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時間:2023-10-31 18:08: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篇1

【關鍵詞】學生 思想政治 教育 班級管理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179

在學校生活中教師不但要注重學生學科知識的積累和儲備,還要注意引導學生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有效實現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這一目標的手段便是優化班級管理,班級管理就是指班級教育管理者帶領班級學生按照班級教育管理規范的要求,為了更好地實現教育教學目標和班級工作目標而進行的一系列活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言傳身教等諸多方式傳遞正確的思想理論和辦事方法,幫助學生完成自身價值體系的建立,而學生也可以通過管理、合作、協商等途徑來提高自身素質,形成較為開放的思想狀態,一舉多得。由此可以看出優化班級管理是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

一、傳統班級管理方式的弊端

良好的班級管理要求全體師生共同參與,積極互動,努力營造一種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為教學與發展服務,但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傳統的班級管理模式呈現出諸多的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分數主義”思想盛行。在當前我國的教育過程中,考試和分數是衡量一個學生能力高低的主要手段和評價標準,也是學生能否有資格入選班委會的重要參考,一個學生實際的組織能力和領導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這使得很多學生在心中形成分數最大的功利主義思想,不利于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其次,權威主義突出。在傳統的班級管理中,強調普通學生對教師和班委會成員的“服從”,抹去了同學之間平等對話的交流方式,以致無“一官半職”的學生始終處于一個相對弱勢的地位,從而激起對于權力的向往,最終對學生價值觀念的形成產生不良的影響。第三,班級管理模式僵化。在傳統的班級管理模式之中,班委會成員大都是相對固定的,各司其職,在班級成員不作出大的調整之下很難對班委會成員有大的變動,這讓一些想積極為班級做出貢獻的同學沒有施展才華的機會,而一些作為班級干部的同學卻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造成了班級氛圍凝重,缺乏活力的現象。最后,同學之間的不正當競爭。在班委會成員的競選和換屆中常常會出現一些不良行為,將社會的不良風氣沿襲到學校中來,使得學生過早接觸甚至助長這種不公正、不公平的行為,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不利的影響。

二、優化班級管理的對策

(一)制定合理的班級管理制度

優化班級管理首先要做到有一個科學合理班級管理制度,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在參考學習成績好壞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學生的責任心、上進心和管理能力等眾多因素,最大限度的選取班級管理的合適人選。擁有部分固定的領導班底后,在適當的崗位上采取輪值的方式,使得大家都有機會參與到班級建設中來,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于班級的榮譽感和責任感,保證學生在日常學習交流中的平等地位。在班委的選舉和換屆過程中,加強對學生進行公平公正公開等思想的教育,促使學生從小事做起,自覺維護班級和社會的良好秩序和風氣。通過日常班級管理的實踐,團結全體師生力量,不斷促進班級管理制度的改進和優化。

(二)提高教師的班級管理能力

教師作為班級的主要管理者和領導者,應該不斷地通過各種方式進行學習,提高自身的素質和能力,更好地為班級發展服務。在教師培訓課程中,積極學習相關理論知識,及時掌握先進的教學理論和管理觀念,做到與時俱進。在日常教學實踐過程中,主動和其他教師交流溝通,取長補短,提高自身教學水平;在與學生的相處過程中,放平心態,以平等友好的方式去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特質和閃光點,實現教學相長。另外,根據實際情況,創新和嘗試新的教學方式和管理方法,讓每個學生都有自由呼吸和充分發展的空間,同時,依據各方面的反饋和自我內心的反省,不斷反思自己的工作,在反省和總結中查找和彌補不足,不斷進步。

(三)拓展班級管理手段

當今時代是一個互聯網的時代,電子信息技術在各個方面都有廣泛的應用,同樣,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也可以使用互聯網技術來達到優化班級管理的目的。比如現實社會中,學生可能會由于課業繁忙,害羞、害怕等原因不能和老師進行及時的交流和溝通,導致很多事情一直憋在學生心里,得不到有效的解決,影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甚至釀成嚴重的后果。學校和教師可以嘗試使用社交軟件建立QQ群、微信群等線上交流方式,這樣不但能有利于便捷師生間的交流,還可以消除一些性格內向學生的心理顧慮,為師生之間的溝通了解提供輔助。與此同時,教師和家長也可以通過類似的方式實現及時的溝通,更加全方位的了解學生在家或在校的實際情況,為學生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從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四)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

營造一個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 有利于緩解學生在緊張學習下的壓力,增強班級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一個積極向上的環境。在“硬件”方面應該創造一個良好的班級環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來實施教育,甚至讓每塊墻壁都會說話”。師生可以共同策劃布置班級的黑板報、墻壁等,讓每個同學都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博采眾長, 用最優的方案布置一個最美麗的學習環境,也可以分組比賽做出每個組不同的特色,增強小組的合作和向心力。在人際交往的“軟件”方面,班主任和其他老師應放下自己作為管理者的架子,與學生平等友好的交流,實踐也已證明,在教學水平相當的情況下,學生大多喜歡具有親和力的老師。并且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大家一起分享喜悅,共同面對困難,形成民主、團結、相互支持和理解的和諧氛圍,這樣學生可以在這種愉悅積極的氛圍中不斷地感受正能量的流動,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篇2

關鍵詞:主體性思考 對話式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現實意義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高校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很難適應新的發展形勢,傳統的方式已經很難體現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體性。在當今的高校大學生主體性思想政治教育,理想和現實總是有一定距離的,在這里我僅從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這個角度來進行簡單的分析。

一方面,隨著高校的擴招,現在的高校已經不是曾經的象牙塔了,高等教育的大眾化代替了精英化,這本來是教育的一種進步,是無可厚非的,但是隨著大眾化的推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臨的問題也日趨明朗化。學生數量劇增,但是傳統的講授式或教師獨白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仍在推行,一點對多點的思想傳輸,使思想得不到完全的交流,只能單方面灌輸,忽視了師生互動的重要性,不能確保其很好地滲透到了學生的思想中。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在以改變學生錯誤的認識為目的的,學生在其中必須得到有關的啟發,并且從中參悟出相關的道理,進而才能達到自我教育的效果。

另一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內容方面,也存在不少脫離大學生實際情況的現象。教育者常常只按照自己的主觀意愿選擇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題和內容,而把學生思想中實際存在的一些問題放在一邊,這樣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缺乏了興趣,更談不上作為教育主體參與到整個教育過程中去了。這種現狀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育者與學生之間的思想脫節,未能及時意識到學生中出現的新的思想趨勢,而進一步講,這也是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忽視學生的選擇自由而導致的。要發揮大學生這些受教育者的能動性,將其培養成為非異化的、有責任意識的、合規律的行為發出者的主體,還需要經過多方的努力。

越來越多的人發出了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呼聲,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應該由目前的教師獨白為主走向,以對話方式進行為主。在教育活動中,對話式教育有著特殊的含義,是指教育主體之間內部精神世界的敞開和溝通,是對對方真誠的接納,是在教育對話的過程中實現的觀點、思想和精神上的包容、相遇與相通,從而達到生命質量的提升和精神世界的完滿建構。也就是說,教育對話是教育主體之間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相互理解為基礎,以尋求真知、意義創造和建構個體完滿的精神世界為目標而進行的一種平等交流、相互溝通的過程,從而達到教育主體之間生命精神能量的轉換,促進主體生命質量的不斷提升。只有將知識轉化為自己的一部分才是學習,才能獲得發展,這就需要個體去思考即同主觀世界對話,將與客觀世界交流的成果融入到自己的認識體系中去給自己予以指導,這樣才是教學的真正目的,也是對話式教育所追究的成果。

綜上所述,“對教育來說,對話是激發內部動力的策略”。下面我們再從兩方面來談談對話式教育在凸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方面的現實意義。

第一,讓學生在自己的獨立探索中發展主體性。在對話式教育中,學生所面對的是一個對于師生而言都沒有預設答案的主題。因此,學生在探索研究中的沒一點進步,都體現著學生的思維向一個未知領域的深入;學生的每一點收獲,都是學生創造性活動的結晶。在這樣一種探索性活動中,學生真正擺脫了來自教師的禁錮,擺脫了“異化的能動性”。這使得學生能夠真正的作為一個獨立的主體,從而發展自我,提升自我,成長自我,渴望獨立,要求獨立,這也就復歸到了學生最初應該具有的自主的能動性上面。學生在教育中成長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不斷獲取價值觀、發展自我、不斷走向獨立的過程,也正是一個不斷地確立自身主體性的過程。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我們首先要了解大學生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切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題,然后就把這個主題的話語權更多地交到學生手中,讓他們在這個問題上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果遇到學生難以在短時間內接受對話式教育這樣一種新方式,就需要教育者適時的用自己的發言來引導學生的思考,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這樣一種適當的引導目的也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進入到自我探索、自我教育的過程中去。

第二,讓學生在師生的真誠的對話中發展主體性。教育應該是一種師生“同在”、師生“同往”的溝通。因此,在反對任何形式的壓制、奴役的同時,也要揚棄教師“獨白”、“表演”式的教育教學方式,致力于在教育中建構一種對話式的師生交往關系,并通過這樣來發展學生的主體性。“當教師把學生當成獨立的個體看待,以一種平等友好的姿態出現在學生中間,教師就獲得了一份信任、一份友誼,學生也流露出一種自信、一種欣喜,師生關系則表現為一種融洽、一種和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師生雙方都是作為活生生的人投入教育過程,共同“卷入”真實的思維活動中。這使得學生和教師的對話更加真實,也更加真誠。同時師生雙方真誠的交換意見,實現知識、經驗和意義的共享,這樣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帶來的就不僅僅是思想的交流與提升,更重要的是主體人的生成。

對話式教育是一種發展性的教育方式,是教育形式的發展趨勢,這種教育方式既能培養學生的自立意識和創造意識,又能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性得到較為全面的發展。通過這種教學方式的應用與普及,我們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必定將會得到很大的改觀。

參考文獻:

[1]王長純.《教師專業化發展:對教師的重新發現》

篇3

(一)對了解大學生思想行為特點和心理的啟示

在“微博時代”,大學生喜歡用發微博的方式將自己的思想、行為和心理予以呈現。在微博中,學生的思維方式、思想動態、情感世界、生活軌跡都會充分暴露,這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來說是了解大學生精神世界和思想動態的很好的平臺,可以對學生的思想深入分析,以便做好下一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亦可對學生的不良情緒和心理進行疏導,讓學生的心理問題得以及時解決,不會造成嚴重的后果。

(二)對校園輿情監控和引導的啟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職責之一就是輿情的監控和引導。由于“微博”有著獨特的溝通和展示方式,它可以展現私人話語,但又是公共輿論信息的傳播平臺。討論和交流具有開放性,用戶可以針對相同或不同主題和內容來交換和發表個人的觀點和見解。這些評論通過發展會成為網絡輿論,這就給不良用心者留下了虛假信息,造謠生事的空子,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時刻關注微博動態,讓“微博”充分發揮好監控輿情的作用,這樣就能充分利用“微博”來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輿論引導作用。

二、多舉措應對“微博時代”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微博”陣地

“微博”已經成為大學生進行交流、信息傳遞和溝通的重要平臺。相對于QQ、MSN、BBS等網絡工具而言,“微博”有著它的許多優勢,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引起足夠重視并加以利用,主動經營這個新陣地,搭建這個新平臺,爭取成為“微博”世界中信息的提供者,使學生能夠得到積極正確的引導,保護學生不會受到不良觀念的影響和侵蝕,同時要開設符合大學生文化取向和時代特征的新穎時尚的“微博”網站,吸納學生用戶,并努力使之建成一個擁有大量大學生用戶的“微博”教育新平臺。這樣不僅及時便捷,也可以節約辦公成本,節省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并可將主流意識形態、核心價值觀對微博用戶進行滲透,起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豐富教育內容,改善教育方法

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來源于權威的正統渠道,學生接觸其它渠道也比較少。而如今網絡發展迅速,網絡信息資源豐富而快速被獲取,信息內容五花八門,包含了許多非權威非正統渠道來源的信息,但這些內容也會第一時間被學生接觸。尤其是“微博時代”,每一位用戶都會不受限制地接觸到第一手信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果能把引起大學生興趣、關注和共鳴,并產生“正能量”的第一手信息傳達給學生,勢必會讓一切有效資源“皆我所用”,打破傳統教育內容貧乏的局面。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往往是灌輸式和填鴨式。但在信息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改變。在微博的互動中,方式是開放的、平等的,會受到大學生的歡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須順應時代,順應“微博”的特點,用“微博”的方法規則來發揮最大的作用。使得在“微博”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夠緊跟時代,越做越好。

(三)加強思想政治隊伍建設

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無論是在信息傳播還是在話語引導方面都擁有主導權,但在“微博時代”,這種主導權卻被逐漸消解。所以,“微博時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樹立“微博時代”意識,與時俱進,主動推進“微博”建設,用新時代的新工具,不斷擴大主流文化的輿論場,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養,要給他們創造更多的機會參加培訓學習,讓他們通過學習進一步操控網絡,使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中填充更多適應信息時代,并能操控信息時代的優秀人才,成為“微博”空間中具有主導和感召力的領軍人物,并且在與大學生交流互動的同時能及時發現問題,并分析、解決問題,切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三、結語

篇4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成才

大學生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大學生處在獲取知識、發展智力的最佳時期,也是他們思想覺悟、道德情感發展最積極的時期。在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關鍵時期,必須有健康的思想、高尚的精神、良好的情操和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克服種種困難的毅力等等。這一切有賴于有效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成才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成才目標

青年大學生樹立什么樣的人生目的、人生理想,確立什么樣的成才目標,學習并掌握什么樣的知識,具備什么樣的能力,為誰服務和怎樣服務等,是關系到祖國和民族未來的大問題,也是關系到大學生能否成才的大問題。成才目標是對人為什么活著這一根本問題進行思考,對人生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以及實現人生理想應該具備什么樣的能力和素質的追尋之后自覺形成的一定時期內的努力方向和預期效果。也就是說,成才目標是對人生目的和理想的具體化,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對未來一定時期內所需形成的能力、素質等的心理設定和行為期待。對大學生而言,成才目標的性質和內涵深刻地影響甚至決定著大學生能否真正成才,并在一定程度上規范著成才的路徑。大學生成才目標的確立,不是簡單的個人選擇問題,而是深含價值判斷的社會問題。既與時代背景和社會發展的狀況緊密相關,也與其思想道德素質密切相聯。在紛繁復雜的客觀現實中引導大學生認清當前所處的時代,把握未來的發展,確立正確的成才目標是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重要功能。

(1)思想政治教育能促進大學生早日確立成才目標。帶著無限憧憬和滿腔抱負走進高等學府的青年大學生,都具有成才的理想和期望。而在當今這樣一個呼喚人才,成就人才的時代,大學生應早日樹立成才目標,為盡快成才邁出第一步。有了目標就有了方向,就有了對自己的明確要求。有了方向要求就能有的放矢,就有了集中時間和精力學習、提高和發展自己的可能。大學生成才目標的確立是進行有效學習、創造的起點。人生閱歷尚淺的大學生,如果胸無大志,貪圖安逸,就難以確立成才目標;如果沉湎于幻想,就可能導致成才目標不確定、不具體,結果即使付出了辛勤勞動也將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大學生思考上大學與人生理想的關系,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自身肩負的責任和使命,有助于增強大學生的責任意識和競爭意識,促使大學生立志成才;思想政治教育鼓勵大學生勤于學習、善于創造、甘于奉獻,并指導大學生把遠大理想與具體的成才目標結合起來,從而有效地促進大學生及早地確立自己的成才目標。

(2)思想政治教育能引導大學生選擇正確的成才目標。選擇正確的成才目標對大學生成才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識別人才要堅持德才兼備原則,而品德、知識、能力和業績則是衡量人才的主要標準。所以正確的成才目標應該定位在符合德才兼備的要求之上。選擇正確的成才目標,需要有科學理論作指導,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思想政治教育能幫助大學生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及成才觀,培養大學生的愛國情懷和優良道德品質。大學生有了科學理論作為行動的向導,有了為祖國富強、人民富裕、民族復興而建功立業的人生目的和人生責任,就能在選擇成才目標時充分考慮國家、民族的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而不僅僅是局限于實現個人的價值。正確的成才目標也應該能最大程度地發揮自身優勢,揚長避短,真正利于人盡其才。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培養大學生遠見卓識的品格和腳踏實地的精神,使大學生充分了解自身特點和客觀實際的需要,不受一時興趣、一味熱門或一股潮流的影響,選擇適合充分發揮才能、最大限度實現人生價值的成才目標。

(3)思想政治教育能激勵大學生堅持正確的成才目標。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動力作用為大學生堅定正確的成才目標提供有效的幫助。常言說,無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志長。這也為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許多事實所證明。大學生正確的成才目標一旦確立,就需要堅定成才目標,即保持目標的持續性,以通過后來的不斷努力實現目標而成才。如果缺乏恒心,沒有相對穩定的目標,特別是不能堅持正確的成才目標,這山望見那山高,不斷變換目標,就無法實現目標。理想是引領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也是人們知難而進、走向成功的精神動力。思想政治教育能幫助大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和科學信念,形成堅強的意志品質。理想激勵大學生堅持正確的成才目標,意志支持大學生堅定正確的成才目標。理想一旦形成,既能使大學生在成長中充滿激情,又給予他們現實的方向感,找到適合的成才目標,并持之以恒地去為之努力。

(4)思想政治教育能啟發大學生完善成才目標。正確的成才目標也是一個不斷完善的目標,是一個能根據各階段目標實現的情況和變化了的主客觀條件加以適當調整來不斷完善的目標。大學生正確成才目標的選擇難以一蹴而就,隨著主客觀條件的變化需要不斷完善。正確的成才目標中也難免有一些具體內容在實踐中不適應,需要作出一些修改和完善。這是因為大學生對自身素質和外在環境的認識難以一次完成,自身的情況和客觀外界的環境也可能發生變化而使原有條件改變。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引導幫助大學生在成才的實踐中主動應對各種變化和紛繁復雜的社會現實,主動適應新的情況,及時準確地調整和完善適合自己成才的奮斗目標。總之,思想政治教育能幫助大學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質,找準正確的成才方向,選擇科學的成才目標以立志成才。

二、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大學生選擇正確的成才之路

確立成才目標是大學生通往成才之路的起點,真正成才還要正確選擇適合大學生自身的成才道路,并堅持不懈地努力奮斗,勤于實踐。當今時代給大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成才空間,無論未來是創業成才還是學術成才或政務成才等,在通往成才的道路上,都必須經歷刻苦學習、不斷思考和不斷進步的過程;必須有目標始終如一、不畏艱苦、勇于拼搏、持之以恒、常思進取和努力奮斗的實踐行動。

(1)思想政治教育能激發大學生認真學習、努力成才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思想政治教育能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大學生把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加強自身修養、把實現自身價值和服務祖國人民結合起來,進而明確社會進步和自身發展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以努力成才。崇高的思想可鼓舞和引導大學生不斷追求新知識、探索科學奧秘,最大限度地開發內在潛力,不斷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如果把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簡稱為美德,則大學生的成才之路就是一個需要美德并展示美德的過程。

(2)思想政治教育能幫助大學生提高科學思維方法和能力,培養堅強意志、耐挫力,養成勤奮、惜時等好習慣。實現現代化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一項艱巨的事業,不可避免地會遭遇這樣或那樣的困難與挑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激發大學生內在的巨大的創造活力,引導大學生理性地堅持刻苦學習,在學習中始終做到視野開闊、胸懷寬廣,能在成才道路上始終堅定信念和堅持腳踏實地、百折不撓和艱苦奮斗的精神。

(3)思想政治教育能調動大學生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的熱情和干勁。參加社會實踐,是大學生鍛煉成長的有效途徑,是大學生成才的必由之路。大學生通過參加社會實踐,了解鄉情、國情、世情,才能把自己的主觀認識建立在現實之上,自覺擁護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 端正人生態度,確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和奮斗目標。同時,大學生通過參加社會實踐,加深對現代科學技術知識和思想道德理論的理解和體驗,掌握真才實學,才能恰當地評價自我、認識自我,找到理想中的自我與實際中自我的差距,正確地設計自我、完善自我,成為全面發展的優秀大學生。大學生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擺正個人與群眾的關系,虛心學習人民群眾的優秀品質和豐富的實踐經驗,認識和克服自身的差距,消除自身存在的不良習氣,擺脫成長中產生的迷茫和困惑。

(4)思想政治教育能引導大學生主動進行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對大學生成才具有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最終要取得實效,必須通過大學生自我教育來實現。在我們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中,十分重視自我修煉。在古代,孔子講“修身”“克己”“自訟”,孟子講“養身”“自得”“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朱熹講“省察”等。在近現代,教育家陶行知提出“自理”“自新”“自動”和“自學”。這些說法和觀點都強調要使自己經常處于深刻的內省和磨煉之中,要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聯系社會現實在為人處事、學習、思想、交往等方面對自己進行教育。自我認知、自我反省、自我批評都需要具備追求真理的執著性、嚴于律己的自覺性、創造性思維的獨特性、言行風格的務實性等優秀品質。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養大學生的這些品質,引導大學生主動地進行自我教育,使大學生成功地踏上自我改造、自我教育的成才道路。

三、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大學生正確對待成才環境

人生活在環境中,人的成長一刻也不能脫離環境的影響。思想政治教育能幫助大學生正確對待自己的成長環境,學會主動為自己創造一個良好的成才環境。

(1)思想政治教育能幫助大學生科學地區分成才環境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荀子·正名》中說:“心不正焉,則黑白在前而不見,雷鼓在側而不聞。”人們也常說:“世界并不是缺乏美,缺乏的是發現美的眼睛。”這些話意在說明,如果沒有正確的思維和認知方式就不可能真正分清事物的表里和美丑。相應的,如果認知失真或缺乏正確的思想道德認知和觀念,也就不可能區分學習生活環境中的是非良莠。大學生富有熱情但又缺乏經驗,一旦出現認知失真,很可能出現走極端、胡亂猜測。憑感覺,甚至沖動、輕率、迷信地看待環境。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培養大學生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使他們掌握科學的理論武器,對紛繁蕪雜的社會政治環境、經濟環境、文化環境、信息輿論環境、家庭環境、社區環境、校園環境等進行全面且客觀地認識和鑒別,并從中區分出有利的成才因素與不利的成才因素。

(2)思想政治教育能幫助大學生正確地對待成才環境中的順境和逆境。社會生活豐富多樣和復雜多變,使得大學生的成才路上常會出現通常說的順境和逆境。應該說,當代大學生不乏優秀者,他們能夠正確面對順境和逆境。然而,由于當前的大學生普遍年齡偏小,從小生活條件比較優裕、生活經歷少,他們中的一些人難免帶有種種不足,比如依賴性強、意志薄弱、經不起挫折、缺乏艱苦奮斗和吃苦耐勞的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作用就在于培養大學生勇敢堅毅、百折不撓、意志頑強、敢于冒險、敢于創新、獨立思考、獨立鉆研、熱愛生活、樂觀豁達、富有事業心等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感和心理品質,使他們在順境和逆境中都能夠完善自身、不斷提高、增長才干。

(3)思想政治教育能幫助大學生能動地改造和優化成才環境。這是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成才的一個重要作用。環境影響人的發展,同時人也改造環境。這就說明,人接受環境的影響不是消極的、被動的,而是積極的、能動的過程。人不僅可以自覺地、辯證地認知環境以科學地區分出有利的環境和不利的環境,也可以正確對待順境和逆境,還可以積極地、能動地改造環境。人在環境面前可以有所作為。但人對環境的改造又不是隨意的,不是沒有條件的,更不是完全主觀的率性而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功能就在于使大學生認識到這些道理,引導大學生認清自身在成才環境的建設和改造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發揮積極性和能動性,在參與優化家庭環境、學校環境、社會環境的過程中改造、鍛煉和提高自身,順利地走好成才之路。

參考文獻:

[1]路甬祥.攀登者——優秀青年科技專家成才之路[M].北京:科學

出版社,1995.

篇5

關鍵詞: 思想政治教育 高職院校 學生就業

高職院校學生就業與社會直接接軌,將為我國輸送大量的技術性人才,但2017年來我國就業形勢比較嚴峻,高職院校學生就業時將面臨較大的就業壓力,部分高職院校畢業學生在就業時產生心理問題,影響正常就業。由此可見,對高職院校畢業生進行就業指導和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必要,從而提高W生的心理素質和道德品質,建立適合高職院校發展的工作機制。

一、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加強高職院校學生對當前就業形勢的認識

基于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就業形勢,加強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在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的同時,要將我國的就業形勢和就業政策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讓學生清楚地了解當前的就業政策與就業形勢,對個人的就業目標進行適當的調整,并進行合理的規劃,確保高職院校學生順利就業,提高學生的就業指數[1]。

(二)引導高職院校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擇業觀,高職院校畢業生面臨就業,對職業規劃感覺迷茫與困惑,而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就業指導相結合,可以有效促進學生擇業觀的形成,從而對自身有正確的認識,在就業過程中積極明確個人的就業目標與就業方向,繼而順利就業。

(三)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素質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學生面臨嚴峻的就業壓力,部分學生出現心理焦慮的現象,從而形成某些消極情緒,不利于高職院校學生的健康成長和順利就業[2]。因此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加強思想教育,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用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就業困難,從客觀和全面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優點與不足,使心理問題得以解決,有利于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增強自信心,從而促進高職院校學生順利就業。

(四)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創業能力

我國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高職院校旨在為國家培養專業技術型人才,所以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應鼓勵學生樹立創業觀念,對學生進行科學的指導工作,讓學生積極抓住創業機遇,通過國家的扶持政策創造優秀的創業團隊,并指導學生規避和減少創業的風險,提升學生的創業能力,引導學生自主創業,并取得成功。

二、一些高職院校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分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缺乏針對性

在對高職院校就業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缺乏針對性,不能對學生起到積極引導的作用。部分高職院校對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較重視,但沒有專門的就業思想政治教材作為指導依據,且大部分就業指導工作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在學生臨畢業前一年進行的,缺乏實際意義,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均無法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理論知識空泛,與實際內容聯系不緊密,對學生的就業指導性不強。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單調

高職院校學生具有多樣化與個性化的差異,學生認知水平不同,對就業過程中面臨的一些現象缺乏理解。但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學方法較單調,教學理念陳舊,不能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在對高職院校學生進行就業指導時教育思想與現實有距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高職院校學生缺乏積極的指導作用。

(三)就業指導與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聯系

對高職院校學生進行就業指導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質上具有一定的關聯性,但在實際教育工作中就業指導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脫離現象,在對高職院校學生進行就業指導時受計劃經濟的影響,沒有對學生進行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易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對高職院校學生就業指導的積極意義。

三、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確途徑

(一)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開,需要不斷加強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并不斷優化這支教育隊伍,整合多方資源,促進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升級[3]。高職院校在建設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中要通過院校中的就業管理人員、輔導員、專業教師及院系書記等人員組建基礎性的教育隊伍,或從校外招聘教師或相關方面的專家共同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開,提高教師的服務意識,以及解決就業問題的能力,進行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以促進高職院校學生順利就業。

(二)心態教育、創業教育與理想教育實施

隨著全球信息化時代的快速發展,高職院校學生為個性化的一代,面對這個信息化時代,部分人的理想信念淡化,功利性較強,因此在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加強理想教育,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塑造高職院校學生良好的品德觀念。此外,還要對學生進行心態教育,面對如今的就業形勢要樹立樂觀積極的心態,面對較大的就業壓力要通過正確的途徑發泄和調節,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4]。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還要加強創業教育,面對當前國家的創業扶持政策,通過創業教育拓寬學生的就業途徑和渠道,幫助學生樹立努力奮斗、積極向上的工作態度,從而早日成才。

(三)完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體制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涉及院校的方方面面,對高職院校畢業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僅需要就業指導教師開展教育工作,還需要其他專業輔導教師進行專業指導,將教育指導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結合,建立完善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體制,讓高職院校各個部門緊密配合,讓高職院校的全部師生都參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幫助學生分析目前我國的就業形勢,讓學生樹立良好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高職院校學生順利就業。

總而言之,目前我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存在問題,學生的就業壓力較大,因此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分重要,更要加強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讓學生保持積極的心態從容就業,客觀、全面地認識自己[5]。高職院校要不斷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完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體制,將教育指導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結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價值觀念。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加強對學生的創業教育,讓學生創業,不斷提高個人能力與創業能力,促進學生順利就業和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王玉香,朱峰,黃昆,朱國良.談增強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的基本途徑[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03):67-70.

[2]李翼,王珊.思想政治教育對高職學生就業思想觀念的作用和對策探究[J].陜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13(01):43-46.

[3]雷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就業創業教育的融合性思考[J].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1):62-66.

篇6

【關鍵詞】新媒體 思想政治教育 影響 議程設置 第一者效果

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特別是網絡媒體,具有非常鮮明的特點。一是即時性,新媒體日益成為信息的第一渠道,24小時不間斷發稿,信息傳播速度快,信息更新也非常快。二是海量性,新媒體通過超鏈接的形式極大地豐富了信息外延和背景資料,特別是能以數字形式長期保存信息資料,新媒體簡直就是一個浩瀚的數據庫。三是全球性,新媒體使得“無國界”成為現實。四是互動性,新媒體使得傳播不再是簡單的“一對多”,而是“多對多”甚至“多對一”,實現了多種傳播方式的融合。

一、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1、運用新媒體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優勢

新媒體不同于傳統媒體的特點使得新媒體迅速進入了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新媒體的即時性、海量性和互動性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造了新優勢。

(1)提供了技術支持。新媒體高速的傳播效率、巨大的信息容量、全球范圍內的信息交流途徑、暢通的信息互動渠道,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技術是各種教育內容和手段得以豐富的重要因素之一,新媒體的即時性、海量性、全球性、互動性和多媒體性加快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更新、豐富和交融,提高了教育的時效性,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快速發展的動力。

(2)提供了豐富的教育平臺和內容。新媒體為大學生思政教育帶來了豐富的教育教學手段和內容。新媒體以多種媒體方式展示教學內容,內容形式多樣,內涵豐富且富于變化,極大的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和思路。

(3)提高了大學生接受教育的自主性。大學生處在人生的關鍵階段,是建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但很多這個階段的大學生并不愿意向家長和老師講述真實的想法,并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內容很反感,抵觸情緒非常大。新媒體的虛擬性和匿名性可以使教育者和受教育通過虛擬手段進行交流,消除受教育者的心理戒備,敞開心扉進行交流和溝通,往往可以實現較好的效果。

2、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戰

在新媒體環境下,傳播者的平民化、傳媒機構的企業化、信息的虛擬化等也會擾亂信息傳播環境, 使傳播倫理問題、信息的管理與控制問題、強勢文化的過度影響問題、現實世界虛擬化問題、輿論導向的偏頗問題等凸顯出來。新媒體開拓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空間, 也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困難與挑戰。

(1)開放性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導向難度。信息開放是新媒體傳播的重要特點,但也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導向難度。新媒體信息的開放性,帶來的多元文化和多元價值觀,在開闊了大學生視野的同時,也難免造成價值觀混亂。

(2)虛擬性易引發大學生身份危機增加了凝聚難度。新媒體的出現一方面擴大了人際交往的范圍,使“天涯若比鄰”成為現實,而另一方面,新媒體又增強了個人的自我意識,削弱了社會意識,使個人游離于社會之外。新媒體使大學生游離于現實與虛擬之間,形成雙重身份,這極易給性格尚未成熟的學生造成角色的混亂和人格的分裂。

(3)虛擬空間虛化了道德行為,增加了道德實踐難度。新媒體的虛擬空間,在一定程度上虛化了個人道德責任感和行為,從而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挑戰。傳統主流教育要求的道德責任感和道德行為,在虛擬化空間不必真正實踐,導致在現實社會道德實踐的弱化。

二、利用優勢應對挑戰的策略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是促進大學生德、智、體、美等方面的全面發展,培養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在傳媒時代,教育的問題常常是傳播的問題,因此需要用傳播科學以及傳播策略來應對。

1、通過“議程設置”,加強導向功能

“議程設置”理論是傳播學的重要理論之一。大學生處在樹立“三觀”的關鍵時期,要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三觀”,高校和社會可以通過“議程設置”,在大學生接觸多的媒體進行有意識地傳播。例如在校園廣播、校園網絡中開設主題論壇,開展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史教育,開展基本國情和形勢政策教育,開展科學發展觀教育,使大學生正確認識社會發展規律,認識國家的前途命運,認識自己的社會責任。

2、調動技術熱情,增強凝聚功能

2008年11月,首份高校共青團手機報在河南大學誕生。河大青年(手機版)依托手機媒介,以原有的河大青年(簡報版)和河大青年(網絡版)為基礎,采用無線多媒體傳播技術,通過河南大學團委和中國移動通信河南開封分公司聯手搭建的信息傳播平臺,以彩信的形式,將理論學習、團組織建設、校園文化活動、科技創新成果以及各院系、學生組織開展的團學活動等相關信息和圖片摘編,每周一期向河南大學師生發送。這一技術平臺的操作者主要是學生。他們負擔著整個平臺的維護、信息篩選、信息等工作,他們在對新媒體技術的充分應用中,既讓自己獲得了進步,也服務了廣大師生,在全校范圍內形成了一種健康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

3、利用網絡平臺,拓展道德實踐

虛擬化空間中人們道德觀念的淡化是導致在現實社會道德實踐的弱化的重要原因,因此,虛擬空間中道德觀的引導和樹立是我們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道德觀,拓展道德實踐的基礎。近年來,社會各界正在利用網絡平臺進行道德實踐,高校也要借鑒這種方式和途徑,拓展道德實踐。比如在著名科學家、教育家錢偉長先生去世后,上海大學在其校園網開設了“悼念錢校長專題”鏈接,在專題網站中設立了“偉長哲思”、“學術精粹”等板塊,介紹了錢偉長先生的思想和成就,教育學生以錢偉長先生為榜樣,樹立遠大理想。此外還設立了“網上悼念”、“師生緬懷”等板塊,引導學生進行感恩的道德實踐。在校園網、校園論壇等點擊率較高的網頁對網絡使用做出規范,促進同學營造良好的網絡語言氛圍,對自己網絡行為進行道德規范;像在西祠胡同院校討論區里,許多院校板塊的簡介中都有諸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愛生活,愛天下!”、“心與心的交流,我們一起分享快樂,一起面對挫折,相互關心、理解、尊重、信任和支持”這樣具有親和力和引導性的語句,以觸發道德感和使用網絡的道德行為;引導學生分析網絡道德問題、建立網絡秩序,諸如此類的舉措,都能拓展道德實踐空間。

4、利用自主性和互動性優勢,形成第一者效果

傳播效果理論中的第三者效果論認為:大眾媒介傳播的信息,對他人即第三者比對自己即第一者更有效果。“人們覺得其他人比自己更容易受大眾媒介的影響。但是,在某種情況下,他們當然可能對自己產生錯覺,低估了消息對他們的效果”。第三者效果的形成與傳統大眾傳播的單向性以及信息接受的被動性密切相關。而網絡傳播的自主性與互動性,恰恰能在一定程度上將第三者效果轉變第一者效果。當人們參與信息傳播時,顯然更容易受信息的影響。因此,讓思想教育的信息內容,得到自主和互動傳播,是提高和改善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徑。例如:各高校的校園主頁是學校進行網絡教育的重要途徑,其中的校園新聞主要以公布學校重大事件、學生生活新聞為主,是營造和諧校園文化、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臺。

總而言之,利用新媒體的種種優勢,采用相應的策略,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新媒體給大學生思想教育造成的困境,開拓大學生思想教育的新境界。

參考文獻

①胡忠青,《大眾傳媒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2)

②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前沿》[M].人民出版社,2006

③[美]沃鈉?賽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 著,郭鎮之 等譯:《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北京:華夏出版社,2000:300

篇7

關鍵詞:職業技術學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善

本文為河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自籌經費項目《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危機干預體系與工作機制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SZ2010732

在教育工作事業中,提倡的是“教書育人”“成才先成人”。在我國,各大小教育機構都需重視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傳統思想與相結合的政治思想教育,讓廣大青少年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作為為社會培養提供大量技術人員的教育機構,職業技術學院在教給學生技術的同時必須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由于多方面的客觀主觀因素的存在,職業技術學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過程中總存在著困難與問題。為給廣大奮戰在職業技術學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的教務人員些許有用的建議,本文就“職業技術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問題的收集與分析”“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學生對社會的深遠意義”“如何在職業技術學院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三方面進行分析講述。

一、職業技術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問題的收集與分析

各國各大高校都注重學生的思想教育,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在職業技術學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卻存在著較多的不足,下面就此進行對比總結:1.職業技術學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認識上存在著偏差,教育工作者普遍把思想政治教育當成是一門獨立的教育課程,與其他教育、與學生的平時學習生活完全脫節,更有甚者,把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到枯燥無味的說教課堂和會議上,完全起不到教育感化學生的作用。2.在思想重視程度上,多數職業技術學院不像高校那樣,重視教書與育人同時進行,他們認為技術學院就只需要教給學生工作技能即可。極少甚至是不給學生安排職業思想道德素質培養的課程,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技術學習、實習、實踐培訓和動手能力的培養。學校不重視,學生更是沒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沒有綜合素質培養的想法。3.還存在著重要的客觀因素,職業技術學院中沒有高校那樣擁有著足夠的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師資力量,沒有相關的硬件設備,如圖書館中關于思想政治的書籍、提供師生學習政治思想的場所與文物資料等。沒有這些外物的支持,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無法順利進行。這些問題存在于職業技術學院中,需要得到重視并逐步改善。

二、職業技術學院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對學生對社會的深遠意義

每間學校都有自己的辦學理念,基本上所有的職業技術學院都是以培養學生工作技能,為社會培養提供一批批熟練掌握工作技術擁有多種技能的工作者,這也是職業技術學院的首要任務,從而,職業技術院校就把技能培訓與學生就業定為學校的辦學教育核心。逐漸地,職業技術學院的師生與學生家長就錯認為,這種教育方案只與技術培訓有關而跟思想政治教育沒有關系。但是“成才先成人”必須是所有教育事業的核心,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必不可少,對學生對社會是有著深遠意義的。

首先在學校教學方面的探討,職業技術學院的辦學理念應該定位在:為社會為廣大工作崗位培訓提供心理健康、職業道德高尚、積極向上、工作技能高、技術過硬的勞動者。但是很多院校將大量甚至是全部的時間精力投放到學生的技能培訓就業指導方面,而完全忽略了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道德的培養。因此,技術院校要在教育思想上糾正錯誤的想法與做法,結合實際,制定合理的教育方案,致力于培養思想健康、職業道德高尚、技術過硬的工作崗位所真正需要的人才。

另外在學生學習態度方面的探討。跟許多高等院校相比,職業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習能力與知識基礎還是相對較為落后的,對自己的職業設計也是較為缺乏長遠考慮的。他們一心只想著早日完成學業走出社會“去闖蕩江湖”。

他們要么就是只對技術課程感興趣,努力學習,為求一門安家樂業的技術本領,對思想教育類的課程完全在意;要么就是覺得所有課程都無趣無味,只想混過這二三年,拿到結業證書。由此可見,技術學院學生的思想處在這樣極端的境界,要想改善這種現象,就要合理地給他們安排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教給他們工作技能之外的思想政治,在潛移默化中糾正他們錯誤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讓他們對自己的未來作出遠大的設想,成為思想道德高尚、技術過硬的新時代所需要的人才。

三、如何在職業技術學院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篇8

關鍵詞:微文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1 微文化的概述

微文化主要是指隨著互聯網盛行而興起的一種網絡潮流,微博的盛行是它形成的開端,并且隨著一系列的網絡微應用的出現而風靡,尤其是在當前年輕人中間更為流行。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以網絡、手機、電腦等為載體,利用微信、微博、博客等媒體用戶進行虛擬信息的、交換、反饋,最終影響人們精神和行為的文化生態形式。

2 微文化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機遇

微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給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發展機遇,促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

(一)“微文化”促進教育形式多樣化

之前新媒體還沒有被廣泛用于課堂教學,老師授課仍舊堅持面對面講授教學,使得教育環境受限,老師不能及時發現和解決學生的問題,最終導致教育效果并不理想。新媒體的應用打破了時空的局限性,教育雙方可以隨時隨地利用微信、微博工具進行文字、圖片、視頻等內容的傳輸,并通過“點贊”“評論”“留言”等互動交流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同時,老師可以針對學生遇到的各方面困難進行線上解答和疏導,及時發現學生思想和生活中存在的問題,采取解決措施。

(二)“微文化”提升了教育的實效性

雖然“微文化”擴展了教育平臺,使教育雙方打破了時空限制,不僅局限在課堂進行灌輸式教育,利用微信、微博互動也是一種有效的溝通方式。但影響和制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質量的關鍵在于培養師生之間的信任感。“微文化”的交流互動是基于虛擬環境的,在線上交流雙方彼此不可見,這樣大大縮小了人際交往的心理距離,增加學生對老師的信任,更容易傾訴學習生活中的困惑。此外,“微媒體”的使用對老師也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任務,要求教育者需拋棄課堂上單調乏味的理論話語,且熟悉當下流行的網絡用語和表情,活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新潮語”,激發學生關注社會時事的興趣,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三)“微文化”幫助教育理論和實踐融合

目前,大學教育鼓勵學生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單純的進行理論灌輸教育已經不能夠滿足社會對于大學生的要求,真正的大學教育需要把學到的理論切實應用到實踐過程中,這種教學模式能夠充分體現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與科學性。話雖如此,可真正能將“理論和實踐”融合可沒有這么簡單,傳統的教育方式明顯起不到作用,而微媒體的使用可以將兩者巧妙結合,比如在具體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學生可以把教育內容通過微視頻的形式來進行具體的實踐展示,在鞏固所學知識的基礎上提高實際運用的能力。當然也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新聞等途徑,獲取必要的信息資源,從而達到開闊視野、高效學習的目的。

3 微文化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挑戰

微文化作為信息時代的產物正一步步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在微文化背景下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諸多問題,需要我們關注并加以解決。

(一)“微文化”考驗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養

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有敏銳的媒介洞察力,掌握微時代網絡信息傳播的規律, 及時發現學生興趣的變動。如果教育者不能完全理解“微文化”,熟練使用微媒體,那么就會與學生的思想產生嚴重的脫節,進而無法了解他們內心的真實情感,嚴重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現在,大學生在使用網絡的時候,創造了許多“網絡流行語”。

(二)“微文化”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權威性

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教育的權威性和導向性是毋庸置疑的,其中思想政治理論課一直是黨和國家執政理念主旋律的映射,尤其是在政治觀和道德觀的教育方面,其權威性尤為明顯,保證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確方向。但是隨著微文化的盛行,大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接受多種多樣的信息,這些信息良莠不齊,不少負面思想間接影響著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另一方面,學生往往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選擇信息瀏覽,可能會遭到帶有個人主義的思想洗腦。 微時代信息的負面影響常常導致學生產生叛逆心理,從而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難度。

(三)“微文化”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難度

微文化的盛行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產生極大的影響。以前的課堂教育中,學生和老師面對面交流,可以直接觀察學生狀態,比較集中不分散。相反,在微課堂教學中,大家分散在不同的地方,想要顧及每一個學生,還是存在一定的困難。此外,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然蘊含著一些傳統文化的內容,而傳統文化和微文化相結合必然會產生一定的矛盾,當代大學生面對著這些沖突必然受到一定的影響,教育雙方如果都不能完全適應二者的結合,將導致教育工作無法順利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能不能真正轉變學生思想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管理工作是否能夠做到位,而增加了管理工作的難度,無疑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累贅。

4 微文化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議

“微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根據微文化背景下教育出現的狀況,提出一些具有建設性的建議與意見顯得尤為重要。

(一)提升大學師生微文化素質

微文化素質就是能適應微文化環境下產生的各種新情況、新問題的知識和技能。老師和學生作為教育工作中的核心元素,其微文化素質影響了整個教育質量,可見,提高大學師生的微文化素質刻不容緩。首先,教師必須擁有對新事物的好奇心和學習精神,善于發現最新網絡動態,熟悉網絡知識的和運用網絡技能,努力縮小與學生之間的代溝。其次,對于大學生提高微文化素質,關鍵在于培養他們的批判精神和自主判斷能力,當代大學生應該主動提高自身的微文化素質,保持正確的立場和觀點,進而能夠在微文化中汲取對自身有益的成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二)優化微文化下的教育內容

在微文化時代,學校要時刻根據社會需要,不斷優化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保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時俱進。首先,需要對傳統的教學模式繼承和發展,在原有的灌輸教育的方法上創新教育內容的呈現方式,以微動畫作為輔助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課堂的活躍氣氛。其次,教育內容要堅持社會性與政治性相結合,形成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有效補充,及時重大時政新聞,激發學生關注國家事務,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最后,教育內容要堅持理想和信念相結合,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既要回顧過去的歷史,又要立足實際,展望未來。所以,教育內容的選擇上要具有社會理想性,不僅強調社會價值的內容,而且考慮個人價值現實性的要求,這樣個人和社會才能向前發展。

(三)合理利用微文化傳播手段

先進的網絡傳播工具為微文化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提供了極其便利的條件。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必須合理地使用這些新媒體來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傳播效率和水平,進而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微文化傳播方式的合理利用,能夠使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表現的更為生動和形象,易于學生接受。

參考文獻

[1] 周憲.時代的碎微化及其反思[J].學術月刊,2014(12).

篇9

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如何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關系到大學生的成長,更關系到國家的繁榮。音樂教育可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對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是一種新的途徑,在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屬于美育的范疇,以飽包含健康、豐富感情的古今中外優秀聲樂、器樂曲目進行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無疑極大地促進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它讓高校對于如何進一步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新思考和新認識,因為它不僅順應了大學生主體性的發展特點,而且為思想政治教育找到了立足點。音樂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中起到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音樂教育有利于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音樂教育由于它自身無可比擬的優越性決定了它可以使大學生愿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音樂能夠豐富和深化人的情感,激發鼓舞人們去熱愛生活,具有陶冶人的情操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同樣也需要情感的基礎,這是二者的結合點。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是空洞的說教,所以用優美動聽的音樂和歌詞來感染學生,讓學生融入良好的情感氛圍,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大學生已經具有很強的藝術審美能力,通過對音樂作品鑒賞,獲得審美的感受,對人生有新的感悟,更能準確地理解生活中的真、善美、美。而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讓大學生樹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所以音樂教育引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課堂可以是大學生更好的去接受思想教育。根據教育心理學的理論我們可以看到學生學習的動機明確,學習的效率也會提高,如果能集中注意力,思維會更加活躍,理解力會增強。而對于道德規范教育而言,學生學習的動機并不明確,積極性也不高,學習的的動機遠不如學習其他學科知識,如英語、計算機、數學等。思想政治理論的教學內容是向學生講述社會的政治、道德、經濟等各個方面的內容,他們遇到的問題比較簡單,對于社會的接觸面也比較的窄,很難理解很多復雜的問題,還沒有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很多大學生往往畢業以后才發現思想政治學習的重要性。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激發大學生的學習動機是我們面臨的重要問題,而音樂對激發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動機有著重要的作用。音樂以生動的形式向大學生展示多姿多彩的的社會生活內容,學生也通過對藝術作品的欣賞明白生活的道理,理解社會,從而對人生的意義、社會發展的趨勢等問題進行思考,探求他們的解決方法。因此,音樂教育對于大學生思想教育而言能促進大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

二、音樂教育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

音樂教育引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促進素質教育的發展。音樂教育可以通過審美的教育激發大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塑造大學生健全的人格,能夠更好的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有利于大學生的成長。

音樂具有調解人情感的作用,可以凈化人的心靈。音樂可以在短時間內把人的消極情緒轉化為積極情緒,不同的音樂調節人們不同時刻的心情,當我們郁郁寡歡時,聽一曲愉快的音樂,可以使我們的不快心情得到緩解,情緒也會慢慢攀升,從而使心靈得到凈化。因此,音樂教育可以促進人的心理健康,同時思想政治教育也是為了使人們具有健康的心態。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和音樂教育相結合能夠更好地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讓大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音樂也可以促進人的和諧發展,音樂教育可以健全大學生的人格。一部優秀音樂作品可以使人的心靈、道德和行為變得更為完美、更為高尚,從而促進社會與人的全面和諧發展。音樂創作中需要自由聯想,并且音樂本身具有形象、表情豐富的特點,有利于培養人的個性,促進人思維的展開,激發人的創造力。音樂可使人充滿激情和幻想,可以使人的思維活躍,激起創造的靈感,從而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思想教育也要培養大學生的創造力,所以從音樂教育的特點來看,音樂教育在思想教育中非常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總之,音樂教育可以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十分有利。   三、音樂教育可以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包括理論知識的講授還包括實踐能力的培養。而實踐能力的培養這一環節有所欠缺,音樂教育可以彌補這一缺憾。音樂教育本身所體現的思想政治內容非常廣泛,包括德育

[1] [2] 

、美育、智育等各個方面的內容。音樂具有獨特的審美教育功能,可以培養人的審美情趣,讓人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以及審美理想,使人的心靈得到陶冶、凈化,精神也得到升華,從而培養健全的人格。此外,音樂教育具有塑造人品德的功能,因為音樂教育不僅可以將永恒的、美好的理想與人類普遍道德觀結合在一起,引導人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標,而且可以塑造個體高尚的品格。由于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知識和信息的更新速度較快,也給人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更多了壓力,從而造成人的身體和精神受到雙重的迫害。現在人的心理疾病成了社會普遍的一種疾病,音樂可通過優美的旋律和悅耳的聲音調節人情趣,減輕人的思想壓力,同時可以醫治心理疾病。從這一點來說,音樂教育可以說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讓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可以完善人的性格、增強人的審美情趣,同時也可以醫治人的心理健康。音樂教育的這些特點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的內容,為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更寬廣的空間。

思想政治教育必須以感情作為基礎,否則只能成為空洞的說教,不會引起人們的興趣,也不可能完成教育人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與被教育者站在一個平臺上,去感染他們,去說服他們,用生動的形象讓被教育者在不知不覺中完成教育。因而,用音樂教育來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是切實可行的方法,同時也是新的教學理念,對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是一種新的創新。音樂教育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單純的思想教育所不能起到的作用,真正深入到大學生的心靈,深入到他們的內心世界,給他們以啟迪、以教育。它對人的影響是廣泛而深遠的,具有長久性、持續性、入腦人心,是其他教育手段所不能替代的。因此我們必須克服以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某些弊端,展開廣泛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藝術的一方面,發揮音樂教育培養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同時要努力的讓音樂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形成獨特的教學方法,讓音樂教育在高校形成完善的體系,讓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從單純的專業知識教育向綜合文化素質教育轉變,為培養具有高素質的人才做貢獻。

夏小玲.試論音樂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學校建黨與思想教育(高教版).:

鄒淑霞,王軍,張麗霞.淺談音樂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胡新顏.音樂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湖北中醫學院學報.:

宋麗娟.音樂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J].科技資訊.:

篇10

一、微信在大學生群體中廣泛興起的原因

微信作為一個新興的網絡社交平臺,被大學生廣泛使用和喜愛。微信也成為了許多喜歡“嘗鮮”人群的社交選擇,它支持跨通訊運營商、跨操縱系統平臺經過網絡迅速發送免費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并支持多人群聊和定位功能的手機通信軟件。大學生總是在時尚最前沿的人,喜歡嘗試新鮮事物的特征決定了他們是主流的微信用戶。據調查,58%的大學生在使用微信,沒有使用的也有48%準備近期開通使用。[1]可見,微信的魅力和影響是深遠的,大學生喜愛嘗試新鮮事物的特點,確定了微信會在大學生群體中掀起使用。因此,微信日益成為大學生獲取新聞信息、人際關系交往、自我言語表達、社會參與的重要媒介。

二、微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1、微信有利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普及

首先,微信作為社交平臺的新寵,其多樣化的功能滿足了大學生對外界的了解需要。通過微信平臺,所多人愿意把自己的觀點、心情、身邊發生的新鮮事分享給身邊的朋友,渴望在信息傳遞的過程中得到情感的共鳴。并且通過微信互相交流、分享,增強他們的存在感。微信平臺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相對自由的表達空間,他們愿意在微信上互相交流、談論國內外新聞,學校生活等等。微信作為學生的私人空間,也是學生對于其思想和生活狀況最直接和最真實的表達。通過微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了解到大學生真正的思想狀況和思想動態。

其次,微信提供了一個大學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自由交流平臺。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著學生不愿意說真話的現象,師生之間的交流也是封閉式的,這個現象成為現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困境。[2]教育者不妨通過微信平臺可以不定時的了解現代大學生的思維,平常多和學生互動交流,加強師生之間的信任與平等,無形中激勵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長,更好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最后,微信創新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微信平臺的使用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式與方法。學生教師可以通過微信自由地進行思想溝通,快速了解到各個方面的信息,進一步豐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同時,微信打破了傳統地呆板,僵化地教學模式,采取現代化的教學方式,增?M了師生之間的交流,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滲入到大學生的生活中。

2、微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極影響

一方面,大學生對于外界的好奇可以通過微信平臺得到滿足,因此,每天刷微信成了大多數人的必修課,微信占據了大學生大量的學習時間。微信信息良莠不齊,導致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變得模糊。微信上的信息是復雜多樣的,既有積極向上的信息,也有消極落后的信息。這些訊息混雜在一起,使大學生容易遭到種種不良信息、不道德行為甚至是違法行為的不良干預。而且我們不難發現,很多人不分時間、地點的聊天,刷朋友圈,同時,微信圈子的建立也為大學生作業抄襲,考試作弊等現象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校的學風考風。

另一方面,過渡沉迷于微信的虛擬世界,大大弱化了大學生的社交能力。實際上,著迷于微信的大學生到處都是,上課睡覺前吃飯時都依附于微信,過渡沉迷于虛構社會中,性情也變得孤僻。甚至有一部分大學生存在認識偏差,自以為現實中的人不值得交往,只愿意在微信上與人交流,忽略了現實社交的重要作用,導致人際關系的信任危機。[3]

三、運用微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

1、教育引導大學生正確使用微信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大學生最親密的朋友,應該走進大學生的精神世界,對大學生的微信行為進行觀察和剖析,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和使用微信。使學生的微信行為保持良好的狀態。通過各種活動培育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微信使用觀,微信內容應該符合現實的道德規范。在微信上,大學生不要輕易相信謠言,不傳播謠言,做一名理性的微信使用者。例如,學校可以通過舉辦微信使用方面的講座或者討論,與學生進行面對面交流,探討微信的起源和發展,微信溝通的便利性和優缺點。

2、有效利用微信平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

微信作為一個社交平臺,在傳播信息過程中有著強大的功能。同時,微信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在微信公眾號的推送中應該挑選符合社會正能量的內容,使其符合社會發展的主旋律,使大學生在微信的使用過程中有效地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學生朋友圈分享的內容和生活狀態對其思想狀況和心理行為進行及時分析,對學生進行正面的引導與教育。糾正他們的認知錯誤,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避免學生思想滑坡。

3、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