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醫學救援預案范文

時間:2023-10-12 17:17: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緊急醫學救援預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緊急醫學救援預案

篇1

關鍵詞:就業數據;培養方案;金融學專業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2-0087-02

培養方案是一個專業發展的根基,要培養什么樣的學生,學生應該掌握什么樣的知識和具備什么樣的能力,采用什么樣的培養方式等都需要在培養方案中一一界定。目前地方一般院校金融學專業的培養方案基本上都是參照《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和重點院校的培養方案制訂的,沒有考慮地方院校和重點院校相比在生源質量、教學水平、基礎設施及就業方向上的不同,導致制訂的培養方案不能很好的執行,不能達到預定的培養目標和規格。所以地方院校必須在重新審視本專業定位的基礎上對培養方案做出調整。一個專業乃至一個學校是否有存在的必要,要看其培養的學生是否能適應社會的需求。所以本文以學生的出口即就業為依據,對地方一般院校金融學專業培養方案的調整進行研究。首先,設計調查問卷對大連大學金融學專業2015界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進行調查;其次,對調查問卷進行統計分析,得出分析結論;最后根據調查問卷的結論,提出對地方一般院校金融學專業培養方案進行調整的對策。

一、問卷設計與測試

1.問卷設計。目前有很多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等院校的學生工作者針對畢業生就業方面做了很多調查,但是這些調查都是對學生的就業意向和就業渠道等進行調查,無法為專業發展和培養方案改革提供建議。因此,為了給培養方案調整提供依據,本文以就業為主題從五個方面設計了調查問卷,包括:基本就業信息、通識教育、理論知識教育、實踐與應用能力培養、創新創業能力培養。①基本就業信息。對基本就業信息的調查主要想弄清楚一個問題,即大連大學金融學專業的就業情況是好還是不好。本文從兩個方面來設置問題:首先是客觀指標,包括就業單位的屬性、就業單位類型和初次就業時的起薪;其次是主觀指標,即實際就業和期望就業的差距。②通識教育。本部分調查主要是想理清基礎通識教育(包括專業通識教育)在學生就業中的作用,以便對培養方案中通識教育進行改革。主要包括: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對就業的影響、數學與自然科學知識對就業的影響、專業基礎知識對就業的影響。③理論知識教育。本部分調查主要是希望理清金融學專業知識培養對學生就業的影響。主要包括:課程的重要性排序。④團隊合作、實踐與應用能力培養。一般來講,企業都比較重視團隊合作、實踐與應用能力,本調查的目的是理清目前培養方案中哪些課程對團隊合作、實踐與應用能力形成了有效支撐。⑤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創新創業能力亦是企業比較看重的能力,本調查的目的是理清目前培養方案中哪些課程對創新創業能力形成了有效支撐。

2.問卷的測試。大連大學金融學專業2015屆畢業生共有35人,在進行畢業論文答辯前,35人均返校參與答辯準備。此時大多數同學都已經找到了工作單位,因此,針對這屆畢業生發放了問卷。問卷發放35份,收回35份,回收率100%。

二、調查問卷的結論所揭示的培養方案中存在的問題

1.雖然就業率較高但是就業層次偏低。①客觀指標所揭示的問題。客觀指標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即:就業單位的屬性、就業單位類型和初次就業時的起薪。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畢業生的就業單位主要是私營企業,其次為國有和集體企業。私營企業中以金融企業為主,還包括其他類型的企業,例如外貿類企業。國有企業以銀行為主,但是主要就業單位集中在各類銀行的縣級支行,甚至鎮級支行。銀行是就業的最主要去向,其次為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和其他金融機構。從起薪的情況來看主要集中于2000~3000元,有相當一部分畢業生的起薪為1000~2000元,1000元以下主要是未就業學生??傊瑥目陀^指標來看,大連大學金融學專業學生的就業層次不高,畢業生就業的第一選擇是銀行,只有在銀行無法找到合適的工作時才考慮其他金融企業。起薪普遍較低。②主觀指標所揭示的問題。主觀指標主要考察了畢業生實際就業情況和預期就業情況的差距。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大連大學金融學專業大多數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低于就業預期。說明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本專業的就業水平較低;二是,畢業生對自身的就業期望較高。

2.通識教育課程內容空泛和時代的融合度不夠。①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對就業的影響。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到,畢業生并不認為人文社科知識對就業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通過進一步的訪談,發現產生這一結論的主要原因是畢業生認為目前學校的人文社科類課程及授課內容設置并不符合社會的需要,不能達到提高學生就業能力的目的。②數學與自然科學知識對就業的影響。通過調查結果可以發現,畢業生并不認為數學與自然科學知識對就業有很重要的影響。經與學生詳細了解后發現:一是,學生沒有意識到這類知識對金融學學習的重要性;二是,這類課程的設計和專業課程脫節,其實用性并沒有在專業課程的學習中體現;三是,金融企業更注重畢業生的實踐操作能力。③專業基礎知識對就業的影響。通過調查結果可以發現,畢業生對專業基礎知識在就業中所起的作用都比較認可。鑒于此,應該在今后培養方案的制訂中,特別重視專業課程的選擇和優化。

3.專業理論教育眾口難調。專業理論課開設了《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金融工程學》、《投資學》、《計量經濟學》、《保險學》等十二門課程,讓每位畢業生選出這些課程中對就業最有價值的3門課程。從結果可以看出,《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投資學》、《保險學》以及《證券投資基金》是排在前面的課程。這說明不同就業志向的畢業生看重不同的課程。這雖然給我們制訂培養方案帶來了困難,但也提醒我們要注意課程的多樣性,并突出重點。

4.實踐教育培養方式粗放,精細度不夠。實踐課程包括實驗和實習兩個部分,涵蓋了從金融交易模擬到畢業論文的十門課程。同樣本次調查讓每位畢業生從中選出最具就業價值的3門課程。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最具就業價值的實踐課程是畢業實習、經濟數據分析、金融交易模擬和認識實習。經過和畢業生的深入訪談發現,實踐的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實習內容充實、安排合理,能夠讓學生真正的增加實踐知識,掌握操作技能。

5.創新創業教育手段單一、效果不明顯。創新創業教育目前有三門課程,分別是創新教育、就業指導和創業指導。根據畢業生調查結論,這些課程并不能對就業產生良好的支持,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授課內容脫離實際、教師素質和上課形式是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最大問題。

三、地方一般院校金融學專業培養方案調整的建議

1.培養目標定位應更加切合實際。培養目標決定了培養規格,也決定了學生的就業取向和自我認知。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金融學專業的就業更趨向于基層金融單位,應該將培養目標定位于“培養面向基層銀行、保險、證券公司的應用型人才”。

2.優化通識課內容緊跟時代。從調查結論可以看出人文社科知識、數學與自然科學知識在就業中起的作用不大,原因在于這些課程內容陳舊,無法和學生專業知識融合。因此,新培養方案應該充分對通識課的課程安排和教學內容進行調整,注重和學生的專業發展緊密結合。

3.專業課程應模塊化。從調查結論可以發現,不同就業取向的畢業生看重不同的專業課,所以專業課應該盡量模塊化,例如:將銀行類課程、投資類課程以及保險類課程分別設為不同的模塊,供不同就業取向的畢業生選擇。

4.實踐類課程應避免流于形式,要和金融行業緊密結合。目前的實踐類課程有一些流于形式,學生不能從中獲得就業需要的實踐技能。在未來培養方案的調整中有三點需要加強:一是,充分利用金融實驗室,目前的金融實驗室可以進行包括股票、銀行及保險的模擬操作,應充分利用;二是,建立更多的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到金融企業頂崗實習的機會;三是,聘請金融界人士作為專業的校外導師和本專業教師共同授課。

5.創新創業教育要更注重效果。目前的創新創業教育無論是教師素質還是創新創業環境都無法滿足學生的實際創業需求,因此,未來對培養方案的調整應著重于兩點:第一,提高創新創業教師的素質,鼓勵教師到企業掛職,增加行業經驗,或者引進有行業經歷的教師;第二,從授課形式上來講,應該將課程內容和學生的創新創業興趣結合,鼓勵學生多參加各類創新創業比賽,充分利用各級創新創業平臺。

總之,通過這次對大連大學金融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調查,發現了目前培養方案的不足之處,為未來對培養方案的調整提供了依據,同時對地方一般院校金融學專業培養方案調整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張斌.2014屆管理學畢業生就業意向與期望調查報告及對應分析――以河北聯合大學管理學院為例[J].中國市場,2014,(5):68-69.

[2]董井瑞.財經金融類院校畢業生就業和職業發展狀況調查報告[J].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3):70-75.

篇2

隨著社會對院前緊急醫療救援服務要求的逐步提高,提升院前緊急醫療救援水平已成為增強城市功能的迫切任務。目前,我國還沒有急救醫療法規及急救行業的準入制度,急救醫療機構的建設模式多樣,因此,建立一套適合經濟發展需要、合理、可操作性強的緊急救援質量管理體系,打造一個具有管理現代化、醫療服務規范化,具有全方位醫療救援能力的應急救治隊伍,在指揮調度、人員結構、設施裝備、知識培訓、信息網絡等領域全方位加強專業化建設力度的緊急救援質量管理體系已刻不容緩。

1 柳州市緊急醫療救援中心發展史

柳州市緊急醫療救援中心(柳州市醫療急救指揮中心)成立于1998年12月2日,由柳州市衛生局直接領導,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急救中心由成立之初的4個急救站、1個急救點、7輛值班救護車現發展到擁有12個急救站、6個(縣)分中心和1個急救點、18輛值班救護車,出診量由1999年第一季度的983次呼救次數、出車959次,增加到2006年的第一季度的最高呼救次數6 302次、出車6 187次,出車平均反應時間由成立初時的2.83秒縮短到現在的1.64秒,其功能也由以前單純的院前醫療急救增加為突發公共事件的緊急醫療救援任務,成為柳州市政府的一個文明窗口,市民將之譽為“生命的保護神”。

2 緊急醫療救援中心管理模式

柳州市緊急醫療救援中心為單純指揮調度型急救中心管理模式,以制度管理網絡的方式動作。與全國其它城市的管理模式相比,此模式科學地整合了柳州市的衛生資源;降低了急救網絡運行成本,縮短了出診半徑,縮小了反應時間,減輕了市政府的財政負擔。

3 單純指揮調度急救中心建設

3.1 設置獨立急救機構:在突發公共事件管理中,獨立的急救機構是緊急醫療救援強有力的保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體系建設規劃》要求地級市建立緊急醫療救援中心,原則上獨立運行。柳州市政府把柳州市緊急醫療救援中心的管理模式定為單純指揮調度型,隸屬于市衛生局,設置獨立的事業機構和人員編制,并統一急救號碼“120”,建立“120”通訊指揮調度系統,實現急救網絡的統一管理,資源統一調度指揮。

3.2 建設緊急醫療救援網絡:緊急醫療救援網絡是公共衛生救治體系實施緊急救援的基礎,也是實現緊急醫療救援“快速”的前提。柳州市緊急醫療救援中心根據市區人口情況,合理將有限的醫療資源進行整合,重新制定急救半徑與急救反應時間的新標準,建立三級網絡管理體制[1],并以社區為基礎,制定區域內網絡規劃和計劃,同時加大農村醫療急救網絡建設的力度,提高農村急救網絡的覆蓋率。急救體系的網絡化在更大程度上提高了突發公共事件中的醫療救治能力,減少了災難造成的損失和降低了社會成本。

3.2.1 急救站的建設:在緊急救援的網絡建設中,急救站的設立是根據柳州市區人口分布情況,以網絡的形式科學地分配急救資源,城區急救半徑在5公里內,接到呼救后13分鐘內趕到急救現場。

3.2.2 急救(縣)分中心的建設:縣分中心的設立原則上依托綜合力量較強的縣人民醫院,其管理模式為當地衛生局直接領導,負責服務區域內傷病員的現場急救、轉運和醫院內醫療救治。郊區或農村可根據地理位置、人口分布情況設定急救半徑。業務上接受市緊急醫療救援中心的指導,突發公共事件發生時接受市緊急醫療救援中心統一指揮,分中心建立公路沿線急救網點。

3.2.3 急救點的建設:急救點原則上選擇通過國家一級醫院評審或公路沿線醫療條件好的鄉鎮示范衛生院的醫療機構,經緊急醫療救援中心檢查確認。

3.3 與城市聯動系統聯動:緊急醫療救援體系是社會安全體系及公共衛生體系重要的一環,所有突發公共事件的救援工作都離不開緊急醫療救援中心的參與。2005年柳州市政府投入資金改造并升級指揮中心調度系統,使緊急醫療救援中心指揮調度系統與柳州城市聯動系統聯動,實現了聯合接警和對共享平臺的訪問。一旦出現突發事件,中心迅速轉化為突發事件醫療緊急救援應急指揮部,負責指揮、調度、協調、參與突發公共事件的緊急醫療救援工作,大大提高了城市對突發公共事件的快速反應能力。

3.4 建立一套完整的規章制度:制訂一套完整的規章制度,是建立一支高素質的院前緊急醫療救援專業隊伍和提高緊急醫療救援質量的關鍵。中心根據市急救工作的管理模式和特點、人員素質、資源條件,按照現代急救管理理論和方法制訂了一套急救網絡的管理規章制度,包括指揮調度中心工作管理規章制度;急救站、急救分中心管理規章制度;急救網絡成員單位準入制度。同時編寫了《柳州市緊急醫療救援中心工作手冊》,規范了院前急救醫療行為,明確了各個崗位、各類各級人員的職責,對我市緊急救援網絡的管理和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3.5 人員培訓:急救人員的業務素質高低,直接影響到院前急救質量的水平,因此我們的培訓從以下三個層次抓起:

3.5.1 急救醫護人員培訓:院前急救人員經培訓須重點掌握檢傷分類、心肺復蘇、骨折固定、止血包扎、氣管插管、清創縫合、防毒和隔離消毒等基本技能。

3.5.2 駕駛員、擔架員培訓:重點掌握急救基本操作,如:心肺復蘇、外傷搶救四大技術(止血、包扎、固定和搬運)。

3.5.3 中心調度接警人員培訓:掌握接處警、車輛調度、信息輸入、GIS地理信息系統、GPS車輛定位系統、語音記錄子系統等相關知識及操作技能,經考試合格后方能上崗。

急救醫護人員、駕駛員和擔架員經培訓后參加考試,獲得柳州市緊急醫療救援中心頒布發的《急救知識及急救技能考核合格證》方能上崗。

3.6 制訂公共事件的緊急醫療救援預案及演習制度:市緊急醫療救援中心依據《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爭預案》制定各種急救預案,儲備緊急救援物質。每年組織1~2次突發公共事件演習。

4 取得的成效

我市緊急醫療救援中心經過7年的建設發展,已形成了覆蓋市、縣、鄉三級急救網絡的緊急救援醫療服務體系,在應對突發重大災害性事件時可緊急調動全市醫療資源,實現急救醫療服務的一體化。取得了以下成效:(1)降低了體系的運行成本,整合了全市醫療資源,減輕了市政府的財政負擔。(2)急救站布局合理,有效縮短了急救半徑,使市民得到了方便、快捷、有效的院前醫療急救服務。(3)建立了一支高素質的院前緊急救援專業隊伍。(4)實現了我市急救醫學服務人性化、規范化、結構網絡化、反應快速化、指揮信息化、管理科學化。(5)2005年4月在全市設定交通事故顱腦外傷救治定點醫院,為交通事故顱腦外傷病人建立了快速搶救綠色通道。(6)中心近年在處理的大型突發事件的醫療急救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趙永春.緊急醫療救援中心的設想[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04,8:574.

篇3

應急醫療救援保障范圍應急醫療救援保障涵蓋了平時自然災害、非自然災害(人為事故災害、恐怖襲擊)等醫療救援,在戰時的應急醫療救援還包含各種武器所致的戰創傷。比較常見的有以下4種情況。1.2.1自然災害天文災害、氣象災害、海洋災害、地質災害、生物災害、森林火災等。地質災害包含地震、泥石流、滑坡等。1.2.2事故災害火災、放射事故、化學危險品、生化災害、交通事故、礦難等。1.2.3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傳染病疫情、食物中毒、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1.2.4恐怖襲擊事件如2013年美國波士頓馬拉松賽接連發生2起爆炸襲擊事件,因賽事設有緊急醫療服務部門,爆炸發生后即刻進行了醫療救援。

2醫學工程在醫療救援中的應用方法

雖然醫療救援的主體是醫務人員,但醫學工程人員和醫學工程的理論和技術在醫療救援中不可或缺,而要做好醫療救援的保障必須要有臨床醫學工程學科的強力支撐。

2.1臨床醫學工程學科特點臨床(醫學)工程是生物醫學工程的一個重要分支,在醫院中與醫療、護理、藥學并列為4大支柱,是醫療質量安全與效率的必要技術保障。學科研究領域主要是醫學裝備的管理以及與臨床共同開展醫學工程科研2個方面,其特點是工程技術與臨床應用緊密結合,管理與科研工作的中心是臨床需求。醫學裝備管理包含物流供應管理、風險管理、質量管理和維修保障等工作,醫學工程科研方面主要有醫學裝備管理、物理作用的生物效應、醫學裝備改進與研制3個方向。

2.2臨床醫學工程在應急醫療救援中的應用實際救援中派往前線的醫療人力資源往往受限,應急醫療救援體系的設計者和執行者應該思考如何最大限度地保障發揮救援醫療資源的作用,提高醫療救援效能并保證醫療質量。而醫學工程技術是醫務人員最可信賴的助手,理應成為醫療救援的重要手段。成功的應急醫療救援需要4個條件:(1)高效的組織指揮:需要對現場信息進行收集與研判、救援力量的組織和編配以及制訂合理的救援實施方案;(2)實施正確的醫療救治技術:這是醫療救援的基礎和軟件;(3)適用、齊備的裝備藥品器材:這是醫療救援的硬件條件;(4)自身保障設備設施和條件。根據臨床醫學工程的自身特點與上述醫療救援保障的關鍵點,若要在醫療救援中使用醫學工程技術,應從救援裝備的管理和科研2個領域入手。從應急醫療救援全程來看,醫學工程的作用可體現于日常備戰、應急響應、展開部署、醫療實施、總結分析5個階段。

3國外醫療救援中醫學工程的應用

3.1醫療救援裝備物資管理高效的醫療物資調配是應急醫療救援的重要保障,也是臨床醫學工程重要的研究課題。國外學者對災害救援時醫療物資供應鏈進行了研究,例如研究了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模型。

3.2對現有設備的改造利用由于醫工工程師熟知醫療設備構造,一方面能在救援現場提供技術支持,另一方面也能在物資匱乏的災區將手中設備“變廢為寶”。,利用手機進行顯微成像。通過人手一部的手機和簡單的光學組件,再加上LED發光二極管,就能十分有效地對瘧疾和肺結核進行檢驗,這種設備較常規光學顯微鏡而言不僅方便攜帶,并且更容易獲取。

4我院醫學工程在醫療救援中的應用實踐

我院組建有國家級醫療救援隊和應急醫療分隊兩級醫療救援隊,開展臨床醫學工程研究的有野戰外科研究所(以下簡稱外研所)和醫學工程科(以下簡稱醫工科)。外研所包含創傷、燒傷與復合傷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交通醫學全軍重點實驗室。由于2個部門的各自特點,在將醫學工程方法應用于應急醫療救援實踐中時,外研所主要方向在多發傷救治技術、交通事故生物效應的研究和急救裝備器材的研制上,醫學工程科則側重于救援裝備器材物資的管理工作。歷經多年努力,探索出如下成果。

4.1日常備戰階段4.1.1依據災害種類制訂救援裝備配置預案我院國家級醫療救援隊設有戰備物資倉庫,物資管理規范、準備充分。裝備配置可參考2008年衛生部制定的《衛生應急隊伍裝備參考目錄(試行)》,它是應急醫學裝備配置的參考標準,包括救治裝備和常用藥品、傳染病控制類裝備、中毒處置類裝備、核與放射處置類裝備、隊伍保障類裝備等。4.1.2依據災害種類制訂救援物資供應預案我院醫工科也依據災害種類制訂救援物資供應預案,例如《醫工科重大地震預案》,并與若干供應商簽訂應急供應協議,使急救設備、器材的應急供應更及時高效。我院醫工科依據災害種類制定的耗材庫。4.1.3合理管理專用和通用急救設備,確保設備的待用狀態專屬國家醫療救援隊的急救設備有時可能長期閑置于倉庫中,但醫工人員依然要堅持按計劃定期對急救設備進行預防性維護,確保設備的待用狀態。同時醫院其他急救設備也是醫療救援裝備的后備,這些平時運行在臨床一線的急救設備需要醫工人員與臨床使用人員協同維護保養,保證設備隨時可以進入救援一線。隨著智慧醫院的建設,未來將發揮信息系統的作用,實時監控急救設備的工作狀態。4.1.4救援裝備的安裝使用培訓通常救援裝備器材是為救援現場量身打造的,與院內急救設備有差異,需加強對救援隊的培訓。我院醫療救援隊定期衛勤演練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即是按實戰要求進行救援裝備器材的安裝使用培訓與演練,確保在救援現場能迅速安裝救援設備、熟練使用救援器材,保證救援質量。

4.2應急響應階段(1)運用醫學工程技術手段收集獲取信息,縮短響應時間,幫助研究判定情況,為救援組織指揮提供依據。我院外研所2013年研制出交通事故現場信息采集系統收集新技術,通過對交通事故現場建模,使用無人飛行器與機器視覺探測技術,實現交通事故現場信息的遠程采集,能在救援隊出發前獲知現場情況,有助于準確配置救援人員與裝備,提高救援的成功率和效率,開創了一種醫療救援的新模式。(2)通過制訂預案,高效完成了救援隊的物資供應。四川蘆山地震發生后,我院迅速啟動應急醫療救援預案,第一時間組成蘆山抗震救災醫療隊,1h內完成人員、物資準備,成為進駐災區的第一支省外醫療隊。醫療隊共攜帶價值200萬元的先進手術器械、醫療設備和價值20萬元的藥品,展開后即是一個功能齊備的野戰醫院,可完成各類急救手術。

4.3展開部署階段4.3.1通過機動醫療單元展開,將醫院移至現場通過學習國外經驗,我國建設了“和平方舟”號醫院船、民船改裝醫院船、海域救生浮臺等海上醫療單元。在陸上,我軍各衛勤單位已掌握利用方艙醫院、帳篷醫院、野戰手術車作為機動醫療單元。方艙醫院具有模塊化易連接擴展的優點,在2010年玉樹地震救援中得以充分展現。在蘆山抗震救災期間,我院醫療隊的野戰手術車在老百姓家門口實施了現場手術。我院外研所研制的野戰救護車、兩棲裝甲救護車,其他單位研制的衛生列車均是各具特點的新型機動醫療單元。兩棲裝甲救護車是在水陸坦克基礎上改裝而成的,配備有可伸展式雙層擔架床及先進的醫療設備,設計時充分考慮人機工程因素,救護艙室做隔音降噪處理,艙室溫度可調,為實施救治與運送提供良好的空間環境。4.3.2現場醫療平臺的搭建應急救援中需要醫工、醫護人員一起在災害現場搭建帳篷、醫療平臺,安裝手術床、醫療設備,安裝供電、空調、供氧設備,以及安裝調試通信設備。經過日常備戰階段的培訓演練,快速搭建醫療平臺,為挽救生命贏得時間。4.3.3遠程醫療系統的搭建與維護通過遠程醫療系統,可實現遠程會診、遠程手術指導,是高效利用醫療專家資源的一個重要手段。在救援現場運用遠程醫療系統,同樣需要醫工人員進行安裝與維護。

4.4總結分析階段(1)其他專業人員可以與醫工人員一起總結分析,優化救援路徑、流程,幫助建立快速高效的醫療救援體系。(2)災害人體效應的醫學工程研究:我院外研所開展交通事故的生物效應研究,仿真分析了交通事故導致各種傷害的原因,對于醫療救援與設計交通事故防范系統都具有實際價值。(3)研究如何將醫學工程技術方法用于應急醫療救援,解決救援中遇到的難題。

5結語

篇4

關鍵詞:石化企業 HSE管理體系 職業健康管理

一、HSE管理體系簡介

在過去,人們對于資源的開采和使用往往比較盲目,具有很強的破壞性。隨著資源的消耗和環境意識的增強,國際社會對于資源的開發和保護也有了一套完整的體系。石化行業是高風險行業,對于環境、安全和健康的影響很大,因此,需要一套完善的、科學的管理體系進行規范。HSE管理體系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應運而生的。

HSE(Health Safety and Environment)是綜合了健康、安全和環境三個要素,在石化行業通行的行之有效的管理體系。它是以領導和承諾為管理核心,在石化企業經營科學發展的基礎上,實現企業生產安全,員工身體健康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二、HSE管理體系中職業健康管理的問題

目前,與國際上的著名石油公司相比,我國石化企業在上世紀90年代推行HSE管理體系的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還存在著不少問題。本節主要針對HSE管理體系中的職業健康管理方面做出分析。

HSE管理體系包含了環境、健康、安全各方面的因素,在石化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員工的職業健康問題是企業內部可以做出完善和改進的一點重要因素。通過對目前石化企業的調查研究,筆者發現主要存在的問題有:

1.職業健康管理人員專業性不強

職業健康管理是HSE體系推行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我國多數石化企業都已建立HSE管理體系,但針對職業健康管理的專業性不強。主要表現在管理人員沒有接受系統的職業健康管理培訓,缺乏專業的健康知識。這些人員往往不是專職的健康管理工作者,而是從其他崗位上調動的臨時工作者。

2.缺乏對職業健康管理流程的細分

職業健康管理應當從石化企業生產環境、生產過程等方面進行,關鍵是做好職業病的事前防治措施,對石化企業生產環境的監測管理,對生產過程中的員工安全防護工作不到位。在規章制度上,大多數石化企業往往照搬國家職業病防治的法律法規或上級文件,缺乏自身的探索研究,對石化工業生產各環節的健康管理細分度不足。

3.責任主體缺乏規范管理意識

職業健康管理的最高責任人是企業的法定代表人,主要的職責是全面負責職業病防治工作。但石化企業的職業健康管理單靠某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由于石化企業開采生產工作涉及較多的危險化學物品和操作器械,因此供應商和承包商的管理責任也非常重大。承包商主要缺乏對于環境保護和職工生命安全的規范管理,沒有嚴格按照職業病防治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管理石化生產中的危險化學物品。而供應商在提供生產設備和用品時,缺乏對有毒有害設備物品的警示標識,往往容易造成危險品泄露等事故,給員工的健康帶來危害。

4.缺乏對危險事故緊急預案編排和常用救援設施維護

石化企業沒有對本企業生產環節的危險情況做具體分析,制定有針對性的措施。多數事故緊急預案往往都是從整體上來編排的,對于某個環節的預案缺乏規劃,導致在危險事故發生后緊急預案的效果不明顯。常用的救援設施包括固定和便攜式報警器、空氣呼吸設備、防毒面具等。這些設備需要定期檢查和更換,才能保障在危險時的保護效用。如:石化企業在汽油生產過程中的加氫裝置,其運行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硫化氫和氫氣等易燃易爆氣體,操作溫度較高,壓力較大,極易發生泄漏和爆炸。因此對于汽油加氫這一生產環節,應該制定相應的緊急事故處理預案,做好安全通道的清理,保證救援器材的使用。

5.缺乏對職業環境健康監督和監測

我國大多數石化企業在實施HSE管理體系時,往往不注重對生產場地的職業健康監測分析,沒有及時請具備監測資質的疾控中心等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來進行采樣。對于職業健康日常的管理也缺乏評級審定,主要集中在企業內審,而缺乏專業機構的外審。

三、改善石化企業HSE管理中職業健康管理的措施

1991年,殼牌公司率先頒布HSE方針體系。國外大型石化公司的職業健康管理經驗豐富,值得國內企業積極學習并發展成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管理措施。

1.強調HSE管理體系的核心

HSE管理體系的核心是領導和承諾。因此要求管理從企業的上層到下層,逐步形成科學有效的管理體系。在石化企業的會議中應當強調這種核心理念,領導管理層身體力行,制定和完善HSE管理體系,同時做好全面監控。

2.評估并標示危險項目

HSE管理要求相關工作人員定期對生產工作場所進行評估,監測其是否有影響員工健康的風險,并上報管理層。對于存在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生產環節,在與職工簽訂正式勞動合同時,應當充分告知危險因素,做好相關危害防護措施。如:在對于一線工人較多接觸苯、硫化氫、氨、一氧化碳、甲醛、粉塵、電離輻射等危害物質的情況,要為工人提供專業的培訓,配備防毒、防塵、隔離等防護設備。

3.加強緊急救援演練

石化企業生產環節應當配備齊全的救援設備,與醫院等急救單位聯合,做好日常救援演練工作。根據企業規模和生產情況,邀請專業醫護人員進行急救培訓指導,主要包括傷員搬運、止血包扎、燒傷和中毒處理等。

四、總結

我國石化企業應當充分認識到HSE管理體系推進中職業健康管理的問題,積極學習并學習國外先進的管理方法和措施,重視員工健康和生產安全。使職業健康管理不只是一個空泛的概念,從而促進石化企業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巖,李新鸞.石化企業HSE管理體系推進中的職業健康管理思考[J].安全、健康和環境,2011,11.

篇5

(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其他突發事件報吿的完整率和及時率均達100%;及時、規范、有效處置率達100%。

(二)突發急性傳染病疫情、中毒和其他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等重點衛生應急預案及技術方案衛生應急知識和技能培訓覆蓋率和知曉率,二級以上醫院醫務人員均達100%,鎮村衛生機構醫務人員均達100%。

(三)完善衛生應急風險溝通機制,加強衛生應急知識社會宣傳教育,實現衛生應急知識宣教覆蓋率和知曉率,縣城分別達100%和80%,農村分別達80%和60%。

二、組織機構與職責

(一)應急指揮與救援組織(見附件一)

(二)應急醫療衛生機構的職責(見附件二)

三、監測、預警與報告

(一)監測

建立統一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報告網絡體系,包括:法定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報告網絡。全縣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和其他有關機構負責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日常監測工作。

(二)預警

縣衛生局根據各級醫療衛生機構提供的監測信息,按照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發展規律和特點,及時分析其對公眾健康的危害程度、可能的發展趨勢,對可能發生和可以預警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作出相應級別的預警。

(三)報告

全縣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屬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責任報告單位,執行任務的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療衛生人員、個體開業醫生和責任報告單位的相關工作人員均屬于責任報告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報告機構、醫療衛生機構和有關單位發現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當在2小時內盡快向縣衛生局報告。接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報告的縣衛生局應當在2小時內盡快向本級人民政府(縣委辦公室和縣政府辦公室)報告,同時向市衛生局報告,并應立即組織進行現場調查確認,及時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隨時報告勢態進展情況。

四、應急反應

(一)重大災害

接到重大災害報告后,縣衛生局立即組織重大災害應急處置組進行調查、確認和現場處置,及時采取措施控制事態發展。根據不同的災害,采取對應的救援應急措施,通知相應的應急處置組趕赴現場,分類應對和處置。同時,判定事故類別、性質和嚴重程度,分析事故的發展趨勢,及時向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和縣政府報告事件進展情況。

(二)醫療救援

接到醫療救援報告后,縣衛生局立即組織醫療救援應急處置組進行調查、確認和現場處置,開展病人接診、收治和轉運工作,實行重癥和普通病人分別管理,對疑似病人及時排除或確診,并做好醫院內現場控制、消毒隔離、個人防護、醫療垃圾和污水處理工作,防止院內交叉感染和污染。

(三)突發傳染病

接到突發傳染病報告后,縣衛生局立即組織突發傳染病應急處置組進行調查、確認和現場處置,根據需要組織開展應急疫苗接種、預防服藥。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對突發事件累及人群的發病情況、分布特點進行調查分析,提出并實施有針對性的預防控制措施;對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攜帶者及其密切接觸者進行追蹤調查,查明傳播鏈。對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和新發傳染病做好病例分析與總結,積累診斷治療的經驗。

(四)中毒救援(食品安全)

接到中毒報告后,縣衛生局立即組織中毒救援應急處置組進行調查、確認和現場處置,及時采取措施控制事態發展。同時,進行現場采樣與檢測、流行病學調查與分析,判定事故類別、性質和嚴重程度,分析事故的發展趨勢,及時向市衛生局和縣政府報告事故進展情況。重大中毒事件,按照現場救援、病人轉運、后續治療相結合的原則進行。

五、保障能力

(一)加強監測預警能力

建立和完善社會輿情信息收集和綜合分析機制,構建公共衛生監測網絡體系,建立延伸至全縣一級以上醫療機構的監測網絡,健全監督報告工作制度和考核制度,完善應急預警制度。

(二)加強應急預案實戰能力建設

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特色鮮明、針對性強的演練活動,加強預案演練的考核評估,根據演練情況和評估結果及時修訂應急預案。

(三)加強專業隊伍能力建設

推進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標準化建設。整合現有應急救援力量,科學規劃綜合性應急隊伍規模和布局。保障經費,裝備到位。

篇6

災區人民的生命危在旦夕,在這歷史性的關鍵時刻,來自貴州省人民醫院、貴陽醫學院附屬醫院,以及白志祥骨科民營醫院等100多位醫護人員組成的貴州省抗震救災醫療救援隊,第一時間晝夜兼程,火速趕往災區?,F在,貴州的白衣戰士們正奮戰在緊張的施救現場。

面對災難,我們要沖上去

“我們是貴州省第一支到達四川的醫療救護隊。”在省人民醫院行政大樓二樓院長辦公室,記者見到了剛從四川抗震救災第一線回來的省人民醫院副院長、肝膽外科專家石承先教授。

5月13日下午4點,省人民醫院接到省衛生廳關于組織醫療隊赴四川地震災區抗震救災的通知后,立即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案,組織了一支以外科專家為主的醫療隊。13日下午6點30分,價值54.5萬元的各類醫療急救物資,如心電監護儀、急救包、清創包、藥品及食品、生活用品等以最快的速度裝載完畢,在上百名干部職工的叮囑中,奔赴四川災區。

醫療救援隊一路上的情景石承先仍然歷歷在目:雨不停地下,路越來越滑,時不時還忍受著余震的威脅……

14日下午五點,他們成為貴州省第一支到達四川的抗震醫療隊。通過與四川省抗震救災指揮部取得聯系,按照統一部署,他們繼續趕往位于四川東北面的眉山市。到達目的地時,看到那些傷員,疲憊已經被責任甩到九霄云外,這些專家們立即加入到會診處理中……

“此次前往眉山的醫療救護隊當中,只有我們有腎內科專家,腎內科主任程世平也就格外忙碌,先是給一個經過會診的小孩進行了腎透析,然后對病人做了鎖骨下靜脈穿刺術?!笔邢日f,這些專家幾乎是連軸轉。第二天清晨,他們又被分配到彭山縣人民醫院,后又轉戰到綿竹。

石承先告訴記者,他們之所以能夠搶在第一時間出發,第一時間到達,“我們醫院早就有《救災防病醫療救治應急預案》。預案中包括了指揮機構、人員、設備以及物資配備等。災情發生后,我們立即召開緊急會議,啟動了應急預案,同時成立了省人民醫院抗震救災防病救治工作小組?!边@份預案,在沒有緊急情況發生時,看似被塵封,然而,關鍵時刻它會起到非常有力的作用。

從前線歸來,石承先最愛念叨的就是那個場景――南來北往的救災車輛一刻不閑,所有的人都在為受災的人們爭分奪秒,“那個場景,十分壯觀?!?/p>

與時間賽跑,向災難挑戰

作為我省醫療救護隊的另一支先遣部隊――貴陽醫學院附屬醫院醫療救護隊已經是第二次參加特大地震的救援工作了。32年前的唐山地震,貴陽醫學院也組織過一支醫療隊趕往災區。

5月13日下午4點,王小林院長傳達上級指示:我院醫療隊隊員納入預備役師野戰醫院人員編制,實行軍事化管理。從即刻起,醫療隊隊員做好出發前的一切準備,只要總部一聲令下,即刻開赴抗災第一線。

5月14清晨7點,43名醫護人員在王小林的帶領下,奔赴災區,實施救援行動。醫療隊按照戰地醫院的需求進行裝備配置,攜帶帳篷、發電機、無影燈、藥品、繃帶等各種醫療設備、器材以及價值30萬元的后勤物資。

經過12小時的顛簸,當晚7點半抵達四川眉山市。沒有休息,部分專家直奔眉山市第二人民醫院,對受傷的重病人進行會診,查看所有因震受傷的病人,提出治療方案,并對ICU急診病人提出建設性意見。其中一例嚴重擠壓綜合征病人,經會診后立即進行血液透析治療,并排除該病人顱內珠網膜下腔出血的診斷,搶救了該病人生命。令人欣慰的是,經會診后的所有病人治療效果都良好。

5月15日早7點,他們又開赴眉山市仁壽縣,在仁壽縣醫院建立因震受傷傷員的治療基地。隨后,醫療隊向仁壽縣醫院捐贈價值12萬余元的急救藥品、醫療器械、醫療耗材等搶救物資,用于傷員救治準備。

為保障良好的救治效果,專家們共同對每一位傷員的傷情進行了詳盡的討論,迅速擬定治療方案并即刻實施相應的手術治療。傷員們主要以骨折、開放性損傷為主,開放性損傷者多有嚴重感染,醫療隊按照預先的安排,先進行全面檢查后擬定治療方案,進行針對性治療。醫療隊骨科尚顯文主任、鄧進主任在麻醉科高鴻主任的配合下,與當地醫務人員完成兩例骨科大手術,取得圓滿成功。同時,醫療隊還為其他傷員的救治進行了全面的會診,提出了完善的后續治療意見。

王小林很堅定地說,他們每個人都決心為抗震救災打個漂亮仗,讓傷員得到最好的治療。

拯救生命,譜寫英雄贊歌

至今,白志祥骨科醫院院長白貴春還堅持在災區第一線。

“看到電視畫面上被壓在樓房廢墟底下那些生死不明的孩子們,看到母親為挽救兒子生命聲嘶力竭的呼救,看到武警戰士布滿血跡的雙手拼命地扒石塊救人,我也恨不得立馬插翅飛到災區去救人?!?/p>

白志祥骨科醫院行政院長白告訴記者,在四川汶川地震發生的當天晚上,白貴春院長才從韓國開會回到貴陽??吹诫娨暽蠄蟮赖臑膮^的情況后,白貴春總想著能為災區的同胞做點什么。

5月13日一早,他就與省衛生部門和團省委取得聯系,要求去災區。接著,他緊急召開中層干部會,“我們雖然是民營醫院,也是對社會有責任有義務的?,F在災區急需醫護人員,我們應該去,而且應該趁早去?!?/p>

聽了院長肺腑之言,在場的所有中層干部都簽訂了自愿書,不僅如此,許多職工也都紛紛遞交了請戰書。當日晚,他們得到消息,重慶和貴州的志愿者原地待命。

晚上回到家后,一家人看電視報告災情直到深夜。白貴春的心情難以平靜。14號早上,他很鄭重地告訴女兒白,我一定要去。

此時的白貴春心中只有一個信念:我是醫生,我的職責是拯救生命。隨后,他開始通知之前已經安排的一些同志,配備了7萬多元的藥品,醫院里9個骨干醫生和2名非常有經驗的護士,隨同他奔赴前線。

趕到成都時,已經是深夜2點多。根據部署,他們又從成都趕往廣漢市人民醫院。當地生活條件很惡劣,那邊了有6-7級余震的消息,所有人從房子里面搬到外面。由于病人太多了,帳篷不夠住,醫護人員只能睡在地上或是救護車里。

剛去的時候,傷員很多,他們幾乎30多個小時沒合眼。在惡劣的環境下做著一個又一個手術。

篇7

當天早晨8點剛過,在位于成都市區的酒店里,王仲剛準備下樓,房間突然間晃得厲害,經驗告訴他發生地震了。稍稍平定之后,他立即發了一條微博:“地震了!??!”

王仲是中華醫學會急診分會副會長、清華大學北京清華醫院副院長,此番是與來自國內外的一百多位專家一起探討地震中如何有效進行醫療救援。誰也沒有料到,他們竟然會親歷又一場強烈地震。

我們與四川人民有緣

“4?20”蘆山地震發生的時候,“5?12汶川地震醫學論壇”骨科分論壇剛剛開始。華西醫院骨科主任裴福興立即扶著骨科生物力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戴戎,同時組織大家疏散。

過后,裴福興心里一陣后怕?!叭珖墓强凭⒍荚谶@里,出了問題可怎么辦?”他對《望東方周刊》說。華西醫院是這個分論壇的主辦方。

他隨即安排科室的5名骨科專家向醫院集結?!案鶕涷烆A估地震不會超過7級,成都的房子一般是抗7級、防8級的。”

北京積水潭醫院手外科主任田文也在論壇現場,他意識到可能馬上要展開震后救援,便立即向積水潭醫院和中華醫學會領導請示適當時候提供增援。

5年前,田文等醫學專家在參與汶川地震救援后立下誓言:“只要四川人民需要,我們就做堅強后盾?!?/p>

5年后他們又一次在現場。這是一場災難,也是一場巧合。

“我們與四川人民有緣。”對本刊記者說這句話時,田文懷著一種復雜的感情。

地震發生時,華西醫院ICU副主任金曉東剛查完房,正在回家的路上。“最初地震臺網說震級是5. 9級,但我經歷過汶川地震,直覺告訴我這一次震級不會這么低?!彼A料到自己會被派去救援,當即返回醫院。

震后不久,華西醫院迅速啟動了應急機制。

8時37分,這家醫院接收了第一名地震受傷人員;9時左右,華西醫院第一支醫療隊已經緊急出發;之后傷員接踵而至,有地震中跳樓的,也有從陽臺上震落的,其中有些是危重病人。

11時,金曉東押著物資和設備,隨第三批醫療隊開赴災區。

“4月20日上午來的病人主要是成都及周邊的,之后的傷病員大多來自震中地區。第一個24小時,我們收治了170名傷病員。4月21日晚上8點31分,重災區寶興縣的第一名傷病員被送了過來?!比A西醫院統戰宣傳部部長廖志林告訴《望東方周刊》。

隨后,參加學術會議的100余名專家大部分參與到救援之中。

當王仲迅速趕到華西醫院急診科時,那里已經充滿緊張的氣氛,所有的人走路說話都快了好幾拍。

“遇到搶救,沖在最前面的就是急診科。”王仲說。

馳援雅安

蘆山地震后,武警總醫院醫療科科長、國家災害救援隊隊員王蕃很快接到命令:回院展開災情收集和評估。

“根據我們建立的災害模型,測算死亡人數為300人?!蓖蹀瑢Ρ究硎?。

4月21日凌晨2:30,武警總醫院院長鄭靜晨率第二批救援隊從南苑機場乘坐伊爾76前往四川,王蕃是醫療組一員。

衛生部派出的醫療救援隊在4月20日到達成都。中午約12時,田文等在成都的北京醫療專家與衛生部救援隊在成都機場會合后趕赴雅安。

起初路況很好,漸漸地救援車輛大量聚集?!拔覀兊木仍牨欢略诼飞辖粋€小時,最后雅安市派出救護車從一條偏僻的老路將我們接到災區?!碧镂母嬖V本刊記者。

4月21日凌晨5點,這支來自全國的醫療專家隊伍到達雅安開始施救。

地震發生時,汶川縣人民醫院的三臺配置先進的移動醫療車正在各鄉鎮為老百姓體檢,之后其中兩臺迅速返回醫院。4月20日中午11點,汶川縣人民醫院移動診療中心主任曹剛帶領救援隊正式出發。但他事后仍有些遺憾,認為這樣的反應速度還是太慢。

“應該再快點往前線沖?!辈軇傉f,親歷過主震8. 0級、余震高達7. 2級的汶川人,在面對蘆山地震時難免有所低估。

4月20日早上8點多,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接到國家減災委的信息通報,隨后立即聯系四川省、成都市及蘆山等地的紅十字會,但是由于通信故障,獲得的災情信息較為模糊。

震后一小時,四川省紅十字會專職副會長丁地祿帶隊從成都趕往災區。

中午1點左右,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王海京終于撥通了丁地祿的電話:“我就問你一件事,前方的災情跟汶川比怎么樣?”

此時,丁地祿已經到達雅安。他立即匯報了現場情況。

“我們有了初步判斷,雅安的地震災情雖然嚴重,但比汶川要輕,這是為了接下來更科學有效地救災?!蓖鹾>Α锻麞|方周刊》表示。

沒過多久,中國紅十字會的救災帳篷出現在災害現場。

“第一批200頂帳篷是汶川地震后遺留在當地的,就近調過去了。所以說救災首先要備災?!蓖鹾>┱f。

同一時間,四川本地及周邊多地政府、社會救援力量也迅速向雅安集結。

救治傷員沒有出現混亂

4月22日晚,田文在電話中欣慰地告訴本刊記者:“這次抗震救災,我最大的感觸就是‘不亂’,真的很有序。我們還沒出發,就看到樓下馬路上的生命通道暢通。”

本刊采訪的十多位親臨災區的醫療專家也有同感。

4月20日上午,王仲從學術論壇會場趕到華西醫院,該院急診科主任曹鈺正在與急診科醫生、護士探討如何應對大規模傷病員的到來。這對醫院來說非常棘手。

汶川地震時,很多醫務人員由于長期在院內救治,不適應院外救治模式,并且面對大規模傷病員聚集顯得手足無措,效率大打折扣。

“在這種非常特殊的治療模式下,無法遵循常態下的醫療原則。如果單純地按照平時的操作方式,可能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甚至起反作用。”田文告訴本刊記者。他認為國家相關部門應該總結、摸索更完備的醫療救援規則,并進行常規的教育、培訓。

在王仲看來,華西醫院的救援非常有序,每個人承擔著不同的功能,每一道程序都井井有條,快而不亂。

華西醫院院長李為民對本刊記者表示:“經歷了汶川地震、玉樹地震的磨練,這次我們在救援經驗、救援隊構架、救治流程模式等方面都有改進。”

震后,華西醫院緊急動員了200張床位預留給地震傷病員。

李為民說,這次醫院的應對速度有了明顯提升:8時27分啟動預案,9時第一批救援隊就出發了。相比之下,汶川地震時,華西醫院拿出了較為完備的流程預案是在3天之后。

據田文觀察,即便是雅安附近規模較小的縣鄉醫療機構的醫療救援,也非常及時有序。

“汶川地震幾天之后還顯得混亂,傷病員分流成問題,有一些被耽擱。這次他們第一時間準確判斷并分流了傷病員,沒有出現混亂。這不僅僅是因為這次傷病員少?!?/p>

曹鈺認為,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的組織和施救策略?!八麄兠磕甓加信嘤?、調研和交流,有明文預案,比以前更清楚該做什么,而且凝聚力有很大提升?!?/p>

但是,薄弱環節仍存在,比如災情情報收集及傳遞工作還不到位。

由于只能從新聞里有限地了解到前方的傷病員情況,無法準確判斷傷病員規模,因此導致華西醫院在人員布置上稍顯盲目。第一天幾乎所有急診科人員都從上午站到夜里,等候病人的到來,消耗了不必要的體力。

“如果醫院能更快地獲知后送、轉運傷病員規模,就能更從容地施救?!蓖踔僬f。

“集中救治”的策略是正確的

汶川地震后,中央及地方的衛生部門官員都呼吁建立國家級區域性應急救援中心。而在這次地震救援中,許多專家認為華西醫院發揮了這個中心的作用。

這和王仲提出的“同心圓”救援模式相契合。王仲認為,面對地震等災害時,災區周邊區域的醫療力量應該首先確保到達施救,然后再由更遠的醫療力量補充?!斑@種合作會更快更有效,如果全國各地力量都同時往雅安擠,就是一種浪費?!?/p>

汶川地震后,很多專家提出中國缺乏專業空中醫療救援力量,通用航空也不發達。依靠軍隊空中力量肩負后送任務時,由于缺乏專業醫護資源配置,一些傷病員因中途救治不及時而致死致殘。

醫療救援策略、人員結構、物資配備等問題,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已經在學術圈被廣泛討論,災害醫學的發展也在逐步興起。

一些救援專家對本刊表示,這次蘆山地震后傷病員具體傷情與汶川不一樣,震后疾病譜有比較明顯的區別。這會影響救治策略、救援物資配備。

裴福興總結認為,這次蘆山地震的傷情和汶川地震相比呈現“三多三少”的特點,即脊柱骨折多、顱腦損傷多、跟骨骨折多;開放暴露骨折少、擠壓綜合征少、截肢少。

“汶川地震時,出現大量擠壓傷并導致腎損傷等擠壓綜合征,復合外傷也比較多,而且大量手術需要現場進行。這一次蘆山地震更多是四肢骨折,復合外傷也比較少。所以前兩天政府作出‘集中救治’的策略是正確的?!庇卸啻蔚卣鹁仍涷灥奶镂膶Ρ究硎?。

在“集中救治”決策下,金曉東等當初被派往前方的一些醫療專家,于4月22日左右陸續返回醫院展開傷病員救治。與此同時,衛生行政部門的專家組對各院傷病員進行篩查。

盡管在這次地震救援中得到肯定,但華西醫院院長李為民仍然覺得還有許多地方需要改進?!霸谂舍t療隊的時候,專業結構方面可以更優化,有些專家資源安排在醫院里或許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其次,對重癥病人要更加注重在第一時間加強評估。”

篇8

災難救援工作側重于院外救護與管理,災難醫學救援不僅僅強調醫學救治,更多與組織管理、運行和指揮協調等工作有關。災難醫學管理人才是建立在科學人才培養平臺上針對災難醫學學科進行綜合培養的,能夠對災難醫學的學科建設、基本理論、災難醫學資源準備、控制、評估和改進等理論結合實踐,通過管理活動指導災難醫學活動相關的人員,使醫學資源在災難中發揮最高的效率及最好的效果,以最大程度地減少災難對人類健康的損害。

1.1培養目的

災難醫學管理人才培養目的是“以人為本”,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科學地建立災難醫學學科體系,通過研究災難醫學中所需的醫學資源準備、調配、應急等實現對災難的合理、科學應對,減少災難對人類及人類社會的危害,從而構建和諧社會。災難醫學管理人才需圍繞著三個核心要素進行培養,即災難醫學需求、災難醫學資源及其資源利用管理,分別對災難醫療救治、疾病控制、心理衛生服務和康復醫療四個方面的醫學技術實施,及其藥品、血液、醫學裝備、后勤、信息和行政六個方面的醫療技術實施保障給予研究,并促使其能夠將災難醫學管理學理論與其他學科理論的結合和深化,產生出諸如災難醫學信息學、災難醫學流行病學等災難醫學的衍生學科。

1.2培養對象

災難是一個極其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災難醫學管理人才培養的對象也應具有社會化的傾向。具體而言,災難是由其累及的社區及其與災難醫學資源利用相關聯的社會空間構成,災難醫學管理人才的培養對象就不應當是僅僅具有醫學資源的調配能力,還應當在跨文化的人才和非醫學性的能夠利用和管理社會資源的對象中尋找,例如了解或熟知區域性地理氣候特征、地區民俗文化的人員。與災難醫學相關的社會資源隨著災難范圍而變化,高度重視這一點,相關人才的培養才能滿足災難醫學的需求,滿足一系列社會資源組成的災難醫學救援體系,因而人才培養的對象需涉及應急儲備物資管理,常規物資儲備管理、醫療救援應急物資管理、災難早期醫療救援物資管理、救治標識物資管理、災難中后期醫療救援物資管理等方面。

1.3培養模式

災難醫學管理人才的培養首先是明確災難醫學管理的內涵和明確培養災難醫學管理人才的目的,其次是建立災難醫學管理的知識體系:

(1)災難發生和發展過程與醫學需求之間的關系;

(2)災難醫學需求的空間范圍及其特征;

(3)災難醫學資源所處的社會空間及其資源調度;

(4)社會學空間中的災難醫學資源的特性和配置問題;

(5)災難醫學資源的利用和管理;

(6)災難不同階段的管理范疇與內容;

(7)隨著健康受到災難累及人員的移動和生物學災害因子的擴展而擴大的條件下的相關需求及其相關資源(醫學資源、社會資源等)的合理配置等。再次,災難醫學實踐性強,可通過模擬并結合真實案例的手段開展培訓。模擬應當想方設法做到準確、合理、科學,其模擬的主要內容應包括:

(1)災難發生前,為災難醫學管理預案制定和災難醫學資源準備;

(2)災難發生后,災難醫學管理預案啟動、實施效力及其評價,補充性適宜方案的制定及其實施,對醫學資源利用的綜合評估等。同時在案例學習方面可借鑒國內外的成功經驗或存在的不足,例如2013年美國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處置工作體現了對災難準備實施全面的管理所帶來的益處,2014年江蘇昆山“8•2”特大爆炸事故緊急救援中存在的問題等等?,F代管理學認為,人們獲得管理經驗的最好方法是通過實際的團隊項目操作而非通過傳統的課堂教學。因此,災難醫學管理人才的培養可以采用“行動導向型教學方法”,即按照“問題-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完整的行動過程,通過采用桌面推演、情景模擬、指揮部模擬演練等多種實戰特征明顯的教學方式來開展教學,通過參與獲得較強的行動能力,該方法并不是忽視知識、忽視理論,而是將傳授知識與提高能力,特別是提高行動能力結合起來,使人才培養能夠在做的過程中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通過做事提高行為能力。

1.4培養考核

協調是災難醫學管理的本質,科學決策、快速反應、靈活機動是對災難醫學管理的基本要求。因此對災難醫學管理人才的考核應當依托災難管理的本質與基本要求,以尋求災難醫學資源合理配置與利用為導向,考核其管理手段與措施是否能夠滿足災難社區醫學需求。災難醫學管理的主體是人,對象則包括人和物、空間與時間、個體與群體等,考核是觀察災難醫學管理的主體人對其所管理對象的協調能力。災難醫學管理人才盡管大多數時間內缺乏實際的應用實踐,但隨著災難醫學的發展,人才的知識儲備應當與時俱進,應當注意調整專業知識、學習和掌握最新的信息化手段、盡可能武裝最新的科技設備等,同時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通過考核使人的主體作用向前延伸。災難醫學管理人才的培養是為解決如何充分利用災難狀態中的醫學資源問題,考核可將其分為7個環節,依次為:災難醫學人才需求分析、災難醫學人才資源分析、災難醫學人才管理組織建立、災難醫學管理人才方案制定、災難醫學管理人才方案實施、災難醫學管理人才評估和災難醫學管理人才培養方案改進。以上環節以災難醫學需求滿足度和災難醫學資源利用率為尺度對災難醫學管理人才培養活動給予評估和改進,是對災難醫學相關活動進行綜合評估的重要手段,同時也形成了災難醫學管理人才培養的閉合環??己藭r,應采用現實中的方針、準則及標準,例如選擇個人真實的工作崗位,現實中承擔的工作職責,現實中的工作條例,考核中的流程與預案也是真正的災難管理工作流程與預案,通過場景模擬考核,使培養的人才能夠滿足實際狀態下的災難醫學管理需求,提高應對問題的能力與團隊協作的能力,從而在真實的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地應對災難。

1.5培養管理近年來,我國對災難醫學日益重視,但在管理方面依然非常欠缺。建立人才隊伍固然重要,但實現在培養人才隊伍的過程中進行有效的管理卻是一個較新的課題,需建立長效的管理機制,避免人才培養的科目重復、知識結構雷同、人才效能無法最大程度的發揮與人才的流失,例如初期培養時管理知識局限在單一或很少的學科領域,進行下一階段培養時,知識結構仍然重復沒有得到更新,使得難以在實際的災難到來時發揮作用。為了克服以上缺點,人才培養過程中需要建立專門化的災難醫學管理人才培養系統、可用的注冊制度、大型的人才數據庫等,通過一系列專業的人才管理途徑與機制,強化人才培養過程中的管理,做到有的放矢,知識結構不斷鞏固、翻新、強化,又避免人才資源的無法流通,保證人才的合理調劑與配伍,在統一的框架內實行人才資源的磨合和配伍,實現人才培養的效能最大化,確保災難應對的過程中實現災難醫學技術資源管理及災難醫學技術保障資源管理的雙優化,確保合理利用災難醫學資源滿足災難醫學需求。

2小結

篇9

關鍵詞: 踩踏事故;危險因素;預防;社會心理學;應急預案 中圖分類號: R 129文獻標志碼: A

踩踏事故是一類嚴重的群體性災害。通常發生在大量人員聚集且人流擁擠移動的情況下,由個體跌倒、跌落等意外事件引發,人群發生慌亂和驚逃現象,加劇擁擠并引發更多人員跌倒,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導致大量人員傷亡。該類事故往往具有突發性、公共性、事件多樣性和群體危害性等特點\[1\]。隨著人類信息化的發展和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大型集體性活動舉辦的頻率、種類和參與人數都顯著增加。除了節日慶典、宗教活動、集會游行、體育賽事等傳統大型群體性活動以外,還有一些非傳統的日常性人群聚集情況出現,尤其是在現代大型都市,比如地鐵系統、大型商場、機場、火車站等區域。由于踩踏事故的發生地點往往是大量人群聚集的場所,人員復雜,影響因素眾多,還可能存在意外坍塌、火災、交通事故,以及生化襲擊等伴發災害。事故發生后人員救治、秩序維護以及伴發災害的救援難度很大。因此,研究踩踏事故發生規律,明確引發該事故的危險因素,制定完善的預防和應急方案是應對這一災害的主要策略。本文闡述了踩踏事故過程中的人群行為心理特點,結合歷史資料分析群體活動發生踩踏事故的影響因素,提出大型聚集性場所基本的踩踏事故預防要點,包括控制人流及人群密度、完善制度設施和制定應急預案。

1踩踏事故的產生機制及人群動力學特點

大規模聚集事件中的人群踩踏,往往是個體的自衛本能和人群的沖動行為交互作用產生的。從心理學角度分析,踩踏事件的成因可以分為“驚恐逃逸”和“狂熱趨向”兩種模式:前者為人群受消極因素影響出現慌亂和逃散;后者為人群受積極因素作用而向某一方向擁擠\[2\]。當人們處于非常規的境況中時,會失去自身行為的判斷標準,在心理因素刺激下,個體會加快移動速度并開始出現推搡等人群間物理接觸。在發生驚恐逃逸時,人群的活動趨勢趨向于混亂并開始模仿周圍人的活動,產生從眾心態,從眾行為發生的概率與群體的人數成正比,故而越是大型群體活動越容易發生因從眾行為導致的踩踏事件\[3\]。一些備用的分流通道或出口往往在當時被忽略而沒有被充分利用。

從人群動力學角度看,踩踏事件可以分為單方向型和混亂型。人群驅動力的突然改變,比如大門或隔離欄的開啟或關閉、人流通道出現狹窄或瓶頸現象、個體突然摔倒或跌落、場地發生坍塌等意外事件,可以引發人群的定向流動進而出現單方向型踩踏事件。而無控制的人群或受到突發事件刺激及多方向匯合的人群則容易產生混亂型踩踏事件。加強對踩踏事件原因的探索和人群脆弱性研究是當今災難醫學的重要課題\[46\]。

2踩踏事故的誘發因素

踩踏事故造成的傷亡往往在短時間內發生。救援無論如何迅速,由于有擁擠等前提的存在,效率不可能很高。降低踩踏事故造成傷亡的最有效措施是針對造成踩踏事故的原因、危險因素或易感性進行積極預防。誘發踩踏事故的危險因素有很多,主要可以分為四類:① 人群不良情緒和過激行為;② 聚集場地空間特點和安全設施;③ 活動組織情況和應急預案完善程度;④ 不可控制因素如天氣等。踩踏事故的發生往往是多種因素協同作用的結果。

2.1不良情緒及過激行為

大型群體活動人數眾多,人們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現場共同關心的問題上。在特定情景刺激下,無組織的人群易受帶頭者的影響,從而形成一個有共同目的的集體。同時,人們情緒的感染是相互的,在激發他人情緒的同時,也激發了自身更強烈的情緒,因此從不良情緒的出現到人群情緒暴發和場面失控,往往歷時很短,可以快速導致踩踏事故發生。謠言和不正確的信息通常會煽動不良行為。自我表現欲強的人很容易成為不良情緒及行為的傳播源頭,這部分人渴望在人前表現自我從而獲得心理滿足。借助大型群體活動,凸顯自己的領導才能、聰明才智、特立獨行等以滿足自己的表現欲,具體表現包括制造謠言、帶頭起哄、煽動情緒、故意擁擠等不良行為。2005年8月,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一座橋梁上發生嚴重踩踏事故,造成965人死亡,465人受傷。該事件起因是在參加宗教集會活動的人群中,有人謊稱有自殺式炸彈襲擊,瞬間橋上數千人陷入一片混亂,導致慘劇發生。

此外,不良行為還包括群體之間出現摩擦而引發的群體性打架斗毆事件,尤其是體育競技類比賽中,比賽雙方的支持者發生語言或行為沖突時,若得不到及時處理易造成群體間的大型沖突,導致踩踏事故發生。2000年7月9日,津巴布韋對戰南非的世界杯預選賽后發生踩踏事件。該事件起因為距離比賽結束前8 min,雙方球迷發生沖突。維持秩序的警方使用了催淚瓦斯試圖控制混亂局面,卻使得球迷四處慌亂逃散,越來越多的人跌倒,在接下來的踩踏事件中,13人死亡,多人受傷。1985年,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海瑟爾體育場舉行的歐洲杯總決賽中,英國隊和法國隊的球迷在看臺上發生群體沖突,導致18人死亡,437人受傷。

2.2場地空間設置和設施器材完善程度

場地的容積、配置、交通疏通能力Q定了其能夠承載的人群擁擠程度。大型建筑的設計不僅應滿足當地建筑規范、消防安全和人員容積,還應考慮人員的流動性,尤其應考慮緊急情況下的人群運動。因此,需要活動組織者充分預計建筑的最大容積空間(站立空間、座位數、表演空間)以及與運動功能相關的空間設計,比如疏散區域,等待空間,進出口走廊、樓梯、坡道,同時根據緊急情況時的最大人流量安排自動扶梯、乘客輸送機、電梯等設施器材,并針對上述設計和設施的限額對活動場地進行安全性和耐受性評價。2010年7月,德國西部杜伊斯堡“愛的大游行”電子音樂狂歡節發生踩踏事故,造成19人死亡,342人受傷。該次事件的原因一方面是組織者對到活動主場參加狂歡人數的誤判,預計幾十萬人的活動,實際到現場人數估計在100萬到140萬之間;另一方面這是“愛的大游行”首次在一個封閉的場所內進行,僅有一個進出通道,且入口狹窄,疏散通道有限,為踩踏事故的發生埋下隱患。到達入口前還必須通過地下通道,因人們不堪擁堵而引發的踩踏事件就在這個瓶頸附近發生。

2.3應急預案缺乏或不詳細

由于踩踏事故的發生地點往往是大量人群聚集的場所,一旦發生,外界救援難以快速到達事故核心,現場控制、人員疏散以及傷者的救治都可能出現阻礙。制定完善的應急預案,最大化地減少突發事件造成的影響,防止后續踩踏事故的發生和規模擴大是保證大型集會活動人員安全的重點。在世博會、奧運會等社會及政府普遍重視的大型聚集活動中,由于足夠重視、預案詳細、準備充分,所以盡管參加人員多、項目復雜,而且時間也往往較長,但是突發事件發生的概率則較小。相對來說,一些短期策劃或常規性的聚集活動則因為重視不夠而沒有充分準備。2014年12月31日晚,上海市外灘廣場發生嚴重踩踏事故。造成36人死亡,47人受傷,死傷人員大多數是青年學生。從2012年新年元旦起,上海開始連續3年在外灘上演國內最大規模的跨年3D燈光秀,那3年的交通管制措施極為嚴格,包括道路限行、隧道關閉以及地鐵封站等。2014年跨年燈光秀改到外灘源舉辦,但很多民眾不知道燈光秀改地,依然前往外灘廣場參加跨年活動。而由于燈光秀取消,當晚并未實行交通管制措施。警方對人流量預估不足,導致現場安保力量缺乏。當有關部門從監控探頭中發現某個通道上發生人員滯留的情況,立即調集值班警力趕赴現場,但由于人流十分密集,同時缺乏有效的應急設施,只能采取強行進入的方式,從發現情況到把人流分散開來,開展救護工作,大約花費8 min,所用時間比正常時要多。這次踩踏事故的根本原因是有關部門對這個活動可能發生的短時間內大量人員的聚集可能產生的后果預計不夠。

2.4不可控因素

2.4.1天氣1988年,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國家體育場舉行足球比賽過程中發生嚴重踩踏事故,造成73人死亡,100多人重傷,輕傷300多人。事件起因為在球賽進行到3 h 40 min時,突然一股暴風雨夾帶冰雹襲來,3萬多觀眾同時涌向出口,但由于電路故障,球場出口門無法打開。

2.4.2突發事件麥加朝覲活動是伊斯蘭教最盛大的宗教活動,每年都有世界各地數以百萬計的穆斯林參加。2006年1月,麥加發生嚴重踩踏事故,導致345人死亡,289人受傷。原因為大量朝覲者涌入投石驅邪橋地帶,趕著參加橋上舉行的宗教儀式,許多運送朝覲者行李的大型運輸車也跟隨人流而入。行車途中大量行李不慎落到道路上,引發道路堵塞,而后面的朝覲者由于不了解情況,繼續向前涌動,繼而發生踩踏事故。

3預防措施與建議

踩踏事故往往發生在運動會、音樂會、集會游行、大型慶典、宗教活動,以及其他大規模人群聚集活動時,人員復雜,影響因素眾多。據報道,發展中國家踩踏事件造成的死亡率比發達國家高7.75倍\[7\],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包括三方面:公民素質和安全教育的差異、場地和安全設施設計的差異,以及應急方案的差異。這也表明了踩踏事故預防的主要方向。

3.1人群密度控制及人流控制

采用限行和分流等措施,在球場、商場、狹窄的街道、室內通道或樓梯、影院、宗教建筑等公共場所應嚴格限制人群的最大聚集量。必要時可在入口處設置計量設備,但因其可能導致排隊和入口的人群擁擠,故需謹慎使用。入口處需有足夠的空間以容納預期的隊列。參與計量操作的人員應不斷地相互溝通,并提醒終止人群流動。計量監測處應保證通信暢通,負責監測的人員應保持相互間的實時溝通,并適時截斷人流,引導人群分批前進\[8\]。門票也可作為一個重要的人群管理手段。通過設計不同的門票可以將人群分隔到不同座位區域,并指定出口和入口的路線,從而達到分流目的。門票還可提供指導人群在特定區域的行為預期,例如某些展覽由到達時間開始計時,僅在特定的時間范圍內有效。

大型人群聚集活動時,應設置現場人群聚集管理中心。保證現場一定數量的路徑引導員,采用隔離欄、醒目標識、撤離路線圖等方法增強人群流動的合理性。加強對臨時工作人員及志愿者的專業技能培訓,比如疏通擁堵、控制人流、應對突發狀況等方面。安保人員還應注意一些具有強烈自我表現欲及不良行為的人員,及時緩解人群情緒。同時應保證現場通信暢通,確認手機信號覆蓋范圍,為了降低通信失敗的風險,可以設置專線或預先安排專用無線電頻率等\[10\]。 此外,活動開始前人們陸續抵達活動地點,人群密度是逐漸增加的;但是,活動結束后大量人群同時涌向出口,往往導致人群密度陡增。為緩解活動結束時的人群高峰,一方面可以通過提前開放集合地,分散部分人群,另一方面通過娛樂消息或其他手段設法延長人群通過出口的過程,以降低會場內的擁擠壓力,同時緩解會場外部的停車場及道路的擁堵壓力。

3.2完善的制度及設施

健全完善的制度法規是降低城市突發事故造成人員傷亡的前提,包括公共場所設計、建筑O計和使用規范,組織大型活動的登記和監管制度,相關責任人的問責制。在可能引發踩踏事故的意外事件發生初期,或是踩踏事故初步暴發的階段,警察、交通、醫療和軍隊相關部門應緊密協調配合以控制態勢。為避免部門間的信息混亂和救災力量的指揮不當,應明確緊急情況下的指揮權限和最終決策發出者。緊急情況下志愿者實行互救或專業醫療人員進行救援的行為應予以條件性免責。由于大規模聚集人群的特殊性,每一項聚集活動都應有急救醫療的行動計劃,包括醫療監督、服務級別、治療機構、救助通道等\[1\]。

日常性人群聚集的場所,如火車站、機場、交通樞紐、體育館、廣場、展覽館、大型商場、電影院等,應配備人群密度檢測設施,如攝像頭,人流導引系統,備用照明系統,消防裝置,信息交流系統(大屏幕、應急廣播、指示標語、警示牌等),臨時急救設備及藥品(繃帶、擔架、除顫儀、心血管藥物等)\[1\]。

3.3詳盡的應急預案

各大型公共場所(如商場、學校、劇院、體育場、交通樞紐等)應制定常規應急預案。針對無特定組織者的自發性聚集活動(如節日)應制定臨時狀況應急預案。預案首先應根據預判的人群數量、活動類型、人群脆弱性、天氣情況等對聚集性活動的風險評估;其次要根據風險評估結果,結合場地特征(出入口、緩沖區、通道、隧道、樓梯等)和現場管理人員數目進行人員的任務調配,同時配置可能需要的設施和器材,確定支援力量的來源及數目(如警察、消防、交通、醫療等)。應急預案的作用:一方面是在個體或小型意外事件發生時,防止意外升級引發人群恐慌發生踩踏;另一方面是確保大型意外或踩踏事故發生后,可以盡快啟動人群疏散,保障救援人員能夠及時進入核心區域實施有效救援措施,從而將人群傷害減到最低\[10\]。此外,加強對民眾安全意識和安全知識的監測將對制定有針對性的預案具有重要參考價值\[11\]。對于大量人群聚集的結構復雜的建筑地點要明確定期篩查制度,發現可能隱患并提出有針對性的預案和整改措施。進行預案的演練及改進。

在加強常規保障措施建設的同時,預案設計還應該考慮到大規模突發事件的傷亡數量迅速超過當地資源儲備的情況,以便協調事故地點周邊的醫療力量進行補充。大型聚集性活動舉辦期間,臨時增加的醫療點或者季節性開放的醫院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配置或開放。在事件發生時,及時設置現場至醫院的標示以及通向檢傷分類點和醫院的通道,可以加強踩踏事件發生時的反應能力。構建完善的檢傷后送醫院系統,相關的人員培訓和預先準備的突發事件指揮機構,以應對事件高峰時的大量傷亡。

參考文獻

[1]曹廣文.軍隊災難救援手冊\[M\].1版.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2016:181191.

[2]HELBING D,FARKAS I,VICSEK T.Simulating dynamical features of escape panic\[J\].Nature.2000,407(6803):487490.

[3]王文剛,郝勝杰.大型群體性活動中易導致踩踏事件發生的因素分析\[J\].安徽警官業學院學報,2010,9(51):4143.

[4]HELBING D,JOHANSSON A,ALABIDEEN H Z. Dynamics of crowd disasters: an empirical study.Phys Rev E Stat Nonlin Soft Matter Phys,2007,75(4 Pt 2):046109.

[5]曹廣文.災難流行病學在災難預防、應急救援和災后防疫中的核心作用\[J\].上海預防醫學,2015,27(5):233241.

[6]韓雪,丁一波, 張宏偉,等.特大城市突發災難風險和公眾參與的積極預防\[J\].上海預防醫學,2015,27(5):248255.

[7]HSIEH Y H,NGAI K M,BURKLE F M,et al.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stampedes\[J\].Disast Med Public Health Prep,2009,3(4):217223.

[8]DICKIE J F.Major crowd catastrophes\[J\].Safety Sci,1995,18(4):309320.

[9]曹廣文.災難醫學\[M\].1版.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2011:7378.

[10]MILSTEN A M,MAGUIRE B J,BISSELL R A, et al. Mass gathering medical care: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Prehosp Disast Med,2002,17(3):151162.

篇10

1 醫院檔案的作用

醫院檔案包括醫院在醫療業務及相關活動中形成的文件、報表、圖像、圖表、錄音、錄像、光盤等各種檔案。檔案不僅記錄了醫院歷史和現今的管理工作,也包括醫囑、病程記錄、手術記錄、會診記錄、病理報告、X光膠片、各種檢查圖文資料等醫療文書檔案,事關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和醫學學科學的發展,對醫院領導決策科學化和醫院現代化建設極為重要。

2 醫院檔案應急預案編制的目的

檔案的安全保管及險情處置是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醫院整體安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檔案資料是不可再生的資料,一旦毀損,很難補救。為了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迅速消除突發災害事件對重要檔案造成的損害,提高工作人員對各類突發事件的反應和處理能力,加強各部門對各種險情的應急指揮和協同作戰能力,達到處置得當,減少損失,確保檔案信息安全為目的,就必須根據本單位實際,編制科學合理的應急預案。

3 編制依據

主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實施辦法》和省、市檔案局的《檔案管理突發事件應急工作預案》及醫院各項應急管理規定,并結合本醫院實際情況,制定應急預案。從而做到有法可依,科學實際。

4 工作原則

4.1 以人為本,檔案優先的原則。檔案是歷史真實的記錄,具有不可再生性,所以在遇到突發狀況時,要采取有效措施,在保障人員安全的情況下最大限度的減少對檔案的影響。

4.2 主動預防的原則。應急預案主要是以預防為主,所以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加強安全管理,做到專人負責,加強學習和宣傳,增強安全意識。

4.3 完善工作機制和防范手段。實行全院一盤棋,全科一盤棋,強化分工與協作,層層分工,各負其責,落實定期檢查,落實責任追究制度。

5 應急突發事件種類及范圍

編制應急預案時,要充分考慮到各類突發事件,并制定出相應的處理意見。災害可以分為自然災害和人為災害兩大類。

5.1 自然災害。是指自然現象引起的,如洪水、臺風、暴雨、地震等。

5.2 人為災害。主要是因人而引發的。一是安全事故,由于安全防范不當引發的,如插座電路引發火災、設備老化導致的不安全因素等;二是各種人為破壞,如恐怖事件、蓄意縱火、偷盜、爆炸等。

6 健全領導機構,承擔職責

領導機構主要是指要成立相應的檔案安全應急領導小組和檔案搶險救災隊伍。領導小組職責是:

6.1 負責召開應急領導小組會議,傳達上級相關文件與會議精神,部署檢查落實檔案保存安全事宜。

6.2 負責制定單位應急預案。

6.3 負責日常工作的管理,加強宣傳和教育。

6.4 負責發生突發事件時,宣布應急狀態的啟動和解除;全面指揮調動應急組織,調配應急資源,按應急程序組織實施應急搶險。

6.5 做好處理中的報告、統計工作。

7 應急隊伍的建設

在應急預案中,要制定一整完整的應急指揮體系,一旦發生應急事件,根據事件性質,各應急隊伍能聽從指揮,及時主動地趕赴場參與。應急隊伍主要包括火災應急救援人員,檔案工作人員,傷員搶救人員和設備維修人員、安保人員等。平時,還要根據預案要求,經常組織桌面推演或實兵演練??梢允垢麝犖槟茉诰o急情況下,各司其職,密切協作,采取最有效行動消除對檔案、資料的威脅,保護、搶救好檔案、資料。

8 強化預防備災工作

8.1 建立災情預警聯絡系統。指定安全責任人,負責與公安消防、水文、氣象、地震、人防等部門聯系,建立有關突發性重大事件報告制度。檔案室列入醫院重點安全管理部門,及時溝通信息,按要求做好災情預警工作。

8.2 建立聯動機制。一旦發生突發事件,不僅要與醫院內的應急隊伍配合外,還要加強與公安、消防、武警之間的聯動,以確保處置及時有效,保障檔案安全。

8.3 完善搶險救災的日常訓練工作。做好科室人員救災能力的培訓,定期開展應急演練活動,使所有人員均熟悉自己的搶險崗位、職責、消防器材的存放位置、使用方法等,真正做到責任到人,措施到位,方法得力,搶救迅速。

8.4 辦公室要完善搶險救災器材配置,保障后勤供給。消防器具應每年檢查(更換)一次,并與相關處室配合,保證消防通道暢通。檔案室均應配備鑰匙兩套,一套由庫房管理人員使用,一套由辦公室主任保管以備急用。

8.5 建立檔案安全檢查制度。特別是要制定日常檢查制度,落實到人。把安全工作的重點從事后處理轉到事前防范上來,樹立預防重于搶險的思想。庫房管理人員應對檔案室安全情況進行檢查登記,加強檢查,發現問題和隱患及時整改。杜絕安全隱患,加強巡視。

9 應急處置程序

9.1 預案啟動。一旦發生突發事件,第一時間通知領導小組和救援隊伍,及時出現場,指揮撲救工作。啟動預案后要及時上報衛生局等相關領導部門。

9.2 處置程序。根據現場情況,及時作出判斷事故的嚴重程度,按照預先的應急計劃實施救援。

9.3 善后處理。應全面客觀核實受災情況,保證災情數據的準確性。同時要全面分析事故發生原因,提出處理意見和整改措施。做好轉移后檔案的保管工作。

10 獎勵和懲處

檔案突發事件發生后,參與處置的人員要反應迅速,各司其責,處置得當,行動有序。對在搶險救災中有功人員進行表彰和獎勵,反之,對、消極冷漠、貽誤戰機、不聽指揮者給予處分,對有關事故主要責任人將按有關規定進行嚴肅處理。以確保政令暢通。

總之,編制醫院檔案工作的應急預案,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各單位檔案保管的特點,建立和完善應急管理體系,加強安全防范,提高全體工作人員對檔案工作的重視意識。同時,還要采用一些高科技的手段,充分發揮各類專業人員的作用,提高預警能力,把不安全因素盡量消滅于萌芽中,全面提高醫院檔案室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李玉霞,《醫院檔案管理的體會》,《醫學信息》,2006年第12期。

[2] 張捷,《醫院檔案管理工作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中國誤診學雜志》,200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