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農業旅游規劃設計范文

時間:2023-10-30 17:59:2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休閑農業旅游規劃設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休閑農業旅游規劃設計

篇1

【關鍵詞】:低山丘陵 ;農業生態園 ; 生態園規劃設計

【引言】:現階段農業旅游已由單一的觀光旅游向生態休閑體驗旅游發展,使得探索農業生態園規劃的相關理論迫在眉睫。本研究通過對低山丘陵農業生態園的規劃設計進行理論探索,主要通^利用低山山丘陵地區特有的地形地貌開展現代農業生產和休閑農業項目,對促進丘陵地區經濟結構的調整,建立完善協調的農業生產體系具有重要作用。

1.發展現狀研究

1.1國外相關研究動態

休閑農業是城市化進程、科學技術進步以及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國外休閑農業的發展源于世紀上半葉,開始建設于歐洲、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以都市農業的形式出現,已成為發達國家經濟和文化的一部分。德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市民農園法制化的國家,經過不斷地發展,市民農園由傳統的生產經營模式轉為注重體驗的休閑度假為主,生產、生態和生活三位一體的經營方式,是德國休閑農業的代表之一。日本土地資源雖然十分有限,但其休閑農業相當發達且類型多樣。農業特區是日本開發山地農業的特色模式,能讓城市市民租用土地親身體驗農耕的樂趣,并且注重其對學生的教育示范作用。國外發展休閑農業對我國的啟示有三個主要方面:特色鮮明、政府扶持作用較強、行業協會和非政府組織的指導作用必不可少。

1.2國內相關研究動態

相比起國外對休閑農業應用性的廣泛研究,國內學者則注重對休閑農業的理論研究。有關休閑農業的性質,大致分為三種主要觀點,臺灣學者多數認為其屬于農業范疇,是一種農業經營方式。有些學者認為休閑農業屬于旅游業范疇,是一種較高層次的文化旅游。最主流的第三種觀點認為休閑農業是農業和旅游業的交叉型產業。我國內地休閑業興起于改革開發以后,第一階段以單純的農業觀光為主;第二階段是我國由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主要興建了具有采摘、垂釣、野餐等各種旅游活動的休閑園區;第三階段是休閑農業項目多將“體驗旅游”、“生態旅游”的概念融入其中,創設很多既新穎又具有生態性的體驗項目,極大豐富了農業旅游產品的內容。

2.低山丘陵地區農業生態園特征

2.1地形

地形構成了山地丘陵地區農業生態園的骨架,也可作為重要的造景元素,利用地形的起伏和高低變化可以營造出豐富的空間層次,植被也相應的隨著地形變化而高低錯落,極大的豐富了人們的視覺空間。

2.2水文

山地丘陵地區通常降水量較大,形成的地下和地表徑流若處理不當會對山體產生較大的影響。為了盡量減少這種不利影響,應合理規劃設計丘陵山地型農業生態園的排水路徑和排水方式,也可巧妙利用地表溝壑營造獨特的景觀環境。

2.3植被

獨特的地理環境決定了山地丘陵地區原生植被種類豐富、類型多樣并呈現明顯的垂直分布,景觀上表現出豐富的植物群落特色。經過后期規劃,在原自然植被景觀的基底上種植規劃果樹或茶樹等品種,使人工植被鑲嵌在自然之中,韻味知足。

3.農業生態園的規劃設計設計原則

3.1結合地形優勢明確規劃目標、達到最優規劃

低山丘陵地區農業生態園的基地現狀分析首先應了解其高差變化,明確最高點和最低點的高差,最重要的是局部高差變化,為園區各分區的布局和各項設施的建設位置提供重要依據。結合丘陵走向考慮匯水方向和方式,從而得出水系規劃。

3.2明確農業生態園規劃目標

低山丘陵地區農業生態園規劃的目標是結合特殊的丘陵地形,開發休閑體驗、文化等方面的活動以滿足人們的休閑活動為目的,并增長農業產業鏈,把農事體驗作為園區的核心內容布置安排,并且結合地域文化打造以休閑體驗為靈魂的綜合性農業休閑觀光園。

3.3內外交通聯動、特色突出

休閑農業園一般位于市郊,交通不是太便利,并且與周邊環境相近,出入口不明顯。所以,合理解決外部和內部的交通顯得尤為重要。外部道路引導線規劃應以便捷為主,主入口要選位得當,易于發現,設計應體現地域文化特征,具有標志性的景觀效果,同時給游客留下深刻且向往的印象。內部道路規劃設計應主要考慮人流量,根據接待能力的估算值來確定道路承載能力,確定道路寬度、景觀設置等內容,主要分類包括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及游步道。

5.總結

隨著中國農業和農村的發展進入新的階段,農業生態園園是休閑觀光農業的載體,在全球發展迅速,不僅有效利用農業資源和旅游資源,而且能夠協調兩大產業與環境間的矛盾。在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的今天,將生態農業和循環理念融入到農業生態園中是一種必然的趨勢。

[參考文獻]:

[1]呂明偉,孫雪,張媛.休閑農業規劃設計與開發[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2]何斌,生態農業觀光園規劃設計研[D]河南農業大學,2010,1-40

[3]程紅波,農業觀光園規劃理論探索[D]南京林業大學,2001,5-6

[4]林文雄,吳志強.農業生態設計與評價[J]福建農業科技,1990,42-52

[5]劉小龍,中國農業發展的新天地――生態旅游農業[J]生態經濟,2001(8):30-33

[6]楊金娥,張建林.以山地景觀為特征的觀光農業園規劃設計探[J]究安徽農業科學,2011,10556-10557

[7]劉黎山.地型觀光農業園規劃研究[D]西南大學,2012,49-56

篇2

[關鍵詞]休閑農業旅游;發展策略;發展前景

休閑農業旅游是指將農村田園風景、自然生態資源等通過合理的規劃設計和開發利用,并結合農林牧漁生產、當地特色文化和鄉間生生活,提供給人們一個體驗休閑生活狀態的農業發展形式。由于我國的休閑農業旅游起步晚,相關的旅游業經營模式不夠成熟完善,這很大程度限制了現代化農業的發展和進步。但休閑農業旅游已經成為一種國際趨勢,規劃設計生態化的旅游產業不僅可以提高當地人們的經濟水平,還能帶動了農業的新一輪改革,有利于推動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1發展休閑農業旅游面臨的問題

1.1休閑農業旅游經營模式比較分散

我國許多大城市周邊的鄉村旅游業發展迅速,但是主要的經營模式為小農經濟。目前鄉村的休閑農業旅游以自發、分散的小農、個體、私營等經營為主,這種原生態的經營模式對客戶有較大的吸引力;但由于分散的個體經營模式,缺乏科學管理和整體營銷的理念,很難形成品牌性的產業。這很大程度限制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前景。

1.2休閑農業旅游缺乏統一的規劃管理

在休閑農業旅游的發展過程中,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是一個很嚴重的現象。由于國內農業旅游產品個性化不明顯,經營模式單一,缺乏整體規劃和全局發展觀念。這導致農業旅游產業現有的環境資源遭到嚴重的破壞,不但不能推動當地農業產業的穩健發展,還會使當地的經濟水平倒退。應結合當地的特色文化對休閑農業旅游產業進行合理的規劃設計,加大對農業旅游的管理力度,引導農業旅游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

1.3休閑農業旅游行業經營管理水平低

在休閑農業旅游的經營過程中,傳統的經營理念顯得十分的陳舊和落后,無法給城市旅游者帶來更好的鄉村生活體驗;且從事休閑農業旅游的管理工作的基本都是當地的百姓,不會通過研究把握旅游者的消費心理進行產業規劃。許多農戶對當地旅游行業的宣傳力度也十分有限,沒有形成系統規模化的營銷手段,限制了休閑農業旅游更好更快的發展。

2休閑農業旅游發展的發展策略

2.1發展特色的休閑農業旅游產業

將休閑農業旅游產業進行特色化,提升本地旅游產業的文化內涵。首先需要一批高素質的管理人才,能根據當地特色的文化對休閑農業旅游進行規劃設計,開展一系列的創意性旅游活動,提高當地農業旅游的文化內涵;其次,當地特有的文化遺產是開展特色休閑農業旅游的重要前提,要把握當地的文化積累對旅游產業進行創新,將文化底蘊和旅游產業業進行完美的融合;為了確保休閑農業旅游產業的發展,應加大對當地產業人力、物力相關的投入力度,對鄉村基礎設施進行大規模的調整翻新,改善旅游區的生活環境。

2.2推動休閑農業旅游產業的生態化

休閑農業旅游是以鄉村生態環境為依托發展起來的一個新型產業,生態環境是農業旅游的生存之本,如何保護鄉村生態系統是個引人思考的問題。應將休閑農業旅游領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在保護好當地豐富的原生態資源為前提下去獲取更高的經濟收益。同時要規范休閑旅游行業的服務質量,提高城市旅游者的消費體驗,將農業旅游進行品牌化,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旅游系統,推動當地農業更迅速的發展。

2.3改善休閑農業旅游產業的體驗感

對于休閑農業旅游產業來說,當地旅游業不僅僅是提品的地方,它更多是提供了一個給旅游者行進消費的平臺。城市旅游者可以根據自己對特色文化的喜好去進行消費購物,這需要我們將旅游產業特色和旅游者的心理特性進行結合設計,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休閑農業旅游體驗。休閑農業旅游產品的設計應該實現人與自然、文化科學的完美融合,實行生態化旅游產業,具體的設計方向應使旅游者在城市和農村兩種文化差異中獲取美好的鄉村風情體驗。讓旅游者全面享受鄉間生活帶來的愜意體驗,獲得難以忘懷的經歷和回憶內容。同時當地老百姓也能從可持續發展的休閑農業旅游產業中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推動農業的良性發展。

3總結

在當代,人們渴求返璞歸真、回歸大自然,休閑農業旅游迎合了人類親近綠色環保生活的高品質心理特征。綠色旅游是一種時尚的消費模式,這是現代人追求高質量的生活水平的產物,它成為一種全球性的潮流模式。發展休閑農業旅游業,可以在擴展旅游者休閑度假空間選擇的同時,將鄉村特有的農業旅游資源優勢轉化為現實的經濟收益。發展農業旅游不僅提高了農民的收入水平,使農業的總體經濟效益達到最大,走向多元化發展模式;同時現代的農業科技知識也得到了廣泛科普,實現了互贏互利,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青,單福彬.鄉村旅游目的的地方品牌價值分析[J].湖北農業科學,2014(23).

[2]楊伊儂.休閑農業旅游消費行為的實證研究:以廣東為例[J].中國商貿,2014(07).

篇3

現代農業莊園是集農業生產、農產品消費和度假休閑旅游于一體的場所。近年來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和農村土地政策的放開,一些商業資本開始轉向農村尋找新的投資機會,同時中產階級的崛起提升了對農業休閑旅游品質的要求。經多年發展,鄉村休閑旅游也從原來的自發低水平重復開發、農民自主經營、服務設施落后、休閑旅游產品單一,向標準化引導、市場規范、規模提升、生態升級發展轉變,現代農業莊園經濟應運而生。

莊園具有其特定的功能。農業莊園的發展緩解了農業發展過程中所需要資金的供求矛盾,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美麗鄉村建設形成了良性互動。莊園也有其特有的品質,現代農業莊園已向專業化、綜合化方向發展,已比較完美地把農休游結合在一起,且有了產業經濟的特征,其特點表現為:莊園的發展趨向集約規模與綜合化,莊園品質趨向精致化與特色化,莊園規劃設計表現為創意化、莊園項目設置的休閑化、莊園經營的專屬化等。而依據現代莊園開發時的要素、方向和市場類型,可將現代莊園分成休閑餐飲類、休閑運動類、休閑體驗類、休閑養生類和商務類五大類型。

莊園經濟模式發展過程仍存在一些共性問題:一是農業莊園自身是慢弱產業。二是農業莊園經營方式落后。三是農業莊園內部運營機制不成熟。四是政府疏于審批和監管。五是沒有制定長遠的規劃,莊園項目只是表面復制一些國外的例子,或變相復制,沒有很好地融入本地元素。

新常態下莊園的發展已進入良性狀態中,受到了社會各階層的關注及中高端人士熱捧,還在不斷升溫中。在我國近期利好的三農發展政策及休閑時代的雙重驅使下,不同類型的莊園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會不斷地被打造出來,其規模、投資、建造風格、經營模式、經營內容、受眾等諸多方面會越來越得到提升,也必將走向現代休閑生活。同時,未來莊園的發展也對莊園的規劃設計、莊園的服務、莊園的經營與管理、莊園的投融資等方面提出更高更新的時代要求,如規劃設計的專業性要求會越來越高;莊園服務的人性化要求會越來越受到重視;莊園的經營管理會越來越精準化;莊園的投融資渠道會更加開放。

篇4

關鍵詞: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大學生村官創業園;農業觀光園

中圖分類號:TU731.7 文獻標識碼:A DOI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3.06.011

1 項目地理位置

六合,地處長江下游北岸,位于十朝古都南京之北,人們俗稱六合是南京的南大門[1]。北接安徽省天長市,東鄰江蘇省揚州市,南臨長江“黃金水道”,屬長江下游“金三角”經濟區,是“天賜國寶、中華一絕”雨花石的故鄉,中國民歌《茉莉花》的發源地。古老文明的六合,2 000多年前就見諸史端,歷史悠久,經濟繁榮,民風淳樸。

該項目地處南京六合區雄州街道錢倉村,占地200余hm2,其中水域面積近40 hm2。規劃范圍內環境優美,場地平整水域眾多,適合進行高效農業生產。場地新篁河、峨眉河蜿蜒流過,地帶環境條件良好,可規劃形成天然濕地(圖1,圖2)。

2 自然及社會條件

2.1 地貌氣候特征

全區地貌大部分屬寧鎮揚山區,地勢北高南低,北部為丘陵崗地區,中部為河谷平原、崗地區,南部為沿江平原圩區。

該區域屬亞熱帶濕潤氣候,無霜期長,降水量較多,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全區年平均氣溫為16 ℃,極端最高氣溫36.4 ℃,最低氣溫-8.2 ℃[2]。

2.2 土壤水文條件

項目所在地點的土壤以灰潮土、黃棕壤土為主,地質良好,肥力中等。據調查所在區域的土壤pH值為6.5~7.8,適宜林木、花草等生長。

項目的場地新篁河、峨眉河蜿蜒流過,選址內現有較大面積水域,灌溉供水條件優勢明顯。

2.3 交通運輸條件

六合素有“京畿之屏障、冀魯之通道、軍事之要地、江北之巨鎮”之稱[3]。區域地處蘇皖兩省、寧(南京)揚(揚州)滁(安徽滁州)三市交匯地,歷來是溝通蘇南、蘇北、皖北的窗口,區位優勢獨特,交通十分便捷。寧通、寧連高速,江北大道,金江公路,南京長江大橋和二橋高速,雍六高速,寧淮高速,寧蚌高速,沿江高速以及正在建設中的江六高速、南京繞越高速東北段在區內縱橫交錯,四通八達。

2.4 社會環境現狀

本項目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生態自然條件優異,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交通便利,通訊條件良好,具備給水、供電等條件。環境優美,氣候宜人,是建設農業創業園區的絕佳位置[4],但場地內還有些許欠缺,需要進一步規劃完善。

3 規劃設計理念

六合區雄州街道大學生村官農業創業園區景觀規劃設計,在基本現狀調查后,首先討論了該規劃項目的基本定位以及設計的主題思想并將雄州街道大學生村官農業創業園初步定位,設計主題從大學生村官創業入手,考慮到大學生村官的意愿以及創業的艱辛,提出“鴻鵠展翅――創事業之志”的設計主題,即園區規劃設計總體理念(圖3)。

在落實到具體規劃細節方面,遵循“新、高、特”三大設計理念:新,即新品種、新技術、新工藝、新創意等農業成果的創新運用,用以適應國內外市場不斷變化的具體需求(如園藝新品種等);高,即高質量、高效益、高水平,產品能夠在更高層次上進行激烈的市場競爭(如現代溫室大棚等);特,即項目、服務有特色,園區內環境景觀有特點(具有當地自然與民俗風光特點的農家樂休閑觀光等)。

4 規劃設計原則

4.1 生態優先,以人為本

保護當地的生態文明,把保護自然放在首位,結合當地人文歷史將園區規劃成有一定歷史文化內涵的游賞區域,充分考慮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5]。

4.2 創業主導,開發并重

園區是為大學生村官農業創業之用,把創業作為主要導向,結合觀光游覽以及農業科技創新,將園區打造為具有多功能農業發展的區域。

4.3 科技優先,高效農業

創業離不開科技,現代農業離不開科技,以科技創新來實現農業的高效發展,達到“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6],將六合區雄州街道打造成高效農業的示范區。

4.4 生產旅游,綜合開發

六合區雄州街道大學生村官農業創業園區,其功能定位是以大學生村官創業為主,兼顧休閑觀光旅游、科學研究示范等多種功能相結合的示范園區。

4.5 因地制宜,體現特色

在總體布局上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凸顯個性,體現動靜相宜的原則,做到靜態空間與動態空間序列的緊密結合[7],使整個園區成為富有特色的多功能示范基地。

4.6 市場導向,效益為重

以六合區總體規劃為指導,滿足城市規劃的各項控制指標,符合城市總體規劃,對場地進行規劃設計,并達到經濟效益的最大化[8]。

5 規劃目標

依托園區良好的自然環境,以高效農業生產為核心,以水域、田園活動體驗為趣味點,以觀光、休閑、求知、體驗為載體,集農業生產、產品研發、餐飲住宿、娛樂休閑、科普教育、農俗農事活動展示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具有濃郁地方特色和鄉野風情的大學生村官創業園區。立足南京,輻射周邊,穩步建設,高效發展,打造成為南京市創新創業、生態農業與旅游農業相結合的典型示范園區。

6 功能定位

6.1 特色和優勢農產品標準化示范功能

充分發揮園區科技優勢,圍繞當地主導產業和優勢農產品生產,建立標準化的示范生產基地;按照先進的農業技術標準和產品質量標準進行現代農業生產和產業化經營,帶動本地區及周邊優勢產業的持續高效發展[9]。

6.2 農業科技示范培訓功能

按照核心區――示范區――輻射區的技術擴散途徑,進行農業科技的梯度示范和輻射[10]。利用園區作為基礎,加強農業技術的傳播,通過產品區來示范現代農業科技成果;通過不同形式與內容的農業科技培訓,提高基層農業科技人員和農民的科技素質及對新技術、新成果的吸收與應用能力[11],并同時成為本地區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6.3 觀光旅游和休閑示范功能

充分展示現代農業中高效生產、生態服務及傳統農業文化繼承的多功能性,并與本地區特有的鄉土文化相結合[12],既服務于本地區城市居民農業觀光和休閑度假,也服務于外地游客旅游觀光。將園區的設施農業、觀光農業與鄉土文化形成互補[13],通過旅游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促進園區的發展。

6.4 農業體制改革與創業創新示范功能

園區作為實驗和示范基地,積極探索技術創新,農業產業發展及科技與經濟一體化的制度創新與管理創新[14]。在園區內建立起符合市場經濟運行規律,適應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社會服務支撐體系。

7 功能分區

根據規劃原則,結合場地現有地形、水域條件,將所要設計的六合區雄州街道大學生村官農業創業園區進行了具體的功能分區:大學生村官創業園區、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科普教育區、農家樂休閑娛樂區、蔬果苗木栽培區、沿湖觀光帶(圖4)。

7.1 大學生村官創業園區

創業園就是為了特殊目的,培養特殊群體創業能力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中,國家通過提供相關政策支持和創業相關的軟硬件服務,營造有利的創業環境。而大學生村官創業園就是國家為了鼓勵大學生進行創業,培養大學生的創造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而專門打造的基地,從而成為催生大學生創業成果和造就符合時代要求的創業人才搖籃。在我們的規劃中,我們將創建出以農業為主導的大學生村官創業園區,在該園區內,大學生創業的項目均與農業有關,同時為他們提供辦公區域以及實驗和展示的平臺。

7.2 農業科技示范園區

該區域將展示大學生們創業項目的成果和實驗,同時劃出新品種新技術生產示范的區域,將其圍繞大學生村官創業園區展開,部分區域與設施可向游客開放,將展示與觀光相結合,區域內設施主要有溫室、試驗圃以及倉庫。

7.3 科普教育區

在該區域中,我們將建設一個玻璃大樓,樓內展示農業的發展歷程、農業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以及農業的運作。同時,展示農業科研項目和技術,以及農業生產過程中的工具設備等。另外,還將展示農業的未來發展趨勢以及方向,普及農業教育的重要性。

7.4 農家樂休閑娛樂區

在此區域內,我們將原有的居民樓合理利用,發展農家休閑體驗區,讓游客體驗農家的生活氣息。在該區域內,我們欲設計垂釣、人體探險、燒烤、高老莊等休閑體驗區域。

7.5 蔬果苗木栽培區

主要開展農業生產,發展蔬果大棚,大學生可以將他們的實驗投入生產,獲得經濟回報。

7.6 沿湖觀光帶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景觀園林的靈魂,該區域以觀光為主,配置優美的景觀以及主要的停留節點,以供游客活動游憩。沿水面設立水岸親水平臺或釣臺,在岸邊廣植荷花、睡蓮,營造荷池觀魚的景象,以荷花、魚群為媒介,通過嗅覺、視覺產生聯想,令人陶醉。

8 結 語

全園以“鴻鵠展翅,創事業之志”為設計理念。主園路以鴻鵠展翅為意象,象征著大學生們都有各自的志向,不同的追求往往決定著他的努力和判斷方向,因此,我們青年應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

本次規劃對于功能區域的劃分比較合理,充分體現了大學生村官農業創業園的特點,合理利用了當地環境和資源,規劃出大學生農業創業所需環境,同時將創業的主產品與旅游、經濟掛鉤,達到經濟的動態平衡。但同時也發現在民居旅游方面沒有統一的規劃,比較分散。另外,基地內地勢比較低且平坦,不利于環境的遮擋,需要塑造地形,在豎向設計上花費較大的功夫,對植物的配置要求較高。

參考文獻:

[1] 朱振堂.讀解六合[J].江蘇地方志,2002(6):56.

[2] 曾小凡,翟建青,蘇布達,等. 長江流域年平均氣溫的時空變化特征[J]. 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09(5):427-431.

[3] 吳福林.讀《六合縣志》[J].江蘇地方志,1994(2):31.

[4] 王允雙.都市農業園區景觀規劃設計研究[D].杭州:浙江農林大學,2010.

[5] 左衛尹.“生態園”園林設計及審美的研究[D].株洲:湖南工業大學,2009.

[6] 張小蘭.發展高效農業必須加強農技推廣隊伍建設[J].江蘇農村經濟,2010(1):37-38.

[7] 陳望.開闔有度 動靜適宜――談蘇州網師園空間藝術[J].飾,2000(2):16-18.

[8] 朱才斌,冀光恒.從規劃體系看城市總體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J].規劃師,2000(3):10-13.

[9] 鐘陽,丁一兵,趙宣凱.農業現代化發展區位分布的影響因素及空間溢出效應[J].南京社會科學,2012(4):53-57.

[10] 蔣和平,崔凱.農業科技園區:成效、模式與示范重點[J].農業經濟問題,2009(1):9-14.

[11] 王理金,易啟洪.新農村建設視野下農民科技素質問題探析[J].菏澤學院學報,2010(4):6-8.

[12] 馬永俊.現代鄉村生態系統演化與新農村建設研究[D].株洲: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07.

篇5

關鍵詞 杏子采摘觀光示范園;建設內容;效益;保障措施;寧夏彭陽

中圖分類號 F590.7;F32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19-0147-01

為了進一步提高彭陽縣長城塬杏子采摘觀光示范園的經營管理水平,有力地帶動當地觀光業的發展,讓果林經濟與觀光旅游相結合,充分體現生態、休閑、科普三大功能,并以其巨大的輻射能量拉動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在加快地方經濟建設的步伐、提高果品品質、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發揮示范作用。

1 杏子采摘觀光示范園概況

長城塬杏子采摘觀光示范園位于彭陽縣城陽鄉長城村,2004年由彭陽縣林業局負責建成,彭陽縣先鋒設施果樹生產專業合作社經營管理,示范園建設總規模66.67 hm2,其中全鋼架塑料果棚8棟,面積0.67 hm2,露地經濟林66 hm2。栽培品種為紅梅杏、金太陽杏、凱特杏。目前,樹木長勢良好,成效明顯,示范、帶動和輻射作用較強。

2 建設原則及目標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以優勢資源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以發展觀光農業為途徑,以提升彭陽縣觀光旅游品牌效應為重點,突出經濟林果、生態觀光項目開發,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力爭做彭陽縣旅游產業發展的典范。

2.1 建設原則

一是生態性原則。旅游勢必帶來大量的污染,在規劃設計中采取必要的措施。采摘園應處于是一個恬靜、適宜、自然的生產生活環境,為來此旅游觀光的游客消除、緩解工作生活中的壓力。二是經濟性原則。開辦采摘園是為了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在規劃設計中把經濟生產融合進來。規劃設計中能使采摘地更好地進行,同時在非采摘季節吸引游人,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三是突出特色的原則。特色是旅游發展的生命所在,在規劃設計中采摘園與實際相結合,明確了資源特色,選準了突破口,使整個果園的特色更加鮮明,使園林規劃更直接地為旅游服務。

2.2 建設目標

力爭通過1年的努力,建設采摘觀光示范園66.67 hm2,果品平均產量提高到15 t/hm2,優果率提高到60%以上,果品總產量達到1 000 t,年接待游客5 000人次,實現產值650萬元。

3 建設內容

建設地點為長城塬杏子采摘觀光示范園位于彭陽縣城陽鄉長城村。采摘觀光示范園建設總規模66.67 hm2。建設年限為1年,即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

建設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基礎設施,新建辦公及游客休息房3間,面積50 m2;新建1個廁所,面積15 m2;園區道路鋪沙2 km;信息化建設,購置電視機及接收器2臺;購置電腦2臺,并配置無線網卡;品種改良,對適應性不強、產量不高、效益低下的樹種進行嫁接改良,引進優質、豐產、口感好的紅梅杏2 000株;施肥管理,堅持以有機肥為主,氮、磷、鉀及微量元素配方施肥為輔的原則。每年施有機肥30 t/hm2,并根據結果量和生長季節的不同,適當補施化肥600 kg/hm2,同時做到根際施肥與葉面施肥相結合,促進果實增大,增加含糖量,改善品質,提高商品果率;病蟲害綜合防治,主要是做好杏疔病、食心蟲、蚜蟲等病蟲的預防和治療。實行統防統治,加大生物防治力度,安全用藥,選用低殘留農藥和生物農藥,實現無公害生產。

4 投資預算

采摘觀光示范園建設總投資17萬元,其中基礎設施投資8.6萬元,信息化建設投資2萬元,引進紅梅杏新品種2萬元,肥料、農藥等4.4萬元。

5 效益分析

5.1 經濟效益

采摘觀光示范園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及科學的土、肥、水管理和樹體管理,果品平均產量可提高到15 t/hm2,果品總產量達到1 000 t,年接待游客5 000人次,實現產值650萬元,純收入400萬元。

5.2 生態及社會效益

一是提升了生態彭陽旅游價值。通過該項目的實施開發,游客的接待量有效提高,同時還可帶動相關服務產業。二是與長城村旅游產業形成了有機結合。游客來到長城村旅游,將白馬廟、喬家渠宿營地、農家樂休閑觀光采摘園連成一條旅游線路,能有效促進長城村整體的旅游產業的發展。三是有利于帶動長城村農民的就業,既可以促進經濟發展,又可以保護自然環境,提高了長城村旅游品牌。四是提高了先鋒設施果樹生產專業合作社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使更多的果農加入合作社,實現共同富裕。

6 保障措施

6.1 加強組織領導

休閑采摘觀光示范園因屬旅游業項目,不確定因素較多,有非常廣闊的利潤空間,是一個長效項目[1-3]。其對彭陽縣經濟社會的發展有重要促進作用。事關農民增收和現代農業的成敗,務必要加強組織領導。彭陽縣先鋒設施果樹生

產專業合作社成立采摘觀光示范園建設實施小組,由理事長任組長,各部門精通業務、工作踏實、責任心強的技術干部組成項目實施隊伍,確保建設任務按期完成。

6.2 加強質量管理

工程建設中,嚴格按照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的有關法律、法規及政策規定的要求,堅持項目建設法人制、招投標制、質量責任制、合同制原則,將建設材料納入政府集中招標采購范圍。按照高標準、高起點、高質量的要求,堅持規劃一次到位,按規劃設計,按設計施工,按標準驗收,按驗收結果嚴格兌現資金,為全縣采摘觀光示范園建設樹立樣板。

6.3 嚴格資金管理

項目建設資金實行報賬制管理,專戶儲存、專款專用。嚴格按國家批復的項目建設內容和規模進行建設。加強項目資金的監督檢查和跟蹤問效,做到項目資金運行到哪里,監督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嚴禁項目資金擠占、截留、挪用,確保資金運行的安全有效,實現項目安全、資金安全、干部安全的目標[4]。

7 參考文獻

[1] 高旺,陳東田,董小靜,等.生態規劃在休閑農業觀光園項目策劃中的應用研究[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40(2):280-282.

[2] 張春蕾.休閑農業觀光園規劃設計研究——以成都紅砂農業觀光園為例[J].科技致富向導,2010(33):66.

篇6

一、農村休閑景觀設計的重點

1.突出自身地域主題文化特點我國農村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物種種類豐富,民族文化特點突出,地方性民俗文化差異較大,特別是南北方、東西方的民俗文化差異、南北方季節差異突出,這為農村自身地域主題文化的應用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然而目前農村休閑景觀普遍定位單一,缺乏自身地域特色,不能突出地域的主題文化。所以,切實發掘農村休閑景觀的地域主題文化是長期規劃的重點。2.把握設計的品質現今,農村休閑景觀規劃過于追求城市景觀的表面形式,景區的發展過多追求城市化、通俗化、美觀化等表面的視覺效果。這種淺層次的規劃設計,不利于景觀長久發展。應注重基礎建設的功能性、自身地域文化的實用性等,要把握住規劃景區的文化特色,細心規劃,才能被民眾所接受,真正成為觀者認可的公共空間。3.順應使用者導向,開展特色性活動根據使用者的導向,不斷變化主題形式,來滿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這樣才能使景區可持續發展,這些特色性活動甚至會擴大農村休閑旅游的市場。通過傳統節日、節氣等開展具有主題性的休閑娛樂體驗活動,比如以農業生產為特色的播種節、采摘節、農村綠色美食節、豐收節、農業技能大賽、農村運動會等,以傳統、法定節日為特色的國慶秋收節、春節大聯歡等。4.不破壞自然生態環境不破壞農村的自然生態環境,是農村景觀規劃發展的關鍵,在尊重自身區域自然生態環境的基礎上,進行景觀規劃設計,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原始風貌不被破壞。在此基礎上進行適當的規劃設計,避免對自然生態環境改變過大,盡可能地保護和改善區域生態環境。在管理上注重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宣傳,提升人們對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5.開發農業科技教育基地農村農業體驗區在設計上,要讓游客了解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的發展進程,對人們進行農業科技的普及教育,搭建農業科學教育的平臺,這對農業文明的發揚與傳承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農村景觀設計的指導思想

篇7

[關鍵詞] 休閑農業 生態園 園林景觀

[中圖分類號] S-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3)04-0019-01

休閑農業是以農業、農村、農民為背景,以農林牧副漁生產和農村文化生活為依托,增進人們對農業及農村體驗為目的的具有生活、生產、生態“三生一體”和一二三產業功能特性的新型產業形態[1]。十報告指出把“城鄉一體化”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而生態園的發展作為搭建城鄉發展之間的橋梁,為增強農村發展活力,逐步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共同繁榮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將生態園定義為:在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指導下,針對城鄉發展過程中環境質量下降的問題,運用生態學和園林景觀設計等知識建立的綠色走廊,并按照區域統籌、城鄉一體的要求,構建市域城鄉規劃全覆蓋的空間格局,集自然、人文、娛樂休閑、觀光度假、停車住宿、采摘垂釣、餐飲服務于一體的園林地帶。

白云生態園位于河北省邯鄲市永年縣聰明山腳下,占地80余畝,是邯鄲市著名的集養殖、種植、休閑、住宿、餐飲于一體的綠色生態園。該園劃分為蔬菜種植、家畜養殖、果品采摘、休閑垂釣等主要功能區,重點建設項目還有智能日光溫室、生態餐廳、休閑亭臺、旅游度假村及相應的配套設施,是一個集游覽、居住、學習、觀光、科研、生產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生態旅游示范點。

雖然白云生態園建設模式取得較好的成效,但是華北地區很多城市發展中還是存在很多的問題。比如受人為或氣候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城市綠化面積有限,植物觀賞期較集中,無法形成一個長期穩定的以綠色自然為基礎的生態系統,因此,建設有多種功能的生態園綠色走廊,創造多樣化的綠色空間顯得尤為重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各級政府越來越重視農村的發展。旨在綠化美化和改善環境功能并提高農業高效功能[2]的生態園發展勢頭很好,在農業發展和城鄉旅游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賦予了顯著的中國特色[3]。但總體來講,我國華北大部分地區生態園發展規模很小,未能形成一個有效的以自然修復為原則并為人們提供游憩環境的生態系統;生態園內產業規模單一,未能系統地對生態園進行專項配套規劃,無法與當地文化融合形成文化特色;未與市政、交通、水利、電力等部門高效銜接,導致生態園后期產業升級時問題重重。現從園林景觀方面就生態園規劃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歸納總結并提出自己的建議。

一、配套設施不到位 規劃設計破碎化

發展休閑農業,創建生態園對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提升農民品味,改善生態環境有重要意義。因此涉及到生態園建設的相關問題,各部門之間應積極配合;在規劃設計中要有總體規劃思路,對生態園功能分區和主要建設內容做到心中有數,采取“政府指導、各部門配合、市場化運作、商業化管理”的發展模式,以生態農業、文明旅游、綠色餐飲、文化旅館、科普教育為實體,根據當地的自然景觀條件進行地勢、水體設計和空間上功能分區,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等綠色能源,突出資源綜合利用,使產、學、研、游、居相結合,建立具有當代特色的現代農業多功能生態園。

二、對各年齡段使用人群定位模糊

由于人們厭倦了城市之中的快節奏生活,很多人利用節假日觀光旅游,體驗美麗大自然賦予生命的價值。在這里他們可以采摘體會豐收的樂趣;可以垂釣品味悠閑的生活;可以踏青尋找大自然的空靈……生態園的建設可以滿足不同人群的多樣化需求,如為兒童建立科普教育,提高兒童對大自然的認知能力;年輕人可以體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生活,針對其獨有的鄉野情懷,建立戶外休閑、果品采摘等特定區域,緩解壓力,由感官初級體驗上升到高級體驗,再到渾然融合的終極體驗[4],層層遞進,流連忘返;老年人由于長期在“水泥立方體”中生活,加上城市污染霧霾天氣的影響,久而久之,導致心理和生理出現問題。生態園在規劃建設中應充分考慮老年人的需求,如為其設計步行、坐息空間、交流空間和養生保健療養空間,在植物造景和色彩搭配上要滿足安全性、可識別性等原則,改善在長期居住封閉城市中造成的情緒失落、焦慮恐懼。總之,針對不同的人群,設立適宜的活動空間或建立幾個園中之園是很有必要的。

三、缺乏地方特色 文化承載力弱

近幾年來,很多地區都在努力發展文化產業。十報告也明確指出要“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文化。白云生態園依托廣府古城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特有的趙國文化,凝煉成“志成通天”的企業文化;邯鄲市邯山區在建的“第一高科技生態休閑園區”,以趙國廉頗藺相如“將相和”文化為依托,修建主題公園、廉頗祠和雕像等,在體現其主題文化的同時,弘揚古城邯鄲悠久的歷史文化,實現了生態園多功能兼顧。生態園有了文化承載力和創意特色,表現的主題也就顯得鮮活了。

生態園作為陶冶情操、擁抱自然、保健療養、消除疲勞的景觀長廊,兼具多種功能。在其規劃設計中應注意對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功能模式多樣化、管理維護明確化、選址建設科學化、產品服務人性化”的宗旨實現生態園綠色健康發展。

四、結語

邯、石等城市PM2.5已使其空氣環境質量處于“微笑曲線”低端,生態園的建設對改善城鄉生態環境,營造多樣化綠色空間,增強了人們保護自然、文化資源的意識,同時對緩解節假日旅游景點游客壓力和交通壓力有重要意義。生態園會成為人們旅游、度假、娛樂休閑的理想之地。

參考文獻

[1]范水生,朱朝枝.休閑農業的概念與內涵原探[M].東南學術,2001(2):72-78.

[2]平,俞文正.休閑農業的功能及發展前景[M].青海農林科技,2001(4):19-21.

篇8

關鍵詞:新農村,規劃,方案,設計

Abstract:

The new rural planning, to new rural planning backer tuen design as an example, combining ecology and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ries to explore a way to the natural resources and culture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the country and to be able to reflect the uniqu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planning road

Key words: the new countryside, planning, project, design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項目概況

靠山屯村隸屬沈陽市遼中縣楊士崗鎮管轄,位于沈陽近郊的大型村莊,距沈陽南站直線僅36公里。位于新民縣與沈陽市于紅區之間;西臨102國道,南側靠近京沈高速公路;并與高花新區相鄰。地處于遼河流域下流,地址平坦,起伏甚微,適宜各種農作物生長。屬于南溫帶亞濕潤區,屬大陸性氣候。春季多風,夏季頻雨。

二、現狀分析

1、交通

靠山屯村與周圍城市縣城相距較近,并且西臨102國道,南側直達潘烏線,雖然周圍交通發達但僅有一條通往村內的道路,對外交通很不便利,每天僅有兩班客車至遼中縣城;且村莊內部路況較差。現狀交通影響村莊的對外聯系,直接制約的村莊的發展,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2、土地利用現狀

村域內地勢平坦,居住用地集中分布在村入口一側,村內路況較差,現有的工業主要分布在村莊的西南側。土地未經過整體規劃,現狀中土地浪費現象嚴重。

3、資源現狀

靠山屯村耕地面積5220畝,魚池精養面積600畝,糧食生產以水田為主其中水田3950畝,旱田1270畝,并有養殖業,冷棚種植,水果種植。靠山屯村有優良的自然景觀資源,自然水域面積44.1公頃,是良好的旅游景觀資源。大面積農田種植區是發展農業觀光旅游的基礎。

三、規劃理念及總體構思

1、規劃立意:

構想霍華德的城鄉結合的田園城市:“具有優美的自然環境,有潔凈的水與空氣、良好的排水、光亮的住房、幽靜的庭園;無煙塵騷擾,無棚戶之困境;有自由之氣氛,具合作之氛圍,兼具城鄉之美,而無城市之通病、鄉村之缺憾”。在設計中我們力求創造一個區別于城鎮,能夠保持鄉村風貌特點并與其自然環境有機結合的新型農村。摒棄大多數新農村規劃中使用的集約土地,讓農戶搬遷上樓的規劃手法,保持村莊院落式的住宅形式,因地制宜的進行規劃

2、設計理念

以“生態”為主要的設計理念,規劃建設一個現代化生態示范村。首先,以靠山屯村的農業優勢產業為依托發展以綠色農業、觀光農業、有機工業為主的生態產業;其次,在其原有的良好生態環境基礎上,發展生態景觀;建設生態社區,為村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建設環境優美、人民安居樂業的綠色村莊。

2、基本構想:

靠山屯村有良好的水域資源,然而現狀中村落的位置并沒有與這大片水域面積相聯系。在規劃中,我們希望把人居環境與這大片水域的良好的自然環境相結合,但并不是單純的讓村民遷移到水域附近,而是通過整體的空間規劃,創造一個適于靠山屯村居住和發展的環境。并且在形成一個有特色的能有體現生態村落特點的空間形態。用設計的語言表達出村莊的特色與內涵。

在規劃中我們基本構想是主要以水域南側為規劃重點部分,南側除村莊的主體部分外,農田根據使用的性質結合村莊的發展,在整體形態上希望形成逐步向外發散狀的形態。而村莊建設部分,依水勢而走,空間形態順應整體村域規劃形態。

四、具體規劃設計

1、 規劃結構

由以上的分析,在規劃的過程中,我們主要的設計思路是“兩軸三區多組團”

(1) 兩軸:生態景觀軸、村莊發展軸

(2)三區:三個生態旅游區――體驗農業區、人工濕地區、假日垂釣區

(3)三組團――居住組團、工業組團、公共開放片區

2、規劃設計手法

結合靠山屯村當地的自然環境和當地的社會發展情況,靠山屯村的規劃設計應具有一定的特色,突出當地的自然及資源優勢,創造出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鄉村生活和旅游休憩空間。在整體空間規劃和構想中運用以下手法:

(1) 村莊形態與自然環境相結合,與自然融為一體,并且滿足村莊發展趨勢要求。采用象征的手法,村莊的建設部分由生態景觀軸與經濟發展軸圍合而成一片綠葉的形狀,并且順應著水域的走向,象征著村莊的無限生機與蓬勃發展。

(2) 采用點、線、面相結合的設計手法。由點成線,線為合成面,最后形成村莊的完整規劃形態。點即村莊中重要的道路交匯點也就是兩處廣場。線則是形成村莊主要形態的主要道路;面則是不同的功能片區。

3、村域規劃設計

在整體村域范圍內,水域以南的部分的農田以垂釣休閑廣場為中心,發散狀環環相扣布置。中心為體驗式農業區(農家樂及采摘園為主);其次,為觀光農業區;最外一圈為生態農業示范區(有機農業)。在規劃過程中,不但考慮村域的整體空間形態并且考慮村莊的未來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為村莊提供良好的發展空間,這也是規劃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只有保證村莊的未來發展要求,才達到了規劃的生態環境、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最終目的。

4、建設用地規劃設計

(1)廣場綠地規劃:村莊現狀缺少公共活動廣場。規劃中主要設計兩處廣場,一是面向村民使用的內部活動廣場;另一個是面向觀光旅游的垂釣廣場。村內的體育休閑廣場建在村內歷史遺址附近以綠帶相隔開,起到一定的屏障作用。垂釣廣場設計,以螺旋型為主體,成為村域整體規劃的構圖中心,并在水面上發散狀形成幾個獨立的小島,作為休閑垂釣島。

(2)建筑:在設計中,改變村莊現狀的行列式布局,并且保持傳統的院落式住宅,建筑風格總體統一,局部又加以少量的變化,與水域農田相結合,體現出別有特色的鄉村文化特點。

(3)道路規劃:道路的規劃主要結合村子的空間形態,形成葉脈的形狀,主要道路也是兩個軸線所對應的部分,兩條主要道路的交匯點形成村子的兩個重要節點。

五、結語:突出鄉村文化特色的新農村建設

現下,許多新農村建設中,為了體現“新”字而大拆大建,把新農村單純理解為向城市生活靠攏,柏油馬路,多層住宅,中心廣場等,形成了許多前村一面的情況。自然生態和鄉土文化遺產遭到嚴重破壞。在規劃中應多加考慮地方的建設方向、方式和該地的發展模式,因地制宜的加以規劃建設。通過的現狀及村莊特色的實地調研,結合村莊的實際特點而設計出的,有地域性特征的,符合村莊發展的規劃。在城市化進程逐步加快的今天,我們在規劃設計過程中,要避免新農村的規劃照抄城市樣本,應保持鄉村特有的文化特色。

參考文獻:

1.洪榮光.基于特色理念的農村布局形態塑造研究―以湖北孝感新農村規劃為例.安徽農業科學.2009

2.王建忠.唐俊.社會主義新農村規劃的探索與思考―以衡陽縣英南―天星片區新農村規劃建設為例.四川建材.2009(2)

篇9

一、前言

推進新農村建設應當加快投資、財政等管理體制改革,激發縣域經濟活力,小城鎮和工業園區建設是縣域經濟發展的兩大重要平臺,我鎮應當抓住時機,順勢而為,出臺政策,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加快新鎮人口集聚和工業園區建設。

二、背景

鳳林鎮總面積94.3平方公里,4.2萬人口,下轄48個行政村,耕地23569畝,林地87754畝。現有工業基礎較差,是一個典型的人口大鎮,經濟弱鎮。下一步的出路在哪里?豐富的土地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為鳳林經濟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三、基本定位

一方面以食品、農產品精深加工基地建設為抓手,搭建工業平臺,發展環保型生態工業經濟;另一方面要以沿江兩帶開發為抓手,發展觀光農業、生態農業、休閑旅游,建設集農業、工業、旅游、居住于一體的新型生態區域新鎮。

四、選址

205國道以東規劃建設成江山市食品、農產品精深加工園區;沿江兩帶以發展觀光農業、生態農業、休閑旅游為主,建設大型觀光農業園區和生態旅游、居住區。

五、主導產品

1、食品按原材料分為:蜂產品、綠牡丹茶葉、鵝產品、山茶油等綠色產品精深加工。

2、農業按類另可分為:以花卉苗木、生鮮蔬菜供應為主的觀光農業和生態農業。

3、旅游可以分為:水上樂園、垂釣、農家樂等幾類

六、可行性分析

1、展生態經濟和生態旅游的整體思路與我市十一五規劃產業空間布局思路相銜接。目前,我市還沒有一個市級食品加工工業園區,我鎮可以結合林地開發,包裝該項目,爭取市級和省級相關配套政策支持,實現工業發展,工業立鎮的思路。

2、交通極為便利。北接江山城區僅半小時路程,南臨福建浦城,西邊可考慮打通205國道至江西的大通道,該工程可作為浙江省扶持欠發達地區交通項目上報,可爭取省級資金的支持,打通之后,我鎮的交通將大大改善,將非常有利于發展工業、旅游業。

3、源豐富。我鎮土地資源非常豐富,特別是可供開發利用的林地資源較多,可以緩解我市工業用地不足的的矛盾。同時江山江上游白水坑水庫和峽口水庫水資源豐富可供利用。

4、工業經濟相對不發達,環境保護較好,為發展生態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另外,目前比較注重環境保護,發展生態經濟比較受歡迎,上級扶持政策比較多,可以通過包裝項目,爭取支持,贏得發展機遇。

5、集鎮建設一同規劃設計。我鎮區域調整之后,新鎮的規劃設計工作剛剛開始,可以一同做好規劃設計,這將決定我鎮今后的發展方向和出路。

七、意義

有利于提升農產品品質、附加值及土地價值;有利于形成以蜂產品、茶葉等綠色產品為核心的食品產業集群;

篇10

[關鍵詞]低碳農業;生態農莊;規劃設計

中圖分類號:F301.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42-0235-01

引言

遠離著城市的喧囂,人們慢慢地選擇在郊外與家人和朋友聚餐、游玩,為此有經商頭腦和遠見的人發現了農家樂這一發財的好路子。生態農莊(農家樂)是當前發展最快、貼近田園生活的新興旅游休閑形式,是農民向現代都市人提供的一種回歸自然從而獲得身心放松、愉悅精神的休閑旅游方式。一般來說,農家樂的業主在農家樂附近營造出美麗自然的田園風光,利用當地飲食和地方特色,給客人提供成本較低的餐飲消費和娛樂設施,從而緩解現代都市人的緊張生活節奏,舒緩精神。

1.各地生態農莊(農家樂)發展的興起

從嚴格意義來說,鄉村旅游始于20世紀80年代,但由于起步較晚,目前尚處于初期且發展階段。由于現代人都提倡低碳環保,向往有民俗風情且具有地方特色的綠色環保生活,所以生態農莊應運而生。它是將郊外觀光、休閑度假、娛樂場所、餐飲文化集于一體的綜合型生態農莊,隨著中國現代都市人的參加率和重游率的升高,農家樂的活動項目也在不斷變化:農家樂從最開始的以“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享農家樂”為內容的鄉村旅游逐漸轉型為以收獲各種農產品、民間傳統節慶活動、家庭或單位自擬主題等為主要內容的鄉村旅游。

從上述可見,農家樂旅游是鄉村旅游的一種形式,它是將傳統農業與旅游業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產生了另外一個化學反應,即:新興的旅游項目。我國農家樂最初發源于四川成都,具置有都江堰市的青城山,郫縣、溫江等說。后來發展到整個成都平原,四川盆地,直至全國。真正以“農家樂”命名的鄉村旅游始于1987年在休閑之都――成都郊區龍泉驛書房村舉辦的桃花節。這次桃花節把農事活動、鄉村田園風光、鄉土民俗文化、鄉村民居和聚落文化與現代旅游度假、休閑娛樂相結合,形成了一種全新的旅游形式。

2.生態農莊規劃設計中注意的問題

2.1 個性鮮明、定位準確

生態農莊規劃設計要有鮮明的主題,給游客們帶來強烈的體驗感受。通過利用生態農莊的地理位置、原有的自然資源,創造出與周邊旅游風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自然景觀和游賞勝地。在農莊主題設計的基礎上,還要對生態農莊進行功能區規劃,既要有初層次的感官體驗,又要有深層次的文化體驗,比如淺層的溫泉療養、深層的歸田園居。

2.2 注意生態性原則的運用

目前,人們對旅游的認識大改從前,比起以前的黃金周出游,現在的人們更多的是在周末安排周邊旅游熱捧路線,選擇自駕游游覽城市周邊的山山水水,生態農莊的開發充分滿足著人們新的需求。生態農莊是集農業觀光、農務采摘活動等為一體的綜合型服務產業,它是以綠色生態為理念,提倡環境友好、低碳環保,堅持保護、開發、利用并重的原則,注重保護景觀區的生物多樣性,促進生態的良性循環,生態農莊的規劃不會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而是通過旅游活動來提高人們保護環境的意識。

2.3 農莊的規劃設計應與當地鄉土文化相結合

生態農莊在規劃過程中,要注重按地域不同和季度規律推出適合本地風土人情的主題旅游,依靠農村獨特的田園風光、農事勞作及農村特有的風土人情等,讓游客共同參與體驗,有很多農莊一看名字,就知道農莊的特色,如以奶牛為主的“飛牛牧場”、以香草為主的“薰之園”等。通過合理的規劃設計,與當地特色有機結合,這樣既避免了旅游景點千遍一律,又可以提升生態農莊的重游率。

2.4 盡量運用生態環保材料,材質的運用與整體氛圍一致

生態農莊強調的是以綠色、生態、環保為目標,在規劃設計過程中,我們要堅持以人為本、實行有機農業生產、注重生態崇尚自然、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原則,盡可能地采用可再生的景觀消耗能源、低碳生態的景觀建筑材料,像農莊建筑、景觀廣場、道路建設等盡量采用木、竹、地膜布等生態環保材料,地面鋪裝選用層面透水性能高的材料,這樣才能與自然環境緊密結合。目前廣泛使用的還有生態土、生態布等,既可以保護泥土原有的樣貌,又不會破壞泥土中的有機質,這些無疑是處處體現著生態材料與生態農莊的完美結合。

3.低碳理念在生態農莊規劃設計中的應用

3.1 低碳概念

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指以低碳經濟為發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為理念和行為特征、政府公務管理層以低碳社會為建設標本和藍圖的城市。低碳城市目前已成為世界各地的共同追求,很多國際大都市以建設發展低碳城市為榮,關注和重視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代價最小化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性的舒緩包容。

3.2 低碳能源

廣義的說是一種既節能又減排的能源。屬于一種清潔能源,突出的是減少CO2對地球性的排放污染,同時也對社會性污染排放的減少。在生態農莊規劃中為了體現低碳環保,必須要改善能源供應方式,根據生態農莊當地的經濟、環境和資源條件,降低煤炭使用量,加大太陽能、沼氣等新型能源的使用比例,結合生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規劃,變廢棄物為循環利用資源,實現農莊的環境清新化、資源利用高效化。如:生態莊園可以根據當地區域太陽的日照時間、輻射強度等來給太陽能熱水器提供能源、應用太陽能進行日常生活炊事、莊園內的燈具小品、夜間照明等。另外,沼氣利用所產生的沼渣,經過特殊處理以后,還可以轉化為有機肥料,為農莊內的有機果蔬提供足量的有機肥料。有機果蔬可以滿足人們對純天然綠色食品的需求,從而帶來直接的經濟利益,最終實現多重生物鏈循環發展。

3.3 低碳應用

(1)材料和建造方面:使用透水材料路面鋪裝,這樣可以使雨水直接滲入地下,補充土壤水分,達到地下水位回升的目的,即使人工澆灌不及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生態莊園里樹木根系缺水的狀況。

(2)低碳教育:家長們帶領孩子在生態莊園中體驗低碳生活,利用生活中隨手丟棄的塑料材質的東西,親自動手制作一些學習、生活用品,如筆筒、桌物擺件等;還可以通過農務種植、采摘體驗鄉村生活樂趣。

(3)低碳交通:提倡入園的旅客乘坐環保電瓶車觀光,大力鼓勵零碳交通在生態莊園中的使用。

4.結語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每逢節假日,人們已不再滿足于在家單純的休息,更愿意攜家人出去走一走,感受大自然的氣息,因此,城郊游不斷升溫,借此,生態農莊也悄然興起。保護生態環境和資源就是保護生產力、生命力。生態莊園提倡低碳環保生活,作為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生活方式,出于社會發展和保護環境的目的,我們可以通過生態農莊的生態低碳主題,對青少年進行環保意識教育,把生態莊園作為“生態低碳環保”教育的實驗地、宣傳地和主陣地,除此之外,我們要充分利用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的循環能源體系,以實現農村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雙贏,建設資源節約、環境清新型的低碳生態型村莊。

參考文獻

[1] 呂家發,劉敏.對生態農莊發展現代農業的思考[J].農業科技管理,2008.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