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科技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8 19:44:5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科技科技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科技科技論文

篇1

2.摘要的修改。請按照研究的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4要素補充修改中英文摘要,對背景材料不要交代太多,但結果和結論盡量詳細,應包括重要數據。原稿摘要內容欠詳細,語言表達尚需完善。英文摘要還需要改進,請按照補充后的中文摘要認真核對修改。本刊所發表的論文被EI收錄比例很高,請盡力寫好英文摘要,爭取被收錄。如果作者對英文摘要把握不準的建議請英文好的同行專家或外籍專家協助把好語言關。

3.關鍵詞的選擇。為便于檢索用,一般列3-8個關鍵詞,主要從《主題詞注釋字順表》中選出,或從《漢語主題詞表》選出。主要關鍵詞一般包含在題目、摘要、子標題、正文里。正確選取并核對無誤。中英文關鍵詞應完全一致。

4.引言的修改。請參閱近年已發表的相關論文,特別是作者曾發表在擬/已投稿期刊的相關論文,補充修改引言,簡要綜述國內外研究現狀,交代該文的研究背景,分析前人研究的優缺點以及與本研究的關系。國外的應用情況如何?本研究的著眼點和特點在哪里?有何創新?按照本刊的格式在論文中引用之處標引(請不要標注在標題上)和文后著錄參考文獻,把參考文獻補充到期刊所要求的篇數以上,一般建議教材和工具書不列入參考文獻。建議采用第三人稱,不要用第一人稱,如“我國”。引言、摘要、結論不重復。

5.材料與方法。若文章的材料與方法交待不清楚,應補充詳細,交待方法步驟和使用材料的規格,使試驗具有可重復性。

6.結果與分析。請加強對試驗結果與應用效果的分析。不能堆砌或羅列圖表數據,應通過比較、分析、解釋、說明、統計、判斷、推理、概括等,采用統計分析技術和定性與定量綜合法,從數量的變化中揭示事物的本質屬性。歸納出數據所反映出的規律性的東西,使結論水到渠成。在統計圖表上出現過的事實,沒有必要再用文字重復敘述,只要指出這些數字所說明的問題即可。結論是對研究所收集的事實材料的客觀歸納,應以事實與數字為主,文字敘述簡潔明了,結論明晰準確。切忌以偏概全,夸夸其談,任意引申發揮,妄下結論。

7.結論的修改。論文的結論部分需要如實概括文章的研究成果。表述應該精煉,最好分條陳述,條理清楚。討論應該置于“結果與討論”中。

8.作者簡介與作者單位。請參閱期刊論文格式,補充作者簡介,包括學歷、職稱、專業方向,詳細通信地址,聯系電話、電子郵件等。若有通信作者也請標識清楚。若論文受基金項目資助請注明項目編號。作者單位署名應準確到院系或研究室等,要寫全稱,同時注意中英文單位應一致。同一個作者若有多個單位署名可采用數字編號分別指明。

9.正文中的公式

文章中公式,字母,變量,需要逐一說明所代表的量的名稱及其國際單位,上下角標等須仔細核對,清晰標出,確保無誤。單位請用規定的國際單位制。科技期刊排版規定,文中出現的向量、張量、矢量、矩陣都要應用黑斜體(黑斜體指加粗的斜體)表示,而黑斜體變量的下標、矩陣元素和一般變量用斜體表示。

文中表示相同意義的變量全文應統一名稱,大小寫應一致。

只有那些被下文引用的公式才需要序號,公式的序號從1開始排序,不要按章節排號;公式序號直接用括號括起即可。

10.文章中的插圖和表格

文內插圖,請盡可能用計算機繪圖,圖中數字、文字、符號、圖注,一律標注清楚,坐標圖須標明坐標量的名稱及其單位,照片圖須標明圖的上下方向及序號,提倡使用彩色圖片(歡迎使用數碼照片)。

1)插圖和表格都要有標題,分圖要有分圖小標題,圖題字數不要太長(對圖的解釋性詞語應放在正文中),且應在正文中按順序引用。2)補充圖題、表題英文對照,列于中文圖題、表題之下。3)表格應用三線表表示。4)插圖和表格的序號從1開始大排序,不要按章節排序;分圖序號按a,b,c排序,不要括號。5)若文中的插圖要求出彩圖,請在修改稿的第1頁注明,彩圖將加收彩圖費,否則請不要用彩色表示;6)圖表中的文字請用中文描述;7)插圖和表格中的文字請用6號字書寫,若字號太小將無法校對。

11.參考文獻。請參照各刊投稿須知補全參考文獻信息,要求著錄準確,不缺項。

12.壓縮篇幅。

若論文冗長,文字表達不精煉,應該適當壓縮刪減。若有不規范確切之處,請仔細修改。若期刊有版面限制,應考慮。

篇2

1廣安農業科技園———加強制度創新,建設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強化組織管理。成立廣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專家委員會,由四川農業大學、省農科院、省畜科院等各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專家教授及廣安有關專家組成。專家委員會下設農業組、工業組、政策法規組,負責技術實施與技術咨詢,參與園區建設項目的論證、評審、考核,并負責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項目實施的技術指導、技術培訓、項目規劃、產品方案設計等。建立健全風險規避機制。通過發展農村保險事業,健全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建立農業再保險和巨災風險分散機制,構建反應靈敏、覆蓋面廣的農業風險管理體系,努力防范、規避各種自然風險、社會保險、經營風險和市場風險。優化金融對農業科技的扶持。加大農村金融機構的政策支持力度,定向實行稅收減免和費用補貼,引導更多信貸資金和社會資金投向農業園區。建立農業發展擔保公司,發展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農村金融組織,拓展園區建設融資渠道。發展和完善小額信貸,鼓勵發展各種微型金融服務。擴大農村有效擔保物范圍,探索農戶抵押擔保貸款新辦法。加強了院企合作,推進“產學研”結合。依托省農科院、四川農業大學等科研單位、高等院校,從制定規劃、選擇主導產業、解決產業化關鍵技術問題等方面進行咨詢論證,為園區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確保了園區建設順利實施。

2成都高新區———實施“大孵化”戰略,全面推進大孵化科技服務體系實施招才引智工程,集聚創新資源。通過營造優良的創新創業環境,吸引各類人才和技術成果落戶轉化,人才加速聚集態勢明顯。2012年,成都高新區聚集各類人才20萬人,引進高層次人才800余名,創辦領辦企業510家。推進大孵化工程建設,聚集孵化器、孵化企業、公共技術平臺、投融資機構、中介機構、創新文化等一切科技創新孵化資源構建創新孵化體系,發展壯大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都高新區政府示范孵化園面積逾10萬m2,累計孵化企業1000余家,實現產值180億元;社會資源建設孵化器面積100萬m2,進駐企業超過1500家,并呈逐年遞增的良性發展態勢。構建科技、金融和產業一體化體系,優化區域金融環境。針對中小企業資金短缺的普遍問題,創新科技與金融結合模式,構建了面向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投融資服務體系。成都高新區各類科技型企業累計獲得債權融資超過50億元、股權融資超過20億元。2011年,成都高新區被批準為全國首批促進科技與金融結合的試點區域。建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體系。依托公共技術平臺管理中心,整合公共技術平臺資源,培育和構建公共技術平臺體系。目前,成都高新區有公共技術平臺50余家,其中被國家認定20家,預計5年內被認定公共技術平臺將超過50家,園區內平臺呈現“功能性聚集、有機化互動、產業鏈支撐”發展態勢。

3綿陽高新區———以軍民融合為特色,構建現代科技服務體系健全孵化服務體系。依托國家級創業服務中心、國家級生物醫藥專業孵化器、國家級新材料產業化基地、博士后工作站、中物院綿陽民技術孵化中心等孵化平臺,向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研發、中試生產、經營場地和辦公共享設施、政策、法律、融資和培訓等服務,促進資金、人才、技術等創新要素流向創新孵化研發基地。綿陽高新區引進國際知名企業建立了技術研發中心,累計引進高科技孵化企業300余家,畢業40余家,孵化企業累計實現產值4.5億元,創利稅9500多萬元。提升孵化培育能力。充分利用孵化中心現有資源,圍繞科技企業孵化流程,建立專家庫、項目庫、人才庫在內的公共信息平臺系統,為企業提供項目評審、發展規劃、項目推介、市場開拓、產品推廣、人才招聘等服務,全面提升全區企業的孵化能力。完善孵化平臺功能。打造“產、學、研”平臺,推動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共建聯合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產學研結合科技創新平臺等,為高新區提供智力支持。

二、完善四川現代科技服務體系的對策措施

1建立健全法律法規政策,營造促進科技服務體系發展的良好氛圍制訂科技服務機構分類發展、政府購買公共科技服務、社會資本參與科技服務機構建設、科技服務人才激勵等政策措施;落實技術交易營業稅、技術轉讓所得稅、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等稅收優惠政策;選擇基礎條件好、示范效應強、特色明顯的國家高新區為重點,加快建立高新區科技服務體系建設評價制度,吸引科技服務要素向高新區聚集,積極探索開展公共科技成果權屬歸屬、知識產權質押、股權和分紅激勵等政策試點。

2加大財政投入,發揮金融業對科技服務業的促進作用統籌全省現有重大科技成果轉化、產學研創新聯盟合作、科技支撐、技術市場及成果交易、戰略新興產品等相關計劃,對科技服務體系的建設予以重點支持。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同時建立風險投資機制,引導社會資金支持科技服務體系,構建多元化投入體系。

3加強技術市場建設,培育和扶持骨干科技服務機構培育壯大專業孵化器、科技咨詢評估機構、生產力促進中心、技術轉移中心、農村科技發展中心、創業服務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務組織;著力構建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充分發揮其要素聚集、創新服務、橋梁紐帶等功能;發展區域技術市場、產權市場,促進研發機構與生產企業、技術資本與貨幣資本等緊密結合。

4強化科技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提高服務水平加強人才培訓服務平臺建設,支持各類專業技術培訓平臺和實訓基地建設;利用海外高層次人才基地優勢,聚集高端人才,著力培養科技服務創新團隊和科技服務領軍人才;強化技術轉移、創業孵化、科技金融和國際合作的服務人才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和服務能力;建立科技服務市場執業準入,規范服務行為。

篇3

注意綜合性生物科技人才的培養與使用

面向21世紀的生物科技發展的重要特點是學科間相互滲透與協調發展。事實上,這種滲透與發展趨勢在20世紀就已出現,現代生物學的每一個進步都離不開其他科學技術的發展。沒有化學就沒有現代酶學,沒有X射線衍射及計算機技術就不可能了解蛋白質的三維立體結構,也就沒有現代分子生物學。如果說過去的生物科技得益于引進物理學、化學和數學等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技術而得到長足的進步,那么,21世紀的生物科技研究就更離不開這些相關科學技術了。生物科技的這一發展趨勢,要求從事生物科技研究的人員應具備相當的數理化等基礎知識、寬厚的生物學知識以及相關的專業知識。然而,在我國現有的生物科技工作者中具備上述條件者為數不多,相當部分人已知識老化,專業狹窄,與目前生物科技的發展趨勢不相適應。這種狀況是制約我國生物科技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從全球來看,生物科技的蓬勃發展正吸引著大量的優秀人才。近年來,在國外每年學習和從事生命科學研究的人數迅速增加。以美國為例,在近兩年統計的48萬博士學位獲得者中,生命科學占到51%。大量高素質的青年科學家流向生物科技領域,是美國生物科技得以迅速發展的重要動力,而在我國這種趨勢尚不明顯。為什么呢?一方面在于我國的人才培養機制尚未適應生物科技迅猛發展的全球化趨勢,人才培養計劃滯后于生物科技的發展;另一方面在于國內生物技術開發研究起步較晚,生物技術產業尚未形成有效的規模,導致相當部分的生物科技人才流向國外。因此,我國生物科技人才的質和量兩個方面都是不足的。對此,生物科技管理工作者應有清醒的認識。針對上述缺欠與不足,我們認為應采取三個措施:(1)打破學科間的界限,積極吸引物理學、化學、數學及其他專業技術人員直接參與生物科技的研究與開發,知識互補,相互協調,聯合攻關;(2)根據目前生物科技發展的現狀與趨勢,及時有效地對傳統生物科技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大力培養素質優良、基礎扎實、知識面廣的生物科技人才;(3)在國內大力發展生物科技產業,有效地吸引和使用優秀人才。

大力創造寬松的學術氛圍,強化與企業的聯合

從生物科技的發展來看,生物科技的每一個重大進步都來源于基礎研究領域中的突破。而在基礎研究領域,重大的發現和突破往往是難以預測的,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科學家的觀念發展過程。因此,在生物科技項目的確立等方面應該尊重生物科技工作者的想法和建議,給他們以更大的自由空間以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創造性。過去,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在科技管理上,人們往往過于強調計劃和預測。這種作法禁錮了人們的思想,在某種程度上阻礙甚至扼殺了創新性的思維與工作。按照上述思路,在生物科技領域自主性研究應大力提倡。然而隨之帶來的問題是科研經費的不足。長期以來,能夠有充分的經費從事自己喜愛的工作一直是科學家夢寐以求的愿望。如何增加科技投入,為自主研究創造條件,是擺在科技管理者面前的一項新任務。目前科研基金的來源主要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各省的自然科學基金。由于基金的申請要求有一定的工作基礎,加之申請者很多,競爭也很激烈,因此課題爭取難已經成為廣大科技人員最為頭疼的事。在國家經費有限的情況下,努力地從各個生產應用部門爭取科研經費是個好辦法。上海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與上海新黃浦集團合作成立的上海生元基因開發有限公司(側重在人類基因的克隆和測序)和上海新黃浦復旦基因有限公司(側重功能基因的尋找和基因的功能開發)是一個例子。他們通過與企業的聯合,不但解決了國家科研經費不足的問題,又為經濟的發展、企業的騰飛注入了新的活力。現在,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企業對知識的渴望將越來越強烈。管理部門應抓住這一良機,使全社會都意識到科技的發展將成為社會發展的強大推動力。促使企業設立各類研究基金,使科學研究與發展走上良性循環的道路。

與國際接軌,努力提高論文的質量和增加論文的數量

目前《科學引文索引》(SCI)、《科學技術會議索引》(ISTP)和《工程索引》(EI)檢索系統已被國際上公認為評估科研水平的重要評價工具。由于SCI主要涉及基礎研究,而生物科技大多屬于這個范疇。因此,目前生物科技的綜合水平一般可以采用SCI來評價。1996年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ISI)編制了以期刊影響因子為主要指標的《期刊引用報告》(JCR),以此來評價學術期刊的論文被引用情況。所謂影響因子是指在一定時域內期刊論文的平均被引用次數。JCR編制的SCI論文平均影響因子見圖1。由圖1可見醫學和生物學領域的期刊平均影響因子最高,分別為1.959和1.755。從期刊的分布來看,生物學和醫學的SCI期刊數量在各自然科學期刊中也占有很大的比例,兩者之和占到所有期刊的49%,見圖2。這種統計充分說明了生物科技是當今科學技術中最為活躍的領域。然而,從1997年中國作者發表的11584篇SCI論文來看,其中生物學和醫學方面的論文數量僅占5.8%和10.55%。這表明,目前我國生物科技的研究還十分薄弱,研究所涉及的范圍及其研究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造成這種差距的原因除了前述的我國生物科技人才培養不足和生物科技產業規模較小以外,我國現有的許多生物科技的研究還處于低水平的重復及跟蹤研究上,有創新的高水平研究論文很少。由于科學論文的數與量(特別是SCI論文的數與量)綜合反映了科學研究所涉及的范圍及水平高低。因此,我們一方面要注意培養造就一大批高素質的研究隊伍,另一方面還應該集中現有人才和財力,使有關生物科技的研究貼近當今國際研究的前沿,同時努力尋找和開拓新的生長點。由此努力提高研究論文的質量和數量,使我國生物科技的研究在國際上占有應有的地位。

面向國家經濟建設,強化專利保護意識

生物科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科學,在農業、醫藥、化工、環保、能源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正因為如此,在加強生物科學基礎研究的同時,將國家有限的人力和財力用在能迅速加強國民經濟的有關生物科技的研究方面是完全必要的。目前,鼓勵廣大科研人員主動投身國民經濟主戰場已成為我國的基本國策。專利保護是實現投資補償和保證良性循環的有力武器,因此,許多國家都視專利為生物技術生存與發展的關鍵。以美國為代表的一些發達國家,在生物技術專利保護方面表現出了異乎尋常的超前意識,他們采取強占基本專利,先期收購專利等基本戰略,唯恐錯失良機。作者根據《中國專利年度索引》,按國際專利分類(IPC),對1990~1995年在我國申請并授權的涉及生物化學、微生物學、酶學、變異或遺傳工程的239項發明專利中的專利權人進行了統計,發現國內單位作為專利權人的僅有95項,約占這一領域發明專利的40%;而國外公司或個人作為專利權人的發明專利為144項,占這一領域發明專利的60%。在我國某些投資巨大的生物技術研究的產業化過程中,已經遇到因國外搶占專利而造成法律障礙與糾紛的事件。目前,我國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入關以后,如不注重專利保護,此類事件將會大幅度上升。因此,研究專利工作如何介入生物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應用的工作模式與運行機制已是刻不容緩的重要課題。在專利注冊與保護方面,外國已有許多經驗。例如英國的約翰-英尼斯植物研究中心設有專業公司負責本所基因科研成果的專利申請。研究人員只要提供必要的材料,其他專利事務均由該公司辦理,該公司實際上是一個專利商業化機構,其最終目的是發現基因專利的商業前景并推銷專利,加速商品化的進程。借鑒于這些經驗,我們在大力倡導科技人員研究和開發生物科技產品的同時,應該建立公職發明顧問制度,在較大規模的研究機構內部中建立相應的專利機構,改變過去專利機構與科研院所、大專院校脫節的現象,使科研成果處于有效地專利保護之下。

明確研究目標,爭取在重大問題上有所突破

篇4

本文作者:張穎工作單位:天津商業大學

天津高校科技人員整體人數呈上升趨勢,從2007年8387人上升至2009年9768人。科學家和工程師所占科技活動人員總數的比例,從2007年的98.22%到2009年的97.93%下降了0.29個百分點。這一組數字表明,天津高校中,科技隊伍雖然不斷壯大,但是從事科研的工程師和科學家總體比重上并沒有上升,而是呈逐年遞減的趨勢,高校的科研整體實力趨于減弱,這一數據的背后也反映出,天津市高校在科技人力資源儲備中隱藏著弱化的危機。2、科技經費投入2007年撥入經費總額為1495776千元,政府撥款所占比重為57.57%,企事業單位委托經費所占比重為34.53%,各種收入中轉為科研經費所占比重為7.89%,2008年撥入經費總額為1885954千元,政府撥款所占比重為60.23%,企事業單位委托經費所占比重為33.40%,各種收入中轉為科研經費所占比重為6.36%,2009年撥入經費總額為2114392千元,政府撥款所占比重為54.89%,企事業單位委托經費所占比重為37.45%,各種收入中轉為科研經費所占比重為7.66%,天津高校2007年到2009年三年間經費總額呈縱向遞增趨勢。政府撥款是天津市高校科技經費最主要的來源,雖然從絕對量上政府的投入在每年增加,但相對比例上,2009年較前兩年有了大幅縮水;而接受企事業單位委托經費所占比例基本處于上升狀態,但2008年略有下降,僅占比政府投入一半多一點。這說明天津高校的科技創新活動還未走上以市場需求為主的發展之路,地方企業對高校科研的認可度不高。隨著我市高校產學研結合的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率的提高,此項經費還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另外,我市高校各種收入中轉化為科技經費額所占的比例還比較小,這也從一個側面表明,天津高校提供的科技服務等比較少,因此各種收入中轉為科技經費的額度少。

1、科技論文及專著產出分析2007年天津市高校出版科技著作277部,99920千字,發表學術論文16024篇,其中發表在國外學術刊物的論文所占比例32.16%。2008年天津市高校出版科技著作283部,92111千字,發表學術論文15969篇,其中發表在國外學術刊物的論文所占比例31.72%。2009年天津市高校出版科技著作288部,60182千字,發表學術論文14700篇,其中發表在國外學術刊物的論文所占比例38.18%。自2007年以來,天津市高校發表的學術論文呈逐年減少的趨勢。然而天津高校近年在國際刊物上發表的科技論文總量基本保持增長態勢,并且比例達到了30%之多,這說明我市高校的科學技術活動在世界范圍的影響力逐步擴大。高校出版科技著作雖然提升數量有限,但基本保持增長趨勢。2、科技成果產出分析2007年天津市高校科技成果共獲獎122項,其中國家發明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項,市級獎勵90項。2008年天津市高校科技成果共獲獎131項,其中國家發明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4項,市級獎勵101項。2009年天津市高校科技成果共獲獎110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項,市級獎勵96項。對于科技成果獲獎情況來說,天津市高校所獲得的國家三大—50—獎數量少,而獲得的市級獎勵每年都有百項左右,說明我市高校科技水平和實力函待加強。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分析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即對高校具有實用價值的科技成果進行實際運用并產生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商品化及產業化的全部活動和過程。1、專利授權2007年天津市高校專利授權總數為566項,專利出售合同數為7項,合同金額4620千元。2008年天津市高校專利授權總數為553項,專利出售合同數為24項,合同金額10125千元。2009年天津市高校專利授權總數為611項,專利出售合同數為50項,合同金額6986千元。天津高校專利授權數總體數量仍然不多,2009年相對于2007和2008年度有了明顯提升,但這與高校科技成果數量相距甚遠。因此,強化高校科技人員專利意識,加快專利申請步伐勢在必行。與此同時,天津高校專利出售合同數和出售金額卻一直表現不佳,2007年度只到達了個位數,三年間只有2009年專利出售合同數達到最高,出售合同金額數波動性也很大,2009年50項專利出售卻只有6986千元的合同金額。2、技術轉讓2007年天津市高校技術轉讓合同數33項,成交金額為7855千元,實際收入為3730千元。2008年天津市高校技術轉讓合同數48項,成交金額為12955千元,實際收入為8528千元。2009年天津市高校技術轉讓合同數222項,成交金額為47077千元,實際收入為34552千元。天津市高校科技產出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指標———技術轉讓指標,近兩年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2009年無論是技術轉讓合同數還是實際收入總額都達到三年間的最高峰值,分別為222項和34552千元。然而技術轉讓情況仍然不容樂觀。這反映出天津高校科技成果與市場需求距離較大,經濟結合度差,轉化困難,為地方經濟服務的能力還有待提高。

通過對于天津市高校科技投入能力、科技成果產出能力、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三個方面的分析,不難看出,天津市高校整體的科技成果轉化能力近年來逐步提升,較北京、上海等地還有著明顯的差距,與全國大多數城市相比較而言,天津市高校的科技成果轉化能力還是處于較高的水準上。

篇5

2.摘要的修改。請按照研究的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4要素補充修改中英文摘要,對背景材料不要交代太多,但結果和結論盡量詳細,應包括重要數據。原稿摘要內容欠詳細,語言表達尚需完善。英文摘要還需要改進,請按照補充后的中文摘要認真核對修改。本刊所發表的論文被EI收錄比例很高,請盡力寫好英文摘要,爭取被收錄。如果作者對英文摘要把握不準的建議請英文好的同行專家或外籍專家協助把好語言關。

3.關鍵詞的選擇。為便于檢索用,一般列3-8個關鍵詞,主要從《主題詞注釋字順表》中選出,或從《漢語主題詞表》選出。主要關鍵詞一般包含在題目、摘要、子標題、正文里。正確選取并核對無誤。中英文關鍵詞應完全一致。

4.引言的修改。請參閱近年已發表的相關論文,特別是作者曾發表在擬/已投稿期刊的相關論文,補充修改引言,簡要綜述國內外研究現狀,交代該文的研究背景,分析前人研究的優缺點以及與本研究的關系。國外的應用情況如何?本研究的著眼點和特點在哪里?有何創新?按照本刊的格式在論文中引用之處標引(請不要標注在標題上)和文后著錄參考文獻,把參考文獻補充到期刊所要求的篇數以上,一般建議教材和工具書不列入參考文獻。建議采用第三人稱,不要用第一人稱,如“我國”。引言、摘要、結論不重復。

5.材料與方法。若文章的材料與方法交待不清楚,應補充詳細,交待方法步驟和使用材料的規格,使試驗具有可重復性。

6.結果與分析。請加強對試驗結果與應用效果的分析。不能堆砌或羅列圖表數據,應通過比較、分析、解釋、說明、統計、判斷、推理、概括等,采用統計分析技術和定性與定量綜合法,從數量的變化中揭示事物的本質屬性。歸納出數據所反映出的規律性的東西,使結論水到渠成。在統計圖表上出現過的事實,沒有必要再用文字重復敘述,只要指出這些數字所說明的問題即可。結論是對研究所收集的事實材料的客觀歸納,應以事實與數字為主,文字敘述簡潔明了,結論明晰準確。切忌以偏概全,夸夸其談,任意引申發揮,妄下結論。

7.結論的修改。論文的結論部分需要如實概括文章的研究成果。表述應該精煉,最好分條陳述,條理清楚。討論應該置于“結果與討論”中。

8.作者簡介與作者單位。請參閱期刊論文格式,補充作者簡介,包括學歷、職稱、專業方向,詳細通信地址,聯系電話、電子郵件等。若有通信作者也請標識清楚。若論文受基金項目資助請注明項目編號。作者單位署名應準確到院系或研究室等,要寫全稱,同時注意中英文單位應一致。同一個作者若有多個單位署名可采用數字編號分別指明。

9.正文中的公式

文章中公式,字母,變量,需要逐一說明所代表的量的名稱及其國際單位,上下角標等須仔細核對,清晰標出,確保無誤。單位請用規定的國際單位制。科技期刊排版規定,文中出現的向量、張量、矢量、矩陣都要應用黑斜體(黑斜體指加粗的斜體)表示,而黑斜體變量的下標、矩陣元素和一般變量用斜體表示。

文中表示相同意義的變量全文應統一名稱,大小寫應一致。

只有那些被下文引用的公式才需要序號,公式的序號從1開始排序,不要按章節排號;公式序號直接用括號括起即可。

10.文章中的插圖和表格

文內插圖,請盡可能用計算機繪圖,圖中數字、文字、符號、圖注,一律標注清楚,坐標圖須標明坐標量的名稱及其單位,照片圖須標明圖的上下方向及序號,提倡使用彩色圖片(歡迎使用數碼照片)。

1)插圖和表格都要有標題,分圖要有分圖小標題,圖題字數不要太長(對圖的解釋性詞語應放在正文中),且應在正文中按順序引用。2)補充圖題、表題英文對照,列于中文圖題、表題之下。3)表格應用三線表表示。4)插圖和表格的序號從1開始大排序,不要按章節排序;分圖序號按a,b,c排序,不要括號。5)若文中的插圖要求出彩圖,請在修改稿的第1頁注明,彩圖將加收彩圖費,否則請不要用彩色表示;6)圖表中的文字請用中文描述;7)插圖和表格中的文字請用6號字書寫,若字號太小將無法校對。

11.參考文獻。請參照各刊投稿須知補全參考文獻信息,要求著錄準確,不缺項。

12.壓縮篇幅。

若論文冗長,文字表達不精煉,應該適當壓縮刪減。若有不規范確切之處,請仔細修改。若期刊有版面限制,應考慮。

篇6

1.運作商業化國外科技中介機構分為非營利科技中介機構與營利科技中介機構兩類,雖然在經營主體上有政府、公共、私人之別,但營利科技中介機構因其自身的靈活性與機動性,成為市場經濟下科技中介機構的發展主體。作為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建立的以盈利為目的的法人公司,營利性科技中介機構往往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準確把握自身定位與發展方向,以專業化服務吸引客戶。例如美國SRI咨詢公司將其業務重點集中在石化產品的市場供求分析預測、價格預測、成本分析、新技術的經濟水平情況分析等方面,并通過定期出版有關市場、成本、技術等方面的客戶報告,來滿足各石化企業的需要,保持和拉緊與企業的關系。在動蕩多變的石油技術市場環境中,國外各大石油公司強調科技創新活動的實用性,強調占有市場和獲得商業效益是檢驗技術創新成功與否的最終標準,因此,他們特別需要像SRI咨詢公司這樣的專業化服務。

2.從業人員素質高國外科技中介機構從業人員都是具有很高的技術、商業、法律知識和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性人才;高水平的專業人才往往是科技中介機構成功的關鍵要素。國外科技中介機構定期對從業人員進行多方面培訓,并通過與高校、研究院所、企業集團建立合作關系,與世界技術研究中心建立密切聯系的方式,吸納營養,提高自身水平,或實現優勢互補、強強聯合,為科技創新活動提供高效服務。石油工業未來的技術創新活動將越來越依賴于跨領域、跨學科、跨行業的合作。在當前各大石油公司廣泛采用合作研究、聯合攻關的方式開展科技攻關的新形勢下,擁有跨學科、高素質從業人員且與產學研合作密切的科技中介機構能夠有效地進行技術的搜尋、評估和傳播,為石油企業科技創新活動注入新的活力。比如,莫比爾技術公司(MTC)就是這樣的一種機構,它主要通過與用戶、大學甚至同業競爭者之間的合作研究與聯盟的方式,為公司的勘探開發及油氣加工、產品開發搜尋技術支持。

3.服務內容和方式不斷創新為了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國外科技中介機構近年來在服務內容和方式上不斷創新。以技術推廣服務為例,以往主要針對創新活動下游,僅是將高校與科研機構的創新成果商業化,很少參與技術創新活動。但近年來,除了深化與發展技術推廣下游服務的內容之外,科技中介機構還向創新活動的中上游轉移,甚至在研究開發階段,就與高校和研究機構建立合作關系[9]。科技型風險投資公司也是近年來發展的一種新的服務形式,其服務對象是一般高新型、科技型企業或者具有轉化潛力的科技成果擁有者,科技型風險投資公司通過對其的培育,特別是在資金方面的服務,創造出可以轉化的科技成果,從而獲得投資回報。對石油企業而言,風險技術投資公司能夠利用外部科技資源,實現公司技術的跨越式發展。雪佛龍公司在1999年成立了雪佛龍科技風險投資公司(CTV),面向社會上的初創企業,投資石油天然氣、新興及替代能源、先進材料等領域,以識別、開發新出現的技術并使之商業化。

二、國內石油產業科技中介機構發展現狀

1.三大石油公司成為主要推動力量石油產業科技創新活動面臨較大的技術風險、市場風險和資金風險,我國石油產業科技成果大都是石油企業內部投資,由內部科研單位完成研發甚至成果轉化的。目前,我國石油領域科技中介機構主要由三大石油集團公司投資建立的,如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咨詢中心、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科技評估機構——賽蘭德科技評估中心等。其中咨詢中心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的直屬單位,賽蘭德科技評估中心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批準成立。這些石油領域科技中介機構都在多年來的發展中圍繞本企業的發展戰略、科技進步、生產經營做了不少服務工作,積累了一定經驗,取得了顯著成果。

2.業務范圍不斷拓展我國石油產業科技中介機構主要包括一些經濟技術研究機構(原來的科技情報研究機構)、科技咨詢機構、評估機構等,是改革開放以后,主要是20世紀90年代以后才逐漸發展起來,這些咨詢機構、評估機構最初也只是為本部門、本企業提供服務。經過多年的實踐中,我國石油產業科技中介機構逐漸成熟,各類科技中介機構提供的業務也越來越廣泛。例如,大港油田的經濟技術咨詢中心,1992年成立初期只能在石油天然氣專業內開展規劃咨詢、評估咨詢、投產后咨詢3項業務,經過30多年的發展,其資質范圍擴展為在石油天然氣和石油化工兩大專業,可開展科研項目建議、評估咨詢、招投標咨詢等6項業務。誕生于克拉瑪依油田的石油管理局工程咨詢中心在石油管理局和油田公司的支持下,在發展中由單一咨詢業務擴展為工程咨詢、安全評價、規劃咨詢和油氣咨詢四大業務板塊,其中工程咨詢和安全評價更是擁有國家甲級資質。

3.服務水平逐漸提高目前,我國石油領域科技中介機構的發展已初具規模,各類科技中介機構積極從實踐中總結經驗、探索規律,服務水平得到了提升。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咨詢中心為例,該咨詢公司匯集了一批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教授、技術專家等在內的石油行業德高望重的優秀科技人才,自1993年成立發展至今圍繞中國石油天然氣工業發展戰略和油氣勘探開發目標、重大工程建設項目,根據科學第一的原則進行了決策咨詢、專題研究、可行性論證等,十余年來先后完成了上百項成果。咨詢中心在發展過程中還根據油氣勘探、油田開發、煉油化工、工程經濟等不同專業建立了相應的專業咨詢部門及機構,組織了專家委員會,定期舉行專題研討,在管理和服務等方面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學具體的辦法和程序,服務水平在國內堪稱一流。

三、提升我國石油產業科技中介機構發展水平的對策

1.制定相關政策法規,引導市場化和規范化運行科技中介機構是一種專業性的科技服務機構,應該以獨立的法人身份參與市場競爭。我國多數科技中介機構依托于相關行政部門,對政府依賴性強,缺乏明確的市場定位。目前,我國石油產業科技中介機構多由三大石油公司投資建立,隸屬關系極強,由于種種原因不僅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業務壟斷,阻礙了民間獨立石油領域科技中介機構的發展,而且這些機構執業的公正性、透明性、客觀性也往往受到質疑。因此,在我國尚處于經濟與社會轉型期的客觀條件下,亟需依靠相關法律法規來規范中介服務市場秩序,為我國石油產業科技中介機構的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制度環境基礎。一方面通過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引導和規范石油產業科技中介機構,明確其法律地位、權利義務,使其成為政企分開、產權清晰、自主經營、自我發展的市場主體;另一方面,還要通過公正平等的政策,為石油產業科技中介機構的發展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鼓勵民間獨立石油產業科技中介機構的培育和發展。

2.吸收培養專業化人才,開展培訓提升從業人員素質相對于一般的科技中介機構而言,石油產業因其自身技術復雜性、專業性等特點,對石油領域科技中介機構的服務能力及人員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雖然一批主要的石油領域科技中介機構,注重保持其人才隊伍的質量,以中國石油集團石油科技評估中心為例,該中心7名年輕骨干均具有研究生學歷,其中2人具有職業資產評估師、會計師、審計師資格,并有10年以上的業務經歷。中心的資深專家則皆有教授級職稱,在專業研究、科技管理等方面有較高的水平和經驗。然而有相當數量的石油產業科技中介機構依然存在著人才結構不合理、從業人員素質不高等問題,不重視從業人員的培訓發展。我國石油產業科技中介機構應該通過充分利用石油高校、科研院所等人才群體資源,培養、吸納優秀的專業人才;加強與國外知名石油產業科技中介機構的人才交流與合作;開展專業化、系統化的職業培訓,定期或不定期為從業人員傳授新的知識理念,為石油領域科技中介機構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篇7

第一,調整科技創新戰略的指導思想,更加強調原始性創新,力爭實現科學技術發展的跨越。當代國際科技和經濟發展格局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突出表現在產業競爭加速由生產階段前移到探究開發階段。原始性創新作為技術創新的主要源泉,不僅能夠帶來技術的重大突破,而且能夠帶來新興產業的崛起和經濟結構的變革,帶來無限發展和超越的機會,因而成為決定當代國際產業分工地位的基礎條件。加強原始性創新,努力實現從以跟蹤模擬為主向以自主創新為主的深刻轉變,這是我國新世紀科技發展戰略的重要指導思想。我們一方面要鼓勵和支持科學家進行自由探索,并在國家需求和科學前沿緊密結合的基礎探究領域積極開展創新性探究,為技術和生產的發展開辟各種可能的途徑,為推動人類文明進程做出應有的貢獻;另一方面要在高技術探究發展中加強自主創新能力,更多地把握自主知識產權,不斷提升產業技術水平,逐步擺脫產業發展和結構調整中對外技術依靠的被動局面。在制定和政策方面,我們將建立起和原始性創新相應的評價制度,形成符合科學和技術不同發展規律的激勵機制,鼓勵和支持我國科學家參和國際學術交流和探究合作。我們始終認為,在科技發展上,中國不但要發揮制度的優勢,更要樹立強烈的民族自信心,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緊緊把握新科技革命的大好機遇,在關系國計民生、國家平安和有一定基礎和優勢的重點領域尋求原始性創新,利用后發優勢實現技術和社會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

第二,調整科技創新的理念和管理體制,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和價值觀。應當說,人才非凡是尖子人才是創新的先決條件。面對當今日趨激烈的國際性人才爭奪戰,政府的主要功能就是構建創新環境、完善創新服務和營造創新文化。我們必須改變“重物輕人”的觀念,把“以人為本”體現到我們的各項工作中去。要做到“以人為本”,就必須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引導更多的科技人員進入市場創新創業,促進科研機構形成開放、流動、競爭的局面,以充分發揮各類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要做到“以人為本”,就必須努力營造有利于科學家成長的良好環境和條件,包括通過科技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科學數據共享等多種方式,為各類人才非凡是那些“小人物”的創新活動給予公平的對待。要做到“以人為本”,就必須推進管理機制改革,引導科技人員關注探究成果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強調技術創新成果不要僅僅停留在論文、報告的形式上,而是盡可能地物化成為可操作的技術、可交換的產品,把知識變成專利、標準,并最終在市

第三,調整科技創新的工作方針,有所為、有所不為,集中力量辦大事。在現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在所有科技領域居于領先地位。非凡是對于我們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來說,無論是基礎探究還是戰略高技術探究,抓什么、不抓什么,先抓什么、后抓什么,這是戰略決策的首要新問題。早在1990年,總書記就明確提出了“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科技工作指導方針。但是,由于熟悉不到位,在機制上也缺乏有效的約束,這一方針貫徹力度仍顯不足。當前,我們在科學技術發展當中確實存在著急于求成的傾向,總想為國家多做一些事情,這種愿望毫無疑問是好的,但是輕易導致力量的分散,形成“撒芝麻鹽”式的項目管理,結果是“半畝樹苗一桶水”,哪棵樹苗都救不活,難以集中精力和財力辦大事。另外,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的科技資源本來就是稀缺,更應當克服探究工作的分散現象,把有限的資源用好。因此,我們要以產品、新產業為中心,把國家、地方、企業各方面的力量集成起來,實施一批重大專項,辦成幾件大事。同時,我們也要處理好集中和分散的關系。非凡是在創新的起步階段,針對不同的創新思路和技術路線,調動各方面創新的積極性,用相對集中的資金來發現和凝練重大科技新問題,在此基礎上形成國家支持的重點。

第四,調整科技創新的模式,從注重單項創新轉變到更加強調各種技術的集成,強調在集成基礎上形成有競爭力的產品和產業。長期以來,我們科技計劃比較注重發展單項技術,這是技術開發初級階段的必然過程。但從科技和經濟結合的內在要求來看,單項技術的探究開發,由于缺乏和其它相關技術的銜接,很難形成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或產業。事實上,核心競爭力的形成不僅是一個創新過程,更是一個組織和集成的過程。以形成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和產業為核心,使各種單項和分散的相關技術成果得到集成,其創新性以及由此確立企業競爭優勢和國家科技創新能力的意義遠遠超過單項技術的突破。為此,我們將通過強化國家戰略部署和政府宏觀調控能力,打破傳統計劃體制下形成的各種條條框框,實現科技資源的優化重組和合理配置。國家重點科技計劃都將明確強調學科間融合和部門間協作的必要性,強調從以發展單項技術為主轉向發展單項技術和多項技術的集成創新,注重以產品和產業為中心實現各種技術集成。

第五,調整科技創新的政策對象,從注重科研院所轉為調動和組織全社會科技力量。隨著科教興國戰略逐漸深入人心,全社會關注和重視科技的程度也不斷增強。今天的科技工作,早已不只是科學家們深居斗室的冥思苦索,而是成為眾多社會群體自覺的行為和價值取向。地方科技工作在國家科技工作體系中擔負著越來越重要的使命。改革開放以來,地方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對科技的需求十分迫切,并且和經濟的結合比較緊密,地方政府對加強區域科技創新也更加重視。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從宏觀上加強對地方科技工作的指導,促進地方科技資源的優化配置。高等院校是公共科學知識生產的主體之一。由于高校具有能激發創新思維的獨特人文環境,大跨度的學科間交叉、滲透以及數量巨大的創新人才,使其在原始性創新方面往往具有獨特的優勢。實現科技和教育的緊密結合,對于我國科技事業的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近年來,一批中小型科技企業的迅速崛起,使我國科技事業的總體格局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確立企業在探究開發和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是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內在要求。我們將努力打破條塊分割的傳統工作格局,努力形成部門、地方、高校和企業互融互動的新型科技管理體系。場上取得收益。

篇8

二戰后世界貿易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發達國家之間的貿易量迅速上升;產業內貿易快速增長。這些經濟現實是傳統貿易理論無法解釋的,新貿易理論應運而生。70年代以來,迪克西特(Dixit)、諾曼(Nonman)、埃蒂爾(Fihier)、克魯格曼(Krugman)、布朗德(Brander)和斯本塞(Spencer)等人相繼獨立地發表了一系列關于規模經濟與不完全競爭條件下國際貿易的論文,從不同角度論述了在規模經濟和不完全競爭市場的某些條件下,對本國尚不具備比較優勢又有發展潛力的產業,一國政府可以通過補貼、關稅等支持保護手段使產業中的企業迅速達到一定的生產規模和技術開發能力,依靠企業競爭優勢的強化來參與國際競爭,從而構筑起新貿易理論體系。新貿易理論在政策上的含義就是戰略性貿易政策。

新貿易理論體系主要由兩大理論構成:一是主要以內部規模經濟為基礎的“利潤轉移”理論;另一是主要以外部規模經濟為基礎的“外部經濟”理論。

“利潤轉移”理論

第一:用出口補貼為本國寡頭廠商爭奪市場份額。這種論點認為:向國內廠商提供補貼,使國內廠商采取進取性市場戰略,從而迫使外國競爭對手作出相應的讓步,國內廠商的市場份額由此擴大。這是戰略貿易政策理論中影響最大,也是被引證最多的一種論點。

第二:用關稅來抽取外國寡頭廠商的壟斷利潤。這種論點認為:在存在潛在進入的情況下,使用關稅來抽取一家外國寡頭廠商正在享受的壟斷利潤是合理的。如果沒有任何潛在的進入,關稅只會擴大國內價格與國外價格的差距,導致福利惡化。但如果存在國內廠商的潛在進入,則這種進入的威脅限制了外國廠商的定價反應,使他們執行一種吸收部分關稅的定價,以阻止這類進入的戰略。只要關稅被部分地吸收,價格上漲的幅度就會低于關稅的幅度,消費者剩余的損失就會遠遠被征收到的關稅所抵消而有余。

第三:以進口保護作為出口促進的手段。該論點為傳統的幼稚產業保護論提供了理論依據。由于本文主要是分析科技興貿問題,因此這里重點論述一下該論點。該論點認為一國政府可以通過貿易保護或局部封閉本國市場,賦予本國企業在國內市場的銷售特權,受保護的企業的生產和銷售都會增加,企業由此可獲得靜態規模經濟;同時國外競爭對手由于市場份額的縮小而失去規模經濟,此消彼長,國內企業就可能擁有了與國外企業競爭的優勢。企業除了可獲得靜態規模經濟之外,還會由于累積產量的不斷增加而積累職工的生產經驗,在“干中學”的過程中生產成本會不斷下降,以及企業研究與開發所產生的技術創新可改變企業的生產函數,降低邊際成本,從而使企業獲得動態規模經濟。在這里,政府通過貿易政策影響了本國廠商及其外國競爭對手的決策行為,從而改變了競爭格局,使不完全競爭產業特別是寡頭產業中的超額利潤向本國發生了轉移。

“外部經濟”理論:

某些產業或廠商能產生巨大的外部經濟,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和出口的擴張,但由于這些外部經濟不能完全被相關廠商所占有,這些產業或廠商就不能發展到社會最優狀態。如果政府能對這些產業和廠商提供適當的保護和支持,則能促進這些產業和相關產業的發展,提高其國際競爭優勢,獲得長遠的戰略利益。

二、戰略貿易理論對我國的啟示及相應的對策

(一)我國出口現狀及面臨問題

1998年我國出口位居世界第九位,可以說,中國已經成為世界貿易大國。但是從出口商品構成來看,我國能夠大批量進入國際市場的還是勞動密集型產品。雖然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推動下,1996年機電及運輸設備業的出口總額首次超過輕紡產品的出口總額,不過仔細分析一下不難發現,我國的機電產品出口從本質上講是一種加工裝配業務的出口,并未脫離勞動力密集的生產方式,所需的技術、原料、零配件、生產設備都從國外進口,與國內產業的聯系較少。換言之它只是部分改直接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如紡織品)為出口以價值更高的產品(如機電產品)為載體的裝配勞動。這種貿易結構與我國的勞動力豐裕、工資成本低是相吻合的,并且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使我國得到了一些貿易利益,如增加就業,提高人民的收入,增加國家的外匯收入。但現在的問題是:這種貿易結構在國際競爭中是否具有競爭優勢?能否長期化?

關于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新說法:美國經濟學家里昂惕夫曾用投入產出分析法對H—O理論進行實證分析,根據H—O理論,美國應出口資本密集型產品,進口勞動密集型產品。但里昂惕夫對美國的200種進出口商品進行統計分析后卻得出了一個相反的結論。對此經濟學家有各種不同的解釋,但有一點已非常明確,這就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和資本密集型產品主要不是用產品本身來區分的,而是用投入要素來區分的。也就是說,同樣一種產品在發展中國家可能是以密集的勞動生產的,在發達國家則可能是以密集的資本生產的。就象服裝、鞋帽、玩具、食品之類,就產品來看是勞動密集型產品,而在許多發達國家則是資本密集型的。即使在這些國家也要投入較多的勞動,但這些勞動是同較多的資本結合進行生產過程的,結果就是更多的勞動生產率。面對發達國家在勞動密集型產品市場上資本對勞動的替代,發展中國家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并不具有競爭優勢。

貿易障礙增多:雖然我國勞動密集型產品因工資低而勞動成本較低,發達國家進口會進一步提高其福利水平。但面對國內充分就業的壓力,仍會以各種壁壘阻礙廉價的勞動密集型產品進入,從而使以勞動密集型和自然資源密集型產品出口為主的國家總是處于不利地位。事實上這種情況經常發生,例如我國的紡織品出口就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國的限制。

我國沿海地區勞動力成本低廉優勢正在減弱:從1995年開始,加工貿易開始成為我國產品出口的第一大方式。從1998年統計數據來看,加工貿易額1730.4億美元,出口額1044.7億美元,分別占該年進出口總額的53.4%和56.9%,且1998年加工貿易進出口額是1991年的3倍,同期進出口總額為2.4倍,由此可見加工貿易增速快于全國進出口總額的發展速度。我國加工貿易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僅廣東、上海、江蘇、山東和福建五個沿海省市加工貿易合計占到80%以上。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經濟快速增長,我國沿海地區工資增長很快,據1995年與1985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沿海地區工資水平大幅提高,其中上海上升了77.9%,北京上升了48.9%,廣東上升了42.1%,勞動力成本低廉優勢正在減弱。面對東南亞、南亞甚至非洲國家更具競爭力的勞動力優勢的壓力,如何使外貿更好發揮對經濟增長的引擎作用,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進入90年代以來,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新科技革命蓬勃發展,知識經濟初顯端倪,世界產業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發達國家科技與產業飛速發展,據OECD統計,其主要成員國的知識經濟已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0%,高新技術產業在制造業的比重不斷提高,目前已接近30%;出口商品結構逐步轉到以高新技術產品為主的方向,OECD國家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工業制成品出口比重目前已接近40%;知識密集型服務出口發展迅速,到2002年OECD國家此類服務出口將占其服務出口總額的一半左右。根據世界銀行《1998年世界發展指南》的資料,1996年的一些新興市場高新技術產品占工業制成品出口達到相當高水平,新加坡為71%,馬來西亞為67%,韓國為39%,墨西哥為32%,臺灣省為50%。世界科技革命及全球產業結構的深刻變化,發達國家和部分新興市場科技與產業巨大的競爭優勢進一步對我國的長期出口競爭力提出嚴峻挑戰。

因此,實施科技興貿戰略,大力推動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加快我國出口產業的技術創新,全面增強國內出口企業的競爭優勢,是我國外貿跨世紀發展的重大課題。

(二)啟示與對策:走科技興貿之路

我國要想由一個貿易大國成為一個貿易強國,充分發揮國際貿易對經濟發展的引擎作用,實現出口的可持續增長,科技興貿是必由之路。科技興貿是產業科技化的必然結果,科技成果的產業化和高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導致產品質量提高和結構的優化,最終才能體現于出口商品質量提高和結構的優化。因此要想實現科技興貿,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是一個關鍵。

高科技產業在我國尚屬于幼稚產業,為扶持其發展,根據戰略貿易理論,在貿易政策方面政府應給予適度保護。首先在關稅方面:盡管隨著“入世”的臨近,我國關稅稅率在不斷下降,但政府仍應以有效保護率理論為指導制定適宜的關稅稅率,設置合理的關稅結構,對高科技幼稚產業維持適度的高關稅。其次,靈活運用進口配額、進口許可證、政府采購等非關稅手段。對政府采購、進口配額和進口許可證實行招標制度,將招標的收入補貼給消費者,尤其是被保護行業的下游工業。最后,對高科技產業的保護要有合理的期限。當被保護企業具備了一定的國際競爭力,應該逐步降低關稅和非關稅的保護作用,更多的使用生產補貼,這不僅能引進競爭機制,提高效率,而且還能針對不同的產業靈活實施有差異的補貼率,更好發揮政策對產業的作用。

篇9

科技論文書寫格式模板

題目

題目是科技論文的必要組成部分。它要求用簡潔、恰當的詞組反映文章的特定內容,論文的主題明白無誤地告訴讀者,并且使之具有畫龍點睛,啟迪讀者興趣的功能。一般情況下,題目中應包括文章的主要關鍵詞。題名像一條標簽,切忌用較長的主、謂、賓語結構的完整語句逐點描述論文的內容,以保證達到“簡潔”的要求;而“恰當”的要求應反映在用詞的中肯、醒目、好讀好記上。當然,也要避免過分籠統或嘩眾取寵的所謂簡潔,缺乏可檢索性,以至于名實不符或無法反映出每篇文章應有的特色。題名應簡短,不應很長,一般不宜超過20個漢字。

署名

著者署名是科技論文的必要組成部分。著者系指在論文主題內容的構思、具體研究工作的執行及撰稿執筆等方面的全部或局部上作出的主要貢獻的人員,能夠對論文的主要內容負責答辯的人員,是論文的法定權人和責任者。署名人數不該太多,對論文涉及的部分內容作過咨詢、給過某種幫助或參與常規勞務的人員不宜按著者身份署名,但可以注明他們曾參與了哪一部分具體工作,或通過文末致謝的方式對他們的貢獻和勞動表示謝意。合寫 論文的著者應按論文工作貢獻的多少順序排列。著者的姓名應給全名,一般用真實姓名。同時還應給出著者完成研究工作的單位或著者所在的工作單位或通信地址。

文摘

文摘是現代科技論文的必要附加部分,只有極短的文章才能省略。文摘是以提供文獻內容梗概為目的,不加評論和補充解釋,簡明確切地記述文獻重要內容的短文,應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文摘有兩種寫法:報道性文摘—指明一次文獻的主題范圍及內容梗概的簡明文摘也稱簡介;指示性文摘—指示一次文獻的陳述主題及取得的成果性質和水平的簡明文摘。介乎其間的是報道、指示性文摘—以報道性文摘形式表述一次文獻中信息價值較高的部分,而以指示性文摘形式表述其余部分的文摘。一般的科技論文都應盡量寫成報道性文摘,而對綜述性、資料性或評論性的文章可寫成指示性或報道、指示性文摘。文摘可作者自己寫,也可由編者寫。編寫時要客觀、如實地反映一次文獻;要著重反映文稿中的新觀點;不要重復本學科領域已成常識的內容;不要簡單地重復題名中已有的信息;書寫要合乎語法,盡量同文稿的文體保持一致;結構要嚴謹,表達要簡明,語義要確切;要用第三人稱的寫法。摘要字數一般在300字左右。

關鍵詞

為了便于讀者從浩如煙海的書刊中尋找文獻,特別是適應計算機自動檢索的需要,應在文摘后給出3-8個關鍵詞。選能反映文獻特征內容,通用性比較強的關鍵詞。首先要選列人似語主題詞一劫的規范性詞。

引言

引言(前言、序言、概述)經常作為科技論文的開端,主要回答“為什么”(Why)這個問題。它簡明介紹科技論文的背景、相關領域的前人研究歷史與現狀(有時亦稱這部分為文獻綜述),以及著者的意圖與分析依據,包括科技論文的追求目標、研究范圍和理論、技術方案的選取等。引言應言簡意賅,不要等同于文摘,或成為文摘的注釋。

正文

正文是科技論文的核心組成部分,主要回答“怎么研究”(how)這個問題。正文應充分闡明科技論文的觀點、原理、方法及具體達到預期目標的整個過程,并且突出一個“新”字,以反映 科技論文具有的首創性。根據需要,論文可以分層深人,逐層剖析,按層設分層標題。科技論文寫作不要求文字華麗,但要求思路清晰,合乎邏輯,用語簡潔準確、明快流暢;內容務求客觀、科學、完備,要盡量讓事實和數據說話;凡用簡要的文字能夠說清楚的,應用文字陳述,用文字不容易說明白或說起來比較繁瑣的,應由表或圖來陳述。物理量和單位應采用法定計量單位。

結論

結論是整篇文章的最后總結。結論不是科技論文的必要組成部分。主要是回答“研究出什么”(What)。它應該以正文中的試驗或考察中得到的現象、數據和闡述分析作為依據,由此完整、準確、簡潔地指出:一是由研究對象進行考察或實驗得到的結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二是研究中有無發現例外或本論文尚難以解釋和解決的問題;三是與先前已經發表過的(包括他人或著者自己)研究工作的異同;四是本論文在理論上與實用上的意義與價值;五是對進一步深人研究本課題的建議。

參考文獻

篇10

人人需要激勵,科技工作者也不例外,激勵被認為是“最偉大的管理原理”。通過激勵可以把有才能的、組織所需要的人吸引過來,并長期為該組織工作。從世界范圍看,美國特別重視這一點,它從世界各國吸引了很多有才能的專家、學者。這也是美國之所以在許多科學技術領域保持領先地位的重要原因。

所謂科技道德的激勵功能,就是指它具有一股激發、鼓勵科技人員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能夠誘發他們發明創造的欲望,促使他們通過目標、理想、準則、評價的體系,在科技活動中明辨方向,克服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自覺地為國家和人民多做貢獻。科技道德激勵,它主要不僅滿足科技人員眼前物質上的利益,而是滿足其高尚的精神需求,來調動他們的科研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它把科技人員的需要引導到獻身科學、勇于創新、為民造福、為國爭光的執著追求上去,致力于他們思想道德境界的提高。

科技道德的激勵功能的實現機制可以分為兩類:一類由社會掌握運行,作用于被激勵的科技人員,對被激勵的科技人員來說可稱為道德激勵功能的外在社會機制,它包含著道德理想、道德榜樣、道德評價三個構成因素;另一類是由被激勵的科技人員自身掌握運用,進行自我激勵,對于被激勵的科技人員來說可稱為道德激勵功能的內在心理機制,它包括道德上的責任感、榮譽感、成就感這些人們內心隱藏的道德行為激發器。道德激勵功能的社會機制是實現道德激勵功能的外在保障,道德激勵功能的心理機制是實現道德激勵功能的內在基礎。

一、理想的激勵

理想反映了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凝結著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和愿望。理想具有一種非凡的魅力,它可以成為激勵人奮進、催人奮起、敦促人們不斷追求的動力。

崇高的道德理想是科技人員獻身精神的強大動力。俄國文學家托爾斯泰說:“理想是指路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而沒有方向,就沒有生活。”[1]理想是人類特有的精神現象,是人們從現實出發,對未來目標的向往和追求。理想貫穿于人的精神生活之中,它是人的精神支柱,是鼓舞人奮斗的力量源泉。一個人如果沒有理想,只能是一具可悲的行尸走肉,他的一生,將毫無價值可言。

科技人員從事科研的目的,不是為了滿足好奇心和消磨時間;不是為了夸夸其談,嘩眾取寵;更不是為了金錢和權勢,以滿足一己自私自利的享受。科學的最終的目的是為人類造福。在社會主義社會里,科學技術為人類造福的方向同實現人類崇高理想——********目標是完全一致的。所以,科技工作者立志獻身科學應該自覺地把自己所從事的科技事業同社會主義、********事業聯系起來,使科學技術服務于社會主義、********事業,從而把科技工作者的個人理想同人類的崇高理想融為一體。這是時代的要求,也是科技工作者實現個人理想的正確途徑。

道德理想是成就事業的必要條件,是激勵科技人員在科研活動中取得成就的精神力量。科技事業是實現道德理想的載體,是道德理想付諸行動的具體實踐。理想與事業不可分割,任何理想都是通過一定的具體事業的成就來實現,而任何事業都是在一定的理想指導下進行。理想使科技工作者更明智地意識到自己的歷史使命和時代責任,更明確地選擇行為模式和行為路徑。理想能深入科技人員內心,變成堅定的信念,從而更自覺地為社會作出自己的貢獻。俄國革命民主主義者車爾尼雪夫斯基指出:“人的活動如果沒有理想的鼓舞,就會變得空虛而渺小。”[2]在他看來,理想對人具有一種非凡的魅力,它可使人達到至善至美的境界。

社會主義科技道德理想對科技人員的激勵是必不可少的,它一旦轉化為科技工作者的內在精神素質,就會變成巨大的物質力量。社會主義科技道德理想的確立,使科技工作者看到了科學的明天,鼓舞他們奮發向上,激勵他們攀登一個又一個科學高峰,取得一項又一項重大的科研成果。從某種意義上說,獲得科研成果的科研過程,就是一個精神變物質的辨證過程。科技工作者的智慧、才能需要道德理想的激勵才能發揮作用。他們把自己的學術思想和知識付諸科研活動,并達到預期目標,道德理想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科技道德理想又是推動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強大精神力量。

二、道德榜樣的激勵

道德榜樣是道德理想的具體化,他們相對集中地體現了理想人格的至善品德,有的甚至可以被認為是理想人格至善品德的化身。與完善的社會道德風尚相比,道德典范人物具有具體性、實踐性、有血有肉、震撼人心等特點。因而,學習道德典范人物是確立道德理想的有效途徑。

科學家在追求真理和真知的同時,也在追求人類自身的進步和發展。在探索自然的奧秘的過程中,也在給人類樹立崇高的理想榜樣,激勵著人們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縱觀古今中外,凡是取得重大成就的科學家或發明家,他們的道德品質也往往是后人欽仰學習的楷模。例如,居里夫人的成就是舉世公認的,她的高尚的道德品質也是為人們交口贊譽的。許多女大學生都把居里夫人作為自己的崇拜偶像。居里夫人的一生猶如蠟燭,為他人點燃光明。正如科學泰斗愛因斯坦所說:“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熱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歐洲的知識分子中間,歐洲社會就面臨一個比較光明的未來。”[3]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科技人員的道德教育中,樹立優秀的道德楷模,對培養科技人員的道德品質有很強的感染力和巨大的說服力。有一位醫學獎金獲得者描述他極力想要達到由H·戴爾和丁·亨德森所樹立的極高的成就標準時說:“兩人都是思想上和人格上的偉大典范,兩人都是崇高的個人,使你不得不為他們所感動。你更加勤奮地去工作,因為你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對得起他們。”[4]478德國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奧托·奧柏格在回憶他的導師時說:“一個年輕的科學家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是跟他那個時代的科學巨人所進行的個人接觸。”[4]478許多年輕有為的科技人員都以老一代優秀科學家為榜樣,從他們那里獲得巨大的鼓舞力量,提高了自己道德修養的水平。

道德榜樣的激勵功能,還表現在被激勵的科技工作者對于理想人格至善品德的欣羨、仰慕之情,驅動自己的心靈不由自主地傾向、靠近于高尚的道德形象,并力求達到與對方的精神世界合而為一。在道德榜樣的激勵中,道德認同的完成,不是基于功利的追求,而是以情感為中介,通過心理距離的不斷縮減和高尚靈魂的反復浸潤、潛移默化而逐漸實現的。

一個好的榜樣往往就是一部光輝的人生縮影,一股催人奮進的精神力量,一面理想人格的明鏡。古人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5]年輕的科技工作者可以從無數前輩科學家的榜樣身上汲取豐富營養,構建起自己理想的道德形象,并努力為之奮斗。

三、道德評價的激勵

道德評價是人們對科技人員的道德行為所作的一種善惡褒貶的判斷。它是人們社會道德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形成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范圍之廣,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道德評價,雖然不像法律那樣具有強制作用,但是,有時在法律無法達到的地方卻能發揮巨大威力。人們常說的“眾目睽睽”、“人言可畏”,就是這個意思。而且,在某些情況下,甚至超過法律的力量。其影響之深,為法律所不及。

道德評價是通過社會輿論、傳統習慣對科技人員的職業道德行為給予褒貶,如樹碑立傳、科學研究中以發現者的姓名給定理等冠名的傳統等,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科學工作者努力工作。

除了社會輿論、傳統習慣的激勵外,政府部門、企業、團體、科研單位,也應依據職業道德規范和相應的管理制度對科技人員的職業道德行為給予評價和賞罰,對于作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記功、授予榮譽勛章,以此作為對他們能力的嘉獎。國家表彰“兩彈一星”功臣,表彰袁隆平、吳文俊的科技業績,是激勵科技人員的重大舉措。

道德評價不僅對道德行為給予肯定和激勵,也對不道德行為進行譴責和懲罰。獎勵可以產生正面引導激勵的功能,使科技人員有成就感、光榮感,增強保持榮譽的內在動力。懲罰可以起到制止警告的作用,使之不再重蹈覆轍。只有褒貶得當,獎懲合理,正強化和負強化同時起作用,才會有力地激起科技人員的道德責任心和榮譽感,增強道德修養,從而促進他們道德水平的提高。近年來,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社科院和很多高等院校制定了科技人員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嚴肅處理了學術界出現的一些道德失范行為和腐敗事件,起到了積極的教育和震懾作用。由此可見,道德評價能夠激勵人的上進心,調動人的積極性,鼓舞人的創造精神。國家科技部正在著手研究修改科技評估體系和獎勵辦法,這方面的措施非常重要,因為科技評估在很大程度上起著對科技人員的行為導向作用。

四、責任感的激勵

有人認為,科學研究主要是為了滿足個人興趣和好奇心,這固然是激勵科技工作者探索自然奧秘的因素。但是我們認為,只有把個人興趣和好奇心融入人類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需要之中,才更顯示出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責任感。

科學家的責任感首先是,在科學研究中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力求預見自己的發明創造可能產生的消極后果,并為此提出警告。凡是遇到可能對人類生存造成威脅,對人類生存的環境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時,應該主動地加以調整或停止實驗。一個很有說服力的例子是,當中國的科學家在美國的實驗室進行核酸人工進化研究的時候,隨著研究的進展,科學家發現這類研究很可能會在短時間里制造出比艾滋病更厲害的病毒危害人類生存。出于科學家的良知,科學家毅然中止了這項研究。

其次,科學家所進行的科學研究要對社會負責,要考慮到社會的效應。今天,科技發明創造對于人類有著如此強大的影響,以至對人類的生存起決定性的作用。在這種情況下,科學家對他們的活動在社會上所產生的后果漠不關心是不可能的。科學家對社會所承擔的道德責任問題擺在科學家甚至那些似乎離知識的社會效果最遠的數學家的面前,這絕不是偶然的。作為科技創造的主體的科學家是否應該為科學研究對人類及社會環境造成的后果承擔責任?前蘇聯著名科學家謝苗諾夫曾經指出:“一個科學家不能是一個純粹的數學家,純粹的生物學家或純粹的社會學家,因為他不能對他工作成果究竟使人民情況變好還是變壞采取漠不關心的態度,不然,他不是在犯罪,就是在玩世不恭。”[6]

科學家有責任把掌握的科學技術用于為人類的利益服務,防止科學技術被濫用;對科學技術應用的社會后果表示關切。愛因斯坦說:“如果你們想使你們的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類,那么,你們只懂得應用科學本身是不夠的。關心人的本身,應該始終成為一切技術上奮斗的主要目標;關心怎樣組織人的勞動和產品分配這樣一些尚未解決的重大問題,用以保證我們科學思想的成果會造福人類,而不致成為禍害。”[7]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出于支持反法西斯正義戰爭的需要,愛因斯坦曾建議美國研制原子武器。戰后,他又呼吁世界要反對原子武器。前后兩種態度,都是出于對人類、社會安全的考慮,是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高尚的科技道德的具體表現。這種出于道德因素的言行,無疑影響了原子科學的發展。道德因素是保證科技成果不被濫用的重要條件。

第三,現代新的科學技術革命提出了新的任務,要求科技工作者對人類未來承擔責任。為此,要求我們必須從全球的未來的角度慎重選擇有利于人類未來發展的課題進行探索;要求我們對自然界承擔責任,承認自然界對于人類的價值和意義,保護自然資源,防止生態環境惡化;要求我們對人類整體和平與發展承擔責任,要對人類的共同命運與前途負責,使科技活動真正做到趨利避害,造福人類。

高度的思想覺悟和道德責任感,會使科技工作者把人類的命運和祖國的前途,與自己所從事的科學事業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從而激發出一種力量,為了科學的振興、民族的崛起、社會道德的不斷進步和人類全面發展而努力奮斗。

五、榮譽感的激勵

所謂榮譽感,是指個人履行義務之后受到社會的贊揚、肯定,從內心獲得一種價值認同和感情上的滿足。科技人員取得了某項或某幾項科技成果的優先權、專利權,受到社會對自己勞動成果的尊重和褒獎,并由此而產生個人道德感情上的滿足和自豪感。這種榮譽感能提高他們對自我存在的價值的認識,增強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覺心,激勵他們以更大的熱情進行新的發明創造,為社會為人民作出更大的貢獻。總理青年時代曾寫道:“榮譽感可使有為之士益奮其勇氣,以達聞達;不法之徒思考其過失,以補前衍”[8],揭示了榮譽感的自我激勵作用。

榮譽感表現為真正的動因,它激勵科技人員奮發向上,鼓勵他們去做對公共福利有益的事。榮譽是道德的衛生,對榮譽的追求首先推動著意志去發展自重的德性,然后又推動著它去獲得社會的德性。我們不能設想那些偉大的業績可以在沒有對榮譽的強烈的愛的情況下被完成。假如科學家在科技活動中沒有對榮譽、名望和不朽的憧憬,偉大精神和科學成就也就不可能獲得。一般來說,對科技榮譽冷若冰霜,對別人真誠的尊重無動于衷,這絕不是清高,而是倫理心態不正常的表現。

具有榮譽感應當是科技工作者的優秀品質。那么,應該怎樣對待榮譽呢?從根本上說,科學事業是社會的事業。尤其在社會主義條件下,重大科研成果往往是集體心血的結晶。離開了集體,個人將一事無成。個人的榮譽來自集體的共同奮斗,是集體榮譽在個人身上的體現。科技工作者應當把個人榮譽歸功于人民和集體,看做是社會和集體對自己的鼓勵和更高要求。社會和集體應當支持、鼓勵科技人員建立功勛和爭取榮譽,并且對個人榮譽感和自尊心予以保護和尊重,使之成為推動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精神力量。

正確的榮譽感,不僅把個人榮譽同集體榮譽相聯系,而且與謙虛是密切聯系的。科技工作者經過奮斗取得了成就,此時最需要的不是驕傲,而是謙虛。一個具有高尚道德的科技工作者,十分珍惜社會和集體給予自己的科學榮譽,并能在榮譽面前,以真誠的謙遜想到自己的不足,虛心學習其他人的長處。這樣的人,即使自己的科研成果還不能得到社會公認和應有的榮譽時,也不改初衷,仍然埋頭苦干,繼續履行自己的科技道德義務。因為他們清醒地認識到,榮譽只能照亮過去,不能照亮未來。任何已有的成就和業績,與未來整體事業相比,終究是小的起步。因此,不能把榮譽當作自我炫耀的資本或供人欣賞的裝飾品,而是當作新的起點和新的動力。在榮譽面前,只有抱著謙虛的態度,才能理智地面對未來,開拓前進,從而在科研中取得豐碩的成果,為社會和集體爭取更大的榮譽。

六、成就感的激勵

成就感是自我實現的需要,即希望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在事業上有所建樹,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它是激勵科技人員追求卓越、實現目標、爭取成功的內驅力。哈佛大學的麥克萊蘭認為,有強烈成就需要的人渴望將事情做得更為完美,提高工作效率,取得更大的成功。他們追求的是在爭取成功的過程中克服困難、解決難題、努力奮斗的樂趣,并將目標的達到視為最大的幸福。他們并不看重成功所帶來的物質獎勵,而在乎從工作本身獲得很大的滿足感,以及在工作中充分發揮個人潛力、實現了個人價值時所產生的成就感。

在這種成就感的激勵下,科技工作者可以有極強的行為動機,驅動自己去追求自己探索的目標,甚至可以不計甘苦,廢寢忘食,只問耕耘,不求回報。他們需要的主要不是外界的獎懲,而是發自內心的自我獎賞。“自我獎賞”是一種強有力的行為動機,屬于本能欲望的性質。常見這樣的現象,在一項科學成果面前,做出一般貢獻的參與者常常為論文署名、獎金分配爭吵不已,而真正做出主要貢獻的人,“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9],卻冷靜地自置一旁,無欲無求。

莊子說:“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10],意思是說,只有修養最高的“至人”、“神人”、“圣人”才能達到與道合一、物我兩忘、不受功名所累的境界。只有超脫一己私利、不沉湎于物質感官享受、把為國家、人民乃至為全人類服務當作科技活動的準則,才能在科學上大有建樹,并完滿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正是像愛因斯坦、居里夫人那樣不計名利、一心追求科學真理、為人類造福的高尚科技品德的人,才能成為科學巨匠;正是像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達爾文那樣,尊重科學事實、不畏****、不迷信權威的人,才能在科學上做出突破;正是像巴斯德、諾貝爾那樣百折不撓、堅韌不拔的人,才能摘取科學的碩果。

古往今來,那些改革生產工具,在科學技術上做出貢獻的人,一般都是具有為人類造福的高尚品德的人。探索科學真理是一項極其艱巨、復雜的勞動,只有不畏艱險,勇于在崎嶇小路上辛勤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愛因斯坦說過,對于一個科學家,人們往往是注意他有什么發明創造,寫了什么著作,而忽視了他對人類更為重要的貢獻是他的無私奉獻精神和高尚的道德品質。但正是這種精神和品質,才推動他們為人類作出貢獻,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姚曉靜.名人名言錄[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