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常用實驗方法范文

時間:2023-10-26 17:56: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中物理常用實驗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初中物理常用實驗方法

篇1

一、控制變量法

控制變量法是運用一定手段(實驗儀器、設備等)主動干預或控制自然事物、自然現象發展的過程,在特定的觀察條件下探索客觀規律的一種研究方法。即把多因素的問題變成多個單因素的問題,分別加以研究,然后綜合解決的一種常用的研究方法。

控制變量法常用于探究物理規律的實驗教學,我在“研究導體的電阻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教學中采用這種方法,首先確定研究對象是電阻,之后選取長短粗細相同但材料不同的金屬絲,比較它們電阻的大小,然后確定材料和橫截面積相同,改變導體的長度,研究電阻與導體長度的關系,接著保持材料和長度相同,改變導體的橫截面積的大小,探究電阻與導體的橫截面積的關系,最后將這些單一關系綜合、歸納,找出它們之間的規律,得出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是導體的材料、長度和橫截面積。經過認真的分析,學生掌握了這一探究方法的精髓。在歐姆定律的實驗教學中,我用這一方法組織學生討論了怎樣研究I、U、R之間的關系。

二、對比法(比較法)

“比較”即找出事物之間相似的地方,通過事物間相同特征或相異特征的比較可以很快認識新事物的研究方法,是比較常用的研究方法。

在比熱容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實驗裝置,來判斷哪些相同、哪些不同:在兩個燒杯中分別倒入質量相等的水和煤油,用同樣的電熱器加熱,測出它們的溫度升高相同值時所需通電時間不同,也就是吸收熱量不同;同樣的加熱時間,它們升高的溫度不同,這反映了不同物質吸收相同的熱量但溫度變化不同的物質的特性――比熱容,使非常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學生順利理解了比熱容的物理意義。在“研究物體浮沉條件”時,我用同一支錫制牙膏殼,先做成盒狀放入水中,牙膏殼漂浮于水面,然后把牙膏殼擠成一團放入水中,結果牙膏殼沉底,通過對比得出物體浮沉的條件。對比學習不但使學生對易混淆的知識學習掌握起來十分容易,而且印象更加深刻,應用起來更加得心應手。

三、類比法

類比是指在新事實與已知事物間具有相似的方面作比較。它能啟發和開拓我們的思維,能給我們提供解決問題的線索,是提出科學假設和探索新理論的重要途徑,它對物理學的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勞,對學生物理的學習也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在教材中用橡皮繞繩運動與月亮繞地球運動作類比引入引力;研究電壓的作用時,將電壓類比為水壓來認識電壓,使電路中形成了電流;通電螺線管的磁場分布很抽象,規律的總結也不容易理解,課本中用螞蟻沿著電流爬行說“N極就在我的左邊”,猴子用右手把螺線管夾在腋下,說“如果電流沿著我右臂所指的方向,N極就在我的前方”來類比……這樣把晦澀難懂的理論具體化,學生被生動的圖像和有趣的類比所吸引,學習物理的興趣被調動起來,效果是明顯的。

四、變抽象為具體和理想化法

變抽象為具體指分析概括一類事物共同的本質特征,把學生不容易理解的知識與熟悉的事物或知識聯系起來,幫助他們理解知識的含義。例如大氣壓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我們可以通過研究大氣壓產生的現象來認識它。學生在初中物理學習電流時,對導體中有電流時產生的一些現象(如小燈泡發光,發熱)來確定是否有電流通過;在研究大氣壓的值時,用水銀柱高所產生的壓強來研究大氣壓;由小磁針N、S極指向偏轉,可以知道磁場的存在、強弱和方向;通過擴散現象,可以知道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在研究磁場時引入磁感線;用光線描述光的傳播,等等,都用到了這種方法。

科學的理想化絕不是無根據的幻想,而是對于客觀世界的一種超現實的認識。客觀存在的復雜事物具有多方面的特性,處于多種條件下,但是在一定的條件下只有一種或少數幾種起主要作用,并不是所有性質和條件都起同樣重要的作用。我們為了能更加清楚地認識事物的某一性質才使用理想化這一分析問題的方式。為了突出事物的本質,教師必然要忽略一些次要性質,因此在實驗探究時,應該對一些理想化條件加以限制。例如在杠桿一節的教學中,為什么使用的杠桿是一根粗細均勻的直桿,用線把它的中心位置懸掛起來的目的又是什么?通過討論,學生會明確實驗用的杠桿可以看作理想的輕質杠桿,杠桿只受到動力和阻力作用,這樣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問題就簡單化,很容易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

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理想實驗是在真實的科學實驗的基礎上,根據邏輯法則,對過程作進一步的分析、推理。伽利略通過對于一系列實驗的分析,并進一步推理得出:如果表面絕對光滑、物體受到的阻力為零,速度不會減慢,將以恒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這一推理為牛頓的第一定律奠定了理論基礎。教師運用這種理想化的方法,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篇2

【關鍵詞】加強 物理 實驗 促進 能力 發展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探究性實驗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訓練動手操作能力,特別是在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方面發揮著很好的作用,它是學生理解科學探究的重要途徑。實施新課改后,中考物理試題中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理念,在實驗中注重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考查,因此加強對物理實驗的復習,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增強學生的自主意識

自主發展的核心就是強調自我的發展,而意識決定形態,由此可見,在學生的整個發展過程中,有無自主發展意識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培養學生自主發展能力的過程中,我們要意識到:教師是外因,只起著媒介作用,而能否完成自主發展能力這一復雜的內化過程,最終還得通過學生這個內因才能起作用。教師要想方設法讓學生自己主動地學,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依據課程標準,抓好物理實驗基本知識的復習

1.認真仔細研究中考說明書,全面把握中考的方向。中考說明書是根據課程標準對教材中要考查的知識點制訂的要求,全面了解說明書對教材中實驗的考查要求,這樣我們在復習過程中才會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復習效率。

2.熟練掌握基本儀器的正確使用,提高實驗基本技能。當前中考對基本儀器、儀表的考查主要從三個角度入手:一是從選擇儀器(含量程)入手;二是從儀器的使用規則入手;三是從儀器、儀表的讀數入手。復習時可采用對比復習的方法,找出異同點,加強記憶。

三、理清實驗題型的復習教學

1.估計、估算題。近年來估算類試題在各地的中考試卷中經常出現,成為中考新寵。試題通常以選擇題形式出現,估算題考查的知識點主要有長度、速度、時間、溫度、體積和容積、質量和重力、溫度和熱量、壓力和壓強、功和功率等,此外還涉及一些估算方法類題目。

2.電學實驗故障分析。初中物理電學故障只有幾類:短路,斷路,電流、電壓表正負接反,電壓表串聯,滑動變阻器接成了定值電阻或接成了導線(接短路了)。

3.科學方法。初中物理常用的科學方法有:控制變量法、等效替代法、理想實驗法、轉換法、類比法、歸納法。在研究物理問題時,有時為了使問題簡化,常用一個物理量來代替其他所有物理量,但不會改變物理效果。如用合力替代各個分力,用總電阻替代各部分電阻,用浮力替代液體對物體的各個壓力等。

4.情景信息題。如奧運科技、航天技術、汶川地震救災、雪災防治、火車提速等,都可能成為中考的題型。

5.開放性試題,開放型實驗題。這類問題往往答案較多,解題方法多樣化,要選擇簡單明了的答案進行回答,回答時要有清晰的邏輯并使用準確的物理語言。求解開放型實驗題,需要教師指導學生靈活運用物理知識,挖掘題目中的隱含條件是解題的關鍵。

6.對實驗過程的評估、對評估類問題的解答。從實驗元件選取、實驗操作、實驗推理、實驗方法等入手,根據平時實驗的要求,看是否違背實驗規則,從而來評估方案、結論是否正確。解決這類問題要注意思路的條理性,要按自己平時做實驗的順序,逐項分析對照,就不難發現問題。

7.科學探究。隨著科學探究內容寫入物理新課程標準,科學探究能力已成為當前中考實驗的重要考查內容。按照課標對科學探究能力的要求,學生應掌握的科學探究能力有提出問題能力、猜想能力、搜集信息與處理信息的能力、評估能力、交流與合作能力等,前五項能力是中考實驗命題的著力點。

8.家庭小實驗、小制作。在近幾年中考調研試題中已經出現了這類題,應注意復習。如自制測力計、自制密度計、自制天平、自制潛水艇模型等。

四、師生互動,探索有效的、多樣化的實驗學習方式

在物理實驗活動中,學生學習的方式可以是多樣化的。教師也要注意加強實驗的趣味性、問題性、探索性和應用性。要讓學生成為實驗活動的主人,教師應成為學生實驗的組織者和合作者,而不是權威的講授者和示范者,特別關注學生親身的感悟與體驗。基于不同的學習對象和不同的實驗環境,探究的實驗課堂可以采用自主活動、合作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自主活動是指通過學生自覺地參與實驗活動,確定實驗目標,制定實驗方案,選擇實驗方法,監控實驗過程,評價實驗結果,從而完成實驗任務?;顒舆^程特別強調的是學生實驗的主動性,教師的作用是對學生實驗的困難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幫助。

五、研究精選習題,提高學生答題表達能力

訓練學生答好實驗題是非常重要的。在這方面,從題型上看,主要是填空、問答、作圖、科學探究中的交流合作與評估等幾個方面,復習時可以精選習題讓學生練習,要求學生在答題時書面表達要用詞規范準確,敘述合理。

篇3

關鍵詞:滲透方法教育;初中物理教學;實踐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2-0303-02

前言:在我國傳統的物理教學當中,一直存在著重視知識而忽略教學方法的現象,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得不到系統的學習,同時本身的自主學習能力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對以后的學習幫助較小,在目前教育體制的改革下,通過相應科學方法的滲透教育,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進一步發展。

1.初中物理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

1.1 觀察法。作為最直接最基礎的物理教學方法,觀察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中主要包括對比觀察法、有意觀察法和歸納觀察法。由于初中物理教學涉及到各個方面的內容,所以說,觀察法貫穿于物理學習的各個階段中,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各個方面物理知識的引導觀察,使學生發現其中的不同之處,同時在原有物理知識的理解基礎上,對差異現象的產生原因進行探究,在這樣的情況下,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邏輯觀察能力,對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另外,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觀察法需要注意根據學生觀察能力的實際情況來對具體的教學活動進行安排,一般情況下,學生的觀察能力主要體現在觀察的目的性、觀察的感知性、觀察的關注性、觀察的關聯性以及觀察的創造性,在對這些方面進行實際的分析之后,才能結合初中學生觀察水平的現狀和所要學習知識的主要內容,進行下一步的教學安排。

1.2 實驗法。實驗法是初中物理教學中最為重要的教學方法之一,物理是一門偏重實驗的學科,只有在不斷的實驗當中,才能對所需要掌握的知識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一般難情況下,這樣的實驗方法主要包括間接測量法,主要運用到聲音的產生原理、平面成像規律研究和響度振幅關系研究當中,另外是實驗推理法,主要運用到牛頓第一規律的研究和聲音傳播介質的研究上;控制變量法主要運用到密度概念、壓強概念、速度概念和電阻概念的研究當中;最后是實驗歸納法,主要運用到二力平衡條件、扛桿原理、光的折射定律和凸透鏡的成像規律研究上。

2.下面對實驗歸納法和理想化方法進行具體說明

2.1 實驗歸納法。實驗歸納法主要指的是在經過對所要學習內容的大量觀察研究和實驗的基礎上,獲得相應的資料,然后根據這樣的資料來對實驗結果進行歸納總結,以此來尋找出其中的實驗規律,得到相應的結論。一般情況下,這種實驗歸納的主要特點是實驗在前,歸納在后,歸納是在相關物理實驗的研究下才能進行的,主要應用在重要概念的引入和物理規律的成立上面,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首先是對實驗目標進行明確,其次是對實驗步驟進行確定,最后是做好全面的記錄和觀察,在這樣的基礎上,來能得到有效而準確的信息資料,以此來對物理規律進行研究。比如說在對凸透鏡的成像規律進行研究的時候,就可以采用實驗歸納法來對成像規律進行研究和總結。首先是引導學生進行相應的觀察,學生發現在利用放大鏡看書的時候,文字呈現出放大的現象,但是從放大鏡中看遠處的物理卻變小了,由這樣的觀察可以引發出相應的問題,凸透鏡的成像規律與物體的位置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通過這樣的問題和假設,就可以進行相應的實驗研究,在對實驗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可以將物距分為三個區域,然后在這樣三個物距當中,分別進行實驗和觀察,得出不同物距下像的正倒情況、像的大小、像距、想的虛實情況和成像物體的實際位置,通過相應的實驗,可以對其中的數據進行記錄和觀察,根據這樣的數據,就可以引導學生對凸透鏡的成像規律進行研究,以此得出相關的結論。

2.2 理想法。理想法也可以被稱為推理法,針對物理教學的主要特點,由于物理學習的許多變量不能符合實際情況,所以說這種方法比較適用。理想法其實是一種科學抽象方法,在進行物理學習的過程中,根據相應實驗或者問題的實際需要,為了突出研究對象的本質,對其中的部分條件進行排除,以便在理想化的條件下進行實驗,從而創作出相應的物理實驗模型,并且通過實驗觀察和數據記錄,來對研究對象的本質或者規律進行探究。在初中物理的實驗研究當中,這樣的理想化方法比較常用,最常見的是對牛頓第一定律進行研究的過程中,有意識的將其中的摩擦力進行忽略,以此來對其中的物體運動規律進行研究。比如說,教師可以根據相應的教學內容來對問題情境進行創設,教師用手推小車,手離開,而小車沒有停止運動,從這樣的現象中可以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引導,也就是說在物體不受力也能持續運動,并且得出摩擦力越小,小車的滑動距離越長的假設,最后進行理想化推理,教師準備三塊摩擦力不同的平面,然后在同樣的力度上來使小車在平面上進行滑動,根據滑動的實際情況,猜測如果處于沒有摩擦力的情況下,小車將會不停的運動下去。通過這樣的理想化實驗方法,可以幫助學生透過物體的運動現象,來對物體本質進行認識,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邏輯推理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思想和物理研究意識。

結束語:在初中物理教學的過程當中,其重點是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所以需要在相應物理知識的基礎學習上,進行滲透方法教育,使基礎理論知識與相應的實驗結果相互結合,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才能夠對物理知識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有效的提高課堂效果,培養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參考文獻:

[1] 潘桂珍. 初探初中物理探究教W中滲透科學方法的教育[J]. 科教文匯, 2013(24):153-154.

篇4

關鍵詞:初中物理;實驗探究;教學策略

引言: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教學理念、方式都發生了較大的改變。雖然整個教育改革正往“結合實踐,關注科學探究,重視能力培養”的方向轉變,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仍然以傳統的教學方式為主,課堂教學效率不夠理想。以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為例,教師缺乏有效的實驗探究教學策略,不能很好地把控課堂,致使實驗教學仍然停留在按部就班的機械操作上,失去了探究教學的意義。如何幫助教師探尋有效的教學策略,是廣大物理教學工作者亟需解決的問題。

1物理實驗探究教學概述

物理實驗探究教學,是將科學探究的過程與物理知識、實驗的教學相結合,引導學生運用科學探究的方法,主動、深入地學習物理知識,培養科學探究精神的教學模式。在物理實驗探究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扮演的是學生的導師與合作伙伴,相較于灌輸式教學,則更注重學習氛圍的營造,學生積極性的引導,以及憑自身的知識經驗與學生一同探究學習,而學生則由原來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探究學習的主體,在探究學習中自主地提問、探索分析、交流合作、總結乃至最終的體系構建,并完善自身能力。相應的,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評價也是多維度且開放式的。

2初中物理實驗探究教學的重要意義

2.1激發、調動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物理實驗探究的教與學其實是一個提出問題-探索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分析,提出問題的過程,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挑戰欲望,創造和諧的課堂氛圍,而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意識不斷增強,學習興趣得以體現,最終問題的解決無疑會提升學生的自信心,也增強了他們進一步學習探索的興趣。2.2加深學生的物理知識的理解,提高物理學習成績:學生物理實驗探究的過程其實是一個思考認知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物理知識基礎上。學生在大量的觀察、實驗、調整、分析、總結的過程中,會自主的對物理知識和規律進行對照、驗證以致最終的牢牢掌握,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學習成績。

2.3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科學素養:實驗探究的教與學是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由學生自主參與并處理完成各項操作和挑戰。當學生完成整個實驗探究時,往往已經學會了設計動手、觀察分析、反思交流、數據處理、總結演示等等,這恰恰是綜合能力和科學素養的培養過程。

3初中物理實驗探究的教學策略分析

3.1激發學生的興趣與需求,引導學生提出問題:首先,教師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演示,為學生創設物理條件和問題情境,既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又能激發學生興趣。比如在“物態變化”章節,可以通過動態視頻呈現冰塊融化但天平未發生傾斜的實驗現象,引導學生探究各種物態變化與質量的關系。其次,教師應聯系學生生活趣味,抓住學生感興趣的現象,引導學生參與并提出問題。比如在“運動和力”章節,為了讓學生探究力的相互作用,可以讓學生自制彈簧車,如圖1所示,那么當燒斷細線時,小木塊和車將如何運動?

3.2促進學生的主體參與,精心設計,引導學生猜想與假設:合理的猜想與假設才能幫助學生找到下一步探究的方向。為避免學生不夠自信、大膽,教師可將學生進行分組,以團隊討論、頭腦風暴的形式共同進行猜想和假設。當學生無從下手的時候,教師就需要精心地設計問題,分層次、啟發性地為其“牽線搭橋”。

3.3合理“收放”,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方案:由于初中生在知識和探究能力方面都還不夠成熟,在實驗方案的設計階段,教師應該拿捏好“收放”的程度,一方面,在實驗器材的選擇上限定范圍,并提前向學生傳授一些實用的實驗方法以及常用設計思路,幫助學生適當降低實驗難度,避免探究過程過于盲目無助,另一方面,在設計過程中注重小組討論及與學生的開放交流,不做片面的評價,而鼓勵學生大膽常識。

3.4根據實驗方式,多途徑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操作和改進:如果實驗演示本身在時間上要求較長或者場地有所不便,可利用網絡資源和多媒體技術進行實驗呈現,效果更為直觀。比如“噪音的危害和控制”,就搜集網絡上的噪音污染和驗證實驗,剪輯重組后讓學生觀看。如果實驗操作中存在認識誤區,應及時調整操作方式。比如“用覆杯實驗驗證大氣壓強”,若學生誤認為紙是被水粘住而產生實驗現象,就可用漏斗和橡膠管再次操作。

3.5在分析論證中引導學生思路,組織實驗評估與交流:教師在這個階段要結合學生最初的猜想假設,重點關注學生的分析方法、數據處理方式、對比情況、論證的思路與結論,并從學生自我評估、組內評估、教師評估三個維度交流評價實驗探究的過程,最后創建課堂課后交流的平臺,發散學生思維,讓學生在傾聽與表達中總結實驗探究中的不足,總結經驗教訓,加深對實驗和物理知識的認識。

4結束語

目前,仍然有許多學校、教師更為關注學生的應試水平,甚至認為物理實驗探究教學并不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一方面是因為缺乏對探究教學的認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教學策略的不足和實踐應用的匱乏。有效的物理實驗探究教學無論是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對學習能力的提升,還是對學生的物理成績,均能發揮顯著的作用。因此,唯有深入研究教學策略體系,并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分析、升級,才能令學生終身受益。

參考文獻

[1]孫紀春.初中物理實驗探究的教學策略解析[J].文理導航(中旬),2015,(4):41-41.

[2]王浩.初中物理實驗探究的教學策略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

篇5

關鍵詞 素質教育 課堂教學 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在初中物理教育中,注重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習慣,為社會和高一級學校輸送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是初中物理教育之重任。作為初中物理教師應積極投入教學改革,通過各種手段和途徑,激發學生興趣,訓練學生想象和發散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近年來,筆者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進行了以下的探索。

1采用賞識教學,多角度接納學生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如果說,學生向教師學習,是為了習得知識,不如說,是為了學習如何做人。學生手中拿的是課本,但面對是教師。教師與學生能否順暢的溝通,直接影響學生是否能夠學好這門課程。任何學科的教育,其實都是以情感教育為先導的。不能想象,一個與學生感情不融洽的老師如何能夠教得好。每個人都渴望被關注、被愛。這是一種人性的本能。學生也不例外,因為年齡的限制,他們無法更多地與外界溝通。他們呆得最久的地方,是學校;最經常面對的人,是老師。如何在每一節課中,使學生能夠最多地體會到“愛”與“關注”,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必須充分考慮學生自身的各種心理需要,每一具體教學環節的實施,都應能滿足學生的需要,并注意引發學生創新的需要。學生一旦形成了這種需要,就有一種滿足這種需要的內部動力,推動學生去創造性地學習和思考,充分開發自己的潛能,能使人的創造心理活動全部都處于亢奮狀態,為人的創新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不竭的能源。在教學中,許多教師總是向讓自己的學生按照自己的希望的方向去思考問題,所以總是按照自己的思維模式和思維軌道去設計問題,并引導,這種做法實際阻礙了學生對創新思維的發展。當學生提出獨特的想法時,如果教師能夠從學生的角度去分析,不馬上否定,而是先給予多鼓勵、支持,對學生的正確行為或好的成績表示贊許,“好學生是夸出來的”,讓學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和創新的重要動力,創新的過程需要興趣來維持?,F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創新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他的心理動因,即以需要為核心,以興趣、情感等為內容的心理動因。由于興趣不是與生俱來而是后天獲得的。所以在物理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2開展探究活動,培養綜合能力

新課標初中物理教學過程強調觀察、實驗、探究、運用,因此教學中應突出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探究能力,分析、概括、解決問題能力。能力的培養,絕不能停留于紙上談兵。課堂教學上除重視課本中的探究活動,還可以就身邊熟悉的事物進行探究,比如探究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或者進行社會調查,比如調查當地的環境污染來源等。同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2.1獲取信息能力

科學技術日新月異,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學會學習尤為重要。要求學生多閱讀,注意精讀和泛讀相結合;或通過互連網,利用百度、谷歌等強大的搜索功能上網查找,培養學生的快速獲取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學習效率。同時引導學生做學習上的有心人,利用剪報、摘錄等方法,把資料分門別類,只要與物理知識有關的資料、信息都注意收集,最終“厚積而薄發”。這樣,各種資料的積累有利于開展探究活動,又為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2.2提出問題能力

學問,要學必有問。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學問千千萬,關鍵在一問”。培養學生的發問能力,讓學生學會提出問題則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關鍵一環。要進行探究活動,也必須提出中肯的問題。要求學生預習,并時注意指導學生如何提問,有時學生提出一個“好問題”,能夠造成學生的認知沖突,從而形成課堂教學。

3在物理課堂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物理課堂實驗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實驗的具體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實驗技能,還要引導學生學會研究物理問題的實驗方法,為培養他們的物理創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如常用的間接測量的實驗方法、“控制條件”的實驗方法、“以大量小”的實驗方法、測量微小量的“疊加法”、“替代法”和“比較法”等。要通過選擇典型的實驗(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實驗、學生實驗等內容),通過多種實驗方案的設計、討論和辨析來培養學生的物理創新能力。

篇6

關鍵詞:小組合作 當堂實驗 科學探究

初中物理課程標準“特別將科學探究納入內容標準,旨在加強對學生科學素質的培養。學生不僅應學習物理知識和技能,還應經歷一些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方法”。“注重科學探究和學習方式多樣化”。要求學生“能在觀察物理現象或物理學習過程中發現一些問題。有初步的提出問題的能力。通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學習擬訂簡單的科學探究計劃和實驗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薄巴ㄟ^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初步認識科學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學習信息處理方法,有對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斷的意識。有初步的信息處理能力?!薄皩W習從物理現象和實驗中歸納簡單的科學規律,嘗試應用已知的科學規律去解釋某些具體問題。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能書面或口頭表述自己的觀點,初步具有評估和聽取反饋意見的意識。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痹诮虒W中,如何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實現課程標準中提到的要求,是每一個物理教師都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經過探索和實踐,我認為“小組合作,當堂實驗”,是一種有效的教學形式。

一、“小組合作,當堂實驗”的提出及內涵

所謂探究,就是在一些已知的基礎上,去探索、考究未知。在物理教學中,就是根據一些現象和事實,去尋求引起這些現象和事實的規律性的東西。新課標和教材都非常重視探究能力的培養。北師大版初中物理教材中幾乎每一節都設計了小探究,共19個,還設計了14個大探究,供學生在學習中探究。在初中階段,由于學生剛接觸物理,北師大版初中物理所涉及的內容大多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和規律。學生愿意做也有可能完成探究實驗。同時,由于不同的學生都有各自的特長,有的學生智力好,善于發現問題,有的學生動手能力強,看到什么都很快能掌握操作要領,有的學生善于表達,有內容他就說出來,能正確表達一個過程和現象。怎樣能更好的提高每個學生的能力呢?在教學中,我們采用了“小組合作,當堂實驗”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在課堂中利用學生問優勢互補進行探究,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探究能力,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得到提高,并且使他們的團體意識和合作意識得到加強,使他們的科學素質得到提高。

“小組合作”就是在教學中,我們根據學生的智力水平,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不同將學生分成小組,小組成員互有專長。遇到有探究的內容,利用小組成員的不同優勢和特長使每個小組都能順利進行探究,通過探究,使每個學生的腦、手、眼、口都充分被調動,通過學習其他組員的長處,使不同的學生的能力都得到提高。“當堂實驗”就是能夠在課堂上完成探究實驗都放在課堂上進行,能讓學生親自做的老師不做,真正把探究作為學習的重要方法應用到教學中。

二、“小組合作,當堂實驗”教學的操作方法

1、巧妙分組。在每學年剛開學時,先對每個學生都要認真的考查和分析,了解他們的長處和特長。看看那些學生腦子靈活,那些學生好擺弄小東西,那些學生的語言表達好,都要心中有數。然后再對照學生問的相處的人際關系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小組以3—5人為宜,太少有些實驗不能進行,太多則有些實驗不能讓每個人都動手,有些人不能參與,會影響他們的積極性。分好組后要明確小組成員要互助,合作,要共同提高,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和團結意識、集體意識。

2、恰當選擇探究內容。凡是與教學過程緊密結合,便于隨堂進行,利于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和科學的實驗方法和良好的實驗習慣的,都可作為當堂實驗探究的內容。

(1)根據中學物理課程標準中知識與技能的具體要求,安排實驗的內容。例如,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會測量一些基本物理量,會選擇適當的測量儀器,那么就應該當堂實驗的形式,努力增加學生對相關儀器的使用和選擇頻數,逐步提高學生使用相關儀器技能方面的要求。例如,八年級剛開始用溫度計測溫度,是學生第一次在實驗中用溫度計,將不同的溫度計拿進課堂,過教學邊實驗,學生測量不同的水的溫度,很快就掌握了溫度計的選擇和使用,為以后的測量也打下良好的基礎。將“電流表”、“電壓表”改為當堂實驗后,在新課教學中讓學生對照不同的電路學會電流表、電壓表的使用,到下一節探究時,增加了“兩表”的使用次數,這更有利于學生實驗技能的培養。

(2)課本上安排的小探究全部當堂完成,對器材的要求不是很高的小探究實驗和教材上的做一做,可以改為當堂實驗。例如,制作橡皮筋測力計的小實驗,可以配合“力的測量”進行當堂實驗教學。再如,凸透鏡成像的探究,由于放大鏡焦距短,便于觀察,都可以讓小組合作當堂實驗。還可以將教材上的部分大探究改為小探究。如探究物質的密度、探究凸透鏡成像、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重力與質量的關系、機械的機械效率等,都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自己研究。

篇7

控制變量法是指適時恰當地控制對我們所要研究的物理量相關的或有影響的因素、條件,在眾多的會引起物理量發生變化的因素中,只讓要研究的因素發生變化、發生改變,觀察物理量會如何隨著這個因素的變化而變化,而讓其他的暫時不研究的因素保持不變。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控制變量法是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下面就控制變量法和自己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體會進行闡述:

一、控制變量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地位

物理學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大多數物理規律都是在實驗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要想讓學生牢固地掌握和熟練運用物理規律,就必須培養學生探究物理規律的能力。物理學對于多因素(多變量)的問題常常采用控制因素(變量)的辦法,即把多因素的問題轉變為多個單因素的問題,分別加以研究,最后再綜合解決。而控制變量法作為一種常用的、有效的探索物理規律的科學方法,在初中物理新課程教學中得到了特別廣泛的應用。許多物理概念或規律的探索和推導,演示實驗、分組實驗的教學,控制變量法不僅僅是用來探究物理規律,同時也是用來分析、解決物理問題的好幫手。

二、控制變量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1.在實驗探究中,運用控制變量法能有序地分解和呈現問題

在物理探究實驗中,如果影響某一物理量變化的因素比較多時,那么要研究這些因素的變化對該物理量是否有影響時,就需要使用控制變量法去研究,將復雜的、多變的物理問題轉化為簡單的變量問題,將多因素的、抽象的大問題,轉變為直觀的容易操控的小問題,轉化為特定的便于觀察的條件進行研究。通過對相關測量數據的深入研究、分析判斷、總結歸納,最后找出這個因素跟我們想要研究的物理量是什么關系。

研究導體的電阻大小與導體的哪些特性有關時,先將橫截面積、長度都不同的一根鎳鉻合金絲和一根銅絲分別串聯接有小燈泡的直流電路中,讓學生分別觀察燈泡發光的亮度,再用橫截面積和長度都不同的兩根鎳鉻合金絲分別串入上述電路中,觀察小燈泡的亮度,并讓學生思考這個實驗能否說明電阻大小同導電體的某種特性有關。在這種探究過程中,控制變量法,有序地分解和呈現了物理問題,幫助學生對影響物理量的多個因素逐一進行研究。這種探究思路非常清晰,能幫助學生快速、準確地設計和完成探究。

2.在習題中,運用控制變量法,能幫助學生迅速確定解題思路

控制變量法除了物理實驗探究中的應用外,還常用于比較物理量大小和分析、解析實際問題等。而且物理中考試題中有關控制變量法的考察是必考題型。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有針對性地舉一些有關控制變量法的試題,從不同角度、不同知識點去引導學生運用控制變量法解決習題中的物理問題,使學生能熟習這類解題方法,從而有目的去應用這種方法解題和規范作答,提高學生的解題速度,正確率。

同一水平桌面上放有長方體木塊和鐵塊各一個,現想探究木塊和鐵塊的下表面誰更粗糙,請你只利用一個量程滿足實驗要求的彈簧測力計,設計一個實驗來驗證你的猜想,寫出實驗的步驟、現象和結論。這種試題主要考察學生運用控制變量法設計實驗以及對實驗進行評價的能力。怎樣才能比較出兩物體表面的粗糙程度?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壓力的大小和物體表面的粗糙程度。我們知道,在壓力相同時,摩擦力越大,物體的接觸面越粗糙。因此在設計本題的實驗方案時,首先要保證壓力相同(控制量),可將木塊和鐵塊疊起來解決,木塊在下鐵塊在上疊放勻速直線拉動彈簧測力計,記錄測力計的示數F1;再將木塊在上鐵塊在下疊放勻速直線拉動彈簧測力計,記錄測力計的示數F2,進行比較說明。

三控制變量在中考實驗題中的實例

密度概念是整個初中物理中重要概念之一,每年各地的中考試題圍繞密度概念做足了文章。如冰水互換后其質量、體積、密度的變化;蠟燭燃燒過程中、兩塊磚合成一塊后的質量、密度的變化情況等等,常常寫試題來考察學生。采用控制變量法研究密度有三種方式:

1.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密度大的,其物體體積就小。

2.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密度大的,其物體質量也大。

篇8

關鍵詞: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實驗方法

G633.7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物理規律都是在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上,認真總結和思考得來的。初中年齡段的學生精力充沛、活潑好動、勇于探索、求知欲和好奇心強,具有很強的創新潛能。作為一名物理教師,在教授學生物理知識過程中,如能正確的演示和指導學生實驗,不僅能激發學生求知欲望,促進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還可以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作為物理教師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角色也應該從以往的那種“授業者”轉變為“ 研究者、探索者、合作者、服務者”。正確引導學生能動手、思考,提出問題和質疑,并能解決問題,真正發揮物理實驗教學的作用。

一、采用“合作參與”、“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放手讓學生自己做的方式”的培養程序。

心理學研究表明:初中生能力形成必須經歷一個過程,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形成,因此,應根據循序漸進與分層遞進的原則,我在教學中設計了以“合作參與,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放手讓學生自己做”階段標志的培養程序,使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實現科學化、系統化。

1.以“合作參與”的方式幫助學生自覺的學習之路

初二學生剛學物理知識,對物理有很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強,并且喜歡動手做實驗,教學中遇到的第一個利用控制變量法設計的實驗是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通過實驗探究使他們體驗到了科學工作者進行科學探究時的相似過程,體驗到了科學探究興趣,通過學習科學家的科學探究方法,領悟到了科學的思想和精神。

2.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方式引入學生走上學習之路

物理實驗具有動機功能,可以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這是物理教學界的共識。因此如何增加物理實驗的趣味性,成了中學物理教師必須關注和研究的一個問題。為此,本人創設了“趣味實驗”、“課后小實驗”等新的物理實驗形式。

“趣味實驗”系列:是指以生動、鮮明、新奇的實驗現象來引發學生興趣的一類實驗。如聲現象中的“木條聽診器聽心跳聲”,“土電話傳聲”等等。

3.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做”的方式鼓勵學生走上自主學習之路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的聰明才智來自他們的手指頭” 。一針見血地指明了動手的重要作用。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就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1)讓學生多動手,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應該創造條件讓學生自己動手做,讓學生在動手中觀察思考、分析判斷,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得出結論,使做實驗的過程成為學生再發現的創新過程。比如學習“液化現象”時,課本上有壓縮體積的演示實驗,而沒有降溫液化的實驗,我讓學生每人手拿一塊玻璃并對玻璃呵氣,讓學生體會、研究實驗現象,得出結論。

(2)讓學生多動腦,觀察實驗可以使W生了解物理世界豐富感性知識,激發他們的學習愛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意識的為學生創造觀察物理現象的條件,指導他們的觀察方法,利用他們的好奇心,培養他們觀察的愛好和習慣,不斷提高他們的敏銳性、深刻性、精確性,逐步形成較強的觀察能力。

二、物理實驗要體現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初中階段是思維發展的要害期,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會影響學生初中乃至高中物理學習和其它學科的學習,學生在小學時習慣于具體的形象思維,他們善于從具體事物中學習,而不善于學習抽象的內容,初中物理概念是進行物理思維和運用物理方法的基礎,是在物理事實的基礎上抽象概括的產物,因此教學中要采用大量學生已具備的感性知識,對缺乏感性熟悉的則配備演試實驗,并用淺顯的語言和豐富的插圖,以幫助學生思維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轉化。

三、從“學會”向“會學”的教育方式轉變

現代教育不但要教學生學會物理,而且會學物理,這就要求教師指導學生把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學會如何獲取新知識,如何解釋各種物理問題,做到舉一反三。因此在指導學生實驗時要抓住“觀察、操作、記錄、 分析 、整理”。

對實驗現象與事先預想的不相符時,教師應找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利于改進實驗教學,提高實驗教學能力。

四、重視物理知識的實際應用和學法的指導以實現創新

廣泛聯系生活、生產實際,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是發展學生能力以及提高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的一條重要途徑。

在物理實驗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實驗的具體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實驗技能,還要能根據典型的物理實驗引導學生及時總結歸納研究物理問題的實驗方法,如常用的“間接測量法”等,我們可以考慮設計用相似的目的、手段、過程、結果等進行模擬實驗,從而實現創新。

五、正確看待多媒體技術在物理實驗中的創新

恰當運用多媒體輔助實驗教學,能以其靈活、生動、形象的圖形和動畫表現形式及強大模擬功能而使物理實驗教學內容化難為易,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化微觀為宏觀,有助于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引發興趣,進而鞏固知識,發展能力和提高素質,通過人機交互、信息共享,拓展了學生的視野,能很好地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多媒體這種優勢,在物理實驗教學中獨具特色。

總之教師應解放思想,大膽嘗試,積極探索創新,教師要善于通過演示實驗、學生實驗,把教師的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學習效果,激發起學生不理解其中道理不肯罷休的求知欲,努力使物理實驗教學真正成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天地。

篇9

1 發展自主個性,啟發創新潛能

個性是創新的前提,自主學習的根本是張揚個性。創新與個性是相伴而生的,只有學生個性得到張揚時,創新潛能才會開發出來。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針對初中生年齡特點,應該創設物理探究教學課堂,可以給每個學生實驗器材,讓學生通過實驗器材得到啟發,從自己的實際出發,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自由設計。學生的活動是多樣的,有的學生可以根據實驗原理進行設計,有的學生借助實驗器材進行設計,有的學生根據以前所做的一道作業題進行設計,有的學生根據教材的目標進行設計,這樣這么多自主開放的學生活動是生動鮮活、富有創造性和張揚個性的,學生的創新潛能會在這么多學生探究活動中得到展示和發揮,創新意識得到啟發。

2 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創新意識

興趣是創新的源泉,興趣是思維的動力,興趣是學生內在的素養,在初中物理教學活動中,物理教師應激發學生創新的興趣,增強思維的內在動力,解決學生的創新思維的動機問題。初中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欲、好奇心,物理教師應抓住初中學生的這些心理特點,合理引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例如,在學習牛頓第一定律時,怎樣能深刻理解物體的慣性?可以通過實驗探究,也可以采用日常生活中的實例加以體驗,比如:坐在汽車里,體驗當汽車靜止、以某一速度正常行駛、速度增加、速度減小、轉彎時刻的感覺。這樣將會把抽象化的內容具體化、形象化、趣味化、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并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3 加強實驗教學,訓練創新能力

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實施創新教育的重要基礎和手段,實驗不僅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實踐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也是為學生創設創新氛圍,培養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提高科學素質,的有效途徑。在物理實驗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實驗的具體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實驗技能,還要引導學生學會研究物理問題的試驗方法為培養他們的物理創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如常用的簡介測量的試驗方法、“控制條件”的實驗方法、“以大量小”的試驗方法、測量微小量的“疊法、“替代法”和“比較法”等。教師通過選擇典型的實驗(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實驗、學生實驗等內容),通過多種實驗方案的設計、討論和辨析來培養學生的物理創新能力。

4 重視合作探究,養成創新習慣

科學探究是物理課程的重要內容,它應該貫穿于物理教學的各個環節。

4.1 鼓勵學生積極大膽參與科學探究

科學探究是學生參與式的學習活動。要鼓勵學生積極動手、動腦,通過自主的探究活動,學習物理概念和規律,體驗到學科學的樂趣,了解科學方法,獲取科學知識,逐步樹立科學創新精神。要幫助學生克服怕出錯、怕麻煩等思想障礙,同事在比較困難的地方給予具體的指導,使學生能夠比較順利地參與科學探究活動。這樣做可以讓學生更多地體驗到成功的愉悅,避免多次失敗而造成的心理影響。

4.2 探究活動的選擇

物理課堂要設計許多探究活動,教師可以結合本地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自己設計一些有趣的探究活動。探究的課題應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理解自然的情感以及對科學的探索興趣,是初中物理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選擇那些激發和保持學生興趣的探究課題,對于達到這樣的目標具有重要作用。

探究活動可以是包括所有要素的探究,也可以是只包括部分要素的探究。例如,“研究電冰箱內外的溫度差與所耗電能的關系”,問題已經有題目明確給出;“研究電磁繼電器的原理”中猜想和假設的特征并不明顯。對學生來說,探究活動各個環節的難度是不一樣的,適當安排突出不同環節的探究活動,對于學生熟悉探究的全過程,充分發揮它的教育作用十分必要。

學生對于科學探究的學習和對于科學知識的學習一樣,都應該有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因此在學習初中物理的最初階段,應該選取較簡單的探究活動,必要時可以在容易出現困難的環節給予提示;而后逐步深入,最終使學生對于科學探究有比較全面、比較深入的認識。

4.3 重視探究中的交流與合作習慣

在現代社會生活和科學工作中,個人之間和團體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是十分重要的。教師在安排科學探究活動中,要注意學生這方面的良好素質的形成。物理課的大多數科學探究活動都不應該以個人為單位進行,要分組進行,每組兩到三人。組內的角色分工要明確,例如甲負責操作、乙負責記錄,或不同學生負責從不同信息源中尋找相關信息;另一方面,組內角色要轉換,例如第一次甲操作乙記錄,第二次乙操作甲記錄。要注意發揮每一個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的作用,不能由少數學生包辦代替。這樣做既能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機會均等的全面練習,又能充分體現工作中的分工與協作。

對于多數探究活動來說,探究過程比探究結果更重要。在探究活動中,不要為了趕進度而在學生還沒有進行足夠的思考時草率得出結論。為了讓學生充分體驗探究的過程,應該安排足夠的時間讓各種想法、各種觀點進行充分的交流和討論。

在交流及探究的其他環節上,要使學生認真聽取與自己不同的意見,發表自己的意見時則要有充分的根據。

5 保護學習興趣,探索創新教法

學生大都具有強烈的操作興趣,希望親自動手多做實驗。教師要充分保護和利用這個積極性,讓學生更多的參加實驗活動。在教學中,出乎學生意料的演示、生動形象的類比、深入淺出的解釋、學生生活中以及科技和社會中的有趣事例、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探究性的學習活動和小實驗、不斷出現的挑戰性的問題和隨之而來的學生討論,這些都是激發和保持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

篇10

關鍵詞:實驗農村物理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C

隨著當今科學技術的發展,如何培養出會動手,會創造,會創新的人才是當前教育的趨勢。然而要培養出這種會學習,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強的人才離不開實驗教學。在新課程理念中,學生的學習目標是科學探究,我們要通過實驗教學來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能力,而不是填鴨式的理論知識,最后導致學生雖然每門科目滿分,走上工作崗位上卻不知如何發揮自己的工作能力。提高初中物理實驗課教學的有效性,就要通過實驗課教學,我們大致分為四步:觀念的改變;研析實驗;研讀學生;改進實驗。讓學生通過物理實驗,掌握科學實驗的方法,最后具備科學探究的能力。

一、觀念的改變

要做好一件事情,首先要從觀念上,思想上著手,不管是學校的領導,任課老師,還是參與學習的每位學生,都要從思想上進行改變,作為學校的領導,一定要配合相關實驗設備的補給,鼓勵教師進行創造性的實驗教學,不要重心僅僅放在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作為老師,確立好“學生始終是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不要紙上談兵,以教學成績為主,要不斷創新教學模式,把提高學生的觀察、思考、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首要教學目標,通過設計物理實驗,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作為學生,一定要提高參與的積極性,逐步培養實驗的興趣,通過課堂實驗掌握理論知識,通過日常的生活發現物理,發現物理實驗的魅力和意義。

二、研析實驗

研析實驗的主體者是我們站在一線的老師們,教師們要在學科教學中深入教學改革,注重平時在教學實踐中摸索,積累實驗案例,肯花心思,花時間為學生設計一節理論明晰、具有創新實踐的實驗。對于課本上的每個實驗,盡可能想到學生的日常用品來完成該實驗,這樣淺顯易懂,容易接受。那么教師課前準備就尤為重要。對于探究式的實驗,教師要事先從圖書館或者網上等信息源查詢相關的實驗案例及實驗知識,充實自己,對各種實驗結果,實驗方式,實驗注意事項等有一個把握,做到全面而系統地掌握整個實驗的知識結構網絡,抓住實驗課的教學目標。教師在進行實踐性研究中要不斷地提出實踐方案,再進行教學實踐,對存在的問題逐步加于改進,結合農村學生的特點,不斷地優化實驗。

三、研讀學生

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提高初中物理實驗課教學有效性的主要因素,由于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動手能力參差不齊,因此我們還需要加強研讀學生,讓學生了解實驗的目的,了解實驗的原理,讓他們更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敢于大膽猜想,大膽設計實驗并進行實驗,最終通過自己的實驗操作得出實驗結論。要想提高農村初中物理實驗課教學的有效性,老師必須要做好引導作用,一定要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進來,以主人翁的姿態進行操作。每個學生都要有自己實驗的能力,能夠通過自己觀察分析,以及加強和其他同學之間的交流協作的能力,通過自己的能力逐步得出實驗的結果。教師應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接收能力,在課堂上加以引導,使每一個學生能對每個實驗產生好奇產生興趣,促使他去尋找獲得每個實驗的結論結果。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要加強對他們的引導,對他們有更多的耐心,讓他們也逐漸體驗到實驗的成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四、改進實驗

在課前,教師要注意實驗教學的模式,摒棄一貫陳舊的實驗教學模式。設計一些能讓學生真正能夠參與其中,獨自完成的實驗,哪怕學生能力不夠,把實驗設計的簡單些,而不是覺得農村學生實驗能力不夠,實驗設備也不足,敷衍了事。在課后,教師要注重實驗的創新。結合學生的學習結果,實驗結果對實驗進行改進,對于難度低的小實驗,要鼓勵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同時還要鼓勵學生懂得從生活中發現實驗,發現實驗素材,比如把身邊丟棄的空礦泉水瓶、小蠟燭頭,電線都利用到我們的物理實驗中,使學生感到物理來源于生活,貼近生活,服務于生活。比如在講折射的時候,我們把筷子放進杯子里面,看到的為什么筷子被折彎了?又比如在講浮力的時候,我們把乒乓球放進杯子,然后往里緩緩的加入水,開始乒乓球沉底,當水加到一定程度時,為什么乒乓球就浮起來了?讓學生自己去尋找浮力的來源,產生浮力的原理。當學生能夠獨立完成這種小實驗的時候再逐步增加難度,讓學生感覺我有能力完成一些實驗了,但是一些難度大的實驗還需要我去探究去摸索,這樣既能讓學生保持對實驗的自信和興趣,又能養成自己動手探究摸索的學習能力。為了實現農村初中物理實驗課教學的有效性,一方面我們要不斷地應用現代的教學設計理論,構建具有物理實驗個性化的指導實驗,不僅交給學生科學的理論知識,更讓學生掌握每次實驗的操作方法和探究能力,為了更好的了解學生對實驗的掌握能力,我們可以讓每個學生對每次的實驗進行一次教學評價,教師通過教學評價,結合科目特點改進實驗方式方法。同時,教師在備課時,要從初中物理實驗的教學特點出發,對教材進行深度開發,切合學生實際能力,以學生為本,把強化學生的探究學習意識和提高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作為導向。真正的做到提高實驗課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李昭偉.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J].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