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自救的知識范文

時間:2023-10-23 17:34:5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急救自救的知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急救自救的知識

篇1

一、社保資金投資資本市場的風險鑒別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給我國社保基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投資損失,所以全球金融動蕩背景下我國社保基金的風險管理就顯得更為重要。對社保基金進行風險鑒別就是這一過程的首要環節。我國社保基金主要面臨著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其中非系統性風險主要有流動性風險、資產貶值風險和償付能力風險。

1.系統性風險

全球金融動蕩首先給社保基金投資帶來了不可抗拒的系統性風險,這主要是通過國際金融危機對股票市場的影響來作用的。系統性風險是指由于某種原因對市場上各種股票都會造成損失的可能性,又稱為不可分散風險,它無法通過社保基金的運營管理和多元化組合投資予以消除。全球金融動蕩給股票市場帶來了系統性風險,直接影響了股票市場的整體走勢,此時股票市場整體大幅下挫,社保基金投資的頭寸必然會發生損失。由于我國股票市場還沒有股指期貨這樣的對沖機制,在這種系統性風險下,無法通過社保基金的運作管理或選擇股票的投資組合來避免風險,這時也許只有不參與才能避免風險損失。

2.流動性風險

全球金融動蕩給社保基金投資帶來了更高的流動性風險,主要反映在社保基金的股票投資上面。全球金融動蕩仍然有可能引發金融危機,金融危機發生時,股票市場價格持續大幅下挫,此時社保基金拋售證券可能會有部分證券無人購買,使交易無法實現從而產生流動性風險,這是在社保基金轉讓證券時交易所帶的風險。

3.貶值風險

全球金融動蕩更有可能給社保基金投資帶來資產貶值風險,這主要是由利率變動所導致的,反映在社保基金的債券投資上。從經濟周期的角度來說,全球金融動蕩往往發生在一輪經濟景氣周期的末期,此時市場活躍,投資旺盛,泡沫也慢慢產生和積累,風險也在積聚。同時經濟的擴張將伴隨著較高的通貨膨脹,如果通貨膨脹率高于3%,則可能加息。加息就給社保基金持有的債券帶來了資產貶值風險。

4.償付能力風險

全球金融動蕩給社保基金投資帶來了更大的償付能力風險壓力。金融動蕩使得社保基金投資出現大額損失,這就使得社保基金的當期收入和歷年的滾存收入之和,有可能出現不足以支付當期支出的情況,這樣就會出現償付能力風險。我國2007年社保基金取得了創紀錄的投資收益是當時國際金融危機沒有引發償付能力風險的一個重要原因,同時也證明了《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管理暫行辦法》中對社保基金投資比例的強制性規定經受住了金融危機的考驗,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投資資本市場的風險度量

1.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和β系數法

資產管理行業已經為投資組合的風險度量以及績效考核制定了一系列的指標。大多數的指標都是以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capitalassetpri-cingmodel)為基礎的。CAPM把資產的預期回報E(Rp)定義為無風險利率、平均市場回報以及資產同市場的相關性三要素的函數。資產與市場(因素)之間的關系可以表示為:E(Rp)=Rf+β([(RM)-Rf],(3.1)其中:β=Cov(Ri,Rm)/Var(Rm)。式中,E(Rp)表示投資組合的期望收益率,Rf為無風險報酬率,E(RM)表示市場組合期望收益率,β為某一組合的系統風險系數,CAPM模型主要表示單個證券或投資組合同系統風險收益率之間的關系,也即是單個投資組合的收益率等于無風險收益率與風險溢價的和。這個公式所要表達的涵義是:在一個有效市場里,投資者所持有的投資組合如果是有效分散的,那么除了無法消除市場整體的系統風險之外,該投資組合應該對沖了所有其他風險。此時,投資者只需要關注系統性的風險。同樣,傳統上常用來評價投資績效與風險的指標,只能以風險已經被充分分散了的市場條件作為參照。β系數是從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中被提出來的,它是衡量某一資產(主要是證券)系統風險的重要指標。通常情況下證券市場的整體情況決定了個體股票的基本走勢,但不同股票的具體反應是不一樣的,它們的變動程度不同,即各種證券所受市場影響的程度是不同的。β系數就是這樣一個計量個別證券隨著市場移動趨勢的指標,我們可以把它定義為衡量某種證券的收益率對于市場的平均收益率的敏感程度或反應程度的指標。β等于證券回報率與市場回報率的協方差和市場回報率的方差之比。計算公式為:β=Cov(X,Y)/D(X)(3.2)其中,X一市場的平均收益;Y一證券的投資收益。從公式(3.2)看到,證券的收益率Y與市場組合的平均收益率X的協方差除以市場組合收益率x的方差,就得到該種證券的β系數值。由于市場組合只有系統性風險,因此,若某一證券的β=l,說明其系統性風險與市場組合的系統性風險相同;若β>l,說明其系統性風險高于市場組合;若β<l,說明其系統性風險低于市場組合。接下來考慮不是一個單一的證券而是一個投資組合的情況。因為系統性風險無法通過投資組合來消除,所以投資組合的β系數可以直接用加權平均法計算,投資組合的β系數就是組合中所有個體資產β系數的加權平均。可以用下式表示:β=ΣβiWi(3.3)其中β表示投資組合的β系數,屈表示組合中第i種證券的β系數,Wi表示該證券在組合中的權重,它的權數就是其在投資組合中的市場價值除以整個投資組合的總市場價值。因此,系數既可以作為單一證券,也可以作為投資組合風險的有效估計,此時它的意義是投資組合收益率相對于整個市場收益率的變異程度。結合我國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時,社保基金入市持股的情況,西北大學的研究組選取了社保基金2008年3季度公布的入市投資持股市值前十位的股票作為樣本,以剛剛介紹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和β系數法為分析工具,對我國社保基金在金融危機背景下投資資本市場的風險度量進行了實證分析,分析結果表明β系數為0.4354。β系數遠小于市場平均水平1,說明2008年3季度社保基金投資組合的系統性風險遠低于我國A股市場的同期水平,社保基金的投資組合是合理的、低風險的,因此社保基金的投資組合在風險控制方面做得還是不錯的。同時社保基金投資組合的收益率只比市場平均收益率略高一點,并且兩者都是虧損的狀態,可見國際金融危機下股票市場存在巨大的系統性風險,它使得股票投資幾乎不可避免的發生損失,不同之處只是在于損失的大小。

2.全球金融動蕩背景下我國社保基金投資的非系統性風險分析

首先社保基金投資股票的流動性風險在經濟環境健康時幾乎不會出現,除非發生了突發性地針對股票標的公司的特殊事件使得其股票大幅下挫至跌停板,可能會出現流動性風險,這種情況屬于小概率事件,所以此時社保基金不存在無法變現的流動性風險。而金融動蕩甚至發生金融危機時,這種股票大幅下跌無人購買的情況卻時常發生,這個時候社保基金投資股票的流動性風險壓力驟增。其次社保基金投資債券的貶值風險在兩種金融市場環境下差別并不是十分明顯,由于在經濟環境健康時國家基于宏觀調控的需要同樣可能采取加息這樣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只是從經濟循環周期的角度考慮金融危機發生的時期往往會伴隨著通脹和加息情況的發生,因此社保基金投資債券的貶值風險在金融動蕩中發生時有可能會有所增加。最后金融動蕩下社保基金投資的償付能力風險確是實實在在的大幅增長了。社保基金的償付能力是直接和它本身的規模以及投資回報率掛鉤的,在金融動蕩時隨著投資收益的大幅縮水甚至虧損的產生,必然導致償付能力的下降,虧損的程度越大其償付能力風險越嚴重。綜上所述,全球金融動蕩背景下我國社保基金投資的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均顯著增加了,特別是系統性風險,如不引起足夠的重視并制定科學、安全的投資策略將會給社保基金的安全運營帶來不可估量的風險。

三、我國社保基金投資選擇和風險管理的對策建議

1.針對我國社保基金運營和管理中存在問題的對策建議我國社保基金在運營管理存在著明顯的問題,缺乏一個明確的投資運營管理主體。不管是財政部門還是社會保險基金管理部門,普遍存在管理積極性不高的問題,在基金結余有購買國債權利的前提下,很多省市的基金只采用了銀行存款的經營方式。如此在國際金融動蕩的背景下投資的風險也顯著增加了,下面將重點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1)針對社保基金結余持續增加的問題應從社保基金的籌集與支出兩方面加以改進。一方面不能因為暫時的結余增加就減弱籌集的力度,應當看到,結余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繳納社保費用的人群目前還沒有支出的需求。我國將在2030年左右迎來人口老齡化的高峰,那時也將會是社保基金支出的一個高峰,現階段結余的增加不能真實反映未來的情況。因此未雨綢繆的做好社保基金的籌集和保值增值工作是社保基金的一個核心任務,也就是說應當繼續加強社保基金籌集的力度和保值增值運營的效率。另一方面對于社保基金支出,可以擴展其層次和規模,例如推廣至廣大的農村居民以及下崗失業人群這些原先可能不在社保基金范疇的人群,他們這些弱勢群體往往最需要社會保障。社保基金惠及更多的人群也平衡了結余,使其更加合理有效的運行。

(2)對于企業拖欠繳費現象必須從立法和監管上進一步加強力度實行總體控制,否則放任這一情況的蔓延將會對社保基金的健康、穩定和持續發展產生致命的打擊。相關行政部門應先通過明確的立法規定企業為員工上繳相應的社會保險金并強制其執行,同時加大監管的力度和廣度,對逃避責任的企業要堅決懲處。只有強化監督和管理的力度才能從跟不上解決這一問題。

(3)對于支付環節出現的問題要采取教育、監管和法律懲罰相結合的綜合方式加以改善。對于社保基金的合法使用絕大多數人并沒有概念,這就無形中增加了違規使用的可能,所以加強普及社保基金相關知識是社保基金管理的首要任務。社保基金的自身監管更要加強,往往發生重大違規違法事件的地方都是社保基金管理部門中有著相應權利的集體或個人,只有加強社保基金管理機構自身的自我監督才能更好的解決這一問題。此外,當發現出現違法和違規事件后,一定要嚴厲懲處絕不姑息,增加其違規成本。綜上所述,社保基金目前自身運營和管理過程中面臨著一系列將可能引起風險的問題,基金結余規模連年增加,支出較少,使用效率低;企業拖欠繳費現象嚴重,員工利益得不到保障;基金支付環節問題百出,挪用盜用情況屢有發生。應將加大籌集力度和深層次擴展支出范圍相結合以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支出高峰;從立法和監管上進一步加強力度實行總體控制,保證企業的及時上繳;采取教育、監管和法律懲罰相結合的綜合方式加以改善支付環節現狀。

2.全球金融動蕩背景下我國社保基金的風險控制對策

2008年金融危機帶給我國社保基金巨額的損失,和我國社保基金成立運營時間尚短,缺乏經驗有著一定的聯系,雖然2004年我國股市的下跌令社保基金的投資收益率比上年略有下降,并且低于同期通貨膨脹率,但這并沒有引起管理者的重視。2008年百年一遇的國際金融危機給我們上了一課,這就要求對金融危機帶來的風險制定系統科學的風險管理對策。從而利用這些對策從容應對歐債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動蕩及接下來更長時間的資本市場考驗。

(1)研判大勢,從整體上回避系統性風險

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雖然有著突發性,但它逐漸深化的過程確是漸變的,這就給了我們發現和認識金融危機及其帶來的系統性風險的機會。當對大勢有了清晰準確的判斷之后,社保基金應當采取更加科學靈活的資產管理和倉位控制策略,做到有效主動地規避系統性風險。《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管理暫行辦法》規定了社保基金的強制性投資比例,這個比例在經濟環境健康時是沒有問題的,但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對風險控制的力度就稍顯偏弱,因為其規定的風險類資產投資比例上限明顯偏高。這點我們可以從2003年到2008年的社保基金股市投資收益數據中得到印證。為了加強增值能力,2003年到2007年,我國社保基金逐漸增加了其投資組合結構中的高風險項目比例,其中2006年,我國社保基金投資收益的50%都來自股票市場,社保基金投資資金總量的34%都是股票投資。2007年、008年股票投資的比例都與2006年基本持平,接近社保基金40%的股票持倉上限,2007年獲得收益1453.5億元,而2008年虧損393.72億元。從這組數據對比可以清晰的看到,金融危機時一定不能配置過高的風險資產,其帶來的虧損風險是十分巨大的。因此,筆者建議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制定專門應對金融風險的強制性規定,當金融危機發生時,嚴格限制社保基金證券投資基金、股票投資的上限,例如限制比例上限不超過10%,這一標準應當明顯區別于正常經濟環境下的40%,只有制定這樣更加靈活的有針對性的強制性規定,才能從制度上加強社保基金投資的風險控制。除了制度上總體控制外,社保基金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實際管理運營方面要做到審時度勢,安全靈活的操作方式。由于在系統性風險下風險性資產發生虧損的概率要遠大于取得收益的概率,因此在金融危機發生的初期應當及時對風險資產進行減持甚至清倉,這樣才能有效地規避金融危機帶來的巨額風險,不能一味的強調長線投資的理念,明確的風險來襲時及時止盈和止損是非常重要的。這點我國社保基金在2007年做的不錯,從二季度開始逐季減倉,重倉持有的股票由年初的200多只減少到了年底的75只,鎖定了大部分利潤。金融危機的中期往往是危機朝縱深發展的階段,也是危機最有殺傷力風險釋放最猛烈的的階段。這一時期股票市場往往處在個股普跌的加速下跌階段,社保基金決不應貿然對其進行投資。2007年底到2008年上半年就是這次金融危機的中期階段,然而我國社保基金卻在這一時期開始建倉并持續加倉,事實證明這一行為是武斷、冒失的,不符合社保基金的安全性原則。更理性的做法應當是繼續耐心等待,等到了金融危機的后期,當風險經過較長時間的釋放,風險資產經過大幅下跌產生了一定的安全邊際時,在分批逐步建倉。此時社保基金可以考慮選擇科學的投資組合和合理的倉位控制進行投資,雖然有可能產生短暫的浮虧,但當危機過后一般會帶來可觀的收益。但是金融危機的末期和經濟復蘇的初期往往是相互交叉重疊的,這就給判斷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因此社保基金需要通過專業人士的認真研判來發現經濟周期的拐點,從宏觀上規避金融危機帶來的系統性風險,做到投資的有的放矢。

(2)分散投資,降低非系統性風險

馬克維茨提出的均值一方差投資組合理論,可以保證有效的分散部分非系統性的外部風險。分散性投資是保證社保基金投資安全性和合理收益性的最有效的工具。在社保基金的投資管理組合方面,除了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采取強制性規定而進行的基金資金投向之外,社保基金的管理者會從市場和其自身情況出發,合理選取投資組合,從而獲取最大的投資收益。社保基金除了出于流動性要求配置一定的銀行存款和國債外,還應積極配置其它多種資產,除了我國股票市場外,還可以參與開發資本市場具有潛力的金融衍生品投資,如信托產品、優質理財產品等,未來股指期貨開通之后社保基金也應積極參與,它是被國外資本市場實踐證明了的,對股票市場對沖風險和套期保值能起到良好作用的優秀金融衍生工具。社保基金還應加強海外投資,這也是社保基金多元化投資的需要。2009年8月份開始,A股市場經歷了一波調整,市場上絕大多數股票表現低迷尤其是大盤權重股表現更是弱于大盤,這一調整持續到了2010年初。然而同期美股市場走出了截然不同的走勢,納斯達克指數從9400點穩步攀升并越過了10000點大關。這充分說明可以將海外投資與國內投資整體進行配置,分散投資,分散風險。總之投資渠道越多,投資組合分散風險的能力便越強,社保基金保值增值規避風險的能力也就越強。

(3)運用以CAPM、VAR為代表的現代風險管理技術

運用CAPM、VAR等技術對風險進行全程的跟蹤度量,定量的研判風險的程度,使風險管理過程更加科學、可靠。現代風險管理技術在社保基金的風險管理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量化、具體的度量方法給社保基金的風險管理帶來了更科學的過程,已被國內外眾多金融機構實踐證明是實用、安全、合理的。

篇2

[關鍵詞]計算機字體 知識產權 保護

[中圖分類號]F224-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158(2013)05-0025-01

如果說文字的出現將人類帶人的文明社會,那么,計算機的出現無疑將人類卷入了高速運轉的信息時代的社會了。而當兩者碰撞在一起的時候,一種新的字體形式——計算機字體應運而生。可是當計算機字體出現之后,人們對它的開發以及研究也是可想而知的。但在這個開發過程中卻不可避免地遭遇了知識產權被侵犯的現象,對此,加強計算機字體的法律保護力度成為擺在知識產權的面前的一項重要內容。

一、有關計算機字體的知識產權的保護現狀

根據調查顯示,目前中國的計算機字體開發者開發出來的計算機字體只有八百多種類別,也許對于—般的用戶來說這個數字已經相當可以,而且種類夠用了。可是再看看日本,他們對中文計算機字體的開發數目多達兩千九百多款,相比之下我們應該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了。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我國的計算機字體沒能很好地得到法律的保護。

計算機字體在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都得到良好的發展,可是在中國,計算機字體開發商的發展卻舉步維艱,前途渺茫。并且在這種情況下,國外的計算機字體商正試圖著打開中國的大門,隨時準備沖擊著中國的計算機字體市場。面對這種狀況,我國的計算機字體商迫切地需要尋求法律上的保護,一來借之以排除內部的計算機字體行業發展不景氣的憂患,二來也可以抵御外來計算機字體商強大的市場沖擊。由此可見,對計算機字體加強法律保護勢在必行。

二、計算機字體保護模式的分類

綜合目前國內和國外對計算機字體的相關保護模式,大致可以將計算機字體知識產權的保護模式分為以下幾大類:1 計算機字體的版權保護模式;2 計算機字體的專利權保護模式;3 計算機字體商業秘密的保護模式;除了上述的幾種模式,還有一些其他的模式。現在我們就來逐個分析這些計算機字體的保護模式。

1 計算機字體的版權保護模式

在知識產權中,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將對計算機字體的的保護,歸屬于版權法的范疇之內。因為只要一種新的計算機字體開發研究出來,版權享只用通過力理簡便快捷并且費用低廉手續,就可以自然而然地享受版權法的保護。目前從國際范圍上看,與計算機相關的知識產權的一系列保護公約已經將計算機字納入了版權包的保護范圍之內,這就使得計算機字體在版權上形成了一套保護模式。

2 計算機字體的專利權保護模式

計算機字體的開發在專利權中應該歸屬于發明一類。專利法所保護的對象都要具備三個基本特性,即發明產物的實用性,發明產品的創造性及新穎性。計算機字體作為一種通過知識技術發明創造出來的產物,并且包含著文字本身傳遞信息的作用,無疑完全符合上述的三個特性,因此創造者在發明的各種字體之初可申請享有專利權,以便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3 計算機字體商業秘密的保護模式

對于知識產權中的商業秘密法,大多人都容易將其忽略,那是因為大多數國家或地區沒有設立這門法律,只是在其他諸如合同法、刑法中涉及到有關內容,例如在我國的法律中,商業秘密的保護就屬于《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保護范疇。如果計算機字體同時兼備秘密性、實用性、管理性、經濟性、價值性等特性的話,就可以受到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保護。

除了上述的三大類之外,還有其他的一些保護模式,基本上都屬于若干法律混合保護的類型,例如計算機字體的版權法與計算機字體的專利法混合保護模式,計算機字體的版權法與計算機字體的商業秘密法的混合保護等等。

三、有關計算機字體的知識產權的法律現狀

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計算機產業飛速的更新換代的步伐,我國在法律上對計算機字體保護引起了相關的關注和重視,已經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努力建立著相關的法律保護體系。但是就對計算機字體進行保護的法律而言,其主要問題不是在立法的程序,而是出現在司法上。換言之,就是國家對保護計算機字體相關的法律的立法方案的提出,還是比較及時和迅速的,但是在司法實踐的過程中,相關法律對計算機字體的保護水平卻跟不上其更新換代的速度。

直至目前,我國采用版權法的保護模式對計算機字體進項相關保護,但是這并不排除我國將來會采取其他形式的保護模式,對計算機字體進行法律上的保護。在計算機產業迅速發展的今天,我國在法律上對計算機字體的保護不僅要跟上其發展步伐,同時也要兼顧到適應我國目前的國情。因此,對于計算機字體的保護方面,在立法程度上,我國也許沒有其他一些發達國家做得好,但是我們還是要遵照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不能盲從于發達國家的對計算機字體的法律保護的標準。

四、對計算機字體知識產權保護的意義

上述文段中有分析到目前我國計算機字體多面臨的問題,處于一種內有憂患外有沖擊的狀態,因此對計算機字體采取相關的保護是相當必要的。計算機由硬件和軟件兩大部分組成,而計算機字體屬于計算機的軟件部分,這種軟件無體性的存在,在知識產權的保護中,自然與其他實際存在的客體存在著差別。

計算機字體作為一種計算機軟件存在,相對于其他被知識產權保護的客體而言,更容易被抄襲剽竊,而且剽竊者在盜取這種無體性的成果之后,還可以無限制地復制和擴容,以獲得超低成本和高額收獲之間豐厚的超額利益。如果剽竊者的這種行為不引起相關司法部門的重視,不采取法律措施對這種剽竊行為進行懲戒,那么這種行為將在很大程度上損害了計算機字體權利人的利益,從而挫傷計算機字體研發者對計算機字體開發的生產積極性,在我國計算機字體的開發中引發不良后果。

而且,如果對計算機產業的法律保護不夠嚴明和細致,不能對計算機字體做到強有力的保護,勢必會引起我國計算機字體的發展不前,甚至影響到整個計算機行業的活力發展,以及整個社會的穩步前進。由此觀之,對計算機字體的知識產權的保護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魏晶晶.關于計算機字體知識產權的保護研究[D].安徽大學,2012

[2]張平.再談計算機字體的法律保護[J]知識產權,2011,(05):19-23

篇3

【關鍵詞】人力資源會計

一、國外關于人力資源會計的近期研究

美國會計學者弗蘭霍爾茨就人力資源成本會計定義為:“為取得、開發和重置作為組織的資源的人所引起的成本的計量和報告。”之后,國外的人力資源會計研究范圍越來越深入,研究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的內容:人力資源會計假設、人力資源會計核算內容、人力資源價值的計量、人力資源成本的核算以及人力資源成本的報告。在2002年經濟學術會議上著名經濟學家布魯莫特指出:“在評估人力資源會計的價值時,企業往往會考慮外部環境以及信息等問題,而不想想自身問題,因為人力資源自身的不確定性往往比外界因素更重要”。

2004年,日本學者若杉明改進了他對人力資源會計的定義即“人力資源通過會計方法和跨學科領域的方法,測定和報告有關人力資源會計的信息,以提供給企業的經營者及其利害關系著使用”。

二、國內關于人力資源會計的研究現狀

中國會計學會于1999年召開了“人力資源會計理論與方法”專題研討會,極大地推動了我國人力資源會計理論和實務的發展。主要集中在人力資源會計屬性、人力資源會計報告與披露和人力資源會計研究存在的問題和研究的障礙這三個方面。

在人力資源會計屬性上,杜興強 李文(2000)認為,人力資本所有者應該與財務資本所有者一起成為企業剩余權益的索取者,針對不同的生產型人力資本和經營管理型人力資本,采納不同計量模式,然后對會計學的權益理論進行拓展,將會計平衡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拓展為資產=財務負債+人力負債+財務權益資本+人力權益資本。吳瀧(2006)著眼于與人力資本投入過程中所涉及的人力資源產權主體主體的產權行為之研究,基于對其基本事實的全新認識,按照不同的產權行為之運作形式和運作結果把人力資源會計的模式高度地概括為人力資源產權投資會計、人力資源產權交易會計以及人力資本收益分配會計三大模塊,為人力資源會計的研究提供了再思考的機會。

在人力資源會計報告與披露,杜興強(2004)認為傳統的人力資源會計被混淆于傳統會計模式的范圍內,但是人力資源會計作為一個會計學的新領域,其必然存在著屬于自己的社會環境需求性,需求是原動力,因此人力資源會計模式的供給不可能永遠共生于傳統財一務會計模式的“界面上”,人力資源會計模式的發展和突破需要奠定自己的理論基礎。汪家義(2007)提出將人力資源資本化,就涉及到人力資產的計價問題,其中對人力資產就應按照其獲得、維持、開發過程中的全部實際耗費人力資源投資支出作為人力資產的價值入帳,因為這些支出是實實在在存在的,籍此入帳,既客觀又方便。吳瀧在2009年的《會計研究》上發表的《對人力資源會計研究困境與出路的思考》中提到對于我國如何推行人力資源會計,可以通過選擇好的試點來進行實地操作逐步解決,而選擇高校作為推行人力資源會計的試點是一個不錯的辦法,并且在推行中要分階段、分步驟進行。

在人力資源會計研究存在的問題和研究的障礙上,葛家澍、杜興強(2001)指出,將人力資源融入主流會計面臨兩個障礙,一是人力資源難以符合資產的定義,二是不能夠符合成本效益原則,建立一套完善的人力資源會計計量系統。劉麗娟、劉彩華、王新鎖(2006)指出我國人力資源會計應用面臨的困境主要是不能融入現有的財務會計體系、未被納入相關會計法規及企業缺乏積極性。王玉梅、張聃(2007)認為會計人員的素質和人力資源會計的運作成本也是我國推行人力資源會計面臨的問題。賴德光(2008)提出了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水平以及企業文化層次的問題。趙海鷹(2008)指出我國推行人力資源會計面臨的問題主要是宏觀經濟環境的制約、未被納入相關會計法規、人力資源市場不完善、人力資源會計實施的運作成本相對較高以及企業人力資源投入不足。李林(2009)將推行人力資源會計的困難性歸納為三個方面:一是傳統財務會計的資產觀念和權益觀念的根深蒂固;二是人力資源計量披露的困難性;三是人才交流市場尚不健全。

三、我國人力資源會計研究現狀的特點與改進

1、研究內容涉及范圍比較全面,理論基本成型。雖然我國學者對人力資源會計基本理論的某些表述存在不一致,但對人力資源會計假設、核算對象、確認和計量等的認識已基本趨于一致,因此,應該對這些基礎理論進行歸納、分析和總結,形成系統而科學的人力資源會計理論。

2、開始應用經濟學理論,研究逐步深入。近幾年,我國一些學者將經濟學理論應用到了人力資源會計研究中。如楊有紅,王仲兵(2002)應用“產權理論”,認為“人力資本應該參與剩余收益的分配,而不是接受激勵”。

3、結合中國實際的創新性研究較少,結合中國實際的創新性研究較少。許多論文中都提到了人力資源價值的計量方法,但只是簡單羅列各種模型,沒有對這些方法的具體應用進行細致的分析,大大削弱了這些方法的實用性。

參考文獻:

[1]杜興強、李文《人力資源會計的理論基礎及其確認與計量》會計研究 2000

[2]葛家澍、杜興強《人力資源會計及人力資源信息披露的彩色模式(上)》財會通訊 2001

[3]葛家澍、杜興強.《知識經濟條件下財務會計理論與財務報告問題研究》 2004

[4]吳瀧《基于產權行為研究的人本資本會計模式構造》,會計研究 2006

篇4

【關鍵詞】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源開發研究

一、引言

現今,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快速發展,對于企業人力資源開發提出了更高的發展要求,人力資源能夠有效的提升企業內部員工的素質和工作能力,保證民營企業的快速發展和進步,同時,現今,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激烈化發展,民營企業開始逐漸的在市場競爭中失去競爭優勢,因此,民營企業需要通過人力資源的進一步開發,培養人才優勢,在市場競爭中獲得絕對的競爭優勢,促進企業的發展和進步。

二、企業人力資源開發存在的問題

1.人力資源開發模式較落后

人力資源開發本身的重點就是強調企業同員工之間的溝通,進一步的提升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最大限度的開發員工的工作能力和潛力。對于員工的實際需求并沒有做到足夠的重視和滿足,在這種傳統的管理模式下,員工的實際工作效率以及員工的情緒都會受到嚴重的負面影響。目前,很多的企業都采取的薪酬管理機制主要是經濟性薪酬管理組成,如:崗位工資、績效工資和福利等,總的來說這種管理結構較為單一,其中崗位工資最份額最大的,福利比重最小,這種管理不能很好的滿足員工的需求,科學化程度不高,在方式的選擇上亦缺乏多元化性與發展彈性,對于現代企業的發展和進步效果不大,還會導致很多的員工對單一化的管理機制產生反感情緒。不利于企業進行進一步的發展和創新。

2.人力資源的引入與培訓機制不合理

企業在現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通過自身的優勢發展機制獲得成功,但是,對于很多的企業來說,其不能夠獲得進一步發展的原因是在人力資源的引進上存在著嚴重的問題。因此,對于企業來說,企業還可以通過在企業內部成立專門的評估小組來進行員工管理制度的構建或通過外聘專家進行指導的方式來落實人力資源開發方案的實施,這樣能夠對于企業內部人力資源開發存在的問題,進行多方面的考察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通過科學化的員工管理制度能夠更好的提升企業的管理效果,并且根據企業內部管理制度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給予相應的問題解決措施,保證企業能夠實現更好的發展和進步。

3.人力資源績效評估機制不科學,管理機制單一

現今,大部分的企業在實際發展過程中,片面重視經濟利益的發展,忽視了人力資源規劃的針對性、科學性和合理性,沒有對其提供必要的職業規劃和職業培訓、再教育的機會,長久以來,員工本身鮮有進步。同時,還存在著企業對于內部的人力資源績效評估機制不科學,其相應的管理機制單一化發展等問題,其中直接的表現為企業內部管理層與基層員工之間的溝通較少,目前一周有一次例會,但例會出席的是各個部門的管理人員,沒有基層、員工代表的參加,而命令都是有管理層經過討論得出的,基層員工只需要服從命令,這對于本企業的團隊形成和戰略目標的實現都是極為不利的,更不利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企業人力資源開發問題的對策

1.加強民企自身建設,增強管理

企業需要對員工管理問題需要進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企業應該積極的拓展多種員工管理方式,實現物質管理和精神管理相結合的基本方法,同時還需要在企業內部進行科學評估機制建立,通過科學的評估機制來對企業內部的人力資源進行有機的管理。才能夠根據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通過加強企業自身建設的方式,在企業的發展戰略、企業目標設置以及企業的其他管理都要融合企業人力資源開發內容,通過不斷加強人力資源開發的方式來占戰略之間進行有效的銜接,實現企業的快速、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2.采用全面、新穎的人力資源開發模式

針對性地滿足各種員工對于管理的需求,適時實行必要的物質獎勵機制;針對有發展需求的員工為其提供相關的專業培訓和教育機會,為其發展創造基礎條件;針對其他追求的員工,則需要實施相應的管理機制來滿足其個性化的發展需求,爭取為員工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的同時促進企業的健康、持續、穩定的發展。

3.創新人才引入模式與培訓機制

對于企業內部的人才引進問題,企業可以不斷地開發新的人才引進機制,通過多元化的測試方式來獲取人才,積極地利用網絡化的宣傳方式實現企業的宣傳和人才的獲取,在人才渠道的獲取上也可以實現進一步的拓展和創新。

4.建立科學評估機制,采取有效管理措施

在企業內部還需要構建科學的評估機制,對于不同崗位的員工實施不同的評估標準,同時在評估的過程中必須要遵守公平、公正的原則,保證每一位員工都能夠在企業的大環境下最大限度的發揮自身的實力,為企業做出自身的貢獻。

四、總結

現今,由于大部分的企業片面的重視經濟利潤的獲取,忽略了對員工的培養和人力資源的開發和管理問題,導致很多的優秀員工紛紛跳槽,或者是無法引進先進的人才,嚴重影響著企業的發展和進步,對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也有著不利的影響。企業的員工資源實施科學而有效的管理模式,不斷調動員工的主動性,管理員工為實現企業發展目標而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曲克敏.知識創新與人力資源[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

[2]李俊霞.知識經濟時代的人口素質與人力資源開發[D].西南財經大學,2003.

[3]王德君.知識經濟時代中國人力資源競爭戰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

[4]周新綺.知識經濟時代的人力資源開發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4.

篇5

城鄉師資 動態均衡 激勵 制度

一、研究緣起

城鄉教師資源失衡,尤其是欠發達地區優質教師資源的不斷流失,是全國普遍存在的問題。

浙江省這些年通過實施“素質提升工程”、“領雁工程”,建立城鎮教師支教、農村教師任教津貼制度等措施,提升農村教師素質、穩定農村教師隊伍,已使浙江省城鄉教育資源均衡水平走在了全國前列。

但是,從2009年筆者參與調研的浙江城鄉教師流動現狀看,還是歸結為以下特點:

1.單向流動。即農村流向城鎮、欠發達地區流向發達地區、中小城鎮流向城市、市縣流向省會城市、普通學校流向重點學校等,而逆向流動幾乎為零。

2.流動失控。主要表現為教師流動數量得不到控制,尤其是部分優秀教師往往自動離職,使教育主管部門措手不及。

3.骨干流失。外流教師絕大部分是省、市、縣各級教壇新秀、名師、學科帶頭人等,而由于他們流動的不可逆性,這種流動對于流出學校與地區來說,其實是“流失”。

2009年9月,兩個派的提案:《合理配置城鄉教師資源,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和《切實加強農村教育,促進城鄉教育共同發展》被列為浙江省委會重點提案,由分管副省長親自主持召開提案辦理工作座談會,提出了繼續加強農村教師培訓、通過實施績效工資來進一步提高農村教師待遇、引導城市超編學校教師向農村流動、設立“農村教師突出貢獻獎”等等政策設想。

為了跟蹤調查浙江邊遠山區或欠發達地區骨干教師流失程度,也為了檢驗浙江省政策的實效性,筆者再次走訪了衢州地區六縣(市)(江山市、常山縣、龍游縣、開化縣、衢江區、柯城區)及兩所重點中學――衢州一中和二中;麗水地區的景寧和遂昌兩縣。

二、浙江欠發達地區農村教師流動的現狀及思考

筆者走訪的學校包括小學、初中、高中(包括普高、職高);衢州地區的骨干教師分類是以2007、2008兩年的統計為依據的,骨干教師有三個層次:

1.省級骨干包括功勛教師、特級教師、教壇新秀3類;

2.市級骨干包括拔尖人才、名師、“115”第二、三層次人選、學科帶頭人、教壇新秀6類;

3.縣(區)級骨干包括拔尖人才、名師、學科帶頭人、教壇新秀4類。

景寧和遂昌同屬于麗水地區,之所以分別列表,需要說明兩點:

1.由于遂昌的骨干教師統計不完整,加上時間緊迫,最后只得到全體專任教師的統計數據;

2.景寧的骨干教師因為省、市級骨干人數較少,故把校級學科帶頭人等都列為骨干教師。

由于骨干教師的統計口徑不一致,且許多地區并沒有對骨干教師的數據專門統計,所以沒辦法統計流失的骨干教師占骨干教師總數之比,這是本文遺憾。但通過衢州地區和麗水地區的景寧縣(注:該縣是麗水地區對教師流動最關注的縣,因此數據有代表性)相比,骨干教師市縣內流動與流向外地的情況還是有明顯的不同:衢州地區市縣內流動相對頻繁,占專任教師比例在1.5~2%之間,景寧在1%上下;而流向外地的數據剛好相反,衢州地區除了2006年為0.36%外,其余年份基本在0.3%以下,而景寧縣在近幾年采取了較為嚴格的限制教師流動的規定,使流動教師數量大幅減少(遂昌縣專任教師的流動也呈現這個趨勢),2010年降低到接近衢州地區的最高值3.5%,之前的2006為1.15%,2007高達2.31%,是衢州地區的數倍。城鄉師資動態均衡建立在教師流動的基礎上,所以,教師適當的流動有利于師資力量配置的均衡,因此,“市(縣)內流動”是值得鼓勵的,《浙江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也提出了“建立健全中小學校長和教師在縣域內合理有序流動機制”的任務。何況這些年市縣內的流動越來越趨向于學校間的流動。以常山縣為例,這些年骨干教師市縣內的流動數變化不大,一般在10多人,但仍然“流入”學校的比例在遞增:據了解,近五年教師在市縣內學校間流動比例由2006年占流動教師總數的30.77%提高到2010年的58.33%,在2009年曾達到83.3%(流動的6位教師中,只有一位流入其他部門)。

因此,可以這么說,相比衢州地區,麗水地區的教師市(縣)內的流動不足,或者說,衢州地區教師流動的方向較為合理。

還以常山縣為例,五年間“流失”(即流往外地)的22位骨干教師中,只有一位考上公務員,其余也仍然留在教育系統。因此,讓單向流動趨向雙向流動是變“流失”為“流動”的關鍵。

再調查顯示,浙江這些年的措施收效很大。以遂昌縣為例,專任老師流往外地的比例逐年下降的幅度很大。

教師“流失”(流出市縣)的比例雖有反復,但總體下降明顯, 2010年幾乎只是2006年的1/3左右(0.56%)。以亞太人力資源協會有關員工流失率以8%~18%為合適范圍看,遂昌教師這樣的“流失率”實在不必過慮。

只是,筆者擔心,這樣的穩定能否長久?或者合理?來自某欠發達縣的名師孫老師(現為杭州某中學副校長),在談到由山區走出來的根本原因時說,她的孩子從小患哮喘,家鄉限于醫療條件怎么也治不好,到杭州的兒童醫院看了幾次有了好轉,于是她克服重重困難、不惜夫妻兩地分居(兩夫妻都是當地骨干教師,縣里只同意調一個),只身調到了杭州!孩子的哮喘終于治好了。她說,為了孩子的健康,她別無選擇。

為此,筆者訪談了衢州地區九個農村學校有關教師,并選擇向往城鎮學校的原因(至少選兩項,可以多選):①更豐厚的待遇;②更多的提升機會;③更方便的交通;④更理想的生活環境; ⑤子女讀更好的學校; ⑥更多的學習機會; ⑦更好的工作氛圍; ⑧更好的名聲; ⑨ 其他。結果100%的老師選擇的選項中都有“①更豐厚的待遇”,另有90%以上的老師選了“ ⑤子女讀更好的學校”,不多的老師選擇“更多的提升機會”,另外選項則“無人問津”。這個訪談結果值得深思:如何正視農村教師的訴求?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把人們的需求由低級到高級依次排序為: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五類,認為只有人們最基本的需求滿足到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求才能成為新的激勵因素。農村教師最在意的其實還是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自己的、孩子的。如果這些基本的需求不能完全滿足,“自身提高機會”、乃至“更好的名聲”等“尊重需求”或“自我實現需求”,是不能起到激勵作用的。那么,目前針對農村教師的“工程”或“獎勵”,最終能否阻止他們外調的腳步,就值得懷疑了。

它提醒我們:必須正視城鄉二元結構下,農村優質師資流失的現實根源,建立在城鄉教師合理流動基礎上的動態均衡制度十分必要。

三、城鄉師資動態均衡的制度設計的思路

(一)制度設計的前提是均衡與可行性

農村教師的穩定如果建立在限制教師流動的基礎上,這樣的制度首先犧牲了土生土長的農村教師(大眾)的利益,有引發社會對立之嫌;其次,也將阻止城市優質師資或有志于增強農村師資力量的優秀畢業生(精英)赴農村執教的腳步(因為只要成為農村教師就必須穩定在農村),又會導致停滯。因此,誘導教師合理流動,實現城鄉師資動態均衡,正是“精英”與“大眾”利益均衡的政策要求。

同時,城鄉師資的均衡制度設計,還必須考慮其可行性。即應該把目前的政策與可行的替代政策相比較,而不能以現實中根本不可行的理想目標作為反對目前政策的理由。張維迎(2006)以討論收入分配為例,設想社會由兩個居民組成,考慮A、B、C三種狀態:在A狀態下,每人各得100;在B狀態下,第一個人得120,第二個人得180;在C狀態下,每人各得150。再進一步設想現在處于狀態B。那么,如果這三種狀態都是可行的,社會最優的安排應該是狀態C;但是,如果狀態C不可行,我們就不能用狀態C批評狀態B。如果不考慮可行的選擇,非要兩個人收入均等,我們只能走向狀態A,兩個人都受到損害。

城鄉師資均衡制度的設計是為了社會進步,所以既不能不顧及農村教師的利益訴求,也不能過分強調城鎮教師的奉獻與支援,而應基于目前的“B狀態”,在“做大蛋糕”的前提下,再通過政策的傾斜,向“C狀態”的均衡努力。

(二)不同群體教師必須有不同的措施

馬斯洛的理論告訴我們,只有符合對象需求的激勵才起作用,而不同對象的需求是可以分層級的。這就要求我們的激勵政策也要有層次性或遞進性。而美國的行為科學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 Herzberg)的雙因素理論 (Two Factors Theory)又告訴我們,引起人們工作動機的因素主要有兩個:一是保健因素,二是激勵因素,前者是基于平等(基本需要得到滿足,以消除不滿)因而對員工有“保健”作用的因素,后者則是基于公平(分層次的需要得到滿足,使人滿意)因而對員工有“激勵”作用的因素。保健因素又要求我們必須注重城鄉教育環境的基本趨同建設。

1.提高收入,以足夠的力度留住農村優秀教師

這里可以借鑒農民企業家魯冠球的做法。早年的魯冠球已深深懂得“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市場的競爭歸根結底還是人才的競爭的深刻道理,同時也更深刻了解農民的苦、窮,于是,他“留住人才”與爭奪人才最有效的策略就是物質激勵!上個世紀80年代,求賢若渴的魯冠球宣布:以優厚的待遇從全國各地商調工程師和技術員;愿付出一定的“培養費”,向各大專院校爭取分配大學生。同時他又在本廠、本鄉、本市(縣)甚至越出市(縣)界招收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青年進廠,送廠內職工進高等院校代培。他用這種“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多方招收、培養了一大批大學生。同時,他又向專家、教授發出聘書,組織一個廠外的專家顧問團,定期請到廠里向他們咨詢請教。他說:對大學生、工程技術人員就要“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到他們廠工作的技術人員在物質待遇上真算得上是“一流”的,其工資都在原基礎上向上加兩級,獎金少的幾百元,高的上千元以上,廠里把這些人的戶口都落在縣城。這個策略一直延續至今:“奮斗十年加個零”這個企業日創利潤目標永遠與員工的最高年收入掛鉤,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精英們打造他的“常青樹”。

如果農村能以魯冠球這樣的魄力去“搶奪”優質師資,何愁流失?從可行性出發,目前提高農村教師收入的途徑至少有兩個方面:

(1)增加教育投入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終于將“老生常談”的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4%的目標設立在2012年實現,以這些年的投入缺口而言,這意味著國家將增加2000億元上下的投入。

那么,2000億元又意味著什么?據教育部統計,全國共有義務教育階段農村教師760萬左右(其中小學教師479萬,初中教師285萬),國家如果給這些教師每人每月增加津貼1000元,每年大概需要增加900億財政支出。據調查,目前教師工資由基本工資、地方津貼和學校補貼三部分組成,基本工資這一塊已經實現了城鄉同級同等標準,但是地方津貼和學校補貼的差距很大。由于中小學校工資外福利待遇主要是單位自籌資金發放,如果當地財政不予安排就沒有其他來源,所以有很多農村學校除財政發放工資外沒有任何福利。以衢州地區常山縣為例,每年教師工資外福利城鎮初中7900元,農村初中2500元,城鎮小學2600元,農村小學1100元;麗水市各縣(市、區)農村教師人均福利每月不足200元。因此,給農村教師每月增加1000元的津貼,將起多大的激勵作用!而這是國家財政向農村稍作傾斜就完全能做到的。

(2)設立農村教師社會保障公積金

為了提高農村教師的社會保障水平,可以每月由農村教師本人拿出工資收入的一部分,政府按照一比一比例配套,存入本人社會保障公積金帳戶,隨著在農村工作年數增加,繳納比例逐步提高,到教師生病、離開農村或退休時一次性提取。

農村教師的津貼是對農村教師的即時獎勵,而教師社會保障公積金是對農村教師的未來承諾,更具有某種期權的性質。

2.提倡“名師”、“名校”城鄉對接,改善農村教育環境

“名師效應”可以起到改善和提升農村教育環境“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筆者家鄉的衙前中學原先在遠離縣城的偏僻小鎮衙前,上世紀60~70年代,有個從杭一中(現在的杭州高級中學)下放的叫咸信的“犯錯誤”老師,歷史教得出神入化,衙前中學由此名聲鵲起。筆者就是縣中畢業高考落榜后去衙前由理科轉文科復習一年后,報考了歷史專業。咸老師之名師效應實在不亞于今天的明星效應!

建議實施“移動的名師工程”。這項工程應包括:①“名師支教”:城鄉中小學結對、也可與大學結對,城鎮名師定期下鄉授課;②“名師督導”:支教的名師同時還應是學校的督導,通過各種途徑提高當地教學質量;③“培養名師”:名師言傳身教、并結合“素質提升工程”、“領雁工程”等,進一步提升農村現有骨干教師業務水平,培養新一代名師。“名師工程”宜首先在相對中心學校實施,進而在“次中心學校”開展,如此不斷“移動”“名師工程”、輻射“名師效應”,提升與改善農村教育環境,留住名師,吸引名師,并不斷激勵骨干教師成長,促進城鄉師資的基本均衡。

(三)城鄉教師流動制度還必須有必要的約束性措施

國外解決偏遠、貧困地區教師缺乏問題有許多值得借鑒的做法,如日本有教師“定期流動制”,并專門制訂了提高偏遠貧困地區教師待遇的配套措施,如今,日本的教育資源均衡化程度已相當高;韓國有教師“互換制度”,以避免出現大城市教師過剩而邊遠地區師資匱乏的現象,也專門頒布了《島嶼、偏僻地區教育振興法》,給島嶼、偏僻地區的教員以各種政策傾斜,因此,韓國教師非常認同城鄉教師互調制度。因此,中國也有專家提出教師“定期輪換流動制”的思想。筆者認為有必要探討實施教師定期流動或互換的可操作性與可持續發展。該制度必須有健全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對在農村教育事業中表現突出的教師,可以給予輪換到城鎮學校工作的機會;尤其對于渴望成才的青年教師,除了物質激勵,更應給予保研、考公務員加分、保送出國等方面的激勵,為他們提供實現理想的良好平臺,且學成后可自主選擇去向,在農村教師待遇充分提高的前提下,這種自主選擇是必須的,也更能吸引優秀人士投身農村教育。

城鎮教師如果晉升職稱、申報名師等,必須有在農村從教或支教經歷,這必須成為一個約束性的條件,使“城鄉教師必須輪換”不僅僅是政府的倡導,更成為每位中小學教師的自覺行為。

總之,通過各種途徑,做到既有穩定農村教師的政策傾斜,又有輪換與流動的城鄉教師互調制度,那么,城鄉師資水平共同提高的動態均衡的實現可能就不遠了。

參考文獻:

[1]付景濤,李明.政府合法性的社會群體結構及其合作博弈――政治經濟學的分析視角[J].經濟學研究,2009,(01).

[2]張維迎.理性思考中國改革[J].財經界,2006,(06).

[3]費菊瑛.改善義務教育投融資體制研究[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7,(12).

篇6

[關鍵詞] 葛根素;破骨細胞;自噬;Akt-mTOR通路

[中圖分類號] R28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5)05(c)-0020-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ignaling pathway of puerarin on osteoclasts through autophagy. Methods Osteoclasts were derived from bone marrow stem cells and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based on the treat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puerarin (0, 10, 50, 100 μg/L groups). Expression of LC3Ⅱ/Ⅰ, p62, Akt, p-Akt and p-s6 were analyzed by Western-Blot. Results ①Increased LC3Ⅱ/Ⅰ level (10, 50, 100 μg/L groups) and decreased p62 expression (10, 100 μg/L groups) were observed in puerarin-treated groups compared with normal group (P < 0.01 or P < 0.05). ②Puerarin inhibited the expression of p-Akt, Akt and p-s6 (P < 0.05). Conclusion Puerarin can promote the autophagy of osteoclasts and may regulate via Akt-mTOR signaling pathway.

[Key words] Puerarin; Osteoclasts; Autophagy; Akt-mTOR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葛根在最早的藥學著作《神農本草經》中便有記載,因其能治療“諸痹”等作用而成為治療骨質疏松癥的一味常用而有效的中藥,它可增加骨密度和骨量,改善骨構造而達到治療作用[1-2]。近年來研究顯示,中藥葛根在防治骨質疏松癥的體內外實驗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葛根素(puerarin,Pur)在葛根的提取物異黃酮類化合物中含量最高,是其特有的主要有效成分,因此Pur的作用機制研究成了研究葛根的熱點領域[3]。Pur能夠促進成骨細胞形成與分化[4],增加血清堿性磷酸酶(ALP)的表達[5],而且有文獻提出,Pur還能對破骨細胞的活性產生一定的抑制作用[6]。在分子水平上,有文獻指出,Pur能通過促進自噬作用來保護1-甲基-4-苯基-吡啶離子(MPP+)誘導的人神經母細胞瘤細胞損傷[7]。另外有研究提出,破骨細胞自噬水平的提高會對其活性及分化過程起負向調控作用[8],但其具體機制尚未明確。本研究通過觀察不同濃度Pur組和不加入Pur的對照組對破骨細胞自噬的影響,探究其自噬的相關信號通路,旨在從分子水平上探討Pur對破骨細胞自噬的作用機制。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動物

2月齡不分雌雄的昆明(KM)小鼠,無特定病原體(SPF)級,由廣東省中醫院實驗動物中心提供。

1.2 主要試劑及儀器

葛根素(阿拉丁公司,批號:CAS3681-99-0);α-MEM培養基、胎牛血清和青鏈霉素(美國,Hyclone公司);BCA蛋白質定量測定試劑盒(美國,Thermo公司);微管相關蛋白1輕鏈3(LC3)、酸化核糖體蛋白(p-s6)、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和p62蛋白的單克隆抗體(美國,CST公司);HRP標記羊抗兔IgG(武漢博士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電泳儀和濕轉印儀(美國,Bio-Rad公司);BNA-311/(2323)CO2細胞培養箱(美國,Espec公司)。

1.3 細胞提取、培養及給藥方法

用原代培養破骨細胞的方式,采用骨髓干細胞定向分化的方法。將2月齡的KM小鼠斷頸處死后用75%醫用乙醇消毒,在無菌條件下取出小鼠的股骨與脛骨,用2 mL注射器抽出骨髓液,過濾后,按1×106細胞/孔的密度接種于24孔培養板中。在初級培養液(含10%胎牛血清和10%青鏈霉素的α-MEM培養液)中加入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20 ng/ml),置于37℃恒溫、5% CO2濃度的培養箱中培養。24 h后換成次級培養液(含10%胎牛血清、10%青鏈霉素、20 ng/ml的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和50 ng/ml的核因子κB受體活化因子配體的α-MEM培養液),繼續在上述培養箱中培養,每2天換一次新鮮的次級培養液,并依據細胞形態、抗酒石酸鹽磷酸酶染色法等方法鑒定出已分化的破骨細胞。將培養出的破骨細胞隨機分為4組:第1組為對照組,換液時不加入Pur;第2組為低劑量Pur組,按10 μg/L濃度加入Pur;第3組為中劑量的Pur組,按10 μg/L濃度加入Pur;第4組為高劑量的Pur組,按100 μg/L濃度加入Pur。繼續培養7 d后裂解細胞提取相關蛋白。

1.4 蛋白質印跡法(Western-blot)檢測相關蛋白的表達

采用Western-Blot檢測不同濃度Pur組和對照組LC3Ⅱ/Ⅰ、p62、Akt、p-Akt和p-s6的蛋白表達。提取各組細胞總蛋白,先用BCA(2,2-聯喹啉-4,4-二甲酸二鈉)法進行蛋白定量測定。加入上樣緩沖液,在95℃下變性10 min。十二烷基硫酸鈉-聚丙烯酰胺凝膠(SDS-PAGE)電泳,轉膜,5%脫脂奶粉封閉2 h后,分別加入LC3、p62、Akt、p-Akt和p-s6單克隆抗體,在4℃環境下過夜,接著用TBST緩沖液洗膜3次,10 min/次,加入二抗,在室溫下孵育2 h,再次用TBST緩沖液洗膜。將得到的膜與電化學發光(ECL)試劑充分反應后,曝光于X線膠片上,顯影、定影、掃描后進行圖像分析。應用Image-Pro Plus 6.0軟件對各個特異性條帶進行累計吸光度檢測,最后以積分吸光度值(IOD)來表示。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One-Way ANOVA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不同濃度Pur組和對照組破骨細胞自噬相關蛋白LC3Ⅰ、LC3Ⅱ和p62蛋白的Western-blot檢測結果

與對照組比較,不同濃度Pur組LC3Ⅱ/Ⅰ比值均升高,且濃度越高,比值越大,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 0.01)。見圖1~2。采用甘油醛-3-磷酸脫氫酶(GAPDH)作為實驗操作的標準化內參,不同濃度Pur組和對照組相比,p62蛋白的消耗均增多,且10 μg/L與100 μg/L Pur組比對照組的p62/GAPDH比值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19、0.036)。見圖3~4。

2.2 不同濃度Pur組和對照組破骨細胞Akt-mTOR信號通路相關蛋白p-Akt、Akt和p-s6蛋白的Western-blot檢測結果

不同濃度Pur組的p-Akt/Akt比值與對照組相比均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或P < 0.01)。見圖5~6。不同濃度Pur組的p-s6均受到明顯抑制(P < 0.01);對p-s6蛋白進行Western-blot檢測時,同樣使用GAPDH作為實驗操作的標準化內參,不同濃度Pur組的p-s6/GAPDH比值與對照組相比均較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1)。見圖7~8。

3 討論

破骨細胞是一種廣泛存在于骨組織的高度分化多核巨細胞,其細胞足體固定在骨質表面,能發揮骨吸收功能。破骨細胞和成骨細胞在正常人體的骨質中處于一種動態平衡狀態,一旦出現失衡,將會導致相應的骨病,常見的是骨質疏松癥。骨質疏松癥是一種以骨量低下,骨微結構損壞,導致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為臨床上常見的骨代謝病,主要由于破骨細胞的吸收增加和成骨細胞功能衰減導致的骨組織退行性變,因此治療上主要從如何抑制骨吸收和促進骨生成方面考慮[9-12]。越來越多的文獻表明,在骨組織及各類骨細胞發育成熟過程中,甚至在骨類疾病中發現自噬現象,其通過調節自噬來影響,甚至可以改變骨組織中成骨細胞、破骨細胞和骨細胞之間的平衡,從而改善骨類疾病的預后,這已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13]。細胞自噬是一位比利時科學家在1963年的溶酶體國際會議上首次提出的,是細胞內主要的降解系統,通過將細胞質內大分子物質包裹并傳遞到溶酶體中進行降解,產生氨基酸和能量,維持細胞內外物質與能量平衡,這對細胞內環境的穩態和細胞生存至關重要[14],能在細胞質中形成雙層膜囊泡,將壞死的細胞器(線粒體、內質網等)或長半衰期蛋白包裹,形成自噬小體,再將其運送至溶酶體,將小體內容物水解消化,再釋放至細胞質內循環使用[15]。Pur能有效抑制破骨細胞的骨吸收功能[16],能夠使破骨細胞的自噬作用加強,但其具體機制尚缺乏相關研究。

本研究通過觀察Pur對破骨細胞自噬相關蛋白(LC3和p62蛋白)和Akt-mTOR信號通路相關蛋白(Akt、p-Akt和p-s6蛋白)表達的影響,證實Pur能有效促進破骨細胞內的自噬相關蛋白的表達,并發現Akt-mTOR信號通路對該自噬變化有重要作用。LC3是哺乳動物自噬相關基因8(ATG8)的同源物,當自噬激活時,LC3被剪切為LC3Ⅰ,然后被激活進而轉化為LC3Ⅱ,而后者是自噬泡膜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LC3Ⅱ/Ⅰ在一定程度上能代表自噬的激活程度[17]。p62(SQSTM1)是自噬活性的標記蛋白,反映自噬泡的清除速率,該蛋白表達增高則提示自噬流受抑制[18]。Akt-mTOR通路是調節細胞代謝和凋亡的一種重要通路,而Akt蛋白在這條通路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19]。Akt蛋白可以在多種酶和轉錄因子的作用下活化,從而發揮調節細胞的生理功能。Akt蛋白磷酸化后成為p-Akt蛋白,通過復雜的反應后可以阻止部分調控蛋白的負調控,進而激活蛋白翻譯,加快細胞生長而發揮抗凋亡作用。有研究結果顯示,p-Akt蛋白表達水平高,則凋亡細胞數少,p-Akt蛋白表達水平低,則凋亡細胞數多[20];所以Akt蛋白和p-Akt蛋白是Akt-mTOR通路的重要調節蛋白。p-s6蛋白是Akt-mTOR通路活化的效應蛋白,對p-s6蛋白的測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了解Akt-mTOR通路的激活情況。本研究中不同濃度Pur組較空白對照組均表現出LC3Ⅱ/Ⅰ比值增高,而且隨著Pur濃度的增高,其比值也相應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與此同時,10 μg/L和100 μg/L Pur組的p62蛋白與空白對照組比較,其消耗明顯增加,因此認為,Pur有可能通過促進自噬表達的水平而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通過檢測Pur對破骨細胞Akt-mTOR信號通路相關蛋白表達的影響發現,不同濃度Pur組與對照組相比,細胞的Akt蛋白和p-Akt蛋白的表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而代表Akt-mTOR通路活化程度的p-s6蛋白表達減少,說明Pur對Akt-mTOR信號通路的相關蛋白具有抑制作用,這可能是Pur誘導自噬細胞激活的關鍵信號通路之一。

本實驗結果從分子水平上說明Pur有誘導破骨細胞自噬的作用,而Akt-mTOR信號通路可能是Pur誘導破骨細胞自噬變化的機制之一,但Akt-mTOR信號通路是否為其有效的主要通路,仍需后續實驗從不同角度驗證其作用,另外其他相關信號通路是否也參與此過程,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王新祥,張允嶺,吳堅,等.葛根對切除骨質疏松模型小鼠骨密度和骨構造的作用[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0,14(7):1262-1266.

[2] 孫艷,王海燕,陳立忠,等.絕經后骨質疏松癥常用中藥的研究進展[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1):158-160.

[3] 孔蓓蓓,劉連起,王新祥.近十年葛根防治骨質疏松癥的研究進展[J].環球中醫藥,2012,5(3):226-230.

[4] Wang C,Meng MX,Tang XL,et al. The proliferation,differentiation,and mineralization effects of puerarin on osteoblasts in vitro [J]. Chin J Nat Med,2014,12(6):436-442.

[5] Tiyasatkulkovit W,Charoenphandhu N,Wongdee K,et al. Upregulation of osteoblastic differentiation marker mRNA expression in osteoblast-like UMR106 cells by puerarin and phytoestrogens from Pueraria mirifica [J]. Phytomedicine,2012,19(13):1147-1155.

[6] 賴滿香,任宏,唐省三.葛根素在共育體系中對破骨細胞活性的影響[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0,2(13):192-193.

[7] 王訓翠,王秀,李慶林.伴侶自吞噬在MPP+損傷的SH-SY5Y細胞中的影響及葛根素的干預作用[J]. 中國中藥雜志,2014,39(1):106-112.

[8] Cejka D,Hayer S,Niederreiter B,et al.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signaling is crucial for joint destruction in experimental arthritis and is activated in osteoclasts from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J]. Arthritis Rheum,2010, 62(8):2294-2302.

[9] 侯建明,藍旭華,吳暉南,等.近5年國內外骨質疏松癥診療指南比較[J].中華關節外科雜志:電子版,2012,6(3):472-478.

[10] 丁艷紅.綜合性護理在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老年性骨質疏松性骨折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12(3):41-43.

[11] 謝棟,陳大軍,馬國亮.中醫學健康管理預防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研究[J].醫藥雜志,2014,26(6):85-88.

[12] 樓肅亮,趙志芳,李小娟.退行性脊柱側凸和骨質疏松的關系探討[J].醫藥雜志,2014,26(10):27-29.

[13] 楊戈,林達生,練克儉.自噬與骨組織細胞及骨類疾病[J].國際骨科學雜志,2014,35(3):181-183.

[14] Gustafsson AB,Gottlieb RA. Recycle or die:the role of autophagy in cardioprotection [J]. J Mol Cell Cardiol,2008, 44(4):654-661.

[15] Mizushima N,Levine B,Cuervo AM,et al. Autophagy fights disease through cellular self-digestion [J]. Nature,2008, 451(7182):1069-1075.

[16] 李斌斌,于世鳳.葛根素調控骨代謝的體外實驗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2003,35(1):74-77.

[17] Klionsky DJ,Cuervo AM,Seglen PO. Methods for monitoring autophagy from yeast to human [J]. Autophagy,2007,3(3):181-206.

[18] Klionsky DJ,Abeliovich H,Agostinis P,et al. Guidelines for the use and interpretation of assays for monitoring autophagy in higher eukaryotes[J]. Autophagy,2008,4(2):151-175.

[19] Mullonkal CJ,Toledo-Pereyra LH. Akt in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J]. J Invest Surg,2007,20(3):195-203.

篇7

關鍵詞:電子技術;探究式教學;教學反饋

一、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探究欲望

探究式教學一般是圍繞課程中的某個知識點展開的,與問題教學不同的是,這個知識點并非選自生活中的現實問題,也不是由學生自由選擇而產生的,而是由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進度確定的,一旦確定了這個學習對象,教師就要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來創設與此學習對象相關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進入目標知識點的學習。

例如在“555定時器的應用”教學中,教師可以用555定時器等元件搭建一個七彩循環燈控制電路,在課堂上演示給學生看,通過觀察學生發現彩燈有七種發光狀態,并且能夠自動循環切換;教師再改變電位器Rp的大小,彩燈的發光切換速度也跟著變化,怎么解釋這個現象?這樣,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過來,想弄明白其中奧妙,情緒高漲。值得一提的是,創設問題情境時要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最好是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其次教師也應精心設計明確具體問題,便于學生放開思路。

二、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發掘學生的探究潛能

在富有開放性的問題情境中,學生思路開闊了,思維火花閃現了,這時教師如果沒有給學生提供嘗試的機會,學生又成為接受知識的容器,嚴重阻礙了學生探究能力的發展,而和諧、愉快的課堂氣氛對學生探究能力的發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始終精神飽滿,熱情洋溢,用自己的振奮神態來感染學生,手勢動作要靈活自然,語言聲調要抑揚頓挫,向學生表現各種形式的激奮狀態。這樣,學生才會學而不厭,時時躍躍欲試,表現出一種對知識、真理的追求和熱愛。

三、鼓勵學生質疑,促進主動發展

1.樹立學生質疑的信心

質疑是學生自主探究的起點,也是體現學生自主發展的標志。有了疑問,才會產生自主探究的濃厚興趣,作為教師應努力創設一種寬松、平等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提問題,讓他們知道大膽質疑是用心學習的表現。教師還要鼓勵不同見解,允許學生與教師持對立觀點,不壓制、不隨便責備學生,因為批評個別極有可能影響全班學生的積極性。

2.培養學生質疑的能力

培養學生質疑的能力,關鍵是培養學生在難點處求疑、困惑處求疑、易錯處求疑。我國傳統教學往往注重學生的求同思維,而忽略了學生求異思維的訓練,無形中影響了學生的觀察力、好奇心、主動性,而這些因素是質疑能力發展的基礎,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在課堂上可采取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質疑水平。

四、適時點撥,引導學生探究的方向

在探究式教學中,教師是引導者,基本任務是啟發誘導,學生是探究者,基本任務是通過自己的探究,發現新知識。因此,必須正確處理好教師的“引”和學生的“探”的關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讓學生漫無邊際去探究,也不能過多牽引。筆者認為當學生在思維轉折處或知識點的重難點處經過自身努力還感到無法解決時,教師應給予適當的點撥,給學生某種啟發性的啟示,撥開學生的迷霧,使學生看到光明和希望。

點撥的關鍵是要符合學生的需要,讓學生能夠順利的進行探究,如在“555定時器的應用”教學中,學生自己討論得不出結論的,教師可作適當點撥:“在電路中小燈泡要點亮需要什么條件?”學生回答:“給可控硅柵極加正向電壓”。教師再問:“那么如何實現循環點亮呢?”學生討論后得出結論:通過二進制加計數器CD4518的輸出變化電平來控制可控硅的柵極;教師給予肯定,追問:“要使二進制計數器工作需要脈沖信號,是誰為它提供的?”學生陷入思考中,把目光轉移到555定時器上,由于電路能正常工作,所以他們相信555定時器的應用電路一定可以提供脈沖信號,自然會在555定時器及電路上下功夫。

五、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提高探究思維能力

如何解決提出的問題是探究式教學的關鍵,是學生思維最受考驗的階段,也是最可能產生創造性的階段。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生的科學學習不是從零開始,而是基于原有知識經驗背景的建構,是通過新經驗和原有知識經驗的相互作用而不斷充實、豐富和改造自己已有知識經驗的過程。在這一階段中,學生會將以前學習過的知識經過大腦篩選、組合、加工,通過大量思維活動,特別是探究式思維活動,才能尋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學生一開始可能思考不下去,這時教師可讓學生通過分組討論、為學生提供針對性學習資料、上網或去圖書館查閱資料等途徑解決問題。經歷了這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均能得到顯著提高。

六、及時進行教學反饋,總結成功與不足之處

自主探究式教學方式注重學生的學習活動,并在活動中培養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培養是以反饋為主線的,其目的是對學習活動進行調控、矯正、評價,以便更好地完成學習目標。反饋是教與學雙方信息交流和轉換的過程,用來檢查整節課堂教學的成效,因此教師應具有捕獲學生反饋信息的靈敏度、判斷力及處理能力,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指導學生學會學習。在每節課結束后,教師都要問一問:剛才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最成功的探究方法是什么?學生通過反思,把思維過程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找到科學的探究方法、探究規律,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就教師的教學而言,要通過學生的反饋,反思本節課的探究方法是否對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幫助。

參考文獻:

[1] 曾志旺.探究教學中的假說及其教學策略[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06,(6).

篇8

【關鍵詞】自主創新;模式;機制;海爾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涌現出一批批具有創新能力的企業。國家競爭力的形成離不開大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而企業要永葆核心競爭力則離不開其自主創新能力。沒有創新就沒有進步,尤其是在面對全球化的激烈競爭時,企業更要具備自主創新的能力。

1.自主創新的內涵、模式及影響因素

1.1自主創新的內涵及模式

縱觀國內對自主創新的研究,對自主創新的定義大多是圍繞廣義和狹義兩個角度展開的。從廣義上,自主創新包括了技術創新和非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等)。狹義上,更側重技術創新,是技術自主、權利自主、產業化自主和自主市場的耦合。

企業自主創新依據不同的角度和劃分標準,其創新形式是不同的。從企業自主創新性質來看,企業自主創新分為引進消化再創新、集成創新和原始創新。引進消化再創新是指企業從境外引進技術,并進行消化吸收和二次創新活動。集成創新是在已有技術上的局部創新,或者是已有技術的組合式創新。原始創新是指企業通過構建研究開發機構,培育和形成一批研究開發隊伍,加大開發投入,圍繞主業核心技術,在企業內部組織開展技術創新活動的行為方式。原始創新是企業學習、吸收、創造和發展技術和知識資源的基礎,也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三種創新形式是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一方面,企業引進消化再創新的目的不僅是從企業外部獲得技術來源,開發和生產出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更重要的是在引進創新過程中向引進方學習,進一步增強企業原始創新能力。另一方面,原始創新是引進消化再創新的基礎,企業只有堅持不懈地研究開發,具備較強的原始創新能力,才能在較高層次上開展有效的引進消化再創新。

1.2自主創新能力的影響因素

關于企業創新能力的影響因素,學者們對各類企業進行了不少研究.連燕華(2006)認為企業外部環境、政策體系、企業技術水平和創新服務都會對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產生影響。戴德鋒(2007)認為企業R&D投入強度、企業薪酬體系是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影響因素。沈太基、華斌(2008)從企業外部環境和制度環境、信息能力、知識、組織、技術、教育培訓和國家創新因素等方面對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影響做了研究,并建立了驅動企業建立和提升自主創新

能力的模型。劉科峰、王仲君(2008)通過實證分析,發現科技工作者的薪酬待遇是影響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最重要因素。通過對現有研究的梳理,發現很多學者雖然對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但更多傾向于依據某一視角對某一類型的企業進行研究[3]。

本文通過總結學者們的研究,將影響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因素分為兩大部分,一是來自企業外部的影響因素,包括政府政策、市場要素、科技因素以及創新環境;一是來自企業內部的影響因素,包括企業的創新文化、人才培養、組織管理、薪酬體系、研發投入和生產、營銷能力。

1.3自主創新機制模型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總結并歸納出一個企業自主創新機制的模型。如圖:

2.海爾案例分析

海爾于1984年創立,20多年來海爾始終堅持自主創新,目前已成為在海內外享有較高美譽的大型國際化企業集團。在中國自主創新TOP100企業排行榜中,海爾始終名列前茅,這都是基于海爾自身對于自主創新意識的重視以及自主創新能力的建設和提升。

2.1海爾集團的自主創新模式

2.1.1創業階段—引進消化再創新

在技術開發上,任何企業都可以在學習借鑒別人技術的基礎上進行再創新,形成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海爾雖然也源于“舶來”,但卻沒有止步于“引進—落后—再引進—再落后”境地,而是在引進的技術里植入了自己的創新基因,通過消化、吸收,形成自己的專有技術和產品。

2.1.2發展階段—集成創新

集成創新是自主創新的一個重要內容,它把各個已有的單項技術有機組合起來,構成一種新產品或新的經營管理方式,創造出新的經濟增長點。集成創新的目的是企業通過有效集成各種要素,占有更多市場份額,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海爾提出“整合力就是競爭力。不在乎擁有多少資源,關鍵是利用多少資源”的理念充分地說明了海爾正處于集成創新的發展階段。

2.1.3展望階段—原始創新

隨著全球信息化時代的來臨,企業面臨著全新的發展形勢和前所未有的挑戰。海爾為了應對信息化時代的新形勢和挑戰,實現從全球知名度向全球美譽度的跨越的目標,在國家“三自”創新戰略的指導下,海爾進行自主創新,提出了信息化時代的創新戰略—U-home戰略,開啟了海爾原始創新時代。

2.2海爾自主創新機制

2.2.1海爾文化

海爾文化分為3個層次:最外層是物質文化,中間層是制度行為文化,核心層是精神文化即價值觀。海爾價值觀的核心是創新,正是在這一價值觀的指導下,海爾實現了技術創新、市場創新、管理創新、組織創新、觀念創新等持續不斷的創新。海爾內部有一句口號:只有實現海爾每一個人的國際化,才有可能實現海爾的國際化,因而在海爾內部自發產生了“班前會制度”、“6S優秀典型講評”等學習形式,海爾的學習文化為其自主創新提供濃厚的氛圍[4]。

2.2.2海爾人才培養

海爾為員工創造了多種學習平臺,例如海爾大學、聯合研發機構等都為員工提供了學習環境。在海爾,一是可以向用戶學習,“用戶永遠是對的”、“視用戶的抱怨為最好的禮物”等理念使海爾能及時發現并解決企業存在的問題,也是海爾人最有效的學習方式之一;二是在干中學,在海爾的5W3H1S體系下,每個人每天都在尋找差距,以期明天干得更好。在學習中貫徹企業文化、提升員工的自主創新意識,把每一名員工都培養成為企業的創新人才。

2.2.3海爾組織、管理

海爾的組織結構經過了從直線職能制到事業部制、再到基于流程的網絡組織結構的調整,每一步的調整都促進了海爾的發展。海爾的管理模式經歷從最初的全面質量管理到OEC管理、再到內部市場鏈和SST機制的轉變,正是不斷進行的管理創新,為海爾的持續發展搭建了堅實的基礎管理平臺。

2.2.4海爾的薪酬體系

企業的薪酬制度因發展戰略而定,海爾的發展可以概括為三個階段:名牌戰略階段(1984-1991年),此階段薪酬制度以質量為主要內容,重點放在考核質量上。多元化階段(1992-1998年),此階段實行分層、分類的多種薪酬制度和靈活的分配形式,如科技人員實行科研承包制,營銷人員實行年薪制和提成工資制等。國際化戰略階段(1998年以后),此階段的薪酬制度體現增強職工的市場競爭觀念的機制,通過內部模擬市場進行分配的形式,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在不同階段的發展戰略中,海爾的薪酬體系始終體現著對創新員工的激勵作用,為企業始終保持創新能力,走在家電制造業前沿,提供很好的薪酬保障。

2.2.5海爾的R&D投入

海爾在資金使用上確立了對科技創新投入優先的原則,確保集團每年的科技投入在銷售額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長。同時,對集團的關鍵技術、共性技術采用集中投入、加大投入的原則。海爾每年在R&D的投入都在銷售收入的4%以上,1998年投入7.8億元,占當年銷售收入的4.6%;2002年增長到10.3億元,占當年銷售收入的4.8%,占當年利稅總額的79.2%;2004年增長到38.5億元,占當年銷售收入的6.6%;2006年科技投入將占到集團銷售收入的8%[5]。R&D的投入為海爾技術領先提供了雄厚的資金保障。

2.2.6海爾的生產、營銷能力

海爾的地瓜洗衣機、龍蝦洗衣機,海爾的“小小神童”品牌、“保健雙動力”品牌,都是海爾創新理念的具體反映和體現。業界流行一句話:一流的企業做行業標準,誰掌握了標準,誰就掌握了市場。到目前為止,海爾累計參與了86項中國國家標準的制定與修訂,擁有企業標準5730項,這充分顯示了海爾龍頭企業的地位。

在營銷上,海爾對國內市場不斷深入,深入到鄉、鎮、村的最基層,在城市則深入到社區。如今,海爾的營銷網已經覆蓋全國7.3萬個鄉村,有2.4萬個鄉鎮網點,5000多家縣級專賣店。覆蓋面之廣、深入程度之深,足以看出海爾強大的營銷能力。

3.總結

自主創新是海爾的靈魂。海爾的發展歷程,離不開海爾自主創新的理念和建立的自主創新平臺,這一切都為海爾成功實施全面創新戰略提供重要保障。海爾的自主創新模式是深層次的創新,它不僅僅是技術創新,而是系統的、全面的,從企業文化開始,到人才培養、組織管理、薪酬體系,再到研發、生產、營銷各個環節,無處不體現著企業自主創新的精神,為企業自主研發產品提供了濃厚的文化氛圍、強大智力支持和良好的組織架構,使自主創新持久綿延。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激烈競爭,自主創新成為企業占據市場份額的核心競爭力。不同的企業應該綜合內部和外部影響因素選擇不同的自主創新模式,制定適合企業自身發展的長期創新戰略和機制,從而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這樣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孫恒有等.國內自主創新能力研究綜述.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

[2]許宏.業集團自主創新模式研究—以海爾集團為例.科技信息,2009.

[3]杜鵬程等.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影響因素及對策探討.科技與經濟,2010,23(4).

[4]龐艷桃.企業持續創新體系運行機制研究—以海爾為例.科技進步與對策,2010,27(18).

[5]紀建悅等.我國家電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分析—以海爾為例.科技管理研究,2007,(1).

[6]紀建悅,邵秀娟,張志亮.我國家電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分析—以海爾為例.科技管理研究,2007(1).

[7]周壓慶,鄭剛,沈成.我國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的最佳實踐—海爾集團國際化的技術創新體系.科研管理,2004(9).

[8]肖海林.企業持續發展的生成機理模型:基于海爾案例的分析.管理世界,2004(8).

篇9

1.1海洋經濟研究自身發展需求海洋經濟研究必須打破部門經濟研究范疇的局限,對凌亂分散的知識信息資源進行系統梳理與整序,整合管理決策部門、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的研究力量及信息資源,打通學科壁壘,在深入了解海洋實踐活動和海洋生活知識的基礎上,來拓展海洋經濟研究視野,充實海洋經濟研究智慧,形成海洋經濟研究部門與人員之間的協調機制,增強海洋經濟研究的規模效應與社會應用貼近性,規避海洋經濟研究活動的盲目性。

1.2海洋經濟研究成果轉化需求我國海洋發展戰略是融科技、經濟與社會等各個方面為一體的復雜工程。海上能源、海上運輸、海洋漁業、海洋環境、海洋旅游等都是海洋發展戰略的重要構成部分。在海洋開發與深入發展的過程中,海洋管理決策部門對海洋資源開發與經濟發展的認知需求越來越大,需要更多海洋經濟研究成果來導引海洋經濟管理與實踐部門的活動。同樣,隨著我國海洋經濟戰略的實施,政府管理與決策部門對海洋經濟活動的主導作用越來越大,大部分海洋經濟研究項目的實施,都是應不同領域與職能部門的決策支持需要而產生的,其成果質量與應用轉化程度,將直接影響到管理與實踐部門決策的科學化程度。海洋經濟研究的終極目標是服務政府決策與企業發展。從已有的海洋經濟研究成果看,由于信息數據的缺乏以及信息不對稱等因素,致使研究方法采用定性研究的較多,而定量研究的較少,高品位的成果較少,研究成果的應用價值較低。海洋經濟研究成果的價值體現在能為國家海洋投資、規劃和保護等戰略提供基本信息和有效指導,或為制定海洋政策提供依據,其產出過程依賴于來自人類海洋行為過程中各個方面的信息與數據。由此,將分散于不同部門與研究機構中的各種知識信息資源集成與整序,便于利用,是促成海洋經濟研究的科學合理開展,獲得高質量科研成果的有效路徑。

2海洋經濟研究知識資源的內容構建

知識資源整合就是尋求分散在各處的知識,并匯集起來,再對知識進行歸納、組合,使其具有條理性和系統性,以增強知識間的融合度與利用率。要聚集分散的知識,首先必須明確其對象與特征,其次要對知識內容進行認識并分類。整合海洋經濟研究知識資源,是將海洋經濟開發與研究過程中所需要的各種數據、信息、知識及最終獲得的結論或成果,按一定的框架進行重新整理,使海洋經濟發展相關信息有機聯合起來,促進海洋經濟研究深化,引領海洋實踐活動深入。

2.1積聚海洋科技發展信息海洋經濟研究是建立在海洋科技發展及人們認識的基礎之上。海洋科技成果是人們探索與認識海洋所達到的最高境界,是海洋經濟發展的導向標,是推動海洋經濟發展的原動力。海洋科技活動與人們開發海洋實踐活動是海洋經濟研究的基礎。海洋科技成果是海洋經濟活動的重要支持資料。對海洋科技知識信息的積聚,既是實現海洋開發知識再創造的支撐點,也是規避目前海洋科學成果與海洋經濟研究之間的斷層問題,增強海洋經濟研究的客觀性與針對性,促使海洋經濟研究回歸用科學的方法與手段來研究和解決海洋經濟發展中的現實問題。聚集海洋科技發展與研究的成果信息,一方面要密切關注海洋科技發展的研究動向與研究成果,及時整合海洋科技成果信息,為海洋經濟研究提供重要的實證資料,讓海洋經濟研究活動與海洋實踐活動緊密結合;另一方面要提供海洋科技發展的動態信息,為海洋經濟研究提供背景知識,使海洋經濟研究人員及時總結海洋行為的規律,進而探究海洋經濟的基本規律,找出海洋中的經濟機會與經濟開發的效應,促使海洋科技活動與海洋經濟研究活動對接,彌合海洋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溝壑。

2.2集成海洋經濟研究信息海洋經濟研究成果的獲得,是一個創新過程,是針對海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具體事物和問題,根據特定目的或方向,探索與創新知識的過程。知識本質上是一個動態的、植根于認知者及其認知環境互動的認識實踐之中的過程。在認知實踐中,認知者在應用已有知識的同時,不僅創造了個人知識,還會創造集體知識。有機整合海洋經濟研究知識體系,并不斷地判斷與吸納動態知識過程產生的價值信息,是提升海洋經濟研究的創新能力,激活海洋經濟研究的創新動力的有力手段。集成海洋經濟研究信息,一方面是立足于知識創新的需要,對國內外海洋研究動態信息與成果信息及時描述與集成,對已有成果或相關理論及海洋經濟研究過程中各種資源進行整合,對海洋經濟研究所涉及的領域、相關知識內容進行闡釋,以形成完整知識框架與合理的知識體系;另一方面要基于海洋經濟研究創新需求,對隱性知識與顯性知識的整合,以提高研究成果間的關聯度,促成研究人員互動,凝聚特定學術共同體的志向,促進交流與溝通,加強目標一致的合作者之間的相互作用。

2.3跟進海洋經濟發展的信息知識總是與認知者及其認知實踐聯系在一起的。海洋經濟發展創新需要使不同行為者之間進行交流。當下,海洋經濟策略實施與海洋經濟研究活動之間聯系日益緊密:一方面,我國海洋經濟研究已逐步從專家和學術團體自發研究階段進入政府指導研究階段,國家和各管理層的海洋產業政策的導向與經濟研究選題的目標導向日趨一致;另一方面,海洋經濟研究學術研究導向逐漸成為海洋經濟發展新思想的策源地,研究成果已經成為沿海國制定海洋政策的重要依據。跟進海洋經濟發展的信息是基于海洋經濟發展環境,密切關注海洋經濟發展狀態,做好海洋開發、管理、決策等各層面信息的收集與歸納,其包括信息的發現、獲取、組織、整合及長期保存等。同時,構建有效的信息網絡,將來自政府部門或管理機構等單位提供的海洋經濟發展規劃、海洋產業結構等各種數據或信息,全面地收集、整理、集中于統一的界面,加強海洋經濟研究知識資源節點之間的聯系與交流,確保各節點之間的信息傳遞暢通,或交叉融合,更好地推動信息的交流和傳播。對海洋發展動態信息的整合,既有助于促進海洋經濟研究的具體性與目標性,使研究者不斷通過“感知創造”來發展知識,形成新的思維模式;也能促使海洋經濟研究及時捕捉問題,并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案、思路與對策建議,增強海洋經濟研究的現實貼近性、導向性。

3海洋經濟研究知識庫分類及構建策略

在網絡環境下,各種信息資源可以打破時間、空間、語言、學科等因素造成的各種限制,以最適合人們認識的方式,對信息數據進行解析、整理、重組,從而把信息轉化為具有一定內在體系的高級形式———知識,并在知識的基礎上組建數據庫。對海洋經濟研究知識資源的組織重點是要解決知識及知識間的關聯、描述、處理與表示等問題,進而匯集各種知識的內容,形成知識庫。根據海洋經濟研究知識類型與知識的使用效率,可構建以下海洋經濟研究知識庫,以對海洋經濟研究領域的知識進行序化集合,表達海洋經濟研究的事實與關系,以及知識和推理規則,為用戶提供有特色、專業化的知識服務系統。

3.1海洋科技成果庫海洋科技成果的價值實現要歷經科研成果與實踐對接階段、轉化試驗階段、批量生產階段和市場開發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如果缺乏對海洋科技成果的必要認識,那么成果只能處于離散的成果源狀態。構建海洋科技成果庫是集成海洋科技成果信息,并創建海洋成果源轉化為最終產品,進入產業、市場領域的描述、認知、詮釋和擴散等知識體系,是實現海洋科技成果由成果源信息到生產領域,再到市場領域的知識遷移過程。其包括:①對成果轉化目標,或概念產品,以及轉化過程的關鍵問題、成果源轉化為最終商品的構想等信息的描述,尤其是注重成果源提供的關于最終產品核心功能方面的知識消化,并納入知識庫;②對海洋科技成果形成最終產品的專利或專有技術的描述,即對科技成果的產業特征描述;③對科技成果轉化的最終產品,以及新產品、新技術投入市場后的效應等描述;④鏈接科技知識、生產知識、市場知識,促進海洋科技成果由知識形態向物質形態的轉變。海洋科技知識庫是對海洋科技成果源到最終產品轉化過程中的不同知識狀態的知識進行描述與整合,其功用為:①滿足成果轉化過程中對成果知識的認知需求,實現海洋科技成果源提供與需求過程中的知識對接;②擴大海洋科技成果源信息的影響力,將成果源知識及外部顯性知識轉化為內部顯性知識,促成最終產品形成;③對海洋科技成果轉化為市場新技術、新產品后知識擴散與市場效應等的信息跟蹤與互動等。

3.2決策需求與研究導向庫決策需求與研究導向庫包括兩個部分信息:①是根據政府有關部門的需要,及時收集海洋開發與管理過程的前沿信息,追蹤海洋經濟發展的熱點與焦點問題;再對海洋經濟發展與決策咨詢信息進行整序和分析,并對海洋經濟研究的發展方向進行一定判斷與評估,形成系統可行的、系統的研究指南與項目導引。其涵蓋各社會管理與海洋開發部門在海洋管理與開發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或亟須解決的問題,并由此而產生的需要研究的主題、來源部門、所屬領域等。這類信息整合力求更加明確海洋經濟研究的導向性,統籌國內外資源,謀劃和建立符合中國利益的全球創新體系,為海洋經濟研究人員明確研究方向、探究新的政策思想提供合理的政策方案。②要用簡短的報告或媒體評論的方式將研究成果公之于眾,為政府與管理部門提供政策形成過程中的智力支持,或科學依據,營造一種引起決策者反應、提出建議并實踐新思想的良好環境,使政府決策部門及時獲得來自各研究機構的經濟模型或預測結果,幫助管理決策部門及時吸取研究成果,從而啟發思路,開闊視野,科學合理制定和實施海洋開發與管理策略。

3.3海洋經濟研究的項目與成果知識庫海洋經濟研究的項目與成果知識庫是對海洋經濟研究過程的知識整理,其包括相關海洋經濟研究的各級各類課題實施與管理,如海洋經濟研究團體、項目申請、在研項目進展、成果產出等信息。海洋經濟研究的項目與成果知識庫構建需要及時聯系各級科研管理部門,及時收集各年度海洋經濟研究的項目申請與立項、經費投入、承擔機構與團體、成果產出等知識信息。海洋經濟研究的過程知識蘊含著海洋開發與探索過程中的經驗、價值及行為模式,對這些知識進行整合有利于隱性知識外化,便于共享。

3.4海洋經濟研究文獻知識庫海洋經濟研究文獻知識庫包括期刊、文獻、圖書、論文、報紙等索引。對這部分知識的整合可采用特色數據庫的方式,按“題錄型、文摘型與全文型”等不同形式對海洋經濟研究的各種理論、知識等文獻信息進行描述,并按一定的方法提供檢索路徑,以促進學術交流,實現學術信息的良好流通。

3.5海洋經濟研究領域知識庫海洋經濟研究領域知識庫主要包括:①海洋經濟研究的管理知識,即與海洋經濟發展相關的政策、法律法規、管理制度等。這類知識多為文本知識,需要對其題目、執行部門、主題與文本內容、分類等相關信息進行關聯。②海洋經濟研究相關的統計資料,即各類社會、經濟與科技方面的統計材料。這類資料多為數值型資料,且來源多元,可通過網絡鏈接的方式,實現共享,如中國海洋經濟信息網中的“海洋經濟板塊”就提供了海洋經濟公報等數值型信息。

4結束語

篇10

關鍵詞:行動導向;電子技術;教學

中職學校電子技術課程是電氣工程、電氣運行與控制等專業的基礎課。該課程主要是讓學生掌握電子技術基礎和基本技能,從而具備分析和解決生產生活中的一般電子問題的能力,并具備學習后續電類專業技能課程的能力。中職學校的學生入學門檻低,基礎知識薄弱,對于一些復雜抽象的知識點很難掌握,而教師在課堂上采用“灌輸式”教學,即教師是主角,學生是配角,學生被動地學習、被動地接受,久而久之會出現教師厭教、學生厭學的局面。這就很難實現中職學校培養高素質高技能電子行業技術工人的目標。因此,要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必須對現有的教學模式進行改變。行動導向教學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引導,增強師生互動,促進學生自主獲取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一、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內涵

行動導向教學法起源于德國,德文Handlungsorien-tiertesLemenundLehren一詞,直譯應為行動導向的學與教,是近年職業教育理論的一種新趨勢,被譽為世界先進職業教育方法之一。行動導向教學法是指以“行動導向”為主要方式,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培養,讓學生從完成任務的途徑去學習知識。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變為來源于實踐,在實踐中得到感性認識,然后經過實踐上升到理性認識,最后運用到實踐中去。它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四方面:第一,以能力為本位。行動導向教學法是以學生不斷實踐的過程為學習過程,在實踐過程中勢必要用到一些知識來解決問題。探索這些知識的過程,發揮了學生的創造能力,也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二,以任務為導向。行動導向教學法以教學過程符合職業活動規律,教學內容以工作任務為導向來確定。第三,以學生為主體。行動導向教學法教學的中心是學生,教師是引導者,以學生自主學習為基礎,以教師點撥、總結為輔助。第四,以評價來激勵。行動導向教學法通過對實踐過程、生產的產品、合作協調能力、語言溝通能力等多個方面進行評價,從而來激勵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二、案例

行動導向教學法并不是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而是一些方法的統稱,常見的方法有以下七種:項目教學法、大腦風暴教學法、引導文教學法、角色扮演教學法、模擬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張貼板教學法。教師可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和對象來選擇不同的方法。筆者認為,這幾種教學方法可單獨使用,也可以兩種或兩種以上同時使用。筆者在課堂上也嘗試使用項目教學法和角色扮演法,現以“流水燈電路的制作與調試”案例來說明。

1.明確任務

一是創設情境、項目引入。可根據企業真實工作情境,編寫一個“故事”,目的是讓學生明白該學習項目在企業中是真實存在的,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認同感。如:在校企合作中,筆者學校接到某公司的訂單,要求在兩天內生產一批不同流動速度的流水燈,制作完成的電路需達到產品的要求、性能和技術指標。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接手這個任務,應該如何完成,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任務就是來制作、調試流水燈。隨后,教師通過PPT視頻播放現實生活中流水燈的應用,從而擴展學生的視野及激發學生自己嘗試的欲望。二是描述學習任務。針對本學習項目描述其學習和工作的過程,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將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進行有機結合,而不能只描述工作過程。以流水燈電路的制作與調試為例,學生接到項目后,明確項目要求,制訂工作計劃,根據項目要求,通過Protues仿真技術對原電路進行簡單分析,并改造出不同于原電路流動速度的電路圖,然后通過檢測元件畫出布局與接線圖焊接布線檢查調試一系列步驟,在萬能板上制作出流水燈電路。制作完成的電路應能符合一定的電子安裝要求并能可靠安全工作后,交付老師驗收,并簽字后,由組長統一收齊,交與教師。三是協助分組、項目分解。為了給學生營造一個真實的“工作”場景,在制訂計劃前首先進行分組,采用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分組方法,模擬電子產品的一般生產流程,設置質檢員、制圖員、技術員等不同崗位。分組教學和角色扮演的結合實現了因材施教,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崗位責任和職業意識。

2.制訂計劃

首先巡回指導、發現共性問題。為了讓學生在工作中按時完成任務,要求每組制訂計劃。另外,通過小組協作、商量制訂計劃,形成團結協作交流溝通的能力。此時,教師巡回觀察,對學生在制訂計劃過程中碰到的一些共性問題進行分析,必要的時候對個別學生進行指導,但是指導要以不干擾學生工作、利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為前提。之后是點評計劃。完成制訂計劃任務后,教師對各組進行點評,以使學生增強工作信心。

3.工作準備

復習回顧,引導探究。教師通過PPT展示實物圖與原理圖的一一對應,讓學生回顧與認識元器件,其中電阻、電解電容、二極管、三極管是已經學習過的,但是發光二極管對學生來說是個全新的元器件,這時,教師引導學生通過上網查找資料來了解發光二極管的工作特點,然后通過小組討論及觀看多媒體視頻正確掌握識別與檢測元器件的方法。巡回指導,發現共性問題。為保障學生和設備的安全,同時避免繁瑣、提高效率、節省資源,每組的制圖員運用proteus仿真軟件畫出原電路并進行簡單分析,與此同時,另外兩名學生則在旁邊進行督促、討論與共同學習,并在教師的指導下改造出不同于原電路流動速度的電路圖。此時教師只做巡回指導,糾正錯誤并查看工作頁。

4.計劃實施

計劃實施是教學活動中的重點,因此教師在巡回指導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問題,對于重點問題,需精講,排除學生的疑問。此時學生的工作是:任務一,領取元件,每組組長根據本組改造設計電路中涉及的元器件各領取3套,此時組長充當分揀員的角色,并分發給組員;任務二,檢測元件,保證電路質量;任務三,為制作后的電路考慮總體布局和整體美觀,畫出元件布局及走線圖;任務四,插裝與焊接,為保證焊接質量,需注意焊點的要求,必要時由組內技術員提供技術支持,達到團結協作的目的;任務五,檢查并調試,電路制作完成后組內互相檢查,及時修正,從而達到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確認電路無短路,通電調試,調試時小組內一人調試,兩人監督,保證安全;任務六,測試關鍵點電壓,為能順利理解電路工作原理做準備;最后,為騰出空間,防止誤用,塑造清爽的工作場所,按7S的要求整理現場。

5.分析驗收

產品驗收,優勝劣汰。教師讓各小組由質檢員驗收本組的產品,并填寫生產任務單與驗收單,然后交付教師進行驗收,讓學生了解產品的優勝劣汰規則。行為導向,得出結論。教師選出兩塊電路板進行展示,讓學生進行觀察和思考,同時拋出問題:找出異同點。通過共同點(都是兩燈一塊亮滅,從而引出電路結構分析),以及不同點(發光二極管燈流動速度不一樣),引出電路工作原理分析,利用proteus仿真軟件演示電路中電流的流向,使抽象的知識點更為直觀化,同時結合學生測試的三極管集電極電位,得出三極管的工作狀態,并通過仿真得知充放電時間的快慢決定發光二極管流動的速度,從而理解電路的工作原理。

6.總結拓展

為使學生們對本次項目進行分析和研究,肯定成績,找出問題,得出經驗教訓,摸索制作電路的規律,需撰寫總結,交流心得。為使本節課的知識得到升華,可以布置拓展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項目為載體,任務為驅動,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核心,充分發揮了學生在課堂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探索,探索中創新。

三、應用行動導向教學法在中職電子技術課程中的注意事項

1.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

要實施行動導向教學法,不僅要求教師具有較扎實的專業理論功底,也要具備熟練的實踐技能,更要在教學過程中,具有組織協調及溝通能力,成為一個有問必答的咨詢師。因此,教師需要轉變觀念,不斷提升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來加強教師隊伍。“請進來”即從企業技術人員和職業技術師范學校中引進相關師資;“走出去”即專業教師可以利用寒暑假,到相關企業參加頂崗實踐工作。這樣有利于教師拓寬知識結構,鍛煉實踐操作能力,同時對行業的人才需求有一定認識,也就能夠更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

2.完善教學場地建設

要在電子技術課程中開展行動導向教學就必須要有相應的場地。第一,黑板、多媒體教學設備和分小組圍坐在一起的課桌椅。這是在講解理論知識時必要的輔助工具和方便小組討論的坐法。第二,電子操作實訓臺。這是學生在制作與調試電子電路時必要的工位。第三,計算機。行動導向法強調學生自主學習,因此需要上網查找資料等,另外,在分析電路過程中需要對電路進行仿真幫助理解。這一整個教學過程都是由一位教師主講并指導實操,因此理論實踐教學場地應統一,師生雙方邊教、邊學、邊做,為理論與實踐交替進行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