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園管理條例范文

時間:2023-10-24 18:01: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城市公園管理條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城市公園管理條例

篇1

關鍵詞:園林工程;施工管理;協調措施

一、園林施工中的管理要點

(一)原有植物維護

為了防止機械傷害到樹皮和樹干,可使用草袋保護樹木,尤其是人行道旁邊的樹木,有的時候因為要更換樹穴板,就要做一個墊層,但水泥和石灰都會使土壤堿化,阻礙樹木的正常生長。如果必須使用墊層,就要用水養護,并及時把樹穴圍起來,也可把水導開,不能往樹穴里澆水泥的水。

(二)綠化帶的整理

整理綠化地不僅要清理垃圾、拔草除草,為樹木等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長條件,確保根部有充足的延伸空間,還要維持樹的活力,使樹木順利吸收養料和水分。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保證根部有利于根系的生長。其次要保證合適的土壤硬度。最后要保證土壤的透水排水性,確保團粒結構良好,必要的時候可以加設排水設施。

(三)土壤的選取

土壤的表層要有大量的養料和土壤團粒,然而在改造地形的時候,通常是剝去表層,這樣就不能確保植物擁有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所以要保存原有的表土,在種植的時候使用。采取表土和復原的時候,要禁止重型機械進入現場壓實土壤,以免團粒結構被破壞,應該使用倒退鏟車掘取表層的土壤,并朝一個方向進行。表層的土壤要直接平鋪在原先設定好的栽植場地上,而不能臨時堆放到各處,以防地表固結。

二、現代園林施工中的管理與控制措施

(一)園林施工要嚴格按照工程的設計圖紙來進行

目前園林工程建設的過程中對于綠色植被的建設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也需要嚴格按照設計的基本要求來進行,這樣也才能夠最大限度的提高園林工程中綠色植被的成活率,而綠色植被在生長的過程中也要進行科學的養護管理。因此工程施工時也必須要嚴格按照工程的設計來進行施工,如果胡亂的進行施工,那么工程就會出現雜亂的現象,從而影響到工程施工的整體質量。

(二)對施工材料的管理與控制

1、加強對施工材料采購階段的管理。要求采購人員出示采購材料的出廠合格證明、對施工材料的生產廠家進行全面的了解,確保在正規生產廠家購買正規的施工材料,確保施工材料的質量。

2、對采購回來的施工材料進行質量檢驗。要求派專業的質量檢驗人員對施工材料的性能、穩定性以及質量進行專業檢驗,并采取成批抽樣檢驗的方式,從而了解整體施工材料的質量。如果在檢驗的過程中發現質量問題,需要及時地找到相應的責任人,采取退回材料的方式,堅決不能采用存在著質量問題的材料施工,最大程度的確保園林施工的質量。

3、對園林施工材料的存儲環境進行管理與控制。由于很多施工材料對存儲環境要求非常高,如果施工材料處在過度潮濕、過度炎熱或者是過度寒冷的環境下都可能出現材料性能問題,造成園林施工材料質量的下降。因此,應合理地管理施工材料的儲存環境,確保施工材料在合適的環境下存儲,確保園林工程施工材料的質量。

(三)對施工技術的管理與控制

在園林工程施工的過程中,應該對施工技術進行科學的管理與控制。首先,施工企業應該積極地引進現代化的施工技術,將園林工程施工與現代化施工技術進行有機的結合,提高園林工程施工的質量。其次,在施工的過程中,應確保施工人員施工操作的規范和合理,應派專門的管理人員進行施工監督,全面地了解施工人員的施工操作,同時針對于施工人員施工操作不規范的地方,應對其進行針對性的指導。此外,針對于一些屢次犯錯的施工人員,應給予一定的處罰,以確保園林工程施工的質量。

(四)對施工設備的管理與控制

在園林工程施工的過程中,施工設備的應用質量直接決定了園林工程施工的質量。因此,需要對施工設備的使用質量進行科學的管理與控制。首先,應對施工人員使用施工設備的情況進行調查,了解在使用施工設備中存在著的問題,通過及時地指出,能確保施工人員對施工設備的規范化操作。例如,在園林工程施工中的高空作業,設備進行施工的過程中,施工人員應保證操作的連續性,確保高空作業人員施工的安全。其次,應加強對施工設備的日常維護,避免出現設備帶病作業的情況。管理人員應在每日施工工作完成后,對施工設備進行檢查,如果發現施工設備存在著故障隱患,應及時的進行處理,并對其進行科學的保養,從而提高施工設備的使用質量。總之,通過對施工設備進行科學的管理與控制,能夠將施工設備的效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出來,確保園林工程施工的順利進行。

(五)組織施工和施工人員的配置優化

為了更好的對工程組織結構進行優化,在施工過程中就需要對工程的每個工序進行全面的分析,進而劃分為不同的幾個部分,需要按照工程的施工特點以及施工性質作為劃分的依據。同時,工程組與工程間的關系也必須要清楚的認識到施工人員以及施工的負責人之間的關系,園林工程中的質量、造價、進度以及各項安全事項等內容都需要由工程的復雜人來進行負責,這樣每個施工段的施工都需要由所有的人來對工程的質量控制進行負責,這樣管理人員也可以對人員的配置進行進一步的優化,并且通過不斷的培養和加強施工人員的素質來合理的安排工程施工人員的組織結構,這樣也才能夠更好的提高工程的施工質量。此外,管理人員還應該加強對施工人員施工技術應用水平的考核,針對于一些施工技術應用水平過低的員工,應采取辭退處理,從而確保園林工程施工的質量,促進園林工程施工工作的如期完成。

三、結語

園林管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要求管理人員能夠充分保證工程質量,將園林的科學性、技術性和藝術性有機結合,創造出既實用又美觀的園林景觀。

參考文獻:

[1]盛志華,周建銘,周福民.淺談園林施工管理現狀及建議[J].現代園藝,2012,12:110+112.

篇2

【關鍵詞】 大專士官 工程力學 靜力學

“工程力學”是大專士官2+1層航空機務相關專業的基礎核心課程,屬基礎教育課程,它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提供必備的基礎知識,為系統了解航空機械裝備和地面設備的工作原理并正確使用、維護等提供必要的基礎理論。課程組在2010~2011年度對該課程實施了一系列教學改革方案,授課效果雖較之以前有較大改進,授課質量也有明顯提升,但和裝備結合得不夠緊密。經過詳細的調研和論證,課程組擬于2011~2012年度對該課程實施基于航空裝備的“一條主線、若干單元”大專士官學員工程力學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為此,本文對此教學改革在工程力學課程靜力學模塊教學中的應用情況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為進一步研究提供理論基礎。

1 “一條主線、若干單元”教學法的內涵分析

“一條主線、若干單元”教學模式打破了原來的課程體系,以技能為主線,將理論知識與技能要求融為一體,將所學知識分解成一系列的模塊,并且將每個模塊的各個知識點都和裝備結合起來進行教學,以學員為主體,讓學員既動手,又動腦,逐項推進,逐項達標,學員能體驗到其中的艱辛和樂趣。

“一條主線、若干單元”教學模式改革不僅能夠體現課程的性質、改革理念、課程目標,遵循教學的基本原則,還具有針對性、明確性和應用性,以問題為中心,任務貫穿所有知識點,每一個模塊的知識都能解決一個具體的航空工程實際問題,解決一個具體的航空工程任務。用任務作為問題來牽引學員的好奇心,激發學員學習的興趣,使學員帶著問題學,帶著目的學,帶著興趣學,每學完一個模塊學員就應該具有一個對應的解決問題能力。用“教”與“學”的相互融合促進核心目標的實現,構成一個比較完善的教學體系,對于培養學員的崗位任職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

2 “一條主線、若干單元”教學法在靜力學模塊中的應用

在大專士官2+1學員工程力學課程教學中,靜力學模塊共包括五部分內容,分別是:靜力學基礎、平面匯交力系、力矩與平面力偶系、平面任意力系及空間力系,其中靜力學基礎是為后續四種力系知識的學習提供理論基礎,而后續四種力系的講解都圍繞著力系的合成與平衡這條主線展開教學,可以說研究力系問題就是主要研究力系的合成與平衡問題。下面就對“一條主線、若干單元”教學法在靜力學模塊各個知識點中的應用情況進行研究分析。

2.1 平面匯交力系。平面匯交力系是一種基本的力系,在講解本章內容時,始終圍繞“力系的合成與平衡”這條主線展開。首先,介紹了平面匯交力系合成的幾何法與平衡的幾何條件,結合大學物理中學習的一些力學知識,從而為后續知識的推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其次,講授了力在直角坐標軸上的投影及合力投影定理,為利用解析法求解平面匯交力系的合成與平衡問題奠定了基礎;本章第三節內容主要介紹了平面匯交力系合成的解析法與平衡的解析條件,利用解析法實現了對平面匯交力系的合成,通過對其平衡的解析條件的綜合分析得出了平面匯交力系的平衡方程,從而為解決工程中平面匯交力系問題提供了依據,在本章知識講解的最后又結合具體工程實例,強化了學員對平面匯交力系的合成與平衡問題的理解和應用,為其崗位任職能力的提升奠定了理論基礎。

2.2 力矩與平面力偶系。在研究比較復雜的力系合成與平衡問題時,需要掌握力對點的矩的概念和力偶的概念,并會計算它們的大小,在講解本章內容時始終圍繞“力系的合成與平衡”這條主線進行授課。首先,結合大學物理的所學知識和工程實際問題講解了力矩的概念及計算方法,為平面力偶系的合成與平衡問題的學習提供了理論基礎;其次,根據“力系的合成與平衡”這條主線講解了平面力偶理論,分析了力偶的性質,結合實例探討了平面力偶系的合成問題,得出了合力偶矩等于各分力偶矩的代數和這一結論;最后,通過分析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條件,得出了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方程,從而解決了平面力偶系的平衡問題,進而為復雜力系的分析提供了理論基礎。

2.3 平面任意力系。在介紹本章內容時,也始終圍繞著“力系的合成與平衡”這條主線進行授課。首先,借助力系的平移定理將任意力系中的各個力進行移動,將平面任意力系轉化為平面匯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進而借助已有知識實現了平面任意力系向一點進行簡化,也就是解決了平面任意力系的合成問題,得出了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內任意一點簡化的最終結果為一個主矢和一個主矩;其次,通過對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條件的分析,得出了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從而解決了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問題;最后,結合具體工程實例進行分析,強化學員對平面任意力系合成與平衡問題的理解和應用。

篇3

關鍵詞:公園;管理;養護;包頭市

中圖分類號 S7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20-0072-03

1 包頭市城市園林綠化現狀

包頭市園林綠化起步于20世紀50年代初,在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規劃先行、因地制宜、生態優先、造綠惠民”的原則,有序推進園林綠化。近年來,特別是2013年以來,包頭市園林綠化建設保持了快速發展態勢,市、區政府兩級每年投入園林綠化建設的資金逐年加大,各類綠地建設不斷加強,基本形成了線性景觀網絡化、局部景觀個性化、整體景觀生態化的格局,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達到8 390hm2,其中綠地總面積達到7 801hm2,城市綠化三大指標分別為:綠地率39.84%,綠化覆蓋率42.8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3m3。截至目前,共建成社區運動公園28個,各級各類公園、廣場及游園景點185個,綠地面積達到3 187hm2。對于改善包頭市人居條件、美化城市環境和提高市民幸福指數發揮著重要作用。包頭市先后獲得了“全國綠化先進單位”“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全國市容環境衛生先進單位”“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全國優秀旅游城市”等榮譽稱號,在2005年榮獲了首批“全國文明城市”和“中華環境獎”的稱號,并成功摘取了“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的桂冠,2008年在全國文明城市公共文明指數測評中取得地級城市第一名的成績。

2 包頭市公園管理基本情況

近年來,伴隨著包頭市生態環境建設力度的不斷加快以及百姓市民休閑健身、文化娛樂需求的增長,園林綠化建設、管理工作已由原來注重綠化面積、數量的擴張轉向注重建設質量、景觀效果提升,轉向在養護質量和管理上更注重精細化、科學化、標準化。

2.1 園林綠化景觀建設 包頭市在公園設計建設過程中,從設計環節上引導公園建設走節約型、生態型、功能完善型發展道路,引進全國知名設計公司,嚴把設計方案審查關,提升公園建設質量。“十二五”時期比“十一五”時期增加大型綠地7個,新增公園綠地面積660hm2、建成區綠地面積1 463hm2、綠化覆蓋面積1 717hm2,特別是2015年全市建設了一批標準高、規模大、生態效益明顯的公園綠地,如奧林匹克公園、市民公園等,社會影響力廣泛,受到全市市民群眾的好評,在主城區基本實現“300米見園、500米見綠”的要求。同時,按照“提升景觀、完善功能”的要求,城建委分期分批對老舊公園實施提檔升級改造工程,2015年新改建公園公廁25座、硬化鋪裝2萬m2左右,栽植喬灌木11萬株(叢)。

2016年包頭市重點推進21項公園廣場建設項目,計劃總投資111.74億元,年內完成投資24.24億元。加大奧林匹克公園、市民公園、召廟公園、環賽漢塔拉自行車道等中心和重點區域的公園建設力度,全力打造城市“綠核”,發揮以點帶面的輻射效應,提升整體綠化建設水平;本著“找準定位、突出特色、營造景觀、健全配套”的理念,吸納海綿城市的設計新要素,對勞動公園、八一公園、植物園、銀河廣場等8個老舊公園、廣場進行基礎設施和綠地景觀的升級改造,穩步提升城市綠地的綜合承載力和服務質量;以彰顯地域風情,傳延歷史文化,突出主題特色為原則集中開展軍工文化主題公園、賽汗塔拉公園擴園提質、井坪公園等主題公園建設,賽汗塔拉公園作為包頭市最大的力爭多建精品,多出亮點,凝練特色,不斷提升城市綠地建設品質,有序拓展城市綠地覆蓋半徑。

2.2 綠地維護管理

2.2.1 修訂、落實完善園林綠地方面的規程制度 在“兩級政府、三級管理、行業統籌”運作模式的基礎上,按照“責任明確、方便管理、全面覆蓋、互相銜接”的原則,在公園內推行網格化管理模式,將綠化養護任務分解到位,細化到人,形成人人監督、人人負責的管理體系。同時,健全綠化養護檢查考核網絡,積極推行“互聯網+監管”方式應用,利用智能手機便捷準確傳遞養管信息,養護管理的即時性、便捷性已發生了根本轉變,形成了日巡查、周檢查、月考核、年考評的考評體系;在對區屬綠地的監管服務上,主要通過制定行業標準、下發年度工作安排、組織全行業綠地檢查、開展培訓交流等方式推動,出臺了《公園管理規定》《公園游樂設施管理辦法》,啟動了《包頭市公園管理辦法》的編制工作,《公園經營項目管理規定》即將修訂完成;在公園管理中,以專業養護隊伍為基礎、以三級管理體制和高效的考評制度為保障,逐步建立起專業、規范的公園管理體制,使公園管理工作向科學化、規范化、專業化方向發展。

2.2.2 實施精修剪、細養護的綠地植物養護方案 公園喬灌木的整形修剪、地被草坪的修剪除雜、花壇花帶的維護以及植物病蟲害防治、衛生管理都有統一嚴格的養護管理質量標準,對綠地內所有苗木和設施進行了登記造冊,對園林建筑、雕塑噴泉、園路廣場等基礎設施的維護、垃圾桶井蓋指示牌等公園設施的完整安全有嚴格規范的要求,在此基礎上,營造了市區公園“精、細、秀、美”的綠化環境。

2.2.3 推行依法執政的管理模式 始終貫徹《包頭市城市綠化條例》,嚴格綠線管理,針對城區3hm2以上綠地進行基本信息普查統計,并以地理坐標的形式確定綠地邊界,建立城區綠地的電子檔案,并擬申請進入人大立法程序后正式公布,為城區綠地的依法保護奠定堅實基礎;在《包頭市綠化條例》《賽漢塔拉濕地管理條例》實施的基礎上,目前正在草擬《包頭市公園管理辦法》,已列入包頭市年度立法計劃,健全綠地保護法制體系。同時,按照住建部《城市公園配套服務項目經營管理暫行條例》要求自查,全市公園未設立為少數人服務的會所、高檔餐館、茶樓等;未利用“園中園”等變相經營。也不存在違規增添游樂康體設施設備以及將公園內亭、臺、樓、閣等園林建筑以租賃、承包、買斷等形式轉交營利性組織或個人經營行為,確保了公共資源的公益屬性。

2.2.4 遵循“以人為本”的建管思想 包頭市注重城市愛綠護綠和綠化法規常識的宣傳,開通了園林公眾號、建立了網絡平臺,推動“城市綠化認養”活動、“便民服務進社區”活動,擴大了園林服務半徑;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衛生城市等活動為契機,加強服務意識、服務禮儀和職業道德的培訓教育,利用公園綠地服務窗口的優勢,通過懸掛宣傳板、文明條幅,建立學雷鋒志愿服務站等形式,引導游客文明游園,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向縱深發展;深入開展公園、廣場志愿服務工作,增加文明引導員的數量,完善志愿者服務站建設,積極吸納各類社會團體監督園區管理工作,并與社會團體和各大企事業單位聯合,舉辦形式多樣的生態文化活動,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綠色環保理念,使包頭市民的綜合素質和生活幸福指數大幅攀升,促使公園成為生態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陣地。

3 加強城市公園維護管理的幾點建議

目前,城鄉統籌發展對公園類型、布局、設計、建設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城市道路改造、地鐵修建、房地產開發對公園用地范圍、公益屬性及健康發展造成威脅,尤其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齡化速度的加快,市民群眾對公園數量、內涵、品質功能、開放時間與服務質量需求不斷提高,尤其是全市公園除包頭樂園、北方兵器城外,全部實行開敞式免費開放,公園游客數量急劇增長,公園管理難度日益增加。針對公園事業面臨的上述挑戰,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3.1 規劃建園,建設精品綠地 按照《包頭市園林綠化十三五規劃》的建設要求,著重加強“包頭市城市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提出的16類主題公園建設,突出人文內涵和地域風貌,避免“千園一面”,使公園建設與彰顯城市個性,延承文化脈絡,提升城市形象相適應;牢固樹立質量意識、精品意識,立足自身優勢,精心打造一批“精品公園”,提升城市品位,打造綠色名片;重點加快社區公園、口袋公園和郊野公園的建設步伐,發揮新建公園主動導流游客密集園區的作用,減輕大型公園、中心公園、老舊公園的管理壓力;在新建公園時因地制宜地增設調蓄防澇、防災避險等綜合功能,發揮公園綠地生態調節作用;分階段、有步驟的推動老舊公園提檔升級改造,擬對勞動公園、八一公園、阿爾丁植物園、銀河廣場、迎賓公園等進行改造,主要是開展基礎設施更新完善、優化園容景觀、提升服務功能,增強綠地承載能力。

3.2 改革創新,探索先進管理模式 借鑒北京、上海等發達城市經驗,積極探索研究公園分級分類管理,根據公園等級類型和功能的不同,在資金投入、考核檢查等方面實行差異化管理。在標準完善、考核和監管機制健全的基礎上,參照已有實例,推動政府購買服務,對公園衛生保潔、安全保衛以及防治病蟲害等日常養護作業探討實行社會化管理模式,推動公園管理創新。

3.3 多措并舉,提升公園管理服務水平 針對管理困境,要逐步建立公園長效管理機制,綠地日常管理、考評要在現在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完善社會監督機制,加強公眾服務熱線的功能建設,對市民投訴快速反應,重視媒體的“曝光”,認真整改存在問題;探索建立“公園―社區―志愿者”三位一體的共建模式,充分依托社區資源,積聚廣大綠化志愿者力量,共同提高公園管理服務水平,提升市民游園的文明素質和形象;積極引導市民群眾開展形式多樣、內容健康向上的文娛活動,使公園廣場日益成為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陣地。

參考文獻

[1]李豐生,張文茜,曹世武.國家公園管理模式研究進展與述評[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版,2015(6):142-147.

[2]朱明,史春云.國家公園管理研究綜述及展望[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15(9):24-33.

[3]袁南果,楊銳.國家公園現行游客管理模式的比較研究[J].中國園林,2005,21(7):27-30.

[4]任晉鋒.美國城市公園和開放空間發展策略及其對我國的借鑒[J].中國園林,2003(11):46-48.

[5]林晶,李岳.淺議公園的建設與管理[J].現代園林,2006(10):33-34.

[6]張翔宇.探討現代城市園林管理創新[J].中華民居:學術刊,2011(11):73-74.

[7]施德法.用園林人才推動行業發展[J].園林,2012(6):18-21.

[8]趙宏彬.城市園林綠化管養的市場化探討[J].中國城市化,2016(3):78-80.

[9]張英麗.淺談園林綠化市場化管護[J].河北林業科技,2013(4):86-88.

[10]李金柱.淺議城市綠地養護產業化趨向[J].寧夏農林科技,2007(4):26-27.

[11]何向東.城市園林綠化的作用與養護管理之淺見[J].現代物業(上旬刊),2012(04).

[12]張芳,趙強,趙瑞清.創建園林城市 提高園林綠化管理水平[J].技術與市場,2012(05).

[13]王慧君,韓永清.園林綠化養護管理策略[J].中國園藝文摘,2012(10).

[14]陸小成.城市綠化管理精細化模式研究――以北京市為例[J].管理學刊,2012(05).

篇4

【關鍵字】慢行交通;規劃策略;構想

城市機動化交通的快速發展,對城市環境、道路交通及居民安全出行的產生的不良影響越來越多。在當前我國能源緊缺、交通擁堵加劇的情況下,呼和浩特市應大力發展與改善慢行交通系統環境,以促進城市交通結構合理化,引導市民全新的出行理念。

1、慢行交通的概念

慢行交通是指以步行及自行車為主體、以低速環保型助動車(最高車速不大于20km?h,噪聲較低,制動良好)為過渡性補充的非機動的交通方式。出行半徑在1~3公里有明顯優勢①。

慢行交通具有以下特點:方便居民接觸城市公共空間的每個角落,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更適合短距離出行;環保、健康;不易發生交通事故。

2、國內外城市慢行交通發展經驗借鑒

2.1慢行之都――丹麥的哥本哈根

作為世界聞名的慢行之都、自行車城市,哥本哈根市目前建有附人行道的自行車綠色路線和遠離交通道路的休閑型步道;為改善當地自行車停車設施和騎行環境,政府鼓勵建設自行車停車場,并沿道路設置供居民和相關人員使用的自行車停車架;在公共交通新環線及郊區鐵路的所有車站及地鐵車站附近,均設置自行車停車設施。

2.2杭州

杭州作為國內較早開展城市慢行交通系統規劃實踐的城市之一,具體措施為將非機動車道網絡按等級分為廊道、集散道、連通道、休閑道;構建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及河道慢行交通系統,構建“公交加慢行”一體化交通出行,發展多元化慢行交通模式,實現交通寧靜化。隨著規劃的逐步落實,杭州市開展了公共自行車租賃,開通了水上巴士,加強對慢行交通的安全引導和人性化關懷,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3、呼和浩特市重點地區慢行交通存在的問題

3.1公共交通發展滯后,服務水平偏低,未能與慢行交通形成有效銜接。

3.2立體(過街天橋、地下通道),機非隔離設施(隔離欄、隔離墩、交通標線、分車帶),非機動車停車場,盲道,無障礙通道,步行街等慢行交通設施分布不均、布置不合理,缺乏統一規劃設置。

3.3步行街、街頭公園、城市公園、濱水空間、步行商業街等慢行休閑空間設計缺乏特色,行人空間環境較差,與慢行交通空間銜接不緊密,缺乏有效的換乘樞紐。

3.4慢行交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人行步道被機動車停車侵占、占道經營、公共服務設施侵占等現象十分普遍,使得城市有60%的步行道有效通行寬度不足2米②。

4、呼和浩特市重點地區慢行交通規劃策略構想

4.1慢行交通為主體的多層級出行引導策略

基于呼和浩特的現狀交通模式,依托城市現有功能設施及適宜慢行的出行范圍,構建慢行區、慢行核、慢行道三個層級的慢行系統,逐步完善公共交通設施,實現慢行交通為主體的出行引導模式。

4.1.1慢性區

①核心慢行區:可依托呼和浩特市一環路、二環路、科爾沁南路、機場快速路、鄂爾多斯東街、興安南路、昭君路、云中路、呼準公路等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將城市核心區周邊劃分為多個核心慢行區。

②大青山南坡生態慢行區:大青山南坡慢行區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在城市中的功能定位,可將其規劃為一個慢行區,也可規劃為大青山南坡生態慢行帶。

4.1.2慢行核

慢行核是慢行區內重點發展慢行交通的核心區域,可吸引人們參與多彩的慢行生活,減少對機動車的依賴,從根本上改變人們傳統的出行觀念。

可將呼和浩特市城市慢行核劃分為以下幾類:

①公共交通樞紐核――公共交通樞紐站點周邊區域,包括軌道交通站點及主要公交換乘站點等;

②城市活力核――中心商業商務區、文化娛樂中心、院校等;

③城市休閑核――大型城市公園綠地、風景名勝區、濱水休閑區、歷史風貌區等;

④城市生活核――大型居住區中心、社區中心等。

4.1.3城市級慢行交通通道

海拉爾大街、興安路、巴彥淖爾路、鄂爾多斯大街等作為呼和浩特市的主要街道,可作為城市級慢行交通通道。另外,還可形成大青山南坡慢行休閑通道、環城河慢行休閑通道、大黑河慢行休閑通道等城市級慢行休閑通道。

4.2慢行系統與休閑空間一體化策略

將慢行系統規劃與呼和浩特市的城市更新相結合,完善公園、街頭綠地、社區綠地、步行商業街、濱水景觀等公共空間設計。

自行車休閑道是區內休閑、健身騎行的專用道。自行車休閑道沿環城河布置的休閑廊道,貫穿中山大街-將軍衙署-綏遠城墻遺址等歷史古跡及商業中心及內蒙古農業大學、內蒙古師范大學、歸化古城等多個慢行單元及公共綠地等休閑元素,形成一環慢行核心區內重要自行車休閑道,以保障不同騎乘休閑需求。

在呼和浩特的扎達蓋河、小黑河及哈拉沁河兩側的濱河路打造重要自行車休閑道,并緊鄰環城河休閑慢行帶兩岸結合自行車道設置休閑步道,以游憩、娛樂為主,結合慢行關聯區內公交站點,設置“B+R”慢行換乘樞紐。

4.3低沖擊開發(LID)的慢行設施策略

“低沖擊開發”(Low Impact Development,簡稱LID)其基本內涵是通過有效的水文設計,綜合采用入滲、過濾、蒸發和蓄流等方式減少徑流排水量,使城市開發區域的水文功能盡量接近開發之前的狀況③。

大青山南坡屬于城市二級水源保護區,環城河是呼市稀有的水景資源,兩大區域包含豐富的自然、人文資源,同時也呈現出生態環境的敏感性,以低沖擊開發形式確保規劃區的生態環境得以保護和改善。在慢行交通規劃中通過合理的選線,優化道路斷面設計和排水系統處理,實行低沖擊的開發引導。

4.4B+R換乘樞紐規劃策略

B+R模式(即公共交通與自行車換乘交通模式)作為促進呼和浩特市公交優先落實的有效方式,對延伸呼和浩特市的公交服務,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機動性和可達性,吸引小汽車出行者改變出行方式,節約道路資源、減少環境污染、緩解“出行難”等問題有著重要的意義。結合《呼和浩特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2010-2020)》中規劃的軌道交通線路,核心慢行區可結合城市軌道交通換乘站、常規站設置綜合“B+R”換乘樞紐。

4.5自行車規劃策略

在城市的慢行核心區及環城河景觀區可沿自行車廊道、自行車休閑道設置多個公共自行車租賃點,且布置在人行道時需留出足夠的步行通行空間。結合自行車租賃點設置自行車停車場,方便市民停車存車。

大青山南坡可考慮構建自行車租賃中心+自行車租賃點休閑自行車租賃系統,并為各租賃中心規劃適當預留發展用地,以便未來升級為城市慢行系統換乘樞紐。

4.6實施策略

為有利于呼和浩特市重點地區慢行交通規劃的順利實施,合理引導慢行交通的有序發展,得到社會的認可與支持,現提出如下實施策略,為慢行交通系統的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4.6.1加強人行道整治,協調好市容、園林、綠化、交警等相關部門意見;

4.6.2緊密溝通沿街商廈并參與合作,興建立體過街設施;

4.6.3加強街坊通道建設和管理,對慢行交通進行有效開放,完善步行通道及非機動車網絡;

4.6.4加強非機動車管理,制定完善的非機動車管理條例細則;

4.6.5建立和規范公共自行車租賃市場,制定自行車租賃管理條例;

4.6.6制定非機動車道建設、設施及換乘停車管理條例;

4.6.7規范電動自行車市場,制定針對電動自行車市場的統一管理辦法和規章制度,引導市場的良性發展;

4.6.8開展非機動車?安全教育,提倡非機動車行車文明行駛,印制《安全騎車手冊》;

4.6.9積極推廣非機動車出行宣傳,印制城市非機動車服務地圖;

4.6.10編制《呼和浩特市慢行交通系統規劃設計與建設導則》,并納入地方法規或部門規章,保障慢行交通系統的規劃、建設和管理有法可依;

4.6.11政府各部門應統一認識,在規劃、設計、建設、管理、資金等方面應保障慢行戰略的實施。

篇5

“十二五”時期是合肥市建設現代化新興中心城市并邁向在全國有較大影響力的區域性特大城市的關鍵時期。“十二五”期間合肥市城鄉建設的指導思想是:緊緊圍繞在加快建設現代化濱湖大城市的基礎上,把合肥打造成為現代化新興中心城市,朝著在全國有較大影響力的區域性特大城市方向邁進。

一、總體目標

著力推進城市建設模式轉型,按照“生態優先、中心提升、組團拓展、區域協同、特色彰顯”的思路,由傳統的粗放式建設模式向精細化發展轉型,構建現代化新興中心城市框架;以提升城市綜合承載力和輻射帶動力為核心,加快中心城區和城市副中心建設。堅持生態城市建設理念,更加注重緊湊式開發建設,完善“建設快、質量好、投資省”的項目運作模式,高水平、快節奏推進城市建設。

突出“生態環保”的理念,繼續做好“水文章”、“綠文章”。全面推進防洪保安、水資源配置、飲水安全、農田水利等工程建設;圍繞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完善城市綠地系統,加大植樹造林力度,調整林業結構,建設一批生態濕地,進一步提升生態宜居環境。強化節能減排,開展節水、節地、節材行動,加大宣傳和依法管理力度,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創新城市管理體制機制和方式,深入推進網格化、精細化管理,不斷提升城市綜合管理水平,充分發揮城市建設帶動和服務全市經濟社會轉型發展、創新發展、跨越發展的作用,推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再上新臺階。

二、生態環境方面的期望指標

城市空氣環境質量達到二級標準;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城區生活污水100%處理;化學需養量、二氧化硫排放量較“十一五”,下降10%(氮氧化物待定);工業廢水、廢氣、固廢達標排放;創建1—2個省級生態示范縣。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5%以上,巢湖西半湖水質明顯改善;工業固體廢棄物處置利用率達到99%以上;2015年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約46%,市域森林覆蓋率達到約25%,中心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4平方米。實現市民“出門500米見綠、1000米見一處公園廣場”的目標,努力把合肥建成生態文明的現代化區域特大城市。

三、生態綠地系統建設布局結構

以創建森林城市和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為目標,全面實施“一湖兩脈、一嶺四楔、多廊多點”的生態系統發展戰略,增加綠量,提高質量,突出重點,打造精品。

(一)營造生態圈。利用市域內的“山崗、水網、農田、林帶”等自然元素,通過巢湖沿岸工程、江淮分水嶺生態保育區、滁河干渠飲用水源防護林區、東部山林生態保育區等四大重點生態工程,營造城市森林圈,構建市域生態系統。

(二)實施翠環繞城工程。完善環城公園、高壓走廊綠化和外環繞城高速生態長廊建設,進一步提升綠化檔次和景觀品位。

(三)加強“141”隔離帶和楔形綠地建設。為避免城市發展“攤大餅”觀象,每個組團之間加大隔離帶寬度的建設。完善城市“四楔”綠地建設,特別是眾興水庫保護區“東北楔”綠地建設。

(四)實施河流生態廊道工程。以水環境治理為契機,利用生態護岸和修復技術,加強河流生態廊道建設。完善南淝河、板橋河、四里河綠化景觀帶建設,加快二十埠河沿岸綠化建設,加強十五里河、塘西河生態修復工程建設,實施肥西派河二期綠化和肥東店埠河下游沿岸綠化。通過河道治理和生態修復,使城市規劃區范圍內7條河道在滿足行洪排澇功能的基礎上,營造水清、岸綠、林茂、景美和親水等于一體的河流生態系統。

(五)打造生態濱湖新區。堅持生態立區,高標準建設一批園林大道、公園綠地和生態防護林地,確保新區綠地率要達到50%以上。

(六)高標準實施道路綠化。實施機場高速綠化和城區道路出入口綠化靚化工程。因地制宜,對合六路、合馬路、包公大道等主要出城道路兩側20—50米實施綠化。

(七)強力推進城市公園建設。全面推動新建公園、專類園、小游園以及郊野公園的建設,實現《合肥市城市綠化管理條例》中第十二條規定:加強公園、游園、街頭綠地建設,實施規劃建綠、見縫插綠、拆違建綠。五百米半徑內應當規劃建設一處一千平方米以上的綠地,一千米半徑內應當規劃建設一處五千平方米以上的游園,二千至三千米半徑內應當規劃建設一處綜合性公園。一是推進專類園建設:完成合肥野生動物園三期建設和植物園擴建工程。按照“保護資源,延續文脈,豐富內涵”的要求,完善三國遺址公園金虎臺內部陳列和部分景點設施。二是加強綜合性公園建設:創新思路,堅持高標準定位、高水平設計、高質量施工,在四個老城區各新建1—2座占地100畝以上的功能完善、生態效益顯著、植物品種豐富的綜合性公園。各開發區規劃建設2座區級綜合性公園。三是加快街頭游園建設:開展城區主次干道、公園、游園綠化改造升級。結合“城中村”改造和城區工廠、企業搬遷,大力開展拆房建綠、騰地建園。按照“見空就栽、增加綠量”的要求,繼續實行找地建綠,辟建街頭小游園、小綠地、小片林。在一環以內的中心城區,提倡多拆少建,擴大中心城區綠地。

(八)積極推進生態濕地建設。突出抓好濕地公園建設,以點帶面,推動濕地保護工作的開展。一是抓好巢湖岸濕地保護開發利用,建設環巢湖濕地公園。二是抓好河道濕地保護與利用,建設河道濕地公園。三是抓好董鋪水庫和大房郢水庫周邊濕地保護和建設,涵養水源、凈化水質。

(九)實施社區綠蔭工程。提高市花園單位標準,以創建市花園單位為抓手,努力提高居住區和單位庭院綠化水平。新建居住區按40%綠地率標準實施綠化,每個新建居住區至少建1處居住區公園或游園。由各區牽頭有重點地對老舊居住區進行綠化整治,對所有邊角空地都要綠化。加強屋頂綠化試點,加大垂直綠化力度,充分利用屋頂、陽臺、橋體、墻體等豎向空間開展立體綠化建設,多形式、多層面為城市擴綠增蔭。

堅持生態優先、建設綠色低碳城市的保障機制

堅持生態優先、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是解決當前資源枯竭、氣候惡化等生態問題的迫切需要,也是合肥“十二五”城鄉建設堅持的原則和目標。“十二五”期間大力推進合肥城市園林綠化建設,提高合肥城市碳匯率和綠地覆蓋率,推進節地、節能、節水、節材和可再生能源綜合利用,大力推廣綠色技術、綠色交通、綠色建筑、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解決好城鄉建設與資源節約的矛盾,提高城鄉建設質量和效益,促進合肥城鄉建設行業結構逐步向低碳綠色方向調整和優化。

參考依據

安徽省城鎮體系規劃(2000-2020)

合肥市總體規劃(2000-2020)

篇6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職能部門共同參與管理,促使市民“依法、文明、科學”養犬,切實保證公民健康和人身安全,維護市容環境和公共秩序。

二、工作目標

通過專項整治工作,實現以下目標:

(一)使廣大養犬戶文明、科學、規范養犬的意識明顯增強;

(二)犬擾民、犬傷民、犬破壞市容環境衛生現象明顯減少;

(三)城區飼養大型犬、無證養犬、一戶養多只犬、違規遛犬、養犬不免疫、流浪犬等問題得到有效遏制;

(四)養犬管理工作長效管理機制得到進一步建立和完善。

三、組織領導

為保證專項整治工作順利開展,區政府決定成立養犬管理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區委副調研員)

副組長:(公安分局局長)

(區城管執法局局長)

成員:(區委宣傳部副部長)

(區財政局局長)

(工商分局局長)

(區衛生局局長)

(區林業和園林局局長)

(府城鎮鎮長)

(國興街道辦主任)

(區環衛局副局長)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區城管局),辦公室主任由局長兼任,副主任由擔任,聯絡員擔任,辦公室工作人員從各成員單位抽調,負責組織、協調、指導專項整治工作;收集、匯總、上報專項整治工作情況。

四、任務分解

各相關部門要依據《市城市養犬管理條例》規定,積極開展相應的養犬管理整治工作。

(一)區城管局負責養犬管理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日常工作,協調、指導各職能部門開展專項整治工作;對公共場所違規養犬破壞市容環境衛生行為的查處,對養犬人攜犬隨地便溺,影響城市環境衛生行為予以處罰;查處街面流動售犬、占道售犬等違法行為;對主要道路進行巡查,勸阻、糾正其他違法養犬行為,協助公安部門開展流浪、遺棄等犬只的捕捉工作。

(二)公安分局負責對全區的無證養犬、飼養大型犬、烈性犬、一戶養多犬、違規遛犬等違規養犬進行執法檢查;受理群眾有關犬只干擾他人正常生活和恐嚇、傷人等案件的報警以及其他舉報;做好養犬登記和年檢工作;與城管局對發現的流浪犬、棄養犬進行捕捉、收容;負責犬只收容機構的管理;建立養犬信息化管理系統;全面掌握我區養犬情況,及時發現問題,提出解決辦法和措施,保障公民健康和人身安全。

(三)區財政局負責籌措劃撥專項整治經費,以支付養犬管理防護措施等執法裝備,確保養犬管理工作順利開展;把養犬管理經費納入年度財政預算,劃撥專項經費,以保障養犬管理工作正常開展;對養犬管理工作中資金使用等情況進行監督管理。

(四)區衛生局負責對狂犬病疫情監控、預防以及疫情檢測報告工作;做好狂犬病防疫知識的宣傳工作;對人用狂犬疫苗的供應、注射進行管理;指導處置病死或因死因不明的犬尸;做好犬只收容所的免疫、檢疫和防疫工作。

(五)區園林局負責對公共綠地等城市公園內違規養犬的管理,督促城市公園業主加強園區內違規養犬管理,及時協助公安部門開展流浪、遺棄等犬只的捕捉工作。

(六)工商分局負責對犬類經營場所進行登記;對犬類經營(寵物店、寵物醫院)地址進行審核,已在城區內核準登記經營的犬類經營場所,犬嚎擾民,根據區政府及授權部門的意見,依法責令變更營業地址;配合公安部門對非法犬類交易市場及犬養殖場予以取締,查處無證無照經營(寵物店、寵物醫院)行為;對從事犬類經營活動進行監督管理,從經營環節上規范養犬管理;配合公安部門開展綜合執法檢查。

(七)區環衛局負責加強公共場所和主要街道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及時清理糞便,保持道路干凈整潔。及時清理死亡犬只的尸體,并按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

(八)區委宣傳部負責做好養犬管理宣傳工作,對全區養犬管理宣傳工作進行統一部署;協調新聞媒體對專項整治工作的內容、重點、成效進行宣傳,積極宣傳養犬管理工作的相關法律法規、常識、涉及養犬的社會動態和疾病預防,引導居民依法養犬、文明養犬。

(九)府城鎮、國興街道辦事處負責組織社區、村委會、物業管理人員和養犬居民開展培訓和學習活動,開展文明養犬宣傳;組織制定社區養犬公約,約定本居住區禁止遛犬的時間段和區域,依法調解處理因養犬引起的糾紛,協助政府職能部門對社區犬只的調查、摸底,配合專項整治等養犬管理工作,探索建立和完善社區犬只擾民糾紛的受理和調解機制。

五、工作安排及措施

養犬管理專項整治工作時間為3個月,具體共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宣傳動員和摸底登記階段(2010年2月30日起至2011年1月20日)。

一是開展宣傳動員。采取入戶宣傳、發放宣傳資料、舉辦咨詢日活動等形式宣傳法規,組織各職能部門及社區民警和居(村)委會、物業小區業主委員會對養犬戶進行登記、免疫、禁止一戶養多犬、禁止飼養大型犬等養犬法規的宣傳。通過宣傳,及時引導養犬戶進行辦證和對犬進行免疫,讓更多的人管理好犬的飼養。

二是開展調查摸底,登記造冊。各職能部門要組織工作人員深入養犬戶家中、涉犬單位,調查了解轄區養犬數量、犬只免疫、流浪犬、飼養大型犬、戶多犬、犬擾民、違規遛犬、犬破壞環境等情況,圈定整治的重點區域和重點事項,細化工作措施,對犬養殖場、犬交易市場和犬醫院、商店等經營場所進行檢查,重點檢查是否依法辦理工商登記注冊的情況。

第二階段:全面開展專項整治階段(2011年1月21日至2月21日)。各成員單位按照職責分工,按照確定的工作目標,集中力量開展集中整治,不斷掀起執法。

公安分局在城區內設立養犬登記點,實行一站式便捷服務。凡是無拴養犬、無主犬、無證犬、禁養犬、無狂犬病免疫犬一律予以收容;對違反犬類管理規定的行為,堅決依法嚴格查處;對犬只至人受傷的,要依法追究犬主責任。對領導交辦和媒體關注的養犬問題快查快辦,對群眾舉報及時查處,對養犬突出問題予以曝光,適時組織召開新聞會,通報各職能部門養犬管理工作情況及典型案例。通過設立舉報電話,鼓勵廣大群眾踴躍舉報,并在規定時間核查見底,切實整治一批領導關注、群眾反映強烈的重點區域,收容一批流浪犬、遺棄犬和禁養犬,力爭取締、處理一批無證照超范圍經營的場所,打擊、處理一批違反養犬管理規定、性質惡劣造成嚴重后果的養犬人。

第三階段:檢查驗收階段(2011年2月22日至3月22日)。主要工作內容包括:一是成立檢查驗收小組。由養犬管理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專人成立評比檢查驗收小組,對職能部門養犬管理工作情況整治效果進行評比驗收。二是分階段、定標準,進行驗收。針對專項整治工作定出工作標準,分別就專項整治工作情況進行驗收。三是執法檢查中,根據各部門實際工作情況,適時組織開展養犬管理工作會議,查找存在問題,推廣先進經驗。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認識,制定方案。各單位要充分認識加強養犬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艱巨性,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將此項工作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切實加強領導,提高認識,健全機構,明確職責,狠抓各項工作安排的落實。

(二)針對實際問題,開展調研工作。各單位要本著調研先行的工作原則,針對養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建立調研分析機制,組織專門力量定期對轄區內養犬管理工作進行調研,切實查找出存在的問題、難點,認真總結出方法、經驗。為養犬管理長效機制的建立提供有效的服務。

(三)廣泛發動群眾,加強社會宣傳。專項整治工作期間,要通過公布舉報電話、開通舉報熱線、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多渠道發動群眾積極提供違規養犬行為的線索。同時,通過宣傳規范養犬行為,通報執法效果,形成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四)加強執法檢查,落實日常管理。各單位要通過專項整治工作,及時處理因養犬引發的各類問題,杜絕居民違規養犬的僥幸心理,將養犬管理工作落到實處。

篇7

【關鍵詞】項目經理 園林管理 作用

隨著人們對居住環境要求的提高,無論是住宅小區還是城市公園、廣場乃至辦公類建筑,都開始重視園林建設,而在園林建設中,項目管理成為保證園林工程施工質量的唯一保證,項目經理更是擔負著重要的責任。

一、園林管理工作概述

(一)園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園林管理工作是對園林建設施工的全面的管理,是通過制定施工規則、計劃、控制園林建設中的各種因素,保證施工順利進行,保證園林建筑質量符合建筑需要的過程。園林管理工作的實施和管理效果,對園林建設最終能夠給人們帶來何種景觀價值具有決定性作用,可以說,沒有妥善的園林管理,對人居環境美化是不可能完成的。

(二)項目經理對于園林管理工作的意義

項目經理是園林管理工作中的中樞性人物,直接擔負著園林管理的重要責任,因此項目經理對園林管理工作的管理規劃、管理思想和管理辦法的使用都對園林管理工作的實際效果產生重要影響。探討項目經濟對園林管理的作用,實際上就是對園林管理的基本思想、基本原則的探討,這對整個園林管理的效果提高來講是十分必要的。

二、項目經理在園林管理中發揮的作用

(一)在園林項目施工前發揮審核作用

園林項目施工計劃是保證園林建筑工期、質量的根本規劃,包括成本的核算、材料的選擇、工期的規劃、施工責任的劃分等。項目經理作為對整個園林施工項目完全了解的中樞性人員,必須從各個細節對施工計劃進行審核,以保證施工計劃符合施工實際,保證施工計劃能夠如期實現,進而保證園林施工的進度和質量。因此,發揮審核作用是項目經理在園林管理中的首要作用,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項目經理對所管理的項目進行全方位的調查和分析,以保證審核工作的有效。

(二)在園林項目建設過程中發揮監管作用

園林項目建設實際上是十分復雜的,尤其對于大型住宅和景區的園林建設來講,不僅要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還需要各個不同工種的相互配合。而在施工計劃當中,關于施工現場的公眾配合度和材料使用的細節問題并不能完全體現出來,這就需要項目經理從中發揮監管作用,即監督各個施工環節中對施工計劃的實施程度,保證現場施工是按照施工計劃嚴謹、有序進行的,另外還要對施工現場中的突發事件進行管理,如處理材料使用的矛盾和機械使用的矛盾等,以協調現場的資源利用效率。

(三)在園林項目建設過程中協調人事

園林項目施工中涉及到很多工種,有些是技術性的如各種重型機械的駕駛員、植株培植人員等,有些是非技術性的,如普通的力工。很多工地采用不同的人事管理辦法,對技術性工人的管理較松而對力工的管理要求較高,很容易讓工人們產生“不公平”的感覺,工作的積極性消減、對施工管理的配合度也降低,因此,設法保證管理公平是必要的,但并不是每個分項目的負責人都能夠完全保證管理公平,這就需要項目經理從中協調,例如從“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的角度傳達管理精神,以管理條例為藍本協調管理中的各種人事沖突等,發揮自身在園林管理中的“劑”的作用。

三、項目經理在園林管理中發揮作用的表現

(一)做到“四個確認”

作為一個項目經理,在園林工程項目管理中應該做到、做好“四個確認”。四個確認是:施工圖審查確認、施工方案審查確認、材料樣板和材料價格審查確認和工程造價(預結算)審查確認,這四項工作是保證項目經理的審核作用得以完全發揮的基礎。項目經理要做到、做好“四個確認”,需要預先對所管理的項目進行徹底的調查,包括對材料市場的價格摸底、對施工圖紙的技術分析等。

(二)制定嚴格的施工管理方案

可以依照現代管理的“360度管理”理念對傳統的園林管理進行改善。在工程施工開始之前,項目經理開一次施工組長(工長)以上的管理方案改革會議。會議以創立管理制度為主題,對施工的細節進行質量、工期、責任方面的界定,并形成了以績效考評為措施、管理條例為綱領的管理制度,并由工長負責將管理制度推行到工人中去,使工地上每名員工都對管理形成深刻認識,能夠確定自己的責任和利益之間的關系。管理制度的實施和推行,不僅使園林項目管理的各個方面緊密結合起來,也使工地的工作面貌煥然一新。

(三)不斷提升自身管理技能

項目經理要想在管理過程中發揮自身的人事協調作用,還應該不斷提升自身的管理技能,從以往管理的工程結果中總結管理經驗,向先進的園林項目管理案例進行學習,或者申請深造。從理論角度進行管理能力的提升,再反過來應用到實際的管理工作中都是可取的方式,總之,要進行出色的人事管理,項目經理首先應具備出色的管理技巧。

四、總結

綜上所述,項目經理在園林管理工作中處于“大腦”的位置,項目經理的管理意識對整個園林管理工作的進行來講十分重要。項目經理在園林管理中發揮的作用可以總結為審核、監管、協調人事,而要使這些作用得以完善的發揮,項目經濟應做到“四個確認”,并通過制定嚴格的施工管理方案和提升自身管理技能,使管理工作更有成效。

參考文獻:

[1]呂育.項目經理在園林項目管理中應發揮的作用[J].廣東建材,2010,(04)..

篇8

為進一步強化城市管理,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形象品位,營造綠樹成蔭、景觀優美、天藍地綠、生態良好的城市環境,根據《國務院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國務院關于加強城市綠化建設的通知》,《甘肅省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辦法》,《甘肅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城市綠化建設的通知》及《**市人民政府關于開展城市精細化管理“十大專項整治”的通告》等有關文件的要求,**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制定了開展城市園林綠化精細化整治的實施方案,請你們結合工作實際抓好落實。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執行國家關于城市綠化工作的方針、政策,深刻認識城市園林綠化工作在改善和提高人居環境質量以及改善民生、促進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堅持政府組織,群眾參與,統一規劃,因地制宜,講求實效的原則。建立總量適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樣、景觀優美的域市綠地系統。塑造生態健全、充滿活力的域市形象,構建良好的人居環境,不斷完善和提升城市綠地功能,促進城市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

二、總體要求

加強城市綠地養護管理,林下草坪無死角進行綠化,清理綠地內的各類垃圾雜物,確保整齊美觀、協調一致;城市臨時空閑用地采用節日擺花、種植地被的方式進行綠化,保證景觀常態化;行道樹樹池做到樹池整齊、邊線清晰、覆蓋得當,無泥土裸露;加強單位綠地、居民小區綠地和社區綠地的日常管護,堅決杜絕私自侵占、圈占公共綠地行為。

三、重點任務

優化城市公園綠地、風景林地、防護綠地布局,全面消除城市裸露土地,積極拓展城市綠化空間,加強城市綠地養護管理,全面推進“全覆蓋、全時段”養護管理模式,推動綠地養護管理由粗放式向精細化轉變,重點做好以下工作任務:

(一)公園綠地建設。區園林綠化中心負責完成的甘泉中街、怡水園南側、**中學北側、思源學院周邊、**中學周邊、軍分區大院等14處公園綠地建設;區住建局負責完成的仁宗路濕地公園、胡家園子、八聲**3處公園綠地建設。

(二)城市出入口綠化。區園林綠化中心負責完成張肅公路北側沿線30米綠化帶、227線西側國稅局至南三環、高鐵沿線兩側100m寬綠化帶(長安段)、張大路西側至高鐵段4處城市出入口的綠化工程,提高城市出入口的景觀水平和生態防護功能。

(三)新建道路綠化。區園林綠化中心負責完成康樂路、豐樂路、丹馬路、文昌路、永固路、民樂路、玉關路、西環路五里墩段、西二環五里墩段、北二環、山丹路等11條道路的綠化建設。

(四)城區道路綠化改造。區園林綠化中心負責完成城區行道樹及分車帶內喬木、綠籬、花灌木、地被的補種、補植,以保持綠地的整齊美觀,做到綠化全覆蓋,無裸露土地;對綠化帶內廢棄的路燈基座、廣告牌基座等造成綠化帶缺株斷帶嚴重,影響整體綠化效果的廢棄市政設施進行拆除后進行綠化補植。對部分空缺樹穴、死亡樹木進行補植及更換,并按照標準進行作業,確保成活,達到效果美觀、協調一致;

(五)城區裸露地綠化。區園林綠化中心負責完成城區現有86塊裸露土地的現狀及水源情況調查摸底,逐一制定綠化方案,落實責任單位,并積極與供應商聯系,落實花卉種子;指導協調各單位按時按要求完成土地整理、灌水管網鋪設、花卉種植等綠化工作任務。

(六)綠地養護管理。**區園林綠化中心按照《甘肅省綠地養護管理標準》要求,確保樹木生長旺盛,樹形整齊美觀,無死株、枯株;綠籬生長旺盛,籬頂兩側及籬壁平整美觀,無枯株、死株、缺株;草坪葉色嫩綠,坪面平整,修剪高度4—6cm,無斑禿,無桔黃;花壇圖案新穎,造型別致,色彩協調,保持三季有花;樹木花草病蟲危害率在3%以下;新植樹木成活率在98%以上,栽植五年以上樹木保存率在95%以上;綠地雜草率在3%以下,無污物、雜物。

1.修剪依據樹木的生長習性,合理修剪。落葉喬木每年修剪一次以上;新植樹五年內及時抹芽、除萌;常綠喬木一般保持自然樹形,僅做適當修剪;灌木類每年四次以上;綠籬六次以上,修剪時期必須合理。

2.施肥有機肥:新植樹、灌木、宿根花卉、草坪每年各施二次以上,栽植五年以上喬木每兩年一次;無機肥:木本植物每年一次,樹穴式喬木以葉面追施為主,草花、草坪各三次以上。

3.澆水各類植物確保每年澆春、冬水各一次,栽植五年以上的喬木每年六次以上;新植樹10次以上;灌木八次以上;草花、草坪根據植物生長需要及時澆水,澆水主要集中在干旱季節,雨季根據降雨情況而定。

(七)園林設施管理。區住建局和區園林綠化中心共配合做好管轄區域內的園林設施管理,加強綠地配套基礎設施、園林景觀設施及服務設施的管理。做好硬化鋪裝廣場、園路、步道、臺階、盲道、綠地護欄、水渠等設施的維護,消除硬質地面坑洼破損、道磚松動斷裂、設施變形殘缺等現象;做好亭廊、園林小品、雕塑、噴泉、景觀燈等園林景觀設施的檢查和維護,油漆脫落的設施需適時進行粉刷,照明燈及景觀亮化設施正常使用,保障照明和亮化效果;定期對座椅、垃圾箱、宣傳欄、健身器材、廣告牌、指示警示牌、公共衛生間等服務設施的維修和養護,保障各類設施完好無損,增強景觀質量和服務功能。

(八)附屬綠地管理。區住建局負責加強對物業經營企業的管理,督促各物業公司做好單位綠地、居民小區綠地和社區綠地的日常管護,實現綠化全覆蓋。居住區綠地改造不得改變原有綠地性質和減少綠地面積,堅決杜絕私自侵占、圈占公共綠地,嚴禁將居住區綠地改建為居民停車場。

區園林綠化中心負責做好單位、居住區綠地養護的監督指導工作,確保樹木生長旺盛,樹形整齊美觀,無死株、枯株;綠籬生長旺盛,籬頂兩側及籬壁平整美觀,無枯株、死株、缺株;草坪葉色嫩綠,坪面平整,修剪高度4—6cm,無斑禿,無桔黃;花壇圖案新穎,造型別致,色彩協調,保持三季有花;樹木花草病蟲危害率在3%以下;新植樹木成活率在98%以上,栽植五年以上樹木保存率在95%以上;綠地雜草率在3%以下,無污物、雜物;水面無漂浮物及雜物,水質清潔;無人為損害花草樹木現象;綠化設施完好無損。

(九)違法案件查處。市住建局協調市城管執法局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建立綠化巡查執法聯動機制,認真做好綠化執法監察工作,對違章建筑和設施要求限期拆除,恢復綠地,對不履行或履行不到位的要依法處理。對部分違章項目,結合實際,協調市公安、自然資源等部門聯合執法,切實加大工作力度,保障實效。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區住建局和園林綠化中心要高度重視,加強對城市精細化管理的的領導,并根據實際情況細化工作方案,進一步明確工作任務和工作目標,將推進園林綠化精細化管理的各項工作進行分解,落實到具體的單位和個人;主要負責人要親自安排部署,分管負責人要具體抓好落實,深入一線督查指揮,及時解決整治行動中遇到的問題,保證整治工作取得預期效果。

篇9

關鍵詞:非建設用地; 城市空間結構; 精明增長

中圖分類號:D922.3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引言

非建設用地是與建設用地相對的概念,建設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構筑物的土地,包括城鄉住宅和公共設施用地、工礦用地,交通水利設施用地、旅游用地、軍事設施用地等。根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非建設用地包括農用地和未利用地。而非建設用地并非完全不進行建設,是基于工程地質要求、城市生態環境要求、城市發展戰略需要,在一定期限內不用于城鎮建設的用地。城市非建設用地是與城市建設用地相對應[1],在城市總體規劃中確定的、城市規劃區范圍內的、在規劃期內不被用于城市建設的用地,它與城市建設用地共同構成城市土地資源,是城市用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我國城市建設在20世紀80年代以來進入快速增長階段,城市建設用地也急劇擴張,且城市用地擴展呈現蔓延趨勢,改變了土地自然屬性與城市空間結構,造成了對城市非建設用地的侵占現象。我國在城市化進程中的城市擴張以外延式的城市空間擴展為主,用地模式主要采取道路擴張建設拉動城市發展,存在土地利用粗放,閑置浪費的現象。同時由于在城市建設中缺少理論指導,主要依靠人均建設用地指標進行城市建設用地規模控制,造成了城市化進程中人口城市化與用地城市化的問題,因此在城市發展建設中應同時注重非建設用地利用,并將城市建設用地與非建設用地作為一個整體在同一層次進行規劃與管理[2,3]。

2.城市非建設用地規劃理論

目前我國的城市非建設用地研究處于起步階段,與城市建設用地比較缺少城市規劃編制、規劃管理等。而城市非建設用的問題的提出,是由于在城市發展建設過程中出現了土地利用不合理、盲目擴張而造成了城市生態破壞,影響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城市非建設用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態城市、景觀生態學與精明增長等理論的指導下,在城市總體規劃的層面保護利用城市非建設用地,控制城市空間蔓延,形成城市生態的空間結構[4]。

2.1生態規劃

生態規劃就是從自然生態和社會心理兩方面創造一種能融合技術和自然的人類或生物的最優環境,生態規劃是非建設用地規劃的理論基礎。非建設用地規劃是在規劃區域內建設必要數量、特定布局的生態用地,目的是優化環境、提高城市生態安全,如霍華德的田園城市是城市和鄉村的結合體,城市之間的農業用地作為永久性保留的綠地。其規劃實踐有英國的大倫敦發展計劃,強調把重點放在自然環境,以生態要求為基礎的城市公園建設,滿足了人們在城市中對自然環境的需求。

2.2精明增長

精明增長理論是針對城市蔓延所帶來的社會、經濟、環境問題而出現的,核心是對城市發展的三個關鍵問題――空間結構、用地模式、交通體系的綜合考慮,注重城市邊緣區農田和其他開敞空間的保護。精明增長理論的典型實踐是“新城市主義”,利用城市綠帶來限制城市蔓延和保護開放空間,確保城市用地增長侵占需要保護的生態敏感區域,從而控制城市增長的邊界。

3、城市非建設用地規劃問題

3.1非建設用地規劃要素組成

非建設用地的主要特征是其自然屬性,根據其面積與形狀的大小,可以將非建設用地非為點狀要素、線狀要素與面狀要素。點狀非建設用地因其面積較小,布置零散、靈活,是維持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在規劃布局時應在區域的范圍內,作為一個整體系統環境進行設計,形成城市綠地景觀系統。

線狀要素依據其基本的空間特征長度,將點狀要素連接,形成具有線形或帶形的景觀生態系統空間、基礎設施廊道,主要的“線”型系統類型有水系廊道、通風廊道、基礎設施通道、交通通道等。

面狀非建設用地是構成城市景觀系統中斑塊的基本構成,主要包括森林、水體、濕地、農田等自然景觀要素。城市非建設用地由點、線、面單元組成,構成了城市生態網絡體系,通過合理規劃與建設形成整體性、系統內部高度關聯的城市生態安全空間格局。

3.2城市非建設用地規劃現狀

城市非建設用地規劃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對非建設用地保護缺失,應將城市非建設用地納入城市總體規劃的對象中,與建設用地進行統一布局和管理,改善城市建設用地保護和發展中不利局面。非建設用地的特點是其自然價值的利用,主要是對其進行保護與利用,因此并非所有的非建設用地都不能進行任何城市性開發建設,可以對非建設用地在不破壞生態平衡、部影響生態功能與不降低景觀質量的前提下,在嚴格控制政策引導下對非建設用地進行生態性開發建設,保持其土地的生態、景觀價值。

城市規劃是通過控制和引導城市空間和用地來指導城市發展的有效手段,因此對城市非建設用地規劃是保護城市生態環境,建設可持續發展城市的基礎。非建設用地規劃應結合土地適宜性評價,評價自然、生態、人文、經濟因子,根據各非建設用地屬性,確定適應自然生態環境特征的城市規劃空間結構。通過非建設用地總體規劃到詳細規劃體系的建立,在城市化過程中保護和利用城市的開敞空間與自然生態資源[5]。

城市非建設用地保護是對城市生態環境的保護前提,同時還應發揮非建設用地的經濟效益與自然文化資源,在城市建設中利用城市非建設用地,建設生態控制區如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和森林公園,優化城市環境、提高城市生態安全。城市非建設用地保護與控制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表現在城市邊緣區發展對非建設用地占有,造成城市用地過度擴張,非建設用地的生態服務功能轉變成建設用地壓力的矛盾,城市非建設用地規劃必須從長遠、區域發展的角度解決城市近期建設與遠期區域整體效益上的協調。

4、結語

篇10

關鍵詞:環境狀況 不可再生 脆弱性 規劃建議

中圖分類號:X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4(c)-0138-02

承德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其境內現存史跡文化價值很高,避暑山莊、外八廟及長城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成為全人類的寶貴財富,而這財富是脆弱的,不可再生的。因此,如何降低被破壞程度和減緩被破壞速度是我們當代環保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刻不容緩的研究課題。

1 保護避暑山莊及外八廟的重要性

承德市城市的興起,是和避暑山莊的修建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實際上是先有山莊,而后才有承德的城市發展,山莊是主體,城市是附庸,而現在,城市成為主體,山莊是附庸(成為城市公園),山莊服務于城市。

這種變化,如果是在山莊、外八廟這份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未被認識前是自然的,但是,當它們的價值被充分認識之后,至少它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確立了它在世界的地位以后,它就不再是承德市的遺產,而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

這座世所罕見的自然型皇家園林,體現了中國人對自然的充分理解和對自然的無限創造力,反映了中國人的山水文化觀,揭示了中國文化的深層境界。它具有生存的合理性和生命力,對世界才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因為承德這座歷史文化名城能否體現它應有的價值,關鍵問題也在處理好山莊、外八廟與城市發展的關系上。山莊、外八廟這個完整統一的風景,是承德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實質空間,是城市的本源,如果不注意其環境的保護,過早毀了它,承德的歷史文化價值也就不再存在。

2 避暑山莊及外八廟的環境現狀

避暑山莊及外八廟這些史跡從建成那天起.就在遭受著風雨的侵蝕。隨著工業生產的發展,人滿、環境污染、史跡環境又遭到新的危機。大氣與水體受到了的污染,空氣能見度日愈降低,地下水位日漸下降,自然泉瀑消失,著名的熱河泉被阻塞,山莊湖泊失去住日水溫,冬季開始凍冰,那種荷花、晚菊、寒梅同韻的奇特景觀已不復存在。

由監測結果可知,離宮湖水總氮、總磷嚴重超標,pH值偏堿性,影響了水生生物和動物的生存環境;2006年至2010年共采集降水樣品102個,其中酸雨樣品9個,占總樣品數的8.8%;二氧化硫五年均值為0.054毫克/標立方米,超標1.7倍,年均值范圍0.037~0.078毫克/標立方米最大年均值超標2.9倍,為2006年的年日均值;最小年日均值為2010年的0.037毫克/標立方米,超標0.85倍。日均值范圍0.002~0.401毫克/標立方米,最大日均值出現在2006年,超標19倍。其中Ⅰ級、Ⅱ級天數占監測總天數的88.5%,遠遠高于市區平均水平。總體上避暑山莊空氣質量良好,但是以國家一級標準還相差很多。

山莊外城市擴大,人口增加,環境植被遭到破壞,大風景區的生態環境損失嚴重,山莊內,歷史上原有植被被砍伐,湖面添淤,雖經近幾年的努力環境已有所改善,但就生態質量而言,遠未達到應有效果。

所有這一切加速了避暑山莊及外八廟古建筑的腐蝕,往日圖象鮮明、色彩艷麗、形象生動的木雕彩繪已變的銹跡斑斑,甚至一些已經完全失去了文物的存在價值。上述的一切都是城市的發展超越了自然環境的容量,對污染源處理不力,沒有擺正風景名城的建設與保護山莊和外八廟之間的關系所帶來的惡果。

3 避暑山莊及外八廟的環境保護

3.1 生態景觀是避暑山莊亟待保護的重要文物

近年來,承德市在保持原有風貌的基礎,對避暑山莊加以小規模修繕,但多集中于人文景觀部分的維護和保養,而對園林生態景觀的保護就顯重視不足。園林的生態景觀,是自然式園林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園林的審美對象,意境創造的來源,避暑山莊與外廟一但失去它,也就喪失了它應有的價值了。因此首先應盡快保護現有生態景觀不再遭受破壞,維護山莊現存的生態體系,逐步綠化,完整水系,提高環境質量。

3.2 空氣質量的保護

在旅游區的保育范圍內,如果存在著帶有污染物的廠礦企業,盡快將其遷出保育范圍。對一些重要的生態保育區域,應限止車輛的進出,以減少廢氣排放量。停車場應設在下風處,在通往旅游區道路的兩側營造成不少于20m寬的防護林帶,用于防治大氣污染。承德市旅游區域執行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一級標準(GB3095-1996)。

3.3 水質要求

山莊內湖泊供水主要是通過山莊內營建的“暖溜暄波”把武烈河水引入湖中,與山區的清溪、湖區的高壓水泉匯合,形了湖泊的水源,但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山莊內的生態已被破壞、武烈河已被污染,導致高壓水泉已不存在、山區的溪流夾帶著泥土匯到湖中,湖水已嚴重污染。因此在承德避暑山莊要執行國家景觀娛樂用水標準。為達到這個標準,水上游樂項目盡量先用無污染設備,嚴禁在水體中傾倒各種固體廢棄物,及時清理湖水面及底部淤泥。向武烈排放的污水必須經過處理達標排放。加強山嶺綠化,減少沖入湖泊與武烈河的污染物。

3.4 噪聲控制

承德市避暑山莊及外廟主要噪聲來源于公路上機動車輛的鳴笛和水面游艇的馬達轟鳴聲以及某些設備產生的噪聲,因此對這些汽車及設備噪聲應減少在最低限度,在避暑山莊及外廟周圍嚴禁汽車鳴笛,水面不準用噪聲過大的摩托艇。對設備噪聲可采用隔聲、減聲裝置或干脆在避暑山莊及外廟周圍禁止新建產生噪聲的裝置。山莊及外廟的噪聲值應控制在55分貝以下。

3.5 固體廢棄物

山莊及外廟內的固體廢棄物主要來自于區域內的游客,物源主要是生活垃圾,因此要制訂衛生環境管理條例等措施,禁止生活垃圾隨意亂倒。

3.6 山莊及外廟整體環境保護

山莊及外廟保護與其生存的環境密切相關,因此除注重其本身保護外,還要注重其所處環境質量的整體保護,包括空間布局、景觀效果及環境衛生等。因此山莊與外廟附近一些違章建筑及其一些不和諧構筑物都應盡快拆除,對一些保護建筑應加以修復與恢復,修復時應注意整歸如故,以存其真,還其歷史本來面貌。

3.7 落實各項管理職責

凡在山莊及外廟周圍進行的各項建設,都必須先到環保部門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確定其對山莊及外廟沒有危害后方可開工。

對文物古跡都有應建立檔案和標志說明,制定具體的保育措施;對文物史跡所處的環境和歷史地段,必須加以保全,以保證文物史跡的整體性;對文物史跡的修繕,須遵循不改變原狀、不任意添加的原則,以保護文物史跡的歷史原貌和價值。

山莊及外廟內嚴禁傷害和濫捕野生動物,切實維護動物的棲息環境,維持野生動物的自然生態平衡。

山莊及外廟內及周圍應維護自然風貌,嚴禁開山采石,砍伐林木,開墾農田。除按規劃統一設置的游覽設施外,不得新建與游覽無關或者破壞景觀,污染環境的建設項目。

建立健全植樹綠化、封山育林、護林防火和防治病蟲害的規章制度,按照植被規劃要求進行撫育管理。

3.8 進行文物古跡承載能力研究

要更好的保護避暑山莊和外八廟就要進行承載能力研究,以達到保護文物古跡和景觀與合理開發地目的,如果開發超出其承載能力,就會由于人的活動造成侵蝕文物古跡與自然地貌,使其逐漸失去價值。因此必須進行文物古跡承載能力研究。對那些不適合對外開放的,能夠要妥善收藏,要收藏,不能收藏的,要限制開放,只能供學者研究。但為了人們觀賞的需要,可以利用現在的高科技手段制作復制品來滿足需求。

參考文獻

[1] 康樂.生態系統的恢復與建設,現代生態學透視[M].科學出版社,1990.

[2] 蔣高明,黃銀曉.承德市避暑山莊植被生態規劃有關問題的探討[J].1999.

[3] 薛兆瑞,馬大明.城市生態規劃研究[M].氣象出版社,1993.

[4] 任久長.環境生態學[J].北京大學環境科學中心,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