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對策

時間:2022-01-11 15:00:20

導語: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對策

[摘要]近年來,黔南州因地制宜發展各具特色的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取得了較大的成效,但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為黔南州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可持續協調發展提供參考,針對黔南州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現狀,分析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發展現狀;問題;對策;黔南州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人們生活質量普遍提高,在追求物質生活的同時也注重精神文化需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應運而生。我國部分地區根據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大力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為人們提供了娛樂休閑的去處,了解農村鄉村文化和風土人情,有效促進農村產業轉型升級,為新農村建設和農民增收致富提供了保障。近年來,黔南州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路徑,加強規劃引導,加大投入力度,因地制宜發展各具特色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取得了積極成效,但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為黔南州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可持續協調發展提供參考,分析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如下。

1黔南州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現狀

目前,黔南州休閑農業經營主體1640個,2021年1—9月休閑農業營業收入25.48億元,其中,農副產品銷售6.62億元,利潤總額5.36億元,接待人次1713.89萬人次,從業人數5.5萬人,帶動農戶3.89萬戶,培訓人數5605人次,節慶活動86次。全州根據《農業農村部關于開展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建設的通知》和《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部署,打造休閑農業重組版,利用特色農業、綠水青山、田園風光,挖掘農耕文化、民俗風情、傳統工藝,發展農家樂、鄉村民宿、休閑農莊、休閑農業,豐富鄉村產業業態、拓展農民就業空間、增加農民致富渠道。2021年,龍里縣龍架山國家森林公園、龍里油畫大草原景區、灣灘河生態農業園獲中國美麗鄉村休閑旅游行(春季)精品景點線路推介;荔波縣城→水甫村落→萬畝精品水果觀光帶→瑤山古寨獲中國美麗鄉村休閑旅游行(秋季)精品景點線路推介;貴定縣獲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福泉馬場坪街道黃絲村獲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稱號。

2黔南州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存在的問題

2.1經營項目不多,局限拓展空間

經營者在投資開發休閑農業時,往往將思維局限在較小的領域,如貴定縣四季花谷,長順縣杜鵑湖,大多數為賞花項目;羅甸縣千島湖、紅水河、大小井等景區,僅局限在摘果、垂釣、餐飲等簡易項目。還有一些休閑農業企業開發建設隨意性大,如長順縣中院村、龍里縣冼馬鎮荷香高寨村等沒有編制發展規劃,產業布局不盡合理。同時,農莊建筑缺乏特色,對游客的吸引力不強。

2.2項目特色不突出,阻礙精深發展

經營項目缺乏特色,活動內容基本相似,如甕安縣杉樹休閑農莊,龍里縣云基上休閑山莊等,與鄉村旅游景點結合不夠。特別是農莊的農產品大多停留在供游客觀賞、品嘗、采摘的層面,缺少精深加工的農副產品,更沒有形成名牌產品。同時,大多數休閑農莊種養基地面積較小,農業輻射帶動能力也不強。

2.3規范程度不高,影響品牌塑造

由于休閑農業沒有準入限制,大多數經營企業管理滯后,其運作程序、營銷模式、接待服務、硬件設施、衛生條件、消防安全等均有待進一步規范,如獨山縣百泉鎮百泉湖村,平塘縣克度鎮金星村。專業技能人才和職業管理人員缺乏。

3促進黔南州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的對策

3.1加強規劃布局

堅持生產、加工、觀光、休閑互動發展的思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完善全州休閑農業規劃布局。著力延伸休閑農業產業鏈,帶動種養業的標準化、規范化生產,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業產業結構向高產、優質、高效、安全和深度加工方向發展,為當地農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編制《黔南州山地全域旅游總體規劃》,從都勻核心集散區、南北“兩翼”旅游主體功能區、景區、景點、線路四個層級布局整合產品鏈、產業鏈。找準“山地旅游+民族文化”“山地旅游+天文科技”“山地旅游+生態養生”“山地旅游+民宿體驗”等發展定位。支持螺絲殼景區、歸蘭山景區、繞家河景區、毛尖小鎮影視基地等項目建設,提升和完善各項旅游要素,著力推進都勻國際旅游集散地建設;支持以荔波為中心的荔波世界自然遺產生態旅游度假區、平塘天文科普旅游區、三都民族文化旅游區、獨山生態體驗旅游區、羅甸貴州最佳避寒勝地旅游區建設;北部龍里、惠水、貴定、福泉、長順鄉村旅游度假區建設;甕安、長順、福泉等名山名城特色旅游區建設。同時,加快推進全州20個重點旅游景區,都勻-貴定苗嶺云頂國際山地茶文化旅游度假區、荔波梅文化生態旅游度假區、羅甸高原千島湖國際山水休閑度假區、龍里大草原生態康體休閑運動度假區等10個山地戶外運動旅游基地和都勻市坪陽村、三都縣水各村、荔波縣菇類村、甕安縣茶園村等100個特色旅游村寨建設。

3.2實施“旅游+”戰略

構建多產業融合發展新格局,逐步構建全域旅游總體規劃指導下的各行涉旅業子規劃體系,形成“多規合一、融合發展”的新格局。圍繞農旅一體化,加快發展福泉、獨山、惠水、龍里、羅甸現代山地高效農業、休閑觀光農業與鄉村旅游。不斷完善惠水好花紅、貴定金海雪山、荔波淇江、福泉黃絲江邊寨、長順鳳凰壩、平塘京舟等鄉村旅游區的基礎設施和休閑度假功能。農旅、茶旅一體化產業基地規劃,切實做大做強建中、嵐關省級高效示范園區建設,打造猴場-永和-嵐關、建中-中坪等茶旅一體化基地建設骨架,打造猴場-江界河休閑觀光風景區建設。

3.3打造生態旅游精品線路

依托鄉村旅游資源及區域內重點自然山水、少數民族文化、人文景觀等旅游資源,持續培育打造田園賞花休閑度假之旅、戶外休閑之旅、傳統文化村落體驗之旅等生態旅游精品線路,逐步形成北翼環貴陽(甕安、貴定、惠水、長順、龍里、福泉)鄉村休閑度假旅游示范帶、南翼(都勻、三都、荔波、獨山、平塘、羅甸)鄉村民族文化體驗及研學教育旅游示范帶。挖掘優勢特色,打造亮點品牌,有計劃、有重點地對現有建設規模較大、休閑檔次較高、活動項目較豐富、文化特色較鮮明、接待服務較規范、經營管理較科學的休閑農業示范景點進行打造和提升,挖掘優勢特色和民俗文化內涵,創建“全州叫得響,全省創一流”的休閑農業旅游景點,為市民提供休閑娛樂、放松心情的好去處。

3.4因地制宜發展生態循環農業

以點帶面促進生態循環農業健康發展,在種植業或養殖業內部,積極推廣“林-菜”“林-菌”“林-藥”等立體套種模式及輪種模式,大力發展有機種植、健康養殖和水產立體混養,充分利用農作物秸稈等農業廢棄物開展食用菌循環生產。在種、養業之間,大力推廣“稻+魚(蝦)”等生態養殖模式和”豬+沼+糧(菜)”“桑+蠶+魚”等種養循環經濟模式。在鄉村一二三產業之間,大力發展以農產品加工為主的第二產業和以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業為主的第三產業,構建“產+加+銷+游”產業鏈和“公司+合作社+農戶”組織鏈,推動鄉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循環發展。

3.5加大宣傳推薦及扶持力度

通過召開休閑農業現場促進會、發展座談會和研討會,現場參觀休閑農業示范點,開展星級評定等形式,提高企業知名度,增加企業收入。利用新聞媒體,對有接待能力、形式多樣、各具特色的休閑農業園區進行宣傳報道。根據國家出臺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政策措施,建立完善有關政策措施,配套出臺扶持政策,設立發展專項資金,引導休閑農業走規范發展之路。對經營起點高、帶動就業多、市場前景好的品牌休閑農業企業,探索從稅費、土地、水電、信貸、配套建設等方面給予支持。各鄉鎮(街道)要加強對休閑農業發展的組織、指導和協調,形成工作合力。

作者:陳再蓮 單位:黔南州農業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