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類基礎知識范文

時間:2023-11-03 17:52: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經濟類基礎知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經濟類基礎知識

篇1

《突出重圍》是江蘇衛視推出的一檔室內的闖關競技類節目,闖關類節目已經不是新鮮的事物了,各大衛視也先后推出過很多闖關的節目,比如湖南衛視的《智勇大沖關》等等,這些闖關類的節目大都在室外進行,在室外進行的好處是節目的擴聲問題比較好解決,錄制環境的開闊,使得話筒聲音受聲學環境的影響較?。河杏^眾的互動參與,環境聲比較豐富。

而我們的錄影場地是在江蘇廣電石湫影視基地的面積2400平方米的錄影棚內,棚高有將近20米,而且錄影棚的聲學裝修還沒有完成,反射面是混凝土的墻壁,混響時間在4秒左右,跟節目組溝通過以后,我們得知在這樣的環境中進行錄制,音響團隊要做到的是,首先要保證擴聲的音量和清晰度,因為選手和道具操作者要在節目進行的全過程中要隨時能聽清楚主持人的口令:而且要清楚的收到各個關卡機械運行的聲音和選手動作的聲音,并且要保證主持人和各位選手話筒聲音的純凈度,這些對于音響師來說是一個挑戰。

一.擴聲解決方案

本文由收集整理

1.音箱的擺放和調試

錄制節目的演播廳是一個60m*40m的未經聲學處理的演播廳,而且考慮到現場的舞美環境是比較復雜的,地面擺放著高矮不一的通關道具和裝飾的擺件,不便于音箱的擺放,在和節目組溝通以后,我們初步決定采取吊掛音箱為主重點區域架設補聲音箱的方式進行擴音(圖1)。

我們將12支ev qrx115吊掛在9m高的幕布的上方,a、b面距離均等的各吊掛六支,40度下傾角打向地面,音箱吊掛完成后,測試時發現,由于場地四面是堅硬的反射面,雖然有幕布的阻擋和絨質地面的聲音吸收,但是在音箱覆蓋區域以外,回音(echo)的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聲音聽起來比較渾濁,聲音錄入也能拾取到中低頻為主回音。我們通過調音臺的30段均衡器對輸出通道的均衡進行調整,在60hz頻點處進行了低切,對80hz段的信號進行了10db的衰減,對100hz和120hz段的信號分別進行了5db的衰減,低頻反射過多、聲音渾濁的現象有了明顯的改觀,聲音的清晰度有了顯著提高。

在和節目組溝通以后,我們得知,節目有三個主要的語言拾取區域,一個是主持人區,其他的兩個是選手采訪區,我們在這兩個區域分別補了兩支mivoc v10音箱,作為補聲音箱,補聲音箱架設完成后,不但增加了主持人的舞臺監聽的清晰度,也通過對音箱信號發送量的調整,運用掩蔽效應,用指向性較強的近距離音源聲音音量蓋住了反射聲,使錄制的信號變得清晰,結實。

2.語言話筒的選擇和調試

在話筒的選擇方面,是我們和節目組溝通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因為在日本的一檔類似節目中,主持人用的是dpa4088頭戴話筒和dpa紐扣話筒,節目組也希望和原片一樣使用頭戴和紐扣話筒,我們仔細研究了原片,對比了原片錄制化境和現場錄制環境的區別,發現原片的場地比較小,而且沒有使用擴聲,主持人是和選手一起在激烈的互動:而我們錄制的節目是在2400平方米未經聲學處理的演播廳,需要現場擴聲來營造熱烈的環境,主持人有特定的區域。在音箱安裝到位后,我們在使用頭戴話筒的情況下,對聲場進行了測試,發現在保證正常錄制的情況下,擴聲的聲壓級完全不能滿足節目的要求;在擴聲聲壓級滿足節目要求的情況下話筒就會回輸以致嘯叫,錄制的聲音也不能達到播出標準。最后我們選擇了shure ur24/ beta58(圖2)手持話筒作為節目錄制話筒,同時使用shure ur4d(圖3)接收機作為無線接收。

男低音的低音音區在82-392hz,而女高音的高音泛音也就在10khz左右,所以在人聲均衡處理方面我們對話筒進行同一了80hz的低切和15hz的高切,這樣在不影響音質的情況下提高了聲音的清晰度也降低了擴聲的難度,然后在錄制的過程中再根據每個人的聲音特性進行單獨的頻率調整。

因為這檔節目的聲音呈現是語言為主的節目,所以在動態的處理上我們是遵循語言類節目的動態處理標準的,和音樂類節目的動態處理是不一樣的,只是在均衡后做了一個閾值為-2,比例為2.5:1的一個保護性壓縮,在盡量不影響語言音質的情況下,控制住語言聲音的動態范圍,保證聲音錄制的質量。這些調整在隨后的錄制中證明也獲得了不錯的效果。

3.調音臺的選擇

在調音臺的選擇上,我們考慮的主要是輸入輸出通路的數量,擴聲及錄制操作的方便性,和體積的大小。

因為場地的原因,音響人員只能將設備放在在一個寬1.5米左右的空間里;現場有包括無線話筒,有線環境話筒,音樂、音效約20來軌的輸入信號;而且因為擴聲和錄制是用同一張調音臺,我們需要調音臺有便捷的母線分配,編組以及輸出端均衡調整等功能,最后我們選擇了soundcraft vi1作為了這檔節目制作的調音臺(圖4、圖5)。

這款數字調音臺的規格是高394mm,寬1034mm,深度711mm,而且在擴音和錄制兩個方面使用起來都十分方便。輸入端從音源分配、電平調整、均衡動態調整到母線分配都是觸屏操作,一目了然又操作便捷;在輸出端,這張調音臺給每個輸出通道都配備了30段均衡器,可以在不借助任何外接設備和不破壞音源的情況下調整音箱聲音的音色。而且更便捷的地方在于它為8組vca編組和輸出的aux、group、matrix通道專門設置了中控版面,這為節目錄制時調音師的操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二.聲音的錄制

1.環境話筒的選擇

語言話筒的選擇和調試已經介紹過了,在這個節目錄制的聲音組成部分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環境聲音。環境聲音包括機械道具運行的聲音,選手動作反應的聲音等等,在不同的環節中環境聲音的平衡是各有側重的。

在環境話筒的選擇方面,我們也下足了工夫,例如在選手落水的環節中我們使用了audio-technica at880水下話筒進行試驗,發現水下話筒只有放在水波壓力較大的點,或者話筒本身在水里移動的時候才會較好的拾取到水波運動的聲音,如果選手落水的點和話筒放置的點有偏差的話,那么水波對話筒振膜帶來的震動不夠,拾取到的聲音就極其微小,這樣的聲音錄制對于節目的呈現來說就是不適合的,于是放棄了水下話筒的使用。

為了拾取選手在獨木橋上奔跑時腳步的聲音,我們嘗試將shuer wl51紐扣話筒固定在獨木橋上,結果發現因為紐扣話筒的指向性是全向的,而且靈敏度很高,收音時收取到了太多的擴聲的聲音和其他周圍工作人員的聲音,這樣的聲音信號在后期合成時也是不能滿足節目要求的。

通過多次試驗,最后我們發現sennheiser 416強指話筒作為環境音的拾音話筒,它的拾音角度只有15°,指向比較精準;對于拾音角度外的聲音抗干擾性很強;而且作為電容話筒,靈敏度和聲音的還原度也很好。全場我們分區使用了九支sennheiser 416強指話筒作為環境音的拾音話筒。

2.環境聲音的拾取和運用

現場的環境聲是作為節目的背景聲音存在的,同時作為背景音的還有音樂和音效,所以環境聲音的拾取有兩個重要的部分,一是與節目組溝通,選擇適當的拾音位置,拾取到有特點的,節目需要的環境聲;再就是做好現場環境聲和音樂音效的平衡。

以節目的兩個環節為例,首先是有一個環節叫瘋狂滾木,在這個環節中,節目組希望拾取到滾木滾過軌道的聲音,在話筒的架設方面我們選擇了離音源最近的軌道下方來固定話筒(圖6、圖7、圖8)。但是由于軌道用軟質的塑料包裹過,而且滾木的重量較輕,和軌道之間摩擦的聲音較小,也并不是我們期望的硬質物體碰撞的聲音,所以我們建議節目組在這一環節用音樂和音效為主,適當的添加一些環境話筒的聲音以增加現場感。這種聲音的比例在節目錄制中取得了不錯效果。

而在另一個環節“變幻城墻”中我們同樣選擇了正對選手活動的方向架設了兩支環境話筒,在這個環節中,游戲機械的聲音比較大,而且由于游戲難度較大,所以選手在通過這個關卡的過程中會有較多的語言上的反應,這些都被環境話筒清晰地拾取到了,所以在這個環節中,我們建議節目組以環境話筒為主,增加節目的緊張刺激感,然后輕輕的墊上音樂和音效,增強游戲的效果,也保持整個節目背景聲音的完整性,這樣的聲音處理在節目錄制中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3.通話系統

通話系統是演播廳進行節目錄制的過程中現場編導和導播控制間音、響控制間和燈光控制間等進行通話的必備架構。在《突出重圍》這類室內闖關競技類節目中,通話系統尤其的重要。因為錄制場地較大,現場每位編導視線覆蓋的范圍只是自己負責的區域,很難對整體的錄制情況進行全盤的把握;而且在工作區域的設置上,視頻、導播和音響二級錄制調音臺的位置是在高清轉播車上,現場編導、現場調音位和現場燈光控制位是在演播廳現場,所以對通話系統的要求就是要讓各個工種之間能夠及時互相溝通,達到互相配合,以及及時得到導播指令。

在現場,我們使用了hme dx2000 wireless intercom system作為現場無線通話系統,這臺最大承載量達到十五臺無線腰包的通話基站完全能滿足現場編導和音響燈光的通話需求。

在和轉播車的通聯方面,我們通過兩線方式進行連接,在通話信號進入轉播車以后,使用分配器將信號分作兩路,一路信號直接進入轉播車通話矩陣,作為主要通聯方式;一路信號用直連的方式接入一個cleare com有線腰包,作為備用通聯方式。這樣在通話矩陣出現故障的情況下,導播一樣可以對現場進行控制,這樣不但對參賽選手的安全進行了有效的保障,同時也提高了節目錄制的效率。

三.經驗總結

這次節目的錄制,是中國室內闖關競技類節目的第一次大的嘗試,在其中,我獲得了室內闖關競技類節目聲音錄制的一些經驗。

首先,在擴聲方面,語言密集區域如主持人活動區,選手采訪區等,應該適合集中,這樣的話在音箱的布置、聲音錄制的清晰度和一致性方面會更容易取得好的效果。

篇2

關鍵詞: 經濟欠發達地區 林業類 職業教育

作為職業教育的特色和靈魂的區域性實訓基地建設不僅是職業教育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培養學生專業技術應用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

一、經濟欠發達地區林業類實訓基地建設面臨的困難

(一)教學基礎條件不足,難以保證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

林業作為大農業的一部分是以土地為基本生產資料,以森林(包括天然林和人工林)為主要經營利用對象的綜合性生產部門。其最大特點在于生產周期長、見效慢、占地面積大、受地理環境制約強。再者由于財政收入低,當地政府對職業教育的投入比較少,職業院校的辦學經費嚴重不足,使得專業難以具備開展相關實習實訓必需的基礎教學條件。僅以新疆阿勒泰地區為例,目前該地區林學專業主要與國家、地方相關林業管理、管護部門合作進行,然而由于林木較強的物候特性,使專業理論知識教授時間和技能實訓時間無法很好地切合。同時,學生校外實習期間的食宿等非教育教學因素,共同造成現有實習條件也無法滿足學生實訓需要,學生的生均實訓時間得不到保證,動手能力得不到提高,以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為目的的職業教育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二)實訓教師隊伍素質不高,難以保證學生的實訓質量

在經濟欠發達的貧困地區,各種工藝、技術較落后,目前采用聘請企事業單位中的一線技術員工作為實訓教師的方式,由于專兼教師溝通少,理實難統一等原因,無法滿足職業院校實踐教學的需要。因此,地處欠發達地區的職業院校只能利用假期時間,送本校教師到經濟發達地區進行技術培訓。由于培訓時間短,這些教師只學會一些基本的東西,回來后就對學生進行培訓,使得技能理論與操作銜接不良,培訓效果較差。

(三)校企合作基礎不定,難以進行深度合作

校企合作的存在不僅解決了學校校外實習基地緊缺的問題,緩解了學校資源壓力,而且為增強師生實踐能力、提高綜合素質搭建了平臺。然而在校企深入合作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校企合作存在很多困難,其中表現得較突出的有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校企雙方目標利益具有差距。學校作為教育機構,具有公益性特征,以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著重于追求社會價值和長遠利益;企業作為盈利機構,則主要追求的是經濟效益和直接利益。

第二,校企合作政策法規不完善,合作機制沒有保障。目前,校企合作還多處于學校、企業利益結合共同合作,沒有相應的優惠政策調動企業積極參與。

二、經濟欠發達地區實訓基地建設的措施

(一)結合當地的經濟發展情況,把握技術發展的前沿,做到資源共享,注重真實性和創新性

職業教育特色就是為當地經濟建設服務,其實訓基地應結合當地的經濟發展情況而建立,為當地培養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在建設實訓基地時,應以本地區行業發展情況為依據,深入行業、企業進行調研,并校企共同分析學生不同階段應掌握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根據教學規律和專業特點進行課程設置,以合理性、可行性原則配置實驗實訓設備。建設高水平的實訓平臺所需資金較多,在建設過程中考慮同時滿足相關專業各層次的需要,避免重復建設。

實訓基地的建設必須把握技術發展的前沿,將基礎操作技能和前沿科技有機結合,做到適度超前并留有可發展的空間。既要跟上經濟發達地區企業技術水平的發展,又要體現出以當地企業生產為依據的特色,使學生在實訓過程中學到和掌握本專業領域先進的技術、工藝,又能很好地為當地企業服務。

在實訓基地建設中,應考慮各種實訓場地、儀器設備、軟件、師資、人員,各種管理與服務平臺等,力求做到資源共享,提高投資效益。在功能角度上,要求基地具有教學、科研、開發、生產和培訓等多種功能。實訓基地的建設應注重真實性和創新性,盡可能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職業環境。要求貼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努力體現真實的職業環境,讓學生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下按照未來專業崗位群對基本技術技能的要求,得到實際操作訓練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同時,林學實訓基地除了完成職業院校的實訓課程教學外,還可以豐富基地內涵,面向社會開放,創造一定的經濟效益。應充分利用先進的設備、良好的場地、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理論知識的“雙師型”師資隊伍等資源優勢應成為職業技能鑒定基地擴大培訓項目,面向社會企事業單位進行技術培訓。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實訓基地的作用

作為實訓基地管理者的中職學校在實訓基地建設過程中,應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并要求教師在實踐中更新觀念。通過定期對實訓教師進行高級職業技能培訓,走專兼結合的道路,培養一批理論水平高、實踐能力強的“雙師型”教學隊伍。

派相關專業教師到經濟發達地區的企業深入學習,聘請兼職教師參與教育教學管理、教學方案制定等工作。通過實訓基地建設及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專業教師得到鍛煉和培養,提高教師的實際動手能力和設計能力,加強教師與企事業單位的密切聯系,培養出一批具有豐富實踐經驗與扎實理論知識的“雙師型”師資隊伍,為優秀科研成果推廣和轉化提供很好的平臺。

(三)深化校企合作模式,拓展合作內涵

篇3

一、對經濟類數學認識的必要性

數學奔向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是當今科學發展的一個顯明的趨勢?,F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各門學科相互交叉滲透不斷形成新的學科門類。數理語言學、數理邏輯學、定量社會學、計量歷史學等學科均大量運用數學工具解決各自領域的問題,甚至在文學中,也經常運用數學模型和矩陣論來分析作家的藝術特色,探求作品的語言特點。而數學思想體現在各個學科的現象則更是隨處可見,如文藝創作的模糊性和模糊數學、繪畫中的遞歸現象、元數學對倫理學的影響,等等。社會科學的數學化是客觀的必然發展趨勢,因為把數學應用于各門社會科學可以大大提高社會科學研究的質量和效率,可以使社會科學精確化,并使之提高到一個現代化的新水平,成為更加完善的科學。新的形勢已經迫切需要經濟類學生也具備較好的數學基礎。

經濟類學生的高等數學教育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有許多經濟類學生對數學也有著濃厚的興趣;當然也有些學生或許是由于不愿意學習數理化而轉向文科的。因此,教師應首先讓學生們意識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不能因為不是專業課程而輕視它;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應考慮到經濟類學生的數學基礎相對較弱,內容不宜太多、太難、太深;教師可以在緒論課中講述高等數學的大致內容,尤其是這些知識的應用背景,它們所能解決的問題。比如,用導數可以方便地求解函數極值、描出函數的大致圖形,用積分可以求圖形的面積和體積等等。讓學生能初步了解高等數學的強大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教學過程中,應著重講述數學的思想方法、思維方法,同時應強調它的應用背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例如,在講述導數時,純粹的數學概念會使學生望而卻步;但如果與切線的斜率、物體運動的速度聯系起來,就容易理解了;定積分最初是用來解決曲邊圖形的面積問題,它的思想方法是用無限細分法,將很多矩形近似替代曲邊梯形,再求極限而得,思路是非常巧妙的;另外,集合論中的羅素悖論、極限論中的許多有趣的現象等都會引起學生探其究竟的興趣。對于既有興趣又有能力的同學,可以開設一些選修課使他們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為將來的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高校的數學教育,應該使學生們學習的數學知識無論從事什么工作,都要深深銘刻于頭腦中,數學精神、數學思維方法、研究方法卻隨時地發生作用,使他們受益終生。

二、高等數學及教學的特點

數學是一門基礎課,也是一門工具性學科,經濟學當中涉及到許多數學知識。因而,隨著經濟的發展數學教學越來越重要,數學教學質量低不僅關系到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而且影響到學生對經濟學知識的掌握。根據經濟學的教學目的、任務,結合數學教學的特點,充分提高數學的應用性。

(一)高等數學是許多領域極為重要的基本工具。對于數學學科的工具性應有全面的認識。從狹義上看,作為公共基礎課的高等數學課程中所學的知識,可以為學生學習許多后繼課程中的有關內容提供服務,但僅這樣理解是很不夠的。高等數學中所提供的數學知識,還應當成為應用的工具和研究的工具。高等農林院校的畢業生將有相當數量直接進入企事業基層單位從事生產和管理工作。日新月異的高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已滲透到各個領域,它們對大學畢業生的數學應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給他們提供了更廣闊的應用機會和條件。此外,還有相當一部分畢業生將進入更高層次的學習和研究領域,在這里充分的數學工具將更是必不可少的。

(二)高等數學是培養理性思維能力的主要渠道。自然界是一個大的動態系統,數學本質上是理性的思維系統屬于理性科學范疇。數學在形式上不同于反映物質及其運動機理的實在的技術知識。但數學的理性要求反映在數學教育中本質上是一種理性的思維技術的訓練,數學的內容一方面是為專業服務的工具,另一方面則是對學生理性素質的培養。概念和理論的高度抽象性、邏輯推理的嚴密度和精確性,以及應用的廣泛性,是數學這門具有理性思維科學的基本特征。數學學科的這種特殊性將對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分析能力、邏輯推理能力、歸納綜合能力的培養起到極大的作用。其他學科雖也有這些能力的培養作用,但均不如數學學科來得直接、持續、全面而有力。也可以這樣說,數學教育在教學方面的作用是任何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

(三)應盡可能地聯系經濟類問題進行教學,培養學生正確運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當然,數學知識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是以掌握數學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為前提的,因此數學知識也必須扎實。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處理好數學基礎教學與實際應用的關系,從時間上、側重點上加以區別,在讓學生牢固掌握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在運用上多研究培養學生善于把實際問題抽象歸納為數學問題,并運用正確的方法加以解決的能力。

三、目前經濟類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計劃學時帶有盲目性,分類教學大綱不明確。經濟類專業數學國家無統一要求也無統一大綱,對數學的要求尚處于摸索階段。師范院校各經濟類專業特點各異,內容紛繁,至今未能有一個切合各專業實際的教學大綱。一些有遠見卓識的高校領導及教師盡管已經意識到當今社會發展急需培養精文智理的應用型、復合型高級文科專門人才,但對本專業到底應該講什么內容、講多少、講到什么程度,學生能夠接受到什么程度,心中無數。因而,計劃學時帶有盲目性。有的專業學一學期,有的一年,有的兩年;周時有的專業兩節,有的四節。制定計劃往往以專業課為前提,夾縫安排高等數學。這樣,當然難以保證高等數學課的教學質量。作為公共課,高等數學不同于外語、馬列、體育,相對大綱、學時在基本趨于一致的同時,還應體現各專業特點和要求,這樣才能有的放矢,抓住根本。

(二)采用教材帶有隨意性,教材內容針對性不強。教材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目前雜陳于書櫥案幾的高等數學教材,林林總總,爭奇斗妍,各有特色,但是也不乏有一些粗制濫造,質量不高的教材,相對于文科專業有新意、有特色的教材比較少。因而,各專業采用教材程度不同地帶有某種隨意性。經濟類專業各種層次的要求不同,大多希望教材與相關專業貼近。但現今大部分高等數學教材其內容、形式與模式,未能脫離單純傳授數學知識的傳統,加之各校自編教材日益增多,勢必形成以教材牽制教學,而不管專業的需求和學生的承受力。有的經濟類專業采用的卻是理科高等數學教材,教師講課只好做大的取舍,內容缺乏連貫性,講到哪算哪,極大地影響了經濟類數學的教學工作。

(三)課程設置不配套,教學內容與相關專業不銜接。經濟類數學其內容包括范圍很廣,師范院校不同于工科院校、財經院校,有工程數學、經濟數學之分,因而課程體系不配套,教學內容與專業不合拍。例如,教育類專業的教學統計課,其實質是數學、統計學與教育學的交叉,沒有數學基礎知識難以使教育統計課的學習達到一定的高度。但這些專業受各種因素制約,大多不開高等數學,只開教育統計,教師講不透,學生理解不透。因而,學生對學習數學的目的和意義不夠明確,形成在許多專業上只是為了完成學業而被動地去學習教學。

(四)師資隊伍缺乏穩定性,教師專業知識面不夠。長期以來,從事高等數學課的教師工作量重,業務水平、職稱評定都受到一定程度影響。因而導致教師隊伍不夠穩定,而文科數學教師受諸多因素影響,這方面矛盾更為突出。事實上,經濟類數學教師所付出的心血并不比其他教師少,為使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他們還需要掌握一些經濟類專業最基本的知識,才能聯系實際提高教學水平。這就要求切實解決經濟類數學教師的實際問題,給他們創造一定的條件和環境發揮其潛力,以保證有一支相對穩定的經濟類數學師資隊伍。

(五)對于文科高等數學教育的宣傳不夠。由于歷史原因,文史諸專業一進入大學,就與自然科學絕緣,而近些年由于高考指揮棒的失誤,大部分文科生在高中階段數理化等課程就放棄了,從而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科盲”。雖然早在70多年前先生就提出了“文理溝通”的思想,但時至今日,尚無實踐結果,這一理論思想沒有在實踐上得到貫徹,化為現實。所以,我們應從社會進步的需要、科技發展的需要、文化碰撞交流的需要、人們自身發展的需要諸方面去研究這一問題,從理論上到實踐上都能從較深的層次上提出問題,從而指導文科高等數學教育的開展,加大宣傳力度,以早日達成共識。這樣必能促進經濟類高等數學教育的開展。

四、經濟類數學改革的建議

(一)改善經濟類專業的數學課程體系。按照教學大綱,本科階段數學課基本上只開設《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高年級作為選修課也只開設《運籌學》。但是,這些課程對于培養學生的數學素質和解決經濟方面問題的能力,是遠遠不夠的,還應再開設諸如系統分析、離散數學、最優化教程、運籌學等課程。而且,目前經濟類數學教材體系不鮮明,這樣容易使知識孤立起來,得不到有機的綜合運用。同時,還缺少數學的思想、數學的方法。課程體系要有利于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與實踐的能力,對于一些基礎知識、基本理論要盡可能地指出他們在經濟中的效用性,我們目前的教材正是缺少了這一點。課程體系的內容不僅要有知識性,還應輔以方法論的思想,適當加入趣味性的數學歷史小故事,讓學生了解數學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掌握數學的思想、數學的方法,注重科學人文精神的培養,加強數學與經濟學類學科間的聯系與相互為用,重點加強數學與經濟學內的整合,不斷提高教學效率。

(二)結合經濟學課程教學的專業特色。數學教學要凸現數學課程的特色,又要完成經濟學課程的基本目標,還要考慮學生接受能力和學習興趣。因此,在掌握教學內容的深度、難度和廣度時需要適度把握,精心設計。特別是要結合其他課程的教學經驗,形成結合數學、經濟學特色的教學體系和教學內容,實現學科的交叉和專業的融合。

(三)強化教學實踐要求,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針對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習慣、心理、興趣和學科特點,在改革課堂講授方法的同時,通過豐富的課堂教學活動,激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辨能力與團隊協作能力。

篇4

現在,大家在選擇專業時,最關心的問題就是今后的就業。就業狀況,往往成為考生及家長選擇專業的重要依據。高薪、穩定、需求多,是很多考生和家長對經濟類專業今后就業前景的看法,而一些人力資源公司、調查公司公布的數據更讓這些想法獲得了有力的支持。

麥可思研究院的《2012年中國大學生就業藍皮書》中顯示,2012年就業率最高的五十個專業中,經濟類專業占據了榜單的十分之一,其中稅務專業高居榜首。這份報告還指出,在薪金方面,2008屆本科專業門類中,三年后月收入最高的也是經濟學,為5976元,該專業三年內月收入漲幅在本科主要專業門類中也最大。在智聯招聘網上,與經濟行業相關的職位占據了“招聘數量最多的崗位”和“薪水最高的崗位”榜單的半壁江山。

然而,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現實總比想象殘酷。經濟類相關行業依靠競爭來維持其生存,人與人容易拉開差距,在這些行業中,處在頂端的人只是少數,少數的人占有多數的資源,領取高額的薪水。一名剛畢業的學生要想脫穎而出,絕非易事。整個行業的高收入水平是純粹平均水平所造成的假象――少數高收入人群與大量中低收入人群進行平均。事實上,這個行業內,管理層與基層,經驗豐富者與應屆畢業生,甚至不同公司的員工之間,收入水平都會有天壤之別。

經濟類專業在高校的布點增加,也埋下了許多隱患。這類專業知識結構復雜、內容繁多,又強調數量化的概念和實戰能力。擴招很容易降低單個學生享受到的教學資源以及用人單位的關注度。本科生的基礎知識不夠扎實,也導致了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的下降。對于市場來說,他們需要的是大量的“經濟類人才”,但卻不一定需要“經濟類專業的畢業生”。一方面是市場對高素質經濟類人才的強烈需要,另一方面卻是高等教育中經濟人才培養的缺乏。

經濟學是一門下游學科,所謂下游學科,主要是指非基礎學科,這些學科在進一步深造時大多只能在本學科內繼續努力,極少能轉向其他學科。所以,如果你還對其他學科有一些興趣,或者學過奧賽有一定的數學基礎,但對經濟很感興趣,可以先讀四年基礎學科,到了研究生階段再考經濟類專業。特別是數學和計算機方面的專業,這類專業在運算和邏輯方面的知識,能夠較好的與應用經濟學的專業進行對接。

目前的經濟類專業有兩大分支,一類是理論經濟學,一類是應用經濟學。理論經濟學,顧名思義,重點在理論的研究,本科專業目錄中的經濟學專業就是理論經濟學。它還分為政治經濟學、經濟思想史、經濟史、西方經濟學、世界經濟和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等,但是這些都是研究生的范疇了。而應用經濟學主要指應用理論經濟學的基本原理研究國民經濟各個部門、各個專業領域的經濟活動和經濟關系的規律性,或對非經濟活動領域進行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分析而建立的各經濟類專業。具體又細分為財政學、金融學、經濟與貿易等。

篇5

關鍵詞: 高職高專 經濟數學 教學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視,以及高職高專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高職高專經濟類招生人數直線上升。由于高職高專學生進校分數比較低,因此數學素質普遍較差。通過了解我們發現經濟類專業入學新生的數學高考成績超過60%的學生不及格,而且有極少數學生分數不到30分,這為經濟數學的教學帶來了很多困難。而經濟數學作為經濟類專業一門重要的公共基礎課程,它是學好專業課程的基礎。面對現狀,高職高專應對經濟數學教學作出適當的調整。

一、結合高職高專教學改革,明確經濟數學教學目標的定位

高職高專是以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所以教學目標要堅持“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經濟數學作為經濟類的公共基礎課,其目的不是培養“數學家”,而是讓學生具備一定的數學素質,以便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創新思維能力,更好地為專業課服務。因此,在課程設置上我們應以“必需和夠用”為度,減少枯燥的理論推導,降低理論重心,注重數學思想與數學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注意介紹數學概念的形成背景。在教學內容上我們要保證專業課的需要,需要什么講什么,需要多少講多少,堅決去掉那些現在用不到,將來也用不到的內容。

二、認識經濟數學的重要性,樹立學生信心

經濟數學作為經濟類專業的基礎課程,以及學習專業課的重要工具,首先要讓學生認識到經濟數學的重要性。對于經濟類學生而言,許多專業課如西方微觀經濟學、基礎統計等是與經濟數學密不可分的。掌握了經濟數學,可以通過數理分析,使學生更輕松、更準確地學習經濟學,且能保持和激發他們學習經濟學的興趣。例如經濟學中有個非常常用的經濟術語:邊際量。它和經濟數學有著密切的聯系。邊際量表示一單位的自變量的變化量所引起的因變量的變化量。如果掌握了經濟數學,就很容易就明白“邊際量”近似于或者說就是經濟數學中的“一階導數”。如果沒有經濟數學知識,那么我們就只能直觀地憑對它的語言陳述來理解這一經濟術語,而導致不能準確地把握這一術語。

其次樹立學習信心。因為高職高專經濟類學生大部分數學基礎差,對學習數學有一種恐懼感,認為數學很難,因此在面對經濟數學時,學習起來缺乏信心。對于剛剛進入大學的學生來說,要從簡單、基礎的初等數學轉換到抽象、復雜的經濟數學的學習中也有一定難度。由此,樹立學生學習經濟數學的信心,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尤為重要。教學過程應由淺入深,深入淺出,減少理論證明,注重實際應用,穿插數學史,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改進教學方法

在當前經濟數學的教學中,教師主要采用的是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理論推導證明,而忽略實際的運用,以及與所學專業的聯系。在目前高職高專經濟數學普遍壓縮學時、學生基礎差的情況下,仍然采用這種教學方法將難以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培養的學生難以達到高職高專經濟數學教育所要求的培養目標。因此,我們應該努力改進高職高專經濟數學教學方法,使素質教育始終貫穿在課堂教學中,將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和提高素質融為一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需要,合理選擇和運用多種教學方法。(1)用“案例教學法”引入數學概念,對于極限、導數、微分、不定積分、定積分、數學建模等重要數學概念都通過不同的實例引入,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為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類似的實際問題奠定基礎。(2)用“問題驅動法”展開教學內容,用實際問題逐步展開教學內容,問題一環扣一環,便于啟發式教學原則的實現,把學生吸引到教學內容中去,充分調動學生聽課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3)用“討論法”展開習題課的教學。在習題課的教學中,提出問題,并引導大家討論問題,不但可以達到釋難解疑的目的,而且能培養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熱情。(4)用“對比法”引入新的數學概念與運算,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適時采用對比法引入新的數學概念與運算。這樣,有利于學生消化吸收新的數學概念與運算,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四、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改進教學手段

現代教育技術主要是指多媒體教學。在經濟數學的教學中,適當應用多媒體教學,改變了單一的“黑板+粉筆”的教學模式,把傳統的數學教學和多媒體教學巧妙地結合起來,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由于多媒體教學板書規范、生動、清晰、表現力強,便于演習、展示和插播影視資料,特別是豐富多彩的畫面,可引導學生一步步認識抽象的概念和定理,消除學生對經濟數學學習的恐懼心理。

五、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對于剛剛進入大學的學生,還沒有轉變高中的學習方法,對大學的學習很不習慣。傳統的高中教學是教師反復講解,學生被動接受,通過死記硬背、機械模仿等方式來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而進入大學后,從學生的培養目標,以及經濟數學的特點,高中的學習方法已不適應大學的學習。這就需要我們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從傳統的被動學習方式轉向自主學習方式。

總之,高職高專經濟數學應立足于高職高專特色,根據高職高專經濟類專業對數學的要求,強化基礎知識,突出實際應用,加強與專業課的聯系,以培養具有較高素質的應用性人才。

參考文獻:

[1]趙樹.經濟應用數學基礎(一)微積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篇6

【關鍵詞】經濟類院校;高等數學教學;改革

高等數學是高等院校開設的一門重要的理論課,是經濟管理類專業后續課程的學習及進行科學研究必不可少的基礎課程。通過高等數學的學習,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理性的思維能力,縝密的分析習慣,還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為學生學習后繼課程及以后的研究和應用提供必要的數學基礎。因此針對經濟人才培養注重知識的有效管理和應用的顯著特點,改革高等數學的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探索比較有效的教學模式,更好的發揮高等數學教學在經濟人才培養中的作用,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一、經濟類院校高等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理念陳舊落后。傳統的教學理念基本上是遵循“概念——性質——計算”,忽略了學生對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的理解,沒有注重學生能力方面的提高。教師把現成的結論傳授給學生,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而不是積極的主動學習者。由于高等數學具有高度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而經濟類專業文科學生較多,學生的數學基礎、邏輯推理能力本來就比較薄弱,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覺得高等數學枯燥乏味,對高數的學習越來越失去興趣,最后甚至產生一種厭煩的情緒。

2.教學內容過于數學化。高等數學是一門非常抽象的課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容易陷入照本宣科的模式。教學內容過分強調學科知識體系,教師教學也是在學科意識的指導下按部就班的傳授知識,因而忽略了經濟類專業學生需要面對的是較為寬廣的后繼專業課程,從而限制了學生思維活動的范圍和知識視野。

3.教學方法相對單一。數學是一門講究嚴謹邏輯推理的課程。盡管許多教師都愿意采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教學,但是由于自身對現代教育技術的掌握有限,制作的課件和教學要求之間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不能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直觀、高效的應用特點。而由于高等數學教學的靈活性強,傳統的教學方式不能完全丟棄,因此,如何將傳統的教學方式和現代教育技術更好的結合,實現教學效率最優化是高等數學教學方法中又一個需要研究的問題。

二、經濟類院校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

1.創新教學理念,融入數學思想。將數學文化作為一種教育理念已受到許多學者的重視。張楚廷教授強調:“教育并不總是在讓學生認知,教育很大程度上是讓學生欣賞,只有這樣,才有最佳的教育效益?!睆埖熘娼淌谥赋觯骸皵祵W文化必須走進課堂,在實際數學教學中使得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產生文化共鳴,體會數學的文化品位和世俗的人情味?!币虼耍跀祵W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思想已成為一種教育理念。高等數學具有基礎性,并被廣泛應用于其他學科,數學的基礎知識與思想方法已滲入科學研究、工程技術等各個理工科的領域中;同時,由于數學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運用,也促進這些學科的創新與發展。通過講解知識點的產生、發展過程,使學生了解概念的來龍去脈和概念與實際的規律,從而使問題變得簡單易懂,增強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使教育的內涵更為豐富,進而在專業課教學中達到人文素質教育的作用,達到數學素養與人文素養的互相滲透的效果。

2.突出專業特色,改革教學內容。經濟類院校高等數學的教學應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教學內容應具有專業特色。教學內容的確定首先應該以學生打好基礎為前提,同時學好職業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數學知識;其次,應為專業服務,培養學生的計算技能、數學工具的使用技能以及數據處理的能力,為學習后續的專業課程做好準備。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經濟類專業高等數學的教學目的,在保證數學知識的嚴謹性、邏輯性的前提下,刪除或簡化不必要的推理論證過程,可以考慮以直觀的幾何圖形及說明解釋來替代。教學的內容應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注意把高等數學知識與解決經濟管理領域中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強調數學知識的產生和應用背景,注重不同學科的交叉融合。一方面,數學教師可以通過與經濟類專業課教師的交流和溝通,了解經濟類學科對數學知識的要求,在教學中進行重點講解;另一方面,數學教師還要學習一些經濟管理理論和方法,學習與經濟管理有關的數學模型,如存貯模型、最優價格模型、蛛網模型等等。通過學習交流,領悟數學與經濟的聯系,掌握新知識和新概念,提高自己的經管專業知識水平,真正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

3.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授課水平。愛因斯坦曾說過:“如果把學生的熱情激發出來,那么學校所規定的功課就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領受”。學生上課興趣不高和教師的授課方式有很大關聯。因此在教師的授課過程中,應盡量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多種教學法并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除了使用系統講授這一常規教學方法外,還應根據不同教學內容,靈活的運用啟發式教學法、研究式教學法、案例式教學法、互動式教學法等等。恰當的處理好傳授知識和培養學生能力的關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將傳統的教學手段與現代教學手段相融合。既要結合多媒體信息量大、形式多樣化的特性,也要應用黑板為學生勾勒課程的整體脈絡,并利用黑板對新接觸的數學符號的規范使用進行示范。特別在新模式中,教師應強調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應用,只要求學生掌握簡單計算。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訓練學生利用必要的數學軟件,如matlab、mathematic等,建立豐富的網絡課程和立體化教學資源庫,為學生提供方便快捷的平臺,將學習從課內延伸到課外。這樣,一方面增加了教學信息容量,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學生對抽象概念的直觀理解,同時也提高了學生運用現代化教學的能力。

4.推行雙語教學,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中科院陸啟鏗院士在《21世紀的數學》一文中指出:“數學歷來被認為是一切學科的基礎,在20世紀已滲透到各個領域,如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工程學、計算機科學、經濟學、控制論、決策論等,難以盡列”。他引用前英國皇家學會主席,牛頓研究所所長阿迪雅的話說:“21世紀幾乎肯定會把數學再次轉變為全人類的活動”。推行雙語教學是適應時代之舉。經濟類院校由于某些專業與國際上的接軌性,使得數學教學實施雙語教學有了其必要性。此外,“雙語教學”既能調動教師的積極性,為他們提供更高層次、更廣闊的教學平臺,又能強烈地刺激學生的大腦興奮灶,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會用英語獲取數學知識的同時又通過學習數學掌握和運用英語,達到雙贏的目的,這是素質教育的又一種嘗試,是極為有意義的事。

當然,高等數學采取雙語教學在目前也有很大的困難,作為自然科學的學科,要用英語講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本就抽象的學科學生在中文教學下都很難學懂,雙語教學又增加了學生的負擔。因此,在現階段進行高等數學的雙語教學可以選擇英語基礎好,專業知識扎實的教師教授英語基礎扎實,對雙語教學感興趣的學生,先從小范圍開始嘗試,慢慢擴大教學的范圍。除此以外,在現階段也沒有合適的雙語教材。筆者認為可以選擇英文原版教材輔助中文教材進行講解,英文教材要求文字通俗易懂,注重概念和定理的直觀解釋,注重融入數學建模的思想和方法。

三、結束語

數學教育不僅可以提高人的綜合素質,而且能夠給予人一種特殊的思維品質。學習一門課程要思考其延伸的作用。學習高等數學不能只學數學知識,還應該努力培養自己創造性思維和運用數學的能力。數學的知識和方法,已經成為學生素質和能力結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實現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對于經濟類專業的學生來說,具備良好的數學素質,既可以使他們更好地利用科學的思維方法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又可以提高他們的應用能力和創新精神,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才能。隨著對經濟管理類專業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完善以及恰當運用,將有助于提高對經濟管理類專業高等數學教學的認識,對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學質量、充分調動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潛能和積極性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也要注意到,高等數學的教學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努力,對于站在教學第一線的教師來說,更應該在不斷實踐和探索中豐富自己的知識貯備,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孟金濤,張偉,劉林.經濟管理類專業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若干思考[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8,30(4).

篇7

[論文摘要]高職高專院校尤其是經濟管理類專業普遍設置了經濟法基礎知識課程,如何使經濟法基礎知識教學適應高職高專的社會需求,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課程教學意圖體現“教、學、做、練、用” 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安排務求符合職業能力培養需求;教學內容應具有針對性與適用性;教學過程注重層次遞進性,強化技能訓練。

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等經濟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應當突出職業性、行業性的特點;高職教育應直接為地方或行業經濟發展服務,要面向地方區域經濟的行業職業崗位的需要。把區域性作為高職培養目標定位的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地確定培養目標;以就業為導向是高職教育的發展方向。高職教育主要是面向經濟產業和行業服務培養應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高職教育只有緊緊圍繞經濟發展的產業需求和社會服務需求來培養人才,才能增強畢業生的就業能力,才可能解決一方面高職學生就業難而另一方面很多專業領域又緊缺技能型應用人才的矛盾。

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等經濟類專業開設經濟法基礎知識課程,并將其設為專業基礎課正是針對以上培養高職高專應用型人才的目標要求。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經濟法基礎知識始終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及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課程學習要求學生了解和掌握各有關經濟方面法律的條文規定并能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在專業領域中運用經濟法律的能力,同時通過經濟法基礎知識重點課程建設,使學生在學習掌握經濟法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了解經濟法學科的理論研究前沿和發展動態,掌握系統思維方法,具備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和創新能力。多年來根據課程特點和教學實踐,經濟法基礎知識課程逐步發展出自己所具有的實踐性、應用性等特色。

一、課程教學目標和意圖體現高職高專的職業要求

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門知識,重點掌握崗位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應用型專門人才。為適應各專業經濟法基礎知識課程的培養目標需要,在教學過程中,課程教學應重視“經濟法基礎知識”中基本理論與專業實踐的結合,注重培養學生運用經濟法理論觀察、分析問題,最終達到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因此,把“教、學、做、練、用”定位為“經濟法基礎知識”課程教學的目標。

二、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安排務求符合職業能力的培養

1.理論知識教學以“必需、夠用”為標準。“經濟法基礎知識”的教學內容占用學時為45學時,分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大部分,兩者的比例為2︰1。理論知識教學以“必需、夠用”為標準,“必需”是指理論教學以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教會學生按照這樣的層次遞進式學習;了解法律規定—查閱相關法律規定—會解讀法律規定—運用法律規定;“夠用”是指要與高職院校學生的實際水平相適應和相關專業需要相吻合,以實際課程占用的課時要求為標準。因此在“夠用”的標準下,教師“教”的內容要“精”“準”?!熬钡臉藴示鸵筮x取精當的內容,“準”指選準法律規定,同時教師的講解也要“精”“準”。

2.實踐教學在案例的選取上務求“新”“簡”。積極選取最新的案例,跟蹤經濟法發展的前沿,力求做到與現實同步,充實教學內容?!昂啞笔侵高x取的案例既要簡約又要符合考核學生綜合知識的需要,要選用有遞進層次和層層深入性的案例。

三、教學內容應具有的針對性與應用性

針對不同專業設置不同的考核內容和考核方法?!敖洕ɑA知識”會計電算化等經濟類相關專業開設,由于每個專業面臨的崗位關鍵技能不同,決定了每個專業的教學略有不同。會計電算化專業本課程作為會計資格考試課程之一,可以設計考試系統;其他專業在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相同的條件下,考核內容這方面就沒有硬性要求而是主要采取了案例引導教學法。

針對課程性質不斷增加新的教學內容。在完善教學大綱、考試大綱、實踐教學體系的同時,根據經濟法律的適應經濟形勢需求不斷變動修改的特點,不斷增加新的教學內容。

針對高職學生就業需求重點講解相關內容。為了使教學內容更精練、新穎,更能反映當前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更能適應學生,充分體現與時代同步的精神,比如,在內容選取上我們針對當前就業形勢,對于個人獨資企業法、合伙企業法和有限責任公司的相關規定詳細講解,為將來學生的自主創業做準備。

四、教學過程的層次遞進性

“教”是指理論知識教學,以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教會學生法律規定,解讀法律規定,然后會查閱相關法律規定,即了解法律規定—查閱相關法律規定—會解讀法律規定,采用這種方式理解和吃透教材的內容。

關于“學”,以前我們的教學方法是“教師教、學生學”,采用案例引導教學方法實現的目的是“教師教學生學”,這二者之間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完全不一樣的。其實,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教師教會學生學”,當然我們的差距還是很大。

“教師教學生學”的案例引導教學模式即采用“任務驅動”方式。在講解某一個章節內容時,流程如下:

舉具體案例實例(選取典型案例)—引出本章具體內容—指出問題。 教師講解本章節具體內容—再進一步解決所舉的具體實例—發散思維舉相關案例,提高學生能力(根據具體教學狀況可以選取教師舉例和學生舉例兩種方式,實現互動)。

為學生提供多渠道的學習途徑:采用多媒體課件教學;設立經濟法基礎知識教學網站進行教、學研討,師生互動;在教學網站上將相關法規收集齊全提供給學生;每章案例資源上網;上傳相關案例視頻,如《經濟與法》和《今日說法》的相關視頻案例等。

“做、練”指我們采取的校內校外實踐實訓教學,高職教育培養的人才應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滿足企業、社會需要。為此,我們在學習指導和校企交替環節設計了自擬案例、課前五分鐘演講、辯論賽、法院旁聽、模擬法庭、10個實訓項目等實踐實訓環節。針對測試知識掌握情況我們設計了考試系統。

“用”是指實際應用,這種應用需要根據學生的自身實際和在校條件的限制。“教、學、做、練”的最終目的是達到“用”。為此我們設計了調查報告寫作、校園法律咨詢平臺、社區法律咨詢等技能檢驗環節。

教學過程的層次遞進性還體現在目前已經形成了完整的高職院校“經濟法基礎知識”課程實踐、實訓環節教學情境設計模式,整體上按照授課環節設計教學情境如下:(1)課前:課程網頁上的學習方法指導、課前五分鐘演講;(2)課中:案例引導教學;(3)課中+課余:自擬案例、10個實訓項目;(4)課后:考試系統測試、“教、學”研討與交流;(5)課余:辯論賽、法院旁聽、模擬法庭、校園法律咨詢平臺、社區法律咨詢;(6)畢業前:部分學生可以寫經濟法方面的畢業實踐調查報告。

五、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創新

“經濟法基礎知識”課程組改變過去傳統的教學思路,以專業崗位能力為導向,以創新性和實踐性為特征更新教學內容,優化課程結構,構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創新教育和素質教育相互交融的教學模式。在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關系上突出理論教學為實踐教學服務的思想,強化實踐教學的主體地位。理論教學以市場需求變化為導向,以日常實踐活動為紐帶,采用探究性和創造性教學方法,積極與行業企業共同合作開發確定課程教學內容。實踐教學部分鼓勵學生在模擬職業崗位情景實訓或在真實環境、條件變數很大的實際工作場所中獲得所需的技能。

1.案例引導教學。具體實施過程為:講授每章節之前先提出案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提出重點問題,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互動討論,最后教師評析得出正確的結論。實施效果:抽象的法律法規具體化,學生學習興趣提高。

2.階段性課前5分鐘演講和辯論賽相結合。演講題目和形式學生自擬自導;辯論賽先以小組利用業余時間進行,最后復賽利用課堂實踐對抗進行。

3.個別教學內容師生討論式。我們在教學中作了關于討論式教學的嘗試。具體做法是先把學生自動組合成小組,對授課教師所給出的案例或提出的法律熱點問題進行討論。然后寫出集中書面意見,按照合議庭評議方式進行,不同意見執筆人均要在書面意見中體現。再由授課教師點評,請部分學生參與交流,這樣的互動教學興趣濃厚,教學效果好。

4.設計專業實訓項目共10項,規定實訓流程和考評方法。例如,討論并制作一份企業設立策劃書、進行公司審批申請及登記注冊、簽訂并完成一份業務合同法律文本設計、訂立勞動合同、書寫訴狀等。

5.模擬法庭。課題組和鞍山鐵西人民法院、鞍山正大律師事務所長期合作開展此項教學實踐。通過學生模擬審理案件的全過程,在檢驗理論知識掌握情況的同時,鍛煉學生的膽識,形象、直觀地再現法庭審理過程,學生印象深刻,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6.旁聽審判。每學期安排兩次授課教師帶領學生到鞍山市鐵西區人民法院和鞍山市立山區人民法院旁聽審判,使學生在熟悉程序法相關規定的基礎上,掌握實體法的具體運用。通過直接參與法院審理案件的過程,學生親身感受訴訟的步驟、程序,加深對法律應用于實踐的感性認識。

7.專業實踐活動:社區法律咨詢、消費者權益日法律宣傳,專業見習。利用寒暑假期到法院、檢察院、證券公司、律師事務所等實習基地進行相關社會實踐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的司法職業精神也得到培養。

8.多媒體教學和網絡平臺教學交流。把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具體,增強了教學效果。

9.考試方式多樣化。期末采取閉卷考試的方式,占總成績的70%,題型以選擇題、名詞解釋、解答題、案例分析為主,用于檢測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案例分析題主要考核學生實際應用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各章節的內容給學生布置思考題或作業題(主要是案例分析),并組織學生針對社會熱點問題進行討論,形成文章,占成績的10%,其余實踐活動占20%,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課程考核的靈活性。

作為一門不同于經濟系列課程的法律學科,如何在教學實踐中既保留經濟法的特色和理論體系,同時又融入實踐性教學,且能與其他學科相互銜接,融為一體,讓學生能夠融會貫通,運用自如,是在教學中需要不斷研究和探討的問題。只有在全面、準確分析這些問題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改革措施才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才能促使經濟法教學與經管類專業的實際相結合,更好地發揮經濟法教學的應有作用,以滿足學生的需要,為社會培養合格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趙漢宏.關于“情境—達標”式教學模式的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5).

[2]鄧擎剛.淺議經濟法教學中的案例教學法[j].商場現代化,2009 (6).

篇8

關鍵詞:非經管類專業;經濟學;教學改革;經濟學通識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8-0096-02

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市場經濟已經為社會接受,越來越多的大學都嘗試對人文社科類其他專業開設經濟學課程,這些課程大致主要有政治經濟學和稱之為西方經濟學、經濟學原理、經濟學基礎、經濟學概論等的西方經濟學。對于政治經濟學,學生在高中政治課基礎上完全可以理解并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對于西方經濟學這門課程而言,非經管類專業學生由于基礎課程安排、專業適應,對西方經濟學相關內容和經濟學思維方式還未形成,對西方經濟學課程很難適應。所以,探討和分析非經管類專業西方經濟學的教學改革很有必要。

一、非經管類專業開設經濟學課程重要性

西方經濟學作為以西方市場經濟國家的經濟運行為背景,全面闡釋市場經濟一般理論體系的課程,在經濟管理類專業的課程體系中的重要位置毋庸置疑,在提高學生市場經濟意識,參與市場行為能力提升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伴隨著中國高等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推廣,越來越多的學校和專業也在嘗試在非經濟管理類專業中開設介紹市場經濟運行規律的西方經濟學課程。這在一定程度上是高校畢業生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因為西方經濟學理論主要由企業經營管理方法和經驗、某一個經濟部門或領域中的問題的集中研究成果和經濟理論的研究和考察等構成的,其理論與市場經濟運行的實踐緊密結合,無論是什么樣的人才都需要參與到市場經濟中,都需要具備一定的市場經濟知識,在非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中開設西方經濟學課程十分有必要。

二、非經管類專業經濟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困難與問題

(一)相關基礎課程開設不足

西方經濟學的開課時間一般為本科的低年級,以大一下學期和大二上學期居多。而對于多數人文社科類專業來講還沒有來得及甚至根本就沒有計劃開設高等數學等相關基礎課程。因而非經管類專業學生對于西方經濟學中的實證分析與定量分析,微觀分析、宏觀分析和結構分析,靜態分析與動態分析,實證分析與規范分析等根本就是一頭霧水,無從下手。對于經濟學的學習有很大的難度。

(二)西方經濟學課程本身特征決定了經濟學學習的困難

眾所周知經濟學流派眾多,觀點不一甚至經常對立,并時常出現理論與經濟生活現象不一致的狀況。西方經濟學教科書所講授的許多內容抽象、難懂,主要從概念、特征、作用、性質方面理解問題。它的每一個理論都是在一定假設前提下形成的,假設條件放寬,理論有可能不成立。對于非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而言通常無法辨別其內容的是非。

(三)非經管類專業經濟學教學通常遇到課時少、內容多的問題,教學質量和教學任務常常打架

例如《西方經濟學》作為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一般分為微觀和宏觀兩門課程來講,安排至少有120學時以上。而對非經濟管理類專業來講教學計劃一般要求一學期54學時講完微觀、宏觀內容。教師如果要實現學生理解并保證教學質量,教學任務就難以完成,學生學到的東西就少;教師如果趕時間完成教學任務,教學質量就很難保證,學生學的東西多了,但往往似是而非。這樣就出現魚和熊掌不能兼而得之的尷尬局面。

(四)教材的適用性與針對性較差

由于西方經濟學主要是從西方引進,西方經濟學教材理論多按照西方社會市場經濟運行規律編寫,課程的內容主要側重于西方經濟學的理論知識體系的介紹,與中國市場經濟運行并不完全吻合。這樣的教材本身對中國學生學習經濟學就有難度,而目前不少高校的非經濟類專業也采用了幾乎與經濟類專業一樣的標準教材,這類經濟學教材中有一部分內容是非經濟類專業的大學生不需要熟悉和掌握的,當這些內容也被放在針對非經濟類專業學生的經濟學教學內容里邊,這就增加了非經濟類專業學生學習西方經濟學的難度,容易使學生覺得西方經濟學是一門枯燥乏味的課程,進而失去學習的興趣,在這種情況下,教學的效果難免不佳。

(五)西方經濟學教學方式與考核方式不夠合理

大多數學校經濟學授課方式還是按照“老師講授―學生背誦―做例題―考試―遺忘”的授課方式進行,這樣的授課方式容易讓學生對經濟學課程失去學習興趣,會在學生中形成經濟學學好學壞無關緊要,只要應付考試就行,經濟學與自己專業相關性不大,使得非經管類專業學生西方經濟學教學效果不盡理想,也就無法實現在非經管類專業開設經濟學課程的目的。

三、非經管類專業開設經濟學的改進方向

非經濟管理類專業開設經濟學課程主要目的是讓學生了解西方經濟學的整體構架和基礎知識,并在此基礎上鍛煉學生的思維模式,促使學生能夠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考慮現實問題,使學生能夠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更好地參與市場經濟活動。所以對非經濟管理類專業經濟學課程講授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的改進。

(一)合理安排教學計劃,選擇本土化課程教材

結合非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實際情況,盡量安排將非經濟管理類專業的經濟學課程安排在大學二年級以后。在教學計劃中一定要先安排開設高等數學或經濟數學等課程,只要這樣才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彈性系數、邊際分析等知識時能更好的接受。中國現在普遍接受的經濟學教材的結論以及案例大多都是來源于西方國家的經濟實例。對于國內學生來講對理論知識的解讀缺乏感性的認識。為解決這樣的問題,就需要在在教材選擇上盡量選擇那些本土化教材。在講授過程上應該更多地結合中國經濟的實際情況以及大學生的實踐水平。

(二)創新教學方法,倡導互動式教學

在經濟領域,本來就沒有固定不變的聯系,所以對經濟學的研究不存在固定不變的范式。如果把現代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作為一種范式去講解,就會使學生對經濟學形成一個固定化模式,這必然會限制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學生主動學習和主動思維的培養。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是構建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不可缺少的。除傳統的講授方法外,要引入案例教學,在案例教學中與學生互動。提倡學生參與課堂討論。案例教學具有傳統講授不具備的優勢,案例教學可以使學生比較容易地理解抽象的經濟學概念和邏輯關系,使學生明白經濟學原理的實際應用之處,激發學生關注社會經濟問題的熱情。特別是結合中國市場經濟運行中的實際案例展開討論,可以更全面地向學生講授經濟學的實際用途,并引起學生學習經濟學的興趣。例如在講需求定理時,對于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商品本身的價格和需求數量呈反方向變動的關系,很多同學都能用日常生活經驗總結出來,教師就可以通過提問讓學生總結出需求定理的內容。對于需求定理的例外,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所聞,教師可以先把問題提出來,讓學生討論,進而總結出需求定理例外的幾種情況。讓學生多參與教學過程,既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可以加深學生學習印象,鞏固所學內容。在案例教學時重點關注分析的過程,因為西方經濟學很多的案例分析的結果并不唯一,從不同的視角分析會得出不同的結果,相應的解決方案也不盡相同,教學不是糾正學生的分析結果,而是教會學生使用什么分析方法,從哪里切入進行分析。

(三)減少理論考核,應用性考核方式為主

中國經濟類專業教學,一般通過圍繞教材而設立的題庫來監督與考核教師是否按要求授課、學生是否按要求掌握了基本知識。評價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效果的唯一標準就是學生的考試成績。這樣容易形成學生為應付考試死記硬背知識,而不是從經濟學理論分析入手,不能達到對經濟學理論知識融會貫通。通過考核方式改革,建立學生成績的以作業、課堂提問、案例討論、小論文及期末考試等多方面加以確定。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應結合各章節的經濟理論給學生布置思考題或作業題,開展案例教學,圍繞經濟現象讓學生參與討論,就某一經濟理論開展教學,并把課堂討論計入相應成績,沒有參與討論或者沒有自己簡介的不給成績評定,結合經濟理論讓學生寫出專題論文,依據學生論文評定論文成績。這樣做可以形成學生重視課堂學習,會調動學生查閱資料和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加深了學生對經濟理論的認識和應用,可以順利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目的。

(四)構建經濟學通識教育

通識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學校專業性教育的有益補充。通識教育的目標不在于教授專業知識,而在于促進學生全面素養的提高。經濟學作為一門研究人類一般社會生活事務的學科,對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幫助很大。因此對于在高校非經濟管理類專業中開設經濟學通識課程,很有必要和意義。結合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為提高大學生參與市場經濟能力,應適時在非經管類專業學生中開設經濟學通識教育。在通識教育課程設置中可以將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管理學部分相關基礎知識進行整合,培養學生市場經濟基礎知識,熟悉市場經濟運行規律,通過通識教育能夠讓學生勝任企事業單位相關工作。經濟學通識教育理論內容應更具有概括性、基本性,在課堂中只講授經濟學最基本原理,只用保留經濟學和管理學完整體系,相關深層次理論可以不用講授過多。

參考文獻:

[1] 王桂霞,劉佳.普通高?!段鞣浇洕鷮W》教學效果改進的途徑探析[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6).

[2] 易杏花,劉云忠.讓“沉悶”的經濟學生動起來――《西方經濟學》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9,(2).

[3] 楊波.適應經濟學發展趨勢的教學改革探討[J].當代經濟,2007,(5).

[4] 李萍,張曉虹.《西方經濟學》通識教育案例教學探索[J].人力資源管理,2010,(1).

篇9

關鍵詞: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經濟學;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02.040

1我國產業經濟學人才培養現狀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具有高知識密集、高技術密集和高創新性的新興產業,對新興技術類和產業經濟類人才具有強烈的需求。當前正是我國大力發展戰略新興產業的關鍵時期,因此與之相適應的產業經濟人才培養問題顯得日益突出,同時適應新興產業發展的產業經濟學學科相關教學資源也亟待升級改造。

在當前戰略新興產業迅猛發展的趨勢下,產業經濟學的培養目標是著力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應用能力,適應新興產業發展的復合型高端人才。然而在目前的教學體制和資源約束下,我國在產業經濟類高素質創新人才培養方面存在著許多問題,主要體現在教育觀念、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模式的方法呆板;過于強調理論,脫離實際,缺乏社會實踐,難以適應新興產業發展對于人才培養的需要。由此造成的后果是,雖然近幾年培養產業經濟類人才在數量上有較大幅度的增長,但是新興產業發展急需的、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能夠參與國際競爭的產業經濟類創新性人才目前仍然是非常緊缺。另一方面,雖然產業經濟學課程也已經圍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等方面開展教學研究工作,然而緊密結合戰略新興產業發展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及新興產業教學資源研究仍顯不足,基本停留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理論改革上,并未真正提出適應現代新興產業發展的產業經濟學教學理念,關于新興產業經濟類人才培養方式和有效途徑研究尚不多見,面向新興產業發展和需求的產業經濟學教學資源也亟待整合、更新和升級改造。

目前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的培養存在三個主要問題。

1.1人才培養觀念的保守

傳統的教育觀念認為經濟學作為社會科學學科,學科教學的重點在于理論知識的教授。老師致力于在課堂上向學生灌輸知識,忽視對學生思維邏輯的訓練;課堂之外,師生進行學習交流的機會不多,課程考核仍然以考試分數為主,學生為應對考試就會對理論知識死記硬背。這種情況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必然不深刻,邏輯思維體系就不易建立。而產業經濟學作為一門應用經濟學,強調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經濟問題。在填鴨式的人才培養觀念下,學生的基本理論知識雖然有所掌握,但應用知識于實踐的能力不強。

1.2培養目標和培養方式的單一

和國外人才培養目標相比,我國產業人才培養目標就顯得比較單一。我國人才培養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而國外注重學生思維邏輯的訓練。當今社會發展需求的是既有深厚知識基礎,又有創新思辨的人才。因此,學校就應該以市場為導向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這就要求學校轉變單一的人才培養模式。目前人才培養側重于校內單方面培養,而與產業企業合作的比較少。學生參加講座、例會的機會雖然多,但是參與校企合作開發的項目的機會不多。這種單一校內培養方式不利于產業經濟類學生將理論與實際很好的結合,使得學生學術研究的價值大打折扣。中國的學術論文數量是世界上最多的,但是真正被認可的成果卻是少數,這也與我們單一人才培養模式有關。

1.3教學內容的滯后

教學所用的教材內容滯后。編寫一本教材往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精力,然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速度比較快、情況又比較復雜,所以產業經濟學的教材一般要滯后于當前戰略性產業發展的實際。一些產業政策條例和產業案例得不到及時更新,學生掌握的信息過時,這會影響學生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態勢的把握和對其發展前景的思索。

2戰略性新興產業對產業經濟學人才培養的需求

戰略性新興產業對人才資源有很強的依賴性,既需要掌握高精尖技術的技術人才,還需要熟悉產業戰略布局的產業經濟人才。產業經濟人才是以產業為主要研究對象,掌握專業的產業理論知識的人才。培養高層次的產業經濟人才,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和我國經濟增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要求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產業經濟人才參與。雖然近幾年培養的產業經濟類人才在數量上有較大幅度的增長,但是新興產業發展急需的、能夠參與國際競爭的產業經濟類創新性人才目前仍然非常緊缺。因此,要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高效發展,就要求對高層次產業經濟學人才的培養提出新的要求。

2.1培養更多的產業經濟高層次人才

目前高層次人才特別是經濟學方面的人才是不足以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根據中國統計年鑒整理了2005年至2014年之間我國較高層次的人才數量。從趨勢上可以看出不管是碩士還是博士的人數整體上逐年增加,海歸人數也在增加。經濟學研究生人數也從2005年的1.87萬人增加到2014年的2.8萬人。但是這些受過較高層次教育的人才在總量上占比全國總的受教育人數還是較少。

2.2培養有國際視野的產業經濟人才

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深入,中國的經濟與世界經濟已經不可分割。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模式在某種程度上會借鑒歐美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模式。中國經濟正處于轉型時期,產業結構升級轉型要求主導產業的更換升級,這就要求產業經濟人才要有國際視野。通過閱讀國外最新產業經濟文獻,了解現下最先進的產業經濟理論,選擇符合我國實際的主導產業,使戰略性新興產業往更具國際競爭力的方向發展。

2.3培養有創新能力的產業經濟人才

如果說本科教學就是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那研究生教學就要求學生開始學會提出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許多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學術界對其研究還不夠完備。這些都需要一批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來完善學術研究,對問題的解決提出比較符合實際的方案。培養有創新精神的產業經濟人才,除了要求閱讀大量的文獻和著作來開拓思維,還要求深入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部門,進行實地考察。當然這些都要求教育設施的改善、教學資源的整合和正確的教學引導。培養創新型人才,符合我國經濟發展的長遠需要,有利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發揮更強大的帶動作用。

3適應戰略新興產業人才培養需求的教學改革創新

產業經濟學人才掌握專業的產業經濟理論知識,可以運用所學很好的幫助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布局規劃,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健康發展。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時間雖較短,但發展環境復雜,面臨的問題較多,急需產業經濟類人才改變其發展現狀。這也使得它的發展必然會對高校產業經濟教學提出新的要求。

3.1提高師資水平與教材內容更新

一方面,教師是教學的主體,教師教學的質量直接影響到學生吸納知識的效果。高校產經教師不但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和教學經驗,還要樹立新的教學理念,改變呆板的授課方式,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教材是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好的教材有清晰明了的概念,豐富的內容,邏輯合理的結構,簡便易懂。現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取得了一些成就,也存在一些新的問題。產業經濟學教材要結合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這些實際情況,添加最新產業案例,附上最新產業政策條例,從而引導學生以新的視角思考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方向和趨勢。

3.2注重實驗教學

產業經濟學作為一門應用經濟學科和市場運作緊密聯系。這就要求學校不僅要做好產業經濟的理論教學,還要加強其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能力和具體動手操作能力。進行實驗教學就是將產業經濟學與互聯網技術結合,建設產業系統平臺,使學生可以在平臺上對相關知識進行計量操作。雖然一些產業經濟問題的實驗結果,不能代表現實產業經濟發展的真實情況,但是實驗教學可以使學生很好的了解產業結構演變的規律,積累自身分析和預測產業發展趨勢的經驗。實驗的過程也可以讓學生熟練相關計量軟件的運用,為進一步的學術研究打下基礎。這比純粹的理論教學更有成效,也算是對理論教學的一個補充和鞏固。學生也更能展現出積極性和創造性。

3.3注重實踐教學

社會實踐不僅可以讓學生掌握課本知識,對其進行深層次的剖析,形成自己的理論體系;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學習興趣。學校為了鼓勵學生進行社會實踐,可以與當地企業進行溝通合作,共建實踐教學基地,拓寬學生校外實踐渠道。并可以充分利用學校和企業的師資力量對一些學生進行指導,輔助學生更好的完成實踐項目。另外,學??蛇€以請企業優秀工作人員來校講座會談,與學生互動交流。

4適應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培養需求的體制機制創新

戰略性新興產業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越發強烈,這不僅要求對人才培養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創新,還要求對現有人才培養體制進行改進和創新。市場是資源配置的決定性因素,產業經濟人才的培養要以市場為導向;培養創新型產業經濟人才需要社會各界發揮自己的作用,形成產學研結合的校企合作模式;創新人才的培養需要自由的學術氛圍,相對自由的學術環境有利于活躍學生的思維。

4.1以市場為導向

學校培養的人才最終會走向社會,服務于企業?,F在很多高校畢業生掌握的知識理論和學習技能是和社會脫節的,并不符合市場需求。學校對產業經濟學學生的要求更多的是學好課本知識,查看產業理論文獻。但是只偏重理論教學,就會使培養出來的學生實用性不強。結合戰略性新興產業對產業經濟學教學的新要求,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就要改變高校在產業經濟學課程設計上有理論性而無實踐性的狀況。這就要求高校在培養產業經濟學人才時,把握市場動向,在培養學生的基礎知識積累的同時,將學生推向企業學習,鍛煉其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

4.2形成校企合作模式

高校與企業雙向合作,整合高校資源。一方面,學??梢詾楫a業經濟學專業的學生提供機會,鼓勵他們去有關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企業實習,切身體會戰略性新興產業當前的發展狀態。盡可能給學生機會,參與相關產業的合作項目,策劃相關部分的方案。在企人員可以對學生的策劃方案給予指導和點評;另一方面,學校可以請一些優秀產業經濟學校友來校指導學生有效學習產業經濟學。還可以請相關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高層次技術人員和專家來校授課,讓師生更全面的了解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現狀。

4.3加大對高層次人才培養資助力度

高層次人才培養具有高消耗性。國家對高校高級人才的培養進行投資資助時,要做好整體性培養資助規劃。要結合重大科研項目、重點基地和重點學科建設的實踐對高校高層次人才進行培養,形成一套完整的資助體系。可以通過科研啟動經費、研究生津貼等方式資助優秀青年后備人才。將中青年教師作為重點培養資助對象,納入高校高層次人才儲備隊伍進行培養。并和國外高校保持學術探討,讓優秀人才出國培訓,學習和吸收國外先進的產業經濟學的學術成果。

4.4科研環境的改善

環境可以分為軟環境和硬環境。學術氛圍是軟環境,學術討論的自由與否影響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教師在給出自己的觀點后,要允許學生自由討論,并允許他們提出質疑。學生和老師在一個比較平等的位置時,學生才會暢所欲言,從而激發創造性思維的形成。學術討論的過程,是師生相互學習的過程。而像好的師資隊伍、先進的實驗平臺這些就是硬環境,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研究需要進行實驗研究,而實驗的成功需要優秀的教師進行指導,因此師資力量的提升也有利于優秀學生的培養。學校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科研資源的優化配置,專業平臺的建設,對打破僵化的教學模式和提高學生自身的學術素養有重要的意義。

5結束語

篇10

一、國際經濟學學科的主要特點

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起,中國部分高等院校才開設國際經濟學這門課程,之后越來越多的高校也陸續引入這門課程。作為一門在中國發展時間仍不長的經濟類專業基礎課程,國際經濟學主要具有以下特點:

1.以西方經濟學的研究方法為基礎。國際經濟學以經濟學的一般理論為基礎,研究國際經濟活動和國際經濟關系,是一般經濟理論在國際經濟活動范圍中的應用與延伸,是經濟學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在研究方法上,國際經濟學主要是以西方經濟學的研究方法為基礎。從研究內容來看,國際經濟學主要包括微觀部分(國際貿易部分)和宏觀部分(國際金融部分)兩大塊。其中,國際貿易部分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以微觀經濟分析為基本工具,屬于實物面研究;而國際金融理論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以宏觀經濟分析為主要工具,屬于貨幣面研究。

2.理論體系比較龐大。國際經濟學的研究內容比較廣泛,并且涉及到很多當前國際經濟中的現實問題。微觀部分主要研究國際貿易純理論、貿易政策、貿易與經濟增長、要素國際流動等問題,側重于解釋國際貿易的起因與利益分配以及國際貿易政策的影響及其依據等。宏觀部分主要研究國際收支理論與政策、匯率理論與政策、開放經濟下的宏觀經濟政策和國際貨幣制度等問題。從國際經濟學所涉及到的理論派系來看,微觀部分主要涉及到絕對優勢理論、比較優勢理論、要素稟賦理論、重疊需求理論、產品生命周期理論、規模經濟理論等,宏觀部分主要涉及到貨幣模型、資產組合平衡模型、蒙代爾—弗萊明模型等,可謂是理論派別林立。此外,國際經濟學是一門發展的學科,如克魯格曼等人仍致力于國際經濟學體系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

3.與其他專業課程互為依托。國際經濟學和經濟類專業的其他專業課程,如西方經濟學、《財政學》、《金融學》等課程互為依托。在本科專業的課程體系中,國際經濟學作為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專業基礎課,一般都是安排在其他專業課程之前或者與其同時開設。在國際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將會涉及到一些財政、金融、投資和貿易等學科的基礎知識,因此以前所學習的西方經濟學、財政學、金融學、投資學等基礎課程是國際經濟學學習的基礎。與此同時,國際經濟學的學習也將為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國際投資學、國際金融學等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并有利于學生以更為開闊的國際視野來學習和研究理論和現實中所涉及的財政、金融、投資和貿易等方面的問題。

4.對數學能力的要求較高。國際經濟學是一門邏輯性非常強的學科,其內容涉及到比較多的經濟數量關系。國際經濟學之所以能夠形成關系密切且相互支持的理論體系,是因為它體現了數學的基本特點,即概念、方法的抽象性和邏輯的嚴密性。一般來說,經濟學的學習和研究都需要一定的數學知識作為支撐。而在其中大量采用數學模型進行論述的國際經濟學,更是要求學生具有比較扎實的數學基礎。

二、國際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國際經濟學同西方經濟學一樣,都是從西方發達國家引入的經濟類課程,這些西方經濟理論在解釋或應用到中國經濟發展實際的過程中仍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當然,在國際經濟學的教學實踐中,也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為:

1.學生的專業基礎較為薄弱。作為經濟學類專業的基礎學科,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財政學、金融學等也是國際經濟學學習的基礎和前提。盡管這些課程在教學計劃中都有所安排,但學習效果并不理想,這一問題在國內大多高等院校的教學實踐中都是存在的。再加上受應試教育這一傳統思維的影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難將所學的理論同經濟發展實際聯系起來并加以理解和記憶,致使專業基礎不夠牢固。而這勢必會影響到國際經濟學的教學效果,難以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

2.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較弱。數學是經濟學的重要分析工具。在國際經濟學的理論體系中,更是涉及到了較多的數學模型和邏輯分析。在教學的過程中明顯發現,學生對數學工具的運用還不夠熟練,數學思維能力較弱,對邏輯推導、數學證明等比較生疏,尤其是難以理解理論模型的經濟意義,不能將數學模型與其經濟含義聯系起來。因而,學生的數學基礎和邏輯思維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

3.教學方式比較傳統。目前,很多國內高等院校在國際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仍普遍采用“滿堂灌”這種較為傳統的教學方法?!皾M堂灌”式的教學方法將講授知識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而忽視了學習方法的引導,更忽視了“教”和“學”的互動,這種教學方式難以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實踐中也發現大多學生仍傾向于“被動”學習,缺乏“主動”的思考。

4.理論與實際脫節較為嚴重。在國際經濟學的教學實踐中,大多高校仍傾向于由教師選取相應的教材并以該教材為中心進行教學,這有利于教師完成備課、講授等教學環節,也有利于學生對該課程理論體系的理解和掌握,但這也使得教師和學生過分依賴教材,進而忽視了國際經濟理論與經濟發展實際之間的關系,難以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眾所周知,理論來源于實踐并要接受實踐的檢驗,因而以教材為中心開展教學可能會導致“教”、“學”雙方思維僵化,難以引導學生進行批判性學習并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更難以增強學生用所學理論來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國際經濟學教學改革的對策和建議

作為發展中國家,國際經濟學課程的定位應立足我國實際,借鑒發達國家(地區)的經驗教訓,不斷完善該課程的教學方法,提高其教學質量,進而增強學生用所學的國際經濟理論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致力于中國經濟的改革和發展。

1.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為有效提高國際經濟學的教學質量,必然需要一支科研和教學能力較強的師資隊伍。而建設好國際經濟學師資隊伍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加強學科內任課教師的定期交流,不斷提高團隊意識,此外還要積極同兄弟院校的相關師資隊伍進行溝通和交流;(2)鼓勵任課教師到國內外其他高等院校進修和深造,不斷提高師資隊伍的知識層次;(3)鼓勵任課教師進行科學研究,不斷提高師資隊伍的科研水平;(4)加強師資隊伍的培訓,使之能夠熟練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并將其有效地應用于國際經濟學的教學實踐。

2.引入比較先進的教學方式。針對目前國際經濟學的教學實踐,目前國內有很多高校已經在國際經濟與貿易等專業開展雙語教學。因此,在我校國際經濟學的教學方面,可先嘗試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行雙語教學,然后逐步推廣到經貿學院的其他經濟類專業。此外,可以采取諸如課堂討論、案例分析、實驗教學等先進的教學方式,有意識地培養并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國際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可嘗試將所涉及的理論同現實熱點問題結合起來,這樣不但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更能通過理論聯系實際,不斷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注重充實新內容。當前,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國際經濟發展中的新現象層出不窮,國際經濟理論也在不斷發展,而教材里面知識的更新卻顯得有些滯后。因此,在結合教材講授國際經濟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密切關注國際經濟的發展動向,并及時充實新內容和引入新數據。如在講授國際貿易理論的時候,要引入當前國際貿易研究領域中出現的新思想和新理論;在講授歐盟區域經濟一體化實踐的時候,要引入新數據并介紹歐盟發展的最新動向等等。此外,還應將中國經濟發展的實際同課程教學結合起來,堅持學以致用,并立足于為中國經濟發展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