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配式建筑關鍵技術范文

時間:2023-10-26 17:56: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裝配式建筑關鍵技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裝配式建筑關鍵技術

篇1

【關鍵詞】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帶動了建筑行業施工技術水平的快速提升。在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應用的過程中,其范圍也不斷拓展。若想保障其積極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需要施工人員針對該技術的優勢和現階段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結合工程具體施工情況,選擇合適施工技術,達到穩定提升建筑施工質量和效率的目標。當完成上述目標之后,可以大幅提升企業經濟效益,從而幫助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由此可見:研究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應用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希望本文能對相關工作人員產生一定啟示,推動建筑行業的穩定、健康發展。

1.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的概念

從裝配式建筑概念來看,其主要強調的是在正式施工之前,將此次工程中所需要利用到的各種配件、施工材料等運輸到施工現場,根據施工現場具體需求,完成配件安裝工程。相比較為傳統的建筑施工模式,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施工效率,減少不必要施工成本的支出,幫助企業獲得更大經濟效益。對于施工人員而言,其工作強度也呈現快速下降的態勢,只需要在施工現場完成對結構件配件安裝工作即可,如果出現施工模板,則需要對其進行合理化管控。最后,根據上級部門統一指示,完成配件安裝工作即可。將此建筑結構模式應用到具體施工過程中,可以促進建筑企業整體效益的穩定性提升[1]。

2.現階段裝配式技術應用存在的問題

若想進一步提升裝配式建筑施工整體水平,最為重要的便是在正式施工之前,結合建筑行業中所涉及的相關標準,對其進行不斷研究,并將研究成果應用到施工方案的各個流程中,提升施工方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對施工人員而言,主要按照施工標準和施工方案中所規定的相關性內容,便可以滿足建筑質量的相關要求。如果行政機構需要對建筑質量進行考察和審核,也可以滿足既定要求。從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特點來看,在開始組織施工的時候,并沒有專業化、較為嚴格的施工標準對其進行明確。就目前工作形勢來看,主要是根據相關工作人員的設計經驗,完成剪力墻結構方面的設計工作。采用這種方式,必然會對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的應用產生一些限制性作用。其次,在施工人員方面,其在專業性素養還表現為水平相對較低的問題。這種現象的存在,不僅會影響正常施工進度和施工效率,對于該技術的有效運用也會產生一定影響。如果情節較為嚴重的話,還有可能會對整個建筑工程的安全性產生諸多影響。在開展裝配式建筑施工工作的過程中,若想進一步提升施工效率,必須借助專業化生產鏈的積極作用。但就現階段所開展的建筑施工情況來看,其尚未形成科學化、系統化管理體系。當開展管理工作時,沒有完整的數據體系為其提供支撐和參考,導致整個工程中都會不可避免地出現或多或少的問題。尤其是在開展預制部件生產工作時,這更是其中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步驟。在原材料質量方面,缺乏統一化標準,生產廠家不能對其預制部件的質量提供保障。針對該方面所產生的問題,便需要生產廠家加強對施工技術體系的研究和關注。根據實際生產情況,選擇最為合適的施工生產標準,并且安排專業化人員對其進行深入分析。但從另一方面來看,生產廠家和施工單位也缺乏足夠溝通和交流,在整個施工過程中所需要利用到的預制部件結構規格不明確,最終便會對正常施工產生許多負面影響。這些問題的存在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的合理化應用,需要相關工作人員給予足夠重視[2]。

3.裝配式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應用措施分析

3.1借助科學有效的輔助工具

從影響預制樓梯與層壓板質量的相關性因素來看,其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施工質量和安全性的影響。針對該方面特點,在具體施工過程中,需要著重考慮到這些因素對其所產生的影響。從細節入手,嚴格控制各個部件結構的生產質量。在整個工作流程中,都需要確保其可以嚴格按照相關標準和規范完成既定操作工作。當開展部件設計和制造工作時,對其過程和質量進行嚴格控制,確保所生產的產品滿足工程順利開展的要求。在裝配式平板部件輸送的過程中,還需要著重考慮到外界因素對其所產生的影響。根據研究可以發現:在現階段工作中,經常會出現因為外界因素的影響,導致其內部結構出現損壞的問題。對此,便需要在工程開展之前,加強對施工人員的培訓力度。讓他們可以對整個運輸過程進行嚴格把控,盡量降低外界環境所產生的影響[3]。3.2加強對部件堆放的科學化管理結合整個建筑工程的施工特點來看,若想有效提升其施工質量,提高工程效率和經濟效益,便需要充分認識到管理工作在過程中所產生的影響。針對各個部件的存放位置進行嚴格、合理管控,使得相關管理措施可以切實落實到工作中。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部件存放時,盡可能減少部件損壞問題的發生。如果出現部件損壞問題,則不可投入到施工過程中。否則將因為其中所存在的安全隱患,導致大量施工質量問題的發生。在利用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的過程中,還需要工作人員設立相應的安全生產標識,并對其標識進行保護。從其影響來看,這可以為后期相關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基礎。針對其中所存在的各種質量問題、安全問題,進行嚴格控制,促進整體管理水平的穩定性提升。在部件堆放管理時,還需要對其進行硬化處理。借助專門化排水系統的積極作用,對于各個部門所需要利用的不同部件,選擇較為合適的堆放方法。如果有條件的話,還可以在底層設置相應的防護層,盡量降低對部件質量所產生的影響。

3.3提升預制構件吊裝施工質量

在施工管理工作中,施工分析制度也發揮了其獨有的優勢。具體來看,如果可以在施工之前,針對在整個工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提前防范,并完成施工計劃的制定。當后期工程中出現了問題之后,可以結合施工方案和計劃中所規定的相關性內容對其進行有效調整。同時,還需要將吊裝結構數量和編號進行綜合性處理。對施工人員而言,其可以按照施工計劃中所規定的相關性內容,順利完成吊裝工作。如果在工作中還出現了任何施工方面的問題,還需要管理人員展開深入調查和研究。針對該方面工作內容,便需要施工企業加強對施工人員的培訓力度。定期邀請一些專家、學者讓他們為施工人員講解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和解決措施,不斷提升他們的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對于施工人員而言,還需要自發、主動地利用互聯網平臺積極作用,加強對專業性知識的有效學習,提升自身綜合性能力,為后期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從預制部件特點來看,其規格相對較大,并且塔吊運行效果還會受到各項附屬措施的影響。對此,便需要在施工之前,針對所需要使用的附屬部件質量進行嚴格控制。對其中所需要連接部件的位置進行明確,并完成相應的部署工作[4]。

3.4預制疊合板安裝施工技術

當開展預制疊合板安裝施工工作時,需要利用到專門化臨時支撐結構的積極作用。將其設置在底層位置處,確保其在支撐時間、支撐距離方面呈現出一致性特點。如果某部分的結構不夠穩定,還需要對其及進行重復性支撐操作。當完成整個安全工作之前,應該將臨時支撐框架及時拆除。如果在施工過程中涉及雙層結構安裝工作,則需要對其疊合板安裝位置進行相應調整。一般來講,多是將其位置再往前一些。當發現混凝土已經徹底凝固之后,則需要管理人員針對其疊合板強度、質量進行檢測,確保其可以滿足施工設計的要求。如果發現在設計強度已經達到了整體的70%以上,則可以判定其結構相對較為穩定。對施工人員而言,這也為他們的工作創造了一個較為安全的環境[5]。

篇2

關鍵詞:裝配式住宅;外墻板;連接技術

某市規定城市外環線以內一切與新建民用建筑原則相符合的建筑,都需要采用裝配式建筑方式,并且裝配式建筑比例逐漸提升,實現了綠色建筑的目標。如今,裝配式建筑與節能改造已經成為重要的發展趨勢,這在提升城市環境質量,推進綠色建筑方面有著積極意義,需引起高度重視。

1 工程概況與施工關鍵技術探究

1.1 工程概況

本文所研究的工程,占地面積約為11270m2,總建筑面積約為19623m2。其組成主要由10-15層的高層住宅樓,加之由多棟一層配套用房所組成。

1.2 施工關鍵技術

施工關鍵技術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即:

第一,墻板類型與構造。蒸壓輕質加氣混凝土板主要指:利用水泥、石灰以及砂作為原材料,加之采用防銹處理的鋼筋網片,經過高溫、高壓以及蒸汽養護等,對其表面進行加工,最終制成蒸壓輕質加氣混凝土板材,將其用在裝配式住宅建筑設計當中。

第二,表現在墻板特點方面。墻板特點主要表現為自重輕、保溫性能以及隔聲性能、便于施工等各個方面。而自重輕則為:干密度范圍在0.5-0.55g/cm3之間,這約是黏土標準磚的四分之一左右,與空心磚相比,約是其三分之一左右。ALC板容重輕,具有B04等級;在保溫性能方面,ALC板內存在較多的微小互不貫通的空隙,與普通的混凝土保溫、隔熱性能相比,其要遠遠的超出10倍以上。ALC板擁有較小的導熱系數,同時熱傳導比較慢。ALC板是一級耐火材料,耐火溫度可達700℃。為此,該材料不僅擁有較好的保溫性能,同時隔熱性能也處于最佳的狀態,如果厚度合理,那么不僅能夠用在保溫高的寒冷地區,同時還能夠用在那些具有高的隔熱要求的地區,這能夠在極大程度上滿足節能標準要求;在隔聲性能方面,該種材料主要是一種多孔材料,由大量的均勻、互不連通的微小氣孔組成,隔音性能很好。實踐表明,由100mm厚的ALC板平均隔音量在40.8dB;另外,該種材料也能夠方便施工。利用該種材料,在施工期間可以對其任意開槽,寬度方向需要在300mm以內進行切割,立方體的抗壓強度需要大于4MPa,單點吊掛力要大于1200N。作為一種非承重維護結構材料,能夠完全的滿足在各種使用條件下對板材的抗彎與抗裂等方面的要求,屬于一種輕質的高強度維護結構材料,更加適合標準化與工業化的生產,擁有專用的連接件和配套體系,擁有極高的安裝效率。

2 安裝與節點處理研究

在裝配式住宅安裝與節點處理過程中,尤其在安裝過程中需要高度重視施工安全問題,需要保證能夠按照安裝方案和安全專項方案實施相關工作。拼縫主要采用砂漿填縫的方式,其節點主要有幾個類型,即:

第一在外墻板和梁連接節點方面。雙層ALC板與保溫層相互使用,將這兩者用在外墻保溫施工方面能夠取得一定的成效。那么在施工中,首先需要對室外一側的ALC板進行安裝,應用卷揚機將其提升到安裝樓層高度,通過纜風繩將其拉近到安裝的位置上,固定L型勾頭,將其固定在型鋼梁下翼緣外側的通長焊接在角鋼上;與此同時,在保溫板鋪設的過程中,還需要將其密實填充;之后需要對內側的ALC板進行安裝,在墻體內側連接ALC和L形構件,在擰緊固定以后,再將最后一層的L型構件擰緊加固,使其能夠處于焊接牢固的狀態。

第二在保溫外墻板和柱連接節點方面。雙層ALC加保溫層,主要被應用在外墻保溫墻體施工方面。和鋼柱連接的地方,需要在外側ALC板安裝固定以后,之后將連接件插入到兩塊板之間的縫隙當中,之后將其擰緊固定,并將T形節點焊接在鋼柱上,之后將保溫板鋪設到其中,最后安裝好內層的ALC板。

第三在外墻板和樓板的連接處。單層的ALC板,主要用于在那些保溫要求較低的外墻圍護墻體施工方面,其安裝順序與單層的ALC板外墻板和梁連接相比,要多一道箱形柱轉角處的安裝工序,轉角ALC板材應用后,與相應構件連接,并將其和鋼柱焊接在一起,連接ALC板自攻螺釘,使其最終形成相應的T形連接形式。通常墻面構造層的施工順序為:首先要完成外側的ALC板安裝工作以后,布置卡件,將構件與ALC板連接,并且將其固定下來,之后將保溫板安裝好,再放置好卡件,內側的保溫板材還需要進行高質量的安裝,這與吳山,霍永剛在《預制裝配式混凝土剪力墻接縫連接技術研究進展》一文中的觀點有著相似之處。最后連接各個部分構件,使室內建筑節點的質量更加符合相關規定標準要求。

3 結語

如今裝配式住宅建設已經成為重要的建設形式,這在保障住宅建設質量方面有著積極意義。本文主要通過兩個重要方面明確,某城市在住宅建設方面已經向裝配式建筑方向發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主要以某城市住宅建O為例,研究了該城市住宅建設的工程概況與施工技術要點,同時也明確了安裝和節點處理相關技術。相關工作人員必須重視相關數據的收集,確保其擁有精準性特點,并能夠為裝配式住宅設計提供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李慶達,鄭玲,王韜等.裝配式住宅中的連接技術[J].施工技術,2014 (22):51-54.

[2] 陳建偉,蘇幼坡.預制裝配式剪力墻結構及其連接技術[J].世界地震工程,2013,29(01):38-48.

篇3

關鍵詞:裝配式結構 建筑產業化 產業鏈 技術創新 集成住宅

中圖分類號:F4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1(c)-0036-01

當前我國實施建筑產業現代化的目的是提高建筑總體質量,提高勞動生產率,以適應當前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發展需求,其基礎是搞好工業化生產,實現集約化、社會化大生產,而搞好工業化生產的前提是提高科技發展水平,提高體系集成配套的水平,提升產業鏈上的聯動服務水平。

近些年來,國內的建筑科技交流空前頻繁,信息擴散速度加快,范圍加大。裝配式建筑結構是實現建筑產業現代化的重要途徑,我國在裝配式建筑方面的研究和應用也在逐漸升溫,截止目前住建部已批準50個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并成立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技術創新聯盟,為推進建筑產業化技術創新體系建設起到重要推動作用。據中國二十二冶集團裝配式住宅分公司總工程師李哲龍介紹,“通過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建設,不斷加大科研投入,與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合作,解決影響產業化發展的關鍵技術問題,不斷提升行業競爭力。”

要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的發展,必須著眼于建筑產業化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加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目前無論國家層面,還是地方層面都在積極探索與推進。筆者從產業化建筑全生命周期、全產業鏈協作角度考慮,提出以下七個方面開展技術創新,逐步夯實國家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戰略支點的科技支撐。

第一,結構體系設計。新型裝配式建筑結構體系的研發是實現建筑產業現代化的重要基礎,更是滿足建筑產業化發展不同需求的基本保障。通過結構體系的技術研發與創新,為滿足不同地域、不同居住空間要求提供核心技術支撐。

第二,節點、接縫連接技術。相比傳統現澆建筑結構,裝配式結構存在大量的節點、水平接縫、豎向接縫連接,這些連接是結構的薄弱環節。例如裝配式框架結構中梁與柱;裝配式剪力墻中水平接縫、豎向接縫連接均需要從其抗震性能、物理功能等方面考慮,并和抗震設計規范的“強節點、弱構件”的設計原則相吻合,從而保證裝配式結構體系的整體性能。

第三,施工工法。裝配式建筑結構的優勢主要體現在施工工法上,諸如具有施工速度快,對環境影響小,受環境制約小等特點。裝配式結構涉及復雜工況下構件的吊裝、翻轉、就位、固定等施工技術、安全施工措施與防護標準的制定、構件校正技術等環節,如何提升施工效率、進行安全施工,對有效縮短施工總工期,實現住宅的高效節能,低碳環保起到決定性作用,也是能否真正實現綠色工地和綠色施工的重要保障。

第四,部品生產。部品生產不僅要考慮自身設計能力的發展,更要注重與結構設計及施工協作聯動,共同推進裝配式建筑結構體系發展,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確保部品構件的高精度,開發更高精度預制混凝土模具是部品生產的前提和關鍵技術,河北雪龍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立寧說,“無論是從成本角度、生產效率還是構件質量方面考慮,模具設計是關系到工業化建筑成敗的關鍵性因素。”另外各類預埋件的精確定位技術、流水線自動化生產技術、特殊施工工藝的自動化技術及部品標準化、模數化、通用化生產技術均需要不斷提升科技水平,為降低施工綜合成本、確保部品構件質量奠定基礎。

第五,新型建筑材料研發。新型建筑材料是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要求,反之也將推動新型建筑材料業的發展。產業化建筑必將圍繞新型建材的使用而全面展開,建筑產業現代化對新型建材從規格、質量、性能上都將提出新的要求,建材質地要采用密度小、易加工、方便運輸、易成型的新型建筑材料,這就要求建材行業必須進行相應的技術研發、設備改造,不斷根據市場的需求調整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提高建材生產的技術與管理水平,提高產品質量與技術含量,由粗制產品向精細加工的半成品、成品方向發展。

第六,軟件開發。據住建部印發的《2011-2015年建筑業信息化發展綱要》中指出,“加快推廣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ldeling)、協同設計等技術在勘察設計、施工和工程項目管理中的應用,提升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管理水平。”通過軟件開發,將信息技術、自動化技術、現代管理技術與生產技術相結合,提高生產效率、產品質量和企業的創新能力。據唐山市規劃建筑設計研究院正高級工程師高春榮介紹,加強適用于裝配式結構設計、施工、管理的軟件技術研發,將為裝配式結構的技術進步和推廣應用注入強勁動力。

第七,住宅集成技術。集成住宅是我國建筑產業化發展的重要方向,是滿足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中多樣化、個性化需求的必然選擇。發展住宅集成技術主要是圍繞結構主體、圍護材料、室內裝修及設備安裝進行,是我國建筑產業化發展的最大瓶頸。據唐山中材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鞏俊賢介紹,目前困擾集成住宅的問題包括集成住宅設計缺乏標準、圍護材料需要輕質高強、工業化的建造模式,只有解決瓶頸問題,才能更好體現裝配式集成住宅的優勢與市場。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健全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發揮市場對技術研發方向,促進科技成果資本化、產業化的作用。目前我國建筑生產方式正發生著轉型升級的巨大變化,產業科技創新有利于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積極推進建筑產業化科技創新的同時,適應市場導向需求,注重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全面提升建筑產業鏈的服務水平和科技含量,逐步推進產學研合作制度和互惠政策,使得各方優勢資源(人、物、信息)有機銜接,提高科技研發效率和速度,為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奠定基礎。

據住建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副主任文林峰表示,建筑產業化的發展方向日趨明顯,各地政府的熱情也逐漸高漲,建筑產業化正步入發展機遇期。通過建筑產業鏈協作與產業化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技術創新,提升建筑產業化發展水平與科技含量,推動產業化建筑整體水平上臺階,發展符合節能、節地、節水、節材等資源節約和環保要求的建筑產業化成套技術與建筑體系,促進產業化建筑生產、建設和消費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全面提升我國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水平。

參考文獻

[1] 秦珩.萬科北京區域工業化住宅技術研究與探索實踐[J].住宅產業,2011,131(6):25-32.

[2] 樊驊.疊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墻結構體系技術應用[J].住宅產業,2011,131(6):19-24.

篇4

關鍵詞:裝配式建筑;施工質量;問題;質量控制

1導言

裝配式建筑施工具有很多傳統鋼筋混凝土建筑施工不具備的優勢,也是目前我國大力倡導的建筑工程施工工藝,“十三五”期間,我國多地推出了裝配式建筑的發展規劃,如上海市在2016年發文: 《上海市裝配式建筑2016―2020發展規劃的通知》(滬建建材[2016]740號),通知要求:2016年起,上海采用比例及裝配率雙控手段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但是,目前我國對裝配式建筑施工的研究還處在起步階段,有待進一步提高,所以針對這些問題可通過借鑒外國建筑行業人士的工作經驗,從而不斷解決我國建筑行業在裝配式建筑工業化發展中的問題,促進我國建筑行業良性發展。

2裝配式建筑的特點

裝配式建筑作為一種比較新的技術,它對施工質量、施工人員技術水平、施工組織能力以及圖紙拆解質量等方面都要求的相對較高。該種結構及施工形式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2.1大部分構件均需要預制,利用定型模板的平面作業方法替代傳統的現澆結構作業方式。這種施工作業方式可以很好地控制施工質量和施工進度。

2.2由于結構的大部分構件均是由工廠生產出來,可以利用較先進的施工技術和機械從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產品質量、對施工現場的噪音污染也將大幅度降低、提高了生產效率、大大縮短了施工周期、避免了施工現場的粉塵等污染物。

2.3由于裝配式建筑結構是一種較為前沿的工程技術,該建筑結構形式對前期設計質量和后期施工人員的技術水平的需求均比較高。

3裝配式建筑存在的施工質量問題

3.1灌漿施工和構件連接管線安裝問題

3.1.1灌漿施工不飽和。板墻在縱向連接的過程中灌漿施工的飽滿程度沒有辦法進行有效確定,所以非常容易發生構件灌漿孔堵塞現象。通常情況下灌注混凝土的施工過程中從板的最上面孔洞順利流出就算完成灌漿施工,但真正意義上的施工完成難度非常大,因為灌漿板內部的具體情況很難了解,并且在灌漿時飽和度很難做到精準化,常常會因為加工生產構件過程中的失誤或施工人員對灌漿孔清理不及時,造成灌漿孔堵塞而出現的灌漿施工不飽和現象發生。

3.1.2套管鏈接錯位問題。在構建套裝連接過程中,因為鋼筋套筒的安裝位置問題常常會出現偏移現象發生,一邊偏移現象產生分為兩種:

3.1.2.1常規部分偏移。發生這種現象時是能將鋼筋洞內,控制偏移。

3.1.2.2重度非常規完全偏移。只有通過重新加工安裝構件,才能控制偏移現象,但是無論采用什么方式都無法做到與原設計重疊,給裝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質量帶來嚴重的安全隱患。

3.2管線或者構件預埋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管線或者構件在預埋過程中最常見的問題就是構件預埋管發生堵塞或者脫落,從而導致預埋構件的位置發生偏移,而對施工現場穿線造成阻礙。主要原因是構件在生產過程中,預埋管線連接不到位,使得管線發生堵塞,或者管線和預制構件的固定不到位,在振搗期間發生脫落或者偏移。

3.3安裝尺寸偏差問題

安裝尺寸偏差問題主要表現在墻板拼接接縫處理超出規范要求,墻板、陽臺板之間的接縫上下不通順、寬窄不均,廚房、衛生間降板處標高誤差等方面。

1)人員方面。與技術發展成熟、工程實踐經驗頗豐的現澆混凝土結構相比,目前裝配式項目較少,工人實戰經驗偏少,預制構件安裝經驗和操作技能有待積累和提高。2)物料方面。構件本身質量不合格導致安裝誤差累加,包括構件尺寸誤差的累加、構件平整度誤差的累加、構件預埋件位置誤差的累加。3)機械方面。缺乏實用的精度控制工具,導致墻板拼縫誤差偏大,拼縫寬窄不均,與工業化建筑的目標存在較大差距,同時吊裝構件時構件晃動不易控制安裝精度。

4裝配式建筑施工質量控制措施

4.1加強輔助工具使用

在裝配式建筑施工安裝中,由于大部分PC構件重量體積大,給工程吊裝和安裝施工帶來較大難度,因此加強輔助工具使用。比如,使用轉角板“L型”吊具。轉角板在運輸、管理、吊裝過程中很容易發生折彎和損壞現象,為了最大限度保證轉角板的質量,在吊裝過程中使用“L型”吊具,把轉角板吊裝時所承受的張拉力轉移到“L型”的吊具上,畝保證轉角板的質量。又如,設置合理的平板護角。根據預制構件的型號和種類,設計制作出與之相匹配的、可以重復使用橡膠護角,從轉角板出廠以后,就將護角套在的轉角板的四角。從而減少轉角板的損壞率。

4.2建立完善的裝配式建筑質量監管機制

很多施工現場出現的問題并不是施工人員造成的,而是裝配式建筑工程設計或者預制構件在生產加工中存在問題,從而引發了一系列施工質量問題。通過建立科學完善質量監督機制,通過全方位、全過程的監督檢查,把施工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控制在萌芽當中,進而減少在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高施工效率,以便更加全面的保證裝配式建筑工程的整體質量。

加強裝配式建筑施工的監理工作。規范工程監理在施工方案審核、構建生產監督、構件出廠進場驗收、樣板房見證、灌漿防水等關鍵環節的旁站、安裝風險點防護監督以及結構工程驗收等方面的工作。

4.3選用先進的技術手段

在我國裝配式建筑全壽命周期中應當采用射頻技術和建筑信息模型,這兩種關鍵技術能夠推動裝配式建筑向綠色建造發展的進程。其中射頻技術能夠將構件的物理信息和幾何信息及時、準確地記錄下來。在組裝和生產裝配式建筑的過程中,需要在驗收、安裝、物流、倉儲、生產等環節準確的辨識出構件的信息,防止出現信息孤島問題,降低出現信息錄入錯誤率,從而便于及時更新建筑信息模型的信息。而建筑信息模型技術是建筑工程的核心技術,有效的防止了信息孤島現象的產生。在構建建筑信息模型的時候,模型的核心數據主要是建筑全壽命周期的數據,持續管理單個設備數據、裝配體數據等,通過建模計算對構件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從而分析其與整體的耦合度,判斷出裝配的合理性,提高建筑的工程質量。

4.4基于BIM的構件設計和施工

在裝配式建筑設計施工中,通過BIM技術應用,進行精準的三維建模,以解決結構構件之間、預埋管線之間和交錯鋼筋之間的相互碰撞,指導預制構件生產、施工安裝以及工程驗收。

4.5加強對施工人員培訓

邀請裝配式建筑工程研究專業人士,對施工管理人員以及施工人員進行相關施工技術培訓,從而規范施工工藝和施工流程,或者派遣人員到國內外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先進的施工單位進行學習,把先進的施工設計和施工工藝應用在施工過程中,從而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時,保證裝配式建筑工程的質量。

結束語:

綜上所述,裝配式建筑是一種具有很多優點的建筑和施工形式,具有施工效率高、生產周期短、節約建材、降低人工成本、施工質量較好、施工工人安全較易保證等特點,但是在裝配式建筑施工過程中會有許多問題不斷出現,影響建筑施工質量問題,但是通過建筑技術人員的不斷學習改進能夠有效提高裝配式建筑施工的合理性,促進我國建筑行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月霞.試析裝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J].江西建材,2017,02:268.

篇5

關鍵詞: 高層建筑;預制裝配式混凝土;構件吊裝;連接構造

1工程概況和預制構件結構形式

1.1工程概況

新里城B04地塊4#樓項目位于上海市浦東新區中環線內,北靠川楊河及沿河高壓走廊,東至浦三路,南臨高清路,西側為盛苑路。該工程總建筑面積10200m2,地下一層,地上18層,層高為2.93m,剪力墻結構,建筑高度54.98m。

1.2結構形式

本項目結構形式為剪力墻結構,外墻采用180厚剪力墻和85厚(含面磚)預制構件外墻模組合而成,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豎向及水平受力均由剪力墻承擔。預制陽臺板、樓梯、空調板采用工廠預制完成,吊裝就位后,為建筑產品直接使用。

1.3外墻建筑裝飾

外墻預制裝配式構件和預制構件外墻模的外墻面選用230×60mm外墻飾面面磚,在外墻裝配前由工廠化生產完成。外墻面磚有由供應商按成品標準,通過特殊轉角磚和非整磚的工廠化處理和制作后,在預制構件成品制作時,采用與構件后粘貼、固定形式,與預制板構件連接在一起,無需另行安排現場面磚鋪貼施工,避免了現場外墻濕作業和外墻施工粉塵的產生。外門窗采用斷熱型系列鋁合金門窗,門窗框在外墻裝配前,在加工廠內安裝、預埋等。

2預制構件生產

預制構件生產的主要工藝流程為:模具清理涂抹脫模劑模具拼裝(塑鋼窗安放)保溫板安放鋼筋骨架安放安裝預埋件及保護層墊片吊模安裝、五金件固定隱蔽工程驗收混凝土澆搗成型帶模蒸養脫模吊運翻身標識轉運上架存放外觀檢驗噴刷涂料出廠檢驗裝車出廠。現對其主要關鍵技術介紹如下。

2.1模具制作與組裝

根據不同構件形狀,模具分為底模、內、外側模、吊模等四部分,均為可拆、可移螺栓連接方式,具有足夠剛度和精度,模板組裝定位準確,操作方便。模具制作精度要求高,幾何尺寸偏差必須控制在設計要求允許范圍內,其長度、寬度及高度允許偏差為2mm,對角線允許偏差3mm,側模、底模平整度允許偏差1mm。

鋼模到廠后,根據工藝布置圖放置到指定位置,底模安裝到位后,用高精度水準儀測量標高,標高差值控制在1mm之內,經調整后固定。模具組裝應按先內后外、先底后面再吊模順序組裝。與混凝土接觸的模具面清理后須涂脫模劑,模板間縫隙需要用雙面封膠粘貼,防止漏漿。

2.2保溫板制作

HR保溫裝飾板的生產主要工藝是XPS板與硅鈣板進行復合。由于硅鈣板原板平整度、表面等原因,需輥涂UV底漆進行處理。XPS板需進行打孔,安裝錨固件圓盤。為保證HR保溫裝飾板與混凝土層的機械連接,在本系統中,采用特制的錨固件,一頭連接保溫板,另一頭錨固于混凝土中。為增加混凝土與擠塑板的黏結力,在背貼的XPS板表面必須進行開槽處理,槽寬5mm,深5mm。

2.3塑鋼窗固定與安裝

采用預制外墻時需事先預埋門窗外框,與鋼模進行固定和安裝。窗扇安裝前應進行有關性能的見證取樣檢測,安放前應確認塑鋼窗規格,檢查有無損傷,放置好后,待鋼模板及鋼筋骨架放好后,將其錨固鐵皮按要求折彎。

窗外框與鋼模組裝時,防止外框受到混凝土澆筑力擠壓導致變形,先將制作好的帶限位塊的護框鋼支撐放置在鋼模下模板上,然后再將外框平放其上,外框與鋼支撐中間采用7mm木板隔開,避免外框與鋼支撐直接硬性接觸。

窗外框的安裝如圖1所示,其中,在塑鋼窗外框與鋼架支撐間放置木條,使塑鋼窗外框與鐵架支撐柔性接觸,在上、下支撐時,避免兩者之間直接接觸造成外框損壞。

2.4構件起吊脫模與翻身

混凝土澆筑后待養護到一定時間,檢測同條件養護的試塊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0%(21MPa)時,方可起吊脫模。起吊須使用具有足夠剛度的橫梁式吊具,保證吊點垂直、平穩,嚴禁硬撬、斜拉,造成構件損壞。墻板須立式存放,脫模起吊后需平放擱置在專用翻身架上翻身90°立起,如圖2所示。

擱置前須將翻身架上的4塊活動墊板移至適合該板擱置位置,并在墻板底部裝上保護支腳。翻身架是固定在擺渡平車上的,翻身后,開動擺渡平車至室外,由門式起重機將墻板吊運到劃定區域存放。

3預制構件吊裝施工

3.1吊裝機械選擇

根據預制構件的最大起重量、塔式起重機布置位置、最重構件與塔式起重機布置位置的距離等相關參數,本工程最重構件起重量為3.5t,最大起重距離為45m,結合相關塔式起重機說明書,選擇4臺F0/23B型、4臺H3/36B型、1臺QTZ125型和1臺JL150型塔式起重機。

3.2 現場起吊

3.2.1 起吊

本工程設計單件板塊最大重量3噸,采用132HC和ST60/15塔吊吊裝,為防止單點起吊引起構件變形,采用鋼扁擔起吊就位。構件的起吊點應合理設置,保證構件能水平起吊,避免磕碰構件邊角。構件起吊平穩后再勻速移動吊臂,靠近建筑物后由人工對中就位。

3.2.2 預埋吊點

本工程預制外墻板吊點采用預埋接駁器,吊裝時擰入專用吊具作為吊鉤。

3.3測量定位

篇6

關鍵詞:建筑裝配;整體式混凝土;剪力墻結構;施工技術

中圖分類號:TU398.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0-0-02

在我國建筑業的迅猛發展下,很多新型技術和新工藝水平被研究出來,推動了建筑領域快速發展。裝配整體式混凝土結構誕生時間不長,但憑借其高超的應用價值,在建筑領域中得到了普遍的應用。但是在施工中,因為施工工序復雜,構件連接整體性有很高的要求,在施工過程中很容易出現質量問題,本文著重指出保證質量的措施,希望能夠為裝配整體式混凝土剪力墻結構施工技術的有效應用提供科學依據。

一、工程概況

此工程為多層住宅樓,地上共3層,地下共5層,地上建筑面積達2600m2,地下建筑面積達900m2,建筑高度達18m;為樁基礎類型和混凝土剪力墻結構。為了能夠促進住宅建筑的產業化,快速推動建筑業的發展。結合建筑企業的具體要求,地上建筑結構運用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施工工藝,應用了多種建筑構件,如:預制疊合樓板、預制空調板、混凝土墻板等等,預制率達到了42%。

二、布置裝配整體式混凝土剪力墻結構的要求與使用優勢

1.布置要求

根據裝配式混凝土剪力墻結構的要求,在設計結構中布置合理的結構,需要遵循如下幾點原則:(1)布置平面結構應形式簡單,對稱布置形狀規則,防止結構有扭矩情況出現。(2)豎向結構形體規則,均勻布置結構,防止因為結構不規整而引發的內力集中,造成位移情況,影響了結構安全[1]。(3)預制剪力墻的墻肢截面形式需簡單,設置洞口時保證上下對齊洞口,這樣有助于提高結構整體性能。(4)布置短肢剪力墻數量不能太多,在結構抗震設計過程中,應對短肢剪力墻承擔的底部傾覆力矩進行限制,確保整體結構抗震性。

2.使用優勢

與以前的結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形式對比來講,裝配整體式混凝土剪力墻具有一定的優勢,具體優勢表現在如下幾方面上:(1)與國家建筑工業產業化發展要求相符。在以前的現澆結構施工過程中,現澆面積大,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和財力,并且養護混凝土需要一定的周期,延緩了施工工期進展。但裝配整體式混凝土剪力墻利用的構件工廠預制方法,在施工過程中只需要裝配構件,就能提高施工效率。(2)與國家節能減排理念相符。在施工過程中運用預制整體式混凝土剪力墻結構技術,既可以降低施工成本,也能減少施工中產生的垃圾,不會影響施工附近的環境。(3)具有現澆整體式結構和預制裝配式結構的多重優勢,與預制裝配式結構相比,裝配整體式混凝土剪力墻結構不但更好的聯系了各構件,而且也穩定了各構件間的結構;與現澆整體式結構對比,裝配整體式混凝土剪力墻結構利用預制構件裝配施工既能夠更加方便控制構件質量,也能提高施工進程。

三、裝配整體式混凝土剪力墻結構施工方法

1.安裝步驟

安裝步驟:(1)熟悉施工圖紙;(2)校對圖紙編號;(3)放線測量;(4)校正預留筋;(5)起吊;(6)安裝;(7)安裝斜支撐;(8)墻體標高軸線與垂直度校正;(9)灌漿;(10)保護;(11)工程驗收。

2.運輸構件和現場堆放構件

(1)運輸構件,在運輸預制構件中應使用低平板車,并使用專用架,對于預制構件處的混凝土使用襯墊進行保護。(2)現場堆放構件,結合施工進度安排,分批進場構件,并記錄好每批構件進場時間[2]。標注好吊裝先后順序。在安裝每層構建前應仔細核對現場施工中的構件數量,并在第一時間內聯系構件廠。存放墻板使用專用的架子,存放架上使用的槽鋼要用柔軟一點的材料包裹上,防止磕碰墻板表面。

3.測量放線工序

(1)軸線平面控制網的正確建立。在每一層控制點中預留出150×150方洞,每一層軸線投測都利用一層控制點方法,之后利用激光鉛垂儀在各樓層上引測四點,之后利用經緯儀主控制線校對。(2)引測標高點和控制施工層標高。一是,結合±0.000標高,將兩個標高控制點位引測,并校對。二是,引測每一層標高:結合兩控制點位引測各層中,并使用水準儀測量細部施工高程。三是,在安裝每層墻體之前,將每道墻底面抄兩點水平控制點書寫在點位處。

4.校正預留筋

對安裝預留筋位置有較高的要求,此工程中在研究制作木模板的鋼筋控制模板下,在澆筑樓板混凝土之前,利用鋼筋控制模板控制預留插筋,確保準確將鋼筋插入位置。在完成混凝土澆筑后,復核預留插筋位置,對于超過5mm中心位置偏差的鋼筋結合施工具體要求來冷彎矯正。

5.安裝預制墻板

(1)首先,墻板吊裝。在此工程中利用汽車式起重機展開吊裝墻板工作,在各個場地輪換進行吊裝,在1-3層間利用25T汽車吊,4-5層之間利用50T汽車吊。在吊裝墻板之前,應驗收預留筋,確保插筋整體的垂直度,防止在連接預制板中出現插筋錯位情況。其次,在墻板起吊使用卸扣,在墻板底邊升到距離地面60cm后可停頓一下,檢查吊掛的牢固性,板面是否有污染破損情況。再次,在距離作業層上方65cm位置可停頓一下,在確認沒有誤操作后,繼續提升吊掛。最后,緩慢下降墻板,待到安全位置后,兩個人扶正墻板。(2)墻板就位。在板面上放置墻體后,進行墻體的安裝,三向微調墻板,保證調整的預制墻板標高與板縫隙保持一致。(3)斜支撐的安裝。首先,墻體落穩核對軸線與標高一致后,應使用固定斜撐調整墻體的垂直度。之后,斜撐的使用可對斜拉桿進行調節,在結構樓板上固定住拉桿。(4)調節墻板垂直度。首先,調節墻板垂直度可利用斜拉桿,在復核墻板垂直度時使用尺桿。其次,校正墻板位置,可在樓板平面彈出的210mm控制線來校正墻板位置[3]。最后,校正墻板水平方向標高,可利用本層墻體下地面測量方法,對標高控制點進行測量。

6.灌漿施工工序

(1)連接管將鋼筋的方法:連接墻板預留鋼筋可利用鋼筋灌漿直螺紋連接方法,在安裝好墻板后,墻板頂部鋼筋插入到墻底套筒中,之后連接套筒進行灌漿處理。(2)備制灌漿料。此工程采用CGMJM-VⅠ型泵送鋼筋接頭灌漿料灌漿料,嚴格按照相關標準進行灌漿,待攪拌灌漿料均勻后,排出漿內氣泡。(3)檢查連接部位。對鋼筋連接位置與長度進行檢查,檢查其是否符合要去;構件水平接縫面進行檢查;在夏季高溫季節,應對構件和灌漿料接觸面進行濕潤處理。(4)分縫和分倉工作。首先,在固定住預制構件吊裝后,封堵需要灌漿的接縫外檐,在封堵之前,使用水潤濕封堵位置,控制好封堵深度。在封堵過程中,為填抹密實并避免封堵太深堵住套筒孔,應該在里側加上一層內襯。其次,結合灌漿工藝對分倉位置進行確定。在固定構件后進行分倉。分倉使用的封堵料寬度最好大于22mm,在分倉施工過程中,應在分倉兩側加上內襯PVC。使用專門的工具在兩襯中間塞入封堵料,確保堵料的密實,并同時記錄好分倉時間,便于灌漿工作的進行。(5)連接灌漿。首先,在沒有灌漿之前,對各個接頭的灌漿孔進行檢查,確保沒有任何雜物。其次,灌漿中,使用套筒下端來灌漿,之后在接頭上方排漿孔漿料流出后,第一時間內使用膠塞進行封堵。最后,檢驗接頭充盈度:在凝固灌漿料后,將灌排漿孔封堵。

四、結語

從上面的分析中可見,裝配整體式混凝土剪力墻體結構容易控制構件質量,與現代建筑產業化要求相符。在施工中嚴格要求各項技術,加強管理關鍵技術的質量,這對于強化裝配整體式混凝土剪力墻結構的穩定性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從而促進我國建筑業的穩定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愛蘭,李軍石.裝配整體式混凝土剪力墻結構質量控制與驗收要點[J].建筑技術,2015(46):216-220.

[2]王軍強.新型裝配整體式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5(41):31-34.

篇7

關鍵詞:封閉箍筋;自動化;焊接技術;裝配式

目前,我國裝配式建筑政策利好,PC預制構件需求量急速增加,但是整個行業自動化、智能化程度低是制約行業健康發展的主要因素,尤其鋼筋加工環節普遍采用人工加工,耗用大量人力,生產效率極低,質量非常不穩定,急需進行自動化、智能化改造。目前,建筑用鋼筋箍筋大多采用開式,接口處有2個135°拉鉤式的箍筋,拉鉤長度為10倍鋼筋直徑,這樣的箍筋無論是自身性能,制作加工,還是安裝,都存在如下不利之處:(1)該形式箍筋未完全形成封閉式,在強大的外力作用下,未斷母材之前勢必會開口,未完全發揮緊固的作用;(2)2個拉鉤的存在對鋼筋的使用是一種浪費;(3)拉鉤的存在影響安裝效率,且影響了混凝土灌注進度,可能造成振搗不均,降低鋼筋混凝土強度[1],在梁柱節點等鋼筋較密集處,易造成鋼筋定位困難,位置偏差較大,致使結構抗震能力大幅降低,同時由于拉鉤的存在使鋼筋間隙較小,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混凝土振搗棒難于插拔,柱腳位置難以下棒,給混凝土澆筑振搗帶來較大難度,很容易出現孔洞或露筋等問題,影響混凝土結構的受力性能[2]。封閉箍筋的加工工藝簡化,減少了搭接部分的彎鉤,尺寸易于控制,形成的箍筋成品整體性能好,安裝過程中不易變形,有利于結構鋼筋綁扎的整體幾何尺寸控制。同時由于沒有彎鉤,綁扎時減少了阻礙,能提高施工效率[3]。封閉箍筋已經被廣泛接受和認可,已納入《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在貴州、重慶、陜西等省市的建筑施工中得到了較多應用,并相繼了《混凝土結構工程閃光對焊箍筋施工技術規程》地方標準。目前封閉箍筋在制作時,多數采用現在應用廣泛的數控彎箍機加工出半成品封閉箍筋,然后轉運到焊接區域,人工將半成品箍筋待焊接端頭定位在焊接電極塊上,手拉頂推桿掌控散光對焊機對半成品封閉箍筋進行閃光對焊[4]。然而,以人工手動焊接方式制作的封閉箍筋存在焊接接頭質量不穩定、制作效率低下、勞動強度大、用工多、勞動環境差等問題,極大地制約了封閉箍筋的推廣應用。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公司聯合其他單位對封閉箍筋自動焊接的關鍵技術進行了研發攻關,開發了封閉箍筋自動化焊接生產線,取得了良好效果。

1自動化焊接生產線

封閉箍筋自動化焊接生產線總體參數見表1。自動焊接生產線只需人工進行簡單掛料和收料操作,即可實現自動送料、接頭對中及焊接。設備主要由上料系統、顯示控制系統、自動對中、焊接系統等組成。采用先進的自動控制技術與變頻焊接技術,通過數字控制系統中的參數設置可實現不同長度、不同寬度、不同直徑封閉箍筋的自動化焊接。(1)上料系統—包括上料機構、影像機、光源、鏡頭等檢測機構。工人按要求將待焊箍筋半成品放入上料輸送掛鉤上隨著鏈條向前運動,當影像機檢測到當前位置有箍筋時上料機構停止運動,焊接夾爪將夾取待焊箍筋進行焊接。(2)自動對中及焊接系統—焊接機自動上下料自動對中自動焊接。自動上下料機構進行箍筋抓取并將箍筋未焊接側放置于箍筋焊接機上,對中氣缸快速對中,對中完成后進行焊接。(3)顯示控制系統—顯示屏、操作按鍵、鍵盤鼠標。這一部分是設備控制的核心,主要包括設備的啟動與暫停、不同尺寸焊接箍筋參數的設置、故障報警及處理方法提示等。(4)下料系統—焊接完成后,下料機構手爪將焊接完成的箍筋從焊機上取下,并將其放置于下料小車上,當下料小車碼放箍筋數量達到設定值時,自動上下料機構停止運行并報警提示,人工將已放滿下料小車推走并換上空的下料小車,系統將再次啟動。自動生產線設備組成和工藝操作流程如圖1、圖2所示。

2關鍵技術

結合國內箍筋加工制作及手工焊接設備,重點研究了快速上料、整形對中及焊接控制等關鍵技術。

2.1快速上料技術

上料輸送線包括機架、輸送鏈條安裝在機架上,鏈條中間和尾端為取料口并位于上下料機器手上方,輸送鏈條上設置有多個用于懸掛箍筋的掛鉤并連接伺服電機。運行時伺服電機帶動輸送鏈條步進運行,人工將待焊接的箍筋掛置于上料機構的掛鉤上,未焊接的箍筋隨著鏈條的運動向前快速移動,當影像機檢測到當前位置有箍筋時,上料機構停止,自動上料機器人手抓開始,每隔1個掛鉤夾持1個箍筋,實現了2臺機器手交替夾取待焊箍筋進行焊接,大大提高了焊接速度。

2.2整形對中技術

箍筋整形機構包括下壓氣缸、長邊壓料氣缸、推料氣缸、線性滑軌、短邊整形V型槽、長邊整形V型槽、箍筋托板等,如圖3所示。上料手爪抓取箍筋,通過Z向電動滑臺提起箍筋,上料手爪沿X向電動滑臺移動到整形對中和焊接設備正對面,將箍筋旋轉90°處于水平方向,通過Y向電動滑臺將箍筋開口處送動到短邊整形V型槽上方,上料手爪張開,箍筋準確落入V型槽中,長、短邊壓料氣缸下壓對箍筋兩側焊接接頭進行三維整形并對中。創新的長、短邊V形整形對中機構,短邊V形整形對中機構與焊接壓頭的一體化設計,徹底解決了箍筋焊接時接頭極易錯位的問題,為箍筋焊接質量的保證打好了基礎,如圖4所示。

2.3焊接控制技術

本課題研究的鋼筋箍筋自動化焊接技術,廣泛用于裝配式建筑預制鋼筋箍筋的焊接,適應箍筋規格廣,可實現批量化自動化焊接工作。設備包含箍筋傳送系統、整形對中焊接系統、循環冷卻系統、電氣控制系統等。為保證箍筋焊接質量,首先對焊接控制系統進行優化,采用變頻控制系統,降低了電網對輸出電壓和功率的影響,能大大提高焊接質量的穩定性;其次對不同廠家、不同批次鋼筋原材的焊接參數進行系統試驗測試,包括焊接電流、焊接時間、頂鍛留量、頂鍛壓力等。鋼筋斷面不齊對焊接質量有很大影響,對調直彎箍機的切斷頭進行改進,增加箍筋接頭端頭平直檢查工序,控制斷面高差在0.5mm之內,解決了箍筋端頭不平直造成的焊接不合格問題;在大批量焊接前創新性增加工藝檢驗環節,能夠確保將設備焊接參數調整到最優狀態。與采用綁扎彎鉤箍筋工藝相比,焊接封閉箍筋可對芯部混凝土形成側向約束壓力,大大增強構件的承載能力和延性,特別是高配筋率柱、受扭梁和有抗震設防要求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整體性能明顯提高。針對目前傳統設備箍筋焊接自動化智能化水平低、勞動強度大、質量穩定性差、產品合格率低、生產效率低等突出問題。本課題突破傳統箍筋焊接機的“立式單圖1封閉箍筋自動化焊接生產線設備組成點焊接”模式,研發的“封閉箍筋自動化焊接生產線”采用開口箍筋垂直化輸送與水平焊接技術,通過智能化識別與特制夾持系統保證開口箍筋焊接形位精確、穩定控制,封閉焊接箍筋尺寸誤差小、平整度好;針對國產鋼筋特點,自學習功能實現焊接參數(鋼筋類型、鋼筋直徑、焊接電流、時間等)智能化調整,提高焊點質量均勻和焊點強度;通過產品迭代升級,實現了封閉箍筋焊接機定型化生產。焊接設備總功率約為傳統半自動設備總功率的1/2,節能減碳和降低成本效果顯著。

3應用效果

研究的設備制作的封閉箍筋焊接合格率穩定提高到95%以上,解決了箍筋焊接質量合格率偏低的行業難題,打通了目前鋼筋加工環節工業化過程中的一大堵點;該設備生產效率高,減少勞動用工50%以上,勞動強度大大降低,勞動環境得到改善,安全性明顯提高;同時,自動焊接封閉箍筋大量推廣應用,還會提高工程質量和施工效率,降低工程造價。利用自主研發的焊接封閉箍筋設備,公司實現了京津冀8個生產基地鋼筋加工配送一體化,在承接的多個工程項目預制構件中進行了大規模的應用,為今后在裝配式和現澆混凝土工程中進行大規模應用打下了良好基礎。截至目前,公司共使用焊接封閉箍筋1000多噸,減少鋼筋用技術工人、節約鋼筋、節約用電,降低成本50多萬元。公司在此基礎上開展了鋼筋配送業務,已初步承接了1000多萬元的訂單。如在全國推廣,將產生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結論

(1)封閉箍筋自動化焊接生產線只需要人工進行簡單掛料和收料操作即可實現自動化焊接,焊接合格率穩定提高到95%以上,解決了封閉箍筋推廣應用中最關鍵的技術難題。(2)通過快速上料、整形對中和焊接控制等關鍵技術的研發,實現了封閉箍筋的上料、夾爪抓取、整形對中、焊接和下料等過程的自動化,保證了焊接質量,提高了焊接效率,節省人工50%以上,而且明顯降低勞動強度、改善勞動環境、提高安全性。

參考文獻:

[1]趙紅學,侯愛山,紀恩龍.焊接封閉箍筋自動焊接技術的研究[J].建筑機械化,2015,36(6):51-52.

[2]劉吉林.電阻壓接焊封閉箍筋技術特點與應用[J].中國建材科技,2018,27(2):150-151.

[3]何理,歐陽寧靜.閃光對焊封閉箍筋施工技術應用[J].重慶建筑,2011,10(9):4-6.

篇8

《規劃》是住房城鄉建設事業“十三五”專項規劃之一,編制工作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市場監管司牽頭,會同標準定額司、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司、建筑節能與科技司、人事司,共同組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中國建筑業協會、中國勘察設計協會、中國建設監理協會、中國建設工程造價管理協會、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中國建筑節能協會等單位編制完成。《規劃》將由各級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各相關行業組織以及工程勘察設計、建筑施工、建設監理、造價咨詢等單位實施,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負責進行規劃實施評估、規劃調整、協調促進工作。《規劃》涵蓋內容包括工程勘察設計、建筑施工、建設監理、工程造價等行業以及政府對建筑市場、工程質量安全、工程標準定額、建筑節能與技術進步等方面的監督管理工作。

《規劃》總結了“十二五”時期我國建筑業發展取得的巨大成績:

全國具有資質等級的施工總承包和專業承包企業完成建筑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3.48%,建筑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99%;全國工程勘察設計企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長23.19%;全國工程監理企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長15.66%。2015年,全社會建筑業實現增加值46547億元,占國內生a總值的6.79%;建筑業從業人員達5093.7萬人,占全國從業人員的6.58%。建筑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支柱產業地位繼續增強,為推進我國城鄉建設和新型城鎮化發展,改善人民群眾居住條件,吸納農村轉移勞動力,緩解社會就業壓力做出了重要貢獻。

從建筑金屬結構行業的角度看“十二五”期間中國建筑業的主要成就:建筑節能法律法規體系初步形成,建筑節能標準進一步完善。供熱計量和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力度加大,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面積9.9億平方米,大型公共建筑節能降耗提速,完成公共建筑節能改造面積4450萬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領域應用規模不斷擴大。國家積極推進綠色建筑,建立集中示范城(區),在政府投資公益性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建設中全面推進綠色建筑行動,成效初步顯現。

《規劃》這樣評價未來建筑業的發展形勢:

“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增速放緩,結構優化升級,驅動力由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以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為核心的全面深化改革進入關鍵時期。新型城鎮化、京津冀協調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和“一帶一路”建設,形成建筑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和寶貴機遇。盡管建筑業發展總體上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也面臨著市場風險增多、發展速度放緩的嚴峻挑戰。必須準確把握市場供需結構的重大變化,下決心轉變依賴低成本要素驅動的粗放增長方式,增強改革意識、創新意識,不斷適應新技術、新需求的建設能力調整及服務模式創新任務的需要。必須積極應對產業結構不合理、創新任務艱巨、優秀人才和優質勞動力供給不足等新挑戰,著力在健全市場機制、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提升隊伍素質、開拓國際市場上取得突破,切實轉變發展方式,增強發展動力,努力實現建筑業的轉型升級。

《規劃》提出了建筑業未來五年發展的基本原則,基本原則可以概括為“四個堅持”:

――堅持科學發展。科學發展是建筑業發展的核心。必須大力推行建筑業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業態創新,加快傳統建筑業與先進制造技術、信息技術、節能技術等融合,以創新帶動產業組織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必須把握發展新特征,加快轉變建筑業生產方式,推廣綠色建筑和綠色建材,全面提升建筑節能減排水平,實現建筑業可持續發展。

――堅持深化改革。改革是建筑業發展的動力。必須圍繞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堅持推進建筑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圍繞體制機制改革為重點,健全制度體系,破除制約科學發展的壁壘和障礙,全面推動建筑業改革取得新突破,為建筑業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堅持質量安全為本。質量安全是建筑業發展的根本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底線思維,保障工程質量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立足點。必須健全質量安全保證體系,強化質量安全監管,嚴格落實建設各方主體責任,構建更加科學合理的工程質量安全責任及制度體系,為建筑業發展夯實基礎。

――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統一開放是建筑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堅持建立統一開放的建筑市場,消除市場壁壘,營造權力公開、機會均等、規則透明的建筑市場環境。以“一帶一路”戰略為引領,引導企業加快“走出去”步伐,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提高建筑企業的對外工程承包能力,推進有條件的企業實現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共同發展。

《規劃》提出了今后五年建筑業發展的六個主要目標:

――市場規模目標。以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建設任務為基礎,全國建筑業總產值年均增長7%,建筑業增加值年均增長5.5%;全國工程勘察設計企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長7%;全國工程監理、造價咨詢、招標等工程咨詢服務企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長8%;全國建筑企業對外工程承包營業額年均增長6%,進一步鞏固建筑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支柱地位。

――產業結構調整目標。促進大型企業做優做強,形成一批以開發建設一體化、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工程總承包為業務主體、技術管理領先的龍頭企業。大力發展專業化施工,推進以特定產品、技術、工藝、工種、設備為基礎的專業承包企業快速發展。弘揚工匠精神,培育高素質建筑工人,到2020年建筑業中級工技能水平以上的建筑工人數量達到8300萬。加強業態創新,推動以“互聯網+”為特征的新型建筑承包服務方式和企業不斷產生。

――技術進步目標。鞏固保持超高層房屋建筑、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大體量壩體、超長距離海上大橋、核電站等領域的國際技術領先地位。加大信息化推廣力度,應用BIM技術的新開工項目數量增加。甲級工程勘察設計企業,一級以上施工總承包企業技術研發投入占企業營業收入比重在“十二五”期末基礎上提高1個百分點。

――建筑節能及綠色建筑發展目標。城鎮新建民用建筑全部達到節能標準要求,能效水平比2015年提升20%。到2020年,城鎮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達到50%,新開工全裝修成品住宅面積達到30%,綠色建材應用比例達到40%。裝配式建筑面積占新建建筑面積比例達到15%。

――建筑市場監管目標。加快修訂建筑法等法律法規,進一步完善建筑市場法律法規體系。工程擔保、保險制度以及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工程造價管理體系基本建立,建筑市場準入制度更加科學完善,統一開放、公平有序的建筑市場規則和格局基本形成。全國建筑工人培訓、技能鑒定、職業身份識別、信息管理系統基本完善。市場各方主體行為基本規范,建筑市場秩序明顯好轉。

――質量安全監管目標。建筑工程質量安全法規制度體系進一步完善,質量安全監管機制進一步健全,工程質量水平全面提升,國家重點工程質量保持國際先進水平。建筑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建筑抗災能力穩步提高。工程建設標準化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

根據《規劃》目標粗略分析,我國建筑金屬結構行業應該有不低于每年5%的增長規模。其中,門窗考慮節能改造,發展規模更大一些,應該有8%左右的增長;鋼結構得益于綠色建筑和裝配式建筑的推廣,在住宅建設方面的增長也要大于《規劃》提出的建筑增加值年均增長5.5%的規模。

《規劃》提出“十三五”時期主要任務:

《規劃》提出的“十三五”時期主要任務共有九條:一是深化建筑業體制機制改革,二是推動建筑產業現代化,三是推進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四是發展建筑產業工人隊伍,五是深化建筑業“放管服”改革,六是提高工程質量安全水平,七是促進建筑業企業轉型升級,八是積極開拓國際市場,九是發揮行業組織服務和自律作用。

《規劃》提出的主要任務中與我們行業密切相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推廣智能和裝配式建筑。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明確重點應用領域,建立與裝配式建筑相適應的工程建設管理制度。鼓勵企業進行工廠化制造、裝配化施工、減少建筑垃圾,促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建設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推動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鋼結構和現代木結構發展。大力發展鋼結構建筑,引導新建公共建筑優先采用鋼結構,積極穩妥推廣鋼結構住宅。在具備條件的地方,倡導發展現代木結構,鼓勵景區、農村建筑推廣、采用現代木結構。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中推廣普及智能化應用,完善智能化系統運行維護機制,逐步推廣智能建筑。

強化技術標準引領保障作用。加強建筑產業現代化標準建設,構建技術創新與技術標準制定快速轉化機制,鼓勵和支持社會組織、企業編制團體標準、企業標準,建立裝配式建筑設計、部品部件生產、施工、質量檢驗檢測、驗收、評價等工程建設標準體系,完善模數協調、建筑部品協調等技術標準,強化標準的權威性、公正性、科學性。建立以標準為依據的認證機制,約束工程和產品嚴格執行相關標準。

加強關鍵技術研發支撐。完善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著力優化新技術研發和應用環境,針對不同種類建筑產品,總結推廣先進建筑技術體系。組織資源投入,并支持產業現代化基礎研究,開展適用技術應用試點示范。培育國家和區域性研發中心、技術人員培訓中心,鼓勵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施工、構件生產和科研等單位建立產業聯盟。加快推進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在規劃、工程勘察設計、施工和運營維護全過程的集成應用,支持基于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三維圖形平臺的國產BIM軟件的研發和推廣使用。

提高建筑節能水平。推動北方采暖地區城鎮新建居住建筑普遍執行節能75%的強制性標準。政府投資辦公建筑、學校、醫院、文化等公益性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要率先執行綠色建筑標準,鼓勵有條件地區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加強建筑設計方案審查和施工圖審查,確保新建建筑達到建筑節能要求。夏岫冷、夏熱冬暖地區探索實行比現行標準更高節能水平的標準。積極開展超低能耗或近零能耗建筑示范。大力發展綠色建筑,從使用材料、工藝等方面促進建筑的綠色建造、品質升級。制定新建建筑全裝修交付的鼓勵政策,提高新建住宅全裝修成品交付比例,為用戶提供標準化、高品質服務。持續推進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不斷強化公共建筑節能管理,深入推進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

推廣建筑節能技術。組織可再生能源、新型墻材和外墻保溫、高效節能門窗的研發。加快成熟建筑節能及綠色建筑技術向標準的轉化。加快推進綠色建筑、綠色建材評價標識制度。建立全國綠色建筑和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管理信息平臺。開展綠色建造材料、工藝、技術、產品的獨立和整合評價,加強綠色建造技術、材料等的技術整合,推薦整體評價的綠色建筑產品體系。選取典型地區和工程項目,開展綠色建材產業基地和工程應用試點示范。

推進綠色建筑規模化發展。制定完善綠色規劃、綠色設計、綠色施工、綠色運營等有關標準規范和評價體系。出臺綠色生態城區評價標準、生態城市規劃技術準則,引導城市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大力發展和使用綠色建材,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提升綠色建筑品質。加快建造工藝綠色化革新,提升建造過程管理水平,控制施工過程水、土、聲、光、氣污染。推動建筑廢棄物的高效處理與再利用,實現工程建設全過程低碳環保、節能減排。

完善監督管理機制。切實履行建筑節能減排監管責任,構建建筑全生命期節能監管體系,加強對工程建設全過程執行節能標準的監管和稽查。建立規范的能效數據統計報告制度。嚴格明令淘汰建筑材料、工藝、部品部件的使用執法,保證節能減排標準執行到位。

完善建筑市場準入制度。堅持弱化企業資質、強化個人執業資格的改革方向,逐步構建資質許可、信用約束和經濟制衡相結合的建筑市場準入制度。改革建設工程企業資質管理制度,加快修訂企業資質標準和管理規定,簡化企業資質類別和等級設置,減少不必要的資質認定。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全面推進電子化審批,提高行政審批效率。在部分地區開展試點,對信用良好、具有相關專業技術能力、能夠提供足額履約擔保的企業,在其資質類別內放寬承攬業務范圍限制。完善個人執業資格制度,優化建設領域個人執業資格設置,嚴格落實注冊執業人員權利、義務和責任,加大執業責任追究力度,嚴厲打擊出租出借證書行為。有序發展個人執業事務所,推動建立個人執業保險制度。

改進工程造價管理體系。改革工程造價企業資質管理,完善造價工程師執業資格制度,建立健全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工程造價管理體系。統一工程計價規則,完善工程量清單計價體系,滿足不同工程承包方式的計價需要。完善政府及國有投資工程估算及概算計價依據的編制,提高工程定額編制的科學性,及時準確反映工程造價構成要素的市場變化。建立工程全壽命周期的成本核算制度,積極開展推動綠色建筑、建筑產業現代化、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海綿城市等各項新型工程計價依據的編制。逐步實現工程造價信息的共享機制,加強工程造價的監測及相關市場信息。

推進建筑市場的統一開放。打破區域市場準入壁壘,取消各地區、各行業在法律法規和國務院規定外對企業設置的不合理準入條件,嚴禁擅自設立或變相設立審批、備案事項。加大對各地區設置市場壁壘、障礙的信息公開和問責力度,為建筑企業提供公平市場環境。健全建筑市場監管和執法體系,建立跨省承攬業務企業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督辦、協調機制,加強層級指導和監督,有效強化項目承建過程的事中事后監管。

加快誠信體系建設。加強履約管理,探索通過履約擔保、工程款支付擔保等經濟、法律手段約束建設單位和承包單位履約行為。研究制定信用信息采集和分類管理標準,完善全國建筑市場監管公共服務平臺,加快實現與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和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的數據共享交換。建立建筑市場主體黑名單制度,依法依規全面公開企業和個人信用記錄,接受社會監督。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探索開展信用評價,引導建設單位等市場主體通過市場化運作綜合運用信用評價結果,營造“一處失信,處處受制”的建筑市場環境。

深化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建立以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為核心的國有建筑企業監管考核機制,放開企業的自主經營權、用人權和資源調配權,理順并穩定分配關系,建立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長效機制。科學穩妥推進產權制度改革步伐,健全國有資本合理流動機制,引進社會資本,允許管理、技術、資本等要素參與收益分配,探索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有效途徑,規范董事會建設,完善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建立市場化的選人用人機制。引導民營建筑企業繼續優化產權結構,建立穩定的骨干隊伍及科學有效的股權激罨制。

大力減輕企業負擔。全面完成建筑業營業稅改增值稅改革,加強調查研究和跟蹤分析,完善相關政策,保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完善工程建設領域保留的投標、履約、工程質量、農民工工資類保證金管理制度。廣泛推行銀行保函,逐步取代繳納現金、預留工程款形式的各類保證金。逐步推行工程款支付擔保、預付款擔保、履約擔保、維修金擔保等制度。

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鼓勵企業堅持自主創新,引導企業建立自主創新的工作機制和激勵制度。鼓勵企業創建技術研發中心,加大科技研究專項投入,重點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專利和專有技術及產品,形成完備的科研開發和技術運用體系。引導企業與工業企業、高等院校、科研單位進行戰略合作,開展產學研聯合攻關,重點解決影響行業發展的關鍵性技術。支持企業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水平。

發揮行業組織服務和自律作用。充分發揮行業組織在訂立行業規范及從業人員行為準則、規范行業秩序、促進企業誠信經營、履行社會責任等方面的自律作用。提高行業組織在促進行業技術進步、提升行業管理水平、制定團體標準、反映企業訴求、反饋政策落實情況、提出政策建議等方面的服務能力。

篇9

【關鍵詞】BIM住宅產業化標準化 預制裝配式

中圖分類號: F287.8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國內住宅產業化現狀

住宅產業化是我國于1994年正式提出的。其實在此之前我國已兩次建筑工業化。但與一些住宅產業化程度高的國家比我們還是落后很多的,這也與我們在技術和管理上的落后有關。現在伴隨著住宅產業化的推進,我國在住宅產業的關鍵技術和基礎技術的研究取得一定進展。在建筑材料、結構體系及施工工藝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總體上說我國住宅產業的研究成果數量不多,層次水平不高,住宅的工業化生產體系尚未形成。建筑的部品化、標準化和通用化水平都很低。住宅的建造方式仍以現場施工為主。

2、BIM技術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是20世紀70年代由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建筑與計算機學院的查克伊士曼博士提出,是以建筑工程項目的各項相關信息數據作為模型的基礎,進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過數字信息仿真模擬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實信息。它將數字化的三維建筑模型作為核心應用于建筑工程的設計、施工等過程中的工作方法。它是用協調一致的信息對建筑全周期進行管理,對建筑物進行分析、模擬、可視化、統計、計算等工作,從而很好的降低生產成本,大幅的縮短建設周期,并減少對資源的浪費的。

3、BIM在住宅產業化中應用及優勢

住宅產業化的應用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住宅產業化不僅改變了傳統建筑業的生產方式,而且采用工業化的生產方式建設建筑,能夠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保證質量。住宅產業化已經成為建筑業發展的趨勢和必然,并為保障性住房的建設提供了契機。下面以某民用住宅樓群為例說明BIM在住宅產業化中的應用過程,并闡明其優勢

3.1 單元式住宅設計體系

由于民用住宅可視為簡單的單元重復,其具有房型簡單、可模塊化等特點,通過標準化地創建標準戶型單元,利用單元組合的方式進行設計,這使得BIM建模工作的難度降低,

可以實現快速設計快速出圖。如這個民用住宅樓群在方案設計時按要求設計了四種主要的戶型,利用BIM設計軟件先建立四個標準化的房間,然后拼裝成一個樓。

3.2部品庫的建立

住宅部品定義是出自“ISO/FDIS6707-1(2002E)房屋和上木工程處---詞匯---第一部分”中有關建筑材料一節中,對建筑材料的通用名稱,給出了材料(Material)、部品(Component)和產品(product)三個定義,其中component最接近于我們理解的建筑部品,可譯為:“制成為一個獨立部件的產品,用于完成一種或多種功能。”住宅產業化的實現必然對住宅建筑的標準化以及生產的工業化程度提出要求,而部品就是標準化與工業化相互作用的產物。住宅部品的特征:標準化、通用化、系列化,規模化、工業化的生產。

根據部品的特征,建立部品庫,部品庫主要包括建筑材料庫,預制構件庫(預制梁、預制板、柱、欄桿、門、窗等),家具庫(桌椅,廚衛,潔具,燈具等)。建立BIM模型時可以利用存在的部品庫而搭建標準層。在建立部品庫時,要完善每個部品的信息。信息包含:部品的編號,部品的構造信息,部品的位置信息,部品的廠家信息。

圖一 構件的屬性

3.3BIM專業施工圖體系

利用BIM可以做到建筑設計、結構設計、管線設計。還可以利用BIM進行建筑物的性能分析,如:日照性能分析,采光性能分析,能耗性能分析,結構性能分析等。最優于傳統設計方法是使用BIM時。可以利用BIM軟件進行碰撞檢測。使建筑物還沒有在還沒有施工前就解決現場可能出現的沖突和碰撞。這樣利用BIM出的圖可以達到零碰撞。并且通過BIM模型可以自動生成平立剖專業施工圖,這樣不僅可以避免重復工作還可以避免很多錯誤。利用BIM優化施工圖設計,實現無錯設計。

圖二管線無碰撞

3.4施工進度模擬

BIM模型是虛擬的建筑,通過這個虛擬建筑,可以把工程現場在計算機里展現出來。在計算機里面進行模擬和分析,如果發現問題可以方便解決,這樣可以減少施工過程中的返工次數,這樣避免了資源的浪費。還可以對不同的施工方案進行對比選出最優。這些過程由于只是計算機計算模擬,所以不會浪費太多時間更不會浪費資源。在3D的基礎上又用4D更進一步模擬施工。4D是指在BIM的3D模型的基礎上增加時間的維度,可以對施工方案和工序進行檢測,確保工程正常有序的進行。

3.5工程量統計

BIM模型不光可以進行4D的施工模擬還可以在4D模型的基礎上增加成本的維度建立5D模型,通過5D模型可以實現精細化的預算和項目成本的可視化,通過對工程項目進行5D仿真模擬,得到所有建筑構件的準確工程量,實現造價控制。

通過BIM模型可以了解到以下幾方面

1、預制構件建筑材料統計

2、鋼結構統計

3、機電設備統計

4、精裝修構件統計

5、幕墻及所有預制構件精確統計,包含所有輔料和五金配件等

圖三 內墻明細表

4結語

住宅產業化的發展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推進建筑節能和提高住宅的綜合性能。住宅產業化的推行主要是部品庫的建立,要根據現有的一些企業部品庫建立國家的部品庫,使部品能做到標準化,系列化。這樣才有利于住宅產業化的發展,也有利于BIM技術的應用,最終實現住宅的“四節一環保”。

參考文獻:

[1] 李恒,郭紅領,黃霆. 推進中國住宅工業化進程的關鍵技術[J].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術, 2009年02期

[2] 何關培. 中國工程建設BIM應用研究報告(2011).

[3]柏幕咨詢有限公司資料

[4]熊誠 .BIM技術在PC住宅產業化中的應用[J].住宅產業,2012年06期

[5]何關培,王軼群,應予墾. BIM 總論[M].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

篇10

[關鍵詞]信息技術;建筑項目;項目管理;應用

中圖分類號:TU71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17-0364-04

1 緒論

1.1 研究意義

企業間的競爭一直激烈,企業自身發展的壓力、危機意識很強。基于傳統的項目管理理論已日趨完善,僅用傳統的方式進行改善已經很難,時代的發展已讓很多項目管理理論在應用上受到制約。這就讓我們不得不思考目前情況下,我們如何學習信息產業的運營模式,運用信息技術,結合項目管理理論來解決建筑項目管理和發展中的問題。跳出自己的行業,我們會發現,目前這個世界上,基于互聯網的信息行業無疑是最快的。所以,我們如何搭建以互聯網為平臺以信息技術為依托的新的項目管理方式,就成了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通過對建筑項目管理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僅能讓企業通過改變管理方式,從而提高效率,大量節約人力、物力,帶來更豐厚的利潤。能夠很好地解決建筑項目管理中的安全、優質、節約、高效、創新等問題,也完全符合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要求。

1.2 研究綜述

目前,信息技術還沒有在建筑項目管理上廣泛應用。在建筑的前期審批立項上,我國已基本實現信息化管理。國外的情況不太一樣,有的國家的建筑是備案制的,所以不需要審批。有的國家也是審批制的,也普遍實現信息化,只不過信息化的程度高的不一樣。在建筑的設計上,各國的情況不一樣,主要反映在應用的方式和工具上。各國使用的設計軟件和工具各不相同,尤其是廣泛應用較先進的BIM設計的并不多,在一些發達國家的重要領域中才能夠看到。

1975年,“BIM之父”――喬治亞理工大學的ChunkEastman教授創建了BIM理念至今,BIM技術的研究經歷了三大階段:萌芽階段、產生階段和發展階段。BIM理念的啟蒙,受到了1973年全球石油危機的影響,美國全行業需要考慮提高行業效益的問題,1975年“BIM之父”Eastman教授在其研究的課題“BuildingDescriptionSystem”中提出“acomputer-baseddescriptionof-abuilding”,以便于實現建筑工程的可視化和量化分析,提高工程建設效率。在我國,一些重大的項目或用平面設計很難表達的設計已經開始應用BIM設計,但真正掌握的,依然是以國字頭為主的大型設計院。裝配式建筑在60年代時,被英國、法國和前蘇聯開始使用。由于最初技術所限,最早的建筑結構簡單,空間變化小,所以并沒有被各國充分重視,造成裝配式建筑數量很少,甚至被人遺忘。

隨著建筑技術的不斷進步,裝配式的優點逐漸凸顯,被很多建筑管理者重新重視,應用的范圍和數量正在增加。現在,我國的很多城市已經意識到裝配式建筑在節能環保等方面的好處,建設的主管部門已經出臺政策,要求在新立項的建筑中裝配式構件所占有的比例,而且,這一比例會逐年增加。目前,我國的很多建筑或開發企業已經邁開研究和應用裝配式建筑的步伐,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企業有萬科、中南集團、遠大集團、亞泰集團等。在建筑項目管理中系統地應用信息化的企業或項目還沒有,但在項目管理的很多環節上部分地應用一些信息技術還很常見。而大家應用的范圍和深度,所使用的方法也不一樣,對未來的思路也不一樣。但有一點大家一定能夠取得共識,那就是,信息化一定會在建筑項目管理中廣泛應用。

1.3 研究內容及方法

本文研究的內容主要有信息技術在建筑項目管理中怎么應用;建筑項目管理過程中如何信息化。經過采用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施工工藝。達到降低項目管理難度,提高項目管理效率,提高項目管理的科學性。以實現生產運營中安全、優質、節約、高效、創新的問題。爭取最大限度實現項目施工管理過程中的節約、節能、環保的目標。

本文以運營管理理論為基礎,主要應用的研究方法包括: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系統分析方法對項目管理方式進行分析,采用數理統計理論進行分析研究。

2 建筑項目管理存在的問題

生產過程中,雖然也制定各類計劃,但計劃不詳盡,不準確的現象很普遍,雖然也有例會制度,交底制度,現場檢查制度等,會表現出來的現象是效率低,反映慢,不準確。管理過程中由于信息傳遞的漏斗效應,造成信息傳遞不準確,造成管理不善的主要原因是首先思路不清晰,傳遞方式不科學,管理過程執行不到位,所以造成問題很多,困難重重。要想改變這種現象,就要找到科學的方法和用科學的方式應用應用這種方法。

2.1 設計意圖等信息表達不清晰。

2.2 反映意圖不準確不直觀.

2.3 很多工程的設計施工中仍在不斷變化,影響效率和造價。

2.4 存檔資料專業性強,可讀性差,查找效率低。

2.5 過程管理難度大,中間管理過程資料不準確不充分。

3 信息技術在建筑項目管理上的應用

根據信息在建筑項目管理上傳遞的過程,我們想要在建筑項目管理上應用信息技術,就必須考慮項目管理的設計方法、建筑的施工工藝和項目管理的方式。本文認為采用BIM設計,施工工藝上采用信息化的裝配式砼技術,采用信息化的項目管理模式,是實現建筑項目管理科學化的較好方向。

3.1 BIM設計及其作用

3.1.1 BIM設計可以真實、直觀地反映建筑物的各個部位

可以通過電腦操作,清楚地看到建筑的任何你想看到的部位和內容。BIM設計同傳統的平面設計最大的區別就是,它可以用三維的方式,把建筑物的各個部位,從各個角度,用可變的比例,相對真實地展現出來。而平面設計只能從固定的角度,固定的尺寸比例,用專業的符號和語言來反映出建筑物的某一部位的某一面。這樣就導致非專業人士絕大多數看不懂,專業人士也要花一些力氣和功夫才能看明白,并且,有可能理解錯誤。造成由于設計方式的落后,產生,大家花大量精力來學習的并非建筑本身的知識,絕大多數時間學的是如何學習識圖。并且,在工作中,我們把大量的工作放到了對圖紙的學習、理解、修改、使用上,不僅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資源,更可能導致錯誤頻出、成本增加、管理難度加大。可以說,設計技術的落后,會極大地制約建筑產業的發展。

BIM設計可以讓絕大多數的人能看懂,并能夠很清晰地在頭腦中形成建筑模型,還能夠同真實的建筑進行對比。當我們打開電腦,進入某一建筑的BIM設計界面,可以讓我們清楚地看到這棟建筑外觀的尺寸、形狀、顏色,讓我們從建筑物的大門進入建筑物內部,我們可以通過鼠標和鍵盤的操作,看到你想看到的任意部位,無論是各個梁、板、柱的位置、尺寸,還是它們之間的關系,然后。我們還可以進入這些構件的內部,來看一看內部鋼筋的配置情況,各種型號的鋼筋是如何排列的,砼是什么標號的,各個部位的工程量是多少;各個部位間是什么樣的結構關系。由于,BIM設計的特典和優勢,才可能為我們的建筑項目管理,尤其是以信息技術支撐的建筑項目管理提供技術支持,才能夠讓我們在這樣一個平臺上實現我們建筑行業的“安全、優質、節約、高效、創新”的目標,才能夠使我們在應用其他技術上提供保障,才能為我們的建筑項目管理實現科學后創造優質的平臺。

3.1.2 使圖紙中漏畫、少畫、錯畫現象降到極低

雖然我們的建筑施工圖通過設計人員的不斷努力,又通過不同部門的盡力審核,又有不同環節的專業人員、機構盡力把關、簽字確認,但建筑施工圖出錯的現象極為普遍,漏畫、錯畫問題也極為突出。在生產實際中,很早大家就發現了這一問題。最后,大家發現通過一些程序上的管理,通過一些技術手段,可以很大程度地解決這類問題,比如說,通過圖紙會審的方式可以把業主、監理和施工人員發現的比較重大的、馬上要施工的分部分項工程中的問題解決掉;工程中,如果發現問題,可以通過設計變更、工程簽證,把工作中發現的問題盡最大程度解決。如果是重大工程或結構非常復雜的工程,設計單位還會派駐現場的設計代表,讓一些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得到及時的更正或修改,避免不完善的設計導致錯誤的施工。設計這種活動是主觀的,因人而異的,人力因素起很大作用的一種過程。首先,BIM設計直觀,只要你把各個部位想到了、做到了,就能夠在圖紙中反映出來,便于設計者本人核對。其次,設計中不合理的環節,軟件本身也會有所反應,提出預警。最后,審核人員,可以很快地、最大可能地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使設計的錯誤率最大可能降低。由于BIM設計的出現,使建筑的施工圖同建筑的竣工圖一致成為可能。

3.1.3 解決施工圖紙中各部位沖突的問題

在建筑領域,存在著諸多的專業劃分。從大的專業角度講,至少可以分為建筑、結構、管理、水電工程、通訊工程等等方向,而每個方向又分為許多專業方向。這種結構造成專業化程度很高,但整合時難度較大,一份設計在設計之初,設計主管會把設計任務按專業、按業務量進行分解,分解后會交給不同的部門和人員去完成,然后不定期進行檢查、協同、匯總,最后形成一份比較完整的設計圖。這種方式導致各部門、專業間溝通較少,在設計過程中各自為戰,很難發現矛盾,即使發現矛盾,各部門會相互扯皮,互相推諉。使設計的圖紙在先天上就帶有許多不合理的基因,極大地浪費了公共資源和社會財富,對建筑業的合理、有序發展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另外,從技術角度來講,我們能看到的圖紙,基本上展示的都是某一個專業的內容,在反映各個專業的關系上,大多能反映出其它專業同建筑設計之間的關系,因為建筑設計是其它專業的基礎,它定義了一棟建筑的位置、標高、尺寸、各部位的特征。而其它專業間的關系,很難再一張甚至幾張圖紙中反映出來,即使專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協同各專業的人員,也很難在很短r間內,很準確地發現各專業設計之中的矛盾和沖突。BIM設計實現了各專業設計在同樣平臺上的展示。所以,極其復雜的地下室工程中存在的設計沖突問題,可以通過BIM設計,很容易地被大家發現并解決。并且,大家還可以通過不斷的調整、演示,尋找出更加可行、優化的設計方案來。

3.1.4 有利于復雜建筑物的識圖

有些建筑物的尺寸極其復雜,很多專業人士在遇到這樣的建筑圖紙時也會非常頭痛。這樣的設計,民用建筑應用的較少,大部分應用于工業建筑和公共設施上。對工業建筑了解的人都知道,工業建筑的功能是為了滿足工業設備或管道的功能服務的。這就導致,許多工業建筑的結構非常復雜,復雜到你從一個平面、一個角度根本就無法認清你看到的構件是什么樣的。即使從平面、立面、剖面三個角度來看,也不一定能夠清晰、準確地看懂此構件,主要原因是,即使我們從三個角度去看這個構件,但這個構件內部,不同高度、不同深度、不同方向的內容,不可能通過二維的平面的方式顯示出來。國家體育場――“鳥巢”項目,主體是一種空間的、編織形的鋼結構,你很難在它身上找到一塊為平面的部位。所以,用傳統的平面設計不可能把這類建筑的所有信息展示出來,我們必須要借助于電腦,用三維的方式反映出它,BIN設計完全能夠滿足這種要求。另外,用BIM設計,降低了我們識圖和用圖的時間,降低了犯錯誤的概率,使復雜的問題變得簡單化,使更多非專業人士參與、關注建筑成為可能,為我們建筑管理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

3.1.5 BIM設計是各方面共同交流的平臺

由于BIM設計的出現,可以有效地打破專業壁壘,可以讓許多非建筑專業的人士,或者不同專業的人士在這樣一個平臺上共同探討和解決問題。過去,有些建設單位,由于不懂建筑專業,或者也沒有必要一定懂建筑專業,在描述一些建筑的設計意圖時,因為信息傳遞存在“漏斗效應”,很難把自己的意圖清晰、準確地表述出來,或者可以說,很難用比較專業的建筑中使用的語言表述出來,使設計方很難準確地領會設計意圖,造成建筑單位的很多要求沒有反應在設計中,建設過程中,又沒能及時發現,或者發現后,改正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導致建設方、設計方甚至施工方矛盾重重,關系緊張。應用BIM設計,無論你懂不懂建筑專業,無論你學的是建筑學中的什么專業,你都可以打開設計,看一看你的意圖是否實現,或者設計的內容同你的要求是否一致,或者同你的專業設計有沖突。如果發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我們都可以及時修改,避免損失。在整個建筑的施工過程中,所有關注、關心,或者利益相關的各方,都可以廣泛、深入地參與到項目的管理中來,都可以就你感興趣的問題發表不同見解,過去的,由于專業的限制,會讓很多想參與到項目管理中的人望而卻步,現在,這部分人不僅能夠參與進來,還能夠發揮各自的聰明才智,并且,可以用很短的時間,在電腦上展示自己的想法的實現的可能性和科學性。使得過去我們非常封閉的項目管理過程向社會展開,使建筑的實施過程變成全社會普遍關注和參與的過程,會使建筑項目管理水平大大提高。

3.1.6 使圖紙會審變得簡單

圖紙會審是建筑項目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工作,是設計單位把施工圖紙交給建設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后,由這幾家單位進行檢查和復核,最大可能地去尋找設計圖紙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這個過程很重要,同時工作量和操作難度也很大。需要大量的并有經驗的施工技術和管理人員,在對施工圖紙進行充分的學習、思考、核對后,盡可能找出同設計意圖不符,同現場實際情況不符,同國家規范不符或同施工工藝不符的地方,然后會召開會議,組織建設單位、勘察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以及施工單位的工程技術人員,對各方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和協商,當時能形成結果的,會當時各方書面確認,不能當時形成結果的,需各方會后再進行計算、核對,然后形成書面的圖紙會審文件。圖紙會審的最大難度是工程量大,用傳統的方式又不能在很少的圖紙上就能把整個工程看透,也很難在不前后對照,各專業之間對照的情況下,找出圖紙中各分部分項之間、各樓層之間、各構件之間的矛盾和缺陷,并在短期內形成認識,提煉出問題。用BIM設計的方式,可以有效回避上述矛盾,可以很簡單的、迅速的在建筑的各分部分項之間、各樓層之間、各構件之間進行查閱,并且,由于BIM設計是三維模式,所以,很容易在多個角度去審查設計中的部位,并且很容易發現設計中的不足,為圖紙會審提供素材。

3.1.7 有利于施工管理中的前期現場布置

我們做任何一個項目,不論這個項目的規模大還是小,結構復雜還是簡單,都需要在施工前做準備工作。準備工作做得好與壞,充不充分,都可能影響到整個項目的成敗,決定項目管理是否順暢,決定管理難度的高低,影響成本的大小。所以,我們應該做好項目開工前的準備工作。準備工作中,最主要的工作是施工現場的布置工作,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單從施工現場的布置上,我們就能夠看出的管理水平,一個項目管理團隊素質的高低。在現場布置中,要在擬建的建筑物周邊,有限的空間內,布置辦公室,宿舍等生活設施。布置塔布、鋼筋作業區、木工作業區、砼加工區、材料堆放場地,周轉工具堆放場地等等。布置后不僅要最大程度地滿足施工需要,還要滿足各地區建設主管部門對于安全生產、文明施工的要求。在市區內施工,場地狹小,周邊障礙物多,現場布置難度大。如果用BIM設計的方式把施工現場平面布置展示出來,就會很容易發現由于平面圖中受空間制約而產生的矛盾,就會避免平面圖中由于比例和視角等原因造成的誤差,便于前期平面布置工作,為以后的工程建設提供保障。

3.1.8 可以準確模擬進度、進行科學管理

施工進度計劃是安排生產、組織施工的有效手段,計劃安排的合理,可以有效地節約資源、縮短工期、減低成本。過去,我們排計劃多應用畫橫連圖和網絡圖的方式。后期,我們又使用了一些軟件來描述進度計劃。比如,微軟的project軟件就可以清晰地描述建筑物各分部分項工程的主要特征、工程量大小、各工序之間的關系、各分部分項所花費的時間等等。即使我們使用工程進度計劃編制軟件、編制計劃,調整計劃,甚至看懂計劃,依然是很難得事情。BIM設計,有效地降低了這些難度,它可以用三維動畫的方式模擬各個施工部位的施工過程,清晰地展示出整個施工過程。讓大家都能夠對將要施工的環節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和了解,可以讓大家對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錯誤及時調整,達到合理安排工序,有效利用資源的目的。

3.1.9 有利于施工過程的管理

施工過程極復雜,即使有完善的方案、有可行的計劃、有經驗豐富的管理團隊、有可調配的各類資源,施工過程依然困難重重。目前,我們的建筑施工工藝依然以手工工藝為主,所用材料又極為復雜,各個環節之間的聯系又異常緊密,所以要科學的管理項目,必須借助有效地工具。BIM設計可以便于施工交底,它可以把過去用語言和文字很難清晰表述的過程、工藝、工序,用三維動態圖像清楚地、全面的表達出來,讓各個專業班組、各個專業的管理人員都明白下一步應該做什么。BIM設計在展示設計內容,模M進度的同時,還能夠提醒工程技術人員各部位應注意的事項,尤其是對于一些預留、預埋件的加工生產和安裝工作。對于一些專項的、比較繁雜的、難度較大的施工環節,我們必須要制訂專項的施工方案,方案是否可行,現在通用的方式是開專家研討會,在會上大家對方案的內容進行分析、計算、校核,最后形成共識,審定方案可行或不可行。如果用BIM設計的方式,就可以把專項方案整個過程進行模擬,很容易就看出方案是否可行。同時,BIM設計可以隨時準確地描述各部位的工程量,這樣使材料計劃、預算、結算、審計,過程中的成本控制都變得非常簡單。

3.2 信息技術在建筑項目管理上的應用

3.2.1 信息化在建筑項目管理上應用的范圍

信息化可以應用于建筑項目管理中的從項目立項審批、工程設計、施工、竣工備案、售后維修的全過程。尤其是以信息化為平臺的BIM設計,以信息化為基礎的裝配式砼的施工工藝,以及項目管理方式的信息化。目前,信息化已經廣泛地應用于建筑項目管理的多個環節,應用范圍在不斷擴大,在建設項目的前期審批、報建、招投標等環節很早就已經進行了信息化的改造。在設計環節,設計單位內部可以進行信息化的交流,但同外部之間的信息傳遞仍然不多。所以,前文中提到的BIM設計,提到的BIM設計的諸多優點,正是未來建筑設計信息化的方向。在施工管理過程中,大多數施工企業已經廣泛地使用計算機網絡,進行收集和處理信息,這些信息更多地表現在新聞、文件、圖像等資料上,能夠直接應用于整個施工管理過程的并不多。在現有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在工程的整個施工管理中,從現場的安全管理、技術質量管理、計劃統計管理、材料、財務管理等多個方面應用信息技術,從而實現“安全、優質、節約、高效、創新”的目標。在竣工后,建筑使用過程的維護和維修工作,更應該進行信息化的管理,才能讓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得到體現,讓人們在信息化管理后的建筑中生活,才能更安全、舒適、方便!

3.2.2 信息化在建筑項目管理上應用的方式

由于我們有了計算機、攝像頭、掃描儀、傳感器等設備,有了互聯網這樣一個平臺,有了BIM設計,裝配式砼建筑等技術,使我們能夠在整個建筑項目管理上應用信息技術。使我們達到“工廠化生產、可視化辦公、信息化管理”的目的。在建筑項目管理上應用信息技術,最好的方式是編制一個滿足各項管理功能的網絡化運營的信息化的平臺。這個平臺會非常龐大,可能一個軟件公司都不能勝任這樣一個任務,這個軟件的編制時間也會非常長,系統的運營調試非常復雜,如果沒有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這個平臺很難建立。為了滿足建筑行業的發展需求,為了建筑項目管理信息化的要求,我認為,目前,比較合適的方式是,把目前我們應用范圍較廣的各類功能軟件在一個可以通用的軟件平臺上進行捆綁,使它們的信息可以共享,使它們的各項功能滿足建筑項目管理的要求。這種方式無疑也是一種創新。把BIM設計軟件、預算軟件同全球衛星定位系統進行捆綁,可以基本滿足建筑項目管理上安全、進度、質量、計劃、預決算、成本等各項功能的需求。

(1)在管理方式上,可以實現開放式管理

開放式管理,在接受社會監督,讓更多熱愛和關心建筑業的人從分參與進來的同時,可以增加管理內部的自我約束,迫使項目管理團隊提高管理水平,提升項目管理者的素質。具體的方法可以這樣,在項目的施工現場的高處安裝高清攝像頭,攝像頭通過項目管理的信息平臺相連接,即時地把項目施工和管理的全過程到互聯網上。通過信息平臺上開辟的互動空間,讓外部人士廣泛地參與進來,可以提出贊揚和批評,可以出謀劃策,可以借鑒其它行業的成熟經驗來改造建筑項目管理的方式和方法。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增強社會的信任程度,可以提高建筑物的附加值,可以提高建筑的銷量,可以獲得更多的機會和資源。可以說,管理上開放了,使許多事情變成了可能。

(2)在安全管理上,可以實現建筑物范圍空間內的信息化管理

可以把BIMO計的數據同全球衛星定位系統進行捆綁,為了提高數據的精度,我們可以在施工現場設置GPS的小型基站,這個基站可以為項目提供各種測量數據,也可以配合我們進行安全管理。我們把這些數據按照安全要求進行分類,設置各個安全或危險區域和部位,然后讓所有項目的參與人員身上攜帶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無線連接的芯片,當有人進入危險區域時,芯片同項目管理的信息平臺會同時報警,讓人撤離危險區域。同時,根據需要,我們也可以在機械設備、工具或某些材料上安裝芯片以滿足安全管理的要求。這種管理方式,可以減少安全人員,節約安全成本,減少安全檢查的主觀性,大幅度地提升安全管理水平。這些安全管理的方法,會在信息技術的不斷改善之下,不斷提高,并發揮更大作用。

(3)進度管理變得簡單準確

由于BIM設計的進度模擬功能,我們不但可以用BIM設計進行進度模擬,還能更準確地進行進度控制。我們通過在所有預制砼構件上粘貼的電子信息芯片,無論構件在運輸時還是安裝時,隨時監測到該構件的位置。當這一構件就位安裝完畢后,信息系統會自動識別,視為該構件已安裝完畢,同時形成數據,通過文字、表格或圖像的方式表達出來,形成進度,形成技術、材料驗收、成本管理等資料。

(4)質量管理的難度降低

首先,預制砼構件為工廠化生產,工藝水平較高,質量均一可控,這就從原材料上降低了質量管理的難度。然后,在預制砼構件的安裝過程中,由于受到空間數據的約束,只有當它進入合格的范圍內時,信息系統才會提示合格,使安裝過程中的控制變得簡單可行,使質量可控,標準提高。

(5)提高了材料和財務管理的效率

當各類材料,尤其是預制砼構件進入施工現場,材料管理人員用掃描儀,掃描材料上的信息芯片或者目前通用的二維碼,項目管理的信息平臺會反映出該材料是否進場,進場的數量、規格、尺寸等信息也會同時反映到信息平臺中。并且可以同計劃進行比較,按照計劃自助生成:什么材料已進場,進場的數量,材料未進場數量不足等信息,供項目管理者進行使用。同時,這些數據也會在財務上體現出來,財務系統可以隨時形成所有的財務報表,供項目管理人員使用。這種信息化的方式,無疑極大地提高了效率,節約了成本。

3.2.3 信息化在建筑項目管理上應用的意義

信息化的優勢在于高效,高效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主要手段。在建筑項目管理上應用信息技術,不僅節約高效,還可以降低管理難度,提高管理水平,并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業的節能環保水平。通過對建筑項目管理進行信息化改造后,還可以降低外部人士參與到建筑項目管理的難度,這樣可以打破行業界限,破除技術壁壘,讓管理回歸本質,讓其他領域運用的成熟可行的管理理論應用到建筑項目管理中來,讓社會力量盡可能的參與進來并發揮能量,共同為建筑管理服務。

4 信息技術在建筑項目管理上應用的效果

信息技術目前在建筑項目管理領域應用的并不廣泛,因為它在管理上的諸多優勢,將來應用的范圍會越來越廣,越來越普遍。由于,目前的案例很少,所以很難通過對數據的收集和分析來進行效果分析,但我們可以通過預測,來判斷未來所產生的效果。從安全角度,由于BIM設計同裝配式砼構件以及項目管理信息系統的應用,會使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如果我們能夠把現場所有的人員、材料、機械、正建和設計的建筑本身全部信息化的話,所有的操作都會被數據化,及時地反映到信息平臺上,安全會最大限度得到保障,事故率會急劇降低,甚至可能達到事故率為零。從優質的角度講,BIM設計所提供的設計質量要遠遠高于普通設計;在過程管理上,信息化的管理水平,要在質量管理、技術管理等多個維度上,遠遠高于現行的施工工藝。從節約角度來看,信息技術的應用使建筑項目管理所需的時間和人員的數量大大降低,節約了人工成本。在高效的角度上,信息技術應用后優勢會更加明顯,無論以信息的收集、整理,還是從信息的處理、應用,信息化的作用非常明顯。在建筑項目管理的流程上,每個信息傳遞的環節幾乎都沒有間歇,使信息收集、傳遞和處理的時間大大縮短。在建筑項目管理的方式上,讓所有管理內容的處置更快、更直接、更準確、更智能,效率都會不同程度的得到提高。在創新上,以信息技術為平臺的項目管理模式,本身就是一種創新。通過這樣一個平臺,會使更多的管理內容信息化,管理流程信息化,并且為更多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提供保障和支持,讓更多人的更多想法、創意在這個平臺上應用、運行,讓更多更有價值的模式發揮更大的作用,為人類的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信息技術在建筑項目管理上應用后,會使建筑項目管理更科學,生產過程更智能,工作方式更輕松。同時,還能夠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

5 結論

通過分析和生產實踐,總結了一些信息技術在建筑項目管理上應用的方式和辦法,用理論知識進行了論證,得出了信息技術必然會在建筑項目管理上廣泛應用的結論,為下一步建筑業更加廣泛地應用信息技術提供依據。本文的主要結論有,其一,BIM設計自身的特點和優勢決定了它一定會被許多建筑業的從業人員發現并積極應用。并且,BIM設計還為未來信息技術在建筑業的廣泛應用提供優質的平臺。其二,信息技術在建筑項目管理上的應用,筆者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策略,并對其效果進行了詳細分析,以期能夠為為未來信息技術在建筑項目管理應用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 宋聯雙.信息技術在建筑項目管理上的應用[J].工程技術:全文版,2016(5):00217-00217.

[2] 鄒子韜.信息技術在建筑項目管理上的應用淺談[J].城市建筑,2016(33):108-108.

[3] 鄭樂.信息技術在建筑項目管理上的應用研究[J].智能城市,2016(8).

[4] 張錫源.信息技術在建筑項目管理上的應用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6(22).

[5] 程丫.信息技術在建筑項目管理上的應用[D].吉林大學,2015.

[6] 朱健豐.信息技術在建筑項目管理上的應用[J].工業c:00041-00041.

[7] 李傳月.信息技術在建筑項目管理上的應用[J].環球市場,2016(20):281-281.

[8] 吉D.信息技術在建筑項目管理上的應用[J].商品與質量,2015(20).

[9] 陳俊.信息技術在建筑項目管理上的應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5(34).

[10] 楊家亮.探究信息技術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應用[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4(10):135-137.

[11] 任立東.信息技術在建設工程項目管理中的應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1.

[12] 楊斌.信息技術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應用探討[J].工程建設標準化,2015(3).

[13] 高志遠,袁本智.淺析信息技術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應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