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變向教學范文

時間:2023-11-08 17:53:1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足球變向教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足球變向教學

篇1

一、英國足球教練對運球的基本要求

在實戰中,要想達到射門得分的目的,雙方必然會在規則允許的范圍內,運用各種可以運用的方法去爭奪對球的控制權。在取得對球的控制權后,又要想盡一切辦法來沖破對方防守,以達到射門得分的目的。為此經常需要適時的個人控制運球尋找進攻機會,或者一對一的突破對方的防守制造射門的機會,這些都需要運用運球和過人技術來完成。所以在實戰中進攻隊員運球必定受到防守隊員的阻礙,那么利用運球跑動的節奏,掌握好速度變化、方向變化,以及左右腳的配合和身體的掩護,就可以為自己的運球創造有利條件。總之,掌握好快速、靈活、多變運球可以達到擺脫對手的防守目的,為自己完成下一個動作或戰術選擇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英國教練強調運球是整體戰術得以實施的保證,有效地運球可以突破密集防守、擾亂對方防線,還能制造傳球空當或射門得分,為本方的進攻創造有利機會。

二、結合在英所學,談對運球教學方法思考

1. 熱身活動融入主題元素。此項要求與國內教學的要求大體一致,只是在熱身后續練習中更加強調游戲性。在游戲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競爭性,為后續的主題練習做足充分準備。

(1)在無球熱身中關注身體運動特征。熱身活動的主要目的有兩點:一是激活肌肉,為大強度練習做好充分的準備;二是為了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英國教練不但關注這兩點,還在熱身中針對后續運球主題的教學融入一定的運球元素。他們的熱身活動不僅是讓學生的身體機能達到最適宜狀態,在意識層面上更是要加以關注無球熱身中關注運球身體特征。足球運動中很多時候是一種無球狀態,無球狀態下身體表現出的特征有:慢跑、中速跑、沖刺跑、變向跑、側身跑、后退跑、跳、跨步、急停、轉髖等動作,兩國在進行常規性的無球熱身(如通過慢跑和變速跑來提高的體溫)時,都會結合與運球主題相關的身體動作特征的強化練習。

(2)有球熱身中體驗運球主題要素。在有球狀態時要表現出人與球的一致性,同時在持球運球時,需要快速、靈活地運球跑動,其運動強度也會大大提高。兩國都注重個人球性的熟悉,還會針對教學中運球主題內容,展開有球練習,讓學生在有球熱身中自然體驗到了學習的主題內容。

例如:花式運球熱身。

每人一球,在一定區域內自由運球。練習中加入腳內側運球變向、腳背外側運球變向、腳底拉球變向、腳內側與腳背外側組合技巧運球變向。

要求:能連續的觸球(小范圍多觸球);能快速的將球推進(大范圍少觸球);能利用腳內側腳背外側甚至腳底組合起來多觸球,變化方向。

同樣,運球需要學生思維的開拓性和頭腦的想象力來支持。為此,英國教練注重結合運球主題,設計相關游戲來刺發學生的思考力和想象力。

2. 運球主題呈現方法遞進性、實戰性。

篇2

關鍵詞: 足球運球技術 教學與訓練 足球意識 節奏感

運球突破是足球進攻戰術中極為重要的個人戰術,是突破密集防守,沖破緊逼盯人,造成局部地區以多打少,覓得傳球空當的有效方法,同時也是擾亂對方陣形和防線的銳利武器。運用運球突破球員可以變換進攻速度,掌握比賽節奏,在對方密集防守時,運用運球技術擺脫對手,強行突破,尋找到有利的空檔射門得分。從近幾屆世界大賽所反映的一個事實來看,運球技術本身并沒有太大的變化,但由于各種因素的作用下,足球比賽爭奪越來越激烈,攻守轉化的速度越來越快,因此,必然對足球技術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這種要求迫使運球技術注入新的內容。

1.現代足球運球技術的新發展

1.1運球技術向著快速、簡練、實用的方向發展。

足球運動的發展,呈現出進攻配合難以流暢,破門得分的機會越來越少的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各隊本著“不輸球”或“1∶0”的原則參加比賽,這種傾向在世界大賽中體現得越來越明顯,表現在進球數越來越少。因此,密集防守、伺機反擊成為世界各國球隊的主要打法,無論強隊、弱隊,在不同對手、不同場次均采用,而比賽中運球突破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對方密集防守時,快速突破一旦成功,就可以形成局部的以多打少,撕開對方防線,迫使對方進行補防,從而為隊友制造空檔;另外,運球突破易造成對方犯規,為本隊創造得分機會,“定位球”進球比例越來越高的趨勢充分說明了運球技術在進攻中的作用。所以,培養學生的個人運球特點是足球教學中應該重視的環節。

1.2在高強度對抗情況下運球技術的穩定發揮影響全隊控制球的效果。

隨著足球訓練的科學化、規范化,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大幅度提高,比賽的激烈性、對抗性明顯增強,給予運球隊員的空間和時間稍縱即失,經常在接球及運控球過程當中伴隨著激烈的拼搶,使得個人運球難以正常發揮,從而直接影響球隊對比賽的控制。因此,在訓練中注重球員在對抗時完成個人運控技術,在拼搶時善于調節自身平衡是當今足球技術訓練新的練習模式。

1.3運球技術與運動狀態、心理品質緊密聯系。

足球運動有著運動量大、動作復雜多變等特征,要求球員要有良好的運動狀態作保障。現代比賽中隊員常常快速長時間地奔跑,有時運球長達五六十米之遠,另外各種運球的假動作對身體的柔韌度、靈敏度等都有很高的要求,沒有良好的身體作保障,動作往往會變形,影響球員水平的正常發揮。心理品質在運球技術中也起著相當大的作用,運球者要突破對手的防守,而防守者以不變應萬變,這就要求運球者要有良好的心理品質,不急不慌,擾亂對方重心,伺機突破得分,另外,運球者要有堅定的信心,對突破防守抱有必勝的信念。因此心理品質往往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

2.運球技術的教學與訓練

2.1運球技術教學原則。

2.1.1精講多練與實踐結合。按技術要點、技術關鍵進行分解教學,強調其運用的目的性。首先讓學生知道如何練,先練什么、后練什么,為什么這樣練,這樣練的作用,逐步講解,逐步完善,通過一些實際練習有步驟地把技術教給學生,教學手段與技術要點相結合進行教學。

2.1.2處理好教材間的橫向聯系,圍繞實戰進行教學。足球的運球技術、戰術與規則之間是有密切聯系的。因此必須有計劃、有步驟地與已學過的技術結合,根據足球運動規律編排出多種訓練方法。如運球過人和兩人或者多人配合結合,假動作與過人、控制球與搶截球結合,運動過人與進攻和防守戰術結合等。

2.2運球技術教學要突出重難點。

要使學生能快速掌握運球基本技術,首先要打好基礎,尋找規律。雖然運球技術種類繁多,但其重點是控制球、盤帶球。個人控制球能力是最基礎的,學生個人控制能力與控球技術在比賽中的作用是一目了然。在教學訓練中圍繞這一環節進行練習,就可簡化專項技術的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訓練方法很多,可根據學生的基礎擇優選練。如各種提拉球、推撥球、揉球、踩停練習;設防守隊員的控球練習及各部位顛球練習;腳背或外腳背將球向前變向推踢出,接著用左腳的腳背內側將球截回,反復練習;用右腳尖將球扣住,以左腳為軸使身體轉90°,然后用左腳背內側將球向前推踢出;左右腳在球上方,向內、外邁過的變向控球練習,等等。教學中,將這些練習結合學生情況貫穿始終,可安排在準備活動中,也可安排在戰術套路里。學生掌握一項技術后,在比賽中突破了防守隊員時,會有一種成功感,這樣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教學的預期效果。控球教學要與其他技戰術相銜接,這樣既可達到技術的整體提高,避免單一化,又可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避免枯燥。

2.3運球技術教學要創新教學法,重視組合練習。

運球技術分類較多,控制球的腳法多變,單獨練習一項內容,既枯燥又不利于學生快速掌握。因此,教學中可以根據腳觸球部位及運球路線進行組合練習,如繞跨虛晃變向擺脫轉身射門、胸部停球轉身腳內側或外側停球后射門等練習。此外,在運球訓練當中可以設計障礙,增加配合套路,如邊路的高速運球,接二過一傳球,再運球突破傳中練習,適時的加以防守干擾,能使教學內容更具有目的性、更貼近實戰,也有利于在運球教學中給學生灌輸整體配合意識。

3.運球技術教學與足球意識培養

3.1有球狀態下足球意識的培養。

運控球技術是個人和整體進攻聯系的基礎,每次運球動作的完成,都要和隊伍的整體隊形、接應隊友的位置及防守方的運動狀態結合起來,這是運球時必須有的足球意識。在比賽中能否熟練而又合理地運用運控球技術是決定比賽勝負的關鍵。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各項控球技術,而且應在教學比賽中合理地運用,啟發學生在實戰中充分利用時間差、方向差來調動對手的位置、搶球時間和方向,根據場上的變化選擇最佳方法來完成一次有效的進攻。

3.2無球狀態下足球意識的培養。

比賽中無球狀態下的意識行為與運球技術是緊密聯系的,只有通過合理的判斷進行正確的跑位,以及隊友的牽制和保護,來獲取完成運球的時間和空間,才能順利地進行突破、分球、射門。足球運動是一項集體項目,每名隊員必須時刻清楚如何選位,如何跑動策應,充分發揮團隊優勢來贏取比賽。首先應注重團隊精神,把個人利益與全隊利益緊密結合起來,明確自己的跑動會給防守者帶來壓力,制造空當,為同伴創造傳球、射門的機會。其次是無球意識運動中的跑、跳、停、轉身、晃動等動作都要根據場上情況進行判斷、分析,合理運用。因此在運球技術的訓練中,灌輸合理的無球意識對培養學生的整體戰術素養有著重要的作用。

4.運球技術與節奏感

節奏感是在運用個人技術過程中,將各動作間的間隔時間合理安排于本人技術前后或與他人技術配合前后的一種行為方式,它是節奏意識驅使下的節奏行動。有一定節奏意識和技術水平的人,在運球過人或與他人的技術配合時能顯示出良好的節奏感。節奏感的培養和技術、戰術水平的提高是互動、互進的關系,把兩者結合起來,使平時的技戰術訓練中包含節奏感的內容,有計劃、有目的提出各種情況下的節奏要求,才能把節奏感的培養落到實處。由于節奏感與運球技術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苦練過硬的基本功,掌握嫻熟的專項技術,加強觀察能力、判斷能力、配合能力和戰術意識的培養對學生節奏感的形成都能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在足球比賽中,運球技術的運用在符合規則要求的同時,應盡可能做到協調、嫻熟、輕松,并能充分利用空間、時間和節奏的變化發揮個人的體能、技能和特長。實踐證明:運動員缺乏必要的節奏感,就不可能掌握精湛的運球技術,不可能在比賽中很好地運用個人技術,更不能保證技術的串聯和戰機的捕捉。在運球技術的運用過程中,節奏的變化主要表現在起動、跑動、急停、擺脫、踢拉球、停撥球、突破、射門等技術的熟練程度,以及速度的變化,技術的運用和銜接,假動作(虛晃、時間差、位置差)運用的時機等方面。如果這些技術節奏掌握得好,運用得合適、合理,就能發揮技術的最大威力。例如:速度節奏的改變,能有效地擺脫對方的圍堵與糾纏;踢、停球及運球突破等各項技術銜接中的節奏掌握與運用得好,就能在比賽中獲得先機,就能打亂對方的防守,獲得突破甚至得分的機會。節奏存在于運球技術中,它促進個人技術的掌握、運用、發揮和發展。掌握好運球技術的節奏是實現集體戰術節奏的基礎和條件。

5.結語

運球技術是貫穿足球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教學中最復雜的一個環節,無論是在足球比賽中,還是在足球教學中,運球技術都既是重點又是難點,必須得到重視。因而在教學中教師對于學生存在的問題,須從提高學生自身素質入手,積極深化教學改革,認真地分析、總結,時刻學習、不斷創新,用最佳的教法措施提高足球課程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潘泰陶.淺談足球技術實踐教學的特點[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1994,11(1):41-43.

篇3

摘要:本文對足球比賽中假動作的分類及運用問題進行了探討,以引起教練員和運動員對假動作運用的重視,為足球比賽提供參考。

關鍵詞:足球;假動作;進攻;防守

隨著足球運動的發展,足球比賽對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技術和戰術水平的要求不斷提高。其中,技術水平提高已成為足球運動的主要發展方向。它不僅包括運球、停球、傳球、射門等一些基本技術動作,還包括假動作等一些復雜的技術動作。在合理運用各種技術動作的基礎上,適時的使用假動作技術突破或搶斷,是占據比賽優勢地位,獲取比賽勝利的法寶之一。因此,如何在比賽中恰當運用假動作,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一、足球假動作

假動作是指運動員在比賽中,為了隱藏自己真實動作意圖,利用各種動作的假象,來調動迷惑對方;使對方對其動作產生錯誤的判斷或失去身體重心,造成對自己有利的形勢,從而取得時間、空間位置的優勢,達到自己真實動作的意圖。

足球比賽中運動員使用假動作技術,不僅可以在進攻中從容控球,過人突破,打亂對方部署,威脅對方球門,也可在防守過程中,成功搶斷,破壞對方的戰術配合。

足球假動作的分類是根據假動作運用目的的不同,又可以分為進攻假動作和防守假動作,而這兩種假動作并沒有一個嚴格的界限,很多假動作是相通的,既可以在進攻中使用,也可以在防守時使用。

1.傳球假動作:球員使用不完整的動作去騙取防守球員重心轉移,或使用眼神造成要傳球給某個隊員的假象,吸引對方球員跑動或作出防守動作,再利用傳球時腳腕的翻轉、腳觸球的位置變化來傳球另一名球員,獲得更好的突破或射門機會。例如:足球比賽中經常看到的假射真傳,進攻球員作出射門的動作,欺騙對方球員失去重心作出防守動作,而在觸球時改變原有的技術動作,向側面一撥、一扣,再將球傳給機會更好的隊友。又比如,進攻球員盯著一個傳球方向,防守球員必然將注意力放在這個方向的進攻隊員身上,整個防守陣型也會向這個方向靠攏,但傳球隊員用眼睛余光觀察其他隊友的位置,利用突然動作將球轉移給出現在防守空檔中的機會更好的隊友。

2.射門假動作:運動中的射門假動作與傳球假動作類似,進攻隊員做出要射門的假象,騙取防守隊員做出攔截動作,封堵射門角度,一旦其失去重心,進攻隊員再快速帶球移動,閃出射門角度,完成最后一擊。定位球的射門假動作中尤其以點球使用假動作居多,常見的方式有眼神欺騙,瞄準球門一側,射球門另一側;射門前助跑的節奏變化,令守門員提前做出撲救動作,再射門;射門瞬間改變腳觸球方式或觸球位置,改變射門角度,例如06年世界杯和12年歐洲杯上出現的勺子點球,都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結果。

3.過人假動作:足球比賽中,進攻球員帶球時會使用大量的假動作技術,可分為:(1)變速,有目的地改變自己的行動速度,如急起急停假動作:利用帶球速度的忽快忽慢來迷惑對方從而突破。(2)虛晃,利用身體的晃動,使對方做出錯誤判斷,待做出攔截動作后,變向迅速突破。如羅納爾多使用的“鐘擺式”過人。(3)假停球,在接本方隊員傳球時,觀察防守隊員位置,利用身體做出欲停球動作,接球瞬間讓過皮球,擺脫對方,帶球突破。(4)虛跨,球在運動過程中或停止時,利用腿在球上或球前的左右擺動,迷惑對手。因其動作極像在騎單車,因此又稱為“單車式”過人。C羅的“單車”動作,雙腳頻率快,欺騙性強,突破成功率高,成為其招牌動作。

4.防守假動作:除了在進攻中使用假動作技術,在防守過程中也可以使用假動作來搶斷皮球,化解對方攻勢,可分為:(1)假搶球,在對方球員帶球進攻時,判斷其帶球路線,做出欲伸腳斷球的動作,待對方變向撥球時,迅速卡住其身位,搶斷來球。(2)假破壞,面對對方傳球,在無法直接停球、控制的情況下,觀察身后本方球員位置,故意漏給后面的防守球員。如雙方爭頂頭球,做出欲頭球破壞的假動作,閃開皮球,讓本方其他隊員接球。

足球的假動作形式多樣,眼神、身體姿態、手勢、呼叫訊號等都可以作為迷惑對方的手段。假動作能否成功的關鍵是球員轉化各種技術動作的速度和時間的合理性。

二、足球假動作的運用

1.足球假動作要以戰術為前提。

在足球比賽中,不能為了做假動作而做假動作,它的最終目的是要制造有利局面,不管是進攻還是在防守中。因此球員應認真貫徹教練員的戰術意圖,注意把握時機,不能濫用以至于貽誤戰機。

2.假動作要合理,實用性強。

球員在運用假動作時要觀察場上局勢,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使用合理的假動作。假動作形式多樣,但并沒有固定的套路,只要能通過假動作獲得有利的局勢,都可以使用,切不可假動作動作花哨,華而不實,反而弄巧成拙。

3.假動作要以球員的信心做保障。

教練員要讓球員具備必勝的信心,相信自己的技術能力,敢于在比賽中使用假動作。只有球員自信,在賽場充分發揮,才能保證球員的假動作在比賽中奏效,更能讓球員創造性的使用新的假動作。如果球員畏首畏尾,可能一些簡單的技術動作都會變形,更不要說使用假動作了。

總之,足球假動作是足球比賽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合理使用假動作能幫助我們掌握有利的比賽局面。教練員和球員要重視足球假動作的訓練,并通過比賽進一步強化。最終達到球員在賽場上假動作運用自如,面對不同的局勢,使用合理的假動作,進一步提高運動技術水平。

參考文獻:

[1]郭希.徐桑.試論競技體育中的“假動作”[J].宜春學院學報,2003,6.

[2]杜邦勝.汪穎.淺談足球假動作技術的教學與訓練[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2002.2.

[3]李文雄.趙立祥.對籃球運動中假動作運用的探討[J].考試周刊,2011.11.

[4]李平.淺談足球假動作過人技術的教學與訓練[J].蘇州絲綢工學院學報,2000.6.

篇4

我們在第2期討論了教案中的教材分析與教學重難點之間的關系,這期將深入探討幾個理論問題:(1)學情分析應包含哪些內容?(2)課堂教學目標的格式如何?應包含哪幾個方面的內容?(3)學情分析、教學重難點與教學目標制定之間的邏輯關系如何?(4)教學目標與教法之間是什么關系?

請大家議一議學情與課堂教學目標之間的三種假設:假設之一:課堂教學目標只與教材存在關聯,與學情沒有關系;假設之二:課堂教學目標與中等以上學生的水平和基礎相關;假設之三:課堂教學目標需要分成不同的層次,以照顧體育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

【江蘇蘇州·凌志雄】:我的觀點是:(1)學情分析應包括兩大部分:①分析學生的學習特征。即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班級水平、成熟程度、心智發展水平及對所學內容的態度等進行分析。②分析學生的技能儲備。即了解學生是否已經掌握新授知識所需的相關知識和技能。(2)學情分析、教學重難點與教學目標制定之間的邏輯關系是:從時間邏輯上說,學情分析是即時的,而教學目標是預期的。因此,要設計出合適的教學目標,就不能忽視對學生的學情分析,有了準確的學情分析才能制定出合適的教學目標;而教學重難點應根據教材分析、學情分析、單元目標、課時目標來確定教學重難點。

【江西南昌·胡敏】:(1)“假設之一:課堂教學目標只與教材存在關聯,與學情沒有關系”這個假設理念我不贊同。要完成一堂體育課的教學目標,不光需要對教材做好分析,同時也需要對所要授課不同班級的學生情況進行了解并分析,才能更好地做好課的設計,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2)“假設之二:課堂教學目標與中等以上學生的水平和基礎相關”這句話也不全面。課堂教學目標的完成,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基礎會有影響,但不能片面地認為與中等以上學生的水平和基礎相關,要知道新課標要求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而體育弱勢學生,他們對教師要達到的教學目標也起著一定的作用和影響,關注他們,會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而且還會造成良性的“蝴蝶效應”。(3)“假設之三:課堂教學目標需要分成不同的層次,以照顧體育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我贊同。體育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是“弱勢群體”,體育教師要多關注,由于他們基礎較差,會有自卑心理,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往往更不愿意參與到教學中來,教師有目的地將他們的目標降低,幫助他們在完成目標的同時尋回自信,提高了學習興趣,為后續的教學做好鋪墊。

【福建泉州·鄭欽漂】:我認為,首先,分清三者主次關系即學情、教學目標、重難點,有的放矢:學生為本,學生是學習主體,作為主體的他們,學情尤為重要,設計再好的目標,如果沒有切中學情,就猶如對牛彈琴,如果沒有因人而異,就很難達到預期效果。其次,要把好脈。第三,教案文本應該追求底部深厚,中部堅挺,頂部開花。一份有份量的文本教案,不要面面俱到,唯有切合實際,專注關鍵,理清順序,關注過程,重視結果,教學的最終領悟才能實現最大化。

【甘肅蘭州·瞿學維】:我認為,學情分析就是任課老師多去了解學生在學習方面有何特點、學習方法、習慣、興趣、班級的基本情況等方面,對備課和上課很重要。大的方面,有助于制定教學目標,細節方面,可以根據班級人數的多少去考慮如何分組?需要多少器材?等等。

【山東臨沂·于松峰】:我的觀點是:(1)學情分析包括:學生此年齡段的身體素質情況、興趣愛好、男女生的差異、對本課教學內容的接觸程度、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等。(2)課堂教學目標:我們通常從認知目標、技能目標、情感目標三個方面來確定,確定的每一個目標都必須有明確地針對性與可測量性;在技能目標中,大致分兩個層次,一部分學生達到什么樣的學習掌握程度,另一部分又會達到什么程度。(3)在全面學情分析的基礎上,結合教材分析,確立本節課教材教學的重難點,有了學情分析與教學的重難點,才能準確地制定出教學目標。(4)教法與教學目標對應并為教學目標服務,教法既有導入、啟發、輔助練習等,也有難點突破、提高動作技術質量的方法。

【江蘇南京·李安成】:我認為:(1)學情分析應包含:學生情況分析;學理情況分析;教學場地器材情況分析;教學環境情況分析;教學天氣因素情況分析;教師教學本身情況分析。(2)學情分析、教學重難點與教學目標制定之間的邏輯關系是:首先,我們應該對教材的學理、教材本身、教學保障、教學評價進行分析。其次,依據教材內容來進行學情分析。然后,制定教學目標,最后,依據教材教法來確定教學重難點。(3)教學目標與教法之間的關系:教材教法當中實質上涵蓋了某個技能動作的正確方法、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預設可能出現的錯誤技術動作、針對可能出現的錯誤技術動作所能采取的針對性、實效性糾錯策略、教法建議。因此,教學目標在前,教學方法在后。先依據教材內容來確定教學目標,根據教學目標再選取出適合學生學練的教學方法。

二、小學教案編制技能案例分析

【案例】:

一、教材內容:烏龜賽跑

二、教學對象:小學二年級,50人

三、學情分析:小學生喜歡跑跑跳跳,這是最基本的活動方式,其中快速跑就是其中一項熱門的體育活動。它動作簡單,容易開展,但簡簡單單的跑枯燥無味,可運用情境導入以及多種渠道設計這堂課,主要強調育心和育體相結合,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在教學中以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和主觀能動性,在歡樂的氣氛中達到應有的效果。本課的主要教學任務注重強調如何讓學生賽跑,使他們在形式多變的輔助練習中掌握技能,整節都是腿部活動,結合游戲(保齡球賽)在愉悅和諧的氛圍中結束活動,讓學生享受體育,擁有健康。

四、教學目標:⑴運動參與目標: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大膽展示自己;⑵運動技能目標:通過快速跑輔助練習,使90%以上的學生初步掌握跑的基本要領,提高學生的協調、靈敏等身體素質;⑶身體健康目標:通過快速跑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增強體能,促進身體正常發育和發展;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目標:在學習中充分展示自我。增強自信心和意志品質,得到成功喜悅;積極進取,樂觀開朗。

五、教學流程:集合情境導入擺臂后蹬跑胸前貼紙跑保齡球賽放松操;其中快速跑練習為:擺臂、后蹬跑、胸前貼紙跑:三個動作的要領示范講解清楚,擺臂練習過程中教師可采用擊掌的節奏性鍛煉學生的協調、靈敏能力;胸前貼紙跑是跑時將閃光紙貼于胸前,嚴禁紙掉落在地面,所以學生意識到只有拼命的跑才能不讓紙掉落,以便來鍛煉學生的跑速,但要強調學生跑時的正確姿勢和安全問題。

【浙江省溫州·項為人】:以小學二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運動能力來看,不適宜進行后蹬跑教學,建議利用跨步跑或單換跳作為跑的輔助練習較為妥當。另外,正確的擺臂姿勢只能通過走—慢跑—中速跑等這種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來讓學生逐漸建立與掌握擺臂的概念與技術,而不是通過一節課的教學就能實現90%的學生初步掌握,況且是小學二年級的小朋友在貼紙跑中早已忘乎所以了,還管什么正確的擺臂,跑得快就行。建議技能目標為:通過跑的輔助練習,讓學生初步了解跑的正確姿勢,體驗與感受快速跑的方法與樂趣,培養快速奔跑能力。

【山東·李登云】:我認為這個教案至少有5個方面的問題:首先,快速跑不是熱門的體育活動,很少人用快速跑去鍛煉,采用慢跑的較多。其次,快速跑運動并不簡單,要有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和沖刺跑等,內容很多,每一項學起來都不是那么簡單,以著名的飛人“邁克爾·約翰遜”為例,他的跑步姿勢則非常的怪異,挺胸、撅屁股、梗脖子等,這是非常標準的錯誤動作。第三,保齡球對快速跑要求不高,換句話說,這個游戲對本節課的教材沒有幫助作用。第四,單純的擺臂練習和后蹬跑練習是專業運動員或體育特長生的訓練方法,非常枯燥,建議換一種學生比較容易感興趣的方法。第五,學生貼紙跑,有的老師采用貼報紙跑,我在上課的時候用過幾次,確實,學生為了不讓紙掉下來拼命的跑,但是在跑的時候,學生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紙別掉下來,采用各種身體姿勢進行保護,這樣就忽略了跑的姿勢,導致動作變形。

三、初中教案編制技能案例分析

【案例】:

一、教材內容

本課教學內容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體育與保健》二年級教材。魚躍前滾翻(第2次課);變向跑(復習)。

二、學情分析

教學對象為學校初二年級男生,二(3)班,共40人。該班男生特別喜歡體育活動,身體素質普遍較好,班級紀律好,集體榮譽感強,在魚躍前滾翻第一課次后,大多數學生已經有了“魚躍前滾翻”基本技術動作,為本課次授課打下了良好基礎。

三、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了解魚躍前滾翻的動作技術結構,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陳述魚躍前滾翻的動作要領,懂得身體躍起騰空是區別于前滾翻的關鍵,理解變向跑運動在生活實踐中的現實意義。

2.技能目標:80%的學生能獨立完成魚躍前滾翻動作,25%的學生完成動作優美流暢,具有明顯的騰空過程。學習變向跑提高快跑過程中控制身體、調整速度和判斷的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在集體環境中互幫互助、團結協作的精神。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積極思維、自我評價能力。通過藝術體操教學,讓學生接受美的教育,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提高審美和鑒賞美的能力。

四、學練法

1.前滾翻練習,2次;要求:在練習過程中兩腿有伸直過程。2.手撐標志線做遠撐前滾翻練習3~4次;要求:雙手遠撐。3.教師示范魚躍前滾翻完整動作,并結合圖解,歸納、誘導、講解魚躍前滾翻動作要領及保護幫助方法。4.學生在保護幫助下自由練習魚躍前滾翻。5.躍過同伴平舉的手做魚躍前滾翻動作并逐漸過渡到穿越呼拉圈動作。6.根據自己的練習情況結合教師評價,組內討論進行自我評價。選擇練習難度,通過練習反饋進行自我調整。按照練習難度分為三組:基本完成組(A組)、達標組(B組)、創新提高組(C組)。7.請2-3名不同類型的同學示范魚躍前滾翻動作。8.反應跑練習:背對或面對前進方向,從不同預備姿勢開始,聽信號轉身跑2次。9.復習各種形式的變向跑:“之”字形跑、繞圈跑、折返跑各2次。10.變向跑接力游戲。

【河北石家莊·翟國勝】:我認為該教案有以下幾個問題:(1)魚躍前滾翻是一項技術性較強的內容,對學生的身體多方面要求比較高,是否可以將兩個教學內容調換一下位置,先進行復習內容變向跑練習,充分活動身體的各部分器官組織,再進行新授魚躍前滾翻的教學;(2)技術是完成動作的方法,是理論,它與技能是有區別的,而技能是完成該動作的能力,所以說學生掌握的是魚躍前滾翻技術,而不是該動作的技能;(3)教學目標定的高了。兩次課讓25%的同學比較熟練優美的完成動作,80%的同學能夠完成魚躍前滾翻,可能困難一些,因為每次課主教材的有效時間不會超過30分鐘,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很難完成,因此建議在目標上降低一些,當然如果學生都能夠熟練掌握遠撐前滾翻的動作技能,達成目標可能容易些;(4)根據循序漸進、由易而難的原則,無論是遠撐前滾翻還是魚躍前滾翻,動力的來源都是擺臂前伸及下肢的快速蹬地,做魚躍前滾翻的目的是假想越過障礙物及遇到危險時的一種自我保護。因此,可以借助跳箱的最上面一層或者折疊的小體操墊子。作者采取鉆過呼啦圈的設計很好,也可以由一位或兩位同伴在練習者前面手臂拉在一起,起到輔助與保護的作用;(5)教師把學生分為完成、達標、創新三個組別有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考慮到技術的難度,練習中存在一些潛在的危險,分組過多可能會影響教師的巡回指導,建議分為兩個組即可,可以命名為達標創優組(基本能完成動作的同學或學困生)和勇攀高峰組(比較熟練完成動作的同學)。

【江西南昌·胡敏】:從上述教案部分內容看,課的內容安排和教學設計還是較合理的,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翟國勝老師提出的“兩個教學內容調換”我也覺得會好些。另外,有些學校由于墊子不多,在“學練法”內容中,要達到一定的練習密度在時間上會比較緊(關鍵是要看這個案例設計中器材的安排);在通過輔助器材練習魚躍前滾翻時,除了上述的幾種方法,還有一些例如毛巾、書等也可以。安全保護和幫助非常重要。

【江蘇南京·李安成】:我認為教學目標與學練法應改為如下表述:

(1)教學目標 :①認知目標:了解魚躍前滾翻的動作技術結構,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陳述魚躍前滾翻的動作要領,懂得身體跳躍騰空前滾翻是區別于蹲撐前滾翻的關鍵,理解變向跑運動在現實生活中的健身意義。②技能目標:5~10名男生有明顯的高度和遠度,同時滾動圓滑、流暢、動作輕松、協調穩定、姿態優美這樣的優秀評價標準;3~5名男生能有跳起動作,同時滾動不夠圓滑,動作不夠流暢穩定、協調輕松和不夠優美的合格評價標準;其他所有的男生有騰起的高度和遠度,同時能具有圓滑滾動、動作輕松、協調穩定、姿態比較優美的良好評價標準。③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在集體的環境中互幫互助,團結協作的精神。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積極思維、自我評價的能力,通過藝術體操教學,讓學生接受美的教育,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提高審美和鑒賞美能力。

(2)學練法:①兔跳接前滾翻,體會身體跳躍起、直臂頂肩的動作。②從高處向下做遠撐前滾翻,體會手支撐與頂肩的動作。③越過紅橫幅做魚躍前滾翻,體會蹬擺充分、身體騰起要有一定高度。④越過不同距離的魚躍前滾翻,體會手向遠處支撐。⑤組合動作:側手翻—魚躍前滾翻,體會身體側向翻轉與騰空、滾動的身體感覺。⑥向學生傳授一下保護與幫助的方法:現場示范、學生模仿正確的保護與幫助技能,保護者站(跪)立在練習者的側面,一手托肩,另一手托大腿,幫助練習者緩沖、低頭、前滾。

四、高中教案編制技能案例分析

【案例】:

一、教材內容

高中體育課(足球選項):學習腳內側踢球、停球技術;教學比賽。

二、學情分析

本次課的授課班級為高二年級足球班男生,共45人。學生的體育運動技能雖然有差異,但學生總體身體素質都比較好,組織紀律性和集體榮譽感很強,有比較強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善于學習,加上學生有較強的自學能力,本課采用了講解、示范、啟發、模仿、創新、競賽等教學方法,以及各種新穎的練習方法。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層層剖析,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潛在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更好地促進學生努力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

三、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進一步建立腳內側踢、停球技術動作概念。

2. 技能目標:鞏固提高腳內側踢、停球技術動作和對球的控制能力、支配能力,發展靈敏、速度耐力等身體素質。

3.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勇敢、機智果斷、勝不驕敗不餒的優良品質和團結一致、密切配合的集體主義精神。

四、教法

(一)學習腳內側踢地滾球技術

教法:(1)講解腳內側正面傳地滾球;(2)給學生做正確示范動作;(3)學生練習,巡回輔導,糾正錯誤動作。

學法:(1)踢固定球,做腳內側踢球、支撐腿站位及踢球部位模仿練習;(2)兩人一球,一人用腳底擋球,另一人做腳內側擺腿練習。

(二)學習腳內側接地滾球技術

教法:(1)講解腳內側接地滾球;(2)教師示范;(3)學生練習,巡回輔導,糾正錯誤動作。

學法:兩人一組,每組一球,一人用腳內側傳地滾球,另一人用腳內側接球,然后再練習用腳內側接、傳球,兩人反復練習。

【浙江湖州·張萬永】:我認為,第一,教材內容應改為“教學內容”。教材內容不等同于教學內容,這一點誤區很大。第二,學情分析應結合“教學內容”來談。第三,運動技能目標不夠具體,是否能按照“內容、條件、標準”的要求進行規范化、具體化。第四,教法闡述相對簡單,無法看出成效,而且對教學內容的重難點未作表述。

【浙江寧波·andychar】:這份高中足球選項課教案類似于我們平時上課的一份簡案。總的來說思路清晰,簡單明了。但沒有明確本次課的課次,相應的教學目標也比較籠統,沒有突出本課次重點和解決本課次難點的教學策略。該教案細化了本課的學情分析,簡化了該課的教法與學法。該課采用傳統的教師講解示范、學生練習、教師觀察、糾錯輔導、學生反復練習,建議可以采用一些新穎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以便提高教學效果。既然該課是高中足球選項課,那么,最好能增加“課課練”這個項目,以便全面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最后,第四部分的“教法”可改為“教學過程”,且每個教學步驟應明確相應的組織形式。

【江西贛州·廖全勝】:我認為有兩點需要思考:(1)學情分析那一段,后半部分可以不要,改成學生對足球學習情況的介紹。(2)教學目標中腳內側踢、停球技術可以發展靈敏性,加強合作。至于能不能培養學生勇敢、機智果斷、勝不驕敗不餒的優良品質,靠某一節課來完成好像不可能。

【浙江金華·邵偉德】:該教案中“學習腳內側踢地滾球技術”的學法是:(1)踢固定球,做腳內側踢球、支撐腿站位及踢球部位模仿練習;(2)兩人一球,一人用腳底擋球,另一人做腳內側擺腿練習。這個學法安排至少存在以下幾個問題:其一,練習1與練習2似乎顛倒了,應先進行“一人用腳底擋球,另一人做腳內側擺腿練習”,后踢“固定球”;其二,這個技術中有三個分解的較為固定的技術關鍵:一是支撐腳離球的位置;二是擺動腿運行的軌跡;三是觸球腳內側的部位與球體的部位。就這兩個練習能解決這些關鍵問題嗎?

【點評與總結】:在上期討論的基礎上,本期著重“學情分析內容;課堂教學目標的格式;學情分析、教學重難點、教學目標教法之間的關系”等問題進行了網路交流與討論。在此基礎上,還結合了小學、初中、高中案例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老師們紛紛提出了各自的見解。就學情分析而言,有的老師提出了學情分析應包括學生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班級水平、成熟程度、心智發展水平及對所學內容的態度、學生的儲備技能(學生是否已經掌握新授知識所需的相關知識和技能);有的老師認為學情分析應是學生身體素質情況、興趣愛好、男女生差異、對本課教學內容的接觸程度、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等;還有的老師認為學情分析應包含學生情況、學理情況、教學場地器材、教學環境、教學天氣因素;教師教學本身等方面的分析。以上觀點主要的差異是“看問題的視角不同”,若從宏觀角度來看,學情分析應包含學生、教師、教材、環境、天氣等,也就是說學生整個學習過程中所涉及的各個要素。而從微觀角度來看,學情分析只指來自學生方面的情況。到底哪一種視角較為正確?我們認為,兩種觀點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學情分析若涉及的面太廣,就會造成教案各個要素之間內容重復的現象。因此,從微觀角度分析學情較為客觀;其次,在進行學情分析時不應面面俱到,而要著重圍繞與結合上課的教材內容進行分析,不能空談,這樣才更有針對性。

篇5

一、在輔練習中的運用

1、將礦泉水瓶定點定距擺成不同形狀,讓學生繞瓶蛇形跑、曲線跑、折返跑、三角障礙跑及五米三向折返跑等各種練習。

2、將礦泉水瓶沿直線適當距離擺放,可以讓學生體會增大步幅,增加步頻的練習。

3、兩人(多人)手持一串礦泉水瓶(將兩個或多個礦泉水瓶的底部鉆孔,用鐵絲或細繩將瓶穿起來成串)的兩端,連成一體進行前進跑、后退跑、側身跑、變速跑、變向跑、折線跑等合作跑的練習。

4、用于投擲教學,灌水旋緊蓋,可作為“靶”,用沙包、紙團、實心球、雪球等進行投準打靶練習;也可作為器材手榴彈,模仿手榴彈擲遠,也是進行標槍教學最好的輔練習器材。

5、在進行魚躍前滾翻教學時,將裝有少許水或沙子的礦泉水瓶等橫放或豎放,讓練習者從瓶上躍過。

6、將裝滿沙子或水的礦泉水瓶作為“啞鈴”使用,練習擺臂、雙手快速上舉、上提、繞臂轉等發展上肢力量的練習。

7、將裝滿沙子或水的礦泉水瓶,適當距離豎放、疊放進行連續收腹跳、單腳跳、雙腳跳等跳躍障礙的練習。

8、把礦泉水瓶在適當位置懸掛成不同高度的標志,在武術教學中,讓學生做各種踢腿動作,努力將腿踢到礦泉水瓶,提高動作質量;在跳躍教學中,練習單腿、雙腿縱跳摸高的練習。

9、用于球類教學中,作“S”運球上籃的標志物,能提高變向運球的能力和靈活性;擺放在規定區域作為排球傳、墊到位的標志物;在學生進行籃球手球比賽和足球比賽時,用作簡易球門,特別是訓練足球腳法時的準確性練習。

10、用作往返接力的標志;跳高、跳遠助跑起跳點標志;]標槍、鐵餅的遠度標志;三級跳遠的限制線;50米測驗時作分道線等,要比劃線簡潔得多。

11、將若干礦泉水瓶的底部鉆孔,用鐵絲將瓶串起來成圓形,仿作做呼啦圈,可用于鉆圈、鉆山洞、互拋、跨越、投擲、藝術體操表演、組奧運五環圖等。

二、在游戲中的運用

1、袋鼠跳:雙手胸前持瓶,做“袋鼠”狀向前跳躍前行,看誰快。

2、螃蟹行:兩人一組,背靠背中間夾一個礦泉水瓶,模仿螃蟹側向行走,看哪一組快。

3、鴨子賽跑:半蹲,用大腿和下腹夾一個礦泉水瓶,模仿鴨子跑,比誰快。

4、螞蟻運糧:屈體屈腿,仰撐扮“螞蟻”,腹部放一個礦泉水瓶為“糧”,爬行比快。

5、矮人賽跑:把礦泉水瓶夾在大腿和小腿之間,模仿“矮人”走,比誰快。

6、“跛子“騎馬:一人一腿屈膝向后夾瓶一個,單足跳躍如“跛子”狀,比誰跳的快。

7、套圈比準:若干個空礦泉水瓶成三角形、梯形等立于地面,用鐵絲圈或竹圈進行套圈比準活動。

8、炸碉堡:若干個空礦泉水瓶立于地面為“碉堡”,以“碉堡”為圓心畫圓,各組在圓外持裝有水的礦泉水瓶為“手榴彈”,炸倒“碉堡”得一分,規定時間內得分多的隊為勝。

9、打移動靶:每組其中一人用展開的小墊子擋住身體做“靶子”橫向移動,其他人拿礦泉水瓶站在10-15米遠的線后,用瓶子投“移動靶”,投中一次得一分,看哪一組得分多,為勝。

篇6

關鍵詞 異步教學法 足球必修課 參與動機 影響

一、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一)實驗對象

本文以遼寧師范大學2015級體育學院社體班的15名同學為實驗對象,以遼寧師范大學2015級體育學院另一社體班的15名同學為對比參照實驗對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查閱有關足球課教學改革、異步教學法和參與動機的文獻資料,為教學實驗的實施提供理論基礎。

2.問卷調查法。實驗前后,對遼寧師范大學2015級社體班的30名學生發放動機量表問卷。發放咨詢問卷30份,回收30份,回收率為100%。

3.教學實驗法。足球選項課教學內容與課時安排實驗為期一學期共54學時,實驗班和對照班的教學內容、教學課時相同,實驗班采用異步教學法,對照班沿用傳統教學法,兩班的教學工作均由同一教師擔任。教學內容主要包括足球基本技戰術、足球運動概述以及足球一般規則。

二、結果與分析

(一)實驗組與對照組成績教學前后的比較

統計數據表明,教學后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成績都有所提高,但是實驗組的成績更為優秀,這就表明前后差異呈高度顯著性。這與足球課的練習形式和異步教學法的特點是密不可分的。

在足球基本技術方面,球性練習及各種運球練習頻繁出現轉身變向、急停急走等動作方式,對練習者腰腹肌肉及腿部可產生較大的刺激,有利于發展他們的腰腹力量及下肢爆發力;而顛球技術又很好的加強了對練習者柔韌細膩的能力,因此也培養了他們全身協調發的能力。

(二)實驗班與對照班參與動機教學前后的比較

統計數據表明,教學后實驗班的參與動機與教學前實驗班的參與動機有顯著性提高,并且實驗后實驗班與對照班的參與動機的比較同樣有顯著性提高,這足以表明異步教學法對學生參與動機有很大的提升。形成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首先,異步教學法的特點是能充分實現學生學習的個體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能充分實現教師指導的異步化,發揮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指導作用;能實現教學活動過程化,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我們可以發現實驗組學生在興趣愛好、強身健體、自我價值和社會交往這四個方面有顯著性提升,也就是說實驗組學生的內部動機得到了提高,因此更加喜歡上課并且對學習足球技戰術更加感興趣。

其次,因為實驗組學生的內部動機提高了,所以學生給老師的反饋是學生更加愛上課、愛學習,因此也提高了教師上課的積極性,使得學習成效相對于對照組有了顯著性增強。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實施異步教學法能夠對普通高校體育學院足球必修課的課程性質、課程目標、教學觀念、教學內容、評價方式和師生關系等進行合理定位與科學選擇,從而優化普通高校足球體育學院必須課的教學模式。2.實施異步教學顛覆了學生參與足球必修課的價值認知,他們更看重足球運動的健身價值,其次是興趣愛好價值,然后是自我價值和社會交往等價值。3.實施異步教學使學生的內部動機提高,這是自主學習的根本所在,只有提高了內部動機,才可以使得學生的成績發生顯著性變化。

(二)建議

1.提高學生主體作用,強化教師主導作用。異步教學模式下,足球教師應對自己的角色重新進行定位,努力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主體作用,強化教師的主導作用,重視學生個體差異,為學生創設寬松、自由、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2.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改善學生心理動機內部化。在異步教學課堂下,教師應當積極提高學生對學習足球的內部動機,盡量改變學生對足球的偏見,使學生熱愛足球并且愛上足球課,把必須上的必修課變成積極意愿的必修課,這不僅是單獨一門課程的問題,也是所有課程都要面臨的一個問題。努力提高內部動機是學生熱愛學習的重要指標。

參考文獻:

[1] 黎世法.異步教學論[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1989.

[2] 黎世法.異步教育學[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4.

[3] 李磊,李昂.大學足球課程異步教學模式研究[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08.28(6).

[4] 解超.男子大學生足球運動參與動機量表的編制與檢驗[D].遼寧師范大學.2010.

[5] 王衛寧.在足球理論課中實施異步教學法的實驗研究[J].荊門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20(3).

篇7

自任職以來,我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來普及身邊的體育教學。

一、改變體育現狀

2013年9月,我心懷理想和負擔走進了東升中學,畢業于天水師院的我,總想著能否帶好學生,如何上好我的第一節體育課,在這里我如何發展,如何才能成長得更快。抽時間同高年級的同學進行了一番交流,他們大多時間都是自由玩耍,大部分同學還沒接觸過足球。我心里想,這怎么能行?我的特長就是足球,我要把我的知識技能傳授給我的學生。讓他們學會傳球、運球、踢球。心急的我來到操場上,發現沒有足球門,這怎么能行?平時大膽行事的我,親自來到校長辦公室商量學校在體育器材上應該重視的問題。說了我的一些想法,我想改變山里的體育現狀,讓孩子們開心地在操場上運動。

幾經申請,學校的經費還是不足。天助我也,偶然的一次機會,和同學在聊天的過程中說起了我們學校的狀況,同學聽了,直接支持5000元現金。滿心歡喜地帶回資助金報告領導,領導完全相信,完全支持我的工作。領導讓我拿著資助金辦理學校體育器材。在辦理器材的過程中,我全心投入,花費了兩三天的時間在網上尋找器材。跟多家客服商量價格,最后買了標志筒、靈敏訓練階梯、40個足球、足球門的材料等。最困難的還是足球門的制作,找到了鄉鎮級最好的電焊工,提供給他們圖紙,講解之后工人焊接了兩個球門。球門焊好后運送也是一件難事,由于體積比較大,必須找大車拉,車到校門,孩子們對這個東西似曾相識,笑臉綻放。我和同學們一起抬到操場,領導們也帶著笑容來參觀。此刻,我無比興奮。至少以后這里的學生體育課上可以盡情地玩耍,讓他們喜歡上足球。

二、使足球運動普及周邊學校

家住縣城的我,假期閑著也是閑著,正好遇到縣上舉行第一屆中小學球類運動會。因為我所在學校經費緊張又時間有限,因此放棄了這次機會。我比較失落,聽說鄰近小學要參加這次競賽,我便主動申請給這些孩子當教練。可是我聽到的是,以前這些學生壓根就沒踢過足球。不過我還是非常有信心教好他們。于是我不求任何回報,自告奮勇來到柴薪小學詢問校長,說明了我的來意。校長的嘴咧開了花,非常贊成。這個假期我過得很充實,對于沒接觸過足球的小學生,這里有汗水,也有歡聲笑語。給我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訓練時是最熱的季節,師生共加持六個小時每天。五六年級的學生年齡比較小,來學校時帶著西瓜、水果、水桶等。我盡量讓他們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先熟悉球性,點球、柔球、運球、直線運球、變向運球,讓學生盡快地掌握足球球性。對于以前從沒接觸過足球的他們,訓練也是一件頭疼的事情。幾天之后就進入了疲倦期。我想盡各種辦法,使學生堅持了下來。他們慢慢掌握了踢球規則,一次瓢潑大雨中我們融為了一體,玩得特別開心。終于到大家展示的時候了,比賽開始了。畢竟訓練時間有限,我的心里沒一點底兒。比賽就這樣開始了,第一場對上屆冠軍西關小學,看到的是鄉村孩子的身體素質比較好,在跑動,身體對抗上我的學生具有明顯的優勢。然而在技術方面明顯低于城區學生。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我們以2∶1完勝了西關小學。孩子們也歡呼著,有了信心繼續下一場比賽。第二場的對手是不相上下的農村學校,我們可以說是志在必得。但是開賽之后來了一場大雨,使比賽更加艱難。比賽過程中我隊先失一分,我無比焦慮,最后以2∶1險勝對手。決賽中我們以16∶0戰敗靖師附小。雖然失敗了,但是孩子們依然朝氣蓬勃,他們成長了。

三、看到未來的希望

這是我任職以來的第四個年頭,東升中學的學生都踢上了足球。學校舉行了班級足球比賽,小組繞桿賽。在操場上,他們像久關在籠子里剛飛出的小鳥,笑聲喊聲連成一片,看到這一切,我心里舒服了。現在不僅是男生,女生更愛踢足球。在運動場上,她們從不拘束,你爭我搶、跌倒爬起、從無怨言。賽場上“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口號永記心間。女生的踢球帶給我的更多的是笑聲,剛開始的耍賴,到后來的懂規矩,她們都在進步著。

篇8

關鍵詞:體育教學;留白;五法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3)07-0036-01

體育課堂教學中的“留白”,是指教師針對某一目標對學生進行啟發引導,給學生安排合理的時間,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激發運用知識與技能進行自主探索、實踐,完成運動知識、技術體系的自我構建的一種教學策略。從另一種意義上講也是教師給自己預留一定的時空,用以彌補教學預設的不足,進行補充、拓展、強化教學的過程。

一、時機巧

巧妙的選擇時機進行“留白”,將是教學的精妙之處,安排多少時間,什么時段進行“留白”,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學生在剛剛學習技術動作后,正是“摩拳擦掌,心里癢癢”的時刻,此時進行“留白”, 能起到“趁熱打鐵”“錦上添花”的作用。例如籃球變向運球教學,當同學們都基本掌握了,老師留出一定的“空白”讓學生進行練習,他們勢必很興奮、很快樂。學習過程自然會從“被動”向“想動—愿動—能動—自動”轉變。筆者在教學中常選擇恰當的時機進行“留白”,每一次同學們都會樂此不疲,運動興致通過“留白”極致地在課堂中體現出來,利于高效課堂的生成。

二、內容巧

教學內容不同,“留白”也會不同,對于運動強度較大或技巧性較強的項目,可加大“留白”的力度。例如中長跑教學,如果大強度長時間地進行練習,多數學生都會出現“恐懼癥”而產生抵觸情緒,教師可先安排一組800米的練習,“留白”10分鐘,再進行一組800米練習,然后“留白”15分鐘。又如排球墊、傳球等練習,當老師教授完技術動作以后,適當的做出要求,然后“留白”,一定時間后老師逐個小組進行檢查,檢查中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然后繼續“留白”。相反如果是比較危險的項目,則少安排或不安排本項目的“留白”,例如投擲鉛球,除了在徒手練習時安排少量的“留白”外,持球練習過程中盡可能杜絕“留白”。

三、組織巧

“留白”后的教學組織是高效課堂的關鍵。因此組織好“留白”就成為教學的重中之重,盡量做到“形散而神不散”,便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足球變向運球過人,教師講解示范技術動作后,讓學生在原地進行幾次基本動作的練習,接著老師就“留白”,要求是一個人自己練習(10分鐘)——兩人一組,一人進攻一人防守(10分鐘)——五人一組,其中兩人各執一球進攻,三人防守(10分鐘)——老師檢查。這樣一堂課下來,學生學到了技術,課堂氣氛也很熱烈。“老師,這節課真過癮,他做了40個俯臥撐,上次籃球課我輸給他30個,我賺了10個”,“別高興得太早,下次我一定要贏回來”,看著同學們一臉的興奮和歡快的場景,就會感受到他們收獲了什么。千萬不要“留白”以后便放任自流,這樣下課以后你問學生學到了什么,答案將是一臉茫然。

四、方法巧

采取巧妙的教學方法進行“留白”,是吸引學生快速進入課堂角色的一種手段,使課堂時刻充滿生機。例如跳繩練習,教師先教授基本的技巧性動作,接著示范幾個花樣,然后把同學們分成小組進行“留白”,要求大家自想。自編一套跳繩舞,這樣大家的積極不但很高漲,還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又如籃球傳接球教學,提前“留白”讓大家分小組對抗練習,然后問:“打球時傳接球動作怎樣做?”接著叫兩同學出來示范。再進行技術動作的教學,這樣他們就會很投入,很認真。下一次新授課時也這樣“留白”,但要求同學們把上一次教授的動作運用到實踐中,在集中時再問同學們“打球時投籃的動作如何?”很快就會把大家引入到新授內容——投籃的教學之中。

五、觀察巧

篇9

關鍵詞:體育課程;指稱;教材;對話

中圖分類號:G80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590(2012)03-0113-05

研讀賈齊先生在《體育與科學》2010年第6期“關于體育課程若干基本概念之指稱對象的考察”一文(以下簡稱賈文)與相關的文章,深感我國體育課程理論的匱乏與完善建設的必要,賈齊老師的文章在深化學校體育與體育課程理論方面可謂獨樹一旗,其意義與價值在此不再贅言。基于百家爭鳴的視角,本文針對賈文中的三個基本觀點進行討論,以期通過對話,實現深入探討之目的。

1 問題之一與討論:有關課程內容與教材定位的思考

賈文首先提出的第一個矛盾是:“比如在一節體育課中,教師圍繞‘籃球的運球’組織學生進行了相關的練習。那么按照現在通行的說法,這節課的教材(或內容)就應該是‘籃球的運球’。但是,當我們進一步追問時,問題就出現了。因為在該節課中,學生所進行的身體練習實際上包括‘原地運球’、‘運球急停急起’和‘體前變向運球’等三種不同的具體形態,那么這節體育課中的教材(或內容)是相同的還是不相同的呢?” 如果認為是不同的,就與這節體育課的教材(或內容)是籃球的運球這一判斷發生了矛盾。而若認為是相同的,那么這顯然不是對這三種不同形態身體練習的指稱,而是對其共性的指稱。因為按照后者的邏輯,意味著體育教材(或內容)不是具體的存在而是抽象性的存在。那么,到底應該是依據事實上的不同,還是應該依據其共性上的相同進行判斷呢?”[1]

在這段話中,若按作者的思維邏輯,“籃球的運球”與課堂教學中的“原地運球”、“運球急停急起”和“體前變向運球”的指稱確實存在著合理對接的兩難困境,但我們從另一個視角來分析,可對以上兩者之間的指稱做一合理解釋,并有助于理解課程內容與教材之間的關系(注:為了與賈文討論的一致性,本文的課程內容所指就是教學內容)。

首先,我們從教材的緣起進行思考。由于體育與運動的概念一直以來都處于探索階段,沒有權威性的定論。因此,此處的“體育”含義主要沿用與“身體教育”相關的詞意,且與“運動”含義不同。作為體育教學的教材,它是組成體育教學的三大基本要素之一(教師——教材——學生),而教材的上位概念是課程內容,那么課程內容的上位概念呢?不難推理,應該是運動素材。運動的素材很多,有形形的運動項目、競技項目、身體娛樂與健身項目等,但并不是所有運動素材都可以成為課程內容,只有那些適合于青少年身心需求、適宜于課程教學的運動素材才有可能被選擇并作為課程內容。

因此,運動素材與課程內容之間存在著上位與下位、多與少之間的關系,一旦課程內容被確定,那么課程內容就形成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結構(當然從運動素材到課程內容也具有一定的開放性,隨著時代的變遷與發展,課程內容中可不斷增加新的運動素材)。

按賈文引用他人劃分的課程內容來看(注:劃分與分類有本質的區別,確切地說,應該的劃分,而不是分類):中國的課程內容為(田徑、體操、球類、武術、舞蹈、游泳等),日本為(田徑、體操、球類、武道、舞蹈、游泳等),英國為(田徑、室內競技、器械體操、游戲、越野跑、游泳、野外活動、舞蹈等),前聯邦德國為(田徑、器械體操、一般體操和舞蹈、游泳、球類、擊劍和柔道等)。若以籃球為例,課程內容的第一層面是“球類”;而第二層面的課程內容則是“球類”中的“籃球”、“足球”、“排球”等;籃球中的各項技術(如傳球、運球、投籃等)與戰術又是課程內容劃分的第三層面,這樣的分步劃分與思維邏輯是沒有問題的,那么問題在哪兒?

問題就在于課程內容的繼續劃分是無窮盡的,即“籃球運球”還可以劃分為“原地運球”、“運球急停急起”、“體前變向運球”和“轉身運球”等等,其中“原地運球”又可以劃分為“1分鐘原地運球”、“5分鐘原地運球”等等,那么到何處為止才能窮其盡呢?其次,課程內容要劃分到哪一個層面才能稱之為“教材”?這是我們最關心的也是討論最核心的問題。但在賈文中前后都沒有看到這個結果,因此,筆者想以此作為切入點,深入探討課程內容與教材之間的關聯。

要理解課程內容與教材之間的聯系,我們還需要對“教材”的本質與定位進行一翻考察。

教材的定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教材指課堂上和課堂外教師和學生使用的所有教學材料,比如,課本、練習冊、活動冊、故事書、補充練習、輔導資料、自學手冊、錄音帶、錄像帶、計算機光盤、復印材料、報刊雜志、廣播電視節目、幻燈片、照片、卡片、教學實物等等。教師自己編寫或設計的材料也可稱之為教學材料。另外,計算機網絡上使用的學習材料也是教學材料。總之,廣義的教材不一定是裝訂成冊或正式出版的書本。凡是有利于學習者增長知識或發展技能的材料都可稱之為教材。狹義的教材就是教科書。教科書是一個課程的核心教學材料。從目前來看,教科書除了學生用書以外,幾乎無一例外地配有教師用書,很多還配有練習冊、活動冊以及配套讀物、掛圖、卡片、音像帶等。[2]

從以上廣義和狹義的教材概念來看,主要的區別有兩點:一是課堂資料還是課外資料;二是僅指教科書還是其他所有的教學材料。按體育學科理解,雖然學校體育是副科,用不著諸多的練習冊、活動冊、故事書、補充練習、輔導資料、自學手冊、錄音帶、錄像帶、計算機光盤、幻燈片等,雖然隨著體育教學改革的深化,一些輔助教學材料也適應于體育教學,但體育教學還是主要以課堂教學材料為主體(其實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學生連教科書都極少使用),因此,筆者以為狹義的教材概念比較適合體育教學,這里實際上也包含了練習冊、活動冊以及配套讀物、掛圖、卡片、音像帶等一些輔助材料。

我們了解教材概念的主要意圖并不是陳述“教材”是什么,而應透過教材概念的描述,進一步探析構成“教材”需要的條件與課程內容劃分之間的關聯。

先考察的是課程內容的指稱。什么是指稱?在語義學中,“指稱”(reference)通常被用來解釋名詞或代詞和用他們來命名的具體目標對象(object)之間的關系。所提到的目標對象被稱作文字的“指稱對象”(referent)。[3]因此,課程內容的指稱有多種不同層次的含義,課程內容的具體劃分如下圖所示:

以籃球為例,所呈現課程內容的第一層面首先是“球類”,第二層面是“籃球”課程內容,第三層面是“籃球運球”、“籃球傳球”、“籃球投籃”課程內容,第四層面是 “原地運球”、“運球急停急起”和“體前變向運球”課程內容。當然,前已所述,我們還可以把“原地運球”再劃分為“1分鐘原地運球”、“5分鐘原地運球”、“在同伴干擾下原地運球”等等,但這樣劃分下去是沒有止境的,課程內容要劃分到什么程度才能演變成“教材”呢?

筆者認為課程內容劃分到第三層面或第四層面時,課程內容就成了“教材”。其主要的依據有以下三點:

第一,課程內容要成為教材應具備第一個條件是:課程內容(或學習的經驗)需要劃分到一個相對獨立的結構,其結構內的各子項既具同一屬性、且密不可分,是同一內容的不同表現形式。這個結構可直指我們通常講的“單元”。

什么是單元?“流行的單位是單元,使兒童的思維活動有一個段落,將教材或學習經驗構成一個個有機的單位,謂之單元。單元包含兩個側面:一是依據兒童的思維結構與過程,進行教材與學習活動的程序設計的單元構成側面;二是依據這種計劃,指導兒童的思維活動,以形成一定的概念與技能的單元展開側面。”[4]體育課程內容的劃分也存在這個道理,處于第一層面的課程是田徑、球類、體操等,其中的球類雖是一個獨立的單位或結構,但是組成“球類”的各子項如籃球、排球、足球等是互不關聯的,其屬性雖皆屬“球”,但卻屬于不同性質的并無直接聯系的“球”;劃分到第二層次的課程內容是“籃球”,雖然組成“籃球”的各子項如“運球”、“傳球”、“投籃”等同屬“籃球”,滿足了“各子項同一屬性”的條件,但是籃球中的各子項中“運球”、“傳球”、“投籃”的技術不同,即各子項技術皆是較為獨立的教學單位,沒有本質性的關聯,如“籃球傳球”就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教學段落,它與“投籃”沒有本質的關聯。只有把課程內容劃分到第三層次的籃球運球、籃球投籃、籃球傳球等時,“籃球運球”既是一個獨立的經驗單位,同時,組成“籃球運球”的各子項“轉身運球”、“原地運球”“運球突破”等的屬性既皆屬“籃球”,且各子項相互關聯,是同一完整技術的不同表現形式,同時,它們的集合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籃球運球”教學單元。若該單元學時為3,那么單元內的3次課就是一個相對完整、獨立的學習單位。這時,“籃球運球”就是單元教材,“體前變向運球”等則是“課”的教材;如果“籃球運球”單元只有1學時,那么“籃球運球”就直指“教材”,也就是說,此時的“籃球運球”既是“單元”教材又是“課”的教材,并不需要再繼續劃分了。那么,課程內容具體要劃分到第三層面還是第四層面呢?這就要看課程內容的難度了,較為容易的課程內容(單元課時為1)劃分至第三層面就形成了單元或課的“教材”,難度較大的的課程內容(單元課時為N)則需要劃分至第四層面才形成課的“教材”。 因此,筆者認為“單元”和“課”是區分“課程內容”與“教材”的邊界點。還有一個問題需要繼續追問,為什么不能繼續劃分到第五、第六、第七層面才形成教材呢?這與以下提供的依據有關。

第二,課程內容要成為教材應具備第二個條件是:組成“教材”的各單元與課次需要按一定的編排方式排列并構成一個有機的邏輯關系。

從教材的排列角度來看,教材排列是指:“按一定的順序編排一門科目的內容。一般可分為兩種:(1)直線式排列;(2)圓周式排列(螺旋式排列)”[5]以這個視角分析,既然構成了“教材”,就有其特定的排列方式,且具體教材內容之間也就必然有相應的邏輯性,這是由學科特點所決定的,而對于第二層次、第一層次的課程內容而言,卻沒有這樣的規定性,即不需要具體的排列方式,也沒有具體內容的先后、前后的邏輯關系。那么,分解到第三層面與第四層面的課程內容之間就必然具有嚴格的排列方式與邏輯關系了嗎?要理解這個問題,我們還需要了解教材的性質。所謂“教材”是指:“教師與學生據以進行教學活動的材料、教學的主要媒體。教材通常按照課程標準(或教學大綱)的規定,分學科門類和年級順序編輯,其中包括文字教材(教科書、講義、講授提綱、圖表和教學參考書等)和視聽教材。”[6]在上述概念與含義中,我們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教材通常按照課程標準(或教學大綱)的規定,分學科門類和年級順序編輯”,當然教育學包含各類學科科目,落實到體育學科,那就是說“教材”是“按年級順序”進行編輯的。年級教學計劃即學年教學計劃在落實具體的課程內容時,也是以“單元”作為最終落腳點的,學期教學計劃則落實到了“課”的層面。其實,學期計劃的編排也是把單元中的各課按照一定的排列規則進行排列的,因此,學期教學計劃也與單元緊密相連。據上分析可知,“籃球”是課程內容的第二層面,它作為一個獨立的單位,與其他的課程內容如田徑沒有什么關聯,但如果把課程內容劃分到第三層面的“籃球運球”之后,“籃球運球”和單元內的各課次(第四層面的課程內容)必然與其他的教材如田徑的挺身式跳遠單元中的各課次(第四層面的課程內容)有著必然的聯系,即各課次先后排列之間的聯系,也就是說,這種邏輯關系既是編制學期、學年教學計劃的主要依據,也是教師實施教學的主要條件。由此可見,第一層面、第二層面的課程內容并沒有實質性的排列方式與邏輯關系,而處于第三層面、第四層面的課程內容就已具備較為嚴格的排列方式與邏輯關系,這種嚴格的排列方式與邏輯關系正好與“教材”的定位是相吻合的。

第三,課程內容要成為教材應具備第三個條件是:教材所呈現的內容應具有明確、直觀、可操作等特點,以便于教學實施者——教師進行必要的“教材”分析。

按照課程內容的劃分情況分析,當我們把課程內容劃分到第三、四層次時,我們就十分清晰地感受到具體的教學材料了,即把抽象的第一層面的課程內容“球類”與第二層面的課程內容“籃球”轉變為非常具體、直觀、可操作的第三層面的“籃球運球”或第四層面的“籃球轉身運球”。若把“籃球運球”這樣的“教材”呈現給教師,體育教師也就十分明確體育課該“教什么”了;其次,也能展開對“教材”的具體分析,如分析“籃球運球”的概念、原理、運動特點、動作路線、重點難點等內容要素,從而為進一步實施教學打好基礎;但是,僅把第一層面的課程內容“球類”與第二層面的課程內容“籃球”呈現給教師還是遠遠不夠的,此時教師無法對“球類”或“籃球”課程內容的有關原理、步驟、階段、重點難點等內容要素進行分析,因為“球類”或“籃球”還停留在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層面:“球類”包含各種大大小小的球,“籃球”包含“運球、傳球、投籃、上籃”等等各項技術,還有籃球戰術等。

如上所述,“單元”與“課”是區分課程內容與教材的兩個關鍵詞,由于單元是由數次“課”組成的,因此,作為教材,它始于“單元”,也就是說課程內容劃分到“單元”(此處的單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大單元,而是具有實質性意義的內部各子項密不可分的小單元)時,課程內容的稱謂發生了變化,課程內容形成了“教材”,而“課”作為教學過程的最小單位,又是單元中必不可少的成份,“課”的內容也可稱之為“課的教材”。當然,作為學期教學計劃或學年教學計劃,不能把單元中課的次序直接安排到學期之中,必須按照教材的編排方式進行排列,即把各個單元的課拆開并按一定的編排規則進行合理排列,從而構成了具有較強邏輯性的教材。

最后,我們把思路拉回到問題之一的起始點來看看矛盾的解決情況。根據以上分析的結果,筆者認為在問題之一中提出的“籃球的運球”是體育課程內容劃分的第三層面,屬于“單元教材”,而“原地運球”、“運球急停急起”和“體前變向運球”是第四層面的體育課程內容,屬于“課的教材”,因為“籃球的運球”單元包含了“原地運球”、“運球急停急起”和“體前變向運球”的3課次,至于課的教材“原地運球”之下的劃分如“1分鐘原地運球”、“在另一個同學干擾下原地運球”等等則屬于課中的教學方法內容。(有關教學方法與教材的區別將在下文中闡述);如果“籃球的運球”單元只有1課時,那么,“籃球的運球”既是單元教材,又是課的教材。而“籃球的運球”上一層面的“籃球”和“球類”指稱對象是課程內容,而不是“教材”。

這里還有一種特例需要說明,那就是在高校體育專業中,有專門的田徑教材或教科書、籃球教材或教科書等,是因為高校體育專業教學中課的編排方式具有特殊性,如田徑課是連續排列的、不間斷的,往往一個學期都是田徑課或籃球課,這與中小學體育教學、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有著本質的區別。

2 問題之二與討論:有關身體練習與學生自我評價所屬“教材” 范疇的思考

賈文提出的第二個矛盾是:“按照當前通行的說法,身體練習屬于教學方法的范疇(即所謂的練習法)。然而按照這種說法對上面那節體育課進行描述或指稱時,就會注意到原本被指稱為教材(或內容)的那些作為身體練習的運球形態又‘變’成了教學方法,從而導致了在相同的背景和語境中使用不同概念指稱同一對象的矛盾。”[7]

在這段話中涉及了幾個重要的概念及其關系:身體練習、教學方法、練習法、教材的內容要素,因此,只有理清這些概念與關系的基礎上,才能明確道理其中所在,并解決矛盾。

首先,我們從分析教材的內容要素入手。當課程內容落實到教材之后,我們將面對什么是教材的內容要素?對于這個問題,教育學理論有不同的表述。如:百度百科中的闡述:“教材的內容要素由事實(歷史上或社會上發的事件過程或者是試驗中進行的過程和結果)、概念(反映客觀事物本質的思維形式)、原理(已經被驗證了的、公認的、不需要加以論證的命題)及它們的內在聯系構成(事實、概念、原理之間的內在關系)。教育大詞典則認為:“教材內容要素包含三個方面:(1)構成知識體系的術語、事實、概念、法則和理論;(2)與技能和能力相關的各種技術、作用方式和步驟;(3)作為世界觀基礎的態度、觀念以及可以激發非認知因素的事實。”[8]結合體育學科,教材的內容要素到底是什么?首先,與其他學科相同的是教材的術語、概念、原理、內在觀念等,毫無疑問,這些要素是構成每一門學科的基本特性,那么,體育學科的特殊性是什么?體育教學是一門理論性與操作性兼具并側重于操作性的學科,沒有師生身體的直接參與和實踐操作,就不可能成為體育教學,那么,有關身體直接參與活動這方面的內容要素應該用什么詞匯來表述?是身體練習?運動技術?還是練習方法?這個問題如果含糊不清,就會導致幾個概念之間的混淆,也正如賈文所言的矛盾之二——導致身體練習與教學方法、練習法之間的混淆。

其次,需要理清身體練習與教學方法、練習法之間的關系。筆者認為要梳理這些概念及其關系,需要分幾個層次來進行:第一,考察身體練習與運動技術之間的內涵與關系。運動技術是指:“能充分發揮運動員和其他體育活動參與者的身體能力,合理有效地完成特定動作的方法。”[9]顯然,運動技術是方法論,而身體練習所指呢?“是指構成體育手段的各種具體動作。”[10]查閱《體育概論》教科書,沒有身體練習的概念,只有“身體運動”一詞,但書中表述了:“身體運動實際上就是我們習慣所講的身體練習,并認為身體運動比身體練習更貼切。而身體運動是指體育手段的核心部分。”[11]進一步說明身體運動屬于體育手段,但之后書中又指出:“作為體育核心手段的身體運動,也是不斷發展和完善的,基本由不規范,通過不斷地改進提高,最后達到規范的模式而發展,這種規范化的身體運動就是我們平時所講的體育運動技術。”[11]按這樣邏輯思考,身體運動就是運動技術(這里把體育與運動一詞合起來使用也是有問題的),同時,身體運動是核心體育手段,也是身體練習。因此,通過簡單的梳理,實際上我們所說的身體練習就是身體運動,也是運動技術,只是運動技術是一種規范性很強的身體運動或身體練習。如果以上分析成立,那么筆者認為,“籃球體前變向運球”教材中的一個內容要素是“籃球體前變向運球的運動技術”, 但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身體練習或身體運動,而是具有正確和規范意義上的運動技術。當然,教材的其他內容要素還有“籃球體前變向運球”的相關概念、原理、方法與結構等。

第二,搞清楚運動技術與教學方法之間的區別。雖然運動技術與教學方法都是方法論,但這兩個方法論是有本質區別的。首先,運動技術屬于教材層面的內容,即構成教材的內容要素之一,而教學方法并非是教材的內容要素(關于教材與教學方法的關系將在下文闡述);其次,運動技術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是前人留下的經驗與文化,也是學校體育要傳承的體育文化之一,它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不管是否實施教學,它都一樣獨立存在著,但教學方法卻迥然不同,它必然與教學實踐聯系在一起,沒有教學實踐環節,教學方法存在并無意義。

第三,分辨身體練習與教學方法的區別。如前所述,身體練習與身體運動、運動技術是同一個層面上且含義相近的概念,只是運動技術的表述比身體運動與身體練習更為合適。然而,由于教學方法中存在著“練習法”之稱謂,容易把教學方法中的“練習法”誤以為是“身體練習”,從運動技術與身體練習或身體運動的區分來看,身體練習可以被運動技術所合適替代,那么有關運動技術與教學方法的區別,我們前已有述,進一步說,運動技術與教學方法中的練習法是不能劃等號的,它們是兩個不同層面上的概念與內涵,即運動技術屬于教材的內容要素,而練習法則屬于教學方法,身體練習又是運動技術的代名詞,因此,可顯而易見地認為“身體練習”與“練習法”不能等同起來。

根據以上分析思路,筆者認為賈文中所提到的“在‘足球頭頂球‘的教學中順序:(1)雙手持球上舉,學習頭頂固定球,體會用前額頂球的動作;(2)兩人相隔一定距離,自拋自頂至對方;(3)二人相距3—4米,將對方拋過來的球頂回去,體會頂球的時機。”[12]這個富有邏輯的教學順序是學生練習方法的步驟,應從屬于教學方法是范圍,并不屬于“身體練習”的概念范疇。一般來說,教學方法還可分解為教師的“教法”與學生的“學法”,雖然體育教學并不能把教學活動完全割裂為教與學的兩個方面,但關注學法更有助于提高教學活動的質量。而上述的練習方法是學法中的一個內容,雖然在練習方法中也存在身體的直接參與或運動的技術含量,如“兩人相隔一定距離,自拋自頂至對方”本身就是一個需要學生身體參與的練習,也需要有一定的技術含量,但它僅僅是學生的練習方法,與純粹意義上的身體練習或運動技術有本質不同。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推斷運動技術屬于教材的內容要素,教學方法則不屬于教材的內容要素,教材所呈現的是“教什么”,而不是“怎么教”,而教學方法屬于“怎么教”范疇;其次,“練習法”從屬于教學方法,身體練習與運動技術含義相近,因此,教學方法中的練習法與身體練習不能混為一談,練習法不屬于教材內容要素,而身體練習則屬于教材的內容要素。

同理,教學評價也不例外,它與教學方法雷同,是教材之外的因素,不能成為教材內容要素,即教學評價不屬于教材,那么,教學評價中的學生自我評價自然也不屬于教材范疇。

最后,我們還需回到問題之二的起始點來看看矛盾的解決情況:身體練習與運動技術同屬教材內容要素,教材內容要素中運動技術的稱謂比身體練習或身體運動更合適;身體練習不屬于教學方法范疇,身體練習與教學方法中的練習法有本質的區別。

3 問題之三與討論:有關“教材”與教學方法關系思考

賈文提出的第三個問題是:“考慮到長期以來我國的通行說法是將示范講解以及身體練習等作為教學方法,而本研究卻將其作為教材予以定位,為了便于進一步理解這一觀點,本部分以一節體育課的觀察記錄為例,就體育教材的分類展開討論。

一、準備活動(略)

二、學習的展開(Ⅰ)

1.教師組織學生領取器材和調動隊形

2.教師講解示范(籃球急停急起運球)以及要求和注意事項

3.學生在慢跑(走)中自主進行急停急起運球

4.教師示范“之”字型急停急起運球,并提出練習的要求事項

5.學生在慢跑(走)中看教師手勢進行“之”字型急停急起運

6.教師針對練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提示

7.學生在慢跑(走)中看教師手勢進行“之”字型急停急起習

三、學習的展開(Ⅱ)

8.教師組織調動隊形

9.教師示范(急停急起運球接上籃),并講解技術要點以注意事項

10.教師將學生分四組于四個半球

11.學生進行急停急起運球接上籃的練習

12.教師巡回觀察練習情況并進行提示

13.學生自我評價

按照前面有關體育教材之指稱對象的討論,這節體育課的觀察記錄中除了‘1、8、10’屬于‘教學組織’的范疇外,其他部分都應該歸屬于體育教材的范疇。”[13]

與賈齊老師的觀點不同,筆者認為上述的體育課教學流程不能定位和稱之為“教材”,否則就把教材與教學方法等同起來了,并構成了自相矛盾的困境。其理由有三:第一,賈文中明確指出了教材與教學方法的明顯區別:“教材與教學方法的區別就顯現出來了:在教學過程中將經驗以形態的方式呈現出來的是教材,而將這些教材按照一定邏輯關系依次呈現的方式則是教學方法。”這段話闡述了教材與教學方法的區別,但在此處卻把體育課記錄(基本是教學方法與流程)定位于教材范疇,似乎又把教學方法與教材等同起來了,有些自相矛盾。第二,教學方法是指:“(1)某種教學理論、原則和方法及其實踐的總稱。可用于一切學科與年級。(2)師生為了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在共同獲得中所采用的教學方式、途徑和手段。”[14]教材與教學方法之間要構成一定的邏輯關聯需要一個中介因素,那就是教學目標,沒有教學目標,形形、五花八門的教學方法的存在與選擇就會失去意義。同時,教學方法的選擇與不同領域或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不同階段、不同單元、不同課時的教材內容密切相關;當然還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師自身的素質與特長、教學環境條件有關。也就是說,一旦教學目標確立,教學方法就開始被選擇與實施了,并呈現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一旦實現了教學目標,所有的教學方法就會隨之失去存在的意義,但教材卻還是依然存在著。也就是說,教材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而教學方法是靈活的、多變的,并以教學目標的存在而存在,以教學目標的達成而消失。這就說明了這樣一個事實:教材可以相同,若教學目標不同,教學方法與手段則完全不同,教學方法存在的意義在于為教學目標服務。第三,教材只說明“教什么”,而教學方法表述的是“怎么教”,以上所述的教學流程說明的是“怎么教”,而不是教材所呈現的“教什么”,因此,教材與教學方法是兩個不同范疇的內容,應該區別對待。

通過以上的進一步論證,認為課的教材與課中實施的教學流程有本質不同:課的教材寓意著“教什么”,課中實施的教學流程意味著“怎么教”,它們具有兩個不同層面的內涵;教學流程中包含的內容較為豐富,既有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又有教學評價,還有教學要求與教學常規等,這個有序的排列構成了體育教師獨特的教學設計與教學流程。

4 結論

通過以上的討論,我們明晰了幾個概念及其關系,運動素材是體育課程內容選擇的上位概念與基礎,只有那些適合于體育課程教學的運動素材才可以成為體育課程內容。體育課程內容的劃分具有不同的層次性,以籃球為例,第一層面球類;第二層面是籃球;第三層面是籃球運球、籃球傳球、籃球投籃等;第四層面是原地運球、運球急停急起和體前變向運球等;課程內容劃分到了第三層面或第四層面,就可稱之為單元或課的“教材”。身體練習、身體運動與運動技術含義相近,運動技術是規格化的身體運動或身體練習,它也是教材的內容要素之一。教材與教學方法意味著“教什么”與“怎么教”的兩個不同層次的概念,把教材與教法聯系起來的中介要素是教學目標。教材是客觀存在的,而教法是靈活多變的,教法依賴于教學目標的存在而存在,教法因教學目標的達成而消亡。

參考文獻:

[1] [7][12][13] 賈齊,朱妹,李國紅等. 關于體育課程若干基本概念之指稱對象的考察[J].體育與科學 (南京),2010.6:89-92

[2] [3][10] 省略/

[4] 鐘啟泉.現代課程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332.

[5] [6][8][14] 教育大辭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659, 695, 695.

[9] 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香港體育學院編.體育科學詞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01.

篇10

(吉首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湖南吉首416000)

摘要:文章通過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對高校運動隊訓練進行調查研究,發現高校運動隊利用“軟梯訓練”比較少見,軟梯訓練是一套新穎的、高效的訓練方法,適合各項運動的訓練,因此,推廣“軟梯訓練”在高校運動隊訓練中起著十分關鍵性的作用,對提高運動員身體素質的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軟梯訓練 高校運動隊 訓練方法

中圖分類號:G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643(2015)09—0077—03

作者簡介:陳顯(1990~),男,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軟梯訓練法” 是通過軟梯的格子進行下肢靈敏性練習、下肢反應力量性練習、上肢動作練習來提高運動員身體素質,運動成績的一種方法,它擺脫了一些比較傳統、枯燥、老套的訓練方法,具有趣味性、靈活多變性,所以把這種“軟梯訓練法”遷移到高校運動隊訓練中是很好的應用研究。

1 軟梯訓練法的概念及由來

軟梯訓練法就是讓運動員利用軟梯進行各種動作練習,特別是步伐移動練習, 從而提高運動員的靈敏素質和協調素質的訓練方法[1]。最早是在19 世紀末,北洋水師學堂從歐洲引進的鍛煉士兵身體素質的一種方法,20 世紀末, 國家體育總局從美國引進,用來鍛煉運動員靈敏和協調素質。

2 軟梯訓練法的基本常用方法及其訓練目的

2.1 軟梯訓練法的下肢靈敏性練習

(1)小步跑練習

訓練目的:發展動作速率。

練習方法:正對軟梯站立,膝關節微屈,上體略前傾。前腳掌著地,一步一格快速向前跑進,手臂配合前后擺動。

(2)急停墊步跑

訓練目的:培養急停加速的能力,發展準確、可控制的移動步法。

練習方法:正對軟梯站立,向前跑進兩個格子(一步一格),第三個格子墊步兩次,手臂配合前后擺動,依次循環向前。

(3)單腳側跨前移

訓練目的:提高角度變向起動速度。

練習方法:正對軟梯站立在第一個格子的左側,右腳向右邁步到第一個格子內;觸地瞬間,左腳抬起,左腳原地落下,右腳跟進;左腳向前邁步到第二個格子的框外,觸地瞬間右腳邁步進入第二個格子,手臂配合前后擺動,依次循環向前。

(4)側向進退步

訓練目的:提高腳步側向移動的速度

練習方法:側對軟梯站立;以右腳先行為例,右腳邁步進入第一個格子,左腳迅速跟進,右腳后退,左腳跟進右腳開始邁步入第二個格子,依次循環側向移動。

(5)正向框內框外前移

訓練目的:提高變向速度,增強腳步的靈活性。練習方法:正對軟梯站立,雙腳依次邁步,右腳移出到右邊框外,左腳移出到左邊框外,觸地瞬間,右腳左腳依次邁步進入第二個格子內,依次循環向前。

2.2 軟梯訓練法的下肢反應力量性練習

(1)開合跳

訓練目的:發展下肢反應性力量。

練習方法:正對軟梯,屈肘雙手置于體側;雙腳同時蹬地跳起落在第一個格子兩側,左右開立,觸地瞬間跳起雙腳合并落在第二個格子內;依次循環向前跳。

(2)開合觸腳跳

訓練目的:發展下肢肌肉群的協調、柔韌性。

練習方法:正對軟梯,雙腿開立站在第一個格子兩側,雙手自然放在體側;雙腳跳起左腿支撐落于第一個格子內,右腿高抬膝關節外展,左手觸碰右腳踝,觸腳后積極下壓打開落在第二個格子邊框外;換右腳支撐,左腿高抬膝關節外展,右手觸碰左腳踝;依次循環向前。

(3)側向開合跳

訓練目的:提高下肢的靈活性和爆發力。

練習方法:側對軟梯,站在第一個格子的左邊框外,屈肘雙手置于體側; 雙腳同時蹬地跳起成分腿, 右腳進入第一個格子內,左腳落在第一個格子的下邊框外,觸地瞬間,跳起并腳落在格子外,左右交替循環跳向前起。

(4)開合前交叉跳

訓練目的:發展下肢協調性、內側肌群動作速度。

練習方法:正對軟梯,雙腿開立站在第一個格子的兩側,屈肘雙手置于體側;雙腳同時起跳,在空中交叉,成前后開立落在兩個格子內;每次跳進時交換雙腿的位置,依次循環向前。

(5)開合觸腳跳

訓練目的:發展下肢肌群的協調、柔韌性。

練習方法:正對軟梯,雙腿開立站在第一個格子的兩側,雙手自然放在體側;雙腳跳起左腿支撐落于第一個格子內,右腿高抬膝關節外展,左手觸碰右腳踝,觸腳后積極下壓打開落在第二個格子邊框外,換右腿支撐,左腿高抬膝關節外展,右手觸碰左腳踝;依次循環向前。

2.3 軟梯訓練法的上肢動作練習

(1)原地組合

動作名稱:內外支撐

訓練目的:基礎核心練習,增加上肢帶肌肉力量。練習方法:正對軟梯俯臥撐姿勢開始,雙手支持于第一個的邊框外;左手進入第一個格子、右手跟進,右手觸地的瞬間,左手迅速移出到左邊框,右手移出到右邊框;依次循環10-15 次。

(2)進行間組合

動作名稱:支撐前移

訓練目的:增加核心、上肢帶肌肉力量,協調四肢肌肉力量。練習方法:正對軟梯俯臥支撐姿勢開始,雙手支撐于第一格后,左手進入第一個格子、同時右腳蹬地腳尖回勾向前一步,觸地的瞬間,右手、左腳動作同上跟進;依次循環向前。

(3)行進間俯臥撐組合

動作名稱:寬距俯臥撐前移

訓練目的:發展上肢核心肌肉力量,重點:胸肌外側。練習方法:正對軟梯以俯臥撐姿勢開始,手腳支撐在第一格的邊框外;左手進入第一個格子、右手跟進,右手觸地的瞬間,雙手依次前移至第二個格子外側,雙腳配合前移;腹肌收緊、呼氣兩肘彎曲下降,夾角小于90 度,吸氣恢復到初始動作;依次循環向前。

3 軟梯在各項運動訓練中的具體運用

3.1 軟梯在高校籃球隊訓練中的運用

“軟梯訓練法”在高校籃球隊中運用是切實可行的,“軟梯訓練法”在腳步移動技術教學與訓練中運用,因其練習方法新穎、緊湊、獨特,對學生很有吸引力,其中的“開合”、“交叉”、“跳轉”等動作與學生小學時期的“跳房子”游戲很相仿,學生做起來輕松愉快,所以練習積極性很高,“軟梯訓練法”還具有練習方法多種多樣,通過變化“梯子”的結構(根據練習階段,如第一階段梯子的格子稍大,后面練習速度時可以變小)可以變換多種練習方法,還可以與有球技術結合(與傳球、投籃結合),可以提高訓練效果,有一舉多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當今世界最頂級的籃球賽事NBA 中,NBA 運動員在日常訓練中經常會利用軟梯進行練習,利用軟梯的格子來練習腳步移動,結合腳步移動運球、傳接球、投籃以及隊員間的戰術配合等,可見,軟梯訓練在籃球訓練中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對高校籃球隊完全可以利用新穎的軟梯訓練對運動員各方面素質進行練習。

3.2 軟梯在高校足球隊訓練中的運用

作為當今世界的第一大運動,足球為何有著如此大的魅力,因為足球是一種集速度、靈敏性及靈活性、反應速度、爆發性反應和身體對抗的綜合運動, 所以運動員在訓練中的要求就格外嚴格,中國足球正處在一個相對落后的狀態,這正要求我們對每一階層足球訓練的重視, 所以高校足球隊在訓練中要擺脫傳統的訓練方法,因此“軟梯訓練法”對高校足球運動員有很重要的幫助,如利用軟梯的空格處進行小步跑快速通過、高抬腿快速通過、側向交叉步快速通過、背對前進方向交叉步快速通過、雙腿跳躍快速通過、單腿跳躍快速通過、側方向小步跑+ 高抬腿快速通過等等。在練習組數和次數上,通常采用4*8 次,間歇60s-90s方式。在當今頂級的足球賽事,如西甲、英超、德甲等,各個俱樂部的運動員在訓練時大多會有“軟梯訓練”。所以,高校足球隊的運動員在訓練時可以很科學的、系統的進行“軟梯訓練”。

3.3 軟梯在高校其它運動隊訓練中的運用

無論對于大球足、籃、排,小球羽毛球、乒乓球、網球等,還是其它的運動項目,如田徑、健美操等,運動員在訓練中都不乏靈敏素質的練習。靈敏素質是運動員迅速改變、轉換動作和隨機應變的能力, 是運動員運動技能和各種素質在運動中的綜合表現[2]。靈敏素質在運動體能中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和特殊的地位,它決定著專項技術運用的效果,是運動員協調發揮各種身體素質能力, 提高技術動作質量和獲得理想的技術效果及創造優異運動成績的重要條件。因此,在各項運動訓練中靈敏練習至關重要。如球類運動中的腳步移動、急停急起、跑跳結合、技戰術結合都離不開靈敏素質,而“軟梯訓練”的關鍵效果就在于靈敏素質的提高,因此,高校的運動隊在訓練過程中都可以利用新穎、緊湊的“軟梯訓練法”進行靈敏素質的訓練。“軟梯訓練法”不僅僅局限于球類運動, 還對于其他運動項目運動員的靈敏素質的提高有著重要作用,所以高校的各個運動隊都可以利用“軟梯訓練法”對運動員進行訓練,對訓練效果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3]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1)高校運動隊需要不斷改進訓練方法,一直沿用傳統、常規的教學方法,不能滿足運動員的需求,運動員或運動隊的運動成績得不到提高, 因此必須開發與時俱進的訓練方法才能不斷的滿足運動員的訓練需求, 才能使運動員或運動隊的運動成績有顯著的提高。(2)“軟梯訓練”在高校運動隊訓練中運用是切實可行的,其訓練方法新穎、緊湊、獨特、對運動員有很高的積極性,在訓練過程中能夠既很輕松的完成訓練任務,又能達到訓練目的與訓練效果,是一套兩全其美的訓練方法。(3)“軟梯訓練”對提高運動員的協調性、靈敏性及速度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對高校各個運動項目的運動隊的運動員自身素質、團隊配合都有關鍵性的提高,“軟梯訓練法”不僅僅局限于單一的運動項目,它具有廣泛性。(4)“軟梯訓練”在當今頂級賽事的運動隊訓練中都有用到,其訓練方法的科學性、訓練效果的有效性都是毋庸置疑的, 作為中國高校的運動隊就應該學習世界先進的訓練方法來提高運動成績,從而有利于我國體育競技水平的提高。

4.2 建議

(1)“軟梯訓練”練習時要嚴格控制時間,并按訓練目的改變動作的速度,方法手段應該多樣化,針對不同的運動項目設置相應的練習內容,做到有針對性的訓練。(2)“軟梯訓練”的訓練強度、運動員練習時的心率、練習的組數和次數、每組練習之間的時間間隔都要有嚴格的要求,因訓練目的、訓練項目嚴格制定訓練計劃,做到科學訓練。(3)在高校運動隊訓練時,教練員往往習慣采用常規、傳統的訓練方法,長期以來運動員得不到運動強度的刺激,運動成績也會停滯不前,因此會有消極,甚至抵制的心理,也就是我們稱的“高原反應”,所以教練員要不斷學習新穎的、科學的訓練方法,而“軟梯訓練法”正符合這一理念,因此在高校運動隊中要大力推廣這一訓練法。(4)我國體育科學界應該打破固有傳統訓練研究的認識, 提高運動員訓練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的積極性,積極探索、勇于創新,提高我國各運動項目的研究水平,營造科學訓練研究的氣氛;我國高校教練員、運動員要提高對“軟梯訓練”重要性的認識,在“軟梯訓練法“的基礎上,開創性的設計新的、更加合適各自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的方法、內容。

參考文獻:

[1]王正偉. 軟梯訓練法對提高運動員靈敏素質的作用機理探討[J].體育世界,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