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管理功能范文
時間:2023-10-07 18:09:2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人事管理功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人事管理 信息系統 事務處理 決策支持
一、高校實行人事管理信化的必要性分析
高校人事部門作為高校管理系統的核心部門之一, 擔負著學校行政管理中重要管理角色。《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中提到“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是教育發展的保障措施之一,是加快學校管理信息化進程,促進學校管理標準化、規范化的重要手段。人事管理信息化是高校人事管理科學化發展的必經途徑,對促進人事管理科學化、提高人事管理水平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使用計算機輔助人事管理,不僅可以提高人事管理效率,還可以減輕人事管理人員的勞動強度。高效的人事管理信息化能夠為高校管理者提供全面、準確、及時的信息,為科學決策和了解人事動態提供重要依據,它已成為新時期高校信息化建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隨著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的發展,人事管理系統開發技術日趨成熟。同時校園網軟硬件技術的不斷完善,為高校管理信息化子系統建設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設備,為各行政部門管理軟件的集成創造了有利條件。
二、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統開發模式的現狀分析
近幾年各高校陸續開始購買或開發人事管理系統,人事管理信息化成為高校管理發展的必然趨勢。從目前國內外現狀來分析,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統開發模式主要分為三種:一是軟件公司獨立開發模式;二是高校自主開發模式;三是高校與軟件公司協作開發模式。
三種模式的優缺點分析:模式1,具有技術優勢。但由于人事事務的政策性、特殊性、復雜性,各高校購買的由網絡公司自主開發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統與實際人事事務處理流程集成性不強,系統在實際運行中難以達到理想的輔助效果。模式2,人事管理理念強。缺點主要表現在,高校自主研發軟件雖有管理實踐優勢,但缺乏足夠的技術支撐和時間支持。模式3,從一定程度上結合了模式1和模式2的優勢,彌補了模式1和模式2的不足。既結合了人事管理的核心理念,又兼用了軟件公司的技術優勢,二者合一開發的系統既在管理流程和實務處理過程中符合高校人事部門的需求,又在技術上彌補了高校自主開發的不足,逐漸成為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統開發的主干模式。
三、結合浙江省臺州學院開發實例分析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統的組成
浙江省臺州學院人事部門,結合人事軟件開發現狀,選擇了高校與軟件公司協作開發的模式進行系統的開發。結合人事部門事務流程,人事決策支持需求,通過軟件公司的技術可行性分析,臺州學院人事管理信息系統組成主要分為兩大子系統:人事事務處理子系統、人事決策支持子系統。
1.人事事務處理子系統
人事事務處理系統主要用來處理日常人事管理方面的事務性工作,使日常事務處理工作自動化、規劃化、透明化。目的是提高人事部門的辦事效率,不提供分析、計劃和決策支持的功能,是管理信息系統開發的初級階段。結合浙江省臺州學院人事處崗位設置和人事事務涵蓋的內容,將人事事務處理系統按照圖一進行模塊設置。
圖一 臺州學院人事事務處理子系統結構
主要模塊功能解析:
教工信息模塊:涵蓋教職工信息輸入、核對、更新;各級管理員查詢、修改、審批數據等功能。下設數據維護、數據查詢子模塊。
機構編制模塊:涵蓋學校組織機構的增設、撤銷和合并等功能。下設機構字典、機構設置子模塊。
崗位管理模塊:實現校內各學院(部門)崗位設置、崗位信息、崗位競聘、聘任考核等。下設崗位設置、崗位競聘、聘任考核子模塊。
人員流動模塊:實現引進教師、教師崗位調動、教師進出等。下設招聘流程、校內調動、離校管理子模塊。
師資管理模塊:涵蓋教師學歷(非學歷)進修申報、教師進修返校管理、進修經費報銷等。下設職稱評審、教師進修、人才工程、外聘教師、經費管理子模塊。
人事管理模塊:包括教職工工資發放、津貼福利發放、教職工考勤等功能。下設工資管理、福利津貼、社會保障、考勤管理、年度考核子模塊。
高級人才模塊:實現高層次人才引進,人才管理等功能。下設學科帶頭人、人才驛站子模塊。
離退休管理模塊:實現離退休教職工福利發放,異地安置醫療費報銷等。下設退休提醒、退休辦理、延退辦理、返聘辦理子模塊。
報表統計模塊:實現常規報表數據的自動生成,數據條件查詢,人工統計等。下設高基報表、人才資源報表、工資報表子模塊。
人事調研模塊:實現人事專題調查,政策實施前教職工調研,政策實施后民意測試等功能。下設專題討論、調查問卷子模塊。
2.人事決策支持子系統
決策支持系統,簡稱DSS(Decision Support System),是以特定形式輔助決策的一種科學工具。它通過人機對話等方式為決策者提供了一個將知識性、主動性、創造性和信息處理能力相結合、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工作環境,協助決策者分析問題、探索決策方法,進行評價、預測和選優。
結合人事數據統計決策需求,參照近五年來浙江省高基報表數據統計指標,將人事決策支持系統參考如下幾個模塊進行建設:
(1)教職工職稱、學歷(學位)、編制分布情況分析模塊
(2)專任教師、聘請校外教師崗位分類情況分析模塊
(3)專任教師、聘請校外教師學歷(學位)情況分析模塊
(4)專任教師年齡情況分析模塊
(5)分學科專任教師分布情況分析模塊
(6)專任教師變動情況分析模塊
(7)專任教師接受培訓情況分析模塊
(8)教職工中政治面貌、民族分布情況分析模塊
(9)專職輔導員分年齡、專業技術職務、學歷情況分析模塊
(10)心里咨詢工作人員情況分析模塊
(11)工資分布情況分析模塊
(12)人事專題調查問卷數據分析模塊
DDS是管理信息系統(MIS)向更高一級發展而產生的先進信息管理系統,主要功能對各種數據進行綜合處理分析。人事決策支持系統利用計算機強大的計算能力,按照事先建立的數據模型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對各種人事統計數據進行量化標準計算,得出綜合分析指標,并提出參考性結論。
四、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統開發可行性分析
1.軟件開發環境
選擇.net開發平臺。.net是微軟新推出的程序開發語言,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幾乎能夠運行在絕大多數主流系統平臺上,相比較其他開發語言,.NET 能夠更好地與 Windows 操作系統、能夠輕松實現 Web Server 應用。
開發工具則采用 C#。C#(C Sharp)是微軟為.NET Framework 量身訂做的程序語言,從根本上保證了 C# 與.NET 架構的完美結合。它全新的技術架構讓應用程序和網站開發變得更為簡單,C# 擁有 C/C++的強大功能以及 Visual Basic 簡易使用的特性,功能更強大、數據更安全。
2.安全性策略
人事數據的保密性,系統的安全性尤為重要。本系統主要采取的安全措施有:用戶口令識別;口令加密;訪問權限控制;數據加密存儲;安全防火墻。
參考文獻
[1]何曉.淺議非中心城市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J].中國科技信息,2011(12):130
[2]韓彥鐸.高校人事管理與信息化建設[J].人力資源管理,2011(4):123-124
[3]徐鋒,方捷,左敦穩,陳建滿,張靜.高校管理信息系統若干問題的探討[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2):50-56
[4]張洪林.淺談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設[J].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12(20):45-46
[5]尹春華,顧培亮.決策支持系統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J].決策借鑒,2002(2):41-44
[6]徐滌.基于 的人事管理系統設計與實現[J].電腦編程與維護,2012(8):31-32
篇2
關鍵詞:人性化管理 以人為本 育人 公寓管理
學生公寓作為高校育人的重要陣地,是宿舍管理的核心所在。來自不同地區,有著不同家背景和生活習慣的學生構成了公寓的人文環境,是學生情感和思想比較自然、真實流露的地方。可以說,大學生宿舍是一個各種社會思潮、思想、信息的交匯處。
堅持實施公寓人性化管理,就是要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服務。尊重學生、依靠學生、教育學生、幫助學生是進行學生公寓有效管理的根本內容。[1]
一、 新形勢下高校學生宿舍管理特點
1.存在重硬件改善、輕軟件提高的“重建輕管”現象
近幾年來,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高校的在校生規模急劇擴大,學生人數大幅度增長,需求不斷提高,高校宿舍建設有了較大的發展,硬件設施日趨完善。相對而言,作為軟件方面的管理工作比較落后,再加上管理體制不順,力量薄弱,傳統觀念等諸因素影響,管理與建設脫節比較嚴重。
2.學生行為差異性突出
近幾年來,高校的在校生規模急劇擴大,使各種思想層次、知識水平層次和學習目標層次的學生集聚校園。一方面他們成長在一個快速發展的經濟、信息時代,思想多元化,興趣愛好廣泛,生理成熟較早;另一方面,他們以自我為中心,吃苦耐勞精神較欠缺,處理問題很大的依賴性;另外由于家庭物質條件等的差異,也會引起學生在心理上的反差,宿舍則成了學生渲瀉情感和發泄不滿的重要場所。[2]
3.公寓后勤社會化改革的深入,出現公寓管理工作和學生思想教育工作脫節現象
高校管理體制改革,特別是后勤社會化改革的深入,向高校學生公寓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來,各高校對原有的校內學生宿舍均采用了新的管理模式,同時也加大了對學生宿舍硬件設施的投入力度,使學生的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觀。但與此同時,高校的學生宿舍管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一學生公寓管理部門無法承擔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公寓的學生管理工作,出現了公寓管理工作與學生思想教育工作脫節的現象。[3]
4.宿舍成為學生上網主要陣地,管理難度增大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公寓內網絡設施不斷完善,宿舍成為學生上網的主要陣地。但是,宿舍上網在便利學生的同時,一些負面影響也隨之而來。如:宿舍成員集體打游戲、各別學生深夜上網、通宵打網絡游戲,白天睡懶覺等。不僅對自己不利,更嚴重的影響他人的正常生活和學習。凈化宿舍網絡文明,培養學生自覺的網絡文明行為成為了宿舍管理的重點和難點。[4]
二、實施公寓人性化管理,發揮公寓育人功能的具體策略
1. 堅持“以學生為本”服務理念,提升公寓人性化管理的氛圍
公寓是學生走出家門的“第二個家”,學生公寓氛圍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和生活,甚至影響著學生的人格形成。這就要求公寓管理人員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盡可能提供多樣化的服務,于細微之處體現真情,以情感人,以情育人。
在實際工作中,突出以學生為本,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尋求其理解與支持。開展一些諸如管理人員與學生“心連心”的交流活動,促進管理人員與學生之間的相互理解;定期收集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并根據實際情況采取一些相應的措施,使問題得到合理化解決。
2.加強管理隊伍建設,充分發揮高校學生公寓的育人功能
高校輔導員和公寓管理員,構成了學生公寓管理的主要責任者。加強管理人員隊伍建設與管理,是做好學生公寓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在輔導員方面,要求他們進住公寓,利用公寓這塊陣地,扎實有效地開展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輔導員通過與學生在宿舍交流,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生活、身體、心理等方面遇到的困惑,在潛移默化中加強了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次面對網絡迅速發展帶來的挑戰,對輔導員的要求不僅局限在業務知識方面,而且更要懂得網絡技術,善于運用網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不斷創新,提高管理水平。
在公寓管理人員方面,一要挑選文化層次高、責任心強的管理員充實到管理隊伍里來。二要加強培訓,提高公寓管理員的素質。
3.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學生不僅是公寓管理的對象,更是公寓管理的主體。學生公寓管理機構可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層次大學生的需求,吸收部分管理能力和組織能力強的學生參與學生宿舍的管理與服務工作。“宿管會”作為學生在公寓區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學生自治組織,在學生公寓管理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一方面負責公寓內的安全、衛生檢查,另一方面組織學生在公寓內開展各類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充分調動每位同學的積極性,共同營造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5]
4. 重視宿舍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宿舍文化氛圍
宿舍文化建設的主體是學生,所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積極向上的宿舍文化活動,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團結協作的精神。通過宿舍文化建設,使公寓真正成為學生溫馨的家園、育人的課堂,為學生教育、管理起到“潛移默化”的功效。
5.加強公寓管理制度建設,努力創建學生公寓管理新模式
用制度規范、約束人的行為,是強化管理的有效手段。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學生住宿管理的通知》中提出,要建立健全學生住宿管理規定、學生公寓文明建設管理規定、學生公寓安全管理制度等各項規章制度,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這是加強學生公寓管理的有效保證。
在進一步完善各項管理制度的同時,我們還應當以自身的良好表現和人格魅力對學生產生示范,以實現教育的最終目的。堅持以人為本,在公寓管理中樹立起“用心服務,用情工作,用法管理”的管理理念,只有這樣才能把公寓管理和服務工作做好,真正發揮公寓的育人功能。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文件(教思政廳[2007]4號).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學生住宿管理的通知
[2] 張敬東.高校學生公寓管理的新思路[j].現代物業,2008(12):94-95
[3] 趙啟波.關于高職學生公寓的管理的思考[j].現代科技,2009(3)
篇3
一、高校人事檔案管理工作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作用
(一)高校人事檔案是人才信息的基礎,可以為人力資源管理及建設提供有效的科學依據
高校人事檔案蘊含著豐富的信息資源,全面記載了教職工的自然狀況、政治思想、業績成果、職務職稱、專業特長等基本信息,具有較強的利用和參考價值。通過檔案可以了解員工的學業及業務發展程度等,依據這些信息,統計分析當前師資隊伍的學緣結構、年齡結構、專業結構等,對優化人才隊伍建設起到借鑒作用,以利于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最大限度地發揮人才優勢。是合理選拔人才、使用人才的重要依據,科學的人事檔案管理能促進人力資源的有效開發和使用,為高校人才培養奠定基礎。
(二)通過對檔案信息的有效開發利用,有助于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
高校人事檔案管理是人才資源管理的基礎性工作,能夠為學校教育教學提供相關數據和信息支持,在促進人才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方面發揮著重要功能。利用人事檔案能夠進一步了解教職工的相關信息,譬如學歷程度,是否有出國學習經歷,是否有從事相關教學和研究的經驗等等,根據不同人才的能力和各類人才的不同特點,合理配置,因事而擇人,因人以治事,把人才配置到最能發揮作用的地方和崗位,充分發揮人才優勢,促進專業之間、學科之間、校內部門之間人才合理有序地流動。
二、高校人事檔案開發利用服務人力資源建設的對策
高校人事檔案是高校人才信息的縮影,科學有效及時地收集部門產生的人事檔案材料,保障檔案內容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并對其進行科學管理和有效利用,為全面參與高校人力資源工作提供可借鑒的信息,是人才招聘、師資隊伍建設等的重要參考。這就對高校人事檔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針對當前高校人事檔案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改善人事檔案管理工作。
(一)加強高校人事檔案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建設,創新管理模式
高校人事檔案管理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建立科學合理的人事檔案管理制度,創新檔案管理模式,改進管理方式方法,逐步實現人事檔案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條有理、有序發展。要把促進人力資源建設作為檔案信息開發的主要任務,及時建立新的、更為科學合理的人事檔案管理制度,使人事檔案收集、整理、立卷、歸檔、保管、利用等各個工作環節制度化、規范化。
(二)加強人事檔案的信息收集工作,充實檔案內容,豐富館藏資源建設
人事檔案的系統完整關系到其是否能夠有效利用,收集工作則是檔案工作中的基礎,只有全面收集個人的不同階段的信息,人事檔案才有可能得到充分的開發和利用,才能夠更好地為人力資源開發提供有利的依據。人事檔案管理人員要經常了解和掌握人事工作動態,建立聯系制度,拓寬收集渠道,及時收集、主動收集。人事檔案收集的內容要根據教育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從人才發展的角度對不同崗位人員的材料收集各有側重。在材料的收集上要做到及時、完整、真實、有效,在材料的鑒別上必須做到去偽存真,確保材料的真實性。從而提高人事檔案在人才開發工作中的信息價值和數據支持作用。
(三)提高檔案人員的素質,是做好人事檔案管理工作必要因素
隨著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舊有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需要。因此,人事檔案管理工作也應重新定位檔案管理人員的崗位標準,全方位考慮管理人員的專業結構、年齡結構等諸多因素,有計劃引進思想素質過硬、專業知識全面的專門人才充實到檔案管理崗位。同時定期對現有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切實提高檔案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使他們在工作中端正思想,自覺增強服務意識,創新服務方式方法,進而優化歷史原因造成的檔案人員結構不合理的現狀,更好地為人力資源管理服務。
篇4
[關鍵詞] 數字化; 人事檔案; 功能
[中圖分類號] TP3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3)06- 0076- 02
該系統是針對我院人事檔案管理而開發的一套系統。我院目前的人事檔案管理是以電子表格(XLS 文檔)形式保存教師基本資料信息,以傳統的紙質為載體保存教師的檔案資料(如年度考核表),人事檔案的管理主要由人工進行管理,既浪費人力也浪費物力,制約了我院信息化建設的發展。數字化人事檔案管理系統項目在啟動之初,通過廣泛調研,制訂了詳細的功能目標和框架,力求使得學院的數字化人事檔案管理平臺更上一個臺階。本系統將人事檔案數字化后將有助于學院信息化建設的發展,打造高職高專骨干院校品牌,提升我院的整體形象,實現學院的跨越式發展。
1 數字化人事檔案管理系統功能描述
數字化人事檔案管理系統主要用于對學院人事檔案進行管理,提供管理員、用戶登錄,平臺信息管理,平臺用戶管理,人事檔案增加、查詢和修改等模塊,提高學院的人事檔案管理水平,提高學院的辦公效率。系統用戶類型分為:普通用戶、管理員。權限定義如表1所示。
整個系統分為 Web 模塊和后臺數據庫服務器模塊(見圖1)。
本文檔描述后臺數據庫設計和前臺Web 部分的功能規范。
通過 B/S(瀏覽器/服務器)結構實現的Web 部分系統除數據庫模塊外所有模塊都以 Web 模式供普通用戶和管理員使用。
通過 SQL Server 2005 企業版實現的后臺數據庫服務器模塊。
數據庫中存儲了數字化人事檔案管理系統中所有的信息和數據,為保證穩定性和良好的并發訪問能力,采用SQL Server 2005 企業版來實現。
2 數字化人事檔案管理系統功能設計流程
2.1 數據庫設計
數字化人事檔案管理系統按照不同的功能和層次劃分為一個個功能簡單、明確且獨立的組成部分。共劃分為用戶信息表、部門分類信息表、部門信息表、學科門類信息表、專業信息表、干部職務信息表、任職情況表、用戶權限表、教職工基本信息表、學歷學位信息表、職稱信息表、考核結果表、表彰情況表、干部任免情況表等15個模塊。
2.2 登錄
客戶端輸入系統域名:http://localhost:8080/hrms/index.jsp,進入系統登錄界面,如圖2所示。登錄時,需要輸入用戶名及密碼,選擇用戶類型,并單擊“登錄”按鈕,完成登錄過程。
3 數字化人事檔案管理系統功能定義
3.1 后臺管理
3.1.1 添加數據
單擊后臺管理主界面左側“添加”標簽,進入后臺管理添加數據模塊,該模塊可完成添加部門信息、干部職務信息、學科專業信息、用戶權限、教職工基本信息、教職工學歷信息、教職工職稱信息、教職工考核結果、教職工表彰情況、教職工懲處情況、干部任免信息等功能。
以下是以如何添加學科專業信息為例進行功能定義,其他數據的添加以此類推,功能說明與此相類似。添加學科專業信息功能說明:
輸入學科門類代碼,輸入學科門類名稱;單擊“提交”按鈕,完成學科門類信息添加;單擊“清除”按鈕,取消學科門類信息添加;選擇學科門類名稱必選;輸入專業代碼,代碼長度須為6 位,輸入專業名稱,單擊“提交”按鈕,完成專業信息添加;單擊“清除”按鈕,取消專業信息添加。添加成功后,系統將跳轉至瀏覽專業信息界面。
3.1.2 修改數據
單擊后臺管理主界面左側“修改”標簽,進入后臺管理修改數據模塊,該模塊可完成修改管理員密碼、教職工基本信息、教職工學歷信息、教職工職稱信息、教職工考核結果、教職工表彰情況、教職工懲處情況、干部任免信息等功能。
以下是以如何修改教職工學歷學位信息為例進行功能定義,其他數據修改以此類推,功能大致相同。修改教職工學歷信息功能說明:
選擇教工號,修改學歷編號,修改學歷名稱,修改學歷獲得日期,修改所學專業,修改學習形式,修改畢業時間,修改畢業學校,修改學位名稱,修改學位獲得日期,修改學位授予單位,單擊“修改”按鈕,完成教職工學歷學位信息修改;單擊“清除”按鈕,取消教職工學歷學位修改。修改成功后,系統將跳轉至瀏覽教職工學歷學位信息界面。
3.1.3 瀏覽數據
單擊后臺管理主界面左側“瀏覽”標簽,進入后臺管理瀏覽數據模塊,該模塊可完成瀏覽部門信息、干部職務信息、學科專業信息、用戶權限、教職工基本信息、教職工學歷信息、教職工職稱信息、教職工考核結果、教職工表彰情況、教職工懲處情況、干部任免信息等功能。
分頁瀏覽教職工基本信息,分頁瀏覽指定教工號的教職工基本信息,分頁瀏覽指定姓名的教職工基本信息,分頁瀏覽指定部門的教職工基本信息,分頁瀏覽指定任職情況的教職工基本信息。
3.2 前臺管理
3.2.1 修改普通用戶密碼
單擊前臺主界面左側“修改”標簽,進入普通用戶修改密碼模塊,該模塊可完成修改普通用戶密碼功能。功能說明如下:
輸入原密碼,輸入新密碼,確認新密碼; 單擊“提交”按鈕,完成用戶密碼修改;單擊“取消”按鈕,取消用戶密碼修改。
3.2.2 瀏覽數據
單擊前臺主界面左側“瀏覽”標簽,進入前臺瀏覽數據模塊,該模塊可完成瀏覽教職工基本信息、教職工學歷信息、教職工職稱信息、教職工考核結果、教職工表彰情況、教職工懲處情況、干部任免信息等功能。
以下是以如何瀏覽教職式職稱信息為例進行功能定義,其他數據瀏覽以此類推,功能大致相同。瀏覽教職式職稱信息功能說明:
分頁瀏覽教職工職稱信息,分頁瀏覽指定教工號的教職工職稱信息,若后臺管理員沒有賦予該用戶瀏覽教職工職稱信息的權限,本頁面中部將顯示“管理員未為您設置瀏覽教職工職稱信息的權限!”在單行文本框中輸入頁數,單擊“GO”按鈕跳轉至指定頁。
本系統于2011年12月投入實際操作,從設計、開發上來看可實現人事檔案管理數據的微機化管理,完成人事檔案信息的錄入、計算、匯總等功能,便于查詢、打印輸出,數據不易丟失,且功能比EXL文檔操作齊全,大大提高了工作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實現了人事檔案管理工作的規范化、信息化,使人事檔案管理駛入科學化、制度化的軌道,對學校人事檔案管理工作具有重大意義。
今后我們將繼續探索數字化在人事檔案管理工作中的應用,把紙質人事檔案材料的掃描件融入該系統,實現人事檔案計算機管理,把人事檔案管理的信息化推廣上一臺階。
主要參考文獻
篇5
吉林省汪清縣大興溝鎮中心小學 郎晶云
【摘 要】隨著新的科技革命迅速發展和世界范圍內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世界各國都把目光投向教育改革,教師專業化就顯得尤為重要。班主任作為教師行業中尤為特殊的一個角色,更是重中之重。但是,目前我們總是將班主任工作能力與教師職業能力混淆,存在著把班主任工作能力的培養附著于教師職業技能中的現象,文章對此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教師職業能力;班主任工作能力
中圖分類號:G6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5)15-0009-02
一、教師職業技能概述
技能是通過人的某種社會活動反映出來的,而職業技能則是將所學知識、所掌握的經驗技能和態度在所從事的職業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能完成職業任務的能力。所以,教師職業技能就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能力。而準確的語言表達能力,過硬的教學組織能力,靈活的心理疏導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主能力,以及廣泛的人際交往能力等幾方面構成了教師職業技能的骨干結構。筆者通過中國知網,以“教師職業能力”為檢索詞,以“主題”為檢索項,檢索出的碩博士論文達1258篇,期刊達2255篇,可見其重要程度。筆者通過對重要碩博士論文及期刊進行了閱讀與概括,總結出班主任應具備以下能力:
1.語言表達的能力。語言是人與人溝通的重要途徑,更是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工具,是向學生傳授知識、啟發心靈、開發智力、陶冶情操,以及對其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語言表達能力也直接反映著教師的能力水平。語言富有藝術性的老師往往會受到學生們的歡迎,其語言能力表現為規范性、趣味性、啟發性、激勵性、轉換性幾個方面。通過這種富有藝術性的語言也會取得非常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是教師技能最直觀的體現。
2.教學組織能力。教學是教師根據教學目的,結合學生實際狀況以及身心發展的規律,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發展智力,提高美德和審美能力的教學活動。教師首先要做好課堂教學,通過全面了解學生,認真研究課程標準,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合理選擇教學方法,真正讓學生掌握所學知識,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時,教師還應積極組織好學生的第二課堂活動,使學生通過實踐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進而也培養了學生的興趣愛好,全面提高了學生的素質。因此,課程及教案標準、設計教案、教學功底、檢查教學效果、開展第二課堂等五方面能力能充分反應了教師的教學能力。
3.心理疏導能力。由于每名學生的認知能力參差不齊,不應只注重學習成績,更應關注其學習過程,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品質。所以,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僅要擁有雄厚的專業知識,也應掌握必要的心理知識,要根據不同的對象用不同的闡述方法去教授同樣的知識內容,這樣更能得到學生的認可。要掌握學生的經常性思想狀況,根據學生的基礎適當處理教材,用學生能理解的語言講解,才能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同時,在學生學習進程中遇到瓶頸時,要合理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讓學生徹底放下包袱,進而達到突破自我的狀態。所以,是否具備一定的心理疏導能力也是教師職業技能的一種表現。
4.提高學生自主能力。自主能力對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自主能力會讓學生把自己置于主人翁的地位,只有這樣學習才會成為自覺自愿的事情,才會積極主動去學習,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心態。其次,通過自主學習,學生的智力和思維發展會有很大提高,其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獨立性、靈活性和邏輯性獲得更大的發展。使學生能更自覺、更深刻、更持續地掌握所學知識,進而養成了良好的學習品質。最后,不同性格的學生也通過自主學習讓自身的性格特長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所以,教師職業技能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就是提高學生的自主能力。讓學生能獨立自主地學習,并且能在自身實踐中提出疑問并去尋找解決方案,從而學有所用,真正掌握、理解所學知識。
5.教師人際交往能力。教師的工作就是與人打交道的工作,其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引人關注。作為有知識、有修養的教師,要具備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從而能更好地言傳身教,達到良好的教學目的。這首先要做到尊重他人,平等相待。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積極幫助學生解決困難,不帶有色眼鏡去對待學生,使學生在公平的環境下學習生活;其次,要嚴于律己,寬以待人。要通過自身為學生樹立好榜樣,用自身行動教育學生;最后,要坦誠相見,將心比心。一位哲人說過,“你給我一個蘋果,我再給你一個蘋果,結果每個人還是一個蘋果;如果我學到你的長處,你又學到我的長處,那么兩個人都有了兩個長處。”要抱著虛心的態度,才會在教授學生的過程中讓自己有所提高。所以教師要善于進行人際交往,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的職業技能。
二、班主任工作能力概述
班主任是學校工作的主導力量,他既是班集體的領導者,也是學生成長的監護人。班主任除了完成學科教師的任務外,還應積極完成班級管理的要求,通過把握教育方向,構建新時代要求,面向所有學生的管理體系,從而促進每個學生的優質發展。筆者通過中國知網檢索,以“班主任工作能力”為檢索詞,以“主題”為檢索項,檢索出的碩博士論文達162篇,期刊達624篇,通過對以上碩博士論文及期刊對比概括,總結出班主任應具備以下能力。
1.了解學生能力。要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就要了解學生,給予學生家一樣的精神關懷,要做到勤了解、勤觀察、勤發現、勤解決。要通過腿勤、眼勤、嘴勤深入到學生學習、生活,從而通過與學生溝通、向科任老師了解、與學生家長聯系,最終做到及時了解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不給管理工作留下隱患。
2.組織管理能力。班級是許多學生結合在一起的一個小社會,也是學校進行教學活動的基本單位,班主任則是班集體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骨干力量,班主任的基本任務是在學校校長的領導下,貫徹好國家教育方針,根據學校的各類教育計劃,結合班級實際積極開展班級管理工作,同時要引導班集體每名成員都朝著一定的目標努力。所以,班主任就需要具備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組織學生參與班級管理,開展各類班級活動,營造豐富的班級文化,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以培養學生能力為目標,促進每一個成員的發展。班主任發揮這種組織管理能力不應居高臨下對學生發號施令,應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導下進行,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前提下實施管理。
3.教學能力。班主任首先也是教師,更是教學的主導者,要具備過硬的教學能力水平,努力把學生培養成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所以,班主任要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的思想,要與學生坦誠相待,這樣才能與學生有共同語言,才能更加了解學生,才能思想一致,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領導培養班干部的能力。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不應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也不應是面面俱到的保姆,使學生由被動管理轉變為主動管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人翁精神,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成為班級制度的建設者、執行者和操縱者,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我教育,自我認識”,從而使學生能做到自我認識,自我克制。班主任是否具備領導培養能力決定了學生能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班干部。班主任要對選拔的班干部悉心指導,要充分相信學生有能力參與班級管理,放手讓學生大膽鍛煉,積極完成分管任務。要在活動中身先士卒,做好表率,以實際行動指導他們開展各種班級活動。在活動結束后認真總結,積累經驗。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鍛煉,把那些敢作敢為,威信較高,管理能力強的學生組成班委會,讓他們在實際活動中不斷進步,做好班主任的好助手。
5.人際協調能力。在班級管理中,各科任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對班級的了解,也會對班主任在管理方面有很大的幫助,他們也是班級管理的直接參與者。但是,由于各學科教學的特點及教師個人知識、素質、愛好、興趣等方面的差異,形成了各科任教師對班級的不同期望和要求,這些期望和要求有時甚至是矛盾的。班主任應當協調和平衡各科任教師之間的關系,聯系和組織他們共同商討本班的教育工作,互相交流班級和學生的情況,使他們了解班級,了解學生的差異,并協調各種活動和學生的課業負擔,實踐證明,班主任在學校領導和課任教師之間,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而又微妙的。因此,班主任要努力協調好其中的關系,與他們融洽相處,齊抓共管,形成合力,減少內耗。同時,班主任要與學生家長進行良好地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以及課后在家的表現,這樣便于班主任更好地了解學生,從而為管理好班級打下良好基礎。
三、教師職業技能和班主任工作能力的關系
1.教師職業技能與班主任工作能力之間的相同之處。首先,無論是科任教師還是班主任,都要有很強的教學能力,通過自己過硬的專業素質和教學能力,讓同學們都能更好地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同時通過學習,提高自身素質,養成良好的品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從而為成為社會的棟梁奠定良好的基礎;其次,兩者都需要很好地去了解學生,對學生的心理要做到經常抓,經常懂。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更好地把握學生的思想狀況,才能讓學生愛學,會學,主動學;最后,兩者都需要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通過教師之間的交流和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能更好地把握好全班人員以及個別學生的學習狀態,從而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2.教師職業技能與班主任工作能力之間的不同之處。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把握好學習方向,使學生能以最快的速度掌握所學知識,而班主任除了做好教學工作外,還要做好班級的管理工作,包括如何選好、用好班干部,如何培養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學生。所以說,班主任的責任心要更重一些。其次,班主任區別于科任教師在于班主任要協調好與其他科任教師的關系,不僅要及時和科任教師了解學生的情況,而且要及時與學生家長溝通。除了
了解學生在校情況外,還要對學生在家情況進行了解,使其能更好地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從而使學生更好地學習提高。
四、對教師職業技能與班主任工作能力的理解
班主任,首先是教師;教師具備了班主任相應的工作能力,才可稱為班主任。比較了眾多學者的觀點,總結了教師職業能力的大致概念后,筆者認為,教師職業能力是教師在專業教育與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形成與發展的從事教育教學活動所需要的一切能力。也就是說,具備這些能力,就可以說是一名合格的教師,但不一定會是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從理論概念的角度來說,教師職業能力與班主任工作能力中具備的要素大致相同,但是側重點卻是不同的。
從教學實踐的角度來說,教師職業能力與班主任工作能力具備的要素大致相同而實踐過程中的側重點不同,一名合格的教師不一定是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從字面意義上來講,班主任包含于教師;而從內涵意義上講,班主任是大于教師的。從教學的角度來說,教師職業能力包含班主任工作能力;而從管理的角度來說,班主任工作能力則包含教師職業能力。教師職業能力與班主任工作能力也應注重教師在非教學時間對學生的關注,那么班主任則需要時時刻刻關注著學生,了解學生的生活及學習動向。筆者對比了許多學者對教師職業能力的定義與劃分,教師職業能力的劃分更是從多個角度多個視角出發,體現出很強的綜合性。在教師職業能力與班主任工作能力越來越受到重視的背景下,相信二者的關系探討也會越來越深刻。
參考文獻:
[1]楊苗苗,關薦.教師職業能力研究綜述[J].現代教育科學·普教研究,2012,(2).
篇6
[關鍵詞]機關檔案;檔案工作者;自身素質
機關檔案作為日常工作重要組成部分,人事檔案是記錄個人從事各種社會活動的文件,是單位人事部門對個人管理的重要憑證和開展各種工作的基礎,對單位考察和識別干部選拔優秀人才,加強機關單位干部隊伍建設,促進生產、監察、黨政管理的開展具有重大作用,對每個工作人員有著切身相關的關系,檔案對于激發機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各方面的保障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新時期,加強機關單位人事案管理,對提高機關單位管理水平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機關單位檔案管理需要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好的高素質檔案工作隊伍。要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機關檔案工作者必須具備以下素質。
1. 要有合格的政治素質
機關檔案工作是檔案工作的一部分,檔案工作是一項政治機要性很強的工作,沒有較高的政治素質和強烈的責任感是無法擔任此項工作的。因此我們檔案管理人員應該做到:
1.1檔案工作的任務、工作對象和工作手段決定了它本身是一項服務性、條件性很強的工作。而檔案工作與其他服務性工作的不同在于它不能通過服務對象直接產生效益,而是通過服務對象利用檔案所取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來體現。不為名利、勤奮工作、積極主動、熱情周到地為利用者提供優質的服務,是檔案工作者職業道德素質的最基本要求。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嚴謹的工作作風。要堅持實事求是,尊重歷史,在工作中要本著對歷史負責,為現實服務,替未來著想的原則,愛崗敬業,認真負責地做好本職工作。
1.2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高度的事業心。機關單位檔案工作是一項政治性、管理性、服務性很強的工作,這就要求檔案工作者要時刻嚴守機密,守口如瓶;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不斷強化工作能力,不斷提升工作質量。
1.3具有必要的政策水平。既要熟悉和掌握國家有關檔案工作的法規、政策,又要熟悉和掌握與檔案工作相關的方針、政策、標準和方法。
1.4具有依法治檔的法制意識。用法律和紀律約束自己,牢固樹立以法治檔的思想觀念,與一切違反《檔案法》的行為進行堅決的斗爭。
2. 要有強健的身體素質
人事檔案工作是一項艱苦而繁瑣的工作。由于長期伏案工作、庫房空氣不流通以及整理檔案過程中吸入有害菌等原因,導致在檔案工作者身上出現了皮膚過敏、頸椎病、呼吸道疾病等各種難以根治的疾病。因此,要想做好檔案工作,就必須加強體育鍛煉,增強身體素質。
3. 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心理素質是整體素質的基礎,培養檔案管理人員的心理素質是十分重要的。具體表現在:對本職工作具有濃厚的興趣和滿腔的工作熱情。對工作要有主動性和創造性,積極主動地克服和解決所遇到的各種困難,克服畏難情緒,急流勇進。具有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從容面對環境變化的能力。檔案工作者時時刻刻都面對著新材料、新檔案,工作內容也總是在重復,時間久了容易產生厭煩情緒,所以,面對這些變化,管理人員要保持心境寬廣、意志堅定,對檔案事業應保持執著的毅力,從容面對各種困難,激流勇進,不斷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來適應不斷出現的新情況。
4. 要全面發展檔案管理相關專業知識素質
科學文化知識是人類改造自然和改造社會的經驗總結,要成為本職工作的行家里手,就要優化知識結構,拓寬知識面。既要熟練掌握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又要熟練掌握與檔案工作相關學科的基礎知識,具備多種新知識、新技能,成為復合型檔案專業人才。
掌握檔案專業知識。檔案工作是專門業務,從檔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鑒定、統計到提供利用,有一整套的理論和工作方法,機關檔案工作人員只有學習掌握這些理論與方法,才能保證工作質量,提高工作效能,逐步實現機關檔案工作的科學管理。
掌握計算機知識。由于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在檔案現代化管理中的廣泛應用,計算機已經從輔工具逐漸成為檔案現代化管理必備的技術,要適應檔案管理現代化,就必須掌握計算機數據錄入、數據庫管理、多媒體和網絡管理等方面的技能。
掌握一定的外語知識。在當今社會,沒有一定的外語功底已難以勝任檔案管理工作,尤其是英語。在計算機網絡技術使用的各種軟件以及網絡信息資源中,占有很大比例,為適應工作的需要,機關單位檔案工作者還需具備一定的英語應用能力,這樣才能適應新時期、新形勢對機關單位檔案工作者的要求。
5. 要有精湛業務素質
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意識。以提供服務為己任,各項工作都應首先從利用者的角度來思考,一切服務都應以利用者的需求為出發點。
樹立遠大理想,熱愛人事檔案事業。明確自己肩負的責任,以主人翁的工作態度,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把高度責任心、事業心貫穿在人事檔案工作的各個環節。
培養求真務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人事檔案工作是一項長期、艱苦、細致的工作,從材料的形成、收集、整理、歸檔、轉遞到檔案的保管、利用,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求真務實,每一個過程都要求謹小慎微,任何一個細節的失誤都會給后面的工作帶來麻煩。
培養創新意識。人事檔案工作者要善于在工作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改進,大膽創新;要不斷轉換思維方式,克服慣于從眾的心理弱勢和墨守陳規的保守思想;要有創新的觀念和意識,為檔案事業出謀劃策,結合工作實際,提出新思路、新觀點,改革原有的服務模式,利用現代化技術開發利用檔案資源,促進機關單位人事檔案工作的發展。
6. 要有科學的管理素養
靜態管理與動態管理相結合。管理現存的人事檔案是靜態的,而積極主動地廣泛收集、分項、整理檔案資料,則是動態的。靜,是相對的,動則是絕對的。邊收集,收集要齊全;邊整理,整理要細致;邊歸檔,歸檔要嚴謹。這又是屬于“動”的過程。歸檔以后入庫,精心保管,這是屬"靜"的境界。
手工操作與微機操作相結合。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計算機、網絡的普及與應用,逐步實行人事檔案的自動化管理是大勢所趨。因此,人事檔案管理者必須學習和運用現代化管理手段,加快檔案管理現代化過程,盡早研制和開發具有機關單位人事管理即計算機檔案管理軟件,當是責無旁貸。
規章制度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只有制定并嚴格履行檔案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才能切實加強人事檔案的管理工作,進一步推進人事檔案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有效地發揮人事檔案在機關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作為新時期的檔案工作者,只有樹立遠大理想,熱愛檔案事業,強化服務意識、法制意識,終生學習,豐富自身的知識結構,始終立足于與時俱進、改革創新,不斷提高自身整體素質,才能成為新世紀檔案工作的復合型管理人才,才能促進檔案事業的發展,適應全面當前社會的新形勢,為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繁榮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朱祥.信息時代檔案管理工作者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J].企業家天地,2008,(5):145.
[2]鞠傳信.淺談檔案工作人員的基本素質[J].山東檔案,2007,(6):46.
[3]曹玉蘭,施華群.淺談檔案人員素質教育[J].檔案學研究,2002,(21):9.
篇7
摘要:人工智能的迅速崛起,為老年健康管理提供了全新的途徑,在優化老年健康管理全過程中發揮著重要價值。與此同時,因其服務于老年人這一特殊群體,對道德倫理的沖擊表現得更加突出。當前,伴隨著我國政府對人工智能的高度重視、企業與醫療機構的積極探索,人工智能在老年健康管理領域已積累了部分經驗,取得了初步進展。然而目前人工智能在老年健康管理中的應用仍處于起步階段,面臨價格壁壘難以突破、信息孤島劣勢明顯、多方主體合作不足、專業人才稀缺等現實問題。推進人工智能與老年健康管理的深度融合,需要政府、醫療機構與養老服務中心、科技企業等多方聯動,構建配套管理機制,從而使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務于老齡化社會。
關鍵詞:人工智能;老年健康管理;老齡化;養老問題
作者:向運華王曉慧(武漢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湖北武漢430072)
人口老齡化是21世紀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國情,截至2018年底,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有2.49億,占總人口的17.9%。人口老齡化態勢加劇的同時,空巢老年人占比持續攀升,獨居老年人群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有74.7%的老年人患有至少一種慢性疾病。城鄉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近4063萬,上門看病、康復護理等醫療健康類服務需求始終居于老年人各類需求首位。總書記明確指出“為老年人提供連續的健康管理服務和醫療服務”,健康老齡化成為健康中國時代和老齡化時代的重要命題。
萬物互聯的加速到來與人工智能技術的迅速崛起,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社會資源獲取方式和生活方式。AlphaGo大勝人類棋手,標志著人工智能已在某些領域走到了人類智慧的前列。以互聯網為載體和AI為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正在逐漸形成,為社會各領域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也給老年健康管理模式的突破與創新提供了現實可能。智慧健康養老由此產生,其最大的特點在于大數據收集、需求的智慧決策與服務的精準投放。2017年工信部、民政部和衛計委聯合印發《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強調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品推動健康養老服務智慧化升級。各地積極開展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打造“硬件環境+智能設備+互聯網信息平臺+居家養老服務”的健康養老生態系統。如何發揮人工智能技術在老年疾病預防、診斷、緊急救助、治療與康復中的作用,如何有效聯接醫療服務機構以確保老年人享受到更高效、更優質、更便捷的健康服務,是當前亟待研究的現實問題,這對于降低空巢老人獨居風險,緩解老年護理人員短缺問題,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價值。
一、立場博弈:人工智能時代老年健康管理的機遇與隱憂
(一)人工智能的崛起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簡稱AI)起源于1950年“圖靈測試”的理念,其首次被公開提出可追溯到1956年“人工智能之父”McCartney在美國會議上的報告。隨后人工智能隨著技術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不斷發展,1960年人工智能已能夠理解自然語言、自動回答問題和分析圖像圖形等,20世紀80年代又獲得了學習和認知能力。21世紀以來,物聯網的加速普及、大數據的崛起、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的突破,人工智能迎來了發展高峰,逐漸形成了深度學習、跨界融合、人機協同、群智開放、自主操控等新的特征,開始具有自我診斷、自我修復、自我復制甚至自我創新的能力①。人類相繼進入了網絡社會時代、大數據時代與人工智能時代,三者共同構成了新的社會時代②。
關于人工智能的概念,國際人工智能專家N.J.Nilsson將人工智能視為怎樣表示知識、怎樣獲得知識及怎樣使用知識的科學③。其后,學者對人工智能的概念從類人、理性、思維與行為等四個方面著手定義,有學者進而從學科角度對人工智能進行了解釋,如國內學者吳漢東將人工智能定義為研究、開發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綜合諸多學者對人工智能的認識,筆者認為人工智能的實質是基于人類的設定與要求,能以與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作出反應的智能機器或軟件。
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正在改變甚至顛覆人類現存的生產、工作與交往方式。2016年美國的《國家人工智能研究和發展戰略計劃》指出,AI系統在某些專業任務上的表現勝于人類。1997年國際象棋、2011年Trivia、2013年Atari游戲、2015年的圖像識別與語音識別、2016年AlphaGo等AI產品的問世與應用,成為AI超越人類的里程碑事件,見證了AI的智能水平和社會意義。近十年來,人工智能愈發廣泛地應用在社會各個領域。農業領域,人工智能應用于自動播插與灌溉、日常田間管理、采收與分揀、產品檢驗、虛擬在線銷售等產前、產中和產后各個環節,大大減輕了人類的勞動量④。工業領域,工業機器人廣泛應用于汽車、電子、家電制造等生產線,緩解勞動力供需矛盾的同時提高了生產效率。服務業領域,微軟“Cortana”、蘋果“Siri”、聯想“小樂”等智慧客服系統為大眾所熟知;幾乎所有股票交易員已被機器人取代,投資顧問、風險審查和安全防范監控監管都普遍智能化。公共服務領域中,人工智能亦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如用人臉對比技術來篩查犯罪分子;人工智能輔助醫療診斷與手術;人工智能用于智能評測、個性化輔導等等。人工智能也開始進入藝術創作領域、心理服務領域。學界普遍認為,弱人工智能技術在當前已基本實現⑤。
(二)人工智能時代老年健康管理領域的機遇
當前,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引領下,物聯網迅速普及,大數據快速積累,算法模型與運算能力持續突破,智能行業應用快速興起,為我國人工智能的迅速崛起提供了現實契機。從人工智能技術層的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和生物識別等,到人工智能應用層面的工業4.0、智能農業、無人駕駛汽車、智能家居、智能金融、智慧醫療與智能教育等,均得到了爆發式增長。我國正處于醫療人工智能的發展高峰,2016年中國人工智能+醫療市場規模達到96.61億元,增長37.9%。據估計到2025年人工智能應用市場總值將達到1270億美元,其中醫療行業將占市場規模的五分之一⑥。人工智能在老年健康管理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通過生理參數識別設備和無線射頻識別裝置等智能采集老年健康數據,為老年人提供雙向、互動的居家健康監測、健康咨詢、健康評估、健康干預服務以及緊急救助服務,克服時空限制,將健康管理貫穿疾病預防、診斷、治療與康復整個過程。人工智能時代為健康管理尤其是老年健康管理提供了全新的途徑,在優化老年健康管理模式過程中具有重要價值。
第一,人工智能的發展為緩解醫護人員短缺提供了現實可能。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數據,歐盟關于每千人擁有護士數量的基本規定是不少于8人,挪威以17.27人位居世界第一,美國和日本分別是9.8人和11.49人,發展中國家例如巴西和南非,分別是7.6人和5.1人,然而我國每千人擁有護士數僅為2.36人。即使是按照大多數國家的5‰計算,我國護士缺口也多達350多萬,如果按照歐盟的標準,則缺口更大。與此同時,我國社區養老服務專職人員數量少且增長速度緩慢。民政部2009年開始統計社會服務職業技能人員中的養老護理員,截至2016年我國養老護理人員僅8528人。根據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結果,目前我國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約為4063萬,占老年人口數的18.3%,按照3:1的國際標準計算,我國需要超過1300萬的護理人員。同樣,雖然國家大力推進醫養結合,將老年人作為重點人群納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但家庭簽約醫生覆蓋率仍不容樂觀。如何“以少足多”是擺在當前我國政府面前的重要議題之一。人工智能的崛起為化解這一醫療難題提供了新路徑。人工智能環境下,智能護理等機器的應用與推廣,大大減少了老年人對護理人員的需要,虛擬醫療助手替代護士,在醫生診療之外提供輔的就診咨詢、健康護理和病例跟蹤等服務,既減少了老年人前往醫院就診的次數,又有助于提高護理能力。顯然,這些對于緩解老年健康供需矛盾有積極意義。
第二,人工智能的發展為醫療機構提高服務效率提供了技術支持。一直以來,醫療服務效率都是備受關注和爭議的問題。醫療服務效率,即醫療機構在投入與產出之間的比率,是醫療服務領域的核心命題與重要目標。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體制的不斷改革與發展,各級醫療機構的效率有了顯著提升,但受制于傳統醫療機構管理模式的慣性思維影響,醫療機構的服務效率與民眾期望仍有差距。新時代醫療服務效率的提升不僅需要制度的變革,也需要服務工具的革新。人工智能的發展為優化醫療服務提供了便利。一方面人工智能的應用降低了人力成本。醫學影像占醫療數據的90%,而且這一數據仍在攀升,年增長率約為30%,而放射科醫師數量的年增長率僅為4.1%,遠不及影像數據增長速度。借助AI技術分析醫學影像,將大大緩解醫院缺少醫生的壓力。此外,語音技術在醫療行業的普及,也正在將越來越多的普通醫生從日常機械式的醫案錄入工作中解放出來,提升錄入的效率,降低失誤率。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應用也提高了醫療服務能力。人工智能輔助診斷技術應用在老年人某些特定的病種領域,幾乎可以代替醫生完成疾病篩查任務;智能手術機器人的應用既能保證精準定位,減少老年患者的疼痛,又能防止傳統手術易帶來的傳染疾病等危險;人工智能參與藥物研發,對于提高針對老年患者潛在藥物的篩選速度和成功率,縮短研發時間與成本有實際意義。綜上,人工智能的嵌入打破了以往醫治全程醫生親力親為的運作模式,智能機器的自主研判與決策能力,對于降低人力成本,大幅提高醫療機構、醫生的工作效率與質量,減少不合理的醫療支出有積極意義。
第三,人工智能的發展有助于提高老年人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多數疾病都是可以預防的,但是由于疾病通常在發病前期表征并不明顯,到病況加重之際才會被發現。而且由于老年人機體形態的改變和功能的衰退,對于疼痛和疾病的反應變得不敏感、不典型,很多病癥易被忽略或誤診,加上老年人行動不便,其中有多數老年人即使不舒服也不愿前往醫院進行診療。人工智能的應用大大緩解了這一狀態。人工智能技術與醫療健康可穿戴設備的結合可以實現疾病的風險預測和實際干預,實時監測老年人的生理參數,其雙向數據傳輸、在線溝通、便捷有效的特點,一方面可幫助老年人實時了解與掌握自身的健康狀況,享受個性化的健康管理和健康咨詢服務,滿足其健康教育需求;另一方面也能提高老年人自我健康管理意識,促進其積極參與自我健康管理和自我照顧,實現醫療衛生服務重心前移和全民健康管理。人工智能環境下的自我健康管理的實現延伸了傳統醫療的覆蓋能力,節省了傳統醫療方式的時間、空間成本及醫療費用,能夠有效緩解老齡化帶給整個社會醫療系統的負擔。此外,居家健康管理系統能為衛生管理者提供健康數據,有助于建立完備、標準化的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和區域衛生信息共享平臺,使政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和應急體系的運轉更為高效、準確。
(三)人工智能時代老年健康管理領域的隱憂
萬物都有兩面性,人工智能同樣是把雙刃劍,人工智能從誕生至今,其對倫理的沖擊就不斷被討論。人工智能給老年健康管理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也對道德倫理問題提出了重大挑戰。與人工智能的一般倫理問題相比,人工智能在老年健康管理中的應用因其服務于老年人這一特殊群體表現得十分特殊與突出。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老年人人格與尊嚴的多方面權益保障倫理問題更為加劇,二是老齡社會正義倫理問題更顯突出。
老年人人格與尊嚴的多方面權益保障倫理問題體現在隱私泄露、社會孤立與老年人的“物化”三個方面。首先,為更好地提供全方位健康管理服務,智能老年健康管理系統和智能設備需要采集老年人日常起居全時段、全方位、無盲區、長周期的海量生理數據,其中絕大多數的數據屬于隱私數據。這些數據通過簡單的分析和挖掘,就能得出老年人的生活習慣、身體狀況等信息,一旦被無意或有意泄露,極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以進行精準推銷甚至精細詐騙等違法活動,這對于易受騙的老年人群體來說無疑是巨大的隱憂,由此可能帶來的損失也不可小覷。《世界人權宣言》第12條規定任何人的私生活、家庭、住宅和通信不得任意干涉,他人的榮譽和名譽不得加以攻擊。正如一些學者認為我們應該對于弱勢群體運用特別的隱私保護政策①。然而目前我國的相關法律和政策還不盡完善,如有關病歷資料保護的法律或文件(《刑法》《侵權責任法》《醫療機構病歷管理規定》等)中多為宣示性條款,也尚無老年人隱私安全的針對性文件。如何保證健康數據在實時采集、傳輸、存儲、分析與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數據應當被保留多久、誰擁有隱私數據的訪問權等都是智能老年健康管理領域亟需解決的隱私方面的具體倫理問題。其次,智能機器監護老年人可能導致減少老年人社交、子女的陪伴。關于智能護理機器人的引入對老年人心理問題的影響研究表明,使用護理機器人的老年人易出現社會孤立現象,進而導致尊嚴受損②。過多的智能既會減少老年人外出和交流的頻率,也使子女或親朋責任感降低,對老年人的關懷止于虛擬問候,而不再是頻繁地看望與聊天。有學者認為,健康助手功能會使原本親近的護理關系轉換為遠程的虛擬的照料關系③。從而加劇老年人心理上的空虛感與孤獨感。如何緩解和調節老年人心理問題是人工智能在老年健康管理應用過程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之一。最后,老年人的“物化現象”也是值得關注的具體倫理問題。所謂物化,Kitwood對其的定義是:像對待無生命物質那樣對待人:推、拉、拽一個人,不把他當作一個有生命的個體。Astell曾認為輔助機器人可能會機械地控制使用者,并逐漸使其變得失去自主性④。智能護理機器人等操控式的服務過程有可能損害老年人自主意愿,老年人普遍認為不應該限制他們自主選擇的權利,如他們不希望所有人知道他們在家中跌倒,因為某些跌倒僅是小事,自己可以克服,他們認為只有自己需要幫助的時候才應通知別人。然而這與智能護理系統一旦發現護理對象跌倒,就立即發送消息給親人或醫護人員的護理策略相矛盾⑤。機器人應在何種程度上保障老年人的自主意愿,減輕其心理負擔,維護其尊嚴,是值得研究的課題。
老齡社會正義倫理問題主要體現在地區差異方面。由于我國國土面積大,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并不一致,地區差異、城鄉差異問題都不容忽視。考慮到護理服務涉及人最基本的健康權利,然而由于經濟發展和收入水平不同,偏遠地區、農村的互聯網都不暢通,健康信息系統建設不到位⑥,老年人往往無力購買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護理機器人等健康管理機器,貧富差距引發的社會資源分配不公問題凸顯。如何在研發和推廣智能設備中充分考慮老年人的購買力,是關乎社會正義的倫理問題。
二、現實考察:人工智能時代老年健康管理的困境
(一)人工智能時代老年健康管理的經驗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進入21世紀之后,我國人工智能技術得到了巨大的發展。據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數據統計,2017年我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為216.9億元,比2016年增長52.8%,增長速度快于全球平均水平,2020年有望超過700億元①。其中,“人工智能+融合醫療、金融、教育和安防等領域企業”位居全球人工智能目標市場行業首位,總計占比40%。國家高度重視,企業與醫療機構積極探索老年健康產品的研發、推廣與應用,先后積累了一些經驗,取得了初步進展,為人工智能服務于老年健康管理奠定了重要基礎。
首先,信息化與大數據推動智慧醫療的發展,為人工智能在老年健康管理中的應用提供了技術支撐。信息化與大數據是人工智能有效嵌入的基本要素,因此醫療信息化的實現和醫療大數據資源的壯大是推動人工智能在老年健康管理應用的重要基礎。近幾年來,高速、移動、安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城市社區光纖網絡覆蓋率不斷提升,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互聯網逐漸向高齡人群滲透,60歲以上老年人對互聯網的接觸率和應用率逐年上升。與此同時,健康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建設不斷推進,早在2011年,老齡辦和民政部門就在全國范圍內推進社區為老服務信息平臺建設項目啟動試點工作,試點項目50余個,據統計覆蓋老年人口僅3000多萬;2014年民政部和發改委確定在全國選取了42個地區推進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改革的重點之一即是加快信息平臺建設。2018年國務院《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強調推進遠程醫療覆蓋全國所有醫聯體和縣級醫院,支持高速寬帶網絡覆蓋城鄉醫療機構,建立互聯網專線保障遠程醫療需要。“互聯網+醫療服務”建設初具規模,各級醫療機構、養老服務機構積累了大量老年人有關的數據資源,其中包括老年信息數據庫建設與大數據共享平臺與服務平臺建設,為下一步人工智能的嵌入奠定了堅實根基。
其次,國家高度重視,政策與法律建設不斷推進,為人工智能在老年健康管理中的應用提供了制度基礎。一方面,為推動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近年來我國人工智能領域指導性政策文件不斷出臺。如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同年12月工信部公布《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明確了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戰略目標,部署構筑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先發優勢,加快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建設。2018年1月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人工智能標準化白皮書(2018版)》,提出確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標準體系;3月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在醫療、養老等多領域的應用。各省市積極響應,出臺本地區的具體實施意見,為人工智能在老年健康領域的應用確立了方向。另一方面,為應對各類風險與危機,我國不斷推出信息建設與信息安全的相關規定。據統計目前我國信息治理層面的相關法規已有100余件,涉及個人信息保護、網絡侵權預防和網絡犯罪懲治等多個領域②。具體到醫療行業,2013年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的指導意見》,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5-2020年)》,2017年工信部、民政部、衛計委聯合印發的《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等文件,都著重強調形成覆蓋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健康養老產業體系,打造一批智慧健康養老服務品牌。2016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若干意見》提出推進“互聯網+”養老服務創新,到2020年養老服務市場全面放開等,都指出實現全員人口信息、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三大數據庫要基本覆蓋全國人口并完成信息動態更新。這些直接或間接性文件的不斷完善,為人工智能在健康領域的應用提供了基本的制度框架。
最后,在技術與政策環境的激勵下,人工智能在老年健康管理中的應用初見成效。從易得的傳感器,到智能化的可穿戴設備,智能護理床、健康服務機器人、陪護機器人等服務機器人,越來越多智能設備參與到老年人健康管理領域。近幾年,房地產商、保險公司、養老機構積極推出高端養老項目,健康服務機器人也隨即而來,其中天津哈士奇機器人作為全球首臺健康服務機器人成為標志性事件。而后,機器人也開始應用在福利中心和養老機構,僅杭州就有70家養老機構和40家照料中心引進了“阿鐵”養老機器人①②,機器人具備健康檢測、健康顧問、緊急報警與陪伴逗樂四項主要功能。同時依托“互聯網+”搭起智能居家養老服務的橋梁,一是通過智能健康腕表隨時測量血壓、心率等生命體征數據。相關研究表明可穿戴智能設備在治療慢性病方面有顯著效果,治療費用、住院時間等都有所降低③④。二是“開心”等智能健康養老機器人通過人體感應、攝像頭遠程監護、聲源定位、語音識別等系統為居家老人提供安全監護、用藥提醒、數據分析等健康服務,約87%的受訪者表示類似于“開心”的智能健康養老機器人會對空巢老人有用⑤。三是通過“互聯網+”和遠程醫療、遠程手術等滿足老年人的醫療需求,通過機械骨骼、輪椅機器人等助力老人康復⑥。從監護到治療,人工智能在各種養老模式的老年人中的初步試水,為應對人口老齡化提供了戰略性思維。
(二)人工智能時代老年健康管理的難題
人工智能為老年人實現全過程健康管理提供了條件,推動了老年健康管理模式的突破與創新,然而目前人工智能在老年健康管理中的應用僅處于起步階段,尚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其一,從應用范圍來看,價格壁壘難以突破,老年健康管理中人工智能缺乏動力。醫療行業本身就極具復雜性和特殊性,醫療體制改革和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發展已推行多年,但仍有很多問題為人們所詬病。人大代表羅衛紅曾提出目前醫養結合雖初具成效,但仍存在醫養結合服務需求與承載力不對稱、行業管理體制不完善、醫養結合醫保支付政策難以保障護理需求等問題。人工智能嵌入老年健康管理為醫養結合模式的發展創造機遇的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工智能設備造成的健康管理服務費用誰來支付、怎樣支付,目前國內尚未達成共識,這也解釋了為什么目前智能健康機器人多出現在養老機構,而非居家老人家中。不可否認,在當前醫療衛生服務供給不足的情況下,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非常重要,機器人的引入對老年人尤其是對高齡老人、半失能老人與失能老人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然而無論是9064模式還是9073模式,絕大多數老年人是居家養老。針對居家生活老年人的健康監測、預防、治療、康復、護理和心理慰藉等服務需求亟需人工智能的嵌入,然而形勢不容樂觀,一方面是因為智能裝備價格較高,老年人個體往往無意愿或無力購買較為昂貴的智能感應設備,另一方面是因為擔心后續健康服務能否持續跟進,比如一個智能腕表就價值幾千元,如果后期的服務沒跟上,老年人損失就會很大。人工智能的應用必須考慮各方支付意愿,其價格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其可推廣的范圍。如何圍繞大健康戰略來定位發展人工智能,實現醫療健康服務利益相關者的協作,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務是亟須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
其二,從信息化建設來看,人工智能應用于老年健康管理的信息孤島劣勢明顯。人工智能的應用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撐。推進醫療服務大數據建設,建設老年群體數據庫與醫療服務信息平臺,統一相關數據標準是基礎。“人工智能+醫療”最大的問題在于數據的來源和質量,因為我國的醫療數據在醫院與醫院間、醫院與家庭間存在信息孤島,即使在同一個醫院提取和利用數據仍涉及很多操作手續。與此同時,雖然各地政府一直在強調健康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建設,但進程并不樂觀,多數老年健康服務僅停留在通過社區門診或體檢獲得數據,共享在街道一級,實現市級統一平臺建設的省份屈指可數。除了技術條件的制約,更多的是缺乏全局的考慮與統籌規劃,民政部門、統計部門、公安部門、衛生部門、醫院等多部門之間的責任模糊,各涉老部門缺乏溝通與配合;各地區各自為政,缺乏共享理念和共享動力,有效的溝通不足,相互之間在操作系統、網絡協議、語義表示、數據庫類型,乃至硬件管理平臺上存在差異,醫療信息數據不能有效實現地區共享,阻礙了人工智能賴以為生的數據信息資源的有效流通,既造成了數據信息資源重復建設,也限制了數據信息資源功能的最大發揮。可見,要想人工智能應用于老年健康管理,積極突破數據壁壘勢在必行。
其三,從健康服務相關主體來看,養老機構、社區服務中心、醫療機構與企業的合作不足。養老服務機構、醫療機構等服務機構本身不生產人工智能設備,而是通過引進人工智能設備服務于老年人,科技企業才是人工智能產品的生產者。服務機構最了解老年健康管理全過程需要什么樣的人工智能產品,而科技企業則在技術上獨占優勢。二者通過跨界合作發揮各自的優勢,才能明確研發內容,最大程度縮短研發周期,以滿足老年人健康管理的需要。然而目前國內各級醫療機構、養老服務機構在該領域的開拓相對滯后,除了發達城市的大型房地產公司通過與科技公司合作建設高端養老基地,應用人工智能參與老年健康管理服務,實現了企業間的人工智能合作外,多數醫療機構、養老服務機構有待進一步跟進。與此同時,醫療機構、養老服務機構提升自身對人工智能產品的駕馭能力也離不開同科技企業的有效合作。兩者有效合作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老年健康管理過程中的人工智能創新能力的提升。兩者如何建立合作機制,共同推進人工智能的技術創新與應用是人們不得不思考的當務之急。
其四,從研發主體看,老年健康管理領域的人工智能發展受制于稀缺的專業人才。人工智能任何相關技術方面的突破都依賴于人才,可以說其發展能力取決于人才數量。《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白皮書》顯示全球AI領域的人才缺口達到百萬量級,2017年工信部發言人指出在我國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過500萬,稀缺的專業人才資源是制約全球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和應用落地的一大短板。人工智能的專業人才既要掌握數據挖掘、語音圖像識別等計算機層面知識,又要了解人工智能應用領域的客觀狀況。AlphaGo之所以能戰勝人類圍棋世界冠軍,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其設計者DemisHassabis本人就是天才棋手①。因此,人工智能老年健康領域的專業人才需要集計算機專業技術與健康養老服務行業實踐于一身,才能研發出適合老年群體的智能健康醫療設備。目前國內的人工智能專業性人才缺乏,且多集中于制造業、互聯網等領域的技術開發工作,雖然一些科技公司與醫療機構合作取得初步的成果,但在醫療領域結合上缺乏深度,直接針對健康服務領域的人工智能人才更是不足,阻礙了老年健康領域人工智能技術的推行。
三、未來選擇:人工智能時代老年健康管理的關鍵路徑
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為老年健康管理創造了全新的環境,同時也對政府、社區、醫療機構、養老服務機構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需積極推進人工智能與老年健康管理的深度融合,以促進適應時代訴求的老年健康管理智能化。
(一)構建人工智能嵌入老年健康管理的管理機制
DouglassC.North指出制度是社會的游戲規則,規定了人與人之間的行為范式②。人工智能時代老年健康管理迫切需要現有機制的突破與創新,當前必須做好三個層面的具體工作。
一是形成專業的領導機制。人工智能科學嵌入老年健康管理離不開政府部門的統一規劃和部署。2018年國家醫療保障局成立,整合了此前散落在人社、民政、衛計委、發改委等多個部門的相關醫療職能,改變了“九龍治水”的管理局面,為人工智能在醫療行業、健康領域的嵌入提供了契機。在老年健康領域推廣人工智能應納入醫療保障局的工作內容,積極推動醫療機構、養老機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等與科技企業的合作,全方位部署人工智能在老年健康管理中的應用格局,從傳感器,到智能化的可穿戴設備,健康服務機器人、智能護理床、陪護機器人等服務機器人,從智能家居設備、養老服務機構智能設備,到智能醫療機器,從老年人健康數據建設到疾病的預防、治療、康復與護理等,培養一支兼具智能理念和實踐經驗的新型領導隊伍,確保政府部門在人工智能應用中始終掌握主動權。
二是培養多元主體信息共享機制。人工智能的發展與應用依賴于數據,因此,人工智能嵌入老年健康管理,一方面需要挖掘分析大量老年健康數據,以便人工智能設備的研發,另一方面需要醫療機構、養老機構、社區居家服務中心、老年人等相互間的數據連通與安全共享,促使多方有效參與老年健康管理。加快健康養老信息平臺建設迫在眉睫,要著力提升多元參與主體的數據素養和技術素養水平,促進多元主體相互間協同配合,協調老年健康數據在各部門間的流通,實現數據信息的交互及供需的有效匹配,從而打破數據壁壘,為提升老年健康管理水平提供數據支撐。
三是建構道德倫理矯正機制。享受人工智能給老年健康管理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也必須正視其對道德倫理的挑戰。首先,進一步完善信息保護機制,減少甚至消除老年人對個人信息數據泄露的擔憂。其次,科學認識和使用人工智能。雖然現有的人工智能在某些層面和維度接近、達到甚至超過了人類智能,但其工具性色彩沒有改變,人工智能在老年健康管理中的應用旨在提高健康管理水平,而不是取代醫護人員和親朋好友。兒女的關心、好友的慰問以及老年人必要的社交互動都不可或缺。最后應通過技術發展,為人工智能注入情感,促使人機交互更加和諧。
(二)構建以人工智能為核心載體的老年健康技術系統
推進各級醫療機構和各地養老機構在老年健康管理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需要通過智能化處理系統和便捷高效的急救處理流程,即系統能自動采集老年人身體狀況數據并進行分析,當發生意外跌倒或生命體征數據出現異常,智能呼叫相應的醫療機構,使老人及時、準確地獲取醫療服務。為此,應重點做好兩個層面的工作。
一方面,建設針對老年健康管理的智能處理系統。智能化系統基于計算機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強化老年健康的數據挖掘系統和數據存儲系統建設,有效整合老年健康管理智能化進程中的各類非數值型、非結構化數據,同時有針對性地引進合適的人工智能技術,如生物識別技術、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虛擬等,提升人機交互過程中老年健康數據的處理效率,并以此形成由知識庫、數據庫、推理機、解釋器和知識獲取等組成的老年健康管理系統,為提高老年健康管理水平奠定基礎。
另一方面,創新以人工智能為基礎的醫療流程。智能系統的生命在于應用,老年健康管理途徑與方式的優化必須以智能處理流程的創新為依托。其一,通過人工智能實現老年人健康狀況的自動檢測,根據不間斷、全方位的健康數據跟蹤,智能評估老年人身體與心理的健康狀況,并基于數據分析提出智慧決策,確定老年人在健康方面應采取的措施。其二,智能系統要在識別老年人緊急救助需求的基礎上,主動通知醫療機構,使老年人及時得到救助。至于醫療機構的選擇應符合分級診療原則與就近原則。這對于減少老年人獨居風險,為空巢老人提供“健康保險”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三)構建“校—企—醫/養”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深度合作機制
學校是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科技企業是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主力軍,而醫療服務機構與養老機構是老年健康管理的重要參與者。推進人工智能在老年健康管理領域的應用,迫切需要三者的深度協作,以達到通識成材、借勢運力、以智發展的目標。
其一,探索高校與企業協同人才培養模式。相比美國人工智能人才數量,我國明顯滯后。據領英數據顯示,我國從業經驗10年以上的AI人才占AI人才總數比例不足40%,而美國這一比例超過70%;美國人工智能基礎層、技術層和應用層的人才數量占比分別為22.7%、37.4%和39.9%,而中國為3.3%、34.9%和61.8%,人才培養勢在必行。如上文所述,人工智能的專業人才既要掌握數據挖掘、語音圖像識別等計算機層面知識,又要了解人工智能應用領域的客觀狀況。科技企業需要高校的理論與人才的支持,而高校則可借助企業的數據資源和技術平臺推進科研理論進展,將研究價值落地。因此,高校應加強人工智能相關學科建設,吸引國際頂級科學家和高層次人才,加強與科技企業、國外高校及相關機構的合作,將技術教學貫穿到實訓項目中,讓學生在校所學與企業實踐有機結合,培養貫通人工智能基礎理論、軟硬件技術與醫療服務領域應用的縱向跨界人才。人工智能校企合作將有助于人工智能在老年健康領域的加速發展,為人工智能應用打開新局面。
其二,搭建醫療服務機構與企業合作平臺。近年來,阿里巴巴、百度、騰訊和華為等國內企業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崛起,為老年健康管理的轉型提供了技術支撐。人工智能本身就涉及多重技術,不同行業或領域的關鍵技術必然存在差異,加快人工智能在老年健康管理中的應用,醫療服務機構既要借助科技企業的技術優勢,引入智能技術,又要借助科技企業的智力優勢,培育服務人才。這就要求醫療機構積極通過研發外包的途徑,由科技企業打造契合老年健康管理需求的智能軟件與硬件,加快老年健康管理智能產品的開發與推廣,促進產品從監護提醒類、健康監測類,到醫療設備類、陪護聊天類,關注老年人身體健康的同時注意開發心理健康護理機器人,實現智能產品的多元化與精準化。與此同時,醫療機構通過與科技企業的合作,提高本機構內部人工智能的應用能力。
(四)構建老年健康管理人工智能產品的定價與補貼機制
人工智能在老年健康領域推行受阻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企業囿于無利可圖與老人抱怨收費高現象并存。老年健康領域人工智能產品與服務的價格既不能完全市場化也不能嚴控低價,應建立合理的定價機制與相應的財政保障機制,以平衡市場主體盈利與老年人經濟承受力來促進人工智能在老年健康領域的廣泛應用。
一方面,合理確定老年健康領域人工智能產品的價格。老年人的健康管理產品與服務具有一定的福利性,過高的價格會忽略老年人的經濟承受能力,過低的價格又影響社會資本的收益率與參與積極性,阻礙該領域的進一步發展。根據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任何資產的期望收益率都由無風險利率和對所承擔風險的補償—風險溢價兩部分構成,考慮到服務對象的特殊性,老年健康領域人工智能產品合理的投資收益率應等于或略低于市場平均投資收益率,兼顧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另一方面,建立相應的財政補貼機制。雖然老年人收入來源更加多元,自報需要照護服務的比例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有能力購買健康管理設備,但價格仍然是影響其選擇與否的關鍵因素之一。而且受年齡、身體狀況、收入等多重因素影響,有必要分地區、分群體進行大面積的調查統計,找到不同身體狀況與經濟狀況的老年人有能力和意愿支付的平均價格。根據計算出來的市場價格與老年人可支付的價格,分類別分等級進行補貼,對于經濟困難的失能半失能老人要免費配置相應的智能設備。
此外,加強老年健康管理人工智能應用狀況的監管體系和績效評價體系。當前人工智能技術整體還處在較低的發展層次,在認知能力、感知行為、風險對抗等諸多方面仍比較笨拙,應在加強人工智能嵌入的可能性風險管理的基礎上,采取第三方評估方式,科學評價人工智能應用過程的技術適用、服務質量等環節。推進老年健康管理領域的人工智能應用的不斷改進與發展。
四、結語
篇8
據數據統計,2017年中國育齡夫婦不孕不育的比例高達15%?20%,大約有2000萬對夫婦需要接受試管嬰兒技術治療。截至2017年9月,全國約有10萬個試管嬰兒出生,這和國內輔助生殖中心不到450家和妊娠成功率僅為35%?60%的現狀構成了一個矛盾體。從商業的角度來看,試管嬰兒服務將是一個挑戰與機會并存的市場。
試管嬰兒的市場前景
松籽科技就看中了這樣的市場,其旗下“生子無憂”平臺就是利用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向大眾普及和提供試管嬰兒服務,提升、穩定試管嬰兒成功率,幫助更多家庭實現生子愿望的平臺。
平臺自8月上線至今已獲取過萬名注冊用戶,50%的用戶留下了自己的病情或需求信息,而有需求用戶的轉化率在1%,平均訂單金額在16萬元以上,實現營收近百萬元。
松籽科技CEO張凱特告訴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現在試管嬰兒服務的市場變化主要有三點:
首先是,有普通試管嬰兒服務需求的人群,隨著國內試管嬰兒中心的快速發展,預計在2018年到2020年會出現爆發式增長。也正是因為需求強烈,張凱特預計國內的試管嬰兒中心會在兩年內達到800家以上,所以除了繼續開拓海外業務外,松籽科技也會嘗試連接更多國內試管中心,助它們提升試管嬰兒成功率。
其次,目前有高難度試管嬰兒服務需求的人群大部分選擇出國治療,事實上中國的試管嬰兒技術水平是世界領先的,著床成功率、成功受孕率及出生率與美國都是不相上下的,所以這類病人會慢慢移回國內治療。
第三點,有特殊試管嬰兒服務需求的人群只能選擇一些法律開放的國家進行治療,而隨著人們收入的增加,這類需求也是一直在增長的。
智慧醫療切入試管嬰兒服務
試管嬰兒服務的市場痛點,可以說也是醫療行業一直以來的核心痛點,那就是治愈率的問題。試管嬰兒有治療周期長(兩個月到數年),治療費用高(3萬元以上),患者平均年齡低(平均33歲),治療過程雖復雜但可量化,各中心的成功率不平衡等特點,這使得試管嬰兒急需智慧醫療進入。
松籽科技CEO張凱特向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透露:“為了在第一階段先著力解決患者的痛點,我們在生子無憂平臺上提供了‘全球試管嬰兒中心推薦’,這就意味著會讓你增加最大程度的獲得寶寶的機會。除此之外,患者還想知道別人是怎么治的,所以我們第二個核心功能是‘就醫歷程分享’,讓用戶在記錄治療過程后免費獲得專業醫生團隊的跟蹤服務。第三,患者還想知道自己該怎么做,所以我們設計了專業的試管輔助工具,幫助進入治療周期的用戶知道自己現在處在什么階段、要注意什么、下一步要做什么,讓患者做到有準備、不慌張。”
生子無憂平臺上還有一個“孕育日記”版塊,上面記錄著每一對夫婦在求醫、備孕過程中的心得。每一對夫婦背后都有著自己的故事,他們不僅在平臺上交流專業知識,探討備孕經驗,還能互相給予信心、鼓勵,這個平臺其實更是有著相同遭遇家庭的一片精神家園。
篇9
各地、市、縣人事勞動(人事)局,區直各部門:
現將人事部《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因公(工)致殘完全喪失工作能力人員退休費問題的復函》(人函〔1996〕295號)轉發給你們,并就有關問題通知如下,請遵照執行。
1993年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改革后,因公(工)致殘完全喪失工作能力退休的人員,按寧人勞(險)字〔1996〕452號文件規定程序報送同級勞動鑒定委員會,經勞動鑒定委員會鑒定,確認屬完全喪失工作能力的,應退出工作崗位,辦理退休手續。其退休費可在寧勞人(險)字〔1995〕003號文件規定計發標準的基礎上,按下列標準提高:
職工因公(工)致殘完全喪失工作能力,飲食起居需要依賴護理并享受護理費的,其退休費提高10%;飲食起居不需要依賴護理的,其退休費可提高5%,但最高不得超過本人原基本工資。
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因公(工)致殘完全喪失工作能力人員退休費問題的復函
復函
遼寧省人事廳、地質礦產部人事司:
篇10
基金項目:廣東省質量工程教改項目“獨立學院應用型本科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粵教高函〔2013〕113 號),階段性成果。
摘要:近年來,工商管理類人才的需求與供給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明顯,市場的大量需求和學生就業困難同時存在,而現有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卻暴露了種種的不適應。因此,應用型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必須根據社會和市場的需求,做出調整和創新,明確定位目標,突出就業能力,適應企業崗位需求。
關鍵詞 :工商管理 應用型本科 能力 創新
我國本科高等教育已從精英教育階段過渡到大眾化教育階段,其主要功能是為廣大本科生教授社會理論知識和培養實踐應用能力,即打造本科應用型人才,來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需求。
為了保障高校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順利實施,就要正確理解應用型人才的本質,明確培養定位,構建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體系。
一、培養應用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是本科教育必然選擇
培養應用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是解決當前大學生就業困難的重要途徑之一。近幾年,隨著高校傳統模式培養出來的大學生進入社會實際工作中,往往表現出缺少實踐,應用知識、創新能力、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現象,而社會各行業急需一大批具有管理創新意識和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強,能夠直接參與生產管理,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的高素質應用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
二、目前應用型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職業發展中出現問
題分析
筆者通過調研發現,目前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存在與實踐脫節的現象,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不符合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調研結果顯示,目前人才市場和用人單位普遍反映的工商管理類人才的缺陷或不足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缺乏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能力;二是團隊協作能力和敬業精神有待加強;三是工作中創造性不足等。將對畢業生就業時帶來以下困境:
1.職業能力不足,就業競爭力差。用人單位普遍反映目前本科院校的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實際工作能力差,就業競爭力弱,理論基礎不及重點大學扎實,實踐能力不及職業技術學院專科生。
2.難以勝任企業工作,職業發展無后勁。大多數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在校期間由于以理論學習為主,缺乏實際管理技能的培訓。畢業后面臨企業的具體工作,很多學生感到茫然無措,無從下手。
3.職業定位不清晰,缺乏工作信心。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雖然學到了一些管理知識,但是卻普遍感覺缺乏針對性,難以進行清晰的職業定位。缺乏深入扎實的專業能力,求職時常常表現出不自信。
三、強化能力培養的人才模式創新
1.轉變教學觀念,明確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上來改革教學過程,以市場經濟為導向培養應用型人才。根據學校的辦學資源,明確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構建有特色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
2.加強實踐教學,構建實踐教學平臺。一方面可構建校內實踐教學綜合平臺,如加強實驗室軟件建設和硬件建設,為學生和教師提供模擬實驗或實習的校內場所,從而方便學生把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及時應用于實踐。另一方面高校應與地方企業或政府加強合作,建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平臺,從企業中聘請業務骨干為實踐教學導師,對本專業的生產運作與管理、質量管理等課程,讓企業導師直接將學生帶到企業現場授課,將企業進一步完善成學生的第二課堂。可將大一學生進行體驗式管理,市場調研的基礎上,學生可自主申請實戰項目,參與管理案例分析大賽;大二進入合作企業進行產品銷售;大三進入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大四部分學生實施創業計劃并依托學校創業基地開辦公司。
3.加強師資建設,打造實踐教學團隊。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成為工商管理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一是讓教師認識到實踐教學在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調動專業教師投入實踐教學改革的積極性。二是鼓勵教師走出去,到企業掛職鍛煉,開展管理咨詢、培訓服務等活動,提高教學效果和實戰技能。三是積極引進具有豐富企業老總到學校為學生開展專題講座。
4.建立適合應用型本科特點的課程體系。應用型本科工商管理專業課程的設計應該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能力為中心,按照專業崗位的實際需要來選擇教學內容,構建“平臺+模塊”的課程體系;針對學生的不同興趣設置不同的專業方向,使用個性化培養方式。
5.非教學培養途徑的補充。工商管理專業與社會聯系異常緊密。首先針對工商管理專業的特點布置學生開展假期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其次開辟第二課堂,有計劃地舉辦營銷策劃、創業計劃大賽等一系列活動,加大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 上一篇:非財務人員財務管理
- 下一篇:最新社區財務管理制度