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籌學與管理科學范文

時間:2023-10-24 17:38: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運籌學與管理科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運籌學與管理科學

篇1

論文[關鍵詞]運籌學管理科學;數學模型;實踐教學

1引言

產生戰爭時期的運籌學如今在經濟、生產、管理等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經過近幾十年的發展,運籌學的分支幾乎擴展到生產實踐、管理科學的各個領域,是現代管理科學的基礎理論和重要方法及工具.它是抽象的數學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橋梁”,它既為從事應用領域研究的人們提供了完整的數學方法,又為從事數學理論研究的人們展現了廣闊的應用前景.

運籌學是數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其核心是研究優化的理論和方法,是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必修課;同時運籌學又以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管理、生產實踐等領域的問題,將系統思想、工程思想和管理思想相結合,應用數學的方法,通過建立數學模型、求解數學模型解決實際應用問題,為決策者提供定量化的分析結果,輔助決策.運籌學是現代管理科學的理論基礎之一,因此也是經濟、管理等專業的主干課程.在運籌學教學中,應該根據管理類專業和應用數學專業的不同專業特點、學生知識基礎等情況區別對待,切實達到應有的教學目的和效果.

2培養目標及教學目的比較

1.專業培養目標的比較.

一般地,管理專業要培養掌握堅實的專業基本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具有從事專業領域決策、管理和研究工作能力的人才.學生畢業后主要在企業、政府管理、經濟研究等部門工作.

應用數學專業要培養學生具備扎實的數學基礎和一定的理論研究能力;在強調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分析問題、運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熟練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充分體現“寬口徑,厚基礎,多選擇”的培養理念,適應社會需求多樣化和學生興趣與發展方向個性化的要求.學生畢業后應能在科研、經濟等部門從事研究或在生產經營及管理部門從事實際應用、開發研究和管理工作.

2.運籌學教學目的的比較.

雖然很多專業都需要學習運籌學,但各專業的培養目標不同決定運籌學教學的目的必然不同.

運籌學作為現代管理科學的基礎理論之一,是現代管理科學不可缺少的方法、手段和工具.管理專業的學生通過運籌學知識的學習和訓練,目的是開發和啟迪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造能力,培養其運用系統的思想、定量分析的方法解決生產、管理等實際應用方面的問題,學生運用數學的工具和邏輯判斷方法,來研究系統中人、財、物的組織管理、籌劃調度等問題,使其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通過運籌學的學習可以提高管理者的素質,提高管理的質量.

這些學生畢業后多數是從事生產實踐等方面的管理工作,而非優化理論的研究工作,因而從其任職的需要來說,運籌學學習的重點應放在應用性方面.

運籌學是數學的一個重要分支,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備的學科知識體系.對應用數學專業,通過運籌學課程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掌握這門學科有關的基本理論,打好扎實的理論基礎;另一方面,運籌學畢竟是一門應用性學科,學生還應學會用數學模型的方法解決實際應用中的優化問題,這也是運籌學的精髓所在.

3運籌學教學內容與重點的分析

1.管理專業運籌學課程應側重應用.

根據以上分析,加之一般管理類學生數學基礎較弱,對于基礎理論部分感到晦澀難懂,興趣不大.因此,這類專業的運籌學教學應以應用為主,重點介紹各種類型的運籌模型和求解模型的計算軟件,要求學生掌握數學模型的建立、優化思想、求解(計算機求解)及對解的經濟分析和評價.數學模型方法是定量化、科學化決策的重要工具.

運籌學的各個分支都是在研究不同領域的實際應用中逐步發展起來的,因此運籌學的方法幾乎涵蓋各個領域的管理決策問題,例如制定生產計劃、規劃交通網絡、設計產品參數、控制工藝過程、預報經濟增長、確定投資方案等都可以用適當的數學模型表示并加以解決.因此應讓學生充分了解模型的類型、不同模型的特點與應用,以便今后將運籌學方法運用到實際中去解決問題,可以使得管理更加科學、有效.這部分內容是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專業課以及從事經濟管理工作要用到的基礎知識,所以要求學生要深刻理解、準確把握,并側重理論聯系實際的應用.

管理專業運籌學課時一般都不多,因此可以選擇線性規劃、對偶理論、運輸問題、整數規劃及動態規劃等基本內容進行講授.還有一些難度較大的內容(如排隊論、存儲論等),根據課時情況可作簡單介紹,通過典型案例,讓學生了解其實際應用.當在實際中確實碰到這類問題時可通過具有不同知識結構的人員通過團隊合作的方式加以解決.

2.數學專業運籌學課程應理論、應用并重.

雖然運籌學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但它有相應的理論基礎,而且這是一門比較年輕的學科,其理論還在不斷地發展完善之中.理論來自實踐,還要回到實踐中去,實際應用要在相應的理論指導下進行,因此運籌學的理論也很重要.

數學專業的學生與管理專業的學生相比,他們的數學基礎較好,邏輯思維的能力較強,因此理科的學生應該掌握這門課程的有關理論知識,可以為今后從事理論研究打下基礎.

另一方面,理科的學生通常存在重理論、輕應用的現象,而將理論應用于實踐,轉化成實際的生產力或經濟效益才是理論研究的目的,否則只能是紙上談兵.事實上,通過實踐中的應用,還可以發現新的問題,在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又可以豐富理論、發展理論.因此學生除了學習有關的理論外,還應該注重聯系實際的應用,避免眼高手低.在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應用型人才是非常受歡迎的.應用數學專業在課時較充足的情況下,學生的數學基礎較好,除了前面提到的管理專業所講授的基本內容外,還可以講授難度稍大的排隊論、存儲論等內容.

3.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計算機的使用也已滲透到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實踐中的很多問題都要借助于計算機來解決,計算機在求解數學模型方面也有著強大的功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在求解運籌學模型方面,除了掌握不同模型的求解思想和方法,還要結合實驗教學,介紹求解運籌學模型的數學軟件,如LINDO,LINGO,MATHEMATICA等.給學生提供上機實踐,使學生學會使用有關的數學軟件求解數學模型.

實踐教學在以往的運籌學教學中常常是薄弱環節,但在當前的就業形勢、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水平等形式下,通過實踐教學,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實踐教學中,通過分小組讓學生解決一些實際應用當中的問題,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學習運籌學的興趣,讓他們感覺到能夠學以致用;另外還可以培養合作研究的團隊精神,這也是他們將來在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素質要求.當然,管理專業的學生多偏文科,因此軟件編程能力相對弱一些,而應用數學專業的理科學生在這方面要強一些,因此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難度適當的應用性問題讓學生解決.而無論文科還是理科的學生,要想真正學會一門編程語言,都不僅僅是通過課堂所學就足夠的,但實踐教學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篇2

關鍵詞: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熱點;比較分析中圖分類號:C931

一般認為,國外和我國管理科學的產生與發展,都經歷了三個階段。國外的三個階段分別是科學管理、行為科學和管理叢林,而我國管理科學的產生與發展,經歷的是初創、重建發展和繁榮三個不同階段。二者的起止時間和研究的主要內容卻有很大差異。時間上,國內研究要比國外晚20-50年;內容上,國內基本上是在學習引進西方的理論和方法。

人類社會進入21世紀以后,信息技術和知識資本的發展,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豐富了管理學科的研究內容,并帶來管理方式新的變革,給我國管理科學研究帶來了機遇與挑戰[1]。隨著理論研究自身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許多舊的領域在逐漸淘汰,而許多新的領域已誕生并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同樣,國內外研究的熱點問題及出現時間、熱點形成的原因也在不斷變化。

1國內外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的現狀特征

從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代碼可以看出國外對管理科學的理解與我國對管理科學與工程的理解比較一致。它主要是指通過吸收、改造、轉換其它學科如運籌學、數學、經濟學、心理學等的研究方法和工具,為管理科學其它兩個領域提供合適的基本技術、基本方法和基本手段[3]。

1.1國外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的現狀特征

本文首先通過因子分析[4]和其他有關資料,選定了有代表性的59種國外期刊;然后通過關鍵詞檢索的方法統計了1990年-2000年這些期刊被SCI和SSCI收錄的全部論文[5]。

從總量來看,國外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決策與對策理論、組織理論、運籌與管理;其次是信息技術與管理、管理系統工程、評估技術、復雜性研究和一般管理理論;而管理思想史、管理心理與行為理論、預測技術、數量經濟分析方法、工業工程等領域論文數量相對少得多(見圖1)。出現上述研究格局是因為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直到70年代,國外管理科學的研究重點在于運用運籌學、系統工程等數量分析方法來提高決策的精確度和管理的效率,這些領域一貫以來都得到人們的重視和資助。而工業工程、預測技術、數量經濟分析方法則更多的被從工程角度和經濟學角度進行研究;管理思想史、管理心理與行為理論如果得不到新的學科的支持和工具的改造,其研究力量則會逐漸變弱。

從縱向的歷史變化規律來看,所有領域的論文數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1990年到1992年,論文數量增長最快,隨后就進入一個平均量比較平穩的增長時期。論文數量增長最快的領域有決策與對策理論、組織理論和運籌與管理。而從發展的趨勢來看,運籌與管理、信息技術和管理仍將得到研究人員的重視,繼續保持上升的態勢。

圖1國外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論文總量圖

1.2我國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的現狀特征

在考察我國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的現狀特征時,本文綜合了四個方面的材料:一是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認定的18種期刊;二是在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針對重要管理學術期刊進行的調查結果;三是2000年的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四是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提供的中文核心期刊。根據這些材料,確定了我國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領域的44種專業性學術期刊。

本文通過關鍵詞檢索,對所有這44種期刊在1994年到2000年間被中國期刊網收錄的論文進行了統計分析[6]。

從總量來看,我國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的主要內容是信息技術與管理和管理系統工程,其次是預測技術、評估技術、運籌與管理。管理科學與管理思想史、管理心理與行為理論和復雜性研究則在20篇以下,尚未成為主流(見圖2)。出現這種格局的原因是由于信息技術的深遠影響和國家的信息化戰略已得到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界的重視,并且在企業信息化、決策支持系統和政府信息化等方面已能與實踐很好的結合,產生重大的經濟效益。系統論的產生在國外已經有一個世紀之久,雖然在國內還是一個比較年輕的研究領域,但在與管理問題相結合方面,得到了眾多學者的關注,并且持續有大量的研究成果產生;預測技術、評估技術、運籌與管理等傳統的管理科學與工程領域,在解決新的企業管理和社會經濟問題時,得到了檢驗和新的發展。

從縱向的歷史變化規律來看,每個領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而信息技術與管理、管理系統工程、預測技術和評估技術增幅最大。最近三年,管理系統工程、預測技術和組織理論保持持續上升的態勢,可以預見它們仍將是未來幾年的主要研究領域。此外,大部分領域的論文數量增長都不是很平穩,落差比較大,可能是由于受到諸如政府政策、資助環境的影響太大,這對于一個學科的健康發展是不利的。剔除掉這些影響,我們還發現,1996年和1999年分別是研究論文數量增長的波峰期。由此在沒有更長時間序列資料作為實證的情況下,推測我國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的周期大體上是3年。這也提醒我國的管理科學與工程的研究資助機構,在制定資助計劃時應該最少覆蓋3年以上。

2國內外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熱點問題的比較分析

“研究熱點”反映著某一個時段內,學術界對于一些特定問題或領域的關注程度。對于理論研究來說,這一關注程度指標同樣可以用這一領域內的情況或相關關鍵詞出現的頻次來反映。熱點問題是隨著理論研究的進展和社會實踐的需要變遷的。

根據熱點問題形成的來源不同,可以把熱點問題分為來源于實踐的熱點和理論發展自身形成的熱點;根據熱點持續的時間長短,熱點問題可以分為持續的研究熱點、前一段的研究熱點和當前的研究熱點;根據熱點問題的地域差異,可以把熱點問題分為國外的熱點問題、國內的熱點問題和共同的熱點問題。

圖2我國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論文總量圖

2.1國外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的熱點問題

研究熱點問題和研究的主流領域有驚人的同一性。通過對國外1990-2000年的研究論文分析,得出其主要研究熱點問題如表1。

表1:國外管理科學與工程領域研究的熱點問題

領域國外研究熱點問題

一般管理理論知識管理、團隊管理及信息管理的方法論、管理系統的哲學屬性

運籌與管理隨機多目標問題及算法、生產系統的調度優化、網絡沖突分析和資源罪優分析、交互式組和優化、金融/保險市場的定價模型

決策與對策理論多目標決策、不確定性方法、神經網絡、多參與主體信息不對稱決策問題、風險和微機決策分析

組織理論組織變革與創新、網絡組織的組織結構、組織行為、知識經濟及經濟全球化對傳統組織的影響

管理系統工程系統分析方法、模擬技術

評估技術評估指標體系的構造、評估技術在項目投資和人力資源方面的應用

工業工程并行工程、供應鏈、人因工程

信息技術與管理面向應用的決策支持系統、電子商務、數據挖掘、信息系統開發的全面質量管理、決策支持系統的設計方法和可擴展數據庫模型

復雜性研究混沌理論、量子理論和復雜策略的模仿

2.2我國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的熱點問題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現代管理科學理論逐步滲透到我國的社會實踐中來,并在我國的管理實踐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引起我國理論界與決策界的高度重視。

通過對我國1994-2000年的重要研究論文和最近3年的《中國管理科學》、《研究與發展管理》、《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中國軟科學》的全部論文進行分析,研究熱點見表2。

表2:國內管理科學與工程領域研究的熱點問題

領域國內研究熱點問題

一般管理理論人本管理理論、人性假設及管理研究方法論、管理模式的研究、知識管理的初步理論、基于知識的管理激勵

運籌與管理動態規劃、線性規劃、生產系統庫存優化理論、多重運輸調度算法、各種限制條件下的排隊系統

決策與對策理論實際管理問題的決策模型、群體決策(委員會決策)問題研究、決策準則、多目標決策、模糊決策、公共選擇的方式及決策規則的選擇、可拓學在決策中的應用、事元、物元分析與決策過程、博弈分析

組織理論組織結構、組織變革、基于流程和信息技術的組織再造、虛擬企業的組織管理模式

管理系統工程管理系統分析方法、系統最優控制、網絡計劃技術、灰色系統與灰色理論、系統效能分析、系統模擬與仿真方法

評估技術評估指標體系、綜合評價方法、灰色關聯評價模型、模糊評判、數據包絡分析、人工神經網絡的應用、風險評估、具體對象的效益與競爭力等指標的評估

預測技術神經網絡預測方法、預測模型、灰色預測、模糊預測、數據包絡模型、因子分析、灰色預測、遺傳算法

數量經濟分析方法經濟計量模型、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的統計方法、投入產出模型、生產要素對經濟效益的貢獻分析、一般均衡分析

工業工程敏捷制造、ERP、并行工程、生產調度模型、先進制造技術及其評價、質量成本模式研究、制造系統的可靠性研究、供應鏈管理、先進制造系統的抓鉤排序問題

信息技術與管理智能決策支持系統、管理信息系統、電子商務模式與安全研究、組織決策支持系統、數據挖掘技術

復雜性研究灰色系統、集對分析、復雜系統的分析方法、社會經濟系統的復雜性研究、混沌理論、非線性復雜經濟系統

2.3國內外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熱點的比較

通過分別對國內外管理科學與工程的主要研究內容的分析,可以發現它們的異同點(見表3)。

可以看出,管理系統工程、信息技術與管理和運籌與管理是國內外共同的主要研究內容。持續的研究熱點將集中在這些領域。決策與對策理論、組織理論是國外當前的主要研究內容,可以預見,受國外的影響,國內未來3-5年內在這兩個領域的研究成果將大量出現。

表3國內外管理科學與工程主要研究內容的比較

國外的主要研究內容(前5位)我國的主要研究內容(前5位)

決策與對策理論信息技術與管理

組織理論管理系統工程

運籌與管理預測技術

信息技術與管理評估技術

管理系統工程運籌與管理

國內外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熱點的差異比較大,即使是共同的熱點問題,研究側重點也不同。如線性規劃,國外的重點是隨機多目標優化問題[9],而國內的重點是傳統線性規劃問題的求解算法和應用;此外,在熱點問題的形成來源來看,國外基本上來源于管理實踐和其他學科的啟示上,而國內則更多的是應用國外理論結合我國國情來解決管理問題(見表4)。

表4國內外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熱點的比較

類型問題特征說明

國內外共同的熱點問題線性規劃、優化理論、決策模型組織結構、組織學習、系統分析方法、決策支持系統、并行工程、電子商務[10]、數據挖掘經典的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方向,在與實際管理問題相結合的過程中,得到了國內外研究的共同重視。

國外熱點問題,國內尚未成為熱點問題復雜性研究[11]、供應鏈與價值鏈、知識管理、虛擬組織、績效評估技術、復雜決策問題的博弈分析、風險管理在前沿的研究問題上,國內要落后于國外。

國外非研究熱點,國內為研究熱點問題管理信息系統、敏捷制造、神經網絡預測方法、預測模型、評估指標體系國外前些時候的研究熱點,在國內有很強的應用背景,所以成為研究熱點。

此外,在其他方面的差異還包括:

(1)知識管理、復雜性研究[12]等國外研究熱點,已經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而在我國則引入的時間不長,有可能成為未來的研究熱點[13]。

(2)對于管理思想史、管理心理和行為理論、數量經濟分析方法等國內外研究成果日益減少的領域,如果不借助其他學科的方法加以改造,將難以繼續引起學術理論界的重視。

(3)國內關于一般管理理論、組織理論等一般理論的研究,主要是介紹國外的研究成果。現在,我們已基本了解了國外相關理論的研究狀況,所以對這些理論的介紹在國內不會成為熱點,但其應用研究在國內還有前景。

(4)在信息技術與管理、決策與對策理論等領域,國內研究與國外研究的差距最小。

3國內外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熱點問題比較的啟示

(1)研究的主流領域越來越多地受到信息技術、經濟一體化和知識經濟的影響。或者說,這些新技術、新的時代特征給管理研究主流領域帶來了新的機遇和突破。

(2)隨著管理實踐的發展,有些研究領域要逐漸被淘汰,像管理心理與行為理論;同時也會出現新的研究領域,如復雜性研究和電子商務等。這就要求國內研究主體要跟蹤最新研究動向,培養發現研究熱點的敏感性。

(3)研究的熱點問題大多來自管理實踐的需要,即問題導向,注重技術和可操作性。這要求國內研究主體更多地關注管理實踐,而不是為研究而研究。

(4)國內的研究熱點普遍地落后于國外,但也有自己領先的領域,如工業工程。

(5)國內的資助機構應加強對研究熱點問題的資助,因為研究熱點與管理實踐聯系得最緊密,而且也容易在管理實踐中產生效益。特別是那些國內外共同的研究熱點,其所在領域將為中國管理科學研究起到示范作用。

(6)國內研究熱點的形成,基本上有兩個前提:一是國外已經是研究熱點,國內研究主體加以介紹和引入,結合國內實際,形成研究熱點,如供應鏈管理、電子商務等;二是國內出于國家政策的需要,由政府大力推動而形成研究熱點,如復雜性研究。

(7)從內容的比較可以看出,中國的管理科學基本上處在借鑒應用的階段,根據中國的管理實踐提煉出自成一體的管理理論和技術的研究還不多。

參考文獻:

[1]席酉民.21世紀的管理與管理研究[J].軟科學研究,1997,(12).

[2]管理科學學科代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部2000年《項目指南》[D].2000,(4).

[3]成思危.中國管理科學的學科結構與發展重點選擇[J].管理科學學報,2000,(1).

[4]汪壽陽,金碧輝.SCI、SSCI與管理科學期刊[J].管理科學學報,2000,(12).

[5]WebofScience:wos.isiglobalnet.com,wos.isitrial.com[DB/OL].2001.

[6]中國期刊網:cnki.net/[DB/OL].2001.

[7]ArenierMJ,HourryL,SweeneyMary.Sciencesoftheartificialandknowledgeproduction:thecrucialroleofinterventionresearchinmanagementsciences[J].DesignIssues,1999,15(2):16-55.

[8]SrinivasanA,SundaramD.Anobjectrelationalapproachforthedesignofdecisionsupportsystems[J].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alResearch,2000,127(3):594-610.

[9]BruscoMJ,StahlS.AnInteractivemultiobjectiveprogrammingapproachtocombinatorialdataanalysis[J].Psychometrika,2001,66(1):5-24.

[10]金碧輝.國內外管理科學的研究熱點問題比較[J].管理科學文摘,2000.

[11]SharonNovak,StevenDEppinger.Sourcingbydesign:productcomplixityandthesupplychain[J].ManagementScience,2001,(1).

篇3

【關鍵詞】管理科學 發展 自然辯證觀

人類的社會活動及對活動效率的追求形成了管理。管理的誕生,不僅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增加了社會活動,同時也提高了人類自我的認知能力,并對人類的文明進程和社會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隨著對管理進行科學的探索,又催生了管理科學。由管理的功能和自然辯證法的理論體系決定了管理科學在產生、發展過程中必然與自然辯證法緊密聯系在一起。

一、管理科學的產生及發展

從管理科學的定義來看,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管理科學是指管理學及其研究對象、研究歷史、研究方法和內容等。狹義上的管理學是指管理叢林時代的管理學派,及運籌學和數理學派。從管理思想史來看,現代管理科學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1)現代管理科學發展的第一階段(1900-1930),是以F.W泰勒、M.韋伯為代表的“古典管理”階段。在這個階段上,泰勒所著的世界上第一本科學管理著作《科學管理原理》一書的問世,標志著人類在長期管理實踐中科學管理思想的形成。

(2)現代管理科學發展的第二階段(1930-1960),是以梅奧、麥格雷戈、馬斯洛等為代表的“行為科學”階段。在這一階段中梅奧的霍桑實驗、麥格雷戈的X理論和Y理論及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的提出標志著行為科學的崛起及其廣泛應用,同時心理學展開了對管理科學的實驗研究,社會學也開始把管理作為社會群體生活的一個方面來加以研究。

(3)現代管理科學發展的第三階段(1960-1980)是以多種管理學派并存為特點的“管理叢林”階段。在這個階段上,科學管理理論把企業看成是一個開放的社會技術系統。從整體上來把握管理和環境的關系,使得管理科學更具哲學色彩。

現代管理科學發展的第四階段(1980-?),就是“企業文化”階段。在這個階段上,把文化學的研究成果,應用到企業管理中來,充分發揮文化的作用。管理科學發展的過程中需要一個正確的哲學理論來進行指導,自然辯證法就為管理科學提供了這樣的指導作用,使得管理科學理論發展的更加科學、合理。

二、管理科學與其發展中的自然辯證觀

自然辯證法是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關于自然界和科學技術發展的一般規律以及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學。管理科學產生和發展的過程與自然辯證法相關聯,管理科學的發展史也充分體現了自然辯證法。

(1)管理科學的發展體現了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的規律。唯物辯證法認為普遍聯系和變化發展是世界最基本的特征。一切事物、現象、過程都無法孤立地存在,都與周圍的事物、現象、過程存在聯系。聯系具有普遍性、多樣性和條件性,而事物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就構成了運動,運動是永恒的。管理科學發展的四個階段就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后一個階段總是在前一個階段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管理科學發展的第一階段即管理科學的產生給后來的管理理論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方向,之后的階段是第一個階段的繼承和深入發展。

(2)管理科學的發展體現著對立統一的規律。對立統一規律也即矛盾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源泉、動力以及實質內容,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動力,是新事物產生和舊事物滅亡的根本依據。矛盾的雙方既斗爭又統一,雙方的力量此消彼長,不斷變化,相互推進,為新事物的產生提供依據和動力。如果把管理科學的發展史按模式來劃分,可以分為機械模式、生物模式和社會模式。單從一方面看,這些理論是對立的,但從整體看,它們又是統一的,共同推進管理科學的進步和發展。

(3)管理科學的發展史體現著認識運動的辯證過程。辯證唯物主義指出,無論任何人認識何種事物,都要在實踐的基礎上從感性認識開始,再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認識的辯證運動也表現為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飛躍以及二者的統一。泰勒在工廠管理工人的過程中,在管理的實踐中耗時31年才將管理實踐上升到理論層面,寫出標志著管理科學產生的《科學管理原理》一書;梅奧在進行多次實驗之后才提出了組織中存在非正式群體的觀點。從實踐中得出的結論,又經整理后上升到理論。從實踐基礎上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也即是認識運動的辯證過程。

(4)管理科學的學科體系和研究方法體現科學技術哲學。隨著管理科學的進一步發展,出現了集各種知識理論與研究方法與一體的學科體系。管理科學的學科體系和研究方法的這些趨勢相互滲透和作用,更加體現了其辯證發展的性質。

三、管理科學中自然辯證化的發展趨勢

管理科學發展到現今階段,從自然辯證法的觀點來看,管理活動中的哲學色彩、管理理論中的哲學思想日益增強。表現比較突出的就是現代管理科學發展的人文傾向這一趨勢。隨著管理科學的發展,人文文化不斷向其滲透。顯然,這是管理科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也是東方文化,特別是受中國古代的人性哲學影響的結果,現代管理科學發展的人文性日益增強的趨勢,是其哲學化的具體表現。受到中國傳統文化中儒家思想的影響并吸收西方文化新素質,形成了以人倫本位、和為貴的人際關系準則和“高產乃為善”的勞動道德為特征并區別于歐美的工業文明。

篇4

[論文摘要]本文對運籌學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并就運籌學的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形式等方面進行探討,提出相應的改革思路和措施。

運籌學作為一個學科出現以來,特別是20世紀50年代以來,運籌學的研究與實踐在我國得到深入發展,在工程、管理、經濟等領域都發揮了重大的作用,并作為一門課程逐漸成為管理科學、系統科學、信息技術、工程管理、物流管理、經濟、金融等專業的基礎課程之一。然而,由于運籌學知識的綜合性及內容上的數學復雜性,使得這一課程的教學表現出強烈的自身特色。結合幾年來十幾次運籌學教學的體會,對運籌學的教學方法進行一個粗淺的分析,以供探討。

一、注重其發展背景及現實意義的講授

二、注重其“學科交叉、多分支”的特點

應該說“學科交叉、多分支”是運籌學作為一門課程的重要特色,也是教學過程中需要認真處理、仔細推敲的一個關鍵問題。多學科交叉使得運籌學表現出知識結構和思維方式上的復雜性——既具有數學學科的理論特性又具有應用學科的自身特性、既具有理工學科的定量特性、又具有人文學科的分析特性、既追求“完美”又注重“實用”。作為授課教師而言要始終把握運籌學的這一特點,做到對發展現狀的較好跟蹤,注重對學生啟發性引導;做到對授課對象的仔細區分,既包括對學生學歷的區分又包括對學生專業的區分,對學生學歷的區分主要體現在知識內容、授課學時、授課方式、課程要求等環節,而對學生專業的區分則主要體現在理學、工學和經管專業在知識深度與廣度上的差異以及在理論和應用上的差異。而多分支特性則要求授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對各個分支有針對性的選擇并能夠做到對該分支理論及應用的充分把握。

三、注重“案例教學、實驗教學”的綜合運用

案例教學與實驗教學在運籌學教學中的運用主要在于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案例教學”一方面可以在課程講授過程中起到引導的作用,既可做到由淺入深、又可在較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接下來的深入做好鋪墊;另一方面,又可在知識的運用上起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既激發學生的知識運用的興趣又加深對知識理論的理解。“實驗教學”既是對理論教學和案例教學的細化又是對學生動手能力的有效引導手段,特別是對學生腳踏實地的學習態度是一個較好的錘煉,同時也對學生長期以來單純的“分數為上”的學習方式是一個有效的沖擊。正是基于上述考慮,筆者認為在運籌學的講授過程中要充分重視“案例教學”和“實驗教學”的運用,充分考慮二者在運籌學教學過程中比重和搭配問題。

四、注重教學方式的運用

隨著教育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教學在課堂教學中運用越來越普遍,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學的質量和教學率,同時又帶來相應的弊端。尤其是多年的高校擴招和運籌學課程的普遍適用性使得多數運籌學課程為大課教學,這就促使教師為了避免后排學生看不清而幾乎抹去了板書的運用。所以,在大班化的背景下,板書與多媒體的矛盾始終是運籌學教學中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

五、注重對考核方式的研究

考核作為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其設計的好壞對整個教學質量有著重要影響。在傳統的考試方式中,往往過多得強調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應用能力的培養。所以,不僅要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案例教學”和“實驗教學”的運用,又要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方面的考核,不僅包括學生對分析能力、動手能力的考核,還要包括對學生探索精神和探索能力的考核。基于此,筆者認為在運籌學考核過程中“專題考核”和“研究論文”都可作為傳統考核方式的重要補充。

篇5

物流管理專業在我國高校中一般是文理兼招,學生學習的背景知識存在差異。管理運籌學中的理論知識是建立在高等數學、線性代數與概率論基礎之上的,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數學基礎。針對同一個問題,理科學生較容易理解和接受,而文科學生則學起來比較吃力,對大量繁瑣的計算過程難以理解。隨著課堂教學進度的推進,一個知識點的不理解在文科學生身上發生一連串的連鎖效應,從而對管理運籌學產生畏難心理,學習興趣不高。

2案例教學法的作用

案例教學法自1920年由美國哈佛商學院倡導后,在國內教育界頗受歡迎,在物流管理專業中諸如《物流管理》《國際物流學》《供應鏈管理》等諸多課程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它是基于一定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運用適宜的案例材料,在教師的精心策劃和指導下,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與集體協作,對具體案例進行分析、研究和討論,探討解決問題的各種可能方案,并做出相應決策,以提高學生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一方面,案例教學法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通過有目的性地搜集資料,閱讀、討論和分析案例中的實際問題,帶著問題去思考和尋找運籌學中的相關解決方法和工具,將被動式學習變為主動式學習。通過案例分析,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利于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加強對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集體協作能力等各方面素質的培養。另一方面,案例教學法也實現了教學相長。教師主導著整個案例教學的過程,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和發言,歸納和總結案例中的關鍵問題和解決方法。這不僅克服了教師唱“獨角戲”的弊端,也幫助教師學習課堂外的感性材料,積累和豐富自身的教學素材。

3案例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案例教學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作為前提,以教師的有效組織作為保證。為使得案例教學法在管理運籌學課程中發揮其有效的作用,達到教學目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幾個方面的問題。

3.1精心準備案例材料

案例材料是案例教學成敗的關鍵決定因素,教師必須明確教學目標,熟悉教學內容、教學重點和難點,以及結合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案例材料。如果案例設計得太大,所涉及的知識點太多,學生搜集的資料就顯得比較寬泛,無法突出教學重點。案例材料也不能設計得太難,超出學生所能理解的范圍,利用現有知識無法對案例進行分析。比如:在講解“圖與網絡模型”中最短路這一部分內容時,如果選擇中國郵儲的包裹配送網絡系統作為案例,由于配送網點太多,多條配送路線使學生對整個配送網絡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從而無法找到2個配送中心之間的最短路。如果以校園快遞為例,就校園的配送網點進行分析,就可以縮小配送網絡的規模,較容易地找到2個網點之間的最短路。

3.2注重對學生的引導

在案例教學中,學生通常是3~4個人組成一個小組,按分組討論的形式進行學習。針對同一個案例,不同的小組有不同的見解,給出不同的分析結論和解決方案。此時,教師需要對學生的不同意見進行快速梳理和歸類,要逐層遞進地引導學生的思維,使教學內容在案例中不斷得到滲透和深化,而不能讓學生討論的話題偏離教學主題和教學目標。需要嚴格控制課堂,讓小組討論熱烈而不混亂,有序而不死板。比如:在“整數規劃”案例教學過程中,可將物流配送中心的選址問題作為案例:給出幾個城市的產品需求、產品的銷售價格、各生產廠所在地、生產能力和倉庫容量;要求構造并求解銷售利潤最大化的配送中心選址模型,闡述和分析模型的最優生產—庫存—運輸計劃。教師應先對案例進行初步分析,向學生講解數學建模的有關知識,如:變量和約束條件如何設置。然后,從簡單問題入手,逐步引導學生在簡單模型的基礎上思考如何增加變量和約束條件,如何更改模型參數,如何將實際問題模型化等問題。這樣,逐步培養學生整數規劃模型的建立方法。因此,在管理運籌學的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正確引導,以逐層遞進的方法將教學內容進行滲透,對取得案例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來自于《江蘇科技信息》雜志。《江蘇科技信息》雜志簡介詳見。)

3.3適時進行點評和總結

在學生對案例進行討論之后,教師要適時地給予點評,也可以采取教師與其他學生匿名點評的方式對小組討論中學生的積極表現,以及討論過程中存在的不足進行點評。教師可以在課程考核中采取增加平時成績等鼓勵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熱情。在每次課堂討論結束之前,教師需要進行總結,把討論的結果和解決方法進行有效梳理,與當初設計案例時所要達到的目標加以對比,做出討論總結。教師應結合案例,將知識點進行分點總結,做到重點明確,條理清晰,讓學生明白案例設計的宗旨。此外,在案例教學過程中一些學生并不積極參與到集體討論中來,導致案例教學像是為少數學生所開設的一樣。針對這種情形,教師在開設案例教學課程之前,需要掌握學生的基本資料,包括學生的學科背景、學習基礎、愛好以及性格等方面。不斷鼓勵學生參與到案例討論過程中來,營造一種良好的課堂氛圍,減輕學生的思想包袱,讓學生不要有拘束感,輕松愉快地分享案例討論的成果,盡量使每一位學生都有成就感,比較容易地接受和掌握管理運籌學中的一些理論知識和計算方法。

4結論

篇6

關鍵詞: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科院校;專業建設;蘭州理工大學

一、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介紹

1.1 專業內涵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是管理門類中“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之下的一個二級學科。該專業直接以信息化建設的人才需求為目標,培養具有現代管理科學理論知識,具備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的,社會在社會經濟管理部門、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非盈利組織等從事信息系統建設和管理以及從事科學研究等工作的,綜合型的高級專門人才。

1.2工科院校背景下的R堤氐惴治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是一個融信息技術、管理為一體的復合性、橫斷性、應用性專業,它具有理工滲透、文理交叉、經管結合的特點,是一個新型的具有多學科交叉特點的專業,它涉及計算機科學、系統科學、管理科學、社會學、行為學等多個不同領域。經過多年的發展,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不斷與其他學科融合,并吸收其他學科成果,最終形成了自身的專業特色。

二、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建設內容

2.1專業建設指導思想

如何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下,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構建有利于培養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創新人才的教學模式,培養大量的信息技術創新人才,這既是當今時代對高等教育提出的改革與發展要求,也是時代賦予高等院校教學的新任務。從多年的專業建設和學生培養中,結合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實際,在進行大量調研的基礎上,最終得出的專業建設指導思想是:緊跟社會需求變化,加強基礎課程的教學,實行“一技之長”和“分支模式”,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圍繞培養目標,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加強課程體系建設、加強教學模式的研究等。

2.2專業建設模式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建設不是信息技術、管理科學、數學、運籌學的簡單相加,其具有自身的獨特性。因此,我們認為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學科建設的模式應該是:“教學與課程體系建設+師資建設+教材建設+實驗室建設+教學監控”,建設在教學與課程體系的建設中,專業方向可根據學科、專業發展及社會需求變化隨時進行調整,以使本專業學生的培養能適合社會的需要。培養從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骨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專業知識,使學生能夠充分理解和掌握。教材建設需要全面規劃,有步驟有計劃地進行,選擇適合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教材,做到專業與實踐相結合。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許多課程必須有相應的計算機條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不斷地通過上機進行實習。

2.3建設的內容

(1)專業定位和能力定位

根據社會需求,本專業是培養面向在社會經濟管理部門、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非盈利組織等部門從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統分析、設計、實施、管理和評價等工作的專門人才。本專業培養的人才必須具備以下能力:①掌握管理學、經濟學、運籌學等現代管理理論和知識,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統的基本理論和知識;②掌握管理信息系統的分析、設計和開發方法及實現技術,具有一定的經濟系統分析與數量分析、建模與計算的能力;③具有熟悉企業信息組織、檢索與存儲、分析研究、傳播與開發利用的基本能力;④有企業信息系統分析、設計及開發、管理與維護的實踐和初步經驗;⑤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搜集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實際工作能力;⑥了解本專業相關領域的發展動態⑦具備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所有學生在具備上述能力的同時,強調在大專業下分小方向,根據學生不同興趣,讓每個同學都有“一技之長”。

(2)師資隊伍建設

具備良好的師資力量,是培養人才的必要保障,所以建設優質的師資隊伍是本專業建設的重點之一。通過引進外部人才,一方面,吸引本專業的優秀碩士,博士畢業研究生或企業信息化工程師到學院工作,擴充專職教師隊伍,組建本專業教學團隊。另一方面,聘請兼職教師,邀請部分在社會工作崗位上從事本專業相關工作的專家學者參與到學校的實際課堂教學中來。留住內部人才,加強內部人才的培養,針對青年教師教學經驗不足的情況,制定由教研室主任牽頭,課程組負責人組織對課程按精品課程進行建設,通過集體備課、公開教學評比、一對一幫教等方式對青年教師進行“傳、幫、帶”。選拔德才兼備的學科帶頭人,帶動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實踐教學,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打破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思路,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向應用型實踐教學方式轉變。

(3)提升辦學條件

隨著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高等學校之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這種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培養質量的競爭,是學校綜合實力和辦學水平的競爭,所以提升專業建設的辦學條件十分關鍵。

①教材建設

結合專業培養目標,深化專業發展特色,其中發展專業特色的根本就是在教材建設上,其中就需要加大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和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蘭州理工大學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在教材建設方面,多年來按照學校制定的《蘭州理工大學教材管理辦法》,積極選用教育部推薦的獲省部級以上獎勵的或被規劃為面向21世紀的教材,或公認水平較高的優秀教材。這些教材的內容有利于素質教育,適應市場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近年來,為了進一步強調特色,根據本校學生實際基礎,本系教師主編、參編公開出版教材多部。

②實驗環節

根據專業建設要求,增大設備經費投入,完善實驗教學條件,培養更能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其中關鍵是培養和提高學生實際動手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為此,必須進一步加強專業實踐與社會實訓,這就要求不斷充實與之相適應的教學實驗設施和實踐基地。目前,蘭州理工大學新校區擁有1個ERP實驗室,1個省級電子商務重點實驗室,基本能滿足各門課程的實驗要求,專業實驗室正在積極建設中。

(4)加強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

根據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培養目標,課程設置中的基礎理論與基本素質以必須夠用為準,專業基礎與基本技能以專業所需為度,側重技能培養,專業技術與綜合技能以信息系統設計、信息技術及管理為主;提高專業綜合知識與技能、綜合素質以拓展知識為重。

①建立與專業培養目標相適應的理論教學體系

理論教學中包含:基礎系列:含外語、數學、計算機技術等,強化基礎技能培訓。計算機課程實施始終貫通,從基本軟件的使用到高級專業軟件的掌握,一條線到畢業。管理科學系列:管理學原理、運籌學、管理決策分析、企業經營管理等以應用為目的,將教學內容c課程體系優化組合,強調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系統設計系列:操作系統、管理信息系統基礎、數據結構及算法、數據庫、系統分析與設計、電子商務等內容,強調實用性,先進性,加強現場教學,社會調研等活動。專業拓展或提升系列:一方面進行專業拓展,如開設管理系統工程,系統模擬,系統仿真等課程以拓展專業知識;另一方面進行專業提升,如設計高級統計軟件分析、決策支持系統。電子商務系統分析與設計提升專業技能等。

②建立與專業培養目標相適應的課程體系

主要課程為計算機導論、操作系統、軟件工程、數據結構及算法、數據庫原理與應用、管理信息系統、常用統計方法與軟件、管理學原理、運籌學、管理決策分析、信息資源管理、信息系統認識實習、軟件開發課程設計、畢業實習、畢業設計。

③建立與專業培養目標相適應的教學內容體系

教學內容在滿足管理科學與信息系統設計必備要求的同時提供學生拓展的空間,為了適應專業及學科的新發展,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開設了相應的選修課;課程內容每年均有拓展變化,做到少、精、新。通過開設選修課,拓寬了學生知識面,強化了學生綜合素質,發展學生個性和特長,充分滿足了學生的不同知識需求。

(5)加大教學監控力度

專業的建設與發展是學院建設的重中之重,為使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發展與建設達到預期目標,在學院制定的保障專業教學質量措施的基礎上,成立由系負責人、核心課程負責人組成的專業建設小組,做到小組成員每學期隨機聽課,把課程教學的每一個環節納入到監控之中,建立起完善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教學管理與監管體系。健全和完善學院專業建設與管理的規章制度,指定專業建設的評價指標體系和監督檢查制度,每年定期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建設的進度與質量進行檢查、評價和整改。

(6)完善教學質量評估

整個教學質量保證與教學過程質量監控體系由:學校監督組、學院督導組、專業建設小組督導、教研室主任隨堂聽課制度、教學管理相關制度、教研室教學研究、學生教學意見反饋等組成,圍繞教學質量監控的工作資料翔實。建立完善的教學質量保證體系,推行全面質量管理,并進行科學合理的質量評估,不斷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三、不足及改進

3.1實踐教學應提高質量及水平

實踐教學體系的完善對專業高級人才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根據時間教學環節組織困難、可操作性差、而操作中又要求與理論教學體系緊密結合等特點,我們的實踐教學環節分為4大系列模塊:實驗系列,如VF語言、數據庫原理、管理決策分析等的驗證性和設計性實驗操作,結合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設計實訓,以動手能力培養為主要目的,側重技術應用能力訓練。課程設計系列,管理信息系統、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等課程設計,主要培養系統設計工程師需要的基本技能,真正體現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的關系。實,包含課程實習、畢業實習、結合社會實踐,形成現場實務教學,培養各崗位工作能力。論文(設計)系列,以信息搜集、處理、應用、系統開發與設計為主,結合管理決策撰寫畢業論文,培養崗位技能及科研能力訓練。

3.2學生培養與就業實施聯動

在制定培養方案的過程中,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設計靈活的人才培養方案,既要高度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又要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為學生搭建實踐平臺,拓寬實踐渠道。給學生創造更多的研究,實踐機會,可以針對某個合作企業的某些具體問題設立了一些研究項目,組織學生在該企業的資助下開展研究。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實踐經驗又提高了他們的科研能力,同時還能促進合作企業的創新發展。通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實現學生在未來就業過程中能夠充分的發揮自身專業優勢,提高我校學生就業的質量和水平。

3.3分類培養

信息類人才主要分成兩類:一類是軟件開發、技術研發人才,另一類為信息技術與信息管理人才,社會對于信息技術與信息管理型人才的需求比較廣泛,需求量大,因此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信息技術人才迫在眉睫,所以作為一個應用性很強的專業,展開對于學生的分類培養是十分必要的。根據學生不同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以及對于專業方向偏好,制定不同的培養類型,讓學生的未來的學習過程中更具有針對性。

參考文獻:

[1]張彤.淺析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建設[J].科學教育論壇,2006(4)

[2]張勁松.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課程體系創新研究[J].情報雜志, 2008(11)

篇7

一、引言

運籌學是是管理科學和現代化管理方法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學科強調運用數學方法研究各種系統的優化途徑和方案,為決策者選擇最優決策提供定量依據[1]。而管理運籌學課程是從管理實際出發的一門課程,它把運籌學看作是一種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和工具,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核心。[2]

根據重慶三峽學院現行的人才培養方案,管理運籌學課程是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專業主干課,學分3.0,包含理論教學40課時,上機實踐8課時。該課程系統地介紹線性規劃、運輸問題、整數規劃、目標規劃、動態規劃、圖論、存儲論、排隊論、決策分析、博弈論等領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案例分析為切入點,重點探討生產管理中比較實用的數學模型和方法,培養學生基于實際問題建立數學模型、求解數學模型、分析模型求解結果并進行綜合評價的能力。因此,該課程考核的目的在于評價學生理解和掌握管理運籌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程度,測試學生建立模型、求解模型、分析求解結果并應用于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

根據重慶三峽學院現行的人才培養方案及其它相關規定,該課程的最終成績由期末筆試成績(60%),實驗成績(20%)和平時成績(20%)三部分組成。然而,現行的考核方式距離實現“管理運籌學”課程考核的目標尚有距離,有必要盡快實施考試改革。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現行考核方式有3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1.管理運籌學的基本內容包含了線性規劃問題的單純形方法、運輸問題的表上作業法、分配問題的匈牙利算法、最小支撐樹求解、最短路求解、最大流求解等需要長時間、多步驟計算的知識點,多數例題的手算時間超過30分鐘,而且無法借助計算器縮短時間。受筆試時間所限,不得不采用抽考的出題方式,客觀上加劇了筆試成績的偶然性,不利于全面、公平的考察全班學生的學習效果。

2.在筆試考試環節,計算量大且集中和知識點抽考等問題加劇了學生的記憶負擔和緊張情緒,導致發揮不穩定,進而產生了部分學生的平時成績、實驗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大相徑庭的現象。這一現象違背了教育教學的科學規律,說明現有的傳統考核方式沒有充分反映學生的能力水平。

3.由于需考察的知識點計算內容較多,所以對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只能分散考察。目前主要在筆試環節考察問題分析、數學建模和文字表達能力,實驗環節考察模型求解能力,課堂提問環節考察學生的創造力和協作能力。事實上,把綜合能力分開考察并不嚴謹,也不利于引導學生重視和加強綜合能力的鍛煉。

二、管理運籌學課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方式和內容

鑒于上文提出的三個問題,有必要對管理運籌學課程的教學和考核的全過程進行改革。

首先,對于期末考試時長所限無法全面考察所有知識點(問題1)和計算量較大導致學生記憶負擔重、情緒易緊張(問題2)的情況,可以采取“隨講隨考,分段測試”的方法予以解決。事實上,該課程中線性規劃問題的圖解法和單純形方法、運輸問題的表上作業法、分配問題的匈牙利算法、最小支撐樹求解、最短路求解、最大流求解等計算量較大的知識點,其計算方法相對獨立,可以在一個知識點(或章節)講解完畢后用30分鐘左右的時間進行一次當堂測驗。測試所需的課時,可以安排在周末、晚上,也可以通過減少課上習題講解、增加課后作業的方式部分解決。如果學校資源緊張,隨堂測試難以實現學生間隔就坐、多個教師監考,那么可以由出題教師對每位學生的測試題目給出隨機參數并科學設置考試時長,保證任何兩個學生的題目均不相同且沒有作弊時間,從源頭上杜絕作弊的可能性。

其次,對于綜合能力測試無法集中考察(問題3)的情況,可以參照大學生數學建模比賽的形式,采用學生組隊解決開放式、綜合型問題,教師團隊評分的形式加以改革。改革后,教師在理論教學的最后階段布置若干開放式、綜合型問題,學生隨后在上機實踐環節結成2-3的小組,組隊對某一問題完成從分析、建模、求解到方案寫作的全部任務。在此過程中,任課教師僅對全體學生加以適當提示和引導,并根據學生在團隊合作中的表現評定其綜合能力個人成績;在學生團隊方案文檔質量的評價環節,再次參照大學生數學建模比賽,采取2-3名本專業教師分別打分后取平均的方式進行。

最后,各環節測試在期末總成績中的體現:課堂小測試的總次數預計不低于4次,約占總成績的50%;綜合能力測試成績約占總成績的40%,其中個人評定與方案文檔質量比例大致相當;考慮到綜合能力已有單獨的考察環節,平時成績將只體現學生上課期間的出勤、紀律和作業情況,占比將壓縮到總成績的10%左右。

三、管理運籌學課程考核方式的預期效果

學生的平時表現與考核總成績的一致性普遍增強。一般而言,在課堂教學階段出勤良好、積極回答問題、作業細致認真的學生,其期末考試成績優良的概率相對較高。但是,由于管理運籌學課程需考察的知識點計算量大、計算周期長,且算法種類多、獨立性較強,導致部分學生在現行的筆試考核框架下發揮不穩定,出現了不少平時成績和試卷成績大相徑庭的案例。改革后,該課程采取“隨講隨考,分段測試”的方式,弱化記憶負擔和緊張情緒對學生成績的影響,根除知識點抽考帶來的不合理偶然性,實現平時表現與考核總成績的一致性普遍增強,更為科學的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能力素養,并為有類似困難的課程摸索改革道路、積累改革經驗。

強調綜合能力、減少死記硬背,提高“大學生數學建模比賽”等專業比賽的參賽率和獲獎率,提高學生的就業質量和考研熱情。上述改革措施在學生的綜合能力評價環節,引入了類似“大學生數學建模比賽”的組織形式和評價機制,可以作為學生參加類似比賽的小型預演,也可以為工作或讀研后參與研發項目樹立信心。

參考文獻 

[1]胡運權.運籌學基礎及應用(第六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篇8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管理運籌學

中圖分類號:F203.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4(c)-181-02

運籌學是一門新興的學科,是使用定量方法進行決策的一門科學,自20世紀30年代誕生以來,取得了長足發展,特別是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極大的拓寬了運籌學的研究范圍。同時運籌學還是一門應用型很強的學科,在軍事、農業、系統工程等領域有著廣泛應用,而管理運籌學就是使用運籌學的方法來解決工商管理中的實際問題。目前很多學校在向應用型進行轉變,在此背景下,管理運籌學的教學也應當更加注重應用性,為培養應用型人才做出自己的貢獻。

1管理運籌學學科的特點

1.1引進數學的研究方法

管理運籌學是一門交叉學科,囊括了管理、經濟、數學、計算機等學科的思想,其主要研究的問題來自于社會的經濟管理實踐,而主要的解決手段就是各種數學方法。因此,要學好管理運籌學,就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數學基礎。如在構建和求解線性規劃模型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學生將具體的問題抽象成函數的表達形式,其次在求解的過程中,無論使用圖解法還是單純形表法,都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高等數學和線性代數的知識。

1.2注重對實際問題的分析

管理運籌學注重對工商管理中實際問題的研究。管理是一門藝術,同時也是一門科學,而管理運籌學正是管理科學性的重要體現。目前管理運籌學主要的研究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生產計劃、運輸問題、存儲問題、人力資源管理問題等。這些問題都來源于管理實踐,需要使用運籌學的方法進行解決。如生產計劃問題,其目標就是在給定生產資料下,實現企業利潤的最大化,或在給定生產目標下,實現生產成本的最小化。由此可見,管理運籌學所研究的問題有著十足的現實意義。

1.3理論與實踐相互促進

近年來,管理運籌學取得了長足發展,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該學科重視理論和實踐的相互促進。從上文中我們可以發現,管理運籌學的研究問題來自于工商管理的實踐,而管理運籌學的理論主要體現在數學方法上。運籌學理論的發展,促進了運籌學研究范圍的進一步擴大;同時實踐問題的不斷革新,也對管理運籌學理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工商管理類的學生,需要更加關注對管理實踐問題的梳理和總結;對管理運籌學的最新手段需要及時掌握,而不需要對相關理論進行深入研究。

2管理運籌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學生抵觸學習

數學作為管理運籌學的基本工具,在管理運籌學中有著重要作用,學生是否具備一定的數學基礎,是決定其能否學好管理運籌學的關鍵因素。但在實踐中,工商管理類屬于文理兼招,并且文科生所占的比重很高;從學生的性別來看,工商管理類各專業中女生往往占據著絕對多數,這兩個原因導致工商管理類的學生數學基礎較為薄弱。管理運籌學同工商管理類開設的其他課程有著較大差別,也是造成學生抵觸學習的原因之一。如對于會計專業的學生而言,其各個學期學習的課程幾乎都是圍繞著會計學,如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審計等。這使得學生無法對這門課進行定位,不能充分認識到這門課的重要性,會造成學生主觀認為這門課同其未來的就業缺乏聯系,降低其學習興趣。

2.2過分重視理論

管理運籌學是運籌學在管理學中的應用,管理運籌學的很多研究者都來自于運籌學領域,因此他們編著的教材更加偏重于理論部分,如各種數學模型的推導,而管理學的內容所占篇幅較少。教材的編寫過分重視理論,不僅導致了教材晦澀難懂,同時也極大的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管理運籌學問題的求解過程變得十分簡便,計算的精度也大大提高,因此不需要過分強調學生一定要掌握手工計算的方法。同時過分重視理論學習,也使得管理運籌學背離了應用型學科的初始設定。學習管理運籌學更是希望學生在面對管理的實際問題時,能夠具備全面、系統的思維方式。

2.3考核方式單一

目前,管理運籌學在很多學校都是以考試的形式進行考核。而考試的形式,又決定了考察的內容主要以理論為主,相應的計算題也比較簡單,而不能充分反映學生對管理運籌學的實際應用能力。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特別是管理運籌學相關軟件的普遍應用,很多學校在教學中已經設置了一定比例的上機操作。但由于上機操作部分不在考試內容之中,學生在學習時往往不夠認真,學習效果也十分有限。

3管理運籌學課程改革思路

3.1對管理運籌學課程進行重新設計

針對管理運籌學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特別是為了適應教學向應用型轉變,應當對管理運籌學課程進行重新設計。首先,為了解決學生數學基礎差,在線性規劃建模和求解過程的困難。應當將管理運籌學設置在第四學期,也就是在學生完成高等數學和線性代數的課程學習,一些管理運籌學所需的數學知識還掌握的比較牢固。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應對一些基礎數學知識進行講解,增強學生對所涉及數學問題的認識和理解。

在教學手段上,不能過分依賴多媒體教學。通過實踐,我們發現使用多媒體教學雖然是對課堂的豐富,也能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當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同樣也會導致授課節奏變快,進一步增加學生對管理運籌學知識學習的難度。因此,應當適當增加黑板教學的比重,特別是在理論教學部分,使學生有充足的時間來理解所學知識,提升管理運籌學的教學效果。管理運籌學是工商管理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幾乎所有的學生都需要學習這門課,同時上課的人數往往在100人左右。而過多的學生,也增加了授課的難度,同時也對學生的聽課效果產生了負面影響。因此,建議應嚴格控制管理運籌學的課程規模,以1~2個班,不超過50個人為優。

3.2提高案例教學和啟發式教學的比重

管理運籌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是使用運籌學的手段來解決管理學中的實際問題,因此,管理運籌學的教學內容應當緊密同實際進行聯系。特別是在本科教育應用型轉型的大背景下,更應增加案例教學在管理運籌學中的比重。案例教學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通過豐富的案例教學,也能使學生更加認識到管理運籌學在管理中所發揮的巨大作用。同時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案例教學的興趣,也可以在課程的初始階段,鼓勵學生提供一些管理運籌應用的素材,而老師對學生提出的實踐問題進行加工和優化,使其真正成為一個管理運籌學的典型案例。

同時也要加強啟發式教育。傳統的管理運籌學以“填鴨式”教學為主,不僅教學效果較差,同時也使得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機會。因此,應當加強啟發式教育在管理運籌學教學中的應用。教師針對每個章節的內容,設置一些實際問題,通過對實際問題的分析,引出本節課的主要知識點。對線性規劃模型的求解過程,也應緊密同已學過的知識點進行聯系,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索來加深其對新知識點的認識和理解。如在學習單純性表法求解前,可以緊密同圖解法進行聯系,指出每一個基本可行解在圖中的位置,這樣可以使知識點聯會貫通,同時也能使學生體會到管理運籌學并沒有那么難以學習。

3.3增加管理運籌學軟件的學習課時

管理運籌學軟件的普遍應用,是管理運籌學教學的一大突破。目前各個學校普遍使用的教學軟件有Lindo、Lingo、Excel等,這些軟件的應用,不僅極大的降低了學生手工求解線性規劃問題的難度,同時也使學生掌握了一門實用工具,對其未來的就業提供較大的幫助。傳統的手工求解線性規劃問題,不僅過程繁瑣、求解速度慢,同時當決策變量的數量多于10個時,學生幾乎不能進行求解。而管理運籌學軟件的應用就解決了這一問題,即提高了運算的精度,又極大的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提高了其學習的積極性。

因此,應當增加管理運籌學軟件學習的課時量,通過實踐證明,將軟件學習的課時量占到總學時的20%,就能夠使學生基本掌握軟件的操作過程,同時也能對學生掌握理論知識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在課下,也應組織一些興趣小組,將有想深入學習管理運籌學的同學組織起來,組織大家對管理中的實際問題進行研究,鼓勵同學進工廠、進企業進行調研,并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通過這樣的學習過程,打破課堂同實踐之間的隔閡,使同學認識到管理運籌學在實踐中的巨大作用,并實現將學生培養成應用型人才的目標。

3.4對考核方式進行調整和優化

最后,應當對管理運籌學的考核方式進行調整和優化。為了實現本科教學向應用型轉型,我們對管理運籌學的課程進行了全新設計,在課堂教學中提高案例教學和啟發式教學的比重,增加管理運籌學軟件學習的課時量;在課后,組成管理運籌學興趣小組,鼓勵同學將所學的運籌學知識應用到管理實踐之中。這樣的課程設計,符合本科應用型教學的培養目標,同時也保證了對學生全面能力的培養。因此,管理運籌學的考核方式也應適應這樣的變化,對考核方式進行調整和優化。

應當適當降低筆試考試的所在比重,而增加對學生上機操作和課外實踐的考核,通過全面的考核體系,即增強學生對上機操作和課外實踐的重視程度,同時也是對其自身全面能力提升的一種督促和促進。

4結語

本科教學向應用型轉變是我國教育的發展方向,管理運籌學作為工商管理類專業的一門重要課程,也應進行重新設計以實現這一目標。本文通過對目前管理運籌學特點以及存在問題的梳理,提出應用型本科工商管理專業管理運籌學課程設計的實施辦法,希望對提高管理運籌學的教學效果提供一些幫助,同時這也是培養應用型管理人才的一種有益嘗試。

參考文獻 

[1] 楊嘉歆.管理運籌學中板書和多媒體教學的有機結合[J].價值工程,2012(06). 

[2] 何麗紅,陳士成.管理運籌學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1(34). 

[3] 王旭.管理運籌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J].教育探索,2008(07). 

篇9

關鍵詞: 運籌學 實驗教學 教學軟件 

1.運籌學概述 

運籌學是一門依照給定條件和目標從眾多方案中選擇最佳決策方案的應用科學,自其誕生以來,已在軍事、工農業、經濟和社會問題等多個領域得到廣泛的重視和應用。現在,它已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運籌學已經成為安排工作、學習、娛樂生活的一門有效工具,如:企業的生產計劃安排、水運船舶計劃安排、市內公共汽車路線選擇、行車時刻表安排、學校教師排課計劃、醫院職工值班安排等都會運用到運籌學中。因此,運籌學是管理類與經濟類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 

隨著計算機科學的發展,新型計算機的出現,為運籌學的運用開辟了新天地,使得運籌學的方法論成功及時地解決大量經濟管理中的決策問題。并且隨著計算機軟硬件的發展,運籌學不再只為專家所掌握和使用,成了廣大管理工作者進行最優決策和有效管理的常用工具之一。因此,根據我國目前的高校人才培養計劃,運籌學這門課程教學的目的除了使學生根據研究問題的背景學會建立運籌學的數學模型、掌握運籌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運算技能以外,最重要的是使用計算機軟件分析和解決運籌數學問題,為進一步學習專業課程提供必要的基礎,為培養適應現代化需要、掌握現代科學管理方法的管理人才服務。 

2.運籌學實驗教學中的軟件介紹 

解決運籌學計算的軟件較多,每種軟件都有特點與不足,如運用到教學中的實驗軟件有線性規劃的輔助教學系統CLPEX、MS-Excel、Lindo/Lingo、Matlab、DPS、WinQSB等,下面一一介紹這些教學軟件的特點。 

(1)線性規劃的輔助教學系統CLPEX 

微機軟件CLPEX是一個關于線性規劃的輔助教學系統,其中文解釋是“線性規劃練習系統”。它不同于大家熟悉的“只要輸入原始數據,線性規劃問題的求解過程便能由機器自動進行”的那種“運籌學常用應用程序”,而是一個“只要用戶掌握了計算方法,就能通過人機對話,讓機器根據用戶的指揮,一步將線性規劃問題解決”的軟件,是一個通過由計算機引導和協助、用戶反復練習而達到幫助用戶掌握線性規劃各種計算方法的教學程序。該教學程序可以解決單純形法和改進單純形法(包括大M法和二階段法),對偶單純形法及進行靈敏度分析的方法。各種方法的迭代運算是通過反復調用系統的旋轉運算、求比率、求檢驗數、行變換、行伸縮、退一步、暫停等七種程序模塊實現的。 

(2)MS-Excel軟件 

Microsoft Excel是微軟公司的辦公軟件Microsoft office的組件之一,是由Microsoft為Windows和Apple Macintosh操作系統的電腦而編寫和運行的一款試算表軟件。Excel是微軟辦公套裝軟件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可以進行各種數據的處理、統計分析和輔助決策操作,廣泛地應用于管理、統計財經、金融等眾多領域。在運籌學問題的解決過程中,該軟件主要通過Excel環境中豐富的函數功能,進行VBA(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編程,建立面向實際問題的模型。其可以解決管理運籌學中的確定型模型(線性規劃、網絡規劃等)、隨機性模型(隨機過程、隨機規劃等)、混合型模型(動態規劃、組合規劃、模擬等)和模糊性模型(模糊規劃、模糊對策等)。 

(3)Lindo/Lingo軟件 

LINDO和LINGO是由LINDO系統公司發行的軟件包中的兩個產品。LINGO是Linear Interactive and General Optimizer的縮寫,即“交互式的線性和通用優化求解器”,由美國LINDO系統公司(Lindo System Inc.)推出的,是建立和求解線性、非線性和整數最佳化模型更快更簡單更有效率的綜合工具,也可以用于一些線性和非線性方程組的求解,功能十分強大,是求解優化模型的最佳選擇。其特色在于內置建模語言,提供十幾個內部函數,可以允許決策變量是整數(即整數規劃,包括 0-1整數規劃),方便靈活,而且執行速度非常快。能方便與EXCEL、數據庫等其他軟件交換數據。目前LINGO15.0為最新版本。 

LINDO(Linear Interactive and Discrete Optimizer)是一個解決二次線性整數規劃問題的方便而強大的工具。這些問題主要出現在商業、工業、研究和政府等領域。LINDO和LINGO的主要區別是:LINDO只能求解線性問題,而LINGO可求解線性與非線性規劃及一些線性和非線性方程組。LINDO和LINGO軟件能求解的優化模型,如圖1所示。 

(4)Matlab軟件 

MATLAB是矩陣實驗室(Matrix Laboratory)的簡稱,是美國MathWorks公司出品的商業數學軟件,和Mathematica、Maple并稱為三大數學軟件,用于算法開發、數據可視化、數據分析及數值計算的高級技術計算語言和交互式環境,主要包括MATLAB和Simulink兩大部分,其在數學類科技應用軟件中在數值計算方面首屈一指。MATLAB可以進行矩陣運算、繪制函數和數據、實現算法、創建用戶界面、連接其他編程語言的程序等,主要應用于工程計算、控制設計、信號處理與通訊、圖像處理、信號檢測、金融建模設計與分析等領域,具有廣泛應用前景的全新的計算機高級編程語言。其主要優勢有:強大易用的科學計算語言、全面的圖形功能、獨立開放的平臺、實用的程序員接口和Simulink動態仿真功能。其主要做的具體工作有:數值分析、數值和符號計算、工程與科學繪圖、控制系統的設計與仿真、數字圖像處理技術、數字信號處理技術、通訊系統設計與仿真、財務與金融工程等。MATLAB是一個交互式的、計算可視化及編程一體化的開發系統,其基本數據單元是矩陣,附加的工具箱(單獨提供的專用MATLAB函數集)擴展了MATLAB環境,解決這些應用領域內特定類型的問題。(5)軟件DPS 

DPS(Data Processing System)數據處理系統是浙江大學唐啟義教授設計研制的一款通用多功能數理統計和數學模型處理軟件系統。該系統采用多級下拉式菜單,用戶使用時整個屏幕猶如一張工作平臺,隨意調整,操作自如,故形象地稱其為DPS數據處理工作平臺,簡稱DPS平臺。該平臺將數值計算、統計分析、模型模擬和畫線制表等功能融為一體。 

(6)軟件WinQSB 

QSB是Quantitative Systems for Business的縮寫,早期的版本在DOS操作系統下運行,WinQSB在Windows操作系統下運行。其里面有大量的模型,對于非大型的問題一般都能計算,較小的問題還能演示中間的計算過程,可以在Windows9X/ME/NT/2000/XP及以上平臺下運行。WinQSB可應用于管理科學、決策科學、運籌學及生產運作管理等領域的求解問題。WinQSB V1.0共有19個子系統,分別用于解決運籌學不同方面的問題,如圖2所示。 

3.運籌學實驗教學軟件的分析、比較與選擇 

從上述介紹的六款運籌學實驗教學軟件的特點看,如何選擇運籌學教學軟件應該從教學質量考慮。 

“教學質量“顧名思義就是對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優劣的評價,其注重的是教師“教”的質量和考查學生“學”的質量,主要是在教師的“教”對于學生的“學”所起到的作用、產生的影響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不受教師影響的自學或其他學習形式則不在教學質量考察范疇之內。因此,在教師的指引下,教學軟件使用的難易程度高低成為學生能否接受這一實驗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方面。比較上述六款運籌學實驗教學軟件可知:線性規劃的輔助教學系統CLPEX主要只是針對運籌學中的線性規劃問題進行求解,而忽視了運籌學的其他問題求解分析,并且還需要用戶的反復練習才能掌握。這款軟件對于學生使用而言較困難不易掌握,并且在實際操作中不方便;MS-Excel軟件是微軟辦公套裝軟件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運籌學的應用中,主要是用到了其函數功能進行VBA編程。假使學生對微軟辦公套裝軟件本身使用熟練,Excel函數熟悉,那么選擇此種軟件作為教學使用就是一個不錯選擇;Lindo/Lingo與Matlab軟件在解決運籌學模型的過程中都要用到簡單的計算機語言編程,具有運算速度快,精度高、靈活性強,適用于大規模規劃問題求解的特點。假使學生沒有學習過最基本的計算機編程語言,那么在實際操作此軟件的過程中就會比較困難;WinQSB軟件是一款再運籌學問題計算中不需要編程的軟件,操作起來簡便,能給出中間步驟和圖形,但要求規范,靈活性差。 

運籌學教學軟件選擇前,授課教師應該充分了解被授課學生的計算機使用能力和計算機語言的學習情況,倘使授課對象只有初步的計算機知識,那么授課教師應該選擇最易學生接受的教學軟件,比如不用任何計算機語言編程的軟件——WinQSB軟件;假使學生有一定的計算機語言編程能力,那么Lingo、Matlab、WinQSB等軟件是最好的選擇。 

參考文獻: 

[1]鄒清明,陳建華.運籌學軟件在經管類運籌學教學中的實踐體會[J].大學教育,2013(22):60-62. 

篇10

關鍵字:運籌學;企業管理

運籌學問題和運籌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它和人類實踐活動的各種決策并存。現在普遍認為,運籌學是近代應用數學的一個分支,主要是將生產、管理等事件中出現的一些帶有普遍性的運籌問題加以提煉,然后利用數學方法進行解決。界定運籌學作為在科學界的一門獨立學科的出現,應當說是在1951年,即P.M.Morse和G.E.Kimball的專著“運籌學方法”出版的那一年。運籌學的思想貫穿了企業管理的始終,運籌學對各種決策方案進行科學評估,為管理決策服務,使得企業管理者更有效合理地利用有限資源。優勝劣汰,適者生存,這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則,也是企業的生存法則。只有那些能夠成功地應付環境挑戰的企業,才是得以繼續生存和發展的企業。作為企業的管理者,把握并運用好運籌學的理念定會取得“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之功效。

一、企業發展原則與戰略管理

企業戰略管理是企業在宏觀層次通過分析、預測、規劃、控制等手段,充分利用本企業的人、財、物等資源,以達到優化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隨著我國經濟市場化的日益加深,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我國企業面臨著更多的環境因素的影響與沖擊。企業要求得生存與發展,必須運籌帷幄,長遠謀劃,根據自身的資源來制定最優的經營戰略,以戰略統攬全局。企業戰略過程包括,明確企業戰略目標,制定戰略規劃,作出和執行戰略決策,并最后對戰略作出評價。企業戰略管理作為企業管理形態的一種創新,應是以市場為導向的管理、是有關企業發展方向的管理、是面向未來的管理、是尋求內資源與外資源相協調的管理、是尋找企業的長期發展為目的。也就是將企業看作一個系統,來尋求系統內外的資源合理分配與優化,這正體現了運籌學的思想。我國企業戰略管理的內容應根據自己的國情,制定對應的戰略。主要側重規定企業使命、分析戰略環境、制定戰略目標。中國現在絕大部分商品已由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知識經濟正向我們走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程度在加深,我國企業不僅直接參與國內市場,還將更直接面臨與世界跨國公司之間的角逐,企業間競爭的檔次和水平日益提高,因而企業將面臨更加復雜的競爭環境。只有確定了宏偉的奮斗目標,才能使企業凝集全部的力量,眾志成城,向一個共同方向努力,爭取實現有限資源的最有效的利用。顯然,運籌學理念的作用舉足輕重。

二、企業生產計劃與市場營銷

1、生產計劃。使用運籌學方法從總體上確定適應需求的生產、貯存和勞動力安排等計劃,以謀求最大的利潤或最小的成本,運籌學主要用線性規劃、整數規劃以及模擬方法來解決此類問題。線性規劃問題的數學模型是指求一組滿足一個線性方程組(或線性不等式組,或線性方程與線性不等式混合組)的非負變量,使這組變量的一個線性函數達到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數學表達式.

建立數學模型的一般步驟:

(1)確定決策變量(有非負約束);對于一個企業來說,一般是直生產某產品的計劃數量。

(2)寫出目標函數(求最大值或最小值)確定一個目標函數;

(3)寫出約束條件(由等式或不等式組成).約束條件包括指標約束需求約束、資源約束等;

(4)最后根據目標函數為作出最合適的企業生產計劃決策。

2、市場營銷。一個市場研究專家試圖用數據證明消費者的洞察多么有意義,而一個戰略管理咨詢專家則強調成功營銷案例中隱藏的思路更有價值。我認為市場營銷管理的任務主要是探查決策環境,進行數據和信息的搜集、加工、分析,確定影響決策的因素或條件。因此,在確定目標階段實際上包含了問題識別和問題診斷兩個內容。在設計方案階段要理解問題,建立模型,進行模擬,并獲得結論,提供各種可供選擇的方案(方案主要通過對產品、價格、銷售渠道、促銷等基本環境的控制來影響消費需求的水平、時機和構成)。評價方案階段要根據確定的決策準則,從可行方案中選擇出最優或滿意的方案。這些都都可以使用運籌學的理念來為管理者提供輔助決策。三、企業庫存管理與運輸問題

1、庫存管理。如果說生產計劃是從信息流的角度指揮、控制生產系統的運行,那么庫存的管理則是從物質流的角度來指揮和控制。庫存管理的目標是如何最有效的利用企業的物質資源的問題。

由于庫存的物質屬性,因此對生產系統的日常運行具有更直接的作用,庫存是指處于存儲狀態的物品或商品。庫存具有整合需求和供給,維持各項活動順暢進行的功能。而庫存的存在又意味著占用資金、面積、資源,這種矛盾的處境導致了庫存管理的必要性與難度。現在流行的庫存管理系統的庫存管理軟件,一般含貨品進貨、出貨管理系統,倉庫管理系統,報表系統等子模塊等,運用的原理還是運籌學模型。

2、運輸問題。在企業管理中經常出現運輸范疇內的問題,例如,工廠的原材料從倉庫運往各個生產車間,各個生產車間的產成品又分別運到成品倉庫。這種運輸活動一般都有若干個發貨地點(產地)、又有若干個收貨地點(銷地);各產地有一定的可供貨量(產量);各銷地各有一定的需求量(銷量);運輸問題的實質就是如何組織調運,才能滿足各地地需求,又使總的運輸費用(公里數、時間等)達到最小。運輸模型是線性規劃的一種特殊模型。這模型不僅實用于實際物料的運輸問題,還實用于其它方面:新建廠址的選擇、短缺資源的分配問題、生產調度問題等。

四、企業人事管理與財務管理

1、人事管理。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現代企業的競爭已經變成人才的競爭。知識經濟條件下,經濟發展中的知識含量高,對過去一直貫穿和滲透于農業和工業經濟中的知識的作用就凸顯得日益突出,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是知識成為社會的主要財富,知識和信息逐步成為與人力、資金并列的企業第三大“戰略資源”。因此,人力資源的競爭已成為企業間競爭的焦點。所以企業應根據自身的特點和發展狀況,應該建立戰略導向型的人力資源管理,根據客戶總部與下屬公司不同的架構,建立對應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最大程度地通過戰略紐帶將“分割”的人力資源管理職能整合起來,帶動企業文化、企業管理等的全面提升,以內部管理的完善獲取市場競爭中的優勢。這顯然蘊涵的是運籌學的理念。還可以用指派問題對人員合理分配;用層次分析方法可以確定一個人才評價體系等。

2、財務管理。運籌學的理念在財務與會計中顯得更為突出也就是說它解決企業如何最有效的利用資金資源的問題。其涉及到投資決策分析、成本核算分析、證券管理等。在投資決策分析中,企業如何利用剩余資金,如何投資往往有多種方案。而運籌學的作用就是要要對這些不同的投資方案進行決策,以確定最優的方案,使得企業的收益最大。通常是利用線性規劃模型、決策論來進行判斷。

參考文獻:

[1]曹敬東,“管理科學之運籌學在企業中的應用初探”,科技資訊,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