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家庭教育案例范文
時間:2023-10-12 17:18: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中學生家庭教育案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初中物理 電功率 安全用電 家庭 教學
電功率不僅僅是初中物理課本中的理論知識,它還和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對于學生在學習電功率時感到的抽象、困難,我們可以從家庭生活用電安全的角度進行講解,理論聯系實際,才能讓學生脫離困境,掌握好這個重要的知識點。
首先我們要了解電功率,然后在此基礎上聯系實際生活。
一、電功率
電功率的定義:單位時間消耗的電能,它是衡量消耗電能快慢的物理量,通常它用P表示,它的單位是瓦特(W),由它的定義可知P=W/t,其中電能的單位是焦耳(J),時間的單位是秒(S)。這個公式可以改寫為W=Pt,由它可以算出用電器在一段時間中所消耗的電能。
電功率還可以由以下公式得出:P=UI,這是一個普遍實用的公式,它表示電功率與電壓和電流成正比。當用電器不變且是純電阻電路時,可以根據歐姆定律I=U/R進行變換得:U=IR、P=UI推出P=U2/R或P=I2R,這樣就可以在只知道電壓或電流之一的情況下,再知道電阻就可以求電功率了。
靈活運用各種公式的變形,熟記各種公式的運用條件,才能在做題時心中有數。
二、家庭生活安全用電
引起家庭用電危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電線老化、接觸不良、電路接入用電器的總功率過大等。針對電線老化、接觸不良等問題只需更換電線,檢查線路就可以了,對于電路接入用電器總電功率過大的問題,就可以利用初中物理中電功率的相關知識來解決。
三、初中物理教學中電功率與家庭生活用電安全問題
物理并不只是純粹的理論知識,而是一門和實際生活聯系很緊密的科學,只有理論聯系實際,才能輕松掌握,學以致用。
目前,中考物理題型出現了以下幾個趨勢,這值得我們重視:突出探究,重視能力;體現創新,遷移應用;與生活聯系越來越緊密。下面是電功率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
額定電壓、額定功率與實際電壓、實際功率。在家里我們總能發現電視、電風扇等家用電器上的銘牌標有電壓值,那是額定電壓值,用U表示,指該電器正常工作時的電壓。額定功率就是在額定電壓下工作時的電功率,用P表示。額定功率和額定電壓值是一個定值,是不隨用電器兩端電壓的改變而改變的。與之對應的是實際電壓值和實際電功率,實際電壓值是指用電器在實際工作中兩端的電壓值,在實際電壓值下工作的電功率就是實際電功率,根據實際情況下用電器兩端電壓的不同可以有多個不同的實際電壓,相應的也有多個實際電功率。額定電壓值和額定功率只是一個參考,實際電壓在額定電壓以下,由公式P=U2/R知,實際功率比額定功率小,用電器就有可能運行不正常,如燈泡不能正常發光、電風扇轉速變慢等,如果實際電壓在額定電壓以上,同樣由公式P=U2/R知,實際功率比額定功率大,就有可能損壞用電器。通常在物理中也會出現關于這方面的題目,如題:“某同學自制了一只電烙鐵,它的電阻為1100歐姆,正常工作時的電壓為220V ,把電烙鐵分別接在110V、 220V、 230V的電路中,它的電功率各是多少?”這就說明了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的不同,實際電壓可以有多個,實際功率也有多個,所以在學習電功率后就應該知道家里的每一個用電器額定功率是多少,不同時讓多個用電器工作,以免使電路中的總電流過大而造成危險。
保險絲,它安裝在開關中,它的作用是在電路中電流過大時自動切斷電路。所以保險絲要選用電阻較大,熔點較低的金屬,通常選鉛銻合金。家庭電路中一般按照實際情況選擇規格合適的保險絲,保險絲不能用銅絲、鐵絲代替。當保險絲燒斷時,如果不是短路,家庭電路中U是220V,由P=UI知, I過大,說明電路中接入的總功率過大,就需要減少家里同時工作的電器,避免引起事故。
要靈活運用公式P=UI,如果家里接入用電器過多,可以通過計算I=P/U,得出電路中的電流,如果電流超出家庭電路中電線的額定電流,就要減少接入的用電器,直到電路中的電流不超過電線和電能表額定電流為止,往往考試中也會涉及這類題目。
四、總結
考試中涉及家庭安全用電關于電功率的內容多是考查電路中能否接入新的用電器,能接入多少個用電器等,這都可以使用P=UI這個普遍使用的實驗公式來解答,如果要用到其他公式,需要注意前提條件。教師可以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發現學生易犯的錯誤,總結出一套系統的理論知識,如公式P=U2/R、P=I2R使用的條件,并列一個相關題目來幫助學生輕松掌握、加深理解。學生可以通過多學多練來攻破這個重點、難點。
參考文獻
[1] 顧福敢.第七講電功電功率和家庭電路[J].初中生世界(九年級物理版),2011,(2).
[2] 陸坤.淺談初中物理電功率教學 [J].科海故事博覽科技探索,2011,(1).
[3] 曾雕,劉勇.電功、電功率、家庭電路檢測試題[J].物理教學探討,2008,26(24).
篇2
案例一:正是春暖花開的日子,小方和小菊正睜大好奇的雙眼看大人們打牌,都是適齡兒童,她們怎么沒在學校?一問才知道,由于并校,她們的山村小學撤并到村委會去了,孩子要到很遠的地方上學,山高路遠,六七歲的孩子就得住校,孩子依賴父母,常常要求父母陪著,一天兩天可以,但是大人不可能不勞作掙錢,不可能日日陪同,父母只好放棄。
分析:國家已經加大了教育投入力度,農村學校的基礎設施已有了質的飛躍,為了集約教育資源,優化教育機構,一些地區實施并校的同時也帶來了農民的困擾,幼小的孩子生活如何自理,心理如何告別對父母的依賴。
案例二:九年級春季學期才剛剛開始一周,小婷就消失了,她打電話和班主任請假說生病。班主任向家長詢問情況,家長說孩子不在家,大家才感到問題的嚴重性。有小婷的訊息是在一周以后了,說是和一個社會青年去昆明打工,回家后的小婷再也沒有回到學校,用她自己的話說是她找到了“幸福”。
分析: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中學生趨向于性早熟,農村家長缺乏教育意識和監管,一些女中學生成了社會青年“追求的對象”,結果心理上的不成熟、懵懂和叛逆導致了她們邁出了不該邁出的一步,最終無法回頭。
案例三:文靜的父母離異了,為了生活,媽媽去廣州打工,留守的文靜是八年級的學生,成績還不錯,但是由于多重原因,文靜沒有人監管,媽媽只好把孩子帶到廣州上學,但是離開家鄉的文靜并沒有上學,她輟學了,和媽媽一起進了工廠,開始了她的打工生涯。
分析:“讀書無用論” 使許多一心想通過讀書途徑跳出農門的學生和家長失去了希望,一些家長認為孩子與其上學,不如掙錢更實際,只要能掙錢,一樣會得到人們的認可和尊重。
案例四:小彥的父親在他才兩歲的時候死于一場意外,隨后是媽媽的改嫁,媽媽本來要帶他一起去自己的新家,可是小彥的爺爺奶奶死活不放手,他們要留下兒子的唯一骨肉,媽媽無奈只好離開。爺爺奶奶的過度寵愛,讓小彥的壞習氣瘋長,七年級剛剛開始,小彥上課越來越肆無忌憚,什么也不做,上網、抽煙、裝病缺課,爺爺奶奶無論怎么說都無濟于事,只剩下失望和嘆息,小彥破罐破摔,干脆輟學了。
分析: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廣大的農村,爺爺奶奶是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擔者,孩子的父母一般都忙于掙錢,有的早出晚歸,有的遠在異地他鄉打工,爺爺奶奶對孩子的教育培養意識匱乏甚至是零,我們希望向他們傳輸一些教育理念,可農村的老人受傳統觀念影響未必樂于接受。
案例五:小瑞是家里的二兒子,父母在外做生意很少有時間管理孩子,快過年了,父母的生意更忙,但是小瑞出事了,四個孩子一起騎一輛摩托車,小瑞的足底肌腱廢了,走路要靠拐杖,父母為了他的傷痛傾盡所有,還要賠付一筆錢,因為他們其中的一個小伙伴已經當場死亡。八年級的小瑞無法再回到學校,因為他的后續治療還不知道要多長時間。
分析:國家的惠農政策讓農民受益不少,農民從家用電器到交通工具一應俱全,但是他們忽略了孩子的安全,未成年人駕駛交通工具在農村比比皆是,交通事故層出不窮,這其中就有孩子喪失了寶貴的生命,他們的傷亡帶給我們的是無盡的嘆息和哀痛。
篇3
從心理治療著手:
讓孩子找到自我價值
小徐(化名),小時候是一位乖巧的孩子,家里的獨生子,父母對他寵愛有加。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自己開始了放縱,養成了許多壞習慣。導致價值觀扭曲,仇視家人,仇視社會。到會所時,經老師的心理矯正后,他自己寫到:曾經想用自制鳥槍打死舅舅,未遂;曾經計劃炸某鄉政府,未遂;偷某老師的手機,得逞經會所教育后,不僅改掉不良行為,而且,在親友的資助下辦起了建筑公司。災后重建中大顯生手,生意做得紅紅火火,現已經是擁有近百萬資產的老板了。
據悉,龍泉快樂家庭教育會所從2005年6月成立以來,已經經歷了四個多年頭。會所本著“教育無痕,貴在有方”的宗旨,取得了可喜成績。會所從成立到現在,先后接受了600余名有這樣或那樣困難的青少年。其中,吸納了有抑郁傾向的問題青少年13名,被確診為抑郁癥的2名;有自閉傾向的青少年15名,被確診為自閉癥的2名;有沉迷于電腦游戲的青少年41名,其中,有深度網癮的6名;有多動傾向的青少年29名,被確診為多動癥2名;而對這些青少年,會所針對具體個性,從心理治療入手,良好習慣訓練開始,同時強化不良行為的矯正和相關知識的彌補使他們走出了陰影,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100%的會員都有非常顯著進步。其中,先后被大學錄取的30余名;升入上一級學校的110多名;找到了一份固定的工作,就業自謀生路的50余名。
熱心公益事業:
巡回培訓和關愛留守兒童
在致力于公益事業方面,會所做了一些工作,得到了社會和群眾的好評。先后在龍泉驛區房管局、水務局、龍泉驛河社區、航天小學、同安福圣社區、茶店小學、雙溪小學舉行純公益家長培訓,參訓家長達到3800人次。
據了解,這樣的講座都是由李均董事長親自準備、親自主講,因為其理論高度和實際案例非常能說明問題,受到參會家長的高度贊揚。李均在茶店小學的講座剛一完,幾個家長就圍了上來,用自己教育孩子的實例跟李均進行認真的交流。一位在龍泉湖開農家樂的家長,還堅持不讓教育會所一行人走,邀請到他開的農家樂里舉辦相關的家庭教育知識講座。不僅如此,會所工作人員一行走進龍泉中學,舉辦3場講座,讓家長明白,愛分數但更愛孩子,分數是愛孩子的副產品。
其中,《高中生十大心理矛盾及對策》等受到了參會家長、學生的一致好評,許多家長明白了怎樣管理孩子高中的學習與生活。
在結合家長培訓的同時,還專門舉行3場與同學面對面交流,即:首先圍繞高中的班級文化建設與高中同學進行班級文化的探討;其次,專題討論現代高中學生“十大心理矛盾”;再次高中學生的三大問題解密(與前途和將來有關的學習問題;與人格成熟、有關自我完善的問題;與性發育有關的青春期問題)。年輕的高中學生,思想非常活躍,與會所工作人員進行了激烈的爭論。李均董事長立即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行解釋、說服與探討,讓這些學之驕子心服口服,收到了與平常班隊會無法相比的效果。受益的高中學生達到1800多人次。
不僅如此,會所還利用暑期在會所舉辦了國學經典誦讀,《論語》鑒賞等,受教育的青少年達300余人次。
當前“留守兒童”的關愛工作已納入各級政府的議事日程。同時,會所也把關愛“留守兒童”作為今年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龍泉家庭教育會所先后兩次出資5000余元,承辦了由區關工委主辦的“留守兒童”暑期快樂游,并義務為同安、黃土等街鎮提供“留守兒童”教育、咨詢和關愛工作相關服務。在兩次“留守兒童”暑期快樂游活動中,讓90多名“留守兒童”真實地感到龍泉的飛速發展。
服務社會:
以關注家庭教育為己任
功夫不負有心人。龍泉家庭教育會所同時也得到了許多單位和學校的理解、支持。如:某小學學生袁某,因學校搬遷,對新學校和新老師的不熟悉而產生對學習的恐懼感,進而發展到不進班里學習,深夜逃出學校,給管理住校老師帶來不少的麻煩。學校及時與會所聯系,并派專人與會所配合教育袁某。會所董事長李均親自出面,不僅無償幫助他,幫其矯正心理問題,而且由會所出資幫助他,讓他把心思用在學習上。先后經過五次心理矯正,效果顯著。像茶店小學這樣關心、支持會所工作的還有許多學校和單位。
篇4
【關鍵詞】西部農村 中學 法制教育
中學生是我國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學校法制教育的實施效果與整體的國民素質有著密切的聯系,中學生法制教育的加強對于國家、社會以及學生自身的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這也是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能夠讓中學生更加健康的成長,為依法治國、和諧社會的構建創造基礎。
一、西部農村中學法制教育現狀分析
1、西部農村中學師資力量薄弱
農村地區的中學法制教育教師普遍都比城市要少,尤其是專業的教授法律的教師更是稀缺,而且在西部農村地區,有的地區非常貧困,一個班級也就是七八個學生,學生的教學資料以及基礎設施都非常缺乏,大部分有條件的中學也只是有相關的兼職教師來進行教學,他們是專業素質普遍不高,而且,有的地區的中學班主任需要同時管理幾個班級的事務,所以在班級學科建設方面的管理相對薄弱,主要管理目標是維持教學的正常進行,至于學生學習效果以及教師的專業能力容易受到忽視,這種師資力量的缺乏以及班主任管理上的不嚴格,使得西部農村地區中學的法制教育不能得到實際的落實。在近幾年的發展中,國家政策的影響力逐漸擴大,對法制教育的重視有所提高,但是由于傳統的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以及教師的參與熱情普遍不高,認為這對于提升成績沒有用處,這種傳統的教育思想阻礙了法制教育的落實和有效的實施。
2、西部農村中學生家庭教育的缺乏以及教育形式單一
初中階段是樹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黃金時期,加強法制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和法制觀念,是21世紀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為學生將來成為一位合格的公民奠定基礎[1]。學生法制觀念的樹立除了學校教育的作用,同時與家庭教育也是關系密切的,但是大部分的農村家庭都缺乏這方面的教育,尤其是西部農村地區的留守兒童家庭,父母外出打工常年不再身邊,這些學生一般性格比較孤僻,而且自制能力比較差,一旦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就很容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而且中學生大部分都在住校,平時家長管教時間較少,學生也比較容易出現逃學、參與社會不良活動的問題。另外關于法制教育的活動開展也比較單一,在國家政策的積極鼓勵下,很多地區都舉辦了法制知識競賽、演講比賽等互動,但是參與主體還是城市學生,農村中學生有的只是選代表參與,達到的教育作用比較有限。
二、西部農村中學法制教育的發展對策
1、轉變西部農村法制教育觀念,增強教育實效性
西部農村地區教師應該轉變重智育輕德育的觀念,要處理好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關系,對農村中學進行法制教育的過程中,應該結合學生自身特點進行教育[2]。首先應該遵守因材施教的特點,西部農村地區與城市的中學教學存在一些不同,在教學中應該結合農村中學生的生活實際開展教學活動,可以對中學教學內容進行修改,在考試中增加法制知識,加強學生的重視,在教學中,教師也應該多增加一些實際案例的講解,避免學生因為理論性的法制知識而失去學習興趣。另外,還應在遵循自我教育的原則,促進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是學習好法制知識的關鍵內在因素,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特點進行法制教學的引導,鼓勵學生利用法制知識去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這樣能提升學生的運用能力。
2、西部農村中學教師需要依法施教,增加教學實踐
教師法制觀念的提升是依法施教的基礎和前提條件,在職教師應該積極主動的參加學校組織的法律專業知識培訓,針對教學需要進行法律知識的學習[3]。在教學中應該積極的遵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理念,做到學以致用,有效的提升自己的法制素質,另外,西部農村地區的中學教師在教學中還應該對學生的合法權益進行充分的尊重,當出現學生違紀情況時,教師應該從思想道德方面對學生進行思想上的教育,使學生能夠認識到錯誤,堅決杜絕體罰學生以及語言侮辱學生行為的發生,進行依法施教,尊重學生的受教育權利。此外,還應該增加法制教育的實踐性,采取“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請進來”就是請交警部門、禁毒部門等走進校園開展相關的法制教育活動,“走出去”就是到學校外開展不同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正確的使用法律、遵守法律。
結束語:
中學生法制教育的實際狀況將會對其自身的健康成長產生直接的影響,尤其是西部農村地區,人們的思想以及教育程度比較落后,法制教育比城市地區相對缺乏,師資力量也是一大問題,針對這種實際情況,西部農村地區的中學應該提高對法制教育的重視,明確學習目標,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進行有效的結合,增強法制教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楊春紅.農村中學生法制教育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1.
篇5
關鍵詞:初中生誠信;誠信缺失;誠信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1-156-01
人無信不足以成事立業,商人無信不足以發達興旺,國家無信用不足以興國強邦。民無信不立――孔子;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王充;誠信為人之本――魯迅;虛偽的真誠,比魔鬼更可怕――泰戈爾;如果失去了誠信,就等同于敵人毀滅了自己――莎士比亞;古今中外名家如此深刻的剖析了誠信的意義。商鞅“立木為信”,變法成功,國強勢壯;周幽王烽火戲諸候,自取其辱,身死國亡。可見誠信不僅僅是個人立身之本,也關乎著國家的興衰存亡。
現在,社會上的很多人以自我利益為中心,完全拋棄了“誠信為本,老實做人”的原創,不斷的破壞著社會主義誠信,公平,公正的環境。甚至,他們的不誠信行為也影響到了校園里的很多初中學生,
導致他們誠信缺失問題嚴重。如何讓學生成為一個遵紀守法誠信的人,這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認真對待的事情。我們通過對我校發生的學生失信案例的認真分析,歸納總結出了學生們失信的原因,同時也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制定出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的策略,提高了我校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的效果。
一、學生失信案例
案例一
我們班的王同學,他在填寫個人家庭檔案的時候,在家長聯系電話一欄故意填寫了一個錯誤號碼,后來我打電話聯系家長了解他的個人情況時他裝作家長的口氣自己接電話,而且一點都沒有心虛。后來通過其它方式聯系到家長,原來這個學生在家里排行老小,是唯一一個男孩,而且父母年歲大了,屬于老來得子,平時嬌生慣養,從小就養成了撒謊連篇的習慣。
案例二
我們班的李同學,平時上課不認真聽講,課后不認真完成作業,考試的時候采用各種作弊方法。有一次考試戴了一塊手表,考試的時候多次盯著手表看,后來被發現,原來他戴的是智能手表,里面提前藏了和考試有關的資料。
案例三
我們班的楊同學,在課堂上經常睡覺,但是第二天每次都能按時上交作業,而且每次都很少出現錯誤,后來發現原來他一直是花錢讓其它同學作業,他的父母雖然是做生意的,但是平時都檢查他的作業完成情況,按時完成作業就會多給他零花錢,他拿錢經常去上網打游戲,為了能上網打游戲,所以經常找同學作業。
二、中學生誠信教育缺失的原因
經過學校老師們對學生多個失信案例的細致分析和深入討論,得出結論,初中生失信主要是家庭教育不到位,學校德育管理弱化以及社會影響等方面導致的問題。
首先,家庭是初中生誠信教育的第一站。現在的生活條件比以前好多了,受計劃生育政策影響家里的孩子都比較少,甚至有的家庭是獨生子女,導致家人對孩子溺愛程度越來越大。其次,學校德育管理弱化。在現行教育體制之下,學校的重點主要集中在學生的學習成績上面,對學生的德育教育相對比較薄弱。最后,社會對初中學生的影響很大,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為了一己私利,不斷突破誠信的道德底線。產品造假,過期食品重貼新生產日期標簽繼續出售,福爾馬林浸泡的活蝦,地溝油,毒奶粉,毒粉條,假藥……所有這些都會影響到學生對社會的誠信認知。
三、初中生誠信教育的培養辦法
1、學校必須重視學生的誠信教育。學校是學生學習成長的重要環境,我們不僅僅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同時也要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誠信教育是其中的重點,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讓學生先學會做人。只有學會了做人,人生才會有真正的發展。
2、學校要制定學生誠信教育系列活動方案。新生入學要對學生進行常規化的誠信動員大會,每個月組織學生觀看有關誠信方面的電視新聞或電影,利用好學校的廣播站經常廣播一些誠信方面的故事,尤其要選擇一些本校學生身上發生的典型誠信故事進行校園廣播,要把講誠信的同學樹立為誠信標兵,學校要對他們給予獎勵并頒發誠信榮譽證書。可以組織開展以誠信為主題的班會,誠信故事演講比賽。通過這些措施不斷激發培養學生的誠信意識。
3、學校和家長要對學生加強聯動誠信教育。一個學生的誠信教育僅僅依靠學校的力量是不能達到理想的教育目標,家庭教育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所以學校和家長必須組成統一的教育戰線。家長要及時和學校取得聯系,了解學生在學校的生活和學習狀況。學校要定期組織家長會議,共同探討學生的誠信教育,特殊情況下要及時和家長取得聯系,由家長出面積極配合學校老師對學生展開誠信教育。在家里家長要為孩子樹立誠信榜樣,以身作則,用一言一行對孩子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孩子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誠信做人。
總之,學校在主抓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一定要加強誠信教育,要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羅加強.簡析中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及對策[J],《中國科技投資》2014年第A07期
篇6
[關鍵詞]蘇州相城實驗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模式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808(2011)02-0076-03
在提倡“低碳生活,構建綠色家園”的今天,積極構建“綠色精神家園”成為中學生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標。原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指出: “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走向現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來,建功立業的重要條件,而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精心的、周到的培養和教育。父母和教師僅僅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把兒童的心理健康、把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作為更加重要的任務。”為此,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學生自身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對人的素質要求的需要。基于此,蘇州相城實驗中學努力探索中學生生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中學生生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一種以教育學、心理學為理論指導,以學校和家庭這兩個學生的主要生存環境為依托,在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中建立起一種較為穩定的活動框架和活動程序的教育生態系統模式。蘇州相城實驗中學以學校和家庭兩個生存環境為切入點,逐步形成“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生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一個中心”是指以學生為中心,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兩個基本點”是指教師和家長,以形成家校合力,提高教育有效性。在此模式的指導下,學校確立了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級目標:第一,預防和矯正中學生心理行為問題;第二,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培養健全人格;第三,開發學生的心理潛能,促進智力發展。為促使生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效落實,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學校進行了一系列實踐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組織網絡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中學生生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實施需要一定的制度、組織領導機構和專兼職人員作保障。為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順利開展,學校全校上下形成統一認識,建立起以校長為組長的全方位、重點突出的多層教育體系(見圖1),
健全的組織網絡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不斷完善,人員不斷充實,工作渠道全面暢通。例如,學校成立家長學校,組建家長委員會;學校制定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級防護制度、家長學校工作制度、危機學生干預與轉介制度、心理咨詢室工作制度等各種規章制度。圍繞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領導小組研討制訂每學期的具體工作計劃,由專職心理教師負責實施,由學校領導小組負責考核、驗收。學科教師針對學科特點,制訂心理健康教育滲透計劃,利用家長學校開展家校聯系,邀請家長進校園,形成定期邀請心理專家和教育專家向家長普及家教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的講座制度,如為家長開展如何把握孩子成長的關鍵期、如何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等講座,讓家長更懂得孩子的心。同時,學校讓家長參加學生班隊會,為孩子和家長架起溝通的橋梁,使家校形成合力,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效力。
二、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
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師不僅是自己學科的教員,而且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為此,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廣和規范必須依靠一支專業的教師隊伍,這支隊伍是學校生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得以實踐的中堅力量。
為提高教師素質,學校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每學期外聘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專家、學者來校對全體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如青春期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學生心理問題處理方法與技巧、學生學習心理及輔導、教師心理保健等,并與教師繼續教育相結合,以提高全員教師的心育意識和工作技能。同時,學校注重專職心理教師的專業發展,為其提供提升專業能力和組織管理效能的專題課程。例如,學校多次派專職心理教師參加市級心理骨干教師研修班、NLP技術培訓班、亞隆團體輔導工作坊、學校情境下的情緒管理工作坊、心理教師的每年進階培訓等,為他們的專業發展增添動力。學校建立了區級心理健康教師集體教研制度,定期開展活動,加強教師間的相互學習和交流,實現共同發展。
對于新教師,學校會對他們開展心理健康理論知識和方法技術的崗前專業培訓,既安排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原理、青少年心理特點及教育、學生心理問題識別與分析等理論課程,也安排了學生問題處理技術與會話技術等方法技巧培訓課程。這些培訓產生了很好的效果,越來越多的教師自覺地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和方法運用于教育之中。
這樣,學校逐漸形成了一支以專職教師為中心、骨干教師為輻射、全員教師參與的教師隊伍,保證了生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有效實施。
三、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是當前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有效途徑和載體。結合實際和學生特點,學校主要從以下幾方面人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首先,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不斷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堂教學規律。學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學。為此,學校形成了初一年級課程輔導,初二、初三年級專題輔導的心育課程體系。初一年級每雙周有一節課,以學習適應、情緒調節、人際交往、自我發展為內容;初二、初三利用班隊會每月一節,以青春期教育、戰勝挫折、自我提高等為內容。多年來,學校不斷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模式,形成了深受學生歡迎、課堂氣氛民主、課堂形式多樣的一套教學模式。此教學模式主要包括五個環節:課前熱身活動,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創設情境,帶領學生愉快地進入課堂;展開討論,尋找答案;聯系自我,注重體驗;師生共同總結,深化主題。經過幾年的研究積累,學校編寫了相城實驗中學徹中生健康教育教程》校本課程。
其次,以心理咨詢為主要交流方式,為學生和家長搭建解決困惑的平臺。學校建立了心理咨詢室,既拓寬了師生之間的心理交流渠道,也為家長提供了教子問題的交流空間。學校心理咨詢工作設有“室”“線”“箱”“刊”四類,通過面談、電話、信函、網站等形式開展咨詢活動,并介紹學生需要的心理學常識、回答學生提出的帶有普遍性的心理問題。除心理咨詢室外,學校還建立了心怡室,通過小團體輔導形式對學生進行松弛訓練;購置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書籍、報刊,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圖書閱覽角”;組織“健康杯”學生心理美
文大賽、“心理健康教育手抄報”比賽;設立了學生心理信息員輔導小組;開展校園心理劇比賽,讓學生在活動體驗中做到助人自助。
再次,以建立學生心理檔案為契機,加強學生心理檔案的現代化管理。為使心理咨詢教師更客觀地了解和認識學生的心理發展與變化,學校購置了“心海”軟件學生檔案系統,在專家指導下,更科學地建立學生心理檔案,以審慎的態度制定了測量計劃,在不同年級進行創造能力自測、卡特爾14PF人格測量等,使心理測量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它在咨詢和診斷過程中的作用。同時,學校要求心理教師根據測量結果給學校和班主任教師寫出報告,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通過這種信息化管理,心理咨詢教師可以迅速找到某個學生的各方面資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最后,以實現三結合為拓展方式,使心理健康教育經常化、系列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結合”主要表現為以下三方面。第一,心理健康教育與團隊活動緊密結合。通過新生軍訓、少年團校,學生的組織能力、適應能力、交際能力和意志品質得到了發展,形成了積極向上、樂觀的態度。第二,心理健康教育與班主任工作緊密結合。為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學校將班級作為疏導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陣地。第三,心理健康教育與家庭教育緊密結合。學校在家長學校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更新家長的教育觀念,使家長掌握青少年心理發展有關常識,了解自己孩子的各種心理特點、存在的問題及簡單的矯正方法,使家長成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軍。
四、提高家長的心育水平和能力,為學校工作提供有力的后盾
每個家長都愛自己的孩子,但由于家長素質不同,在教育觀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上多多少少存在一定的誤區。提高家長的教育意識和教子技能技巧是學校教育工作中的一個重點內容。
學校充分發揮家長學校的作用,定期對學生家長進行心理健康知識的培訓,提高家長的心育意識。幾年來,學校多次邀請國內家庭教育專家來校為家長做輔導講座,家長就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困惑與專家進行交流。例如,學校舉辦的“走出家庭教育的誤區”講座,向家長傳授科學的教育原則和方法,使其積累成功的家教經驗;“孩子的心理知多少”的講座讓家長了解中學生心理發展特點,以使其有針對性地對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實施教育;“考試焦慮的防治”的講座告訴家長要降低期望值,不要一味地關注孩子的分數,并學會一些簡單的心理放松訓練法。通過學習,家長學會了了解孩子、認識孩子,規范自身的教子行為,并積極創設健康的家庭環境,使學生在民主、平等、和睦的家庭教育環境中陶冶出健康的心理品質。
對于部分有問題的學生,學校召開家長―教師懇談會。教師邀請有關家長參加,就某些學生的問題進行協調討論,形成統一認識,尋求教育良方。同時,教師利用家訪的契機,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環境。教師與家長推心置腹的交談營造了和諧友好的氣氛,既能把正確的教育信息傳遞給家長,又能得到家長的積極配合。在學校和教師的引導下,家長的思想意識得到了轉變,掌握了科學的教育方法,促進了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推動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五、開展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評估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時是無形的,是不能立竿見影的,因而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至關重要。學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評估重點放在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以及相應行為的改進上,通過目標評價、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對心理健康教育情況進行有效評估,以更好地改善此工作。
為確保評估的科學性、有效性,學校主要通過以下方式進行評估。第一,通過學生心理測量情況進行評定。第二,通過學生的內省材料進行分析評定。每次心理健康教育課或一次活動結束后,學校會讓學生寫出體會、感受,并對學生的感受和體會材料進行分析,觀察其心理變化。第三,通過家長訪談和學生訪談。一方面,教師與家長密切配合,觀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后學生是否向積極的方向發展,以此來評定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另一方面,通過對學生的訪談,教師了解學生心理發展的現狀及存在問題,找到改進辦法。第四,通過心理咨詢案例進行分析。學生咨詢后,教師認真寫出案例分析,并進行跟蹤調查,這一結果也能對我們的教育過程、結果進行有效評價。
幾年來,學校有計劃地保證“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中學生生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順利實施,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學生的心理狀態與心理素質得到明顯改善,實現了學生、教師、學校及家長的共同發展。雖然在具體工作中學校也遇到了一些問題,但這些問題會不斷得到解決,而且隨著問題的解決,這一模式會更加成熟和完善。筆者相信,在未來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學校會取得更好的成績。
篇7
關鍵詞:學習壓力;加強疏導;家庭教育
我校最突出的問題學生,就是家庭教育不當或缺失造成的心靈扭曲的孩子,新市民子女也同樣是這種情況。老師該如何對癥下藥呢?下面我談談我們學校的做法。
一、專家多引領,師生共成長
1.讓教育第一線的德育工作者為我校老師傳經送寶
我校歷來關注特殊學生的教育,邀請過曹國慶校長、周麗萍校長、德育帶頭人芮永紅老師、班主任閔振宇到我校做班主任工作經驗講學,通過專家引領,提升老師尤其是班主任老師育人能力。
2.讓育人有專攻的心理咨詢老師為我校學生做心理疏導
上學年,我校初一(4)班有父母離異、重組家庭,有厭學情緒、叛逆情緒的學生相比其他班級多了一些,班主任在工作中感覺壓力比較大,針對這種情況,我校邀請了市少年宮徐彩萍主任對初一(4)班做了團體心理疏導,觀摩的老師感嘆徐老師心理輔導到底不一樣,有專業的心理學知識,教育效果好。
二、巧借社會力量,給心困生陽光
1.借林老師團隊之力,使學生幡然醒悟
上一學期,我校初三一位學生有嚴重的叛逆和厭學情緒,班主任多次家訪也無果,后來我就向林老師團隊的徐彩萍老師求救,按照徐老師的指點把家長先帶到徐老師身邊溝通,幫助家長找到問題的癥結,母親的溺愛、父親的暴力讓孩子的心靈扭曲了,家長按照徐老師的指導和孩子溝通,挽救了這位學生。上學期心理劇的評比,我就以這個學生及家庭為原型寫了心理劇《我該怎么辦》,拍攝完成后我在每次的家長會上都放給家長看,告訴全校的學生家長家庭教育要注意什么?
2.借心理醫生之力,幫學生撥云見日
在和心理老師的多次交流之后,我了解到不是所有的心困生都可以疏導成功的,嚴重的心理疾患需要醫生用藥物治療,上學期,我校建議兩位學生接受了心理醫生的疏導或治療,目前情緒穩定。
三、加強校內研討,提高育人能力
1.利用校內心理咨詢老師對心困生疏導、對班主任指導
我校心理咨詢室由孫敏老師負責,她在學生心理疏導方面肯鉆研,幫助班主任對心理問題學生悉心疏導。同時在平時工作中對班主任進行師生談話溝通技巧指導。
2.利用班主任例會對班主任加強育人能力的培訓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校內許許多多的沖突,其根源在于教師不善于與學生交往。對于成長中的孩子,他的好奇,他在成長中的各種嘗試,他犯下的過錯,都可以通過教育來包容和接納;教師把自己的生活體驗呈現出來,指引學生形成良好心態。在班主任例會上,我們讓班主任觀看高金英、任小艾、魏書生的視頻講座,讓班主任從他們身上尋找教育智慧。
3.個案研究,尋找規律
在班主任會議上我把全校心理問題學生的個案和班主任一起探討,成功的案例中班主任是怎樣做工作的;沒有成功轉化的,我們哪里需要改進和避免。班主任就發現有時任課老師過于急于求成,對學生的作業要求、紀律要求提得高了一些,導致學生在困難面前又動搖了,對于這些問題,利用教師例會,教育全體教師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配合班主任做好心困生轉化工作。
四、加強家庭教育指導,增強家庭育人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學校復雜的教育過程中產生的一切困難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家庭。”在社會還缺少對家庭教育進行正確指導的情況下,學校對家庭特別是對這些特殊家庭的子女教育進行指導就顯得十分必要。
在開家長會時,我們播放了臺灣曾仕強教授等專家的家庭教育講座的視頻。很多家長看了以后深受啟發,請教班主任怎么到網上尋找這樣的視頻。同時請身邊優秀的家長介紹教育子女經驗。班主任對不同類型的家庭進行不同教育方法的個別指導。
特殊學生的教育,我們任重道遠,但是我們堅信“愛心”能讓每個孩子的心田都沐浴陽光。
參考文獻:
篇8
少年的天空不能沒有陽光,更不能殘缺。中學生怎樣才能健康成長呢?
現選取幾個案例與大家一起研討。
鄉下來的孩子
小強,14歲,8年級學生,外來務工子女,性格外向,為人豪爽,朋友很多,是老師們心目中的好學生。7年級時,小強對學習很有興趣,上課積極發言,課后認真完成作業。第一學期時,學習成績居中等,但到下學期成績開始下降,慢慢對學習失去了興趣:遲到、上課睡覺、逃學、上網,并因此結識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班主任老師了解到,小強的父母,最近一年來,生意擴大,很忙,于是找了個小保姆專門照顧他,要錢給錢,要物給物,但是小強每周和父母見面的次數越來越少。
這個案例使我明白,為什么生意人在事業成功的時候,孩子的教育卻失敗了。
家庭暴力結出了暴力的果實
劉某,16歲,9年級學生,是家里的獨子,三代單傳。父親是工人,母親在事業單位工作。父親教育孩子的方法只有一個----打!棍棒底下出人才是父親唯一的信條。母親是一弱女子,不敢多管,否則自己都要挨打。他父親的一句話,我終身難忘:“老師,有一次我打得他在床上躺了七天!”這個孩子入校軍訓時一周時間打了三次架。開學一個月就從社會上糾集了一幫社會青年要打初三的同學,幸虧老師干預及時。
喜歡用暴力懲罰子女的父母,他們的孩子也容易產生攻擊行為。父母的暴力行為會促使子女性格粗暴、情緒壓抑,并且產生崇尚暴力的心理。
物質上有求必應,家庭教育卻一片空白
鄭某,男,13歲,七年級班學生。
鄭某好動,學習習慣差,經常不完成家庭作業,編一些謊話騙老師。平時以自我為中心,經常跟同學發生糾紛。同學們討厭他的習慣、做法,看不起他,在他經常流露出的不在乎的神情背后,有時也不經意地流露出一種無奈。鄭某父母工作忙,大部分時間他都和爺爺奶奶在一起,不管鄭某的要求是否合理,只要他開口,爺爺奶奶總是有求必應。
有學生曾說過:“老師面前要裝乖,父母面前要爭辯,老人面前要耍賴。”此時的鄭某正是這種心態。
單親家庭的孩子更需要和諧的教育
單親家庭的孩子,從小生活在一個不良的家庭環境中,家庭的“戰爭”,在他們心里留下了創傷與陰影。離異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也容易走向極端,要么溺愛,要么暴力。他們整日生活在矛盾之中,有時甚至感到自己是個“多余的人”,并會經常為一些家庭瑣事無端煩惱和焦慮。這些煩惱和焦慮使他們的性格有別于同齡人。
篇9
一、明辨是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
通俗地說,是非觀就是人們對待是與非的認識和態度,是世界觀的一種反映,對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也許有著截然相反的看法或認識,而大多數人對是非的看法或認識的趨同則構成了社會的是非觀。可見,在教育中老師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是非觀,讓他們依此支配自己的行為以及辨別別人行為的對與錯,認識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重要性。在上述事例中,除隨意扔紙團的這兩個同學之外,其他同學也缺乏明確的是非觀,他們對身邊的人和事不是旁觀,就是熟視無睹,“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理導致他們對身邊的不良現象也沒有起到監督和制止的作用。因此,老師可以就這件事利用班會課在同學之間展開課堂大討論,擺出這一現象,讓同學們談談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礎上,老師可以通過講故事、分析案例等方式對學生進行是非觀的教育,增強他們的是非感,讓他們認識到自己是集體,是社會的一份子,在是非面前,能夠旗幟鮮明地做出正確判斷的人是一個有道德責任感的人,同時影響和感染其他人也能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則更能反映這個人的集體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
二、自覺規范――幫助學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學生守則》提出了學生進行自我管理的具體要求,也是老師進行學生管理的依據。在上述事例中,這兩個學生顯然沒有根據這些日常行為規范來嚴格要求自己,因此老師要帶領學生認真學習、熟悉其中的內容,讓學生了解怎樣做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中學生,以此為標準來規范自身的行為。在實施過程中,旨在培養學生自主管理的能力。采取值日班長負責制,每天一個值日班長,大家輪流,組長協助值日班長從紀律、衛生、學習、兩操等方面對班中同學進行量化管理,值日班長還要在記載本上寫出當天值得表揚的地方和不足之處,當然實施學生自主管理并非是任學生自由發展,教師的引導作用不可忽視,應達到教師的監督與學生。自主管理的和諧統一,所以老師要根據記載情況,對好的現象在全班進行表揚,對不好的現象以鼓勵為主,在維護學生自尊心的前提下進行個別教育,讓他們先反省自身行為,然后老師再向他們提出努力的方向和改進的措施,旨在幫助他們認識到得體大方是一個中學生必備的素質,也是以后走入社會能更好地與人交流、融入社會的保證。讓學生進行自我管理給他們提供了鍛煉能力的機會,促使他們增強自我的責任感,在操作過程中,逐漸使學生由他律變為自律,由外在的約束變為內在的需要,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個人良好形象,促使優良班風的形成。
三、學習榜樣――幫助學生從生活中尋找學習典范
篇10
一、引言
網絡成癮是指由于過度使用互聯網而導致明顯的社會、心理損害的一種現象。精神病醫學臨床上也將之稱為病理性網絡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簡稱PIU)[1]。網絡成癮對于中學生來說最大的影響是造成成績明顯下滑、心理以及身心健康嚴重受損、行為習慣錯亂、自我封閉甚至違法犯罪等嚴重后果。國外很早就有針對網絡成癮的相關研究,其中美國紐約精神病醫師Ivan Goldberg于1994年首先借用DSM-Ⅳ中關于藥物依賴的判斷標準將此現象命名為“網絡成癮障礙”(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 。就網絡成癮的對象而言,國內外存在著巨大的區別。在國外,上網成癮的主要群體是家庭主婦、殘疾人、退休人員等;在國內,上網成癮的主要群體卻是以學生為主。造成這種巨大差距的因素有很多,本文擬以地處城鄉結合部的黃埔區為例,分析與探討影響中學生網絡成癮的因素及對策
二、影響網絡成癮的因素
1. 家庭。黃埔區是廣州市城鄉結合部的典型代表,與廣州市老城區在許多方面存在著重大的差別。例如經濟相對滯后、外來的流動人口多、人群文化程度低、社會治安亂、衛生保健工作欠完善和學校教育層次偏低等。這些特征會直接導致家長由于工作忙碌、沉迷賭博等原因從而對子女缺乏親情上的關愛與監管不力甚至放縱自流。另一方面,學生面對的不良社會因素多、誤交損友和欠缺必要的健康教育等這些環境因素直接或間接地使學生感到孤獨與無助,只能借助于網絡來發泄情緒。部分家長為了圖省事,僅僅是給孩子買臺電腦、裝個寬帶就了事,至于孩子用電腦來做什么事情根本就不聞不問,更談不上正確的引導與適當的溝通。部分不自覺的學生往往打著用電腦學習功課的幌子,實則用電腦來玩網絡游戲與上網聊天,正是這種惡性循環導致許多學生網絡成癮。
此外,單親或父母關系非常惡劣的家庭所導致的家庭教育缺失,父母過分溺愛或動不動就拳腳相加的家庭所導致的家庭認可缺失等也是導致學生網絡成癮的因素。
2. 心態。筆者在對我校學生進行訪談的過程中,有兩個案例相對比較特殊。第一個是2010屆學生李某,筆者在訪談過程中問這名學生:“你現在沉迷于網絡游戲,以后怎么辦?靠什么謀生?”該名學生居然給我舉了一些靠玩游戲賺錢的例子甚至講了一個從玩游戲到設計游戲的勵志故事。該名學生認為會玩網絡游戲等于會操作電腦,會操作電腦等于具備電腦操作技能,就可以找到相關的使用電腦的工作。我在訪談過程中對這名學生的認知誤區進行了分析與探討,然后帶他到黃埔港碼頭某物流公司進行參觀,讓他嘗試用電腦進行一些文秘的工作,結果他發現自己平時玩網絡游戲、聊QQ的所謂電腦技能在實際的工作環境中根本毫無用武之地。參觀完之后我再進一步和他談心,通過一段比較長時間的跟蹤教育,他的學習與生活逐漸走上了正軌。
另一個案例是2005屆學生張某,筆者在訪談的過程中發現該名學生無心向學,整天沉迷于網絡的原因是認為讀書無用。進一步了解后發現該名學生的哥哥在初中階段也是無心讀書,整天沉迷于網吧,后來混了一個初中畢業證后就讀于廣州港技校,從技校畢業后在廣州港碼頭找了一份工作。由于近年來廣州港的效益越來越好,因此他哥哥的收入也越來越高。這就給該名學生造成一種錯覺,認為本科畢業的大學生工資不僅不如一名技校生,甚至連工作都找不到,辛辛苦苦多讀那么多年書根本沒有必要。面對這個客觀存在且帶有中國特色的怪現象,筆者沒有急于否定該名學生的看法,而是聯系了該名學生的哥哥,與他哥哥一起討論這個問題,巧合的是他哥哥剛好在讀夜大,我就問他哥哥一個問題:“既然工資收入很不錯,為何還要繼續讀書呢?”他哥哥回答:“同一個技能崗位,一個技校生去可以很快適應很快上手,而大學生則不能。但如果是非技能的專業呢,大學生占的優勢就強了,畢竟大學生的文化知識相比技校生要高,學歷和文化都比技校生過硬,可塑性強,好培養。”換句話說,如果要往更高的類似管理崗位的層次走,學歷和文憑就顯得非常重要了。通過聯合該名學生哥哥的幫助以及后續一段長時間的跟蹤教育,該名學生逐漸從網癮的漩渦中慢慢脫離。
3. 環境。黃埔區位于廣州市的東南部,行政區域總面積90.95 km2,全區常住人口近20萬,行政管轄范圍有9個街道辦事處。黃埔區重點產業有現代信息服務業、現代化工、汽車及零部件、港口、食品、電力等。[2]按照2002年11月15日國務院頒布實施的《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規定,人口數量在10000以上的,允許設立開辦一家正規網吧。按照黃埔區的區域面積的大小,擁有39間正規網吧是符合《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規定的。可是網吧的實際數量遠遠不止這個數,這些黑網吧大多藏身于農村、社區居民樓、出租屋或者是自家的房屋內,要徹底整治難度非常大,因此這些黑網吧就成了許多不愿意回家的中學生最愿意去的“歸宿”,長期流連于網吧上網,必然會造成網絡成癮。由此可見,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也是中學生網絡成癮的一個重要原因,尤其是黑網吧的存在更是為中學生網絡成癮提供了數量加速增長的溫床。
4. 監管。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改變著整個社會的思考方式,也對中學生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沖擊。面對互聯網上各種良莠不齊的“垃圾信息”,尚不具備明辨是非黑白能力的中學生往往無所適從。在學校里經常受同學欺負,缺乏老師關注的學生,到了網絡游戲上卻可以成為一呼百應的將軍帝王,這種巨大的心理落差是導致網絡成癮的最大因素。加上中學生具有思維單純、好奇心強、自制能力差、喜歡追求新事物、愛刺激和愛幻想等特點,導致他們面對一個嚴重缺乏監管的互聯網時,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
5. 心理。網絡成癮從其本質上來說一個心理問題,但并非所有與網絡有關的問題都是網絡成癮。筆者在2007年對一位學生進行訪談的過程中,發現這位學生癡迷于網絡聊天和網絡游戲的原因是因為在網絡中他可以變成一個女孩子,可以受到其他男性的關愛與關注。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這個孩子具有輕微的性別認同障礙(gender identity disorder),現實生活中不允許他有女孩子的裝扮和舉止,他只能將這種需要轉移到網絡上。后來筆者通過引導這名學生參與各種體育競技運動,煥發了他潛在的男子漢氣息,他很快就將注意力轉移到別的方面去了。相比其他的訪談案例,改變這名學生對網絡的沉迷相對較容易一些。
三、中學生網絡成癮的對策
1. 加強家校協同教育。在面對中學生網絡成癮這一難題上,改變家長的態度與改變學生的行為習慣相比,前者要重要得多。戒除網絡成癮不僅需要家長在生活上多加關懷,還要在思想上進行溝通與引導。通過向家長展示青少年因為網絡成癮而走上犯罪道路最后家破人亡的案例給予家長警示,同時引起家長足夠的重視。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只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才能實現和諧的全面發展,就是兩個‘教育者’―學校和家庭,不僅要一致的行動,要向兒童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始終從同樣的原則出發,無論在教育的目的上、過程還是手段上,都不能發生分歧”。在對待中學生的教育問題上,如果單單依靠老師和學校孤軍奮戰,最終結果必然與教育的最終目標背道而馳。
2. 重視個別心理輔導與心理干預。對于有網絡成癮的學生一定要及時進行個別心理輔導,及早發現才能及時解決問題。針對不同程度的網絡成癮制訂對應的個性化輔導方案,絕不能放任自流。對于一些癥狀更加嚴重的個體,應該采取醫學臨床級別的心理干預方案。
3. 引導參與群體競技活動。很多中學生熱衷選擇虛擬的網絡世界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缺乏與人溝通的能力,或者缺乏應有的關心與關懷,但同時他們也渴望得到同學和老師的認可與贊賞。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首先引導網絡成癮的學生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在各種形式的集體活動里逐漸學習如何與人交往,進而再學習團隊協作等能力。多種形式的溝通有助于提升個體的主觀幸福感與滿足感,多種形式的群體競技活動則能夠為個體帶來健康與活力。
4. 重視信息技術課堂的德育功能。中學里的信息技術課在目前的“看重分數、看重升學率”的大環境下,逐漸演變成一門工具課甚至娛樂課。正是由于對信息技術課堂功能認識的不全面與不重視,才會讓學生對網絡存在神秘感,進而形成不良的認知觀念。戒除網絡成癮并非是讓學生與網絡完全隔離,而是應該引導學生正確的感知網絡,熟悉網絡。應該通過信息技術課堂向學生傳達正能量,應該引導網絡成癮學生進行網絡知識培訓、組建計算機愛好小組、參與網頁設計培訓、學習動畫制作、舉辦電腦編程比賽活動等,讓學生在網絡競技中獲得成就與認可,進而得到同學們與老師的賞識。
5. 組織參觀社區內的少年法庭。由于網絡成癮走上犯罪道路的案例數不勝數,僅僅依靠苦口婆心的說服教育效果不明顯。對于一些有犯罪傾向的網絡成癮學生,除了進行心理輔導和跟蹤教育,還應該組織他們到區內的人民法院參觀以及旁聽少年法庭庭審。通過真實的案例對學生進行教育能夠帶來更好的效果,通過近距離的接觸到法院和法官,對網絡成癮的學生學習法律知識、樹立良好的法律和道德觀念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他們更需要加強法制教育,加強法律觀念。
四、結束語
中學生網絡成癮是一個全社會都需要面對的巨大難題。隨著網絡和科技的發展,這個難題還可能會有其他形式的演變。只有全社會都關心愛護并共同教育這些網絡成癮的青少年,才能與這些孩子一起共渡難關。這是一條曲折而漫長的道路,但是只要我們大家一起團結起來,大家一起幫助他們糾正這些不良行為習慣,就一定能夠帶領這些迷路的孩子走出網絡的陰影,重新沐浴這個世界多彩而溫暖的陽光。
參考文獻
[1]王蛟.網絡成癮癥的成因研究現狀與分析[J].新西部,2012(7).
[2]馮廣俊.建“四化”型安全區域[J].勞動保護,2010(1):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