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作文范文
時間:2023-04-12 04:52: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美育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作文教學;審美情趣;審美觀點;加強培養
語文教學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一個重要陣地,而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作文教學不僅要重視學生的觀察方法、表現技藝的訓練,而且要加強學生審美情趣和正確的審美觀點的培養,以發展他們的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如何通過作文教學對學生進行美育呢?
首先,透導學生感知人物的心靈美。人物美是社會美的核心,人既是社會的產兒,又是大自然的產兒,因此,人的美就包括社會的心靈美(內在美),又包括自然性的形體美(外在美)。但從中學生的作文實際看,他們大都比較注意捕捉人物的外在美,像"長長的辮子"、"水水汪汪的眼睛"等字樣在作文中常常出現,而對心靈美卻表現不夠,甚至會歪曲一個美好的人。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一定要使學生明確人的重要本質是內在美,不能把目光停留有外在美上。要用奧斯特洛夫斯基的話教育他們:"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發式,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心,要是人沒有內心的美,我們常常會厭惡他的漂亮的外表。"人物美的實質在于理想、情操、道德品質的美。例如,在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愚公的形象一直被稱為美的形象。《愚公移山》并未勾畫愚公的外在形象,他的美在于"年且九十","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毅然決定"畢力平險"。他挖山的目地是為了開辟道路、方便交通,既利于自己行走,也方便了鄰人,因而這種理想是崇高的。
教師要提倡學生 寫外在美和內在美統一的人物。契訶夫說過:"人應該什么都美,容貌、衣服、心靈、思想。"但是,在復雜的社會生活中,人有千百,各種各色。的確有一部分人,不僅相貌美麗,內心也善良,是美的統一,美的楷模。但是,也確有一部分人外貌丑陋,但內心善良;還有一部分人相貌漂亮,而靈魂丑惡。所以,教師要提醒學生不要以相貌的美丑來作為判斷人物美丑的標準,而要通過觀察人物言行來看他是美是丑。因為人物的內在美主要是通過他的行為美、語言美表現出來的。
美的人物不僅僅是指那些英雄人物,在周圍普通人的身上也都有美的閃光。在生活中,到處可見美的人:忘我勞動的工人、農民,獻身教育事業的教師,認真聽課的學生,禮貌待客的服務員……教師要指導學生,從普通人身上發掘美來。
提倡描寫心靈美的正面人物的同時,也不排斥寫心靈丑的反面人物。因為生活中既有美,也有丑。只是中學生不能很好地把握美與丑。教師要正確引導他們認清美與丑,從而歌頌美的,批判丑的。
其次,培養學生領略自然風光的能力。中學生一談起自然風光美,認為杭州的西湖,泰山的極頂是美的,長江的洶涌澎湃是美的,而天天目睹的環境卻是一無美處。學生 寫《初到校園》,因感知不到校園的美,便在施工的現場憑空添上一個枝葉繁茂、花香四溢的花圃。這說明,他們欣賞自然美的能力還很不夠,而這種能力需要多次有意識、有目的地反復訓練才能形成。自然美具有極大的透發力。學生走向大自然的懷抱,頓時會產生一種賞心悅目、心曠神怡的感覺,得到美的享受,激起表達美的愿望。教師應和學生一起去觀察、交流感受。
觀察自然事物的美時,要引導學生發現形式的美。因為美的事物都是內容和形式的統一體,但自然美卻更重形式。形狀、色彩、音響、氣味等都是自然美的形式因素。比如:花有絢麗的色彩美、婀娜的姿態美、誘人的馨香美等。不僅如此,還要引導學生發現自然美的多面性和易變性。既然自然事物本身具有多種形式因素,人們就可以從各自的角度支發現它的美。不同側面與人的關系不同,給人的感受也不同。比如黃山,八音鳥的歌聲與"蘭香燈籠"的幽香使人感到優雅,山峰的突起與云海的變幻使人感到雄奇。這就是自然美的多面性。自然物還因自然條件的變化而變化,所以它的美并不永恒。黃山的"楓松相間,五色紛披",隨秋天的過去而改變;"來去無定"的霧氣,翻騰變幻的云海,會霎那間化為烏有;雨后瀑布,因久旱而斷流;校園里的撲鼻花香,會因花謝則消失。只有讓學生了解了這些,才能準確地表現自然美。
觀察的對象、范圍應集中些,要從看得見、摸得著的景物入手;要幫助學生編擬觀察提綱,理清觀察順序,選好觀察角度,然后逐步提高要求。羅丹說:"所謂大師、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發現出美來。"為了培養學生感知自然美的能力,要注意培養學生善于從不顯眼的、看來平淡無奇的景色中去發現美。
篇2
應該說,我們在作文教學中花了很大力氣,但總體效果并不理想,原因何在?我認為作文教學中缺乏美的教育是其原因之一。所以,還應該將語文教師在教授學生寫作方法與技巧的同時,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投入到學生的美育養成上。
第一,從教育目標看,語文教學尤其是作文教學直接與美育相關。人類發展到今天,審美已經成為每一個文明人、文明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現在的世界上,缺乏美育的“教育”是種不完整甚至畸形的教育。美育對人的素質的培養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對人的心靈有著洗滌與凈化的效果。我國在“面向二十一世紀語文學科教育改革行動綱領”中,就明確指出: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觀。很明顯,語文教學把發展學生感知美、理解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作為基本任務之一。教師在塑造青少年學生身心素質的過程中,重要任務之一在于把美變為每個學生的心靈財富。語文教師更應把握語文學科的特點,悉心耕耘學生審美意識的土壤,把美的種子撒播其間,讓其在學生的心靈間生根發芽并且茁壯成長。英國教育家阿加斯賓塞所說“沒有油畫、雕塑、音樂、詩歌以及各種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樂趣就會失掉一半”。作文教學中,如果忽視或抽掉了美的熏陶,那么我們對學生的感化與教育將會蒼白無力。所以要使學生作文脫離低級趣味,識別假惡丑并具有抵御能力,美育應發揮強有力功能。
美是學生寫作的主要內容。為什么這樣說呢?對學生而言,作文要求寫真人真事,寫“真”話。而文章是作者對現實生活的反映,但不是所有的現實生活都可寫進文章。生活中真人真事只是素材,素材只有經過選材才能成為文章的題材。選材的過程就是運用美的知識認識生活、提煉生活的過程。因為只有那些有意義的真人真事在文章中才有生命力、吸引力和表現力。而現實生活即人類創造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可以看成是人類在追求真善美相統一的實踐活動過程中所積累的成果與財富。所以在學生的寫作中,只有那些反映現實生活中有意義的真人真事的習作,才有生命力、吸引力和表現力。因而,對學生而言,就是借助文字去表現生活中體驗到的酸甜苦辣、領略到的人情關系和心靈的奧秘,即生活中的真善美。因此,我們說“美”必然成為學生筆下的主旋律。
第二,從學生的寫作現狀來看,很多學生對寫作缺乏興趣,學生寫作中最大的困難就是“無話可說”、“無從說起”、“說的無味”,他們大部分人寫不出情真意切的好文章,甚至不敢寫真人真事。此外題材雷同、內容空洞,只會籠統的敘述或空發議論,缺乏生動具體的描寫,使作文中人物形象成了沒有血肉的空殼。我認為,歸根到底他們是缺乏“美”的眼光,而不是缺少生活體驗。法國藝術家羅丹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人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由于缺乏“美”的眼光,導致對生活中的人、事、物熟視無睹,以致“身在寶山不識寶”。有時,面對紛紜復雜的社會而美丑不分。可以說,生活中的許多小事,只要你用美的眼光去觀察,用心去感受,都能挖掘出美意。如朱自清的《背影》,事件雖小,但作家用一種為人之子的理解而細致的目光,真切地感受到了老父的關愛之心,感受之深,讓讀者無不為之心動。這樣類似的小事,在我們學生的身邊,難道沒有嗎?不,天下父母的愛都是一樣的。那么為什么寫到“母愛”時便見雨天送傘,半夜打毛線衣之類的陳事,甚至是捏造的事件呢?原因就在于我們在平時作文教學中,忽視了對學生美育的滲透與熏陶。因而,要我們的學生寫出情真意切的好文章,還須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一是通過課內分析講解、課外觀察示范、范文的評析引路等,引領學生關注身邊的生活,認真去觀察,用心去領悟;二是通過各種途徑,改變學生對作文的誤解,盡快讓學生的作文從“假”、“大”、“空”的編造中回到現實生活,回到他們豐富多彩的精神世界,讓他們用自己眼光自己的頭腦觀察身邊生活、認識生活。讓他們用“美”的眼光去看身邊的事。所謂作文先做人,我想講的是同樣的道理。
第三,從語文學科的特點看:語文是人類的基礎學科,它肩負著培養和發展學生美育的獨特使命。而作文教學正是完成這種使命的最主要的途徑,因為從語文教學來說,作文教學是學生創造美的集中體現,在實際生活中,就內化成學生的思想美、語言美、行為美。此外語文教學不但要追求這樣的美,而且語文本身就是一種美的載體。所以,將美育融于作文教學中不僅能讓學生在提高語文素質的同時提高了審美能力,還能使語文教學的內容和形式更加完美。
文章不是無情物,“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劉勰《文心雕龍·知音》),大凡有藝術價值的作品,大都創造了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在這完整的藝術世界里,一般又浸透了作者熱烈深沉的愛憎之情。因此,這樣的藝術世界常常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文章,表達的正是人們對于現實生活的真實感受,認識和態度,是作家在強烈的感情驅使下創作出來的。”(馮友蘭《馮友蘭談人生》)情感需要有生活的感受和認識,而感受生活的前提是有一雙善于發現生活美的眼睛。所以我們語文老師的責任就在教會學生感受美認識美,使之成為生活的有心人,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去寫出美文。如果我們忽視教育學生認識美的過程,而偏重于指導學生寫作方法與技巧,這樣就會使學生在沒有對生活的感受和認識時就去寫文章,導致在文中強說愁,有的甚至抄襲捏造。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自覺把作文同審美教育結合起來,努力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寫出高水平的“美”文。
實踐證明,讓學生在作文教學的各個環節中認識美、發現美、創造美,在審美活動中學習,既能得到美的享受,又增長了知識和才干;既能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感情,又培養了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何樂而不為呢?
篇3
針對目前作文教學現狀,要想提高作文教學質量,我覺得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與調查,品味課文美、感受美、發現美
常言道:語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語文,正如葉圣陶先生《(文章例語)序》中說:“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生活中的美是到處都有的,只要善于觀察,隨時隨處可以發現美。事實證明,中學生的許多優秀作文,都是精細觀察的結果。語文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觀察人,組織有意義的社會活動、社會調查,培養學生對生活美的敏感度,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夠發現出美來。”同時要讓學生明確,觀察決不能停留在形式上。它是一種還須融進作者自我內心體驗的對生活的真切感受,它帶有鮮明的審美特征。在觀察美的基礎上,進而引導學生想象美,使情感與想象溝通,閃耀出智慧的火花。
二、引導學生在學習語文中通過寫作與修改,表現美、創造美
作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對于觀察得到的素材,要經過加工,才會有審美價值。
在學生的作文實踐中,教師應努力喚醒學生經過多次觀察儲存于大腦的“內在圖式”,激發學生作文的興趣和激情,且授之以法,指導學生選取美的內容,確定美的立意,講究美的結構,提煉美的語言。
提高學生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最重要的還在于語文教師要善于引導、鼓勵學生寫出有新意的東西。要珍惜學生偶爾露出來的智慧火花,給學生以創造美的喜悅。例如寫《雪》,一般同學都在歌頌雪的純潔無瑕、美麗多姿。有位同學則毫不客氣地貶斥雪的虛偽,用美麗的外衣掩蓋世上的丑惡與骯臟;寫雪的窮兇極惡,依杖狂風,耀武揚威;寫雪的殘忍無情,雪壓冰封,萬木簫條;最后抒寫了不怕風雪嚴寒的意志和迎接春天到來的信心,提示了與“潔白”相對的另一種美的精神。對這種有創意的作文,教師應及時予以表揚和鼓勵,并以此為范例來打開其他學生的思路,以啟迪廣大同學創造美智慧。
作文之后還要進一步引導學生斟詞酌句,反復修改潤色,這是提高學生作文的重要途徑之一。指導學生修改作文,不難能激起學生的寫作興趣,更能促進思考,使學生體味到寫作的甘苦,并學習到修改的方法,同時,還可培養學生嚴肅認真的寫作態度。
三、通過教師批發與評價,評判美,以美啟真,以美引善
篇4
楔子
很冷的雪天,一個小女孩在門前流淚,因為她終于忍不住了,剛才一幕在眼前紛飛,伴著這些小雪花,雖然模糊,但卻深深刺痛著這個女孩的心,很疼呀,真的很疼:六歲了,她瞞著媽媽跑出家門,窗外的歡聲笑語,好甜好甜呢,是同齡小伙伴們玩耍的聲音。“我也要玩!”她興奮地說。由于身體弱,小女孩一直很少出門,幾乎從沒跟別人玩過,今天是因為下了大雪,她才終于不聽媽媽的話,出了家,希望和小伙伴們堆雪人,打雪仗,這可是她一直盼望的呀!此時,她鼓起勇氣,等待著回答。小朋友們先是吃驚,接著就皺起眉頭,一個大個子男生說:“你?不是我媽媽說的那個鄰居丑女孩嗎?走開,走開,你這么丑,不想跟你玩!”別的孩子也紛紛點頭,接著,就跑到別的地方去了。只留下她,站在雪地里,眼神迷茫......
就這樣,女孩呆呆坐在家門口,臉凍得通紅,咳嗽不停,但都沒有心里的傷害難受。她不想進家,只想就這么待著,等媽媽回來~`~
“喂,喂,醒醒!”女孩睜開眼,一張精致的面容在她上空浮動。她連忙站起來,是一個同齡女孩。“你怎么在這睡著了?”女孩疑惑的表情更顯可愛。丑姑娘不說話,她覺得很自卑,自己和她比起來,果然一個是天鵝,自己是癩蛤蟆。“呵呵,我明白了,”漂亮女孩笑了,很燦爛,“你是不是沒朋友啊?”丑姑娘略現吃驚,抬起頭來看她。漂亮女孩像明白了一切,說:“沒關系,我也沒朋友,咱們當朋友吧!”她又笑了,像一朵花。“你沒朋友?”丑姑娘說話了,她實在好奇,這么美麗的女孩怎么會沒人理?不像自己,惹人討厭。“恩,我媽媽管我很嚴,從不讓我跑遠,而我家在那座山頭上,不走遠,哪有小伙伴呀?”什么?丑姑娘驚得張大了嘴。漂亮女孩指的那座山,上面的房子,不是首富白君豪的別墅嗎?那她,不就是那里的公主--白美美嗎?這可是她們那邊的新聞,誰都知道。漂亮女孩卻沒注意到丑姑娘的吃驚,繼續說:“可今天下了一場這么美的大雪,我可忍不住了,所以就偷偷跑了出來,看見你在這兒睡覺,便叫醒了你。呵,對了,我叫白美美。”果然,丑姑娘想。“扼,我,我叫...”丑姑娘覺得自己在這樣一個完美的人面前,根本太微不足道了,便說,“我叫丑丑!”白美美點點頭,伸出手說:“好,丑丑,我白美美向你邀請,讓我成為你的好朋友吧!”丑丑笑了,她感動極了,握住美美的手,堅定地說了一句:“好!”兩個女孩幸福地牽手了......
ps:丑丑和美美成了朋友,她們的友情長久嗎?丑丑能在美美的幫助下自信起來嗎?請關注這部女孩友情小說(2)
篇5
一、加強創作指導,夯實美育基礎
工藝美術專業和學前教育專業是東城職業技術學校兩個骨干專業,其學生群體是東城職業技術學校美育文化的重要力量,其團隊的指導教師有著多年實踐經驗。
一是著力提高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這個創作指導團隊有著共同的認識:學生獲得認識客觀世界,獲取文化知識,不僅要依賴于各門理論學科,而且需借助于藝術形象。通過藝術來認識世界是生動形象,具體可感,也是富于理想和激情的,是以美自身的魅力去喚起人們對美的向往和求知的渴望。如今,這一共識在學校已形成強烈的輻射效應,學校但凡組織學生文體或社會活動,判斷的標準之一是這項活動是否對學生以情智的啟發和辨別美丑的感悟。結合學生實習期和多個寒暑假,2000年至今,學校共組織九次實地寫生活動,每次都組織近百名美術愛好者北上安徽黃山、南下廣西桂林等地寫生實踐。茶山鎮南社、威遠炮臺遺址、松山湖煙雨等都留下學生實習創作的身影。
二是發展和提高學生對美的想象和制作能力。學校中的智育一般著重于強化學生對概念、數字、命題、邏輯推理方面的推算能力,而美育則可以利用其直觀性,借助藝術手段,培養和訓練學生對于具體事物的想象能力。如第四屆美展中的一組“環保手工藝品”:碎布頭、麻袋片、硬皮紙、易拉罐、塑料條、飲料瓶等,經過學生們的精心設計、精心制作,展現了一幅幅亮麗的時尚環保作品,贏得了參觀者的廣泛稱贊。以《莞香》為主題的系列漆畫作品展示了東莞鄉土文化的藝術韻味,得到市美術家協會的積極推薦,并參加東莞市首屆群眾文化書法繪畫作品成果展。
三是發展和提高學生對美的創造能力。這是一個人在美的感召下所產生的新穎、獨特的情感和創作沖動,它可以促進學生把已有的信息重新組合,“視通萬里,思接千載”。如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盧嘉敏的作品《象魂》獲得東莞市2011年中小學版畫大賽一等獎,談起獲獎經驗,她說:“這是自己從生活中汲聚的營養。是從平凡事物中發現有意思的東西,整體觀察,局部揣摩,通過分析思考把平常的事物想象成不平常的畫面。當然藝術加工是一定要有的,如構圖的凹凸對比、色彩冷暖對比等,做到大膽用筆,用刀,細心收拾。”近幾年來,師生在市、省和國家的繪畫書法比賽中獲獎頗豐,僅以學生獲獎作品統計,累計獲得市級三等獎以上作品就有67件(幅),工藝美術專業學生盧國安的作品獲第16屆全國中學生繪畫書法比賽一等獎后,于2011年7月被邀請到北京人民大會堂接受頒獎。
二、營造美育氛圍,陶冶學生性情
走進東城職業技術學校,人們在贊美校園環境優美怡人的同時,總是為學校每一根立柱掛著的一幅幅師生畫作吸引而停止腳步,師生們親切地稱之為“文化長廊”。自從學校搬入新校,校園大了,教學場地充裕了,何不把樓與樓之間的連廊和一樓的空間立柱變成師生習作展示的舞臺?于是,原來保留的幾百幅作品派上了用場……歲月流逝,展示的師生習作也幾經輪換,一屆又一屆學生“接力棒式”地用心經營。由此還引發出“文化墻”建設――原來校園四周的圍墻是“水泥灰”顏色,而今,師生們用黃白兩色的方塊磁磚拼貼出一幅幅抽象的體育運動造型,圍墻仿佛有了生命的靈動。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高洪波率作家采風團來東城,專門來看學校的“柱廊文化”和“文化墻”。高洪波一行對此贊不絕口,稱贊“東城職業技術學校校園自然與人文有機融合,營造美育氛圍,陶冶學生性情,這樣的學校五十年都不會落后”。
三、搭建“美展”平臺,做好“美育”文章
“教他們習藝的工夫,還要給他們展藝的平臺”。通過展示達到推介與激勵,這對中職生自信心提升十分重要。從“美展”到“美育”,再從“美育”到“美展”,學生一屆屆畢業在走向社會后,都對母校美育的熏染難以忘懷,美的追求得以延續,也給了我們積極有益的思考。
篇6
暑假前后,正是故鄉楊梅成熟的季節。
小時候,我無論對什么花都不感興趣。可奶奶總是指指點點地告訴我,那是蘭花,那是映山紅……但我除了和奶奶嘮叨上幾遍就算完事了。我最感興趣的是楊梅。楊梅樹的樣子笨笨 的,不想梅樹那樣有姿態。如果說梅樹是個天姿國色的美女,那么楊梅就是高大挺拔的王子了。楊梅不成熟時,只見到滿樹的葉子,使人眼前一亮;楊梅成熟時,那些紅艷艷的楊梅點綴其中,仿佛一條公主裙上點綴了許多紅寶石。
春姑娘邁著輕盈的腳步向我們走來。楊梅樹貪婪的吮吸著春天的甘霖,因此不久就長出了毛茸茸,蒼翠欲滴的的小葉子。過不了幾天,那些合在一起的新芽就打開了。要是在淋幾場甘雨,新芽就長大了。那時,整棵楊梅樹便開始茂盛起來,十分蔥綠。
天氣一天比一天熱,人們也換上了越來越薄的衣物。原來是熱情似火的夏姑姑來了。初夏,下了幾場傾盆大雨過后,楊梅樹的枝頭上便有了綠意盎然的小精靈——楊梅!一些眼尖的小伙伴看見村頭的楊梅樹結果了,便早早的計算好了她什么時候變紅。可忍不住,每天都去看看他。那一段時間楊梅樹可受寵愛了。幾場甘雨過后,伙伴們驚奇的發現,青澀的楊梅開始變了,變得紅紅的了。過了幾天,楊梅樹整一披紅戴綠。仿佛是舞會上的明星一般。 “楊梅成熟了!”小伙伴們大聲的叫著,跳著,忽現傳遞著這個消息,不一會兒,整一個村莊都知道了。那一段時間我們可樂壞了。楊梅紅紅的掛在樹上,仿佛是“大紅燈籠高高掛”。
這下可難為我們了,天天眼巴巴地看著楊梅,嘴里的口水可高興了,不停地流淌著。因而我們總是纏著村長問:“怎么還不摘楊梅呢?”村長卻回答:“還早呢,再讓他長幾天,會更甜更好吃。”可是過不了幾天,村長經不起我們的軟磨硬泡,答應了我們的要求。今天,摘楊梅了!我和小伙伴們早早地起了床,雞還未打鳴,就早等候在了楊梅樹下,大家都挎著籃子。叔叔也來了,只見他三下五除二“噌噌”的爬上樹,手一下一下熟練得摘著楊梅。小伙伴們也抱著樹,使勁地搖啊搖。看啊!那顆顆“紅寶石”掉落了下來。砸在腦袋上,衣服上可沒有人叫一聲。我們都在想待會就可以吃新鮮的楊梅了。摘完了,大家趕快撿。看,那籃子粒粒“紅寶石”多么新鮮啊!再看看小伙伴。有些嘴饞的,直接撿一顆放到嘴里。輕輕咬開,汁水在嘴里飛濺,汁水從喉嚨里咽下去,那滋味妙不可言。舌尖也沉浸在酸中帶甜的美妙滋味中。我提著籃子趕快回家,讓奶奶清洗好楊梅,在太陽底下暴曬幾天,收在鐵盒子里,全年都可以享受它那可口的滋味。
秋姑娘來了,她給楊梅樹帶來了繽紛色彩的衣服。
篇7
短暫的美和永恒的美怎么能相比?
居里夫人有著跨越百年的美麗,美麗永垂不朽,是因為它的外表嗎?居里夫人為了提取鐳美貌都不要了,可見美貌是不受重視的。我國古代的老子、孔子、墨子、孟子、莊子、荀子等都討論過美的問題。在西方的古代也有赫拉克利特、畢達哥拉斯、德莫克利特、蘇格拉底等先哲涉及美的本質的探討。對于美每個人都有看法當然討論的結果也不一樣,總之美麗絕對不是外表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無數女孩子聽了這話都開始減肥啊減肥 ,古往至今有多少擁有美麗的人然而有多少永遠留在人們心間,沒有美麗的外表卻被稱贊的卻數不勝數。嫫母長得形同夜叉,丑陋無比,然而屈原在《楚辭·九章·惜往日》中贊美嫫母智慧超群,因而她得到了我們的始祖——軒轅黃帝的賞識,并娶她為妻。嫫母發明了養蠶繅絲,把絲織成綢子后,又染上各種顏色,用來做衣服。我認為她是最美麗的。
“美與丑是沒有界限的,并不是美麗永遠和丑陋劃清界限,兩個層次,美麗也許是禍也許是福,丑陋也一樣。上帝雖然賜予你的外貌但是他沒有決定你的一生。”這是媽媽送給我的話,媽媽還說過“丑陋就像是一個考驗,能從丑陋里站起來不自暴自棄就是成功了。”聽了這些話有顫動也有懊悔,自己不就是外貌第一嗎?用外貌衡量人嗎?“你看那男生真帥啊!”“你看那女生,漂亮啊!”這已經成為了一些人的口頭禪,用外貌衡量人的人比比皆是,在這里我要告訴大家,丑陋的人不一定不帥氣,也不一定不漂亮,只不過是你沒有發覺而已,發覺的不是外表而是心啊!
篇8
天,淅淅瀝瀝地下著雨。
密密麻麻地落在田野里,草地上,屋檐上。雨水匯聚成流,墜入門前大石上。門上青瓦琉璃,門旁青苔爬滿。推門而出,撐一墨傘,觀賞這初夏之雨。清爽的風撲面而來,帶著泥土的氣息,踏上青板小路,望路邊樹翠草青鳥漉。走在橋上,望兩邊河水慢慢流動,雨進水中蕩起層層漣漪,一個個水圈蔓延開來。雨落地之聲,不絕于耳,甚是好聽。
雨天其實很美,只是人們只看到了它的壞處,而忽略了它的美妙之處。
只是,少了同觀之人
篇9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教學效果;逼真;作用
中圖分類號:G6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09-253-01
著名教育家、華東師大教授葉瀾說過:“一堂好的語文要有生成性,有生成性。是在課堂中有教師和學生的真實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維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動的過程,氣氛相當活躍。在這個過程中既有資源的生成,又有過程狀態生成,這樣的課可稱為豐實的課。”因此語文如何讓學生參與課堂學習中來,就必須要創設課堂教學情境。著名小學語文教學專家李吉林老師提出了著名的情境教學理論。真——情境教育給兒童一個真實的世界;情——情境教育注重以情激情,以情啟智;思——情境教育營造廣遠的意境,寬闊的想象空間;美——情境教育以美為境界,以美育人。而傳統教學僅憑教師的嘴去創設教學情境必然會顯得力不從心,學生也未必能理解、感悟教師創設的情境。多媒體在語文教學就必然得到廣泛應用。
心理學家布魯納曾指出:最好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對研究的東西有著內在的興趣。缺乏直接的興趣,會使學習變得枯燥、乏味。反之,如果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就能刺激大腦活動的興奮性,保證其對學習內容的有效感知。多媒體的特點是圖文并茂,能向學生提供形式多樣、功能各異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動的動感畫面,悅耳動聽的音樂背景,能把學生帶進愉悅的學習環境。從而為課堂教學營造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以此撥動學生的心弦,蕩起思維的火花,使學生以最佳狀態投入學習。
一、用影像材料,創設一個真實的學習情境
語言是一種人們交流思想的工具。然而對那些缺乏生活經歷的孩子們來說,要他們面對一大堆的抽象符號去理解、體會,可真是件苦事!怎么才能使學生愉快地學?興趣是學生產生求知欲的動力。作為教師,每個人都希望學生在自己的課堂上,能在一種高漲而積極的情緒中從事學習和思考,那該多好啊!靠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提問、學生回答這種教學模式,導致了學生學習被動。 于是,在教學中我嘗試選擇一些適當的時候,放一則故事、一幅幻燈,播放一段錄像或一首音樂。以 “聲”激趣,以“畫”激趣,以“境”激趣,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心理反映。《荷葉圓圓》一文,洋溢著童真、童趣,描寫了夏天小池塘里的美麗荷葉,小伙伴們都喜歡荷葉,把荷葉當成了自己喜歡的東西。學習本文,能讓學生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由于小學生生活經驗少,對荷葉沒有感性認識,任憑教師“千呼萬喚”,學生對荷葉的喜愛之情也難以激發起來。而借助多媒體課件,進行情境教學,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上這一課時,我先讓學生欣賞動態的池塘荷葉,學生看到生動美麗的動畫,都忍不住發出了呼喊“哇!”然后我將畫面定格在一片荷葉上,讓他們觀察荷葉的形象,由此展開對荷葉的認識。根據荷葉的特點,學生便很容易了解小伙伴們為什么把荷葉當成“搖籃、停機坪、歌臺、涼傘”。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還能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大膽設想自己能把荷葉當成什么,有利于啟迪學生的智慧,激發想像,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怎能不樂于觀賞和學習呢?
可見,恰當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把真切的畫面展現在學生眼前,可以使他們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充分調動多種感官展開豐富的想象或聯想,激發起濃厚的學習興趣,獲得對課文的整體感知,從而培養學生豐富的語言表達能力、理解力及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二、結合課文,用音樂創設一個情——情境
有位老師在教學《太陽是大家的》一課中,給課文配上圖片和極富煽情的音樂的圖片學習課文,理解了太陽更多的作用,讓學生感悟到別的國家的小朋友在等著太陽,由于前面學生對課文韻律的熟悉,配著音樂的圖片播放學生自然地寫出了自己的詩,接著給學生配樂讓學生朗讀,學生入情入境,對世界和平的渴望油然而生。運用多媒體的形、音功能,讓學生自然受到情境的陶冶,人文和語文的讀寫能力自然地生成。
三、精選視頻片斷,給學生創設一個思情境
在上《親情》作文課時,有位教師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親人對自己的好,然后播放了一段一父母作好豐盛的一桌熱汽騰騰的晚飯,先后接到兒女不回家吃飯,老兩口黯然神傷的情境的視頻。學生自然地感受到了親人是多么需要我們,我們卻經常沒注意到他們的感受。這時學生的話匣子轟然打開,學生們紛紛說出了自己平常對親人不關心的事,接著老師以播放了配圖音樂《燭光里的媽媽》,將學生的情感推到極致,學生酣暢淋漓地說出自己對親人的愛,作文順理成章的完成了。
四、用動畫、圖片,為學生創設一個美——情境
篇10
——On Sister Carrie
Carrie was such an ordinary rural girl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tory. Sitting on the seat of a bus, she couldn’t help feeling exciting at the sight of the metropolis’ spectacle. She was impressed deeply by large crowd on the avenue, the spacious square or tall buildings.
Far more different from other heroines, Carrie was not a plain pure angel like Snow-white, nor was she brave enough to be a heroine of revolutionist or even a reformer, nor was she so clever as to be a successful career woman who start from scratch.
What attracted her most, after her entering this huge metropolis was the incredible fineries, fashion shoes, smart handbags displaying in the shop windows, the jewellerys shining brightly behind the glass. She dreamed that one day, she could wear all of these, jogging gracefully into the most luxurious hotel with focused sights of admiration.
And this was not merely a dream. Because she had large eyes which can earn others’ sympathy, even love. She had wonderful figure which can win others’ hearts. However, anything she got, anywhere she reached, had not come from her ambition. Things happened, and then she accepted. That’s what she had just done — just to accept willingly from the bottom of her heart. She was not at all an evil woman who would give anything for the fortune or fame. However, she would give uo something for a better life when her instinct defeated her intellect.
That was Carrie, a girl had her own desire, a human being just like many others in the realistic world.
There’s one sentence written in chapter VIII:” When this jangle of free-will instinct shall have been adjusted, when perfect understanding has given the former the power to replace the latter entirely, man will no longer vary.” However, how many people can go that further.
- 上一篇:關于校園的作文
- 下一篇:飲湖上初晴后雨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