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中的音樂教育范文
時間:2023-10-24 17:37: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美育中的音樂教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音樂教育;美育;青少年教育
中圖分類號:J60-05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4)01-0101-01
在教育的發展過程中,音樂教學已經由單純的技能教育成為實施美育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重要學科。音樂藝術的抽象性使音樂教學成為不可取代的教學科目之一,音樂發源于人們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的創造與對美的向往,所謂聲源于行、行表現為聲正是基于此。音樂表現者在運用聲樂的過程中,通常將抽象的事物通過聲樂的轉換,使聽眾或感受者體會到在抽象的聲樂中表現出來的形象事物,這正是音樂的魅力,也是音樂教育對于青少年美育的不可取代之處[1]。無論是表現者還是受眾,音樂修養都能帶給他們更好的表現和更強的感染力,只有具備一定情操和修養的人,才能在音樂教學和音樂欣賞中獲得美的感受,得到心靈的凈化、情操的陶冶。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音樂修養和審美能力的培養也需要長期的堅持與訓練,并接受美感的熏陶,在這個提高的過程中,音樂教育是一個有效的途徑。筆者多年來從事青少年音樂教育的經驗,使自身意識到青少年音樂教育中美育功能的存在,并提出了一些增強青少年音樂教育中的美育功能的策略,供大家參考。
一、青少年音樂教育中的美育功能的體現
眾所周知,好的音樂作品通過優秀的音樂演奏者的演繹,能夠給觀眾帶來美的享受和愉悅的感受,能給聽眾帶來無限的遐想,能將作曲者想表達的情緒淋漓盡致地呈現在聽眾面前,能夠使音樂作品到達聽眾的內心,引起強烈的共鳴。音樂以優美的音色和節奏以及動人的旋律構成改變人們的情緒,勾起回憶和思緒,能夠起到振奮人心、提高審美情趣的作用。所謂美育是指通過有計劃、有目的地提高學生的審美欣賞能力、審美創造能力、審美表現能力,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及身心素質全面發展的教育活動。美育是傳統而又創新的命題,在傳統的教育教學中,美育伴隨著教育存在,我國古代的文化教學對于琴棋書畫的欣賞就是美育的一部分。總之,美育作為人類探索自然和社會進步的必經過程,是提高社會文化水平,提高民眾素質,使社會的科學水平與美學水平不斷進步的必經過程[2]。音樂美學的理論系統、龐大的音樂基礎和多元化的審美形式使音樂教育中的審美教育教學能夠獲得顯著的效果。音樂教育活動作為實踐性較強的教學科目,在美育過程中具有實踐性強的特點,這種特點對于美育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通過歌曲的選擇增強青少年音樂教育中的美育功能
我國近代著名的教育學家先生認為,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擁有再好的智力和身體,如果沒有良好的品德以及審美能力,那就不能算得上是有用的人才。美育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也是讓學生學會分辨善惡美丑、弘揚正氣的有效措施。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世界范圍內的各種思潮不斷涌入我國,這些思潮中不乏先進、進步的思想,也不乏落后、墮落、腐朽的思想。在青少年的音樂教學中,筆者發現許多學生對流行歌曲十分感興趣,然而流行歌曲中雖然不乏勵志、向上的歌曲,如《五星紅旗》、《愛拼才會贏》、《大中國》、《蝸牛》、《龍的傳人》等歌曲曲風積極向上、表達的觀念符合美德要求,對青少年有很好的勵志作用,但也不乏《你是我的情人》、《纖夫的愛》、《白狐》、《老鼠愛大米》、《你身上有她的香水味》等庸俗或不適合青少年歌唱的歌曲。這些歌曲且不論其中的旋律如何,單看歌詞中的“用你那火熱的嘴唇,溫暖我那冰冷的心情”、“等到那日頭落西山溝,讓你親個夠”、“你身上有她的香水味”等低級庸俗的句子已經不適合青少年審美情趣的培養要求和審美情操的提高,反而有可能導致青少年心靈發展的歪曲和身心的不健康發展。
三、通過青少年的音樂教育提高學生鑒賞美的能力
在中小學的音樂教材中,大多數教材選用的作品都是教育家們精心挑選的優秀作品,這些音樂作品或讓人眼前呈現出美麗的畫面,或令人勾起無限的回憶,或讓人的思緒進入作品中的美麗場景,總之能夠引起審美者的強烈共鳴[3]。教師通過對這些作品的解讀與講解,能使學生們在音樂作品的意境中產生強烈的審美欲望,從而逐漸提高審美能力。教學作品中的《我們的祖國》是上世紀末我國眾多愛國歌曲中的經典之作,它的曲調歡快而不失莊重,熱情而不失甜美,通過演唱者幸福甜美的演繹,整首歌給人們呈現出了風景秀麗、大好河山的美麗畫卷,使欣賞歌曲的人們心中涌起了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與對祖國母親的敬仰之情。在學習中,學生能夠潛移默化地感受到愛國、為國、振興祖國是美好的事情,是美的象征,這樣,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對美的向往又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通過在青少年音樂教育中灌輸鑒賞美的能力,就是很好的美育,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結語
總之,通過音樂教育中的聆聽、表現與音樂創造,學生在音樂形式中豐富了情感,產生情感共鳴,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審美情趣和養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打下了良好的文化藝術基礎,提高了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吳瓊.漫談美育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J].讀與寫雜志,2011,(12):195-196.
篇2
【關鍵詞】中學;音樂教育;美育
《音樂教學指導綱要》中指出:“音樂教育是實施美育的重要內容和途徑之一。”“音樂教育應把握音樂情感性和形象性的特征,以審美教育為核心,注重樂感的培養和美的熏陶。”而一堂成功的音樂課,對學生應是一次美的熏陶。這是因為學生愉悅地進入構成音樂的兩大要素――節奏和旋律的環境中,感受美、理解美,不僅可培養他們對音樂的鑒賞力及美的表現力和創造力,而且能提高其審美情趣,陶冶其情操。可見,美育在音樂教育中十分重要。在音樂教育中實施美育,既是培養人的需要,又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更是本學科的基本要求。那么,在當前的音樂教學中應如何做呢?
一、通過音樂欣賞培養中學生的審美意識
音樂欣賞是藝術科的一個主要內容,它是讓學生通過聆聽、感知音樂從而理解音樂,提高其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從而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為其終身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那么,音樂教學中如何通過音樂欣賞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
1.可以利用多種欣賞手段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從美學角度看,只有形成正確的審美趣味,才能有主動的審美體驗、主動的審美意識、正確的審美評價,進而形成創造美的欲望。而中學生往往對本民族、本國家的音樂作品感到親切,更感興趣。然而,世界上每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優秀音樂作品,這就形成了豐富多彩的風格和式樣。這正是音樂教學較其他學科的優勢所在。當然,審美趣味的擴展是以生活經驗、知識結構和情感體驗的增長為基礎的,我們進行擴展審美趣味教育時不能脫離這個基礎。
2.高尚的音樂審美情趣,應表現為健康、純正、明朗,自然體現出文明社會的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修養。一個人所建立的音樂審美情趣,與他的思想境界和社會精神文明程度有著直接的關系,并往往決定著音樂美育實施的質量。音樂審美教育正是使學生自然的情感升華為審美情感,從而帶來生理、心理及精神的愉悅。用健康的情緒把學生帶進歌曲的意境之中,自覺地進行自我教育,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美的陶冶,從而培養學生高尚的音樂審美情趣。
二、通過多種渠道進行美育教育
1.進行音樂欣賞,豐富學生知識。音樂課的基本價值在于通過以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創造音樂為主的審美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于音樂音響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感情,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使音樂藝術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情智互補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發揮,以利于學生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為其終身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音樂鑒賞能力是文化藝術修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文化藝術修養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音樂鑒賞能力所達到的水平。有些音樂作品作為綜合藝術的一部分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例如電影、戲劇、舞蹈中的音樂部分。還有些音樂作品是根據其他文學藝術的題材重新加以創作的。這些音樂作品無論從作品的題材或表現內涵來說,都和一定的文學藝術作品密切相關。這樣,豐富的文化藝術修養,對于理解這類音樂作品就有著更為直接的聯系。可以說,對各類文學藝術作品的感受與理解越深刻、越細致,那么對相關的音樂作品的欣賞和領會也就能受到更好的效果。當然,文化藝術修養對于音樂欣賞的作用,也不僅僅限于與其有直接相關的音樂作品的欣賞,而是對全部的音樂作品,其中也包括無標題音樂的欣賞都有著很大的關系。此外,人的生活體驗對音樂欣賞有著更為直接和密切的聯系,豐富的人生閱歷和情感體驗將非常有益于欣賞者對于音樂作品的體驗與領會。
篇3
摘要:音樂教育的重要價值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美育這種教育對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音樂教學中,提高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是當代音樂教育面臨的重大課題。文中主要探討審美教育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作用以及探討教學過程中學生審美情趣的激發、體驗和深化,以期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學生健全的人格和高雅的審美情趣。
關鍵詞:高中;音樂教育;審美教育
音樂教育在全面發展教育中具有重要意義,音樂教育正利用自身的藝術特征有力地促進德育的實施,而且對于促進學生全面的、有個性的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我校為例淺談高中音樂教育的審美教育
一、審美教育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作用
審美教育在高中音樂教育中的作用,主要是指在高中的音樂課教學中,將審美教育寓于其中,使審美教育與音樂教育能夠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從而達到使學生能夠在不知不覺、潛移默化中逐漸的提高其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能力的教學目的。
(一)音樂審美教育能夠促進高中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眾所周知,健康并不僅僅是指身體的健康,它的另外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心理健康。如何使高中生能夠身心健康的發展,一直是教育界普遍關注的問題,而音樂審美教育可以說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好方法。當學生們完全的沉浸在美妙音樂的欣賞與創造中時,注意力便會轉移,情感的凈化使心靈得到從未有過的平靜,逐漸的使學生們超越現實、超越自我,心情開朗,積極地面對生活。
(二)音樂審美教育能夠培養高中生高尚情操。
審美教育具有令人愉悅的可感知的形象,它對高中生道德情操的養成往往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在人們進行某種活動或行為時,并不僅僅是身體上所給出的反應,只有在內心也完全的堅信之后,才會將它付諸行動。音樂美育就是要使高中生在音樂課中能夠很好的感受現實中的美好事物,從而不斷的凈化其人格,并且最終能夠使其自覺地趨善避惡,擁有高尚的情操。
(三)音樂美育能夠幫助高中生養成健全的人格。
培養學生和諧、美好、完整的心靈與1青操是一項不小的工程,需要教育家專家和教師的不懈努力才可能實現。音樂美育并不是通過說理與講授的方式來促進學生人格發展的,它能有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養成完全是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來實現的。學生們通過音樂審美能夠不自覺的產生一種奮發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從而使其朝著那份美好不斷的努力。學生們就是在音樂美育這種潤物無聲的教育影響下,而實現靈魂的陶醉、人格的發展的。
(四)音樂審美教育有助于學生智力及創造力的發展。
雨果曾經說過,開啟人類智慧寶庫的三把鑰匙分別是數字、文字和音符。由此可見,音樂具有開發智力及創造力的作用是很早之前就得到人們廣泛認同的。音樂美育的學習并不僅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聽覺,還能夠使學生的其他感官以及注意力、想象力和記憶力等得到很好的發展。看樂譜、彈樂器等的一系列基本活動,都要求學生必須調動全部的感覺器官去體會音樂的美妙,因此,音樂美育的學習對學生的智力發展以及大腦其他思維能力的提高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二、審美教育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實現途徑
(一)音樂鑒賞。
音樂鑒賞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聽賞經典的音樂作品,可以讓學生接觸到古今中外的各種題材、體裁、形式、風格的優秀聲樂和器樂作品,從而達到了豐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養,增進身心健康的目的。高中學生正處在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逐步形成的時期,辨別是非的能力還比較弱,但是他們生理上已經接近成人,心理上渴望成熟,尤其不愿接受簡單說教式的教育方式。而音樂欣賞教學中,正可利用音樂作品的藝術形象及表達的情感、思想,讓學生在自然和諧的氣氛中情感得到升華,心靈得以凈化。對于一所高中來說,校園精神文化一旦成功形成,那么它能夠在影響振奮高中生的情緒、規范高中生的行為、調節高中生的意識,我校采取紅歌天天唱,充分利用學校的廣播站,每天利用早、中、晚三個時間段,播放一些紅色的革命歌曲、目前流行的積極向上的勵志歌曲和我校的校歌,經過這近一年時間里,我校的校園音樂文化氛圍有了明顯的改觀,走在校園的綠蔭小路上聽到周圍學生們哼的歌曲逐漸在變,校歌幾乎做到了全院師生普及,這種積極向上的景象分布在校園中的每個角落。這種勵志向上的精神沁入了學生們的心靈,進而使學生們在音樂修養方面變化頗多。
(二)歌唱。
“人的聲音是世界上最美的樂器!”中學生通過歌唱表達他們自己的幸福、快樂等各種心情,也直接體驗并享受音樂表現的樂趣,陶冶情操,提高音樂表現力。在歌唱模塊的教學中,應以合唱為主。這是因為合唱藝術需要在演唱上做到旋律、節奏準確,音色融合、統一,咬字吐詞準確清晰,聲部間要和諧、均衡,這一切要求參與合唱的每一個學生都要具有強烈的責任心、高度的合作意識和能力。歌唱可以反映出學生們的心身,我們可以引導他們去歌唱一些進步的、心情舒暢的歌曲,盡量避免一些低俗的歌曲,引導他們向心靈美好的地方發展。
(三)音樂與戲劇表演。
音樂實踐不僅是培養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有效途徑,而且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進一步培養發現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演員扮演人物,當眾表演和展開故事情節三者相結合,這就是戲劇。可見戲劇表演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演員扮演的角色的語言、動作、表情、態度,所表達的故事情節、思想和主題都是即興的,都只能依靠人物在舞臺上的具體行動表現出來。。多組織學生參加學校或市里舉行的各種比賽活動,提高大家的節奏意識、協調能力、并提高自身的表演水平,同時可發現自身的不足之處并做相應的修改及調整。
對高中生進行審美教育,培養他們辨別美丑、善惡是非的能力,使他們能夠更好的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在高中的音樂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音樂是美的課程、而音樂教師則是美的傳播者,作為高中的音樂教師,帶領學生走進音樂的殿堂,讓學生熱愛音樂、熱愛生活,是每一名高中音樂教師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小學音樂 審美教育 作用 途徑
一 、引言
隨著我國加大對基礎教育的重視,素質教育的全面推行使基礎教育獲得了快速的發展,這也促使基礎教育中的音樂教育獲得了進步和發展,小學音樂教師從業者越來越多,音樂教學環境和教學器材也不斷的得到補充和完善,音樂教學質量明顯提高。但是在小學音樂教師教學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沒有充分挖掘小學音樂教育對孩子的審美教育功能。音樂審美教育是指在教學活動中使每個環節轉化為審美對象,讓孩子在音樂學習中獲取對美的欣賞和陶醉,從而在身心愉悅中對孩子進行思想教育和美的感染[1]。
二 、音樂審美教育對孩子的作用
1.音樂審美教育能提高孩子的審美能力
美是人類的一種永恒追求,對美的鑒賞和品位的追求是需要培養的。音樂審美教育使孩子通過視覺感知能力接受音樂這種聽覺藝術,孩子在不斷聆聽美妙音樂的過程中,在老師的引導下不斷提升自己的音樂鑒賞能力和審美品位,在不知不覺中就提高了自己的審美能力。孩子的審美能力提升后,這些能力會通過遷移擴散到其它領域,比如這種對美的追求和享受必然導致孩子對功課做到完美、對字體追求美、對人生追求更高的純凈的美的境界,可以看出音樂審美教育對孩子一生受用。
2.音樂審美教育可以培養孩子的想象力,激發創造力
音樂審美教育中能培養孩子在美的幻境中馳騁,想象著海的遼闊、山的雄偉、天空的純凈等,這個過程中正是孩子們在探索客觀事物的規律中,充分發揮的想象能力,當孩子為思想插上想象的翅膀就會迸發無窮的創造性。音樂是想象的藝術,當孩子們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會勾起孩子自身的生活經驗并產生豐富的想象。因此在音樂審美教育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音樂的可塑性和抽象性開發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從而為創造力提供條件[2]。
3.優美的音樂能調節孩子的情感
無論大人孩子,都有心情不暢的時候,排解心理壓抑的途徑有很多,比如運動、談心、睡覺等都是有效的方式,除了這些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很好的方式就是通過聆聽優美的音樂,科學和試驗充分證明聽舒緩的音樂可以讓人平靜和暫時忘卻煩惱,因此當適合的音樂通過聽覺傳遞到人的大腦后使人在情感的體驗過程中產生情感共鳴,使心靈得到凈化,從而受到教育[3]。
三 、提升小學音樂審美教育的途徑
1.老師要充分認識到小學音樂審美教育對孩子的重要作用
小學音樂教師應充分從音樂的教育價值去考慮音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于音樂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通過審美教育能幫助學生提升審美的能力和品味,進而培養學生樂觀的生活態度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的高尚情操,這種良好的品質會影響其一生。因此只有教師認識到音樂教育的重要性,才能在音樂教育中自覺的改變教育方法,找到培育孩子較強審美力的有效方法。
2.教學活動應適合音樂課程特點
音樂教育是通過音樂藝術的獨特形式來實現美育的途徑,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應充分體現出音樂藝術課的獨特性。音樂教育更多的是一種感性認識,是一種以聽覺為主的側重內心感受的教育形式,它的這種特點要求我們教師不能利用大量的語言進行概括總結,也不能進行邏輯的演繹和推理。教學活動中老師應引導學生去體會作品的情感內涵,并在聆聽的過程中發現美、感受美、享受美,同時教師也可以把相關的情感融入作品,借此再度提升學生情感的豐厚度。
3.多途徑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除了在課堂上提升孩子的審美能力,對孩子進行音樂熏陶之外,還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音樂審美能力。比如可以通過舉辦唱歌比賽、小歌手展示等活動,引導學生通過對音樂的演唱達到對音樂意境的理解和升華;通過校園廣播站播放一些適合孩子的優美歌曲也能達到培養孩子審美情趣的要求;也可以讓孩子利用作文或周記對某一首歌的情感寫下來借此提升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并且通過老師的查閱能給予孩子一定的引導,這樣通過多途徑,長時間潛移默化的熏陶,孩子的音樂知識面增廣了,鑒賞音樂的能力自然得以提高。 [4]
四 、結語:
總之,“沒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音樂教師要側重于音樂教育過程中的美育作用,認真領會其在孩子健康成長中的作用,并將這一指導思想應用到自己的音樂教學中,通過課堂和課下多種途徑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提高他們的音樂素養,使他們的身心得以健康地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靜華. 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設計初探[D]. 內蒙古師范大學 2010
[2] 王姝蓉. 奧爾夫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 天津音樂學院 2012
篇5
音樂美育教育是學校實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其獨特的功能。比如,樂曲的旋律美、歌詞的語言美、音響的意境美、表演的體態形態美、演唱演奏的情感美,是其它學科難以比擬的。它既能陶冶兒童情操,豐富聯想、開啟智力、活躍思想,又能鼓舞勢氣,奮發向上,激發創造、影響世界觀的形成。由此筆者通過多年音樂教學實踐,結合新課程標準的學習與實踐,就音樂教學和美的關系作以下管窺。
一、唱游學習中感受美,以美塑形
唱游是小學低年級必不可少的教學內容,它包含著強烈的節奏感和韻律美,它是音樂形象的反映,形體藝術的表現。泰戈爾說:韻律起著河岸的作用,賦予詩以形式美和特征。其實,何止是文學,其它姊妹藝術的美又有哪一種能夠擺脫節奏和韻律的約束呢?每當學生感受到律動音樂的音高、音色、力度和節奏變化時,他們就會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其自身的動作與音樂律動產生協調一致的美感,給人帶來音韻的和諧、節奏的鏗鏘,讓你獲得美的享受。
如:小學底年級唱游教材歌表演《大雁大雁天上飛》和集體舞《東北秧歌》。前者音樂旋律抒展優美、節奏相對穩定,其動作形態顯得平穩、圓滑、輕柔、舒展大方,顯現出學生從小要學雁遵守紀律,熱愛集體的本質,后者音樂旋律奔放,節奏活潑、興奮、紅火熱烈。其動作形態則跳躍、頓挫、輕快、情緒歡快激昂,呈現出集體性的廣場民間藝術那歡快熱烈的場面。通過上述不同內容,不同形式,不同風格,的音樂律動作品與相應的形體動作組合的教學,無疑為孩子們營造了一個感受、理解、想象、創造和演繹的廣闊空間。真可謂見而有形、聽而有聲、聲而有物、物而有景、景而有情。學生在參與學習和表演的過程中,掌握了知識、開發了潛力,豐富了情趣,培養了創新能力,對于學生世界觀的形成和個性的塑造無疑會產生巨大的影響。真正體現主導與主體之間,主體與主體之間的思維與創造,情感與情感之間的交流與碰撞,體現了新課標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原則。進而在唱游學習過程中,培養他們高尚品格,啟發創新思維,拉近教師與學生,書本與實踐的距離,從唱游學習活動中去發現美、認識美,感受美,表現美,以美塑形。
二、歌曲學習中認識美、以美悅情
俄國大文豪契可夫說:“歌聲是太陽,沒有歌聲的生活就象沒有太陽的生活一樣蒼白,淡化”。學習唱歌和歌曲欣賞是學校音樂教育中的重要環節之一,它是學習者情感的表達,靈魂的體現。當學生對其樂作品產生強烈的情緒時,就會潛移默化地提高他們的道德修養和思想境界。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浸透他們的心脾。
如歌曲欣賞教材中《我愛你,中國》,其歌詞運用疊句、排比等手法,對祖國的森林山川、春苗秋果、田園莊稼等作了形象的描繪和細膩的刻劃,且詞句清新秀麗,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字句間展現出一幅祖國大好河山的壯麗畫卷,把“我愛你,中國”的主題引向深化。歌曲的旋律跌宕起伏,詞曲珠聯壁合,相互輝映,仿佛把人們引入百靈鳥凌空俯瞰中國大地而引頸高歌的藝術境界。學生通過欣賞,加之教師生動的講解,他們被歌曲優美的旋律和多媒體課件生動的畫面所描繪的音樂形象而深深吸引,難怪同學們在聽后感中寫到,歌曲猶如一幅祖國大好河山的壯麗畫卷,瀑瀉出海外兒女一腔熾熱和真摯的愛國主義情感。
三、樂曲欣賞中孕育美,以美揚善
樂曲欣賞是音樂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是培養學生通過聽覺聆聽音樂作品,從中獲取音樂美的享受,滿足精神的愉悅和理性的提升。然而,音樂以其音響的魅力,給人以各種美的感受。它的旋律在起伏變化,抑揚頓挫,迂回曲折中,在動與靜、高與低、快與慢、緊與松的對比組合中無一不蘊涵美的因素,顯現出它獨有的魅力,從而喚起人們對美的追求和向往,激起人們感情的波瀾。它以其音響本身的美,去滋潤孩子們的心田,陶冶他們的情操。
如器樂曲欣賞教材中大獨奏曲《天鵝》,樂曲形象地描繪了潔白高雅的天鵝在碧波粼粼的湖面上悠然漫游的優美情景,那如歌的抒情旋律,恰似天鵝的吟唱,而鋼琴玲瓏剔透的琶音伴奏又似清澈明麗,波光搖曳的湖面,塑造了天鵝在湖面漫游的優雅形象,富有詩一般的境意。當孩子們聆聽著輕柔優美的樂曲時,仿佛身臨其境,美不勝收。其次,另一曲選聽教材民族管弦樂合奏《春江花月夜》作者細膩的筆觸,為人們刻畫了一個神話般美妙的境界,使樂曲顯得格外優美寧靜。把月落前江面甜靜、醉人的意境,描繪得細致入微。從那江樓鐘鼓、月上東山、風洄曲水、花影層疊、水云深處、漁歌晚唱等段落的演奏中,不同的樂器、不同的音色、不同的配器、不同的表現手法,將那山河秀美、碧波月影、層層漣漪的湖光山色演繹得惟妙惟肖,令人疑神屏息,浮想聯翩,猶如一幅幅清麗淡雅的水墨丹清在你眼前徐徐展開,令人陶醉,仿佛把你帶入這美麗的春江去暢想,去遨游。此時此刻,樂曲的魅力與學生的心靈在碰撞在交融,獲得了相得益彰的最佳效果,與此同時,教師要因勢利導見機而行,指導學生在今后欣賞音樂作品中,要多聽、多想,用心去感受,去領悟、去體會樂曲所表現的音響美、音色美、配器美、直體美、和諧美、意境美以美怡心。 四、音樂活動中體驗美,以美怡心
音樂有著強烈的愉悅功能,“凡樂于欣賞音樂,就能夠傾心賞美,便是樂于接受教育的表現,人的精神愉悅了,就會產生積極向尚的情緒,煥發出異彩”。筆者在器樂教學活動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摸式,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創新的能力,讓學生自己去認識美、感受美、體驗美。比如,我在口風琴教學課上組織排練合奏《彩云追月》,首先運用聲勢訓練法,讓學生拍手、拍腿、跺腳,模仿伴奏樂器,其次按聲部分小組練習,讓大家都參與到活動中去體驗作品的節奏美、姿體美、旋律美、意境美,有的小組用口風琴吹奏旋律,有的小組用節奏樂器為旋律伴奏,有的小組作即興舞蹈表演。學生通實踐,激起了創作的欲望。這種參與――互動――體驗――升華的教育模式,則是新課標“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提驗和深化。既優化了課堂,又啟迪了學生的智慧、拓展了思維空間,以情動人、以情育人、在不知不覺中滲入學生心靈,以美怡心產生了相應的效果。
綜上所述,作為學校美育傳播者和奠基人的音樂教師,應該明白新世紀角色轉換的道理,主動去感受、體驗、觀察、比較、分析、明確自己在課改中的位置。不僅要挖掘音樂教材中美的各種因素,而且還要善于啟發誘導學生以美導行,使他們在學校美育教育活動的實踐當中,自己去認識美、體驗美、掌握美、表現美、創造美。
篇6
關鍵詞: 農村小學 音樂教育 審美教育
新音樂課程標準指出:“音樂教育是進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優美健康的音樂是審美主體獲得美感的重要源泉。”小學音樂教育的目的,不是培養音樂家,不是讓學生認識一兩條音樂藝術規律,也不是學會一兩種音樂技能,而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喜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及審美能力。這是一種與美的感動相結合的教育,是滲透于人的心靈的情感教育,能造就全面發展的新一代新人。要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和音樂素養,喜歡音樂、懂得音樂、欣賞音樂、表現音樂,接受并創造音樂文明,進而使之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得以完善,成為全面發展身心和諧的人。音樂教育是“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發揮它的這一作用?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一、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
音樂是一種聽覺的藝術,需要通過聽覺來初步感受美,培養審美感知。音樂藝術的一切實踐都需依賴聽覺,聽,是音樂藝術最基本的特征。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樂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學會感知就是學會用審美的耳朵、審美的眼睛去發現、探索音樂之美。例如:在欣賞《美麗的草原》這一課中,我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精心制作了多媒體教學課件,我的一切語言、情景演示都隨著音樂的展開而同步進行。學生聆聽著優美的音樂,看著栩栩如生的大草原的畫面,感受著老師美好生動而又富于情感的表情和語言,完全沉浸在審美的情境之中。視覺、動覺、想象等審美因素,綜合作用于學生的情感,達到了以情動人、以美育人的審美境地。
二、擴展學生的審美趣味,開闊音樂視野
在美學界流行著一句話:“趣味無爭辨。”這就是說,一個人喜愛什么音樂,不喜歡什么音樂是因人而異的,我們沒有必要讓人們都有相同的愛好。相反,我們應該尊重每個人的興趣和愛好,但這并不是意味著我們放棄了引導和教育。因為低年級兒童由于受年齡、文化、生活經驗的局限,審美趣味是狹窄的。教師有責任通過音樂教學活動讓他們的審美趣味在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擴展,以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
農村學生往往對當代的音樂作品比較熟悉,因而倍感興趣。然而中華民族炎黃子孫在人類歷史長河下創作了極為豐富的音樂作品,這是我國民族文化的寶貴財富。小學音樂教學負有不斷擴大學生音樂審美視野的任務,要讓學生不僅喜歡當代的音樂,對古代、近代、現代的優秀音樂作品也逐漸欣賞、喜歡。教材中安排的嗩吶獨奏曲《百鳥朝風》、管弦樂《春節序曲》片斷、民歌《馬燈調》、男聲齊唱《大路歌》等內容正是進行民族音樂教育的極好的素材。除此以外,可以利用課外音樂教學活動,如學校藝術節,讓有文藝特長的學生演奏民樂,演唱民歌、名歌,還可以有的放矢地介紹民族樂器、樂曲、民歌或歷史上有名的聲樂作品,讓學生更多地了解民族音樂,熱愛民族音樂。小學生往往對本民族、本國家的音樂作品感到親切,因而產生興趣。然而,世界上每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優秀音樂作品,這就形成了豐富多彩的音樂風格和式樣。人們常說:“音樂是沒有國界的。”這正是音樂教學和其他學科的優勢所在。當然,審美趣味的增強是以生活經驗、知識結構和情感體驗的增長為基礎的,我們在開展審美趣味教育時不能脫離這個基礎。這就需要音樂教師不斷地增強自身的文化素養,特別是音樂素養的積累,不斷進行音樂教改的探索,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促使學生從古今中外的優秀音樂作品中汲取精神養料,增強音樂審美趣味,開闊音樂視野。
三、培養學生的審美創造能力
審美創造能力是人類創造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審美創造力是審美主體在審美實踐的過程中按照審美規律進行創造性審美活動的能力。音樂創造是小學音樂教學中極為重要的一項教學活動。教師應該將音樂創造教學滲透到欣賞、歌唱、器樂演奏、律動等教學活動中去,做到任何教學活動都體現出審美創造的原則。例如:在欣賞《快速波爾卡》這首樂曲時,我讓10―12名學生為一組,通過表演性的動作來表現歌曲所要表達的內容,并鼓勵他們進行創作,以豐富樂曲的時間、場景、人物、事件;在扮演角色中,我又鼓勵學生可以一人扮演多種角色。于是,有一小組在表演中創作了一段舞蹈;有一小組在表演中創作了一首詩;有一小組還創設了多個場景:火車站、大草原、田野、農莊、森林,等等。在表演中,學生自由地、大膽地表現出了對樂曲的獨特理解,充分感悟到了音樂的魅力。
四、充分利用文化娛樂活動,在潛移默化中進行音樂審美教育。
審美教育的過程是漫長的,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和修養不僅僅在課內,課外的很多形式更不容忽視。電視、電影、文娛晚會、文娛活動等與音樂有關的藝術文化形式,這些對中小學生來說平時接觸很多,并對他們有著強大的吸引力。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平時在看電視、電影時多注意其中有顯著特色的插曲、背景音樂等,與電視電影畫面相結合,感受音樂強烈的表現力。這種視聽藝術的融合,更能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審美能力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還可以適當地把一些比較優秀的電影原創音樂帶到課堂。學生也許對某部電影很熟,但是對電影里面的音樂卻幾乎很少關注,這樣教師就要做好引導工作。那些獲得大獎的電影音樂,很有藝術價值,非常有必要了解它們。教師可以以其中的音樂分部分結合故事情節、電影畫面給學生講解,這樣不僅僅能讓學生在音樂的音響中同時獲得視覺與聽覺的審美愉悅,加深對音樂及電影作品的印象和感受,更重要的是能讓他們養成良好的審美習慣,提高音樂修養。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對這些音樂有所接觸并適當了解,平時可以多看、多聽,在耳濡目染中也能提高他們對音樂的認識,從而促使他們具備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及良好的音樂素養。
總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音樂老師一方面要加強美育、音樂審美教育理論的學習,正確地認識音樂審美趣味的作用,另一方面要重視對學生審美趣味的培養,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藝術素質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培養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北京教育,2000.05.
[2]采取多種途徑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北京教育,2000.
篇7
關鍵詞:初中音樂;美育教育;策略
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美育一直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美育的實質就是運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來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是非觀念、良好的審美情趣,從而進一步提升其對于美好事物的辨析能力,提升其美的創造力。審美教育是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核心部分,它對于培養學生對美好音樂的熱愛,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養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都具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音樂課堂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各方資源的作用,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
一、提高教師素養,加強榜樣作用
教師教師作為音樂課堂的主要引導者,一言一行都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在初中音樂課堂上,教師也應該提升自我的素養,為學生樹立一個美的榜樣,用榜樣作用影響學生的審美觀。首先,作為教師,應認真對待每一堂課,不遲到不早退,常帶微笑,熱心幫助每一個學生,耐心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要注意保持樂觀向上,健康的狀態,把積極陽光的形象展示給學生。其次,教師要熱愛音樂這個學科,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盡量選擇簡單明了的語言來介紹音樂知識,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比如,在《踏雪尋梅》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進行歌舞表演,親自上陣表現音樂作品的獨特魅力。最后,教師應當有較高的音樂鑒賞水平,要樹立多元的文化觀念,平時要多多欣賞一些經典的音樂作品,不要憑個人喜好局限于一種風格、一種類型,而是要擴寬眼界,海納百川,以此來加深自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從而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如果面對著這樣的老師,日積月累,肯定會受到教師人格魅力的熏染,也會在不知不覺中跟隨教師得到了良好審美觀的熏陶。
二、開設多種活動,營造美的氛圍
在初中音樂課堂中,音樂活動開設得比較少,大部分還停留在傳統的聽音欣賞的階段,即教師把歌曲用多媒體播放給學生,讓學生安靜地聆聽欣賞作品。但想要更好地達到美育的目標,教師就要嘗試著開設各種各樣的活動,在課堂上營造良好的音樂氛圍。比如,在《雪絨花》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用男女合唱或者多聲部合唱的方式來對該曲目進行演繹,讓學生在合唱的過程中不僅感受到歌曲的美妙,還體會到合唱的魅力。再比如在“熒屏樂聲”這一單元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在班上舉辦音樂會,讓學生事先做好準備,分小組進行展示,全班同學一起交流欣賞各自心目中經典的熒屏金曲,促進同學們的音樂交流,從而讓他們學會辨析音樂的優劣之處。教師在這些活動中要放下老師的架子,扮演學生的同齡朋友,與學生一起熱情盡興地投入到課堂活動當中去,讓課堂變成音樂的海洋、歡樂的海洋,在美好的氛圍中達成美育的目標。
三、改革教學方式,重視自主學習
音樂不同于其他學科,是一門需要學生自覺主動去完成的科目,光靠老師講解是遠遠不夠的,更多地是要學生有自己的理解,從而真正地了解和喜愛音樂。真正的學習者都是有著自主學習的習慣的,音樂的學習更應充分把握好自主學習的原則。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獨立品析作品的習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之后,對于那些學生獨自理解不了的音樂作品,再給予一定的引導,來逐步培養起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習慣。例如給學生欣賞《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之前,要根據作品中含有西南民族音樂的特點,準備其他少數民族的特色音樂作品來課堂內容進行針對性的補充,以此來引導學生對民族音樂進行深入的了解。教師要改變以往主導的教學方式,把學生作為課堂中的主體,把填充式的教學改為互動式,讓課堂充滿活力。再比如在《唱臉譜》教學中,教師可以改變帶唱的教學方法,先讓學生自己嘗試,自己討論,鼓勵同學上臺展示,并給予他們充分的鼓勵,讓學生有自由發揮的余地。
四、聯系生活實際,加強審美實踐
音樂與人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而生活環境對于人有著巨大的影響。因此在音樂課堂中進行美育教育時,也不該拘泥于課堂,而是應該努力擴寬教學領域,從更多的方面來加強美育與學生的聯系。比如可以從學唱喜聞樂見的民歌入手,在學校通過課間廣播等形式,播放我國各民族地區的優秀民族歌曲,例如《山歌好比春江水》《月光下的鳳尾竹》《翻身農奴把歌唱》等等,讓學生在課后也接受經典音樂作品的熏陶。教師在課堂中要多多提問,把作品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系到一起,以此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還可以適當布置一些課后作業,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生活中的音樂之美,比如“尋找有故事的電視歌曲”“爸爸媽媽最喜愛的歌”等等之類的活動。一些音樂作品體現了作者的氣節,教師就要把作品所體現的精神告訴學生,并告訴學生在生活中應該如何向他們學習,以此培養學生的良好情操。另外,音樂教師還要多和其他學科的老師進行交流,加強音樂學科和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給其他老師推薦適合他們課件使用的音樂,把音樂融入到初中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當中。五、結語總之,美育教育對于人才培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初中音樂的教學當中,教師應當充分利用音樂學科的優勢,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提高自身的素養,開設多種教學活動,改革教學方法,多多聯系生活實際,以此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陶冶學生的性情,使學生受到美的教育。
參考文獻:
[1]羅小敏.論初中音樂教學與“美育”教育[J].文藝生活旬刊,2014,(05).
[2]孫付霞.例談在音樂教學中滲透美育教育[J].考試周刊,2014,(55).
篇8
【關鍵詞】音樂;美育;融合
音樂的殿堂中有著華麗的裝飾,在這個殿堂中我們能夠看到一切美麗的事物,可以將美的性靈帶入到內心的深處,從而影響他們的道德品行和審美情懷。高中音樂教學中的美育在課程改革后已經備受關注,藝術對于心靈的熏陶作用是無形的,是屬于精神層次的,當前的音樂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偏離了這個精神的軌道,而在知識技能的掌握上顯得更加重要,尤其是對于音樂特長生的培養上,教師往往更加看重藝考的知識技能方面的教育,在美育方面是有所欠缺的,即便是對于其他的高中生也認為只要會唱幾首歌,在音樂課中能夠緩解繁重的學習壓力就達到教學目標了,長此以往會使學生的精神品質塑造受到一定的影響。
一、感受情感,陶冶自己的性靈
俄國作家契訶夫將歌聲比作了太陽,能夠給人帶來一種溫暖的感動,也可以讓我們看到世界的五彩繽紛。音樂欣賞課中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得一種靈魂上的洗禮,而且還可以使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強烈的共鳴,陶醉在歌曲中那片芬芳的花園中,游走于那清幽的小徑,探尋到世外最美麗的風景,使學生的審美情趣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獲得美的享受。例如在高中音樂《月光鳴奏曲》的音樂欣賞中,我便采取了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教學方法,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聆聽,在聆聽中感受音樂美好,感受貝多芬音樂強大的心靈震撼力,首先讓學生自主去賞析音樂,感受曲子的基調,在第一樂章的曲子中,基調是低沉的,高中學生已經具有這種音樂的辯識能力,在確定好基調后,再讓學生去聆聽,用自己的語言去表述出自己對音樂的感受,有的同學說,“這種低沉中我仿佛看到了貝多芬壓抑的心情,就像我在面對沉重的學習壓力而又無處訴說的感受”,還有的同學說,“我并沒有覺得壓抑,我只是覺得他是一個安靜的思考者,只是略帶有一絲的憂郁”,其他的同學在這位同學的語言描述中進入了一種遐想,學生沉浸在音樂的世界中,沉浸在貝多芬淡淡的傷感中,自己的情感也隨著貝多芬的情感一起在課堂中彌漫開來。這節課中我采取了讓學生自主欣賞的教學形式,使學生獲得了精神上的享受,心靈上的升華,在音樂欣賞中獲得了音樂素養乃至于文學素養的提升,讓美在心靈深處盡情地綻放開來。
二、挖掘人文性,鑄就良好的品格
高中音樂教材中蘊含著很多可以幫助學生塑造良好品格的音樂作品,教師要深入地挖掘出這些內容,去引導學生仔細地品味和探索,從而使他們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質得到有效的培養,音樂教學具有影響學生的情緒、情感和性格的功效,每一個作品中都凝結著創作者人生的悲歡喜樂,教師要用他們內心的一種人性的光輝去影響我們的學生,使之在音樂中享受到美麗的人生。例如在高中音樂《祖國頌》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就讓學生在音樂中感受到了一種濃濃的愛國熱情,進而培養學生的愛國心。這首歌曲中的歡躍的、抒情的、熱烈的、氣勢宏偉的音樂特點給每個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在其中感受到陽光普照大地的燦爛,感受到了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壯美,也感受到了人民在祖國的懷抱中那份豪邁的情懷,在欣欣向榮的繁榮景象中,我們感到了生活在這樣的祖國中的美好,我們贊美我們的祖國,熱愛自己的祖國,音樂中強烈的贊頌使學生的內心升騰起一份愛國的情懷,在這節課的課堂延伸環節,我設置了“什么是愛國”這個探究性的問題,學生們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有人說好好學習,選擇一個喜歡的工作崗位就是愛國,也有人說保護我們生存的環境就是愛國,還有的同學說友善便是愛國,學生的愛國熱情在這節課中被點燃。高中學生距離跨進社會已經很近了,他們被社會上很多物質化的思想所影響,在這個時期喚起他們的愛國熱情,對于踐行社會主義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積極的意義。
篇9
一、欣賞樂曲,體驗音樂的韻律之美
樂曲欣賞是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聆聽音樂作品,獲取音樂旋律美的享受,從而使學生產生對美的向往和追求,陶冶學生的情操。音樂這種藝術通過旋律和節奏反映其突出的時間性和動態性。音樂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音樂節奏和旋律感的培養,通過大量的活動對其進行節奏和旋律訓練,發展其音樂才能,使其感受音樂旋律、節奏的美妙并受到熏陶和感染。在小學低段,教師可以大大發揮音樂課的節奏感和韻律美強烈的特點,讓學生通過動作與律動音樂音色、力度、音高、節奏的協調配合,去認識美、發現美、感受美,并通過鼓勵學生的自編自演,讓其學習表現美、塑造美。
二、體味歌詞,欣賞音樂的文學之美
歌詞是歌曲的重要組成部分,歌詞教學是幫助學生展開音樂想象的基礎。現行的人教版音樂教材中有很多易于小學生感知的音樂形象,歌曲的個性生動鮮明,有很強的文學美,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進行有效的歌詞教學,通過細致分析,讓學生體味、吟誦和演唱歌詞,體味歌詞的文字之美,進入音樂想象的空間。如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詞內容豐富生動,既有敘事又有抒情,感染力強。在進行這首歌的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歌詞,在腦海中勾畫這個悲壯動人的故事,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并讓學生去想象當時的場景,以進一步加強對歌曲的理解。
三、情境教學,體會音樂的情感之美
篇10
關鍵詞:音樂教育;民族音樂;民族性;審美體驗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851(2009)12-0167-02
我國音樂教育發展至今可以說是百花爭妍,生機昂然,特別是隨著本世紀新課程標準的制定,使音樂基礎教育改革又有了重大的推進。國民音樂教育的地位逐漸得到提升,人們在教育觀念、方法、內容及教學模式等方面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和大膽的嘗試,取得了許多成功的經驗,成功地實現了教學中從重視學生技能技巧培養向注重審美體驗、開啟思維的轉變。
參看目前的大、中、小學綜合音樂課教材,我們可以欣慰地看到音樂傳播知識的全面與科學,然而在具體教學中戲曲唱段被流行歌曲所取代、優雅民樂被動感迪高音樂淹沒的現象是非常普遍的,怎樣解決這些問題一直是教育領域思索和研究的課題,下面我就音樂教育中的民族性審美體驗為核心,談談自己的觀點。
一、充分了解我國廣博的民族音樂知識
我國的民族音樂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統,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社會中,就產生了原始的歌舞,到西周時期,我國已有了相當發達的音樂文化,在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里,民族音樂得到了不斷的發展。在我國歷史上曾多次出現音樂文化的繁榮。西周禮樂制度的興起;唐代宮廷醫療費樂的空前發達,宋代說唱音樂的發展,明清時期戲曲音樂的成熟。在很長的時期里,我國的民族音樂在許多方面一直居世界音樂文化的先進行列。這就為音樂知識傳播的審美體驗打下了很好的歷史基礎。
從形式和體裁上看,民族音樂在它的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傳統的五大類:民歌、歌舞音樂、說唱音樂、戲曲和器樂,其體裁和形式都是多種多樣的。以戲曲為例,全國有四百多個劇種,只要每一種選出一部最優秀的作品,我國就有四百多部優秀的民族戲曲作品。從不同類別看,民歌旋律優美、簡單易學;歌舞生動形象,活潑有趣;說唱音樂表現性強、演出方式靈活多樣;戲曲音樂則是綜合性最強的藝術,具有較高的觀賞性。此外由于民族、地區、流派的不同而呈現出明顯的風格差異。北方音樂粗獷、豪放;南方音樂婉轉、細膩;苗族音樂秀美;藏族的雄渾;京劇中梅派雍容富麗、程派深沉委婉、荀派俏麗清新、尚派的剛勁灑脫。民族音樂的多樣性為人們的審美體驗展示了廣闊的空間。
再從內容上看,民族音樂涉及生活、自然、歷史、風俗、宗教等各領域,經過歷史的推進,在創作表演、基礎理論、音樂藝術形象塑造、音樂體裁等等方面都形成了自身特有的風貌,并匯聚為獨特的民族性音樂特征,這正是民族的心理素質、文化傳統、審美觀念在音樂上的反映。可以說,了解廣博的民族音樂知識是進行民族性審
美體驗的基礎,是民族音樂傳承的重要途徑。
二、民族性審美體驗在音樂教育中的重要
(一)從實踐中體驗民族性的審美價值
要明確民族音樂是中國音樂文化的“母語”。民族音樂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思想和音樂精髓的積淀,浸潤著華夏祖先千百年的智慧和靈感。它是中華兒女得以茁壯成長的乳汁,是任何外國音樂不可替代的。
民族音樂具有極高的認識價值。通過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可以認識自然、了解生活,從而讓學生在審美體驗中感悟民族性的力量。例如通過民歌《川江船夫號子》讓學生在旋律中聯覺湍急的河灘和機智勇敢的舵手,并在體驗民俗風情的同時進行不畏艱險、團結協作的積極引導。通過京劇曲調改編的歌曲《故鄉是北京》讓學生了解首都北京“天壇的明月、北海的風、盧溝橋的獅子、潭柘寺的松……”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的熱情。
民族音樂可以寓教于樂,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并進行相應的思維開啟。例如通過欣賞民歌《猜調》可以在歌曲問答式的演唱中充分發揮兒童的想象空間,感受濃郁的云南民族風情。通過欣賞古琴曲《梅花三弄》,讓學生領悟梅花凌風傲雪的高潔品格,在潛移默化的教學中,實現人格魅力和審美評判的正確引導。
(二)民族音樂具有極高的藝術審美價值和多元的情感表現
獨特的旋律韻味,節奏變換,和聲的巧妙處理,都是民族音樂特有的風格體現。優秀的民族音樂作品,如民族管弦樂合奏曲《春江花月夜》,以其優雅、舒緩的旋律主題旋律感動著每各聽眾,讓人真切體驗到我國民族音樂獨特的形式美。民族音樂所表現的情感又是多元的,就琵琶曲《十面埋伏》和塤樂《楚歌》的鑒賞上我們可以感受到,雖都是同一題材下的樂曲,由于選擇樂器、節奏、曲調的差異,卻讓人置身于完全不同的情感體驗,前者音樂激烈豪放,給人明快積極的感受;后者旋律幽怨、悲涼讓人產生傷感消極的情結。然而,不論是高興還是哀傷、是活潑還是嫻靜,都是人類情感體驗的構建,對青少年情感的正確表達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們應該在民族音樂傳播中引導人性真、善、美的審美體驗。
(三)民族性的審美體驗在中外音樂文化發展中的體現
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肖邦、李斯特、格林卡、柴科夫斯基、斯美塔那,他們的作品處處表現出鮮明的民族特色。他們都十分重視從本民族音樂中吸取營養,從而產生曠世佳作,受到世界人民的歡迎。再看中國,賀綠汀的《牧童短笛》,冼星海的《黃河》,何占豪、陳鋼的《梁祝》,以及譚盾等人的現代作品等之所以能走向世界,也無不是重視民族音樂素材的結果。“越具有民族性才越具有世界性”,這一觀念已經被人們所不斷證實和認可。
在教學領域,匈牙利的柯達依教學法、美國的綜合音樂感教學體系、德國的奧爾夫教學法等教學體系的研究中都非常重視對民族音樂素材的采用。而我們要建立適合國情的音樂教學體系,也必須基于民族音樂的根基,確立它在音樂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首先,我們應在教學各環節做好民族音樂知識的有效傳播,在專業院校,特別是師范院校的人才培養上把好關,在課程設置上仔細研發有利于促進學生審美體驗的民族音樂課,為知識的再傳播打下良好的基礎;在中小學的音樂課堂中,按教學大綱要求完成相應的民族音樂內容的知識傳授,通過聽、唱、讀、看等多渠道來豐富民族音樂的教學。其次,可以因地制宜地適當增補一些民族音樂的內容到教材中去。提倡教師根據實際,收集整理當地的地方音樂作為主要教材的補充。在課外音樂活動中,更多地開辦一些民族性強的項目,如民樂演奏、戲曲、曲藝表演等,以彌補課堂教學之不足,拓寬學生的民族音樂視野,增進他們的民族性審美體驗。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進一步體會到民族音樂在音樂教育中的重要,當然,在我們的音樂教學中并不排斥外國的優秀音樂,但應擺正二者的關系,切不可舍本求末,失去自我。弘揚民族文化是各民族發展的基礎,科學地汲取外來知識是世界各民族交流共進的關鍵,因此,立于音樂教育的環節,我們應該把民族音樂中的審美引導和審美體驗作為教學的重點,竭力營造民族音樂的學習氛圍和展示平臺,充分把斑斕的中華民族音樂形態及其淵博的精神內涵進行全面有效的引導和傳承。
參考文獻
[1] 孫繼南, 周柱銓.中國音樂通史簡編[M].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
- 上一篇:風電項目監理的工作重點
- 下一篇:關于哲學的基本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