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競爭性范文

時間:2023-10-23 17:34:5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市場經濟競爭性,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市場經濟競爭性

篇1

事件:微軟“黑屏門”

案例回放:

2008年10月13日,一封從微軟內部泄露出來的電子郵件顯示,微軟將在10月20日部署針對中國Windows XP專業版及Office XP、Office 2003、Office 2007的正版驗證計劃,即WGA和OGA的投放。據該日陸續放出的“內部消息”稱,WGA和OGA將不使用安裝向導,而是在10月20日后通過Microsoft Update自動在后臺下載,若用戶設定為自動安裝,WGA和OGA還將自動安裝完成。

如果沒有通過WGA驗證的用戶,開機進入后,桌面背景將變為黑色,并每隔1個小時重新將背景設定為黑色。另外,用戶登錄時會出現登錄中斷對話框,并在屏幕右下方出現一個永久通知和持續提醒的對話框,顯示“您可能是軟件盜版的受害者”。

“黑屏計劃”作為微軟全球反盜版行動的一部分,本以正義形象登臺,可是一經亮相,卻遭到中國絕大多數網民無情攻擊。除了對微軟產品在中國市場的高價定位、壟斷行徑的指責外,也有部分網友擔憂,微軟以“黑屏”方式攻擊用戶端,可能給系統穩定和信息安全帶來威脅。

微軟“黑屏行動”引發廣大網民憤怒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據傳這次“黑屏”僅針對中國市場,即中文版Windows XP和Office系統。不過這一消息不久后卻遭到微軟中國的否認。微軟同時辟謠說,相關計劃是微軟全球同步反盜版行動的一部分,在世界其他地區的盜版用戶,也將面臨相同的懲罰措施,“黑屏”并不僅針對中國用戶。WGA和OGA并不是自動強制安裝的程序,即用戶有機會選擇規避“黑屏”的出現。即便遭遇“黑屏”的用戶也不必擔心信息及資料泄密,或系統不穩定等問題,WGA和OGA只是對相應的桌面和頁面顯示進行更改,不會涉及篡改其他數據。

不過和網絡上的熱烈討論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截止目前,真正確認“中招”的用戶人數卻寥寥無幾。

互聯網實驗室創始人方興東稱:“這次的黑屏計劃甚至很可能成為微軟發展歷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點,真正從一代霸主地位開始向下走。因為不管如何解釋,微軟如果沒有遇到巨大的增長壓力,是不可能出此下策的,微軟真正對所有用戶和消費者開始動手了。”

微軟直接開始操縱用戶的電腦,意味著每一個電腦用戶都將失去電腦的安全感,這嚴重侵犯了用戶的基本權益,這種侵犯遠比使用未經授權軟件侵犯版權的行為更嚴重。

2008年8月1日,中國《反壟斷法》的正式開始實施。曾經的“反壟斷旗手”方興東和他的互聯網實驗室,公布了一份《中國高科技領域反壟斷調查報告》。其中,微軟的操作系統和辦公軟件,都被定性為五星級壟斷。

然而當月微軟針對“番茄花園美化版XP”盜版行為的指控,卻從某種程度上減輕了微軟反壟斷的指責。因為,番茄花園等盜版XP版本在中國有很高的占有率,這就意味著,微軟在中國所謂壟斷的市場份額中,大部分并不是“正常”的“壟斷”,而是一種“虛擬壟斷”,是“盜版”成就了微軟在中國市場的“壟斷”地位。因此微軟沒有必要為“虛擬壟斷”承擔法律責任。

借“黑屏”事件,微軟再次舉起“反盜版”大旗,不得不讓人猜測,它是希望再次借“反盜版”來洗脫“壟斷”罪名,在法律和輿論的雙重角度,避免成為《反壟斷法》下的第一個犧牲品。

點評:

從根源上說,最終用戶的產生與盜版商的橫行有著必然的聯系,沒有盜版商對利益的追求,就不會有盜版軟件的泛濫,因此盜版商的行為是用戶遞增的根本原因,微軟采取行動可以理解,但可以從打擊盜版商著手逐步解決盜版終端用戶問題。

由于微軟品牌沒有像IBM等跨國公司那樣在中國軟著陸、其每一步舉措都必須謹慎,遺憾的是微軟本來主動“維權”的事件又一次變成了被動,打擊終端用戶行動過了頭,黑屏事件在廣大網友的心目中就變成了“科技暴力”、“本末倒置”。微軟中國要為自己的品牌樹立防火墻,任重而道遠!

點評人:王微

危機配角:華碩

事件:華碩消費者“拘禁門”

案例回放:

2008年12月2日上午,因索賠而被錯關10個月的黃靜,委托律師正式在法院華碩,索賠500萬元。消費者黃靜于2006年2月9日購買了華碩筆記本電腦,在使用過程中多次出現異常現象。黃靜委托人與華碩公司進行多次和解談判,其人周成宇提出華碩賠償500萬美元。華碩報案稱受到敲詐勒索。2006年3月7日,當事人黃靜及周成宇被刑事拘留并被批準逮捕。

黃靜在看守所被關押10個月后,2008年11月9日,海淀區人民檢察院以證據不足為由,對黃靜做出不決定。黃靜則準備進一步華碩公司。

2008年12月1日,華碩高層終于打破了自事件發生以來的沉默,高調對這一事件作出回應。華碩中國事業部品牌市場總監鄭威女士表示,這個事件或多或少還是會對華碩的品牌有一些影響。

而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法規部總監王洪彬在2008年7月16日與黃靜律師團面談時確認,如果一旦法院判決華碩公司存在違規使用工程樣品處理器的事實,英特爾公司將嚴格執行終止合同、永久性取消工程樣品處理器等處罰。

點評:

如果一個公司自覺講信譽,那么面對質量投訴要避免螞蟻絆住大象、被揪住不放的處境。但是,華碩的表現不是把問題產品悄悄地換成好產品,快速消除問題產品的消極影響、力爭“有限傳播”,而是在實際操作中將黃靜的過度維權行為報案,最終當成“敲詐勒索”的公眾事件公之于眾,事件走向了失控。

從法律角度,國家對于假冒偽劣產品的賠償法律規定是2倍,但沒有限制上限,所以單從要求賠償500萬美元來說定性本次事件屬于無法定論行為。但無論如何,公眾對于因“巨額索賠”而換來十月牢災的黃靜無疑有一顆同情心,一種巨大的同情,華碩由此與廣大消費者結下了“梁子”,給人一種財大氣粗的感覺。

篇2

關鍵詞:改革;依法行政;市場經濟;資源配置

中圖分類號:F1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5-0043-01

我國是社會主義法制國家,堅持依法行政對于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政治的穩定有著無比重要的促進意義,有效的促進了國家經濟的繁榮和發展。政府在我國市場經濟發展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主導地位,不斷地發揮政府的作用和管理效能,有效的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引領經濟發展轉型。堅持依法行政促進市場經濟發展和建設,來重整市場經濟秩序、強化經濟發展形態,引領我國市場經濟改革實踐。

一、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的定位研究

1.宏觀調控,促進社會經濟的持續增長

政府在市場經濟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通過對于經濟的宏觀調控來不斷地促進社會經濟的持續增長和進步,以此來更好地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進步,為我國經濟繁榮創造良好的條件。政府在市場經濟發展中起到了主導地位和主導作用,充分地借助于經濟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來對具體的市場經濟流程進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從而來不斷地制定有效的財政政策和產業政策,為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支撐作用。

2.實現對于社會經濟資源的有效分配和提供

政府在市場經濟中地介入,實現了對于社會經濟資源的有效分配和提供,有效的延伸了國家經濟的發展效能,促進了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通過有效的資源整合和機制運行,有效的來保證經濟發展公平性,來有效的彌補市場缺陷和短板,這樣可以在根本上促進了資源的均衡與整合,不斷強化經濟發展效果。

3.深化對于企業制度的改革和推進

政府對于現代企業制度的改革和轉型有著無比重要的促進意義。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公有制經濟作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特征,如何充分地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將之延伸成為我國經濟建設與發展的主體,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因此必須要充分地借助于政府的力量來對企業經濟制度進行有效的研究和轉型,不斷地出臺有效的政策來對之進行有效研究。

二、依法行政在市場經濟體系建設中的實踐意義

1.依法行政,是促進市場經濟發展的源泉

依法行政,是促進市場經濟發展的源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于國家的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秩序的穩定有著無比重要的促進意義。堅持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不斷地來按照國家法律進行有效的經濟宏觀調控和秩序規范,不斷地來只進行有效的服務和管理,實現經濟復蘇,促進社會秩序的穩固和發展。積極通過法律的滲透作用來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行宏觀調控,并嚴格要求相關的經濟管理部門,引領我國經濟朝著更加健康、持續、快速地方向發展,不斷地保證經濟格局的穩定性和可操作性,從而來有效的延伸法制功能。

2.通過依法行政促進市場經濟良好運行

通過依法行政促進市場經濟良好運行,促進我國國家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第一,必須要充分地借助于依法行政手段來進行有效的經濟宣傳,不斷地強化我國市場經濟發展中地法制觀念,不斷地保證整個經濟秩序的完整性和透明性,從而來更好地促進經濟的發展和進步。第二,善于借助于法律手段來有效解決經濟糾紛,對于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不少問題,應該有效的借助于法律手段來進行解決,從而來不斷地提升經濟發展效果,為國家和社會的進步創造有效的條件。

3.借助依法行政實現市場經濟秩序穩固

借助依法行政實現市場經濟秩序穩固,將法律制度有效的滲透到市場經濟發展中地各個方面,不斷地來對之進行有效而完善的管理,以此來保證整個市場經濟鏈條的穩定性和有效性。第一,樹立以德行政的思想和理念,不斷地來對經濟流程和經濟發展過程進行有效的探索,并對違法的經濟行為進行有效的阻止和治理,以此來維護正常而健全的市場經濟秩序。第二,不斷完善經濟發展中依法治國手段,建立和完善行政執法責任制度、案件審查、核審、審批,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等行之有效的監督檢查制度來保證整個經濟工作流程得以更好地發展和進步,從而來不斷地促進市場經濟復蘇。

三、結語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轉型,積極促進依法行政在市場經濟中的介入作用,對于不斷提升社會生產力和發展效果有著無比重要的促進意義。在政府指導市場經濟建設過程中,應該堅持推進依法行政方略,對于具體的實踐行為進行有效的法律規定和實踐,從而來有效的提升市場經濟發展效率和效果,從根本上提升其發展效率,為國家的發展和進步創造有效的條件。

參考文獻:

[1]王穎,張輝.關于政府在會展經濟中的定位思考[J].當代經濟,2010(19):42-43.

[2]劉厚金. 公共服務型政府在法治與市場中的理論內涵與職能定位[J].求實,2009(02):63-67.

篇3

目前的特色小鎮可以分為兩種:建制鎮和非建制鎮。2016年7月,住建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下發的《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中明確指出,特色小鎮原則上為建制鎮(縣城關鎮除外),優先選擇全國重點鎮。從這方面看,《通知》中提到的到2020年要培育的1000個特色小鎮,其實是建制鎮。后者以企業為主導,浙江地區數量較多較集中,目前比較成功的烏鎮、西塘、云棲等都屬于這一類。

《通知》還指出,縣級人民政府是培育特色小鎮的責任主體,制定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整合落實資金,完善體制機制,統籌項目安排并組織推進。鎮人民政府負責做好實施工作。而且還明確規定,國家發改委等有關部門支持符合條件的特色小鎮建設項目申請專項建設基金,中央財政對工作開展較好的特色小鎮給予適當獎勵。這說明,培育特色小鎮應該是政府主導型的市場經濟行為。

政府主導優勢凸顯

政府主導型的特色小鎮建設,整體上也是按市場經濟原則來進行資源配置的,但是政府強有力的計劃和政策對資源配置具有重要的影響,能夠迅速實現某種短期和長期增長目標。

一方面,政府擁有巨大的可供自己直接配置的資源。在財政收入上,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政府征稅的能力越來越高,掌控的財力也越來越多,這是政府可以直接支配的最直接最大宗的資金來源。金融方面,金融改革雖然市場化了,但是各級政府對于金融機構發放信貸仍有很大的影響力,政府行政主管部門可以通過劃撥土地、股權、規費等資產,包裝出一個資產負債指標可達融資標準的公司,并用政府信用給予隱形擔保,獲取貸款,投向政府想做的項目。財政借款方面,債務意味著政府的借債支出,構成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的當期支出,也就是說,中央和地方的龐大債務,亦構成了政府可以支配的資源。此外,土地出讓金收入也可以作為地方政府可支配的重要資源。

另一方面,政府還掌控了制定各種政策的權利,可以為特色小鎮建設創造經濟發展環境,行政審批制就是其具體表現。在宏觀調控過程中,各項政策對整個國民經濟有著直接的影響,對于許多微觀主體也存在生殺予奪的直接效果。在我國人口資源東西部分布不平衡的情況下,老少邊窮地區想要完全依靠市場經濟自發成長起來,形成優越、成熟的投資環境是非常困難的,甚至是根本不可能的。只有在政府強力的作用下,才能有效改變這種不利局面。

厘清界限,整合發展

政府主導建設也會存在諸多劣勢。首先,容易產生政府目標偏差。市場經濟下政府的職能主要是提供服務,進行宏觀調控,不主張政府成為市場主體。其實在中央政府搞的特區、自貿區中,各地政府搞的開發區、特色小鎮中,縣里搞的招商引資中,各級黨委書記實際上就相當于董事長,各級政府首腦相當于總經理,這種政府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的弊端,并不利于市場經濟的成熟發展,也極易產生政府目標偏差。因此,要推動政府轉變職能,防止大包大攬,要尊重市場,尊重企業,尊重一切市場主體,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其次,容易產生。在政府主導模式下,政府集經濟資源和權利資源于一身,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個特權階層,滋生尋租腐敗,為權貴資本主義的生成和發展提供土壤。

篇4

關鍵詞:市場經濟;行政管理;優化升級

中圖分類號:TM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118(2012)12-0200-01

一、優化電力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結構

人力資源作為企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同樣也是電力企業行政管理工作的重點內容之一,因此必須重視起對于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優化,建立起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結構,提升電力企業的資源利用效率。所謂的人力資源是指能夠服從企業的制度管理,能夠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以及經營管理效益勞動力總和,具體可以分成生產人員、技術人員、管理人員、服務人員等各類人員。在市場經濟體制下,電力企業參與國內國際競爭就必須優化自身的管理結構,其主要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重點工作,一是要加強對于電力企業員工的激勵考核制度,通過建立起完善的績效評價體系,通過考核、評比以及獎勵等途徑,充分的調動起廣大電力企業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最大程度上的激發企業員工的潛能,為企業創造可觀的經濟利益,確保電力企業發展目標的成功實現。鼓勵電力企業員工積極進行自我素質與能力的提升,改變傳統的控制性管理理念,營造和諧平等的管理分氛圍,從而很好的促進電力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結構的優化。另外一點就是要加強對于人才的管理工作,通過不斷的優化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為人才提供充足的滿意的發展平臺,減少人才的流失,不斷的引進高素質技術以及管理人才,充實電力企業的人才隊伍,為企業的發展注入強勁的動力。

二、促進電力企業的財務管理模式

財務管理工作對于電力企業來講至關重要,如何提升企業資金配置結構的合理性、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成為促進電力企業行政管理優化的重要內容之一。企業的行政管理涵蓋著諸多方面,財務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對企業的財務實現優化組合就會有效的推動電力企業的迅猛發展。優化管理結構,實行精細化管理,切實的加強對于電費的回收管理工作,管理好包括電費在內的多種收入以及支出,建立起財務管理的統一體系,利用銀行等先進信息技術,對電力企業的資金實現實時監控和管理,電價政策必須得到準確執行,不斷的完善電力資金管理結構,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通過封閉式的電費回收形式來杜絕某些人利用職務之便從中抽取非法利潤。加強對于電力企業的內部財務審計工作,有效的約束各方的行為,防止職務犯罪,避免不必要的企業行政資源的浪費。除此之外要以企業現實情況為基礎,優化資金配置以及相關的債務結構,減少不良資產,有必要建立起以及現金為核心的財務資金管理制度,對電力企業資金實現科學化管理,進而推動市場經濟下電力企業行政管理體制的優化。

三、電力企業的行政機構改革

管理模式的一個重要的優化途徑就是對傳統的電力企業行政機構進行改革,建立健全科學的行政管理機構體系,以管理監督為主要原則,本著務實的精神,精簡傳統管理模式下的形式機構,明確行政機構部門之間的工作義務以及職責,彼此之間要形成一種相互監督、密切合作的關系,并依據相關的法律法規,嚴禁利用職權進行行政工作內容的干預,避免電力企業內部管理出現行為。此外行政機構改革另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要實現專業化管理,設定專門的部門進行專門性管理和監控,利用其做所掌握的專業技術在財務、技術以及人力資源等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管理,通過行政機構的合理優化來有效的推動電力企業整體行政水平的優化提升。

四、管理制度的優化升級

技術是電力企業發展的基礎,而管理制度則是電力企業發展的重要保障。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想畫好方和圓,就要有矩和規。管理制度體現的是電力企業行政管理的基礎,是保障電力企業正常運行和發展的制度,制度化管理模式的形成能夠很好完善企業的行政管理結構,進而使得企業能夠有效的參與到各項市場競爭與合作活動中,在電力市場以及國際市場的競爭取得發展優勢。任何企業的管理者都懂得符合企業發展實際、能夠體現企業發展精神的行政管理制度是企業未來發展的基石,通過對于管理制度內容的優化升級,以及清晰、有效、簡潔的工作標準、工作程序、崗位職責、培訓體系、考核標準塑造,在最大程度上的提升電力企業發展的后勁,支撐電力企業的長遠發展,所以電力企業十分重視對于制度內容的優化升級,切實做好電力企業行政管理體制的創新發展,使得我國電力企業行政管理制度能夠不斷的適應市場變化的要求,實現資源配置以及管理結構的優化升級。

五、以效率為核心的管理理念

傳統的企業管理模式過于重視企業生產活動的最終結果而嚴重忽視了效率的重要性,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競爭某種意義上來講也是效率的競爭,誰的生產高效迅速誰就能夠在短時間內占領最大的市場份額,才能夠最快的實現企業的生產發展目標。企業發展的關鍵在于如何有效地提高企業的運營管理效率,這是企業生命力的所在,擁有高效率的企業,是其在日益多變的商業環境中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效率管理通過改進組織效率的方法,對組織的效率進行規定、評估和分析,提高組織的運作效率,從而有效地實現組織的目標。但是當今一部分企業對于企業行政管理的模式多是以結果為主,以產量為衡量標準,對于效率的重視度遠遠不夠,進而造成了電力企業管理工作低效。對于當前經濟形勢下的電力企業來說,優化行政管理就必須做到管理理念的發展與完善,因此電力企業要建立起效率管理模式,以效率出成績、以效率出結果,實現管理理念的更新與優化,電力企業行政管理需要形成效率意識,按照組織效率建立或調整管理機構、體系和制度;圍繞效率規定措施、選用方法,并組織實施,要切實的完善和加強行政管理管理結構和模式,推動電力企業管理效率的不斷提升。

篇5

一、圍繞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改革企業登記管理制度。

    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是發展社會化大生產和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總體框架的一個重要梁柱和支點,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出資者的所者權和企業法人財產權要分離;產權的流動和重組,財產混合所有制的單位將越來越多;企業財產構成組織形式將發生很大變化。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股份合作制組織將有大的發展。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必須適應現代企業制度.相應改革企業登記管理制度,拓寬企業登記管理范圍,規范和確認新的市場主體。要由政府主管部門審批轉為登記注冊機關依法核準注冊i從注重明確企業經濟性質轉向明確企業產權關系;從注重明確企業經營范圍轉向明確企業的法律責任和組織形式;從注重審查審批機關提交的文件轉向重點審査企業章程,本著既規范、又簡便的原則,逐步推行一審一核的工作程序.最終實行和完善企業登記注冊管理制度.使企業成為依法設立,依法終止,由政府進行間接管理,真正做到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法人。

二、圍繞培育和發展市場體系,探索監督管理社會主義統一大市場的辦法。

    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必須按照統一、開放、公平、有序的匣則來培育和管理各類市場。隨著《決定》的貫徹.以生產資料、生產要素為重點各類市場將有較大發展,市場中介組織將大量增加,市場交易行為也會有新的變化。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要拓寬監督管理范圍.從側重監督管理農貿市場和工業品市場,轉變為監督管理和參與監督管理商品市場、生產要素市場等各類市場上來;從側重于培育市場“硬件”,搞好服務.特別培育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健全市場機制上來。把培育建設市場與監督管理市場有機結合起來,緊緊抓住市場進入、市場競爭和市場交易三個環節,規范市場行為,打破地區、部門的分割.打破市場主體“成份論”,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建立與完善市場競爭規則.保護公平競爭,促進統一大市場的形成。

三、圍繞培胄多元化市場主體,積極鼓勵發展個體、私營、外資經濟堅持公有制為主體。

    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礎。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是體現在國家和集體所有的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及其對經濟發展的主導作用等方面.正確認識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允許不同地方、行業的所有制格局上有差舁。目前_個體私營經濟認總體上講還發展不足=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要積極鼓勵支持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并為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參與競爭創造條件,對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要把個體私營經濟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之一、社會生產力的組成部分和新的増長點.積極鼓劻促進其有一個新的大發展=要支持它們與其他經濟成份參股經營.發展多種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的經濟。要加強對它們教育引導和監督管理,做到促進發展與監督管理并重。

四、圍繞加強社會主義市場法制建設.強化工商行政管理的執法力度。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有完備的法制來規范和保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作為國家行政執法機關,要學會運用法律手段來監督管理市場.規范市場行為,維護市場秩序。工商行政管理的全部工作都要依法來進行,其地位與權威也要靠執法來確立,法制工作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礎。現在,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規還不完備,監督管理職能在許多方面還不到位。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必須把提髙執法地位和執法水平與加強法制建設結合起來,逐步配套建立既有規范市場主體資格的法律法規,又有配套規范市場行為的法律法規,用法律法規來引導、推進和保障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提高行政執法的水平、力度和權威性。要廣泛開展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規宣傳,強化行政執法監督,制止壟斷與不正當競爭,保護合法經營和消費者權益T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

五、圍繞建立健全經濟宏觀調控體系,研究鼴立有權威的市場執法和監督管理機構。

    市場經濟越發展,越要加強經濟宏觀調控。建立健全經濟宏觀調控體系,必頊建立有權威的市場執法和監督機構。沒有健全的、有效的市場執法監督管理,沒有一支精通業務、廉潔髙效、統一的行政執法隊伍,公平、公開、公正的市場競爭機制和良好有序的市場秩序就建立不起來.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成為二句空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必須適應加強經濟宏觀調控的客觀需要,按照建立有權威的市場執法和監督機構的要求,改革工商行政管理體制、堅持條塊結合,實行分層決策,各司其職f增強執法權威-要從過去側重查處投機倒把活動轉變為依法規范市場交易行為,保護公平競爭;從側重于具體業務管理轉變為運用法律和行政手段進行宏觀監督管理。要執行統一辦案程序,實行辦案的垂直指導管理;調整加強內部執法職能機構的設置與分工,提髙執法力度!按經濟區劃合理調整基層工商所的設置,推進規范化管理;加強干部隊伍的學習與培訓,提高政治業務素質.提高管理和執法水平。

篇6

內容摘要:可競爭市場理論是產業組織理論中的重要內容,它對政府管制的政策思路及其措施的影響巨大。本文在對電信網絡的構成以及電信產業巨額沉沒成本來源的分析的基礎上,根據可競爭市場理論的基本思想,提出了一個電信產業組織結構調整的全新理論框架。即將電信網絡中的物理網絡和業務網絡分離,物理網絡由國家政府經營,業務網絡由電信運營商經營。以此降低電信產業的沉沒成本,使電信產業真正成為可競爭的產業。

關鍵詞:可競爭市場理論 電信產業 沉沒成本 產業組織理論 電信網絡

問題的提出

長期以來,由于電信產業具有顯著的規模經濟性和范圍經濟性,被人們一直認為是自然壟斷產業。單個企業或少數幾家企業生產經營比更多數量的企業能夠更有效率的向市場提供同樣數量的產品和服務。因此,在世界大多數國家,電信產業的市場結構都是寡頭壟斷的。在我國也是如此,而且政府更對整個產業結構進行規制。一方面,國家政府賦予特定的企業壟斷供給權,并限制其他企業進入電信產業,從而保持其壟斷性的結構。但另一方面,在電信市場中,產品和服務的價格以及有效供給量都不是由充分的市場競爭而形成的。政府限制其他企業進入的做法雖然保護了處于壟斷地位的電信運營商的生存,卻導致其能夠利用自己的壟斷地位謀取壟斷利潤,損害了消費者利益和社會福利。比如,電信運營商制定高額的壟斷價格謀取壟斷利潤。盡管政府已經進行了一定的價格規制,但是“漫游費”等費用仍然沒有取消,并就單次通話費用來看,我國的電信服務費用也要高于世界多數國家,費用透明程度仍有待提高。其次,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問題。隨著網絡的建設,通話質量在不斷提高,但是由于存在人為互聯互通障礙,影響網間通話質量;同時電信服務質量也需進一步改善。再次,網絡設施重復建設。原中國聯通董事長楊賢足曾經在某次全國政協會議中的小組討論會上說“電信網絡存在嚴重的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其浪費數額相當于建幾個三峽了”。目前我國的電信運營企業都是國有企業,重復建設導致國有資產的浪費。最后,產業內部運營商之間的競爭不充分。根據2009三家運營商的中期財報顯示,在中國移動通信市場中,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分別具有60.83%、10.45%和28.72%的市場份額。產業結構的失衡與市場競爭的不充分有很大的關系。

如何解決上面提到的我國電信產業內部亟需解決的問題,產業組織理論的可競爭市場理論提供了很好的分析思路。可競爭性理論認為,在可競爭的情況下,潛在進入者進入市場引發的競爭壓力,將對在位壟斷企業構成威脅,從而影響壟斷企業的行為。如果潛在進入威脅大到一定程度,將迫使在位企業選擇獲得利潤為零的可維持價格。從而打破壟斷,促進壟斷企業提高生產效率,實現市場競爭的公平性。因此,政府管制政策的重點不必強調構建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而是允許這樣的潛在進入者的存在。本文基于可競爭市場理論,提出一個調整電信產業組織結構的理論框架,這一框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我國電信產業目前所遇到的問題,為政府對電信產業的管制提供一定借鑒作用。

可競爭市場理論

可競爭市場理論(水,2001)(Theory of Contestable Markets)是美國著名經濟學家鮑莫爾(W.J.Baumol)以及帕恩查(J.C.Panzar)和韋利格(R.D.Willing)等人提出來的。可競爭市場理論是以完全可競爭市場和沉沒成本(Sunk Cost)兩個基本概念的分析為基礎,推導出可持續、有效率的產業組織的基本形態及其內生。所謂完全可競爭市場是指市場內的企業當其從該市場退出時完全不用負擔不可回收的沉沒成本,從而能夠進入和退出完全自由的市場。沉沒成本是指企業進入市場時所投入的資本,當企業在退出該市場時無法收回的部分。比如,專用性的設備,用于研究開發、廣告或無形資產投入等。沉沒成本的大小直接決定企業從市場中退出的難易程度,進而影響企業決定是否進入一個市場的決策。如果一個市場中存在著巨大的沉沒成本,企業想要從該市場退出就會非常困難,因此,企業在決定是否進入該市場時也會非常謹慎。

在完全可競爭市場中沉沒成本為零,因此如果在這個市場中存在超額利潤,那么潛在進入者就可以迅速的進入這一產業,獲取高額利潤,然后在在位企業還來不及作出反應前快速撤出,同時不會消耗任何多余的成本費用。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打了就跑”策略(Hit-and-run entry)。在位企業所需的反應時間越長,潛在進入者獲得的超額利潤就越多。即使在位者反映非常迅速,潛在進入者只有短暫的獲利機會,也會吸引一定的潛在進入者的進入,因為這種策略的實施只會獲利,而不會有任何多余的成本付出,而且這種策略還可以反復進行,以實現反復多次獲利。因此對于完全可競爭市場中的企業來說,要想去除潛在進入者的威脅,唯一的辦法就是制定超額利潤為零的可維持價格,同時保持高生產效率。無論出于何種市場結構形態之下,即使是在寡占市場和壟斷市場,甚至獨家壟斷都是如此。

可競爭市場理論有著比較嚴格的前提假設:首先,它要求市場進入是完全自由沒有任何限制的,新進入的企業可以很快替代原有企業;第二,它要求進入是絕對的,即在在位企業還沒有作出反應前,新企業的進入已經完成;第三,退出市場也是完全自由的,沒有沉沒成本的存在。很顯然鮑莫爾等人提出的可競爭市場是一種理想狀態下的市場形式,與現實中的市場形式相去甚遠,也正因為如此,可競爭市場理論一提出就遭到了很多的批評。對這一理論最主要的批評可歸納為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認為該理論對新企業進入產業后所采取的行為及其結果的一些假定不符合實際。特別是它假定在產業內現有企業作出降低價格的反應前,新企業能夠獨立建立自己的業務,能夠以更低的價格與現有企業相競爭,能夠順利奪取它所需要的業務量,這些假設與現實狀況差距太大。二是認為沉淀成本為零的假設也是不符合實際的(王俊豪,2001)。盡管可競爭市場理論提出的是一種理想化的市場形式,在現實中很難達到,但是其對政府管制的政策思路及其措施的影響是不可低估的。

可競爭市場理論認為政府的管治政策與其說強調合理的市場結構的建立,倒不如關注是否存在充分的潛在競爭壓力。因為根據上述分析,只有潛在競爭壓力的存在,在位企業就不會獲得壟斷的超額利潤,就會形成有利于消費者福利增加的長期均衡。而要確保潛在競爭壓力存在的關鍵是降低沉沒成本。為此,鮑默爾等人在主張,要積極研究能夠減少沉沒成本的新技術、新工藝,同時還要排除一切人為的進入和退出壁壘。自上個世紀70年代,可競爭市場理論對美國航空業放松規制和英國、瑞典等國的鐵路改革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

電信產業可競爭性的建立

根據可競爭市場理論,我們提出一個對電信產業組織結構調整的一個理論框架。

(一)電信產業的沉沒成本分析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電信產業是有著巨大沉沒成本的產業。下面我們從電信網絡的構成角度來分析電信產業的沉沒成本。

電信網絡由物理網絡(傳輸網絡)和業務網絡兩個部分組成。所謂物理網絡就是普通意義上所指的電信網,它泛指所有利用有線和(或)電磁、光電系統,進行文字、聲音、數據、圖像或其他任何媒體信息傳遞的網絡(陳芳烈等,2007)。業務網絡可以理解為電信業務,即為了滿足特定的電信需要,由主管部門或經過認可的私營機構向其用戶提供的服務(孫玉,2007)。陳代云(2003)用分層模型對電信網絡進行了解釋。電信網絡存在四層。第一層是網絡基礎設施,由線路和輸送設施組成(包括電纜、無線設施、衛星設備等),主要提供容量和帶寬;第二層為網絡服務,由網絡交換和控制設施組成,主要是在第一層的基礎上提供包括語音電話、數據和圖像傳輸等在內的電信業務;第三層主要是提供增值業務的接入服務;第四層主要提供內容信息服務。第一層和第二層為基礎電信業務,第三、四層為增值電信業務。其中第一層次指的就是物理網絡,而其他層次指的是業務網絡。做一個形象的比喻,電信網絡中的物理網絡就仿佛是連接兩個城市的高速公路,而業務網絡就仿佛是在一條條高速公路上提供各種運輸服務。電信產業的巨大的沉沒成本指的主要就是建設物理網絡所需要的成本。一方面,傳輸網絡的建設需要巨大的資本投入。原信息產業部統計資料顯示,2003年~2005年通信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分別累計2246.4億元、2173.4億元和2071.3億元。而這些固定資產投資的絕大部分都用在了傳輸網絡的建設上。同時,通信網絡設施的使用的專用性非常強。通信網絡設施用途的指向性很強,一旦投入就很難再移作他用,從事其它生產活動。這些都導致了電信產業具有巨大的沉沒成本。

(二)基于可競爭市場理論的電信產業組織結構的調整

電信產業是一個具有巨大沉沒成本的產業,新企業很難進入該產業,同時原有企業面臨的潛在競爭幾乎沒有。那么,根據可競爭市場理論,政府對電信產業的管制是否可以轉變思想,將管制的重點放在減少,甚至去除電信產業巨額的沉沒成本上呢?目前我國電信產業的所有運營商提供電信服務都是先建設自己的電信網絡(物理網絡,即鋪設光纜、建立機站),然后再利用這些網絡設施提供電信服務。就仿佛一個運輸公司要提供兩地之間的運輸服務,則先要鋪設兩地之間的高速公路,然后在這條自己鋪設好的高速公路上提供運輸服務。如果按照這種方式,兩地之間有多少的運輸公司在提供服務,就要有多少條高速公路,重復建設自然就會產生。慶幸的是,我們并沒有看到這種方式的公路運輸服務。兩地之間的高速公路都是由國家出資建設的,當然只建設一條就夠用了。而各種類型的運輸服務公司就在國家出資建設的高速公路上提供運輸服務。因此,在路網建設中,我們沒有看到兩地之間有多條高速公路這樣的重復建設情況,相反的是,各個地區,各條高速公路之間的互聯互通非常好。在運輸服務產業,也不存在建設高速公路這樣的沉沒成本,因此,產業內部有許多運營服務公司競相競爭,也不存在有寡頭壟斷的局面和獲得巨額壟斷利潤的情況。 提供電信服務的情況與提供運輸服務的情況比較相似,因此,是不是可以由國家政府出資,像鋪設路網一樣在各個城市、各個地域之間建設基礎電信網絡。然后引入多個運營商利用同一個基礎電信網絡提供各種電信服務,彼此之間展開競爭。也就是將上文提到的電信網絡中的物理網絡和業務網絡分離,物理網絡由國家經營,業務網絡由電信運營商經營。這樣,一方面,所有物理網絡都由國家政府統一建設,“兩個鐵塔并立”的重復建設情況將會降到最低,并且各個網絡之間互聯互通都由政府統一安排,互聯互通的障礙也會降到最低。另一方面,由物理網絡建設而產生的電信產業巨額沉沒成本由國家承擔,電信產業將真正的從寡頭壟斷產業變為壟斷競爭產業。因為,如果這樣,從事電信服務將不再需要巨額投入,就可以引入更多競爭者進入電信產業參與競爭。即使不引入更多的競爭者,現有的電信運營商也會感到巨大的潛在競爭者進入的壓力,從而放棄獲取高額的壟斷利潤,這樣講有助于形成更加合理的市場競爭局面,提升社會福利。

參考文獻:

1.水.產業經濟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王俊豪.對可競爭市場理論的評述.商業經濟與管理,2001(4)

3.陳芳烈,章燕翼.現代電信百科.電子工業出版社,2007

4.孫玉.電信網絡總體概念討論.人民郵電出版社,2007

5.陳代云.電信網絡的經濟學分析與規制.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

篇7

當前美國次債危機正在演變成全球金融危機,開放經濟體幾乎無一幸免,面臨經濟衰退的壓力。作為反蕭條法寶的擴張性財政政策,經凱恩斯倡導后已經被各國政府所采納。但是擴張性財政政策并非所有國家都能成功運用。本文主要探討發展政府債券市場(既包括國債也包括地方政府債券市場)對中國應對危機沖擊和實現經濟轉型的重大戰略地位和作用。

宜行財政擴張

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最大危害在于摧毀市場信用,導致市場機制癱瘓,從而使國民經濟陷入衰退和混亂。反危機的核心,在于運用政府信用重啟市場的信心和信用。

在大蕭條等非常時期,貨幣政策通常是無效的,因為在悲觀情緒蔓延、市場信心崩潰的時刻,央行放松銀根無法讓商業銀行放貸,降低利率也不足以刺激民間的消費和投資。而且,過度擴張的貨幣政策還會留下后遺癥,一旦市場信心恢復,通貨膨脹及金融泡沫又將卷土重來。因此,只有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才能直接增加總需求,并通過乘數效應促進經濟的復蘇。

當前美國深陷危機,美國政府大規模發行債券注資金融機構,美聯儲也向市場注入巨額流動性,以避免多米諾骨牌效應引起更深層的金融和經濟危機。這對美國政府實在是巨大的挑戰!目前美國政府債務為10萬億美元,反危機過程中還將新增2萬億美元,占GDP的比例將從71%增加到85%以上。由于美國是私有制為基礎的國家,美國政府基本沒有生產性資產,只有極少量的土地。國際上對私有制國家的政府債務有一個60%的安全警戒線。因此,美國政府大量運用赤字財政政策埋下的美元危機隱患,是我們必須密切關注的。

相比較而言,中國政府擁有大量國有資產。據海外華人學者陳志武測算,中國民間資產加國有資產共有115.6萬億元,相當于GDP的4.7倍,其中大于76%的資產掌握在政府手里。而且,考慮到中國經濟的高增長潛力和目前政府征稅能力和效率尚低,中國政府的信用遠比美國政府具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

因此,政府兼顧反危機的短期目標和促進經濟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長期目標的正確選擇,是借助政府債券市場的融資平臺,實行大規模財政轉移支付和增加公共產品供給能力,啟動國內消費需求來代替已經縮減的出口需求。

反之,強化出口的傾斜政策無助于短期目標的實現,因為出口減少并非中國產品太貴而沒有競爭力,而是因為美國對過度消費這種失衡的修正,或因為中國產品質量上的信任危機導致需求向其他國家的轉移所致。

另外,刺激出口還會導致外匯儲備和外匯資產風險的大規模積累,并還將阻礙經濟轉型、可持續發展等中長期目標的實現。最后在外貿政策方面保護中性,啟動內需也是中國在全球反危機聯合行動中體現大國國際責任的正確選擇。

至于政府財政支出應投入哪些領域才兼具短期和中長期效益,需要重點達成以下共識。

第一,中國制造業產能已經嚴重過剩,因此政府財政支出必須有助于收縮而非擴張制造業產能。

第二,在制造業內部,以勞動密集型、民間經營、消費品生產為主要特點的輕工業,其產能是相對國內消費需求不足而言的過剩,如果國內消費需求有效增加、特別是農村消費的啟動將使這些產能得到有效的消化。因此輕工業調整的主要任務是加強企業并購,通過產業整合提高全行業的技術含量、產品質量和整體經營效率。反之,重化工業的產能是嚴重過剩的。與發達國家重化工業頂峰期占工業比重65%而言,中國目前的重化工業占比已超過70%。重化工業具有“自娛自樂”的內部自循環特征,而且重化工業又是國有壟斷企業的勢力范圍,反周期政策如果向重化工業傾斜則不僅意味著市場化改革進程的后退,而且也不利于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的落實。

促轉政府職能

當前,中國經濟正面臨周期性下滑與結構矛盾惡化疊加的困難,處在改革開放以來最為艱難、建國以來最為關鍵的經濟轉型時期。在需求結構方面體現為刺激消費需求,使經濟增長從投資和出口拉動轉向以消費拉動為主;在產業結構方面體現為抑制制造業過度擴張,促進農業和服務業快速成長,實現三大產業的平衡發展;在經濟體制轉換上體現為實現政府職能轉換,使中國經濟從政府主導型過渡到市場主導型;在經濟增長方式上則體現為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主要依靠效率改進的可持續增長方式的轉換。其中最為核心和困難的是啟動消費需求與轉變政府職能。而啟動消費需求很大程度上又與政府職能的轉換密切相關。

因此,中國經濟體制改革能否深化,中國經濟轉型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政府職能的轉換。政府職能需要轉換是因為現階段政府職能存在扭曲,即未能充分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卻過多地介入和直接干預國民經濟活動。

就地方政府而言,職能的扭曲在經濟轉型初期有其不可避免的性質。因為這一階段民營經濟弱小,人均收入尚低,而大量社會基礎設施則有待政府建設,在財政分灶吃飯,但地方政府財權與事權不平衡的背景下,地方財政入不敷出,政府通過直接干預(支配銀行信貸活動,向企業攤派基建費用)和直接介入經濟活動獲取資金或收益。久而久之,政府的驅利動機增強,公共服務意識淡化,并日益陷入職能扭曲的惡性循環:驅利性――合法性和公信力下降――征稅能力下降――驅利性上升。

因此,在調整中央與地方財權與事權關系的基礎上,發展政府債券市場可以打破政府職能扭曲的惡性循環。

首先,有助于規范政府的融資行為,確立政府的市場信譽。政府信譽是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它幫助政府在國家需要用錢的關鍵時期籌集到巨額款項,完成國家的重大使命,同時也是建立民間的長期市場信用的基礎。英國19世紀初和20世紀40年代公債高達GDP的200%以上,但這無損于政府信用,英國的長期資本市場和金融機構也在為政府債務融資的過程中發展壯大起來。相較而言,中國中央與地方政府都有重要的籌資活動,但沒有著力于發展規范有序的政府債券市場,確立政府的市場信譽,這不僅是政府也是中國資本市場發展過程中的重大損失。

第二,有助于增加政府籌資及其使用的市場透明度,引入市場的評估和監督機制。政府通過市場化籌資方式發行債券需要將籌金規模、用途和還本付息的來源等信息廣而告知,信用評估機構、投資銀行等中介服務機構還將對政府償債能力及信用狀況進行審計和評估,因此對提高政府投資項目的合理性和社會經濟效益有重要促進作用,項目效益及還本付息能力作為政府再融資的決定因素,也就對政府公共投資活動引入了市場化的激勵和約束機制。

第三,有助于引入地方政府間優勝劣汰的良性競爭機制。在中央政治集權、地方經濟分權體制下,地方政府對政績的追求和晉升競爭,導致了嚴重的重復建設、資源環境的透支、民生事業發展滯后等一系列問題。根據科學發展觀要求引入地方政府間良性競爭機制,對于中國經濟轉型有著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地方政府債券市場和寬松的戶籍制度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組合制度設計。能夠有效運用政府債券市場改善民生和長期投資環境的政府將促進本地經濟快速發展,而投資效率低下、信用不良的地方政府將不能持續使用債務融資工具,其對居民和企業的吸引力會下降。這種制度組合安排使不同行政區劃間形成良性競爭,最后通過行政區劃的調整和撤并可大幅度提高城市化的等級和效率。

第四,有助于推進“國退民進”的產權制度改革。當前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一個難點在于國有壟斷企業的改革問題。我們反對全面的私有化,改革方案是將民生取向的政府債務融資與市場化傾向的國有企業產權多元化改革進行組合, 它可實現經濟轉型與體制轉軌的雙重目標;可實現效率與平等的優化組合;可實現過程的漸進、可控和有序。

政府通過債務融資,建立起足夠的公共產品與服務的供應體系,建立起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和社會穩定體系,然后根據民間資本的承接能力,將資源類自然壟斷產業、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經濟安全的產業之外的國有壟斷企業進行分拆和股權轉讓,完成真正意義上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設。

有助人民幣國際化

發展政府債券市場,還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基礎性市場條件。

作為當前最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美元正受困于內部經濟結構的失衡(經濟空心化背景下的金融過度膨脹),并且有可能因為金融危機時期美國政府過度擴張的財政和貨幣政策而陷入長期貶值或慢性危機之中。

歐元作為世界上第一個非的、以多邊協議為基礎的國際貨幣,有著缺乏經濟增長支持、缺乏統一市場,成員國內部經濟分裂風險缺陷等。克服這些缺陷有待于歐元的政治一體化,而這是一個30年至50年的漫長過程,其間不乏歐元崩潰的可能性。

因此,從國際金融的風險分散化規律來看,國際儲備貨幣的多元化很可能是全球后危機時代的重要發展趨勢。人民幣國際化有著十分難得的機遇。

一國的主要貨幣充當國際貨幣,通常需要具備以下條件:

首先,一個幣值穩定的政策環境。幣值不穩定的貨幣無法充當計價單位,也無法作為價值貯藏手段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

其次,國際貨幣流通和支付職能的有效發揮,要求有一個現代化國際銀行業,提供高效率的國際結算體系。

再次,貨幣作為國際儲備貨幣要求本土存在規模足夠龐大、流動性足夠充分、成長性足夠良好、對外足夠開放的資本市場體系,以滿足各國央行和全球資產組合投資者對所持資產保值、增值和變現的內在要求。對本幣的國際化具有核心支撐作用的,是這個資本市場中的國債市場。

篇8

綜合來看,公民的基本義務有以下幾點:

第一,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憲法》第52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維護國家統一和全國各民族團結的義務”。

第二,遵守憲法和法律。

《憲法》第53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保守國家秘密,愛護公共財產,遵守勞動紀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

第三,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

《憲法》第54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的義務,不得有危害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的行為。保衛祖國、抵抗侵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每一個公民的神圣職責”。

第四,服兵役。

《憲法》第55條:“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光榮義務。”

第五,依法納稅。

《憲法》第56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依照法律納稅的義務”。

第六,其他基本義務。

篇9

關鍵詞:股票市場;經濟增長

一、理論綜述

傳統的經濟學理論認為,股票市場是國民經濟增長的晴雨表,即股票市場的發展與經濟的增長具有較強的正相關性。近年來,大量的經濟學者對我國股票市場和經濟增長之間的相關關系作了實證分析,這些研究表明股票市場影響經濟增長的各個方面,比如流動性,促進儲蓄向投資的轉化,以及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等等。這樣股票市場通過影響這些方方面面進行起到影響經濟增長的作用。另一些學者則認為由于股票市場分散風險和提高流動性的作用,使人們的儲蓄動機下降,從而不利于儲蓄率和經濟增長率的提高。例如杜啟明(2006 年)從投入產出的角度分析了我國證券市場和經濟增長的實證關系,結果表明,股票融資每增加1%,產出只增加0.109%,從而論證了中國股票市場與經濟增長之間不存在很強的正相關關系。本文通過建立多元回歸模型的方法對中國股票市場和經濟增長之間相關性進行實證分析。

二、中國股票市場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

1.指標的選取

經驗上來說,股票市場的發展主要通過股票市場的規模及其流動性表現出來。根據levine和zervos(1988)提出的理論,用市場的資本化率來反映股票市場的規模大小,表示為capitalization

市場資本化率= ,資本化率越大,則市場的資本化程度越高,說明該市場動員資本和儲蓄的能力就越強。

股票市場的流動性則主要是通過交易率和換手率這兩個指標來反映的。 

       

由于股票市場對經濟增長具有前瞻性,當市場與其未來經濟形勢走強時, 就會導致當期股票價格的上漲, 股票交易活躍, 因此交易率升高。這就會造成即使沒有交易數量的上升或加以成本的下降, 交易率也會上升。股價上漲同時也會導致資本比率增大。為了度量股價影響作用, 就必須同時考察資本化率和交易率指標。

除此之外,考慮到中國股票市場的特殊背景,本文在分析中引入股票市場依存率,它是用股票市場籌資額與gdp的比率來測定經濟的增長對股票市場的依賴程度,用dependant來表示。

2.回歸分析

擬合多元回歸模型:

 

擬合結果如下表。由該模型的回歸結果可以看到,所有的解釋變量都是統計不顯著的。

調整r2=0.3780,f統計量=2.5196,f統計量的p值=0.1497

由于所有的解釋變量都不顯著,根據經濟計量學的建模原則,對上面的模型進行修改。故擬合如下模型:

得到的回歸結果分別如下表2,3,4所示:

3.實證分析

由上面的回歸分析的結果可以明顯的看到:

(1)股票市場的總體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并不顯著。因為其適應模型的調整擬合優度僅為37.8%,并且所有系數擬合得到的參數值的t檢驗都是不顯著的,聯合檢驗也不顯著,這就說明中國的股票市場從總體上來看對經濟增長的相關性非常弱。

(2)市場資本化率與gdp的增長率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性,則表明股票市場的規模對經濟增長具有顯著影響。

(3)作為體現股票市場流動性的指標,換手率與gdp的增長率之間不存在顯著的相關性,而另一指標交易率卻與gdp的增長率之間有著明顯的負相關關系。

(4)綜上所述,中國的股票市場與經濟增長之間不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反而中國股票市場的規模和流動性對經濟的增長有著負面的影響,這與傳統的經濟學理論截然相反。

三、我國股票市場對經濟增長作用不顯著的原因探討

中國股票市場的發展表現出不利于經濟增長這一特殊性,其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中國的股票市場正處于轉型中,其功能定位,市場結構還不完善,市場效率較低,因而股票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從而使得股票市場沒有對經濟的增長產生正面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則是由于上市公司股權結構不合理。根據2004年的數據,國家股占總體股份的46.8%,法人股和其他股占到37.2%,流通股(包括a股和b股以及h股)總共占到不到4o%。由于國家作為股權持有人,由誰來行使這個權力十分不明確。這種多元化的評價目標以及實際權力人的缺位使得國有股權很難實現其分散和降低風險,提高流動性的功能。綜上所述,占股票市場近一半份額的國有股不具有優化公司治理的功能,股票市場的優化治理結構功能大打折扣,從而對經濟的增長沒有起到應有的促進作用。

四、完善我國股票市場的建議

近年來,我國政府在完善股票市場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我們仍然要看到我國的股票市場存在的問題。要完成我國股票改革的大業,首先必須明確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方向,找到正確的發展方向,才能從根本上加快我國股票的改革進程。其次要深化股權分置改革。股權分置改革是21世紀中國資本市場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件大事,這一變革終結了股市的漫漫熊途。然而,一輪牛市瘋狂之后的現在的股市又陷入一種僵化局面,制度設計的缺陷性再次暴露無遺。再次建立完善的資本市場法律體系以及監管制度。任何一個成熟的證券市場都有自己成形完備的法律制度來規范和約束股票市場的發展,從而使得股票市場更加規范化和透明化。最后完善證券市場的退市制度,優化股票市場結構,從而更好的發揮股票市場的作用。

參考文獻:

[1]levine,ross.stock markets,banks and economic growth[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8,88:537— 558.

[2]韓延春: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經驗模型與政策分析.《世界經濟》.2001.06.

篇10

關鍵詞:LED顯示屏行業;完全競爭;壟斷競爭;價格;平均成本

中圖分類號:TN949.199 文獻標識碼:B

Discussion to Price and Market Competition of LED Display Screen Industry Through Micro-economic Theory

LU Rong-qing

(Nanjing Handson Co., Ltd., Nanjing Jiangsu 211100,China)

Abstract: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topic of the price and market competition of LED display screen industry on the basis of micro-economic theory. It comes up with ideas that LED display screen industry was a fully competitive industry in the past, market determined price, product price was the average cost of the industry, etc. Meanwhile, it comes up with the idea that LED display screen industry will enter into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phase. It also analyses the price and market competition of LED display screen industry under fully competitive and monopolistic competitive market.

Keywords: LED display screen industry; fully competition;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price;average cost

引 言

由于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北京奧運會、建國六十大慶、上海世博會等重大活動和場館建設,使我國LED顯示屏行業獲得良好的發展機遇。近年來,行業銷售額每年以25%~40%的幅度增長。顯示屏行業的固定資產投入相對可以較小,流動資金需求量也不大,業內已形成基本配套的產業鏈,因此投入相對容易,每年有許多新成員加入。產品同質化、技術雷同化,大多數中小企業無核心競爭力,競爭的主要方式就是價格競爭。價格競爭一度影響行業的發展,使部分產品質量下降、技術進步緩慢,一部分企業處境相當困難。業內普遍有尋找避免價格競爭對策的良好愿望。顯示屏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競爭不可避免,競爭使一部分優秀企業得到發展。顯示屏行業的未來也同樣存在競爭,經濟學理論也給了我們相同的結論。

1 過去的顯示屏行業屬于完全競爭行業

市場可以按不同方法進行分類,經濟學通常按照競爭程度這一標準,從廠商數量、產品差別程度、廠商對產量和價格的控制程度及廠商進入市場的難易程度這些特點將市場分為:完全競爭、完全壟斷、壟斷競爭和寡頭壟斷四類。四種市場的產品價格的決定因素和競爭方式各不相同。農業、行業準入容易的制造業一般屬于完全競爭行業;公用事業屬于完全壟斷;汽車制造業屬于寡頭壟斷;有產品差異和品牌效應的制造業如飲料、香皂等屬于壟斷競爭。LED顯示屏行業前幾年是廠商的數量很多,上千個顯示屏制造、銷售商,產品差別很小,大部分企業采用相同的控制系統和套件材料,產品同質化,技術雷同化;沒有廠商能控制價格,只要有幾個廠商參與競爭,價格立即回歸行業平均成本;廠商進入產業完全自由,固定成本可以較小,每年有企業關閉,也有企業進入,行業進入無技術、資金和政策壁壘,因此顯示屏行業符合完全競爭市場的特點。

2 市場決定顯示屏的價格

根據經濟學的需求規律和供給規律,商品的價格隨著供給的增加而下降,如圖1供給曲線D所示;商品的價格隨著需求的增加而上升,如圖1需求曲線S所示。在競爭性的商品市場中,商品的價格是由需求和供給兩種力量決定的。在市場的供需關系不變的情況下,市場的價格是客觀存在的,不會隨著某個企業的生產狀態變化而改變。只有當行業的供給曲線或市場的需求曲線變化,市場的價格才會發生變化。我們每個企業是市場價格的接收者。市場的價格即為行業均衡價格,如圖1供給曲線D與需求曲線S的交點所應對的價格P0。這是因為完全競爭市場有大量互相獨立的買者和賣者,每個買者和賣者的購買和出售的產量只占市場總額中很小的一部分,市場價格只能有全體買者的需求總量和全體賣者的供給總量共同決定,所以每一個廠商只是市場價格的接受者,而不是價格的制定者。廠商改變銷售量不會引起市場價格的變動。如果廠商想把自己的銷售價格抬至比市場價格高,它的銷售量便會急劇下降,所以單個廠商面對的是一條具有完全價格彈性的水平需求曲線,如圖2所示。所以在完全競爭的市場下,某個顯示屏企業的銷售量不影響我們行業的價格,顯示屏企業也不可能自行決定銷售價格,高于行業均衡價格將無法獲得銷售額。

完全競爭行業的價格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它會隨著整個行業的均衡變化而變化。由于行業的管理、技術的進步和要素價格的下降等原因會形成供給的增加,如圖3所示供給曲線S0移至S1,在需求曲線D不變的情況下,新的均衡價格為P1,價格下降,但數量增加。反之,如果要素價格上升,供給曲線移至S2,新的價格為P2,價格上升,數量下降。由此可見,過去的十年中,顯示技術的進步拓展了顯示屏的市場需要,但沒有給廠商帶來超額利潤,許多企業的利潤率都不及十年前。

3完全競爭下的顯示屏價格就是平均成本

完全競爭產品的價格不但是市場決定的,而且價格必定是行業的平均成本,不可能有任何暴利。當市場均衡價格高于行業平均成本,則廠商獲得超額利潤,就會由新的廠商增加和原廠商擴大生產規模,其結果是供給曲線變動,價格下降。當市場均衡價格低于行業平均成本,則廠商均衡進入短期停止營業點,其結果是供給曲線變動,價格上升。因此完全競爭市場的均衡價格一定等于行業平均成本。

在完全競爭市場的企業單純擴大經營規模也不可能獲得超額利潤。假如廠商擴大經營規模,可降低成本價并獲得超額利潤,其他廠商都這樣做時,行業供給就會擴大,在市場需求不變時,產品價格會下降,直到超額利潤消失,廠商變動規模的情況就會停止。可見,在一個完全競爭市場上,長期均衡即為無超額利潤又無虧損的狀態。這時,產品的價格等于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等于平均成本。再沒有廠商進入或退出該行業,再沒有廠商擴大或收縮經營規模。

4 完全競爭市場的四種企業狀態

完全競爭市場下的企業由于經營的差異,將會有不同的盈虧狀態。圖4為完全競爭市場企業盈虧狀態圖,圖示了企業四種盈虧狀態,圖中MC為邊際成本曲線,AC為平均成本曲線,AVC為平均可變成本曲線,MR為邊際收益曲線,d1為供給曲線。企業的產品價格是行業的平均成本,但各個廠商產品的成本不同于行業成本。當某個廠商的平均成本低于行業平均成本,則該廠商就能獲得超額利潤,如圖4中E1點所示,產品的價格P1高于企業的平均成本AC,企業獲得超額利潤P2E1AA,企業能得到較好的發展;當企業的價格P2與企業的平均成本AC相同,則收支相抵,如圖4中的E2點所示,企業的超額利潤為零,企業能正常運行;當廠商產品的價格高于企業平均可變成本AVC、低于企業平均成本AC時,企業處于虧損,如圖4中的E3點,此時產品價格P3大于平均可變成本,除可補償全部的可變成本外,尚可收回部分固定成本,廠商仍可生產。當價格等于或低于平均可變成本時,企業處于完全虧損狀態,如圖4中的E4點,廠商應停止營業。因此企業在完全競爭市場下,由于經營的差異,企業有不同的盈虧狀態。廠商在組織生產時應遵循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的原則,決定產量,組織生產,以實現利潤最大化或虧損最小。由此可見,即使在完全競爭的市場中,在技術和資金不變的情況下,企業加強管理,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就能生存并得到發展。在技術和品質進步的前提下,產品產生差異性,使企業能擺脫完全競爭。業內的骨干企業的發展歷程證明了這一點,同時也解釋了一部分企業為什么會在市場競爭中破產關閉。

5 完全競爭市場下的顯示屏行業

顯示屏行業的發展歷程,充分印證了市場經濟的客觀規律。在八十年代,由于我國市場經濟不完善,使一部分領先的顯示屏企業獲得了相當的暴利。在九十年代,一部分企業由于技術和生產上的優勢,特別是較早涉及全彩屏的企業取得了超額利潤。在2000年以后行業處于完全競爭狀態,企業的競爭較多的反映在價格競爭上。顯示屏的價格逐年下降,價格下降除了原材料的價格下降因素以外,行業的平均利潤也在不斷下降。九十年代全彩屏每個像素的價格高達近百元,在今天全彩屏每個像素的最低價格只有3元左右。企業的利潤從50%以上下降到行業平均毛利率不到20%。利潤的下降使一部分企業難以維持,每年有幾十家廠商關閉或轉業。所有期望通過組織或幾個企業來控制行業價格的努力都未實現。行業的競爭就是價格的競爭,產品的價格就是產品的行業平均成本,低價是客觀存在的,并且是不可避免的。

6 顯示屏市場將進入壟斷競爭階段

隨著顯示屏行業的發展,近年來部分骨干企業在完全競爭的市場中加強管理,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使本企業的生產成本低于行業的平均成本,獲得超額利潤,實現企業的發展。更重要的加大技術投入、開發產品的差異性,使企業進入壟斷競爭廠商之列,獲得壟斷利益。2005年銷售收入在億元以上的企業有7家,占行業企業總數的6%,它們的銷售收入占全國的33%;2006年11家企業銷售收入上億,它們的銷售收入占全國的43.2%;2007年17家企業銷售收入上億,它們的銷售收入占全國的46.7%;2008年25家企業銷售收入上億,它們的銷售收入占全國的42.5%。數據說明近年我國顯示屏廠商仍然不少,上億元的企業在增加,而上億元企業產值占全國產值的比例并無增加,并且目前沒有產值超過十億的企業,因此業內沒有形成寡頭壟斷。但是這些企業的技術和品質較一般企業有一定的優勢,它們一般都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控制系統,有較完備的生產制造設備和工藝,形成良好的信譽和服務體系。這些企業的產品與其它企業的產品已形成一定差別,在一些領域其它企業的產品已難以完全替代骨干企業的產品,骨干企業的產品產生了一定的壟斷性。但是骨干企業的大部分產品僅僅是同類產品的差別,產品之間可以替代,也就是競爭大于壟斷。行業目前仍然進出容易,每年都有不少的企業退出,又有相當的企業進入。所有這些均符合壟斷競爭市場的特征,廠商不少,產品存在差別,進出容易,市場勢力大小取決于產品差異程度。因此顯示屏市場已進入壟斷競爭階段。

7 壟斷競爭下顯示屏價格與市場競爭

由于產品的技術、品質有一定的差別,從而差別形成了不可完全替代,不可完全替代形成了壟斷。但是顯示屏行業的差別僅僅是同類產品質量上的差別,或者是部分產品上的產品具有一定的替代性。因此競爭依然存在,并且競爭大于壟斷。顯示屏行業處于有部分壟斷的競爭市場。按照經濟學理論,壟斷競爭市場的行業需求曲線與完全壟斷市場的行業需求曲線(圖1)相同,行業的價格是由需求和供給兩種力量決定的,但是廠商的供需曲線不同于完成競爭市場的廠商曲線,如圖5所示,廠商供給曲線DSR是一條向右下傾斜的直線,表明部分壟斷廠商的供給會影響產品的價格。產品的價格隨著這些壟斷廠商供給的增加而下降。在完全競爭情況下,任何個別企業的供給變化不會影響產品的價格。在壟斷競爭市場中,壟斷廠商通過均衡生產能謀求利潤最大化,如圖5所示。當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即MC=MR,此時,產量為QSR,價格為PSR。價格PSR高于平均成本AC,廠商可獲得超額利潤PSRFSRAA′。

由于壟斷競爭廠商進出行業較自由,若行業有較大的超額利潤,新廠商就會進入行業,提供相替代的產品與原廠商競爭,使原廠商市場份額縮小,產品價格下降,直至超額利潤減小。同時由于壟斷競爭廠商的產品有一定替代性,壟斷競爭廠商控制價格的能力就受到一定限制,廠商斟酌定價的幅度較小,因而價格競爭產生的利益不大,這使壟斷競爭廠商更著重于產品質量、服務等非價格競爭。通過產品變異形成新的需求,產生新的市場和壟斷;通過品質競爭,即產品差異性競爭,包括提高質量、改進性能和結構、增加功能、完善服務等,以減輕替代品的威脅,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同時通過市場細分、產品定向來爭取局部市場的競爭優勢。所有這些非價格競爭給壟斷競爭的廠商帶來了更大的超額利潤。因此在現階段,一部分進入壟斷競爭的廠商的競爭也逐步向非價格競爭發展,使顯示屏的市場進入一個新的層次。

8 結 論

總之,通過市場經濟的洗滌,顯示屏行業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行業也得到飛速的發展,國內一流產品的質量已接近或超過國際品牌產品,國內主流產品的大部分技術指標與國際品牌產品已接近。銷售上開始注重國外市場的開發,近年來產品出口所占比例逐步增加,業內也逐步形成了明顯的分工和配套產業鏈。顯示屏產品的競爭已從價格競爭向非價格競爭發展。

參考文獻

[1] 尹伯成. 西方經濟學簡明教程 [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