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實踐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2 04:20: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科技實踐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科技實踐論文

篇1

關鍵詞:科技創新;物理知識;實踐探索

1理解科技創新

科技創新作品是學生應用學科知識解決生活、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而形成的成果,是學生智慧和能力的體現。在生活中,應激發學生科技探索的興趣,教師指導學生用智慧的大腦和靈巧的雙手制作和改進作品,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最終產出滿意的科技創新成果。

2成立科技創新小組

教師把對科技感興趣的學生組織起來成立科技創新小組,在教師指導下,一起研究、討論,開展科技活動。2.1培養發現問題的眼睛。生活、生產中存在各種效率低的繁重的體力勞作。人們都傾向于用便捷、高效的方法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如周末用手清洗一家子的衣物,耗時耗力,常常使人腰酸腿痛。有人發明了洗衣機,從單缸到雙缸,再到全自動(洗衣甩干一體),不斷改進,解放了人工勞作。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發現生活中的問題,從而解決問題。2.2學會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問題。學以致用,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如:學習了液體傳遞壓強、杠桿原理、滑輪等知識,人們設計制造出挖掘機、裝載機、吊車等。應引導學生先模仿、再改進,最終實現創新。立足原創,自己制作,融合自己的創新元素。學生的科技創新作品一般植根于家庭生活和他們能接觸到的生產設備。

3教師指導學生科技創新的途徑

3.1教學過程中滲透。學生學習科學知識,教師引導學生發現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如:電動機把電能轉化為機械能,家庭中哪些電器用到了電動機?電流具有熱效應,電能轉化為熱能,那么生活中哪些用具應用了電流的熱效應?這些都是需要引導學生去發現和探索的領域。3.2提醒學生觀看電視上的科技節目。央視科教頻道(CCTV10)的“我愛發明”節目經常播放普通百姓發明的科技作品,學生收看后會對其有啟發和激勵作用。央視節目“是真的嗎”,其中很多內容都與科技有關,多數問題當場就會得到實驗驗證,學生收看后受益匪淺,可能產生設計制作科技作品的靈感。央視科教頻道(CCTV10)的“走進科學”節目介紹我國專業技術人員的研發成果,可以激勵青少年了解科技,致力創新。3.3網上遠程指導。建立科技創新小組QQ群(或微信群),在QQ群里有教師答疑、解惑,指導學生開展科技作品制作。利用溝通工具使師生交流問題更快捷、方便,某位同學上傳解決不了的問題,其他同學可以幫助解決,老師可以提出建議。3.4開設“物理實驗拓展”校本課程。開設“物理實驗拓展”校本課程。在物理實驗室,利用校本課時間,教師指導學生利用物理知識制作學具,鞏固所學物理知識,提升學力,為科技創新奠定基礎。如利用“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量與所受拉力成正比”制作彈簧秤;利用“物體振動發聲”制作笛子、二胡;利用“大氣壓的作用”制作活塞式抽水機;利用“浮沉條件”制作浮力秤、電動小船;利用“滑輪、電動機”知識制作升降式電梯、自動升降晾衣桿;利用“機械能轉化為電能”制作水力發電機;利用“液體傳遞壓強”制作液壓挖掘機等。3.5積極疏導。學生在科技創新活動中不可避免會遇到挫折,產生畏難情緒。如某個部件做得不滿意,安裝不到位,調試不成功等。此時教師需協助學生查找原因,耐心指導,鼓勵學生戰勝困難,提升能力。3.6家長助力。青少年科技創新需從其興趣愛好出發,吸納學有余力的學生參與。購買材料、制作工具、時間保障等要得到學生家長的大力支持。家長可助力學生科技制作,提出建議并提供必要的協助。

4參加科技創新活動,助力學生學力提升

科技創新小組共12名同學,參加天津市第30屆、31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5項科技作品獲得市級二等獎;2項科技作品獲得區級一等獎,6項科技作品獲得區級二等獎,2項科技作品獲得區級三等獎(第五、六屆濱海新區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同時,在2016年中考時,科技創新小組的12名同學中,物理95分以上8人,最高分97分,最低分86分。可以看出,科技創新實踐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潛能,學習積極性明顯提升。

作者:張陸春 單位:天津市濱海新區大港同盛學校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篇2

本文作者:陳冬梅工作單位: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互惠互利,吸引行業企業融入

激勵高職教師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產研合作在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科技創新系統中,企業是創新的主體,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是重要的創新源。除少數大企業具有自主創新能力外,大多數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科技創新能力都較弱。高等職業院校要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幫助中小企業彌補科技創新能力的不足,真正成為“中小企業加油站”。在此過程中,高等職業院校提升了教師科技創新能力,提高了師資隊伍水平,更好地為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服務。1.優勢互補,成立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是指依托行業、領域具有綜合優勢的單位,具有較完備的工程技術綜合配套試驗條件,有一支高素質的研究開發、工程設計和試驗的專業科技隊伍,有穩定的經費來源,并能提供多種綜合性技術服務的工程技術研究開發機構。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一般設立在科技創新能力強的應用型本科院校或科研機構,隨著高等職業院校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部分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依托國家級重點專業,整合相關專業群,配備高學歷、高水平的科研骨干,發揮產學研優勢組建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如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整合相關資源,組建廣東省普通高校高分子材料加工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該中心研發人員主要來自該校,而技術指導委員會成員由重點應用型本科院校及知名塑料企•業的教授專家組成。該中心緊密結合廣東省三大支柱產業之一——高分子材料加工技術的發展需要,充分依托高分子材料加工以及相關行業、產業開展科學研究、科技開發、科技推廣,服務企業、服務區域發展,加強產學研合作。由此可見,在高等職業院校組建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推動了企業及行業的科技進步,促進企業與高等職業院校的結合,提升了高職教育教師的科技創新能力。2.筑巢引鳳,引入企業科研機構高等職業院校可利用地理位置優勢、場地大的優勢,采用場地換資源、服務求支持的方式,筑巢引鳳,引入企業科研服務機構。企業科研機構在高等職業院校“安營扎寨”,獲得了場地資源、技術資源(老師)和人力資源(學生),尤其是可利用教師科技創新能力強的優勢為企業解決在生產、管理中的技術性難題。而學校可根據教學要求安排學生到企業科研機構實訓,在提供技術服務中提升教師科技創新能力,互惠雙贏,校企共同發展。3.互動雙贏,共建技術服務機構提升高等職業教育科技創新能力,不僅要“引進來”,更要“走出去”。學校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技術研發優勢,“走出去”,到企業或中小企業集中的區域共建技術服務機構。專業教師主動到企業去,與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就技術性問題進行研究,一起攻克生產技術難關,為企業改進技術設備和流程,為企業節約成本,贏得利潤。通過技術服務,教師熟悉行業發展動態,提升了教師的職教能力、課程開發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

制度創新,推行學校激勵高職

教師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內部改革近年來,事業單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包括崗位管理、績效工資、公開招聘、量化考核、拔尖人才工程等在內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為高等學校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高等職業院校要充分發揮內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指揮棒作用,加強制度創新,加大人才培養開發力度,營造激勵教師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優良環境,促進教師隊伍全面發展。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是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2008年以來,學校承擔教育部留學歸國人員基金項目1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與企業合作共同承擔省市各級各類工業攻關、農業攻關、社會發展領域的項目20項,其中省部產學研結合項目6項;面向企業開展技術研發、新產品開發、技術培訓等450項,實現科技服務到款為1670萬元,名列廣東同類高校前列;技術成果在企業應用并通過省級鑒定3項;共申請專利276項(其中PCT國際專利1項),授權發明、實用新型、軟件版權登記專利39項。學校在科研方面取得的驕人成績與學校銳意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致力提高教師科技創新能力密不可分。下面以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闡述高等職業院校通過內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促進教師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途徑。1.體現高職特色的“崗位設置方案”國家推行的崗位設置改革突出以崗定薪。各高等職業院校可充分發揮崗位設置的激勵作用,將專業技術人員崗位聘用條件與學校的發展目標緊密聯系。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的《崗位設置實施方案》體現了高職特色,崗位條件中既有名師、教學團隊、教學成果獎、科技成果獎、課題、論文等高等學校教師的素質,又涵蓋了技術能手、發明專利、橫向科研合作項目、校企合作項目、技能競賽等職業教育教師的要求。方案體現業績與資歷相結合的特點,高級崗位重業績,業績要求比較高,資歷門檻相對低。明確教師在聘期內的科研技術服務任務,加強聘期考核。對在聘中考核時無科研技術服務工作的教師,由學校主管領導進行戒勉談話。對在聘期滿考核中沒有完成科研技術服務任務的教師,將降低其聘用等級。2.蘊含全工作量的“校內分配方案”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不斷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充分發揮校內分配制度的激勵作用,以分配促管理。校內分配實施方案多維度全面量化教師工作,改革由單一教師教學工作量為主的校內分配制度,引入非教學工作量考核指標,以全工作量來核定教職工的勞動報酬。非教學工作量包括科研與技術服務工作量、教學建設工作量、校企合作工作量和素質教育工作量。要求教師完成科研與技術服務工作量在內的非教學工作量占教師總工作量不低于20%。教師可根據職業生涯發展的總體規劃,階段性選擇完成教學工作量或•科研技術服務工作量,甚至在科研技術服務工作重的階段,作為專職科研人員領取勞動報酬。3.強調企業工作經歷的“公開招聘準入制度”為適應高職教育教師在產學研合作平臺上提升自身科技創新能力、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要求高等職業教育教師不僅具備教書育人的技能,而且熟悉行業企業一線工作情況、具備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的實踐技能。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建立強調企業工作經歷的公開招聘制度,改變從應屆優秀畢業生中選拔錄用新教師的傳統做法,新補充的專業教師從企業行業中的能工巧匠中選拔聘用。為全面提升原有教師的實踐操作和技術應用能力,學校落實教師“‘3+2’校企交替工作制度”。教師五年內有兩年時間到企業生產服務一線頂崗、駐企業從事產品研發及技術改造、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或參與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通過有效激勵、目標管理、過程控制、校企考核等措施,保證教師能“領著任務去,帶著成果回”。4.突出績效的量化考核標準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突出激勵、注重績效,加大考核力度,實施教職工360°績效量化考核制度。教師的量化考核標準包括教學、專業建設、科學研究、產學合作、社會服務等內容。科學研究、產學合作、社會服務工作在績效量化考核中的比重達30%。獲年度績效量化考核優秀等次的教師,必須在科學研究、產學合作、社會服務中取得良好的業績。同時,按績效工資改革的要求設立績效考核津貼項目,教師的量化考核結果是教師獲得績效工資多少的重要依據。5.激勵創新的拔尖人才建設工程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實施拔尖人才建設工程,以在教學、科研、學科發展的實際業績成果和創新潛能為主要依據,選拔一批在教學、科研一線工作的創新型優秀專業技術人才為校級拔尖人才。對那些在科技攻關、技術服務、拓展校企合作等方面起著主導作用的領軍人物和靈魂人物提供科研創新支持,促進他們出好成果,取得突出業績。同時組建跨專業的服務人才培養、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結構優良、合作精神好、科研意識強、科研素質高的科研團隊,將協同創新思想貫穿于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全過程,構建協同創新的新模式新機制,促進科研拔尖人才的發展。高等職業教育肩負著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師資隊伍建設任重道遠。只有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四方聯動,加快機制、體制、制度建設,才能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科技創新能力強的高素質專業化高職教育教師隊伍。

篇3

課程建設,總體構想是,課程建設廣博化、實務化、動態化;具體改革分三步,即注重課程開發,做好課程設計,優化課程結構。人類正由工業時代進入信息技術時代,傳統的適應工業經濟時代需要的會計教育模式正面臨著外部環境巨大變化所帶來的嚴峻挑戰。會計教育與過去相比,明顯滯后,無法適應市場不斷發展的需要,迫切要求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為此,我們在會計教育實踐性教學目標、思維方式、課程建設等方面作了一些探討,供同仁參考。

一、實踐性教學目標實踐性教學目標,從學的方面來看,突出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個體性和互動性。學生盡管是受教育者,但不完全是被動接受教育的,具有主觀能動性,實踐性教學必須通過學生的主動性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就主體性來講,實踐性教學是為強化理論教學內容而設置的,實踐性教學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獨立思考和自己動手的環境,一個讓學生親手設計的場所,在這里,可以使學生對第一課堂所學的內容有更直接、更深刻的認識和掌握,可以加深對基本原理的理解與掌握,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拓展新思維,從而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就個體性來講,實踐性教學使學生成了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培養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和能力,能讓學生依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在某一方面進行深入研究,早期參加教師的調研工作。就互動性來講,實踐性教學把教材與現實生活溝通起來,賦予教材以廣闊的現實背景,及時將社會信息和學生日常生活信息加工成教學內容,豐富、補充現有教材,特別是將現代科技信息和重大時事有機地融入知識系統之中,提高教材的“開放度”,溝通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系,充分利用其它學科的教學成果,互相滲透與補充,促進學生形成完整的認知結構,創設師生之間多向互動為主的教學情境,克服了單向交換,使整個教學過程成為學生積極主動探索、愉快體驗、互相合作與創造的過程。

從教的方面來看,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而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技能知識。主導作用具體體現在導趣、導向、導疑、導法、導饋五個方面。導趣,即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引起興趣;導向,即揭示實驗目標、引導方向;導疑,即通過實驗激發疑問、引發思維;導法,即指導學習實驗操作方法、授以技能;導饋,即課間觀察檢查實驗結果、及時反饋、予以糾正。實踐性教學使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教師的主導作用得以最優組合。由于實踐性教學環境隨時都在發生變化,對會計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要求會計教育工作者隨時跟蹤會計市場就業結構的變化,不斷完善實踐性教學,使會計教育在未來的競爭環境中順勢而為,占據主動。

二、實踐性教學思維方式據有關調查及本人的觀察與體驗,傳統的會計教育與其它教育一樣,忽略實踐性教學環節,整個教育過程沿用的是簡單的、直線的、單因素的機械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的缺陷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這種教學思維方式只限于教材內容,往往只注重講授技能的正面操作處理與直接結果,完全忽略了其負面效應與間接影響的講授;第二,這種教學思維方式只注重結果,忽略方法、技能的形成背景與過程;第三,這種教學思維方式,只教給學生如何進行技能操作的方法,忽略方法的原理與運用背景。這樣的教學,往往使學生的思維缺乏創造性,走上工作崗位后,只能解決老師在課堂上講過的問題,遇到新問題就不知所措。而作為會計教育,其內容、方法的時效性都很強,復雜性與變化性表現也相當突出,客觀上要求培養的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使學生不僅知道如何做,更重要的是掌握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即實踐性思維方式。

1.實踐性教學思維方式是一種系統性的思維方式實踐性教學,始終貫徹系統論的基本思維,將與特定技能操作問題有關的方方面面層層展開,進行深入的挖掘,避免“就技能論技能”、“就問題論問題”的單因素思維局限。給學生提供本論文由整理提供一種同時從邏輯上、整體上、時間上綜合分析問題的思路,也就是展示某項技能、某個特定問題的關系圖,必要時,還應教會學生找出關系后面的關系。例如,會計實踐性教學中,對利潤事項的講授,從邏輯方面展開,它與收入、成本、稅金等計量因素有直接關聯;從整體角度觀察,宏觀與微觀的經濟政策、市場隨機因素與或有事項、計量的與非計量的事項、同行業的發展動態等因素對其有重大影響;從時間發展過程分析,任意時期的利潤與其前后期的利潤都有必然的聯系。這些關系是與利潤有關的最基本的關系,在基本關系的背后,還有許多出更深層次的關系,比如,影響利潤的收入因素與銷量、銷價等有關,而銷量又與產品質量、銷售策略等有關,等等。

2.實踐性教學思維方式是一種動態性的思維方式隨著社會生產不斷向前發展,對會計人員的素質、技能要求也在不斷提高,這就決定了在會計教育實踐性教學中,應始終貫徹不斷變革的動態思維,注重其社會生產背景的講授,緊跟市場環境的變化實施教學。要求學生不受現有職業技能的限制,學會不斷地提出問題和設想,并且嘗試著從這些問題和設想中引出理想的境界。例如,在會計實踐性教學中,關于權責發生制問題的講授,可以同時從問題正向變動、反向變動、關聯變動等若干角度運用動態思維。從正向變動角度考慮,盡管我國目前會計準則規定使用這種基礎,但是在不遠的將來,隨著市場機制的進一步完善,有可能改用收付實現制。從反向變動角度考慮,這種會計處理基礎與客觀實際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比如,這種會計處理基礎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按實際成本計價,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價變動相當頻繁,且與實際成本有很大差別,因此,采用這種基礎所提供的會計資料大多數是過時了的信息,滿足不了企業投資各方的需要。從關聯變動角度考慮,這種基礎與國家的經濟背景,如:經濟發展水平、經濟體制、經濟政策等密切相關。在計劃經濟時代,市場價格變動不大,按照這種基礎提供的會計資料能反映客觀實際,基本上能滿足企業相關各方的需要。而在市場經濟時代,這種處理基礎就顯得有些不適應。

3.實踐性思維方式是一種開放性的思維方式開放性思維是相對封閉性而言的,思考問題時,封閉性思維習慣于從已有的經驗和知識中尋求自以為是的方案,并且更樂于駕輕就熟,接受過去所謂成功的辦法。運用開放性思維思考問題,是把實踐對象作為一個開放的系統來考慮,注重研究系統與外部環境的關系,以便更好地認識實踐對象及其發展規律。職業技能與市場環境息息相關,在網絡時代,迫切需要運用開放性思維構建與網絡環境相適應的實踐性教學體系。在實踐性教學中,思維的開放,首先是指對客觀實際的開放,也就是思維要跟上客觀實際的發展和變化,當事物向前發展了,不固守原有的認識結論,而要進行新的認識,以市場對會計技能的需要為核心展開教學;其次,是指對各種理論、觀點的開放,了解各種不同的理論觀點,吸收、借鑒其合理的因素和成分。這樣,思維的發散性才能得到充分和有效的發揮,實踐性教學才能不斷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4.實踐性思維方式是一種液化性的思維方式液化性思維是指無固定形態,能以柔性來緊貼現實的硬性,隨形就勢,富于靈活變通的思維方式。傳統的思維方式主要表現為靈活度偏小的剛性思維,思維過分定型化和凝固化,液化思維倡導變通。由于網絡環境下,社會生產職業變動頻繁、不確定性強、科技含量比重大,為了及時捕捉這些信息,使實踐性教學更貼近實際,必須學會液化思維。

5.實踐性思維方式是一種前瞻性的思維方式知識創新周期的加快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及就業結構,在以變應變的心態下,人們更多地從未來目標出發考慮當前的各種問題,面向未來已成為人們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重要特點,這就是前瞻性思維,運用這種思維考慮問題,強調以人為中心的服務思想,圍繞人的需要設計職業,針對設計的職業展開實踐性教學,注重可能實現的未來,而不僅僅囿于現在已有的現實。從實踐性教學的發展趨勢來看,市場就業結構對于實踐性教學的影響越來越突出,為了充分發揮實踐性教學在社會生產中的作用,實踐性教學應從未來會計職業對學生的要求著眼,側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以適應未來會計職業崗位的需要。

三、實踐性教學課程建設多年來,我國的會計教育在人才培養方面,與市場的需求相差較遠,教育界與實務界嚴重脫離,實踐性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是憑自己的感覺來進行課程建設,妨礙了實踐性教學質量的提高,培養的學生難以適應社會需要。為此,本人在實踐性教學課程建設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一)實踐性教學課程建設的現狀與問題目前,我國實踐性教學課程建設有這樣幾個特點:一是總體課程建設缺乏科學性。一方面課程之間存在重復現象,另一方面,市場急需的會計技能課程欠缺,基礎技能課程過于單薄,運用范圍窄小,不利于學生會計技能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二是課程建設內容缺乏靈活性。注重操作技能與步驟,忽略基本原理,大體處于技能+說明狀態。技能知識內容陳舊滯后,與市場實際需要脫節,與當代科技發展的前沿脫節。三是課程設置缺乏適應性。教學中選用課程的隨意性很大,往往是老師想教什么課就開設什么課,而不是根據市場需要的培養目標來設置課程,導致學生畢業后難以面對復雜多變的實際情況。

(二)實踐性教育課程建設改革的目標與構想實踐性教學課程建設改革的目標是努力實現從純技能操作課程向素質教育課程轉變。素質教育課程注重的是學員技能知識結構的合理性及其綜合運用性,而不僅僅是讓學生記住一些操作規程與要求。為了滿足未來社會的需要,體現實踐性教學重原理、重運用、重素質的要求,應注意理論與操作知識的兼容及各種相關技能間的合理交叉與滲透,加大基本原理與技能相關知識的課程量,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理解、分析、適應能力和信息溝通、技能操作技巧,提高綜合素質。具體構想包括課程改革原則以及程序與內容兩個方面。

1.實踐性教學課程改革的原則總的來講,實踐性課程改革要求課程建設廣博化、實務化、動態化。廣博化要求課程建設涵蓋面寬,系統性強,課程設計時應注意相關技能課程之間的結合,避免重復、脫節;課程建設要將某項技能需要掌握的知識、方法、途徑、組織實施的方式,以及測試評價納入一個系統進行全面地思考。實務化要求課程建設直觀性好、操作性強,一方面,應大量增加會計技能有效利用的案例、實驗、報告、經驗等,將課程內容與當代社會實踐溝通起來,賦予課程以廣闊的市場現實背景,提高課程的開放度。另一方面,應打破以傳統學科為中心的設計思想,建立以會計崗位群的職責任務、技術技能分析運用、預測市場需求等為依據的課程設計思想,把會計界的現實需求與基本理論有機地結合起來。動態化要求課程建設靈活性好、及時性強,一方面應明確某個特定時期、某一門技能課程應達到的具體目標和考核標準,另一方面,應注意進行廣泛的市場調查,并根據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狀況,不斷修改課程內容,調整課程結構,使課程建設基本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

2.實踐性教學課程改革的程序與內容首先,應加強對社會需求的分析,課程建設、課程開發要從社會生產發展目標出發,廣泛展開對會計市場職業特征、職業崗位群具體工作任務、專項能力的分析,為搞好實踐性教學課程建設奠定基調。其次,做好課程分析設計工作,一方面,根據實踐性教學課程建設改革的總體目標,把已經具體化的社會需求的知識、技術、技能列出相應的模塊,劃分理論與實踐環節,確定邏輯順序。另一方面,根據模塊內容設計相應的實踐性教學方式方法,確定選編教材、有關參考資料、實驗所需的設施與設備、考核測試標準與方法等。第三,優化課程結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實踐性教學課程建設中較優的課程結構應包括現代基礎知識課程、專業技能基礎知識課程、專業技能實務運用、專業技能研究開發課程四類課程群體。超級秘書網

篇4

【關鍵詞】旅游管理專業;會計課程實踐;經管類專業

根據教育部對高等教育作出的部署,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發展,以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為目標,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學科理論基本知識,更注重學以致用,培養應用所學技術技能實踐操作的能力。為培養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所需的應用型人才,在我國普通高等院校經濟管理專業中普遍開設了會計學作為核心課程。在高校經管類專業開設會計學課程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樹立會計的思維方式,理解并學會使用會計信息,運用會計知識解決未來管理工作中的問題,并不是為了培養從事具體會計實務工作的會計專業人才。因此,經管類非會計專業的會計學課程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實踐教學等方面都應區別于會計專業的會計學課程教學。然而,目前在湖南科技學院經管類非會計專業的會計課程實踐教學過程中,采用與會計專業一樣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因而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本文主要基于湖南科技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的會計學課程實踐教學改革,從旅游管理專業的角度出發,針對專業特色設置教學目標,調整教學內容,改進實踐教學環節,提高經管類專業會計課程實踐教學效果。

一、旅游管理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目標的定位

隨著旅游產業的發展,旅游行業的從業人員對會計知識的需求越來越多,會計學在旅游管理學科領域的重要性受到廣泛認可,湖南科技學院旅游管理專業把會計學課程設置為專業必修課程。然而,會計學課程的專業性較強,對邏輯性要求較高,在旅游管理專業的會計課程教學中采用與會計專業一樣的教學目標,教學模式和內容,導致學生在學習時出現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吃力等諸多問題,學生不能明確掌握與專業實際需要相應的會計基礎知識和技能,不能更好地適應將來從事旅游行業相關工作的需要。因此,旅游管理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改革首要任務是針對旅游管理專業的特色和需求設置恰當的教學目標,明確在課程開設的目的。湖南科技學院旅游管理專業開設會計學課程的教學目標為:了解會計基本理論,了解會計信息的產生過程,理解并學會獲取會計信息,樹立會計思維方式,運用會計課程知識進行財務分析,應用會計信息幫助旅游組織進行決策。

二、旅游管理專業會計學課程實踐教學內容的調整

普通高等院校經管類非會計專業均開設了會計課程,雖然會計課程教材種類較多,但針對非會計專業的會計學教材較缺乏,大部分高校使用的教材為會計學專業的教材或教師自編講義,理論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會計基本理論、基本方法、會計憑證、借貸復式記賬的應用等。此外,非會計專業的會計課程在實踐教學內容方面也與會計專業一樣,注重會計賬務處理過程。湖南科技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的會計課程教學也是如此,由于缺少以旅游行業經營業務為背景的會計教材,在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采用與會計專業一樣的方式和內容,忽視旅游管理專業的特色,導致學生在學習會計課程時缺乏積極性,難以建立會計知識與旅游行業的聯系,影響教學效果,不利于培養復合型旅游管理人才。因此,在旅游管理專業的會計課程教學中,應當改進教學內容,結合專業特點,以旅游飯店、旅行社和旅游景點為會計主體,教授會計理論及會計實務與旅游行業財務工作實務相結合。目前較少可供選擇的高質量旅游管理專業會計教材,教師可根據旅游管理專業特點,結合旅游行業實務,合理編制會計課程教學內容,除了所有專業均應掌握的基礎知識外,突出在實訓實踐教學內容中與旅游行業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會計課程的興趣,幫助學生建立會計知識與其專業的聯系,運用會計知識分析并解決旅游管理的實務問題。結合專業特點,針對非會計專業的會計學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對授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高等院校中的旅游管理專業會計課程教師大多是會計專業的碩士、博士,他們從高校畢業后直接擔任,較少有在企事業單位實踐經驗。雖然這些教師精通會計理論知識,學科專業性強,但是缺乏實踐經驗,特別是對旅游行業知識欠缺,教授過程中難以與旅游管理專業實務結合教學,僅按照會計專業一樣的授課方法,將直接影響旅游管理2017年第24期教改•教研專業會計實踐教學效果。因此,教授會計課程的教師應在完成教學任務之外,應響應湖南科技學院“雙師雙能型”教師培養號召,積極參與企事業單位的實踐,特別是到旅行社、飯店等單位進行會計方面的觀摩,提高自身實踐能力,并運用實務經驗到教學中,幫助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建立會計理論知識與旅游行業實務的聯系。

三、旅游管理專業會計學課程實踐教學的改進

會計學課程的實踐教學需要使用實踐設施和場所。有些高校專門設置了會計手工實訓室,實訓內容主要是針對紙質版的原始憑證、記賬憑證,填制會計賬簿,編制財務報表,注重的是會計實務的賬務處理過程。另有很多高校設有專門的會計計算機實驗室,配備會計實踐教學軟件,實踐教學內容主要是會計軟件的功能和操作流程。這些會計實踐教學適用的對象是會計專業的學生,不能依據不同學科專業的特點靈活調整實踐教學內容,不能實現非會計專業會計課程實踐教學應有的效果。目前,湖南科技學院經管類相關專業的會計課程在實踐教學時采用的是手工記賬,與會計專業實訓內容相同,學生在會計課程實踐教學時缺乏積極性,不能掌握會計賬務處理流程,也不能理解會計信息和自身專業的聯系。經濟與管理學院已經建成金融工程專業ERP實訓室,可以采用ERP實訓室進行會計學課程的實踐教學。利用ERP實訓教學,讓學生模擬參與到企業經營管理的全過程,從管理者的角度認識會計知識和會計信息,不僅僅限于傳統會計課程實踐教學注重的會計賬務處理程序,而是全面的認識企業業務處理流程,幫助建立學科知識框架,了解會計知識與各經濟管理類專業的聯系,提高學生會計信息處理和運用的能力。然而目前ERP實訓室尚在測試階段,主要滿足金融工程專業的相關課程實訓的需要。旅游管理專業的會計課程實踐教學還可以借助山花旅行社有限公司。永州山花旅行社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10月12日,是湖南科技學院全資校辦企業,獲得過“湖南省創新創業優秀企業”、永州市旅游行業“十年零投訴”單位等榮譽,是湖南科技學院產學研融合示范基地,優秀實習基地。為實現產學研的有效融合發展,更好地服務于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湖南科技學院校長辦公會議專門探討和改變了公司管理模式,2016年由經濟管理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姚先林老師任永州山花旅行社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和總經理,為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相關課程實訓與創業實踐提供了更好的平臺。山花旅行社是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見習實操的承辦單位,每年都為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提供日常培訓并組織見習,加強了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對專業知識的鞏固以及實操認識,導游業務知識、景區講解等課程的實操見習。雖然山花旅行社設置了財務辦公室,但公司的財務業務外包給學院財務部完成。在開展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會計課程實踐教學時,可以借助山花旅行社這一實訓平臺。在公司內部設置財務部門,提供會計課程實踐工作崗位,這樣,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在學習會計學這門課程時,可在山花旅行社內開展實踐教學。對經管學院教授會計課程的教師而言,借助山花旅行社熟悉旅行社會計實務,提高自身實踐經驗,為會計課程的實踐教學提供了實務案例。同時,也方便旅游管理專業學生以旅行社為會計主體,熟悉旅游行業的會計實務和操作,建立會計知識與旅游管理專業的聯系,了解會計業務處理流程,分析并運用會計信息參與經營決策。此外,學生在旅行社實訓中切身感受創業過程,增強他們的創業動力,也為旅行社建立了人才儲備力量,學校和山花旅行社實現互惠雙贏。會計課程實踐教學是會計課程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經管類非會計專業的會計課程實踐教學要區別于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為各個專業量身制定課程實踐教學目標,修改注重會計理論和賬務處理程序的教學內容,結合專業特點,改進實踐教學,提高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建立會計知識與各經管類專業的聯系,樹立會計思維方式,學會分析和運用會計信息,為我國經濟發展培養應用型人才。

作者:歐陽儀臻 單位:湖南科技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顏轉運.淺析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新經濟,2016,(02)124.

篇5

關鍵詞蠶業科技示范園;作用;標準;建議;安徽六安;金安區

六安市金安區蠶業科技示范園位于椿樹鎮,涵蓋3個行政村[1],現有桑田77.33hm2,其中投產桑園52hm2,養蠶戶320戶。建園3年來,共引進新、優抗逆性強的桑品種85萬株,新辟優質豐產桑園56.67hm2,推廣方格簇60萬片,建小蠶共育室19處,小蠶共育率達100%,建養蠶塑料大棚265處;省力化養蠶率達95%。2009年園區養蠶2500盒,產鮮繭111t,繭值245.2萬元,戶均增收7662.5元。調查顯示,通過蠶業科技示范園的建立,不僅解決了過去傳統蠶桑生產分布散、規模小、科技到位率低、服務跟不上、勞動效率低以及繭質差等問題,而且為全區蠶業產業化的進一步推進作了很好的示范[2]。

1建立蠶業科技示范園的作用

蠶業科技示范園的建立不僅充分利用了現有資源,提高蠶業的科技含量,增加農戶、企業收入,而且能為蠶業的高效和可持續發展樹立示范典型,起到輻射帶動作用[3]。

1.1科技示范園是高效蠶業示范的基地

現代蠶業的核心是獲取最佳經濟效益。金安區蠶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本著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依托,以效益為中心,以示范為目的,逐步實現蠶業生產產業化的原則,在園區內按統一規劃,選用優良桑、蠶品種,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實行科學管理,實施配套服務,實現蠶業的可持續發展,并發揮其強大的輻射帶動功能[4]。

1.2科技園是推廣適用技術的基地

作為區蠶業辦和鄉鎮聯建的蠶業科技示范園,突出顯示了其完善的技術服務和信息靈、技術新、設施條件較好、技術到位率高等優勢,在駐點技術小組的指導和參與下,先后推廣、普及了小蠶共育、小蠶一日兩回育、大蠶省力化飼養、桑園采伐省力化、桑園測土配肥、方格簇自動上簇、桑蠶病蟲害綜合防治等適用技術,還與安徽省農業科學院蠶桑研究所、安徽省絲綢公司合作,在園區試養了天然彩色繭,成功示范了此項國內領先的新技術。

2建立蠶業科技示范園的標準

2.1園區標準化

相對集中、合理布局、適度規模可以促進設施標準化和技術規范化。零星飼養或規模過小、既不能產生規模效益,也不利于病蟲害的綜合防治和環境的清潔,更不利于許多省力化技術的推廣和使用。盲目發展或規模過大,易造成投入不足或管理粗放。因此,在規劃該園時,提倡每戶以0.2~0.4hm2、組以10~15hm2、村以30~40hm2的規模,各自分工負責,相互共享信息。桑園是養蠶的基礎,實行深挖吊槽,實施測土配肥,施足基肥,改良土壤,引進育71-1、選79-2及農桑系列等抗逆性強的高產優質桑品種,按1.5萬株/hm2建成高標準的豐產桑園,同時結合水利、道路、村莊及養蠶設施狀況事先統籌規劃、合理安排,做到土地平整、排灌方便、良種密植、操作方便。

2.2管理科學化

一是選派技術骨干組成的科技小組駐在點區內,加強技術培訓、親自入戶巡回指導,并配備專業蠶桑技術輔導員,培養重點示范戶,做好全程科技服務;二是選用品質優良、抗逆性好、適宜金安區實際條件的桑、蠶品種,并確保良種良法;三是推廣、普及適用新技術,規范桑園管理,強化桑、蠶病蟲害綜合防治,使用先進簇具,加強簇中管理,做到適熟采繭、分級售繭等;四是試養天然彩色繭及高產優質新蠶品種,推廣塑料大棚養蠶等,加大新品種、新技術的試驗、示范和推廣力度;五是經常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來園區傳經送寶、提升園區建設的科技含量。

2.3操作省力化

一是引進、選育優質、高產、多抗的桑品種和抗逆性強、好養、絲質優的蠶品種;二是推廣小蠶共育、小蠶一日兩回育、大蠶省力化飼養及條桑育等技術,有效減少勞動時間和成本投入,減輕勞動強度,提高繭質和養蠶效益;三是探索提高方格簇自動入孔率、桑園間種蔬菜、綠肥、藥材及余桑養羊、桑枝條培養食用菌等提高產出率和經濟效益的新方法、新途徑。

2.4蠶繭高產優質化

一是加強蠶事的科學管理,同時選用質優抗逆的桑、蠶新品種;二是普及方格簇,在園區內先后采用爭取項目資金補貼的方式,推廣方格簇60萬片,目前其使用率接近98%,使蠶繭在上車繭率、上繭率、繭絲長、解舒率、出絲率等方面明顯優于其他簇具,不僅可提升產絲品質、增加繅絲企業效益,而且較大幅度地提高了蠶農售繭收入;三是試養天然彩色繭,不僅大幅度提高了繭農收入,而且探索了彩繭規模飼養和產業化的可行性;四是改進傳統的蠶繭評繭計價標準和方法,大力施行優質繭戰略,在園區內與源牌聯建的標準化繭站投入使用后,改變目評方式,實行“組合售繭,繅絲計價”或干殼量評價法,優繭優價,引導全區蠶農轉變觀念,從片面追求產量向追求質量效益型轉變,使蠶農意識到提高繭質的重要性,自覺采用先進簇具及配套技術,從而提高蠶農收入,進而提高全行業的綜合效益。

2.5服務社會化

一是服務內容為蠶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包括提供信息、技術指導、良種和優質蠶需品、科學管理、售后服務等方面,總體做到“六統一”,即:統一技術標準與要求,包括栽桑、養蠶、肥培管理、病蟲害綜防、修剪、氣象調節、蠶需品配備、上簇采繭及交售等;統一良種及蠶需品供應;統一進行蠶室、蠶具消毒;統一催青及小蠶共育;統一病蟲害綜合防治;統一適熟上簇及采摘、銷售。二是以村組和聯戶為單位,以專業技術輔導員和重點示范戶為主體,逐步形成了以“園區(基地)+農戶”的形式,按照“自愿、平等、互惠、互利”原則,為蠶農提供全程、全方位的系列化服務,共同抵御風險,提高整體經濟效益。三是采取無償、有償與無償相結合及有償等形式服務于園區蠶農,優良種苗及簇具采取補貼方式,規劃設計、技術培訓、資料及科技光盤錄放、配方添食料等采用無償方式,蠶需物資供應采取微利方式,從而調動各方面的生產積極性,提升園區的整體運作績效。

3建議

蠶業科技示范園是現代蠶業的縮影,要使其真正起到示范帶動作用,必須在科學規劃、精心實施的同時,提高園區的科技含量和綜合效益,以保持其強大生命力。該園區地處江淮分水嶺脊背,交通、施工方便,有一定群眾基礎和技術積累,相對集中成片,且遠離城區及工業污染源,但目前水源及排、灌設施仍未及時配套,應及時予以改善。

該園區受到區、鄉鎮領導的重視和支持及省、市各級業務主管部門的充分關注與指導,基本做到了建設與管理、規模與效益的統一。但作為一項系統工程,還需要各方面給予長期的關注、支持與投入。該園區建立后雖引進了一大批新技術、新品種、新工藝,狠抓科技人才的培養和科學化、規范化、高效化工程,但目前深度仍顯不足,需加強引導和投入,力爭做精、做深,形成品牌,進而輻射帶動全區蠶業發展。

在園內產業化推進上,引進了實力較強的源牌集團,初步形成了“園區(基地)+農戶”的產業化模式,但在“互惠、互利”上,應進一步探索出一條諸如二次返利等符合園區特點的、具有強大帶動力等更好的模式,從而真正形成利益共同體,調動各方面參與的積極性。

4參考文獻

[1]唐緒本,李道信,王必華.金安區蠶業科技示范園建設初報[J].現代農業科技,2006(8):158,160.

[2]趙勇.涼山州蠶業科技示范園區的建設與作用[J].中國蠶業,2009,30(1):85-87.

篇6

灰的建議。

之后,一直都有關于農田土壤和收獲量空間變異性研究的報導。八十年代以來,關于在農田中實施土壤肥力、植保和作物生產定位管理(SiteSpecificCropManagement)的技術研究受到廣泛的重視。世界著名廠商先后向市場提供了裝有空間定位和產量傳感器的現代谷物聯合收獲機,已可以在收獲過程中自動采集以12-15m2為單元的小區產量與對應地理坐標位置的數據,并進一步通過模糊聚類分析軟件自動生成農田內作物產量分布圖。多年的試驗實踐表明,田區內小區平均產量的最大差異可以超過100%。由于作物生產還受到氣候變異的影響,經連續多年對同一田區積累的數據表明,同一小區年際間的產量差異性也可能是十分明顯的。田區內產量上述明顯的時空分布差異性,顯示了農田資源利用存在的巨大潛力。現代農學技術與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定量獲取這些影響作物生長因素及最終收成的空間差異性信息,實施基于知識和現代科技的分布式調控,達到田區內資源潛力的均衡利用和獲取盡可能高的經濟產量成為可能。圖1是精細農作技術思想的示意圖。其實施過程可描述為:帶定位系統和產量傳感器的聯合收獲機每秒自動采集田間定位及對應小區平均產量數據通過計算機處理,生成作物產量分布圖根據田間地形、地貌、土壤肥力、墑情等參數的空間數據分布圖,作物生長發育模擬模型,投入、產出模擬模型,作物管理專家知識庫等建立作物管理輔助決策支持系統,并在決策者的參與下生成作物管理處方圖根據處方圖采用不同方法與手段或相應的處方農業機械按小區實施目標投入和精細農作管理。由圖1可以看出,這一技術思想是通過多次循環的實踐,來不斷改善農田資源環境,積累知識,逐步達到作物生產管理精細化的過程。由于大田作物生產受到眾多時空變化因素的影響,利用生產潛力的處方措施,還需要兼顧生產力、經濟性、環境后果的優化目標,因此,其技術思想并不是單純追求技術措施的“準確”。事實上,目前應用于獲取小區產量數據的空間尺度為12-15m2,獲取農田土壤信息的尺度大多還只可能精細到60m左右。在實際操作上,對獲取的空間信息還需要通過模糊聚類處理,生成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的處方圖來指導處方農作,因而還談不到“精準”的操作。而且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特別是農田土壤、作物苗情、病蟲草害信息實時快速采集技術的突破,農業處方操作也將愈益精細化。上述精細農作技術體系在許多發達國家的試驗和應用表明,可以顯著提高耕地的生產潛力,節約良種、化肥農藥和能源投入,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受到農戶的歡迎。

“精細農作”是基于田間小區作物生長條件的空間差異性,為實現優化作物生產系統的目標而提出的。但工程支持技術的開發研究,對實現這一技術思想起著重要的作用。如:農田信息采集與處方農作的空間定位,需依靠全球衛星差分定位系統(DGPS);地理空間信息管理和數據處理,需要應用地理信息系統(GIS);未來大量地理空間數據的更新,需要遙感技術(RS)的支持;作物產量計量與小區產量圖的生成需要能按秒記錄收獲機累計產量和對應地理坐標位置的智能型收獲機械,以及計算機數據處理和產量圖自動生成軟件技術;田區空間變量信息的快速實時采集,需要研究基于新原理的傳感技術與信號處理技術;按小區實施自動處方農作、調控目標投入需要變量處方農業機械;制定科學的農作處方需要農學知識和計算機作物管理輔助決策支持系統的支持;作為一個能協調運作的智能化系統需要有高效的信息集成以及有關信息傳輸、標準化技術的研究等等。

迄今“精細農業”在發達國家也不過五、六年的應用試驗歷史,部分支持技術手段還不十分成熟,有待不斷研究完善,相關的應用基礎研究還比較薄弱。“精細農業”應用實踐可根據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社會、經濟條件,圍繞提高生產、節本增效、保護環境的目標,采用不同的技術組裝方式,逐步提高作物生產管理的科學化與精細化水平。其中,獲取農田小區產量空間分布的差異性信息是實踐“精細農作”的基礎。有了小區產量分布圖,農戶既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知識,分析小區產量差異的原因,選擇經濟適用的對策,在現實可行條件下采取適當措施實施調控;也可以根據技術經濟發展的條件,利用先進的科技手段或智能化變量處方農業機械實現生產過程的自動調控。

“精細農業”研究的革命性的意義是提出了一種經營現代農業的新技術思想并付諸于實踐,發展前景已在國際上具有廣泛的共識。1998.1美國副總統戈爾第一次提出要建立以1米分辯率的“數字地球”的概念,在地理信息學術界引起了廣泛的反響,它為認識世界科技進步對未來人類生存方式的影響提出了全新的觀念。“精細農業”的實踐將在下一世紀開發“數字地球”的實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國農業仍處于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化的歷史過程中,全面實踐這一新技術體系的路程還很遙遠。但啟動這一新技術的示范與實踐研究,將有利與推動實現我國農業生產知識化與信息化進程,改變傳統技術思想,追蹤科技進步,有利于推動基于信息和知識的農用先進支持技術產品制造業、服務業的發展。在“精細農業”技術體系的實踐中,也將可開發出一系列適用新技術產品。

篇7

關鍵詞: 班級文化 新課改 “藝術的管理”

高中語文新課程的指導思想中,明確提出培養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課程目標,要求“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心靈”。其實班級文化的構建是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途徑,是將恰當的文化觀念、生活觀念、價值觀念凝練成一種思想,通過班級所有成員的深入思考思索,集中討論,實現目標趨一,最后確定為班級的奮斗目標,班級的思想道德,班級的輿論導向,班級的學習風氣,最終形成一種班級文化。通過這種班級文化來設身處地地指導學生的審美觀念,陶冶情操,涵養學生心靈,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班主任作為這種教育理念的引領者和班級文化的調控者,應通過班級文化來教育、凝聚、制約、激勵每個學生,給每一個學生以一種積極,健康的學習和生活氛圍,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由此可見構建班級文化的目的和意義。

根據這種指導思想,我們班召開了以“藝術的管理”為主題的班會,要求每一個同學推薦幾個字作為班級文化的內涵,同學們提出的是這幾個字,很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基本上涵蓋了新課程的思想理念。

第一個字是“人”,也就是以人為本,這是我們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是符合新課程標準實施指導意見中的“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思想。我們所有的教育都是為人的全面發展而服務的。在充分發展自我的同時,也要從個人與國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然關系的角度思考和認識以人為本的思想,這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第二個字是“仁”,仁者愛人,就是去愛別人、幫助別人、體恤別人。仁者是充滿慈愛之心,滿懷愛意的人;仁者是具有大智慧,人格魅力,善良的人。關心愛護每一個人,不放棄每一個人。“仁”的思想,就是要我們營造一種和諧的人際關系氛圍,使老師和學生理解溝通,同學間協作配合。“仁”的管理方法是與新課程實施相適應的教學管理機制。

第三個字是“忍”,是“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是培養自己的忍耐能力,是“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之前的一種鍛煉和考驗。學習時要做到堅忍不拔,同學關系也要做到忍。是力《孟子要與別人分享,不可獨占下級省,則是自我修養的基本方法。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忍就是能從另一個角度,一個能讓自己接受的角度看自己不能接受的問題,“小不忍,則亂大謀”以堅忍不拔的精神態度面對各種事情,是克制,也是堅持。要求自己抑制或阻止一種傾向或一個沖動,尤其是短暫的急劇的判斷或沖動。

第四個字是“請”,就是相互尊重。是客氣的命令或提問。當敬辭用,這表明的是一種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在社會交往中,人們感到如果大家相互間通過自己的禮貌語言,施禮于人,就可以給人以好的印象,換取信任,得到幫助,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師生之間相互尊重,是充分肯定一個人的價值的體現。

第五個字是“輕”,干什么事都不能以自己為中心,一定要注意和關心他人的感受,要做到輕手輕腳,這也是前面以人為本,仁者愛人的具體體現,是在豐富學生的社會經歷使之形成恰當情感態度。

第六個字是“勤”,就是盡力多做。每個人都要做到勤奮,勤能補拙。天道酬勤。有耕耘就會有收獲,什么都“略懂”一點,人生才會更精彩一些。“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君子”。言外之意是,要成為君子必須是自“勤”不息的。

第七個字是“靜”,就是寧靜致遠。“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靜,是一個人成熟的標志。在我們真正獲得靜的時候,我們才使自己能夠與內心坦然相對。才會用心靈的眼睛去體會到這個世界的博大與人生的深邃;才會感到這種寧靜的狀態下使自己的心靈趨向一種脫俗和升華。

我們學生更不可不急功近利,以生活簡樸來追求自己高尚的志趣;只有心境平靜沉著,做事一心一意,才會有所作為。

第八個字是“競”,甲骨文像二人競逐。《說文》也講,競,逐也。“萬類霜天競自由”,“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我們每個人都處在激烈的競爭之中,物競天擇,只有競爭才能使我們更強,更快,更好。

篇8

基礎實踐教學考評方式與內容的單一化是當前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一方面,在考評方式上,教育者不能結合實踐教學的特殊性和學生的個性進行評價,只是注重結果性評價,忽視學生在具體過程中的表現,很難真正衡量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實踐教學的效果。另一方面,在考評內容上,教育者只是看學生有沒有參加活動和上交的文字材料的質量,在主觀上對其進行定性的評價,這種評價忽視了知與行的矛盾和對立,也錯失了培養學生創新意識、鍛煉學生實踐能力的最佳時機。

二、基礎課實踐教學考評的原則

1、全面性與針對性并重的原則

第一,在建立基礎課實踐教學考評體系的過程中應參照和引入系統論的觀點與方法,將整個考評體系作為一個系統進行分析和考察,充分分析和論證各構成要素間的內在聯系及良性運行機制,使其真正成為一個有機整體,以便有效的控制;還要充分分析和考慮構成考評體系的各要素的具體特點,探究其在考評體系中的地位、作用和運行規律,使各要素能夠健康運行。第二,基礎課考評涉及的面要廣,搜集的信息要全,評價標準和方式要多樣化,考核的內容和主體要多元化,學生的成績要體現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在考核的過程中還要根據實踐教學目標和內容、學生和實踐活動的特點等有針對性的設計考核內容、考核標準、考核方式,選擇評價主體。

2、科學性與可操作性并重的原則

考評的科學性與可操作性是實現考評目的與達到實踐教學目標的重要條件。第一,教育者要深入研究基礎課實踐教學考評的特點,發現考評規律,并結合學生特點,制定符合實際的、全面的、詳實的、系統的、可操作的考評規劃,使其符合教學考評實際需要,確保考核評價的順利實施,進而引導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第二,教育者要在正確把握實踐教學理論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和教師在組織實踐教學活動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制定符合實際的考評原則,并將其細化為具體性原則,在總原則的指導下進行實踐教學的考評。第三,教育者在考評過程中應考慮到世界是不斷發展和變化的,基礎的考評也應隨著學科發展、學生對教學需求的變化、教學資源的不斷豐富、教學環境的變化不斷推陳出新,與時俱進。

3、引導性與規范性并重的原則

基礎課實踐教學考評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其真正目的是要促進教學和學生成長。一方面,在考評中,要善于結合過程與結果、知與行、動態與靜態對學生的實踐活動進行合理地引導、對階段性和最終的實踐成果進行評價,在評價中引導和規范學生的行為,進而使學生的實踐活動和教師的教學活動向更好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在考評中,要結合基礎課實踐教學的總體特點、每個實踐專題的具體特點、學生的個性特征,制定規范的、科學的考核標準和考評方式,并嚴格執行。

三、基礎課實踐教學考評的新思路

1、完善考評標準

完整的實踐教學考評標準,應包括對學生和教師的雙重考評。作為納入人才培養方案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在地位上與各專業的實踐課程是相同的,對教師的要求、考核評價標準和程序同樣也可以參照其他實踐課程。「1基礎課教師應結合本門課特點、實踐教學的特殊性和對學生的具體要求制定出一套實踐教學的嚴格的考評標準。體現在量上,就是對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學時、實踐報告的字數與格式、實踐報告上交的時間等有明確的規定;體現在質上,就是實踐報告的內容是否真實、實踐的選題是否可行和科學、實踐態度是否端正等。對學生實踐教學成績的考評必須緊密圍繞其展開,并給予相應的等級評價,做到定性與定量相結合。

2、豐富考評內容

為避免傳統實踐教學考評過多的關注學生上交的文字材料和參與實踐活動的結果帶來的弊端,教育者必須要豐富實踐教學內容,重視實踐過程,將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第一,在實踐過程的考評中,注重對學生實踐全過程,包括實踐的選題、態度、階段性成果、各環節的具體表現等進行全面了解和把握,進而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第二,在實踐結果的考評中,教師應依據實踐報告的撰寫質量與學生實踐過程進行一個總的評價,作為學生該門課程的結論性評價。這種全面科學的評價方式,豐富了實踐教學考評的內容,有利于得出公正的結論。

3、開發考評主體

課程考核評價主體是考核評價權的擁有者,即裁判。「2]傳統考評中的裁判主要來源于教師,過于強調教師的作用,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其實,真正的考評應是教師和學生均為考評的主體,共同參與考評過程。一方面,教師要根據實踐教學考評標準對學生成果進行評價,然后反饋給學生,并提出整改意見,利于學生提高。另一方面,教師在考評中應尊重學生個性,讓學生參與到對自我的評價與互相評價中,體現思想政治教育的雙主體’主體間性等特質,賦予學生和教師一定的評價權重,來共同完成考評。

4、創新考評方法

考核評價的實施方法是體現考核評價理念的載體,直接影響考核評價目標的實現及考核評價工作的效果。[3]當前,考核客體的特點和需求不斷變化、實踐教學環境不斷變化、實踐教學內容不斷更新、考評標準不斷變化,相應的考核方法也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第一,要廣泛吸收其他學科實踐教學行之有效的考評方法,對其進行改進創新;還要敢于去除舊的、過時的方法,不斷進行方法的自我更新。第二,要結合實踐教學內容、學生特點、教學目標進行方法的選擇,可將一些多媒體課件、影視作品、倡議書等作為考核的一項,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和參與實踐教學積極性的提升。

5、健全考評保障機制

篇9

建筑施工技術課程主要研究建筑各構造組成部分的施工情況,包括施工工藝、材料應用、機具設備及工程質量驗收等內容,知識涵蓋面廣,且與施工現場的實踐操作聯系密切,是用來指導學生后期頂崗實習或就業的一門實用性課程,在整個專業課程體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建筑施工技術課程在修完各專業基礎課(建筑力學、工程制圖、建設法規、房屋構造等)學時后方可開設,一般安排在第三學期,通過課程內容的學習,學生需掌握基本的工程施工方法,了解各種新技術、新工藝及新材料的應用,能夠處理常見的工程質量問題,為將來的就業打好基礎。

2現階段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建筑施工技術課程在現階段大部分仍采用純理論教學的模式,不重視實踐教學環節,知識得不到很好的應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性不高,學習主動性差,這種教學模式并不符合建筑施工技術課程的人才培養目標。現就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進行簡要的分析。

(1)概念性知識點多,學生對課程內容消化能力差。建筑施工技術課程中概念性內容比較多,普通的講述方法是以理解概念、消化知識點為主,考核環節也主要以課本知識的重難點為主。學生在學習抽象的專業概念時對其理解能力的要求就比較高,例如預應力混凝土工程施工時預應力筋的張拉、錨固、放松等一系列施工工藝,學生在無情景的學習環境中就很難理解其施工過程,對于預應力混凝土的概念也就很模糊,對知識點的消化能力差,不能理解并將其轉化成為自己的東西,那一堂課的講解對于學生而言就只能是徒勞無功。

(2)教學形式單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主動性差。通常采用的教學形式以直接講述或PPT演示為主,教師對課程內容的詳細講解使得學生被動的接受新知識,缺乏對未知領域的探究意識。單一的教學形式使得課堂環節安排無新意,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然就差。初、高中式的填鴨式教育在大學階段是行不通的,這個階段主要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及創新性的思維方式,為將來的任務型工作模式打好基礎。

(3)無實踐教學環節,知識應用受到限制。由于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很多高校實訓基地建設滯后,情景教學無條件開展,使得實踐教學環節少之又少,學生學到的知識技能不能應用到工程現場。例如,鋼筋工程中鋼筋的加工制作,包括鋼筋調直、彎曲、除銹等,學生在掌握技能后不能現場實踐,則會影響學生對課程內容的加深鞏固,久而久之,這種理論性的知識就會被慢慢淡忘。再例如,混凝土工程中混凝土的拌制,坍落度檢測,試樣的制作、振搗、養護及拆模后的抗壓強度檢測這一系列實踐環節如不進行,那所有的知識技能都只能是紙上談兵。

3對于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教學形式及內容改革的幾點建議

(1)知識點精講,多種教學形式相結合。對于理論性知識盡量做到精講,通過多種教學形式及輔助教學用具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多媒體演示教學是最為傳統的教學形式,在演示教學中添加圖片、動畫及施工視頻,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熟悉現場施工情況;對于各個建筑配件,以模型的形式進行課堂展示,同時也可安排學生自己動手制作,比如梁柱節點構造,節點處鋼筋綁扎形式,混凝土模板支護及變形縫的設置位置等,學生在設計制作的過程中便會發現問題,從而從課本中尋找答案,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知識技能的掌握也非常有幫助;對于一些較大難以制作的結構構件,可通過現場觀摩講解的形式,認識其構造及施工特點,加深理解。

(2)教學內容模塊化,堅持任務驅動,項目導向。傳統的教學內容以章節為主,不能突出課程的實踐性要求,在教學內容設計上應當以一個模塊為一個項目單元,例如,砌體工程以一個工程案例導入新課,課程內容圍繞此案例展開,從案例中涉及到的砌體工程材料、設備、施工工藝、質量驗收及常見工程事故分析,以此進行模塊化教學,可以讓教學內容更加系統化,教學過程設計更貼近實際工程施工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也能夠根據項目的設定以任務為導向,完成整個模塊的系統學習,有助于理解和掌握重要知識點。

(3)重視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學習主動性。加強實訓基地的建設力度,完善實踐教學設施,為實踐教學環節提供可靠的物質保障是教學模式改革的基礎。對于建筑施工技術課程中涉及到的各項工程內容均應設置與其相匹配的實訓基地,例如,鋼筋混凝土工程實訓基地中應當有綁扎好的梁、板、柱及基礎鋼筋,有支設好的模板,有部分澆筑完混凝土的構件等可供學生觀摩學習,把書本上的圖轉換到現實中,讓學生能夠真實的看到、摸到這些具體構造;通過提供建筑材料,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鋼筋的綁扎及模板的支護,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其學習的主動性。

(4)工學結合,培養應用型人才。高等教育是為了向社會輸出人才,因此教學模式應當適應將來的就業形勢,工學結合是現階段高教的主要模式。學習過程就是工作過程,工作過程同樣也是學習的過程,這種聯系實際,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及學習模式更有利于培養應用型人才,教學過程的設計及教學環節的設置均應以此為出發點,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知識技能的重要性,同時工學結合也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就業目標為動力,以學習實踐為手段,實現從教師講———學生學到學生問———教師答的教學方式的轉變。

4結語

篇10

論文關鍵詞:PH檢測及控制系統的發展

 

PH工業在線檢測及控制系統應用非常廣泛,如食品、制藥、化工、表面處理、水處理行業等,由于系統的檢測實時性、網絡穩定性及其操控性能都非常優良,所以已被越來越多的行業所采用。萃取生產現場的PH檢測及控制有許多實際操作上的難點,諸如現場采集點比較多,操作及檢測不方便造成檢測失準及壽命縮短等等。

選擇合適的電極,是整個系統中較為關鍵的因素,因為一般的PH電極的探頭都是一種玻璃類膜狀物質制成的,里面注入有參比溶液,工作時參比液從玻璃膜中滲出,有機酯類會堵塞探頭造成電極的損壞。

特征

萃取工藝目前PH檢測探現場采集點比較多,PH檢測不準,操作復雜科技論文格式,其運行不穩定。筆者通過長期的實踐,將PH自動控制系統不斷的改進為:系統結構簡單,操作簡便,檢測質量高,控制反應快的一套系統。這里將我個人的一些方案和體會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請大家多多指教。

方案

筆者通過不斷的摸索發現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可以得以很大的改進:

萃取工藝現場在線PH檢測及控制系統,萃取工藝現場在線PH檢測及控制系統,包括至少一個PH檢測器,以及與PH檢測器連接的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統包括主機、以及與主機連接有至少一個PH控制器。PH檢測器用以檢測待測物的PH離子濃度,測量變送器將信號轉化、傳遞回控制系統。PH控制器控制模擬量輸出,以此輸出模擬量控制PH值調節。

所述的PH檢測器包括測量變送器,且測量變送器與控制系統連接。

所述測量變送器連接有PH測量探頭,測量變送器通過測量電纜與PH測量探頭連接,PH測量探頭設置有PH電極。所述的PH電極為E+H電極。

所述的主機為PC機或者PLC控制器。

所述PC主機,PC主機連接有RS232主線, RS232主線連接有RS232轉RS485轉換模塊,RS232轉RS485轉換模塊連接到RS485主線。

PLC控制器直接與RS485主線連接。

所述的PH控制器主要包含模擬量控制模塊,模擬量控制模塊主要由CPU、以及模擬量輸出單元、以及擴展I/O單元組成。模擬量輸出單元包括連接單元、設置輸出量程、模擬量輸出接線、以及梯形編程架構的CPU。模擬量控制模塊通過RS485主線連接與主機連接。

模擬量控制模塊連接有電控球閥。

所述的電控球閥并聯有手動球閥,且所述的電控球閥與反應釜連接。

測量原理:PH值測量的PH值,用于度量單位的酸度或堿度的液體介質,玻璃PH電極提供具有電化學的潛力,這種潛力取決于介質的PH值論文格式。而這種潛力將生成的H 正離子通過外層膜的離子選擇性滲透。在一點形成一個具有潛力的電化學邊界層。以一個集成的Ag或AgCl參考系統作為參比電極。PH檢測器將相應的PH值轉換為能斯特方程測量的電壓。

將PH測量探頭探伸到反應釜中,PH電極將選擇性的滲透外層膜的離子,從而形成電化學邊界層,采用集成的Ag或AgCl參考系統作為參比電極。PH檢測器應用能斯特方程測量出電壓科技論文格式,從而將電壓轉換為電壓數字信號。該電壓數字信號將被傳輸到控制系統進行處理與應用。

模擬量控制模塊內置有根據能斯特方程編寫的編碼程序、以及模擬量輸出單元。編碼程序將存放于梯形編程架構CPU中,模擬量輸出單元將輸入的數字量轉換為模擬量,模擬信號的輸出范圍如下所述,其中橫軸為十六進制數;縱軸為模擬量。

如圖5所示,模擬量為:–10 到10 V 。

十六進制數F448到0BB8對應–10到10 V的電壓范圍,完整的輸出范圍是–11到11V。使用補碼來指示負電壓。

如圖6所示,模擬量為:0 到 10 V 。

十六進制數0000到1770對應0到10 V的電壓范圍,完整的輸出范圍是–0.5到10.5V。使用補碼來指示負電壓。

如圖7所示,模擬量為:1到 5 V 。

十六進制數0000到1770對應1到5 V的電壓范圍,完整的輸出范圍是0.8到5.2V。

如圖8所示,模擬量為:0 到20 mA 。

十六進制數0000到1770對應0到20mA的電流范圍,完整的輸出范圍是0到21mA。

如圖9所示,模擬量為:4到20 mA 。

十六進制數0000到1770對應4到20mA的電流范圍,完整的輸出范圍是3.2到20.8mA。

控制系統將根據電壓數字信號做出對應的模擬量控制信號。模擬量控制信號通過模擬量控制模塊的輸出端輸出信號,輸出端輸出信號為預先設置好的配置參數,該輸出信號被傳遞到電控球閥,如果某站PH值偏離了設定點,則通過控制加藥的流量來調整PH值。流量通過控制加藥管路中電控球閥的開閉程度來進行控制,可以使球閥開閉在任意位置。通過模擬量控制模塊來控制待測溶液的入料溶液的流量,以調整溶液的PH值。一般采用DA041作為模擬量控制模塊。

基于現場采集點多而分散的情況,系統采用分站采集,集中檢測與控制的方法,以利于現場管理與系統維護。

采集點向用戶提供工業控制中通用的RS485通訊接口。通訊協議采用MODBUS標準通訊協議,每個采集點的PH控制器可以作為從機與具有相同通訊接口并采用相同通訊協議的上位機,如PLC控制器、PC機通訊,實現對現場PH值的集中監控,另外用戶也可以通過RS485主線連接數臺PH控制器作為從機。以實現PH控制器的多機聯動。通過該通訊口可以連接遠程控制鍵盤。可實現用戶對PH控制器的遠程操作。

改進后系統的MODBUS通訊協議支持兩種傳送方式:RTU方式和ASCII方式,用戶可以根據情況選擇其中的一種方式通訊。

筆者發現如果做如上改進以后與現有技術相比科技論文格式,具有如下的優點和有益效果:系統結構簡單,操作簡便,檢測質量高,控制反應快。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控制系統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PH檢測多級連接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PH檢測單級連接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的PH檢測器示意圖。

附圖中標記及相應的零部件名稱:1、PH檢測器;2、反應釜;3、有機相;4、水相;5、攪拌器;6、電控球閥;7、手動球閥;8、水相出路;9、有機相進路10測量變送器;11、測量電纜;12、PH電極;13、PH測量探頭;14、藥劑。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實施例一

如圖1、2、3、4所示,萃取工藝現場在線PH檢測及控制系統,包括至少一個PH檢測器1,以及與PH檢測器1連接的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統包括主機、以及與主機的至少一個PH控制器。

所述的PH檢測器1包括測量變送器10,且測量變送器10與控制系統連接。

測量變送器10通過測量電纜11與PH測量探頭13連接,PH測量探頭13設置有PH電極12論文格式。

PH電極12為E+H電極。

如圖1所示,當主機為PC機時,PC機連接的RS232主線, RS232主線連接RS232轉RS485轉換模塊, RS232轉RS485轉換模塊連接RS485主線。

PH控制器與連接RS485主線。

主機PC機與RS232主線連接后,信號通過RS232轉RS485轉換模塊聯通到RS485主線,其做出的應答反應傳遞到PH控制器。PH控制器內包含模擬量控制模塊,模擬量控制模塊內置有相應的根據能斯特方程寫的編碼程序,其通訊方式為:RTU方式和ASCII方式,用戶可以根據情況選擇其中的一種方式通訊。

當主機為PLC控制器時,主機直接連接到RS485主線進行通信,以實現控制器的多機聯動。

如圖2所示,PH檢測多級連接,反應釜2中的有機相3與前一反應釜2中的有機相3聯通,反應釜2中的水相4與前一反應釜2中的水相4聯通。

PH檢測器1的PH測量探頭13置于反應釜2中,PH測量探頭13檢測反應釜2中的離子粒度,將PH檢測信號通過測量電纜11以及測量變送器10發回控制系統。控制系統根據PH檢測信號做出相應的應答控制信號。應答控制信號通過線路傳輸到PH控制器科技論文格式,PH控制器的模擬量控制模塊根據編碼程序做出應答反應。應答反應信號被傳遞到與模擬量控制模塊連接的電控球閥6,電控球閥6的開閉程度來進行控制待測溶液的入料溶液的流量,以調整溶液的PH值。當電控球閥6不啟用時,可以啟用手動球閥7。測溶液的入料溶液入口可為圖2中所示的有機相進路9,反應釜2中內置有有機相3和水相4以及攪拌器5,水相4聯通水相4出路8。

如圖3所示,PH檢測單級連接,反應釜2單獨設置,之間不聯通。PH檢測器1的PH測量探頭13置于反應釜2中,PH測量探頭13檢測反應釜2中的離子粒度,將PH檢測信號通過測量電纜11以及測量變送器10發回控制系統。控制系統根據PH檢測信號做出相應的應答控制信號。應答控制信號通過線路傳輸到PH控制器,PH控制器的模擬量控制模塊根據編碼程序做出應答反應。應答反應信號被傳遞到與模擬量控制模塊連接的電控球閥6,電控球閥6的開閉程度來進行控制待測溶液的入料溶液的流量,以調整溶液的PH值。當電控球閥6不啟用時,可以啟用手動球閥7。測溶液的入料溶液可為藥劑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