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籌學決策論范文

時間:2023-10-26 17:55:2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運籌學決策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運籌學決策論

篇1

(一)運籌學

運籌學是上世紀40年代開始形成的一門學科,起源于二戰期間英、美等國的軍事運籌小組,主要用于研究軍事活動。二戰后,運籌學主要轉向經濟活動的研究,研究活動中能用數字量化的有關運用、籌劃與管理等方面的問題,通過建立模型的方法或數學定量方法,使問題在量化的基礎上達到科學、合理的解決,并使活動系統中的人、才、財、物和信息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使系統的投入和產出實現最佳的配置。運籌學的研究內容非常廣泛,根據其研究問題的特點,可分為兩大類,確定型模型與概率型模型。其中確定型模型中主要包括:線性規劃、非線性規劃、整數規劃、圖與網絡和動態規劃等;概率型模型主要包括:對策論、排隊論、存儲論和決策論等。

(二)物流學

物流作為一門科學也是始于二戰期間,美國根據當時軍事的需要,對軍火的運輸、補給和存儲等過程進行全面的管理,并首次使用了“LogisticsManagement”一詞。其后對于物流的概念不斷演變發展,內容也逐漸完善。我國在2001年8月1日開始實施的國家標準《物流術語》中對物流作了如下規定:物流即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存儲、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實施有機的結合。

(三)運籌學與物流學

運籌學與物流學作為一門正式的學科都始于二戰期間,從一開始,兩者就密切地聯系在一起,相互滲透和交叉發展。與物流學聯系最為緊密的理論有:系統論、運籌學、經濟管理學,運籌學作為物流學科體系的理論基礎之一,其作用是提供實現物流系統優化的技術與工具,是系統理論在物流中應用的具體方法。二戰后,各國都轉向快速恢復工業和發展經濟,而運籌學此時正轉向經濟活動的研究,因此極大地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并由此進入了各行業和部門,獲得了長足發展和廣泛應用,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理論,如規劃論、存儲論、決策論和排隊論等。而戰后的物流并沒像運籌學那樣引起人們及時的關注,直到上世紀60年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管理科學的進步、生產方式和組織方式等的改變,物流才為管理界和企業界所重視。因此,相比運籌學,物流的發展滯后了一些。不過,運籌學在物流領域中的應用卻隨著物流學科地不斷成熟而日益廣泛。

二、運籌學在物流領域中主要應用的概況

運籌學作為一門實踐應用的科學,已被廣泛應用于工業、農業、商業、交通運輸業、民政事業、軍事決策等組織,解決由多種因素影響的復雜大型問題。目前,在物流領域中的應用也相當普遍,并且解決了許多實際問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下總結一些當前運籌學在物流領域中應用較多的幾個方面。

(一)數學規劃論

數學規劃論主要包括線性規劃、非線性規劃、整數規劃、目標規劃和動態規劃。研究內容與生產活動中有限資源的分配有關,在組織生產的經營管理活動中,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們解決的問題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即在給定的條件下,按照某一衡量指標來尋找最優方案,求解約束條件下目標函數的極值(極大值或極小值)問題。具體來講,線性規劃可解決物資調運、配送和人員分派等問題;整數規劃可以求解完成工作所需的人數、機器設備臺數和廠、庫的選址等;動態規劃可用來解決諸如最優路徑、資源分配、生產調度、庫存控制、設備更新等問題。

(二)存儲論

存儲論又稱庫存論,主要是研究物資庫存策略的理論,即確定物資庫存量、補貨頻率和一次補貨量。合理的庫存是生產和生活順利進行的必要保障,可以減少資金的占用,減少費用支出和不必要的周轉環節,縮短物資流通周期,加速再生產的過程等。在物流領域中的各節點:工廠、港口、配送中心、物流中心、倉庫、零售店等都或多或少地保有庫存,為了實現物流活動總成本最小或利益最大化,大多數人們都運用了存儲理論的相關知識,以輔助決策。并且在各種情況下都能靈活套用相應的模型求解,如常見的庫存控制模型分確定型存儲模型和隨機型存儲模型,其中確定型存儲模型又可分為幾種情況:不允許缺貨,一次性補貨;不允許缺貨,連續補貨;允許缺貨,一次性補貨;允許缺貨,連續補貨。隨機型存儲模型也可分為:一次性訂貨的離散型隨機型存儲模型和一次性訂貨的連續型隨機存儲模型。常見的庫存補貨策略也可分為以下四種基本情況:連續檢查,固定訂貨量,固定訂貨點的(Q,R)策略;連續檢查固定訂貨點,最大庫存的(R,S)策略;周期性檢查的(T,S)策略以及綜合庫存的(T,R,S)策略。針對庫存物資的特性,選用相應的庫存控制模型和補貨策略,制定一個包含合理存儲量、合理存儲時間、合理存儲結構和合理存儲網絡的存儲系統。

(三)圖(網絡)論

自從上世紀50年代以后,圖論廣泛應用于解決工程系統和管理問題,將復雜的問題用圖與網絡進行描述簡化后再求解。圖與網絡理論有很強的構模能力,描述問題直觀,模型易于計算實現,很方便地將一些復雜的問題分解或轉化為可能求解的子問題。圖與網絡在物流中的應用也很顯著,其中最明顯的應用是運輸問題、物流網點間的物資調運和車輛調度時運輸路線的選擇、配送中心的送貨、逆向物流中產品的回收等,運用了圖論中的最小生成樹、最短路、最大流、最小費用等知識,求得運輸所需時間最少或路線最短或費用最省的路線。另外,工廠、倉庫、配送中心等物流設施的選址問題,物流網點內部工種、任務、人員的指派問題,設備更新問題,也可運用圖論的知識輔助決策者進行最優的安排。

(四)排隊論

排隊論也稱隨機服務理論,主要研究各種系統的排隊隊長、等待時間和服務等參數,解決系統服務設施和服務水平之間的平衡問題,以較低的投入求得更好的服務。排隊現象現實生活中普遍存在,物流領域中也多見,如工廠生產線上的產品等待加工,在制品、產成品排隊等待出入庫作業,運輸場站車輛進出站的排隊,客服務中心顧客電話排隊等待服務,商店顧客排隊付款等等。根據系統排隊的服務設施數量、系統容量、顧客到達時間間隔的分布、服務時間的分布等特征,可分為(M/M/1/∞),(M/M/1/k),(M/M/1/m),(M/M/s/∞),(M/M/s/k),(M/M/s/m)幾種不同的情況,不同情形套用相應的模型可以求解。

(五)對策論、決策論

對策論也稱博弈論,對策即是在競爭環境中做出的決策,決策論即研究決策的問題,對策論可歸屬為決策論,它們最終都是要做出決策。決策普遍存在于人類的各種活動之中,物流中的決策就是在占有充分資料的基礎上,根據物流系統的客觀環境,借助于科學的數學分析、實驗仿真或經驗判斷,在已提出的若干物流系統方案中,選擇一個合理、滿意方案的決斷行為。如制定投資計劃、生產計劃、物資調運計劃、選擇自建倉庫或租賃公共倉庫、自購車輛或租賃車輛等等。物流決策多種多樣,有復雜有簡單,按照不同的標準可化分為很多種類型,其中按決策問題目標的多少可分為單目標決策和多目標決策。單目標決策目標單一,相對簡單,求解方法也很多,如線性規劃、非線性規劃、動態規劃等。多目標決策相對而言復雜得多,如要開發一塊土地建設物流中心,既要考慮設施的配套性、先進性,還要考慮投資大小問題等,這些目標有時相互沖突,這時就要綜合考慮。解決這類復雜的多目標決策問題現行用的較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層次分析法,一種將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

三、運籌學在物流領域中的進一步應用與發展

前面介紹了目前運籌學理論在物流領域中應用較多的幾個方面,下面對其在物流領域中的進一步運用和發展作了一些思考。

(一)運籌學理論結合物流實踐

雖然運籌學的理論知識很成熟,并在物流領域中的很多方面都有實用性,可現行許多物流企業,特別是中、小型物流企業,并沒有重視運籌學理論的實際應用,理論歸理論,遇到實際問題時許多還是憑幾個管理者的主觀臆斷,并沒有運用相關的數學、運籌學知識加以科學的計算、論證、輔助決策。因此,對于當前許多企業、部門,應該加強對管理者、決策者的理論實踐教育,使之意識到運籌學這門有用的決策工具。

(二)擴大運籌學在物流領域中的應用范圍

現行的運籌學知識在物流領域中的應用主要集中在以上的幾個方面,運籌學作為一門已經比較成熟的理論,應該讓其在物流領域中的發揮更大的作用,進一步探索,盡量把物流領域中數字模糊化、量化不清的方面數字化、科學化,運用運籌學的知識準確化、優化。

(三)把運籌學知識融合在其他物流管理軟件中

把運籌學在物流領域中應用的知識程序化,編制成相應的軟件包,使得更多不懂運籌學知識的人也能運用運籌學的軟件輔助決策。目前運籌學的軟件比較多,但是具體到物流領域中應用的還寥寥無幾,因此針對物流領域中常用的運籌學軟件應大力開發。另外,把運籌學的部分功能融合在其他物流管理軟件中,也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方向,能引起管理者和主管部門的重視,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取得比較好的經濟效益。

(四)立足物流現實,改進運籌學理論應用不足之處

運籌學的理論雖然在物流領域中應用很多,并在某些領域演繹出了許多經典的模型和公式,但其中有些模型是基于一些假設條件基礎之上的,和實際生活中的情形相差很大。如存儲論中的一些模型,Q、R、S、T都是一個精確的值,而現實生活中由于需求的變化獨立于人們的主觀控制能力之外,因此在數量和時間上一般無法精確,其隨機性和不確定性使得庫存控制變得復雜。因此隨著理論的日益成熟和對實際情況的了解,對其不足之處應加以改進和完善。

五、結語

物流學主要研究物流過程中各種技術和經濟管理的理論和方法,研究物流過程中有限資源,如物資、人力、時間、信息等的計劃、組織、分配、協調和控制,以期達到最佳效率和效益,而現代物流管理所呈現的復雜性也不是簡單算術能解決的,以計算機為手段的運籌學理論是支撐現代物流管理的有效工具。物流業的發展離不開運籌學的技術支持,運籌學的應用將會使物流管理更加高效。

【參考文獻】

[1]熊義杰.運籌學教程[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4.

[2]宋偉剛.物流工程及應用[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3]汝宜紅.物流學[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3.

[4]王轉,程國全,馮愛蘭.物流系統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儲雪儉.現代物流管理教程[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2.

[6]楊海榮.現代物流系統與管理[M].北京:北京郵電出版社,2003.

篇2

基金項目:本文系“中國傳媒大學教學改革項目”(2014 No32)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朱永貴(1964―),男,北京人,中國傳媒大學理工學部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運籌學、信息處理。

運籌學主要研究系統最優化問題,從實際問題出發,應用數學理論和方法建立數學模型,然后給出求解這些數學模型的各種最優化方法[1]。運籌學主要研究的是線性最優化問題,其內容有線性規劃、目標規劃、整數規劃、動態規劃、圖與網絡分析、排隊論、存儲論、對策論、決策論和啟發式方法[2]。運籌學是信息與計算科學、數學與應用數學、統計學和其他相關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綜合各學科知識,利用運籌學的方法對實際問題進行定量分析和數學建模,通過本課程的學習為大學生進一步學習專業課程奠定理論基礎,使其具有系統優化的思維方法和邏輯推理能力,從而全面提升大學生應用運籌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通過對“運籌學”課程的調研和課程教學的親身體會,發現目前“運籌學”教學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亟待解決,還有很多方面達不到“運籌學”課程的培養目標。為此我們探索和研究了“運籌學”課程教學的規律和特點,找出了解決問題的一些積極有效的方法。下面從“運籌學”課程培養目標、教學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教學改革措施、教學改革方法幾個方面討論了“運籌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的重要性。

一、“運籌學”課程建設目標

“運籌學”課程的實際應用非常廣泛,涉及很多專業知識,要求學生系統掌握運籌學的基本數學模型、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算法和數據處理的基本能力。本課程建設的具體目標如下:

(1)要求學生掌握“運籌學”課程中的線性規劃與單純形法、對偶理論和靈敏度分析、運輸問題的數學建模和表上作業法、目標規劃的數學模型和解目標規劃的單純形方法。

(2)要求學生系統地掌握整數規劃求解的分支定界法和割平面法,掌握0-1型整數規劃數學模型及其求解方法,能夠熟練求解指派問題。

(3)要求學生掌握動態規劃方法、圖與網絡優化方法,系統掌握排隊論、存儲論、對策論、決策論的基本概念和求解方法。

(4)培養學生能夠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運籌學問題,并借助于計算機得以解決,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意識,讓他們善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二、“運籌學”課程教學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1教學內容過于陳舊和教學重點不突出

在目前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的大環境下,現階段開設的“運籌學”課程教學內容偏重于經濟管理專業所使用的“運籌學”,而且內容主要是線性最優化問題。線性優化問題對非線性科學不再實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信息科學的發展,非線性問題越來越多,與此相適應則需要非線性最優化方法去求解非線性最優化問題。只有這樣才能適應高等學校的教學改革要求,才能使“運籌學”課程教學富有活力,進而實現“運籌學”的課程建設目標。

2教學手段過于單調,沒有創新性

目前“運籌學”課程教學以多媒體教學授課方式進行,缺少板書教學。利用多媒體教學,僅僅顯示PPT的內容,沒有有針對性地對部分定理給出一些數學推導過程。學生們獲得的信息非常枯燥、非常有限,講課的速度過快,學生很難跟上主講教師的思路與節奏,同時也沒有更多的時間去獨立思考,最終導致課堂教學效果比較低。比如單純形法求解線性規劃問題、表上作業法求解產銷平衡運輸問題、分支定界法求解整數線性規劃問題,在講解過程中過于重復,缺乏創新性的內容。

3教學內容的取舍與側重點不明晰,主次選擇不恰當

講授“運籌學”課程的大多數教師是數學出身,不太熟悉計算機軟件的使用,教學過程中偏重于理論分析與解題方法的講解,不注重算法的實現和程序的編寫,也很少安排上機實習。結果大部分學生認為“運籌學”課程比較抽象,對本課程的學習缺乏興趣。目前“運籌學”課程中的主要教學內容有線性規劃、整數規劃、運輸問題、目標規劃和動態規劃、圖論與網絡等,而大部分高校設置的教學課時是48學時。由于受教學課時的限制,在教學中不可能講完所有的內容。對于不同專業、不同學科和不同類型課程的學生如何選取教學內容,以滿足教學改革和教學內容創新的需求,需要我們進一步探索。

4教學方法需要更新,考核方法要科學合理

如何在本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更多地激勵學生去主動積極地學習課程內容,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是值得探討的一個重要問題。為此,我們教師要突破傳統的教學理念,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引進和學習國內外具有創新思想的教學理論和方法。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合理的考核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環節。“運籌學”課程主要培養學生創造性地分析問題、建立模型并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教學結果的考核常采用傳統的閉卷筆試的模式,主要考查一些概念和定理與計算方法,致使學生死記硬背“運籌學”的理論、概念和方法,這導致多數學生考完試后就忘記所學內容,談不上“運籌學”的實際應用能力的提高。為此,我們要對“運籌學”采取閉卷考試和上機實驗環節測試的考核方法,其目的在于尋找更科學、更適合學生們的教學方法。

三、“運籌學”課程教學改革措施

1優化“運籌學”課程教學內容

不同專業的培養目標一般是不同的,不同專業的學生對“運籌學”課程知識點的需求也是不一樣的。因此,我們對教學內容的選取要按照不同的專業進行取舍。選取以學生需求為導向的教學內容,這樣不僅滿足了不同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要求,而且還做到了因專業施教,提高了“運籌學”課程的教學效果。

2建立科學合理的“運籌學”課程體系

選擇教學內容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在這個重要環節中,我們要注重引進新的教學內容、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建立合理的課程體系。我們應該按照“運籌學”課程的培養目標,力求使課程內容的設置和難度的確定符合大學生的認知規律。“運籌學”應用范圍廣,涉及專業多,不同專業學生的知識基礎千差萬別,對“運籌學”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對信息與計算科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兩個專業的本科生開設“運籌學”課程,要較系統地講解“運籌學”的理論知識和應用方法,使他們掌握基本的數學規劃方法,線性規劃、整數規劃、0-1規劃的數學模型、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算法和實際應用。而對于統計學專業的本科生來說,所開設的“運籌學”課程要與“經濟數學實驗”課程相結合,介紹經濟管理和生產管理實際問題建模的案例及Matlab、Lingo等計算軟件的使用和編程的技術和方法,增加實踐教學過程,使學生能夠解決經濟領域中的現實問題,同時也為學生從事該方向的繼續學習與深入研究打下基礎等。

3優化“運籌學”課程教學手段

合理使用多媒體教學,多增加板書內容。例如,在講解圖解法求解線性規劃問題、整數規劃問題時,應該使用多媒體課件技術將目標函數的等值線在約束域中沿著梯度方向平移,恰好離開約束域時即得到線性規劃問題的最優解和最優值。用單純形法求解線性規劃問題時,不斷更新單純形表的過程是一個非常煩瑣的過程,所以應該使用黑板講解單純形法的數學思想是Gauss迭代過程,從理論上要讓學生明白單純形方法是怎么得到的。這有助于學生在上機編程實現單純形方法求解線性規劃問題。在“運籌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將黑板板書與其結合使用,讓學生及時理解、消化課堂知識,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在“運籌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 合理應用案例教學。案例教學模式可以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參與,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適當加入實驗教學環節,“運籌學”課程中的數學模型問題涉及的決策變量數目一般比較多,約束條件也比較復雜,從而會使問題求解的計算量增加。為此可考慮利用計算機進行實驗教學,使得學生掌握基本的計算工程軟件如Matlab的操作。這樣不但可以減少手工計算的煩瑣性,而且節約了計算時間,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應用到數學建模、結果分析等方面,進而培養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運籌學”課程教學改革方法

篇3

關鍵詞:運籌學 創新能力 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件編號:1004-4914(2013)07-227-02

引言

近年來,運籌學作為一門與眾多科學實踐相聯系的新興學科,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隨著運籌學各分支的不斷涌現,它的理論和方法在企業和行政管理、社會經濟、工業生產以及各種決策領域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運籌學課程是大多數工科專業的重要基礎課,通過運籌學的授課,學生不僅能夠學會一定的數學算法理論,更重要的是能夠培養學生的數學素質,開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因此,運籌學課程在相關專業的課程體系中占有十分特殊的地位。為此我們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和教學體會,探索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教學改革實踐,這對保證課程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和創新意識等都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學習運籌學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運籌學是研究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方法的一門應用科學{1}-{4},應用運籌學解決實際問題步驟為:(1)提出實際問題,引入決策變量;(2)構建目標函數和約束條件,通過合理假設建立數學模型;(3)模型求解;(4)尋求最優的或較優的方案。所以,應用運籌學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就是數學建模的過程。這個過程能夠培養學生的應用分析能力,考驗學生的洞察能力、創新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等綜合素質。通過運籌學的教學,應對學生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培養:

1.堅實的數學基礎。運籌學的主要內容包括:線性規劃、非線性規劃、整數規劃、目標規劃和動態規劃,以及對策論、決策論、排隊論、貯存論和圖論。學習運籌學的目的是研究最優決策方案,但是對于算法的分析需要堅實的高等數學和線性代數的基礎,學生必須在大一階段將數學的基礎打好。特別是經管類等以運籌學為專業基礎課的專業,他們對數學的要求相對于理工科專業要低一些,該類學生更要將與運籌學相關的數學理論學好,以便后續課程的熟練應用。

2.綜合應用能力。隨著數學的飛速發展,運籌學在社會生產、科學試驗、生態研究、地質勘測、工程技術、參數優化、價格決策、運輸規劃、物資管理及經濟管理等社會各領域都發揮著重要作用,當我們研究這些領域中的某些定量關系時,運籌學就成為首要的研究工具。這就需要教師在授課的同時,注意相關理論知識的擴展和運用,也可以結合章節的內容,介紹運籌學的最新發展前沿及應用,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3.想象力和創新能力。籌課程內容既有純數學的高度抽象性和邏輯性,又有應用的廣泛性,是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的課程,對于一個沒有統一答案和算法模式的實際問題,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只能依靠現有知識充分發揮創造性和想象力。這就需要學生具有豐富聯想能力和查閱文獻資料的能力以及從一般現象挖掘內在本質的能力,從大量的看似不相干的資料中抽象出本質的思想方法,根據實際問題進行加工處理,創造出合理的解決方法,建立一個目標函數,進而去建立一個優化決策的數學模型。

4.運用各種運籌學軟件的能力。根據運籌學課程的特點,不同的章節之間關聯度不是很大,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也不同,運用的相關計算軟件應用的側重點也不同,教師不能只局限于應用Matlab或Mthematic等數學實驗軟件{5},應根據不同問題的求解,選擇不同的實驗軟件:利用Lingo求解非線性規劃模型;利用AutoMod、ProModel、AnyLogic、Arena等進行離散、連續或混合系統的建模和仿真;利用SPSS和TreeAge進行決策分析、風險分析和評估;利用WinQSB進行抽樣分析、聚類分析、動態規劃、馬爾科夫過程分析、物料需求計劃、網絡建模、非線性規劃、項目評審和關鍵路線法、排隊網絡等。從而培養學生從多角度看待問題、運用各種運籌學軟件的能力。

5.團隊協作能力和表達能力。運用運籌學方法解決具體問題,并不只是一個簡單的計算,很多問題依靠一個人的努力是難以完成的,需要大家密切合作、集思廣益,各個參與者應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這樣既可以充分利用各人知識、能力結構的不同優勢互補,又可以在合作中碰出思想的火花,從不同觀點的討論中綜合出最優的方案,從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收獲。這種相互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是學生在未來的工作和生活中非常需要的。通過運籌學的學習,可以培養學生交流能力及團結協作的精神。

二、運籌學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

基于運籌學的特點和各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結合已有的改革成果{6}-{10}提出了以下改進措施:

1.教學內容的選取要以人為本。根據不同專業類型的培養目標,對課程模塊進行縱向整合。例如,對于理工科背景的數學、計算機和交通工程等專業的學生,對運籌學的各章節的內容要詳講;對于文科背景的工商管理、市場營銷和財務管理等專業的學生,運籌學中理論算法比較強的章節選擇略講或不講,如單純形法、對偶理論、圖論等。從而建立一種以學生需求為導向的授課方式,既滿足不同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又符合課程內容的科學性和實用性,同時優化了課程資源。《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也指出:“要注重因材施教,關注學生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推進分層教學等教學管理制度改革。”

2.采取案例式教學,加強實踐環節。案例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對現實問題和某一特定事實進行交互式探索的過程,該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的具體做法是以案例教學為依托,將數學建模思想貫穿于課程教學:以實際新穎的案例提出問題,引出相應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然后構造出基本模型進行求解,最后以生活常見的,或者社會熱點的案例進行案例分析。學生如身臨其境般發現案例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分析探討,有利于學生對課程的理解和掌握,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進行案例教學,要搜集大量的,具有代表性的,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案例。該方法要求教師掌握現代運籌學的應用前沿,并能結合實際案例進行講解。

3.開辟第二課堂,鞏固實踐成果。運籌學教學只有和課外活動協調配合,才能更好地實現其素質教育功能。我們的具體做法是:邀請企業家走進課堂,為學生開拓視野;讓學生走出課堂,到生產管理部門等實踐基地調研和實習,實施對策分析、經濟效益分析以及上機操作和求解問題等實踐訓練內容;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將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培養于一體,更進一步提高學生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改革考試模式,確保教學效果。由于科學合理的課程考核體系具有全程性和時效性,為了引導學生從應試學習向提高素質和應用技能方向轉變,必須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評價體系。因此,我們采用運籌學的考核標準為:平時成績占10%,包括課堂出勤和作業;案例分析成績占20%;上機實驗成績占20%;期末考試成績占50%,試題在運籌學試題庫中隨機抽取。這種考核方法實施以來,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全面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結語

幾年的教學實踐表明,上述教學改革措施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效,提高了運籌學課程教學效果。通過各環節的訓練和考核,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真正實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通過教學改革實踐,將教學與實踐相結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也培養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動手意識和實踐的能力。

(基金項目:黑龍江科技學院教學研究項目)

注釋:

{1}胡運權.運籌學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寧宣熙.運籌學實用教程[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3}徐玖平等.運籌學(II類)[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4}韓伯棠.管理運籌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阮周生.Mallab在運籌學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廣場,2006(7):92-93.

{6}曾小彬.試論經濟管理類本科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26(I):1-4

{7}左元斌.管理類專業運籌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鹽城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90-92

{8}沈煒,文偉全.“運籌學”課程實驗教學方法的探討[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28(8):135-137

{9}李紅梅,韓逢慶,陳豐.運籌學課程教學改革思路[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6,20(2):163-1

{10}胡發勝,劉桂真.國家精品課程運籌學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06,(7):9-10

篇4

【關鍵詞】運籌學;企業管理

隨著中國的入世,將面臨著更大的挑戰與機遇。商場如戰場,各國的商家間的競爭將會愈演愈熱。它呼喚企業要超越自我,戰勝自我,自我蛻變,要不斷跳出舊的發展模式,甚至需要自己建立新的“游戲規則”來尋求新的增長點。優勝劣汰,適者生存,這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則,也是企業的生存法則。只有那些能夠成功地應付環境挑戰的企業,才是得以繼續生存和發展的企業。作為企業的管理者,把握并運用好運籌學的理念定會取得“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之功效。

(1)戰略管理。企業戰略管理是企業在宏觀層次通過分析、預測、規劃、控制等手段,實現充分利用本企業的人、財、物等資源,以達到優化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企業要求得生存與發展,必須運籌帷幄,長遠謀劃,根據自身的資源來制定最優的經營戰略,以戰略統攬全局。企業戰略過程包括,明確企業戰略目標,制定戰略規劃,作出和執行戰略決策,并最后對戰略作出評價。企業戰略管理作為企業管理形態的一種創新,應是以市場為導向的管理、是有關企業發展方向的管理、是面向未來的管理、是尋求內資源與外資源相協調的管理、是尋找企業的長期發展為目的。也就是將企業看作一個系統,來尋求系統內外的資源合理分配與優化,這正體現了運籌學的思想。 我國企業戰略管理的內容應根據自己的國情,制定對應的戰略。主要側重規定企業使命、分析戰略環境、制定戰略目標。中國現在絕大部分商品以由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知識經濟正向我們走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程度在加深,我國企業不僅直接參與國內市場,還將更直接面臨與世界跨國公司之間的角逐,企業間競爭的檔次和水平日益提高,因而企業將面臨更加復雜的競爭環境。

(2)生產計劃。使用運籌學方法從總體上確定適應需求的生產、貯存和勞動力安排等計劃,以謀求最大的利潤或最小的成本,運籌學主要用線性規劃、整數規劃以及模擬方法來解決此類問題。線性規劃問題的數學模型是指求一組滿足一個線性方程組(或線性不等式組,或線性方程與線性不等式混合組)的非負變量,使這組變量的一個線性函數達到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數學表達式。

(3)市場營銷。一個市場研究專家試圖用數據證明消費者的洞察多么有意義,而一個戰略管理咨詢專家則強調成功營銷案例中隱藏的思路更有價值。我認為市場營銷管理的任務主要是探查決策環境,進行數據和信息的搜集、加工、分析,確定影響決策的因素或條件。因此,在確定目標階段實際上包含了問題識別和問題診斷兩個內容。在設計方案階段要理解問題,建立模型,進行模擬,并獲得結論,提供各種可供選擇的方案(方案主要通過對產品、價格、銷售渠道、促銷等基本環境的控制來影響消費需求的水平、時機和構成)。評價方案階段要根據確定的決策準則,從可行方案中選擇出最優或滿意的方案。這些都都可以使用運籌學的理念來為管理者提供輔助決策。

(4)運輸問題。在企業管理中經常出現運輸范疇內的問題,例如,工廠的原材料從倉庫運往各個生產車間,各個生產車間的產成品又分別運到成品倉庫。這種運輸活動一般都有若干個發貨地點(產地)、又有若干個收貨地點(銷地);各產地有一定的可供貨量(產量);各銷地各有一定的需求量(銷量);運輸問題的實質就是如何組織調運,才能滿足各地地需求,又使總的運輸費用(公里數、時間等)達到最小。 運輸模型是線性規劃的一種特殊模型。這模型不僅實用于實際物料的運輸問題,還實用于其它方面:新建廠址的選擇、短缺資源的分配問題、生產調度問題等。

(5)庫存管理。如果說生產計劃是從信息流的角度指揮、控制生產系統的運行,那么庫存的管理則是從物質流的角度來指揮和控制。庫存管理的目標是如何最有效的利用企業的物質資源的問題。

由于庫存的物質屬性,因此對生產系統的日常運行具有更直接的作用,庫存是指處于存儲狀態的物品或商品。庫存具有整合需求和供給,維持各項活動順暢進行的功能。而庫存的存在又意味著占用資金、面積、資源,這種矛盾的處境導致了庫存管理的必要性與難度。現在流行的庫存管理系統的庫存管理軟件,一般含貨品進貨、出貨管理系統 ,倉庫管理系統,報表系統等子模塊等,運用的原理還是運籌學模型。

篇5

關鍵詞:建筑價值;運籌學;造價模型;分層管理

建筑的價值與建筑的造價,作為從事工程造價的人員的我,一直在思考,怎么將這對本質和手段有機的結合,并通過現實的管理工作聯系起來。

根據我國現實的建筑項目管理體機制、建筑價值的研究和認識、工程造價(特別是全國注冊造價師)的相關理論和華南理工大學《運籌學》,針對問題,較為簡單提出建筑價值的分層管理和造價的運籌學考慮的想法。主要邏輯思路為:以《運籌學》和《工程造價》的理論為基礎,以我國建筑項目管理體機制的控制階段為研究對象,綜合考慮相關影響因素,建立基本的優化探討。

首先,運籌學的相關理論與理解:

運籌學是以實際問題為研究對象,著眼于系統的關系,綜合考慮各種因素,以科學的方法,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來達到整個系統達到最優狀況。可分為確定型模型和概率型模型,確定型模型有:線性規劃、非線性規劃、整數化、圖與網絡和動態規劃等;概率型模型有:對策論、排隊論、儲存論和決策論等。

運籌學的思考特點:

1)科學性:運籌學是以科學方法論指導通過一系列規范化步驟進行。對問題的分類、模型的選用、參數的采集,很多已經有具體模型和算法。

2)實踐性:以實際問題為對象,凡是涉及到需要權衡不同因素會對問題結果都會產生不同影響,都可以運籌學研究工作,通過借鑒問題的性質、系統的目標及系統內變量的關系,利用已有和自建的數學方法對系統進行最優化設計,并被實際實踐所檢驗,從而指導實際系統的運用。

3)系統性:用系統的觀點分析一個模型的問題。著眼于整個系統而不是局部的,通過權衡各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和影響,使整個系統達到最優化。

4)綜合性:現實的問題是復雜的,涉及的問題是多方面的,不光是經濟的、功能的、藝術的,還社會的、政治的等,而且很多問題是難以量化和衡量的,因此要以不同學科的知識來分析,讓各方面專家綜合考慮,從而真正將運籌學作用發揮到綜合最優化。

其次,工程造價的相關理論和建筑行業的現狀

從事建筑行業-工程造價專業的造價管理工作,建筑行業本來是一個固定資產投入巨大的行業,同時這個行業涉及的領域和影響因素也很多,何綜合考慮各方面的要求,以及如何最終確定資源如何分配等,這些是一個巨大和復雜的問題。作為建筑行業項目主要控制目標的造價的領域,也與時俱進,不在停留在建造項目本身的費用和花費了,已經上升到全壽命費用成本、建筑項目經濟費用。

工程造價:主要是從投資者角度,工程造價是指建設一項目工程預期或實際開支的全部固定資產投資費用:工業建設項目造價影響主要因素有:

1)項目建設規模,應選擇合理的建設規模,以達到規模經濟的要求。對應的比選方法:盈虧平衡產量分析法、平均成本法、生產能力平衡法、以及按照政府或行業規定確定的方法。

2)建設地區及建設地點:建設地區選擇是指在幾個不同地區之間對擬建項目適宜配置在哪個區域范圍的選擇。建設地區的選擇要遵循兩個基本原則:靠近原料、燃料提供地和產品消費地的原則。建設地點選擇是指對項目具體坐落位置的選擇。廠址選擇時的費用分析包括項目投資費用分析和項目投產后生產經營費用比較。

3)技術方案:技術方案選擇的基本原則:先進適用、安全可靠、經濟合理。

4)設備方案:在設備選用中,應注意處理好以下問題:要盡量選用國產設備,要注意進口設備之間以及國內外設備之間的銜接配套問題,要注意進口設備與原有國產設備、廠房之間的配套問題。

5)工程方案:工程方案選擇應滿足的基本要求包括:滿足生產使用功能要求;適應已選定的場址(線路走向);符合工程標準規范要求;經濟合理。

6)環境保護措施

環境治理方案比選的主要內容有:技術水平對比;治理效果對比;管理及監測方式對比;環境效益對比。

民用建設項目造價影響也有相應的主要因素制約。

對于施工單位:造價影響的因素相對較少,但主要是考慮項目的實際情況,包括施工條件、施工難度、業主的管理情況、環境經濟和社會環境等;施工單位實際情況,包括技術力量,管理水平,設備力量等。

全壽命周期成本:是指工程產品從研究開發、設計、建造、使用直到報廢所經歷全部時間,在工程壽命周期成本,包括:工程壽命周期經濟成本、工程壽命周期環境成本、工程壽命周期社會成本。對應的成本分析方法有:費用效率法、固定效率法、固定費用法、權衡分析法。

建筑項目經濟費用

(一)經濟費用效益理解

(1)分析的角度與基本出發點:更關注從利益群體各方的角度來分析項目,解決項目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包括實體的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等;

(2)價值的理解為,項目的費用和效益;其含義和范圍劃分為:經濟費用效益分析是對項目所涉及的所有成員或群體的費用和效益做全面分析;

(3)所使用的價格體系。經濟費用效益分析使用影子價格體系,即要使用社會價值來折算。

(4)經濟費用效益分析通常只有盈利性分析,沒有清償能力分析。

(二)經濟費用和效益識別的一般原則

(1)遵循有無對比的原則;

(2)對項目所涉及的所有成員及群體的費用和效益做全面分析;

(3)正確識別和計算正面和負面的外部效果;

(4)合理確定效益和費用的空間范圍和時間跨度;

(5)根據不同情況區別對待和調整轉移支付。

最后,運用運籌學理論建立造價模型和研究內容

現在根據以上工程造價涉及到的理論系統,每個系統都有繁多的因素影響各系統的實際狀況,權衡各因素,使之優化,也就成為運籌學考慮的問題。以對應主體單位的系統關系為依據和展開相應系統關系的角度。

現以施工單位或建設單位作為一個系統,建立為工程造價模型:

以工程造價為理論,建立以立項-可研-設計-招標-施工-竣工過程,對應估算-估算-預算-合同價(控制價)-工程過程支付與變更-結決算,造價的組成和計算方法已經基本成熟,只是要將影響的因素進行系統的分析和整理,和同時按項目組成的單體性質綜合統籌,建立運籌學模型來研究。

以投資運營或投資使用單位,建立全壽命費用成本模型:

以全壽命費用為理論,建立以建設-運營-轉化或建設-運營-完結,對應建設項目總投資-生產運營費用-改造費用或建設項目總投資-生產運營費用-拆除費用,關于生產運營費用的組成,應該分行業和規模,建立和分析相關因素子模型;關于改造費用和拆除費用,基本可以延用工程造價模型,這個系統就分為生產運營費用子模型和工程造價模型,首先要對模型內部因素權衡,然后要對子模型的主要因素權衡,因此要建立兩級模型。

以政府建設主管部門,建立建筑項目經濟費用模型:

這是一個宏觀的理論模型,現探討放在省和市級建設主管部門,在全壽命費用成本模型的基礎上,應改加上建筑社會影響模型和環境生態模型,由于后兩中模型和相關理論比較模糊和難以操作,也只有建設主管部門反饋給政府各行政主管部門,對各因素統籌分析,但模型中的基本原則和權重分配也根地理位置和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有管!要求政府部門應該與時俱進的研究和調整,這里建議,加強政府部門關于各建筑性質的原則要求進行研討,產業和建筑的地理位置布局的規劃,NIBY問題的費用和補償辦法;同時加強建設項目立項時政府各行政主管部門的預審批和調整。

由于此模型的復雜程度和地域差異,初步建立以原則因素的分析模型,來權衡,宏觀的實現優化。

篇6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 會計集中核算 管理

會計是一個信息系統。會計信息處理從手工發展到電算化是會計操作技術和信息處理方式的重大變革。它對會計理論和會計方法提出一系列新的課題,使傳統會計格局逐漸被打破,新的會計思想和理論逐漸確立,從而在推動會計自身發展和變革的同時,也促進電算化會計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

一、電算化會計信息處理的特點

電算化會計信息處理是指應用電子技術對會計數據輸入、處理、輸出的過程。現階段主要表現為用計算機代替人工記賬、算賬和報賬,以及替代部分在手工會計下由人腦完成的對會計信息的分析,判斷。電算化會計信息處理過程具有以下特點:

1.以電子計算機為計算工具,數據處理代碼化,速度快,精度高。電算化會計是以電子計算機代替手工會計下用人工來記錄和處理數據。

2.數據處理人機結合,系統內部控制程序化,復雜化。由于數據處理的人機結合和系統內部控制方式程序化,使得系統控制復雜化。其控制點由手工會計對人的控制轉到對人和機器兩方面的控制,控制的內容涉及人員分工、職能分離和計算機軟、硬件的維護,以及會計信息和會計檔案的保存和保管。

3.數據處理自動化,帳務處理一體化。整個帳務處理過程呈現一體化趨勢。

4.信息處理規范化,會計存儲磁性化。在電算化系統中,各種會計數據以文件的形式組織,并以電信號和磁信號的形式存儲于計算機的內外存儲器中,磁性介質成為保存會計信息和會計檔案的主要載體。

5.具有選擇判斷及做出合理決定的邏輯功能。系統設計與開發中的各種數學、運籌學、決策論等方法的運用,增強了系統的預測和決策功能。

二、會計集中核算的特點

會計集中核算是融會計服務和管理監督為一體的新型會計管理模式,目前行政事業單位開始采用這種模式,其基本職能是:會計核算中心對各單位的財務收支采取“集中管理,統一開戶,分戶核算”的辦法。在納入集中核算單位的資金所有權、資金使用權和財務自主權不變的情況下,它實行財務集中管理、統一開設賬戶、統一會計核算、統一收付資金、統一調配資金的管理形式。單位所有開支在單位領導審核批準的基礎上,再經會計核算中心審核后入賬,從而保證了各預算單位開支符合財務會計制度的要求。

實行會計集中核算是為了加強會計核算、管理與監控,防止財政資金被截留、浪費等違紀違法現象的發生。其特點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從管理、控制的手段看,突破了過去管理模式中僅僅著眼于會計人員進行評價的局限性,實現了由人治到法治、由管人到管人與管賬相統一的轉變。過去,各單位財務由領導說了算,會計人員作為所在單位的一員,出于自身利益考慮及領導壓力,往往不能保證在會計監督中不偏不倚,嚴格按財經法規辦理經濟業務。有時為防備審計,還會實施“技術性粉飾”,造成假賬的產生。現在實施會計集中核算后,各單位領導會計法律意識增強,他們經常事先主動向核算中心咨詢會計處理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及授權范圍。對支出審批更謹慎、態度更認真。

2.從管理的層次看,實行財務集中核算,減少了中間層次,有利于信息的及時溝通,有利于管理、控制目標的實現。過去上級對一二級報銷核算單位的財務控制主要是年終審計,決算審計,屬于事后監督,時效性不足。出現了問題再來糾正,成本和效果均不理想。現在核算中心可及時掌握各單位財務數據,有條件進行事前計劃,事中控制。會計信息的獲取,交換及利用方便及時,為管理、控制目標的實現及科學決策提供了條件。

3.從運行成本看,實行財務集中核算,不僅可以大大減少財務人員,降低政府行政成本。而且核算中心實行統一賬戶,便于統一調度資金,盤活了財政資金的庫外沉淀。如過去對預算外資金,先要存入專戶,使用時再申報計劃,然后由預算外轉入單位支出戶開支。不僅過程煩瑣,而且也降低了資金的利用效率。現在變成系統內劃撥,工資直達個人賬戶,政府采購款直達商品、勞務供應商,高效快捷。

4.實施會計集中核算后,會計基礎工作的規范化得以加強。現在會計核算中心一般在財政主管部門領導下工作,實施了電算化核算。不論管理的軟硬件條件均與原單個核算單位不能同日而語。使現代化辦公信息模式得以實施。

篇7

現代意義下的生產和制造是關于產品、加工和材料的技術密集的過程。工業工程必須能夠解決隨技術進步而產生的方法、實踐和顧客需求方面的問題。位于俄克拉荷馬州DoverResources有限公司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RudyHermann先生認為,世界級的優秀運作必須包括供應鏈和信息技術,而常規運作中通常不包括這些因素[2]。

1.我國工業工程實驗室及研究現狀

截至2010年我國已遴選近500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以實訓命名的實驗室一般以硬件建設為主。西安交通大學、山東大學等院校已建立了多個工業工程專業的校企教學實踐基地,增加了學生實習的經費,愈來愈注重生產實踐及其效果。國內最大的ERP軟件供應商北京用友軟件股份有限公司與浙江工業大學聯合成立“浙江工業大學用友ERP實驗中心”,這是浙江省首個校企合作共建實驗室,此類試驗趨向于軟件模擬[3]。

2.國外教學與實驗現狀

諾丁漢大學的制造工程和管理專業教學計劃包括制造設計,自動化和制造過程模塊;管理領域的課程包括工業關系模塊、質量模塊及商業會計模塊。第3學年安排選修模塊,學生按照個人的興趣選擇課程。第4學年,制造工程和管理專業與企業合作,安排工程和管理方面實際項目,調研13周后進行分析和答辯。斯坦福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將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企業、政府和非盈利機構所需要的人才,使學生可以從事咨詢、企業管理、財務分析、政府政策分析、工業研究、產品研發、項目管理、戰略規劃等工作。設計了6個專業方向:一是工業工程(致力于設計和分析制造、生產和服務系統),學生具有通過注冊工業工程師認證的能力,我國高校工業工程培養并不注重認證問題;二是運作管理;三是財務和決策工程(致力于設計和分析財務和戰略計劃);四是運籌學;五是技術和組織(掌握個體和組織行為理論并獲得廣泛的技術背景);六是技術和政策(掌握技術與政策分析能力)。密西根大學1956年始建工業工程專業,后更名為工業與運作工程。必修課包括工業和運作管理、運籌模擬、工程概率統計學、人機工程學、系統優化等。選修課包括5組:一是生產和庫存控制、設施規劃、物流系統;二是排隊系統、決策分析、統計質量控制;三是仿真;四是工業工程實驗方法、安全管理、工作測量及預測;五是工作組織、制造戰略、工程經濟學。

二、實驗體系研究

1.工業工程實驗體系要求

2004年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編寫的《全國普通高等教育學校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學科核心課程及專業主要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中,基本實驗包括人因工程、工業工程基礎、生產與運作管理。提高實驗包括人因工程、工業工程基礎、物流工程、生產與運作管理[4]。

2.工業工程實驗存在的問題

工業工程課程某些內容基本與系統集成無關。例如,線性規劃(決策論)課程的重點在單純形法的結構上,課程不可能使學生成為線性規劃的精通使用者。隨之而來的是后面的生產課程會發現,學生不能用公式表達并解決復雜的生產現場問題。這一現象的產生,一是由于運籌學和制造系統的教學人員之間缺乏溝通;二是由于線性規劃的傳統課程實驗設計與真實問題的闡述和分析之間缺少聯系。[5]傳統實驗體系不能滿足現代工業的需要。從傳統工業工程課程中接受的訓練只適合低技術工業。例如,工作測定在勞動密集型產業中非常重要,而在高自動化制造領域卻不適用。類似數學規劃和庫存控制這樣的課程雖然向學生介紹了大量的理論知識,卻從來沒有向學生展示過這些理論如何解決問題,或者與高科技問題如何聯系。同時,很少將這些課程與具挑戰性的、與Internet相關的問題進行聯系,沒有對這些問題進行研究、開發或傳授[6]。

三、實施目標

經過精心的規劃和反復論證,天津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建設了工業工程實驗室,包括企業運作實驗室、人因工程實驗室、物流工程實驗室。3個實驗室的突出特點有4個:一是著重于企業生產服務活動的整體;二是立足于教學,每個實驗室都考慮教學實驗和案例的建設;三是可為全院學生進行工業工程方面知識的教學和實踐培訓;四是可為工業工程學科的發展提供基本平臺[7]。

四、工業工程綜合實驗設計與實施

天津理工大學管理學院自2004年開始購買ERP和Flexsim應用軟件、皮帶輸送機和倍速輸送機、自動貨架、數控機床等設備,購買小型裝配模型,如減速機、四驅車和聯合模型。模擬小型工廠,開出《基礎工業工程》、《生產與運作管理》、《人機工程》等驗證性實驗,在《生產與運作管理》模塊中開出綜合性實驗,包括車間設施布置與優化實驗、工藝化車間生產作業計劃編制實驗、裝配線平衡與設計實驗、大規模定制企業工程網絡實驗。大規模定制企業工程網絡實驗是針對大規模定制企業的運營與控制理論、《設施布置與規劃》課程中設施布置與改進理論、《生產與運作管理》課程中最優生產技術、流水裝配線平衡理論、生產計劃編制方法等。研究立足大規模定制企業,設計面向大規模定制企業的通用教學模型,并以通用模型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工廠設計并在管理學院工業工程實驗室模擬實施,聯合工業工程專業與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學生編制大規模定制企業的工程網絡計劃[8]。繪制零件圖。最具代表性的可以歸納為軸系模型、齒輪模型、縫紉機腳踏板曲軸連桿機構模型、牛頭刨床棘輪連動模型、活塞發動機的曲柄滑塊機構模型、機動車輪聯動機構模型、飛機起落架機構、鉆床夾具、汽車千斤頂模型、機器人末端執行器模型等10類。采用AUTOCAD繪圖,形成典型零件圖,因為模型具有多樣性,則需求具有定制特征,需求者需要對數量和尺寸大小進行定制,因此安排計劃有很大的靈活性。許彥:工業工程專業實驗教學課程體系改革對10類模型具體拆分,給各種零件逐一編號。基本零件一次性定制20套,材質為木質。需要按照機械工程訓練實驗的加工特點,給出工藝和加工時間,形成一整套工藝過程資料和工藝規程圖。拆卸零件,在實驗室反復試驗,測定加工和裝配時間,形成標準文件。進行工序同期化。對工藝路線進行優化;根據裝配工藝繪制裝配路線圖;進行工位定置化;填寫實驗表格:標準作業時間測定表、操作記錄表;裝配工藝標準示意圖。進行生產計劃與車間生產作業計劃的編制與編程工作。運用成組技術方法對零件進行分組;應用MRP基本原則,將年度生產計劃、月生產計劃細化為周車間生產作業計劃,日生產計劃;采用Fmax法、約翰遜法、CDS法或關鍵路線法,將作業計劃和無延誤作業計劃進行排序[9]。應用VB6.0編程生產計劃與車間作業計劃錄入、修改與維護功能,實現填寫、修改現場調度與管理控制基本表格。根據零件尺寸和需求時間循環使用程序實時更改。

結論

篇8

關鍵詞:技術措施;環境保護;文明施工

Szechiaying iron ore mining field Ⅲ technology and environment to ensure construction safety measures

Li an'xin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Luan County, Hebei Iron and Steel Group Ⅲ szechiaying iron ore mining field of construction safety technolog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Keywords: technical measur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ivilized construction

河北鋼鐵集團灤縣司家營鐵礦Ⅲ采場為地下開采。采場采用主、副豎井、斜坡道聯合開拓。開采范圍為-60m至-180m之間的礦體,中段高度為60m,分別為-60m、-120m、-180m。目前在-120m中段以上生產。為保持礦山生產的連續性,需對-180m中段進行開采,屬于Ⅲ采場地下采礦延續工程。項目的總工程量為66102m³;總支護量7990m³;預埋、錨桿、鋼筋等12t;鋪軌4.15km。本文歸納一下施工中的技術、安全、環保保證措施。

一、技術保證措施

推行全員創優意識,各級領導要樹立質量好壞是衡量自己的一把尺子,教育全體員工樹立質量第一思想,調動全體職工創優積極性。在工作中堅持質量、工期、效益的統一性。

運用網絡技術和預測論、決策論、運籌學等的系統工程來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嚴格按編制審批的《單位工程作業規程》指導施工生產。嚴格制定施工程序,加強技術交底和交流,嚴格按井巷施工規范組織施工,落實質量標準。切實搞好技術管理,做好圖紙會審,規程、技術措施編制,技術資料的收集工作,建立完好詳盡的技術檔案。設計變更、工程變更、隱蔽工程檢驗、返工記錄、重要材料、產品的修改或代用必須及時申請建設單位審批,并簽署意見備案;堅持正規循環作業,嚴格按爆破圖表施工,工作面打眼做到“五定一保”,即定人員、風鉆、定區域、定時間、定質量,保證光面爆破。施工中,應根據地質情況的變化,不斷修改爆破圖表,確定合理科學的參數,有效指導光爆;施工所使用的所有計量器具都要有明確的校驗標準、校驗計劃、校驗措施,確保計量工作準確可靠;施工中做好導線測量、激光指向儀的及時校對管理工作,按規定距離延伸中腰線,做到施工定位準確。嚴格按《爆破安全規程》實施爆破作業,直線巷道爆破警戒距離為200m,90°曲線巷道為不少于100m且人員進入躲避硐內。

二、專項安全技術措施

1、處理瞎跑措施

處理拒爆、殘爆時,必須在班組長指導下進行,并應在當班處理完畢。如果當班未能處理完畢,當班爆破工必須在現場向下一班爆破工交接清楚。

處理拒爆時,必須遵守下列規定:(1)由于導爆管綁扎不良造成的拒爆,可重新綁扎起爆。(2)在距拒爆炮眼0.3m以外另打與拒爆爆破眼平行的新炮眼,重新裝藥起爆。(3)嚴禁用鎬刨或從炮眼中取出原放置的起爆藥卷或從起爆藥卷中拉出導爆管雷管,不論有無殘余炸藥嚴禁將炮眼殘底繼續加深,嚴禁用打眼的方法往外掏藥,嚴禁用壓風吹拒爆、殘爆炮眼。(4)處理拒爆的炮眼爆炸后,爆破工必須詳細檢查炸落的矸石,收集未爆的雷管。(5)在拒爆處理完畢以前,嚴禁在該地點進行與處理拒爆無關的工作。

2、防透水安全措施

(1)在掘進的過程中,堅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防治水措施。(2)打探水眼時,如發現巖石變軟(發松),或沿鉆桿向外流水超過正常打鉆供水量等現象時,必須停止打鉆。此時,不得移動鉆桿,除派專人監視水情外,應立即報告項目部和礦總工程師,以便及時采取安全措施。(3)在掘進工作面或其它地點發現有透水預兆,如工作面“出汗”、頂板淋水加大、空氣變冷、發生霧氣、掛紅、水叫、底板涌水或其它異常現象時,必須立即停止工作,報告礦總工程師,采取措施。如情況緊急,必須立即發出警報,撤出所有受水威脅地點的人員。(4)探水、放水工作應由有經驗的工人根據專門設計進行。放水時,應按照排水能力和水倉容積控制放水量。

3、膠輪運輸安全措施

(1)本工程僅采區斜坡道為斜巷,其余坡度不超過1.5%,故采區斜坡道后巷最大坡度為15%,應有防剎車失靈的措施。(2)柴油車下井前必須檢查照明(剎車燈、轉向燈、大燈),試車檢查制動剎車系統是否安全可靠。(3)在上下坡時,如遇到剎車失靈,必須采取緊急措施,如靠幫摩擦減速停車。(4)每輛車必須有裝有手動緊急制動的裝置,在剎車失靈速度較快時,使用手動制動剎住停車(斷氣剎)。

4、爆破安全措施

(1)-180m中段井底車場開口處離井筒裝備較近,應打淺眼,少裝藥,放震動炮,一次起爆裝藥量不超過12kg,在-120m中段距離馬頭門10m外起爆,并做好與礦方聯系爆破前的警戒工作(另行補充防護措施)。(2)采區斜坡道開破應做好爆破警戒把好所有出入口,設置警戒人,懸掛警戒牌。(3)與其他生產單位協調生產及放炮警戒。

三、環境保證措施與文明施工

施工環境保護措施要認真執行當地政府關于環境保護的管理規定,對全員進行環境保護意識的宣傳教育,使每個職工都意識到環境的重要性。依據環保法,對施工期間與環境有關的事項制定各種制度、計劃;按當地環境保護部門的建設要求,健全組織機構,配齊人員開展工作;嚴格按設計要求施工,使各道工序和全過程事前按環保要求采取相應的保證措施。按建設單位要求設置有關臨時設施,大宗材料庫、工業場地。工程施工爆破后,采用機械通風。加強污水排放管理,按建設單位指定地點排放。建立定期內部環境制度,項目部每月檢查一次,確保環保各項指標均能達標。

篇9

關鍵詞:企業管理學;范式確立;范式穩定;范式競爭

從泰勒主義出現至今,管理學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在此期間,管理學科的建樹遠遠超過其他社會類學科,隨著行為管理學科的興起,體現出多種受不同范式支配的管理理論,這些理論互相影響互相交織,從而形成對于企業管理問題的體現的多元化局面。本文就范式的層面對管理思想發展過程進行分析,探討管理學科發展與變遷的趨勢。

一、企業管理學在范式層面的發展過程

范式概念首先是由美國的哲學家湯姆斯·庫克提出的,指的是某一科學家集團在某一專業或領域當中具有的共同的世界觀、認識論和方法論,這一研究的哲學背景規定了他們所具有的共同的理論基礎和研究方法,為學者提供了共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同時規定了某項研究成果的發展方向和研究方法。范式理論能夠有助于突破時間序列和復雜的學派的分歧,能夠更好地概括各類管理學理論,更好更加有效的分析和歸納管理科學發展的邏輯和規律。

(一)企業管理學范式的確立和穩定

在整個19世紀,泰勒在英國和美國兩個國家企業管理方面所具有的實踐經驗和相關實驗研究構成的科學管理理論,都成為管理學的獨特標志。

科學管理理論標志著古典企業管理學范式的確定,核心主要集中在以下三點:一是以“經濟建設”為前提,認為人們會受到利益的驅使,只對如何提高自己的收益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進行指導行為的原則,只要給予足夠的金錢,就能夠發揮人自身最大的潛能;二是在從人與資源的關系角度進行著手,企業管理實際上就是一個通過運用合適的手段將生產要素發揮到最大限度的一個行為,從而生產出更多財富;三是企業的生產和經營活動可以通過構建相關規定加以確定,管理指的是通過運用科學方法使契約達到充分的穩定性和完備化,從而更好地實現企業效率的提高。這三個特點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哲學系統理論學科框架,也是一套完整的企業管理概念分析方法。

(二)管理學范式的競爭

從最具有代表性的“工業心理學”可知,一些企業管理學家對人的心理和行為進行研究,但是當時范式競爭的格局并未真正的形成。在二戰以后,行為管理學的影響不斷深化和擴大,直到20世紀50年代,管理學范式競爭進入了一個范式競爭的新時代。

科學范式管理哲學的內涵是以人為本,核心理念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每個人都是社會人,認為企業的每個員工都不止是經濟產物,而是具有生命、情感、欲望的生理的動物,具備主觀能動性和思考能力以及創造性;二、認為在面臨許多外界不確定的因素的時候,企業應該被視為一個有機的社會系統,而不是一個賺錢的工具;三、企業管理的核心是人,是人的具體行為。而人的行為時受多種因素互相作用的結果,行為因素包含心理學、社會學、生理學、政治學、人類學、經濟學等各個學科領域。

隨著各大學科的發展以及演變,自20世紀60年代,相繼出現了管理過程理論、決策論、企業戰略理論、系統管理理論等其他相關學派。這類理論被劃分為理性主義管理學范式,通過運用現代自然科學理論提供的工具和方法論,在吸收古典管理學范式和行為科學范式研究的相關理論知識的基礎知識,把管理過程、組織和戰略作為具體的研究對象進行研究分析。

在20世紀80年代,日本企業采用相關管理方式研究方法管理企業相繼成功,社會學、文化學和其他相關的社會科學也被引入到管理學研究當中,出現了企業文化等相關管理學派,它也是在繼承系統科學理論和行為科學研究的基礎知識,強調企業成員共同價值觀和新年的培養的重要性的新的學科。

20世紀90年代,知識經濟和信息經濟促進了學習型理論組織、知識管理理論、企業再造理論等相關理論學科的形成,同時也是對于管理權力的突破,把企業的行為看成是個人、團隊和組織的不同類型的學習和互動過程,強調企業管理的彈性化,直至今日,在管理學發展的過程當中,各類管理理論和學派都是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自己的特點和影響力,在某一時期都會有特定的管理學理論占據主導地位,而不是某一學科或者學派一直完全占據領導地位和統治地位。

二、企業管理學發展變遷歷史分析

在管理學發展的過程當中,經歷了一枝獨秀到百花齊放的變化,管理學的發展也經歷了由確立、穩定到競爭的過程,在這一階段,企業管理思想的發展始終同一個國家和社會的生產力水平是密切相關的。

(一)機器大工業生產與局部委托關系制度下古典管理學范式的確立和穩定

19世紀中后期,隨著生產社會化程度的提高,西方國家的產業革命相繼完成,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的現代企業制度開始出現,與機器大工業生產相適應的社會分工促使所有者逐步從經營過程中退出來,古典管理學范式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得以確立的。

這種管理模式,一方面為企業所有者在管理方面設置了一個較難進入的入口,讓他們從日常經營管理領域退出,促使企業規模不斷發展擴大;另一方面,也為技術人員和專職經理提供了一個發展自我的平臺,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一段時間里,古典管理學范式的統治地位相當穩固。

(二)局部委托關系向完全委托企業制度轉變行為下范式的確立對古典管理學范式的挑戰

隨著企業發展及以進一步擴大,古典管理學范式支配下的相關理論在企業當中的時間和運用,導致企業內部層次多樣化發展,經營權和決策權被分屬為不同的管理機構,使得委托任何管理人的關系變得模糊不清,更為復雜,因此,從企業組織領導的縱向關系來看,管理層的人很有可能既是委托人又是人,同時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發展和提升,企業生產和經營活動的不確性因素也逐漸增多,因此,企業的委托人和人之間需要達成前提協議,因此,委托人需要對人進行監督和激勵,對事前的約束和事后的競爭取代,這一機制的使用,為人的行為提供了更多的空間和自由。

(三)完全委托——關系為主體企業制度下的多范式競爭

經過多年發展,兩種范式下的相關理論在研究當中為企業組織內部經營提供了相關的工具方法和模型,同時也創造出了避免人機會主義行為傾向的監督和管理機制,但是隨著目前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大,企業規模逐漸擴大,企業經營產品出現多樣化,小批量、多種規格標準,企業面對的內外經營壓力不斷增大,促進企業把管理的主要核心轉向組織整體有效運作,以及靈活應對環境的不確定性。

在“經濟人假設”這一古典管理學范式研究理論和“社會人假設”科學管理范式的相互競爭的過程當中,一些管理學家不僅會思考對人性的探索,同時還會努力去構建一種新型的管理學范式。他們認為,認清楚人的本質是非常困難的,而系統論、信息論、運籌學、控制論、耗散結構論、協同論與突變論等現代自然科學理論的發展和創新,又為這一思路提供了工具與方法論上的有力支持。所謂的“現代管理理論叢林”所包括的管理過程理論、決策理論、企業戰略理論、系統管理理論、權變理論、數量管理科學理論等等,基本上都是在這一思路下分別利用不同的自然科學方法建立的,其核心是人性假設,通過對理性自然科學研究方法的運用和分析,組織經營戰略作為研究對象,注重管理科學的操作性和實踐性。

小結

在未來的管理學發展當中,范式競爭的發展可能會持續較長時間,但是不是企業管理學科發展的常態,因為社會生產和企業管理制度發展會形成多元化的趨勢,一方面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信息知識等一些無形的要素回去帶勞動資本以及一些有形的產品,逐漸代替主體地位,企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所占據的比例會有所提升,一些舊的生產方式會逐漸退出社會的舞臺,各個部門黨組,社會生產特征的差異將會縮小;其次,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不同類型的企業通過自身的發展形成了多種不同方式企業治理的模式和結構,通過各自不同的方式參與到企業競爭當中,優勝劣汰,使得企業管理的差異性逐漸減少,在某些特定的社會生產特征和企業管理結構下提出的科學范式會逐漸失去優勢;最后,由于各種范式之間存在以一定的相互關聯,而不是完全對立,因此需要各種管理方式加以融合和發展,未來管理學的發展也一定會走出這樣的叢林。

參考文獻: 

[1]周三多,鄒統釬著.戰略管理思想史[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 

[2]郭咸綱著.西方管理學說史[M].中國經濟出版社,2003. 

[3]郭咸綱著.西方管理思想史[M].經濟管理出版社,2002. 

篇10

    本文從電算化會計信息處理的特點入手,通過分析電算化會計與手工會計的區別及對現行會計的影響,對電算化會計的未來發展趨勢進行探討。

    一、電算化會計信息處理的特點

    電算化會計信息處理是指應用電子技術對會計數據輸入、處理、輸出的過程。現階段主要表現為用計算機代替人工記帳、算帳和報帳,以及替代部分在手工會計下由人腦完成的對會計信息的分析,判斷。電算化會計信息處理過程具有以下特點:

    1.以電子計算機為計算工具,數據處理代碼化,速度快,精度高。電算化會計是以電子計算機代替手工會計下用人工來記錄和處理數據。它采用對系統原始數據編碼的方式,以縮短數據項的長度,減少數據占用的存儲空間,從而提高了會計數據處理的速度和精度。

    2.數據處理人機結合,系統內部控制程序化,復雜化。電算化會計雖然以計算機為計算工具,但其整個信息處理過程仍表現為計算機與人工的結合。計算機對數據(信息)的處理是通過程序來進行的,系統內部控制方式均要求程序化。比如,對操作權限的限制有密碼程序,驗證借貸金額是否平衡有校驗程序等。同時,由于數據處理的人機結合和系統內部控制方式程序化,使得系統控制復雜化。其控制點由手工會計對人的控制轉到對人和機器兩方面的控制,控制的內容涉及人員分工、職能分離和計算機軟、硬件的維護,以及會計信息和會計檔案的保存和保管。

    3.數據處理自動化,帳務處理一體化。電算化會計信息處理過程分為輸入、處理和輸出三個環節:將分散于各個核算崗位的會計數據統一收集后集中輸入計算機;計算機對輸入數據自動進行過帳、轉帳和編表處理;最后由計算機根據指令將所需信息以帳表形式打印輸出。中間環節在機內自動操作,而需要的任何中間資料則可通過查詢得到,真正實現了數出一門(都來自原始數據)、數據共享(同時產生所需帳表)。整個帳務處理過程呈現一體化趨勢。

    4.信息處理規范化,會計存儲磁性化。電算化會計要求建立規范化的會計基礎工作,它對數據的處理也按程序規范化進行。在電算化系統中,各種會計數據以文件的形式組織,并以電信號和磁信號的形式存儲于計算機的內外存儲器中,磁性介質成為保存會計信息和會計檔案的主要載體。

    5.具有選擇判斷及作出合理決定的邏輯功能。計算機系統具有多功能的輸入、輸出設備,具有記憶功能。一般地說,任何復雜的工作只要可以簡化為一系列的計算或邏輯運算,都可迅速而準確地用計算機來處理。系統設計與開發中的各種數學、運籌學、決策論等方法的運用,增強了系統的預測和決策功能。

    二、電算化會計與手工會計的區別

    電算化會計信息處理的特點,決定了它與手工會計必然存在明顯的區別。其區別除體現在上述各項特點外,還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系統的設計方法不同。手工會計系統一般由會計師根據會計法規、會計準則、會計制度和行業特點,針對本企業工作的需要來設計。電算化會計因數據處理實現自動化,其系統設計除要遵循手工情況下的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外,還必須遵循特定的電算化制度,如帳冊、報表設計等要符合輸出、打印要求等。電算化會計系統一般由高級會計師、系統分析師和程序員在原手工系統基礎上進行電算化系統分析和設計,編制程序并調試等一系列計算機處理過程進行開發。

    2.帳戶設置和帳簿登記方法不同。電算化會計信息處理的代碼化和自動化,改變了手工會計下按會計要素類別設置帳戶,并據以設置和登記總分類帳和明細分類帳的做法。電算化會計把帳戶設置定義為:為了將來取得某種信息,預先設置好塑造該種信息的模型(房間),通過規定不同的科目代碼(房問號)來對帳戶進行分類,并據以對總帳、明細帳(日記帳)進行區分,按不同代碼自動進行登記。

    3.帳簿記錄錯誤更正方法不同。電算化會計系統內存在邏輯性校驗程序,只要原始數據輸入正確,不會發生記帳憑證和帳簿記錄差錯,因而也不存在手工會計下的劃線更正法來更正差錯。對于帳簿記錄因合法性而出現的錯誤,也只是采用類似于紅字沖正法以輸入“更正憑證”予以糾正。

    4.對帳、結帳及期末帳項調整的方式、方法不同。在手工會計下,為了保證帳證、帳帳、帳實相符,在結帳前往往需進行一系列對帳工作。電算化會計信息處理則因存在邏輯性校驗程序,不會出現帳證、帳帳不符情況。如果出現帳實不符,主要在于原始數據的審核及相關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的問題上。

    應計制要求在會計期末結帳時進行一系列的帳項調整,以便正確確定當期損益。手工會計的結帳和帳項調整是由人工通過編制各種轉帳憑證來進行的;在結帳時還要結出各帳戶的本期發生額和期末余額,并將期末余額轉抄為下期期初余額;出現結(調)帳差錯可以在發現時隨時更改。電算化會計的帳項調整和結帳是由計算機根據結帳指令自動進行的,并在相應工作完成后生成各種有規律的機制轉帳憑證打印輸出;其結帳后余額轉入余額庫,供下期調用。

    三、電算化會計對現行會計的影響

    1.提高了會計信息的質量和會計工作的效率,降低了會計人員的勞動強度。電算化會計以計算機為信息處理工具,提高了會計數據處理的速度和精度;數據處理的自動化、程序化和規范化,提高了會計信息的及時性、可靠性和相關性。同時,計算機的使用,使廣大會計人員從繁重的會計核算和數據轉抄中解放出來,其勞動強度大大降低。

    2.促進會計工作職能的轉變,引起會計人員知識結構的變化和會計人員素質的提高。電算化會計下會計工作效率的提高和會計人員勞動強度的降低,使會計人員有更多的時間參與企業經營管理,促進會計工作職能發生轉變。從而,引起會計人員知識結構的變化和素質的提高。電算化會計下的人員除會計專業人員外,還有計算機專業人員。會計專業人員不但要精通本專業,還要熟悉計算機,具有上機處理基本業務核算工作的能力,掌握一般性故障排除方法和糾錯方法;計算機專業人員除應有本專業知識外,還應有財會專業知識,了解會計核算工作,通曉會計數據流程。他們都要不斷學習和掌握日新月異的計算機知識和應用技術,以不斷滿足電算化會計進一步發展的需要,形成復合型人才。

    3.引起會計工作組織方式和會計人員分工與職能的變化。電算化會計采取對數據編碼的方式進行信息處理,是以數據的不同形態為主要依據來組織會計工作,改變了手工會計以會計事項性質為依據組織會計工作的做法。相應地,手工會計下會計工作按職能組進行分工的做法,也被電算化會計劃分為數據(信息)收集、憑證編碼、數據錄入和處理、系統維護等專業組的做法所代替。

    4.改變了會計信息處理和使用的方式和方法。電算化會計數據處理的代碼化、程序化和自動化,是對手工會計信息處理方式和方法的本質變革,這一變革改變了手工會計下成本計算、編制報表等只能在月末進行的做法和限制。電算化下只要發出指令,計算機可隨時根據機內數據完成上述工作,例如,如果在程序中作出標識,計算機完全可以將特定期間應計制下的會計數據和信息按收付制進行歸集,從而改進現行現金流量表的編制方法。

    總之,電算化不僅引起了會計系統內在的變化,改變了系統的職能,同時也最大程度地提高了會計工作和會計信息的質量。

    四、電算化會計未來發展趨勢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