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教育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5 08:42: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美育教育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美育教育論文

篇1

一、影響學生感受美

教室是學生最熟悉的地點,教師為學生們創造一個安靜優美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在快樂學習的同時,從一點一滴中感受身邊教室環境的美,逐漸將這種美遷移到自己身上,培養其愛護班級環境,打造魅力班級的優秀思想。開學初,我在教室的一角粘貼了一面小鏡子,并且用花邊裝飾,鏡子下放了一把小梳子和一個指甲刀,沒有過多的語言,每天一到教室,孩子們總會在鏡子前左瞧右看,拿起梳子整理整理,學生們沒有反感,沒有怨言,一個小小的舉措強過多次針對儀表美的口頭教育。

二、引導學生發現美、欣賞美

暑假過后,孩子們走進校門發現學校已經大變樣,睜大了眼睛這摸摸那瞧瞧,怎么也看不夠。于是我組織了一次班會,讓孩子們說一說新學期學校的變化,那一張張小嘴便滔滔不絕起來。有的說教室變大了,也明亮了,而且更暖和了;有的說宿舍規范了,也干凈了;還有的說學校看起來特別宏偉……一Kechengyujiaoxue課程與教學雙雙明亮的眼睛閃著光亮,訴說著美好。春天,校園處處盛開鮮花,桃李芬芳,牡丹芍藥爭芳斗艷,蝴蝶蜜蜂翩翩起舞,如此美景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于是我帶著孩子們來到校園的各個角落,花園旁、操場邊、教室前……欣賞著校園中的美景,發現了校園的美,孩子們更加喜愛這個處于大山深處的校園。

三、課堂教學領略美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語文課教學更是美育的重頭戲。冰心的《肥皂泡》文字優美,意境深厚,字里行間都仿佛能看到在空中飛舞的五色浮光。為了能讓學生直觀地看到文字,感受文字中的美,我帶著他們親手做肥皂水,來到了操場,只見輕輕地一吹,空中便多了許多精靈,孩子們“哇”地喊出了聲,這聲音中有驚喜,有感嘆,有激動,這都是因為他們欣賞到了美,感受到了美。誦讀,是學生獲得情感體驗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進行美育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如在欣賞《因為你是我女兒》這篇文章時,通過范讀、自讀、引讀、議讀等形式,讓學生自己體會怎樣誦讀更能體驗文章的情感。通過反復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交流中感悟課文內容,體會媽媽對孩子無私的愛。更多時候,我是獻上一張張優美的圖片,讓孩子們欣賞圖片美的同時,感受文字中的美。正是這一次次的旅行,引領著我與孩子們對美的探索。

四、組織學生創造美

篇2

中學教學有很多課程需要學習,這些課程我們可以聯系起來,比如,英語課上,學到貝多芬這節課時,英語老師就可以先為學生放一段貝多芬的音樂,讓學生感受一下音樂的魅力,再從音樂中的貝多芬回歸到英語課文上,這樣通過學生對音樂美的幻想,可以加強對英語課文學習的積極性。有時間還可以為學生播放有關貝多芬的英文紀錄片和藝術片。在歷史或語文這樣有研究價值的課上,可以邀請一些著名的文化家、藝術家,來為學生上欣賞課,進行美育教學的培養。

例如,語文課本中的文學作品能夠讓學生去發現意境中的美。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仿佛使學生看到了大自然雄偉壯觀的景象。“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則讓學生感受到了悠然自得的鄉村生活。又如,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從教材中挖掘出音樂、美術、書法等不同形式的藝術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與內在素養。劉天華的《二泉映月》、達•芬奇的《蒙娜麗莎》以及王羲之的書法都能夠使學生感受到藝術的美麗,這些藝術名作都是陶冶人們情操的絕佳素材。

二、堅持以學生為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為了能夠使學生發現美和注意美,我們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以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組織一個有關找尋生活中美的事情,通過自己的觀察和了解,互相分享,讓小組的學生之間進行美的探討和講述,同時,小組與小組之間還可以進行美的交流,讓懂得繪畫的學生來講述山水畫的美,讓擅長書法的學生來分享書法的特點和書法的美之所在。通過學生親自尋找美的過程,不但可以激發他們的積極性,還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主觀意愿,去感受美和發現美,這樣才是我們的美育教育重點。密切學科配合,注意相互滲透若想要有效地在各個學科中向學生滲透美育教育,就需要各個學科的教師緊密配合,相互請教,這樣才能開闊視野,對美的了解更加全面通透。同時將各個學科互相配合也能夠幫助學生學會全面賞析,使學生從更多的角度去認識和欣賞。

篇3

電世界是千姿百態的,同樣,反映電世界的特性及其規律的電工基礎知識也是豐富多彩的,且各知識點不是孤立存在,而是普遍聯系的。通過這種聯系使我們能將各部分的知識統一起來,進而形成既千變萬化又和諧統一的完美圖景。如電流強度的定義將微觀的電荷移動和宏觀的電流強度大小聯系在一起;電流源與電壓源的等效變換將不同表達形式的電源形式和諧統一;旋轉磁場將電能、磁能和動能在動態的變化中渾然一體等等,無不盡現統一的和諧之美。

2、寓美育于電工基礎教學中

誠如羅丹所說:“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發現。”電工知識中同樣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對美的解釋和美的揭示手法。在電工基礎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本學科的美育功能,引導學生學會欣賞其中的科學美,培養學生的科學審美能力,進而陶冶他們的高尚情操,激發其科學創造力。

2.1形成科學的審美觀。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向學生展現和揭示隱藏在電工基礎課程中的科學美,還原科學家探求科學美的生動歷程,從而引導學生去領略其魅力,促使學生不僅從科學的角度,而且從審美角度去對待電工基礎知識,以提高學習品味,使學生自覺地將電工基礎課程中的科學美納入自己的審美視野,成為自己的審美對象,培養科學美感,形成科學的審美觀。

2.2培養科學的審美能力。

雖然科學美較難把握,但“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如個體感受、鑒賞、創造藝術美的能力可通過教育得到提高一樣,學生感受、鑒賞美的能力也可在學習電工基礎課程的過程中得到提高。首先,豐富的想象力是學生鑒賞美和創造美的必要條件。美感的體驗離不開想象,想象是審美升華的翅膀。對于職高生而言,豐富的想象力更是創造之源泉。美的電工基礎課程教學形式就在于:它能將抽象的東西形象化地想象出來、展示出來或描繪出來,還能將直觀、形象東西的本質抽象、揭示出來。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運用精湛的語言、直觀且富有啟發性的形象比喻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其次,引導學生作為一個參與者積極投身于審美創造的實踐活動中,去體驗和感受電工基礎課程的科學美,這是培養審美能力的根本途徑。電工基礎中的科學美往往不能僅靠肉眼去辨析,更要靠心智去體驗,它帶給學生美的享受不只是視覺或聽覺,而更多的是一種震撼人心的愉悅和力量。這種愉悅的情感只有當學生投身其中,才會認識深刻,感受強烈。

2.3激發科學的創造力。

大自然孕育著人類,而人類則創造了宇宙中燦爛的文明。當人們留戀于大都市那流光溢彩的美妙絕倫時,無不為人類自身的創造力而感到自豪,驚嘆于美與創造的和諧同一。之所以人類對美的無限追求,才孕育著人類自身的巨大創造力。作為人類文明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電工知識體系同樣是美與創造的和諧同一。歷史上許多科學家在實驗條件和理論依據不齊備的情況下,憑著直覺和對電工學美的鑒賞力,創造性地對電工理論進行研究與修改,不斷地形成更為完善的理論體系。

2.4陶冶高尚的情操。

美育的實質就是情感教育,使人怡情養性。一切美的事物都能凈化人的情感,陶冶人的情操,使人更熱愛真理。電工基礎課程中蘊含的科學美,不僅體現在電工知識的形式結構上,還體現在探索科學的過程中,體現在科學家的精神上。科學家的人格力量和獻身科學的精神之美,比起電工學知識更具有震撼人心的教育力量,它在凈化學生思想,陶冶學生情操方面具有積極的作用。這種科學精神之美是電工學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部絕好的美學教材,在教學中不失時機地向學生穿插講授,定能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把追求真、善、美作為生活的理想,進而成長為全面和諧發展的人。

3、結語

篇4

1.開設的美術教育類課程偏少,培養目標模糊高師美教院校發展長期受到美術院校的影響,雖然在20世紀80年代高師美教走上了全面開課的軌道,但課程設置幾乎套用美術院校的課程模式,所開設的美術專業課程占有相當大的比重,美術教育類理論及教學實踐課程量較少,不能突現出高師美教的師范性特點,這也導致了高師美教培養目標的不明確,以至于出現有些教師是以培養藝術家而不是培養藝術教育家為主要培養目標的偏差。

2.美術專業課程內容與學校美術教育改革發展需要缺少對接現在高師美教課程設置普遍由美術教育類課程和美術專業類課程兩大模塊組成,其中的美術專業類課程內容基本套用美術院校的模式,與當前我國學校美術教育改革發展缺少應有的對接,加上執教美術專業類課程的教師大都是由美院畢業的,他們對中小學美術教育改革了解不多,這使得他們在教學過程中,很難形成將美術專業教學與中小學美術教學需要聯系起來的學術自覺,這帶來了師范生在大學所學的某些美術專業知識在基層學校美術教學中難以施展的困境。

3.最終評價課程缺失了高師美術教育應有的綜合評價機制“畢業創作”“畢業論文”課程是高師學生在大學四年所學知識的最終總結與呈現,因此,我們可以稱這些課程為最終評價課程。長期以來,高師的“畢業創作”都是以美術創作作品展覽的形式進行,完全照搬美術院校“畢業創作”的做法,這導致高師學生很自然地將自己的畢業創作與美術院校學生的畢業創作相比拼,教師和學生會投入更多的精力到畢業創作中,多少影響了高師學生在“畢業論文”寫作的精力投入和對美術教育理論及實踐的總結與反思,此外,“畢業創作”與“畢業論文”各自側重在美術專業和美術教育兩大塊,缺失了課程之間的內在聯系和高師美術教育將二者綜合評價的機制。

二、高師美術課程設置策略

1.增設美術教育理論及教學實踐課程,突出美術教育專業特點眾所周知,一名中小學美術教師的基礎知識結構應包涵美術教育和美術學科兩大體系。美術教育理論及教學實踐課程是高校美術教育專業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些年來,學院依據國家教育部的發展要求,在原有基礎上增設了美術課程標準解讀、各類美術課教學方法研究、微格教學、多媒體教學課件設計與制作、教育見習、第一次美術教育實習、第二次美術教育實習等課程,使美術教育理論及教學實踐課程占有相當比重,突顯出美術教育專業的特點。這些課程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對美術教育專業的認識及其教學技能,尤其是學院將美術教育實習由原來實習一次調整為實習兩次,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第一次教育實習時間安排在大三上學期,實習時間為三周,均有帶隊指導教師帶領,這樣能隨時給予學生指導。第二次教育實習安排在大四上學期,實習時間為四周,可讓學生自由選擇聯系實習學校或組成一到二個實習小組,選派實習指導教師帶領。前后兩次教育實習給學生教學反思和回爐的過程,第一次教育實習返校后,教師針對學生們實習中遇到的問題給予深入的分析指導,幫助學生進行教學反思,從實踐中認識教育理論的指導作用,引導學生從教學理論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理論認識,以便指導其第二次的教學實踐;有了第一次教育實習的基礎,學生在第二次教育實習中更顯從容和自信,教學更規范化,并在教學中有目標性地觀察分析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積極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在兩次實習中感受深刻,在一次次的教學實踐中提高了他們的教學技能和專業認同感。合理安排每個學期的美術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課程,一方面確保學生每一學期至少有一門以上的美術教育理論或教學實踐課程的學習,另一方面又將各課程相互串聯,形成體系,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比如美術教學論、美術課程標準解讀等核心課程被有意識地安排在教育實踐課程之前,旨在引導學生掌握美術教育理論的同時,形成正確的教學理念,以發揮理論指導實踐的作用;微格教學、教育實習等實踐性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教學技能;各類美術課教學方法研究等課程旨在指導學生在一定教學實踐基礎上尋找課堂教學的理論依據,形成研究教學的思考。同時還可結合舉辦師范生教學技能比賽、說課比賽等活動促進學生的教學評價與反思,使教學更有成效。

2.科學整合美術專業課程內容,彰顯美術教育專業特色學院在對中小學一線教學調研中發現,因教學條件、學生興趣等原因,那些偏難和較復雜的美術學科內容在學校難以展開,如油畫人體、石版畫等,因此,結合基礎學校實際需要,科學整合美術學科課程顯得尤為重要。以“雙基+創造力培養”來整合美術學科課程的思路是基于中小學“雙基”教學的特點提出的,即在大學低年級階段著重于美術學科基礎理論與基礎技能的學習,在大學高年級階段著重于美術表現及創作學習,并采用選修的形式,讓學生自主選擇美術學科發展方向,在側重研究某門美術學科的同時,又在相互交流中觸類旁通地了解其他畫種的表現手法,形成“一專多能”的美術能力。此外,在原本單純的美術專業課程中整合美術教育教學內容,有意識地將美術學科與教育專業學習相結合,更能明確美術教育專業的本質,如《藝術考察》通常是帶學生們深入鄉村寫生及收集美術創作素材的課程。經過整合,可將這門課程改革為《藝術考察與中小學教學調研》,教師帶學生下鄉寫生、收集素材等活動之余,帶領他們深入到鄉村學校進行教學考察,了解地方辦學條件和狀況,并讓學生提交中小學教學調研報告,思考開發利用地方美術教學資源等課題,這種一舉兩得的教學活動收到極好的教學效果,一方面,引導學生在美術學習的同時,思考美術與美術教學的關系,另一方面,創造了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參觀基層鄉村學校,增進其對美術教育的責任感。再如,《民族民間美術》課程旨在引導學生了解民族民間文化的同時,讓學生形成開發利用民族民間美術資源于學校美術教學的思考,如將該課程改革為《民族民間美術與校本課程開發》會更能明確其課程本質。

3.調整最終評價課程結構,明確美術教育專業本質目前,美術教育專業中有許多重要課程與美術專業課程極為相似,特別是“畢業創作”課程多以學生美術作品展示為主,不能全面體現出美術教育專業學生大學四年所學。只有合理調整最終評價課程的組織結構,才能進一步明確這類課程的實質。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學院的美術教育專業“畢業創作”課程改革為“畢業綜合展示”。“畢業綜合展示”主要側重于美術教育教學展示和美術學科技能展示兩個方面,旨在全面展示學生的綜合能力。在美術教育教學展示方面,包括有教學活動展板、教學實物和多媒體教學實錄等形式。教學活動展板是在150cm×90cm的展板上呈現學生的教學實踐成果,整個設計制作過程也是學生對教學實踐進行整理、反思和總結的過程,指導教師組織學生整理充實教育實習中的教案、教學示范圖、學生作品、教學錄像、教學現場照片等資料,并有序地將教案、教學示范圖、學生作品布置在展板上,這也是對學生設計能力的考驗。教學實物展示包括學生教育實習的教案、示范圖等,還通過多媒體展示學生的執教錄像、教學課件等內容。人們在參觀學生的美術教育教學展示內容時,都投以極大興趣和充分肯定,并感受到學生們扎實的教學能力。在美術學科技能展示方面,美術教育專業學生在大學四年學習的美術技術門類較多,學生們的興趣也十分廣泛,這就需要給予學生提供更大的選擇空間,可選擇進行新作品創作,可選擇整理完善自己認為平時畫得較好的作品進行再創作,還可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某類美術內容進行表現;多元選擇帶來了豐富多彩的創作面貌,有油畫、國畫、版畫、水彩、素描外,還有手工、剪紙、攝影、電腦繪畫、設計等內容,這些作品都真實地記錄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及其創作能力,切實展現了美術教育專業學生的美術綜合能力。每次的“畢業綜合展示”都收到極好的效果,有觀眾戲稱:看美術專業“畢業創作”就像逛“藝術精品店”,看美術教育專業“畢業綜合展示”就像逛“藝術精品超市”。“畢業論文”也是美術教育專業的重要課程之一,過去,教師們在指導“畢業論文”時發現許多學生寫的畢業論文往往照搬照套,缺乏自己對美術教育的真情實感,而他們對親身經歷的教育實習卻有著許多體會和想法。學院將“畢業論文”改革為“畢業實習綜述”,讓學生從深有感觸的教學實踐中進行理論性梳理和分析,從中感悟實踐上升到理論、理論指導實踐的研究性方法。同時,我們還將原來在教室進行論文答辯的場所改在“畢業綜合展示”展廳進行,將“畢業實習綜述”答辯與“畢業綜合展示”密切聯系,學生們在相對開放的環境中由感而發,教師們也能從學生的答辯及其美術教學展示、美術創作中對學生形成全面綜合的認識。

三、結語

篇5

(1)提高審美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優良的道德品德。

加強審美教育,不但能夠提高學生分辨善惡和美丑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利于良好品格的形成。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西方社會的各種思潮不斷涌入,由于學生的社會經驗相對不足,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他們在人生中很容易誤入歧途。通過審美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摒棄丑惡事物的觀念,樹立接受美好事物,提高對事物的辨別力。

(2)提高審美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在美術教育中通過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使得學生對生活和藝術具有獨特的理解和認知,啟發學生個體想象力和創造力。任何一件美術作品其實都是藝術家審美創造的結晶,是作者對生活、人生和社會的認識,通過藝術形式表現出來,它可以活躍人們的思想,啟發人們去思考,在促進人們全面發展方面起著積極作用。

2幼師美術教育中審美能力培養的策略

對幼師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是美術教育的首要任務。在全面構建國民素質教育體系的今天,審美教育的內涵和外延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尤其是幼師美術教育中審美能力的培養日趨多元化,美術教育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應不斷挖掘審美教育的因素,根據教材的具體內容確立審美教育的原則方法,根據學生個體的實際和社會發展趨勢緊密結合,把審美教育與教學活動融為一體,不斷提高教育審美能力的實效性,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1)深化美術教學評價標準改革,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

由于青少年身心發展和認知事物有密切的關系,青少年認知事物的能力與時代的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息息相關。所以,教師在美術教學評價時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決不能以“像不像”“美不美”為準則來評價其作品成功與否;學校在制定教學評價標準時,決不能一成不變,一套教學評價標準用上幾年不變,要依據學生實際和市場需求,不斷深化美術教學改革,深化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改革。對學生成績的評價標準應該是,作品能否真實反映學生的真實感受,是否有學生獨特和新穎的表現。鼓勵引導學生進行大膽創作,通過作品表現自己的思想,轉變過去那種一成不變的美術教學評價標準,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

(2)走進大自然進行美術創作,培養學生的審美感受能力。

自然美既是藝術美的直接表現對象,又是啟迪藝術家進行藝術想象和藝術創造的沃壤。因此,幼師美術教育者在教學中要樹立“生活是藝術的源泉”這一理念,在教學中要持之以恒的貫徹。學生進行美術創作不能拘泥于教材和理論的束縛,更不能足不出戶搞創作,要走進自然、感受生活、激發靈感,促使人在心理上升華為一種審美意義上的愉悅感,方能創造出源于生活并超越生活的藝術作品,才能啟迪人生。當學生走進自然,在觀賞自然山水風光的時候,既可以享受到豐富多彩的自然美景,又可以激發學生對人生美、對社會美的遐想。在這情景交融之中,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都被激發、調動起來,個人的心靈完全處于一種非功利的審美狀態,可以進一步激發自身的創作靈感,捕捉到自然美的規律,形成對自然美的直覺。

(3)注重對優秀美術作品的鑒賞,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不是簡單地通過幾節課的學習就可以實現的,審美能力的培養是潛移默化的,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多元化的。學校要把審美能力培養貫穿到各種教學活動中,尤其是通過對優秀美術作品的欣賞,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古今中外留下來大量精美的藝術作品,其完美的形象、高超的藝術手段和表現形式,能讓人欣賞到藝術表現手法的多元化,感受到藝術作品的獨特魅力。在欣賞藝術課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學會欣賞美的方法,學會主動捕捉強烈的第一感覺,激發學生心靈深處對美的感受,進而提高審美能力。其次,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教育引導學生學會對美術作品進行比較與評價,把學生對作品的欣賞和理解引向深入。學生在欣賞作品時不能只是感覺作品“很美”“很漂亮”,要培養學生懂得鑒賞美的標準,要知道一幅作品美在哪里?學生只有學會對作品進行比較和評議,通過觸類旁通、舉一反三,逐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4)積極開展美術教學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審美創造能力。

科學的美術教育離不開豐富的實踐教學活動,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更離不開美術實踐教學。美術實踐包括美術創作、美術鑒賞和其他與美術相關的人生活動。美術創作的過程,正是指導學生觀察事物、辨別美丑,乃至發現美、創造美的過程。青年大學生的生活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學校可以通過舉辦美術作品欣賞、寫生、社會實踐等多種方式,使學生感受生活、感受藝術作品,產生藝術和創作的靈感。學校還可以舉辦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既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

3結束語

篇6

一、挖掘語文課本中的美育因素語文課本本身就是一個琳瑯滿目的美的世界。每篇課文都蘊含著美,幾乎涉及美的各個領域和各個層面,如自然美、藝術美、社會美和人性美。這些美都是以語言文字為信息載體的。課文是書面語言的海洋,里面的語言形式數不勝數。修辭上,有生動、貼切的比喻,有鏗鏘有力、富有節奏的排比,有形象、巧妙的擬人。風格上,有精煉的一語破的,有工整的,充滿韻律的對仗,有雅俗共賞的詼諧和幽默……,可以說,各種形式各種風格的語言應有盡有,給人民美的享受。《我愛故鄉的楊梅》中有這樣一段話:“細雨如絲,一棵棵楊梅樹貪婪地吮吸著春天的甘露。他們伸展著四季常綠的枝條,一片片狹長的葉子在雨霧中歡笑著。”作者采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樹擬作人,使讀者更形象地感受到楊梅樹的美好和可愛。

二、古詩詞中的景物美

1、景美。詩詞中之景,熔鑄了詩人的靈性和藝術創造才能,是詩人根據自己的審美觀對現實之景的描繪,其美更令人心曠神怡。如李白《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其境界,氣勢和色彩,這非實際的廬山瀑布可比。

詩詞中之景,絢爛多姿,具有鮮明的形象性。蘇軾說:“江山如畫”。詩詞中之景,就是畫中的“江山”,它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生動地再現了大自然之美:表現狀美的,如蘇軾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陸游的“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表現秀美的,如李白的“山花如秀頰,江火似流螢”,表現幽靜美的,如王維的“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查慎行的“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表現幽深美的,如杜牧的“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就色調而言,有的明麗,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有的迷蒙,如韋莊的《臺城》:“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2、物美。詩詞中之物,既有物的特征,又有人的情態,亦物亦人。車爾尼雪夫斯基說:“自然中美產事物,只有作為人物的一種暗示才顯示出美。”詩詞中之物正是這樣。例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青氣滿乾坤。”詩人借詠梅而方志,贊頌了不隨波逐流,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表達了深蘊心底的浩然正氣。3、形神兼備。詠物之詩詞,或以形寫神,或以神寫形,形神兼備。的《卜算子?詠梅》最是“遺貌取神”,“離形得似”的佳作:“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一個“俏”字提契全篇,使梅花的形象栩栩如生,冰天雪地,她俏對嚴寒,春天將至,她俏為報春,山花爛漫,她俏伴群芳。她俏得堅強,俏得高尚,俏得偉大。詞篇在對梅花堅強、高潔、樂觀的神態映照中,折射出作者的高尚品格和鮮明性格。

篇7

健美操和瑜伽的不同點表現在多方面。首先,從運動特征來講,兩者雖然都是在音樂的伴奏下以肢體動作為主,但健美操是一段時間進行的中低強度的運動;而瑜伽的肢體動作是緩慢的,伴隨著音樂緩慢地伸展身體,呼吸自由和放松心情,是運動強度較低的肢體動作。其次,從動作結構方面來講,健美操側重運動強度、力度,肢體動作要流暢、用力,要充分體現出“健身、力度、美感”等特征;而與之相比,瑜伽是依靠調整呼吸節奏來伸展肢體,主要圍繞著脊椎完成一系列動作,將呼吸、身體伸展和放松融為一體,從而使得瑜伽具有放松身心、健身塑體和減壓的作用。健美操和瑜伽均有音樂的伴奏,但兩者的伴奏音樂類型不同。伴奏音樂的選擇主要依據運動方式的特點,因此健美操的伴奏音樂主要是以節奏輕快、強勁有力、動感為主;而瑜伽的伴奏音樂特點休閑抒情、節奏緩慢。除此之外,健美操和瑜伽的區別還表現在運動目的和運動功效方面。在運動目的方面,兩者雖然都是強身健體,但健美操側重于提高身體素質,重視身體的強健和美感;而瑜伽側重于調節身心協調和平衡,更加重視精神方面的放松,能夠有效地緩解各種壓力和緊張,放松身心,對保持身心健康具有很重要的促進作用。在運動功效方面,健美操主要是增強心肺功能和身體素質;而瑜伽則是通過靜坐、伸展身體、靜心來實現調節身心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方面尤為顯著。

2瑜伽和健美操的有機結合

在健美操教學中的應用隨著社會競爭愈加激烈,學生的各種壓力也隨之而來。雖然大部分高校均設有健美操課程,但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減輕各種壓力,可以將健美操和瑜伽運動巧妙地組合在一起。將健美操和瑜伽進行有機的組合是體育課程教學的一種全新的改革,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積極性和提高教學效果,還能夠有效地使學生減輕壓力,放松身體,改善和調節學生的心理健康,使大家保持身心健康。在健美操的準備活動中可利用瑜伽的呼吸節奏和法進行練習,達到充分預熱身體、提高準備活動環節的效率。健美操等體育課開始之前,都會有一個準備活動,這是為了接下來的運動做充分熱身。準備活動可以使學生身體和心理都達到適應上課的狀態,它是將學生注意力集中起來,通過各種肢體活動調動學生全身各器官的能動積極性。傳統健美操教學是以慢跑和上肢操化動作為主的準備活動,但卻無法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因此可以利用瑜伽的呼吸方法和肢體練習作為健美操課的準備活動,這樣可以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瑜伽具有獨特的呼吸調整方法,能夠盡快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和凝聚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并且能夠將身體各部位由原來緊張活躍的狀態全部放松,有效地避免體育課運動中的運動損傷,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健美操教學環節中,學生身體柔韌素質練習可以用瑜伽法模式來完成。關節部位柔韌性的提高可以大大緩沖各關節部位在運動中所產生的沖擊力,進而起到保護關節的作用。關節的柔韌性在健美操中是十分重要的,很多動作的完成都需要柔韌性作為基礎,這樣可以保護關節韌帶和肌肉,因此可以將瑜伽作為健美操教學中柔韌素質練習內容。在節奏舒緩的音樂伴奏下,瑜伽動作緩慢優雅,具有獨特的美感,并且能夠有效地改變在傳統教學中學生學習的枯燥性和緊張感,更易于學生接受。同時,提高學生柔韌性要循序漸進、注意力集中、維持伸展狀態,并且要不斷地練習,而瑜伽恰好具有這樣的特征,因此,將瑜伽作為健美操課中柔韌性練習的方法是可行的。健美操的結束部分可以采用瑜伽的放松術。眾所周知,健美操運動強度大,需要全身各部位來協調運動,尤其體能消耗過多,肌肉容易出現疲勞,身體感到疲倦,所以在健美操要有最后的放松環節,可以使學生身心得以放松,減輕上體和腿部肌肉的僵硬和疲勞感。傳統教學的結束部分以舒緩、伸展身體為主,現在可以利用瑜伽的放松術替代。瑜伽的形態練習具有很好的減壓、放松身心的作用,它能夠使學生在幾分鐘內自主的將身體放松,在音樂的伴奏下進行冥想、意念和靜坐,可以有效地降低學生的興奮感,使學生身體各部分肌肉放松下來,使學生盡快地從動感、激情的健美操課堂中安靜下來,對學生的身體放松具有很好的作用,能有效地減輕學生的運動疲勞感。瑜伽可以與健美操的各個環節進行有機的整合,并具有很強的可行性。瑜伽和健美操的有機結合可以將瑜伽獨特的減壓、舒緩身心的作用融入到健美操教學中,使學生在進行健美操運動時不僅能夠重塑身體形態,還能夠使身心放松,減輕學生的各種壓力,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和作用。

3瑜伽應用于健美操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瑜伽教學內容的選擇尤為重要瑜伽有不同的派系,有的瑜伽難度系數大,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來選擇合適的瑜伽內容。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可以依據實際教學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和改變。要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呼吸技巧學會瑜伽呼吸方式,即胸式呼吸法和腹式呼吸法2種。瑜伽準備活動內容不易過多瑜伽是一種低強度的運動方式,一般試用于溫暖氣候地區,并且瑜伽的準備活動不宜過長,只要能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即可。學生在學習瑜伽時,可以適當地與健美操相結合,但注意要適當安排教學內容,不易過度。

4瑜伽與健美操的有機結合在健美操教學中的意義

4.1可以減輕學生壓力

當代大學生處于一個節奏快、競爭大的社會,因此所承擔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學生長期處于這種高壓力、高強度的狀態下,若不能良好的做出調整,那么就會產生焦慮等不良情緒,因此緩解學生的壓力尤為重要。而瑜伽和健美操的有機組合可以有效的緩解學生的壓力和緊張感,這樣既可以使學生通過健美操來鍛煉身體、塑造良好的身體形態,也可以使學生通過瑜伽術來放松身心、減輕壓力,保持學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為以后的學習和工作奠定基礎。

4.2可以有效地防止運動損傷

瑜伽是運動強度低、安全性強的一種運動,它區別于其他劇烈運動,不需要強力拉動韌帶,因此受傷的概率大大減小,即使一個學生沒有做過任何運動,他在練習瑜伽時也不會對身體造成損傷。瑜伽是通過緩慢伸展和收縮身體各部分來進行運動,同時健美操的活躍跳動也為瑜伽運動充分預熱提供保障,大幅度降低了運動損傷的發生幾率。

4.3有利于學生形成終身體育的運動意識

健美操和瑜伽都是當前大學中時尚流行的運動方式之一,他們不受年齡、性別的局限,能夠使人們感受到兩者的益處,并有意識讓這種健康的運動方式陪伴一生。瑜伽和健美操既能夠鍛煉學生的身體、提高身體素養、減輕壓力,也能夠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運動意識。

5結語

篇8

詩歌作為高度凝練的語言藝術,具有豐富的情感性、想象性,具有意境美、形象美、情感美、語言美等多種美學內蘊。所以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想象的翅膀,讓學生的思維自由跳躍,這樣才能使學生與詩人之間建立交流的平臺,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并品味到古典詩歌中留白的無窮魅力。

詩畫相促,再現詩歌中的畫面之美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不僅是宋代詩人蘇軾對唐代詩人王維詩歌藝術的千古定評,同時,這句話也揭示了詩歌具有圖畫美的特質。王維既是詩人,又是畫家,在他的詩中,“詩”與“畫”自然得到了最完美的結合。《使至塞上》是初中教材中的一首古詩。為了讓學生更形象生動地理解《使至塞上》這首詩,在賞析完此詩后,教師讓學生大膽想象,并結合自己所學的構圖知識,在畫紙上把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等意象進行合理組合,將詩中的物象通過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并推薦好的作品讓學生一起品析。通過詩畫相促的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讓詩中陌生的內容變得立體生動,而且增強了學生學習古典詩歌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不僅教王維的詩歌如此,在教其他古典詩歌時教師也應嘗試詩畫相促的方法。以陶淵明的《歸園田居》為例,老師將自己在野外拍攝的田園風光制成幻燈片,讓學生在欣賞圖片同時,攜心靈跟隨陶淵明來到南山下,去領略詩人筆下的“南山種豆圖”、“晨耕圖”、‘“月歸圖”等,并充分調動學生的創造力,用繪畫的方式再現詩歌的內容,感悟詩中所蘊含的圖畫美。

借助音樂,聆聽詩中節奏之美

詩與歌是一對孿生姐妹。中國古代詩歌自產生之日起就與音樂緊密相連。詩歌教學中學生要學的是情感浸潤下的詩歌語言,因此教師應該讓學生去感受詩歌語言豐沛的美,讓學生去感受詩歌的音樂美。樂器、音樂是詩人情感速寫的工具。教師如果遇到有關樂器的詩句時,除了講解該樂器相關的知識,還應該讓學生領悟滲透在詩作中的情感因素,并根據情感基調選擇恰當的背景音樂進行配樂朗誦。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能夠迅速把握詩歌的意境美,而且還能體會到詩中蘊含的音樂美。古典詩歌中與樂器、音樂緊密相連的作品比比皆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在貶謫期間,雖身居陋室,卻一邊“調素琴”,一邊“閱金經”,其安貧樂道的情操在詩人閑適的樂聲中流淌。學習《陋室銘》,教師可以選取一些輕松的音樂讓學生一邊欣賞聆聽,一邊把握誦讀節奏,在輕松的旋律中體會作者安貧樂道的情懷,感悟詩歌的韻律美;范仲淹在《漁家傲》中用“羌管悠悠霜滿地”來抒發戍邊戰士思鄉的情懷。學習此詩,教師應該選取具有邊塞風情且最能勾起思鄉之情的羌、笛等樂音來渲染氣氛,讓學生帶著濃郁的思鄉情懷和詩人一起感懷;辛棄疾在《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一句“五十弦翻塞外聲”奏響了悲壯粗獷的戰歌。學習此詩,教師可選取一些高亢豪邁的曲子作為背景,讓學生的心靈在鏗鏘有力的誦讀節奏中猛烈搏擊。由此可見,詩歌歷來是以詩載歌,古典詩歌教學只有在音樂的陪伴下,才能彈奏出最美的生命力。

理清結構,體會詩歌結構美

結構是藝術創作的重要步驟之一。在詩歌中,結構被聞一多先生稱為“建筑”。它影響著詩歌的內部組織和構造。詩人在創作過程中,總會凝結心神進行縝密的結構設計。詩歌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引導學生挖掘意境,品讀語言,還應引導學生深入分析詩歌的結構美。詩歌追求的結構方式有很多。《紅樓夢》第四十八回中,香菱拜黛玉為師,黛玉對她說“什么難事,也值得去學?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平聲的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這“起承轉合”是古人作詩遵循的章法結構之一。

篇9

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培養離不開教師在教學中對情感教材的反復推敲、巧妙運用。初中美術教材中蘊含著大量內涵豐富的情感教學資源,這些教學資源有待慧眼識珠的優秀美術教師去發現和挖掘。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這些情感教材的意義,并盡全力將它們吃透,然后合理有效地運用到美術教學中去。美術教材中,豐富的情感教育素材有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如,這些素材中有展示孝道的,有宣揚構建和諧社會的,有弘揚美好的道德品質的,有激勵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的等等。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將這些素材展現的中的深層意義挖掘出來,講給學生,以此來純化學生人格,凈化思想,促使學生真善美品質的形成。例如七年級上冊美術教材中,在“勞動是創造力的源泉”這個內容中,教師完全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現今社會,好逸惡勞似乎已經成為很多學生的時尚,只因作為獨生子或獨生女的他們從未想過要自己動手解決吃喝等問題。這時,教師幫助他們樹立正確地勞動價值觀是必要的。再如,八年級美術教材中關于居室布置與裝飾的內容,教師也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樹立勤儉節約的意識,養成勤儉節約優秀品質和和良好習慣。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是美育和德育完美結合的體現。

二、教師要培養豐富情感和高尚情操

在傳統的美術課堂中,教師總是一味地灌輸學生枯燥乏味的專業美術知識,而不重視學生情感學習的培養。教師的單一情感致使自身的“教”與學生的“學”嚴重脫節,教學效果不如人意。因此,情感教學鼓勵教師要培養自身豐富的教學情感,使美術課堂活力四射,營造溫馨和諧的課堂氛圍有利于情感教學高效實施。另外,教師高尚道德情操的培養,有利于促進學生正確人生價值觀和審美觀的形成,所謂“為人師表”,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影響著學生的價值觀,這種影響是廣泛、巨大和直接的。情感教育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不能超之過急。教師潤物無聲、和風細雨的感染有利于培養他們美好的品德和正確的審美觀,擁有高尚道德的教師,總能夠正確處理學生的各類問題,并及時糾正他們人生中的錯誤,指引他們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同樣也有效促進情感教學的發展和前進。例如,同樣的兩個學生因對一幅山水畫的主題有不同意見而發生口角,一般老師只會將雙方全都痛斥一番,說句“無聊”然后置之不理,而有心的教師會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針對每位學生的個人發展特點進行施教,并追根溯源,耐心講解這幅山水畫的主題,使兩位學生均可從中受到知識和教育。美術教學中,教師豐富情感和高尚情操的培養對情感教學的實施至關重要。

三、教師要善于加強師生情感交流

情感教育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運用,還要求美術教師要盡可能地加強師生間情感交流。新課程改革指出,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教師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民主、和諧、友愛、寬容的新型師生系有利于美術教學中情感教學的實施,學生輕松、毫無警惕的心境很容易會激發自身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時刻滲透著對學生真摯的愛意,保持友好的教學態度,努力用和藹可親的話語而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教師要用心去感受學生的需要,去傾聽學生的心聲,敏銳地去觀察學生的情緒變化以及學習動向,以便據其隨時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調整教學策略。高尚、豐富的情感,真誠的師愛,是教師感化學生、教育學生的基本和前提。在情感教學中通過與學生的情感交流,教師既陶冶了學生的情操,了解學生的需要,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美術教學有趣生動,富有活力,這便是情感教學在美術教學中合理運用所帶來的良好的效果。情感交流式的教育是教育中不可多得的一種藝術手段,教師同學生的和諧交流,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學生更快的獲得滿足感和教師教學藝術的優化和提升。

篇10

(1)油畫教育在教學的環節當中所表現出的弊端

在我國的油畫教學體系當中,人物、石膏像和靜物都是油畫教學計劃中的主題內容,在平時的課程設置當中,主要注重基礎方面的教學,而忽視學生的創造能力的發展。從我們現在的教育理論來看,課程的設置體現了我們的主要教育目的和教育要求,注重以寫生為主的訓練教學模式,不應把寫生與創作相對立,應該既重視技能方面的訓練又能兼顧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在油畫教學當中通常把課程作品分為習作和學生創作兩個方面,在寫生課當中只注重收集材料和表現技法,在穩扎穩打的基礎之上才能有好的創作。這樣,也只有在創作課上才有創作材料和創作思維的表現,由于平時忽視創作思維的開發和創作材料的積累,對以后的油畫創作有很大的阻礙,只有在油畫教學中加強對創作課題進行想象思維能力的訓練,平時的習作當中強化表現意識和自我意識的表現,從單一的教學目標當中脫離出來,創造一個好的習作藝術氛圍,才能使我國的油畫教學與時代文化相接軌。

(2)在師范美術油畫教學當中教師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

在高等藝術教育日益深化的改革當中,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們除以經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嫻熟的技能以外,還要具備綜合的文化素質,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完成油畫的教學過程.在當前的師資隊伍當中,教師的素質參差不齊,教學觀念陳舊、手法單一,在新的形勢之下面臨著嚴峻的考驗。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師綜合素質參差不齊,水平不一。在國外的油畫教學中,他們對教師的學歷要求得比較高,從事藝術創作和技術專業方面的必須具有碩士以上的學歷,他們的高學歷反映了教師所需具備的基本的業務素質。反觀之我國油畫教師隊伍當中的學歷具有碩士學位的就比較少。二是教育觀念比較陳舊。教師對教育理念的認識程度決定了教育教學的實踐水平,教師在平時的教學當中往往根據自己的風格和經驗教授學生,把自己的個人意志強加于學生,從而極大的束縛了學生的創造和表現的欲望。三是在油畫教學當中教師的教學手法比較單一。教師在教學當中往往根據自己的經驗,自己的風格進行教學,忽視對油畫教學的宏觀的調控,僅滿足知識和技能的灌輸,隨著時代的進步發展,在藝術教育的多元化發展當中,單一的教學不利于學生的發展,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綜合文化素質,加強自身的修養順應時代潮流的發展。

2對師范油畫教學方面的幾點探討

(1)創設合理的油畫教學課程

師范美術教育的油畫教學有著特殊性,師范美術專業的學生都是未來油畫的傳播者和教育者。而當下的師范美術油畫教學沒能顧及這一特點。因此,如何在教學中合理、科學地安排和設置教學課程是油畫教學改革當中的重中之重,也是一項非常艱巨的工作,目前,在對課程的設置當中不僅考慮油畫教學的特殊性,更應該對課程內容制定和選擇要精心設計。在課程設置的安排當中,教師必須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則謹慎地確定課程的重要內容,靈活地進行安排。考慮如何合理的安排才能滿足學生們的需求,以達到教和學雙贏的效果。

(2)加強在油畫教學當中教師隊伍的建設

考慮到油畫教學所培養的油畫專業方面的學生不僅是油畫藝術作品的創作者,更代表著社會整體的油畫藝術水平,這就要求油畫專業教師不僅在藝術創作方面有較高的藝術造詣,而且還要擁有西方古典藝術的文化修養和對藝術的敏銳的洞察力,教師在教授學生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更應該引導學生借用他人的經驗融合自己的個性化理念,以此來提高自我的油畫專業理論水平和專業能力,學生在油畫創作當中所表現出來的思維方式、語言風格、精神價值取向都與油畫教師的教學和引導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3)加強人文素質教育

人文素質教育的學習其主要表面在兩個方面:一是加強人文知識的學習。一個人要想成材首先應該具備足夠的知識。因此,在油畫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對美術文化素質的培養,讓學生學習與美術相關的專業知識。例如,學習一些中外美術史。中外美學史等。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在課程教學中,鼓勵學生參加一些關于油畫的座談會,社團活動等,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表現能力。二是加強對個性化語言的培養。只有不斷地創新才能促進人類藝術的發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審美觀點和獨特的表現手法,引導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敢于想象和勤于思考,充分發揮自身的繪畫能力,使之能夠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想法。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體的差異,以此來培養每個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油畫學習中展現出最好的水平。

3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