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有關知識范文
時間:2023-11-01 17:44: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市場經濟有關知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農業經濟合作組織;重大意義;問題;策略
1 農業經濟條件下農業經濟合作組織有效發展的重大意義
(1)實現農業經濟合作組織的有效發展是實現農業家庭聯產承包與市場對接的有效途徑。農業經濟合作組織根據市場的需求不斷引導更多農民有組織地進入到市場中,從而使一家一戶的個人生產和千變萬化的大市場實現有效的對接,不僅僅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單家獨戶農民難以進入大市場的難題,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市場和加工企業如何面對千家萬戶來組織貨源的困難,促進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增強了我國農業的抗風險能力等。可是,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約和限制,我國的農業經濟合作組織不論是在生產規模上,還是在經濟組織上都存在著嚴重的缺陷和弊端,它的強大作用并沒體現出來。
(2)實現農業經濟合作組織的有效發展是提高我國農業競爭力的有效途徑。當前我國農業的發展不夠完善,國際競爭力不強,農業發展面臨著很多困難,也就要求我們必須采取必要的方法來提高我國農業的競爭力,農業經濟合作組織有助于使分散的農民和土地有效的結合起來,實現農民的增收以及農業經濟的發展,從而提高我國農業的競爭力。
(3)實現農業經濟合作組織是通過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力度,從而建立起促進現代農業建設投入的保障機制。我國農業經濟合作組織是國家實現農業補貼的重要的組織載體。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但其自身具有弱質性的特點,卻使其面臨著比其他產業高得多的自然風險或市場風險,因此,政府必須大力扶持農業的發展。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導致小農戶與大生產以及小規模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成為我國農業發展過程中長期存在的基本矛盾,一直以來,政府主要采取農業產業化,進而扶持一些涉及農業的龍頭企業來帶動我國農業的發展。
(4)實現農業經濟合作組織的有效發展,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的內在要求。農業產業化不僅是我國的農業結構實現戰略性調整的主要的推動力,也是提高我國的農業競爭力的有效措施,農業產業化更是使我國現在農業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必然趨勢。
2 我國農業經濟合作組織發展中的問題分析
(1)法律法規和政策方面的供給嚴重不足。
第一,合法法人地位的缺乏。農業經濟合作組織的法人地位缺乏法律的支持,外部的發展環境也很不理想。法規中,很明確地規定了依據法律成立的農業經濟合作社具有法人的地位,可是,卻沒有明確指出農民經濟合作社是社團法人、企業法人或合作法人。絕大多數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也不對合作組織給予登記,只是在民政部門里按社團的性質給予登記,從而使其并不能以獨立的經濟實體形式開展各項經營活動,農民在出售產品、訂立合同以及解決貸款等諸多方面都存在許多的困難。第二,政策上的支持很難形成合力,造成合作組織的運行缺乏應有的資金。政府對農業經濟合作組織的財政金融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夠,各級地方政府的專款扶持的資金量并不大,還實行分頭管理,因而很難形成合力。
(2)農業經濟合作組織的內部治理制度很不健全。大多數的農業經濟合作組織并沒有規范的章程。通常認為,健全的組織內部機制是一個發達國家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然而,我國的大多數農業經濟合作組織并沒有很規范的章程,宗旨模糊、缺乏很完善的內部治理制度,責任也不清,并且,在落實成員的資格問題、選舉組織機構領導等方面的實際運行中有很大的隨意性。從產權的運行機制方面分析,我國的農業經濟合作組織在很大程度上一般都是依托政府的相關職能部門、企業或供銷社等組建而成。從決策的機制來分析,農業經濟合作組織的決策權通常都是控制在某個“能人”或“大戶”的手中,絕大多數的社員對農業經濟合作組織的管理以及監督只是流于形式。 轉貼于
(3)農業經濟合作組織的規模非常小、合作層次過低。絕大多數的發達國家的農民經濟合作組織的規模很龐大,都具有很強的自我發展的能力,然而,我國現有的農業經濟合作組織的規模偏小,通常,都是僅限于本鄉或村的范圍內的服務。到目前為止,我國農業經濟合作組織獲取的資金主要來自成員自己的籌措、外部的股金和自有資本的積累,資金問題很嚴重,抵御市場的風險能力太弱,農業經濟合作組織的自我發展機制很難形成。
(4)農民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觀念很淡薄,組織起來難。由于市場經濟受到過很大的沖擊,我國農村傳統的信任機制遭到嚴重的破壞,然而,現代的信任結構有待好好建立和完善,農村的信任文化嚴重缺失。農民之間存在的不信任以及農民對社會主義的不信任感,這種不利的文化氛圍嚴重破壞了農民之間的平等、互惠的發展。
(5)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不大。在農業產業化經營過程中,龍頭企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和農業經濟合作組織一起成為農業產業化的重要支撐力量。通常情況下,兩者是可以一起配合的,可共同合作。農業經濟合作組織主要是將農民進行有機組織起來,與龍頭企業通過契約關系等互為成員,從而實現企業、農民以及經濟合作組織的共同發展。
3 實現農業經濟合作組織的有效發展策略分析
(1)政府應加強宏觀管理。第一,要認真完善現存的有關農業經濟合作組織方面的法律法規,尤其是需要明確的規定經濟合作組織的性質、分配的機制、管理的體制以及企業的治理結構等。第二,增加財政金融方面的支持力度。各地方的財政部門都應該整合支持農業發展的專項投資資金,尤其是重點支持農業經濟合作組織。建立一些農業合作發展方面的基金項目,采取以獎勵代彌補,彌補農業經濟合作組織在發展過程中的生產、食物的安全、環境的保護以及技術的培訓等費用。財政部門要能夠提供多種的低息方面的貸款,幫助農業經濟合作組織解決各種資金問題。
(2)增強農業經濟合作組織的活力。這就需要認真培育農民的合作的精神和觀念,政府更應該做好宣傳,主要是合作社知識的宣傳及教育,包括對農業經濟合作組織的性質、功能以及它的重要作用的宣傳,大力培養農民的合作精神,增強農民自身所具有的自主、自強、自立以及群體意識,從而為農業經濟合作組織的發展壯大形成重要的思想教育以及文化基礎。
篇2
[關鍵詞] 高職教育 旅游管理 實踐教學改革
旅游業這一朝陽產業,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生產、經營、管理、服務一線工作的高技能型人才,如何培養出既有專業水平又符合市場需求的旅游專業應用性人才,是我們高職院校旅游教育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
一、目前旅游管理專業實習現狀
1.實習面單一,側重酒店實習。目前,唐職院旅游實習的教學安排中,主要有兩類實習內容:導游實習和酒店實習。其中導游實習主要形式為導游實訓和旅游參觀實習,導游實訓每學期安排一到兩周,內容為導游詞的寫作和講解,指導教師為校內任課教師。酒店實習包括為期一個月的校內實訓和每年兩到四個月的校外實訓,校內實訓聘請金檳酒店工作人員全程講解并指導操作,校外實訓學生主要從事客房和餐飲的基礎性工作,勞動量大,集中在六到九月份旅游旺季,時間相對較長。旅游實習如果只側重與旅游酒店實習而不顧其他的安排和計劃,無疑是有一定缺陷的,這種缺陷一方面使學生得不到系統而規范的旅游管理實踐和經驗,又有可能使學生誤解旅游管理學習其實就是旅游酒店管理學習,把旅游管理專業和旅游酒店管理相混淆。
2.酒店服務實習內容過于低層次,以低技能的簡單勞動為主。在酒店實習環節中,學生的整體滿意程度較低,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目前的酒店實習在執行過程中,學生普遍感覺所學與所做不相一致,在大多數的實習中但四個月的實習期間里,總是重復的從事類似低技能的工作,就不可理解了,而且,實習期間正值旅游旺季,勞動強度過大。
3.酒店實習過程中,教師長期頂崗管理,鍛煉學生的效能不高。學生酒店實習的全過程,學校派一名專業教師長期駐扎配合酒店管理學生實習中出現的所有問題。這樣,不但學校的管理成本提高,學生出現問題時還是全權由帶隊教師負責并協助處理,不能完全鍛煉學生工作能力和其他各種在工作崗位上需要的能力,不能使學生接近社會,達不到社會實踐實習的最終目的。學生在實習期間有依賴性,出現問題選擇逃避,實習的目的就是使學生接觸社會,進入頂崗的角色,達到學校和社會的過度,但是現存的實習管理方法,鍛煉學生的效能不高。
4.旅游實習對學生就業的指向性不強。高強度長時間的旅游酒店實習,內容單一、枯燥而且簡單,使得幾個月的實習下來,很多學生對從事的酒店工作產生畏懼,由此可見,現在所實行的旅游實習不但沒有起到一個良好的引導和入門教育功能,反而在某種程度上使學生產生了從事旅游業的離心作用,這顯然不是專業建設所希望的。
二、對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
1.拓展和完善實習領域。旅游管理專業的實習,不能以酒店的內容來取代旅游管理實習。所以在實習內容體系安排上,應該兼顧旅游管理專業在旅游企業服務與管理;導游服務;景點、景區開發規劃設計等內容。
在旅游企業管理實習方面,應制定出旅游酒店服務與管理實習,旅行社經營與管理實習,娛樂性企業(大型娛樂場)服務與管理實習、休閑性旅游企業(高爾夫、登山和攀巖俱樂部等)服務與管理實習的詳細計劃和方案,實習指導者應根據學生就業意愿和自身適宜性進行針對安排;在導游服務實習的內容設置上,可圍繞全國導游資格考試工作來進行,制定一套可行的現場講解和帶團服務流程的工作細則,與多家旅行社聯系,接收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旅行社經營和管理實習。景點、景區開發規劃設計實習,在實習方案設計上,應側重培養學生規劃制圖,景點布局與構思等方面的技能,并聘請相關專業人員現場講解演示。
2.實習管理應更多融入社會因素,放開、放寬,有嚴有松。大包大攬的管理模式在現在看來,是有其內在缺陷的。如果將實習領域拓展開來,那么供學生實習的單位也就相對較多,應該在實習單位選擇上適當放開,讓學生在興趣和適應性方面自主選擇實習單位,而不是現在的“一刀切”,強制學生履行集體實習的教學計劃,使學生很被動而且從思想上不情愿,需要學校在每次實習之前做大量的實習動員工作。另一方面,選擇放開了,頂崗管理也要適當放開,教師在學生實習期間離開學生,使學生完全融入社會,進入崗位角色,不再依賴教師,徹底鍛煉學生社會適應性。同時,在學生的實習組隊、實習紀律、實習考勤等還是要嚴格要求。
3.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建設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專兼結合的實踐教學師資隊伍是保證實踐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師可以利用寒暑假、帶隊實習到旅游企業,深入第一線,更好地了解企業的情況和企業對學生能力和技能的要求,并幫助企業解決工作中的理論方面的難題。這樣,既鍛煉了教師隊伍,進一步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又為學生創造了技能學習和就業的平臺。還可通過招聘、外聘、進修和企業培訓等手段,優化實踐教學教師的結構,提高實踐教學教師的業務水平和素質。
4.加強實踐教學管理與質量評估。目前唐職院旅游管理專業教學的質量評估主要采取技能大賽的方式進行,包括導游大賽,客房做床、餐飲中西餐擺臺大賽及折花、茶藝大賽。這些項目的進行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實踐的積極性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動手實踐技能,同時,也需要進一步擴展評估項目,如旅行社計調實訓項目,景區景點規劃實訓項目等。擴展實訓項目的同時,也在擴展學生的就業渠道。
綜上所述,文章從高職院校旅游專業的實踐教學的現狀出發,闡述了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了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和對策。
篇3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按照自治區政府和市政府的統一部署,進一步加強全的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工作,堅持著眼當前,立足長遠,標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工作方針,把市場經濟秩序的整頓和規范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根據確定的工作重點開展整治活動,努力為人民群眾營造放心滿意的消費環境,為企業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為投資者營造規范的投資環境。
二、工作目標
今年全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工作的目標是:通過深入開展整治工作,有關市場的監管制度進一步完善,有關市場的違法行為得到有效遏制;市場經濟秩序進一步好轉;努力營造最佳投資環境、商務環境、消費環境和創業環境,增強我的綜合競爭力;基本解決好與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相關的熱點、難點問題,使人民群眾基本滿意;構筑社會信用體系框架,推動全社會道德規范建設;在建立和完善相關法規、制度的基礎上,形成依法行政、依法經營和規范執法的有效機制。
三、工作任務
(一)開展專項整治工作
按照自治區政府和市政府的部署,我將以下各項列為整治工作中的重要工作突出抓緊抓好。
1、食品安全專項整治
以集貿市場、農產品種養殖場、畜禽屠宰點、食品添加劑及食品包裝材料生產經營單位等為重點領域,抓好糧、菜、肉、水果、奶制品、豆制品、水產品7個品種食品的安全整治工作。此項工作由食品藥品監管局牽頭負責,衛生、工商、發改局、經貿、糧食、環保、公安、農牧、質監、教育等部門共同配合。
2、非法采供血液和單采血漿專項整治工作
依法嚴厲打擊非法采集血液、原料血漿的犯罪行為,集中整治組織他人賣血(漿)或以各種方式脅迫他人賣血(漿)的“血頭”、“血霸”,嚴肅查處采血漿站手工采集、跨區域采集、超量頻繁采集行為和采集無《供血漿證》者血漿的行為。加大對非法制造和回收一次性無菌醫療器械行為的打擊力度,加強對采供血(漿)所用的一次性醫療器械的采購、使用、回收、處置的管理,切斷非法采供血行為和“血頭”、“血霸”的工具來源等。此項工作由衛生局牽頭負責,食品藥品監管、公安、監察等有關部門配合。
3、農資整治工作
根據農業生產和農資使用的特點,緊緊圍繞重點季節、重點市場、重點品種、繼續嚴厲打擊制售偽劣種子、包括種畜禽、水產種苗、牧草種子、肥料、農藥(包括毒鼠強)、獸藥、飼料復混肥、農機及零配件等農資產品的違法犯罪行為。要加大工作力度,重點檢查產品質量低劣、群眾投訴多、反映強烈的企業、產銷相對集中的專業市場。此項工作由農牧業局牽頭負責,工商、質監、供銷、公安等部門共同配合。
4、房屋市場整治工作
加大對房屋市場的整治工作力度。重點整治違規開發、虛假廣告宣傳、面積短缺、合同欺詐、中介市場混亂及房屋拆遷、物業管理不規范等問題。此項工作由建設規劃局牽頭負責,工商、公安、發改局、勞動和社會保障、監察等部門共同配合。
5、汽車市場專項整治
重點整治地方保護和市場封鎖、制售假冒偽劣零部件,維修市場、舊機動車交易市場和報廢汽車回收拆解市場。此項工作由經貿局牽頭負責,發改局、工商、公安、監察、交通、財政、稅務、質監等部門共同配合。
6、建材產品及建材市場專項整治工作
繼續對“地條鋼”、劣質水泥、對人身健康有危害的裝飾裝修材料等進行整治。此項工作由質量技監局牽頭負責,工商、商務、公安、建設規劃、監察等部門共同配合。
7、建筑市場專項整治工作
重點抓建筑工程質量、建筑施工安全、建筑裝飾裝修質量以及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問題。此項工作由建設規劃局、工商、公安、勞動和社會保障、監察等有關部門配合。
8、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工作
結合實際,重點整治危險化學品、非煤礦山,公眾聚集場所消防安全等問題。此項工作由安全生產監管局牽頭負責,公安、監察、經委等部門共同配合。
9、土地市場專項整治
重點整治違法批地、違法違規出讓土地和征地中損害農牧民利益問題,以及開發區非法用地等。此項工作由國土資源局牽頭負責,農業、畜牧、公安、監察等有關部門配合。
10、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秩序專項整治工作
重點整治布局不合理的小礦、打擊非法勘查開采、非法轉讓礦權等。此項工作由國土資源局牽頭負責,公安、監察等有關部門配合。
11、文化市場專項整治工作
繼續開展“掃黃打非”和網吧整治工作。此項工作由文體局牽頭負責,公安、工商等有關部門配合。
12、交通市場專項整治工作
重點整治超載超限、危險化學品等貨物運輸、旅客運輸企業車輛的掛靠和貨運代辦市場。此項工作由交通局牽頭負責,安全生產監管局、公安等有關部門配合。
(二)加大保護知識產權力度,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組織開展保護知識產權的專項整治,營造良好的保護知識產權的社會環境,建立跨部門的知識產權執法協作機制,搞好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聯系督辦重大侵犯知識產權案件。建立健全與外商投資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的溝通機制,定期溝通情況,了解外商投資企業在打擊假冒偽劣商品、保護知識產權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研究解決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突出問題,努力改善投資環境。繼續組織開展“保護知識產權宣傳周”活動,加強宣傳培訓力度,普及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提高全民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此項工作由科技局牽頭負責,公安、工商、商務、法制辦等部門和人民法院、檢察院組成保護知識產權工作領導小組。
(三)加強法制建設,完善執法機制
各單位、各部門對于已取得的工作成果要重視鞏固。要在前一階段取得的集貿市場管理機制建立、網吧規范化、藥品市場凈化等整治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執法機制。根據工作需要,及時清理、廢止、修改不符合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需要的地方性法規、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堅決廢止妨礙公平競爭、設置行政壁壘、排斥外地產品和服務的各種分割市場的規定。此項工作由政府法制辦牽頭負責,工商、建設規劃、發改局、商務、質監、監察等部門共同負責。
(四)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隨著我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全社會的信用機制建設工作刻不容緩。要從建立健全社會信用制度、征信體系和失信懲戒機制三個方面構建我信用體系框架。工商、稅務、金融、質監、食品藥品監管、公安、旅游、建設規劃等部門,要根據業務特點在現有的工作基礎上盡快提出本部門、本行業的信用分類等級標準和規劃,建立起以企業、個人、中介組織為主體的征信體系。各有關部門要盡快制定信用體系建設工作規劃。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認識,切實加強對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工作的領導
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大舉措,不僅是重大的經濟問題,也是重大的政治問題。開展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工作,作為政府部門的重要職能,既是著眼于解決當前市場秩序中突出問題的重要措施,也是貫穿于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長期任務。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堅決克服畏難厭戰情緒,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將其列入重要工作議程。
在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全的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工作繼續實行政府首長負責制,有關職能部門要認真研究部署有關工作,做好組織和協調工作,主管領導要深入實際親臨一線進行督導,努力實現市場經濟秩序的根本好轉。對由于工作不力,監管不到位,發生嚴重問題的部門和責任人,要追究其責任并嚴肅處理。
(二)加強協作配合
各職能部門要切實加強部門間的溝通和協調,密切配合,形成整體合力。對重中之重的專項整治活動,牽頭單位要統一部署,協同作戰。對新的專項整治活動,牽頭部門要抓緊制定具體方案,做到任務明確,責任清楚,措施到位,取得實效。
(三)加強督查指導,狠抓大案要案,保證打擊力度
要加強部門間的溝通和協調,加大督查力度,行政執法部門和司法部門要認真執行有關法律、法規,進一步扭轉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工作中存在的“查封窩點多、處理人員少,行政處罰多、移送追究刑事責任少,立案多、結案少”的局面,切實解決以罰代刑處理問題,提高行政執法效能。要加強舉報投訴的受理工作,做到事事有交待,件件有落實。
各部門要從查處大案要案入手,對于涉及面廣,數額巨大危害嚴重,影響惡劣的大案要案,要依法從快從重懲處其首惡分子。要堅持大案要案督辦制度,加強對執行情況的檢查,并且要提出明確的辦案期限和要求,實行掛牌督辦。
(四)加強隊伍、機構和基礎工作建設
各部門要在繼續深入開展整治工作的基礎上,結合日常監督執法工作,始終保持對不法分子的高壓打擊態勢,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工作是一項長期面艱巨的工作,一定要有長期的工作打算,要有一支穩定的隊伍。各單位、各部門要保證機構、人員、經費、場所的落實。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確定相應部門并指定專人負責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工作。要通過專項整治,積極研究和實施治本措施,逐步將專項整治活動納入日常工作范圍,做到經常化、制度化,研究制定市場經濟秩序評價指標和動態預警體系,加強市場經濟秩序理論研究和調研工作。
篇4
一、圖書館應樹立市場經濟的觀念
由于網絡所帶來的開發式信息環境,大大擴展了圖書館的服務空間和影響。圖書館已經成為網絡環境中不可忽視的重要成員。網絡環境下的圖書館與市場經濟同樣有著密切的聯系,市場經濟中的競爭、效益、參與、產業化等文化觀念同樣適合圖書館。圖書館市場經濟的觀念就是指圖書館將擁有的文獻信息資源進行二次開發和生產,形成新的知識產品一一商品為市場提供信息保障。圖書館為了更好的發展,更大的發揮自己的作用,就必須樹立市場經濟的觀念,進入到市場經濟信息服務的軌道,用市場經濟的文化觀念思考自己的工作、職責和發展方向。
二、服務市場建設所需要的知識資源庫
圖書館合理的藏書體系是圖書館進行信息服務的基礎。市場經濟下,圖書館的工作重點之一就不再單單以保護館藏為主,而是通過網絡充分揭示圖書館的館藏資源,不斷調整服務方式和策略,根據市場經濟的要求,根據市場用戶的需求變化,不斷加大與用戶的對話和交流,充分利用有利資源,創造特色服務。在資源存儲和提供服務上,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全”的資源特色,要能針對用戶的需要將信息提煉出來,需要根據用戶的實際需要,對信息內容進行提煉、比較、挖掘、分析、概括、判斷和推論,開發用戶所需的信息資源庫,滿足用戶的特定信息需求。
三、開展有特色的服務
特色資源是圖書館服務的基礎,特色服務是指圖書館為讀者提供基于專業化和個性化的服務。市場經濟的效益原則在圖書館事業建設的宏觀和微觀方面都應得到體現。市場經濟下,用戶希望以最快速度獲得可直接利用的知識和信息產品,從而要求圖書館開發特色資源,強化特色服務。特色資源不僅指有別于其他圖書館傳統文獻類型在內容上的獨特館藏,還包括館藏的數字化和特色數據庫建設,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普及,各圖書館要想在網絡社會中吸引更多的讀者,在市場經濟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須建設特色圖書館[1],開展特色服務,對蘊藏于大量顯性信息中的信息內容進行提煉、比較、挖掘、分析、概括、判斷和推論,向具有不同用戶提供因人而異的、有針對性的開展特色信息服務,滿足市場不斷變化的需求。這樣,一方面,提升了圖書館在市場中的競爭優勢,為圖書館的創新服務提供物質基礎;另一方面,也滿足了市場用戶的特殊要求。
四、建立適應市場經濟需求的工作模式
圖書館要想在市場經濟中站穩腳跟,就必須建立以經濟建設信息為重點的工作模式來提高競爭力,利用網絡技術向市場需求的多功能轉軌,通過優質服務,創立品牌效應來達到。市場經濟下,圖書館為求生存,就應建立適應市場經濟需求的工作模式,對圖書館的內部機構進行相應的調整和改革,改變過去只重視文獻收藏,保存,忽視文獻開發;改變過去只重視校內讀者傳遞,忽視市場用戶需求的傾向。在服務模式上,圖書館工作人員要能根據市場要求適時調整和改善服務策略,不斷挖掘知識、強化信息組織能力,充分利用現代化設施,積極為用戶解決工作中的問題。主動向用戶服務,按照用戶的檢索要求和檢索特點主動提供用戶所需要的知識信息;開展用戶網絡信息教育,介紹有關信息檢索途徑和檢索方法,對用戶進行網絡檢索的教育,使用戶自己能應用網上資源。
五、提高工作人員素質[2]
擁有高素質人才隊伍的圖書館,是一個絕對有競爭優勢的圖書館。這支隊伍應具備圖書情報學和咨詢學知識;具備信息篩選、轉化和整合能力,有能力從浩如煙海的信息資源中篩選所需信息并將其轉化、整合為知識和情報;具有與讀者進行溝通的良好技能;具有嫻熟的計算機、網絡操作能力,能夠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組織信息和數據;能利用各種網絡終端查尋所需資料;能利用電子郵件、聯機在線等方式開展各種參考咨詢服務,能擔當起為市場經濟服務的重任,為決策者提供準確且精確的信息服務。
所以,每個圖書館應認真分析自己的隊伍素質,通過各種渠道培養這支隊伍,無論現在還是將來,大學正規教育一直都是培養專職人才的一條最重要的途徑;在職人員的繼續教育;在職人員的繼續教育是一條培養人才的更為實際有效的途徑;鼓勵工作人員參加學術交流活動,創造條件讓其通過短訓班、各種專題研討班、學習考察等形式學習有關知識和技能,提高其業務水平;還可組織工作人員到先進的圖書館參觀學習,通過實地考察,開闊他們的視野,從整體上提高隊伍的業務素質,也使工作人員自己認識到在未來事業發展中素質的重要性,真正使自己成為市場經濟中具有競爭力的一員。
參考文獻:
[1]邵魁德.圖書館市場意識的建立[J].圖書館學刊,2006,(3):54-58.
[2]崔強.打造高校圖書館核心競爭力[J].中國市場,2005,(32):166-167.
篇5
對產權,經濟學和法學的概念是不同的。經濟學中的產權(Property Rights),著名的《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的解釋是“一種通過社會強制而實現的對某種經濟品的多用途進行選擇的權利。”
現代經濟學,尤其是以產權為研究重點的新制度經濟學的產權理論的要點是:產權是對經濟品的權利,包括使用、獲得收益、處置的權利,經濟品的交換,即商品或生產要素的交換是一組權利的交換;產權具有排它性,同時可分離、可分割(如對一物可以同時或分別有不同的權利),從而可有不同的產權制度安排,同時它還受規則和國家的約束;產權制度是經濟運行的根本基礎,產權制度決定組織的類型、形式及經濟效率高低;產權制度對技術進步產生重要影響,同時技術進步也是引起產權制度變遷的基本原因;私有產權與政府干預都是可供選擇的產權制度,選擇的標準取決于交易費用的高低;通過建立在交易費用比較基礎上的產權交易,私有產權制度會產生復雜、合作效率極高的組織,如現代大企業;企業本質上是投資者、經營者、職工、債權債務人等各種利益相關者產權交易和“不完全合約”的組合及產物;企業的“不完全合約”性質及信息不對稱,使企業的委托問題成為企業制度設計的關鍵問題。
比較研究表明,制度經濟學的產權概念和馬克思所說的生產關系的概念十分接近。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說:“人們在自己生活的社會生產中發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關系,即同他們的物質生產力的一定發展階段相適應的生產關系。這些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社會的經濟結構,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層建筑豎立其上并有一定社會意識形式與之相適應的現實基礎。”制度經濟學的著名學者E·G·Furubotn & S·pejovich說:“產權不是指人與物之間的關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關于它們的使用所引起的人們之間相互認可的行為規范。…產權制度可以描述為,它是一系列用來確定每個人相對于稀缺資源使用時的地位的經濟和社會關系。”(轉見上海三聯書店R·科斯、A·阿爾欽、D·諾斯等編《財產權利與制度變遷》,1995年)。
法學家通常從財產權利法律制度的角度把握產權概念。一些法學家認為狹義的產權制度主要指所有權制度或物權制度,而廣義的產權制度則包括物權、債權、法人和企業財產權、股權、知識產權等各種的財產權利。
經濟學和法學的產權概念不同,但二者關系密切,前者講的是經濟關系,是內容,后者講的是法律表現。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產權關系的調整和維持需要相應的法律條件。沒有合適的“強制性”的法律,產權經濟關系維持和調整成本將較高。
二、中國必須盡快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產權制度
我國要加快經濟發展,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從經濟關系和法律關系兩個層面建立與此適應的產權制度。
首先,產權制度是決定資源配置的基本制度。所以需要產權制度,是因為資源有稀缺性,必需合理配置資源。因此決定資源生產、使用和交易關系的產權制度就成了事關資源配置機制和效率的基本問題和必要條件。
其次,我們選擇了主要靠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市場經濟體制,因此必須建立市場經濟的產權制度。市場體制要求的產權制度和傳統計劃體制要求的產權制度不同。主要靠市場機制配置資源,意味支配資源、決定資源交換的市場主體——個人和法人的產權必須清楚明確,即市場主體必須有資源交易的選擇權和決定權,否則它就不是市場主體,無法擔任資源配置的主角。
第三,改革和發展的實踐已經證明,按市場經濟原則確立的產權制度及與此相適應的法律制度,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和體制改革已起了重要的作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過程,是市場化的過程,就是獨立的個人和法人取得資源支配權和交易權的過程。80年代初出臺以后又不斷完善的《合同法》、1986年出臺的《民法通則》、90年代出臺的《公司法》、《證券法》等法律,承認并保護包括私人產權在內的各種產權,為中國包括私人企業在內的各種企業的發展,及股份公司和資本市場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證和促進作用。
第四,為解決仍然存在的許多問題,必須加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產權制度的建設,建立和完善與之相適應的法律體系。目前在產權制度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如個人產權未得到充分的承認和保護,有在城市建設中對個人產權的不當處理、私人企業進入限制、上市公司小股東利益缺乏保護等問題;大公司治理結構尚不健全,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不能得到妥當的保護和平衡;國有企業產權關系并不清楚,如資產處置權責到底歸誰的問題就不清楚,因此企業轉制難以推進,國有資產易流失;許多創新和技術進步,受不合理的制度限制,難以推進;法律建設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如憲法中有關公私產權關系的描述需進一步調整,較完備的物權法尚未出臺。
三、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產權制度的特點
第一,覆蓋所有經濟資源的產權制度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產權制度應覆蓋所有有經濟價值的獲得需付出成本的經濟資源,各種形式的經濟資源都應“物有所歸”。適應經濟關系的多樣化,存在與多種產權關系相對應的財產權利的法律形式。
諸多財產權利之中,最基本的是物權和債權。物權是最基本的財產權,它是直接支配特定物、而享受其利益之權利。物權可分為所有權(自物權)與他物權,包括用益物權與擔保物權。債權指債權人請求債務人為一定給付(含作為與不作為)的權利。股東權是在股份制公司出現后產生的一種特別物權。廣義的股東權,泛指股東得以向公司主張的各種權利。和股東權對應的是企業財產權,即企業擁有對企業直接所有和管理的資產的支配權,盡管這種支配最終將受到全體或多數股東的股東權的約束,因而其獨立性有限。
無形資產財產權是有關商標、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的財產權利。隨著技術進步,它的價值日益提升。對一些科技型公司,知識產權已成為它最重要的戰略和組織資源。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物權制度是最基本的產權制度,不明確物為誰所有,所有者有何權利,就不可能有明確的市場經濟主體;債權亦是最基本的財產權利,對它的有效保護是市場經濟存在發展的前提,因為它是市場交換可靠有效進行的必需前提;與現代大公司制度發展和科技進步、知識積累密切相關的公司產權和股東權、無形財產產權,已成為市場經濟產權制度中最重要的部分,但這些產權的有效性仍依賴基本物權、債權體系的完善,同時自身也要不斷完善。
第二,各種產權主體地位平等,但作用有所不同
經濟資源是有價值、要獲得必須有成本的資源。中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經濟資源的產權主體,即產權的擁有者有個人、法人和國家(具體地說是政府,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國外,國家和地方都被稱為自治體)。個人、法人和國家的產權對象可以相同,都可以是企業、不動產和貨幣,亦有不同的特點。個人產權對象包括和人身不可分的人力資本,而法人和國家只能通過一定的交易和承諾獲得人力資本的使用權。國家產權對象的獲得可源于一般的交易,亦可以源于國家根據法律的征收。法人產權對象所及的范圍寬,但它和人力資本只能有交換關系,亦不可能像國家那樣直接用強制手段獲得資源。國家和個人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獲得企業的全部產權,而企業對國家和個人只能有部分產權(如債權)。
個人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基本的產權主體,除非有法定的基于公益理由等的限制和對他人有不當的影響外(如有違反“公序良俗”的行為),必須承認和保護個人產權,即個人所有的合法財產及個人合法(或不違法)從事各種商事活動的權益。這是因為包括個人消費、個人投資和儲蓄、個人工商活動、個人作為受雇者的服務在內的個人經濟活動,是市場經濟最基本的經濟活動,而個人產權是個人進行經濟活動的前提條件;個人產權及其交易是法人產權的基礎,是現代大公司成長和發展的基礎條件,現代大公司是個人產權主體通過成本收益比較競爭選擇的結果,個人投資及其人(機構投資者)的監督和選擇是大公司持續融資繼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充分承認個人的人力資本價值及其相應權利,是科技進步和知識積累的前提,隨著競爭壓力加大、創新速度加快,人們日益認識到企業組織知識積累過程是人的“隱形知識”向“顯形知識”持續轉化的過程,這一過程的效率和結果與“人力資本”制度是否健全密切相關;在事實及法律(包括憲法)上我國都已承認的并承諾要充分保護個人財產權利,支持私有經濟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特征是“發展生產”和“共同富裕”。在我國尚處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情況下,承認和尊重每個人,包括勞動者個人的產權主體地位及其產權,有利于“發展生產”和“共同富裕”,和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目標一致,有助于防止出現“兩極分化”的情況。
法人是法定的團體。法人的經濟活動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最重要的經濟活動,因為比較利益和規模經濟使法人組織成了商品和勞務最主要的最有優勢供應者,同時也是最主要的需求者。因此法人成了市場經濟條件下最主要產權主體。法人產權制度是與法人有關的產權制度,它離不開個人產權(如股東權、個人基于合同獲得的權利),但有別于個人產權。完備的法人產權制度是現代市場經濟產權制度中最重要的關鍵性的制度,是現代產權制度與“羅馬法”時代和資本主義初期產權制度最重要的區別所在。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法人組織,特別是大公司的產權關系十分復雜,能出現有效率的大公司,既要求個人產權制度比較完善,更要求有較健全的法人組織制度,首先是法人相關者產權關系的協調機制和較好的制度安排,這只能是市場經濟比較成熟、水平較高及市場經濟產權制度比較完備的成果;投資基金、養老基金等機構法人組織是將個人產權與資本市場及大公司產權相聯系具有公有特點的重要工具,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作用將日益重要(按德魯克(Drucker)的說法,機構投資者獲得股權是一場無聲的“社會主義革命”);中國將通過大企業主體成長及其作用發揮的過程,完善中國的產權制度,并從而進一步促進大公司的成長。
國家,亦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影響重大的產權主體。國家產權所及的對象中,最重要的是國有企業及國家對企業的投資,以及國家擁有的金融資產和自然資源。在市場經濟體制下,長遠地看,國家產權的主要作用是充當經濟發展的保障和支撐。因此國家產權作為實現公共利益目標所需的公權的手段,除在國家必須控制的少數領域及特定時期外,主要用于解決單靠市場機制不能解決的“市場失效”問題,一般不是直接充當創造價值的主體。盡管通過國有企業,國家產權也間接參與經濟價值的創造。
市場經濟下的各種產權主體,作用不盡相同,但其地位平等。地位平等的含義是,除非國家有明確的法律限制,各主體在民事及商事活動中的經濟權利和法律地位平等;國家公法對不同的法律主體待遇平等,一視同仁。
第三,不斷完善的產權制度
從歷史上看,先有物權,以后由于交換出現引出債權。隨著市場經濟體制取代封建經濟體制,出現了新的公司組織和相應的公司財產權利,包括知識產權在內的無形財產權利也日益重要。包括公司產權在內的市場經濟的產權制度,從19世紀初到20世紀上半葉,歷經百余年其基本構架已基本確立。以后由于科技進步,及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迅猛發展,產權制度在已有框架的基礎上又有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一是與大公司發展有關的公司產權制度,隨著公司利益相關者的日益增加和多樣化、復雜化,出現了更多的新的產權制度安排。如出現經營者期權、與更多的投資工具有關的權利等。二是與包括知識產權在內的無形資產產權和“人力資本”產權,由于與日益重要的知識資本的關系密切,其內容、工具和形式都在不斷發展,并且對公司制度和民商法、及民商法與公法的關系,都產生日益重要的影響。如一些國家已允許商業模式成為專利,為使貨幣資本更好地與知識資本、人力資本結合出現更多新的產權制度安排形式。三是與交易有關的債權及其處理方式,隨著交易規模擴大和日益復雜、快速化(在因特網出現后更明顯),按既要支持新交易方式的發展,又要降低風險的方向日益變化發展,如出現電子貨幣,各種金融衍生工具日益增加。
四、推進社會主義產權制度的建設需要解決的一些重要問題
第一,理順不同產權和主體的關系
首先要理順個人與法人(企業)、與國家的關系。
個人與法人的關系包括商品和服務的交易關系,個人作為雇員與法人的關系,個人作為投資者(股東)與企業的關系。這方面目前主要的問題是,對個人的權益,包括個人產權保護不夠。要解決這些問題,既要完善民事法律,強化對個人財產權利的保護,還需要通過勞動法、證券法等屬于公法范疇的經濟法、社會法的完善,提供相應的保證。
理順個人與國家的關系,主要涉及理順個人產權與國家公權,及個人產權與國家(國有)產權兩個方面。國家權力包括以國家為主體的民事權利和財產權利,還包括旨在服務于公共目標的公權力。市場經濟體制亦公認“公權優先于私權”。問題是必須明確界定公權和個人產權,個人產權不能對抗公權,公權亦不能無償占有個人產權,否則市場經濟的基礎就無法建立。理順公權和個人產權關系,必須明確界定公權和個人產權的邊界;確定公權的存在范圍,我國的主要問題是公權力過大,政府介入了許多它不應也不必介入之事,但同時很多該做之事并無精力去做;明確行使公權的法律條件,公權只能根據憲法和法律,按法定程序行使,不能隨意侵犯個人產權;當行使公權會帶來個人(及法人)的財產損失時,國家應予以補償。
理順個人產權和國有產權關系的重點,一是界定個人產權和國有產權的范圍,要根據中央已明確的對國有經濟進行戰略性調整的方針,適當縮小國有經濟及相應的國有產權的控制范圍,允許個人產權進入更廣泛的領域,并給予保護和尊重;二是在允許個人產權進入的領域,明確個人產權主體和國有產權主體都是平等的民事主體,要平等保護雙方的合法利益。目前既有國有產權主體利用其與政府的特殊關系侵犯個人產權主體的問題,亦有個人產權主體利用國有產權主體責任不清侵犯國有資產的問題。
第二,通過建立合理的企業產權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產權制度建設
篇6
關鍵詞:市場經濟;法制經濟;發展對策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市場競爭環境的公平有序性成為了社會各界較為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詐騙問題和黑惡勢力在市場經濟領域進行滲透的過程中所出現的欺行霸市等嚴重社會問題,已經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秩序的穩定帶來了嚴重威脅。針對這些不規范的市場活動所表現出來的次生問題,法制經濟模式的構建,可以通過法律法規對市場經濟主體制約作用,為國家提供良好的市場秩序。從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現狀來看,市場經濟向法制經濟的轉變是國家在經濟發展轉型期所面臨的一個首要問題。
1市場經濟與法制經濟及其關系概述
1.1市場經濟與法制經濟
從國家的發展來看,市場經濟與法制經濟是與國家的資源配置問題有關的兩個重要問題,從二者的本質來看,經濟主體的多元性、市場經濟的開放性和宏觀調控性是二者之間的共同特性。因此,法制化的市場經濟是建立在法律制度的監督作用下的一種市場經濟發展模式,是市場經濟的一種理想模式[1]。從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現狀來看,市場經濟向法制化市場經濟的轉變,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必經階段。立法工作與經濟調控機制的完善,可以讓市場經濟參與者的合法權益得到較為充分的保障。
1.2市場經濟與法制經濟關系
在對市場經濟與法制經濟進行比較分析以后,我們可以發現,二者之間在經濟領域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從國家的經濟主體問題來看,企業、政府和個人都可以成為經濟活動中的主體力量,針對這三大群體在經濟領域所表現出來的利益關系,發揮這些因素的制約作用,可以有效避免因這些關系的失調所引發的市場混亂問題。從世界經濟發展的總體格局來看,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出現,讓商品在國際市場流通過程中所面對的限制問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突破。在國際商品流通貿易日益發展的情況下,立足海外市場也成為了民族企業在自身發展中所要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為了讓國家在國際化的市場競爭體系中立于不敗之地,只有利用法律手段對國家的市場經濟體制進行規范,才能讓國家更好地應對全球化經濟發展趨勢,因此,市場經濟主體的多元性與市場經濟在全球化格局下所表現出來的開放性,是法制經濟的發展過程中的推動因素[2]。
2導致市場經濟法制不完善的要素
隨著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法律知識普及教育的開展已經給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隨著市場經濟活動的不斷發展,出現了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現象,使市場經濟中的一些不利因素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不利的影響。從司法機關所受理的經濟類案件來看,詐騙案件和食品安全問題,已成為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相對不完善的一種表現。以詐騙案件為例,表1、表2是國內某個網絡詐騙舉報平臺所的一些與詐騙問題有關的數據。從表1中所表述的內容來看,2013年~2015年該平臺所接到的詐騙案件舉報信息呈現出了一種逐年上升的趨勢。人均詐騙損失量的上漲,說明詐騙問題已經給社會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從表2的數據來看,虛假兼職詐騙是最近一段時間內舉報數量最多的詐騙類型。從詐騙案件給市場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影響來看,這一類案件的高發,對市場經濟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發揮的作用會帶來較為不利的影響。與金融理財產品有關的詐騙案件的出現,會對投資市場的投資信心帶來一定的沖擊。詐騙問題的出現,是市場經濟法制不健全人治化的市場經濟管理模式,從這一問題的產生原因來看,法制建設的不完善,是引發上述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從我國的法律體系現狀來看,一些與市場經濟問題有關的法律還沒有得到有效的完善。在現行的市場管理體系中,政府部門要在市場管理體系中發揮重要作用,在以人治為主要表現形式的監管體系之中,的出現會成為市場經濟規范化發展的一大隱患。在一些容易產生經濟利益的經濟領域,以人治化為主要表現的市場經濟管理模式也會為黑惡勢力在市場經濟領域中的滲透提供一定的便利條件。太原地區公安機關查處的以張志勇為首的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集團,就是一個一度控制著太原萬柏林區裝飾市場、建材市場的惡勢力團伙。法律隊伍力量的薄弱也是影響市場發展的因素。一些地區存在的以經濟處罰替代行政處罰的管理方式,并不能對一些危害市場經濟發展的違法犯罪問題起到震懾作用。從人們的社會生活實際來看,城管執法部門在執法工作中出現的暴力執法問題就是司法體制不夠完善的一種表現[3]。
3市場經濟走向法制經濟的必要性
3.1經濟聯系帶有復雜性
法制經濟模式的構建,是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必經環節。經濟產品的生產環節、交換環節和消費環節領域所表現出來的復雜性,是市場經濟聯系的復雜性的主要表現。在市場經濟聯系的復雜性因素的影響下,對經濟主體的生產行為的規范,是促進市場經濟轉型的一個重要因素[4]。
3.2經濟行為帶有市場性
由于我國長時期處于計劃經濟模式的影響,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一些與計劃經濟模式有關的經濟發揮已經無法適應市場經濟格局的發展,在生產行為缺乏合理的法律規范支撐的情況下,市場經濟中的自發性因素會對市場經濟的作用帶來不利的影響。因此,改革開放以后經濟行為所包含的市場化表現,是當前市場經濟模式向法制經濟轉變的一大必要性。
3.3市場經濟帶有國家性
從前文中的論述來看,在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的影響下,國際化公司和國際貿易影響下的國際經濟交流問題已經成為了促進消費發展的重要因素[5]。特別是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市場經濟的國際化給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帶來的新要求,需要國家通過法律調控機制的應用,對市場經濟的發展進行規范,因此,全球化市場經濟模式所帶來的市場經濟國家性問題,也需要讓國家對現有的市場經濟體系進行調整。
4市場經濟走向法制經濟的對策
4.1構建完善的法律體系
法律體系的完善性,是事關我國社會主義經濟體系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從我國的法律體系來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產品質量法》等法律法規的出臺,已經讓與市場經濟體制有關的法律體系得到了優化,針對稅務領域“營改增”政策實施以后所帶來的新問題對《稅收征收管理法》等法律內容的完善,是國家目前需要面對的一個問題。為了對城管執法工作在市場經濟管理機制中的作用進行發揮,國家可以通過建立諸如“市容與城市管理執法法”等法律法規的方式,對城管執法問題進行規范。
4.2強化執法力度
為了對執法不嚴、有法不依的問題進行整治,與執法人員切身利益有關的執法機制的構建,是有關部門需要注意的問題。監督機制的完善和執法人員素質的提升,也是保證政令暢通的一種有效措施[6]。在市場經濟的轉型過程中,檢察機關和紀檢監察部門要在日常工作中認真履行自身職責。針對詐騙、制假售假、偷稅漏稅和敲詐勒索等影響市場經濟發展的違法行為,公安機關、工商部門和稅務機關也需要通過專項斗爭活動的開展,對這些行為進行打擊。以對影響市場經濟發展的黑惡勢力團伙的打擊工作為例,2015年以來,西安警方加大了對地下出警隊、黑保安、村霸、沙霸、市(市場)霸和惡霸團伙的打擊力度,截至2016年10月,西安市公安局刑偵局共打掉了5個黑社會有組織犯罪團伙、消滅了168個惡勢力團伙,抓獲犯罪嫌疑人1123人。在2016年山西省開展的“打黑除惡”專項斗爭深化活動中,山西全省公安機關打掉了220個惡勢力犯罪集團,抓獲犯罪嫌疑人1218人(數據截至2016年11月)。廣東省在“驕陽2”專項行動中,共破獲了3077起涉黑涉惡案件。這些涉黑案件的破獲,社會經濟大局的穩定發展,有著較為積極的促進作用。
4.3做好法制觀念建設
在市場經濟向法制經濟轉變的過程中,法制觀念建設工作的完善,也是促進市場經濟模式轉型的有效措施。普法工作的優化,是對法制觀念建設進行完善的有效方式。針對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城市信用觀念等問題,有關部門可以通過開展講座活動的方式,促進法制觀念建設的完善。在對執法人員的自身素質進行提升的過程中,相關執法部門的管理人員也需要對一些科學的執法觀念進行普及。
5結語
對市場氛圍的公平性和有序化特征進行強化,是市場經濟法制化發展的重要目標。在對執法隊伍形象進行優化的基礎上,對經濟發展的整體環境進行優化,是讓市場經濟納入法制化發展軌道的重要措施。
作者:張冰宇 單位: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
參考文獻:
[1]趙煜.關于市場經濟如何走向法制經濟的思考[J].法制與經濟(下旬),2014(02).
[2]趙學升.關于市場經濟如何走向法制經濟的思考[J].改革與開放,2001(02).
[3]李五星.完善市場經濟法律制度保障市場經濟健康運行[J].滄州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9(01).
[4]梁燕雯.法治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基礎[J].東方企業文化,2014(24).
篇7
一、加強大學生的產權倫理的培養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初期,原來的“集體主義精神”受到了極大的沖擊,先前被從形式上驅逐出去的“私欲”,現在卻以一種極端的形式外化成人們的行動。理論上歷來對“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的批判,使得“公”和“私”的概念在大眾心中很難確定界限,在某種程度上擾亂了市場經濟活動中的主體利益。大學生即將成為經濟生活中的重要成員,對基本的財產倫理的把握,除了依靠法律知識的普及,另外需要我們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引導他們對產權倫理基礎性的認識。有關維護市場主體財產權利的倫理,稱之為產權倫理。其基本要旨,就是要求市場主體之間彼此尊重對方的財產權利,在未經財產主人同意的情況下決不占有屬于社會公有或他人私有的財產。根據這一倫理的要求,一切形式構成的“商業偷竊”行為都是不道德的。諸如制造假冒偽劣產品,進行價格欺詐和價格串通,竊取他人專有信息,在簽定和履行和約時做假,以及欺騙顧客、過度推銷和不正當定價等等。但這里同時必須明確的,產權倫理對市場主體的要求并不是讓其放棄自我財產權利以維護他人的財產權利,而是要求市場主體不在市場交易中以任何方式侵犯他人的財產權利,拿走不屬于自己的他人財產和公有財產。因此說,公有財產和他人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是現代產權倫理的基本準則。我們要使大學生知道,產權倫理對于財產權利的保護,雖然不及產權法律制度那樣直接有效,但它作為一種自律的力量,卻不是可有可無的。因為,產權倫理作為一種社會公識和基本價值觀,它對市場主體擁有的財產權的價值認定,是產權制度合法性的道義基礎。在現代市場經濟社會里,對于經濟活動中的不合法行為,法律的作用雖然至關重要,但卻又是有作用邊界的。在法律這種外在的、他律的強制性約束力不能起作用的地方,只能由產權倫理的主體化和人格化所構成的道義力量發揮作用。當產權倫理的要求一旦由理性規定轉化為多數市場的精神觀念和自律習慣,它實際上就會成為維護“財產權利”的無形而巨大的社會力量。在當前社會處于市場經濟中的大環境下,社會輿論和高校都贊成大學生適當的參與一些不影響學業為前提的經濟活動,如家教、推銷、社會實踐活動等,既鍛煉他們的能力,又對他們健全的人格形成極其有益,這其中大量接觸到的是經濟生活中的商品的交換。因此,對他們交換倫理的培養也是經濟倫理教育的重要方面。
二、加強大學生交易的自由倫理的培養
市場體系的有效運作,就意味著普遍交易的順利進行和競爭的充分展開,而這必須以尊重市場主體擁有買賣的自由選擇權為前提的。因此,倫理道德對市場體系有效運作的支持,必須體現在他對買賣自由交易的價值確認上。在今天市場經濟條件下,對大學生進行交易的自由倫理教育,是為以后建立真正意義的市場經濟的倫理保證。市場經濟中的自由倫理在于市場主體彼此尊重交易的自由選擇權。根據這一倫理要求,一切蓄意妨礙和限制買賣自由的行為,都是不合乎倫理的和不道德的,因而也是應當受到責罰和被禁止的。在商業社會中,這種限制選擇自由的行為主要表現為賄賂、脅迫、欺詐和不公平歧視等。自由倫理對買賣自由乃至市場體系運作提供的支持,體現在間接和直接兩個方面。間接的支持主要體現在它為一切保護交易自由的法律法規和實施提供價值依據與道義聲援,這就需要我們大學生的普法教育中加強交易倫理灌輸,并結合具體的事例進行生動的論證;直接的支持則在于它作為一種主體自律力量和習慣力量會造成一系列展現自由價值的買賣行為,并且會抑制和抵制各種行為的發生或擴張,而這種主體自律力量和習慣力量的形成,則有賴于我們高校德育工作者在平時的思想政治工作中進行培養,使大學生有健康的經濟人格和極強的自制力。
篇8
1 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完善,要求企業依法進行經營管理
市場經濟的一個顯著特征在于它的經濟秩序是通過法制來形成和維持的。在任何一種經濟體制下,要使經濟生活正常化,就要有一定的經濟秩序。企業在這種制約下不僅要在國家法律的限度內行使自主經營權,而且要有自我保護的法律意識,即企業要建立依法管理的內部運行機制,唯有這樣企業的生產經營才可能正常進行,并有效實現資產的保值和增值。正如美國經濟學家布坎南所說:“沒有合適的法律和制度,市場就不會產生任何體現價值最大化意義上的效率。”
無論哪一個國家的市場經濟建立與發展,都無一不伴隨著法制的健全與完善。社會主義國家的市場經濟就是法制經濟,市場經濟宏觀調控手段之一就是法律手段,國家通過立法和司法調節經濟活動,通過強制性措施,進行有效的宏觀調控,以完備的法制規范作為保障,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使經濟活動遵循價值規律的要求。
從市場經濟發展的歷史來看,無論是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市場經濟,還是韓國、新加坡等新興國家的市場經濟,都有著共同特點,就是在完善的法制條件下的市場經濟。在當前進行的經濟體制改革中,企業生產、銷售、經營管理的內外環境都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與其他社會組織的橫向聯系也就越來越廣泛密切,如果企業不依法處理各種復雜環境下的關系,就不可能具有良好的改革和發展環境,在我國加入WTO后和世界經濟融為一體,這種客觀必然性就尤為突出。
企業是市場經濟體制中最為重要的主體,所有市場經濟法律法規都會作用于它,企業經營管理都離不開法律的調整和規范。因此企業管理者和經營者要充分認識其重要性,牢固樹立依法經營的堅定信念,加強企業法律建設,要用法律的手段科學管理生產經營活動,防范和化解風險,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在市場經濟激烈競爭中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不斷壯大發展,形成強有力的競爭優勢。
2 依法經營管理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必然要求
黨的以來,我國制定了一系列刑事、民事法律和訴訟程序方面的基本法律和較為全面的經濟法規和行政法規,使國家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等主要方面都具有了一定的法律依據。市場經濟立法在立法工作中一直是重點。我國現行的經濟法律,如市場主體法律制度、市場主體行為法律制度、市場宏觀調控法律制度、社會勞動保障制度和處理市場糾紛法律制度等等,共同構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框架,而且與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相通。任何一個企業都要嚴格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反之將無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更談不上發展,這已是毋庸質疑的了。
市場經濟是競爭性經濟,但是競爭必須公平、合法競爭,法律是維護正當競爭的保障,否則市場機制就無法運轉。企業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轉變,要以獨立的經營主體到市場中去參與競爭,必須要加強企業的法制建設,自覺遵守法律依法經營,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在市場經濟的海洋中遠航。企業加強依法經營管理的必要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2.1 依法經營管理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促進企業建立自我約束的必然要求。現代企業改革的目標就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使企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的法人實體和市場關系中的主體。在這個過程中勢必要涉及眾多與法律有關的事項,包括:企業的設立、兼并、聯營的決策,承包、租賃、參股、拍賣的決策;技術與設備的引進、轉讓、對外貿易的決策等諸多方面。這些縱橫交錯的復雜關系,說到底就是一些法律關系,如何利用法律手段處理好這些法律關系,對企業經營決策就顯得尤為關鍵。
2.2 依法經營管理是企業理順勞動關系,調動職工積極性,強化實施企業管理的必然要求。人作為企業管理中最為重要的制約因素,隨著企業經營機制的不斷轉換,特別是《勞動法》的實施,企業與職工形成了法律意義上的勞動合同關系。在住房保障制度、養老保險制度和社會保險制度等社會統籌不斷完善的今天,職工不再是企業的附屬,企業對職工的制約力都明顯下降,企業對職工的管理就必須建立在法律的基礎上,各項管理制度都應有法可依,否則企業管理就無法從嚴,甚至可能觸犯到職工的合法權益,妨礙企業的健康發展。
2.3 依法經營管理是企業不斷提高經濟效益的必然要求。在企業生產經營的過程中,同政府、相關企業、社會團體、個人之間發生各種經濟關系也就是法律關系。法律關系是受法律保護的,具有強制性、時效性。據有關部門統計有15%的馳名商標在國外遭搶注,例如:五糧液在韓國、康佳在美國、海信在德國等都導致一定的經濟損失。這些都是因為沒有充分認識到利用國際知識產權保護規定所造成的后果。所以企業只有建立依法經營管理的運行機制,才會在眾多的法律關系上占據主動權,有效提高經濟效益。
2.4 依法經營管理是保證企業全面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在企業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不僅要受到經濟法律規范、行政處罰法以及民法通則中有關企業法人法律規定約束,同時我國新刑法分則第三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是修改后刑法中條文最多的一章,規定了92條罪,都是針對近年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實踐中出現的破壞經濟秩序的新問題做出的。2012年4月“毒膠囊”事件曝光,涉及企業包括海外制藥、四川蜀中、修正藥業、通化金馬等家喻戶曉的名企,一時全民嘩然。事實上,不管是毒牛奶毒饅頭毒膠囊,還是社會其他各行業的各種假冒偽劣產品,都事關全民的切身利益,政府主管部門都將以法律和行政手段予以嚴懲,從而保護市場秩序以及消費者權益。
2.5 依法經營管理是建立良好社會經營環境,樹立企業形象的必然要求。“誠實信用”原則是中國《民法通則》所確立的一個基本的法律準則,也是世界各國法律所普遍承認的原則,它貫穿于每一個企業經營管理的始終。我國企業每年因為不講誠信、逃廢債務、合同欺詐、合同履約率低等種種原因都造成了不小的經濟損失,不僅損害了企業形象,更給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帶來了嚴重危害,只有加強企業依法經營管理,努力創造公平競爭、誠信經營的社會環境,企業才能獲得長期穩定的發展,才能更好地維護企業、消費者、合作者及國家的合法權益。
篇9
[關鍵詞]財稅體制 創新 原則
市場經濟是迄今為止人類社會實現按比例的分配社會勞動和配置資源的最有效的手段,它能夠促進社會生產力的飛速發展。因此,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模式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并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而市場經濟體制在中國的建立和發展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是我國社會主義發展史上一次具有深遠意義的戰略性轉移。因此,必然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即從長期實行的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過渡,需要有個轉型過程。
一、體現公平稅賦,促進平等競爭
平等競爭是市場經濟的本質要求,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具備平等競爭的環境。公平稅賦則是創造平等競爭環境的最重要的條件。通過稅制改革,應著力逐步改變按不同所有制、不同地區設置稅種、稅率,從而直接導致稅賦不公平,不合理的現狀,特別是應解決好國有大中型企業稅賦偏重的問題。通過統一企業所得稅和健全、完善流轉稅,使各種所有制的各類企業之間的稅賦基本公平,促進企業在市場經濟的大舞臺上展開平等競爭。
二、合理調節社會分配,實現共同富裕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但是,社會收入分配不公,已引起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甚至十分不滿。以至于社會上曾經流傳這樣一個順口溜:“發了海邊的,富了擺攤的,窮了上班的,苦了拿筆桿兒的”。雖然這樣的概括有失偏頗,但也說明了一些問題,即在分配上出現了地區差距拉大和個人相差懸殊的情況。我們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人先富起來的政策無疑是正確的,但同時在實踐中也應防止貧富差距拉大、甚至兩極分化現象的發生和蔓延。因此,我們應通過稅制改革,制定合理的稅收政策,促進東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差距拉大問題的解決,推動全國經濟協調發展;調節個人收入相差懸殊,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三、完善環境稅收體系合理分權,理順中央與地方分配關系,加強和改善中央的宏觀調控能力
通過稅制改革,優化稅制結構,合理劃分稅種和確定稅率,推行分稅制,抓緊理順中央與地方的分配關系;隨著市場經濟發展和稅源的擴大,逐步提高稅收收入占國民生產總值 (或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適度提高中央財政收入占全國財政收入的比重,并合理地確定中央財政收入與地方財政收入的比例。只有這樣,才能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加強中央對整個國民經濟運行的宏觀調控能力。
四、制定網絡貿易稅收政策
經濟結構不合理是多年來困擾我國國民經濟高速、高效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當前通過稅制改革,設置合理的稅種,設計適度的稅率,體現公平稅賦,以引導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引導資源優化配置,從而促進經濟結構的有效調整和國民經濟整體效益的提高與持續發展。
五、簡化稅種,規范稅制
我國稅收體系中現有31個稅種,有些稅種與市場經濟發展不相適應,應予取消,有些稅種設置重復,應予合并,有些稅種是經濟發展要求開征的,應予
開征,以實行稅制簡化;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稅制,有許多共性,因此要“洋為中用”,借鑒西方市場經濟國家稅制體系中的精華,從我國國情出發,盡量與國際稅制慣例接軌,使稅制規范化,以利于維護稅法的統一性和嚴肅性。
六、改革和完善涉外稅制,進一步推動對外開放
在稅制改革中,凡涉外稅收,應盡可能同國際稅收銜接,同時,注意扶持我國民族經濟的發展,維護國家的根本利益。在當前的對外開放中,適用于“三資” 企業的稅收應與內資企業一視同仁,按涉外稅制的有關規定,依法嚴征,防止避稅、逃稅。
目前,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型中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突出矛盾與問題,這些矛盾與問題,從深層次上看,都與現行財稅體制不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緊密相關。因此,作為國家對國民經濟實施宏觀調控的主要工具之一的財政稅收,只有通過自身體制的深化改革,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當前怎樣改革我國現有的財稅體制,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要求的新的財稅體制,是我國整體改革系統工程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當前,稅制改革總的指導思想應該是統一稅法、公平稅賦、簡化稅制、合理分權、優化結構、理順分配關系、規范分配方式、保障財政收入,在我國建立起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稅制體系。
參考文獻:
[1]劉華.《論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稅收政策》.《稅務研究》,1998
[2]劉華.《關于促進企業科技進步的財稅政策研究》.《科技進步與對策》,1999
[3]王冰.《重視人力資本投資,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經濟問題》,1999
[4]文英.《發展知識經濟的稅收政策思考》.《財金貿易》,1999
[5]梅陽.《知識經濟的挑戰及稅收政策的選擇》.《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0
[6]劉澄.《外部性與環境稅收》.《稅務研究》,1998.
[7]廖家勤.《我國科技稅收政策的完善》.《稅務研究》,1998
[8]黃佩華.21世紀的中國能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嗎.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
篇10
一、我國市場經濟下建筑經濟成本管理的現狀
(一)建筑經濟成本管理理念落后
雖然建筑行業在我國市場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但建筑經濟成本管理理念比較落后和傳統,沒有意識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在工程進行的各個階段不能對相關的風險進行有力的管控,一般是當問題產生才去解決,這種被動性的應激行為會增加企業的有關成本,管理缺乏主動性,建筑企業的管理者缺乏突出的管理意識,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不能很好地規避施工過程中的風險。相對于風險的規避,管理者往往更加注重施工的進度和施工成本,只注意到了局部的問題,不能從大局出發,對施工質量的關注度并不夠,但這往往會造成質量的不合格而出現“豆腐渣”工程,一旦這種情況出現必然會增加企業成本,也會對企業的整體形象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所以更新建筑經濟成本管理理念,對成本進行科學全面的管理才能規避風險,更加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
(二)建筑經濟成本管理機制不夠健全
目前,我國建筑行業不僅成本管理理念比較落后,而且建筑經濟成本管理機制也不夠健全,成本管理體系并不完善,我國建筑企業一般都沒有專門的建筑經濟成本管理部門,沒有配備專門的人員對成本進行管理,而是交由其他部門進行代辦,這會導致職權和分工的不明確,會導致成本管理工作的低效,甚至會在施工過程中出現腐敗的現象。管理機制的不健全還會導致獎懲制度無法實施,不能對施工的成本進行細化管理,當工程出現問題時,無法對相關的責任人進行問責處理,建筑經濟成本管理機制的不健全增加了企業成本管理的難度,增加企業的成本。
(三)建筑經濟成本管理人員的專業知識不足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在這種背景下,建筑行業的競爭將會更加的激烈,這就促使企業在企業管理的各個環節進行優化,降低成本將是各個企業的必然選擇。由于建筑經濟成本管理人員專業知識的不足,可能會對在建工程所需工程物資的預算錯誤,對所需施工人員的數量誤判,對采購工作不規范,由于建筑工程所需的工程物資一般價值較高,如果出現失誤,將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由于企業對建筑經濟成本管理工作的不重視,相關人員的職業責任感也就不強,會出現怠工等現象,這些問題的出現會對企業的發展產生阻力。
二、市場經濟下建筑經濟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建筑經濟成本的管理對企業來說能夠反映建筑施工的質量,如果一個企業對其成本管理環節進行細化,那么會提高工程物資和施工人員的運用效率,效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建筑工程質量的好壞;其次建筑經濟的成本管理能夠衡量企業競爭力的重要參考因素,在市場經濟下,企業競爭力主要受產品質量和產品價格的影響,而產品價格的高低主要依賴于企業對產品成本的控制,所以企業對成本的管理會使企業在市場經濟中更具競爭力;最后成本管理會影響企業的經營和決策,沒有對成本的有效控制,企業的投資回報率將大大降低,影響企業經營過程中的現金流,進而影響企業的決策。所以市場經濟下對建筑經濟成本管理對企業來說至關重要。
三、如何在市場經濟下開展建筑經濟成本管理
(一)樹立先進的建筑經濟成本管理理念
先進的管理理念是企業進行有效的建筑經濟成本管理的前提,國內的建筑企業可以在以往成本管理實踐的基礎上總結出成功的成本管理經驗,也可以借鑒國外企業先進的成本管理理念,將這些理念和國內市場環境以及本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機的結合,使本企業的成本管理可以做到具有前瞻性、動態性和全面性,在建筑工程施工前,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預測,提前做好準備,認真落實好各種預防措施;企業不能片面地關注施工成本的問題,更要重視施工質量的問題,只有同時兼顧才能提高施工的效率,增加企業的投資回報率,降低企業成本,實現企業的利潤最大化和利益最大化。
(二)健全建筑經濟成本管理機制
健全建筑經濟成本管理機制是企業控制建筑經濟成本的基礎,沒有健全的建筑經濟成本管理機制就不可能對成本管理進行規范化和系統性的操作,就不能對成本管理環節進行細化。健全建筑經濟成本管理機制,就需要企業配置專業人員對企業的運營成本進行科學的評估,對工程建設的各個階段進行細致的成本核算,對施工成本合理、規范和全面的預算可以提高企業對工程物資的利用率,以及對施工人員的合理調配;同時,健全的成本管理機制,使員工的職責劃分更加明確,員工也會對自己所做工作更加認真負責。
(三)提升專業人員的職業素質
有效的建筑經濟成本管理需要管理人員職業素質的提高,建筑經濟成本管理人員需要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學習有關建筑經濟成本管理的課程,不斷開拓創新,培養自身的責任意識,在實際的工作中認真落實成本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