 解:2.5==<

2.5-<0 =-(2.5-)=-2.5 =2.5-是錯的。 由此,學生的數學思維批判性得到了培養和發展。

二、分析錯題成因,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批判性。

數學思維批判性的特征在于有能力評價解題思路選擇是否正確,以及對這種思路可能導致的結果加以判斷。用批判性的態度去分析解題過程,發現其中的不足,不斷加以改正和完善,這正是思維批判性的體現。

我在多年的教學中,經常出示題目的解題過程,讓學生像批改“作文”似的進行評價,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批判性。下面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的解題過程使人感到困惑,它的結論又使人感到不可思議。我讓學生評價其解題過程到底錯在哪里?其解題過程如下:

x=y且x≠0,將等號的兩邊各乘上x,得 x=xy……………………………………………………………………………………① 然后再各減y,得x-y=xy-y…………………………………………………② 將上式因式分解得到:(x-y)(x+y)=y(x-y)…………………………………③ 再在等號兩邊同時除以公因式得:x+y=y………………………………………… ④ 已知x=y, 所以 ,2x=y …………………………………………………………………⑤ 因為x為非零的數字,因此可推導出 2=1 ……………………………………………⑥ 學生通過認真閱讀,積極討論,檢查出解題過程中的第4步是錯誤的,并指出了錯誤的原因在于方程兩邊不能除以為零的因式。由于學生根據所學知識,不盲從、不輕信,獨立思考,推翻了荒唐的結論:2=1,這樣的思維過程就體現了思維具有批判性。數學思維的批判性在這風趣的氛圍中得到了培養。

三、利用多項選擇題目,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批判性。

學生往往受思維定勢的影響,或者受到別人提示的影響,解題盲目附和,不能提出自己的看法,這不利于發展思維批判性。只有鼓勵學生積極地獨立思考,對題目解法發表自己的見解,才能發展思維的批判性,從而培養創造性思維。 例、已知關于x的方程(a-2)x-(2a-1)x+a有實數根,那a的值是( )

A、a≥-且a≠2; B、a>-;

C、a≥-; D、非上述答案。

絕大部分學生采取如下解法:

解:原方程有實數根

a-2≠0

=[-(2a-1)]-4·(a-2)·a≥0

解得:a≥-且a≠2

當a≥-且a≠2時,原方程有實數根,故選A

出現上述的錯誤究其原因,便是學生缺乏思維批判性。數學思維的批判性表現在學生對面臨的數學問題能積極獨立思考,善于考慮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從而不斷驗證自己的解題方案,使問題獲得解決。由于學生不善于思考,沒有充分利用題目所給的已知條件,才導致錯誤。經過閱讀、啟發、討論,學生很快就發現了題目在措詞上有兩處值得注意:一是僅僅提“關于的方程”,未點明方程批判性發展的體現。于是,學生明白了正確的解法:

解:①當a-2≠0時,原方程為二次方程,它有兩個實數根,則必須滿足條件,下同上述解法。

②當a=2時,原方程變為:-3x+2=0, 它是一個一元一次方程,顯然有一個實數根。

綜上,當a≥-時,原方程有實數根,故選C。

多項選擇題題目雖然不大,但涉及內容卻很廣,有很多隱蔽的陷阱,要想選出正確答案,必須用批判性態度去思考,因而,它是發展思維批判性的一條有效途徑。

四、利用多余型開放題目,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批判性。

多余型開放題,將題目中的有用條件和無用條件混在一起,產生干擾因素,這就需要在解題時,認真分析條件與問題的關系,充分利用有用條件,舍棄無用條件,學會排除干擾因素,提高學生的鑒別能力,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批判性。

例:一根繩子長25米,第一次用去8米,第二次用去12米,這根繩子比原來短了多少米?

由于受封閉式解題習慣的影響,學生往往會產生一種凡是題中出現的條件都要用上的思維定勢,不對題目進行認真分析,錯誤地列式為:25-8-12或25-(8+12)。

做題時引導學生畫圖分析,使學生明白:要求這根繩子比原來短了多少米,實際上就是求兩次一共用去多少米,這里25米是與解決問題無關的條件,正確的列式是:8+12。

通過引導分析這類題,可以防止學生濫用題中的條件,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批判性,提高學生明辨是非、去偽存真的簽別能力。

五、倡導質疑教師“偶然”的錯誤,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批判性。

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發表自己的見解,形成“自由爭辯”的學風。學生往往受思維定勢的影響,盲目隨從,這不利于增強思維的批判性。為克服學生的盲從心理,教師有時可故意制造一些錯誤,讓學生去質疑、評價。這種做法對教師來說也許是可笑的想法,但對認知活動過程中的學生來說,是非常自然和寶貴的。由于不盲從、不迷信、有主見、不固執,是一個人良好的自信心的體現。這種獨立人格的形成與思維的批判性的成熟是同步的。正確的質疑是思維的批判性的外在表現。應鼓勵學生多生疑,有疑必質,大膽提出不同的見解,從挑戰教師的“偶然”錯誤開始。因此質疑應作為教學的重要活動形式。使學生在質疑中完善認知結構;在質疑中“學問”,并逐步形成學習能力和發展創造性思維能力;在質疑中學會批評與自我批評,增強糾錯意識,提高糾錯能力;從而使學生逐漸形成既謙虛謹慎,又勇于創新的個性品質。

六、堅持“訂正作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批判性。

數學思維的批判性也表現為具有一種趨向和能力,即自覺地運用各種方法檢驗得到的初步結果,以及對歸納、分析和直接的推理過程進行檢驗后作出適當的調整。因此,堅持“訂正作業”的常規教學是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批判性的又一種有效途徑。我在多年數學教學中總結了三種訂正作業的方法:

1、集中訂正。學生作業中若有大面積的錯誤,挑選典型的例子,在課堂上啟發學生獨立思考、集體討論,弄明錯誤所在的地方,然后要求訂正在專用的本子里。

2、輔導訂正。學生作業中若個別出現的錯誤,我當堂面輔學生訂正作業,或要求優秀生輔導指定困難生進行作業訂正,這種困難生容易接受,優秀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和培養。

3、自身訂正。這里指的是作業中的錯誤,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生自身的努力發展了學生的數學思維批判性。

學生數學思維的批判性培養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需要我們在數學中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批判、獨立思考能力。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對學生在數學的表述、論證和計算等方面進行科學訓練,這樣,才能培養和發展學生數學思維的批判性。

參考資料:

1、《思維發展心理學》朱智賢、林崇德著

2、《中學數學教學縱橫談》胡炯濤、張著

3、《數學樂園——舉一反三》Brian Bolt 著 王榮輝 譯 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4、《教育發展研究》2005第3期

5、《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范出版社

篇8

關鍵詞: 初中語文教學 批判性思維 學習氛圍 挑戰權威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人們對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發展越來越重視,比如主動學習、健康心理、品質品德等??墒?,還有一個因素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卻往往被很多人忽略,那就是批判性思維能力。所謂批判性思維,就是一個人對自己或者他人所持的觀點能夠進行反思并提出質疑,同時還要進行獨立分析的思維過程。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現狀

目前,在很多中學里,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仍然沒有得到重視,很多教師仍然堅持只要是課本上寫的就是正確的。這些教師在講課時,著重點都放在如何讓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與藝術特點,如何讓學生理解自己所講的內容并能夠正確地解答那些閱讀問題,而對自己所講的內容是否正確很少關心。

有些教師為了避免學生質疑,講課時以一個知識的傳播者的形象出現,不讓學生參與討論和發表意見,即使有討論活動,也會把學生限定在一定的范圍內,使學生的思維無法發散。還有一些教師缺乏責任感,即使有學生對自己所講的內容或者課本上內容有質疑,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不但不予以表揚和鼓勵,反而大肆批評和挖苦,從而大大挫傷學生批判思考的積極性。

而學生呢?他們在這樣的教育之下,就會形成一種觀念,凡是老師講的、書上寫的都是正確的,根本不用質疑,長此以往,學生們就會形成一種被動接受、缺乏主動思維的習慣,對課本和教師絕對信任,而不相信自己的判斷。很多學生在考試完以后,不是對自己的答案進行反思,而是急于翻找標準答案,這樣的做法就是對課本過于迷信,而缺乏批判性思維的表現。

二、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1.教師要成為批判性思維的榜樣。

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就是最好的榜樣,所以要想培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首先教師自己就要成為一個批判者。我們的語文教材實際上有許多具有批判價值的素材,教師要抓住每一個實踐環節,引導學生去思考、批判和糾正,引導學生遇到問題多問“為什么”,改變他們迷信課本的觀念。有一些學生習慣了聽講讀書,不知道該怎么質疑,教師就要設計一些有啟發意義的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興趣,讓他們在分析中逐漸解決問題,這樣學生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就學會了如何提出問題。

例如在學習朱自清的《春》時,我就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課文中‘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痪渲邪选[’換成‘叫’好不好?”學生們紛紛議論起來,經過思考討論,最后得出結果,把“鬧”換成“叫”不好,因為叫只是人在聽覺上的感受,而鬧則更加生動形象,能夠表現出蜜蜂的繁忙,還可以體會到蜜蜂的形態,同時“鬧”字還烘托出了春天百花盛開的繁榮景象。在回答了這個問題之后,學生們的思路也被打開了,紛紛針對文章的結構、修辭等提出質疑。

2.創造良好的批判性思維的氛圍。

初中階段正是學生思維最為活躍、求知欲最強的一個階段,他們對陌生的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可是,現在有些教師還本著“師道尊嚴”的原則,不允許學生有任何質疑,一旦學生對教師講的內容有所疑問,就會被扣上不認真聽講、調皮搗亂的帽子,對這些學生大加批評諷刺,時間長了,學生就不敢提問了。

我們要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首先就是對學生的發問予以保護和提倡,這就要求教師平等民主地對待每一個學生,鼓勵他們大膽地質疑,為他們創設發展批判性思維的良好氛圍。教師要摒棄過去的“一言堂”,讓學生參與到討論中來。

3.加強對學生的口語訓練。

口語訓練對于提高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在語文課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圍繞一個話題展開討論,要求學生積極發言,讓他人接受自己的觀點。學生在發言前就必須對自己的說話順序、詳略、主次等都考慮清楚,這樣的訓練對發散學生思維有很大的幫助。同時,在一個學生發言后,還要組織全體同學對他的發言進行評價,這樣就更能促進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了。

另外,教師也可以圍繞著一個觀點的正反兩面組織學生開展辯論,觀點無所謂對錯,關鍵是要說出理由,這樣就能解放學生的思維,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最重要的是能夠提高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4.鼓勵學生敢于向權威挑戰。

孟子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币囵B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還需要鼓勵學生敢于向權威發起挑戰。很多學生都受我國傳統思想的影響,一味地迷信書本和老師,張口閉口都是“這是老師說的……”“這是××書上寫的!”這種思想就嚴重地制約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的發展。語文教師要告訴學生,書上寫的和老師講的雖然大部分都是正確的,可是“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書也是人編寫的,出錯也并不是不可能,而且老師的觀點也不一定就是正確的。同時,教師還要善于引導學生對課文中的人物、語言、思想等展開討論,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篇9

[關鍵詞]思想品德課;思維品質;批判性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7)07006801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從知識理解到方法技能,從情感態度到思維品質,無不體現著新課程理念的影響。培養初中生的批判性思維,對于其個性化地深入教材,創造性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并形成辯證性的見解,有著重要意義。因此,教師在思想品德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大膽質疑,對問題嚴謹求證并辯證思考,進而培養其批判性思維。

一、課堂民主,構建多維度對話

新課程理念倡導,課堂應當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因此,教師應主動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在思想品德課堂中構建多維度對話,以促使學生破除對教材的迷信與對教師權威的盲從,形成批判性思維。在《與誠信結伴而行》的教學中,教師不直接呈現誠信的概念,而是啟發學生思考并說出歷史上或是身邊的誠信故事。于是,學生從歷史的角度談起:“曾子殺豬”中的誠信;商鞅“立木為信”,于是變法成功;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招致西戎來犯,身死國滅而為天下笑……繼而結合自身生活體驗,談身邊的誠信或失信案例。教師還可提問學生如何看待“自2015年起考試作弊納入刑法范疇”這一社會現象,請學生結合所學誠信知識加以解釋。

二、n堂設疑,推動探究式學習

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中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有利于學生摒棄機械性記憶,對知識形成個性化的理解,開展探究式學習。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針對閱讀材料設疑思考,以推動探究式學習的展開。在《與誠信結伴而行》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由教材而切入對生活的觀察,感受誠信精神的無處不在。同時,對于教材中既有的結論進行正反面討論,從而明確誠信對于社會與個人來說有多重要。這時,教師順勢設疑:既然誠信如此重要,為什么生活中還是有那么多欺詐或失信現象?學生聯系生活中地溝油、毒大米等的出現,嚴重影響了個人健康與社會安定的事例,得出之所以有不誠信現象出現,是因為人們面對誠信與利益問題時,選擇了眼前利益而拋卻了誠信。當然,在激趣設疑的過程中,教師要科學設計,以確保問題的梯度性、爭議性、兩難性,同時還要考慮到問題與現實之間的聯系,以使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更具有評判價值。

三、情境創設,促進辯證式解讀

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豐富的情境,或以故事,或以圖片,或以游戲,激活學生的形象性思維。學生在形象性思維活躍的狀態下快速進入閱讀材料,對其中的論題進行客觀分析、科學判斷與理性評估,以促進批判性思維的形成。情境創設的目的在于將思想品德教學中抽象的概念、理論等內容形象化,以促進學生辯證性思維的形成。在《與誠信結伴而行》的教學中,教師創設故事情境:冠生園因陳餡月餅而信譽破產,三鹿奶粉因三聚氰胺而走向破產,同仁堂因恪守“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古訓而享譽四海。那么,我們再來看一則關于誠信的愛情悲劇――“尾生抱柱”的故事。請學生思考:假如你是尾生,在生命與誠信之間,你會做出什么選擇?學生從正反兩面對誠信進行辯證性思考,從而明確:在守信用與靈活變通之間,該如何把握合適的“度”。

四、主題滲透,形成批判性思維

篇10

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乃是這些年來海內外教育研究的熱門之一,是培養人才的重要因素。批判性思維就是思考分辨能力。思考指的是推理、分析、判斷等思維活動;分辨指的是對事情的境況、別類、情理等的分析辨別。寫作的能力是指用書面語抒發思維的能力。一般而言,寫作的能力集中包括兩部分: 一是造句用詞、謀篇布局的能力,也就是語言表達能力; 二是事物觀察、事理分析的能力,也就是邏輯思維之能力。英語專業碩士生需要有意識地去培養自己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促使自己脫離一般的定律思維模式,創造新思路、提出新觀點并將其融入寫作中,達到真正改善自身寫作水平的目標。 

論文是衡量英語專業碩士生語言水平、語言技能和和專業知識的標準 ,寫作不僅是學生學習的重要環節 ,而且也是學習者將來進一步學習或進行科學研究的必不可少的基礎。根據英語專業《教學大綱》的新精神 ,畢業論文表現出“見解獨到”和 “意識創新”是兩個重要的參照標準。然而 ,由于學生論文寫作正確的態度和認識的缺乏,也因為他們自身語言基礎知識和科研能力的有限,以致英語專業碩士生畢業論文整體水平達不到教學大綱的標準。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在西方國家,批判性思維研究在許多領域展開,尤其是在教育界。一般關于CT(critical thinking)的研究討論了其可接受的定義,也討論了CT的各種技能。Facione(2006)對CT提出的不同評價,為教授CT提供框架和指導。CT教學也采用了不同的輔助方法例如計算機輔助教學(Kurubacak,2006)。許多研究者對探索CT和寫作能力之間的關系感興趣,他們認為寫作能力能整體反應一個人的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想象能力,語言使用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許多國外學者強調了中國學生的思維模式和寫作能力之間的關系(Mohan,1985;arndx,1987;泰勒,1991)。Condon & Kelly-Riley (2004) 建構了一個批判性思維的程序來探索寫作和批判性思維兩者是否有著或根本沒有必然聯系。結果是令人驚訝的,因為寫作和批判性思維呈負相關。這意味著寫的越好,批判性思維的分數越低。他們得出結論,認為寫作是批判性思維的載體,但寫作本身不是批判性思維。他們寫作評估組的評估者評判到寫作考試傾向于展示良好的寫作能力,但不會展示出批判性思維。即使展示出來,也是膚淺的。(Condon & Kelly-Riley, 2004)根據檢查一所著名的加拿大大學里的15名工程專業的學生的寫作過程和概念,探索了學生CT與寫作能力之間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與寫作的參與者思維能力是相關的。Gonzalez (2001) 從語言學,語用學,心里語言學角度分析了中國英語學習者的寫作模式。從而得出中國學生的語篇組織文化的思維方式反映了他們的認知發展過程。Stapleton (2001) 日本北海道大學的一個教師,從45個日本大學生的寫作中提出了一個模型探討二語學習者的CT 并且嘗試找出是否熟悉的內容會影響學生的CT。結果表明,熟悉的話題會產生更好的質量的CT。國外對批判性思維的研究較早,研究領域也頗為廣泛。最早將二語寫作與批判性思維相結合來研究的思想也是源于西方。有很多西方學者在這方面的思想值得我們借鑒。 

相比西方國家研究的CT,中國對CT的研究比較少。在中國研究的評價方法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尚未系統化、科學化,他們中的一些人甚至沒有評估工具,有的只是簡要介紹CT或部分回顧了文獻對CT的研究。然而,近年來,CT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例如,一些學者已試圖開發一個適合的儀器測試的中國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羅石(2002)還提供了理論背景的CT和評估工具。一些學者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付諸于實驗研究(文秋芳,1999;高秋萍,1999)??v觀國內在批判性思維和英語寫作方面的研究,雖然對英語寫作的批判性思維研究從各個方面都有著一定的研究,但針對于英語專業碩士論文的批判性思維研究少之又少,此領域有待于深入研究。 

三、批判性思維自我培養策略 

首先,針對主題的理解與評估。這一環節寫作者應該知道詞或者理念的意義是否清晰。是否借助了無關話題而引入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